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范文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精选(九篇)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

第1篇: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范文

1. 纹枯病 小麦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达50%以上。小麦播种后造成烂芽,苗期造成死苗,拔节期表现为花秆烂茎(眼斑)和叶鞘枯死,严重时形成枯白穗。

①重发生条件。病害发生适温是20℃左右。冬季偏暖,早春气温回升快,光照不足的年份发病重;小麦播种过早,病菌越冬基数大,返青后病势扩展快的地块春季发病重;氮肥过多的地块发病重。

②防治方法。春季小麦病株率达到2%的地块应及时喷药防治。亩用20%三唑酮乳油80毫升或1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75~100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茎部,用药间隔期7~10天,连喷2~3次。

2. 条锈病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茎秆、穗部,颖壳及麦芒上也有发生。病害流行年份小麦一般减产10%~20%,严重流行年份可减产60%以上。

①重发生条件。该病是由气流传播的病害,在降雨多,田间湿度大、结露、有雾滴的天气条件下容易重发生。

②防治方法。春季小麦病叶率达0.5%~1%时及时防治。防治关键在于治早,当发现发病中心时应立即防治。亩用20%三唑酮乳油80~100毫升或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40克,对水50千克喷雾。

3. 白粉病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一般发病后可使小麦减产10%~20%,严重者可达50%以上。

①重发生条件。春季降水多,田间湿度大、雾多的年份发病重;施用氮肥过多,种植密度大、田间湿度大的地块发病重。

②防治方法。春季病株率达10%以上时及时用药。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40克,对水50千克喷雾。

4. 全蚀病 主要以土壤中的病残体或带病粪肥、作物秸秆和种子传播。一般在小麦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点片或成片发生白穗,病根变黑,形成“黑脚”。一般发病田小麦减产20%~35%,严重发生时可减产50%以上。

①重发生条件。春季降雨多,湿度大,土壤潮湿的气候有利于病害发生和传播;水浇地块发病重;冬小麦播种过早发病重。

②防治方法。拔除小麦全蚀病白穗株,带出田间烧毁;在病穴内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消毒;在小麦返青至灌浆期用硅噻菌胺(全蚀净)可湿性粉剂20~25克,对水15千克喷雾,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5. 赤霉病 是随气候变化发生的一种偶发性病害,主要在穗期发生,引起穗腐,一般导致小麦减产10%~20%,严重发生时减产达80%~90%。另外,人、畜食用病粒后可导致中毒。

①重发生条件。春季雨水多,田间湿度大时发病重。特别是小麦在开花期遇雨,常常造成病害流行。

②防治方法。小麦扬花期喷药预防病害发生。可在始花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多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二、小麦春季主要虫害

1. 蚜虫 主要集中为害小麦叶片、茎秆和穗部,吸食小麦汁液,使叶片变黄白。蚜虫的排泄物还会污染小麦叶片,阻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灌浆,使小麦减产。

①防治指标。平均每百株小麦有蚜虫500头以上,或有蚜株率达25%以上时,要及时防治。

②防治方法。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对水50~75千克喷雾。

2. 红蜘蛛 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开始发生。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吸食汁液,被害叶片表面布满黄白色斑点,逐渐扩大成斑块,叶片发黄,严重时植株不能抽穗,枯萎而死。

①防治指标。在小麦单行33厘米有麦圆蜘蛛200头或麦长腿蜘蛛100头时及时用药。

②防治方法。用73%炔螨特(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3. 吸浆虫 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吸食麦粒浆液,造成瘪粒,导致小麦减产。

①防治指标。4月底至5月初1个样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蛹2头,或在灌浆期扒开麦垄一眼可见2~3头成虫时,应及时用药。

②防治方法。蛹期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600~900克拌细土20~25千克,或40%辛硫磷乳油300毫升对水1~2千克并拌细土20千克,顺麦垄均匀撒施,撒毒土后立即浇水,可提高防效。

4. 麦叶蜂 以幼虫取食叶片,将叶片吃成缺刻状,严重时仅留主脉。

①防治指标。每平方米麦田有40头幼虫时用药。

第2篇: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春小麦;栽培;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201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小麦已经成为我国粮食中的主要作物,在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因素中,病虫害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小麦出现病虫害会影响小麦的生产和收成。所以,需要加强春季小麦的栽培技术,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出现,提高我国小麦生产的收益。

1 春小麦栽培管理概述

1.1 春小麦栽培处理

1.1.1 对春小麦栽培的秋翻整地处理

在土地封冻之前,需要将土地深翻,对于土地深松的地块需要进行及时的耕耢处理,将土块进行耙碎处理,要求耙透的耕层没有垃圾,并且保证地表面平整,使得土地达到要播种的要求,对于豆茬地块的处理,要保证在每个方位超深松的情况下,先进行破垅,之后再进行耙耢处理,一般对耙地深度的要求控制8~10cm之间,这样就可以给小麦的长势整齐创造比较优势的耕层环境。

1.1.2 对春小麦栽培的种子处理

对于种子的处理,可以使用种衣剂进行拌种,要求使用的用药量是种子量的1%~1.5%,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并且对种子增加一定的微量元素;此外,还可以使用40%的拌种或者双拌种来有效防治黑穗病,对于用药量的要求是种子量的0.2%,或者可以使用50%多菌灵拌种进行闷种,要求用药量是种子量的0.3%,闷种的时间需要达到20-24小时之间[1]。

1.2 春小麦栽培的播种技术分析

播种的日期要求在3月25日~4月5日之间播种完毕。

要求播种的播量为300kg/hm2,并且保证保苗在650万株/hm2左右,在播种中可以运用交叉播种的方法。

播种镇压的工作采用连续的方式,保持一样的播种深度,严格进行复土处理,要求播种的深度在3~5cm之间。

1.3 春小麦栽培的田间管理

1.3.1 压青苗

在小麦处于3叶期的时候进行压青苗处理,根据田间的土壤墒情以及苗情使用镇压器进行镇压,次数为一到两次。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顺垄压法,但是不能进行高速作业。

1.3.2 化学除草

对杂草的处理,可以在小麦处于3叶期时,对每hm2田地使用72%的4-D丁酯乳油900mL进行除杂处理,或者可以利用75%巨星干悬浮剂对10.05g~19.5g/hm2范围内的小麦进行除草处理,在天气比较晴朗,没有风和露水的时候,可以在田间均匀喷施除草剂,比如针对单子叶杂草野燕麦,对稗草利用750mL/hm2的田地使用6.9%骠马浓乳剂,或者对1.5kg/hm2使用65%野燕枯,进行兑水之后喷施[2]。

1.3.3 施足底肥

如果需要对田间冬季之前进行准备,那么就要对每亩土地进行施肥,为了达到足够的底肥,可以施2000kg有机肥、15kg磷铵以及15kg尿素,将这些有机肥均匀地撒入土地中,之后立即耕翻,做到土地“胎里富”的效果,并且要求耕深在20~25cm之间。如果冬季之前没有对土地进行准备,那就要求对每亩土地实施30~50kg之间的标准氮肥,可以根据土地力的不同进行增减,同时实施30~50kg范围的磷肥,还有适量的钾肥和微肥。

1.3.4 早管理

在春小麦达到3叶期的胚乳养分消耗完后,又是小麦的穗分化和分蘖时期,这个时期就需要很多的养分。由于春季的雨水量比较少,麦苗不能全部覆盖地面。所以要想进行良好的春小麦管理,可以早点进行追肥和灌水,这样就能有效促进小麦的早分蘖。对二叶一心的小麦进行灌头水处理,一些地力比较差的可以在浇水之后施加35~40kg范围内的碳铵,或者施加15kg的尿素,对于一些地力比较好的情况,可以在小麦起身拔节的时期进行施肥。但是需要按照原则进行实施,比如在头水之后要紧跟二水,一般间隔的时间在10~15d之间。进行二水之后,再缓慢进行三水,尽量控制在第二节处于间定型,并且无效分蘖死亡之后再进行三水。

2 探究春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的技术

2.1 小麦蚜虫的防治技术

可以使用生物农药集琦虫螨克进行蚜虫的处理,因为此药液在喷洒之后就可以立即进入植物薄壁组织之内,并且能够长期的保留,而在植物的表面,此药液的残留量非常少,对天敌的伤害特别小;同时因为虫螨克没有抗微生物的活性,所以对于微生物来说使用非常安全。一般使用的方法是:1.8%集琦虫螨克乳油3000倍液,喷射一次之后相距5~7d再进行第2次喷射,喷射两次即可,防治的效果一般在95%以上。

2.2 小麦腥、散黑穗病的防治技术

一些地区经常出现小麦腥黑穗病,为了有效防止这种病害,可以使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但是需要种子重量0.3%才能进行使用。在一些地区经常出现小麦腥黑穗病和散黑穗病的混合发生,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种子量0.2%的粉锈宁进行拌种。

2.3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

在小麦达到齐穗和开花初期的时候,可以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病害处理,对每hm2田地的药剂用量为1.5kg,兑水450kg之后进行喷雾处理,有效防治病害。

2.4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技术

一般出现小麦白粉病,都是由于小麦的密度比较高,而且温度很大的情况下。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有两种方法,一是进行合理的密植和施肥灌水处理。另外一次种是进行药剂对病害进行处理,比如使用23%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进行喷雾实施,还可以使用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实施[3]。

2.5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技术

2.5.1 蛹期防治

蛹期的防治,可以首先分析小麦吸浆虫的发育情况,如果是在蛹期防治的最佳时期,可以每667m2 2.5%的拌撒宁绿色颗粒剂进行处理,或者使用辛硫磷颗粒剂2.5~3kg进行处理等等。在这些药剂中选择一种与30kg的细干土进行均匀拌合,在4月中旬左右进行顺麦垄撤施,就可以有效处理地表上的幼虫和蛹。等到药剂撤施之后再进行浇水,就可以有效防止蛹出土羽化,同时还能防止多种害虫的出现。

2.5.2 成虫期防治

成虫期的防治条件是,在错过蛹期防治的最佳时期可以进行成虫期的有效补治,一般在4月20日~4月25日之间进行施药。可以使用2.5%德辉丰菊酯25mL,再加入40kg的水实行喷施,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兼治黏虫和麦叶蜂等病害。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防病处理吸浆虫,比如每亩加入禾果利30g进行防治,或者每亩加入20%的三唑酮75~100mL进行防治,同时还能兼治白粉病和叶枯病等病害。

3 结束语

小麦是我国粮食中的主要作物,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具体的小麦试验田中对春小麦的栽培技术进行不断改进,探索春小麦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寻求简单的栽培技术,挖掘春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能不断提高我国春小麦的产量,为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戴德臣.冬小麦种植管理及主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4):294.

[2]陈万权.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J].植物保护,2013(05):16-24.

第3篇: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范文

摘要:分别介绍了小麦播种期、返青拔节期、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灌浆期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供广大农户参考。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播种期;返青拔节期;灌浆期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沭阳县优质小麦发展迅速,但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始终是制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优质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在搞好测报的基础上,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其发生、蔓延,提高优质小麦的商品性,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现将优质小麦各生育期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述如下,供广大农民参考。

1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全生育期的病虫基数。此期防治重点是纹枯病、地下害虫、吸浆虫等种传、土传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是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g拌种100kg,可有效预防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等。金针虫主发生区,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的比例拌匀,堆闷2~3h后播种;蛴螬主发生区,用50%辛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50~100)∶(500~1000)的比例拌种,可兼治蝼蛄、金针虫;吸浆虫重发区,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30~45kg/hm2拌砂或煤渣375kg制成毒土,在犁地时均匀撒于地面翻入土中。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如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0~200mL与100kg种子进行包衣,可预防纹枯病、黑胚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若加入适量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则可病虫兼治。

2返青拔节期

返青拔节期的防治重点是小麦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及地下害虫。纹枯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高产地块影响更大。在小麦纹枯病防治中,存在着轻视返青期的喷雾防治且防治时间又偏晚的现象,这是小麦纹枯病防效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重视返青期的防治,把握好防治适期。根据病虫害防治指标,采用对路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剂技术,实行科学防治。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纹枯病病株率为15%~20%,地下害虫为害麦苗被害率3%,麦蜘蛛为单行600头/m。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2250~3000mL/hm2对水1125~1500kg喷麦茎基部,间隔10~15d再喷1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600~750mL/hm2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

吸浆虫重发区,要抓住这时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进行第2次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250~3000mL/hm2对水适量,拌细土375kg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锄,将药剂翻入土中,再浇水;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0kg/hm2拌细土300kg,均匀撒施于土表。

3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孕穗至扬花期是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颖枯病、麦蚜、1代蚜虫和吸浆虫等多种病虫集中发生期和危害盛期。常年这些病虫害以麦蚜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小麦孕穗至扬花期是小麦形成产量非常重要的时期,又是多种病虫集中发生危害盛期,一旦病虫危害就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此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最关键时期,应切实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确保小麦优质丰产。利用天敌控制麦蚜。麦田是多种天敌的越冬场所和早春繁殖基地,保护好麦田天敌不仅有利于控制小麦害虫,而且也是后茬作物害虫天敌的主要来源,应注意保护利用。

药剂防治要根据小麦病虫害防治指标,抓住防治适期,采用对路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实行科学防治。

(1)孕穗至扬花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条锈病为病叶率2%~5%,叶锈病为病叶率5%~10%,白粉病为病叶率10%;麦蚜为500头/百穗,1代钻虫为25头/m2,吸浆虫蛹期2500头/m3、成虫期为5000~7500头/m3。

(2)对路的药剂、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是:防治锈病、白粉病可用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450g/hm2或40%粉锈宁乳油750~1125mL/hm2喷雾;防治赤霉病、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25~1.500kg/hm2喷雾;防治麦蚜可用2.5%敌杀死乳油150~225mL/hm2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20~150g/hm2喷雾;防治1代黏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750~1125mL/hm2喷雾。

(3)混合施药技术应根据防治对象和防治指标科学运用,单种病虫发生重而其他发生轻时应进行单施药防治,以免造成浪费和农药污染。

(4)小麦赤霉病和颖枯病要以预防为主,孕穗期如遇连阴天气,在小麦扬花后要喷药预防。小麦吸浆虫虽是穗期为害的害虫,但防治适期在4月中下旬的蛹期,应在蛹期适时开展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250~3000mL/hm2对细沙或细沙土450~600kg撒施地面并划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更佳;若蛹期未能防治,在吸浆虫成虫期防治,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用50%辛硫磷乳油750~1125mL/hm2喷雾。

4灌浆期

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危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防治重点是白粉病、锈病、麦穗蚜等。防治白粉病、锈病的方法同上,同时可兼治叶枯病等。用2.5%辉丰菊酯乳油300~450mL/hm2或25%快杀灵乳油375~525mL/hm2,对水750kg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麦穗蚜。以上杀菌杀虫剂可一次性混合使用。若田间天敌与蚜虫的比例大于1∶120时就不必再用防治蚜虫的杀虫剂。小麦黑胚病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发展优质小麦必须注意防治小麦黑胚病。除选用抗黑胚病品种外,还要特别注意搞好小麦扬花灌浆期的防治。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0~450g/hm2,对水750kg防治效果最好,使用多菌灵、三唑酮、代森锰锌也有一定防治效果。应在灌浆初期和中后期各防治1次。

参考文献

[1]赵文先,李子钦,赵存虎,等.卫福混配剂防治小麦病虫害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0(4):9-10.

[2]杨文才,杨华宏.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8):25.

第4篇: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播种期;返青拔节期;灌浆期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东明县优质小麦生产发展迅速,但病虫害始终是制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对于优质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在搞好测报的基础上,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其发生、蔓延,提高优质小麦的商品性,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现将优质小麦各生育期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述如下,以供广大农民参考。

1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全生育期的病虫基数[1]。此期重点防治纹枯病、地下害虫、吸浆虫等种传、土传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是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 g拌种100 kg,可有效预防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等。金针虫主发生区,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80∶(800~1 000)的比例拌匀,堆闷2~3 h后播种;蛴螬主发生区,用50%辛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50~100)∶(500~1 000)的比例拌种,可兼治蝼蛄、金针虫;吸浆虫重发区,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30~45 kg/hm2拌砂或煤渣375 kg制成毒土,在犁地时均匀撒于地面翻入土中。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如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0~200 mL与100 kg种子进行包衣,可预防纹枯病、黑胚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若加入适量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则可病虫兼治。

2返青拔节期

返青拔节期防治重点是小麦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及地下害虫。纹枯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对高产地块影响更大。在小麦纹枯病防治中,存在着轻视返青期喷雾防治且防治时间偏晚的现象,这是小麦纹枯病防效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重视返青期的防治,把握好防治适期。根据病虫害防治指标,采用对路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实行科学防治。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纹枯病病株率为15%~20%,地下害虫为害麦苗被害率为3%,麦蜘蛛为单行600头/m。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2 250~3 000 mL/hm2对水1 125~1 500 kg喷麦茎基部,间隔10~15 d再喷1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600~750 mL/hm2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73%克螨特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吸浆虫重发区,要抓住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进行第2次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 250~3 000 mL/hm2对水适量,拌细土375 kg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锄,将药剂翻入土中,再浇水;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0 kg/hm2拌细土300 kg,均匀撒施于土表。

第5篇: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范文

1返青拔节期

此期主要是防治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麦螨(麦蜘蛛)等。在抓好麦田肥水管理、杂草防除等措施的基础上,及时用药控制早期为害。近年来,以纹枯病为主的小麦根病发生严重,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高产地块影响更大。

要把栽培措施与控制病虫害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推行适期划锄、追肥和浇水等丰产健身栽培技术,提高小麦对多种病害的抗御能力。适期划锄可铲除杂草,同时抓住2月下旬至3月中旬小麦返青后防治适期,及时开展化学除草。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防治指标:纹枯病为病株率15%~20%,地下害虫为麦苗被害率3%,麦蜘蛛为单行600头/m。秋播密度大,加上秋季气温偏高,冬前生长量大,有利于冬后发病。

防治该病可在播前进行种子处理,每10kg小麦种子用2%立克秀粉剂15~20g加水500g拌种;也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4500mL/hm2在生长期间喷雾,也可加水泼浇,对高产、重发田块,一般在第1次喷药后10~15d再喷1次药;或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喷雾,还可兼治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防治锈病,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或超低容量喷雾,还可兼治其他病害。此外,12.5%烯唑醇(特普唑)可湿性粉剂,不仅防效高,而且持效期长,有效量为45~75g/hm2。防治白粉病,在生长期间用15%粉锈宁300~450g/hm2,或33%纹霉净750g/hm2,或12.5%禾果利(烯唑醇)300~450g/hm2对水喷雾。防治麦蜘蛛,可用15%扫螨净乳油、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0%螨克乳油等对水喷雾。防治地下害虫,于苗期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每株50~100mL;或用48%毒死蜱乳油6.0~7.5L/hm2处理土壤或随水流大水漫灌,或用2.25~3.00L/hm2对水顺根定向浇灌,特别是对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防效较好。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600~750mL/hm2喷麦茎基部。

2孕穗至扬花期

此期是多种病虫急速上升为害期,是综防的关键阶段。除防治锈病、白粉病外,还要注重防治赤霉病、吸浆虫、麦蚜等多种病虫。同时,该时期天敌种群数量也急剧上升,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保护麦田天敌。孕穗至扬花期的防治重点是麦蜘蛛,监测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当田间麦圆蜘蛛或麦长腿蜘蛛分别达到600头/hm2或300头/hm2时进行防治。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流行的关键是扬花期出现阴雨天气。防治麦类赤霉病应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在小麦赤霉病常发区,如果花期遇阴雨天,应抓紧齐穗至盛花期喷药预防,一般用40%多菌灵胶悬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2.5%治萎灵对水喷雾或低容量喷雾,如果扬花期间连续阴雨,第1次用药后7d,趁下雨间隙再喷1次药。小麦吸浆虫虽是穗期为害的害虫,但防治适期在4月中下旬,应在蛹期适时开展防治,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25~3.00L/hm2对细沙或细沙土450~600kg撒施地面并划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更佳;若蛹期未能防治,吸浆虫成虫期防治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用50%辛硫磷乳油750~1125mL/hm2喷雾防治。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扬花期补治成虫,或用80%敌敌畏乳油对水,搅匀后喷在麦糠或干细土上,下午撒入麦田熏杀或用48%乐斯本乳油对水喷雾。当小麦蚜量达到500头/百株、益害比小于1∶150、近期又无大的风雨时,及时喷药防治穗蚜。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225g/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g/hm2,或2.5%溴氰菊酯乳油750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750mL/hm2,或25%辛?氰乳油600mL/hm2,对水喷雾防治。防治麦叶螨,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mL/hm2,或25%哒螨酮(扫螨净)乳油600mL/hm2,或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黏虫,用50%辛硫磷乳油1500mL/hm2,或2.5%溴氰菊酯乳油750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750mL/hm2,对水750kg喷雾。小麦穗期多种病虫混合发生时,为保护天敌,减少用药次数及用工,可选用对锈病、白粉病及麦蚜、黏虫等效果好的粉锈宁、灭幼脲、抗蚜威等药剂混用,一次用药兼治多种病虫,也可使用低毒、高效的复配农药防治。在防治上述病虫时,还可结合根外追肥,既防病虫又增产。

第6篇: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2.1;S43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092

小麦是山东主要粮食作物,是山东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小麦的需求也在增加,随着小麦种植面积的增加,带来的是产量的增加,也带来了大范围的病虫害。研究小麦种植 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是目前需要做的最主要的事。

1 小麦种植技术

1.1 品种选择

种植环境不同,小麦的营养成分也会不同,所以要根据山东本地实际情况,即土壤条件、气候因素等选择小麦品种,种子的纯度是小麦产量增加的关键。小麦种子抗病性强,适时实行小麦套种也是预防病虫害的主要方法。

1.2 耕作方式

山东的小麦种植面积比较大,所以在生产时要注意轮作,这样可以减小土蝗和蟋蟀的数量,控制病虫害的发病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不能在同一地块多次种植小麦,要注意轮作时间的合理性。如果连续多年耕种,会导致土壤多种微量元素缺乏,土壤肥力不足,使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缺少营养,造成小麦减产。

1.3 科学播种

科学播种是小麦高产的关键。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与小麦播种时的垄深、地块温度、天气等都有一定关系。要注意温度的控制,通过温度超过10℃最为适宜;控制垄深适当,太深不宜小麦发芽出苗,太浅外界不良因素也会影响小麦发芽;垄与垄之间距离也要控制得当,太密集,会造成小麦高度不够,太宽松,会造成小麦产量下降。要严格控制温度、垄深并选择适当天气情况来进行小麦的播种,以保证小麦高产高质。

1.4 科学施肥

肥料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必备的元素,想要小麦健康生长,就要及时施肥、追肥。在小麦种植前要施底肥,保证土壤营养丰富,为小麦种子发芽出苗做助力。在小麦播种过程中也要施肥1次,这样也可以增加小麦出苗率。小小麦生长过程要及时追肥,确保小麦根系有足够营养来健康生长。麦需要的肥料主要是磷肥和有机肥,肥料的施加可以为小麦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可以避免小麦受病虫害的侵蚀。小麦生长过程的肥料有2/3是从土壤中获取地,所以施足底肥对于小麦的正常生长非常必要,追肥可以保证小麦正常生长和肥力的不流失。

1.5 合理灌溉

小麦对水分的要求也是比较多的,在种植前、种植时和出苗后都要根据地块实际情况进行灌溉。水分是小麦生长和鼓粒的必备条件,所以水分要及时,特别对于极干旱天气条件,一定要保证水分的充足。春季降水量会多,但小麦对于水分的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小麦生长时期绝对不能缺水。

2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科技发展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带给人们灾害。近年来气候变暖,使得小麦的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也在增加。特别是白粉病、蚜虫等容易常年发生的病症严重的会导致小麦绝收。人们在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也会导致一些病虫害的变异,非常不利于小麦健康生长。

2.1 化学防治

化W防治是小麦病虫害防治最常使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喷洒农药来去除病虫害。主要有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农药拌衣,这样可以预防蛴螬;在小麦反青时在其茎部喷洒纹枯净可湿性粉剂等预防治纹枯病,喷洒甲基异柳磷乳油,预防吸浆虫。

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比较环保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自然界食物链的原理对小麦进行保护。蚜虫是小麦最容易发生的病虫害,但是蚜虫的天敌也比较多,利用生物防治来对付蚜虫是比较方便的。蚜虫的天敌主要有茧蜂、虫蛉、瓢虫等,这些天敌在消灭蚜虫的也有效地保护了小麦,使小麦能健康生长,高质高产。

2.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一种比较环保的方法,主要是清除小麦周围杂草,消除病虫害寄生的环境。杂草的生长也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因为杂草会和小麦争抢土壤里的营养,出现杂草侵麦田的情况。清除了杂草可以使小麦生长有充足的养分,并保证小麦生长的环境良好、通风、蓄水好,减小病虫害的发生。

3 结束语

小麦是山东主要粮食作物,提高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小麦高产高质的关键。在种植技术方面,要选择优良品种,保证小麦的出芽率、出苗率和存活率。要采取科学种植技术,进行轮作,保证小麦生长过程需要的养分。在小麦的生长周期内,对小麦进行适时追肥灌溉,保证土壤里有充足的养分供小麦吸收。在病虫害防治上要加大科研力度,对于小麦常见病虫害要做到药到病除,要预防为主。

参考文献

第7篇: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春季;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

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以麦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小麦各生育阶段主要病虫为对象,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协调使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措施,提高防治的总体效益,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麦类病虫为害的目的。

1返青拔节期

此期主要是防治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麦螨(麦蜘蛛)等[1]。在抓好麦田肥水管理、杂草防除等措施的基础上,及时用药控制早期为害。近年来,以纹枯病为主的小麦根病发生严重,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高产地块影响更大。要把栽培措施与控制病虫害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推行适期划锄、追肥和浇水等丰产健身栽培技术,提高小麦对多种病害的抗御能力。适期划锄可铲除杂草,同时抓住2月下旬至3月中旬小麦返青后防治适期,及时开展化学除草。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防治指标:纹枯病为病株率15%~20%,地下害虫为麦苗被害率3%,麦蜘蛛为单行600头/m。秋播密度大,加上秋季气温偏高,冬前生长量大,有利于冬后发病。防治该病可在播前进行种子处理,每10kg小麦种子用2%立克秀粉剂15~20g加水500g拌种;也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4 500ml/hm2在生长期间喷雾,也可加水泼浇,对高产、重发田块,一般在第1次喷药后10~15d再喷1次药;或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喷雾,还可兼治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防治锈病,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或超低容量喷雾,还可兼治其他病害。此外,12.5%烯唑醇(特普唑)可湿性粉剂,不仅防效高,而且持效期长,有效量为45~75g/hm2。防治白粉病,在生长期间用15%粉锈宁300~450g/hm2,或33%纹霉净750g/hm2,或12.5%禾果利(烯唑醇)300~450g/hm2对水喷雾。防治麦蜘蛛,可用15%扫螨净乳油、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0%螨克乳油等对水喷雾。防治地下害虫,于苗期用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每株50~100ml;或用48%毒死蜱乳油6.0~7.5 l/hm2处理土壤或随水流大水漫灌,或用2.25~3.00l/hm2对水顺根定向浇灌,特别是对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防效较好。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600~750ml/hm2喷麦茎基部。

2孕穗至扬花期

此期是多种病虫急速上升为害期,是综防的关键阶段。除防治锈病、白粉病外,还要注重防治赤霉病、吸浆虫、麦蚜等多种病虫。同时,该时期天敌种群数量也急剧上升,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保护麦田天敌[2]。孕穗至扬花期的防治重点是麦蜘蛛,监测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当田间麦圆蜘蛛或麦长腿蜘蛛分别达到600头/hm2或300头/hm2时进行防治。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流行的关键是扬花期出现阴雨天气。防治麦类赤霉病应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在小麦赤霉病常发区,如果花期遇阴雨天,应抓紧齐穗至盛花期喷药预防,一般用40%多菌灵胶悬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2.5%治萎灵对水喷雾或低容量喷雾,如果扬花期间连续阴雨,第1次用药后7d,趁下雨间隙再喷1次药。小麦吸浆虫虽是穗期为害的害虫,但防治适期在4月中下旬,应在蛹期适时开展防治,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25~3.00l/hm2对细沙或细沙土450~600kg撒施地面并划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更佳;若蛹期未能防治,吸浆虫成虫期防治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用50%辛硫磷乳油750~1 125ml/hm2喷雾防治。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扬花期补治成虫,或用80%敌敌畏乳油对水,搅匀后喷在麦糠或干细土上,下午撒入麦田熏杀或用48%乐斯本乳油对水喷雾。当小麦蚜量达到500头/百株、益害比小于1∶150、近期又无大的风雨时,及时喷药防治穗蚜。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225g/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g/hm2,或2.5%溴氰菊酯乳油750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750 ml/hm2,或25%辛·氰乳油600ml/hm2,对水喷雾防治。防治麦叶螨,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ml/hm2,或25%哒螨酮(扫螨净)乳油600ml/hm2,或73%克螨特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黏虫,用50%辛硫磷乳油1 500ml/hm2,或2.5%溴氰菊酯乳油750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750 ml/hm2,对水750kg喷雾。小麦穗期多种病虫混合发生时,为保护天敌,减少用药次数及用工,可选用对锈病、白粉病及麦蚜、黏虫等效果好的粉锈宁、灭幼脲、抗蚜威等药剂混用,一次用药兼治多种病虫,也可使用低毒、高效的复配农药防治。在防治上述病虫时,还可结合根外追肥,既防病虫又增产。

3灌浆期

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害发生高峰期,也是防治病虫害、夺取小麦高产优质的关键时期[3]。此期防治的重点是麦穗蚜、白粉病、锈病等。小麦灌浆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麦蚜为500头/百穗,1代黏虫为25头/m2,吸浆虫蛹期2 500头/m2、成虫期为5 000~12 500头/hm2,条锈病病叶率2%~5%,叶锈病病叶率5%~10%,白粉病病叶率10%。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hm2,或25%快杀灵乳油375~525ml/hm2对水600~750kg喷雾,可有效防治麦穗蚜。防治白粉病、锈病的方法同上,同时可兼治小麦叶枯病。若田间天敌与蚜虫的比例大于1∶120,不必再用防治蚜虫的杀虫剂。对于优势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在做好病虫测报的基础上,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4]。

4参考文献

[1] 樊丽侠.春季小麦病虫害防治要点[j].河南农业,2008(7):16.

[2] 陈承亿.春季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j].种业导刊,2008(4):34-35.

第8篇: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虫害种类 发生 预防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57-01

一、小麦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特点

1.近年来小麦发生的主要虫害

1.1小麦蚜虫:麦区蚜虫主要分为三种:麦二又蚜、麦长管蚜和手缢管蚜,一般都开始发生在每年的6月份左右,麦蚜主要多聚集在叶片、茎杆和穗部,利用汁液存活,影响作物的成长发育,并能传播多种病毒,蚜虫已经成为麦区常发性害虫,且严重性愈演愈烈。

1.2小麦粘虫:就近年来统计显示:目前危害小麦最严重的为2代粘虫,该虫频发时不仅会吃光麦叶,甚至还能将穗头咬断,该幼虫喜好成群转移,严重危害小麦生长。

1.3地下害虫:麦区的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蛴螬、蝼蛄三种。金针虫靠咬食刚刚生产的种子,破坏胚乳,苗期主要是危害须要、主根或茎的地下部分,导致幼苗枯死;蝼蛄则是靠成虫和若虫蚕食种子、幼根和嫩茎,造成缺苗,其还可以在土层表面穿行,破使幼苗根部与土壤分离,造成幼苗因大量失水而干枯致死;蛴螬也主要是蚕食危害刚萌发的种子,其靠咬断幼苗的根茎而致使幼苗枯死。

2.近年来小麦发生的主要病害

2.1小麦白粉病:小麦生长初期会出现白色小霉点,随着叶子生长会逐渐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大块病斑,甚至长出白粉状霉层,生长后期则会在霉层中形成黑色小斑点,直至最后变成黄褐色而枯死。

2.2小麦纹枯病:近两年在我国发生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种植的小麦品种大多都缺少抗性,如果遇到冬季多降雪,早春又土壤温度大,就更能导致病害的发生。

2.3小麦锈病:主要分叶锈、条锈和杆锈三种。秆锈的主要症状是产生隆起的粉疮;条锈主要是破坏叶片和叶鞘,茎杆也会偶然发生;叶锈一般只发生在叶表面,无法穿过叶片。小麦发生严重锈病时会导致粮食大量减产。

2.4小麦全蚀病:其主要侵染小麦的根部和茎基部一、二节。返青至拨节期病株基部叶片逐渐变黄,地下茎、种子和根为由黄褐色变到黑褐色,干旱时茎基部和根会变成黑褐色,最后出现白穗。

2.5小麦黄矮病:该病主要是靠麦蚜来传播,拨节期前后开始出现病态症状,孕穗到抽穗期会盛发,主要症状是植株矮化,叶片发黄。

二、近年来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

根据近几年来病虫害的发生指数、农作物种植情况和气象条件为依据,得出结论:2014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呈现偏重发生态势,预计将发生面积高达9.8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达5.4亿亩次,病害发生面积达4.4亿亩次。虫害发生趋势为蚜虫重发面积大,纹枯病、白粉病、吸浆虫、麦蜘蛛、条锈病在部分地区发生严重,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流行风险较高。

1.蚜虫发生范围最广,高达2.5亿亩。其中,河北和山东发生最重,华北、黄淮的部分麦区和淮北、四川等地发生较重,西南、西北等部分麦区发生一般。

2.纹枯病发生面积居次,高达1.3亿亩。其中,安徽、江苏、河南北部的部分麦区发生最为严重,江淮、黄淮、华北的部分麦区发生较重,西南和西北的麦区发生最轻。

3.麦蜘蛛发生居虫害第三,面积高达9500万亩。其中,河南、山西、山东、河北、湖北等部分地区旱麦发生较为频繁,有些地区是发生严重,则有些地区发生偏轻,江淮、西南、西北等地麦区发生最轻。

4.赤霉病、吸浆虫、条锈病、地下害虫在部分麦区也造成了严重危害。赤霉病以湖北、江汉平原、安徽及江苏沿江、上海沿海麦区等地发生最为严重。条锈病则以四川盆地和“三江一河”流域、甘肃、陕西、宁夏南部等多地流行严重。吸浆虫主要是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发生较重。地下虫害则在河南、山西、甘肃等地偏重发生。

三、小麦病虫害预防措施

1.加强对病虫害发生的动态监测

及早预防,大力加强小麦病虫监测力度,在全面调查的同时,要准确把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态,及时进行分析虫害发生规律,提前虫害预警信息。

要特别注意在干旱的情况下频发麦蚜、麦蜘蛛等多种虫病;要高度重视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的防范;同时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等病毒病害也决不能忽视。要时刻警惕小麦条锈病等病虫的流行,早发现、早上报、早治疗。在监控流程中加强信息整理,充分利用传播工具大大宣传病虫害信息,抓紧防虫防害,及时组织预防。

2.大力推广虫害防治技术

2.1早春合理栽培防范病虫草害。大力加强初春麦田管理,努力将培育技术与预防病虫草害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推广分期分片划锄、控制施肥和浇水分量等增产高产的栽培技术,提高农作物在防虫害防病害的抵抗力。

2.2返青拔节期要广泛实施混合农药抗多种病虫的技术。在返青拔节期主要是麦蜘蛛和地下害虫尤为盛行,同时也是纹枯病、根腐病和全蚀病的疯狂扩展的高峰期,在段时间是抓住小麦病虫最集中时期。我们要以主要病虫为防御对象,研发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的新型混合农药,该药要做到少施药的同时能治多种病虫,减工减时,高效。

2.3小麦穗期要大力推行“一喷三防”技术。一喷三防”技术,即一次喷药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的抗病虫害技术。众所周知,小麦穗期也是麦蚜、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等多种病虫害的高发期。这段时期防范小麦病虫害至关重要。所以今年我们依然要大力推行“一喷三防”技术。

3.加强农作物种植的组织领导

全国范围内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广、种类多、繁殖快、发生规律和防范措施各有不同,防治耗时耗力,消灭难度大。因此,我国各地均加强了对小麦病虫害监督预测工作的领导,各相关部门也大力支持,各部门协同作战,力争高效。

参考文献

[1]席敦芹 春季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5期

[2]程珂蕊 小麦白粉病重发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J];种业导刊;2010年08期

第9篇: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 小麦病虫害 发生特点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176-02

一、小麦病虫害的现状

在青海省农业区粮食生产中,小麦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小麦是否能够高产稳产,各种病害虫害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据了解,有40种左右病虫害危害小麦、青稞等作物。本文主要针对几个常见的小麦病虫害种类分析其症状,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二、小麦病虫害的种类及其特点

1. 小麦锈病的特点

小麦锈病也叫“黄疸病”,主要在青海地区分布,主要症状为条锈,偶尔也有秆锈和叶锈。近几年发生的较多,这也成为了当前小麦的主要威胁之一。这种病主要出现在叶片上,偶尔也会出现在叶鞘和秆穗上。初期症状出现褪绿色斑点,后期会出现黄色或者红褐色孢子,这就是夏孢子堆,通常较小,成条状排列。夏孢子通常在禾本科的杂草上越冬,情况严重时后期整个叶片枯黄,且小麦千粒重会降低,品质也会下降。锈病主要靠气流传播,在高温多雨伴有菌源的5-6月流行。一旦情况严重会导致减产30%严重会高达40%。

2. 小麦白秆病的特点

这种病通常出现在川水、浅山和半浅半脑地区。受害的小麦轻者千粒重下降5%-20%,重者高达50%甚至70%,甚至出现绝收的情况。主要出现黄褐色条斑,每片叶有1-4条。病株基部的叶片和叶鞘会变成灰褐色导致干枯,叶片撕裂最后病斑也会变成白色,在田中会发现白穗,出现“青死病”症状,种子带菌是此病发生的主要来源

3. 小麦根腐病的特点

小麦根腐病又称“青死病”,主要分布在山区,半浅半脑川山水地区,苗期会引起根腐,成株时有夜斑,穗腐或黑胚,之中穗腐的危害性最高。病株的根部会产生褐色或者黑色菱形病斑,中心为灰白色,随后会引起根系的腐烂,出现“白穗”和“青死”的症状。这种病症更容易出现在弱生长势的小麦上。这种菌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天作为初侵的来源,早土壤温度低或土壤湿度高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发病,另外在土壤贫瘠或肥力不足,播种过早的情况下容易发生。

4. 小麦赤霉病的特点

这种病在苗、茎、秆和穗上都会发生腐烂现象,并伴随小麦的生育阶段都会出现这种病症。通常情况下会减产20%到30%之间,严重会达到50%以上。这种病症在全世界普遍存在,温度在25~30度尤其是湿润多雨时候最容易发生病菌。初期颖壳边缘或小穗基部变色,有水浸状。随后病斑扩大为褐色或草黄色。通常只有小穗会发病,严重全穗发病后期在颖壳合缝处或穗基部产生粉红色的霉层和黑色霉层。在夏季高温多雨时最容易出现此病。

5. 麦茎蜂的特点

麦茎蜂属膜翅目,光腰亚目,茎蜂科,茎蜂属。其中灰翅麦茎蜂占最多数,是春小麦蛀食麦茎的主要害虫。这种害虫会造成小麦白穗,千粒重下降。通常的为害率在30%到50%之间,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幼虫会在小麦茎节处食取幼嫩的组织,随害虫的年龄增长,开始食取茎内壁组织至穗下节,茎基部,直到在近地表处在茎壁组织形成环状的咬痕。当植株遇到风或雨倒伏后,麦茎蜂会用残渣或自己的粪便来堵塞。幼虫常在下部根茬的地方吐丝做茧,并在茧中过冬。幼虫在第二年4月份,地温回升后开始化蛹。当温度达到20度左右时害虫化蛹的盛期。

6. 麦穗夜蛾的特点

此害虫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地区,是为害小麦和青稞的作物。幼虫会取食小麦籽粒,在严重地区,小麦的被害率占到全穗籽粒的25%,有时高达45%,产量损失大时会达到300kg/hm2 ,可以说产量损失相当大。这种夜蛾一年发生一代。正常老熟的幼虫在土壤,地埂、石块下进行越冬。并在第二年的5月化蛹,之后出现成虫。成虫白天潜伏,黄昏的时候开始外出活动,例如采食花粉,产卵。

三、几类小麦病虫害的针对性防治措施

1.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

可以选用一些抗病品种,另外还可以加强药物防治,例如使用25%粉锈宁在播种前进行拌种。当发现病株的时候,可用病虫剂525ml/hm2对水450kg,每相差7-10小时喷一次,一共喷2-3次效果显著。

2. 小麦白秆病的防治措施

首选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种繁田。并且在播前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药物在种子播种前进行拌种。将种子闷种30小时左右效果最佳。

3. 小麦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主要采用农业防治为主,采用轮作,并且对栽培加强管理,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并减少土壤中的菌源。也可以使用药剂拌种闷种之后播种也可有效的防止根腐的发生。

4.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农田的管理,例如增加排水措施并且降低田间湿度。也可以选用抗性强的品种,也可进行药物处理。

5. 麦茎蜂的防治措施

秋天之后翻土,以降低成虫的出土率,将麦茬低割,并且收起来进行焚烧,这样可以降低幼虫的数量,直接减少虫的来源,降低第二年羽化的出土率。另外还可以在成虫羽化的盛期使用药物直接防治,用50%左右的敌敌畏对水喷洒。

6. 麦穗夜蛾的防治措施

在麦种中混入青稞种子,在小麦的灌浆时候,与分高草一起取出青稞穗,还有一种放大就是种植一些诱集带,在小麦田周围种植青稞带,然后到小麦灌浆是用敌敌畏500倍液喷洒诱集带2次。另外还可以用物理防治成虫,如用黑光灯来诱杀成虫。或者使用药剂,如敌杀死,敌敌畏,乐果,农地乐等药剂在幼虫时喷洒农田。通常在下午四点到八点喷洒时间最佳。

四、总结

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农作物,也是我们的食物来源之一,耐寒,耐寒,适应能力强是小麦的优点。可是一旦出现病虫害,不仅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还会大大降低小麦的品质。因此,减少小麦病虫害是当今的一个重点。本文主要对小麦品虫害的几个主要现象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并且提供了明确的防治措施。希望这一系列防治措施可以对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起到防治效果,让小麦病虫害现象不再发生。

参考文献

[1]马文武. 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