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神经内科基础护理范文

神经内科基础护理精选(九篇)

神经内科基础护理

第1篇:神经内科基础护理范文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医院神经内科护理的特点,分析其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对策并加以应用,改进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水平,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分析我院神经内科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对基础护理的认识不足、技术水平欠缺、工作强度大、处于长期应激状态。结论:护理管理者应用人性化管理有利于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激励其努力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可获得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神经内科;护理管理

近年来,有专家提出人性化管理理念,它是一种新颖的管理理念,建立在理解、满足及尊重人的基础之上,为患者着想[2]。本文旨在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总结医院神经内科护理的特点,思考其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对策,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特点

要有很强的责任心,需要全面的护理技术,对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患者多病情危急、年龄大、病程长、病情观察难度大、变化快。同时,气管切开的患者居多,多数患者要使用呼吸机,护理工作量大、强大大,包括口腔、头发、皮肤、管道等多方面的基础护理[3]。而且,神经内科患者的致残、致死很高,风险大,非常容易引起护患纠纷。

2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基础护理的认识不足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基础护理认识不足,不明确自己护理工作的范畴,常将一些职责之内的工作让患者家属处理,甚至认为理所应当,将护理工作等同于保姆,产生抵触情绪[4]。因此,不愿承担一些基础护理的责任。

2.2技术水平欠缺

部分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紧张压抑的工作,更容易出现错误,降低工作效率,也会引起患者的不满。

2.3工作强度大

由于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大多病情严重,部分患者甚至不能自理需长期卧床。因此,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工作时间久,过度疲劳容易引起身体疲惫,以致于不能集中精神,甚至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护理工作,然而患者的基础护理需求比较强烈,因此会引起护患关系不和谐。

2.4处于长期应激状态

由于基础工作量大,护理人员须敏捷、集中注意力,开展紧张有序的护理工作,要观察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好抢救配合的准备,长期这样易使护理人员心理压抑、精神状态欠佳。

3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护理工作中的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应该从多角度、多方面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体现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优势。

3.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文明,也是一种文化,它体现在护理管理中的每个环节。人性化护理管理以科学化、制度化为基础,利用情感、心理、品质等进行管理。护士长应当在这过程中做好服务工作,使护士保持一种良好的工作心态,真正做好每天的护理工作。

3.2人性化关爱

感情沟通是人性化管理的关键。护士长应经常与护士沟通,倾听内心想法,及时了解心理活动及工作感受,了解其真正需求,激励并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使护士努力做好安全护理,帮助其调节,以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3.3完善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在长期实践工作中得出的,是工作的标准,也是避免差错的重要措施。为降低护理工作中差错的发生,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很有必要,如分级隔离、消毒制度等,对检查有问题的进行批评。

3.4合理安排工作

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每名护士的作用及潜力,激励其创造性与积极性。了解性格特点,科学分工,发挥每名护士的优势。在交流、工作中,了解每名护士的技术水平及知识结构,发挥其特长,如让专业技术过硬、基础操作规范的护士来负责带教工作,担任业务指导;让专业扎实、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组长,在排班上科学分配,取长补短[5]。

3.5激励制度

为更好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发挥其内在动力。将护士的奖金与工作效果挂钩,将责任、义务、待遇保持一致。了解且及时的解决他们的问题,如晋升、福利及待遇等,解除其后顾之忧,以使他们更好融入到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

小结:

神经内科护理是一个体力与脑力消耗均很大的工作,长期工作会引起护理人员情绪不高。然而,采用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会温暖护理人员内心最深处,让其觉得处于一充满爱的大家庭中,提高其综合素质、工作水平及精神状态。

作者:郎品艳 吴有志 单位: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德辽,刘成霞.开展护士人性化护理培训干预的效果与研究[J].重庆医学,2009,(6):58-59.

[2]蒋雪红.关于人性化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11(下):4578-4579.

[3]解圆圆.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护理,2012,8(7):69.

第2篇:神经内科基础护理范文

【关键词】神经内科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07-02

前言:医院的环境氛围对于病人的康复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为了使神经内科病人尽快康复,我们要将神经内科病房的环境保持温馨,管理有序,此外,还要进一步落实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让护理服务更贴近患者、贴近社会。为了给病人以最好的照顾和治疗。本文对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加强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学习以及强化神经内科护理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是卧床不起、二便失禁的病人,病程日久且反复发作。一般患者卧床休息,病情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慢性退行性疾病患者应鼓励下床做简单活动,昏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不易咳出者取平卧或半卧位。宜吃半流质,进食要慢以防呛咳,昏迷、吞咽困难者给鼻饲。高热及泌尿系统感染者鼓励多饮水;给营养丰富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变化,有无抽搐,如有变化随时通知医生;昏迷、偏瘫症状、癫痫发作者,加床栏防止坠床;尿潴留者给予导尿,留置导尿管;注意加强口腔、皮肤、会的清洁;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各个关节防止过伸及过展,可用夹板等扶托。定时进行按摩、被动运动,鼓励主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病情危重者做好护理记录及记出入液量;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备好有关的急救器械和药物,并保持完好的状态;出院前做好卫生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如何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等注意事项。

2 加强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学习

神经内科护理是一门学问,并且针对不同病人的情况,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和方法,尽最大的努力服务病人,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经常加强业务学习,增强科研意识,转变服务意识;医院方面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每月定期举行专科知识讲座、护理查房、操作考核;鼓励科室的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各种自学课程。长期以来,要一直注重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形成了重视继续教育、不断进取的良好氛围。在提升学历层次的同时,将所学到的新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科内每年在省级以上护理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重视质量控制,保证护理安全。神经科的病人对护理的依赖程度较高,护理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病人的安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技术质量、健康教育质量、康复护理质量。对病人的管理方面着重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意识。评估病人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不同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学会如何应对各种意外的发生。神经内科护理团队要用精湛的技术、热忱的态度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增强科研意识,不断探索进取。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护理人员要积极汲取新技术使用新手段,广泛开展病人的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心理调适及护理会诊等新技术新手段,为每位患者争取最大程度的康复。同时制订了健康教育路径,通过健康教育、科普宣传等多种形式让患者及家属掌握防病治病方法和保健养生之道,衍生和深化了专业护理的内涵。

3 强化神经内科护理的管理

在神经护理方面的工作中,为了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医院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在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出本科室的规章制度,以及各班职责和各班工作流程,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学习,依据制度和标准进行管理,并做到常督促、勤落实;不断提高护理教学工作水平。在带教过程中不仅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学生的观察、评估、分析、解决问题及与病人沟通等评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全体实习学生的好评。为了提供优质、安全、温馨的服务,管理上抓落实、业务上求创新、工作中寻突破、作风上求务实;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严格制度、规范、流程,使用科学合理的专科操作技术,确保所有的护理行为可靠、安全、有效;将科室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归总,制定成册,每人一本,以此为日常护理的标准;加强护理业务能力培训,执行严格的“三基三严”培训,不断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开展礼仪培训,规范服务语言、行为,提升人性化服务的护理理念;制订切实可行的基础护理工作时间表,实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将患者的护理分成责任组,具体落实患者的基础护理等各项护理措施;建立责任护士制,每名住院患者有一名责任护士来负责这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推行电子病历,简化文书书写内容,使她们集中精力为病人服务,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总之,从一点一滴的细微工作入手,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从基础护理着手,加强系统培训,实践着“优质护理服务”的贴心工程。护理服务目标是:落实首问负责制;主动服务、主动回访;理服务“零距离”、“零缺陷”、“零投诉”;病人来时迎接声、护理操作解释声、住院期间宣教声、服务不足报歉声;仪表美一点、问候多一点、巡视勤一点、观察细一点、业务精一点。

4 结语

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尤其是神经内科病人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要合理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把医院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和每个细节之中,优质的服务和更好的效果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第3篇:神经内科基础护理范文

【摘要】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17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8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方法,护理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神经内科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1-0091-02

Study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n Neurological Care/CAI Y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1):91-92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high-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neurological care.Method:Chosed 178 cases of patients who received the treatment in author’s neurology department from March 2012 to December 2012.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ach group had 89 cases.The control group applied the regular neurological care method while the nursing group increased the high-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nursing work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on the nursing work and hospital stay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on the nursing work of the nursing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High-quality nursing servic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First-author’s address:Rui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1102,China

神经内科涉及疾病种类繁杂,病情多变,故神经内科日常护理工作在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的条件下增强护理质量[1]。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从患者状况、心理状态及患者社会关系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的综合性护理模式[2],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本次研究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17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护理组89例,男55例,女34例,年龄29~78岁,平均(48.9±10.5)岁,病程11个月~9年,平均(3.9±1.1)年,其中癫痫28例,脑梗死33例,脑出血28例;对照组89例,男50例,女39例,年龄26~81岁,平均(49.0±10.1)岁,病程1~10年,平均(3.6±0.8)年,其中癫痫31例,脑梗死38例,脑出血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及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主要包括神经内科基础护理、心理疏导、饮食调护及康复指导等。

1.2.2 护理组 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干预,主要内容如下。

1.2.2.1 转变护理理念 应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神经内科各项护理工作实行岗位责任制,促使护理人员主动了解患者,全面掌握患者病情,有效解决患者最迫切的需求,提升护理人员自身护理工作水平;护理人员应转变护理模式,积极参与护理培训课程,加强经验交流,从而全面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优化心理状态,加强护理工作质量。

1.2.2.2 改善护理流程 护理人员应根据神经内科实际情况,改善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效率:(1)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调整护理工作值班表,在明确个人工作职责的情况下,实行护理工作轮班制,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夜间发病风险性较高,故可适当增加夜间值班人数,为保证护理工作质量,还应增加午休人数,实现护理工作不间断,护理工作时间死角减少;(2)应加强护理文书书写的培训工作,实施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化、统一化,为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医生救治争取宝贵时间;(3)护理人员应按照先交后接的顺序进行交班,而且应着重交待重症患者,包括病情变化、治疗方案及结果、护理方法及结果、特殊处理措施及结果[3]。

1.2.2.3 人性化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应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优质基础护理,改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清洁舒适,并且对病房温湿度进行调整,全面优化基础护理[4],包括为患者洗头及擦拭身体,为患者提供热水及修剪指甲等细节,促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2)优质心理疏导,患者入院后,会因为陌生环境、疾病痛苦等导致其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其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真切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爱与支持,从而有效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勇敢面对病情及现实,提高治疗依从度,促进患者康复质量;(3)优质康复护理,神经内科患者经过治疗后会留下程度轻重不同、种类不同的后遗症,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康复过程进行密切观察,向其告知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类项目和细节,加强防护措施,确保康复工作的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工作满意度 患者出院前,填写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从护理环境满意度、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护理人员技术熟练度等方面进行调查,5分为满分,0~1分为非常不满意,2分为不满意,3分为满意,4分为一般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患者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

1.3.2 患者住院时间 详细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护理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d

组别 癫痫 脑梗死 脑出血

护理组(n=89) 18.9±2.5 26.7±3.3 7.8±1.9

对照组(n=89) 24.2±2.9 30.1±3.6 10.5±2.5

P值

3 讨论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护理工作质量的需求及要求也随之提高。神经内科疾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应做到全面化、人性化,这种对神经内科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等各方面进行全方面优化,且能够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性护理模式就是优质护理[5],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对日常护理工作满意度,加强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有效疏导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还可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及对护理工作负责任的态度,促使护患更加和谐、融洽。本次研究中,护理组患者日常护理工作中融入优质护理模式,满意度达到96.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78%,而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患者在满意度和住院时间两个观察指标上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潘攀.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7):479.

[2]马学英.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审机构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8):4549-4550.

[3]黄巧莉.论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4(1):192-194.

[4]郑春雁.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5(10):453-454.

第4篇:神经内科基础护理范文

[关键词] 神经内科;重症;肠内营养;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c)-0113-02重症神经内科患者常伴有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直接影响患者正常进食,在严重的应激反应等因素的作用下,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患者可能出现急性低蛋白血症、免疫力下降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1]。因此,对于重症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应做到及时、充分、合理的营养支持,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并且能够降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及死亡率,是对重症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抢救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对重症神经内科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并分析疗效,以确定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所产生的作用,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治的200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7例,女性患者63例,年龄40~82岁。将患者自愿分为营养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经历及社会背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重症神经内科患者常规护理及肠内营养,营养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具体做法为将营养管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进入人体方式,如鼻十二指肠或空肠穿刺造口等方法,营养管的管端一般应放置于患者空肠上段。在进行肠内营养的早期应对患者进行胃部减压,有利于防止患者发生误吸。对患者进行营养液的灌注,采用连续灌注的方法,由低浓度低速度逐渐加速加量直至全量。对两组患者分别记录病程、治愈人数、病死人数以及并发症和后遗症等情况,并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与营养组重症神经内科患者经对比治疗达到的疗效,见表1。

由表1可知,对照组重症神经内科患者在病程持续时间上远远大于营养组患者,且治愈率小于营养组患者,而死亡率、并发症发病率却大于营养组患者。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加以肠内营养护理能够对重症神经内科患者的疗效起到积极的作用,使重症神经内科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死亡率、并发症发病率以及后遗症发病率减少,且前3项数据具有显著差异,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昏迷、感觉以及运动功能障碍是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这些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但患者体内肠胃功能以及消化吸收功能均不受影响,能够正常运行[2]。因此,应在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同时,给予有效的肠内营养,以达到维持血浆蛋白浓度、提高患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目的,避免患者发生继发性脑细胞水肿,减少脑组织不可逆损害的发生,从而减少由于重症神经内科疾病引发的后遗症,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和控制各项感染,促使患者病情发生好转,降低由于重症神经内科疾病所引起的死亡。

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护理,是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续进行其他治疗手段的基础和保障[3]。肠内营养护理并不是以单纯为患者提供营养为目的,而是在为患者提供营养的同时进行氮平衡的维持,进一步的作用是保持机体结构功能,维护患者体内细胞的正常代谢,参与患者生理功能的调节,从而改善患者机体免疫系统,预防患者发生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等症[4-5]。

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是重度神经损伤患者患病后支持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重症神经内科患者大部分伴有蛋白质分解和糖元消耗的不断增加,易导致患者出现身体高代谢而造成体质虚弱的状态[6-7]。因此,在对重症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在其代谢出现高潮期及时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尽量减少患者体内蛋白质的缺失,满足患者机体高代谢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物质的需要。此举能够维持患者机体细胞群,尤其是神经细胞的质量,从而促进身体各脏器功能进行恢复。

总之,在对重症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能够促进患者体内各个器官功能的恢复,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概率均有所下降,提高治愈率,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肠内营养护理还具有全面提供营养、安全、经济等特点,较肠外营养护理而言更有利于重症神经内科患者的神经系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茹晓兰,陈桂婵,钟敏华,等. 经鼻肠营养管胆汁回输与经空肠胆汁回输的护理重点对比研究[J].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1,9(1):465-467.

[2] 王振彦. 托颈仰颌肠营养管置入法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4(23):99-100.

[3] 徐彩娟,王惠琴,黄根梅. 减压肠营养组合导管用于腹部术后病人肠道营养的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1,8(4):33-34.

[4] 杨丽英,周志涓. 鼻肠营养管在胃部手术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 临床医药实践,2011,13(9):696-697.

[5] 赵曙光,赵清玲.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低钠血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3):2419.

[6] 叶璐娟,谢玉兰. 鼻肠营养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与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13(6):986.

第5篇:神经内科基础护理范文

【关键词】 优质护理;神经内科;护理质量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扩大,人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于病患来说,护理质量更显得尤为重要。神经内科病人多为生活不能自理、危重以及年老体弱等患者,临床基础护理以不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我院神经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效果斐然,现对其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名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实践。护理人员职称:护士8名,护师10名,主管护师2名。其中专科学历11名,本科学历8名,本科以上学历1名。同时选取病人40例,对其进行护理研究,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52±3.1岁。

1.2 方法

1.2.1 氛围营造 对20名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护理服务概念、精神、方法进行学习。之后进行优质护理知识理论考试,同时按照护理人员级别进行护理服务责任状的签订。将优质护理的服务内容制定成标版挂于护士站1。在40例患者的床头设立提示牌。同时还要将优质护理的内容告知患者及家属,争取其护理配合,同时还可以起到监督作用。每月对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能力进行考核,同时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选取护理服务楷模。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使其真正理解优质护理的意义,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优质护理的实践中去。

1.2.2 护理模式创新 将原有的接班式工作模式改变为成组式。即按照护理人员的职称、年龄等平均分成两组,每组10名护理人员,其中组员8名,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两者相互监督和辅助,对其余组员进行领导和监督。实施责任床位,即每名组员负责2—3名患者。组长要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充分了解,掌握患者所需,从而指导责任护士工作。组长和副组长要深入病房,确保整个护理过程是连续的、完整的,同时还要确保后勤工作做好。每日在完成基础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还要帮助患者热饭、订饭,送水到床头,每周设立固定的一天为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即修剪指甲、洗头(根据患者病情)以及剃胡须等。然后将一天的护理内容以及病人反应等进行总结,在交接班时两方护理人员均要进行签字确认,确保护理措施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优质护理是一个全方位的护理模式,其不仅对患者进行生理护理,还对患者实施心理、文化、精神以及环境等多方位、多层面护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完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每周开展例会,对一周的护理服务进行总结,解决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之后的护理服务完善。

1.2.3 简化护理文书 取消以往的二、三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记录,采用表格的方式将患者的资料以及护理信息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护理人员书写文书的时间,还使护理文书一目了然,利于工作的进行。每周对护理文书的书写进行讨论,选取质量好的进行传送阅读和交流,吸取优点,取长补短。组长和副组长要进行不定期抽检,查看护理文书书写是否真实、规整2。

1.2.4 绩效考核 设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根据护理人员的年资、职称、工作时间以及工作质量进行考评。给予合理的薪酬分配、晋升和评优。

2 结 果

2.1 护理满意度 通过优质护理的实施,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很大的提升,从以往的88%提升到98.2%,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患者与护理人员的交流时间增多,护理人员更加清楚的了解患者所需,同时患者的安全感也增强。

2.2 护理质量 通过成组责任的实施,我科每月的护理质量检查以及抽检、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护理安全、基础护理以及医院感染等达标率提升至97.5%。而护理投诉情况也明显改善,目前未出现因护理问题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同时我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3 讨 论

优质护理的实施不仅使得我科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且护理态度和护理观念也得到改变,深化了护理的内涵。病房环境变得整洁,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得到提升,这不仅使得我科护理人员素质提高,科室荣誉提升,且患者心情愉悦,精神状态良好,未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利于患者的病情控制和恢复3。但是优质护理的实施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护理工作超负荷,工作压力大,且薪酬未有相应提高,从而不能满足护理人员的需求。此类种种问题会制约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优质护理的发展,因此在优质护理的开展不仅需要医院各方面的支持,还需要政府以及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娅.浅谈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04):64.

第6篇:神经内科基础护理范文

【关键词】 精神科护理学;五年制护理;教学效果欠佳;原因

护士职业是我国医疗体系里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重,社会对护士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目前的护士资源仍有部分靠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来补充,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是成为一名优秀护士的基础,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因此如何学好这门课程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期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根据《护士条例》、《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精神,护士岗位实行准入制度,护士必须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才能申请执业注册。自2011年起,护士的执业资格考试由原来的四个科目改变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考试涉及临床工作初期的是护士可能遇到的各种常见疾病的护理,其中就包括了精神障碍这一类新增的疾病类型。但在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结果中发现,精神障碍的相关考点五年制的学生大多没有得分。这个现象不得不令教育工作者去深思,究竟哪些原因使得学生精神科护理学学习效果较差。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临床实践,分析原因如下:

一、学生基础良莠不齐

五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群体。有的学生是自主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希望能学习职业技术获得谋生技能。有的学生是听从父母的意愿来职院校学习,希望能通过学校的教育尽早进入社会工作。而就社会的大形势而言,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都不够理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基础问题就会涌现出来。护理专业的学生同时也要学习所有的医学基础课程,比如生物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与免疫等。在初中课程中,学生们初步接触过化学、物理、生物等课程,对于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如若基础打不牢,那么建立在基础科目上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也会有一定的问题。而《精神科护理学》也是专业课中的一门,也需要例如生物化学,生理学这些课程作为基础才能掌握精神疾病相关知识。

学生的基础虽然有差别,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考虑到所有学生的需求,不断的改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帮助每一位学生理解掌握工作中需要的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现代生活日新月异,科技也在不断进步。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校教育,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屡见不鲜。通过多媒体PPT、影像资料的展示,可以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的重点,难点精确的讲述给学生,借此来向学生们说明疾病的相关知识,但是就目前实际来看仅仅是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的要求。精神疾病护理的学习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像其他专业课程例如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护理学一样进行一定的实训和见习课程,通过实训和见习将课堂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精神疾病作为相对特殊的一类疾病,实训课程可以教授一些常见精神疾病的护理技能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避免以后在工作中遇到此类疾病不知所措。见习课程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接触到精神类疾病,直观认识精神疾病,加深对于精神疾病的学习和掌握。此外,学生的想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们以短剧表演的形式来学习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还可以与时俱进的增加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在学校的网站上上传教学课件或微课视频,将学习过程中得知识点展现出来方便所有人的学习。另外,有条件的老师可以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利用现在普遍的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精神科护理学》的教学手段也应该不断的更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真正将职业教育的优势凸显出来。

三、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现代科学的发展导致了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从而使我们对许多疾病的生物学问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有识之士提出了医学模式应该向“生物――心理――社会”三合一的模式转变,这种新的医学模式,在精神病学中显得最恰当、最适用,也最需要。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精神病学不仅要研究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疾病,也要(或者是更要)关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精神病学不仅要服务于精神病院之内,也要(或者是更要)着眼于全社会的心理健康。但我们课程体系下的精神疾病知识相对落后,外出培训机会较少,图书馆书目相对更新慢,甚至部分教师怠于继续深造学习均导致了精神科护理学的相关教师师资水平常年保持不变。更为严重的是很多教授《精神科护理学》的老师本身就没有真正的接触过精神疾病,只能靠书本的知识来讲解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一定的经验和实践技能。

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如若知识结构不更新,教学方法不改进,就如一潭死水永远没有生气。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不思进取而逐渐的消磨殆尽。希望每一位教师不要停滞不前坐井观天,而要不断通过提高自我素质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学校管理体制落后

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入校时年龄较小,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他们重要的成长和蜕变过程。学校认为五年制学生没有成熟的心智和自我约束的能力,甚至对于是非的明辨能力也相对较弱。学校有时为学生及家长考虑,对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的管理普遍较为严格,甚至相对刻板。基本还是按照义务教育的管理模式,按时上早自习,晚自习,没有自我的空间去图书馆,阅览室或电子阅览室扩充自己的知识,甚至扼杀了学生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在生活上或许五年制的学生们还学要老师及学校的督促和监督,但在学习上应该给与学生一定的空间。《精神科护理学》也是一门相对而言较难的课程,仅仅依靠老师上课教授的知识点是没有办法很好的掌握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学生自觉地去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一些问题。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的职责是教,学生的目的是学。但怎么学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渗透给学生的,这才是教育的主旨所在。

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下,“60分万岁”的观念已经落伍,职业院校学习的所有知识都需要转化为技能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如何提高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精神科护理学学习效果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帮助学生增强基础知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师资力量,改善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改善精神科护理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希望对五年制学生《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情况改进有所帮助,期望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 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专家委员会.2015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第7篇:神经内科基础护理范文

【关键词】 神经内科;减少;护患纠纷

神经内科疾病以脑血管病居多。脑血管病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后遗症重。护理中稍有疏忽易引起护患纠纷,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现针对护患纠纷的原因,总结了一些减少护患纠纷的方法探讨如下。

1 护患纠纷原因

1.1 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多,部分患者需留家属陪护,护士在工作中,只注重对患者的服务,而忽视与家属的沟通,易引起患者家属不满。

1.2 护理人员工作量超负荷 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多,基础生活护理任务重,耗费人力、时间,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存在职业倦怠。有时基础护理不到位,易引发护患纠纷。

1.3 护理人员沟通能力不强 由于患者智力方面的障碍,加之老年人多健忘,相关健康教育知识需反复讲解、说明,有时护士缺乏专业知识及沟通能力,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患者情绪、智力方面的改变 脑血管病患者多伴有情绪、智力、人格的改变,如痴呆、抑郁症等,情绪喜怒无常,对护理人员挑剔、误解。

2 解决护患纠纷的方法

2.1 增强服务意识,打造服务品牌

开展专科特色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我们的特色服务已开展一年时间,具体项目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指导小处方”和“院外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和出院时会收到与所患疾病相关的知识卡片,用浅显的语言讲明疾病的原因、预防、治疗、康复的要点,并注明科室联系方式,方便患者及家属随时咨询。

2.2 护理人员合理排班,分工明确 我们根据科室工作特点,对排班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减轻护士的劳动负荷,护士重点落实基础护理和重患者护理质量。聘用护工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必要时增加科室人员编制,保证工作质量。

2.3 熟练掌握专科知识,提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意识 言语、服务态度生硬,沟通不到位,对患者缺乏同情心,患者询问病情或诊治结果时,解释不够甚至极不耐烦,导致患者及家属的反感,而产生纠纷[1]。护士熟练掌握专科知识及相关病情、用药情况,才能充分了解患者的真正需求,与患者家属进行耐心指导讲解,才能使患者家属满意,减少护患纠纷。

2.4 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护患之间的沟通及相互作用是产生护患关系的基础及必要过程[2],神经内科患者多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卧床、偏瘫、失语,多有心理障碍,易怒急躁,情绪不稳定,护士主动关心患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使患者满意。

总之,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有很大部分是通过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来实现的,护士必须重视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同时应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沟通的技巧,并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全过程,从而减少护患纠纷。

参 考 文 献

第8篇:神经内科基础护理范文

论文摘要:动物实验是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职业素养的形成、科研素养的启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动物实验是护理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动物实验以其独特的直观性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起到可触、可感、可悟的功效。近年来,我校在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条件开展了小白鼠、家兔、豚鼠、牛蛙、蟾蜍等动物的实验。通过动物实验,让学生感受到近似于人体对各种药物、各种刺激的反应。因此,动物实验是护生适应护理教学、工作的第一关,只有让学生逐步接触动物,才能使护生不断适应专业。同时,通过动物实验,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科研素养的启迪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动物实验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医学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尚未学习专业课程、在没有临床体验的情况下学习这些课程有一定难度。因此,积极开展动物实验,在动物实验教学中给学生以临床真实情景的呈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如《病理学》的空气栓塞实验,实验中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在正常的家兔静脉内注射空气,然后及时观察并记录家兔因空气栓塞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让学生既复习了解剖生理知识,又加深了空气进入血管后可以引起静脉栓塞导致死亡的认识,为其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病原生物与免疫》的豚鼠过敏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给豚鼠注射发敏物质后迅速出现烦燥不安、全身抽搐,呼吸急促、大小便失禁、休克直至死亡的过程。让学生真实体验到ⅰ型起敏反应对豚鼠(人体)的危害性,增强了护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注射青霉素等易引起过敏性休克药物必需做皮试重要性的认识。

2 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打下较好基础

护理工作涉及病人的身体健康及至生命,护理人员除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外,并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目前,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加上入学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度关心和宠爱,学生娇生惯养,常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表现出自私自利、缺乏爱心、缺乏工作责任心的现象。因此,职业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就教师而言,在教学中要注重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

3 为学生科研素养的养成打下一定基础

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为各用人单位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要初步具备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医学科研通常采用动物实验来进行,而医学基础课程的许多实验也要通过动物实验和动物模型来完成。因此,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科研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科研素养的养成打下基础。老师在设计动物实验时,可穿插科研基本程序,如《生理学》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实验,可引导学生来设计实验。因为这个实验涉及到神经调节,要研究的是反射弧,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中不同部分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作用可用人为的方式来改变,以此观察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与心血管活动的关系。设计时要确定观察心血管活动的指标,如血压,可以设计一个具体的反射弧,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来设计实验项目。实验结束时应向学生解释,作为科研过程的实验观察必须反复多次的重复,结果需经统计学处理才能做出结论,使学生大致了解科研的基本程序[1]。

4 为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同情之心、仁爱之心是医学人文观的主要内涵,是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具有的职业素养。患者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具有精湛的技能,更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浓浓的人文情怀[2]。动物实验是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医学基础课程的动物实验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同情之心、仁爱之心,要求学生具有尊重一切生命的理念,严肃对待实验,在实验中最大限度地人性化对待动物,尊重试验动物的生命,在人道的实验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如在实验中,不任意折磨有感觉的动物,不让动物处于疼痛难忍的状态,不能将未完全死亡的动物随便扔进垃圾箱或掩埋等处理,培养学生树立善待一切生命的理念。

5 为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形势发生了变化,在全面推进医改的大背景下对医务人员的伦理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医学院校学生开展伦理道德教育意义重大。护理教育应抓住医学基础课程开展动物实验课的机会,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中处处有伦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护理中的各种道德问题,促使护生养成忠于职守的素养,为今后工作中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能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去护理每一位病人、为提高护理效果打下良好基础;在动物实验课中,鼓励学生提出、维护、质疑或反省各种护理中的道德评断,让学生认识到因为动物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而引起的各种争议,努力按动物保护法规定的有关动物福利与实验伦理进行操作[3],促使护生养成良好的尊重病人生命、尊重病人人格与尊严、尊重病人生命价值等职业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常要开展动物实验,卫生职业学校在开展动物实验教学时要与专业岗位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让人体的正常和病理反应在动物身上呈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注重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促使学生工作时能做到一丝不苟,具有有强烈的责任心;适当传授科研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树立善待一切生命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智勇,周文琪.在学生生理实验中培养科研素质[j].昆明大学学报,2006,17(1):74~76.

第9篇:神经内科基础护理范文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理念;神经内科;护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48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95-01

由于神经内科患者有着相对复杂且严重的病情,高龄患者居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等心理。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全面实施人性化管理理念,能够给患者权益提供保障,同时能够促进医院的快速发展[1]。本文就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0月就职神经内科超过1年以上的医护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理念,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0月就职神经内科超过1年以上的50名医护人员,其中护士长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5人,护士42人;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40岁,平均年龄(18.2±2.1)岁。护龄在1.5-20年之间,平均护龄(12.2±2.1)年。其中,本科5人,大专18人,中专27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名。两组医护人员在职称、年龄、护龄、学历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别(P>0.05),具有比较性。

1.2 方法 对照组医护人员通过实施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医护人员在上述管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管理理念,具体体现如下。

1.2.1 加大职能管理的力度 由于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具有较强时间连续性、较细服务要求、较强技术性、较多交接、较多操作、较多工作环节等基本特征,相关管理人员应该让医护人员对神经内科护理管理特殊性进行全面认识,给安全以及质量提供保障,降低出现差错的概率。加大管理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环节的力度,使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1.2.2 促进医护人员操作技术有效提高 由于神经内科患者病情有着较快的变化,医护人员应该通过专业方面的知识,详细的告知家属患者病情改变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倘若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有着较为专业的技术,则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安慰家属以及缓解,能够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以及支持,使医疗纠纷得到减少。

1.2.3 完善激励制度 科室管理人员应该构建激励制度,使医护人员工作的兴趣得到调动,可以通过赞扬、肯定护士或者将待遇合理提高等方式,使医护人员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自信心得到有效增强。每隔一段时间科室还应该评选优秀护士,对当选的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奖励。通过公平竞争上岗的方式聘请护士长,确保医护人员的自身价值得到有效体现。

1.2.4 良好的运用沟通手段 管理者应该通过良好的运用沟通手术,使医护人员能够有着融洽的工作环境。护士长应该对医师与护士、护士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全面协调,确保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团结协作,能够有着归属感、荣誉感以及亲切感[2]。另外,护士长在医护人员工作空闲时间内应该组织文艺表演、知识竞赛、外出旅游、职工运动会等活动,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增加对彼此的了解,使团队之间的凝聚力得到有效增强。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16.0统计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工作,通过t以及x2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

2 结 果

观察组医护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理念后,护理满意率为100%,而对照组未实施人性化管理理念,有2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率为92%,观察组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 论

人性化管理理念主要是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全面体现,采取全方位实施人性化管理理念,使护士价值得到全面肯定,让护士受到重视的感觉。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管理主要是为了使医护人员工作的兴趣得到有效调动。神经内科在应该人性化管理理念时,应该找到医护人员的优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鼓励以及肯定,使医护人员的成就感以及自信心得到增加。医护人员对声望、名誉同样有着渴望的心理,常常希望他人能够全面肯定自身的工作。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在确保制度管理得到执行的基础下,合理的肯定以及赞扬能够对医护人员有着较大的鼓励。通过分析本组研究资料得知,观察组医护人员在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护理满意度以及工作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医护人员,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研究表明,人性化管理理念实施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给医院护理良性发展趋势提供保障,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