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液压原理基本知识范文

液压原理基本知识精选(九篇)

液压原理基本知识

第1篇:液压原理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液压传动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近年来中职生素质普遍下降,知识储备薄弱,机械基础课的液压传动部分对于他们来说学习难度很大,入门很难;同时现有教材理论知识内容枯燥,与社会生产联系不密切,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本文结合机械基础课液压传动部分内容,就教学方法探讨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重视学生基本概念的掌握

中职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不够。因此,在专业知识的入门上要对学生现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具体的学生情况,适当降低入门的授课难度。但是,在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特别是基本概念掌握和延伸,要精讲精练,通过课上精讲、课后巩固练习、检验测试等方式确保学生熟练掌握。

重视基本概念的掌握,一是因为基本概念特别重要,很多知识点都是由基本概念引申出来的,环环相扣;二是通过基本概念的学习、巩固的过程可以树立学生勤学苦练的意识,助其养成细致、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学生要熟练掌握液压传动主要元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液压传动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动力元件(液压泵)、执行元件(液压缸)、控制元件(液压阀)和一系列辅助元件。对于四个部分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由易到难,重点要求掌握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

液压动力元件部分要求重点掌握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后面四种液压泵的授课当中,也要始终围绕如何“吸油-压油”这一原理,要求学生明辨各种液压泵的工作过程和特点。

液压执行元件部分,重点讲述不同液压缸的工作特点,特别是差动连接,将在后面的章节反复应用。可以用医用针管制作一个液压缸的模型,让学生有形象的认识,这样得到的知识就会真正理解并很难忘记。

液压控制元件部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应重点讲述液压阀的作用、特点和应用,让学生知道管路上不同阀门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即可。而课本中所提到的阀门的具体结构、装配图等,则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完全看懂掌握。

通过对上述液压阀功能作用的形象讲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读懂液压传动系统简图,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看懂液压传动系统的简图,是这章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点的汇总。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识读液压传动系统简图,就要引导学生把前面学习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应用。要引导学生精读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进行液压传动系统图的分析时,告诉学生,要重点看油路的走向,把自己想象成坐船的客人,顺流而下,一路游览沿途的风景。旅途的起点就是泵,终点就是液压缸,沿途的风景就是一个个的液压阀门。学生读懂每个元件在系统中的作用后,结合要求读懂每个回路的功能,整个系统原理就出来了。例如,讲数控车床的液压传动系统图时,首先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认识每一个图形符号。其次,从液压泵为起点看油路的走向,油路会有两条支路,一条控制卡盘的夹紧与松开,另一条是刀架的运动。其中卡盘的加紧与松开就是液压缸活塞的前进与后退;刀架的运动包括快进、工进、工退和快退四种速度,这是由换向阀控制的。再次,把实现所有工作要求的油路走向依次拼凑起来,穿插说明相关元件的作用,描述系统图工作原理便水到渠成,一清二楚。

在这一个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有些学习基础不好的同学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耐心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感性化

随着现代教学水平的提高,多媒体的应用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很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很高,因此可以让学生分组,自己制作课件。在收集资料、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也加深了学生对课业的理解深度。将书上的文字描述转换成立体的结构和生动的动画,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可视听的生动内容。

总之,液压传动一章是机械基础课程里难度较大的一部分,也是为学生以后接触自动化控制知识奠定基础的一章。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把枯燥、静态的理论知识和元件结构以丰富有趣、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爱芸.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J].吉林教育,2010(1).

第2篇:液压原理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液压系统;现状;发展趋势;故障诊断技术

一、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现状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是随着液压设备不断高度自动化和复杂化以及对液压系统工作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而发展起来的,是针对现代液压设备需要及时排除液压故障而提出来的,是将医疗诊断中的基本思想推广到液压工程技术而形成的,是建立在液压控制理论,信息理论和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新技术。液压传动是三大传动技术之一,与机械传动、电力传动相比,液压传动系统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即广泛的工艺适应性、优良的控制性能和较低廉的成本,并且功率大、响应快、精度高,已经广泛应用于冶金、制造等领域。

二、液压系统的故障原因分析

(1)主观诊断法。主观诊断法主要是依靠简单的诊断仪器,凭借个人的实践经验,判别故障发生的部位及其原因。这种方法要求诊断人员掌握丰富的故障机理知识和诊断经验,需利用系统或元件的结构、模型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综合分析才能了解。(2)基于模型诊断法。基于模型的诊断法是先运用一定的数学手段描述系统某些可测量特征量,这些特征量在幅值、相位、频率及相关性上与故障源之间存在着联系,然后通过测量、分析、处理这些特征量信号,来判断故障源所在。这种方法实质上是以传感器技术和动态测试技术为手段,以信号处理和建模处理为基础的诊断技术。(3)智能诊断技术。液压系统故障智能诊断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液压系统故障诊断领域中的应用,它是计算机技术和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相互结合与发展进步的结果。智能诊断的本质特点是模拟人脑的机能,又能比人脑更有效地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和利用故障信息,成功地识别和预测诊断对象的状态。因此,智能诊断技术是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一个极具生命力的发展方向。目前的智能诊断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智能诊断技术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液压系统故障智能诊断技术。

三、液压故障诊断技术发展趋势

(1)多种知识表示方法的结合。近几年来,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一种称为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方法,为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很有价值的途径。在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方法中,传统的知识表示方法如规则、框架、语义网络等可以被集中在统一的对象库中,而且这种表示方法可以对诊断对象的结构模型进行比较好的描述,在不强求知识分解成特定知识表示结构的前提下,以对象作为知识分割实体,明显要比按一定结构强求知识的分割来得自然、贴切。(2)经验知识与原理知识的紧密结合。关于深浅知识的结合问题,可以各自使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从而构成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库,每个知识库有各自的推理机,它们在各自的权利范围内构成子系统,两个子系统再通过一个执行器综合起来构成一个特定诊断问题的专家系统。这个执行器记录诊断过程的中间结果和数据,并且还负责经验与原理知识之间的“切换”。这样在诊断过程中,通过两种类型知识的相互作用,使得整个系统更加完善,功能更强。(3)多种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的混合。混合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发展有如下趋势:由基于规则的系统到基于混合模型的系统、由领域专家提供知识到机器学习、由非实时诊断到实时诊断、由单一推理控制策略到混合推理控制策略等。(4)虚拟现实技术将得到重视和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是继多媒体技术以后另一个在计算机界引起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它有四个重要的特征,即多感知性、对存在感、交互性和自主性。从表面上看,它与多媒体技术有许多相似之处。(5)数据库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互渗透。人工智能技术多年来曲折发展,虽然硕果累累,但比起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却相形见绌。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像数据库系统那样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和实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表明,结合数据库技术可以克服人工智能不可跨越的障碍,这也是智能系统成功的关键。对于故障诊断系统来说,知识库一般比较庞大,因此可以借鉴数据库关于信息存储、共享、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技术,改善诊断系统性能。

第3篇:液压原理基本知识范文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液压传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试图从学生心理、社会需求这一视角出发,大胆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寻找一条适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新路子。

液压传动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类、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等机械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机械类各专业课中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对该专业学生而言,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如何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实现真正去做,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液压传动课程自身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从学生心理、社会需求出发,对教学改革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目前液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多,学时少

使学生能够阅读、设计一个完整的液压传动系统是“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目的。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讲解:流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液压元件的结构原理、液压基本回路及液压系统。这些内容前后相关,在教学过程中需通盘考虑,缺一不可。传统教学计划中总教学课时在100学时以上,现在随着教学计划的改革,教学学时已缩减至50学时左右。如何处理好教学学时与教学目标这一矛盾,是该课程教改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学习困难

液压传动以流体力学为理论基础,概念、原理较抽象,各类元件及传动的原理非常不直观,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同时,该门课程实践性也较强,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四个实验项目,绝大多数为验证性实验,实验课上很多学生是“看”实验,而不是“做”实验,即便动手做,也只是动手不动脑,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由此导致学生理论学习困难、应用基本不会的局面。

二、教学方法探讨

针对以上液压传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变传统的理论授课、集中实验、期终考试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可进行以下教学改革。

(一)依据必需、够用原则安排教学内容

液压传动课程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流体动力学、液压元件、液压回路。这三部分内容既有自身的特点和知识体系,彼此之间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产生一种“内容繁杂、知识散乱”的迷茫感觉,课程的知识要领很难把握。如何使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对此,在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坚决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在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同时,重点突出其技术的应用和实用,大量删减理论偏深、偏多的推导及证明。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一是应打破原有的编排顺序,将流体力学和液压元件基本原理、液压元件原理和液压回路分析等有关内容结合起来讲授,加强知识的连贯性,以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和记忆。二是应重点介绍液压元件作用、基本回路的特性、整机系统的分析等。三是应简要介绍目前新型液压技术。 (二)依据学生主体原则采取教学措施

目前,大学液压传动课程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导,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这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相悖。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因此,课程教学改革应充分考虑学生及社会实际需求,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始终贯穿着学生主体原则,改变过去那种“我讲你听”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首先,学生自主学习,应先给学生提出些问题及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要求去自学,培养大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让学生懂得教师只是他们的疏导者和助学者。其次,应进行多种方式的理论讲授。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对课程中每一章节,都应开展重点、难点部分的理论讲授。教师可根据每一章节自身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如液压元件部分采用直观性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照实物,学习元件工作原理,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这样教师可减少繁琐的简单说教,学生也可得到必要的锻炼。回路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用动画形象生动地表现回路的中液压油的流动方向,执行元件的运动等,控制过程一目了然,加上讲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最后,学生自拟实验。液压传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学生能否实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有关。因此,应结合实验室条件,删除部分验证性实验,同时增加动手型、设计性实验。教师在此类实验中只对学生提出实验内容、实验要求,提供实验设备,由学生根据所学的液压基本理论知识,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实验步骤,选配相应液压元件,连接液压回路,并独立操作,自行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就能为学生创造主动思考和主动参与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篇:液压原理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H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066-02

一、引言

传动组织是机械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连接着工作机与原动机。而在各类传动机构中,液压传动由于其优势在设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地运用在机械设备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掌握液压传动技术的技术人员,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开展了液压传动课程,成为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液压传动课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理论性和系统性,并且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元件结构复杂、实践性强,与实际的生产紧密联系,使得课程十分重要,但由于高校只注重传液压传动方面的知识,很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机械类学生对于液压传动缺少必要的认识,导致学生在知识的掌握、理解、运用等方面效果不理想。

二、液压传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延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液压传动课程知识讲解至今还延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的位置,学生被动地接受新知识,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上学生之间,与老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师从学生处得到反馈很少,不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存在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还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液压传动课程知识多,课时安排不合理

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阅读并设计完整的传动系统,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涉及到流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液压元件的结构原理、液压基本回路及液压系统,这些知识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和掌握,而学生只有全面掌握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后才能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但目前的课时安排严重不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仅达到了解、理解程度。液压传动课程操作性、实践性很强,要求更多的实践课,在课程整体课时不充分的情况下,实践课的课时将更少。

(三)课程偏向液压元件的学习,忽略液压传动系统整体认识

一些老师认液压元件及单项回路是液压传动系统课程的基础,学生若掌握这些知识,就可以元件的性质来说明系统整体属性。但是教师可能未意识到学生对于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未建立起系统的认识,不了解内部元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仅掌握元件知识是无法对液压传动系统构成系统的认识,理解其中规律,更无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三、提高液压传动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分析

综合上述液压传动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难点,本文提出了下面几种教学方法旨在使得教师更好地传授这门课程的知识以及学生更好更有效率地掌握这门课程。

(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由于液压传动课程处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所以这门课程中不仅有很多的原理结构图,而且有很多需要动手实践的部分,所以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综合起来展现给学生,这样就可以使得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且具体。例如,回路部分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动态地展现回路中液压油的流动方向、状态,元件的动作等,再加上合适的讲解,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授课的信息量,总体缩短这门课程的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与消化,有效地提高了液压传动课程教学的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实践部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液压传动这门课程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学生能否熟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跟实验的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密切相关。为了使得液压传动技术真正被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真正能够被学生综合运用,仅仅只靠理论课堂的教授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的亲自动手练习。例如,对于本门课程中的液压元件的部分内容,就可以在介绍完理论知识以及展示图片之后,组织一次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拆装液压泵(齿轮泵等)以达到掌握其原理、内在组成以及工作状态过程的效果。并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以总结各个部分的作用,以及各个部分出现故障时的现象,结合实际案例为学生讲授出现问题的严重后果,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还要结合实验室自身条件,尽量删除验证性、重复性实验,同时增加创意性、自主设计性实验。而在这类实验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主导实验变为指导实验,除了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外,只对学生提出实验的要求、实验的目的,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液压传动的基本理论知识,选配相应的液压元件,连接液压回路,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独立思考,互相讨论。

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不再机械地接受知识,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思考问题,从而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是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由于大学中的大部分课程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主导,采用的方式也大多是教师授课为主,液压传动这门课程就在其中。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机械式的接受知识,主动性不高,无法最大发挥课程互动的优势,使得培养出的学生离具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有很大距离。所以应切实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发掘先进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主体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人才。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独立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能力,使得增强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探索性的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去讲授理论知识,比如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教师不仅可减少重复性的简单教授,同时学生得到了必要的锻炼。

参考文献

[1] 王小红.液压传动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J].装备制造技术,2012,(4):199-120.

第5篇:液压原理基本知识范文

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来实现能量的转换、传递及控制的一门技术,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的重要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电子、电气、纺织、食品、烟草、包装、印刷、轻工、汽车、造船、航天等领域, 特别是近年来,它与微电子、计算机、检测等技术相结合,使液压传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同时,就业环境对从事液压技术方面的人才提出了高的要求,需要学校培养出既具有理论基础知识,有要具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的学生。液压传动课程是机械工程学科的专业课,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培养适应就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要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作为尝试。

1 采用启发讨论式相结合课堂教学手段

启发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即可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根据笔者总结,启发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首先由教师介绍工程背景,引出需要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接着,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思考问题解决方案,由于学生对工程背景认识和专业知识掌握教浅,所以引导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提示,在学生讨论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后,教师再给出教案中的解决方案;最后,根据解决方案分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解决方案的优劣,这就将启发教学转换为讨论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由于工程问题的解决往往都有利弊两方面,因此,由学生主动去权衡所提出解决方法的利弊,能使学生置身于工程实践中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适合讨论式教学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深度并有较大的探索空间,且便于学生分组讨论。例如,齿轮泵的泄漏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当学习齿轮泵液压泵的结构和原理后,教学过程如下:(1)介绍齿轮泵的机械效率和容积效率的成因,工程使用中对机械效率和容积效率的要求;(2)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减小齿轮泵泄漏;(3)提示可通过减小齿轮泵运动件的间隙来减小泄漏量齿轮泵;(4)教师给出教案中减小泄漏的措施―― 浮动轴套方案和齿顶密封方案;(5)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齿轮泵泄漏措施的利与弊;(6)教师分析和总结解决措施所采用的知识点。

实践证明,这种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工程问题的意识,在知识点应用上,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2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教学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液压元件和液压基本回路这两部分内容知识的衔接性很强,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强调重点,突破难点,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液压元件实物模型教学相结合的手段。在多媒体教学课中、事先制作了大量的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动画文件,可以对液压基本回路进行动画演示,并对典型的液压元件工作原理进行演示。同时,在讲授液压元件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幻灯片、动画和实物模型拆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讲解齿轮泵时,可以通过幻灯片的三维模型向学生展示齿轮泵的基本结构,让学生有个大致的印象;再通过动画文件演示齿轮本工作时的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工作原理;最后,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现场拆解齿轮泵,使学生学习和拆解齿轮泵过程中感受液压元件实物,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液压传动技术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液压元件的掌握和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3 开展专题讲座教学

液压传动中,知识点多而杂,比如控制阀的教学,从功能上可分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每一种功能的液压控制阀从工作原理和结构又有很多种,并且随着液压传动技术与电控技术的相结合,一些新的液压控制阀不断的被开发出来,如梭阀,比例控制阀得等,教师可以在液压阀讲解完毕后,利用课外时间以开设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控制阀的教学。例如,对于方向控制阀,从传统的单向阀、换向阀讲起,拓展到梭阀结构及工作原理,接着介绍通过比例电磁阀控制方向和流量的原理及相关应用,这样做占用时间少、信息量大,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补充作用,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回路的认知和掌握

为了加强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践,教师可借助自己所从事的技术项目[2],向学生介绍技术项目中的液压系统,分析其工程任务要求和工作原理,使得学生能够把液压系统知识和生产中的具体工程任务需求结合起来,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更重要的引导学生进入生产实践环节,涉足相关的技术研究。例如,笔者在讲解液压蓄能器时,尝试结合正在做的科研课题,给出工程需求的实践情景和提示,让学生在课堂上结合所学习的蓄能器,柱塞泵知识进行思考,通过老师对课题中液压回路的分析,提高学生掌握蓄能器,柱塞泵等元件的工作原理和选用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液压技术的认知和掌握。

5 通过工程案例设计教学,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液压传动是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培养学生利用液压技术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的之一。因此,需要向学生讲授液压传动系统设计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系统设计步骤和方法。由于系统的设计中涉及到理论计算、缸泵阀等元件参数确定和选用,涉及的知识点多而广,仅靠讲授的方法不易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设计一些与专业紧密的工程案例,以课堂练习或者大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液压传动系统设计,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上课前,需要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提供液压基本元件的样本及参数以供学生在案例设计中进行液压元件的选择。例如:对于车辆工程的学生,可以把自卸车的液压举升系统作为一个具体的工程案例,给出举升力、举升行程以及举升时间参数,要求学生通过计算和液压元件的选用拟定出液压举升系统,然后,教师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和讲解提高学生的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第6篇:液压原理基本知识范文

作者:徐铭 杨威 单位:安阳工学院

面向工程应用的定位使得AMESim在航空航天工业、汽车制造和传统液压行业等领域显示出了其强大的优势,它由一系列软件构成,包括AMESim、AMESET、AMECUSTOM和AMERUN。任课教师到相关企业调研后发现为提升本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设计成本,相当多的企业已开始应用仿真软件对新产品进行开发,为此,企业在选用和引进大学毕业生时,除了要求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要求其掌握一门专业软件。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组织学生开展AMESim软件的学习和应用。指导教师通过质量弹簧系统和汽车悬架系统的仿真等相关实例,给学生讲解了AMESim的用户界面、新系统创建、子模型分配、参数设置及仿真运行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搭建的汽车悬挂系统的模型。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了AMESim软件的基本操作,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好和用好该软件的信心,对课堂教学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将AMESim软件的学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AMESim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时域仿真建模环境,用于工程系统建模、仿真和动态性能分析。可使用已有模型和建立新的子模型,来构建优化设计所需的实际原型,可修改模型和仿真参数进行稳态及动态仿真、绘制曲线并分析仿真结果,界面比较友好、操作方便。指导老师给学生们系统地讲解了仿真的重要意义、仿真的基本方法及如何利用AMESim软件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指导学生应用AMESim仿真软件对生产实际中的典型液压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参数设置。通过实例分析和软件仿真操作,使学生对该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由理论到实践,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开展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和教育改革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提高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2009年开始,由课程组成员在07级机制本科学生中,率先开展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双语教学。根据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选用陈淑梅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液压与气压传动》(英汉双语),以全英版为参考教材。鉴于学生的专业词汇量较少,英语听说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在双语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1)注重专业词汇学习。对于流体力学及液压传动基本概念等简单内容采用英语教学为主、个别词汇汉语重点强调为辅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消化所学内容[2]。每次上课时,留出一小部分时间,专门指导学生学习下次授课内容所涉及到的专业词汇,预习下次上课时讲解的知识点,促进学生记忆专业词汇。2)采用讨论式、提问式教学。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讲课,增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和回答问题时尽量用英文来表达,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借助实物、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种立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专业知识。4)由任课教师收集液压与气动技术方面的外文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学习。将液压与气动技术常用专业词汇进行整理、汇总,方便学生掌握[3]。考试出题采用英文的形式,真正做到学为所用。采用液压与气压传动双语教学,不仅能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带动和鼓励学生阅读有关液压与气压传动的英文原版教材和文献资料,逐步养成阅读原版教材和文献资料的习惯,形成随时了解、吸收和借鉴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的能力,从而有利于今后进一步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

液压元件的现场教学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液压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液压元件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按照以往教学的惯例,在课堂上由主讲教师从理论上,先给学生讲解各类液压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再安排液压元件的拆装实验,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了解其具体结构。课堂所讲内容犹如纸上谈兵,而拆装实验又相对滞后,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种现状,课程组成员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液压元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讲授与液压元件拆装实验结合起来,开展现场教学[4]。为加深学生对所拆液压元件结构的理解,现场教学结合提问和讨论等形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机械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系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仿真软件的学习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液压与气动知识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以更快的速度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液压元件的现场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成果将有效提高教学水平,极大地促进机械类本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为学生今后的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7篇:液压原理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生;液压与气压传动;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电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液压与气压传动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已逐渐应用到许多不同的领域及学科中,该课程的学习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但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而且对液(气)压元件接触很少,缺乏感性认识,对学习该门课程很容易产生厌学。因此,如何讲好液压与气压传动这门课,提高教学质量,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尤其是机电类的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理论知识,并灵活地运用到后续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中,一直是本课程教师研究的课题。下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提几点建议。

一、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涉及一些较难的物理知识,而中职生来源广泛:他们大多来自初中毕业生,有部分来自社会青年,也有个别来源于高中。因此,他们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时,一定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举一反三,启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回顾旧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在讲授“单活塞杆液压缸差动连接”时,由于系统看上去好像是有杆腔和无杆腔同时进油,所以会造成学生判断不了活塞的移动方向,甚至使学生误认为液体进入有杆腔来推动活塞往无杆腔方向移动。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应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在讲授单活塞杆液压缸的同时,帮助学生回顾液体动力学基础知识和帕斯卡原理及其它的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前后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学习效果。

二、联系实际,简化问题

讲课时注重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这么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愿望是学生学好课程的基础。教师不应该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是否接受他所讲授的知识,是否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不仅应该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能够讲出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举出大量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

如在“绪论”课上,讲“液压传动”时,教师可以例举出磨床工作台的往复直线移动,摩托车的前避震,千斤顶、推土机、吊机、钩机等举重物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心脏(液压泵)、血管(油管)、肾、肝、脾、肺等各个器官(液压缸);在讲“气压传动系统”时,可列举如下的例子:汽车在刹车时,我们听到什么声音?汽车的刹车装置是采用液刹还是采用气刹?气体具有可压缩性,为什么还要采用气刹?原来气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它的流动性比液体的好很多,这样就可以及时地刹车。如在做实验时,液压表为何在不停地跳动?列举人体的血压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也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的。又如在讲减压阀时,拿一个家用煤气瓶的减压阀来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液压与气压元件就应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举出大量的实例,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理解学习液气压传动系统的必要性。

三、类比区分,减少困惑

类比法的作用是“由此及彼”。如果把“此”看作是前提,“彼”看作是结论,那么类比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推理过程。由于《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内容繁杂,理论抽象,学生普遍反映难学,再加上教学时数有限,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采用类比区分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

例如,在学习溢流阀、顺序阀与减压阀时,它们的原理、结构、符号都很相似,学生很容易混淆。教师可在黑板上分别挂上溢流阀、顺序阀与减压阀的挂图,并带上相应的教具。溢流阀和顺序阀的阀口都是常闭的,溢流阀没有泄油口,顺序阀有泄油口;而减压阀的阀口是常开的,有泄油口等。在它们符号上,对它们是常闭还是常开,有泄油口还是没有泄油口,也进行了类比区分教学。抓住重难点,通过类比区分学习,使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

又例如,液压系统与学生很熟悉的发电机和风扇的电系统相类似。液压传动系统由动力装置(液压泵)、执行元件(液压缸)、各种控制调节装置(各种液压阀)以及辅助装置组成,而发电机和风扇的电系统有发电机、风扇、控制调节装置(包括开关、变压器、调速器)以及电线等组成。液压泵相当于发电机,液压缸相当于风扇,液压控制元件相当于开关、变压器、调速器,油管则相当于电线。液压传动介质相当于电流,液压油的压力和流量,则相当于电压和电流。液压元件在回路中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液压系统有主油路,也有支油路。通过对二者的比较,使液压系统的一些概念含义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采用挂图、教具教学,提高质量

液压系统的每一个元件都很复杂,即使书本有插图也不便于学生理解,学生感觉困难,课堂教学质量差。为此,对于一些稍微复杂的液压元件,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比如,在讲授《液压控制元件》一课中的调速阀时,笔者将课本插图与透明教具相结合,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获取知识。如下图,图1是课本插图,图2是透明教具。

笔者在讲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将透明教具拿出来,一边给学生观察,一边讲结构,并一一分析它的原理、动作、特点和作用。学生通过观察,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内容简易化,深难的内容通俗化。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形成印象,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五、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过去无法在课堂上展示的内容,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教师反复讲解、学生仍听不明白的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同时能以生动画面,动听解说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思维。

如在讲解叶片泵时,由于缺乏实物,如果仅凭挂图的话,学生很难全面理解是如何吸油和压油的。而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结合教师的详细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晰地理解叶片泵的整个过程。现代学生大都喜欢电脑课,结合实际情况,笔者购买了一套液压传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液压系统计算机仿真实验。设计采用顺序阀和行程开关的顺序动作回路、差动连接的快速运动回路以及减压回路等,要求学生进行仿真连接,并进行调试。教学实践表明,在液压传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实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强化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中等技术人才,多数是服务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员。这就要求他们除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环节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例如,给定螺丝刀、钳子、液压减压阀和家用减压阀,做一个拆装“液压减压阀和家用减压阀”的实验。要求学生按照自己拆的零件顺序记下来,再把它们按照顺序组装起来;并要求比较它们的结构和原理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例如,给出实验要求和实验元件,让学生根据所给出的实验要求和实验元件设计一个回路,并要求这些回路可以完成给定的功能。可让学生设计一个速度控制回路的回路图,该回路要求通过按下启动按钮,液压缸的活塞慢速向前运动,并且要求该速度可调。当活塞杆运行至最前端时,按下回程开关按钮,液压缸活塞杆快速返回。给定的元件有溢流阀、节流阀、二位二通换向阀(2个)、单作用液压缸、三叉、四叉、油管等,要求学生在液压系统设备上组装这一回路,并验证自己设计的回路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连接,学生对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有了实质的了解,对传动元件及各个部位的运动和功能有了理性认识。

总之,在液压与气压传动的课堂教学中,会不断地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这些问题总结并归纳,进行认真思考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佛冈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第8篇:液压原理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技工学校;液压元件装试与液压传动;教学方法

《液压元件装试与液压传动》是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掌握液压元件的基本构成及其工作原理,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些回路进行设计。为了培养出高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我校是一所中职院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实践部分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鉴于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进入一些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作,因而讲授液压传动部分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而传统的《液压传动》教材偏重于液压传动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液压部分的基础知识基本上占据全书内容的80%左右,而实操部分的知识内容仅占据很少一部分,有些教材甚至没有实践知识这部分内容。因此,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我们下了大力气到工厂里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了理论课教学内容,制定了应用性较强的实训指导书。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详细讲解理论知识,在教学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好本课程的一个必要条件。因而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涉及一些物理知识。而中职学生来源广泛:他们有的来源于初中,高中,有的来源于大专或社会大龄青年。因此,他们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讲解基本理论知识时一定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举一反三,启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回顾旧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我们在讲授“液体流动的伯努利方程”时,由于液体在流动的时候具有多种能量的变化,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损失,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应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在讲授能量流动特点的同时帮助学生回顾液体静力学及其他的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使前后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学习效果。

讲课时注重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这么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愿望是学生学好课程的基础。教师不应该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是否接受他所讲授的知识,是否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不仅应该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能够讲出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举出大量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如在“绪论”课上,讲“液压传动”时我们可以举出机床的工作台的移动,举重机、千斤顶举重物的例子。总之,举出大量的实例,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的结构和层次需求在不断地提高,用人单位要求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不但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而,在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我们加大了实训课程的比例,即理论与实训课程的比例为6:4。通过实践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验证、巩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液压传动系统中的各个知识点更为突出。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手段,不断加深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上好实训课程,亚龙YL-381F型透明液压系统综合实训装置,该系统可以模仿自动化生产线上和工程实际运用中的各种液压及电气回路的工作过程。通过在实验台上的实训,学生认识了组成各种回路中的这些基本元件,如方向阀、压力阀、流量阀等基本元器件结构,并学会运用这些元件组成其他功能的回路,从而增强了设计及动手能力,也为适应今后工作中的不同需求奠定了基础。例如,在实训台上,有些实验仅给出实验要求和实验元件,让学生自己根据所给出的实验要求和实验元件设计一个回路,并要求这些回路可以完成给定的功能。如我们让学生设计一个逻辑速度控制回路的回路图,该回路要求通过两个启动按钮开关中的任意一个控制具有节流控制的缸向前运动,当活塞杆运行至最前端且按下回程开关按钮时,活塞杆迅速回程。要求学生在实训台上组装回路,并验证自己设计的回路是否正确。根据实训要求,学生各自运用所学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出如下图所示回路的连接方法。

教学与时俱进,完善知识体系。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首先要转变观,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恰当组织、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正面地引导学生学习。合理的组织教学进度,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正面引导学生对课堂的思考,给予学生课堂讨论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有学习教程中产生的迷茫,很大原因是不知道“所学何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

第9篇:液压原理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对口单招;液压系统;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161-03

《液压与气动》课程是江苏省对口单招机电专业学生综合理论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在专业大综合300分的试卷中占10%左右的分数。虽然课程所占分数不多,但要学习的内容却不少。该课程由“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两部分组成,由于两者的原理及系统组成都大同小异,因而以“液压传动”为主、“气压传动”为辅。仔细分析过近几年机电专业单招试卷的教师都很清楚,虽然考纲面面俱到,但液压部分的考题基本上是一道20分左右的液压系统分析题。因此,在该课程的学习及复习过程中,液压系统分析始终是重中之重。

一、了解系统

在分析液压系统之前,了解被分析系统的基本情况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了解系统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要达到的工作要求,以及要实现的动作循环等。本例深孔钻床液压系统要完成的任务是用钻头19对工件18钻孔,若钻孔时出现不断屑或排屑困难的现象,通过元件15设定的压力,钻头19实现快退,从而对元件17起到扭矩保护。

二、熟悉液压系统的组成元件及功能

液压系统原理图可描述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要正确而迅速地阅读原理图,首先要掌握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熟悉各种液压元件的名称、工作原理、功能及特性。

图1所表达的信息是:①元件3是单向定量液压泵,作为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向系统提供压力油液。由于此液压泵是定量泵,其输出流量应为额定值;②元件4是先导型溢流阀,和元件5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并联。当元件5的电磁铁1YA失电时,阀4的远程控制口直接和油箱连接,可使油路卸荷,以减少能量损耗;当电磁铁1YA通电时,阀4起调定液压系统供油压力的作用,即构成调压回路;③元件11、13是可调节流阀,油液经过节流口后,会产生压力损失。阀11串联在执行元件17的进油路上,构成进油节流调速回路;阀13串联在执行元件16的回油路上,够成回油节流调速回路,使液压缸回油腔形成背压,从而使执行元件16的运动平稳性优于进油节流调速回路;④元件17是双向定量液压马达,它的主要特点是双向流动,双向旋转,把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输出扭矩和转速,即可以带动工件18作3600的旋转运动。

当然,在液压系统图中,有些元件只起辅助作用,对整个液压系统的动作原理影响不大,往往在分析的过程中也可以省略。例如,元件1粗过滤器,安装在液压泵的吸油口处,只要知道具有滤除油液中的杂质,保护液压泵的功能即可。通过对液压元件的识读,可以对整个液压系统有初步的了解,也能复习巩固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

三、看懂液压系统的动作循环图

不同的工作任务需要液压系统完成不同的动作循环,系统的动作循环图一般向我们提供两方面的信息,即液压系统能完成哪些动作和执行元件的进退方向。就本例来说,工件18装夹在三爪卡盘上通过执行元件17液压马达带动作旋转运动,执行元件16液压缸连接滑座20带动钻头19可以实现“快进――工进――快退――停止并卸荷”的进给运动,执行元件向左为进,向右为退。

四、填写电磁铁和行程开关动作顺序表

采用电磁换向阀的液压系统能够实现回路的自动控制和循环动作。因此,作为液压系统的控制元件,电磁换向阀中电磁铁的通断与液压系统的动作密切相关。除电磁铁外,液压系统中的行程阀、位置开关、压力继电器等元件也是重要的控制元件,把这些元件的开关及工作情况也写到动作顺序表中,更有利于分析系统动作原理。在填写动作顺序表之前,必须对系统各个动作过程中的回路有很清晰的掌握。系统回路的分析一般都采用“先反后正”的方法,就是先抓住执行元件,反向推至换向阀,确定换向阀的工作位置,使其与工作循环相适应;后抓住动力元件,正向分析每一动作的进、回油路线及与之对应的各相关元件的动作状态。

以本例液压系统工进为例,进油路线为:3710(右位)16(右腔)。根据钻床的实际操作情况,钻头工进时,工件18旋转,电磁铁5YA通电。液压缸缸体固定,向左运动为进,所以缸16右腔进油,电磁铁2YA通电,3YA失电。工进过程中,液压泵3要向外输出一定压力和流量油液,泵不能卸荷,电磁铁1YA通电。回油路线:16(左腔)1310(右位)6油箱。钻床工进、快进速度的换接是通过回油节流调速回路实现的,所以工进时电磁铁4YA通电。而4YA的通电是滑座20在快进结束时压下行程开关SQ1控制的,故工进时,行程开关SQ1发出信号。其他动作的分析过程和工进相类似,通过分析,完成电磁铁及行程开关动作顺序表的填写,如表1。五、确定组成液压系统的基本回路

任何一个液压系统,无论多么复杂,实际上都是由一些液压基本回路组成的。每个基本回路具备一种特定的功能,如调整系统的工作压力、工作台运动速度的调节、运动方向的控制,等等。而要分析这些基本回路,只要分析出各液压控制核心元件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本例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回路有:卸荷回路(核心元件:元件4、5)、减压回路(核心元件:元件7)、换向回路(核心元件:元件10)、进油节流调速回路(核心元件:元件11)、回油节流调速回路(核心元件:元件13、14)。由此可见,确定系统的基本回路就是找出组成该回路的核心元件;反之,如果找不到组成回路的核心元件,就说明找出来的基本回路有问题。

六、总结液压系统的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液压系统的动作原理已经基本清楚,如果能够对其组成结构及工作特点进行总结,将更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通常从系统实现动作切换和动作循环的方式、调速方式、节能措施、控制精度等几个方面总结系统的特点。本系统就有如下特点:①采用行程开关来控制电磁铁的通断,从而控制液压系统的动作切换,该控制方式自动化程度高、行程开关占用空间小,但控制方式在电路设计上稍复杂,而且行程开关的安装位置受限,不能够随意改变其安装位置;②采用电磁换向阀的换向回路容易实现自动化操作,换向可靠,回路简单;③采用先导型溢流阀和换向阀并联的卸荷回路,可减小液压泵的输出功率,降低驱动液压泵电动机的动力消耗,减少系统发热,延长液压泵和电动机的寿命,实现系统节能。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液压系统分析的方法、步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结合具体的系统适当调整分析步骤,使系统分析更加正确和迅速。总之,在对口单招《液压与气动》这门课程的学习及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多思考、多研究,在充分汲取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提高。多次练习,对搞好单招工作、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具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朱林林.“3+X”普通高校单独招生复习指导丛书:机电专业综合理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李松晶.液压系统原理图分析技巧[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