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壮族文化设计范文

壮族文化设计精选(九篇)

壮族文化设计

第1篇:壮族文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 壮族传统元素 民族艺术 室内设计

在科技高速发展,文化多元化共存的今天,我国的室内设计却处于一种迷失自我的状态,对国外的文化、思想等不加取舍地接受,并盲目模仿,对本民族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丢弃一旁,这样做出的设计作品缺乏灵魂,没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因此,当代设计师应在充分了解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新技术背景,创作出既能体现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又能体现设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还有一些分布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壮族的传统元素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和积累下来的艺术宝库,其富有民族文化底蕴的色彩和造型、独特的设计手法和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能使一些身居都市的现代设计师产生创作的灵感和思路的拓展。因此,研究壮族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壮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对形成地域特色的室内设计风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1.壮族传统元素的提炼

壮族的传统元素种类繁多,如“干栏”民居、铜鼓、绣球、壮锦等,宜从整体入手研究,并从材质、工艺、造型、色彩、构图、纹饰六方面来进行探讨和提炼,以归纳和总结出其传统装饰艺术的精髓。

(1)材质

壮族传统元素的选材具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地取材,喜用自然材料。如在建筑中常用木材,在编织时多用竹材、藤,在织布时常用麻、棉等材料,这与壮族所处的岭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以及该地区的生产力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建筑中大量使用的木材,对建筑的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建筑选址、造型、装饰、色彩等方面。由于木材的加工特性――适合雕刻、切削加工,于是出现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干栏”民居。在表现材料质感上,壮族传统工艺侧重于表现材质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不附加任何人工装饰,形成了一种质朴、清新、自然的艺术特色。

(2)工艺

壮族的制作工艺上有着显著的民族特征,即非常注意细节的刻画。壮族的银饰、木雕、壮锦、绣球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如壮族的银镯式样丰富,有的打成一指多宽的薄片,上面有藤蔓或花卉作装饰;有的打成藤条,上有小枝缠绕、新叶扶持;有的是多股藤蔓相缠,其中有的还嵌上绿色小珠。镯子的式样繁多,精致小巧。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这种注重细节修饰的特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3)造型

壮族传统元素的造型既满足了实用要求,又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能将功能与形式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例如:根据其造型特征可以将其分成具象造型、抽象造型、几何化造型三种类型。

具象造型最典型的实例是壮族铜鼓中的立体装饰蛙造型。壮族先民有蛙图腾崇拜的习俗,每年都有特别的节日祭祀蛙神。供奉对象直接引用自然界的蛙形象,用泥塑或木雕塑成,易于理解和便于记忆。壮族器物中也有很多抽象造型应用案例,如壮锦中的图案造型、服饰上的纹饰、陶瓷装饰等。抽象造型与具象造型相比,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入,对形态的认识不再是建立在感性意识上,而是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上,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将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经过分解、夸张、概括、加减、重新组合等手法提取出其中最本质的核心元素,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形态。这些经过提炼后的壮族特色的抽象造型形态,可在现代室内设计领域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壮族传统元素中几何化造型在铜鼓的装饰纹样上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几何纹样主要包括太阳纹、云雷纹、钱纹、圆圈纹等。其中的太阳纹多用来装饰鼓面,它由光体和光芒两部分组成。这表明壮族人公元前就能够在鼓面上表现出分割圆法。分割圆法被认为是两千多年前一个民族最高科学水平的标志,壮族先民的审美水平和创造手法让我们叹为观止。

(4)色彩

壮族传统元素中对色彩的运用十分讲究,也极具特色。其中壮族服饰的色彩十分丰富,且色彩的倾向也非常明显。人们甚至可以用服装的颜色区分不同地区的壮族。例如居住在龙胜地区的壮族,由于喜欢穿白色上衣而被称为“白衣壮”;居住在那坡等地的壮族崇尚黑色,男女衣着皆以黑色为主,俗称“黑衣壮”;广西凌云有着红色衣裳的“红衣壮”;与贵州接壤的地区的壮族妇女都穿着蓝色大襟衣,被称为“蓝衣壮”。

壮族色彩的运用有如下特点:第一,注重整体色调的运用,有明显的色彩倾向和侧重。如黑衣壮的一袭黑色上下装,在纽扣和下摆处运用了红、黄、蓝等亮丽的色彩点缀,使之醒目、跳跃而具变化,沉着而不沉闷,反而更耐人寻味。第二,尊重材料的“本色”,注重对材质本身色彩的表现。在壮族的很多编织物品中,直接运用自然存在的材料,精心编制,生产出来的产品朴素、清新、自然,与当今许多装饰华丽、色彩斑斓、奢侈的产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三,灵活而合理地运用色彩。壮族人用色大胆,不同常理,一般设计中运用得少的鲜艳的色彩被他们大量运用。如在绣球艺术中,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并使之搭配合理,绚丽精致,别有一番韵味。在壮锦中,经常将明度、纯度、色相相差很大的色彩放在一起,造成强烈的对比,鲜艳绚丽。

(5)构图

壮族传统装饰艺术中蕴涵了丰富的构图方法,如重复、渐变、对比、对称、比例、夸张等。在服饰和壮锦中,首先颜色的对比成了最耀眼的特征,经常使用红、蓝、白、黑的色彩进行搭配,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其次,虚实的对比,直线与曲线的对比也经常被运用。重复构图在建筑和壮锦中最常见,壮锦一般都是某个图案单元在平面上的不断重复,节奏感和韵律感强烈。此外,图中套图也是壮族装饰惯用的艺术手法。如壮族背带刺绣中大花的构图骨架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花中套绣的小花繁密斑斓,花下压花,花下压叶,层层深入,互补重复而又穿插有序,结构严谨,经得起远观近看,让人赞叹不已。

(6)纹饰

在壮族传统元素中,很多都应用了纹饰,或具体,或抽象,或几何,或华丽,或简洁,数不胜数,各有特色。我们可以大体总结为仿生纹饰、几何纹饰、象征纹饰和组合纹饰四个种类。仿生纹包括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壮族人通过发现自然界存在物的美,然后把它们应用于装饰之中,反映了民族审美观,形成了地方特色。几何纹包括三角纹、菱形纹、八角纹、方格纹、齿形纹、圆圈纹、点纹、水波纹、菱形纹、方格纹、钱纹、太阳纹等。壮族传统纹饰里中还常常借用某些形象象征地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如以龙、凤象征着神威和寓意吉祥,石榴象征多子,寿桃象征长寿,鸳鸯、喜鹊象征婚姻美满,等等。在现代设计中这种手法仍经常被采用,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甚至是造型意象来源也大都因为巧妙地运用了这种象征寓意的手法而获得了出色的效果。

2.应用方法探讨

结合现代室内设计原理和相关理论,将壮族传统元素融入现代室内设计,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我们可以采用直白法、换喻法、隐喻法、设计元素的组合法、不同维度的转换法等。

(1)直白法

即直接引用法,是指将壮族传统元素中的某个部分的特征直接应用到设计之中,不作太大的变化。这些特征可以是造型、构图、色彩、图案纹样。通过这些特征的运用,来突出设计的民族性,此种方法的特点是直接、明了,适合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如广西民族博物馆的设计,将铜鼓的造型直接运用于建筑外观设计上,整栋建筑远望犹如一尊巨大的铜鼓,极具民族标志意义。

(2)换喻法

即将不同物象、不同事件组合在一起,构成多方位、多层次的构图法则,以此突出其物质和文化功能。如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内大厅墙壁上,采用划船纹、翔鹭纹和舞蹈纹等纹饰组合进行装饰,给予进入大厅之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自然感受到壮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3)隐喻法

即指将壮族传统装饰艺术中的特征元素通过和创作者的主观意识相结合,经过抽象、夸张、变形、简化,结合材料特征,创造出来的设计作品与原来的元素“神似”而“形不似”,使设计作品本身具有特定的壮族文化特征。将壮族传统元素进行同类、异类组合,形成新的造型、色彩、装饰、构图特征。如将壮族的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进行重新组合,运用到室内设计领域,形成一种新型的、大众化的民族设计风格。

(4)平面立体化与立体平面化

平面立体化与立体平面化实现不同维度的转换。例如服饰、铜鼓、壮锦艺术中的纹样、图案通过拉伸、层叠、褶皱等手法形成立体装饰效果,使得装饰更具分量感、给人的视觉效果更加强烈。又如将建筑、铜鼓等进行图案平面化,成为平面装饰的表现主题。如在目前上海世博会中的广西展馆室内设计中,在展馆内的地面装饰上运用了铜鼓的鼓面图案,而间隔排列在鼓面边沿上的青蛙造型却采用了立体雕塑的手法,这样的设计使人耳目一新,具有非常生动活泼的效果。

3.结语

壮族的传统元素,是其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系中最富有成就、最具魅力和文化含量最丰厚的一部分。现代室内设计可以对这些传统元素进行吸收、借鉴、发展和深化,我们对其的合理运用必将使得现代室内设计更具民族特色风格,文化底蕴更深厚。因此,研究和审视壮族传统元素现有的民族传统形式,在保护其优秀部分的同时,重新整合改造,为它们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创造出最有生命力的设计,这是现代室内设计师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张声震.壮族通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

[2]谢启晃.岭外壮族汇考[M].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

[3]张青萍.室内环境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4]王文光,翟国强.铜鼓及铜鼓装饰艺术[J].民族艺术研究,2004,(4).

[5]柒丽蓉.广西壮族服装的分析与欣赏[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第2篇:壮族文化设计范文

壮锦的应用现状

壮锦不仅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更是把物质层面与精神需求相结合,是承载民族文化的“活化石”。传统壮锦主要运用在被带芯、床单、被面、挂包、围裙、头巾、台布、衣服边角饰等方面,这些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现代壮锦通过更换原料、简化工艺等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它的应用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不仅仅只是生活必需品,而更多的是扩展到更具经济价值的商品。既包括美观实用的日常用品,还有一些配饰,也可以是旅游纪念品和礼品。例如枕头、壁挂、床单、沙、学生书包、围巾、手机袋、各种造型的女式挎包、信插和书签等。然而现如今对壮锦的运用还停留在一种简单的、机械的对壮锦纹样进行粘贴、复制,或者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壮锦图形进行呆板的处理,做成立体、透明的效果。这些设计并没有深入挖掘、分析壮锦纹样色彩、图案、应用方式等特点,并加上现代包装设计的审美观念和创意理念,以现代、时尚的方式展现广西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在设计时,对壮锦纹样要有一个“定位”,运用怎样的壮锦元素才能突出产品的设计理念,让人们能通过产品领略壮锦的独特魅力。

壮锦纹样元素与现代产品包装设计相结合

1色彩特征的恰当运用

“红配绿,看不俗”是对壮锦的色彩特征一句高度的概括,既要求色彩绚丽夺目,而且要耐得住看[3]。广西壮族人民色彩审美心理受到广西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影响,因此壮锦在色彩选择上用色大胆,不拘一格,多以红、黄、兰、绿、粉为主,其余色彩为补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每幅壮锦通常都有六、七种颜色,甚至多达十几种颜色,这些颜色相互搭配,不仅有色相对比,而且有色块大小的对比,显得绚丽斑斓,对比强烈却又和谐统一,十分耐看。因此我们对产品包装再设计时色彩上要把握壮锦纹样的色彩特征,依据产品的属性,提取适合产品的色彩属性。绚丽而不俗,纯朴而丰富,来展现壮族人民热情、纯朴、向往自由的特点。比如提取壮锦中纯正的饱和色,会给人一种含蓄却又精致的感觉,增强商品的吸引力与现代感。现代产品设计中,恰当运用壮锦的色彩特征并且成功的例子也不少。例如北京奥运会火炬包装选择了壮锦的漩涡纹装饰,借“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采用大红色作为主色调,表达了一种“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展现了独特的东方文化和文明;成都丰谷酒王包装选择了壮锦烫金龙踏祥云图案,也以大红色作为主色调,不仅能体现中国喜庆富贵的大红,更能展现金黄色的大气、高雅。

2个性丰富的图案设计

壮锦图案构成式样大致有三种:一是在平纹的基础上织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几何纹,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二是以各式各样的几何纹为底,再在上面织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图案,如龙凤、花叶,这样形成的图案既层次分明,而且浮雕感强烈;三是多种几何纹相结合,形成复合的图案,不仅布局得当,而且富于韵律感[4]。壮族人民及其崇拜自然的力量,因此在图案的取材上多来自于花虫鸟树,传统的图案多达数十种。壮锦图形极具层次感,有着独特的几何折线造型特色,我们在对产品包装再设计图案设计上可以对壮锦纹样进行解构重组,既能把握它的传统造型特征,又能符合时代特征、展示现代格律美。比如说绣球是最能展现广西民族风情的旅游纪念品之一,它历史悠久,色彩鲜丽,图案别致,经久耐用,一直深受到广西游客的青睐。现在市场上卖的很好的一种绣球纪念品在图案的选择上选择了壮锦特有的浓郁装饰性的“羽人舞蹈”图案。在包装盒的左右两侧分别画上了蓝色与黑色的“羽人舞蹈”图案,因为蓝色与黑色是壮族服饰的主要颜色。在包装盒的中间用线条勾勒出了绣球的轮廓,表达了绣球能传递人和人之间的情感。这种设计十分新颖独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在包装盒上处处能体现出民族的文化特征,而且又不失现代美,既古典又时尚。当游客把旅游纪念品绣球带回家,也仿佛把广西的民族文化带回家,勾起了游客的美好回忆,能起到很强的视觉效果。

3多样的壮语文字编排

除了色彩、图案纹样,文字构成对于产品信息的传达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文字是一种图形符号,它具有视觉识别性。在不改变文字的外形,也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可以用壮锦纹样对文字进行装饰,这样既美化了效果,又增加了文字的内涵,可以让买者更好地了解产品信息。也可以把文字信息编排于纹样图案所构成的正负空间,形成虚实的图文对比,这样可以在文字比较多的时候进行比较有效的文字编排处理,使文字编排图形化、生动化。壮语文作为壮族发展的基石,它既能弘扬壮族文化,又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因此对它的发展和普及是极其重要的。在包装设计中可以运用壮语文来补充产品信息,由于壮语文用拉丁字母来表示的,所以既可以借鉴英语文字组合设计方法设计出现代感很强的文字组合,也可以用纹样装饰文字,将其图形化,这样无论对壮语文还是产品都起到了积极作用[5]。4.广西本土产品的包装策略包装设计在于运用简洁却又能表现实质的色彩、图案、文字、肌理等艺术表现形式来升华商品的品质,突出商品的特点和形象,最终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6]。近年来广西以其秀丽的风光和淳朴的民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这给当地的产品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广西本土的产品如土特产品、旅游产品的包装着实有些拿不出手,存在很大的问题:包装材料过于粗糙、样式过于单一,包装质量与商品的价值严重不对等,甚至有些产品根本就没有包装,给人一种产品低劣的感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而广西本土产品的缺的就是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对产品包装的设计定位模糊不清;产品外观包装设计创意不足,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对广西本土产品进行包装再设计时,要融入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并体现其艺术内涵。这就要求在包装设计时以民族特色的色彩、图案、文字作为装饰元素来展现广西的民风、民俗,使包装设计更具民族特色,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样能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并满足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求奇、求知、求新、求美的心理需求。将壮族质朴而极具特色的壮锦纹样视觉符号作为包装的主要元素,展现出一种淳朴而又绚丽的美感,将壮锦运用到与之相关的主题包装设计中去,传达出比较强烈的视觉信息,能充分体现产品的特征和顾客的审美性需求。具体到包装设计中去,色彩、图形、文字是很重要的元素,特别是图形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将这些基本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相结合,能更好的显示民族风格,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艺术效果。壮锦纹样特别适合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产品,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与变迁,壮锦纹样有着自己特色的结构特征与图形特点,这是其它文化所无法代替和比拟的。壮锦纹样除了可识别性特点以外,它所表达出来的图形特点与结构的变化都能体现出东方艺术所提倡的“意境”、“神韵”,在对广西本土产品进行包装再设计时要充分展现这一点,要充分挖掘壮族民族文化内涵,不仅能取其“形”,更能延其“意”,从而传其“神”[7]。

第3篇:壮族文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旅游产品设计;教学改革;地域文化;实践

地域文化是具有一定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设计是一种基于地域文化的新性活动。在旅游产品设计教学中,以学校所在地广西桂林特有的地域文化作为切入点,把旅游产品设计与地域文化研究联系起来进行设计实践,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是旅游产品设计教学的新思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与创新实践,使学生掌握旅游产品设计的方法与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旅游纪念品设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基于地域文化研究的“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1.1基于地域文化资源,实践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教学改革

设计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还是文化的认知和传递的精神活动。笔者所在的桂林理工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地处于桂林国际旅游名城,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却不容乐观。在教学中,以广西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桂林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文化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把设计创造能力的培养与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从生动丰富的本土地域文化资源中吸取灵感,鼓励学生以文化为导向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设计能力的实效性得到增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人文素养,为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输送合格的人才。

1.2基于地域文化研究,突出“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

旅游产品作为一项特殊的旅游商品,蕴含了旅游地域特有的文化特征,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从旅游产品的消费人群的心理需求出发,地域文化越突出的旅游产品越能引起旅游者的注意,受到旅游者的青睐;从旅游产品所承载的功能需求出发,旅游产品在满足旅游消费者体验需求的同时更承载着传承地域文化的精神功能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旅游产品设计的重点与难点。因而,在旅游产品设计教学中,以体现旅游产品的地域文化特征作为旅游产品设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基于地域文化研究的“旅游产品设计”课程策略

2.1突出旅游产品设计教学的地域文化特色

旅游产品的核心价值是纪念性和文化性。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他们的设计通常是对原有地域文化符号的简单复制或者稍加改变,缺乏对地域文化的深入了解,旅游产品设计缺乏文化内涵。新的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突出地域文化教育特色。在专业知识教学模块中加入了地域文化的研究教学,在教学中导入广西桂林特有的自然景观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与地域文化调研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旅游产品设计核心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地域文化研究课题,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优秀地域文化的魅力。只有认识到地域文化的魅力,学生才能够以地域文化为基础进行设计,对地域文化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再创造。在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用现代的设计思维去重新审视传统地域文化的价值,将地域文化的内涵进行解构与重构,通过合理的设计原则重新进行现代 旅游产品的表现与诠释,展现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

2.2突出旅游产品设计教学的开放性实践

旅游产品设计教学不能够闭门造车,应该把专业知识、文化要素、市场研究结合起来,作为教学的主体来同等对待,课程教学应该突出开放性实践。在专业技能教学模块,进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校内教学实践,同时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民间作坊、文化企业等地进行地域文化调研。通过对城市文化的认知,与民间艺人的接触,能够让学生对民间艺术生产的源泉,民族工艺生产的过程,当地材料的特性和工艺流程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充分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通过深入到城市景区、旅游产品市场等地进行市场调研,通过分析调研数据、挖掘用户需求、明确地域文化因子等方法,完成调查问卷与报告,可以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学习研究兴趣。

2.3注重旅游产品设计教学的文化创意性

文化、设计、创意三者不可分离,旅游产品设计教学重视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不仅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旅游者的不同审美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坚持旅游文化的引导作用,引导旅游者领悟美、发觉美、提高审美修养。因而课程教学注重文化创意性,突出体现创造力,以创新设计、地域文化的传承创新作为旅游产品设计的核心。在创新实践教学模块方面,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文化企业合作,建立地域文化教育研习基地,通过基地使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进行文化创新与设计实践;另一方面,通过参与设计活动与大赛,让学生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旅游产品设计与实践,以旅游产品为载体来实现设计教育与地域经济、地域文化的统一。

3 基于广西地域文化研究的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改革实践

在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中,依托广西的区域优势,以广西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桂林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文化资源,指导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地域文化价值观,挖掘广西特有的地域文化元素,以广西特有的人文价值、自然环境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为取向,从生动丰富的广西地域文化资源中吸取灵感,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创新和实践,以下为部分课程实践的成果。

3.1铜鼓文化与旅游产品设计创新实践

广西是我国发现铜鼓最多的地方,铜鼓是壮族具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器物,也是一种文化形态,铜鼓文化是广西重要的民族旅游资源。今天,铜鼓作为一种收藏品和民族工艺品,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民族信仰和民俗功能。铜鼓的造型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铜鼓鼓身上的装饰纹样更加体现了壮族的艺术价值和宗教文化,常见的太阳纹、青蛙、羽人舞姿等装饰图案反映了壮族人民的信仰与崇拜。在课程实践中,通过带领学生到桂林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进行调研,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图1“鼓韵”为学生运用铜鼓鼓面的太阳纹、羽人纹和云纹作为创新元素结合广西明宁山岩画的蛙人符号进行设计的首饰产品系列,获得了第三届“南宁礼物”大赛创意设计组铜奖。

3.2“壮族绣球”文化与旅游产品设计创新实践

绣球是壮族的传统手工艺品,是壮族人民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象征吉祥的物品,蕴含了壮族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壮族的价值观念。每年三月三,壮族青年男女欢聚在一起,通过对歌抛绣球来传情定意。除了绣球的寓意,绣球的形态以及表面的装饰纹样传达了壮族人民的一种原始的图腾崇拜,即花婆崇拜,体现了壮族人民独特的民族审美心理和朴素的民间信仰。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以“南宁礼物”设计比赛作为课程的课题,启发学生进行产品创意。图2“秀意―耳坠”为学生对传统的绣球形态进行解构与重构之后设计的旅游产品,获得了第二届“南宁礼物”大赛创意设计组银奖。 图2“秀意―耳坠” 蒙世业

3.3“阳朔画扇”文化与设计创新实践

桂林阳朔画扇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画扇材料以当地楠竹或毛竹为骨, 以宣纸、丝绢、檀木等材料为面, 经画、染、裱、糊、穿、漆等工序制作而成。画扇内容多以福利镇农民画家绘制的“桂林山水”、“阳朔风光”、“漓江景簇”等水墨画居多,曾经备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但由于缺乏创新,现在已渐少有人问津。在课程实践中,带领学生去“阳朔画扇之乡”福利镇进行调研,很多作坊已经关闭或者转行,只有两三家作坊在坚持生产画扇,但也不容乐观。学生在对阳朔画扇经过调研之后进行分析,材料依然选用阳朔特有的竹材,扇面根据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进行创新设计。图3 “朔画扇再设计”以广西壮锦作为扇面,扇骨设计镂空图案为翔鹭纹、几何纹等,充分挖掘广西的民族元素进行再设计。

3.4民族服饰文化与创新设计实践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有壮、汉、苗、侗、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各民族的生态环境、经济状况、风俗习惯、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各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各自的传统服饰,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服饰文化和审美观念。尤其妇女服饰,不同民族的服饰质地、款式、色调、纹样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艺术风格。织锦是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有的传统工艺,不论是壮锦还是侗锦,少数民族的妇女用独特的编织工艺、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体现了丰富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认同 。壮族服饰色彩以青、黑色为主基调配以少量的五彩色,图4 “壮娃娃”手表以壮族青年男女的服饰特点以及壮锦图案为设计来源,设计的情侣手表,获得了2014全国工业设计大赛广西赛区二等奖。图5“壮乡浓情茶具”为学生根据壮族妇女的帽子设计的茶具,获得了第三届“南宁礼物”大赛创意设计组金奖。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的产品设计专业,有着弘扬地域文化的责任。将广西地域文化与旅游产品设计教学联系起来,探求旅游产品设计教学的新思路,课程教学中注重文化创意性,体现创造力,通过课程教学模块化改革,完善旅游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将广西地域文化的内涵进行解构与重构,以传承地域文化、设计创新作为旅游产品设计的核心进行设计实践。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素质全面的优秀的旅游产品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壮族文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壮锦图形;现代艺术设计;应用

中国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87-2

作为工艺品,壮锦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它不仅是物质产物,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精神价值。壮锦图形的发源以及发展与物质生产具有不可剥离的依赖关系。马克思认为,精神生产的进行有赖于物质生产,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特定的社会结构决定了精神生产。壮锦图形作为美的表现形式,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蕴含着浓厚的社会感情。随着广西地区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广西本土文化业逐渐为外界所了解,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运用壮锦图形,能够提升设计的艺术性,增强设计的文化底蕴。

一、壮锦图形的特点符合现代艺术设计的需求

(一)高度抽象性与概括性的特点

壮锦中的图形基本上都取自于自然界存在的形象,经过对这些现存形象的夸张变形以及抽象,然后概括提取出来构成壮锦图形。壮锦图形重意象而轻形象,重神似而轻形似,在创作中取舍豪放,能够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壮族风俗文化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后,其最深层次的审美意象通过壮锦中的图形得以表达,并且通过这些图形传达出人们的精神企盼,也因此而形成了具有表意特点的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设计当中,壮锦图形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在它的图形中蕴藏着许多现代艺术特征。现代艺术设计强调寓意丰富而造型简约,图形简单而力道十足,这样才能促进艺术的传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现代设计的原则与壮锦图形的特点具有一致性,迎合了当前设计的潮流,这就为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壮锦图形提供了可能。在当今,艺术设计不断探寻中国最本土的文化特色,而此时将壮锦图形融入到艺术设计中,吸收中国本土艺术特色,能够创作出符合中国特点的设计语言。

(二)壮锦图形的色彩特点

在色彩上,壮锦图形表现出绚丽夺目的一面,并且久看不厌。但是壮锦图形毕竟属于民间艺术文化,与现代设计相比,它的色彩特征略显花哨。所以,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为了遵守简约朴实的原则,必须对壮锦图形进行再创作,依据形式美的原则,改变壮锦图形原本的味道,采取特异以及对比等方法,达到艺术设计的经久耐看的效果。比如可以在设计中采用单一化的颜色,将壮锦图形的造型元素突显出来,通过图形的内容来彰显艺术设计的理念。比如广西艺术学院校门上所设计的装饰,其中就融入了壮锦图形的元素,凭借石材的古朴自然,给人以空间雕琢的感觉,一方面反映出学校的地域特色,同时也体现出艺术学校高雅的文化气氛。

(三)个性化突出的造型特点

壮锦图形造型主要有三种式样:第一种是在平纹上织二方连续以及四方连续的几何纹,由此形成连绵的几何图形,呈现出轻快而朴实的特点;第二种样式由多种几何纹作为底,在上层织上植物、动物等图形,构成有立体感的几何图形,呈现出图形清晰、层次感强的效果;第三种是不同大小和类型的几何纹结合使用,共同形成密集而具有韵律感的几何图形,呈现出和谐严谨之美。由于受到了图形编制经纬线的限制,壮锦图形的另一特点是形成具有特色的几何折线造型,体现出现代设计中的格律美。有些壮锦图形与马赛克效果非常类似,同时又与电脑点阵图形创作的图形符号有几分相仿。在设计中应用壮锦图形时,如果能够同时融入马赛克效果,则壮锦图形的织制特征会更加突出,这样既体现出了传统气息,同时还具备了新的设计理念。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今中国设计领域已经认识到在设计中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意义,开始创作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作品。但是从运用的实际情况上看,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壮锦图形的结合还是过于简单直接,因此艺术设计者应当加大对壮锦图形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以及编制规律的了解力度,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有效融合设计原理以及审美观念,并且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二、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壮锦图形的定位以及应用原则

(一)现代艺术设计中壮锦图形的定位

“定位”是营销学当中的专业术语,其意为产品或者企业的市场定位。“定位”问题同样存在于艺术设计当中。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壮锦已经成为了民族特色鲜明的工艺品,壮锦图形具有色彩艳丽、造型抽象等特点,在视觉语言上体现出独特的魅力,所以它能够成为我国四大名锦之一。壮锦图形文化在现代图形设计中深刻启迪着众多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在设计中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就能够采取简单的复制、粘贴等方式来利用壮锦图形,或者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做一些透明、立体的效果,这些设计都仅仅只是缺乏创意思维的简单设计,没有生命力可言,而且也会丧失设计的价值,使设计呈现出“雷同化”“机械化”“傻瓜化”的特点。所以,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必须对壮锦图形进行定位。首先,根据设计对象的实际特点分析是否应当运用壮锦图形,我们究竟要做什么样的设计,为什么做这个设计,如果可以应用壮锦图形,究竟应当使用哪种类型的壮锦图形元素,在设计中究竟该如何使用壮锦图形来体现设计理念等。比如《广西民族风俗艺术丛书》的封面设计就是壮锦图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典型成功案例。该图书的封面设计融入了壮锦图形元素,这与该书的主题《五彩衣裳》前后呼应,人们在第一眼看到图书封面的图形设计时基本上就明确了图书中主要阐述的内容,对读者起到了一定的提示作用。然而,壮锦图形并非在所有的艺术设计中都能够套用,如果使用不当甚至会产生与设计理念相违背的现象,产生视觉误导。

(二)壮锦图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运用壮锦图形可以从图形、色彩、造型以及构成等众多要素入手,通过对各要素的协调,实现最佳的应用效果。比如在现代包装图案设计中,运用壮锦图形,可以突出商品的个性,有效地实现商品的促销,同时通过文字与壮锦图案以及背景的协调,可以通过包装抓住客户的眼球,增加产品的销售量。另外,现代艺术设计中运用壮锦图形时,必须考虑到种种禁忌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以及风俗习惯,设计师在艺术设计时必须对不同民族的禁忌以及喜好有非常全面的了解。几何图形、动物、植物、任务等都具有不同的精神象征,设计师在进行图案设计时,要使用简单的线条、个性化的任务以及合理的色彩搭配来给欣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设计时必须将壮锦图形游刃有余地应用于造型设计当中,这就要求设计者一方面对设计的理念有准确把握,另一方面还必须体会壮锦图形的文化寓意。三、壮锦图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壮锦纹样图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壮锦纹样图形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基本的几何形状,点、线、面、方、角、圆等基本形状构成了壮锦纹样图形,而这恰恰与现代艺术设计中平面设计的点、线、面构成元素具有相同的特征。所以,在现代平面艺术设计中应用壮锦纹样图形具有可操作性。壮锦中主题纹样以及单独纹样均可以作为点元素,在民族符号体系中,点元素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存在,具有较强的变化性以及灵活性特点。在现代平面艺术设计中,通过改变纹样图形中点元素的数量、大小以及色彩和排列,可以实现渐变、强弱、协调以及节奏等不同组合的视觉效果。点经过组合可以形成线,壮锦中的经纬编织线、壮族服饰的轮廓线以及二方连续纹样都可作为线元素。在平面设计中融入壮锦纹样图形中的线元素,可以使画面整体表现出明暗、深度、节奏、刚柔以及动静等形式的美感。点的扩大以及线的移动可以构成面,面在壮锦中由不同的纹样图形组合而成,可以是纹样图形的局部或者片段,设计中应用面可以体现出充实、整体、稳定、厚重的视觉效果。在现代平面艺术设计中,应用壮锦纹样图形中的面元素时,可以采取正负、透叠、重叠以及组合的形式进行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在现代平面艺术设计中综合运用壮锦纹样图形的点线面,可以使设计整体体现出运动、进深、整齐等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同时还可以产生欢快、庄重、典雅以及科技等情感符号。

(二)壮锦图形寓意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视觉式样并非为了自身而存在,它必须通过将某种自身之外的物体再现而体现自己的存在。简而言之,全部的形状都是某种内容的形式。在视觉图形艺术当中,非常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和谐,视觉艺术中形态的组合并非消极地构建某种纯粹形态,而是将设计师的精神指向表现出来,或者是为了满足特定的功能而进行造型。现代艺术设计,必须能够将设计师的再创造表现出来,这才是美。所以,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广西壮锦图形元素时,不能仅以“形”造“型”,必须对壮锦图形的文化寓意有深刻了解,分析该寓意与设计理念所需要表达的信息是否相一致。例如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必须考虑壮锦图形的文化寓意与产品理念是否一致。如对广西本土的某种农家产品进行推广,这种农家产品本身就代表了广西的民族特色,而壮锦图形又属于广西壮族的民族精神财富,二者具有一定的共性,所以可以在农家产品外包装的图案艺术设计中融入壮锦图形元素,这样一方面可以推广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文化来宣传广西地区的特色产品,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装饰手法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装饰形式在壮锦图形中非常常见,它能体现出韵律感以及次序感。在现代包装图案艺术设计中,可以对壮锦图形中的几何元素进行提炼,采取装饰性的表现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编排组织,使单独或者多块纹样按照发射、渐变或者重复的方式进行组合,最终使纹样整体呈现出明显的次序感。经过高度概括的壮锦纹样图形通过色块或者线条引导视线向周围延伸,让人们将视线集中在包装的中心点插图上,正是借助这种视觉推移的方式,引导人们将视线从包装的一处延伸到其他地方,进而将包装图案的主要信息突显出来,同时由于设计有序、简洁,为人们带来了视觉便利。因此在现代包装图案艺术设计中应用装饰手法,具有较大的优势,一方面能够提升包装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还能突出信息的寓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壮锦作为广西壮族的历史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壮锦图形作为一种丰富的艺术设计资源,必须合理的应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所以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充分了解壮锦图形的特点,把握艺术设计的理念,选择合适的壮锦图形来突出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提升现代设计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周雅铭.展示设计中符号应用与文脉传承[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2]钟继敏.广西壮民族元素在软装饰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8).

[3]汤洁.广西壮锦织造及应用[J].文艺争鸣,2010,(22).

第5篇:壮族文化设计范文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在园林设计中我国景观的艺术性充分体现了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景观设计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性,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变化,景观设计也要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近些年,欧洲古典设计和西式园林设计在我国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而民族文化的缺失是现代建筑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广西是我国壮族的主要聚集地,其传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可以提高景观的观赏性,使景观更加贴近人们生活。

广西民族文化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

广西是我国壮族人们的主要栖息地,其民族文化体现出独特的魅力。壮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壮族人们的智慧,是壮族文化含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传统文化提倡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睦共处,和谐统一的观念。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化一致,是生态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铜鼓是壮族民族文化的代表,其在广西建筑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在广西省内的建筑中,铜鼓文化很好的融入到了城市景观中。尤其是南宁市,铜鼓形象成为了城市的主要象征。

1.广西传统文化在设计理念上的表现

设计理念是设计成功的保证,是景观设计的主导思想。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现代设计的重中之重。传统元素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设计者景观设计理念的转变,是广西传统文化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设计者要根据景观周围的环境,根据场景所需进行合理布置建筑、雕塑、园林景观等,将壮族传统文化在植物景观中充分体现,可将花、草等设计成民族传统形象,充分体现民族元素的味道。景观设计想要彰显民族文化的理念,就要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运用可持续的发展观念。

2.广西传统文化在装饰材料上的辅助表达

由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在新型材料建筑中体现传统文化元素,是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关键。比如五象塔的整体设计中,其外表是灰色氟碳漆,而整体形象中又结合了斜斗拱和铜鼓等广西传统文化元素,实现了新型材料与广西传统文化的结合。五象塔的设计充分发挥了的广西杆栏式建筑的特质,强调用现代新型材料建造传统的艺术外形。灰色氟碳漆的颜色与周围环境一致,实现了景观与环境的结合。园林景观设计中,新型材料的选择要慎重,其要满足传统文化的需求,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只有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民族文化元素才能在不同的新型材料建筑中得以充分应用。

广西民族文化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民族文化在自然景观中的应用

景观设计要根据现场的环境和周边的自然条件,进行合理的场地和空间设计,设计要有独特的个性,同时要坚持生态发展的原则。广西民族文化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是景观设计中的崭新元素,是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完美补充。壮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要考虑区域性,采用适合当地文化的元素进行地域特色展现。广西地区植被较多,建筑多以木楼为主。设计者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场地的面积,其次考虑场地周边的环境,在场地合适的位置建筑木质景观,以体现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防止出现硬性拼凑的效果。如果景观设计区域有村落存在,设计者一定要保持村落原有的分布和格局,切不可贸然破坏。村落是一个地区民族文化的直接表现,其独特的民俗和历史是广西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村落文化可以为景观设计提供特色元素。

2.民族音乐文化的应用

广西地区民族音乐文化丰富,背带歌、八桂情歌、十二月花歌等都是广西地区的特色节目。音乐可以直接抒发人们的情感,其是民族对大自然最直观的认识,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音乐部分的表现较为困难,可以举行专门的活动,通过表演形式展现出来。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配套音频播放系统,实现声音的展现。例如云南月族村的广场雕塑,其展现了古人悠闲的手持乐器,翩翩起舞的状态,赋予了雕刻全新的生命。音乐特色的展现是民族文化呈现的重要途径。

3.民族服饰文化的应用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各个地区的服饰文化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景观设计中,合理的利用民族服饰文化,可以提高景观的民族内涵,使观赏者更加直观的了解这个民族的习俗。民族服饰的应用可以提高景观的艺术性,实现景观的价值,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

总结

现阶段,我国很多设计都在追随国外的潮流,而忽视了传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景观设计要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过分的强调西方设计会使景观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本土文化的缺失严重。我国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人们的智慧沉淀在传统文化中。现代景观设计中完全可以提取适合场地和环境的传统文化,呈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景观设计要不断挖掘广西地区的民族特点,以民族文化为设计主题,实现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第6篇:壮族文化设计范文

《壮仔》作品就是来自于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绣球的文化的理解和造型的分析基础上完成的,同时结合了壮族文化中的图腾崇拜以及壮族人民劳动时的配饰元素的应用,创造了一个系列的5个壮族工艺品泥塑公仔的设计,学生在为期不长的40课时里,从壮族的民族传说,民俗文化入手,由浅入深,不断推敲,最终完成实物,这一过程也是对壮族文化全面接触的过程。

(1)绣球文化:

在广西众多的刺绣工艺品中,壮族的绣球是最精美的。现在,绣球成了广西壮乡的吉祥物,成为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民族文化使者,也慢慢地成为居多家庭中最漂亮的装饰品。壮族制作绣球的历史悠久,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载:“上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驼。男女目成,则女受驼而男婚已定。”大致是说,每逢春节或三月三歌节时,壮族青年男女都到野外举行抛绣球活动,以抛绣球为媒介,不少青年男女结为夫妻。

(2)牛神崇拜:

壮族传说牛是上天派到人间帮助农耕的,以农历四月初五为牛的生日,称“牛皇诞”。该日禁用牛力,在牛栏烧纸祭牛神,并喂牛一团有色糯米饭;有的地方还以菖蒲雄黄酒灌牛。春耕大忙后,要举行“收牛魂”仪式,称“牛魂节”。该日众人团坐欢宴,并用芭蕉叶等包五色饭和肉、菜等喂牛,禁止鞭打或厉声呵斥。他们认为耕牛农忙作业辛苦,神魂惊散,故须招引。

(3)青蛙崇拜:

据社会调查材料证明,老一辈壮人非常崇敬青蛙,许多地方的壮人不准杀蛙,甚至不准小该乱捉,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斥责。老人在田间遇到它,都要小心地绕道而行。解放前后,东兰、凤山、田东、来宾等不少地方仍禁捉禁杀;田东县檀乐村壮族还有禁吃青蛙的习俗。

2.侗族文化

侗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侗族鼓楼有学者称之为文化境域的诗性象征。鼓楼始建于何时?由于侗族无文字记载,无从考究。不过,侗乡世代相传认为从有侗族村寨的时候起,就有鼓楼了。据清代雍正年间有关资料记载:侗人“以巨木埋地作楼高数丈,歌者夜则缘宿其上……”可见明末清初开始见于史册了,距今约三个多世纪。侗寨鼓楼一般是按族姓建造,每个族姓一座鼓楼。如果侗寨族姓多,往往一寨之中同时有几个鼓楼并立。鼓楼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瓦檐上彩绘以山水、花卉、龙凤、飞鸟和古装人物内容为主,云腾雾绕,五彩缤纷,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鼓楼技艺本身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3.仡佬族

仡佬族散居贵州、云南、广西及越南等地,被后来民族如汉族等称为“仡佬”,“老户”,“土人”,“土蛮”等。居住地降水丰富,气候温暖,适合开展农业等多种经营活动。仡佬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时间大致与汉族相同,但有“喂树”的特殊内容。“喂树”又被称为“祭树”或“拜树”,起源于仡佬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古树(大树)崇拜。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的仡佬族,在农历正月十四日中午,各家备好米酒、猪肉、鲜鱼、糯米饭等供品,带着红纸鞭炮,以亲友关系相约上山拜树。有些地区在农历八月十五也捧着牛心和新米饭祭拜寨旁的神树“菩萨树”,祈祝丰年。染色剪纸《生命树》的作品就是建立在仡佬族对树这一自然元素尊重的理解之上创作的。

4.毛南族文化

毛南族也是广西土著民族之一,它是由先秦时“百越”的一支隋朝时的“僚人”而来。“肥套”即毛南族的还愿仪式,是毛南族最古老的风俗之一,至今仍在毛南族地区盛行。在毛南语里,“肥”就是举办的意思,“套”则专指还愿仪式,与“道场”之意相近。“肥套”最具价值的地方,是隐含在其中的教谕内涵和贯穿始终的“傩戏”。师公们戴着诸神的面具,用唱词配合舞蹈动作,带有浓厚的教谕色彩。“肥套”的内容丰富,主要传授了一些人与自然相处的经验。《面面相觑》这件小型泥塑作品就是以毛南族肥套面具为创意灵感,不同色彩和不同表情的面具造型,表现了人间百态的喜怒哀乐。同时每一个面具可以单独取下观赏,又可自由组合进行陈列。该学生作品获得了2014年“桂林特色旅游纪念品”比赛的院校组最高奖“创意奖”。

5.结语

第7篇:壮族文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创作;地域性;社会性;经济性

随着世界向多极化方向的发展,建筑的职能也呈现多元化、复合型格局。建筑的地域性、经济性和社会性等复合属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在建筑创作中协调好当地传统文化、空间组织和社会成员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最后演化到建筑形式中,是今后建筑创作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百色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是壮族先祖布洛陀的故乡,多个民族的聚居地,有着绚丽多彩的地域民族文化,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文化和广阔的城市经济发展前景。百色市文化科技中心作为这座城市当今最重要的大型公共文化建筑,承担了展示百色“红城壮都”地域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的角色。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如何与城市设计相结合,如何协调建筑的地域性、社会性和经济性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的地域性

地域环境在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两个方面影响着建筑学。物质空间包括地理区域,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条件和植被等自然环境,以及城市肌理,道路、区域内的建筑物等人工环境。精神空间包括风俗文化、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城市管理等。

建筑在发展的同时,不断地寻求着与地域条件相融合的方式方法。地域性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于建筑,形成了富于地域特征的空间形态,提高了环境意象的可识别性,使人们在心理上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建筑也构成了地域环境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地域性因素也会成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源泉,并不断更新其内涵以满足社会对建筑的要求。

1.1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

城市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建筑和城市时空观,建筑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建筑也不仅仅是单纯盖房子的问题,而是在建设城市,因为任何房屋建设本身就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缩短了时空的距离,淡化了地域之间的差别,千城一面,使城市失去了地域文脉所赋予的独特的可识别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模式由物质实体竞争上升为高层次的城市文化竞争。基于此背景下,城市独特的地域特征与城市风貌,将成为衡量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许多有远见的城市已经开始更多地关注城市文化特征的表达和对地域性的追求,对城市的特色风貌进行研究,提出切合当地特色的城市风貌主题,以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指导。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从其自身发展规律来看,经济条件、社会观念、审美心理、风俗习惯、以及等所构成的文化环境,无时不在制约着它的发展方向[2]。因此,建筑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城市风貌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建筑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对城市风貌特色的作用。

龙景区的开发与建设是百色城市跨越发展的见证。它是未来百色城市的中心所在,地理环境优越,城市发展轴与人文景观轴在此交汇,贯穿南北的中心轴线联系着城市发展的历史与未来。百色市文化科技中心就位于这条中心轴线的正中位置,作为整个龙景区新区建设中最早启动的大型公共建筑,对龙景区的城市风貌影响巨大,承载着百色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厚望。

为了使百色市文化科技中心更好地承担起展示百色城市风貌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在项目开始之初,结合相关规划资料,对百色市龙景区中心轴线进行了城市设计。以期使龙景区中心轴线成为代表百色城市形象、展示地域和民族文化、展现城市精神与活力的标志性地段。

百色是壮族的发源地,壮锦是壮族的文化瑰宝,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锦图案彰显着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因此,百色文化科技中心设计以壮锦作为城市设计的核心元素,将壮锦的美丽图案、故事传说用于中心轴线建筑、景观、开放空间的设计之中,使整个中心轴线成为展示编织锦绣壮锦的画卷(图1)。同时,对核心区、核心区周边、居住区、滨江地段的建筑提出风貌塑造意向,融合各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元素,使龙景区成为向世人展示百色地域文化特质和城市人文精神的形象区域。在百色市文化科技中心总平面布局中,建筑分为东西两部分,分别位于龙景区中轴线的东西两侧,中间以通透的一层连廊相连、保持了整条中轴线景观的通透性。

1.2建筑设计与主题表现

壮锦作为建筑设计及表现的主题,落实在建筑设计中的各个方面。总平面布局上,从“壮锦”中抽取了菱形、方形等图案元素,形成独具壮乡特色的建筑组合,而建筑周边的场地也使用了壮锦的传统图案来划分地面铺装和草地。从周边的高层建筑上俯瞰,其第五立面仿若一副美丽的壮锦。建筑形体富有雕塑感,层层叠叠,步步高升,仿若梯田、山峦,中部形成的空间又如天坑、峡谷,建筑高低起伏,倒影水中,透射出百色秀美山水的神韵,与环绕龙景区的右江和迎龙山的自然景色相呼应。

建筑采用新颖的外墙材料来体现地域文化,表现壮锦主题。石材墙面装饰表现了壮锦中独有的斜线交织的肌理特征,镂空铝板幕墙则采用了壮锦的民族图案,给建筑包裹了一层壮锦外皮。百色是革命红都,红色已经成为城市的标记。因此采用了红色的镂空铝板幕墙,在丰富城市色彩,活跃建筑空间的同时,也为被誉为“南国铝都”的百色提供了最佳的宣传素材(图2)。夜幕降临,金属幕墙内的灯光不断地变幻着颜色,犹如五彩的壮锦,构成城市夜幕下最靓丽的焦点。

第8篇:壮族文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花山文化;地方高校;艺术设计;融合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就必须符合面向地方和区域的市场,这样才能为振兴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发挥地方高校的应有之意。实现特色教学,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服务,就要求我们的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必须要努力挖掘一种或几种能够与地方社会相融合的文化,缩小“学院派”艺术设计教学与地方大众生活和乡土特色设计、特色文化的距离。花山文化是左江流域壮族先民的文化产物,是壮族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化的奇葩。其悠久的历史、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内容、粗犷的壁画、古朴的风格吸引这海内外的眼球,展示了壮族先民的聪明和指挥,体现了壮族先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的情怀和精神。[1]花山文化宝贵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它对左江流域各县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位于桂西南部,东盟陆路通道的崇左市,这里就是花山文化的故乡。作为地方的民族类师范高校,承载着民族文化继承与发扬的重要社会责任。广西崇左市宁明花山旅游区自建设以来,兴旺发达的商业环境和迅速崛起的市场经济的沃土形成了艺术设计专业的良好产业背景,花山文化资源为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大量具有浓郁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设计素材,为我院艺术设计特色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花山文化与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1.1学生艺术思维和设计理念提升客观要求

从北京奥运的5个“福娃”吉祥物的设计到上海世博会的“海宝”形象设计案例,从桂林的山水文化到北部湾海洋文化在到以红河水作为辐射、遍布广西的壮苗侗等少数民族乡土文化风情,无不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深入挖掘他们不光是文献史料学者、历史文人的专利,作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艺术设计当代大学生更要从提高艺术思维和设计理念,设计想法的角度深入挖掘民族地方特色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让中国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借助广西日益腾飞的旅游业走向世界。然而,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是:艺术设计类学生优势往往在于具有十分出色的想象力,但文化课相对较差,对于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相对比较薄弱。在教学中更为恼人的是,学生考上了艺术设计专业,对于本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设计基础知识,闻所未闻,对设计制图工具更是连名字都叫不出来,更谈不上熟练运用。学生对于设计的构成思维训练,标志设计元素提炼,图案设计的素材把握都普遍缺乏创新思维意识,大多拘泥于教材,图片的小修小改,设计思维受到束缚。花山文化以申请世界遗产的花山岩壁画为代表融合了以左江领域的自然山水景观、壮族的风土人文景观、历史文化传说等,为地处周边的广西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实地户外写生、考察提供了大量原始鲜活的素材,对于学生汲取艺术营养,提高审美修养、艺术思维、设计灵感,创作出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大有裨益。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地处花山文化腹地,每年都会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以各种在周边文化风景区参观、学习交流,学生们都会有相机和速写的形式提取创作素材。

1.2高校师生的民族文化知识必须加强

地方高校就业要面向区域,服务地方为主。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自治区。在23万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居住着12个民族(另有分属于28个民族的人在广西工作落户),除汉族外,有壮、瑶、苗、侗、伍佬、毛难、回、京、彝、水和讫佬等n个少数民族。[2]广西区内少数民族人口在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显示:截至到2010年11月1日,广西总人口数中的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957.56万人,占37.94%,其中壮族人口为1658.72万人,占32.15%。大招生理念下,全国各地以汉族为主的学生,久居学校的高墙校舍之内,对地方俚语,民族语言更是一窍不通,平时对接触地方文化以书刊报纸居多,机会十分有限。他们更加崇尚的是快速时尚的都市文化。艺术来源生活,且要高于生活

。尹定邦在其《设计概论》中明确指出了设计师的职责之一是必须要做文化传播者。一方面,要求我们学生在大学生活的4年要尽可能的学习和融入地方文化生活,即使就业不面向地方,也能在容和地方文化的过程中,提高和锻炼自己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专业特别是环境设计和工业设计方向的教师大多来自东部发达地区,对于适合高校周边区域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和人才需市场调研和定位,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比较多的区域更要学习民族文化,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地方就业形式的合格设计人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有不少教师是少数民族,在花山文化的洗礼和熏陶中更容易将本民族的文化融合现代设计手法,提炼设计素材,在广告招贴设计、标志设计、图案设计、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图形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等课业中加以运用,部分具有民族风情和花山文化特色的作品在全国广告设计大赛中获奖。

2花山文化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结合的方法

2.1首先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上下5000多年的华夏文明,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大到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小到传统的地方建筑的色彩搭配。华夏56个民族中作为主流的汉族文化与以花山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原文明是主流,民族大融合、战乱迁徙、商业贸易往来等多种因素使得中原文明在全国各地得以传承,地方的特色文化也得以保留,“天人合一”是千百年来华夏文明中历代哲人,诗人,画家,艺人所遵循美学原则和向往的境界。对于大部分艺术设计学生来说,偏爱文学的几乎很少,对于传统的中华文化大多一知半解,对于传统的文化学习也是浅尝辄止。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办学从科研向实践技能型高校转变,以就业为导向,具有扎实的技能,一定的理论和科研能力,但空前高涨的就业压力使得学生对于提高设计文化内涵的中国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园林艺术赏析、中国建筑史等不容易立竿见影的课程很难重视起来。老师不重视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但笔者认为,从培养设计师的长远出发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内涵很有必要。进而去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用文化在设计中运用的成功案例来总结方式方法,提高审美修养和设计意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多媒体视听教学法讲解与艺术关联(书法,建筑礼制等)的中国传统文化。二是以故事的形式传授吉祥图案,色彩,动物植物的传统文化来结合设计教学进行创作。三是在设计说明和设计方案的内涵上抓深度,让学生探寻传统文化渊源之后在设计。四是抓好专业考察课,不能流于形式。五是重视田野调查,探寻文化和设计作品的结合点。六是传统文化可进行专题来实施,毕业设计创作要体现文化气息。2.2其次要熟知花山文化和现代设计的方式方法  日本和韩国的工业产品设计一直引领亚洲,日本的丰田汽车,韩国的起亚汽车等都是完全的民族自主品牌在工业产品设计领域享誉世界的典范。而国内不少汽车制造商的照抄后改装别国设计,只能沦为劳动密集型的生产部件加工基地。中国的红旗汽车也历经震荡和起伏,现在部分核心部件依然依靠外国技术作为支撑。在设计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使得特色鲜明而又不失时尚潮流的产品更能被人接受。因此,设计的民族性特色越来越重要。由此可见,花山文化要与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实现完美融合,必须充分了解和熟知花山文化,不能之其然而不之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设计出好的作品,我们的艺术设计教学只有在恰当使用现代设计的方法上,融合本民族的文化的营养,才能使自己的设计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2.3不断完善的教学方法

现代设计教育的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体系,注重产、教、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符合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正是衡量大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在艺术设计本科教学中,如何使得培养的学生既能掌握就业的技能,又能具备较为扎实的科研能力,是摆在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学生毕业后,经过社会实际设计经验的积累能否成为设计师而不是当下高职高专所培养的以技术操作为核心的“设计蓝领”。由此可见,一个问题在于文化修养的提高与设计教学的重要位置如何权衡的问题;另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是如何提高的学生的设计文化内涵的问题。作为设计教育的

授者我们只能通过不断提高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1)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热情和兴趣,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是分组进行团队设计方案和文化创思,教师提出改进意见。二是教师给出具有文化内涵的概念设计说明,让学生草图及方案表述。三是让学生互相探讨,老师给予总结。2)以社会项目来完成教学。社会项目中必然为人服务,蕴含丰富的文化设计内容。从文化融合到具体设计,在到实际的横向社会课题项目实施是提高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把抽象的、看不见的文化转化为客观实在的项目的具体过程。对于学生认识和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花山文化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艺术设计课业的融合点是应是多角度的、多渠道的、多样化的,如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招贴设计课,可以花山文化中的巫术文化来隐喻和讽刺“表现反对迷信海报设计”,要求学生选用“花山岩画”中的图案,来进行创意。要求学生开拓思路,教师要积极引导,为他们提供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完成设计招贴制作。地方高校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要办出特色就必须要有特色的文化土壤,对当地文化的吸收与诠释是艺术设计作品不断创新的根本。本文论述希望能对设计者重视传统文化渊源的对设计的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 蒙云龙.论壮族文化的外显、内涵及其价值—以花山壁画为视角[j].传承,2013(7).

[2] 王春林,底书贵.广西少数民族人口构成与发展[j].人口研究,1983(3).

[3] 唐华.花山文化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第9篇:壮族文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广西传统文化;花石岩画元素;动画造型;运用分析

近些年来,中国动画产业发展得越来越成熟,各种各样的动画角色层出不穷。因此,动画造型设计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很难使设计的动画造型在整个动画市场中脱颖而出。因此,为了提高动画造型的创意和吸睛度,在设计动画造型时,可以运用更多的素材和元素。随着中国动画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动画造型设计风靡全球,因此,在动画造型设计中添加传统的花山岩画元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简述花山岩画元素

(一)花山岩画所处地区。岩画具体指在岩石上所绘的画,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花山岩画是岩画中的一种,位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通过研究岩画,可以研究古代骆越人在当时的审美偏好以及生活习惯等,岩画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对美学研究有极大的意义,并且岩画本身蕴含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花山岩画是在广西宁明地区发现的岩画,除此之外,广西地区发现的岩画还分布在凭祥、大新、扶绥、龙州、崇左等地区的岩石上。而在这所有的岩画中,花山岩画是被发现最早、也是保存得最为完整并且审美价值最高的一种岩画。因此,花山岩画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享誉国内外。

(二)花山岩画的诞生年代。花山岩画距今约2000多年的历史,弄清花山岩画的诞生年代可以使人们根据相关年代的文书记载更好地理解花山岩画的内容以及美学意义,了解它的诞生年代的故事,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它的特色,从而将花山岩画与动画造型更贴切地结合。

(三)花山岩画背后的壮族文化。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专家们根据花山岩画所处的位置、特征等确定了花山岩画正是壮族先民骆越民族所绘制的。首先就地理位置而言,花山岩画所发现的地点位于左江及黑水河两侧的岩石上,而且很大一部分位于河流的交叉点,根据这些地点,可以看出花山岩画发现的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便是都在水边。而根据壮族人民的聚居文化,壮族先民在当时的年代也大都居住在水边。因此,花山岩画由壮族先民骆越民族所绘制的可能性极大。

(四)花山岩画的重叠图形。花山岩画遍布的地区很多,一种相似的图案呈现出了不同时间的色彩。花山岩画经过了几千年的风吹日晒,正常来说颜色应该逐步变暗,图形轮廓也在逐渐模糊。但是花石岩画有很多处的颜色仍然鲜艳夺目,形状轮廓也清晰可见。这明显是后代根据前代在所绘制的图案进行了再次描画。因此,花山岩画体现了前后不同年代的年代特色。此外,虽然花石岩画的色彩呈现出了事件前后的差别,但是花石岩画整体流畅,风格相同,并没有一丝的突兀感。这说明花山岩画整体应为一个民族所作,并世世代代居住在这个地方,具有极高的稳定性。

二、花山岩画中所蕴含的元素及整体风格

(一)花山岩画的图像元素。花山岩画图像内容包括人、兽以及一些器皿等。首先,人物的形象颇显夸张神秘的色彩,人物并不是像有些岩画中的人物形象比较威严,花山岩画中的人物形象大多都比较活跃和跳脱,憨态可掬,大多是人物手舞足蹈的一些正面、背面和侧面的半蹲姿态。其次,花山岩画中的兽,大多是一些犬类,这些兽类和人物身上都佩戴着许多装饰,这些装饰笼罩着壮族古代封建和神秘的色彩。就整个花山岩画而言,整体内容大致是全部族民一起进行祭祀,体现了当时祖先们对于神的信仰以及对于祭祀的重视。

(二)花山岩画的线条、色彩。现如今,绘画有各种各样的手法,针对不同的绘画内容,合适的手法都不尽相同。但这不一样的手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才逐渐发展成熟的。在花山岩画诞生的时代,有许多绘画手法还没有发展出来,有的只是简单青涩的绘画手法和高超又质朴的画技。

(三)花山岩画的整体风格。花山岩画呈现出一种庄重又神秘的风格,与一些岩画展现古时人民的日常生活不同,花山岩画展现了族群的祭祀生活。与现代不同,当时的人民十分相信祖先和神的存在,将世代平安、生活美满都寄托在祖先和神的身上,因此,对祖先来说,祭祀是非常神圣庄重的,花山岩画则将祭祀的神圣庄重体现得淋漓尽致。花山岩画还体现出了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和宗族制,将战国早期至东汉末年的生活作为一幅画卷呈现在看者的面前。

三、花山岩画在动画造型中的应用

(一)花山岩画与故事情节的结合。花山岩画描写的是祭祀生活,在如今的国产动画里面,有关于祭祀情节的很少。因此,可以将花山岩画的内容与动画相结合,在动画中可以通过一些故事线引入壮族先民祭祀、对神的崇拜等情节。但是,动画本身就是一种趣味性的存在,但是祭祀生活并不是,可能显得与动画本身格格不入。因此,在引入相关的故事情节时,要根据动画的受众来注重对于情节尺度的把握,同时可以通过一些表现手法来将花山岩画的祭祀生活表现得更具趣味性,采取一些更为饱满的色彩,来减少祭祀生活的庄重感。

(二)花山岩画与动画造型人物的结合。首先就花山岩画中的男性人物来言,男性人物的身材大多比较高大威猛,大多形象都处于一种手舞足蹈的状态。因此,可以将花山岩画中的男性形象也运用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男性高大威猛的身材可能与他的姿态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减少男性人物身材带来的压迫感和神秘感,增强人物本身的趣味性。其次,对于花山岩画的女性人物来说,女性人物大多处于怀孕的状态,姿态比较娴雅端庄,体现了花山岩画对于女性伟大的歌颂。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都佩戴着一些壮族的民族配饰,生动地体现了壮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因此,在动画造型设计中也可以通过一些配饰或者衣物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可以采取一些民族首饰,使观众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壮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三)花山岩画与舞蹈的结合。花山岩画的人物形象处于一种手舞足蹈的状态中,经过研究表明,这些人物跳的舞类似于青蛙起跳的形态,因此又称为蛙舞。因此,可以将花山岩画中各式各样人物的蛙舞动作运用于动画造型中,既提高了动画造型的创意,又使人物形象能够更加具备趣味性,更容易地被观众们所接受。此外,动画造型可以充分学习花山岩画中线条设计,粗犷中不乏流畅,还有在绘画中运用到的剪影技术,这些都使人物形象、姿态变得更加立体。

四、花山岩画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运用的意义

(一)传承并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沉淀和财富,也是不同时代中华人民的精神寄托和信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中国有很多传统文化已经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万花筒般的生活令人们不断追求新兴科技和技术,而将近千年祖先留下的传统文化抛之脑后。因此,各行各业要尽自己所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动画造型设计也是如此,在动画造型设计中融入花山岩画元素,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一种新的形式带给了更加年轻的一代,使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花山岩画元素是广西地区的壮族传统文化,广西地区有许多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花山岩画元素则很好地体现了壮族的文化特点和民族风采。将花山岩画元素与动画造型设计相结合也让人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壮族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二)使动画造型设计更新颖。随着动画市场的发展,动画造型层出不穷,但是广为人知、具备传统文化元素并且独特的动画造型并不常见,还具有很大的创造空间。花山岩画元素作为一个小众的少数民族文化,可能熟知的人并不多,与动画造型的结合,可以使动画造型的色彩更加饱满,人物特色也会更加鲜明。同时,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动画造型可能会使观众们眼前一亮,有更深的印象,使其在整个动画市场更具备核心竞争力。

五、结语

本文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探究花山岩画素材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分析,其中花山岩画素材应用的意义包括传承并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动画造型更新颖;对于花山岩画元素的介绍则从花山岩画的地理位置、绘制年代、壮族文化以及重叠图形几个角度来介绍;花山岩画中所蕴含的特色元素包括图像、线条色彩以及风格等。花山岩画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应用则可以通过故事情节、人物与舞蹈等方面进行介绍。

参考文献:

[1]江日青,余朝文.浅析广西花山岩画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J].新西部,2011,(Z1):33.

[2]郭宏,韩汝玢,赵静等.水在广西花山岩画风化病害中的作用及其防治对策[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7,(02):5-13.

[3]罗瑶,王兆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机制研究——以左江花山岩画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18,31(004):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