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范文

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精选(九篇)

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第1篇: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初始化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初始化工作包括设置系统参数、设置科目、建立各种账簿文件、定义各种辅助核算、定义报表以及录入各种余额数据或者是发生额数据等。初始化工作只能进行一次,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后的核算工作。不论是从手工核算过渡到电算化处理还是更换会计电算化软件,都需要做初始化的工作。在初始化的工作中,将本单位要 采用的核算程序、方法、规则、基础数据录入电脑,使会计软件能适应本单位的核算、管理需要。本文就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方法、规则的选用、科目的设置、报表定义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在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之前,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实施项目的主管人员应该与电算化软件公司的实施人员做好沟通、协商的工作

单位的会计主管人员对于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比较熟悉,清楚实施会计电算化项目要实现哪些功能,达到何种管理的目的。但是,处于项目实施阶段时,单位的会计主管人员对于电算化软件如何实现某项具体的功能,如何才能达到自己需要的管理目标,还处于摸索的阶段。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对于自己公司的软件的具体功能,功能之间的细小的差别设置了如指掌。但是,对于实施单位的具体业务却不太熟悉,不清楚实施单位需要实现哪些具体的管理目标,哪些功能对单位的会计核算重要,哪些功能对该单位的会计核算无足轻重,单位要实现功能是否具备了客观的条件。因此,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之前,单位的会计主管人员应该与软件公司的实施人员做好交流沟通工作,对软件的具体功能和单位的具体管理核算目标进行讨论,将二者之间协调起来,以避免在具体的实施工作中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并且制定出标准化的方案,标准化方案的制定应该做到尽量的细致、明确。在制定标准化的方案中还要注意满足单位现有的客观条件,既要避免那种没有实现条件的功能,又要为实施单位的进一步会计核算管理发展的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二、单位在选择会计核算程序、方法、规则时,应充分考虑电脑处理会计信息快速、准确的特点

《企业会计准则》和各行业会计制度确定了很多核算程序、方法,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选择应用。它们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且能相互补充。在手工核算方式下,我们往往选用那些计算过程不能很复杂、会计处理不能太冗长、结果要求准确或较准确的方法、程序。而会计电算化由电脑执行程序自动处理会计数据,就可以不考虑计算的复杂性,只要求结果准确就行了。如成本核算中的代数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它的突出特点是计算复杂但是其结果很准确;再如存货收发计价中的个别确认法,它也是结果准确而对会计核算、库管要求甚高。所以代数法、个别确认法等应在会计电算化中广泛采用。然而,在会计实务中,初始化的方法选用问题,往往由软件公司辅助完成,将本单位的现行会计核算模式照搬到电算化中去,这样就无法充分发挥电脑处理信息快、准的优点。因此,我们应当从会计历史上去检索、选用适应电脑高速处理、结果准确的方式、方法和规则。因此,在由手工账过渡到电算化的过程中,应该了解电算化的特点与优点,摒弃传统的一些会计核算方法,采用适合会计电算化,能够充分发挥电算化功能的会计核算方法。

三、科目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账时要将收集到的会计科目加入软件系统,建立账务系统的会计科目体系。一般在建立账套的同时,电算化软件会根据你所选择的单位性质,按照会计规则默认安装一套会计科目。这些会计科目大都是总账科目,一般会满足单位的需要,不用再自行手工建立,但是各单位的会计核算的区别较大,明细科目还需要自己根据本单位会计核算的需要分别建立。在电算化账务系统中除了像手工账务一样要使用会计科目外,还要为每一个会计科目加入一个编码,另外还需要注意科目的性质、余额的方向,需要辅助核算的科目还要进行辅助核算方面的设置。在设定会计科目时需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

(一)科目的设置要规范。财政部已制定的各行业会计制度中都系统地给出了总账科目及少量二级科目的名称和科目编码。在设定总账科目编码时必须符合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设立明细科目编码除会计制度有规定的以外,应该按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单位的管理要求设定,以保证科目代码的规范系统性和统一性。尤其是集团公司,科目的名称、代码等一定要做到规范统一。

(二)科目的设置要简洁。在满足管理要求和适合计算机处理的前提下,力求代码简单明了、位数越短越好,既便于记忆又能提高录入凭证的速度,应当避免那些冗长而又无用的科目影响日常工作的效率。

(三)科目设置中应该考虑到业务的发展和会计核算的进步,注意科目的扩展性。会计科目体系一经设定,其代码结构就无法改变。修改结构只能通过重新建账实现,而重新建账将丢失已输入的所有初始化数据和已输入的凭证资料。因此在设计代码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要求。确定某一级明细科目的代码长度通常是以上级科目中所含明细科目最大可能达到的个数来确定的,例如,假设“应收账款”通常以客户或单位为来设置明细科目,明细科目的数量不同单位差异很大,少则几十个,多则成百上千,两位码长难以满足要求,要增至三位甚至更长,由于同级科目必须使用等长的科目编码,其他二级科目也要使用三位或更长的科目编码先按客户所属地区分类,设置二级明细。如果设定的分段代码位数较长而绝大多数上级科目所包含的明细科目个数不多时,其他科目的凭证输入速度势必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像这样的科目在设置中便需要一些技巧,一般的会计软件会提供一定的辅助核算的功能,可以将这类科目的辅助核算的性质设置为“往来核算”,将往来单位作为辅助核算的明细项进行核算,这样既减少了明细科目的设置,又增加了往来核算的明晰性与灵活性。如果不想采用辅助核算可将明细科目先分类,按分类设置二级科目,然后再设置下级明细科目,如“应收账款”总账科目下细科目,然后再按客户名称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四、初始数据的录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完成科目设置的工作后,即可将各科目余额输入系统,根据系统启用的月份不同,原始数据的录入也有区别。账务系统在一月份启用时只需输入上年余额即可,上年余额既是年初余额又是一月份的期初余额。

如果账务系统在其他月份启用,除需要输入启用月份余额外,还必须输入年初余额和一月到启用账务系统之前各月的累计发生额,这是为会计报表所准备的数据,如不输入累计发生额,由于会计数据缺乏连续性,在以后的查询及报表中如需要全年累计发生额,系统将无法提供正确的数据。但是仅仅是录入各月份的发生额,再查询以前月份的账户的明细时,还是不能得到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如果单位的业务量小,凭证的数量较少,可以采取手工录入追加凭证的方法;另一种方法适用于更换财务软件的单位,与软件公司的人员协商,使用特定的软件,将过去使用的软件的数据转出来,再导入到新的软件系统中,这样做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丢失某些数据。总之,在会计年度中间实施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初始所涉及的问题较多,应尽量在会计年度的开始或者是结尾,来更换财务软件。

初始余额发生额数据录入完成以后,软件会自动地核对总账与明细账之间、借贷双方之间、总账与辅助核算之间的平衡关系,但是对这个步骤不要掉以轻心,急于进行日常的工作,应该将录入的数据与手工账之间进行仔细核对,确认二者之间无误后再进行日常的操作。原因是大多数软件在录入凭证后,初始的余额便无法改动,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再发现初始的数据有错误,便没有办法改动,只能用调整凭证进行调整,或者是作废掉该账套重新再建立一账套,重新初始化。

五、报表初始化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会计软件中通常都预置了通用的会计报表,但除通用会计报表外,单位一定还需要其他报表,这些报表是无法预置的,需要重新设定。报表通常由表标题、表头、表体、表尾四部分组成,其中表体的设置是关键所在。表体中有两类数据,一类是固定的表项目,另一类是变动的数值性数据。数值性数据须设置取数公式,从账薄、其他报表中取来,随账薄中的数据变化而变化。但是取数公式的格式在不同的会计软件产品中各不相同,必须参考会计软件所属的用户操作手册。在定义报表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函数,财务人员一般不容易掌握。因此在初始化的过程中,这一项工作一般由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与单位的财务人员来共同完成。定义完报表以后还应该注意报表的校验公式的定义,校验报表内部、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避免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集团公司,集团内的各分公司向总公司提供的电子报表应严格符合集团公司所要求的格式,这样集团公司才能够进行合并、汇总工作。因此,为了做到严格的统一,像这一类的报表,集团公司应该首先定义出标准的报表,然后向分公司下发,分公司通过接收报表的方式,将标准化的报表接收到自己单位的账套中,而不应该由分公司自己定义这一类报表。

与一般的报表相比较,现金流量表的制作相对困难了一些。对于现金流量表的具体制作,不同的软件提供了不同的方法,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别也比较大,我们在这里简单地总结一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制作凭证的同时将涉及现金流的分录,归纳到不同的现金流项目中去;另一种方法是事后调整,制作凭证的时候不进行归类,等到会计期末,再由专门的制表人统一进行调整制作。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第一种方式直截了当,做完凭证后随时可以得到现金流量表,但是对于凭证的制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凭证制作人员应熟悉现金流量表的制作。第二种方式对于凭证制作人员的要求较低,但是将工作量积攒到会计期末,制表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修改相应凭证后,制表人还得重新进行调整。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方式。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涉及方面较广泛的,内容较复杂的工作。只有在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工作中注意上面所提到的问题,高质量地完成初始化工作,才能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走不必要的弯路,才能最大地发挥软件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赵伟。加入wto对我国会计信息产业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7)。

[2]李守明,靳兰春。我国电算化会计与电算化审计的比较分析[j].财会月刊(会计)。2001,(4)。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第2篇: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范文

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是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搞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企业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促进中小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为企业提供有效、高能的工作质量,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1)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会计核算工作,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并且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是远远超过手工,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2)保证会计核算质量,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而且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又能始终得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会计核算中记帐不规范、不统一,容易漏记、错记等问题。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管理职能。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众多会计人员为适应工作的需要,会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更自觉地努力学习新会计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素质,进而促使会计工作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系统中,财会人员在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下利用其突出的优势,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以及会计分析等一系列会计工作,从而达到真正实现会计管理职能的目标。

(4)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经济性。因为计算机不仅能存储大量的会计信息,而且在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中有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化、准确性强等优势,相比于手工操作的某些局限性,能为日常的管理工作提供更详细、更准确、更及时的会计信息。

三、当前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

(1)思想不重视,轻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存在问题。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有些企业的思维观念停滞不前,未能真正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在会计方面的应用也逐渐显示出优越性,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然而随着网络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企业外部有电脑病毒和网络黑客等,以及企业内部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软硬件的缺陷,这些都影响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展开。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会计人员各方面素质较差,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存在较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会计电算化系统软硬件等出现的问题,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丢失和损坏,甚至导致系统的崩溃。这样一来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得不到保障,系统一旦出了问题,企业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2)会计电算化软件不够规范,缺乏必要的专业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财务知识,还需要熟悉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尤其是财务系统管理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更需要较强的财务知识水平、全面熟悉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运作模式、运作过程。然而现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缺乏正是中小型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一大难题。

四、当前对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措施

1.转变观念,全面规划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工完成对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企业要认识到这一点,及时转变观念,真正意义上认识会计电算化,要同时重视人才和电算化,要意识到会计电算化不单是核算工具和方法的改变,也是对会计本身一次重大的革命,这次革命不仅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企业的管理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数据,从而促进企业经济业务的发展,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

2.配置相关的软、硬件以及对系统进行必要的维护

配置核算精确、功能完备、使用安全、操作简便的会计软件是企事业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之一。会计软件的取得一般有两种方式:定点开发和购置商品化会计软件。一般单位都采取后一种方式。各单位在购置会计软件时要根据本单位电算化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目标,选择合适的会计软件。选购软件时主要考虑合法性、通用性、方便性、安全可靠性、售后服务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计算机硬件设备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石,计算机硬件设备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

制定良好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成功的基础;做好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工作,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成功的重要保障。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工具与程序、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表现形式、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包括制定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等;会计电算化的微观管理是指企业在建立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后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立新的职能部门、对原有部门的调整和制定完备的用户组的管理策略等。

4.培养和培训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的高

第3篇: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意义内容;对会计的影响;实施电算化的原则;条件

一、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内容

(一)企业实施电算化具有以下意义

1.减轻财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财会工作效率

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把繁杂的记账、结账、报账工作交给高速的计算机处理,以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由于计算机的精确性和确定性,可以避免手工操作产生的误差,以达到提高财会工作效率的目的。

2.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

通过电算化,使财会人员解脱了繁重的手工操作,有时间和精力,也就有条件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为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3.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电算化后,大量的信息都可以及时记录、汇总、分析、传送,保证向企业管理者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4.提高人员素质,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5.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电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信息电算化的目标及任务,就是要以现代化的方法去管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因而,会计电算化不仅要使会计工作本身现代化,最终目标是要使企业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它包括,根据企业发展的总目标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总目标,明确会计电算化的总目标;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划分各子系统,并确认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会计电算化工作目标实现的阶段和步骤,以及建立各子系统的先后顺序;确定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及组织机构方案,以及资金来源与预算等项内容。

2.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包括实施人员组织、会计软件的取得、硬件及环境的购置安装、系统软件的配置、新旧系统内容的转换等内容。

3.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管理。包括人员管理、使用操作管理、维护管理、档案管理等。

4.计算机审计及计算机舞弊。

5.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这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延伸。

二、电算化对会计产生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变化

计算机处理采用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即在系统内建立“临时凭证文件”用以存放未记账的凭证,建立“历史凭证文件”用以存放已记账的会计凭证,并不设其他的日记账及明细账文件,需要时可根据设定的条件从“凭证文件”中建立索引读取,分别以总账、日记账或明细账的形式随时输出。

(二)账簿的概念与分类的变化

电算化改变了传统的账务处理过程:首先是账簿的概念发生了变化,电算化后的会计账簿只不过是根据记账凭证按会计科目进行归类、统计的中间结果,在电算系统内部根本不存在手工意义下的各种账簿;其次,会计账簿划分为日记账,总账及明细账的必要性已不存在。电算化以后,只要选定一个会计科目,软件系统就可将涉及到该科目的所有业务全部筛选出来形成所谓的账簿,不管这个科目是现金类还是存款类,是总账科目还是明细科目,而且只要对筛选的结果按日期进行排序或索引,所有的账都可按日记账的形式输出。

(三)记账规则发生了变化

电算化会计形成的账页是打印输出的,可装订成活页式,不可能是订本式,打印输出的一般是日记账、总账和报表。明细账记载的各种会计资料只需计算机查询功能就可完成、显示或者在需要时打印出来。只要输入的凭证正确,软件系统可以迅速完成手工条件下的各种账务处理功能。人们更多的是依赖电算化系统建立各种辅助账,以便更详细地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对于账簿记录错误的处理,不再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错法,但为了保证监督审核,一般规定,凡是已经审核过的数据不得更改。如果出现错误,采用输入“冲销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类似于红字更正法,以便留下修改的痕迹。

(四)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变化

内部控制的形式发生了变化:电算化会计中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系统管理员和操作员等,按新的分工形式完成会计工作的运作。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的变化:电算化后,由于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知识的高度集中,导致会计职责的集中,原手工操作下不宜合并的岗位,采用电算化后可以合并,某些会计人员可能既从事数据的输入、处理,又负责数据的输出、报送,他们可能熟悉数据来源的相互关系、数据如何处理、分配及输出的使用等方面知识,同时也熟知内部控制的缺陷,这就有可能使他们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非法的删改处理,增加了人为出现错误与弊端的可能性,所以,有必要增加新的可行的内部控制措施。内部控制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会计电算化后的内部控制的重点将放在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控制、会计信息的输出控制、人机交互处理的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的控制几方面。

(五)审计内容随之发生了改变

电算化以后,同样需要审计的监督职能,所不同的只是审计内容和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计算机只会无条件地按给定的错误程序和方法处理有关会计事项,而这些则是肉眼不可见的,这就增加了审计风险和审计难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要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六)对财务报告也产生了影响

现代会计学有两个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对外编报财务报告,管理会计主要对内部。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必须遵循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的相关会计制度与准则,而对内的财务报告的内容、编报原则以及报表格式则根据管理上的需要决定,并不固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将会改变目前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报表体系和陈报方式。这一结合一旦成为现实,财务报告将不再区分为对外财务报告与对内财务报告,而且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创新不断加速,建立定期报告和实时报告结合的财务报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会计电算化为此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三、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

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必须考虑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企业的现状,以及有关法律制度,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达到其最终目标。一般地,应考虑如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即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有关法律制度为原则。第一,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遵循我国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及有关法律。第二,遵循财政、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第三,遵循本企业的财务制度,以保证机构设置的合法性,岗位分工和人员职责的合法性,操作使用的合法性,输入、输出及内部处理的合法性,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及输出信息及格式的合法性。

(二)效益性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是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也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直接经济效益,即直接投入直接产出的效益;二是间接经济效益,即由于会计电算化而引起企业的现代化,产生的非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虽然不能从表面上看到是由于企业实施电算化。

(三)系统性原则

首先,内部与外部相联系。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应考虑包括各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整个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工作,把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既要分清各子系统的界面,又要留好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并在数据结构设计上做到信息共享,减少数据冗余。其次,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相结合。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仍可分许多子系统,实施会计电算化,不可能一次全部完成各子系统,必须分阶段进行。

(四)规范性原则

包括系统设计的规范性,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数据信息的规范性等。这些规范性的要求,可以使系统实施避免二义性,避免由于人的主观因素而造成的系统实施的偏差,从而避免会计电算化工作失败的可能性。

(五)可靠性原则

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准确性,即输入数据及操作的准确性,在易出现错误和失误的地方,建立尽可能完善的检错和纠错系统,进行重点防护,保证输入数据及操作的准确性。第二,安全性,要求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防止系统被非法使用,数据丢失及非法改动,此外还应有系统破坏后的恢复功能等。第三,易扩充性,即整个系统在运行周期内,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从而要求系统随之进行改变的难易程度,易扩充性要求对系统的修改和扩充能够非常容易地进行。

(六)易用性原则

易用性也就是易操作性。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是会计人员,因此系统必须尽可能地方便用户,要具有友好的界面,准确简明的操作提示,简单方便的操作过程,并要求尽可能地使用会计术语,使会计人员一学既会。

四、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条件

(一)企业管理需要

指企业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迫切程度。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客观需要,决定了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任务,是当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前提。

(二)领导管理重视

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几乎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同时还涉及管理机构及管理体制的变动,这都需要企业领导出面组织和协调。

(三)管理基础工作好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这是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对于基础较差的企业,应不急于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应首先提高管理水平,规范会计、财务制度,改善基础工作,为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积极创造条件。

(四)会计人员配置合理

实施会计电算化,将改变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岗位分工与职能, 单纯的财会人员,已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需要,必须另外配置与电算化工作有关的专业人员,以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以及项目开发和系统运行、维护等。

第4篇: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范文

(1.哈尔滨三迪工控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 150001;2.哈尔滨博实物流设备有限公司,哈尔滨 150078)

[摘 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实现会计电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会计电算化为非标准件加工企业快速核算提供了强有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关键词]非标加工企业会计电算化;意义;作用;措施

随着非标加工企业会计电算化基本普及,总账处理实现电算化,对促进非标加工企业的财务管理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针对非标加工企业开发的财务软件没有成本模块或会计人员素质问题,在成本核算技术处理时仍然采用手工技术手段,数据质量仍然难以保证。利用已有财务软件的自动转账模块处理成本业务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一、非标加工企业成本核算电算化的意义

(一) 非标加工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现状

非标加工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财务人员)较少的企业,组织体系通常采用垂直式管理体系,管理跨度较小。

笔者有针对性地对哈尔滨市周边的非标加工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做了调查。发现:

1.由于非标加工企业的管理特点,生产经营的特殊性,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的意义重视不够,会计对成本的计算凭估计,往往不知道何种产品赚钱何种产品亏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限于盲目。即使使用财务软件的企业,也仅仅是实现了记账的电算化。

2. 非标加工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一般是针对特殊中小企业开发的软件,这样的软件没有提供成本核算的模块。会计人员仅对与手工处理方法一致的模块感兴趣,忽略了财务软件技巧性模块的使用,尽管有些企业经营者很重视产品成本核算,但由于财务软件功能限制及会计人员的素质问题,使成本核算仍处在手工核算状态,而手工核算成本由于其时效性差、准确率低等特点已严重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经营者的决策很难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电算化的开展也不能使企业经营者满意。

(二) 非标加工企业成本电算化的现实意义

1.可使企业从容面对市场。调查发现,对本企业成本清楚明了的非标加工企业经营者,能从容面对恶劣经营环境。对自己产品的质量在同行中的地位清楚明了,产品价格定位准确,存货管理科学,对企业的发展思路清晰。尽管有的非标加工企业经营者限于能力不愿发展成大企业,但其企业一般能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顺德不少小企业面对金融危机的坦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促使企业规范运作。哈尔滨市一非标加工企业与飞机制造集团协商非标零件的加工,但是该飞机制造集团对其进行审查时,发现其成本核算不清,没有与其合作。之后,该企业转变观念,加强成本核算的电算化,对存货核算进行规范管理,带动了产、供、销的有条不紊运行,企业走上了健康轨道。

3.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成本核算电算化后,系统可以生成库存商品和生产成本明细账,数据准确度高,免去了烦琐的记账、制表工作,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力,使会计人员腾出时间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在非标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非标加工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一般由原材料进出库管理系统、成品产出管理系统和产品成本核算管理系统等组成。各系统独立完成各自的工作,又互相监督牵制。在原材料进出库管理系统中,采用电算化管理,对购入原材料办理入库手续,将购入原材料的品名、规格、数量、购入价等相关信息一并录入计算机,能使企业财务部门及管理者能够对原材料的库存和使用情况进行掌握,及时采购补充储备原材料,保证车间正常供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成品产出管理系统中,按照类别输入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计算机自动计算出金额,打印出收据。在产品成本核算管理系统中,产品成本明细的建立,提高了核算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三、在非标准件加工企业管理中加快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措施

1.选择适合非标加工企业自身需要的会计软件。当前市场上的商业会计软件种类繁多,而且由于每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财务核算方式各不相同,所以非标加工企业在选用商业软件时,不应盲目追求软件的“大而全”,而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适用于本企业财务核算与经营管理模式的模块。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和研制一些企业内部的实用管理模块,这样既可最大限度地运用计算机系统为企业提供理财与核算方面的服务,又可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满足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2.做好非标加工企业会计管理基础工作。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

3.提高非标加工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这项工作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尽管计算机能够加快信息的提供与处理速度,但如果会计人员连日常会计事项都处理不好,那么就很难充分利用计算机开展日常工作,所以会计人员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认真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才能充分保证录入信息的合理与准确。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软、硬件设备和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使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客观要求。

4.加强非标加工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

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5.做好非标加工企业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1)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

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2)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

(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

即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在长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我们所调阅的会计档案会有下述两种情况:①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你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②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不一致,此时您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会计电算化使财务人员从大量的算账、记账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但是,会计电算化的的实施,不能急功近利,这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不仅仅是财务核算方式的转变,更多的是要在这项工作进行摸索及总结。

参考文献:

[1]张素云. 建立顺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

内部控制制度[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

(3):12-14.

[2]中阁田. 会计电算化对内控制度的影

响及对策[J].中国经济,2004,23(8):77.

[3]小企业会计制度[M]. 中国国际广播出

第5篇: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范文

摘要: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初始化的工作尤为关键而且复杂,初始化不恰当所导致的后果会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逐渐地显现出来,单位的财务人员应与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交流协作,充分发挥电算化的特点,注意实施的关键点,避免一些常犯的错误,高质量地完成初始化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问题研究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初始化工作包括设置系统参数、设置科目、建立各种账簿文件、定义各种辅助核算、定义报表以及录入余额及发生额数据等。初始化工作只能进行一次,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后的核算工作。不论是从手工核算过渡到电算化处理还是更换会计电算化软件,都需要做初始化的工作。在初始化的工作中,将本单位采用的核算程序、方法、规则、基础数据录入电脑,使会计软件能适应本单位的核算、管理需要。本文就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方法、规则的选用、科目的设置、报表定义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在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之前,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实施项目的主管人员应该与电算化软件公司的实施人员做好沟通、协商的工作

单位的会计主管人员对于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比较熟悉,清楚实施会计电算化项目要实现哪些功能,达到何种管理的目的。但是,处于项目实施阶段时,单位的会计主管人员对于电算化软件如何实现某项具体的功能,如何才能达到自己需要的管理目标,还处于摸索的阶段。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对于自己公司的软件的具体功能,功能之间的细小的差别设置了如指掌。但是,对于实施单位的具体业务却不太熟悉,因此,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之前,单位的会计主管人员应该与软件公司的实施人员做好交流沟通工作,对软件的具体功能和单位的具体管理核算目标进行讨论,将二者之间协调起来,以避免在具体的实施工作中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并且制定出标准化的方案,标准化方案的制定应该做到尽量的细致、明确。在制定标准化的方案中还要注意满足单位现有的客观条件,又要为实施单位的进一步会计核算管理发展的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二、单位在选择会计核算程序、方法、规则时,应充分考虑电脑处理会计信息快速、准确的特点

《企业会计准则》和各行业会计制度确定了很多核算程序、方法,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选择应用。它们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且能相互补充。在手工核算方式下,我们往往选用那些计算过程不能很复杂、会计处理不能太冗长、结果要求准确或较准确的方法、程序。而会计电算化由电脑执行程序自动处理会计数据,就可以不考虑计算的复杂性,只要求结果准确就行了。然而,在会计实务中,初始化的方法选用问题,往往由软件公司辅助完成,将本单位的现行会计特点与优点,摒弃传统的一些会计核算方法,采用适合会计电算化,能够充分发挥电算化功能的会计核算方法。

三、科目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账时要将收集到的会计科目加入软件系统,建立账务系统的会计科目体系。一般在建立账套的同时,电算化软件会根据你所选择的单位性质,按照会计规则默认安装一套会计科目。这些会计科目大都是总账科目,一般会满足单位的需要,不用再自行手工建立,但是各单位的会计核算的区别较大,明细科目还需要自己根据本单位会计核算的需要分别建立。在电算化账务系统中除了像手工账务一样要使用会计科目外,还要为每一个会计科目加入一个编码,另外还需要注意科目的性质、余额的方向,需要辅助核算的科目还要进行辅助核算方面的设置。在设定会计科目时需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

(一)科目的设置要规范。在设定总账科目编码时必须符合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设立明细科目编码除会计制度有规定的以外,应该按上级主管都门和本单位的管理要求设定,以保证科目代码的规范系统性和统一性。

(二)科目的设置要简洁。在满足管理要求和适合计算机处理的前提下,力求代码简单明了、位数越短越好,既便于记忆又能提高录入凭证的速度。

(三科目设置中应该考虑到业务的发展和会计核算的进步,注意科目的扩展性。会计科目体系一经设定,其代码结构就无法改变。因此在设计代码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要求。确定某一级明细科目的代码长度通常是以上级科目中所含明细科目最大可能达到的个数来确定的,如果设定的分段代码位数较长而绝大多数上级科目所包含的明细科目个数不多时,其他科目的凭证输入速度势必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像这样的科目在设置中便需要一些技巧,一般的会计软件会提供一定的辅助核算的功能,这样既减少了明细科目的设置又增强了科目的明晰性与灵活性。如果不想采用辅助核算可将明细科目先分类,按分类设置二级科目,然后再设置下级明细科目。

四、初始数据的录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完成科目设置的工作后,即可将各科目余额输入系统,根据系统启用的月份不同,原始数据的录入也有区别。账务系统在一月份启用时只需输入上年余额即可,上年余额既是年初余额又是一月份的期初余额。如果账务系统在其他月份启用,除需要输入启用月份余额外,还必须输入年初余额和一月到启用账务系统之前各月的累计发生额,这是为会计报表所准备的数据,如不输入累计发生额,由于会计数据缺乏连续性,在以后的查询及报表中系统将无法提供正确的数据。但是仅仅是录入各月份的发生额,再查询以前月份的账户的明细时,还是不能得到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如果单位的业务量小,凭证的数量较少,可以采取手工录入追加凭证的方法另一种方法适用于更换财务软件的单位,与软件公司的人员协商,使用特定的软件,将过去使用的软件的数据转出来,再导入到新的软件系统中。总之,在会计年度中间实施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初始所涉及的问题较多,应尽量在会计年度的开始或者是结尾来更换财务软件。初始余额发生额数据录入完成以后,软件会自动地核对总账与明细账之间、借贷双方之间、总账与辅助核算之间的平衡关系,但是对这个步骤不要掉以轻心,急于进行日常的工作,应该将录入的数据与手工账之间进行仔细核对,确认二者之间无误后再进行日常的操作。

五、报表初始化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会计软件中通常都预置了通用的会计报表,但除通用会计报表外,单位一定还需要其他报表,这些报表是无法预置的,需要重新设定。报表通常由表标题、表头、表体、表尾四部分组成,其中表体的设置是关键所在。表体中有两类数据,一类是固定的表项目,另一类是变动的数值性数据。数值性数据须设置取数公式,从账薄、其他报表中取来,随账薄中的数据变化而变化。但是取数公式的格式在不同的会计软件产品中各不相同,必须参考会计软件所属的用户操作手册。在定义报表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函数,财务人员一般不容易掌握。因此在初始化的过程中,这一项工作一般由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与单位的财务人员来共同完成。定义完报表以后还应该注意报表的校验公式的定义,校验报表内部、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避免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与一般的报表相比较,现金流量表的制作相对困难了一些。对于现金流量表的具体制作,不同的软件提供了不同的方法,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别也比较大,我们在这里简单地总结一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制作凭证的同时将涉及现金流的分录,归纳到不同的现金流项目中去另一种方法是事后调整,制作凭证的时候不进行归类,等到会计期末,再由专门的制表人统一进行调整制作。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第一种方式直截了当,做完凭证后随时可以得到现金流量表,但是对于凭证的制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凭证制作人员应熟悉现金流量表的制作。第二种方式对于凭证制作人员的要求较低,但是将工作量积攒到会计期末,制表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修改相应凭证后,制表人还得重新进行调整。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方式。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涉及方面较广泛的,内容较复杂的工作。只有在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工作中注意上面所提到的问题,高质量地完成初始化工作,才能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走弯路,才能最大地发挥软件的功能。

参考文献:

第6篇: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铜仁;中小企业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会计业务中应用的简称。会计核算、报销、审计以及一些会计信息的统计、分析、判断甚至决策过程,都需要通过电子计算机来完成,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它将以计算机作为程序来替代手工做账,使之做好“凭证—--总账---报表”三者完成任务。“会计电算化”的“化”,将从非计算机化到计算机化、从初级计算机化到高级计算机化的长期而艰巨的演变过程体现了出来,准确把握这一过程,应从其特点入手。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一)及时性与准确性

在计算机中,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并且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处理速度非常快,准确性很高。因此,会计电算化具有及时性和准确性的特点,使得会计人员摒弃了之前手工操作的方式,为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提供了更加详细的信息。

(二)集中化与自动化

在会计电算化实施的过程中,只需要向系统中录入少量的初始数据,更多的数据通过系统的程序来自动计算和运行,大数据的处理都是集中处理,同时,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了数据共享的机制,避免出现数据重复的情况。

(三)规范化与标准化

因为在会计信息处理方面,往往都是计算机自动按程序运行的,几乎不存在人为的干扰。再加上大部分财务会计软件都是遵循国家相关标准的,因此,在会计电算化处理的过程中,都是遵循手工操作标准流程来完成的,包括:提交会计凭证,将数据录入到会计账簿,通过软件处理,将数据输出来,最后编制财务报表,使得操作流程更加规范。

三、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会计信息在现有业务活动记录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程序来进行自动化处理,可以取代旧式的手工“日清月结”,降低了会计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且全面提升企业实时决策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企业现代化进程。

四、铜仁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问题

(一)对电算化运用的不重视

通过调查发现铜仁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不够重视,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工作的一种核算工具,不会对企业的管理过程、管理效能、以及会计职能产生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一些管理层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不大,认为对企业的整体管理的帮助是微不足道的。

(二)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

一方面,铜仁中小企业的管理层领导对账务功能的认识不够,没有从整体上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于企业的整体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些财务软件的功能相对来讲比较死板,功能又很多,会导致中小企业在使用过程中,认为其非常复杂,需要耗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经历,而忽视了其具备的最重要的管理功能,并没有从管理层面分析问题。

五、铜仁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建议

(一)宣传电算化的重要性

1.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企业领导及员工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以及对电算化的操作实践,不断强化和完善其知识结构,逐步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2.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认识转变铜仁中小企业的观念,在企业内部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必须根据企业的自身的实际能力,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确定系统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责任和处理过程,严格控制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成本,尽量达到会计电算化的利益最大化。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企业会计电算化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第一,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铜仁市的各个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及会计电算化的自身特点、企业的行业特征等,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自身的管理规范和制度。第二,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构建内部环境之前,需要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以及内控制度,以便能充分运用会计电算化。第三,完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建立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要求标准化,其制度要求符合档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其次,基于会计档案的自身特点,对会计档案进行搜集和利用,并对于会计账款进行备份,这些工作需要分工明确,明确相应的保管人员,分清责任,强化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管理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宁.计算机会计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2011,20-25.

[2]钱玲.会计信息系统[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79-81.

[3]郭小峰.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问题探析[J].经济师,2012,03:171-172.

第7篇: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电算化;深入分析;企业和单位

会计电算化是我们国家现阶段各个企业和事业单位中常用的财务管理模式。其主要是指应用简单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把现阶段所能够使用的电子技术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信息应用到会计计算中的一种会计模式。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够实现电子数据信息自动化的处理,也可以通过传统的人工会计财务管理模式发展成为电算化的会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中的会计电算化模式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是在会计电算化中管理会计电算化是未来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有很多的方面是需要我们进行了解和掌握的。

一、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财务电算化是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一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并且在现阶段能够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一种模式的简称。财务电算化是一个能够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来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财务计算方式。企业中的会计电算化完成了数据之间的自动化处理。会计电算化使传统意义上的手工会计计算逐渐的发展成为电算化的会计计算模式。在我们国家会计管理的发展过程当中,会计电算化可以算是一种重要的革命。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不仅是财务实务的一种内在发展需求,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财务会计电算化利用了一定的先进电子计算机操作技术,把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相关工作进行改变和创新,进一步提高了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同时也促进了企业能够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财务会计电算化把现代的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到了会计实务的工作中去,通过了电子计算机来代替会计计算中的人工工作,也代替了大部分本来应该在人的大脑中运行的工作流程,现在在会计信息的分析和整理以及决策的过程中运行了。财务会计电算化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和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现阶段会计实务工作的现代化。

二、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随着经济发展,企业和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管理的需求不断加大,促进了我们国家财务管理的不断发展进步。财务会计实务有了新的核算方式以及管理方式,确保了企业和事业单位中财务信息计算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在财务电算化的过程中,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方法和电子设备能够有效的对财务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观察和计算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以及管理,进一步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和经济效益。

三、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意义

(一)完善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

采用会计电算化的制度进行财务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我们国家企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的整体效率性。会计电算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管理会计电算化则需要和企业财务制度保持一致,进行一定的吻合,这样才能够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有效管理,保证企业和事业单位健康稳步的发展。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的财务制度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会严重阻碍我们国家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因此,在企业进行自身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操作,保证会计电算化的管理模式能够顺利进行,并适应时代的脚步。

(二)提高企业财务内部的管理

会计电算化这种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的财务实务进行服务。对企业内部电算化的内部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事先规定好的步骤进行执行,并且要保证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程序正确,使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准确。财务管理的相关部分复杂人要指定专门的人对会计电算化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维护,保证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内部系统中能够稳定健康的运行。

(三)保证会计电算化的有效运行

企业中的会计电算化要想进行有效的运行,首先就需要一定的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但是,计算机由于自身的约束性和特殊性,很容易在运行的过程中受到损害。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定期的检查以及对计算机的运行软件进行杀毒处理等手段,对企业中重要的信息进行备份处理。

四、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

(一)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在实践中的应用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对财务信息进行保存的时候,所采用的通常都是会计档案模式。凭借简单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等进行财务信息核算的单子来进行保存。运用这些对财务数据进行管理不能对错误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改,查询也有一定的困难。而现代的管理会计电算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的传统会计管理模式局限的问题,现代会计电算话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有效地管理会计模式能够用计算机管理会计档案,不仅保留了传统的会计档案,还能够通过硬盘和光盘等手段对数据进行保存。其次,传统的会计账簿具有直观性,而管理会计电算化则需要借助电脑才能够对财务信息进行查询分析,但是在查询上具有便捷性。再次,运用计算机管理会计档案容易遭到破坏,且不容易恢复,所以要做好备份工作。最后,运用会计管理电算化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会计档案的保存时间,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档案和财务软件的版本数量。

(二)应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会计档案的工作

现阶段,会计档案工作在计算机中顺利的进行管理,主要归功于会计电算化的使用。保证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并做好档案的保存工作,为以后的财务信息利用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一,计算机在管理会计档案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相关财务信息的收集工作。会计档案的收集主要是指,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把计算机技术系统中的所有财务信息都复制到其他存储设备当中,进行计算机会计管理系统的脱离。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对这些财务数据做好存储管理,以保证如果计算机硬件出现问题,能够有备份的财务数据,保证企业内的财务会计系统能够顺利进行。第二,计算机中会计档案的保存。由于我们国家企业的计算机会计档案管理是一种用硬盘或者光盘进行的存储管理。根据管理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这些财务档案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进行很好的保存。

(三)计算机能够实现企业会计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应用计算机对财务信息进行管理,也就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有着传统会计管理不能比较的优势。企业可以根据计算机档案所具有的优势设计出一个能够适合自身企业的数据模型,然后建立一套完善的计算机系统,来实现管理电算化的会计档案。

五、有效的发展管理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电算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会计实务管理手段,但是很多企业和事业单位都没有意识到管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追求单位中的财务会计电算化。所以,将财务会计电算化朝着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方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管理会计电算化。

(一)加快企业会计制度的完善

我们国家大部分的企业在内部的财务制度工作中,还是以人工的财务核算为主要内容。这样严重的制约了单位内财务实务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这样传统的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端算话的处理技术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单位内部的经营效果。所以,企业和事业单位应该从改变领导的意识为着手点,逐渐重视起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保证了企业中的会计制度能够进行修改和完善,保证适应现阶段的会计电算化模式。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结合企业财务的账户设置。财务的登记方式以及财务的处理方式和程序等手段,制定出和现行的会计管理方式相吻合的一种财务管理制度。以保证企业和单位内部的会计制度的顺利制定。并且要保证会计管理制度的有序进行,避免制度的不完善而造成的内部会计处理问题的出现。

(二)制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管理使用制度

企业内部的会计电算化制度应该在操作的过程中明确一定的职责和操作的程序,并提出一定的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电算化系统文件。像会计电算化使用中应该记录好的交接班手续和登记记录本;规定的数据备份和一起的使用规范;会计点算计系统操作的次数以及出现的故障分析等。另外,会计电算化系统要进行日常的维护。还要加强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的授权控制,建立一定的授权规章,保证每一个会计电算化员工都能够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计算机工作。

(三)进一步优化计算机信息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不是一个单独的计算机系统,而是由非常多的子系统共同构成的。要想保证会计电算化的计算水平,就必须要对信息系统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工作进行一定的优化和升级。首先,企业和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原则进行一定的财务重难点划分,解决好计算机系统中的核算以及资产的管理问题。并且要建立一定的子系统。会计电算化的系统要通过一定的信息交换水平和质量加强,以利于企业的财务信息数据能够在传输的过程中安全有保障。再有就是对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网络系统来说,企业必须设置一定的防火墙,来对内部的电算化系统进行防护,保证能够有效的避免网络病毒和恶意的网络攻击行为发生,以导致企业的财务信息被盗取或者是破坏。

六、结论

会计电算化在现今的世界中,无论是在企业中应用,还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中应用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从财务会计电算化走向管理电算化是我们国家企业和事业单位中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变革,是一种在管理理念上的变革。企业和事业单位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会计管理电算化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进步的表现。一定的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工作效率大大的提高,也能够进一步的促进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管理水平的增强。

参考文献:

[1]胡延荣.浅论如何从财务会计电算化走向管理会计电算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5:210.

[2]唐慧哲.浅议如何从财务会计电算化走向管理会计电算化[J].经贸实践,2015,12:125.

[3]杨远霞.浅论会计电算化的财务安全风险及防范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05,07:81-83.

第8篇: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范文

会计电算化一直以来都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会计稽核则是会计电算化中的一项重点,对于企业来讲,能否做好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稽核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资金能否被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文章主要论述的便是关于加强会计电算化下会计稽核的问题,希望通过文章的论述,能够使我国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稽核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从细节上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及其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上的影响。

关键词:

强化;会计电算化;会计稽核

会计稽核作为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近些年来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同时随着会计电算化中相关科技的不断进步,其自动化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会计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会计中的相关内容必须与当代接轨,实现信息化和科技化,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的会计稽核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及人员必须加大力度对其加以解决。

一、会计电算化下会计稽核的现状

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计算机开始逐渐的进入了千家万户,计算机的普及除了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性的保证。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和飞跃,但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稽核工作却一直没有跟紧电算化的发展步伐,这就导致了企业在会计工作中很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由于会计稽核工作的落后而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首先,会计核算工作存在核算范围不够广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工作人员素质不够高或实际工作能力不够强,那么则会导致稽核效果不理想的结果的产生,另外,在稽核结果产生时,一般情况下,相关人员需要对稽核结果进行审核与总结,而如果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够积极,那么稽核结果便无法及时的被审核,这将会极大程度的拖慢工作进度,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其次,管理不够严格同时也是会计稽核工作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众所周知,无论在哪一领域,管理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会计领域同样如此。想要使企业的会计工作能够得到全面的优化,首先便要重点关注企业的会计稽核问题,如果企业对会计稽核的管理不够严格,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讲,会计工作便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同时,会计工作也就无法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最后,企业会计稽核工作中人才的缺乏也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人才的缺乏会导致会计稽核工作失去技术性的支撑,而一旦失去技术性的支撑,会计工作便无法步入正轨,同时也就无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二、实行会计稽核的意义

会计稽核作为会计电算化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其内部管理系统的发展,同时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也改变了以往用纸质的账簿对账的方式,使会计的核算工作摆脱了纸张的束缚,在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的同时,也为其信息的大量存储提供了保证。其次,从对账目的记录方面讲,在过去,对会计账目进行记录时,一定要有实际的记录过程及处理过程,但在会计电算化出现后,这样的步骤完全可以被省略,同时,后期的对账环节也开始逐渐的被取缔。上述转变都是在会计电算化出现之后逐渐发生的,同时,这样的转变也对会计稽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如今,会计稽核在会计电算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能否被很好的完成,也会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起到非常深刻的影响。做好会计稽核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电算化中各类信息与数据的质量,同时还能够使企业根据会计账目中的信息来对企业资金的流向及目前的经营状况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一旦发现会计账目中存在遗漏或不足,企业便可以及时的采取措施对其加以改正,这对企业决策的制定及长远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再次,由于会计稽核能够清楚的反应企业整体的资金状况及发展前景,因此,通过会计稽核,企业便能够非常直观的了解到内部存在的缺点及不足,方便于企业制定相应的策略对其加以解决,以免错过最佳解决时间,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同时,为了保证会计稽核能够更加清楚准确的反应企业的状况,在对相关人员进行招聘和录用时,企业一定要十分认真,要选择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进行录用,同时在固定的时期,还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及学习,以使其专业素质能够与当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另外,由于会计稽核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因此企业一定要对负责会计稽核的人员进行监督,以保证其工作质量,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会计稽核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合理性,避免由于资金流向记录的不明确,而造成企业内部的贪污及腐败现象无法被察觉的后果,从而使企业能够根据会计稽核中所反映出来的内容进行下一步的规划,以保证企业能够稳定、长远的发展下去。最后,将会计电算化应用到实际的会计工作当中,能够有效的减少原始的记账方式中出现错误的几率,同时也使记账过程变得更加简单,换句话说,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其准确性,因此可以说,会计电算化是会计领域的一大突破性的进步。一般而言,在利用会计电算化进行跨级核算时,所采用的通常为工作软件这一媒介,但在对工作软件的应用过程中,如果相关人员产生依赖性,那么账目就很可能会发生错误,会计稽核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说,会计稽核的主要意义之一便是保证会计账目的准确性及真实性,因此,做好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稽核工作,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想要做好会计稽核工作,还需要使其能够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共同发展,使其能够与财务管理相适应、相结合,以此来强化会计稽核的意义及作用,从而使其能够更加有效的被利用,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下会计稽核

通过分析当前会计电算化形势下会计稽核工作的现状和开展的目的,充分了解了会计稽核的重要性,就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来完善相关的会计稽核工作,从目前反映出来的问题来看,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稽核人才队伍力量的建设。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由于并不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各个流程,导致现阶段会计稽核的质量严重下降。因此,会计电算化不仅要求稽核人员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更要熟悉网络技术带来的管理、营销、财务管理等工作方式的转变,必须熟悉相关的网络和专业软件的知识。具体的操作办法可以让稽核人员熟悉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整个会计电算化流程,明确每一个岗位的分工,逐渐增加自己对会计电算化下各个业务内容的理解。同时,要重视对稽核人员业务能力的考核,采用不定期或定期的方式来审查其工作的质量,督促其提高能力。也可以引进专业的知识讲座来提高其理论知识,从会计知识和业务技能等基本的职业素养来提高稽核工作的质量。另外,要对企业的稽核人才进行整合,形成一个高素质的稽核人才队伍,将不同类型和专业领域的稽核人才集合到一起,强化团队力量,以此有效避免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会计稽核缺漏问题的出现。其次,改进会计电算化下会计稽核的分析和评价模式,提高财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会计稽核不应仅仅是财务审查的手段,在会计电算化的形势下要扩大稽核工作的内容,会计稽核不应仅限于发现问题,更要重视问题的处理,并能结合会计稽核发现问题的成因,帮助财会人员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通过会计稽核来优化财务管理的流程。最后,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通过稽核工作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确立,让稽核工作做到有理有据。反映到日常工作中就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并重视体系操作的实用性,对当前企业经济行为需求有效满足。另外,对于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也要进行一步划分,避免制度的混乱引起管理活动的漏洞,会计制度内容的细化能对实施过程中的管理缺失问题有效避免。在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上,积极实施会计稽核工作,才有助于提高其实施效果。如果单纯依靠稽核工作人员自身经验判断实施效果,会导致稽核标准参差不一,更容易出现各种稽核质量问题。总之,规范化的制度建设能够规范稽核人员的行为,防止出现其仅凭个人经验完成稽核工作的内容,影响会计稽核工作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企业的规模也开始逐渐增大,同时其工作范围及工作内容也开始不断扩展,这就要求企业一定要有相应的财务基础与之相适应。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稽核的发展有效的解决了企业财务核算方面的困难,同时还提高了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中的种种弱点,因此,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使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稽核能够得到强化,以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性的保证。

作者:黄靖 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参考文献:

[1]程杰.谈会计电算化形式下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稽核[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2).

第9篇: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范文

 题    目   浅论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         

 

目录

标题:浅论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4

1.会计电算化和内部控制的含义……………………………………………………4

1.1会计电算化的含义……………………………………………………………4

1.2内部控制的含义………………………………………………………………5

2.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5

  2.1内部控制形式的变化…………………………………………………………6

  2.2存储介质的变化………………………………………………………………6

  2.3内容控制的范围变化…………………………………………………………6

 2.4交易授权的变化………………………………………………………………6

3. 当前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7

  3.1 兼容性差………………………………………………………………………7

  3.2系统内部衔接性差……………………………………………………………7

3.3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7

3.4财务网络化带来的问题………………………………………………………8

  3.5数据处理方式变化带来的问题………………………………………………8

3.6会计信息磁性化带来的问题…………………………………………………8

  3.7用户本身存在的问题…………………………………………………………9

4.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9

 4.1制度控制………………………………………………………………………9

   4.1.1组织与管理控制…………………………………………………………10

   4.1.2系统日常操作管理控制…………………………………………………10

   4.1.3档案资料控制……………………………………………………………11

   4.1.4法规、准则制度控制……………………………………………………11

4.1.5监督机制控制……………………………………………………………12

4.2程序控制………………………………………………………………………12

4.2.1输入、输出控制…………………………………………………………12

4.2.2处理过程控制…………………………………………………………12

4.2.3系统安全控制…………………………………………………………12

4.2.4系统维护控制…………………………………………………………13

4.2.5强化风险意识…………………………………………………………13

4.2.6加强内部审计…………………………………………………………13

4.2.7人员控制………………………………………………………………13

4.2.8.网络的安全控制………………………………………………………13

参考文献……………………………………………………………………………15

 

【内容摘要】:由于计算机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它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存储方式,并且也改变了会计工作的组织。这样,传统的手工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多数情况下已不适用于新形势下的计算机会计处理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给会计数据的安全性造成了极大威胁,使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更加复杂化。企业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完整和可靠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和方法,是保证会计数据处理质量的基础,也是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前提。内部控制是单位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办法和程序。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受托者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在企业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防止错误和舞弊、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对内部控制的,并了一系列规范和指导意见,促进了单位内部控制会计毕业论文的建立和完善。但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又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业务内部控制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关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建设问题,以确保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系统能够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和内部控制的含义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将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的简称,基本含义是指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中,应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将计算机理论和技术、信息管理理论和技术与会计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实现对会计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和各种加工处理的自动化,以及辅助管理人员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的管理、分析、预测和决策的全过程。

(二)内部控制的含义

1. 所谓内部控制制度即指各级管理部门在本单位、本部门内部因分工而产

参考文献]

[1]杨公文;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7年09期

[2]刘春晖; 基于会计信息管理的内部探讨 [j]; 当代财经; 2006年08期

[3]刘俊宇;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建 [d];西南财经大学; 2005年

[4]宰华东; 刍议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完善 [d];吉林大学; 2005年

[5]李旻; 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机制研究 [d];武汉大学; 2004年

[6]吴军海;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周保军,王中兴,崔春玉; 浅淡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农业与

技术; 2004年02期; 147-148

[8]李军毅,范毅卿; 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的探讨 [j];科技广场; 2004年1

--> 1期; 100-101

[9]潘东高; 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和方法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