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维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思维创新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思维创新的重要性

第1篇:思维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视觉传达设计简述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项综合艺术,因其传达信息简洁明了,能瞬间扣住人心,从而在非媒体广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成为广告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元素如文字、图片等,来传播广告项目的设想和计划,并通过视觉元素向目标客户表达。或许这才是平面广告的归宿所在:设计不是一门需要微妙和细腻感觉的艺术,而是要创作大多数人能够明白而且能吸引他们的东西。

视觉传达中的创意思维案例解析

“只依靠灵感和创意的设计会有些不平衡。所以,一个好的设计同时需要美感和严格的逻辑。”佐藤可士和如此表达灵感和逻辑对于一个设计师的意义。因此,想要设计出吸引人的平面广告,不得不从形状、色彩、质感、构成、创意着手,创意是现代广告设计的思想和生命,创意策略是广告设计的灵魂,希尔利•保利可夫说过,创意就是客观地思索,然后天才的表达”,好的创意策略让人过目不忘,可以使产品“起死回生”。创意思维和社会生活、社会政治、民族文化、人文美学都息息相关,创造性地展开想象所得到的“主意、点子”就是创意,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中最耀眼的亮点。创意思维是一种可以物化的思维活动,是自然界本质属性与外在的重要联系,是一种理论的、动态的、变异式的、突变的、主动开放的思维方式。福田繁雄的《1945年的胜利》、《第九交响曲》、《F》、京王百货宣传海报等,大多以简洁、诙谐的图形呈现,充分运用了图形创意的诸如置换、矛盾空间、异质同构等表现手法来丰富画面。成功的广告创意需要充分展现出产品的特点、优势,与广告的主题要充分的融合,在经过无数次精心的思考与完善后进行合理的广告策划,通过某些特定艺术手段的运用更好的将广告的意境、构想以一种新颖的形式、过程展现出来。从中可以找寻一些创意思维的方法,全面思维、发散思维、深入思维、重点思维、逆向思维等。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新性思维形式

当今社会中设计已成为创意型产业的金钥匙:现在视觉传达设计是在工业革命推动产生的,无论从理论、工艺或者材料的发展上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的社会环境孕育出新的视觉传达设计创兴思维观念,在设计理念上要寻求突破需要依附于时代特色,把握住时展的脉搏,从设计作品中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才能引起消费者和共鸣。推陈出新的创新化设计思维与现代个性化需求的日益提高息息相关,是商业设计与社会文化的有机结合。设计的主题与题材,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和灵魂,中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设计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也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文化根源,即视觉传达设计的民族化创新思维理念,用自身民族的历史文明用之于设计实践创作中,赋予设计作品以文化底蕴,以视觉传达设计为载体,通过文字、色彩,图形等视觉元素将文化与商业融合起来,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色可看做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主要创新思维模式。应该以文化艺术和科技的综合形式看待视觉传达设计,重视传统文化和时尚与传统风格相融合的方式是值得倡导的。

视觉传达设计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第2篇:思维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钢琴教学;创新思维;师生互动

1 目前钢琴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钢琴教育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小学和专业的音乐艺术院校均有开展。钢琴艺术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学习钢琴演奏来陶冶情操,培养音乐素质成为许多人的共识。截至目前为止,钢琴教学已经广泛的开展于大中小学中,相对于普通的中小学,专业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学无论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要规范一些。从目前专业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情况来看,对钢琴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目前专业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现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1 钢琴教学已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目前的钢琴教学已经开始顺应整个社会发展形势和音乐发展趋势,根据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改革了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其能更好促进钢琴教学的发展。

1.2 钢琴教学细化并规范了考试和考查的程序,实现了量化考核

为了保证钢琴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成绩,我们细化并规范了钢琴考试和考查的程序,利用量化考核的方式,对钢琴教学进行考核,保证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1.3 钢琴教学对学生总体学习时间做了硬性的规定

钢琴教学要想保证教学质量,学生必须要有足够的学习时间作为保障,从目前的钢琴教学来看,对学生总体学习时间做了硬性的规定,从学习时间上给予了充分的保证。

1.4 钢琴教学加重了对经典曲目的训练力度

钢琴教学与其他音乐教学一样,需要进行分类训练,对经典曲目要着重训练,使学生对钢琴中的奏鸣曲、协奏曲、变奏曲、回旋曲等有足够的了解。

2 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从目前的钢琴教学中来看,为了提高钢琴教学成绩实现钢琴教学目标,对钢琴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已经成为了钢琴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钢琴教学手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创新思维,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思路来指导钢琴教学工作,使钢琴教学能够紧跟时展和社会需要,实现与时代共同发展。另一种方式是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通过师生互动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目前的钢琴教学来看,开展创新思维和师生互动有其必要性,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开展创新思维是钢琴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钢琴教学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思路。而创新思维可以促进钢琴教学的整体发展,对钢琴教学的思路创新很有必要,是钢琴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2 师生互动是钢琴教学的重要手段

钢琴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促进学生学习钢琴演奏和乐曲训练很有必要,通过师生互动,钢琴教学效果得到快速提高,由此可见,师生互动是很有必要的。

2.3 创新思维和师生互动对钢琴教学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和师生互动,从教学手段创新上来讲是十分必要的,对钢琴教学的整体发展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对钢琴教学的整体发展有正面积极的作用。

3 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师生互动的具体方式

在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师生互动的开展是极其必要的,考虑到二者对钢琴教学的正面促进作用,我们一定要在钢琴教学中积极开展创新思维和师生互动,发挥二者的积极作用,促进钢琴教学的整体质量快速提高,保证钢琴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在钢琴教学中开展创新思维和师生互动主要应采取以下方式:

3.1 创新思维应从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改革入手

钢琴教学中的创新思维,主要是改变陈旧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使钢琴教学能够在正确思维的指导下发展。所以,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开展应以教学思路改革为主,将教学思路改革融入其中。

3.2 创新思维应符合钢琴教学发展实际,应围绕着社会需求展开

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开展,必须是以钢琴教学发展实际为基础的,必须要让钢琴教学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钢琴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要保证有正确的思路指导并以实际需要为出发点。

3.3 师生互动应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出发点

钢琴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基础和出发点的,讲究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重要进展。所以,钢琴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3.4 师生互动应注重教学成效

钢琴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成效,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从目前的钢琴教学活动来看,师生互动均是以提高教学成效为出发点,由此可见,钢琴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对教学成效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4 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了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师生互动的必要性,以及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师生互动的开展方式,从实际的钢琴教学来看,创新思维与师生互动对钢琴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着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创新思维对钢琴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使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发生较大程度的转变,达到了适应教学发展的目的,满足了社会需要,所以,钢琴教学中的思维创新十分重要。

4.2 创新思维对钢琴教学的教学方式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同时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所以,对于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的理解,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4.3 师生互动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创新了教学手段

钢琴教学中师生互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创新了原有的教学手段,使钢琴教学的教学手段得到了丰富。所以,钢琴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非常重要。

4.4 师生互动带给我们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创新有着重要作用

钢琴教学中师生互动创新了原有的教学手段,创新了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能够符合钢琴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要对钢琴教学创新的重要作用有着正确理解。

参考文献:

[1] 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第3篇:思维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医学类研究生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152-03

高等医学教育肩负着培养祖国医疗卫生事业接班人的重任,而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医学本科教育与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中间环节,起到承上启下、开拓创新的重要作用。硕士阶段的学习,不仅需要更为细致深入的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其地位的特殊性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独立科研能力,为今后专业性更强的博士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从国家层面而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落实到医学发展战略上,培养高层次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将极大有助于我国未来医学科技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有中国特色的、高度原创性和先进性医学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创立,不仅可提高我国医疗卫生在世界上的地位,更能广泛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为国家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贡献。

就硕士研究生这一承上启下的培养对象而言,其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又有一定的特殊重要性。

(一)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深化

医学硕士生大多具有很好的医学本科阶段的学习经历,但目前医学本科教学基础学科分别教授的现状有时会使得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点比较散乱,缺乏系统的梳理和理解,因此,这就要求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抓住今后临床与科研可能涉及的方向,巩固与深化专业知识的理解,把握最新科研方向与进展,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融会贯通。

(二)科研兴趣的发现与落实

科研热点和前沿的把握是一个长期、系统的积累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而这对于研究生而言,既是一个训练过程,又是对其今后发展方向创立的初级基础,也只有发现了自身的科研兴趣落实点,才能给自身树立今后临床与科研进步的目标,才能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为今后成为“大家”打下坚实基础。

(三)思维模式的开发与拓展

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的过程;而由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则更是学习思维模式的转变与培养的过程。独立科研思维的培养、失败中经验的总结与提升以及研究方向的拓展和创新,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也许是个痛苦艰辛的过程,但却是成长经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与训练显得尤为必要。

(四)团队意识的形成与培养

团队合作意识是现代社会中事业成功的基石和保证,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渺小的,分工合作、协调共进才能取得研究的突破和创新的成果,这也是研究生人格发展和培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本科生阶段科研训练不足

大多数本科医学院校在本科生教学中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填鸭式教学为主,缺乏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和科研思维的训练。学生在本科生阶段参与基础学科各课题组研究机会少,动手能力培养不足,学生考试能力强。进入研究生院后,导师发现学生科研思维薄弱,并且对科研缺乏必要的了解,这就迫使导师必须从头开始培养与训练,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间又很短很宝贵,这也一定程度上客观造成了研究生毕业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参差不齐。

(二)攻读学位的动机与学习态度

目前医学院校的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大城市小地方、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资源、医疗待遇和成长空间客观来说,差异很大,这也造成了医学本科生攻读研究生的目的与动机不一,不少学生受迫于就业压力或者追求名校情结。而以对学术追求为目的的学生人数不多,又因为经过艰辛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很多学生会出现学习的疲惫感,认为进入了名校了任务就完成了,客观造成了学习态度的不明确以及主观能动性的不足。

(三)医学硕士生培养模式的缺陷

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客观分为“临床型”或者“科研型”,以我校而言,临床型在前半年课堂学习后即进入临床各科室轮转,最后有半年的科研时间;而科研型在半年至一年课堂学习后即进入各导师课题组开展科学研究,其间有半年临床训练时间。这两种培养模式各有利弊,就临床型硕士研究生而言,平时大量的病房工作可以培养临床能力,但同时繁重的临床工作也使得平时创新思维的培养及科研能力的训练成为一句空话,而最后半年的科研时间又是极大的不足,也就造成了毕业时,独立科研能力、科学论文及科研标书撰写的能力不足,这对于当前培养“复合型”医生的大趋势和目标是非常不利的。

(四)各院校各课题组之间学术氛围参差不齐

研究生阶段的学了要求学生多查阅文献、撰写综述以外,还要创造机会及引导学生多参与各级学术活动,把握本学科、本领域前沿和热点,并且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多与著名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与请教,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和视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当前各级高校学术氛围不一,各课题组之间差异也很大,学术开拓精神不足,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气氛和科研创新风气。

(五)研究生科研创新动力不足

科研能力培养和创新开拓除了要有很好的科研热点敏感度以外,导师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但是当前,有的导师科研经费不足、导师研究生招生过多导致照顾关注学生不够,临床学科导师要忙于临床工作等原因,也造成了培养计划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师没有精力去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客观导致了研究生科研创新动力不足。

(六)教学理念与培养模式先进性不足

当前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理念包括研究生教学,在课堂授课模式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单一,成绩评估重考核轻实践,这就极大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将受到极大影响,这也使得探索时间新型的研究生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具体举措

(一)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打下科研基础

本科生在基础医学院学习期间,正值各基础学科学习时机,在学习间隙应参与基础学科各课题组研究和进行简单的实验室操作;同时,学校可以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并招募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老师,让一部分掌握一定实验基础及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比如我校的“正谊学者”计划,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对科研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并有助于科研能力的训练与科研思维的培养。

(二)注重学生思想交流,培养学术追求目标

目前入学的研究生进入“90后”为主阶段,个性上更为独立,思维也很活跃,这就要求导师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多交流谈心,培养他们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确立学术追求目标,而不是单一的工作式的布置和指挥。同时,要塑造良好的性格和团队协作精神,要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认识,发挥互相交流和协同工作能力,这将有助于更为优良的科研成果的取得,也利于研究生今后科研工作的组织与开展。

(三)培养学术氛围,加强师生学术研讨

学校层面,良好的学校学术氛围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塑造和培育以创新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原动力。学校应积极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研讨会,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开拓科学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学科层面,要打破各课题组之间的壁垒,定期组织各学科组研究生进行活动与交流,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可以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并做到交叉学科的融合。课题组层面,导师要与知名学者和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协作,定期邀请他们进行讲座与组织学术交流,导师与学生打破师生隔层,相互为师,积极交流,鼓励与引导学生多参加国际国内权威学术会议,积极发言与交流,这也将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拓。

(四)加强对导师考核,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成才的核心,也是研究生学习的榜样和动力。学校层面,要定期对研究生导师加以考核,对导师自身的科研成果和课题取得加以评价,对所培养毕业生的成绩加以考评,以保证优秀的导师引领学科发展,同时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导师自身,应积极把握所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临床学科的导师在繁忙临床工作时要注意定期与研究生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结合临床实践和难点热点开展转化医学研究,以导师相对成熟的选题为依托,规范指导,共同探讨,调研汇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研究生开拓科研创新思维,使研究生在科研能力深度与广度上有极大提高,最终推动研究生毕业时具备一定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五)重视研究生学术成果与创新,建立有效保障机制

一方面,积极鼓励研究生将取得的科研创新成果在国际国内权威学术会议发言交流,并积极向高影响因子期刊投稿;另一方面,也应积极鼓励研究生将自己的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在实践中吸收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形成厚积薄发的态势。同时,导师也应尊重学生的成果和工作,引入课题奖励机制,重视学生最为关心的毕业后问题,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避免后顾之忧。

(六)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专题研讨式教学蕴含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需的内在要素,有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本科生的教学中,特别是在研究生的课程课堂教学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模式,并结合床旁教学、PBL等新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发展、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74-82.

[2] 陈新忠,李忠云,胡瑞.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0-11.

第4篇:思维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创新思维 开放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15-01

培养创新性的人才是教育的目标,培养创新性人才也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应当引起数学老师的重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性思维是重中之重,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如果忽略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会降低,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维方式,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前途命运。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找到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重要。

1 创新性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1.1 创新性思维的含义

创新性思维是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又有创新的思维过程。创新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独特的想法、见解、观念。它是一种主动地独创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新知识的思维,体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一般认为创新性思维是能够产生创新的思维。

1.2 创新性思维的特征

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可以分为一般再现性思维和具有独创性的创新性的思维。根据小学生本身的特点,创新性思维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能够独立思考。通过独立思考能够理解所学到的科学知识。

(2)有自己的见解。能够探索出新的解题方法,对于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把所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在实际学习中会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类似的问题,以不变应万变。

(4)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能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并且能够独立解决。

2 提高小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

我们作为小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逐步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人才。

数学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小学老师的职责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掌握各种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时代要求。

创新性思维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潜能。解数学应用题是让小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一种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接近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就越高,从而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解各类题,应充分挖掘题目中的应用实例以及生活中的原型,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展现出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

3 影响小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因素

教师的“权威”和严厉,使得小学生不敢提出质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个问题,学生时常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师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来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采用引导的方式。我曾经在一次听课中发现,有的学生刚举手发言,老师就说:“你怎么这么多问题”。这样,即便是以后再有问题,学生也不会提出,更谈不上创新性思维。教师应重视学生所提的见解,并且支持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教师简单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表示对或不对。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数学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小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面对祖国的花朵,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如何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正是我们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迫在眉睫。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培养小学生多角度观察及其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

4.1 培养小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因问而思,因思而学的理念,不批评学生的新见解,应当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的新思想。

应当采用多元开放式教学,问题答案多种多样,鼓励学生探索新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4.2 提高小学生的质疑能力

小学生质疑问题,是主动学习的一种外在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思维意识不可少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去独立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应用题上要多设计开放性题目。例如:教师和学生去滑雪场,老师有20人,学生有100人,成人门票每人20元,学生每人10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15元。请指定一种你认为最佳的方案。这个问题答案有很多种,可以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这样就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敢于提出疑问,不放过任何疑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要特别重视题解教学。

4.3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发散思维能力

通过一题多解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多提供一题多解的题目。例如,比较两个分数7/9和8/10的大小,我们可以用通分法,化小数法,倒数比较法,化整法等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常规解题法,还要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4.4 创新教育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创新灵感

第5篇:思维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改;创新性思维;培养途径

物理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建立联系,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的基础。创新性思维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是新时期教育教学重点发展的方向。但长久以来,高中物理并没有给予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方面以足够的重视,而是总把成绩作为高中教学水平的最重要考核指标,导致整个学校的教学目标都指向成绩,而至于教学过程中是不是融入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这个并不重要。 新课改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及素质教育的要求[1]。本文拟对高中物理教学展开分析,提出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途径,为构建高中高效物理课堂提供参考。

1.营造创新性思维培养环境

一种教育的环境,可以形成一种特定的学习导向,形成一种学习模式,进一步可以使学生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和学习方向。以往我们高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都是以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导致学生普遍不重视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各学校需要积极地营造可以促成学生物理学习中创新性思维培养的环境,当然这就需要教师构建一套具有激励措施的制度。比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们的求异思维、质疑的做法;在平时举行一些解题思路、思考角度创新的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操作环节的创新比赛,鼓励学生们动手制作物理实验所用的简易装置,鼓励学生们运用书本知识指导生活。同时,对于那些在课堂上能勇敢质疑、有求异思维、求新思维、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需要从精神上到物质上给予适当的奖励,并作为一种榜样展示出来,让其他学生学习,让全学校都呈现一种为积极的创新物理思维而努力的局面。

2.构建创新性思维培养体系

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首先,在物理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激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多方位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对感知到的物理现象、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找出其内在的原因、发生条件和规律,让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逐步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提高思维能力[2]。第二,学校及社会要为培养优秀的师资投入更多精力,尤其需要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培养理念要及时的更新;第三,要建立完整的考评评价体系,把终结性评价逐渐演变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把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都纳入到学生整体成绩的构成中,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的意识,逐步形成创新性思维的能力。比如,学生是否对公式有新的理解,在课堂上对于解题思路是否提出过问题或者新的建议,建议是正确还是错误,这些都要记入学生的最终成绩考核中。

3.搭建创新性思维培养平台

创新性思维的形成还要紧密的把课堂知识与理论实践相联系,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很快可以转换到实际生活中去,构建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平台,并作为学生创新的基础。其实,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太多了,每天看电视、用电脑、用手机,这都离不开电;每天的一举一动都涉及力学知识,戴的眼镜涉及光学,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流离不开声学,做饭离不开热学……可以说生活中的物理无处不在,教师完全可以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去思考。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归纳总结,让学生从更高层次上理解和把握知识,例如,在“匀速圆周运动”的复习中,将“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的模型、“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模型、“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模型、“圆锥摆”的模型等归类,可发现表面形式虽各不相同,但都遵循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因此,可将它们统一概括为“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3]。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人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的同时,对学生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4]。具体来说,创新性思维是一种在传统的思考分析基础之上,通过进一步的考证、探寻,寻求变异、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开拓思维方式。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知识迅速膨胀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更是举足轻重,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当然,培养创新性思维并非朝夕之事,不仅关系到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还关系到教学理念的完善、教学硬件设备的配备等环节,只有在多方面协同配合的条件下,才能逐步地为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殷钟祥.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知报(教师版),2012(39).

[2]谢玉燕.在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5).

[3]李书来.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浅析[J].新课程(上),2011(5).

第6篇:思维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创新思维;大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9.21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12-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等教育是催生高级人才、创新人才的摇蓝。怎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一直是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思考的重要问题。从人才培养的路径来看,任何培养模式都围绕着学生掌握和应用最新科学知识、获得先进科学技术而展开,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创新和突破。当前,许多教育工作者极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采取了各种合理的、卓有成效的措施来培养其创新思维。本文仅从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个方面――研究性教学入手探索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及对大学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

一、创新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创新思维,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人脑的一种综合性思维,是人的思维素质、思维心理、思维形式、思维环境和思维效果的系统综合反映。一般认为,创造力的产生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实现创造、达成目标的主干要素。与常规思维相比,创新思维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创新性

创新性是创新思维的典型特征,只有具有创新性才能谈创新思维,如果思维不具备创新性,那么这种思维明显就缺乏创新思维的典型特征。创新性主要包括两层含义:第一,独创性。表明创新性思维是区别于他人而存在的,完全没有已知规律和已有方法可供遵循;第二,新颖性。不论是过程方法还是实践结果,创新性思维都不宜与他人的研究成果雷同。创新思维是人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主观创造的过程,这种明显不同于以往的改造和制作对创新性提出了相当高的标准和要求,也就是说,创新思维得出的成果必须是原创的、前所未有的、从来没有被人类认识和认知的。

2.发散性

创新思维在自身形成的历程中需要有效地把思维客体的相关要素进行合理的联系和对接。这样,发散性的思维既可以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分析、解释和理解,进而辐射带动类似问题的理解并能够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并从这些问题中找到具有的共同特性,得出物质或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也可以将一个简单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层层剥离,步步深入,设定各种条件并提出新的假想,分析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并在现有基础上去思考这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并恰当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创新思维具有发射性的这一特点,将会有效地促进某个问题灵活多样的思考,能够引导人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构架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研究同一个问题,最终将其融会贯通,进而达到思维方式的突破式进展。例如举世关注的环境问题就可以从生物学、化学、数学、物理学、医学、工程学等多种不同视角来研究,最终达到的战略目标殊途同归――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非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大学教学中常常被使用。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利用现有知识体系主动获取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教学旨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转为主动探求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重视并能够解决某一假设问题或实际问题。与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方式相比,以探究为本位的研究性教学,需要以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知识构架为基础,通过持续的训练培养具有较为完整的人格、善于实践和创新、积极主动学习、敢于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思维性创造的人。研究性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问题性

科学研究的由来在于科学问题,任何科学问题只有悬而未决,才能激起科学研究的动力,并最终解决这一问题。问题性之所以能够成为研究性教学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特征,就在于问题是研究性教学的起点。在实际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然而选出一个合适的问题将之作为一个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这是具有相当难度的,也是相当关键的一个问题。只有选择了合适的问题,研究才会有意义、有前景。从目前高等教育经常采用的各类教学方法来看,问题教学法往往成为首选。

2.开放性

研究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收敛性不会被过多提及,反而开放性会成为研究性教学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研究性教学是以过程为导向而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成某一结果,可能会采用许多方法和手段。由于所提出的科学问题的性质、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同、教师引导方式的差异、个人综合素养的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性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必然呈现多样性,所以研究性教学必须“因材施教”,适用于小班教学、精英培养。

3.互动性

研究性教学必须有一个好的引导者和一个好的接受者。研究性教学目标明确,以解决问题为宗旨。当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应用性或创新性的问题时往往会很迷茫,这时教师正确的引导是相当重要的,不仅在学生学习阶段有益,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今后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另外,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可能需要团队合理高效地分工协作才能获得结论,那么既要在合作中表现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要善于与团队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在彼此的辩论和认同中获得突破性的知识成果。

三、创新思维和研究性教学的关联

研究性教学与创新思维渊源深厚。研究性教学是创新思维的工具,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培养夯实了基础;反过来创新思维的培养又将大大促进研究性教学的发展进程。创新思维和研究性教学具有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第一,研究性教学对创新思维的作用。人们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事实上生产力就是一种创新,一种突破。那么,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怎样才能转化成为现时形态的生产力呢?实现的办法就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将科学知识传递和灌输给劳动者。从研究性教学规律来看,恰当的教学方式促进了人类自身思维的发展,以思维的发展推动了创新;从研究性教学模式来看,不论问题模式、发现模式还是引导模式,本质上都是以探索来实现创新;从研究性教学方法来看,无论是观察、实验、问题讨论,还是理论推断等都是通过认识未知事物进而达到创新这一目标。研究性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这样说,研究性教学从本质上提升了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第二,创新思维对研究性教学的作用。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对于任何民族和国家来说,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担任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在各种教学模式中,研究性教学熠熠生辉,那么创新思维的培养对研究性教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从研究性教学的培养目标分析,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其重中之重。因此,首先应当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构建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需要根基和土壤的,这就是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只有在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和接受后,学生才有可能利用已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和构架,充分观察、分析、比较、类比、归纳、综合、抽象、概括等要素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需假设、论证、分析、整合,这一探索过程恰恰与研究性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探索性活动的本质不谋而合。研究性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常常会推动教学自身的发展。

综上,研究性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对教育教学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研究研究性教学和创新思维时可以合二为一,促进两者有机结合,推动两者的共同发展,将之应用于大学教育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完善。

四、创新思维和研究性教学对大学教育教学的推动

创新思维能力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从对创新思维的分析来看,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以知识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必须有效改变;从对研究性教学的分析来看,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因为学生自身认识结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不同,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又逐步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叠加新的认识和感受。所以从研究性教学为主导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会出现100个学生解决同一问题很可能产生100种方法的现象,避免了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情况,这对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当然,这也意味着群策群力,每种方案都具有独特的视角,同一问题可能会有多种方案可供优化组合,从综合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再好不过了。在培养创新型或者是应用型人才的大学里,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研究性教学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所做的贡献及成果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可,并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

然而,由于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自发的、有机的结合,这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真正付诸于大学教学活动时还有几个主要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并予以解决:第一,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的引导性不够,自身素质需要提高,教学风格需要灵活转换。第二,学生获取资料方式单一,获取资料内容杂乱,需要及早通过信息类课程培养信息素养。第三,过分追求形式,造成基础性和创新性的链条断裂,需要强化课程基础内容,在必要的学科背景和基础知识体系下开展创新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

2006,(2):71-75.

[2]王仁法.创新思维教育在高校的全方位渗透[J].高教探索,2006,

(5):72-75.

[3]王岚,刘赞英,张艳红,等.构建以研究为本的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J].江苏高教,2007,(4):72-74.

[4]刘伟忠.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36-37,42.

[5]魏淑慧.研究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68-72.

[6]屈波,程哲,马忠.基于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本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4):85-87.

[7]林健.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5):1-17.

[8]谢爱理.在结构化学教学中培育创新思维模式[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47-50,85.

[9]颜隆忠.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4,(6):12-14.

[10]杨宏郝.论创新思维的特征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2):230-233.

第7篇:思维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校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学

放眼全世界的教育,不注重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都是不成功的。特别是在这个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只有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其他思维能力培养与发展的基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高校中的数学教学有效地进行结合,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创新,在创造性思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理解

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一种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过程,这种开创活动主要包括开创认识新领域、开创认识新成果的过程。简单地理解,创造性思维又可以称之为发散性思维,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主要表现为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它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等来看待问题,或者是在问题的研究中,能突破常人的思维定式,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得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成果。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特性、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它可以有效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断地提高人对事物的认识。

二、高校数学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一定是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这样才会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并且在创造性思维中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与想象力,在社会中就很难有大的成就。

(2)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数学建模思想,强化数学应用。在高校数学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的过程中,必定会使用到一些数学模型,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这就是数学建模思想。这种思想十分常见,也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知识越来越抽象化,只有通过建模来表现,才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3)有利于促进高校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高校数学课要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在推行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通过创新教学形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数学课堂形式的创新与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三、高校数学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的途径探讨

(1)更改教育观念,转化教育目标。高校数学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一方面要改变原有的落后的教育观念,不要让固有的数学教学模式束缚思维的发散;另一方面要转化教育的目标,明确高校数学课程在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与目标,并使之与数学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2)把数学思维方法的提炼和渗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对于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学,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在数学教学中,把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提炼贯彻到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是最为有效,也是最多的。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情境对于高校数学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非常重要。学习都讲究一个良好的氛围,只有在一个充满创造性的环境氛围中,才更有利于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所以,老师要注重创设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数学探究兴趣,从而在课外时间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数学探索。

(4)重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前面的创造性思维内涵中可知,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紧密相关,所以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习题的训练来培养,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并与同学交流各自不同的解题过程。

参考文献:

第8篇:思维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要想充分合理的运用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就必须要充分的把握现有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特点。这种创新建筑设计思维,同其他的创新思维一样,具有突破传统,彰显个性的特点,但是又同其他领域的创新思维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筑创新思维的反思性、建筑创新思维的超越性以及建筑创新思维的实践性、建筑创新思维的相对性、建筑创新思维的两面性。

1.1建筑创新思维的反思性

所谓反思性,就是指在建筑创新设计的过程中,要对现有的建筑设计方案不断的反思,以便不断的完善,并且要在反思的过程中打破惯有思维,实现真正的创新突破。

1.2建筑创新思维的超越性

所谓超越性,就是说在建筑创新思维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对现有的已经实现的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进行超越,并且不断的完善和改进现有的建筑设计,以此来推动建筑设计方案的不断发展。

1.3建筑创新思维的实践性

所谓实践性,就是指在建筑创新思维的设计过程中,要始终同现有的建筑实际相结合,每一项创新都是基于现有的实际情况的创新,因为如果一项建筑创新不能够有效的应用于现有的实践中,那么无疑是失败的。

1.4建筑创新思维的相对性

所谓相对性,就是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任何一种创新思维都不是永远处于创新前沿的,而当下所有的创新思维在日后也必然被取代或者被淘汰。所以,设计者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不要奢望每一个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够永远保鲜。

1.5建筑创新思维的两面性

所谓两面性,就是指在建筑设计的创新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所以在考量任何一个元素的时候都不能单独判定其好坏。

2、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应用于建筑的深层结构

所谓深层结构,就是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可以建筑设计的内涵设计以及功能性和文化性的统一。这种在深层结构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打破现有的建筑设计局限,实现更加独特的建筑设计模式,进而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加深层的应用体验。

3、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应用于建筑的表层结构

第9篇:思维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 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1.021

创新是一种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则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树立创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教学效果,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要。

1 创新思维的内涵及特点

创新思维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产生的全新的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类似于创造性想象,源于常规思维,但又高于常规思维,即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视域,追求最佳、最新独创知识的思维。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既是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直觉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的统合,又是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的统一,而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从同一来源的信息中产生众多的新信息及各样方向不同的输出,通过迁徙作用探索未知的东西。

创新思维的特点在于多维性,即由一点向多极辐射,而非囿于一点一面。当代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与其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并在已获得信息的基础上依靠头脑进行第一步加工,若能超越现有信息,往往就是发散思维所起的作用。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发、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器官、思维心理、思维品质及思维方法,最终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多结构、多层次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使认识“更上一层楼”。

2 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式方法

创新并非神秘之物,人人皆有,处处可见。对于大学体育教学来说,它更多地意味着发现新事物的强烈愿望和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行为的核心是创新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中应注意渗透创新思维的启发和训练。

2.1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心理学理论认为,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是开展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培养、发现学生优良个性和创新品质的土壤。良好的创新环境不仅能为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还可以激发创新潜能的发挥。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质疑的过程本身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创新离不开怀疑和批判,善于怀疑、敢于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起点,也是培养勤思、善思创新品质的前奏。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至高无上的监督者,主体性、民主性荡然无存,这样无疑熄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要鼓励学生不迷信盲从,大胆挑战和否定自己的知识权威,提出一些创造性的问题。

(2)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创造取得成绩的情景是刺激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以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蕴涵其中的创造性因素,以思维训练为主题组织教学,基于所教内容及相关教学资源设计适量新颖别致、灵活多变的思考题,发展学生的横向、逆向、类比、联想等思维,将其思维带入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急于寻找答案的氛围之中。通过讨论、争论、辩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3)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思维的开拓性。如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和健美操等活动,给学生创造一种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融机械性练习和创造性练习为一体,开拓了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创新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2.2 树立创新理念,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理念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用以指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是教师对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深刻理解基础上的高度概括,蕴涵着教师的理性智慧,凝聚着教师的积极情感。不同的教师由于不同的教学理念而出现不同的教学行为选择。传统型教师在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继承、轻创造,导致学生思想僵化、创造精神萎缩。而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体育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生观,要结合自身特点、学生实际及教学条件等,从最优化原则出发,采取灵活、高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意向和创造热情,启发学生多维度、多角度思维,训练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2.3 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名创造性思维、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法,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具有多向性和多维性,即不囿于一点一面,而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多种目标、多种程式、结果或方案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头脑中涌现出尽可能多的具有独创性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发散性思维不是着力寻找旧知识,而是把注意力引向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新理论、新观点,促进人们向更高、更新、更复杂而广阔的方向开拓前进。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是两种不同的认知风格,体育教学中应注重两种思维形式的融合,突出发散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多媒体交互网络系统将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有机地集成在一起。漂亮的界面、妙趣横生的画面、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具有开放性、主动性、互动性及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等特征。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使计算机从单一处理字符信息的形式发展成能同时对文字、声音、图像和影视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由无声世界进入有声世界,由静止画面进入动态画面、影视图像,学生完全处于一种与自己生活背景和思维模式相对差异较大的学习环境之中,必然会产生意见、想法、观点的不一致,这样容易克服学生由于两种思维定势造成的想法的单一性,不同的观点又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路,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2.4 利用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热点。作为一种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开放性、延展性、协作性、参与性、系统性、可控性、实证性和自我纠正机制等特征。黄远振指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或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而创新思维是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是在个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高级过程。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让学生以问题为重要载体自主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主动认识和接受教学内容,挖掘学习潜能,主动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而对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纵横交叉的状态。而创新思维能力与知识的多寡密切相关,知识的继承是创造的前提与基础,充足的知识储备为创新夯实了雄厚的基础,离开知识的创造无异于空中楼阁。因此,研究性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个性、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造就过程。

新形势下,体育教学必须重视科学、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创造性学习,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创新潜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双新,王苏敏.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沈阳大学学报,2004(5).

[2] 折惠兰.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