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范文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精选(九篇)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

第1篇:思维导图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说话训练

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它通过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是促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发展,培养学生既能下笔成文又能出口成章。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有效措施。但在低中年级的说话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呢?我主要的做法是:

一、充分利用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世界语言专家叶籁士说:“语言和思维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通过说话来发展口头语言,又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的发展。”由此可见,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要说的好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有步骤地观察周围的现象及看图方法。所以,平时我结合口语交际训练,充分利用语文课本里的许多插图,抓住每一幅图的特点,以形式多样的启发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并加以引导。

如我指导学生观察课文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中的插图时,引导学生抓住一件事的时间(星期天早晨)、地点(菜园)、人物(小兔、兔妈妈)、事件(小兔运南瓜)说清楚。接着再引导学生看图说一段话。(星期天早晨,小兔跑到自家的菜园里玩,突然,它看到一只又大又黄的南瓜,它想把它摘回家。怎么运回去呢?小兔子苦恼的想着,南瓜是圆形的,可以滚动。小兔用力地把南瓜竖起来推着南瓜回家。兔妈妈从房间走出来,夸奖它是个聪明的孩子。)

通过这样,使他们懂得:观察一件简单的事,应懂得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经过。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有很大提高;既教会学生有层次有重点地观察图,不断提高学生对观察的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又可以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二、进行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的说话训练

我遵循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从浅入深。化难为易,循循诱发,从词、句到段进行训练。如我指导学生看图《坐井观天》说话,先明确提出这节课的要求,引导学生从这儿入手观察:先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口井)有什么?(小鸟、青蛙)在什么地方?(小鸟在井上,青蛙在井下)谁能用一句话说出来?学生很流利地把词连着说一句完整的话。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干什么?(它们对天大小的争论)最后,从句到段,连贯起来说一段话。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都懂得有层次有条理的看图,从浅入深,层层深入,有条理地说一段话。口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思维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进行词和句式的变换,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积累词汇,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在说话过程中,我引导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句式来表同一内容。如指导看图说话《掌声》这一课时,我问:“教室里的掌声怎么样?”学生答:“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进一步启发问:“热烈的掌声可以换哪些词语,并保持意思不变?”学生争相举手回到:“经久不息的掌声”、“多么热烈的掌声啊!“等。

我还重点训练学生变换句式说话,如《掌声》这一课的最后一自然中的话:“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我启发大家变换句式说话,学生纷纷举手说:”那掌声永远不会忘记。我永远也不能忘记那掌声。“

就这样我循循启发,自始至终,学生说话的热情很高,说话方式很广,课堂氛围活跃,使学生能把观察、口语、思维、综合能力紧密的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激发学生说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必须发挥学生的说话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使他们喜欢说话。这样,学生才能认真观察,积极思维,思维才活跃,才能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观察能力。所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上好说话训练的关键。

得当的课程提问,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他们就有一种动力自觉学习。在上每一节说话训练时,我都紧扣中心,明确地提出说话要求,设计和安排的提问,除了注意启发性、想象能力和有利于逻辑思维训练之外,还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为了更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兴趣盎然的学习,我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在新鲜有趣的事物上的特点,不断变换提问形式、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专心听、认真评,都来当课堂小主人,主动地学习与探索。

如我指导学生观察情景说话《课间十分钟》,提问:“从大家的神态,可以看出你们的心情怎样?”学生说:“我们玩得非常高兴。”我进一步启发问:“还可以怎样说?“学生的积极性可高啦!纷纷举手说:”我们玩得可开心啦!”“大家玩得特别开心,不时发出一阵阵笑声。”等。

我在提问的过程中,易的问题让差一些的同学答,难的问题先请好的一些同学答,打开思维,再让差的同学模仿,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同一节课内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所以,学生说话情绪高涨,老师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组织者与引路人。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当课堂小主人,主宰了课堂,边说边评议。这样的听、说、评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鉴别能力。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宽阔、积极性就高,就能说出很多好的句子,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说话的基础。在说话训练中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求异思维想象力。多年来,自己从事小学的语文教学,坚持不懈地进行说话训练,所教的学生开始练习说话时经常出现的普通话和方言混淆,说话结结巴巴的现象大大减少。同学们的听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同学们基本能做到清楚、流利、完整地口述一件简单的事,并能写下来。

第2篇:思维导图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初入学儿童向观察客观事物过渡的一个桥梁和凭借,是培养儿童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面对单幅图或多幅图,能写上几句话或写一段话,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滔滔的江河就是发源于这涓涓的细流,这可以说是作文当中的一项基本功。就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也应该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那如何写好看图作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训练:

一、看看,训练观察能力

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但是低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我在引导学生观察图时:(1)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或谁在干什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2)细致观察,合理想象,叙述图意。看图和观察客观事物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如方位或空间顺序观察,可以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由内到外;按主次观察,可以先主后次;按事物发展先后顺序观察,可先怎么样,再怎么样。观察后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然后,再根据画面引导学生联想它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等,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二、想想,培养想象能力

看图写话虽然是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但它的目的之一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的学生在观察后,还是把作文写得很平淡,其原因就是没有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重视了“想想”这一环节。

“想想”,一是指老师提出的问题怎样回答;二是指想象,想象是重点,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支点,学生借助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想象,理解图画内容,启迪开拓学生的思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从以下二方面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1、看图想象,即用贴近儿童生活的形象直观的图画,启发学生开展合理的想象。

2、看图编童话故事。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看图编故事要从“异”字着手,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指导学生说话时,要力避“鹦鹉学舌”,要鼓励学生与他人想得不同,说得不同。

三、说说,培养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好奇、天真,求知欲强,善于模仿,好提问题,喜爱表达,思维形象具体,但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常是前言不达后语或重复罗唆,有时带有语病。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三点:

(1)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

(2)要有基本内容,不要丢掉重点;

(3)鼓励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外的学生,表扬他们说得细,说得好。在说写训练中。要求学生准确、有中心、有合理的看图,启发学生大胆思维、想象、发言(表达),还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每次在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写话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兴趣盎然,劲头越来越高。在说话课上,我经常这样对他们说:“谁能和大家说不一样?”那个同学比刚才那个同学说得更具体、更生动些?”以此鼓励同学说话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说话的顺序,他们就会积极地表达,久而不厌,心情愉快。有时看单幅画面说话,学生可以说出十多个不相同的开头,有的学生还有自己的创见,在说的基础上再指导写,就容易多了。

低年级同学主要是形象思维,而且跳跃性很大,因此,他们表达事物时常常杂乱无章,所以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时,要教会他们按顺序的分层次,一部分一部分地看,教他们看“细”,看“全”,看“深”。在观察中除训练他们有序地看,还要训练他们有根据地想,有条理地说。

总之,说话训练要有层次地进行,要大面积练习,图意清楚的让班里语文成绩,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说,随后大面积展开。这时,还要重点指导和帮助中、差等生,最后安排同桌对说,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写出好语句来表达图意。

四、写写,发展思维能力。

1、写完整

低年级写话是为高年级写作打基础的。因此,在低年级的写话训练中,就要教学生把握住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话写完整。

2、写具体

第3篇:思维导图培训心得范文

摘 要: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技能训练栏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过程技能而设置的练习性活动,不同类型的技能训练课型其教学模式也有所不同。本文概述了高中生物教材中技能训练栏目的类型、教学功能,并以具体案例为例,探讨技能训练课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材;技能训练;教学模式

基于新课标编写的普通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技能训练栏目有实验设计、理解图表、分析数据、解释现象、类比推理等,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过程技能而设置的练习性活动。每个训练项目都是以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侧重于某一项技能的训练,所设计的问题及提出的要求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且都难以在教材中找到现成的答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技能训练的素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模式,全方面、多层次地提高学生科学探索能力。

一、高中生物教材中技能训练的类型

高中生物教材中技能训练的类型和内容较为多样,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为例,必修模块共安排了14个技能训练活动及相应的16个技能应用习题,按照所训练技能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大类:

1.数据分析、解释和处理的技能训练

这种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解释、处理以及运用数据进行推论并证明推论的能力。例如,《生物1》第56页的“解释数据”,要求学生从研究者的角度根据实验数据通过归纳推理得出结论,并且要发挥想象力,分析这些实验数据所隐含的规律,实验设计方面是否存在着漏洞,是否可以从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中寻找原因,如何为实验中有核细胞的大量死亡做出合乎逻辑的解释,等等。

2.图形、图表的解读和处理的技能训练

这种技能训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将科学探究中所得出的实验数据或观察结果,整理成表格、图表或图形的形式,以便于发现其规律,理解其含义,推导出结论,并且培养学生解读图表及绘图的能力。例如,《生物1》第73页“解读图表”中的“动物细胞内外离子的相对浓度”柱形图的解读,训练的是学生数据转换的处理能力;《生物2》第25页的“识图和作图”,要求学生参照曲线图填表与绘制曲线图,就是要训练学生分析图表及作图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减数分裂的理解。

3.模型建构的技能训练

这种技能训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模型建构活动,学习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来解释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例如,《生物3》第6页“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活动,其目的是训练学生迅速抓住事物的本质,化繁为简,以模式化的形式呈现生命现象原型的精巧结构与其特定功能之间的相适应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4.实验设计的技能训练

这种技能训练旨在模拟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与评价”等过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共设置了6个该训练项目,分别针对不同环节的实验设计技能,如《生物1》第36页的“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学会“控制变量、确定变量的测量方法、合理计划实验过程”;《生物2》第30页的“类比推理”,提出了“推断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的问题,需要学生搜集资料,理性思维,推出结论;《生物3》第114页的“运用术语准确表达”,是科学探索中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要求学生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能用明晰确切的专业术语表述概念。

二、高中生物教材中技能训练的教学功能

1.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地位

长期以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着“重视实验操作技能传授,忽视过程能力培养”、“重视实验结论的获取,忽视科学方法的教育”等弊端,尤其是在“重逻辑思维轻形象思维”“科学就是逻辑思维”等认识的影响下,生物实验教学目标仍侧重于“双基”,科学方法及科学思维训练处于被弱化、被边缘化的地位,这显然已不适应当今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需要。利用技能训练栏目,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科学思维技能,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而且有助于拓展生物实验教学的教育价值,提高生物实验教学地位。

2.促进师生教学角色的转变

技能训练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则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协助者和组织者。教师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查阅资料,搜集证据,提出假说并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学会用规范术语或图表阐明研究结果,利用证据与逻辑做出合理判断,对结论进行辩护及做必要的反思与修正。学生通过模拟科学家科学探索过程的技能训练,从过去那种“看实验、听实验、模仿实验操作”,追求反复记忆和重复训练的“实验操作工”角色,转变为以“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建构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的主动探索者角色。

3.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技能训练的教学强调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发散性和批判性思维、联想能力的训练,促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特的、新颖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这种以求异思维为核心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填鸭子”教授而成的,而是学生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以求知欲和好奇心为动力,展开丰富的想象,克服思维定式而逐渐形成的。教材技能训练所设计的问题,并没有给学生条条框框的限制,而是注意激发学生独特的、灵活多样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从多维角度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独立思考,从分析到综合,再从综合到分析,举一反三,进行发散性思维,寻找答案。

4.有助于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

科学方法既是实验技能形成的基础,又是调节和连接知识与技能的工具及桥梁。教材设置的14个技能训练活动中就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如实验设计过程中的条件控制法,实验数据处理中的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实验观察法及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法,实验结论推断过程中的科学抽象、概括和模型建构法,获得实验结论所运用的科学逻辑法等。

通过这些科学方法的训练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探索规律。

三、高中生物教材中技能训练课型的教学模式

技能训练课型的教学目标是训练科学过程技能,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使之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同类型的技能训练课型其教学模式有所不同,以“分析与处理数据”与“实验设计”技能训练课型为例,初步探讨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

1.“分析与处理数据”技能训练课型的教学模式

(1)教学程序

(2)教学过程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3》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的技能训练“分析和处理数据”为例。

阶段一:准备活动。通过参考经典的生态学实验案例“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引导学生学会定量地分析和处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的数据,进而归纳概括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初步形成活动的思路。

阶段二:分析数据。学生根据已形成的思路,所掌握的科学方法及思维方式,解读、分析在玉米田这个具体的新情境中所获得的数据。资料所提供的数据信息无法直接利用,必须结合化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从已知数据中整理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新数据,获得绘制能量流动图解的有效信息。

阶段三:处理数据。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据信息进行转换,以更为直观、简练的图形或图表形式表现出能量流经该玉米种群的变化情况,从而来训练学生信息转换与表达能力。

阶段四:交流与评价。各小组推荐代表以准确的术语汇报计算结果,听取其他小组的质疑并进行释疑、解疑,对计算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辩护或做必要的修正;各小组展示图表或图解,比较、分析哪些作品更具科学性与直观性;学生自评、互评,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总体评价。

2.“实验设计”技能训练课型的教学模式

(1)教学程序

(2)教学过程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2》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的技能训练“设计实验程序”为例。

阶段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一个生产中与植物杂交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建立起问题的框架:本来开白花的自花授粉的花卉,出现了有观赏价值的紫花,那么,如何能获得可商业化生产的开紫花的纯种呢?

阶段二:诱导点拨,做出假设。教师要诱导点拨学生以已有的遗传规律知识、经验或证据为依据,如子二代的性状分离现象及其解释、以测交实验验证假说的科学方法等,归纳提炼出自己通过发散思维形成的观点,言简意赅地表达出假设。

阶段三:抓住核心,制定方案。学生回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探索过程中假说――演绎法的运用,概括总结实验设计的程序及注意事项,以表格形式列出实验设计的要素。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实验设计的核心,关键在于如何控制实验的变量,给出可操作的定义,如何建立对照实验等。参考教材中“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过程,确定本育种实验所需的设备、工具、药品试剂等,列出详细的实验步骤以及在实验中要进行哪些观察或测量、注意事项等。

阶段四:做出预期,准确表述。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计划实施后“可能发生什么”做出推理,判断预期的合理性,判断假设与预期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以规范的专业术语简洁明了地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即如果将所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就能获得开紫色花的纯种植株。

阶段五: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各小组展示实验设计方案,共同交流探讨,相互启发和资料共享,评价实验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简便,并且通过对比与反思,总结本组方案设计的严谨和巧妙,也要找出疏漏之处,在吸纳中肯意见的基础上修正和完善实验方案。

3.技能训练课型教学模式实施的指导原则

(1)面向全体,尊重差异

技能训练教学成效如何,关键在于大多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亲自动手操作、创新性的思维。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权利,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起学生最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投入到技能训练活动中。

(2)注重过程,激励创新

技能训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验过程技能,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体验过程中,目的明确地锻炼各项技能。教师在引导学生提高其技能的同时,尽量创造条件给予学生自由思考、努力探索和大胆创新的机会,这是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基础。

(3)灵活机动,效率优先

教材中个别训练内容设置过于简单,缺乏思维训练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修改、补充,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生物2》第25页的“识图和作图”可要求学生再制作一个柱形图,反映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这样,用一道题训练了学生两种作图方法,而且能使学生比较两种数据处理方式的异同,加深对减数分裂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陈继贞,张祥沛,曹道平.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杨计明.创造性教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4篇:思维导图培训心得范文

(一)运用思维导图意义

1.课堂教学中的困惑目前,在高职课堂上会计电算化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实训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教学演示—指导实训—自主实训”四个阶段循环开展教学。课堂教学在进行前两个阶段时,学生呈现的是没有头绪,一步没跟上,步步跟不上,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到了指导实训,自主实训的阶段,因学生前面没有认真领会操作流程,导致在实训过程中遇到很多很多麻烦,提的问题是五花八门,老师手忙脚乱,一个简单的问题要重复回答很多遍,成了典型的“救火队员”,一些操作环节总有学生反复出错,同时还经常出现非法操作、系统错误、死机等问题。导致最终的教学结果是,教室在课堂练习时反复纠正错误,学生仍学的不明不白,教学效率低。在会计从业资格实行无纸化考试后,针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的会计电算化内容,很多院校针对考试实务题范围展开题海战术,让学生对题库中的实训题只停留在机械地做题上,知其然而非知其所以然。认真的学生通过努力记忆最终也能通过会计从业资格会计电算化科目考试,但学生在实习岗位上反映出来的问题诸多,学过考过就丢过,原来学的知识无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务操作很难进行下去,工作效率极低。2.实行思维导图的意义会计电算化课是作为会计专业的重点专业课,涉及知识面广、与实践结合密切、技能操作性能强,思维导图能将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流程形象直观的通过学生的视觉思维反映到大脑皮层,增强短期记忆能力,整理杂乱内容、理清思路,增进理解、便于记忆,通过后期手工操作实训加强印象,达到深层理解记忆的目的,成倍提高学习效率。改进了反复说教的教学指导方式,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学习方法的优化。

(二)思维导图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层面

1.在备课时可以采用软件版,在教学过程中,用手绘思维导图把所讲授的内容绘制出来。这种方式,比传统备课节约时间,且思路更加清晰,更有利于把握讲课时间。教案简洁、易修改、易添加、易删减、易标注,实用性更强。目前,所有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都是根据同样的会计制度和准则编写,它们的操作大同小异,例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在介绍用友T3账务处理流程的课堂导入新课环节,可先将准备好的流程图(图1)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的脑海里对新课内容有一个总揽认识。使用这张思维导图,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此时思维导图好像一本书的目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思维导图的辅助,学生就能从知识的迷宫中走出来,重点的深入与难点的突破,放在学生了解全局,掌握了流程才展开进行。2.课堂讲授环节的运用教师在讲授新课环节,告诉学生我们即将开启一次漫长复杂的实践之旅,请学生仔细聆听,快乐动手,最重要的是结合思维导图促使聪明的大脑不断去记忆和思考,思维导图能有效指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全局观念,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让知识变得有层次、有结构、清晰易懂。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流程是一个体系,以前的教学难点总是在于要如何引导学生把所有流程强记联系在一起,进行反复的操练,但学生对整个系统始终没有一个整体概念,数据到底是怎样集成化与共享化的,仍不清不楚。而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能理清思路,把握全局。思维导图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只需要用一张纸或者一个板书,就可以将一节、一章甚至一本书的体系化出来,让学生一眼看清问题与教材的构架。例如,在销售管理环节,针对两种销售状况,可以直接用导图的方式让大家对流程一目了然,图示如下: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出以上两图中操作流程的差异,进而在操作中注意相关步骤的循序渐进,形象直观的让学生了解两者的区别,而不是通过文字的方式反复总结,让学生既感到厌烦又起不到效果。自己通过判断、分析得出关键词的思维导图,教师从这张思维导图中可以发现知识了解程度,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3.课堂总结中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的怪像,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课后没有主动归纳总结,特别是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准备过程中,没有找到主干知识而一味的做题,碎片化的掌握零散知识点。思维导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归纳知识点。在每次实训结束的上机报告中,不再要求学生简述实训操作流程,而是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操作流程,标出关键点,画成思维导图,接着对图添加不同颜色,将薄弱环节重点强化学生记忆,在以后的课堂上作为一种激励手段,也可以让学生展示学习心得和成果。平时课堂上,教师授完新课后,需要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可以合上书本,拿出一张空白纸,根据学生自己的记忆和理解画出思维导图。画完后,把老师上课给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和对照,看看哪些知识和内容自己已经掌握,哪些还模糊不清,然后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强化学习。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现其对所教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而可以对于学生所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和相应的教学方案。既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又能够关怀个体,关怀各个层次学生的成长。

二、运用思维导图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点突出,清晰明了

根据每个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知识体系的不同,指导学生作图:把纸张横放在桌面,从中央开始画;次主题设计为3-7个,每条线上只写一个关键词;然后不同级别主题的线条粗细合理,尽可能使用彩色;图形要有层次感。

(二)形成开放思维

指导学生尽可能的开放思维、联想知识点,不拘泥于现有形式,使用各种相关的色彩、符号加深印象。

(三)指导学生形成有个人风格的思维导图

第5篇:思维导图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 图形创意 教学 创造性 思维

图形创意是图形设计的核心,它指利用我们的想象思维,通过联想、比喻、象征、幻想、仿生等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赋予原创主题新的概念和生命。在图形创意中,创意不仅是表现形式的变化,而且是通过以上方法借题发挥的创造与思考。所以,要使得图形创意课程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行之有效,则要求教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真正利用图形创意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于此过程中探求创造性思维的共同规律。

图形创意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方向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对图形的创新来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而“创”则是创意的核心,也正是图形设计中所强调的视觉创新,即体现在创造力的表现上。一个杰出的创意作品中,绝对不会缺乏图形创意的创造性思维,也必将发挥出图形设计应有的感染力和创新力。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并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的课程环节,来激起学生创意的欲望和想象。那么,如何在图形创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现大致归纳总结出以下方法:

1 重视创造性思维的表象储备

所谓创造性想象,是指创造者针对一定创造的目标和任务,对目前已掌握的表象形象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和重组,从而获得新形象的过程。要培养这种想象力,一方面要扩大知识范围,增加生活中、思想中的表象储备;另一方面还要培养习惯于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进行深度的想象加工的能力,使之形成一定表象的能力。图形创意要求学生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具备一定的写实能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并能挖掘表象下的本质属性和引申含义。学生可多进行对自然界的写生训练,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命题式写生训练,如花卉、水果、动物等;也可是自由式写生训练,在进行了大量的写生训练之后,学生一方面对图形的敏锐力会增强,另一方面,会对图形特征的把握越来越精准,这就为图形创意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提高扩散思维的应用性

扩散思维即发散思维,它是以多个可能思维指向,非单一思维程式、非确定性目标和多种可能思维结果为特征的思维模式,它通过多方向多途径的思维扩展,能够取得一个或多个不同的设想或猜想的结论。在图形创意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对常见物象的多向发散的思维形式,对旧有的形象概念进行有意识的打破,通过多向观察,多维构思、横纵比较来认识图形,理解图形,这实际上是一个破坏与重构的过程,最后产生和图形有关联但本质不同的最具创造性思维的特性。例如:在引导学生运用扩散思维做专项训练的时候,我们可以列举一个在学生生活中最常用或是最常见的生活用品来做比喻,如电视机屏幕的设计。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先要让学生知道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也不象从前那样,仅对生活物品有实用的要求,他们还要求消费品的人性化的设计,要求摆脱以往电视机屏幕的厚重和方正的造型。大家可以看到市场上所有的电视机屏幕,它们在造型上没有突破,除了方形还是方形。学生了解这一背景后,我们可以提议选择人性化的设计来改观电视机屏幕的外型。可以设计提包式的屏幕,以便拿放自由,可以设计成圆形,多边形或各种动物形,水果形等来吸引消费者,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对电视屏幕的喜好与要求。这样的例子也就是告诉学生创意思维来自于生活的,同时也告诉了学生在拿到一个题目的时要多方面分析问题,围绕题目的中心意思展开一切与这个题目相关的物体上去想象。

3 图形创意“形”的联想和“意”的生发

美国著名视觉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在图形创意的训练中可以启发学生多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对形象的敏感度,从而在图形创意的训练中,激发联想和想象,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具备设计者的基本素质,以便日后从事设计时能尽快的发挥出优势。

在同一主题的图形创意表现中,可多方位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意思维。一方面,可以从形象的角度,如圆形这个主题,可以让学生思考圆形的事物有哪些可以联想出许多表现圆形的事物的图形,如西瓜、月饼等图形;另一方面,可以从相关的含义展开想象,如圆形具有团圆、圆满等含义,由此可生发出多个方向的思考,进行图形的创意训练创作出表达中秋赏月、花好月圆等意象的图形。

4 在图形创意中由单一事物激发出多元想象

最简单的形元素包含最无限的空间及内涵,最基本的创意表现包含最根本的法则与美学价值。在这个创意表现中,要激发学生对一个特定的元素生发出多层面的想象,在由规定的事物出发进行图形创意表现时,可以在平面空间的范畴,也可以延伸到三维空间的范畴。如以方桌为例,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分析方桌的构成元素,分析方桌最有特点的部位:桌面与桌腿,进行对二维空间三维的想象,思考如何使桌台,作为可动部分,对于次元素桌腿,则可以想象此空间具有延伸的可能性,梯子、台阶、椅子是延伸的载体,由此看出,设计中只要有空间就有设计生命的存在。

第6篇:思维导图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学习方法 创造性思维 图象图景教学

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已经习惯了程序化的模式,习惯于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及物理模型,习惯于抽象的逻辑推理及数学运算,而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应该对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加强疏导,在学习方法上加强指导,在教学方法上加强研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想象得出情境,找得到突破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阅读物理课本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像、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更重要的是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指导学生听课。

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要边听边想、边听边忆。要注意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3.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总结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物理教学中要注重概念、推理、判断等一系列逻辑思维过程的分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尽管物理学中的概念通常很抽象,但是通过巧妙地构思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例如:烧杯中盛的是水,水中漂浮着一个小盒,盒中有铜、木二个小球,把铜球放入水中,水面怎样变化?如把木球放入水中,水面又怎样变化?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我进一步提出几个问题:如果烧杯的水面上漂浮着一块冰,当冰完全融化后,水面怎样变化?如果冰中有气泡,冰融化后,水面怎样变化?如冰中有一石块,冰融化后,水面怎样变化?如果冰漂浮在盐水面上,冰融化后,水面又怎样变化?通过上面习题训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思维能力。

三、重视图像图景教学的策略

在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图像图景的教学,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形象的实际情境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1.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

要充分利用实验、图形图片、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物理思想寓于情境的建立和分析过程中,促进学生开展分析问题的思维活动,自然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和规律,从而潜移默化,使学生掌握分析物理过程、建立正确物理情境和模型的方法,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

2.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训练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大体可分六步,即“审题文字信息(排除干扰因素)抽象出物理对象和物理情境寻找问题所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建立模型求解”。

第一步,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与问题有关的文字信息,并用相应的图形或符号表示,使复杂的变化过程代码化。

第二步,确定物理对象,建立物理情境,运用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寻找变化规律,建立各物理量的联系。边审题、边画图,并一一把条件和问题用字母符号注在图上,使问题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不至于因忘记条件或问题而中断解题过程的思维去重新审题;同时,示意图能使解答问题所必需的条件同时呈现在视野内,图像成为思维的载体,视图凝思实际上是视觉思维参与了解解题的过程。

再后建立模型关系,立式求解。

第7篇:思维导图培训心得范文

讨论具体的传播方案时,小米的李琦也会在白板上画导图,他认为这样不仅有利于归纳会议纪要,且是对思维的整理。互联网兴起、工作节奏加快,凡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都在加快进入职场。思维导图是最新式的工具。

英国博赞思维导图的国际讲师陈资璧10年前来内地做思维导图分享时,听众还只是少数的思维导图爱好者。近两年,她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人加入进来。

广义上说,任何一种把思维用视觉方式呈现出来的方法,都可以被称作思维导图。狭义上,它是英国教育学家东尼・博赞的一项发明:帮人们更好地归类并发散思考。

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常误以为列大纲就是思维导图。但它们有本质区别:思维导图中有一个核心思考技术称为“放射性思考”―思维导图的主题在中间,内容以分类方式层层往外扩散。而列大纲、逻辑树等做笔记的方法并不遵从特定的逻辑。

陈资璧曾跟随东尼・博赞学习,她得到的教导是:相比单方向延展的传统提纲,思维导图让使用者更容易看到事件的全貌和整体架构,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

如果你也打算学习使用这种工具,下面是一些使用说明。

你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做这些事

生产新创意

思维导图所具备的逻辑性及发散性,使它最先被应用于项目方案讨论。

思维培训师杨明髟任爱茉莉太平洋L&D(Learn& Development)总监,她在构建培训体系时就使用了思维导图做发散思考。因为公司属于零售、服务行业,他们就以“服务”为核心发散思考,先列出“服务”包含哪些哟危再看哪些部分可以开课,课程应该包含哪些元素、覆盖哪些人,完成一个从发散、再到总结的过程。

在国际4A广告公司任高级人事经理的莫凡曾负责为公司引入思维导图培训。导入培训后,他自己也成了“mindmapper”,学会了用思维导图策划各种活动,小至旅游出行,大至公司活动策划。在策划公司活动时,他会围绕时间、人物、地点、主题,在这些元素上发散出很多创意和想法,再通过混合排列,组合成不同方案。用这种方式,他一次可以想出接近10个方案。而这些方案“事实上是同一个东西发散出来的,只是排列组合不一样了,逻辑也不一样了。”莫凡说。

莫凡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方式,是将思维导图与其他思考技术相结合。比如加入重新思考(Rethink)、重新组合(Reconfigure)、重新定序(Resequence)、重新定位(Relocate)、重新定量(Reduce)、重新指派(Reassign)、重新装备(Retool)等7R原则。

“重新思考,就比如我现在做这个服务、产品的定位是什么;重新排序,就是重新思考它的顺序和时间点,看对于服务流程来说,有没有可能变换步骤、产生不同结果。”陈资璧说。在她看来,运用思维导图的同时,结合类似7R的思考技术,更有助于打破思维框架,在同一个项目上发掘出更多可能性。

整合数量庞大的信息

除了用在创意、策划项目上,一些涉及大量信息需要整理、归纳与分析的工作也可以用思维导图辅助完成,比如前端的需求调研和后端的结项说明。

结构化思考培训师李程曾是一名文档工程师,他认为思维导图最大的用处,是将复杂的逻辑、散列的要点用一张结构图梳理清楚,使呈现方式简洁易懂。

在工业场景中,产品交付的说明往往需要上千个文档,如果最终以文件夹形式提交,将导致效率低下。而运用思维导图软件,可以将文件内嵌于关键词中,把上千份文件的内容整合在一张关键词清晰的思维导图里。这同样可以用于公关、市场部门的新闻稿整合。

在信息量庞大的应用场景中,思维导图发挥的是结构图功能,更讲究分类逻辑。李程会从分类、排序、关联度这3个维度来检验这一张结构图是否有效。

要做好分类,李程认为只要抓住3个关键词:总分、结构、层级。他看到咨询行业、金融行业、互联网产品经理和项目管理人都常用思维导图来做分析整理与归纳。他建议达到高级经理以上职位的公司人,在开始做决策后,就要开始学习画体量更大的结构图。

提高沟通效率

思维导图在职场中的另一个应用场景,是用来做沟通和表达的规划。“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有一个特性,就是思考速度非常快,说话速度赶不上想法的速度。如果没有经过训练,会导致说出来的讯息非常跳跃,而要说得清楚,首先要想清楚。”陈资璧说,思维导图可以在规划言语表达的思路上发挥作用。从去年年底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引进这个应用场景。

如何完成一个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有五大要领:可视化、放射性思维、关键词技术、逻辑分类(BOIs)、颜色管理。通常来说,一个使用者是否能够真正有效地运用思维导图,取决于他对逻辑分类和关键词技术这两大要领的熟练应用程度。这也是陈资壁在培训中的教学重点。

给事物做逻辑分类

逻辑分类是思维导图最重要的部分。每个人都会分类,但如何在分类的过程中,透过分类找到遗漏的思 维?

在思维导图中有一个特殊方法是“增加位阶”,就是在两个关键词中,再多拉出一个层级,填上关键词。以策划一场年会为例,一般人会从人、事、时、地、物去做发散思考;随后在“人”这个大类下,直接分出员工、嘉宾、合作伙伴这几个分支。

陈资璧则会引导学员在“人”及其下属分支“员工、嘉宾、合作伙伴”之间,再多拉出一条空白线,增加一个分类层级。学员会由此发现,在这两个要素中,还可以多出一个分类层级:“参加人员”;把“参加人员”添上去后,这一层次下又可以细分出工作人员、表演人员等。“思考广度一下子拉开了,在人员这个事情上,他就能思考得更全面。”陈资璧说。

这是一种通过增加位阶来寻找遗漏思维的方法,能够让某个方案在细节上更完善。起到相似作用的还有关键词技术。

对关键词做联想

思考的突破口往往藏于关键词之中。比如,如何解决迟到问题,大部分人会想到罚钱、扣假、奖励等解决方案;但如果利用关键词拆分,“罚钱”这一项可以拆出“罚”与“钱”,之后再从“罚”这一单项做更多联想:罚钱、罚买饮料、罚请午饭等。

“本来只有一个想法,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衍生出1.2、1.3、1.4……每一个想法出来,我们都尽可能让它发挥最大的价值。”陈资璧说,当他们用这套方法在企业里给学员做练习时,学员在90秒内延伸出的想法,从十几个到三十几个不等,而学员的想法数量、思考速度及广度均相比以前均有提升。

无论是关键词技术,是逻辑分类技巧,都是打开思路的方法,也是思维导图的价值之一。不少人只用思维导图来做分类,而忽略了它发散思维的作用。使用者可以在哪个地方增加位阶、空白线上的关键词该填什么,都需要不断训练。

使用不同的颜色管理不同模块

思维导图既然是“图”,就存在“绘画”的部分。通常你可以在一张思维导图上看到颜色及一些小图标。不少思维导图自学者都有一个困扰:“绘画”究竟在思维导图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他们往往认为,图画得越美越好,颜色越多样越好。这其实是对思维导图的误解。

事实上,颜色、图标都有自己的作用。在思维导图里,颜色应用具备两个功能:一是加深记忆,二是分类管理。“同一类的主枝干,线条的颜色是一样的,这样,它在大脑里就会形成不同区块的资讯群。”陈资璧说。

而思维导图中的绘画元素,通常都是一些有具体含义的小图标。它们主要用于突出重点。例如,在一张多枝干的思维导图上,有几个重点要素可以直接用绘图取代,使该部分在一片文字中突显。

陈资璧认为一张好的思维导图一定是“思维先行、颜值加分”:即使是一张看上去略有些混乱、枝干线条繁多的思维导图,它的思维脉络也可以非常清晰。颜值不是必备,只是加分项。

你还可以把它用到更多地方

思维导图有全文、全图、图文结合3种形式,分别适用于不同场合。

图文结合是应用得最广泛的形式,应用场景非常多元,你可以拿它做演讲报告的底稿,用小图标突出重点;而全文的思维导图又称为职场思维导图,优点在于精准传递,多用于企业中的市场调研整理、项目报告与讨论等。

值得一提的是,思维导图还有“全图”形式,即整张图都用各种图标绘成,没有任何文字。全图形式会激发观看者的好奇心,而它能够引发不同解读的特性也提供了互动空间。所以它的适用场景通常是一场会议的开幕式、培训的开幕式―在会议开始前,参会者心中都有杂念,而一张全图的思维导图可以让大家把专注力收拢到会议上。同时会议主持人通过互动的方式来讲解这张图,使大家对图的内容印象深刻。全图形式也适用于面对面的销售场景。

第8篇:思维导图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设问题,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与灵感,数学建模

引言:

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技术学校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大家的热门话题。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所以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技校数学创新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数学创新思维是通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此类思维以及直觉思维等综合作用,优化组合辩证发展才产生的。其思维品质的基础很大程度是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灵活性是指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与变化,及时改变思维过程,寻找新的途径,独创性是指求新颖、求独特、求发展、求标新立异的思维品质。

一、通过“问题解决”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思维的出发点,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能使思维得以产生,维持和深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中职校学生数学基础差已成共识,为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及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数学结论的灌导者,更应该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施为者,把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分析自主的开展探究活动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不直截了当地给出结论让学生证明或是计算,而是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比如我在教学数学函数的图象时,首先通过函数的图象来设置一些问题,学生通过函数的图象来进行相位变换,周期变换,振幅变换等关系可以得到函数的图象,通过引导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很容易的就理解和掌握了,也更有信心去学习数学这门课程。再比如,“224是几位数呢?用对数计算。”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兴趣不会太大,若将该问题设计为:“某人听到一则谣言后一小时内传给两人,这两人在一小时内又分别传给另两个不知道这则遥言的人。如此下去,一昼夜能传遍一个1500万人口的大城市吗?”这样一问,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兴趣马上被激发,起先谁都认为这是办不到的事,经过计算结果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这样的设计最能引起学生跃跃欲试,又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受到思想教育(传谣速度惊人,影响极坏,不可传谣!)。也就实现了数学教育的人物价值。

二、引发兴趣,挖掘教材潜力,捕捉时机训练创新思维。

华罗庚教授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明确地概括了数学的广泛应用。分析教科书的主编寄语和教科书的目录、章头,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理解领会教材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1、利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思维活动发挥作用的灵活与广阔程度,是一种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答案而不是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在数学活动中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的优良思维品质。因为它常常得到新颖的观念与解答,所以它与创新思维密切相关,虽然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优化组合的结果,但就其本质而言,仍产生于发散思维之后的收敛思维之中。由此可见培养发散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前数学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题型教学,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例如证明空间中两条异面直线垂直。可分析引导学生得到以下几种思路方法:

①利用垂直的定义来证明②通过线面垂直证明线线垂直来证明③用三垂线定理来证明④用空间向量原理证明其数量积为零从而证明两线垂直来证明。在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时,可以进行已知条件变,亦可结论变;可添加或减少已知条件,还可以已知条件和结论对换等变化。通过不同的变式训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及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2、利用互逆因素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在诸多思维中,逆向思维也是创新思维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思维品质。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有时正面解题很难,那就不妨改变思维方向,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逆向思维常常可导出全新的思想和方法,因而成为数学解题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师在数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利用互逆因素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定理逆定理的教学、“一题多变”的变式训练中条件与结论的对换后研究、不等式证明中综合法与分析法思维中的互逆性、反证法的应用、举反例的方式等等,均能充分体现思维过程中的互逆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时刻发觉此教育契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使得学生能透彻理解问题的实质,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通过组合,观察,类此,联想,猜测等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灵感。

爱因斯坦说“真正最可贵的因素是直觉、我相信直觉和灵感。”由于创造思维往往是在组合,观察,类此,联想过程中通过思维的优化组合,产生直觉或灵感,进而大胆的猜想结论,然后再通过观察,类此,联想,论证,不断的改造和完善结论,最终实现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以上各种思维的培养,通过观察联想能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大胆的联想、猜测、寻求答案,并能在类此中发现异同,真正提高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均值不等式的教学中,由二元的结论推广到三元甚至得结论,就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类此、联想、猜测,进而论证其正确性,最终得出结论,实现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培养。

三、运用教学建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第9篇:思维导图培训心得范文

    在地理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开展以“转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攻方向。

    下面笔者对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谈几点设想和体会。

    一.   培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培养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地理知识,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1.讲究课堂的导语艺术。地理课堂的导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开宗明义,直接引入;(2)承上启下,温故知新;(3)巧布疑阵,激发兴趣;(4)巧用诗歌,创造意境;(5)运用谚语等多种形式。这些导入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造情景的作用。

    2.进行学法指导。学习方法,是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好的学习方法如同一把开琐的钥匙,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都至关重要。地理课的学法指导,一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二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三是教给学生总结归纳和探究问题的方法。这里要遵循的原则是:(1)要循序渐进;(2)由特殊到一般和由一般到特殊;(3)遵循认知规律的原则。只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3巧设疑问,借疑生趣。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设疑恰当,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讲授七年级的“地球的运动”一节时,就把手电筒和地球仪带进课堂,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对着灯光,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时,地球上会发生什麽现象 ?假使地球不转动,灯光照在地球仪表面上,会发生什麽现象?假如地球自东向西旋转,周期为24小时,又发生什麽现象?带着这些神密而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地球的运动”有关知识,使学生兴趣盎然。

    4.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培养兴趣。课外活动,最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最适合他们的口味,特别有激发他们的兴趣的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野外观察、气象观测、小论文写作、播放地理录象、地理图片展览、地理知识竞赛等地理课外活动,是有利于深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自主学习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要点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只有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地理学习,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指导学生预习,通过练习达标。九义初中地理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地理知识学习,都可以采用练习的形式去让学生预习课文,从课文中找练习题 的答案,利用这种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改变过去一味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达标。在地理教学中,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讨论,归纳总结而获取地理知识并形成能力。这种方式可按下面几个布骤进行:(1)预习课文,讨论学习目标;(2)交流讨论达标;(3)归纳总结;(4)进行测平补救。通过上面几个布骤,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师主导,抓好能力训练

    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的地图、地理图表的技能,培养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具体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抓好对学生的能力训练。

    1.通过读图训练培养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地图的种类很多,知识容量大,学生通过读图,可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对学生进行读图训练,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要注意读图技能的分层次培养,即:(1)看图例,识记地理事物的符号;(2)在图上观察、明辩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3)快速指图,强化记忆;(4)从看图寻求规律。其二是通过读图,使地理知识空间化、系统化,把读图与学习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形成地理知识体系。其三是通过读图,引导学生思考和联想,联系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并注意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2.加强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知识与智力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个体潜在的能力和智慧进行积极地挖掘和发挥。因而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学生学好地理基础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2)通过地理观察活动,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和科学的观察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3)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最佳的记忆方法,加强记忆力的培养;(4)加强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是摆脱陈旧的思路,采用非习惯的方法,并产生新思维产品的思维。集中思维训练,以及读图填图,以及图文转化训练,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利于培养创新能力。根据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应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面向创新的问题,当正面难以突破时,如果引导学生反过来思考,往往会获得新方法、新思路。又如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应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方式进行多方法、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活动,探求创造性的解决某些问题。

    4.也可以通过地理课外过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前面提过,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他们的想象力,还可以扩大知识领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初中地理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国策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这就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德育目标。

    在讲授中国地理时,要指导学生认识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及有利的自然条件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树立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献身精神。在讲授世界地理时,指导学生认识和熟悉人类生存的环境,认识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在世界地理教学中渗透热爱世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和战争,增进世界人民友好往来的教育。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教育学生保护森林资源,认识森林的生态作用及意义。教育学生珍惜矿产资源,懂得怎样合理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