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超声诊断学定义范文

超声诊断学定义精选(九篇)

超声诊断学定义

第1篇:超声诊断学定义范文

[关键词] 甲状腺肿块; 类型;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329-01

近年来在我国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甲状腺癌,严重危害人们健康[1]。对于恶性甲状腺疾病,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在临床上腺体增生或生长肿块是甲状腺疾病常见的症状,对甲状腺肿块进行早期定性鉴别,判断其良恶性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随着超声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超声诊断在甲状腺肿块检查中已广泛应用,成为临床诊断甲状腺肿块良恶性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笔者对近年来临床136例甲状腺肿块患者的彩超诊断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本组临床病例选自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入住我院的136例甲状腺肿块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全部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男性52例,女性84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5.3岁。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采用美国GE logiq9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0MHz。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肩后垫枕头呈头低颈高姿势,充分暴露颈前部,先用二维超声实时显像检查甲状腺肿块,观察记录肿块个数、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及颈部肌群等,然后用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测量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并把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结果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P

2 结果 彩超诊断良性肿块98例,后经病理诊断良性肿块104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42例、甲状腺炎性肿大28例、甲状腺腺瘤21例、甲状腺囊肿7例,良性肿块诊断符合率达到94.2%;彩超诊断恶性肿块为38例,后经病理诊断恶性肿块甲状腺癌32例,彩超诊断符合率为84.2%。良恶性诊断结果见表1。

表1患者彩超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3 讨论 甲状腺是人体内重要的分泌器官之一,对维持人体内分泌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我国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甲状腺癌,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在临床上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恶性甲状腺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因此早期有效诊断,对于恶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甲状腺血流供应丰富,当甲状腺出现增生或生长肿块时,不但可以表现出特有的声像图特征,还可以在甲状腺肿块周边及内部出现不同的血流特征[3]。上述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了超声检查方法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随着超声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诊断甲状腺肿块良恶性的主要方法之一。彩超可直接测量甲状腺的大小,观察其内部的细微结构,并可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变化,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确定肿块的良恶性质,从而为临床治疗提高有效指导[4]。本次临床研究:彩超诊断良性肿块98例,后经病理诊断良性肿块104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42例、甲状腺炎性肿大28例、甲状腺腺瘤21例、甲状腺囊肿7例,良性肿块诊断符合率达到94.2%;彩超诊断恶性肿块为38例,后经病理诊断恶性肿块甲状腺癌32例,彩超诊断符合率为84.2%,与临床报道基本吻合,再次说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肿块检查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各种类型甲状腺肿块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下一步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指导,值得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 莫畏,庄春耀.甲状腺肿块的彩超声像图探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3,24(4):50-51.

[2] 普素,杨春秀,冯曼玲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5,27(4):285.

第2篇:超声诊断学定义范文

山西潞安集团总医院超声科,山西长治 046204

[摘要]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2012年10月—2014年5月间19例患者,42个浅表淋巴结分别采取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均穿刺或手术治疗,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和恶性淋巴结两组,分析两组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不同特点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良性淋巴结组18个,恶性淋巴结组24个,与病理结果对比后可知,相较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对良性及恶性淋巴结诊断的符合率更高;良、恶性淋巴结经超声造影诊断的特异度为91.7%,敏感度为88.9%,诊断准确性为92.9%,而常规超声诊断三项指标分别为78.3%、 68.42%和73.8%;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对淋巴结诊断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和0.90,证实了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的准确性要优于常规超声检查(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能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中的假阳性与假阴性病例进行纠正,相较于常规超声,采取超声造影技术,能显著提高对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关键词 ] 超声造影;常规超声;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7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b)-0184-0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疾病的发生率开始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淋巴结已经成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对淋巴结良恶性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1]。以往大多采取高频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能量多普勒超声进行鉴别诊断良恶性淋巴结,但具有一定局限性,易出现误差[2]。近年来,随着造影剂的巨大进展,超声造影技术也进一步提升。本次研究中,主要探讨经静脉注射第二代超声造影剂,行灰阶谐波造影成像,对淋巴结的灌注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对淋巴结良恶性进行较准确的鉴别判断,降低误差率,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超声造影技术,对2012年10月—2014年5月间,19例患者,42个浅表性淋巴结微血管分布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41.6±3.9)岁,淋巴结长径为13~51mm,厚径4~18mm。所有患者均行彩超检查及超声造影,均穿刺或手术治疗,标本病理活检。

1.2仪器与方法

1.2.1仪器使用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L12-5型线阵探头,采用实时灰阶反相脉冲,谐波显像技术(Philips公司)。

1.2.2造影剂超声造影剂为SonoVue(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使用前用5mL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造影剂冻干粉,震荡至少30s,配置成六氟化硫微泡混悬液。

1.2.3扫查方法检测时,患者取平卧位,先使用二维超声检查,对边界、纵横比、淋巴门、内部回声是否出现缺失进行观察,在淋巴结的最大纵切面上,对横径、纵径进行测量。随后再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从而判断淋巴结中的血管分布状况。随后启用CPS超声造影模式,焦点置于淋巴结深测水平,将机械指数MI设定为0.06,以20G套管针穿刺肘正中静脉,快速团注2.4mL造影剂乳状溶液,紧随用5mL0.9%氯化钠注射液快速冲管。造影剂开始注射时即开始计时,并录像存储大于3min。待超声造影检查后,对造影录像进行回放,随后将硬盘中所存储的动态造影图像进行准确分析,从而对病灶灌注情况进行评估。造影过程中确保图像的显示深度、焦点位置和MI的恒定,并嘱患者尽量平静呼吸,保持体位,避免移动和吞咽。CEUS前均由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诊断依据及其标准

对病例淋巴结行穿刺或手术切除,送病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作为超声造影及常规超声所得诊断结果评定的金标准。

淋巴结中的彩色多普勒血管分布可区分为无血流型与淋巴门型血流(中央淋巴结门内侧血流信号和发出放射状分支)、周边型血流(在血流信号中同时显示周边型与淋巴门型血流)。边缘不规则、淋巴结纵横比<2、淋巴门移位或缺失,内部回声减低、分布不均匀是对恶性淋巴结进行二维超声诊断的标准。具备以上二维恶性征象、淋巴门型1种,或者具有2种以上二维恶性征象淋巴结,则可诊断为恶性淋巴结[3]。

淋巴结造影增强扫查后,其表现类型主要区分为4型,I型为均匀增强型,其表现为整个淋巴结呈明显增强,且较为均匀;II型为淋巴门呈不均匀增强,具有实质性的明显增强,行灌注较为均匀,可于中央高回声淋巴门中,未见无灌注区、不规则性低;III型则显示实质呈不均匀增强型,显著增强实质,经检查有无灌注区、局灶性低;IV型为微弱增强型,淋巴结呈微弱增强状态,可实现不均匀灌注或均匀灌注。经造影技术检测,其造影表现为I、II型,则可以判断为良性淋巴结,若经造影检查后,呈IV和III则可判断为淋巴结恶性[3]。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9.0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χ2检验进行构成比的比较,利用ROC曲线进行诊断实验的比较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其中,反应增生性淋巴结18个,为良性组,其主要位置于腋下3个,颈部10例,腹股沟5个;转移性淋巴结24个,为恶性组,其中来源于甲状腺癌7个,肺癌12个,乳腺癌5个,其位置于腋下6个,颈部14个,腹股沟4个。

2.1常规超声检查结果

与病理检查所得结果对比,在常规超声诊断中,良性组中准确诊断13例,误诊5例,其诊断符合率为72.2%(13/18),恶性组中准确诊断18例,误诊6例,诊断符合率为75%(18/24)。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χ2=0.02,P>0.05)。见表1。

2.2超声造影结果

在良性组中,超声造影诊断为I型11例,II型3例,III型3例,IV型1例,相较于病理结果,误诊2例为恶性,其诊断符合率为88.9%(16/18);恶性组中,I型0例,II型4例,III型18例,IV型2例,相较于病理结果,误诊2例,其诊断符合率为91.7%(22/24)。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χ2=0.05,P>0.05)见表1。

2.3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超声诊断淋巴结良恶性诊断敏感度为68.42%,特异度为78.3%,其诊断准确性为73.8%,见表2。常规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5,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3。超声造影的诊断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91.7%,诊断准确性为92.9%,见表3。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0645,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0。由曲线下的面积比较可知,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的准确性优于常规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3,P<0.05),结果见图1。

表2常规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个)

3讨论

浅表淋巴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因结核、炎症及恶性肿瘤均可引发。采取超声诊断,对淋巴结进行良恶性的鉴别具有积极意义。根据相关研究显示[4],采取第二代超声造影,并使用低机械指数灰阶谐波显像技术,能对淋巴结病变的各种诊断征象,起到显著的诊断效果。组织学类型不同,在淋巴结疾病中,也会出现增强模式上的差异。在本次研究中,采取第二代超声造影剂进行淋巴结灌注成像。良性淋巴结肿大或炎性淋巴结是由1支或2支淋巴门动脉进行供血,淋巴门的微动脉呈逐步分支,直至皮质,静脉供血在副皮质区后微静脉处,呈逐级汇合。超声造影,大部分在淋巴门开始加强,据Rubaltelli等研究结果显示[7],有93.3%的良性淋巴结表现此类增强,但本研究中61.1%(11/18)的良性淋巴结表现为此类增强,另有16.7%(3/18)的良性淋巴结表现为实质性均匀增强,在中央高回声淋巴门中,可显示无灌注区、不规则形,可能和淋巴结内脂肪浸润,引发淋巴组织出现移动。

相较于正常淋巴结实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血管较少,且转移性淋巴结会常发现有血管完全坏死区域,在超声造影中,呈明显的局部灌注缺损区域,导致灌注缺乏,或者灌注下降,因大范围融合区坏死、肿瘤浸润,对整个淋巴结构成影响。转移性淋巴结肿瘤组织中,包膜下窦和输入淋巴管为先入侵包膜组织,继而对髓窦与小梁旁窦构成破坏,逐渐至淋巴结实质内入侵,可在淋巴结实质中,形成团块,且大小不一,正常的周围淋巴组织与其混合,会诱导肿瘤血管迂回,造影大多呈周边逐渐加强,其分布不均,在造影中显示不同程度的无灌注区与低灌注区。在Rubaltelli等报道中显示,有78%转移性淋巴结呈这类增强表现,低灌注区是肿瘤组织,而无灌注区则是坏死组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75%(18/24)的转移性淋巴结为此类增强。同时,相较于病理结果,误诊2例,病理显示为淋巴结包膜下和边缘窦小的浸润灶,淋巴门内有脂肪组织浸润,病理检查可见,3~4mm淋巴结内有肿瘤转移灶,而造影诊断微转移灶仍较困难。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淋巴结的血流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来鉴别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和转移性淋巴结。经相关研究显示,良性淋巴结的血管中,其空间结构无变化,且血流以规则状态分布。炎症会致使血管呈扩张性,血流量提高,其主要集中于淋巴门,且易于在沿途中产生放射状分支,对皮质构成影响。恶性淋巴结在血流信息上,呈淋巴结内有点条状血流信号,且粗细不均,且多置于周边,行走较为紊乱。

经本研究显示,对良恶性淋巴结病变采取超声造影检查,其诊断特异性与准确性显著优于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淋巴结良恶性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准确依据。二者结合运用,更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

参考文献]

[1]李江萍,冀鸿涛,朱强,等.头颈部淋巴结病变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的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2):184-188.

[2]李静怡,韩峰,郑玮,等.经静脉与经皮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兔腋窝淋巴结良恶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6):1111-1115.

[3]戴九龙.淋巴疾病超声诊断[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肖雁冰,赵敏,高毅,等.L-S靶向超声造影微泡淋巴结造影的实验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9):773-776.

[5]曲恩泽,戴志飞,王淑敏,等.自制超声/荧光双功能造影剂在兔正常淋巴结中的显像[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3,35(4):411-415.

[6]贾莹,于晓玲,梁萍,等.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J].中国医疗设备,2013,(12):24-27.

[7]刘健,曾凌青,赵小波,等.经皮超声造影鉴别诊断乳腺癌及乳腺炎引起的腋窝淋巴结增大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9):662-665.

[8]张宇,石芳,李诗敏,等.兔VX2舌癌转移淋巴结经静脉超声造影实验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6):503-506.

第3篇:超声诊断学定义范文

方法:选取接受甲状腺超声并手术切除肿块患者100例,分别行多普勒超声成像与据面积、据分级、据应变值诊断弹性成像,对比诊断效用。

结果:多普勒超声恶性肿瘤灵敏度、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76.00%、96.00%、91.00%;弹性成像中据面积100.00%、93.33%、95.00%,据分级96.00%、92.00%、93.00%,据应变值度100.00%、98.66%、99.00%;单纯采用B超声其恶性肿块灵敏度、符合率低于弹性超声诊断;据应变比值弹性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于据面积诊断、据分级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据应变值定性诊断甲状腺疑似恶性肿瘤肿块灵敏度、符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应选取合适的应变值。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肿块 定性诊断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35-02

甲状腺疾病是多发病、常见病,属内分泌疾病范畴,其中甲状腺肿是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约有4%~17%甲状腺肿患者合并有甲状腺癌,后者属于恶性肿瘤范畴,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与其他大多数恶性肿瘤一样,甲状腺癌诊疗的关键在于早期筛查、确诊、及时诊疗,B超声是常用的临床诊疗方法之一。超声弹性超声(UE)是超声诊断辅助技术之一,可提高诊断效用。本次研究通过比较多普勒彩色超声(CDFI)、CDFI联合UE诊断甲状腺肿块,评价UE应用价值,总结诊断经验,现报导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某院2011年4月~2013年5月收治并接受甲状腺超声检查伴有甲状腺肿块患者共100例,其中男21例,女79例,年龄23~56岁,平均(43.2±11.3)岁,肿块直径5.2~19.7mm,平均(8.2±4.5)mm。纳入排除标准:符合弹性成像指征,排除直径≤2cm结节,囊性结节,伴有钙化结节;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未合并有影响甲状腺功能疾病;患者均于检查后经病理检查[1]。

1.2 方法。选用具备超声弹性成像功能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M HZ。于检查前详细医嘱,取得患者配合取仰卧位,微垫高头部,充分暴露颈部目标肿块区域。先行二维超声检查,获取甲状腺与结节征象信息,包括大小、位置、边界、内部回声、钙化情况、纵横比等;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获取结节内部血流情况,并分型以作为诊断依据[2]。以弹性成像模式对目标区域行纵横切面扫描,对肿块周围及内部进行检查,医嘱患者屏气、噤声、禁吞咽,使用弹性成像探头轻压肿块处,微微晃动,实时观测压力数字(BAR)以2~3为限,控制晃动幅度,储存超声声像图与弹性图声像以作为EQ定量分析依据[2]。

1.3 诊断标准。Adler血流分级法:①0级:无出血流信号;②Ⅰ级:1~2处管小于1mm的血管,呈点状或细棒状,血流量较少;③Ⅱ:观测到3~4处呈点状血流管道或一处跨越病灶半径的主血管;④Ⅲ:4条以上的血流管道,或网状分布,血流异常丰富[3]。

超声诊断标准:①肿块周围见毛刺征;②低回声;③周边无低回声晕;④微小钙化;⑤纵横比>1;⑥Adler分级Ⅲ级及以上且RI>0.7。满足其中一项者为阳性,否则为阴性[3]。

采用弹性成像评分法,据病灶区域颜色对病灶硬度进行评分,评分方法为5分法:病灶呈现红蓝绿三色杂色为0分;呈现均匀绿色为1分,蓝绿相间,多见绿色为2分;蓝绿相间,多见蓝色为3分;完全为蓝色4分;病灶完全呈蓝色,周围边缘也有部分组织呈蓝色。据综合评分,应变值≥3.79为阳性[3]。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100例甲状腺肿块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75例为良性,25例为恶性(状癌19个、髓样癌6个)。

2.2 超声、弹性超声(据面积、据分级、据应变比值)诊断效用。B超声恶性肿块灵敏度76.00%、特异度96.00%、符合率91.00%;据面积弹性超声恶性肿块灵敏度100.00%、特异度93.33%、符合率95.00%;据分级弹性超声恶性肿块灵敏度96.00%、特异度92.00%、符合率93.00%;据应变值弹性超声恶性肿块灵敏度100.00%、特异度98.66%、符合率99.00%。单纯采用B超声其符恶性肿块灵敏度、符合率低于弹性超声诊断;据应变比值弹性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于据面积诊断、据分级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甲状腺癌诊疗的关键在于及早的诊断、治疗,CDFI可直观获取肿块及周围组织内部血流图像,辨识度、清晰度高,是诊断各种肿瘤的重要方法。但临床发现,针对直径小的肿块,观测不易,容易造成漏诊,待肿瘤发展,再诊断价值较小,耽误治疗时机。早期甲状腺癌大小多较小,但发展迅速,诊断不易。

弹性超声通过比对肿块面积、密度变化情况,可有效提高诊断效用,但诊断的评定方法值得商榷,本次研究中应用应变值诊断效用较高,其符合率、灵敏度均高于其它诊断标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张洁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14(12):856-857

第4篇:超声诊断学定义范文

【关键词】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原发性肝细胞癌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7.001

Effect of ultrasound contrast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distinguishing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and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hepatic cirrhosis YANG Si-guang, OUYANG Xiao-guang, YE Xiao-lou.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City Zhongda Huiya Hospital, Huizhou 51608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ultrasound contrast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distinguishing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 and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hepatic cirrhosis. Methods A total of 20 ICC patients (ICC group) and 35 HCC patients (HCC group) received ultrasound contrast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y were all received ultrasound contrast examination and confirmed by clinic or pathology for hepatic cirrhosis. Relevant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in two groups to evaluate distinguishing value of ultrasound contrast quantitative analysis. Results According to ultrasound contrast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ise time (RT), time to peak (TTP) in two groups (t=0.546, 0.967, P>0.05). ICC group had less mean transit time (mTT) and perfusion index (PI) than HCC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2.073, 2.460, P0.05), but accuracy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higher than subjective judgment. Conclusion Ultrasound contrast quantitative analysis can intuitively reflect blood perfusion situation of ICC and HCC, which is helpful for distinguishing ICC and HCC in hepatic cirrhosis. The mTT and PI of ICC were shorter than that of HCC, and this is helpful to distinguish these two diseases.

【Key words】 Ultrasound contrast;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 ICC)是仅次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居第二位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约占肝脏原发肿瘤的5%~30%[1]。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ICC常发生于正常肝脏中, 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肝炎肝硬化背景下的ICC被检出。由于ICC和HCC的生物学行为、治疗方式和预后不同, 因此对于肝硬化背景下ICC和HCC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常规超声对于ICC的诊断价值已有报道[2]。本研究通过对肝硬化背景下HCC与ICC的实时超声造影观察,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的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7月~2015年7月本院经病理诊断为 ICC 和 HCC 的肝硬化患者。其中, HCC组35例, 男30例, 女5例, 年龄21~78岁, 平均年龄(52.1±10.5)岁, 其中单发结节28例, 多发结节7例, Child-Pugh 分级A级25例, B级8例, C级2例, 甲胎蛋白6.3~4000.8 μg/L, 平均甲胎蛋白259.3 μg/L;ICC组20例, 男16例, 女4例, 年龄28~69岁, 平均年龄(55.9±15.4)岁, 其中单发结节18例, 多发结节2例, Child-Pugh 分级A级19例, B级1例, C级0例, 甲胎蛋白5.1~60.2 μg/L, 平均甲胎蛋白21.9 μg/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

1. 2 仪器及方法 超声造影z查:使用Toshiba Apilo 500超声诊断仪, PVT-375BT凸阵探头, 频率1.0~4.0 MHz;UST-9130凸阵探头, 频率2.0~6.0 MHz。患者超声检查前禁食8 h以上, 取仰卧位, 平静呼吸, 全面扫查肝内病灶情况后, 选取1个二维图像上显示最清晰的结节作为靶结节, 记录靶结节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有无实性回声、血流检测情况。随后, 经肘前静脉以团注方式注射造影剂, 使用SonoVue (意大利Bracco公司)2.4 ml混悬液, 再用5 ml生理盐水冲管。连续观察靶结节及周边肝组织的增强情况, 观察时间约6 min, 多发结节者超声造影仅观察其中1个在二维图像上显示最清晰的结节。采用SonoLiver CAP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软件分析数据:相对峰值强度(maximum of intensity, Imax)、上升时间(rise time, R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sit time, mTT)、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 PI)等。观察分析图像采用不同年资超声医生读图方式进行图像观察, 2位医生(皆为年资高者, 具有10年以上的超声造影经验)独立分析所有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图像。

1. 3 主观判断标准 动脉期(8~30 s)均匀高增强, 门脉期(31~120 s)及延迟期(121~360 s)消退为低增强, 诊断为HCC;动脉期环状高增强, 门脉期及延迟期消退为低增强, 诊断为ICC。对比两组患者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 进行准确性诊断。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或 Fisher’s 确切概率法。一致性评估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分级:差: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靶结节基本资料比较 35例HCC组患者的肿瘤平均大小为(46.34±16.58)mm;20例ICC组患者的肿瘤平均大小为(39.38±12.43)mm。常规超声中HCC呈低回声28例、高回声1例、混合回声6例;ICC呈低回声10例、高回声2例、混合回声8例, 两组常规超声回声分布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各参数比较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显示, ICC组的RT、TTP、mTT、PI分别为(16.34±4.31)s、

(31.38±5.27)s、(100.60±82.58)s、(56.41±26.53), HCC组的RT、

TTP、mTT、PI分别为(15.47±6.33)s、(32.68±4.51)s、(153.46±

95.32)s、(85.17±48.14)。两组患者RT、TTP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46、0.967, P>0.05);ICC组mTT少于HCC组, PI小于HCC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2.073、2.460, P

2. 3 2位医生超声造影主观判断及定量分析结果比较 选取统计学意义较明显的mTT作为超声造影量化分析指标, 定量分析标准:mTT 85.2 诊断为HCC, 数值不完全满足上述标准的病例, 同时参考二维CEUS的形态学标准作出判断。主观判断的Kappa值为0.625, 二者之间一致性好;定量分析的Kappa值为0.843, 二者之间的一致性很好。主观判断的诊断准确性为83.6%(46/55), 定量分析的诊断准确性为92.7%(51/55),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定量分析的准确性高于主观判断。见表3, 表4。

3 讨论

目前医学图像都是在关注于病灶大小, 形态及血管的走行情况。而超声造影及其他关注功能性影像的新技术都可以提供关于微血管客观的和定量的信息。这些创新的技术都可以提供血管及生物学信息, 进而可以描述病灶的特征。当然这些图像为了标准化的需求需要更好的图像获取及数据进程。

超声造影在临床中应用于诊断肝脏病变已经十余年时间, 其诊断准确性可与增强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相媲美。但在部分病变中, 其造影增强模式表现不典型。HCC的造影特点为动脉期高增强, 门脉期及延迟期消退为低增强[3]。超声造影指南曾将ICC造影特点归纳为动脉期环状强化, 门脉期与延迟期低增强或无增强。因为ICC病灶内部纤维结缔组织较多, 后方回声衰减明显, 以致后方边界不清, 另外肿块内部的纤维组织收缩可牵拉周围的胆管向肿块汇聚, 从而使部分ICC病灶周边可见“枯树枝样”的扩张胆管走行。ICC是一种恶性肿瘤, 其生长方式为浸润性生长, 二维超声很难显示其浸润范围, 造影后病灶异常灌注, 病灶范围较二维超声明显增大[4-9]。ICC形成单环征的原因作者推测可能为:①超声造影动脉期[瘤中心坏死区域的无增强和周边肿瘤实性部分的增强;②当ICC肿块较大时, 纤维组织增多, 内部血管减少, 甚至中央区出现硬化, 或血管仅分布在瘤体周边、内部无血管, 该病理特征决定了超声血池造影剂可能只会充填瘤体周边呈环状增强或呈不均匀性增强[10-13]。但在临床中两种病变的造影特点部分病例相似。特别是对于合并肝硬化的ICC患者有可能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 门脉期及延迟期消退为低增强这种表现。因此, 这部分患者易误诊为HCC。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则可以通过不同的定量参数将疾病增强模式进一步细化, 从而有可能达到鉴别诊断的作用。

峰值强度(Imax)为病灶的血流灌注的最大强度, 反映了造影剂的流入量与流出量达到平衡时的状态, 在仪器设置和造影剂剂量一定的情况下, Imax可以反映组织的血容量, 所以与病灶血流丰富程度有关。TTP为病灶达最大造影强度所需时间, 与病灶增强快慢有关。本研究显示, ICC组的RT、TTP、mTT、PI分别为(16.34±4.31)s、(31.38±5.27)s、(100.60±82.58)s、(56.41±26.53), HCC组的RT、TTP、mTT、PI分别为(15.47±6.33)s、(32.68±4.51)s、(153.46±95.32)s、(85.17±48.14)。两组患者RT、TTP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46、0.967, P>0.05);ICC组mTT少于HCC组, PI小于HCC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2.073、2.460, P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由于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 尽管作者纳入了较多肝硬化背景下的ICC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 作者的研究结果还需要大宗病例前瞻性的研究结果确认, 尽管这种研究很困难, 因为肝硬化背景下ICC的发病率很低。

综上所述,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可客观反映病灶血流灌注情况, 有助于鉴别HCC和ICC, 单纯参数成像能达到超声造影图像诊断水平, 但较超声造影更客观。

参考文献

[1] Ros PR, Buck JL, Goodman ZD, et al.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Radiology, 1988, 167(3):689-693.

[2] 高上达, 何以敉, 林礼务, 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5, 14(2):124-127.

[3] 林满霞, 徐辉雄, 谢晓燕, 等. 肝细胞性肝癌超声造影参数成像临床应用研究.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0, 19(5):393-396.

[4] 吴莉莉, 苏中振, 吴涛, 等. 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与增强CT/MRI诊断价值的比较.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2, 18(11):871-872.

[5] 吕珂, 姜玉新, 戴晴, 等. 超声造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5, 21(8):1239-1241.

[6] Xu HX, Liu GJ, Lu MD, 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focal liver lesions using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 with a low mechanical index mode and a sulfur hexafluoride-filled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 J Clin Ultrasound, 2006 , 34(6):261-272.

[7] 陈重, 邓旦, 李茜, 等. 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研究.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3, 29(9):798-802.

[8] 华兴, 李锐, 张萍, 等. 实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鉴别原发性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07, 6(5):333-336.

[9] 袁孟霞. 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第三军医大学, 2015.

[10] 薛薇. 原发性肝癌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超声造影定量分析与病理学相关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11] 唐春霖, 李锐, 张晓航, 等. 具有肝硬化基础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及增强CT的增强模式分析.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1, 8(7):19-21.

[12] 舒瑞.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肝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13] 张民. 超声造影在原发性肝癌诊断、鉴别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第四军医大学, 2006.

[14] 辛海荣, 栗一帆, 马晋峰, 等. GPC3、AFP在肝细胞肝癌、肝内胆管细胞癌、结节性肝硬化中的表达及鉴别意义. 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12):44-46.

第5篇:超声诊断学定义范文

[关键词] 心脏轴测定;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1-111-03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小儿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其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病率仅为4.05‰~12.3‰。其发病机制为胎儿期的胎儿心脏以及大的血管发育畸形,畸形的血管影响胎儿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极大地威胁着胎儿的生命。近年来,手术治疗先心病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效果仍不太理想。产前诊断对于先心病的防治尤为重要[1]。胎儿先心病产前超声诊断因超声诊断仪分辨力的不断提高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超声检查胎儿心脏结构时,又受到胎龄、母体的腹部厚度、胎位、羊水量等因素的影响。而胎儿心轴的判定相对简单快捷,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2]。本资料对2011年3月~2012年12月215例产妇进行心脏轴测定,以观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2月215例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孕妇年龄21~35岁,平均(25.9±5.9)岁,胎儿胎龄18~40周,平均(27.3±4.6)周。胎儿的孕期均正常。按照胎儿心脏结构是否正常分成胎儿心脏结构正常组和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组(先心病组)。正常组胎儿190例,孕妇平均年龄(26.4±5.9)岁;平均胎龄(27.8±7.3)周,先心病组胎儿25例,平均年龄(28.0±6.9)岁,平均胎龄(27.3±7.8)周。两组年龄、胎儿胎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超声检测及心脏轴测量方法

采用GE-Voluson 73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5.0MHz;嘱孕妇仰卧或者侧卧于检查床上,检查医生将探头置于孕妇腹壁并沿着腹壁滑动,首先,探头方向沿着胎儿纵轴,在胎儿的纵切面扫视胎儿脊柱,获得胎儿脊柱影像,然后将探头旋转90°,探头方向朝向胎儿胸腔,在胎儿横切面上对胸腔进行扫查,获得胎儿心脏四腔的图像。心轴角度的测定方法为在标准四腔心切面上进行心轴角度测定:从胎儿脊柱至胸骨柄位置(前胸壁正中)画一条直线(X),将胎儿胸腔分成对称的两部分,过室间隔与房间隔画一条直线(Y),XY两条直线的夹角为心轴角度(α)。见图1。

1.3 心脏轴测量标准

以超过正常胎儿心轴平均角度的99%正常值范围(20.3°~61.9°)为心轴异常,心轴角度>62°为心轴左偏,

1.4 治疗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先心病者,根据胎儿父母意愿,选择引产终止妊娠,引产者行尸体解剖;对继续妊娠者,产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或在幼儿期手术治疗随访。产前超声诊断未发现异常者,产后进行心脏听诊检查,如有心脏杂音或发绀,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一步检查。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胎儿心轴角度比较

正常组胎儿,心轴角度分布为21.84°~61.7°,平均心轴角度为(41.52±7.38)°。先心病组中心轴角度分布为15.52°~91.85°,平均心轴角度为(54.09±17.94)°,两组患者左侧心轴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心轴角度异常类型比较

正常组胎儿发生心轴左偏1例(0.53%),无心轴右偏;先心病组心轴左偏9例(36.00%),心轴右偏5例(24.00%),其余10例在正常范围内。正常组的心轴左偏发生率以及心轴右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先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25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与随访结果比较

表3可见,心脏轴异常四腔观无异常11例,其中大血管转位6例,肺动脉狭窄4例,法洛四联症1例;四腔观异常心脏轴无异常10例,其中左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4例,心内膜垫缺损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2例,单心房1例。胎儿动脉导管狭窄见图2。

3 讨论

胎儿心脏结构异常是一种最常见的胎儿先天畸形,先心病约占分娩活婴的8‰,及时发现胎儿心脏结构异常对优生优育以及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发现胎儿先心病的重要方法。但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受孕龄、胎位、、母体的腹部厚度、羊水量、胎动等影响,易漏诊误诊[3-4]。现在临床上一般认为孕22~28周为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最佳时间,此时胎儿活动度大,心脏图像清晰,各切面易于显示。

心轴角度的变化与心脏畸形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大血管畸形、一侧心腔发育不良等,一侧心腔发育不良可能在四腔心平面上不难观察,但发现及诊断大血管畸形的难度相对较高。心脏四腔观是胎儿心脏各切面观中最容易获得的切面观,在此观上,可以测量房室大小,观察瓣膜位置与活动,房间隔、室问隔有无中断[5-6]。

本研究中,心脏轴异常四腔观无异常11例,其中大血管转位6例,肺动脉狭窄4例,法洛四联症1例;四腔观异常心脏轴无异常10例,其中左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4例,心内膜垫缺损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2例,单心房1例。说明单纯选用四腔观筛选胎儿先心病是不够的,容易导致漏诊。但是在四腔观基础上加测心脏轴,则可使发现胎儿先心病的敏感性明显增加。正常组胎儿,心轴角度分布为21.84°~61.7°,平均心轴角度为(41.52±7.38)°。先心病组中心轴角度分布为15.52°~91.85°,平均心轴角度为(54.09±17.94)°,两组患者左侧心轴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中,正常组胎儿发生心轴左偏1例(0.53%),无心轴右偏;先心病组心轴左偏9例(36.00%),心轴右偏5例(24.00%),其余10例在正常范围内。正常组的心轴左偏发生率以及心轴右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先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中,正常组胎儿心轴角度分布为21.84°~ 61.70°,平均心轴角度为(41.52±7.38)°。先心病组中心轴角度分布为15.52°~91.85°,平均心轴角度为(54.09±17.94)°,两组患者左侧心轴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胎儿心血管径线的超声测定是可行的,而且对了解胎儿心脏的生长特点、筛查先天性心血管异常有重要作用随着胎儿心脏手术的日趋完善,超声三维和四维技术及各种新技术的发展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7-8]。

[参考文献]

[1] 严英榴,杨秀雄,沈理.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4.

[2] 刘传玺,李垂平.胎儿心脏畸形彩色多普勒超声筛选与诊断[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99.

[3] 朱向阳,谢明星.胎儿心血管径线的超声测定[J].华中医学杂志,2005,29(1):68-69.

[4] 蒋卓晋,陆常春,欧冰凌.胎儿心轴异常与心脏结构异常相关性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3):440-441.

[5] 齐宝琴.心脏轴测定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诊断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400-401.

[6] 张蕴,桂永浩,严英榴,等.中孕中期胎儿心轴角度的参考值及对心脏畸形诊断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21(1):39-41.

[7] 王焕侠,朱琳,刘翠玲.超声心脏轴测定在筛选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信息,2009,11(4):15-16.

第6篇:超声诊断学定义范文

桂林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肝病中心,广西桂林 541002

[摘要] 目的 该研究主要就乙肝并发小肝癌患者的发展规律以及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讨论。 方法 选择该院2008年1月—2011年4月所收治的12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是经过实验室检查,其结果显示患者的e抗原(HBeAg)、核心抗体(HBcAb)、表面抗原(HBsAg)均为阳性,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二维超声检查以及三维图像重建,对其图像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肝内结节的二维以及三维超声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在该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34例患者出现了并发小肝癌的情况,对此类患者行三维超声检查可以对肝内的增生结节、小肝癌的形状及其与周边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地显示,其检查出的小肝癌数量也明显多于二维超声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 结论 在对乙肝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超声动态观察可以尽早发现患者肝内结节性病变,三维超声多角度、多切面的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肝癌的诊断准确性,因此,在对乙肝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可以对超声诊断的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关键词 小肝癌;乙肝;超声跟踪;二维检查;三维检查

[中图分类号] R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a)-0038-02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乙肝-肝癌是从肝内增生结节、肝硬化、肝纤维化演变而来的,目前,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AFP、CT、超声等是最为常见的检测方法,不过每种检测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2]。为了提高肝硬化早期结节性病变进行早期诊断,该研究2008年1月—2011年4月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病变过程采用超声检查来进行跟踪研究,并对二维以及三维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所收治的12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是经过实验室检查,其结果显示患者的e抗原(HBeAg)、核心抗体(HBcAb)、表面抗原(HBsAg)均为阳性。在该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30例女性,92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31~64岁,平均年龄为(46.8±6.9)岁。在该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34例患者为乙肝合并小肝癌患者,88例患者为肝硬化增生结节患者。

1.2 方法

该研究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二维灰阶段超声全肝扫描,对存在肝纤维化的患者每隔6~12个月对其进行1次超声检查。一旦发现肝内增生结节,就必须每隔3个月对患者进行1次复查,对患者的肝内结节至少从两个不同切面来进行二维超声扫查。当其病灶较为清晰时,方可对患者行三维超声重建对照检查,对患者的结节直径进行测量,并对小肝癌以及增生结节的三维图像特点进行分析。在该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85例患者行CT检查,并将其与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所有患者经AFP以及生化肝纤维化指标检测,36例患者在上腹部疾病手术中直接对肝结节进行了穿刺活检,另86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细针活检,均得到病理证实。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

2结果

2.1小肝癌直径与肝硬化结节比较

该研究所有患者的肝硬化增生结节的直径为0.8~1.9 cm,平均直径为(1.32±0.41)cm。小肝癌的直径为2.0~2.9 cm,平均直径为(2.26±0.31)cm。由此可见,增生结节的平均直径<小肝癌的平均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t=13.8),见表1。

2.2 图像比较

在该研究的所有结节增生患者中,有64例患者的增生结节呈现出高回声状态,其比例为72.72%;有24例患者的增生结节呈现出低回声状态,其比例为27.28%。该类患者的三维超声重建显示为结节及其周边肝组织的形态规则、边界较清。在该研究的所有小肝癌患者中,有9例患者的增生结节呈现出高回声状态,其比例为26.47%,有25例患者的增生结节呈现出低回声状态,其比例为73.53%。该类患者的三维重建结果显示为肝脏中存在椭圆形或圆形肿块,且存在球体感,部分肿瘤周边表现为“毛刺”状,其边缘缺乏光滑性。

2.3三维以及二维超声检查对小肝癌的检出率

在该研究的小肝癌患者中,三维超声检查出29例,二维超声检查出20例,三维超声检查检查出的小肝癌患者数量也明显多于二维超声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

2.4CT以及超声检查对肝硬化结节的检出率

在该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85例患者行CT检查,其中有55例患者得以确诊,96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得以确诊,其检出率为78.7%。两种检测方法对肝硬化结节的检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

3讨论

慢性乙肝纤维化是对肝脏存在一定损害的变态反应过程,在受到不同因素影响时,它会逐渐发展成为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癌[3]。在肝硬化的基础上,肝癌是从结节增生逐渐发展成为不良结节,最终发展成为小肝癌的[4]。该研究中的34例小肝癌患者均是由结节增生所发展而来的,这与某些学者在其研究报道中的结果基本一致。

在对乙肝合并小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病理组织学的类型决定了超声图像所表现出的不同回声[5]。不过此类患者没有特定的回声水平,且在进展性肝癌以及小肝癌中,通常会在癌细胞的周围出现低回声晕。

该研究的结果显示,对乙肝合并小肝癌患者行三维超声检查可以对肝内的增生结节、小肝癌的形状及其与周边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地显示,其检查出的小肝癌数量也明显多于二维超声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采用CT检查或超声检查来对肝硬化结节进行检查,其检出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

综上所述,在对乙肝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超声动态观察可以尽早发现患者肝内结节性病变,三维超声多角度、多切面的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肝癌的诊断准确性,因此,在对乙肝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可以对超声诊断的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童建卿,刘志聪,蔡洁,等.乙肝并发小肝癌超声跟踪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8,17(12):1054-1056.

[2]李少琼.超声诊断小肝癌25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2):6874.

[3]黄镇华,张益光,庄晓萍,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随访肝硬化结节癌变的价值[J].浙江医学,2011,33(4):601-602.

[4]田锦林,杜亚辉,王伟,等.布加氏综合症合并小肝癌1例[J].罕少疾病杂志,2011,18(5):52-53.

[5]黄东方,吴金声,张建淮,等.微小肝癌的诊断和治疗[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23(6):469-473.

[6]张建淮,祁付珍,许刚,等.微小肝癌31例诊治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2010,18(2):93-94.

[7]胡夏荣,俞武生,卢春丽,等.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与个体化治疗[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3,5(2):102-105.

[8]张学琴,陆健,王霄英,等.多排螺旋CT与MRI对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检出的比较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6):831-836.

[9]陶然.乙肝肝癌诊断和预后相关的DNA甲基化谱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10]陈滨,彭民浩,李佳荃,等.膜联蛋白A4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广西医学,2009,31(3):308-311.

[11]朱一宁.人类膜联蛋白Ⅳ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8,31(35):1-5.

第7篇:超声诊断学定义范文

[关键词] 常规超声;肝硬化;小肝癌;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8-0083-04

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肝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和鉴别诊断能力较高[1],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影像学技术,在评价肝良恶性结节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并且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是通过了解病灶的硬度从而判断其性质,逐步被应用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2]。小肝癌的常规超声内部均呈低回声或高回声,小病灶,多有包膜、边界清楚,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条状、树枝状血流,易漏诊。本文探讨常规超声结合CEUS、UE对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1月~2013年3月经我院临床诊疗的肝硬化患者120例,其中男100例,女20例,年龄26~70岁,平均(52.0±0.4)岁。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单个或多个小结节后,进一步做CEUS和UE,最后经病理和临床随访金标准证实为硬化结节77个,肝癌结节124个,共计硬化结节29例,肝癌结节91例。

1.2 仪器与方法

分别对患者进行CEUS、UE检查。

1.2.1 CEUS检查 ①造影剂:采用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SonoVue超声造影剂,主要成分为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微泡,微泡平均直径2.5 μm。SonoVue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患者的可接受性,且无肾毒性。SonoVue为瓶装冻干粉剂,使用前需注入生理盐水5 mL,用力振荡至完全溶解。②仪器:使用Siemens 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4.0 MHz、4C1,配有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和低机械指数(

1.2.2 UE检查 ①仪器:使用HITACHI HV-900超声诊断仪,EUP-C532,凸阵探头,频率4~8 MHz。②检查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或平卧位,探头平稳放置于患者肋间或肋缘下,当病灶清晰显示时立即启用UE功能,比较病灶同周围肝组织的硬度,为减少平均弹性系数的误差,感兴趣区的大小调节至病变大小的2~3倍,选择切面时应尽量避开肝内大血管及肝管。

1.3 图像分析

超声弹性成像概念由Ophir等在1991年提出,借助彩色编码或灰阶成像反映病灶硬度,病灶硬度不同会呈现不同颜色。通过恶性结节质地较硬、良性结节质地一般较软的弹性差异鉴别其良恶性。本研究中的弹性成像诊断采用5分评价。1级:患者病灶区与周围组织呈均匀的绿色;2级:病灶区以绿色为主;3级:病灶区呈杂乱的蓝绿相间或病灶区以蓝色为主;4级:病灶区几乎为蓝色覆盖;5级:病灶区与周围组织呈均匀蓝色;0级:病灶区为囊性,基本不见实质成分,表现为红蓝绿相间。良性病灶0~3分,恶性病灶4~5分。根据CEUS诊断信息将所有病灶分为3级:1级:确定为肝硬化增生结节;2级:不确定;3级:确定为肝癌结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常规超声、UE和CEUS诊断肝脏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良恶性两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EUS观察患者120例,结节201枚,其中91例患者中,肝癌结节124枚(合并肝硬化良性结节未计入其内),29例肝硬化患者结节77枚;肝硬化结节大小0.5~2.1cm,小肝癌大小0.7~3.0 cm。

肝硬化结节77枚(29例)的CEUS增强时相和灌注模式:①22例共64枚结节,占83.1%(64/77),表现为动脉相无增强,门脉相和延迟相呈等增强。结节内部及周边回声与肝实质同步灌注(封三图1)。②3例共7枚结节,占10.0%(7/77),表现为动脉相无增强,门脉相低增强,延迟相等增强。从无灌注到少量缓慢灌注。③2例共3枚结节,占3.9%(3/77),表现为三个血管相均呈无增强,自始至终无灌注。④1例共2枚结节,占2.6%(2/77),表现为动脉相晚期部分增强,门脉相低增强,延迟相等/低增强,开始无增强,然后缓慢灌注至与肝实质同步增强。⑤1例共1枚结节,占1.3%(1/77),表现为动脉相、门脉相高增强,延迟相等增强,始于快速增强,缓慢减弱灌注,到延迟期稍高于周围的肝实质。

小肝癌124枚(91例)的CEUS增强时相和灌注模式:①动脉相均呈高增强,延迟相均呈低增强,而门脉相呈等增强(10枚)、低增强(85枚)(封三图2);②灌注模式:起初结节周边、内部高增强,然后快速/逐渐表现为低增强。

本研究中,肝硬化结节组有3枚结节(2例)动脉相增强(包括动脉期晚期部分增强),占3.9%(3/77);小肝癌组动脉相高增强100.0%(124/124),两组比较,发现有无动脉相高增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肝硬化结节3枚(2例),动脉相表现为高增强,始增时间分别为12 s、15 s、16 s,124枚(91例)小肝癌动脉相始增时间为8~19 s,比较发现动脉相始增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120例患者中的201枚结节常规超声诊断:其中102个良性病灶(其中良性61个,恶性41个),99个恶性病灶(其中良性16个,恶性83个)。UE诊断:其中73个病灶为1~2分(其中良性59个,恶性14个),128个病灶为3~5分(其中良性17个,恶性111个)。CEUS诊断:其中81个1~2分(其中良性76个,恶性5个),120个3分(均恶性)。常规超声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敏感性66.9%、特异性79.2%、准确性71.6%,UE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敏感性89.5%、特异性76.6%、准确性84.5%,CEUS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敏感性96.7%、特异性98.7%、准确性97.5%,三者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EUS检查特异性均明显高于UE及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5、12.96,P=0.000、0.000);CEUS检查敏感性均明显高于弹性成像及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5.18,P=0.044、0.000);UE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5,P=0.000);CEUS检查准确性均明显高于UE及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2、51.57,P=0.000、0.000);UE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P=0.001)。见表1。

CEUS分级2级即诊断不确定的病灶有12个,通过UE检查判定为良性的有7个,恶性的有5个,诊断正确的病灶有9个,占75.0%。

表1 常规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对小肝癌的定性比较(%)

3 讨论

小肝癌结节、肝硬化结节常规超声2DE:均可表现高回声、低回声病灶,二者鉴别困难[3]。小肝癌的标准是: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 cm,多个癌结节数目不超过两个,其最大直径总和应

近年来,CEUS作为一项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外学者陆续有报道[5],CEUS为小肝癌与肝硬化提供了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在我国肝癌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三位,每年死于原发性肝癌的人数占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高发年龄40~50岁,其起病隐匿(40%诊断时没有症状)[6]。肝硬化是诱发肝细胞癌的重要原因,肝癌患者约90%合并肝硬化,且原发性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不足5%,因此尽早发现肝癌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7]。

病理变化是影像学改变的基础。小肝癌和肝硬化的病理:①肝脏的供血是由75%门脉和25%肝动脉双重供血的,而小肝癌主要由新生动脉血管供血,且多伴有动-静脉瘘。②肝硬化: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纤维组织增生、结节状肝细胞再生等三种改变交错反复,肝小叶支架被破坏,血液循环途径被改建,肝细胞再生,不沿支架排列,形成不规则的再生结节;肝汇管区、包膜下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包绕再生结节,重新分割残存的肝小叶,改建成假小叶,肝变形、变硬。肝硬化增生结节是分化良好的肝实质区域的反应性增生,结节内无肿瘤新生血管出现,有/无门静脉供血、有动脉供血,与周围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异。病理表现不同,CEUS增强时相与灌注模式不同[8]。

本研究中发现CEUS肝癌的灌注模式表现为快进快出。而本研究中肝硬化结节的CEUS后表现呈多样化,归纳总结为5种灌注方式,有报道为4种模式[9],小肝癌与肝硬化结节的动脉相灌注模式差异化显著。本组124枚(91例)小肝癌结节动脉相均呈高增强表现,而77枚(29例)肝硬化结节仅3枚(2例)动脉相表现为高增强,符合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的病理基础。据报道[10],对肝内良性病灶50例行CEUS,结果表明仅1例动脉相高增强。综上,CEUS动脉相的灌注模式对鉴别结节性质具有重要价值。

另有报道[11],CEUS对肝癌的发现早于MRI。本研究中有MRI阴性,由超声首先发现且经CEUS检查动脉相高增强病例2例,其中1例经术中超声并造影,另外1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经手术病理证实均为肝癌(2例均高分化)。MRI是诊断肝硬化和肝癌最有效的方法[12]。MRI优点是高对比分辨率、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没有放射损害,可以多层、多方位扫描。据此,也说明了CEUS在肝硬化结节与肝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UE在肝肿瘤诊断方面,前期的研究结果[13]表明:UE的准确性优于常规超声(二维、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诊断标准方面,UE采用定性的分类评分法,该评分法无法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例如病灶本身较软、结节有液化坏死等,可导致病灶相对硬度的下降,造成诊断准确性的降低[14]。本研究表明,UE可明确病变数目,还可以发现不典型病变范围。另外,文献报道[15],由于CEUS为动态观察,要求观察者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一个病灶血流灌注情况的整体印象,而这个过程与观察者自身的经验、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而UE图像的判断对观察者的要求则较少,因此CEUS在可重复性方面不如UE。UE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综上,本研究结果显示,CEUS对于肝脏良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方面均优于UE。尤其当CEUS分级为1级或3级的病灶189例时,诊断的准确率达98%。CEUS鉴别肝脏良恶性结节的价值较UE更高。但是,当某些病灶的CEUS表现不典型时,即CEUS分级为2级时,此时参照UE结果对病灶良恶性进行判定,则诊断正确率占75%,说明UE结果对于鉴别CEUS无法明确诊断的2级病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补充作用。CEUS提供早发现、早诊疗肝癌的可靠依据,随访肝脏局灶的良恶性意义大,尤其在小肝癌与肝硬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而常规超声、CEUS、UE三者结合可降低对小肝癌的漏诊及误诊率。

[参考文献]

[1] 孟繁坤,张娠,穆晓洁,等. 超声造影在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11(3):155-158.

[2] 张纯林,罗福成,童清平,等. 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6):456-460.

[3] 周元媛,张瑞芳,秦石成. 超声造影对肝脏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5):823-825.

[4] 司芩,钱晓莉,黄声稀,等. 原发性肝癌超声造影特征及其与病理相关性研究[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1):50-53.

[5] Germani G,Hytiroglou P,Fotiadu A,et al. Assessment of Ultrasonic evaluation in liver fibrosis and cancer of the liver: an update[J]. Semin Liver Dis,2011,31(1):82-90.

[6] 孙志强,袁庆海,包海山,等. 肝硬化结节癌变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进展[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4):5807-5809.

[7] 乔英艳,王兴华,马霞,等. 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与增强CT动脉期增强特征的对比研究[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1):48-50.

[8] 周薪传,智慧,肖晓云,等. 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探讨[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2):137-139.

[9] 吴薇,陈敏华,严昆,等. 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增生结节病变中的应用[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776-779.

[10] Castera L,Pinzani M. Biopsy and non-invasive methods for the diagnosis of liver fibrosis:Does it take two to tango[J]. Gut,2010,59(7):861-865.

[11] Trillaud H,Bruel JM,Valette PJ,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focal liver lesions with SonoVue enhanced sonography: international nulticenter-study in comparison to CT and MRI[J]. World J Grastroenteral,2009,15:3748-3756.

[12] 覃肖溪,杨红,何云.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对比研究[J]. 广西医学,2013,35(7):824-826.

[13] 方玲,周晓东,孟欣,等.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评价肝肿瘤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6):492-494.

[14] 潘莹,常才. 超声弹性成像的研究进展[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5,2(2):110-112.

第8篇:超声诊断学定义范文

【关键词】 经腹壁超声; 经直肠超声; 前列腺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前列腺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目前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早期明确诊断对延长患者寿命至关重要。超声检查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广泛用途,方法有经腹壁及经直肠检查等,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疾病已被公认为前列腺影像检查的最佳方法[1]。笔者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4月经直肠超声诊断的182例前列腺疾病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疑诊为前列腺疾病共182例,年龄35~89岁,平均(58.2±6.8)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淋漓不尽等。

1.2 仪器 使用Philips Envisor或Mindray DC—7直肠多平面扫描探头,频率为5.0~8.0 MHz。

1.3 方法 患者均先行腹部超声检查后经直肠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嘱患者留尿,取仰卧位,探头置于腹部耻骨联合上方,作纵、横系列切面检查,记录前列腺大小、回声状态及内部结构,随后排空膀胱经直肠超声检查,检查时患者取左侧卧位,双下肢屈膝屈髋暴露臀部,探头表面涂以少量耦合剂,然后套,再在外涂以耦合剂,缓慢插入,进入后多方位扫查,同时记录前列腺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回声分布情况[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种超声检查前列腺测值比较 经腹壁超声测量前列腺的前后径及左右径(横径)与经直肠超声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测量前列腺上下径方面,经腹壁超声比经直肠测值要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种超声检查对前列腺内部病灶显示情况比较 经直肠检查前列腺结节的显示率明显高于经腹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用于前列腺疾病诊断的超声检查主要有经腹壁超声和经直肠超声。经腹壁超声操作简便,检查速度快,患者无不适感,对前列腺大小和形态变化可以很快得出结论,同时也能显示前列腺内的结构和病灶,因此,经腹壁超声在前列腺疾病普查中有着非常重要和实用的价值。

但是,经腹壁超声检查前列腺也有不足之处。第一,是膀胱充盈情况对前列腺检查结果有影响,膀胱过度充盈或充盈过少时,前列腺均显示不全或难以显示,急诊时,患者多数膀胱充盈较差,且部分患者憋尿困难;第二,表现在对前列腺的测量方面,由于耻骨声影的遮挡,前列腺下端图像显示不清晰,尤其是在前列腺肥大时更为不清楚,并且由于分辨率的影响,包膜显示欠清,因而经腹壁超声测量前列腺长度(即上下径)时不如经直肠测量准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3];第三,受经腹壁超声探头频率的限制,同时受腹壁脂肪厚度、肠道气体干扰的影响等,观察患者前列腺内组织结构不如经直肠超声检查清晰,特别是前列腺结节的检出受到影响,检出率低于经直肠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经腹检查在前列腺疾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经直肠超声,是在直肠内贴近前列腺后面扫查,距前列腺较近,无干扰,探头频率高,图像质量好,可清楚显示前列腺组织内结构及病灶,分辨内、外腺体,清晰显示前列腺前区,增大的移行区、中央区和周围区,可以利用尿道与管定位,识别各部腺体及病灶的具置,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有更好的效果,尤其是提高前列腺结节、前列腺癌小病灶的发现和检出[4];并且经直肠途径检查无需饮水、憋尿,方便易行,尤其适用于急诊患者。但是,当前列腺体积过大时,对前列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邻近组织的损害显示欠清,并且患者有疼痛等不适感。

总之,经腹壁与经直肠超声检查各有利弊,应针对受检查的自身条件及病情,选择适合的途径,必要时两种方式联合检查,对明确诊断很有帮助,有利于前列腺大小准确测量,明确前列腺病变及病灶的具体部位,提高超声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前列腺癌小病灶的发现率,进一步提高临床的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辉,李建华,苏玲,等.经直肠超声诊断前列腺的临床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8(6):360—361.

[2]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25—36.

[3] 梁燕,李树森,廖明松,等.经腹壁与经直肠超声结合检查前列腺的应用价值[J].四川医学,2004,25(7):739—740.

第9篇:超声诊断学定义范文

【关键词】 超声内镜; 消化道疾病; 诊断;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2-0071-02

doi:10.14033/ki.cfmr.2016.12.039

超声内镜(EUS)在临床中主要是一种新型的医疗设备,具体为在内镜前端位置安置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在胃镜进入患者胃腔后,通过内镜观察腔内情况并进行超声扫描,从而获取管道壁各组织的特征与各器官的超声图像[1]。超声内镜的使用不仅开辟了内镜诊断的新途径,还提高了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水平[2]。本文主要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消化道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超声内镜诊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收治的消化道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20~80岁,平均(53.30±6.76)岁。其中食管平滑肌瘤18例,食管间质瘤10例,食管外压9例,胃平滑肌瘤7例,胃间质瘤8例,胃脂肪瘤6例,胃癌7例,胃外压5例。

1.2 方法

1.2.1 普通胃镜诊断法 具体方法为:采用活检钳等专用器械进行人工消化道的病变位置直接触摸诊断检查,从而确定消化道疾病的种类。

1.2.2 超声内镜诊断法 具体方法为:选择PENTAX-EG 3270 UK型的EUS检查,频率为7.5~12 MHz,对胃内病灶主要使用水囊法和注水法,并将EUS放入患者胃内,同时将残余空气从胃内排出,在空气全部排出后,向患者胃内注脱气水约250~500 ml,使其填充水囊,然后通过超声内镜诊断法对患者进行胃腔病症等方面的诊断,一般管病灶使用注水法[3]。EUS主要是对患者的胃癌细胞扩散和入侵程度等进行诊断,同时对消化道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超声内镜(EUS)还可以对患者的胃腔、其他内脏器官癌细胞扩散程度、食管等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显示消化道疾病的图像状态,从而确定消化道的疾病种类[4]。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疾病确诊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超声内镜诊断法总确诊率为91.43%,普通胃镜诊断法为55.71%,前者确诊率明显高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超声内镜检查表明,患者消化道隆起主要是由于患者消化道黏膜下组织发生病变,从而出现肿瘤,使得膜下组织长期被压迫引起[5]。普通胃镜检查主要是观察患者消化道中隆起的病变位置颜色情况与黏膜形态。但是普通胃镜检查方法只能观察患者的消化道病变类型,且形态不够清晰,无法为医护人员提供所需的资料[6]。而超声内镜在临床中主要是将超声波与内镜相结合的一种高科技医疗设备[7]。在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可以将微型超声小探头在内镜前端教学安置,进入胃腔后,利用小探头观察患者消化道的内部形态,并利用超声小探头对患者的器官进行超声扫描,使其消化道管壁的形态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来,为医护人员提供清晰的扫描图[8]。同时,超声内镜还可以对患者消化道的病变性质进行诊断,如果内镜中显示患者胃部管壁隆起,其壁外为恶性肿瘤时,消化道就会呈现转移性淋巴结和纵隔肿瘤等症状[9]。因此,内镜扫描图中就会呈现出患者的管壁浆膜层受到癌细胞的入侵,而且癌细胞入侵程度较深。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对患者消化道病变的具体部位、病变范围等,超声内镜可以作出正确诊断,并为医护人员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10]。

本研究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消化道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进行普通胃镜诊断及超声内镜诊断。研究表明,超声镜内诊断法确诊情况分别为食管平滑肌瘤17例(94.44%),食管间质瘤6例(60.00%),食管外压9例(100%),胃平滑肌瘤

6例(85.71%),胃间质瘤8例(100%),胃脂肪瘤6例(100%),胃癌7例(100%),胃外压5例(100%),总确诊率为91.43%;普通胃镜诊断法确诊情况分别为食管平滑肌瘤12例(66.66%),食管间质瘤2例(20.00%),食管外压4例(44.44%),胃平滑肌瘤

5例(71.42%),胃间质瘤5例(62.50%),胃脂肪瘤3例(50.00%),胃癌5例(71.42%),胃外压3例(60.00%),总确诊率为55.71%,超声内镜诊断法确诊率明显高于普通胃镜诊断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主要采用超声内镜进行检查,是临床中医护人员正确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方法值得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兰,金震东.超声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2,11(5):441-446.

[2]盛红,黄立江,赵海敏,等.微型超声探头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5,33(11):141-143.

[3]朱艳丽,崔颖,孙绍杰,等.微探头超声内镜在胃平滑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病案,2012,13(5):73-75.

[4]汪泳,张方信,常宗宏,等.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12):1046-1048.

[5]苏燕波,唐建光,刘晓敏,等.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内科,2012,7(3):281-283.

[6] Adriana H,Giselle G A,Maria R C,et al.Pathophysiology of cystic fibrosis and drugs in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3,19(46):8552-8561.

[7]邓衍部,刘有理,黄志刚,等.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5):620-621.

[8]李晓丽,冯义朝,张鑫.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估[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13(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