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范文

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精选(九篇)

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

第1篇: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范文

一、明确财政监督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明确指导思想。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重要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促进财政改革和完善财政管理,更新监督理念,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重点加强涉及重大财税政策执行、财政预算执行、财政资金尤其是民生资金的安全、规范和有效使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健全财政政策体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税制改革、推进依法理财等方面的保驾护航作用,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二)创新工作理念。坚持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财政中心工作大局之中,做到切实为大局服务,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的总体设计之中,围绕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从制度上实现财政权力运行监督制约自控机制,强化严肃财经纪律的源头治理。坚持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管理全过程之中,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提高财政监督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促进财政管理和财政机关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确定发展目标。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明确今后一段时期财政监督的发展目标,切实将“三个贯穿”的财政监督理念贯彻落实到财政运行过程中,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系统全面、权责明确、运作规范的监督工作机制。近期,要加强财政资金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监督,建立监督检查成果利用协调机制,实现以监督检查促进整改,以监督检查促进管理,以监督检查促进改革。要加快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监督工作质量和成效。要不断推进财政监督理论和制度体系建设。从长远发展角度,推进构建完善健全的财政监督机制,逐步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紧密衔接、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财政监督管理运行体制,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科学、规范、有效监督和管理。

二、突出财政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

从现实与发展看,财政监督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收入监督、财政支出监督、财政内部监督、会计监督等方面,重点做好“六个加强”。

(一)加强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各级财政部门要主动围绕财政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的主要任务开展监督检查。要关注促进自主创新、资源节约产业结构升级、深化体制改革等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财税政策的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国家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反映并纠正财税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国有土地收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资本收益等非税收入的监督,为完善法规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二)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完善财政运行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重视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积极探索构建财政运行全过程动态监管机制。要推进监督关口前移,认真开展部门预算编制审核、重大支出项目审核、以及政策调研等工作,强化事前监督。要充分利用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监督检查信息与业务管理信息共享,做到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各业务主体间信息沟通便捷,逐步实现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实时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事中监控。要重视组织开展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事后检查,研究分析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修正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

(三)加强重点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重点开展涉及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要围绕“三农”、教育、科技、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企业破产等重点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认真组织专项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问题,确保重点民生资金发挥最大效应。

(四)加强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监督,促进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结合监督检查,选择一些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同时各方面管理基础较好的专项资金开展绩效监督试点,探索尝试从项目合理性及实现程度、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合规性和合理性、财务管理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评,促进完善绩效评价监督体系。逐步将绩效评价监督结果作为部门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促进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体制。

(五)加强会计监督,规范财经秩序。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通过每年选取部分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促进整顿会计财经秩序,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真实的基础信息。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有机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辐射作用,强化政府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再监督。充分重视会计监督审理工作,切实加大对违规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理处罚,依法严惩恶劣造假的会计行为。进一步改进检查方式,加强日常监督,并采取统一部署、上下联动等方式开展全面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扩大检查的规模效应和社会影响。

(六)加强内部监督,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快内部监督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步伐,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在健全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保障财政资金安全、保护财政干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内部监督的重点是财政部门业务机构的工作质量,包括是否按照法规政策开展工作,工作程序是否健全有效,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是否合规合理。要通过“金财工程”统一信息平台,逐步实现监督检查信息与业务管理信息共享,做到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各业务主体间信息沟通便捷,实现网络监控,降低监督成本。要进一步规范检查工作程序,引入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内部监督的权威性和威慑力,严格整改制度。省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省以下财政部门工作指示力度,推进建立财政系统的内控机制建设。

三、改进财政监督的组织实施

地方财政监督工作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领导重视和狠抓组织实施。各级财政部门要重视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督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明确工作职责。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是财政管理工作的三个方面。财政监督是财政部门内部各业务机构的共同职责,专职监督机构和其他业务机构必须共同发挥监督作用。业务管理机构负责履行财政资金日常监督职责,要配合专职监督机构搞好监督检查,重视将专职监督机构的监督成果运用于管理制度的改进完善之中。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在财政监督工作方面负有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统一汇总等职责,具体包括:牵头研究设计和制定财政监督的制度办法和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程序、统一复核、统一处理、统一考核”的监督工作机制,形成财政监督整体合力;同时,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又具有独立开展财政专项监督检查的职能,通过组织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发现和反馈财政管理和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依法处理处罚各类违规违纪问题;此外,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对其他业务管理机构履行日常监督管理职责情况还负有再监督职责。

(二)创新方式方法。要注重事前调查审核、事中跟踪监控和事后专项检查相结合,监督审核与政务公开相结合,合规性监督与绩效性监督相结合,加强对财政运行全过程监督。要注重监督实效,坚持将检查与调查相结合,处理问题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结合,为完善决策、推进改革、加强管理服务。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实现信息共享。根据“金财工程”的总体设计,财政业务信息系统要充分考虑监督工作的需求,做到设计上有接口,浏览上有权限,运行上有监控。要积极研究开发监督检查软件,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质量的实时监控和跟踪分析,促进监督检查工作点与面的有机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与当地税务、银行、国库等部门联网,逐步实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升监督信息化水平,提高监督工作效率。

(四)注重沟通协调。在外部关系协调上,要正确处理好与审计、纪检监察、税务、证券监管、金融监管、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关系,统筹兼顾监督资源,防止部门职能交叉重复,建立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在内部关系协调上,要重视发挥财政专职监督机构的作用,注意协调专职监督机构与业务管理机构间的工作关系,建立起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监督工作协调机制。通过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及时沟通情况,共同研究解决问题。要注重与当地专员办密切协作,通过适当组织联合检查等多种方式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做好财政监督工作,促进形成整个财政部门内部纵横联动、齐抓共管的监督格局。

(五)加强成果利用。要在加强内外沟通与协调的基础上,切实提高监督检查成效和监督检查成果利用水平,通过计划协商、信息共享、协同执法等多种形式,促使财政执法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构重视和利用财政监督成果,发挥财政监督提升财政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两个安全”的保障作用。

四、注重依法监督

(一)加强法制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快财政监督法制化建设进程,提高财政监督的法律地位,建立健全财政监督制度体系。推动省级人大和政府重视财政监督立法工作,制定出台财政监督条例或监督检查办法。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修订完善财政监督工作程序规范,制定修订财政监管业务工作规章和程序性监管办法,完善规范各类检查文书。

(二)坚持严格执法。首先要规范执法。各级财政部门在实施财政监督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职责和手段,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按法定程序检查处理和处罚。其次要严格处理。对查出的重大违规违纪问题要依法严格处理,将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严格个人责任追究。要研究制定完善案件移送制度,对不属于财政部门职权处理的案件,要及时移送有权机关依法追究责任人员党纪政纪或法律责任。第三要追踪落实。要建立健全财政处理处罚的追踪落实制度,对被查单位执行处理决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查相关单位认真整改落实,建立健全严格财政监督工作秩序的长效机制。

(三)注重科学监督。各级财政部门要注重依法监督、科学监督,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坚持科学实施、严格实施,要追求以较小的成本(人财物投入)取得较大的监督成效,要追求可量化效果和不可量化效果的有机统一,加强对财政监督成果的绩效评价,注重监督工作效率和效益。

五、加强财政监督机构队伍建设

各级财政部门要适应财政管理的需要,借鉴部分省市的先进做法,逐步增加专职监督机构人员编制,规范监督机构名称。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干部培养、办公条件、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必需的保障。机构建设相对薄弱地区的省级财政部门必须要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各省(区、市)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各地市和县级财政监督机构队伍建设的指导支持力度。要重视加强财政监督干部的学习和培训,逐步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熟练、政治坚定、政策把握能力较强的财政监督队伍。要注重培养财政监督干部对财政监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六、深化财政监督理论研究和信息宣传

(一)加强财政监督理论调研既是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财政监督机构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各级财政部门要重视财政监督理论研究,认真总结财政监督工作规律,用监督理论指导监督实践。要紧密结合监督检查工作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重点课题调研,丰富财政监督理论研究成果。要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力争出精品,务求得实效。要高度重视调研成果的转化和有效利用,充分挖掘调研成果的价值,提高理论成果的利用率,提升财政监督工作层次。

(二)各级财政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财政监督信息宣传,树立财政监督的良好形象。要树立为民监督、透明监督的观念,注重与媒体的沟通,增强对外宣传的主动性,广泛利用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渠道监督检查信息和查处公告,促进财政监督信息公开;要采取综合性公告与案例性公告相结合、惩处违规违纪行为与树立正面典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财政监督的社会影响力,为财政监督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要重视提高信息简报的编写水平,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反映财政监督工作成果,交流工作经验,使社会各界了解财政监督,理解财政监督,重视财政监督,支持财政监督。

七、切实加强工作指导

第2篇: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范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年全市财政监督工作,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任务。下面我谈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年全市财政监督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财政工作重点、难点和热点,突出资金使用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监督,积极推进财政各项改革,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不断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向纵深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整个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呈现出发展和创新的好态势。

一是监督理念有新提升。全市财政监督工作以建立健全财政监督长效工作机制为主线,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管理的必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充分把财政监督和财政管理相结合,逐步实现对财政资支出的动态监控。对监督要求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财政系统着眼于完善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财政运行机制,较好的把握了财政监督机制建设的稳定性、同步性、互动性、规范性。强化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充分发挥财政监督专职机构和其他业务机构在加强财政监督方面的共同作用,把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运行的整个过程,重视强化财政运行的日常动态监控,依法进行财政监督检查,权责明确,程序规范。对监督内容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能较好的围绕收入监督、支出监督、内部监督、会计监督四条主线展开。宣威市财政局全年对辖区财政所进行内控检查,对辖区乡镇和市直单位进行了财政财务检查。*市开发区财政局克服人员不足等困难,以多种方式方法对辖区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财务检查,较好的履行了监督职能。

二是会计监督有新成效。会计监督是严肃财经纪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遏制会计作假、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要手段。按照省财政厅《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的通知》(云财检[*]7号)文件要求及全省财政监督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我市各级财政部门于7—9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首先,精心组织,认真部署,及时制定计划。市本级主要检查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和市交警支队,各县(市)区统一对交警系统进行检查,明确了十项主要检查内容,认真做好了具体的检查方法、步骤、具体检查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检查部署工作,注重提高检查人员业务能力,严格执行检查纪律,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其次,真抓实干,认真检查。在全面提高每位参检人员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后,每位检查人员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全身心的投入到本次检查中去,对被检查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严格执行财政部《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财政检查工作办法》等各项规定,规范检查工作程序。第三,针对问题,及时整改。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如: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极少数款项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其他应收款中存在长期挂账未处理款项等。按照要求,认真整改,并进行了跟踪检查。通过检查,加强了会计监督,进一步规范了会计秩序,促进会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单位财会工作合法合规,有效预防会计工作中的虚假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是资金监管有新举措。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项目的检查力度,采取财政监督和各业务科室工作检查相互结合,上下互动、横向联动,对群众关注的教育资金、重点建设资金、土地出让金等进行支出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有效制止资金挪用、挤占等违规现象。师宗县财政局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及银行帐户开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富源县结合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在全县各乡镇进行政府采购工作检查,重点检查了是否有违反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采购行为,规范资金运作。同时,加强对财政支出项目、预算外资金、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的监督,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从源头上预防违纪现象的发生。麒麟区财政局监管融合,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了非税收入检查工作,有效发挥了财政监管职能职责。罗平县财政局对全县06、07年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和学生“两免一补”经费落实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整个检查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整改。并结合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分解任务,抓好支农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及制度建设检查,做到了工作有安排,措施有落实,检查有成效。

四是监督调研有新成果。*年,根据省厅安排,开展了财政监督内控机制的调研工作,通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总结了地方财政监督的实践经验、内控现状,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强化内控措施。同时,按照市本局机关工作安排,调研并撰写了*市建设和谐财政的相关章节,提出财政部门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抓好收入,管好支出,努力建设实力财政、法制财政、廉洁财政、和谐财政、公共财政的建设性理念。

五是队伍建设有新面貌。一年来,我们认真组织财政监督人员加强业务、理论等方面的学习,通过向省内外财政监督部门的学习交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逐步建立起一支政治坚定,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专门监督检查队伍,使人员与机构能够真正与其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财政监督工作的顺利推进。主要表现在:一是改革措施不配套,财政监管力度不够。一些单位和个人,为谋取私利,钻政策的空子,有章不循,违法违纪,严重损害党和国家的利益。二是财务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一些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对财经法规掌握不足,运用不准,遵纪守法意识不强。三是资金使用的检查不够深入,执法不严,对违规问题处罚不重,打击不力。特别是处理事和处理人相脱节,侧重检查处理单位,很少追究个人责任,未能引起直接责任人员高度重视,使一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加之部分监督检查人员对依法监督检查的法律法规吃得不透,相关领导对财政监督检视不够,态度不坚决,缺乏强有力财政监督检查处罚手段,致使对违法违纪问题查处不力。四是监督机制软化。虽然对财经纪律进行监督检查的国家经济检查部门较多,但受职能及责任范围等限制,各部门间充分协调和配合较少,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对违法违纪问题的处理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没有充分发挥综合治理的作用;对加强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开展监督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财政系统对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存在畏难情绪,监督检查的重点仍停留在简单的事后专项检查上。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做好全市财政监督工作

*年,全市财政监督工作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大精神,深入贯彻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将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管理工作运行全过程中,建立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加强对重大财税政策执行特别是民生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加强会计、金融和内部监督,促进提高财政部门内控水平,更新监督理念,改进监督方式拓展监管事项,优化监管结构,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促进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要按照上述这个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全市财政工作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贯穿整个财政监督工作中,促进财政监督同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的协调发展。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市财政监督部门在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的基础上,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着力提升财政监督理念

财政监督作为财政四大基本职能之一,是财政管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监督的目的在于提高依法理财水平、提高财政管理透明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财会队伍业务素质、提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第一、加强财政监督是确保各项财政政策有效落实的根本保障。通过对财政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可以确保党委政府政令畅通,使财政政策效果最大化,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必然要求。当前政府可用财力十分薄弱,因此,必须通过加强财政监督,堵塞财政收入的跑冒滴漏,建立完善的收入增长保障机制;通过严格预算执行监督,避免财政资金的铺张浪费和挤占挪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二、加强财政监督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经济运行提供良好环境的现实需要。良好的经济秩序是实现财政职能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市场经济良性运转,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必须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深化财政改革,完善监督方式。财政部门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会计主管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职能。只有从源头上抓好、抓实财政监督工作,才能做到依法治税,依法理财。第三、加强财政监督检查是财政部门根本职责。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提高对财政监督重要性的认识,彻底改变重分配轻监督管理的思想观念,把财政监督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把财政监督作为财政部门内设机构共同的职责,不能仅靠财政监督机构来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各职能科(股)室之间要分工协作,齐抓共管。

(二)锁定目标,围绕主线,着力瞄准财政监督重点

各级财政监督部门要紧紧围绕收入监督、支出监督、绩效监督、内部监督、会计监督五条主线展开。一是加强财政收入监督。要围绕做大做强财政“蛋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征缴的日常监督,积极开展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保障财政收入真实性、完整性。二是加强财政支出监督。要加大事前审核和事中监控的力度,尽可能与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同步监督,确保财政支出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三是加强财政绩效监督。要重点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进行监督,积极探索建立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以建立大宗项目绩效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为重点,加大项目资金的使用及效益检查。四是加强财政内部监督。内部监督的重点是业务机构的履行职责和执法质量。内部监督是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建设的重要切入点,要重点关注财政内部管理状况,强化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有效性的监督,进一步落实纠正措施和整改责任,提高检查处理的透明度和影响力,逐步建立长效稳定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五是加强财务会计监督。要进一步强化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通过查处重大违规违纪案件,严厉打击会计造假和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强化财政监管的权威性。财政部门作为会计管理主体,要不断加强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管理,要以《会计法》执法检查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为重点,切实发挥会计主体功能,从严规范会计行为。

(三)立足长远,创新思路,着力完善财政监督机制

各级财政部门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监督工作全局,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创新方式,认真规划,整体推进,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监督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财政监督责任机制。财政监督工作要以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为中心,以理顺和规范财政分配关系为目的,紧紧围绕财政收支管理,拓宽财政监督检查的领域和范围,努力构建全员参与的监督机制,形成财政监督检查的合力。财政监督检查部门要负责组织、协调财政监督工作,直接实施对重点部门、重点项目、重点事项的检查。要认真落实业务科(股)室的监督责任,确保在其主管财政业务范围内履行好日常监管职责。二是要建立健全财政监督保障机制。健全的机构与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做好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保障。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健全机构,完善职能,充实人员,为财政监督创造一个保障有力的工作环境。三是要健全完善财政内部制衡机制。理顺财政机关内部关系,建立由财政监督部门牵头、各业务科(股)参与配合、财政管理与财政监督相衔接、日常监管与执法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要结合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科学分解内部各科室的权力,使之相互制衡。通过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使我们的干部少犯错误,不犯错误。四是要建立健全财政监督宣传机制。信息宣传工作是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和交流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果。要重视和加强监督信息工作,为财政监督搭建舆论平台,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五是要健全完善财政监督联审互查机制。市、县两级财政监督部门要按照《*市财政财务联审互查制度》规定,总结经验,完善机制,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共同抓好全市联审互查工作。六是要建立健全财政监督网络机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财政监督网络化也将成为必然。各级财政监督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探索创新财政监督手段,以建设“金财”工程为平台,与业务科(股)和纪检、审计、银行、税务、司法等部门互通监督信息,形成监管合力,实行信息资源共享,降低监督检查成本,避免重复检查,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整体效能。七是要建立健全政务公开机制,选择一些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重点项目,对执行结果进行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四)明确职责,把握主动,着力强化财政监督职能

要抓好财政监督工作,关键是要把握好主动权。财政监督部门与其他业务科室有所不同,业务科室是“事找人”,而财政监督部门是“人找事”。因为业务科室具有一定的财政资金分配权和建议权,根据各个领域的需求,有许多单位找他们要项目、争资金。一般情况下,财政资金使用单位不会主动要求财政监督部门去监督检查。但由于财政监督部门的职能和职责需要,我们必须主动地加强与其他业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的协调和沟通,并对资金使用有问题的单位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我们不能等事做,而要找事做,要积极地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为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切实发挥监督控制作用。在财政监督工作中要严格把好“四个关口”:一是把好检查计划关。要坚持“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把监督管理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的全过程,确定当年检查的各个项目、内容、单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二是把好检查程序关。严格按照《财政检查工作规则》和时间要求,做到手续完备、程序合法、证据有效、定性准确。三是把好检查环节关。在检查工作中,认真细致查帐目、报表、记帐凭证、原始凭证等资料是否符合规定;核对相关数据,查看核算方法是否正确;查清每笔款项的“来龙去脉”,有无截面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对涉及到相关单位进行延伸检查,确保检查结果清楚、完整。四是把好检查结果处理关。对检查单位存在的问题,依据财政法规,责令限期整改,对在规定期限内无动于衷、无正当理由拒不整改的单位要进行严肃处理。对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深入调研,改进作风,着力抓好基层监督指导

各级财政监督部门要按照《预算法》、《会计法》等有关规定,适时强化对下级财政运行质量、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可以采取上下联动或交叉检查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财政资金专项检查,促进全市财政监督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形成市、县监督工作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态势,以保证和提高财政监督的整体效能。要加大市级对县级、县级对乡(镇)级财政监督工作的指导力度,要从全局的高度统筹规划全市财政监督工作,注意把握方向,因势利导,积极创造条件,为基层财政监督工作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提高财政监督整体工作水平。要调动各级财政监督科(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作用,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和一条线的整体合力,进一步增强财政监督的权威性、震慑力和影响力。

(六)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着力提高财政监督水平

第3篇: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范文

一、财政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监督的严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的财政监督尚未实现规范化和系统化,监督检查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分散性,缺乏各种监督手段的有效配合,缺乏对监督信息的综合运用,缺乏对查出问题的跟踪解决,从而导致监督成本的提高和监督效率的下降。监督检查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致使被监督单位存在侥幸心理。即使万一被抽查到,也往往是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没有真正体现财政监督的严肃性。

2.财政监督支持系统薄弱。财政监督的组织领导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高效运行的监督组织体系;财政监督的基础法律依据不健全,存在法律真空,操作性较差;没有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监督信息库,缺乏一个对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系统;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没有有效发挥;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约束机制的作用。

3.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没有理顺。由于各监督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不明确,造成检查计划互不衔接,在大量重复检查、交叉检查的同时,仍然存在着监督检查的空白点和盲点。加之工作信息不共享,检查结论不能相互利用,各部门孤军奋战,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加大了监督成本,降低了监督效率。

4.在社会监督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财政监督过早地收缩了直接监督的范围和深度。近年来,随着财政资金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财政对企业的监督日益淡化,从而也相应调整了对企业财务收支活动直接监督的范围和深度。于是,在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水平、监督质量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形成了对企业微观监督的缺位,诱发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失控。此外,在国家已不再对企业直接拨款的情况下,把财政的微观监督收缩到仅仅与预算收支直接有关的财务活动以及有限的税收监督,忽视了对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监督,以致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5.监督领域过窄,监督方式单一。目前,财政监督仅限于对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收支状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领域过窄,监督方式过于单一。监督就是检查,检查就是查账,财政监督被具体的查账实务所牵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强化财政监督工作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经济已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同时,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和改革特点来看,财政在经济中的调控作用日益突现,公共财政体制的构建提高了财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也给财政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工作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更新监督理念,实现“五个转变”。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wto规则是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普遍原则,这要求我们必须更新监督理念,逐步实现从微观监督向宏观经济管理的转变,提高财政监督层次,寓监督于管理之中,更好地为财政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服务;不断增强依法监督理念,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实现从重检查、轻管理向依法监督、依法管理转变;树立重内部控制的监督理念,实现从注重对被监督单位的外部监督向注重强化被监督单位内部控制和自律意识转变;强化共同监督的理念,实现从各自为战的孤立式监督向各监督部门相互支持、配合的协同式监督转变;强化服务管理的理念,实现从单纯强调监督向监督、服务并重转变。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监督行为。完备、健全的财政监督法律制度是有效实施财政监督的基础。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规范和完善制约税务、财会活动的法规制度;二是建立和健全财政监督自身法律体系。目前,要加快完善包括预算、税收、国库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财务会计等在内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创造条件。同时,应尽快制定颁发《财政监督法》,对财政监督的地位、作用、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和程序、法律责任等作出详细、明确的规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如制定对监督对象的《监督访问制度》,以衔接实地检查与非现场监督工作,达到知情、预警的目的。此外,对监督访问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制定《提示警告制度》,对倾向性的问题予以提示,对已经存在的问题予以警告并限期改正,限期不改且问题严重的依法进行查处。

3.提高监督效率,理顺与其他经济监督部门和政府的关系。在我国,负责对经济运行秩序实施监督的主要部门有财政、税务、审计、有关监管部门(人民银行、证监会等)、社会审计机构,它们共同构成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要有效提高财政监督效率,必须理顺与其他经济监督部门的关系。各监督主体的职责分工要清晰明确,监督内容各有侧重。要建立监督部门联系制度和沟通协调机制,构建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变各自为战的孤立式监督为相互支持、配合的协同式监督。监督机构也要主动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争取政府对财政监督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共同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

第4篇: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范文

【关键词】高校 财务监督 问题 对策

进入新千年十年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国家对高校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高校的经济规模迅速扩大,这也使高校的经营活动、产权结构和经济活动变得更加复杂。高校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高校职务犯罪和现象的日趋严重。2006到2009年,河南查处高校腐败案56起,2009年,武汉大学两位校领导双双落马,高校腐败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究其根源在于高校财务管理的松懈,财务监督缺失。本文分析了高校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实际,提出了几点强化高校财务监督的建议。

一、现阶段高校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

1、财务监督主体的财务监督意识不强烈

首先,作为一级监督主体,部分高校领导没有真正认识到财务监督职能对高校财务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有所懈怠,在具体财务活动中,重业务轻监督,对资金使用缺乏认真审核,重金钱轻实物,对高校资产的保值增值不重视,重花钱轻效益、重收入轻支出、重运作轻规范、重合理轻合法。有人甚至认为抓财务监督是作茧自缚,自己给自己念“紧箍咒”,不利于高校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和自我发展。其次,作为主要监督主体的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部门,在内部财务控制和内部审计方面存在走过场的现象,马虎了事,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未能认真地落实。此外,广大群众由于对学院财务状况缺乏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监督缺乏主动性,而且容易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加之不了解情况,很难起到监督作用。

2、财务监督制度落实和建设不到位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高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自扩大,高校独立法人地位也得到进一步确立,高校拥有更多的自,成为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主体,在这种制度前提下,高校主管部门对高校经济活动的财务监督作用也逐步弱化。高校领导掌握院校人、财、物的管理大权,由于缺乏有关约束机制,财务机构和人员容易产生明哲保身的思想,很难对其进行监督控制,导致高校经济责任制难以落实,财务管理和监督水平普遍不高。此外,高校财务内控制度不够完善,难以保障高校国有资产的安全。从最近发生的多起高校违纪违法行为看,几乎都发生在高校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中,而产生这些问题的环节又是在经济活动较为频繁、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较为薄弱的环节。另外,虽然高校在财务管理中都制定有一些规章制度,但是,一些单位在制定制度方面存在缺陷,有些制度不够具体或不够公开;有些制度不落实、不考核,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致使高校经济活动及财务工作处于监督不力的状态。

3、财务监督方法较为陈旧

首先,现阶段,高校的财务监督形式普遍比较落后,监督的内容也没有明确规定,很多高校的财务监督仅仅限于事后监督,出现了问题才进行监督,没有出现问题就不监督。事后监督因为缺乏时效性,往往很难起到很大的监督作用,即使最终查到责任人并追究其责任,造成的损失也无法挽回,这种监督形式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实质性的监督效果。另外,在具体的财务监督方法选择上,主要以书面监督为主,一般也只是看凭证、看账簿、看报表,不能实现对高校财经活动的全过程监督。有的高校仅局限于对会计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对各种专项投资等没有进行可行性的论证,盲目上马,容易造成高校资源的浪费;对高校工程的施工过程以及招生流程缺少跟踪监督,容易滋生腐败,助长不正之风的蔓延,损害国家和学校的利益。

4、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有待加强

学校要强化财务监督,必须具备过硬的财务人才队伍。一些高校领导缺乏对财务工作的正确认识,认为财务人员只要做好账,管住钱就行了,对财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没有做好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使得一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造成高校财务管理混乱。多年来,由于高校财务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财务工作水平也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财务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业务素质较低。在财务工作中,部分财务人员不能准确分辨高校经济活动的真伪,缺乏职业敏感性和专业分析能力,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不能真实反映经济活动情况。二是职业道德水准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部分人员没能经受起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因素影响下,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在具体工作中对财务法规和制度甚至原理不管不顾,弄虚作假,,导致财务会计资料虚假,财务信息失真等,还有一部分财务人员受不正之风的影响,在财务管理的错弊行为面前没有坚持原则,甚至支持和参与弄虚作假,与违法乱纪者同流合污,造成国家和学校的财产流失。

二、新时期加强高校财务监督的几点建议

1、提高对高校财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财务监督意识

财务监督是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也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财务监督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的好坏。特别是在国家投入日益增加、高校快速发展的时期,强化财务监督,完善财务约束机制,是规范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促进其依法理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高校经济活动高效有序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领导能否把此财务监督工作落实到位直接关系到财务监督工作的效果如何。所以,领导要加强对本单位财务管理的意识,对此项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积极支持本单位的财务部门开展工作。高校的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从业人员都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的各项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意识。遵守高校制定的各种规定和管理制度,了解并掌握高校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和特点,提高财务监督的思想意识。

2、建章建制,使财务监督有法可依

完善、健全、系统的财务监督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搞好财务监督工作,加大财务监督的力度的前提条件。它包括国家已颁布和制定的有关法律及规章制度以及结合高校的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而制定的一套确保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有序进行、财务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的制度。制度建设是一项基础管理工作,由于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繁多复杂,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包括校内财务制度建设在内的财务基础管理工作是否做得扎实和完善。首先,要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对高校领导经济行为的制度约束。一是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高校领导干部责任问责制,对决策失误、违法乱纪的行为要追究责任,维护国家财经法纪的刚性约束。二是建立健全高校投资项目论证会制度,规范资金使用的审批制度和程序,重大经费使用必须经高校党委或董事会集体讨论决定,避免个人包办和无人负责的不良趋向,减少职务犯罪。其次,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要坚持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结合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合理设计高校财务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同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提高岗位间的约束力。二是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控制,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将内部控制制度与激励机制相结合,把内部控制的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要强化审计的监督职能。通过实施财务联网将高校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联系起来,赋予高校审计人员随时查看财务部门所有财务业务以及财务报表、会计凭证等财务信息的权限,提高审计监督的及时性。同时,由于高校审计部门是对高校内部经济活动的再监督,独立性差,必须与外部审计相结合。为此,可以采取定期聘请注册会计师对高校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解决。

3、创新财务监督方法

科学严密的监督方法是提高高校的财务监督水平的必然前提。要结合高校经济活动规律,将高校财务由事后监督向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全方位监督转变,形成一种多环节、全过程的财务监督管理方式,提高财务监督工作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延续性;要把内部的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和外部财务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联合财务监督,形成立体、多维、全面的内外多渠道监督网络,确保高校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开展;要将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在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加强财务内部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通过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定期通过网络和舆论平台将高校的财务收支情况、财务整体状况、经费的收支情况和经费使用效益情况公布,让学校重大财经活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检查,提高群众的监督能力和参与监督意识;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各种简单易用的财务查询、监控、督导系统,发挥现代信息工具方便、快捷的特点,提高监督效率,避免因会计信息失真而导致决策失误和职务犯罪等现象的发生,通过有效的财务监督、管理,达到加强、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的目的。

4、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领导和财务机构,要进一步强化培训和教育,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要提高财务人员财务理论素养,加强对新会计制度理论、财务标准制度、法规和有关高校经济政策制度的学习把握,为进一步提高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并为高校领导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作用。二是要增强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在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出纳、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将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维护财务制度的严肃性,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制止违法乱纪行为发生的同时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财务制度许可的范围内,予以灵活掌握,提高财务监督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三是要强化高校财务从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高校要重视财务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道德体系建设,努力提高财务监督者的职业道德水准和决策能力,把财务监督变成财务监督主体的内在信念和内在品质。使财务人员时刻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财务和会计法律、法规作为准则,指导自己的财务工作,提高高校财务监督水平。

【参考文献】

[1] 肖娟:关于加强高校财务监督的思考[N].中国审计报,2005-02-16.

第5篇: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范文

关键词:财政监督;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财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9)04-0005-05

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监督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国历来十分重视财政监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财政监督工作作出过许多重要指示,直接为财政监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更应该不断深化和推进财政监督,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作用,促进科学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加强财政监督对促进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财政监督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财政监督的作用。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加强财政监督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

1 加强财政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公共财政资金取之于民,必须由公共权力部门有效地用于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公共财政资金能否安全有效地用于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那么,对公共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加强监督自然就是人民所拥有的政治权利。要实现这种民利,在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下。就应当构建有效的机制,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以保证人民对财政监督权的实现。当前,我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都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正在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强财政监督,确保公共财政资金安全运行、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是党和政府赢得人民群众拥护与信任的重要条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2 加强财政监督是加强财政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

公共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担负着促进市场发展和谐、经济运行和谐、社会发展和谐、全体人民福祉和谐等使命,而财政监督是财政保障和谐社会实现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没有健全完善的财政监督体系,就难以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构建和谐社会的财力保障就会落空。因此,客观上要求通过加强财政监督来规范财政资金运行,以确保公共财政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同时,公共财政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也对新时期财政监督的理念、内容、方式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包括在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繁荣中有所作为;在化解社会矛盾、创造良好环境中有所作为;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中有所作为;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治理腐败中有所作为。财政监督是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与精细化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的四大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控制是管理的归宿性职能。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管理过程中反馈而来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最终的有效管理。财政监督正是具有这样的职能,即通过监督不断发现财政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从而实现财政管理效率最大化。从这一角度来看。加强财政监督有利于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经济发展环境,构建更加高效、务实的法治环境,从更高的层面上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3 加强财政监督是推进依法理财、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财政,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公共财政收支活动应当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依法理财是公共财政最基本的原则。依法理财包括:依法编制预算,依法审批、执行预算,依法进行决算,依法进行监督和依法规范政府举债等等。完善法治建设,要构建完备的法治财政的法律体系,营造良好的法治社会氛围,构建法治财政的组织保障体系、运行操作体系,以确保各项法规得到贯彻实施。因此,加强财政监督是保证各项财政管理措施到位的重要手段,是保护纳税人权利、增强公民纳税意识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廉洁、减少腐败发生的重要措施。加强财政监督,可以促进财经领域的多种权力制约机制的建立;同时,通过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惩治,可以教育行政管理和财务人员勤政廉政,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防治腐败。

4 加强财政监督是促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现实需要。

加强财政监督是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科学完善的财政体制的要素之一,就是高效率、高质量的财政监督。成熟的财政体制为财政监督提供充分的监督环境和依据,它是财政监督的力量之源,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科学完善的财政体制,需要高效率的财政监督为其保驾护航。财政监督工作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加强,直接影响到各项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成效。近年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财政改革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搭建了公共财政框架,财政运行的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但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进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会越来越多,改革的难度也可能会越来越大。如果不注意加强财政监督和规范财政管理,不注意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查处各种违规违纪问题,各项财政改革就有可能走样、变形,甚至影响整个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讲,财政改革越深入,财政管理与监督越需要加强。因此,探索财政监督新机制,创新财政管理手段,将有利于提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财政改革的推进夯实基础,确保公共财政有序运行。

二、我国财政监督的改革与创新为财经秩序的根本好转贡献了重要力量

我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与此相适应,财政监督也采取中央财政监督与地方财政监督“两条腿”走路。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监督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是初创阶段;1978-1994年为恢复调整阶段;1994年之后进入改革发展阶段,我国财政监督也走上了一条开拓创新之路。

(一)财政监督制度创新

财政监督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积极转变观念,围绕经济运行和预算执行中的重大问题展开监督,以服务财政管理为重点,以促进财政改革为目的,在实践中一步一步推进监督制度创新。归纳起来,实现了四

个转变:

1 监督内容从侧重企业财务收支的“创收型”检查向加强预算执行监督、财税执法监督和促进财政管理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期,财政监督主要是对企业进行财务检查,以查补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特别是1994-1998年的财税物价大检查,每年都查补大量的财政收入,一般占当年财政收入的5%左右,这也与当时两个比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偏低的形势相适应。1998年之后。随着两个比重的逐步提高,财政实力相对增强,而且分税制体制逐步成熟,税务机关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越来越强,财政的首要任务是如何用好财政资金,财政支出监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监督内容逐步从重收入监督到收支并举,也就是从对企业财务检查为主转向对财政活动监督为主。支出监督是以确保财政支出安全性、合规性、有效性为目标;收入监督主要是以对收入征收机关执法质量的监督为主,同时加大对财政政策执行监督的力度,保障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另外,从1999年开始,每年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监督企事业单位执行会计制度的情况,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并将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结果进行公告。

2 监督方式从事后监督为主向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相结合转变,提高了财政监督的针对性和及时性。以前,由于缺乏事前监督,被监督对象往往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只注重争取资金而疏于管理。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监督滞后于财政管理,导致财政管理中许多不应发生的问题发生了,截留、挪用、浪费等现象屡见不鲜。近些年,财政监督转变方式,提前介入,开展事前和事中监督,积极参与到财政改革之中,主动服务于财政改革和管理。而且事前和事中监督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有效避免损失,克服事后监督发现问题时损失已经形成而无法追回的弊端。

3 监督手段从专项检查为主向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并重转变,强化了财政监督对管理的促进作用。以前过多强调专项检查为主,大多只能在事后展开,针对事后的财务会计结果进行检查处理,在监督选题上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前瞻性;而且财政监督主要采取集中性、突击性的专项检查方式,存在重检查、轻日常监督的倾向,日常监督职能没有很好地落实。在这种情况下,财政监督工作难免带有较大的偶然性,往往是对列入检查名单的单位实施检查,而对其他单位就失去了有效的监督,不能很好地满足财政管理的需要。通过加强日常监督,针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特别是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完善制度,改进和加强管理,发挥财政监督促进规范的作用。避免了单纯事后检查发现问题带来的被动局面,防患于未然,提升了监管成效。

4 监督理念和制度安排从重微观检查型监督向服务宏观管理型监督转变。近两年来,财政监督进一步强化了监督与服务并重、规范与促进同步的监督理念,从单纯的查问题中解脱出来,初步实现了:(1)在财政监督制度设计上实现“三个贯穿”,即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中心工作的大局,贯穿于财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以及改革的总体设计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全过程。(2)在监督方法上实行资金流和全过程监督,财政监督紧跟资金流,资金流向哪里,财政监督就跟踪到哪里,不留监督死角和空白,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有效。(3)在监督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工具,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发和使用监督软件。(4)开展联合检查。形成监督合力。对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及时移交相关部门跟进处理。

(二)我国财政监督取得的主要成效

1 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国家大政方针的实施贡献了重要力量。各级财政监督机构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财政部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积极开展监督检查,查处了大量违法违纪案件,在对违纪问题的处理中,将处理事和处理人结合起来,提出处理责任人建议与实际处理数量逐年增加,严肃了财经纪律,维护市场秩序。2003-2007年,全国财政监督系统累计查出违纪金额近6000亿元并追究992人责任。

2 为服务财政改革、促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与之相适应,财政管理体制和方式也进行了改革,公共财政、民生财政理念逐步变成现实,在促进公共财政建设过程中财政监督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在各项财政改革的推行中,进行摸底清查、督促检查和追踪问效。财政监督过程中采取查调结合的手段,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对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3 为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作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初期,“两个比重”较低,当时开展的财税物价大检查在严肃财经纪律、打击违纪违法行为的同时,查补了大量财政收入,积累了财力,为财政改革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随着改革的深入,财政监督由重收入监督向收支并重转变,加强对财政支出的追踪问效,保证财政支出的真实、有效、规范。通过对资金申请和部门预算进行审核,很好地把住了财政资金流出的“第一关口”,挤出资金申请和预算编制中的“水分”,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三、当前加强财政监督的几点思考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财政监督虽然得到了较大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例如,财政监督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监督方式方法尚不够科学,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理顺,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创新,提高财政监督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

1 坚持财政监督服务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增强宏观意识,学会高位思考,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促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 财政监督是国家经济“警察”,是市场秩序的“守护者”。财政监督服务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就是要求财政监督树立全局观和中心意识,要把着眼点、着力点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前提、大背景、大方向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宏观着眼、微观人手。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时期,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机制也不够健全,更需要强化财政宏观调控职能,提高财政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弥补市场缺陷,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但现实生活中,宏观调控政策有时得不到严格的贯彻执行,有些调控政策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宏观调控政策要发挥作用、收到预期效果,必须加强对政策执行过程和调控对象的监督,保证政策执行过程中不走样、不变形。根据监督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对宏观调控政策作出适当调整,使之更符合实际,更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通过预警预测,发现和查处问题,深刻揭示和剖析成因,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完善管理制度,促进财政改革,维护财经秩序,服务科学发展。

要通过增强宏观意识,学会高位思考,树立科学发展观。把握监督规律,体现时代特征,使财政监督发展的内涵更加清晰,发展的途径更加明确,发展的眼光更加长远。体现在监督实践中要坚持“三个贯穿”:一是贯穿于财政中心工作的大局,即贯穿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财政中心工作大局之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完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服务于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做到切实为大局服务,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贯穿于财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的总体设计之中,围绕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从制度上对财政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制约,强化严肃财经纪律的源头治理。严肃预算纪律,强化预算约束,真正建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位一体的制衡机制,推进源头治理腐败体系的建立。三是贯穿于财政管理全过程,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促进财政管理和财政机关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落实民生政策,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民生支出发挥效益,积极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财政宏观调控职能实现,保障政策落到实处、执行到位,顺利实现调控目标。

2 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作用,构建信息共享、监管合力的体系和全过程、全天候财政监督格局,促进财政监督成效进一步提高。

在我国,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和社会中介机构监督等共同构成完整的经济监督体系,负责对经济运行秩序实施监督。各监督主体职责分工和监督内容各有侧重,逐步形成信息共享、分工合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因此,要树立大监督理念,站在全局的高度认识和开展监督。就财政而言。监督必须贯穿于财政运行全过程,在财政运行的链条上强化财政监督的作用,使财政监督成为财政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整体效能,实施监督全覆盖,促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

当前,尽管我国监督工作大大加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税收流失严重。偷税、骗税和随意减免税现象时有发生;预算约束软化,财政支出“重分配轻管理”还比较突出,挤占、挪用财政资金问题屡见不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低下;会诛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普遍,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参差不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私设“小金库”和资金体外循环的问题也很突出,加大了财政风险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与管理缺位、监管脱节有关。

财政监督是财政部门的职责,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共同承担监督职能,二者各有侧重、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共同治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当前,着力构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全过程、全天候监督工作格局和工作体系,是财政监督面临的重要课题。

所谓全过程、全天候的财政监督格局,就是紧紧抓住财政资金流这条主线,形成全覆盖、多层次、立体式的监督格局。始终把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管理的必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财政收支管理的全过程,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督,财政资金流向哪里,财政监督就跟踪到哪里,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不留盲点。加强对财政政策执行情况的监控,及时收集反馈关于政策执行的真实信息。逐步建立起事前参与预警、事中跟踪防范、事后审核问效的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保障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水平。

3 坚持依法监督、科学监督,进一步促进财政监督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任何经济主体都应该在法律框架内活动,政府部门也不例外,要依法行政。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是财政工作的本质要求,依法监督是财政监督的根本和前提。

当前财政监督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财政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比如,财政监督的覆盖范围仍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财政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仍然不够,财政的宏观监督力度仍有待大力加强。财政监督方式方法尚不够科学和规范,仍然比较单一,从方式上看,表现为专项性和突击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从监督环节上看,表现为集中性和非连续性的事后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对某一事项检查多,全方位跟踪监督少。监督方式方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财政监督和其它经济监督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各个经济监督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还不甚明确,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在检查计划上相互衔接不够,工作信息上共享不多,检查结论上相互利用不足,造成一定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使得监督成本不减,监督效率不高。因此,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理顺监督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之在监督检查中形成合力,提高监督检查的整体效益。

财政监督如何做到依法监督、科学监督,是新时期财政监督的重大课题。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具体体现。严格遵守法规程序。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定性和处理,尊重和保障被监督对象的合法权益。监督与服务并重,规范和促进同步,不断创新财政监督方式方法,扩大监督成效。归根到底就是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只有这样,财政监督才能不断向前发展。要做到这点,对财政监督自身来讲,关键是要强化内部和外部制约机制,重新设计和描述财政监督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和掌控权力运行的重点环节、关键步骤,建立健全公开、透明、规范的财政监督权力运行机制,促进财政监督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4 处理好监督与改革和发展的关系,使监督效应最大化。

监督必须为改革和发展服务。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监督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保障各种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并推进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平稳快速发展。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就要求我们在敢于监督的同时还要善于监督,不断探索,创新方法,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全面发挥监督效应。要服务大局、围绕中心,发挥宏观效应;要讲究方法、整体推进,发挥规模效应;要抓住热点、查处大案,发挥震动效应;要跟踪落实、狠抓整改,发挥规范效应;要推进改革、健全机制,发挥管理效应。

5 加强调研和理论研究,强化理论指导,推动财政监督健康发展。

第6篇: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范文

一.一年来,财政监督工作亮点多、力度大、成效显著

今年,我局财政监督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收支并举、内外并行、监管并重、统筹兼顾”的原则,开拓创新,勇于实践,财政管理工作成效显著。据统计,本年共组织检查人员人次,组成个检查组,对部门单位进行检查,较好地规范了财经秩序,净化了经济环境,充分展示了财政监督工作在维护财经法纪、保障财政资金安全中的作用,也充分展示了广大财政监督干部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良好风貌。总结一下,特点有:

(一)始终坚持“促进经济好快发展”这一工作主线,实现了以监督财政收支执行情况为主,向更多地关注财政经济发展情况转变。在加强收支监督的同时,加大对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政策落实及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力度。如,我们按有关要求,有重点的选择涉及土地问题的项目进行检查,对土地收储交易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对耕地占用税等政策的调整进行监督检查等,在落实中央政策、保护土地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将房地产作为重点检查行业,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为规范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做出了积极努力。另外,我们还围绕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大对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科技创新等财政资金的检查落实。通过检查,不仅强化了资金的管理,而且保证了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了以监督经济方面问题为主,向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转变。关注市情民意,是我市今年财政工作的一大亮点。我们财政监督部门,适时转变,抓住重点,选择“三农、教育、卫生、社保”等财政重大支出项目,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了新农合补助资金审核工作,保障了这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另外,我们对中小学校舍改造资金进行专项检查,对“三通”工程补助资金进行了检查。通过这些工作,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增进了群众感情,较好的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

(三)提高监督层次和水平,实现了从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为主,向监督检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转变。我们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把监督检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使监督更好的融入管理之中。比如,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方面,我们对发现的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一系列加强管理和深化改革的意见。我们要求每个检查组在提交检查报告的同时,应报送调研报告。为此,我们得到了很多有观点、有价值、有分析、层次较高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了监督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四)集中财政监督力量,齐抓共管,实现从“小监督”到“大监督”的转变。通过整合监督力量,改变了过去专职监督人员各自为战、独木难支的状况,形成上下一盘棋,同唱一首歌的局面。从纵向看,我们加强与市局、各兄弟单位的配合;从横向看,在内部加强同相关业务科室的沟通和协调,增强财政监督的互动性。这些措施效果明显,为监督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促进了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财政监督机制更加健全,财政监督基础更加牢固。

年初,局党组确定*年要将财政监督工作做实做细,使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动态全程监控。为此,我们加大投入,健全机制,进一步夯实了财政监督的基础,充分发挥了财政监督的作用。

(一)把财政监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我们统一思想,把握形式,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财政监督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财政监督能力,努力开创财政监督工作的新局面。

(二)监督观念和方式上更成熟。根据上级会议精神和要求,我们统一认识、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拓展财政领域,形成“收支并举、监管并重”的工作格局。将财政监督工作和财政业务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将监督融于管理和服务中,使监督与管理、改革、服务、调研相结合,突出时代特点。同时,将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发挥监督合力;创新监督方式,从检查型监督向管理型监督转变,最大限度的提高财政监督效率。

(三)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监督基础。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今年,我们在加强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的同时,开展“四种意识”和“四种能力”的学教活动。“四种意识”即全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四种能力”即调研能力、学习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拒腐防变能力。同时,我们注意加强交流,一方面向业务科室学习相关业务规定,掌握新的政策;另一方面,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其他先进地方经验,提高我市财政监督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检查。

内部监督检查是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手段,是我们自身水平的自我检查和评价。加强内部监督检查,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政管理和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每次内审后局领导都要专门听取汇报,研究改进意见,拿出具体整改措施,做到监督精细化。在监督手段上,我们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开展工作,如我们采取了专职监督机构牵头,召集业务机构兼职内审员定期抽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形式等。在内部监督检查成果的利用上,建立问责制和监督信息反馈制度,让内部监督的成果真正体现到管理水平的提高上来。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如财政监督缺乏权威性、及时性、有效性,财政监督的面窄,体系不够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振兴财政的要求有差距,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高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明年,我们将在市委市府和济南市局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按“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

“一”是以人为本,在监督理念、方式、手段上体现人本思想;在监督内容上体现关注民生和社会发展,加大对“新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方面的监督力度。

“二”是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强对财政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规范政策执行行为,加强对涉及经济发展的重点支出的监督。二是加强对土地收入的监督,检查土地征用是否符合规定,收支是否纳入预算,资金使用是否符合政策。

“三”是加强财政资金三性检查,即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的监督。

第7篇: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范文

总结一下,特点有:(一)始终坚持“促进经济好快发展”这一工作主线,实现了以监督财政收支执行情况为主,向更多地关注财政经济发展情况转变。在加强收支监督的同时,加大对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政策落实及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力度。如,我们按有关要求,有重点的选择涉及土地问题的项目进行检查,对土地收储交易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对耕地占用税等政策的调整进行监督检查等,在落实中央政策、保护土地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将房地产作为重点检查行业,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为规范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做出了积极努力。另外,我们还围绕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大对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科技创新等财政资金的检查落实。通过检查,不仅强化了资金的管理,而且保证了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了以监督经济方面问题为主,向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转变。关注市情民意,是我市今年财政工作的一大亮点。我们财政监督部门,适时转变,抓住重点,选择“三农、教育、卫生、社保”等财政重大支.出项目,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了新农合补助资金审核工作,保障了这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另外,我们对中小学校舍改造资金进行专项检查,对“三通”工程补助资金进行了检查。通过这些工作,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增进了群众感情,较好的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三)提高监督层次和水平,实现了从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为主,向监督检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转变。我们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把监督检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使监督更好的融入管理之中。比如,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方面,我们对发现的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一系列加强管理和深化改革的意见。我们要求每个检查组在提交检查报告的同时,应报送调研报告。为此,我们得到了很多有观点、有价值、有分析、层次较高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了监督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四)集中财政监督力量,齐抓共管,实现从“小监督”到“大监督”的转变。通过整合监督力量,改变了过去专职监督人员各自为战、独木难支的状况,形成上下一盘棋,同唱一首歌的局面。从纵向看,我们加强与市局、各兄弟单位的配合;从横向看,在内部加强同相关业务科室的沟通和协调,增强财政监督的互动性。这些措施效果明显,为监督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促进了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二.财政监督机制更加健全,财政监督基础更加牢固。

年初,局党组确定**年要将财政监督工作做实做细,使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动态全程监控。为此,我们加大投入,健全机制,进一步夯实了财政监督的基础,充分发挥了财政监督的作用。(一)把财政监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我们统一思想,把握形式,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财政监督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财政监督能力,努力开创财政监督工作的新局面。

(二)监督观念和方式上更成熟。根据上级会议精神和要求,我们统一认识、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拓展财政领域,形成“收支并举、监管并重”的工作格局。将财政监督工作和财政业务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将监督融于管理和服务中,使监督与管理、改革、服务、调研相结合,突出时代特点。同时,将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发挥监督合力;创新监督方式,从检查型监督向管理型监督转变,最大限度的提高财政监督效率。(三)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监督基础。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今年,我们在加强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的同时,开展“四种意识”和“四种能力”的学教活动。“四种意识”即全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四种能力”即调研能力、学习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拒腐防变能力。同时,我们注意加强交流,一方面向业务科室学习相关业务规定,掌握新的政策;另一方面,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其他先进地方经验,提高我市财政监督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检查。

内部监督检查是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手段,是我们自身水平的自我检查和评价。加强内部监督检查,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政管理和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每次内审后局领导都要专门听取汇报,研究改进意见,拿出具体整改措施,做到监督精细化。在监督手段上,我们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开展工作,如我们采取了专职监督机构牵头,召集业务机构兼职内审员定期抽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形式等。在内部监督检查成果的利用上,建立问责制和监督信息反馈制度,让内部监督的成果真正体现到管理水平的提高上来。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如财政监督缺乏权威性、及时性、有效性,财政监督的面窄,体系不够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振兴财政的要求有差距,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高等。

第8篇: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范文

一、财政体制与财政监督的关系问题

1.财政监督作为财政职能的组成形式,它依附于财政体制。财政监督是财政职能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依附于财政体制,寓于财政管理之中;财政体制越完善,财政监督的重要性就越突出。科学完善的财政体制的要素之一,就是高效率、高质量的财政监督。成熟的财政体制为财政监督提供充分的监督环境和依据,它是财政监督的力量之源,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科学完善的财政体制,需要高效率的财政监督为其保驾护航。财政监督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治理整顿经济秩序,实现宏观调控保驾护航。从监督的内容来看,财政监督作为约束机制,主要对财政资金的收支活动进行监督,是财政的自我约束和监督。但从监督的范围看,它又不仅仅局限于财政内容,它是国家通过财政部门运用财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自身资金活动实行的一种广泛而深入的管理行为,是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实施的宏观监控,所以财政监督又是政府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社会经济秩序的有效工具。

二、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的定位问题

1.加强财政监督是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全面推进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是当前财政工作主要任务。改革的内容很明确:一是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严格界定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减少财政对应由市场调节的项目和可以利用社会资金发展的事业的投资,优化支出结构;二是改革财政资金缴拨方式,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并统一由国库直接支付;三是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实行部门预算,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细化预算编制,并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管理。

财政监督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财政管理的改革过程就是财政监督检查不断得到加强、财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提高的过程。如强化预算管理、编制部门预算是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综合财政预算和零基预算的编制,事实上扩大了原有预算范围;部门预算的全面推行,则深化、细化了预算的内涵。基于此,只有加强和深化财政监督,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又如,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财政支付方式,既是对财政资金运作方式的改革,同时也是加强对财政资金收付环节的规范和监督,防止财政资金的截留挪用与损失浪费。可以说,财政监督工作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加强,直接影响到各项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成效。

2.财政监督必须服从于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部门对财政收支活动的管理过程,就本质而言就是一个重要的监督过程。财政监督机构的各项具体监督检查活动,本身也是对财政收支的管理活动。财政监督的这种属性,客观上要求财政监督工作必须彻底改变只重检查、不重管理,只重收缴、不重堵漏,监督检查和管理相脱离的片面做法,必须善于在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财政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逐步从监督检查型转变为监督管理型。在当前,财务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是财政监督的重要形式,仍需大力强化。财政监督检查专门机构要按照财政监督必须服从服务于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的原则,抓住财政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不断提高监督检查的综合效能。在监督检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克服“为检查而检查”的思想,不做表面文章。要站在切实服务财政管理的角度实施检查,并将监督检查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通过检查、分析,善于发现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加快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实现将财政监督寓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三、当前财政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经济活动的专业监督,实践证明具有其它监督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强化财政职能,创新财政管理,净化经济环境,规范财政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作出了大量具体而卓有成效的贡献,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财政监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监督的范围、内容、方式、手段及法制建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要求和财政管理实际需要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如下:

1.财政监督的内容范围存在局限性。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是一个具有广泛性、多层次、全方位、统一的监督,其内容涵盖整个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但从现阶段的财政监督情况来看,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其监督职责的范围和内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监督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财经领域的某些突出问题,监督的内容狭窄且监督方法单一。监督的范围大部分还只能集中在财政内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以及财政收入质量的监督上,并且存在严重的“四多四少”现象:即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集中性和非连续性的事后监督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对财政收入检查较多,对财政支出监督少;对某个单一事项或某个环节检查多,对全方位监控及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少。同时对与地方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盲区,财政监督的内容和范围已无法适应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的广泛性、多层次、全方位监督的要求。

2.财政监督方式存在滞后性、被动性。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不但具有多层次、广泛性,而且还具有集监督、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本质特征,其监督方式具有对经济行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而现阶段的财政监督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种被动的事后监督,其基本监督方式往往是按年度或按项目工程完结后根据需要对其财务收支经济行为进行监督,这种单纯的事后监督只能是已成事实后的“马后炮”式的监督,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被动性,财政监督成了为违纪单位处理善后事宜的工具。对监督过程中查出违纪问题,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严格按照财政政策法规给予经济处罚,最多也只能起到一个下不为例的“警示”作用,且警示的效果如何还是一个难以预料的未知数。处罚的资金仍然是国家(单位)支付,这种慷国家之慨为自己遮羞或为自己免灾的违纪现象,已逐渐成为违法违纪单位和个人的新时尚,再加上目前监督职能机构较多,监督职能重复、交叉现象比较突出,在监督过程中少数监督机构受部门利益的驱动,对查出的违纪问题不认真对待,将对违纪单位罚款放在首位,只要交了罚款就皆大欢喜,这样一来,不但加大了财政监督成本,动摇了执法的严肃性,对违纪单位既没有起到任何警示作用,而且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给国家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失去了财政监督效果,导致财经领域违纪现象屡查屡犯、屡禁不止。

3.财政监督的目的模糊不清。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其监督目的和监督程序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前瞻性。现阶段财政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完全是一种政府性行为,是靠政府行政手段指导下的财政监督,而不是根据经济运行环境的需要进行的监督,财政监督完全成了地方政府的工具,是根据领导意图进行的监督,政府说对谁进行监督就对谁进行监督,领导想监督哪个部门或项目,财政监督部门就根据领导的意志去监督哪个部门或项目,对于查处的结果,更是缺乏自主依法处罚的权力,政府领导超强的主观臆断、随意动态性决策和财政盲区、被动性的监督,造成财政监督目的不清,监督目标不明,给财政监督工作本身带来了较大难度,影响了财政监督效果,是导致财政监督手段弱化、监督职责难以到位重要原因,与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运作规范、目标明确、服务与监督并重的要求不相适应。

4.财政监督手段缺乏独立性和强制性。依法行政、依法监督是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的重要职责,其监督手段具有完全的强制性和独立性。但是现阶段由于财政监督职能职责定位虚化,立法工作滞后,部分人员的观念陈旧,对依法行政的认识不到位,财政部门内部一部分同志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习惯于以拨代管,甚至拨而不管,有的只重收入,不重管理,只重支出不重监督。同时,财政监督的执法依据不健全,不完善,有的还比较陈旧和滞后,财政法律、法规统一性、协调性不够,有些甚至相互冲突,为执法带来难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金库管理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之间有关退库管理规定不够衔接;财政法律、法规中有关行政处罚措施可操作性不强,有的软弱无力,形同虚设,致使违法者不能受到应有的惩罚,影响到财政执法效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有关处罚条款软弱无力,包括《预算法》第74条的规定难以操作,预算法实施条例第51条、第75条的规定难以落实等;国家的财政监督检查立法滞后,缺乏一套完整的财政监督检查法律体系,有关财政监督职能大多散见于相关财政法律、法规中,国家至今仍没有《财政监督法》或《财政监督条例》,这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带来影响。如《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于1987年6月16日颁布,其中有些内容早已经过时,亟需修订、完善。

5.财政监督信息反馈不畅,网络不全,技术手段不够先进。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财政监督管理,及时反馈监督信息是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的基本要求。目前,服务于财政监督的信息网络却很不齐全,信息渠道不够顺畅,信息反馈不够及时,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手段在财政监督领域的应用滞后。从收入环节看,财政与收入征收单位、国库部门尚未实时联网,财政对征收执行情况、收入入库情况难以及时、完整掌握。从支出环节看,财政部门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的动态掌握限于拨付阶段,由于尚未形成规范统一的会计核算网络,资金具体使用情况的信息分散在各个预算单位,难以及时、全面、准确地同步集中反映到财政部门。从财政部门内部看,各管理职能部门与财政监督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协调和相互制约的正常机制,财政信息共享程度较低,传递缺少规范化程序,财政监督部门对预算单位和监督对象的基础资料掌握不全,尚未建立有效的监督决策辅助系统和监督信息支持系统,影响了财政监督的及时性、针对性、严密性和有效性。

公共财政框架下,完善财政监督的对策思考。公共财政框架包括功能框架和管理框架两个部分。公共财政管理框架的建设任务就是用公共管理的办法管理财政,确保财政资金筹集使用的公平、公开。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必须最大限度地适应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

1.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财政监督运行机制,使财政监督的职能由检查监督型向管理监督型转变。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必须最大限度地适应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将财政监督置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和最前沿,用公共管理的办法管理财政,确保财政资金筹集使用公平、公开,以满足公共财政需要,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起涵盖财政收支、体现财政管理特色,对财政运行进行监测、预警、分析、保障、规范等多功能的财政监督运行机制和监控体系, 逐步建立起事前参与预警、事中跟踪防范、事后审核问效的多层次全方位财政监督运行机制。

财政监督是保证财政分配、调节职能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在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必须是一个机制健全、运行高效、执法规范、监督有力,并服务于财政改革整体要求,贯穿于财政收支管理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依法理财、依法行政水平的监督体系。因此,财政监督要把监督的范围和监督的重心由现行单纯的依靠行政手段、被动服务式的检查型监督逐步向公正、独立的财政管理型监督转变;由现行的微观、具体事物型监督向宏观、微观监督并重转变;由现行的检查监督向管理型监督转变。将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拓展财政监督内容、范围和服务领域,使财政监督更好地服务于财政管理,促进财政监督实现质与量的根本转变。

2.建立规范、有效的财政监督方式,使财政监督由事后监督向过程监督转变。新型的财政监督运行机制,必须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保障财政宏观调控职能的正常发挥,要在巩固完善事后监督机制的同时,紧紧把握财政监督寓于财政管理的内在特性,着眼财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改变现行监督方式,逐步将监督关口前移,把监督的侧重点由过去单纯的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等全过程的监督转变。根据新的形势来调整监督方式,做到“四个结合”,即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检查相结合;财政监督与财政具体业务管理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抽查相结合;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分配和财政管理全过程,一是要参与部门预算管理,在财政预算收支计划编制、部门(单位)预算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工程项目预算以及财政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实行事前监督,积极介入,严格按照《预算法》等有关政策法规和财经制度进行事前考察、论证、预测,努力做到计划周密、方案可行、决策科学;健全事中防范机制。二是财政监督工作不能局限于突击性的专项治理方式,要逐步过渡到经常性的审查、稽核与检查为主,对不同时期的经济热点或普遍性问题辅之以必要的专项或集中性的监督检查,全面履行财政监督职责,着眼于活动的全过程。三是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审批、拨付程序的监督,要严格按照权限操作,强化组织纪律,严格依法办事,防止政府权力部门化,甚至个人化。四是实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承诺保证制度和资金拨付使用中的层层责任制,明确预算审批人、预算拨付人、部门(单位)负责人、资金使用人以及各个环节经办人员的具体职责、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建立起相互稽核、相互制约、各负其责的全过程内容监督制约机制。

3.明确监督目标,建立和完善规范的财政监督体系。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督管理活动和运行机制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政策性。一是要建立规范的财政监督法律法规体系,确保财政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检查有法可依。二是要建立规范的财政监督检查组织体系,从组织上确保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检查的实施,改变现行依靠行政手段盲目和无目的监督,逐步向有计划、有目的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监督转变。三是建立规范的财政监督检查执法体系,保障财政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执法检查的顺利开展。并在监督的过程中建立健全财政监督目标责任制,通过不断完善财政监督内外监控目标责任体系,逐步实现职能转轨,促使财政监督工作逐步达到对外实施财政收支管理活动全过程的监控、预警,对内规范财政自身工作行为的目标,实现公共财政框架下规范的财政监督运作机制。

第9篇: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范文

一、加强宣传教育,完善财务财经法规

首先,开展廉政建设离不开宣传教育。一是要广泛宣传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使大家认识到,加强廉政建设不仅关系到党的存亡、国家的兴衰、军队的命运,而且关系到每个人的前途和幸福,从而自觉地投入反腐倡廉的斗争中去。二是普法教育中,要增加财经法规知识竞赛、板报比赛等,在部队掀起学习普及财经法规知识的群众热潮。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财经法规。军队财经法规是军事经济工作的准则,是部队廉政建设的保证。只有有了完善的财务法规制度,才能做到有法可依。目前,部队财经法规存在的总是有三:一是上级的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一项财经制度的执行,从总部到基层中队,要经过几个层次。上级的规定,有的笼统,有的具体。绝大多数的财务人员都秉公守法,但仍有个别的单位和个人违反规定。究其原因就是钻了规定与实际差距的空子。二是一些规定流于形式,如人员实力联审制度。人员实力是实施有效的经费供应的依据,但是,由于存在关司、政、后协调的问题,有些单位几年内都没有联审过一次;有些调出的人员,工作一年多了,供给关系不开走,有些调入的人员,工作一年多了,供给关系没有开来。三是以往有些标准制度覆盖面窄,基层有问题顾及不到。鉴于此,总部陆续颁发了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标准制度和管理规定,我们一方面要坚决贯彻执行。另一方面要及时向上级反馈情况,以使进一步修订完善。

二、理顺关系,健全财务监督体系

财务监督,是一项系统面复杂的工作,必须理顺各种关系,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首先,要理顺财务部门内部关系,建立健全各级财务部门的内容监督机制。一是实施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职权,制定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条例,凡是经费开支,未经审计人员审核的不能报销。二是变财务人员的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把过去那种先批后审的报销程序,变为先审后批,让熟悉财经法规标准制度的财务人员把第一关。三是严格落实财务分管制度。有条件的单位,会计、审计、出纳要有志人分管,人员紧缺的单位,会计、出纳要有志人分管,会计人员可兼任内部审计工作,但不能会计出纳一人担任。

其次,要理顺财务与审计部门的关系,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审计监督与财务监督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是独立于财务工作之外的热潮机构,也是促进廉政建设的手段之一。目前武警部队三级预算单位中,支队级单位绝大多数都是财务售货员兼任审计工作。因此,各级财务部门要加强与审计部门的联系,共同把廉政建设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第三,要理顺财物关系,建立健全物资监督机制。一是要建立实物验收制度,严把物品购买验收关,实行跟踪控制。对大件物品要进行登记计价挂帐,防止公物的流失,。二是总队级以上机关可以实行业务经费供应证管理制度。年初将业务经费指标分配到处室,实行经费包干管理。业务处室在支出经费时,作曲供应主借款报销,财务部门将支出数登记到供应主上,经办人、审核人鉴章以示负责。供应主平时由业务处室志人保管。实行供应主,不仅可以调动业务处室管好用好业务经费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增大经费使用的透明度,达到廉政建设在经费管理方面群防群治的目的。

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

首先,要加强优良道德品质和作风纪律培养。我们绝大多数财务人员都是廉洁奉公的,许多同志勤勤恳恳、默默无闻,辛苦耕耘在财务战线上。但是,仍有一些意志薄弱者,贪污受贿,假公济私,严重损害了财务人员形象。我们不能低估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站稳立场,必须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政治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二是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尽职尽责、当好参谋。三是加强思想作风的养成,强化自我约束意识。财务人员不但自己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要靠自己严谨的工作作风来带动群众,影响群众努力做一个品质优良、纪律严明、作风严谨、一尘不染的执法者。

其次,要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财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的基本方法有三种:一是院校进修、自学考试。二是各级财务部门开办各种短训班、学习班,吃透新的标准规定。三是提倡财务人员工作任务情况,以函授作业的形式下达学习计划,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竞赛,以激发广大财务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

四、加强事前监督,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