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育婴培训范文

育婴培训精选(九篇)

育婴培训

第1篇:育婴培训范文

我有幸参加了__市幼教系统中级育婴师的培训,在这次的学习中可以说是收获多多

一∶理论的提升虽然作为一个从教多年幼儿教师,但在03岁这个领域还是一个空白,正像老师所说的:一个好的幼儿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育婴师.学习期间,我发现育婴师注重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宝宝动作技能、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生长发育特点,知道了好多的护理手段是以此作为基础的.了解了婴儿生理、心理、营养、保健、教育,以及怎样分不同年龄段科学的喂养、护理、常见疾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婴儿急救的措施和方法等,照看宝宝,和怎样对宝宝进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宝宝今后入托、入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授课教师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授课老师个个都很敬业,他们认真仔细地教学、规范的演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育婴技巧的了解和学习与医学方面的常识密切相关.老师用丰富的医学知识剖析了每一个婴儿护理技巧,使我不仅了解了其然,也了解了其所以然.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她的保健与护理的课上,当我们有疑惑时,专家老师总是孜孜不倦的一遍又一遍的给我们讲解和示范,直到大家理解和弄懂.专家老师说过的一句朴实的话,让人回味:我希望你们在我这里多问一点、多学一点,那是对我讲课最大的奖励,我想这也是我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

三∶学以致用是关键老师对我们说:你们不但要自己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更要学有所用!通过学习了小儿的生活照料,使我了解了小儿的饮食、乃至小儿的睡眠、二便、三浴具体操作方法.宝宝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0-3岁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人的智力发展,性格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也有句俗话叫做3岁看大,10岁看老.面对将来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如何科学的抚养宝宝,塑造宝宝健全的人格、聪慧的大脑和强健的体魄,让宝宝真正赢在起跑线上是每个初为人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很多人都认为育婴师不就是保姆吗,其实不然,两者有很大的区别.育婴师一定具有保姆的智慧与知识.宝宝出生两三个月,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吃手,专家说:婴儿与幼儿吮吸手指的目的是不同的.婴儿时期吮吸手指是婴儿智力发展的一个信号,是婴儿进入手指功能分化和手眼协调准备阶段的标志之一.家长不要轻易打搅孩子的快乐.宝宝刚刚出生时,双手紧握着拳头,胡乱的挥舞,他的大脑尚不能指挥自己的手放入嘴中.到2个月至3个月时,随着大脑的发育,他渐渐的学会了两个动作:

一个是用眼睛盯着自己的手看,另一个便是吮吸自己的手指.对于他来说,吮指是一种学习和玩耍.起初他只是将整个手放到嘴里,接着是吮吸两三个手指,最后发展到只吮吸一个手指,从笨拙的吮吸整只手,发展到灵巧的吮吸某一个手指,这说明他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大有提高.吮吸手指动作,促使他的手、眼协调行动,为5个月龄左右学会准确抓握玩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在这一时期的婴儿主要是通过嘴来认知外界的,婴儿认为手也是外界的东西,所以总爱将它塞进嘴里吮吸感知.其实喜欢吃手指头或咬其他东西,并不是意味着宝宝他想吃东西,肚子饿了,更不是像有人所说是宝宝手指甜的原因.宝宝吃手指是孩子想了解自己的能力,对外界积极探索的表现,说明宝宝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婴儿能用自己的力量把物体送到嘴里是很不容易的,也标志着婴儿手、口动作互相协调的智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且吸吮手指对稳定婴儿自身情绪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宝宝肚子饿了、疲劳、生气的时候,吮吸自己亲密的手指头就会安定下来.如果父母误认为这是坏习惯横加阻拦,不许婴儿吮吸手指将引起婴儿不满和哭吵,甚至情绪波动.其实,没有阻拦的必要,多数婴儿随月龄增大,接触事物越来越多,手眼协调和手功能更熟练,可以取拿周围新奇的东西摆玩,就会逐渐淡化看手和吮吸手指的游戏,这种行为就会自然消失.所以,做父母的要认识到孩子吃手指、咬东西的意义,不要强行阻止这一行动,只要宝宝不把手指弄破,在清洁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让他去吸,否则会影响婴儿眼手协调能力及抓握能力的发展.破坏宝宝

特有的自信心.虽然处于婴儿期的孩子吃手指头是很正常的现象,一般都采取顺其自然的原则,但如果孩子是由于其他原因而拥有这个习惯的,那家长绝不能袖手旁观了,要及早认清,抚平孩子幼小的心灵.当幼儿在饥饿、寂寞无聊、焦虑不安、疼痛或身体不大舒服的时候就会吮吸手指.如果偶然发现这种行为,或持续时间不长,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但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依然吮吸手指玩乐,说明孩子出现了行为上的偏移.如果孩子这种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那么,这种不良行为就会固定下来,而形成顽固性的习惯.

有些学龄前的幼儿仍有吮吸手指的习惯,这样就会影响牙齿的生长,过多的这种动作会造成牙齿咬合不正,且伤及下巴肌肉及颌骨,也易造成细菌感染,所以吸吮手指的坏处较多.另外,幼儿吮吸手指常会遭到小朋友的耻笑引发他的害羞、焦虑、自卑、不合群的表现.生活照理

要细心,轻柔.决不可粗手粗脚的对待.由于小儿刚出生皮肤细嫩,各种器官还发育的不完善要注意小儿的清洁卫生.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还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水习惯.水是生命的源泉,要适当的让小儿饮水.要为小儿准备适宜的白开水或米汤、水果汁、蔬菜汁

泥糊状食物是婴儿由液体食物向固体食物过渡阶段的主要食物.泥糊状食物的好处是什么呢?他能满足婴儿对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对提高婴儿的咀嚼功能,发展语言能力有益处.如泥糊状的面包干、饼干对幼儿的牙床有磨擦作用,促进幼儿牙齿的萌出.泥糊状的食物是如此的重要,如何正确的掌握它的添加呢.

1:

首先我们要遵循添加辅食的原则:

先素后荤,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渐进的原则.水果、蔬菜、大米应作为首选食物.

2:

添加泥糊状食物时要循序渐进,吃惯了一种再增加一种,一种食物要适应一周左右才能再添加另一种,让幼儿慢慢的适应,也可以因此找到过敏源.不能在同一时间内添加多种辅食,如果同时添加多种的食物后出现过敏的现象,就很难弄清楚到底是哪样食物所引起幼儿的过敏了.

3:

添加的食物:

蛋黄、米糊、菜泥、水果泥、鱼泥等.这是断奶期吃固体食物必须的过渡阶段.婴儿不易食用过量的糖、脂肪、化学添加剂、盐和味精,尽量选用高钾低钠的食物补充婴儿营养.

4:

这些泥糊状食物的添加需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进行,才会使幼儿更好的吸收.添加的顺序为:

2-3个月时,可加菜水、果水、米汤;4-5个月时,可加鸡蛋黄、米粉或代乳粉、菜泥、鱼泥、水果泥;8-10个月时,可加鸡蛋、软饭、小饺子或馄饨、碎肉、碎菜、豆制品、小块蔬菜等.

5:

泥糊状食品烹饪要适度,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其次与父母与孩子沟通是关键的.希望父母做到以下几点;不要在饭桌上争吵父母所选择的食物,挑食的孩子不一定都能接受.教你采用诱导法:

第2篇:育婴培训范文

【关键词】保育人员;在职培训;台湾

无论是在幼儿园、托幼机构还是家庭中,幼儿的保育工作都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995年,国家劳动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和《家庭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对保育人员应该接受何种培训、拥有何种技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自当年起,能够在正规托幼机构和幼儿园中从事保育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并持有相应证书。

在我国台湾省,“保育人员”也被称作“保母人员”,对于保母人员的专业培训有着严格而全面的系统。本文就台湾省关于保姆人员培训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介,从中对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启示。

一、台湾省保母人员专业训练的历史演变

台湾省保母人员的训练始于1987年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家庭扶助中心(现更名为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台北分会南区分事务所)试办“邻里托儿-保母训练”,1989年起台北市政府正式委托民间团体办理保母人员训练方案,每期上课60小时;高雄市则是自1989年和高雄家扶中心合作推动“家庭托育人员服务训练”;1992年起,全省各县市陆续开办保母人员基础训练;1997年《儿童福利专业人员训练实施方案》规定保母人员至少需训练满80小时才可以参加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各县市政府与民间团体陆续开办保母人员训练,协助有医院从事保母工作者参与保母人员技术士考试,以提升保母人员的素质。

1987年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家扶中心办理免费的保母人员训练,训练课程内容为:①婴幼儿营养与食物调配;②婴幼儿发展与辅导;③婴幼儿保育(卫生保健);④婴幼儿教育与实习;⑤亲职沟通;⑥婴幼儿服务的展望;⑦家庭托育中心的环境;⑧婴幼儿沟通;⑨婴幼儿游戏与玩具;⑩邻里托儿服务之认识;⑪儿童保护观念与作法;⑫婴幼儿疾病;⑬亲子关系与管教;⑭托儿的法律常识;⑮专题演讲与讨论等。

1997年台湾省内政部规定保母人员的基础训练类别为职业伦理、婴幼儿托育、幼儿发展、婴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生活与环境与亲职教育,课程内容如表1:

2000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以《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作为推动保母人员督导管理制度之依据,将保母人员的督导管理内容分为职前训练、媒合转介与支持辅导(包含咨询、家访辅导、在职训练),同时将保母人员的基础训练界定为保母人员的职前训练,是参加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的资格条件。自此,台湾省保母人员训练分为了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两种。

2005年内政部儿童局将保母人员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修订为7学分126小时,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包括儿童及少年服务法规、婴幼儿发展、亲职教育、托育服务概论、婴幼儿环境规划及活动设计、婴幼儿健康照顾、婴幼儿照护技术等七类。保母人员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内容如表2:

从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内容可以了解到台湾省保母人员应具备婴儿发展、健康照顾、营养、托育环境规划、学习活动设计、托育相关政策法规、亲职教育等知识与技能,对于只完成了台湾省义务教育或者非幼保相关科系毕业者必须先接受保母人员职前培训的核心课程,完成核心课程训练才能参加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举办的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

而从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制定的《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规范》可知,保母人员检定范围包括学科及术科测验两部分。学科部分,主要是测验儿童及少年福利专业人员保母人员核心课程的内容,即职业伦理、婴幼儿托育导论、婴幼儿发展、婴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生活与环境和亲职教育的内容。术科测验则包括游戏学习区、清洁区、调制区、安全医护区等技能检定。

从保母人员专业训练发展的演变可知,在专业训练上是由局部地区扩展到全省实施的,训练时数由80小时增加至126小时。训练期分为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并由职前训练与保母技术士技能检定两部分相结合,强制非幼保相关专业者接受专业训练。

二、台湾保母人员在职训练的实施

台湾省保母人员在职培训开始于1999年,台北市政府委托信谊基金会与台北家扶中心试办了“保母督导系统”。该系统首次以训练、媒合以及督导三合一的方式,让完成训练的保母人员能继续接受督导——一方面给于保母人员支持,另一方面透过督导系统督导保母人员的托育品质。2000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正式将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纳入《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的文本中,以提升保母人员照顾幼儿的服务品质。

(一)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自2000年起规定各县市的社区保母系统每年必须办理系统内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训练经费由内政部儿童局补助;未参加训练的保母必须退出社区保母系统,完成训练后才能重新加入社区保母系统。由于大多数保母人员的托育时间为星期一到星期五,所以社区保母系统多利用假日举办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同时,为了节省训练经费与训练时间,一般而言在职训练多采用密集式课堂授课方式进行。

各社区保母系统对保母人员安排的在职训练内容多以内政部儿童局每年所规定的训练内容为范围进行课程规划,并且在办理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前必须将训练计划陈报各县市政府备查。2007年内政部儿童局《社区保母系统实施计划》规定,保母人员必修的在职训练内容为:儿童保护、卫生保健、发展迟缓儿童筛检、婴幼儿发展与学习、保母情绪管理、托育伦理。2008年规定保母人员必修的在职训练内容为:分享育儿照顾新知、育儿经验分享、提升保母自我照顾能力、儿童保护、卫生保健(视力保健、口腔保健以及健康)、发展迟缓儿童筛检保育、婴幼儿发展与学习、保母情绪管理、意外事故预防与处理、托育伦理等。

(二)台北市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

将2006年至2008年台北市所办理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课程内容警醒归纳整理如下表:

表3:2006年至2008年台北市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内容一览表

年 在职训练内容

2006 幼儿肠胃功能认识与保健、中年妇女之身心适应、婴幼儿过敏疾病认识与照护、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幼儿生活教养、保母日志撰写、婴幼儿感觉统合与潜能开发、儿童保护、口腔清洁与龋齿防治、婴幼儿身体发展与医疗保健、行为观察与处理原则、游戏学习设计、保母情绪管理、婴幼儿按摩理论与实务、婴幼儿副食品、亲子活动设计、说故事研习营、幼儿创意语文、儿童发展迟缓、社区保母系统计划说明、急救CPR、更年期妇女的保健、谈幼儿情绪、亲职沟通、如何与家长签订保母任务契约、动手做玩具、哺育母乳、保母责任险说明、婴幼儿发展评估相关资源整合及运用、0-3岁幼儿发展认识与协助、培养婴幼儿注意力、幼儿听力发展认识与协助、应用音乐启发婴幼儿学习与发展、婴幼儿意外紧急处理、保母与家长沟通技巧、婴幼儿营养之均衡发展、早产儿的居家照顾、家庭托育环境的规划与布置。

2007 新生儿与婴儿疾病观护与急救、从营养与副食品谈婴幼儿健康、幼儿常用食品营养成分与体质关系分析、0-3岁亲子音乐游戏、危机预防与处理、从清洁与收纳谈托育环境维护、保母托育相关政策、各类营养素对各年龄层之重要性、婴幼儿急症的处置与照护、由医学观点看学习障碍、感觉统合、幼儿语言发展与唇腭裂幼儿之照护、幼儿独立人格训练、幼儿按摩技巧、育儿工作者易发生的职业伤害、受虐儿童与目睹家暴的认识与处遇、儿童视力保健、0-4岁发展检核表实作技巧、婴幼儿教具制作、0-6岁儿童行为改变技术、说故事研习、保姆情绪控制管理、保母专业伦理、儿童哲学与教学、如何帮助情绪障碍的孩子、托育事件个案探讨、文化古迹参访、意外保险、游戏治疗活动设计、保母职场压力管理及心理调适、学龄前幼儿口腔保健、用药安全、保母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婴幼儿发展检核、以只能治疗角度看0-3岁的幼儿发展、保母形象建立、会谈技巧、儿童托育政策与居家式儿童照护服务管理自治条例说明、保母系统与劳动权益、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早产儿照护、婴幼儿意外预防与处理、0-3岁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0-3岁分离焦虑情绪与处理、宝宝腹泻与便秘的预防与照护、新生儿的照护、发展迟缓儿童筛检、婴幼儿发展与学习、婴幼儿的感觉统合、婴幼儿的安全-CPR。

2008 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幼儿脑力潜能开发、托育经验分享、如何与0-3岁幼儿说故事、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力、专注力、记忆力、托育契约权利义务说明与签订原则、保姆自我照顾分享、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预防、图书故事与幼儿发育、幼儿色彩学、幼儿游戏心理与行为、善用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成效、传媒对幼儿早期发展的影响、多元文化与幼儿教育、家庭与法律、儿童发展筛检介绍、保母情绪与压力管理、早产儿居家招呼、系统政策及托育辅助业务说明、0-2岁婴幼儿适性发展游戏活动设计、卫生保健(视力、口腔及)、新CPR训练、儿童保护、穿出自信(保母形象管理与沟通)、婴幼儿良好饮食习惯、认识孩子与照顾者的依附关系、有效的家计管理、认识母乳、认识儿虐与法律常识、增进幼儿适当的表达能力与改善构音、托育环境规划与安全、婴幼儿的发展与学习、托育伦理、宝宝日记书写技巧、如何和家长做有效的沟通。

台北市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从1999年起实施已10年,起初由台北市政府委托民间团体办理,2000年起依照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的规定由各社区保母系统办理。多年来各社区保母系统办理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为配合保母的时间多于假日举办,训练方式则以课堂讲授方式进行,在职训练内容依循当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规定的必修课程进行调整和规划。

综上所述,从台北市各社区保母系统自2006年至2008年所举办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内容观之,每年的在职训练内容差异并不大,这应该与内政部儿童局已对保母人员在职训练课程内容做了原则性规范有关。而各区保母系统办理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前亦会参考保母人员的建议对训练内容进行调整,保母人员多建议增加工作上需要的知识技能或保母人员自我照顾的需求。

三、对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专业培训的启示

对台湾省保母人员职业培训的历史沿革以及训练课程内容的梳理,可以看出在台湾省对于保育人员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幼儿保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涵盖了对于专业伦理和个人发展的素质培训。

而在我国的大陆地区,对于保育人员的专业培训目前还只是对职前培训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职培训并未有着明确的规定以促进其继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标准》中对于保育员的要求来看,对于保育员的专业培训内容还仅仅是关注对幼儿生理心理的了解、幼儿常见疾病和护理方法以及对幼儿教育保育的技能等,而对于保育人员的专业伦理、职业发展、与家庭和幼儿的沟通以及共创支持保育人员专业发展平台的关注较少。

基于以上对于我国台湾省保育人员专业培训的述评以及对于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培训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大陆地区可以在保育人员的专业伦理、在职培训、专业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为提高保育人员自身素质和保育质量打造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关于颁发保育员、家庭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通知[J].创业者,1997(6)

[2] 李慧娟.家庭保母训练方案之评估研究——以台北家庭扶助中心邻里托儿服务方案为例[D],1989

[3]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福利专业人员训练实施方案,1997

[4]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儿童福利专业人员保母人员核心课程,2005

[5] 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规范,2007。

[6] 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试办保母督导系统计划,1999

[7]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2000

[8] 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90年度业务报告,2001

[9] 张美美.台北市保母人员在职训练需求之研究,2009

[10] 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97年度业务报告,2008

第3篇:育婴培训范文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系青海省西宁市810000

【摘 要】目的:通过科学的抚摸方法增加婴儿与父母的交流,帮助婴儿获得安全感,关键是促进婴儿各系统的发育。

方法:通过医护人员、家庭成员、专门抚触师、或者社区抚触单位对婴儿皮肤进行可学的、温和的刺激以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的一种科学护理技术。结果:增强婴儿免疫力,增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减少婴儿哭闹,增加睡眠和神经系统系统的生长发育。结论:婴儿抚触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值得我们继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婴儿抚触;发展;应用

新生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婴儿抚触给以婴儿全身皮肤的良性刺激,促进各系统的生长发育,是婴儿认识外界的重要途径,是建立母子亲密关系的重要途径。实验证明对于不同疾病、不同年龄、不同部位、不同体位的患儿采取抚触可以促进各系统的生长发育。

1现状和发展趋势应围绕以下几点谈

1.1婴儿抚触起源和发展

1.1.1国外现状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即达到了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美才算健康,婴儿健康备受关注,也是广大年轻父母和医护人员长期探讨的话题[1]对新生儿按摩的研究科追溯到1940年Margar在临床中观察到如果在婴儿出生后数周经常得到抚触,能刺激呼吸及循环系统功能发育。使婴儿浅而不完全的呼吸变的较平稳。1986年美国迈阿密大学Field及同事首先对早产儿抚触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抚触可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2]所以婴儿抚触在国外比较受重视,1991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对按摩进行专门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机构—抚触科研中心(TRI).新闻频道经常报道抚触师的培训越来越受关注。

1.1.2国内现状

在我国此项研究比较晚1955年这一全新婴儿概念才列入中国,在全国各大专业医护机构的临床实践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年轻父母的青睐[3]由于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作用,婴儿抚触这一全新护理理念和技术引入中国以来,得到了中华医学会积极配合。婴儿抚触作为科学育婴新方法备受全国,乃是直接的关注全国各地举办了30多次婴儿抚触培训班,先后有3000多名医护人员接受培训,全国已接受出的新生儿已达到,截止目前全国30多个城市和500多个医院建立专门的婴儿抚触中心并得到了社会关注,受到了医务人员和新爸爸妈妈的普遍欢迎。婴儿抚触目前在我国已经普遍开展,它的良好社会效益,已得到公众的认可。

2婴儿抚触应用过程中的影响

对健康新生儿刘锦等人对正常新生儿抚触的研究表明,抚触组的智力发育指数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未抚触组。黄水清等人的研究显示通过抚触可使婴儿油更成熟的定向力、运动能力和活动程度。对疾病患儿来说抚触可增加患儿的体重,也是母体交流的纽带,赵婉文等报到抚触可降低血糖,即烫的利用可增加,婴儿体重增加。新生儿抚触可以明显缩短新生儿第一次胎粪变黄时间和有效降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高峰期的经皮黄疸指数,,即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及核黄疸发生的危险。

3国内外发展趋势

3.1抚触培训师持证上岗

此前,全国各地从事儿童护理或者婴儿护理的专业人员,主要来自护士、护理等专业,并没有专门的专业设置,现在也没有专门的持证者上岗。目前,全国此类专业从业者还是空白。育婴师成为市场紧缺的人才。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的郭亚新副校长说,作为培养婴幼儿师资的国家教育机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培养过一名0-3岁阶段的专业育婴人才,虽然这是教育新形势导致的漏洞,但是这个阶段人才空白的出现终究是个遗憾。对0-3岁专业育婴人员的需求非常大,由于没有这方面的“正规”人才,在社区或一些育婴公司出现了所谓0-3岁的育婴人员,但实际上她们大多数只能算是“月嫂”,因为她们几乎没有经过系统的育婴培训,也不具备这种职业资格。在她们的服务中就难免出现问题,因此家长对这个阶段育婴师的投诉意见也最多。国家在2003年初推出了育婴员的职业标准,这就要求从事育婴工作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2社区培训

针对社区服务中心主要开展婴儿游泳抚触活动,婴儿在母体接触羊水,和宫壁儿抚触出生后我们通过游泳抚触。陈丽霞对160例婴儿分组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游泳组通过抚触后体重增加,还促进小儿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还增加了母子间的情感交流。培训陈玉良改良的抚触手法和亲自乐园的建立。

3.3临床妇产科、儿科、家庭病床妇产科、儿科是第一个接触新生儿的科,对一个突然失去安全环境的婴儿来说抚触至关重要,我国自自1995年强生(中国)有限公司将抚触这一全新护理理念和技术引入中国以来,得到了中华医学会积极配合。婴儿抚触作为科学育婴新方法备受全国,乃是直接的关注全国各地举办了30多次婴儿抚触培训班,先后有3000多名医护人员接受培训,全国已接受出的新生儿已达到,截止目前全国30多个城市和500多个医院建立专门的婴儿抚触中心并得到了社会关注,受到了医务人员和新爸爸妈妈的普遍欢迎。

综上可见,婴儿抚触是简单、方便、易掌握、成本低、效益好的一项操作,抚触是新生儿的护理保健的关键还对新生儿疾病有很好的防御和促进恢复的作用,但是,对操作者的抚触手法要统一化进一步规范化、医院、家庭、社区的普及是我现在努力的方向,从而从整体上位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起到良好的效果。也促进了社会的健康水平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高丽娟,陈君,车艳华.职业与健康[J].婴儿抚触浅谈,2002,10.

第4篇:育婴培训范文

【关键词】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1/02-0081-05

对0~3岁婴幼儿实施早期教育是关乎民族、国家乃至人类未来兴衰的重要举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前教育国际协商会议上提出:“学前教育要下延到0岁,使学前教育真正成为为终身发展打基础的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切保育、教育活动。”积极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已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也掀起了相关的研究热潮。〔1〕

上海市在国内率先将建立“0~6岁学前教育整体、系统、科学的一体化管理体制”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正式纳入教育事业范畴。为进一步了解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指导服务情况,我们选择了上海市901户0~3岁婴幼儿家庭和77所早教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26名0~3岁婴幼儿的家长进行了电话访谈,同时深入部分早教机构和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点进行了实地考察。有关情况汇总后分析如下。

一、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相关工作介绍

按照国家和上海市对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有关要求,上海市各级政府加强辖区内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在促进0~3岁婴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全面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

专业性、系统性较强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规范运作需要多领域、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为此,各区县教育局、妇联、卫生局和人口计生委四部门联合发文,建立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联席会议制度,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二)搭建了指导服务平台

1.以区县早教中心为主干机构、各早教指导网点为分支机构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

2006年以来,上海市各区县教育局、妇联、卫生局、人口计生委四部门联合挂牌,成立社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基地,以统一挂牌、统一管理、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推进为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并以区县早教中心为主干,以各乡镇、街道早教指导网点为分支机构,因地制宜地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

2.创建社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点,探索社区科学育儿服务平台建设的规范化

根据上海市政府和市教委统一布署,各区县都成立了早教指导中心,人口计生委则开始创建社区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示范点。这些政府提供的平台不仅推动了0~3岁婴幼儿早教和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工作,而且带动了乡镇、街道早教指导服务平台的广泛、规范建设。

3.发挥教育、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部门优势,营造科学育儿的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幼儿园、儿保部门、人口学校、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家庭计划指导室等部门的积极性,进一步配备了有关0~3岁科学育儿的书刊报纸、音像资料、玩具等软硬件设备,为社区0~3岁婴幼儿及其照料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三)建立专业的指导服务队伍

近年来,上海市各区县教育局充分发挥早教中心的指导作用,定期对乡镇、街道“亲子苑”“宝宝苑”的教师进行培训;区县卫生局、人口计生委整合资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同步建立家庭计划指导室,落实家庭计划指导员,并对家庭计划指导员进行专题培训;各区县还邀请专家,定期深入社区开设专题讲座,提供咨询与指导服务;招募0~3岁科学育儿青年志愿者,宣传科学育儿知识。

(四)将形式多样的早教指导服务工作推向深入

上海市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了多种有特色的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如结合“六一”儿童节开展“欢乐嘉年华”大型亲子活动,开设“孕妈妈沙龙”“大妈妈课堂”等。

二、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0~3岁婴幼儿教养主体是家庭及孩子的祖辈,这个主体的科学育儿知识较为缺乏

1.教养场所以家庭为主,实施主体多为祖辈

调查显示,上海市近九成0~3岁婴幼儿主要散居在家庭,早期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散居式家庭教育,并呈现出以“主干家庭”为主(61%)、“核心家庭”为辅(33.89%)的特点。祖辈是0~3岁婴幼儿早期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具体实施者(62.5%)。进一步调查显示,大多数祖辈父母存在育儿观念较保守、教育方法较传统、教育内容较陈旧等问题。〔2〕

2.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脱节,教育内容有失均衡

调查发现,除16%的家长认为无须对0~3岁婴幼儿实施教育外,84%的家长认同早期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表面上看,大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较新,但这种观念更多地停留在表层,因为他们普遍缺乏与正确教育观念相吻合的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很多家长实际所采用的方法与所倡导的理念事实上是相违背的。

在早教内容方面,绝大部分家长表现出重认知与语言发展、轻情绪情感与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倾向。如,有约44%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传授知识”,23%的家长则认为是“发展语言”。倾心于智力开发的家长乐于为孩子提供益智类玩具,跟孩子一起玩培养记忆力、注意力等能力的游戏。重视语言训练的家长则想方设法为孩子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给孩子讲故事、看图书等,但大多忽视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有的甚至剥夺婴幼儿体验愉悦情绪的机会。这些有失偏颇的早教内容和方法可能会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教育方式过于宽容,教育方法仍欠科学

大部分家长对0~3岁婴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当孩子犯错时,41.09%的家长一味原谅和包容,47.73%的家长不管孩子是否理解坚持讲道理,依据具体情景进行随机教育的意识则普遍欠缺。89.85%的家长认为应注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但因方法不当近三成的家长表示亲子沟通效果不佳。

(二)早教指导忽视对家长的指导;内容偏重于婴幼儿认知、动作发展,忽视婴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和良好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1.以婴幼儿为直接指导对象,忽视对早教实施主体――家长的指导

我们在观察中发现,早教机构的活动大多针对孩子,很少有针对家长的指导。很多接受早教指导服务的家长不明白教师为什么要开展某项活动,难以合乎要求地做好配合工作。早教活动的效果因此大打折扣,家长的教育水平也没有得到提高。

2.以婴幼儿认知、动作发展为主要指导内容,较少涉及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及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调查发现,早教指导偏重于婴幼儿认知、动作发展有两个原因:一是迎合家长重智商轻情商培养的教育观念,二是由于肢体灵活性、知觉准确化是婴幼儿的显性发展,教师在这些方面容易掌握、容易实施,效果也直观易见,家长的满意度较高,教师的成就感也较强。然而,忽视婴幼儿情绪情感和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做法与儿童全面发展观不相符,早教指导的长远效果难免受到影响。

(三)早教指导机构多以幼儿园为主,缺乏专门机构、活动场所、师资力量等

调查发现,当前早教指导服务大多由早教指导中心提供,以托儿所和幼儿园为依托(包括辅导站、社区亲子宝宝苑等)。这种模式也许是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初级阶段的必然,但它所带来的场所紧缺、师资薄弱、教师精力有限等问题不容忽视。

1.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有待专门化

目前我国大多幼儿园的场所、设备主要是为3~6岁幼儿设计准备的,并不符合0~3岁婴幼儿的发展特点,因而幼儿园开展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活动时需要临时布置环境,这不仅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负担,也难免会影响活动效果。

2.教师指导方法和内容有待专业化

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活动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它需要指导教师熟知0~3岁各年龄、月龄段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并围绕营养与健康、认知与语言、感知与运动、情感与社会性等内容设计活动。而以3~6岁幼儿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幼儿园教师对低龄婴幼儿的发展与教育往往缺乏精细化、操作化的专业知识,难以从适宜性、可行性等方面准确把握0~3岁婴幼儿教育活动,这不利于发挥早教指导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长效性。

三、思考与建议

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开展几年以来,确实存在前文所述的种种问题,要在现有水平上取得进一步发展,应该在认真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多部门优势,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和人员培训机制,建立规范、有效的监督评估与激励机制。

(一)各部门齐抓共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0~3岁早期教育重要性、科学性的认识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蓬勃开展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教育局、妇联、卫生局和人口计生委的通力合作分不开。今后仍需坚持这一好的做法。

1.明确宣传职责

各部门可依据自身工作特点和资源优势,各有侧重地做好宣传工作。如,卫生部门可以所辖医院、防疫站、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从婴幼儿保健、科学养育的视角编写宣传资料,发放给辖区内的育龄妇女、适龄婴幼儿家长等;教育局可以幼儿园为依托,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范围、内容、形式、收效等角度,对所在社区婴幼儿家庭展开宣传;妇联则可以从父母在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活动中应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做好宣传工作,等等。

2.创新宣传形式

积极推广相关研究成果,定期编发相关宣传资料,定期开设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讲座,充分利用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平台、手机短信等渠道多形式地宣传科学育儿新理念、新方法。

3.讲求宣传效果

宣传早期教育不仅要注意普及性,还应注重实用性、实效性。有效的宣传不仅可以让0~3岁婴幼儿家长明确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还可以帮助他们认清某些传统经验、陈旧做法的危害,掌握简便易行的科学育儿方法。

4.扩大宣传对象范围

宣传不仅要面向0~3岁婴幼儿家庭、孕妇家庭,还要面向新婚未育家庭。提前宣传,扩大宣传面有助于提高宣传效果。

(二)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增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实效性

1.坚持联席会议制度,群策群力

区县政府应坚持执行联席会议制度,以区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第一召集人,教育局、卫生局、妇联、人口计生委等部门共同参与,办公室可设在教育局。各乡镇、街道也应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以形成“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响应”的长效工作机制。

2.整合成员单位资源,优势互补

积极发挥教育局、妇联、卫生局、人口计生委等各部门工作网络的优势,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与家庭保健、妇女工作等结合起来,以确保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3.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形成合力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是社会各界都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

教育局:做好组织、考核、评估、表彰等工作。协调基层0~3岁早期教育指导工作,负责0~3岁早教实验基地、早教指导站、社区亲子苑的日常运作,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服务活动;开展师资培训,为散居婴幼儿家长开设专题讲座或提供菜单式服务,确保社区内95%以上的0~3岁散居婴幼儿家长接受科学育儿指导。

妇联:做好摸底调查工作。摸清社区内散居婴幼儿人数,协调做好0~3岁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的宣传、报名和注册工作。

人口计生委:做好摸底调查工作,提供新生儿出生数据;利用社区人口学校、社区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等阵地,积极开展社区内0~3岁婴幼儿科学养育指导服务工作。组织讲师团,定期举办科学育儿讲座等;在区婚姻登记处增设指导员,提供免费婚检、优生优育等咨询服务。

卫生局:开展围婚期保健工作。开设“婚姻家庭咨询室”,为新人提供围婚期保健咨询指导;健全和完善“孕妇学校”,提供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保健指导服务。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全科医生深入辖区内0~3岁婴幼儿家庭,为看护人员提供每年不少于4次的个性化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确保完成年度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指标。

(三)建立经费投入机制,逐步体现0~3岁婴幼儿科学养育指导服务工作的公益性

1.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投入针对性

一是增加财政对早教机构的投入,用于购买或添置0~3岁婴幼儿教材、教具、活动场所及设施等。各区县财政可依经济发展条件承担合理的投入比率,并依据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提高财政的承担比率,逐步体现早期教育的公益性。二是加大教师培训的财政投入,建立优秀教师表彰评估制度。三是提高投入的针对性,在着眼于向全社会普及早期教育知识的同时,重点关注困难家庭及外来人口家庭的早期教育服务需求。

2.规范早教机构收费行为,体现教育公益性

从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当前收费状况来看,由于各类早教机构归属不同部门管理,收费标准也各不相同。除了少数由政府“买单”的早教机构外,大多数公办早教机构仍需家长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是公办早教机构数量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婴幼儿及其家长的需要。较多的民办早教机构虽弥补了公办早教机构不足的缺陷,但收费普遍较高,大多为200元/每课,这一收费标准远远超出了普通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因此,机构偏少、费用偏高是大多数家庭不愿或不能接受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服务的主要障碍。

因此,政府应规范早教机构收费行为,尽可能通过给予各类早教机构必要的财政补贴以控制早教指导服务收费标准。

实行收费制的早教机构应认真核算成本,立足于“服务家长”的宗旨,尽可能降低相关费用。我们希望,通过各方面努力,上海市能初步实现市区幼儿基本享有接受社区早期教育机会的目标。当然,在努力扩大早教指导服务覆盖面的同时,也可以为一些有更高需求的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者)提供多元化的早教指导服务。

(四)完善人员培训机制,严把上岗资格关,进一步提高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科学性

早教机构师资的专业化水平不仅影响家长对早教机构的认可度,更影响早教指导服务工作的科学性,直接决定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质量。

1.完善人员培训机制

一是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凡从事早教指导服务工作的教师,必须接受相关的职前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二是加强早教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鼓励各早教机构通过互派教师上课、听课,共同探讨早教指导服务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三是在早教机构内部建立并完善研究性的师资培训模式。“研究性的师资培训模式”是指早教机构教师在组织早教指导活动时,注意收集相关案例以及值得关注的问题,然后在教研活动时间通过集体讨论,确定研究课题,将教师的教育行为和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师资培训因为将集体研讨和独立研究相结合,既强调了集体力量,又发挥了个人智慧。

2.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建议由财政支付教师首次上岗培训经费,之后五年内按四个等差(80%―60%―40%―20%)递减培训费用。早教教师自上岗之日起,五年内每年至少应参加一次区县级以上的培训。

3.完善师资培训工作

针对前述早教内容重婴幼儿认知和语言发展、轻情绪情感和个性、社会性发展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师资培训工作。受训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婴幼儿的认知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特点,更应深入了解婴幼儿情绪情感及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培训者不仅应系统介绍相关理论,还应突出强调受训者的实践操作。要确保教师持证上岗、机构持证运营。

(五)建立监督评估和激励机制,有效激发早教机构和教师的积极性

1.监督指导

建议成立监督指导小组(以下简称督导组)。督导组可由区县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督导组成员可由不同领域的早教专家组成,每年根据早教机构及其管理部门的工作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随访、抽检,可实行年终评估与平时抽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督导。

2.激励

建议在各级政府网站公布年度早教机构或早教指导服务部门最终考核成绩及排名。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应限期整改;对于考核成绩处在前列的单位应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应予以表彰奖励。

3.评估

评估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早教机构的管理。对早教机构在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是否有专人负责、是否有章可循等进行评定。(2)指导内容及活动设计。指导内容应包括婴幼儿的认知、动作、语言、情绪、情感、个性、健康、养育等,内容应全面无偏颇;活动设计应具有针对性,操作简便、规则清晰,便于在早教机构或家庭内实施。(3)指导服务效果。服务应全面、细致,包括建立婴幼儿成长档案、记录家长参与活动情况等。(4)资源配置与师资素质。具体可包括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活动场所及玩教具等硬件设施的配置情况、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及培训状况等。(5)家长满意度。对接受指导服务的家长进行随机抽查,以家长的满意度、收效感、规范感等为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胡育,梅仲荪.起步之路如何走:上海关注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研究的评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2,(12):37-41.

〔2〕上海市教委,卫生局,民政局,等.关于推进0~3岁散居儿童早期教养工作的意见〔S〕.上海:上海市教委等,2008.

Instruction Service on Education of Children of 0-3-Year-Old in Shanghai: Practice and Reflections

Zhang Minghong, Zuo Zhihong, Ji Caihong

(College of Preschool and S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第5篇:育婴培训范文

早期教育多样化发展规范化管理 0~3岁是人一生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开展0~3岁婴幼儿园早期教育,对于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家长优生优育的观念日渐加强,教育从零岁开始的理念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常熟在高标准普及幼儿教育的基础上,将教育的视线延伸到零岁,以引导家庭、幼教机构、社区共同参与0~3岁早期教育。从实际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家庭在0~3岁婴幼儿的养育方面缺乏科学的理念、知识和方法,社区中也缺少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家长进行系统的科学育儿指导,这就形成了一个家庭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为了深入了解早期教育的现状,通过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推进早期教育事业发展,特就常熟市早期教育管理现状进行调研。

一、主要经验

1.领导重视。常熟市委、市政府重视早期教育工作,1992年召开了“城区托儿所有关问题协调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托儿所的管理分工和职责:全市托儿所由市妇联扎口管理,卫生局主要负责托儿所的卫生保健工作,教育局主要负责托儿所的教育业务指导。2007年,成立了由副市长任组长的常熟市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委员会,建立了教育、卫生、妇联、人口计生、民政相互协作的0~3岁早期教育工作的管理网络,并把“开展科学育儿工作”列入政府人口目标管理签约指标。2008年制定了《常熟市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暨科学育儿工作的实施意见》。

2.起步较早。常熟市全日制早期教育事业启动于1992年,市妇联先后创办了虞园、常福、湖苑、漕泾四所托儿所,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适合常熟的早期教育运行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早期教育服务方式,并积累了一定的教育和管理经验。2003年,常熟市妇联组织一批妇女干部和幼教工作者,前往上海参加了全国亲子教育培训班,并在直属托儿所尝试开展免费亲子教育,得到了全国妇联家庭教育调研组的高度评价。2005年,省妇联把常熟市妇联直属托儿所作为亲子教育试点单位,并下拨专项经费支持开展亲子教育探索。

3.广泛宣传。一是利用“市民课堂”,邀请上海早教专家在市民课堂举行“0~3岁婴幼儿早期潜能开发”的科普讲座,并通过新闻报道和专题采访等形式在全社会宣传0~3岁科学育儿的知识和理念;二是认真落实0~6个月科学育儿培训教材,在对村级、社区的基层妇女、计生干部培训班上,重点围绕0~6个月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培训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妇女、计生干部具体操作方法,将“科学育儿”的理念逐步引入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之中;三是各镇分别举办0~3岁婴幼儿家长学校,组织家长观看科学育儿VCD,并通过报刊、电视、电台广泛宣传普及0~3岁科学育儿知识。

4.城乡联动。目前,全市开展公共早期教育的机构有二大类:一是全日制早教机构,有招收3岁以下幼儿全日制早教机构2所,以2岁以下幼儿为主同时又有3~6岁幼儿全日制教育的混合型机构8所,公办幼儿园中开设的招收2岁幼儿的“园中班”49个。二是面向散居婴幼儿的早教机构。本着成熟一个,扶持一个的原则,0~3岁科学育儿项目在全市社区拓展。2008年底,有19个科学育儿阵地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形成了“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中心(常熟市欢乐宝宝活动中心)——各镇世代服务中心(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分中心)、幼托机构活动点——村委会、居委会(社区)为一体的三级网络”的格局,并通过了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中心验收,获得“中国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称号。

二、存在问题

1.早期教育的氛围不够浓厚。调查显示,常熟市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度、参与度不高。一是散居在家是0~3岁婴幼儿最主要的带养场所,18个月以前都被关在家中相对封闭式看护;二是散居儿童的看护者大多是祖父母辈的老人和保姆,“口耳相传,隔代抚养”,早期教育的意识单薄,教育观念陈旧,满足于让婴幼儿吃好、穿好、睡好,缺少科学育儿知识;三是孩子活动区域狭小,除了家中就是小区广场等很小的范围,缺少集体活动的场所;四是从玩伴来看,散居儿童接触最多的是成人,缺少同龄儿童群体流。

2.早期教育监管主体不明确。依照国家有关法规,教育主管部门只有权对幼儿园、托儿所和其他学历教育进行审批,目前还没有法律法规授权教育部门对早教机构的师资等办学条件进行监管。这些早教机构含有学校的性质,但由于它们是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公司,教育部门很难以非法开办教育机构的名义处理。实质上以公司名义注册,进行婴幼儿教育的早教机构是利用政策的“空当”,从事早期教育工作。对于早期教育机构的评价机制不全,没有评价标准,没有组织进行评价,早期教育的质量全凭举办者的“三寸之舌”宣传,在社会上缺少对于科学的优质的早期教育的正确导向。

3.早期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化、专职化程度低。现有的早期教育从业人员由经过幼儿教育专业教育的教师担任,这些人员缺少对于0~3岁婴儿身心特点的全面了解和把握,缺少对于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能力,理论底蕴单薄,实践技能不够。从事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非常少,大部分是托儿所、幼儿园在职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兼职从事此工作,没有时间精力对于早期教育做深入的研究。

4.早期教育课程的科学性不严密。缺少一个明确的教学标准,国家没有统一的课程指导纲要和相配套的课程实施方案,虽然,1982年全国妇联颁布了《0~3岁教养大纲》后,2004年上海编制了《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为早期教育中心编制实施课程提供了依据,但早教机构的研究力量不足,或有的早教机构根本不了解以上文件,部分早教机构的课程随意性非常大,科学性、系统性欠缺。

5.幼儿教育布局还有待进一步调整。随着城市化加快推进,规模型居住区建设不断加速,城市功能布局的新定位导致人群集聚的新格局,凸显出常熟幼儿教育资源配置尚不平衡。特别是城区托儿所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扩建又受到空间限制。另外,进入常熟城镇务工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如何高质量保障这些新市民及其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显得格外重要。

三、对策建议

1.高度重视早期教育工作。加强0~3岁早期教育工作宏观指导,建立政府推动、分级管理和部门协作的管理体制,整合人口、教育、卫生与宣传部门力量,构建“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响应”的机制。加强规划制定和政策协同,给予早期教育事业人才、经费、场所、机制的保障。按适龄人口数设立早期教育专项经费;由政府举办示范性早期教育中心,作为公益性质的事业法人在机构设立、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各早教指导站配备1~2名专职育婴师,以集中精力完成早期教育工作;不断发展公共教育基地,可在新小区配套建设和幼儿园建设中配套建设社区早教指导站的专门用房,确保早期教育的专业化。将社区早期教育工作列入政府对镇、村、社区的考核指标中,发挥镇、村、社区在推进0~3岁散居婴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多种体制发展早期教育事业。目前我国正处在加快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发展时期,重视早期教育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同时应更加重视发展培育社会组织,这应当是促进早期婴幼儿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基本策略。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民间团体和个人),赋予社会组织更多参与早期教育的职能,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资源,加大指导支持和保障力度,使其能够承接政府转移的这项社会服务功能,为家长和婴幼儿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服务。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一视同仁地对待公办和集体办服务机构。要不断创新早期教育服务形式,如父母学校、专家咨询、网上查询、热线电话、发放普及读本和宣传资料、亲子学苑、送教上门、育儿沙龙、楼道早教小组、流动早教中心、社区婴幼儿游戏中心等实施多样化的教育指导。

3.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好一支专兼职的早教队伍,成立0~3岁婴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点,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与指导。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聘请富有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婴儿病理专家、学前教育专家、婴幼儿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作为讲师团成员,通过讲座、咨询、论坛、沙龙等形式向家长传授科学育儿知识与经验。鼓励和吸纳社会人士从事社区0~3岁早期教育指导工作。组织引导心理、教育、医护等方面专业人员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咨询服务,对有特殊困难的婴幼儿和家长,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指导。同时,进一步培训妇联和人口计生工作网络队伍,确保基层妇女、计生干部人人都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将服务的触角更直接延伸到群众身边。建立激励机制,重奖有关机构和人员,有步骤地推广婴幼儿社区教育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使更多的孩子受益。

第6篇:育婴培训范文

回望过去,我园对社区0~3岁散居婴幼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项早教活动。通过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对0~3婴幼儿家长进行义务早教指导。在我园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也得到了家长的满意与好评。但我们在对社区散居婴幼儿的排摸、调查及访谈中了解到,居住在本地段的0-3婴幼儿家长很多由于教育文化水平及生活条件等各方面限制,在观念上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缺乏一定的认识。

为了让更多的0~3岁的儿童家长懂得如何从零岁开始教育他们的孩子,在本学期中我们将扩大早教的辐射面,更好更多地挖掘现有学前教育设施的潜力,面向家庭与社会散居儿童,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早期教育指导,让家长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为婴幼儿的成长创造条件,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同时0~3岁早教活动也成为了我们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将积极探索0~3岁早期教育模式,开展0~3岁早期教育的研究,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幼儿园早期教育的示范、辐射作用,力求不断提高本社区家长的早期教育水平,让更多的孩子拥有人生的最佳开端。

现制订本学年我园0~3岁婴幼儿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继续坚持为儿童、家长服务的方向,主动有效地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活动,进一步争取政府、社区及广大家长的支持,依托社区、走近社区,充分挖掘开发社区资源,发挥幼儿园教育优势功能,将两者资源有效整合,为所在社区0~3岁婴幼儿家长(领养人)提供科学、规范、形式多样的家教指导形式服务。充分发挥幼儿园的服务与指导功能,切实提高家长(领养人)科学养育能力,开启潜能,使宝宝健康活泼的成长,使0~3岁散居婴幼儿受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三、工作目标:

认真学习早教工作的知识经验,培养教师早教工作的能力。引导家长逐步树立早教意识,提升家庭科学育儿的水平。

1. 通过各渠道的早教宣传,加强家长对0~3早期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提高家长的育儿经验。

2.加强早教师资力量的培训,提升教师设计、组织、开展早教指导工作的能力。

3.开展早教活动,注重早教活动开展中各类早教资料的积累。

4. 通过来园亲子活动,及指导老师送教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早教服务活动,使这年龄段的宝宝,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开展,使家长更乐于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5.建立0~3岁早教管理网络、管理制度,抓好早教组的教育活动以及队伍的自培和他培,收集、整理和完善早教活动方案,努力为0~3岁婴幼儿及看护人员提供良好的早教服务,不断拓宽0~3岁家庭教育指导途径和服务方式,以满足婴幼儿家庭的需求。

四、具体工作和措施:

(一)运用最新教育理念,提供科学的服务内容

1.用科学理念指导亲子教育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早教推广及服务活动,我园早教指导服务项目:亲子教育、早教咨询、社区活动等。

2.指导家长、服务家长。为家长举办多形式的服务,如知识讲座、经验交流、等。抓好活动过程中的机会,有意识地做好家长工作。

(二)培训一支合格的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1.在幼儿园中成立了早教志愿者服务队,选择对早教感兴趣、肯钻研、勤奉献的教师学习早教,利用班级工作之外的时间从事早教指导与服务。

2.让从事早教服务的老师参加各级各类等各项早教培训,学习先进的早教理念和经验,使我园早教的师资培训更加深入。

3.加强与外界资源的联系。邀请早教中心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儿保所医师等来园讲座,促进早教的推广与深化。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服务活动,使家长更乐于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1.与社区合作,送教进社区,给予理论指导。

2.增设早教咨询热线,鼓励家长及时地与咨询老师交流,及时解惑。

3.开展早教亲子活动,使家长明确不同的游戏的不同功效,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引用。

4.为即将入园的幼儿提供活动场地,为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创设条件。

5.加强与外界资源的联系。充分发挥早教中心指导站及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镇儿保医使等资源优势,促进早教的推广与深化。

6.定期出版0~3岁早教园地报,通过宣传报向全镇的0-3岁的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开展早期教养指导活动。

7.开展0~3岁的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开放日活动,辐射幼儿园资源。

8.利用校园网“现代家庭教育”--早教基地栏目开展早期教养指导活动

五、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与社区计生干部联系,掌握散居婴幼儿现有具体的人数及家长情况,为开展早教工作做好准备。

2.制定早教工作计划,安排好活动项目。

3.对早教指导老师进行分工,划分工作范围。职责落实到人。

4.编辑0~3岁“爱之桥”小报。

5.新增幼儿园校园网站“现代家庭教育”早教基地栏“版块。

6.育婴师的外出培训。

四月份

1.早教例会。

2.组织一次早教亲子活动,同时参观幼儿园园舍,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等 。

3.为婴幼儿家长开展有关科学育儿的知识讲座。

4.收集资料,丰富早教中心网页。

5.更新校园网”现代家庭教育“板块--早教基地栏--0~3岁亲子游戏。

6.编辑0~3岁”爱之桥“小报。

五月份

1.早教例会。

2.收集资料,丰富早教中心网页。

3.更新校园网”现代家庭教育“板块--早教基地栏--0~3岁育儿锦囊文章。

4.编辑0~3岁”爱之桥“小报。

5.邀请儿保医师来园为早教组老师进行卫生保健、合理喂养方面的讲座活动。

六月份

1.早教例会。

2.组织一次早教活动。

3.为散居婴幼儿开展有关生长发育的保健讲座。

4.编辑0~3岁”爱之桥“小报。

5.做好总结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幼儿园早教工作方案一、 工作目标:

探讨多种形式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提高社区0-3岁婴幼儿家长、婴幼儿看护人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科学养育子女的实践水平,为0-3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 主要任务:

在满足3-6岁幼儿入园的基础上,开始向下延伸至0-3岁,依托社区,以幼儿园为早教指导中心,逐步形成向家庭辐射的早期教育指导网络,即:1、指导家庭科学育儿。2、研究婴幼儿的智力开发。

三、 具体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创建新型的在早期教育管理模式。要成立早教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幼儿园为基地,成立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中心,逐步开展早教工作。

(二)整体规划,科学管理,确保早教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定人管理、定教师主讲、定时间、定场地,确保早教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社区宣传,提高社会对婴幼儿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可通过幼儿园的宣传栏、橱窗、园报等途径大力宣传早教的意义和任务,使全社会广泛了解早教的重要性;幼儿园通过家长学校、给家长的一封信、教师入户走访,爸爸妈妈沙龙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通过亲子游戏、一日活动开放等形式,让家长和婴幼儿亲身感受早教的快乐。

(四)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和家长的育儿知识和技能。

1、 加强早教指导教师的培训注重对骨干教师队伍的培训,培训0-3岁婴幼儿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身体发展特点、施教原则,实践培训围绕如何组织活动、如何创设教育环境等。

2、 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孩子的主要环境是家庭,所以优化家庭环境的教育优势,是我们开展早教工作的重要任务,采用家长咨询会、座谈会、早教简报、辨析会、早教书报借阅等多种方式,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

(五)成立亲子活动中心尝试着先从开放小班活动室开始,定时向家长开放,并定期对散居在家的儿童进行集中教育活动,形成托幼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幼儿园开办亲子园应注意的问题:确定目标、整合资源、了解家长、幼儿发展的需求点、摸清生源结构、教师培训、环境布置、课程培训、管理模式

(六)早教资源中心的建立建立图书、玩具库,家长可免费借阅,网上开通早教咨询,免费对家长进行指导。

第7篇:育婴培训范文

【关键词】早期教育探索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儿童潜能开发的各种理论引起全社会更加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2009 年9 月我园正式挂牌为“苏州市0耀3岁科学育儿早教示范基地”,我们在“0耀3 岁的早期教育”中开始了探索与实践。

1 整合资源,让每个婴幼儿得到最适合的教育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借鉴这一理念,亲子园创设同样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将各种资源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以使孩子在亲子园中获得最大的发展。

1.1 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园根据亲子活动需要新增了亲子活动的设施与设备。我园先后共投入了8 万多元用于“花儿朵朵亲子园”的环境创设,安装了活动室的软包装、购买了大型和小型的各种玩具,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为满足不同年龄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兴趣、不同个性婴幼儿的发展需要,开放大型活动区、亲子阅览区、手工区、钻爬区、操作区等区域,为婴幼儿提供了开放的时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人际关系,婴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内容、材料和伙伴,快乐而自主地学习。

1.2 与社区、计生办、妇女主任做好联动。亲子园的开办需要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与社区、计生办、各村所妇女主任都做好了联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向她们宣传亲子园的作用,以此带动各社区、各家庭人员的参与。可以说,在亲子园的招生与开办的过程中,她们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举办活动,让每个家庭得到最直接的帮助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约束、教育支配。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者恐怕是父母了。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运用丰富多样的早教指导形式对镇区内0耀3 岁的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开展早期教养指导活动。

2.1 健康和早教咨询:为家长免费提供宝宝健康和早教咨询活动,医院的儿科专家以及幼儿园的保健老师为宝宝测量身高体重,评价宝宝的健康状况,并提出有建设性的喂养意见,得到了很多家长和看护人的好评。通过网络平台向家长宣传有关科学育儿的知识,让年轻的爸爸妈妈进一步了解了科学育儿的知识。

2.2 发放早教导报:进一步深化对社区0耀3 岁婴幼儿家庭的指导工作,与儿保科携手,定期免费为所有预防接种的婴幼儿发放早教导报,内容包括:亲子儿歌、亲子游戏、健康知识、早教辅导等多块内容,大幅提高了0耀3 岁婴幼儿家长的受教育率。

2.3 现场指导:定期面向社区开放举行早教活动,现场指导室内亲子游戏和户外亲子游戏,在这些指导过程中,我们不仅让宝宝玩得开心,更让家长了解了如何指导宝宝、如何促进宝宝各方面的发展,家长们对此评价颇高。

2.4 早教体验课程:刚成立亲子园时,家长都不了解亲子园的价值与作用,于是我们下到社区,向家长发放宣传单、免费体验课程,让家长和孩子来园体验亲子活动的乐趣,从而吸引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参与其中。到目前为止,我园已开办了三期课程班,其中第一期的孩子现在已进入了我园小班和托班,各方面的发展均表现优良。

2.5 早教进社区:我们充分整合社区、居委会资源,将亲子园中的材料搬到社区中去,吸引社区中的家长和孩子参与。在这样宽松的亲子活动中,婴幼儿获得了充分的交流、探索的机会,在轻松的氛围中迈开了人生的初步交往。通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婴幼儿家长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本学年不断递增的入托率证实着家长们对早教由观念的认识正转化为行动。

3 夯实培训,让每个教师得到最好的成长

3.1 科学规划,建立完整的早教服务网络。我园的早教服务网络为:领导为一把手园长,分管领导负责整个亲子园的宣传、招生等工作,早教老师负责幼儿的上课等等,做到各司其职、明确分工。

3.2 优质培训,提高早教老师素质修养。在园内选拔素质高、求上进、工作踏实并具有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双证的优秀教师,吸纳为早教组成员,为开展活动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保障。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早教队伍,幼儿园从三方面进行了师资培训。首先大力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邀请早教专家来园进行亲子活动的指导与讲座,派遣早教中心组成员赴苏州、上海、南京等地学习早教经验;其次在园内组织开展“育婴师沙龙活动”,在交流、讨论中,老师们对0耀3 岁婴幼儿的教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活动的组织有了更感性的认识;最后组织教师参加“育婴师培训活动”,幼儿园分批派遣骨干教师参加由教育局组织的育婴师培训,经过培训,我园现在有近10 位教师取得了“育婴师资格证”,为早教师资队伍充实了后备力量。

3.3 以点带面,让早教老师在相互学习中成长。为了提升整体水平,通过组长培训组员、组员相互学习等办法,让早教教师学习婴幼儿知识,掌握与婴幼儿家长沟通的技巧,提高教养水平,提升工作的责任感,把工作做到细、做到位、做扎实。通过一年的努力与实践,早教组成员不仅掌握了许多婴幼儿知识,由早教小组组织的亲子园活动、早教进社区活动,都取得了家长和社区的一致好评,更好地推进了早教活动在社区的顺利开展。

4 加大宣传,幼儿园声誉与质量进一步提高

第8篇:育婴培训范文

早期教育的方案及实施

以鲍秀兰主编的《塑造0~3岁人生良好开端》、刘湘云主编《儿童保健学》、李荣萍等主编《0~3岁儿童早期发展工作指导手册》为教材,编写适合各年龄的婴儿早期教育方案,并教育和训练父母来实施干预措施。早期教育组于42d开始至6月龄阶段每月来医院儿保科接受一次医生跟踪检查,进行生长发育评估。

根据小儿不同年龄神经心理发育及体格发育规律,结合生长发育评估情况,由医生制定严格的个性化训练指导方案,家长以家庭为中心,按照医生的指导对小儿进行运动,语言、适应性及社会行为能力等方面的训练,采用评估-指导-发展-再评估的不断循环模式,动态监测小儿生长发育。对照组则定期儿保门诊健康体检,两组婴儿均在6个月时进行气质测评调查。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对200例6个月婴儿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对不同气质影响因素的分布进行统计,气质维度测量值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t检验和F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气质类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200例婴儿当中,性别、孕期、产式、生产年龄、学历和家庭收入在不同气质类型中的分布情况见表1,在这些因素对气质类型的χ2检验中,除学历和家庭收入外,其它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以排除婴儿性别、孕期、产式、生产年龄等可能产生的混杂效应。学历和家庭月收入对婴儿气质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母亲学历高和家庭收入高都对婴儿气质类型影响是偏向易养型,母亲学历低和家庭收入中等偏下对婴儿气质类型的影响是偏难养型。考虑到低学历的比例为16.5%,中等以下收入的比例为5.5%,比例都较低,也可以在早期教育对婴儿气质影响分析中忽略这两者的影响。

早期教育对婴儿气质类型的影响

200例婴儿中,有56例为易养型,65例为中间偏易养型,19例为中间偏难养型,36例为难养型,24例为发动缓慢型。将易养型、中间偏易养型合并为容易型,将后三者合并为困难型,早期教育组婴儿容易型占44.0%,困难型占6.0%,对照组婴儿容易型占16.5%,困难型占33.5%。不同气质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早期教育组婴儿气质类型更偏近于容易型,婴儿偏近容易型气质的可能性是对照婴儿的14.889倍。见表2.

早期教育对婴儿气质维度的影响在200例婴儿当中,男婴111例,女婴89例,男婴中参加早期教育的63例,没有参加的48例。女婴中参加早期教育的37例,没有参加的52例。参加早期教育的婴儿活动水平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性、注意力分散、反应阀方面,均是对照组婴儿得分高于早教组婴儿,其中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和反应阀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在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和反应阀等五项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童在活动水平、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等五项维度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儿童气质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在诸多家庭环境因素中,母亲学历低和家庭收入低等均对婴儿气质类型有一定影响,使偏难养型比例增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母亲自身文化程度低,所掌握的育儿知识不全面及养育水平较低,给婴儿提供适宜的教育机会及丰富的干预刺激少等所致。这也提示,各种家庭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到婴儿的气质类型。家庭是儿童生存的基本环境,尤其在儿童早期,家庭几乎是儿童发展的全部。气质是由遗传基因与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该结论有助于指导父母了解气质的影响因素,改善和消除不良影响,根据子女的气质特性采用相应的抚养策略,从而增强婴儿和父母之间的适应性,促进婴儿早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家长进行有效的科学育儿知识的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对婴儿提供适宜的抚育环境和教育方法,对婴儿的早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早期教育对婴儿气质的影响

本组资料研究分析,在两组婴儿中,早期教育组的婴儿气质类型中难养型气质比对照组的婴儿发生率低,气质类型更偏向于易养型。两组婴儿在气质类型和气质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尤其在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和反应阈等五项维度上,早期教育组得分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更趋向于适中。因此,早期教育可影响婴儿气质的发展。

早期教育促进婴儿气质发展

儿童气质会影响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它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是行为表现的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密切相关。0~3岁是婴幼儿生存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脑重量增加,神经回路形成丰富,可塑性最强[3]。

第9篇:育婴培训范文

一、做好再生育全程服务宣传工作。

按照“以人为本、生育关怀”的要求,对在地震中遇难、伤残的独生子女家庭、学生家长特别实施心理关怀、政策关怀、生育关怀、互助关怀的全程服务。为每位再生育对象,进行震后心理疏导,宣传再生育政策,讲解优生优育知识、婴幼儿早教知识,实施免费孕前健康检查和孕期保健服务,发放叶酸、福施福等生育保健品,把再生育服务对象当亲人、当朋友,用真情和真心赢得了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二、做好文化中心户和文化大院的宣传。

加强对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保证宣传阵地、设备和师资力量的落实,利用影声、像、图、文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耐心细致的宣传,广泛深入的搞好优质服务,继续推进计划生育“三结合”,切实关心农户的切身利益,满足他们正当的需求,使计划生育家庭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的长期利益,进一步推进我镇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三、重大节假日期间开展集中性的宣传教育活动。

每年元旦、春节、“5•29”协会成立,“7•4”条例颁布,“7•11”世界人口日重大节假日,纪念日期开展集中性的计划生育宣传活动,采取广播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把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等科帝知识送进千家万户。

四、落实婴幼儿早期教育,继续搞好“五期”教育培训。

1、青春期教育由镇教委负责,在初中毕业性中进行,受教育面应达到100%。

2、婚前期和孕产期由镇人口办组织到遵道镇计生服务站进行培训,婚前期于结婚登记前进行,受教育面达85%以上,孕产期受教育面应达100%。

3、育儿期和中老年期的培训由各村进行,每年对上年生育小孩的一孩夫妇进行育儿期的培训,参学率在90%以上;中老年期各村组织对年龄在当年年满50岁的男女中老年人进行教育,参学率在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