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股票投资常识范文

股票投资常识精选(九篇)

股票投资常识

第1篇:股票投资常识范文

1.有助于学习和运用财经知识,拓宽视野。股票投资专业性很强,在校大学生在投资过程中需要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如开始进入市场时需要了解资本市场的特点和类型,股票的特点、交易规则、股票市场基础技术分析方法等知识;甄选股票时需要阅读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平时还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分析国内外的宏观微观经济形势。这些财经知识在校大学生很多都在课堂上会有涉及,但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股票投资为他们提供了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尤其对于经管类、金融类专业的学生,亲身体验后有助于发现自身在理解理论知识方面的欠缺与偏差,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在校大学生去学习、研究相关理论和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有助于培养理财观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爱财,更当治之有道。在校大学生已经成年,有部分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创业等方式有了一定的闲余资金,如何让这些资金获得收益,需要一定的理财观念和投资意识,股票投资也是一种理财方式的选择,通过投资股票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投资理财观念,让他们学会通过科学投资获取相应的投资收益,从而提升资金管理和运营的能力,成为一个会理财、懂投资的新时代大学生。

3.树立风险意识,锻炼心理承受能力。股票投资有很大的风险,通过参与股票投资,在校大学生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要慢慢适应各种可能遇到的风险,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他们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生活。另外,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的资金来源有限,如家长给的生活费、兼职收入、获得奖学金等。投入的资金数额虽不算多,如果亏损,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投资股票中的损失和挫败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4.学会担当、与时俱进。当代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依赖性很强,缺少担当,面对变化多端的股票市场,需要他们自己做决定,决定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投资收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渐渐学会担当,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了解社会及时掌握经济信息变得尤其重要。在校大学生在进行股票投资的过程中,会更多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和热点问题,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当代大学生。

二、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的弊

1.耗费时间和精力。在校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研究股市行情。有部分同学因为不能合理分配学习与股票投资的时间,进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业。尤其是一些自制力差的在校大学生在进行股票投资时,会削减他们正常的学习时间,学习效率也会降低;有的学生会在上课期间利用手机关注股市走势,把几乎全部学习和空闲时间都投入到股市行情的研究上;还有学生一旦遇上投资失利,将心神不宁,无法顾及学习。

2.可能导致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时代正处于一个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阶段,投资股票对于一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可能会对他们形成正确价值观起到消极的影响。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有些人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进行股票投资的过程中可能会让他们认为金钱十分重要,进而形成拜金主义的价值观,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及社会风气的影响十分不利。有些在校大学生通过股票投资盈利,认为金钱来的容易,容易滋生不劳而获的思想,这种想法如果在大学生中形成,会对我们延续多年的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念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股票市场的涨跌无常,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形成投机和的心态。

3.可能影响身心健康。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因此面对变幻莫测的股市要求投资者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对进行股票投资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如果投资盈利,可能會特别开心,大手大脚消费;如果亏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也许不会有太大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但对于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甚至有一些借钱炒股的学生来说,这种损失可能会给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影响,进而产生心理阴影和障碍,更有甚者会出现精神崩溃,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后果将无法想象。

4.投资亏损几率大,股票投资存在较大的风险。我国现在的股票市场投机气氛较浓,市场本身存在很多不规范、不成熟的地方。在校大学生投资经验不足,相关金融知识缺乏,判断与决策能力欠缺,凭借美好的愿望和过分的自信跃入股票投资市场,投资缺乏理性和专业性,长期来看,投资结果大多为亏损。

三、建议

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具有两面性。权衡利弊,不应该提倡在校大学生投资股票,对于部分有着投资需求和能力的在校大学生,也没必要禁止,家长、学校、社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尽可能的规避其不利影响。

1.合理分配时间。在校大学生的首要目的是学习,应该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专业学习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去。只有认真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才可以在社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通过学习,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分析、判断、决策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减少股票投资中的非理性行为和失误。因此,家长和学校应该明确股票投资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是一种业余爱好,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在进行股票投资时,一定要处理好股票投资与学习的时间分配问题,切勿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2.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开设相应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理财方法,强调理财的风险,教育学生理性地对待各种理财产品,学会理性投资,既不要被盈利冲昏头脑,也不要被亏损挫败信心,不要想着一夜暴富,应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学校还应该经常组织以个人理财、消费道德教育为主题的参观或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在校大学生走出校门,亲身体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和良好的投资心态。

3.充分揭示股票投资风险。股票市场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应该加强学生投资理财教育和风险安全教育。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加强宣传,提高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运用反面案例为警示,强调揭示股票投资风险,使在校大学生在进行投资之前能充分认识到股票投资的风险,做好心理准备。

第2篇:股票投资常识范文

关键词:个人股票投资 政府政策 价值投资 风险管理

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人们手中的闲置资金也逐渐增多,如果将这些闲置资金存在银行,就必须面对通货膨胀造成的货币贬值的问题,银行支付给我们的利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资产保值或者增值的需求。所以个人投资者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股票市场,但是股票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大多逃不开“七赔二平一赚”的魔咒。巴菲特说:“投资的第一条原则是控制风险;第二条原则是永远记住第一条。”可见,股票投资中的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股票投资的风险来源

股票投资市场的风险来源有很多,包括系统性和非系统性的风险。系统性的风险是个人无法控制的,但是每位投资者都可以通过学习知识来规避非系统性的风险。在《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富爸爸曾经说过,股票投资本身是没有风险的,只要你对它有足够的了解,真正有风险的是投资者,是投资者做出的投资决定导致了高风险的产生。而中国股票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对股票的基础知识知之甚少,甚至连自己投资的公司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往往都是道听途说,打听“内部消息”,追涨杀跌,想要在短期的投机行为中获取高额收益,最终不仅没有获利,反而将本金也赔了进去。所以控制风险必须排在首位,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风险来源都有哪些。

(一)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的风险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变化与国际市场接轨。比如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及希拉里和特朗普进行的美国大选,都会影响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再加上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而我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更为直接,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股市和一国经济直接挂钩。

(二)政府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的干预

虽然我国证券投资市场发展日益完善,但是我国一向有“政策市、消息市”之称,政府的政策消息对于股市有很大的影响,投资者会根据政府的利好消息进行投资,比如政府下调印花税的利好消息,就会让更多投资者将钱投入股票市场,当然这种根据消息进行短期投机获取收益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投资风险。货币政策也是如此,如果央行颁布降息加息的政策,也会导致资金流入或者流出股票市场。

(三)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博弈行为

机构投资者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有专业的投资团队,对于消息的获取也非常敏感,所以机构投资者往往先于个人投资者进行投资操作,大部分个人投资者为了追随机构的步伐从而获取收益,但是往往在高位买入,成了主力的接盘手,主力在个人投资者接盘以后往往已经获利走人,机构投资者的这种Y金博弈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给个人投资者带来了风险。

(四)投资者个人对于股票市场了解的欠缺

外界的系统性风险是个人投资者无法控制的,但是在股票市场中做出投资行为的是投资者自己,所以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个人投资者本身。投资者可以通过对市场和上市公司的了解决定买入一只价值被低估的成长股,也可以打听小道消息,人云亦云,买入一只垃圾股。所以最终的主动权在投资者自己的手上。

二、个人股票投资的风险管理对策

在中国股票市场上似乎很难做到价值投资,但是纵观那些通过短期投机行为获利的投资者,真正做到赚钱的又有几人?大多进行短线投机的投资者哪个不是今天获利以后明天又被市场连本带利的要回去。巴菲特曾说,持有股票的风险和股票持有的风险是呈负相关的。股票持有时间越长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就越小。所以价值投资才是取胜的关键。那么具体有哪些规避风险的对策呢?

(一)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升投资素养

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失败都是由于对股票市场的无知导致的。那些在股市上赚到钱的人都是把投资股票当做生意来做,他们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所以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对一个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而不是听专家的推荐和所谓的内部消息,惶惶不可终日,最终血本无归。

(二)价值投资,选股是金

选对股票是在股票市场取胜的关键。选到一只价值被低估的优秀的成长股等于已经成功了百分之五十,至于如何选择好的有潜力的股票就需要在买入之前大量查询上市公司的信息,证券公司的研报和公告等,同时阅读上市公司至少五到十年的财务报表,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是否值得投资。

(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不光是在股票投资市场,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巴菲特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从来不会被外界散布的消息所影响,始终保持自己独立思考,因此取得了不菲的收益。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时我们恐惧,别人恐惧时我们贪婪。”越是在大家一拥而上的时候越要保持独立思考,毕竟自己的钱都是实实在在的。

(四)设置止损位和止盈位,并且严格遵守

在股票市场上,有两个词一直挥之不去,即贪婪和恐惧。当投资者获利的时候总是对所持有股票抱有更高的期待,觉得还能涨,所以是贪婪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取而代之的是股价的不断下跌。还有些投资者不设置止损位,在股票下跌时抱有侥幸心理,以为物极必反,总有一天股价会反弹,最后股价却一泻千里,导致了巨额的亏损。

三、政策建议

我国证券投资市场发展起步较晚,所以有些市场制度还不够规范,证券市场的发展不完全也使投资者面临很大的风险。因此国家要规范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政府监管,避免严重的股市投机行为导致的市场泡沫。尽量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去调控供给和需求,减少政府的干预。

四、结束语

具有股票投资的想法是进入投资市场的好开端。但是作为个人投资者,千万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股票投资也是需要学习的,甚至要比其他领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本,如果真的对股票投资感兴趣,一定要学好股票投资的知识,尽量做到心中有数,做到能对自己的钱负责,而不是听推荐和消息。还要做到持股有耐心。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证个人投资者至少不会在股票市场吃大亏。

参考文献:

第3篇:股票投资常识范文

单纯从统计数据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报道方式不存在任何问题。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其中大有奥妙。媒体的描述性语言,不仅掩盖了股票市场的本质,而且把不同时期进入股票市场投资者的盈亏“平均化”了。

国内的经济新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不说上涨,而说环比增速下降;企业效益停滞或倒退,不说停滞或倒退,而说负增长。更有甚者,把平均的概念发挥到极致,成为掩盖经济真相的最常见的手法。

近些年来,我国证监部门致力于打击操纵股票市场价格进行内幕交易的犯罪行为。可是,在一些媒体从业者看来,股票市场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均亏了10000元”。本来是少数人从中受益多数人利益受损,结果变成了投资者平均受损。这样的报道给人一种强烈的暗示,那就是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不是投资者的问题,不是少数投资者投机炒作的问题,而是中小投资者自身的问题。

当前,国内媒体的股票市场报道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那就是不断地引导中小投资者将自己的愤怒情绪发泄到证券监管部门的身上,证券监管部门为了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得不频频出台政策,而且通过媒体发表评论,影响股票市场价格走向。这本来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极力避免的事情,在我国却成为正常现象。

部分从事股票市场报道的媒体从业者不了解股票市场的问题症结所在,他们一方面呼吁政府减少对股票市场的干预,另一方面,在报道股票市场时直接或者暗示证券监管部门干预市场。正是这种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报道,使股票市场变得波诡云谲。发生在21世纪网站的敲诈勒索案件,从一个侧面说明,如果不规范媒体报道股票市场的行为,要营造健康的股票市场发展舆论环境,是不可能的事情。

笔者建议,媒体在报道股票市场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最基本的经济常识,不能陷入统计数据的平均陷阱之中,把复杂的股票市场简单化。证券监管部门批准股票指数产品上市,试图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的双向流通的股票交易机制,让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价格下跌的过程中也能获得风险收益。但由于部分媒体在制作报道的过程中缺乏最起码的股票常识,结果导致报道掩盖了事实的真相。

第4篇:股票投资常识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证券投资:金融理财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个很证券投资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已是众所周知的名词。目前我国证券行业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截至2010年底我国股市市值达25万亿,占gdp总值的62.8%,股民人数已超过1.6亿,占总人口的9%。随着我国人民金融理财意识的不断提高,股市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投资的重要渠道。

自2006年以来的牛市赚钱效应让股民群体迅速庞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也成了证券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也不乏大量非金融类专业的学生。高校学生投资者在股民群体中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入市资金大多较少,学习能力和好奇性强,容易模仿。作为在校学生从事证券投资本无可厚非,但相比金融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几乎不具备证券投资方面的基础知识,若未加培训而直接进行实战交易,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亏损。如果能对高校学生从事证券投资进行正确、系统的引导,就可以既培养他们的投资理财意识,又能在资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通过证券投资获得宝贵的实战经验和可能的收益,从而为培养未来可能的专业证券投资者打下铺垫和基础。

二、股市开户

证券投资的第一个前提条件是开户,如何选择证券公司至关重要。老牌证券公司技术实力雄厚,因此客户相对较多,客户服务可能不到位;新生证券公司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为了吸引客源,极可能开出一些优惠条件和良好的售后服务。高校学生初次股市开户选择证券公司时,可考虑以下两个因素:券商佣金和售后服务。

开户时选择佣金较低的券商是降低股票操作费用的主要方法。券商佣金是在股票交易时产生的一部分费用,它是股民开户所在的证券公司预先设定的,根据不用的时期和不同的交易金额,各个证券公司佣金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开户相对较早,的股民,交易时的佣金也较高。若在2008年开户,各大券商佣金大多为1.5‰;开户的汪券公司成立的越晚,交易时的佣金越低。如在2010年,某新成立的让券公司其交易佣金仅为0.6‰,前后相比佣金差了一倍多。因此高校学生新开股市账户时,要尽量选择佣金较低的券商;而对于已有账户可考虑转户至佣金较低的证券公司,也可以和现开户券商协商申请降低佣金。

选择售后服务较好的券商是提高高校学生证券投资收益的重要渠道。很多券商现在非常重视对客户的售后服务,定期对投资者进行培训,这对缺乏投资知识的高校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证券公司良好的售后服务既能帮助高校学生了解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又能帮助他们提升证券投资转行业技巧,从而在实战中规避风险,获得可能更高的投资收益。因此,高校学生在股市开户时,也不能忽视券商售后服务的质量。

三、买卖交易

开户完成后,就可以从事股票买卖操作了。根据自己多年的投资经验,主要探讨实战交易中的划拨资金、选股、买卖等4个重要环节的技巧。

(一)划拨资金。包括转入资金和转出资金。这一环节看似平淡无奇,其实相当重要。首选,高校学生要用“闲钱”从事证券投资,切忌挪用学费、生活费等资金。这样可以避免股票被套时由于急用资金而被迫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转出资金,从而造成亏损。高校学生使用“闲钱”炒股,可以使自己有更大的周转余地,也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投资的风险。其次,对于已经获得的盈利,建议高校学生在适当的时机从股市转出部分资金套现。股市内的资金,本来就是在盈利和亏损之间来回波动的。股市中的投资者“1赢2平7亏”,对于能盈利的更是难能可贵,高校学生直该如何保住已经到手的利润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当盈利达到一定的比例如10%,就果断把盈利的资金转出变现,及时享受胜利的果实。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把部分盈利转出股市账户后再发生亏损时,损失的金额客观上也减少了。

(二)选择股票。主要包括技术面选股和基本面选股。关于技术面选股的方法较多,在这里不详述。从实际交易中看,建议高校学生从基本面人手选择股票,重点关注公司的运营情况、股票的流通市值和股票筹码集中度这二个方面。

首选,选择公司运营情况正常,业绩没什么大的风险的股票。股票的波动,除了反应资金炒作的痕迹之外,还体现了公司本身的运营情况。而公司业绩的大幅变动,正是我们基本面选股时需要剔除的。对于初入市

的高校学生,可以考虑选取一些公司知名度很高的股票,如五粮液、苏宁电器、格力电器等。这些公司都是行业的领先者,具备一定的成长性,业绩上没有什么大的风险。买人这类股票可以放心长期持有,几乎不必担心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导致股票下挫。

其次,选择公司总股本和流通市值较小的股票。一般选择总股本不要超过5亿股,流通市值不超过50亿的股票。俗话说“船小好调头”,对于流通盘较小的股票,庄家和机构只需要相对较小的资金就可以控盘和拉升,因此股票股性相对较活,股价波动相对较大。而股票的波动程度恰和其盈利空间是密切相关的,大盘股由于炒作时所需的资金较大,相比之下波动性就小的多。

再次,选择股东人数持续减少,筹码相对集中的股票。股东人数持续减少表示庄家和机构在持续的吸筹,当庄家的筹码集中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准备拉升股票了。反之,股东人数有所增加,表明散户开始接盘。对于这样的股票庄家需要进行洗盘才能完成拉升,而洗盘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是一个煎熬的过程。高校学生可以观察股票每季报中的股东人数变化,并结合股票的技术形态,综合判断庄家控盘的程度,争取在建仓或者洗盘的尾声阶段果断买入,从而在时间上达到最高的利用率。

(二)买卖股票。完成了各种分析之后,就需要完成买卖交易了。股票所有的盈利和亏损都在买卖之间产生,如何把握合适的买卖点,对于高校学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高校学生在选择股票买入点时,遵循以下原则通常成功率较高(1)在k线形态形成双底时买入。股票只有当底部牢靠时,未来走势才能稳健。双底形成时间相对较长,庄家吸筹较为充分,容易完成初始建仓工作,因此离股票拉升的时间较近。(2)股票从高位下跌超过40%时买人,前提条件是基本面没有大变化。股票波动同样适用运动学中的惯性理论:跌多了就涨,涨多了就跌。如果公司运营正常,而其股票前面涨幅过大,后期调整自高点算起跌幅超过40%,可以考虑部分仓位买入,抢底抄反弹。(3)股票价格站到所有均线时买入。此时,该股票已经突破了所有重要的压力线,进人中期上升趋势。买入并果断持有这样的股票,可以抓住股票的“主升浪”,实现短时间内可观的收益。

股市中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高校学生初次进入股市,缺少实战经验。如果已经持股获利,如何选择卖出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给高校学生以下几点建议,考虑作为实战卖出时操作的原则。

对于已经盈利的股票,需要设定止盈卖出价,股票价格跌倒止盈线坚决卖出。在操作中需要果断的执行此原则,千万不要因为贪婪把已有盈利变成账面亏损。止盈线最低可以设置为成本线之上%2的。对于盈利较多的,比如幅度超过10%,也可以采取金字塔式的卖出,持有的股票每达到一定的涨幅,减少部分仓位变现,遵循这样的原则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对于已经亏损的股票,需要设定止损卖出价。高校学生从事证券投资的第一要务首先是保存本金,其次才是获得盈利,所以及时止损是当账户发生轻微亏损时,保存自身资金的有效措施。如果买入后股票下跌到达止损价位时,应该果断卖出或者减轻大部分仓位,场外观望不进行操作,把损失降到最小。

对于在轻微的亏损和盈利之间来回波动的股票,除了遵循上述两条原则之外,如果其他股票有好的机会,也可以考虑换股操作,再次买入上升趋势明显,拉升幅度不大的股票。

四、其他注意事项

高校学生参与证券投资,除了要考虑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初始阶段投入资金要少,以获取经验和技能为主,以营利为辅。(2)多看少动,遇到困惑时考虑观望,切忌频繁买卖操作。(3)注重趋势,不要在乎短周期的k线形态。(4)保持良好的心态,涨跌平常心。(5)需要学习有关的汪券投资知识武装自己,要有“备”而“炒”。(6)要明白股市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决不能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股市。

五、结束语

近年来高校学生越来越热衷参与证券投资,这对于培意大养学生的投资理财意识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股市有风险”,对于入市不深的学生,高校金融类教师有责任也应该学生进行止确的引导,从而让学生知道股市,体验股市,领悟股市。

[参考文献]

[1]夏中苏浅谈证券投资的风险与应对[j].科技资讯2011-01-23.

[2]张永红大学生证券投资现象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03).

[3]杜习瑞,张树哲,李迎春,几种证券投资分析方法的比较[j].辽宁经济2007,(01).

[4]博斌,曾伟,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探寻,[j].昆明大学学报,2006,101).

[5]康剑南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

代化2010-11-01.

[6]王庆国,吴夕晖,易志恒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

第5篇:股票投资常识范文

一、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行为金融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综合现代金融理论和心理学、人类学、决策科学等学科而形成的综合理论,它是金融经济学家在研究金融市场“特异性”过程中形成、完善并把人的有限理性引入其中的理论体系。长期以来,传统金融理论是以投资者理性、市场完善、投资者效用最大化等作为假定前提,认为证券市场的价格不仅是理性的,而且包含了所有市场信息。而行为金融理论则认为,证券市场存在着诸如短期证券价格的动力效应、长期市场价格的逆转和资产价格高波动性等非常规现象,因为投资者并非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些时候投资者往往会因后悔厌恶、过度自信、反应不足等心理因素而产生投资行为偏差和反常等系统性错误,从而导致金融市场的“特异性”。

二、行为金融投资决策模型

1、BSV模型

该模型认为,投资者在决策时存在两种心理判断的错误范式:(1)选择性偏差。即投资者过分重视近期数据的变化模式,而对产生这些数据的总体特征重视不够。投资者通常认为收益变化只是暂时的,而并不根据收益变化来调整对股票未来收益的预期,从而导致投资者对信息反应不及时或不准确。(2)保守性偏差。当股票出现同方向收益的连续变化时,投资者又认为这种收益变化反映了未来的变化趋势,从而错误地对价格变化进行类推,从而导致股价过度反应。

2、HS模型

该模型把投资者分为“信息关注者”和“动量交易者”,信息关注者对价格的预期完全依赖于自己所观察和获得的相关信息,即私人信息,而忽视历史信息的价值;相反,动量交易者则完全依赖于过去历史数据来预测股票价格的未来走势,只重视股票近期的价格变化,并依此为基础进行交易。这两类投资者相互作用,并且最初由于信息关注者过分重视私有信息而反应不足时,会导致动量交易者企图利用隔期套利策略来获益,从而也会把市场推向另一个方向,即反应过度。

3、HMB模型即羊群效应模型

在一定时期内,当采取相同策略交易特定资产的行为主体达到或超过一定数量时,就会产生羊群效应。该效应主要研究信息传递和行为主体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信息传递速度和充分性的作用。关于羊群效应的内在心理分析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投资者只会盲目地模仿,忽视自身的理性分析;另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信息获取的困难、行为主体的激励因素以及支付外部性的存在,使得投资者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采取的羊群行为是其最优策略。

4、DSSW模型

该模型又称噪声交易模型。金融市场中的噪声是指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导致股票均衡价格与其内在价值偏离的、与投资价值无关的虚假或失真的非理性信息,其类型既包括市场参与者主动制造的虚假信息,也包括市场参与者自身误判的信息。而金融市场中这种不具有内部信息却非理性地依据噪声来交易的参与者被称为“噪声交易者”。在噪声交易模型中,风险资产的价格取决于外生变量和噪声交易者对现在与将来错误认识的公开信息,由此导致套利者(理易者)出于对投资于错误定价的资产而可能受损的担心,他们会放弃套利的机会,不与噪声交易者的错误判断相对抗,这样,噪声交易者在使市场价格明显偏离基本价值的基础上,获取比理性投资者更高的收益。与此同时,新进入市场的交易者会因示范效应和后悔规避心理而纷纷模仿噪声交易者,从而短期内噪声交易者占据了市场的优势,而在长期内,风险资产的价格则随着噪声而变动。

三、对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偏差的分析

由于心理认知偏差而导致的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偏差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整个市场投资者系统偏差;二是投资者群体行为偏差。中国股票市场由于存在大量的噪声交易者、机构投资者做庄行为严重、中小投资者盲目跟庄等情况,整个股票市场投机气氛很浓,投资者多数表现为非理性的投资者,就会引起市场混乱、资产价格偏离其基础价值,从而导致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产生行为偏差。一方面,投资者得到的信息往往是虚假的或失真的信号,与投资价值无关;另一方面,从信息来源看,市场参与者有的也在有意识地制造虚假信息,或者发出错误信息误导投资者行为。在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行为偏差主要表现在股市的大幅度频繁波动、过高的市盈率和股票市场换手率以及投资者的羊群行为。

1、中国股市波动频率较高且波动幅度很大

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资料显示,自1990年我国股票市场成立至今,从年度波动情况来看,上证指数的振幅非常大,如1992年的年度振幅高达3.84倍,而美国股市的最高年度振幅只有0.66倍,新加坡为1.1倍。中国股票市场不仅波动幅度大,而且波动的频率也相当高。股市的剧烈波动导致了投资者的过度交易与市场投机心理,而市场浓烈的投机氛围则反过来会推进股价波动幅度与频率。因此,中国股市的频繁大幅度波动性从侧面反映了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过度投机行为。

2、高换手率

股票市场换手率是用来描述股票市场每天资金流动性的统计指标,换手率的高低反映了股票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是衡量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交易(噪声交易)的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指标。通常认为,股市换手率越高则股票市场投资者过度交易现象越严重,投资者投机心理越严重。

3、高市盈率

如果将中国股市的市盈率指标与新兴市场之间做一个横向对比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股票市场的市盈率明显偏高,股票市场系统风险已经处在了比较高的区间。

4、羊群行为

从投资者群体行为角度来分析,中国股市投资者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偏差。行业集中趋势和个股集中趋势正是中国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一种外在表现。虽然某些行业和个股是各个证券投资基金精心研究后挑选的结果,但是如果大家都盲目从众追逐市场热点,就会导致市场的羊群行为,不仅不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反而会加剧市场的波动性,加大市场投机行为的出现。

四、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证券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投资者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盈利目标。考察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行为特点,总结出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策略:

1、针对过度反应的逆向投资策略

即在大多数投资者还没有意识到错误时就开始投资于某些股票,而在大多数投资者已经意识到错误并也投资于这些证券时,要果断地卖出这些股票。因为反应过度的心理特征使得多数投资者过分注重证券的近期表现,加上后悔规避和羊群行为的从众性特点,使多数投资者不能够及时“忘却过去、放眼未来”,从而产生对绩差股过分低估、对绩优股过分高估的现象。因此,行为金融投资者可以适时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并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通过套利投资来获取收益。

2、组合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并不是有效的(一般指半强式有效)。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中,“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不可能获得与其所承担风险不对称的额外收益”的提法在实践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通过选择合适的组合投资策略,投资者将可能获得额外收益。

3、捕捉并集中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理论下的投资者应该追求的是努力超越市场,采取有别于传统型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从而获取超额收益。要达到这一目的,投资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尽力获取相对于市场来说超前的信息优势,尤其是未公开的信息。投资者可以通过对行业、产业以及政策、法规、相关事件等多种因素的分析、权衡与判断,综合各种信息来形成自己的独特信息优势;二是选择利用较其他投资者更加有效的模型来处理信息。而这些模型也并非是越复杂就越好,关键是实用和有效;三是利用其他投资者的认识偏差等心理特点来实施成本集中策略。一般的投资者受传统投资理念的影响,注重投资选择的多样化和时间的间隔化来分散风险,从而导致收益随着风险的分散而降低。而行为金融投资者则在捕捉到市场价格被错误定价的股票后,率先集中资金进行集中投资,赢取更大的收益。

4、动量交易策略

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

5、成本平均策略

指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

6、时间分散化策略

指根据投资股票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的信念,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重投资于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

第6篇:股票投资常识范文

1羊群效应的概念及特征

羊群行为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的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金融市场上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有限理,它是指投资者在不完全信息的环境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的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得到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具有传染性,因此把存在于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羊群行为现象称为羊群效应,主要研究信息传递和行为主体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这种影响对信息传递速度和充分性的作用。羊群行为的特征包括:(1)先做出决定的投资者的行为对后面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常常会导致投资者形成错误的投资决策;(3)当投资者发现决策错误之后,会根据更新的信息或已有的经验做出相反的决策,从而开始新一轮方向相反的从众。从羊群行为的特征可以看出,羊群行为的出现有两个条件:首先,别人的决策行为是可以观察到的,否则无法模仿;其次,所有决策并不是同时做出的,而是有先后次序发生的。行为金融学是通过对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心理偏差的系统分析来描述羊群行为的。当证券市场面临众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其心理因素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人类固有的行为模式会不知不觉地主宰着投资者的行为。每一个投资者开始总是试图进行理性投资,并希望规避风险。初始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形成,而强化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扩散和放大。

2羊群效应的形成原因

机构投资者的特点是既有个体的行为特征又有群体的行为特征。在股票市场中,一方面投资基金的投资决策主要由基金经理做出,因而基金的投资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基金经理个人的投资行为特征;另一方面,投资基金由于是群体性的研究,其信息来源比一般个体投资者要广得多,故而股票市场的投资行为又带有群体行为的特征。因此,股票市场中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机制因素

(1)机构投资者的委托机制不完善

从投资股票者来看,作为人其目标是让委托人的满意度最高,尽管在投资初期,基金公司对投资策略、投资风格、投资理念也做了详细地制定,但是毕竟是要取悦委托人。因此,基金公司原先的投机策略不得不让位于对名誉的维护,不得不从众和跟风。在此背景下,基金公司如果采取同其他基金同业相同的投资策略,则至少可以取得平均收益水平,相同的策略操作产生了羊群效应。

(2)缺乏信用经济基础

股票市场的建立需要发达的信用经济基础,但对于信用体系不健全的中国来说,必然会带来不健全的股票市场。同时市场基础不完善的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性较大,当投资者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时,特别是当投资者依靠自身能力不能做出正确判定时,投资者将会明显地追随其他人的观点。市场波动性越大,市场风险越大,投资者的预期就越不确定,这时候投资者会更多地观察他人的交易行为并加以模仿羊群行为程度增大。

(3)可供股票投资者选择的优质品种不多

由于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股票估值偏高,具备投资价值的优质蓝筹股和绩优成长股的数量过少,稀缺的优质公司股票就当仁不让地成为基金追逐的对象。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机构投资者在挑选自己投资组合时都纷纷追逐市场热点,同时买卖相同的股票,选择那些业绩突出,盈利能力强,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龙头企业,这样就形成了众多机构投资者同时投资于少数蓝筹股绩优股的现象,产生基金投资的“羊群”效应,交叉持股自然不能避免。

(二)投资者自身因素

(1)投资理念模糊、投资知识缺乏

我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大多数缺乏专业的股票投资知识,这表现在投资者无法分析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或对国家出台的政策不能从深层次的把握,同时对经济的动向不能很好的把握,这就造成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判断股票的价值,很容易形成混乱的投资局面。同时市场上那些专业的投资者一般都系统学习过投资知识并且经验丰富,对信息的把握能力也比普通的投资者要强,也能够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大环境、整个证券市场的运行趋势以及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进行全面深刻的研究。这些投资者往往成为羊群效应的领头羊,而那些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者成为羊群。

(2)从众投资者的非理性跟风

从众投资者是非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做出的决策并不完全出自其理性的分析,而更容易受情绪、心态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这样当投资者处在投资群体当中很容易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采取与其他人一致的行动。这样做可以使个体获得一种安全感。当投资者做出的决策与其他人不一致的时候,投资者很容易怀疑自己的判断进而改变自己的判断,选择与其他人一致的行为。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大部分缺乏专业的知识,对于那些最近几年才加入到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来说更加缺乏相关的经验,绝大多数投资者没有接受投资方面专业知识的训练,对证券市场研究能力不强,不能够对相关的股票进行系统的合理分析,他们投资时候往往是听取各种专家的建议,这些投资者就扮演着跟随头羊的“羊群”。

(3)缺乏良好的心态

我国股票市场建立时间短,多数为新股民,这些投资者往往缺乏良好的心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投资者抱有非理性的收益预期;第二,获得虚假的心理安全感;第三,大众化思维。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群体活动中,容易出现去个体化倾向,即个体的自我意识变弱,更倾向于采取与集体一致的行动。行为金融学也赞同这个观点,并认为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的,其投资行为受其情绪、态度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3弱化羊群效应的措施

理性的羊群效应对我国的股票市场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个人投资者缺乏专业的知识和对市场有效信息的充分掌握,因此理性的羊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投资者确定自己的投资策略,获取收益,规避风险。其次,理性的羊群效应有利于加快股票市场价格发现的速度,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维护市场的稳定,因为此时羊群效应的发生使得大量资金能够快速的向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流入,从而优化市场的资源配置职能。除此之外,理性的羊群效应能够促进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使得股票的价格更向其内在价值靠拢,这能有效的提高市场效率。

(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

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形成羊群效应的主要原因,只有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市场的透明度,才能使投资者及时掌握真实有效并且全面的信息,市场才能够逐渐变得公平。为了增强信息市场的透明度,使投资者获得完全公平的竞争条件,弱化市场羊群效应,就要充分和及时地披露真实信息。所有可能对股票市场中的股票走势产生影响的信息都应该及时的予以公开,包括企业对某个项目的操作情况,如兼并和收购的各项工程的进展情况,不能等到股价急剧变化之后再披露有关资料。而由于上市公司在披露自身信息方面缺乏主观能动性,也因此需要监管制度的约束,对于瞒报信息或者报虚假信息的上市公司应当予以严厉的处罚。

(二)培养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倡导正确的投资方式

羊群效应的另一重要产生原因,是由于投资者抱着投机心态的错误投资理念,普遍持股期限短是其一大特点,在市场出现震荡时,羊群效应会使得市场震荡进一步恶化。因此,一是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向公众传输选择有价值的股票长期投资长期持有,以公司价值为投资目标的理念。二是加强管理上市公司的股利分红政策,杜绝上市公司不给股东配发红利的现象。三是对股票投资者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倡导以长期投资价值为核心的投资理念。在进行投资时应以长期平均收益为中心选择有价股票,即选择一个有潜力的有价股票长期持有,而不是跟风炒作。当市场中的投资者更成熟更理性时,市场中的羊群效会减少。

(三)改善股票投资市场的外部环境,拓宽投资渠道

第7篇:股票投资常识范文

关键词:投资者 股价波动 信息协议 归纳博弈

引言与文献综述

股市频繁而剧烈的波动不仅严重影响了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提高了投资风险,使投资者闻风丧胆,失去投资消费信心。因此,“股价异常波动之迷”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研究股价异常波动对市场稳定和投资者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

对于“股价异常波动之迷”的研究,研究理论依据、方法、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一直处于争议之中。De Long等(1990)用市场噪声理论研究发现,投资者的正反馈交易增加了资产价格的波动性。Jegadeesh等(2001)认为投资者的“过度自信”会导致“过度交易”,“过度交易”推动了资产价格波动。Leuz(2004)认为投资者因不能从价格中获得有关股票的完整信息,只能从其他人的行为、决策中获得信息,这种行为加剧了股价波动。国内学者有关股价波动的研究,主要关注机构投资者对股价波动的影响。赵涛、郑祖玄(2002)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通过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等方式提高该股业绩、制造炒作题材改善股票基本面信息,使散户投资者跟风,加剧股价波动。李竞(2008)通过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分析发现,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法制不完善,在不担心违规受到惩罚下,机构投资者可能联合坐庄,一起操纵股价,加剧股价波动。王静涛(2006)认为股价是政府、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等相互之间博弈的结果,许多机构投资者利用自身的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优势,在股市上大肆炒作,加剧了股价的波动。

回顾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可知,从博弈论角度分析投资者对股价波动的影响的文献较少,存在的文献大都用经典博弈论来分析,没有学者运用信息协议下归纳博弈来分析;而且,经典博弈论假定参与人对其所进行的博弈形式拥有充分的认识,是在外生给定的博弈形式下进行博弈,这不符合经济现实中的参与人,主观博弈或归纳博弈更符合假定参与人对博弈形式的客观认识是有限的、主观的,每个参与人在各自的主观博弈模型下学习对手的策略并通过策略互动来学习主观博弈规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博弈(黄凯南,2010)。此外,经典博弈论虚构了博弈树中的博弈分枝、决策节,而这些在现实经济博弈中是不存在的,信息博弈下的归纳博弈有形的信息碎片和行为代替无形的博弈分枝和决策节,更加科学合理(M. Kaneko and J.J.Kline,2008)。

因此,本文运用信息协议下的归纳博弈理论来初探股价波动的机理,探析投资者对股价波动的影响,更加符合经济现实,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信息协议下归纳博弈的基本分析结构

(一)归纳博弈论的基本假定

1.博弈参与人对客观博弈认识的有限性和主观性。在博弈中,参与人是有限理性的,不可能完全掌握所进行博弈的相关知识,对客观博弈的认识带有主观性;参与人在博弈的时候,最初并不知道他们所进行博弈的博弈规则,对其他博弈参与人的数目、信念、博弈策略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知;参与人通过个人积累的经验、教育以及从其他博弈参与人那里学习客观博弈的知识,并进行归纳推导得出自己关于客观博弈的认知信念(Mamoru Kaneko and J.Jude Kline,2008)。

2.博弈参与人对客观博弈认知信念的不断完善性。归纳博弈论区分了客观环境和参与人对博弈的个人认知观念,参与人被假定为最初博弈时拥有对客观环境的认识很少,不断地重复面对给定的客观环境,通过选择可行的行为来积累经验,从经验中构建对客观环境的认知观念,再通过下一次相同或相似的博弈来完善这种认知观念,以此类推,不断地进行博弈,不断根据以前认知观念的记忆来完善对客观环境的认知(Koji HASEBE and Ryuichiro ISHIKAWA,2011)。

3.博弈参与人对客观博弈认知信念的差异性。在同一个博弈中,每个博弈参与人在个人认知观念的构建过程中,因经验不同,即使面对完全相同的客观环境,也会形成不同的客观环境认知观念;而且,每个参与人用以前形成的并能记住的经验不断修正对客观环境的认知观念,每个参与人的记忆能力不同,以记忆中的经验修正后的认知观念自然不同。因此,博弈参与人对客观博弈认知信念的差异性(Koji HASEBE and Ryuichiro ISHIKAWA,2011)。

4.博弈参与人博弈行为的规律性。参与人在博弈时,倾向于遵从一些有规律的行为方式;在短期内,博弈参与人对客观环境的认知观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他以之前形成的观念进行博弈,认知观念没变,博弈行为也就不会变;除非当博弈参与人掌握更多新信息或客观博弈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使博弈参与人认为改变博弈方式进行博弈所获得的收益大于不改变的收益的可能性较大时,才会修正之前的认知观念并进行博弈(Mamoru Kaneko and J.Jude Kline,2008)。

(二)用信息协议表述的归纳博弈

1.信息协议的定义。在经典博弈论中,客观博弈形式是给定的,用博弈树来描述博弈的过程,博弈参与人对博弈树具有完全的认识能力,参与人在决策的任何一步都知道自己所处的决策结在博弈树中的位置,即在博弈树中的哪一个分枝和哪一个决策节,并清楚地记得上一次决策节和下一个决策节是什么。然而,这并不符合现实的决策行为,在动态博弈过程中,这些博弈树的分枝和决策节是不存在的,参与人对自己所进行的博弈处在连续博弈的哪个环节也不清楚,他只是了解博弈的一些信息片段,并以这些信息片段进行决策。为了克服经典博弈论的这个缺陷,归纳博弈论提出信息协议,用有形的信息碎片和行为代替无形的博弈分枝和决策节,进而简化拓展博弈。信息协议由信息碎片、行为和因果关系构成,具体描述如下:信息协议Π=(W,A,),其中,W是信息片段的有限非空集合,A是行为的有限非空集合,是因果关系,为U∞m=0=((W×A)m×W)的一个子集。将W分为决策碎片(Decision Pieces)WD={w∈W:[(w,a)]u,a∈A且u∈W}和末尾碎片(End pieces):WE=W-WD(M.Kaneko and J.J.Kline,2008)。

2.用信息协议描述的归纳博弈。如下所示:

参与人、记忆与行为。具体的操作过程是:将信息协议Π=(W,A,)拓展为Π=((W,A,),π,h),π为参与人函数,h=(h1,...,hn)为支付函数。假定每一个决策信息碎片WD只能由一个参与人接收到,而每一个末尾信息碎片WE,所有参与人都能接收到,参与人在接收到末尾信息碎片后取得支付。m=(m1,...,mn)表示参与人的记忆函数,参与人的行为由其记忆函数描述的记忆决定。参与人在(Π,m)的行为模式σi在是被限定为i的函数,i为对于一些u,有σi∈{a:∈i};mi=mi隐含σi=σi,这意味着参与人的行为模式函数给其分配一个符合信息协议Π=((W,A,),π,h)和记忆函数mi的行为(M.Kaneko and J.J.Kline,2008)。

客观环境和经验域。归纳博弈论认为,记忆函数和记忆的积累域决定了参与人的归纳推导观念,在支持完美记忆函数的同时也考虑一些积累域,用信息协议Πo=((Wo,Ao,o),πo,ho)来描述客观博弈环境。假定参与人通常会遵从特定的行为方式σo =(σo1,...,σon),但是有时也会偶尔偏离这些给定的行为组合,每个参与人在不断重复的客观环境博弈之后,不断通过试误和其他所回忆得起来的记忆来学习客观环境。每个参与人以小的概率进行试误,两个或更多的参与人同时尝试偏离他们行为模式是罕见的事,而且罕见事的记忆可能会在参与人的思维中消失或被遗忘,但是来源于一些经验的其他形式的记忆可能会保留下来成为长期记忆。将参与人的经验域分为积极经验和混合经验(包括积极和消极经验)两部分,积极经验来自参与人自己的尝试,消极经验来自其他参与人的尝试,参与人就是通过自己尝试以及学习其他参与人的尝试来积累经验,并以此形成客观博弈形式的个人认知观念,进而进行博弈(Kaneko M.and J.J.Kline,2008)。

(三)归纳博弈过程与主观博弈均衡

首先,当博弈参与人最初接触到博弈的客观环境Πo=((Wo,Ao,o),πo,ho),通常依据其记忆函数mo =(mo1,...,mon)从特定的行为方式σo=(σo1,...,σon)中选择符合客观环境的一种行为进行博弈,积累记忆内存(TDi,YDi);其次,通过积累的记忆内存归纳推导个人观念Πi =((Wi,Ai,i),πi,hi);再次,用形成的个人观念进行决策,选择主观策略σi;最后,用决策制定过程积累的经验修正客观环境Πo=((Wo,Ao,o),πo,ho)并形成新客观环境 ΠoN=((WoN,AoN,oN),πoN,hoN),并以此为基础再进行新一轮的博弈,如此反复,不断通过重复的博弈,不断修正自己的个人观念。依此类推,每个参与人在每次博弈中都按以上步骤进行博弈,当所有参与人都以个人观念进行决策且其选择的博弈策略是最大化效用的,此时便达到主观博弈均衡。当客观环境Πo =((Wo,Ao,o),πo,ho)发生重大变化或观察到其他博弈参与人选择某种行为获得更多收益时,更可能改变个人观念Πi =((Wi,Ai,i),πi,hi),完全尝试新的行为σN=(σN1,...,σNn),通过博弈积累记忆内存(TDi,YDi),归纳推导形成新的个人观念∏Ni=((WNi,ANi,Ni),πNi,hNi),导致新主观博弈均衡的产生(Kaneko M.and J.J.Kline,2008)。

投资者对个股股价波动影响的归纳博弈分析

(一)投资者买卖股票的交易—信息协议下的归纳博弈

1.股票交易方—归纳博弈参与人。股票市场中的参与主体可以分为投资者、证券机构、交易所和政府监管机构;其中,投资者是股票市场中最重要的主体(李竞,2008)。公司确定股票发行价格并发行后,虽然证券机构、交易所和政府监管机制对股票的交易有一定影响,但是,股票的价格及波动主要由二级市场中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决定。因此,股票买卖博弈的参与人是股票的交易方。交易方在买卖股票时,对其交易的股票的业绩、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对其他交易方类型、交易策略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主观的,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些所有真实信息,只能用以前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个人认知观念去认知股票买卖交易,通过不断的交易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对股票交易的个人认知观念。在不断的股票买卖交易过中,每个交易方经验不一样,对交易的个人认知观念也就不一样,这就导致了股票交易各方个人认知观念的差异性。此外,在短期内,股票交易方对股票交易的个人认知观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依此选择的交易策略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除非客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使其不得不改变个人认知观念,不然会遭受更大的损失,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改变投资策略的。综上分析,股票交易方满足了归纳博弈参与人的基本假定,可以用归纳博弈对股票交易进行深入分析。

2.股票交易中信息协议。在现实生活中,投资者买卖股票成功与否,通常不在于一次交易的成败,而在于在较长时期的多次不断交易,这种多次交易可以用动态博弈来表述。然而,在每一次交易过程中,每一个交易者只知道自己交易在自己交易计划的哪一步,只掌握了有关整个动态博弈的某些信息片段,并不知道自己处在整个动态博弈的哪个位置,也不知道其他交易者处在哪个位置,就不存在博弈树中的决策分枝和决策节,也就不能用经典博弈论中的博弈树来分析,用信息协议来描述更加合理。

3.股票交易—信息协议下归纳博弈。投资者在进行每一次股票买卖时,并不完全了解他所交易的对象—公司股票,并不清楚公司业绩、经营管理能力等基本面的真实信息,也不知道有多少投资者会进行交易,也不清楚每个投资者的类型及其投资策略,对这些信息,由于认知能力的有限性,投资者只掌握有关信息的某些片段;而且,当股票投资者刚从事股票投资时,缺乏投资经验,只能通过观察其他投资者交易股票的行为和有关股票投资的理论知识,凭借自己的记忆归纳推导形成股票投资的个人认知观念。

首先,最初面临股票市场,即股票投资的客观环境Πo =((Wo,Ao,o),πo,ho),通常会在其个人认知观念中认定的投资组合σo=(σo1 ,...,σon )中选择一种符合客观环境的方式进行投资,积累记忆内存(TDi,YDi);其次,通过积累的记忆内存归纳推导个人认知观念Πi =((Wi,Ai,i),πi,hi);再次,用形成的个人观念进行决策,选择投资策略σi;最后,用决策制定过程积累的经验修正客观环境Πo =((Wo,Ao,o),πo,ho)并形成新客观环境∏N0=((WN0,AN0,N0),πN0,hN0),并以此为基础再进行新一轮的博弈,如此反复,不断通过重复的博弈,不断修正自己的个人观念。依此类推,每个投资者进行每次股票交易都按以上步骤进行博弈,当投资者都以个人观念进行决策且其选择的博弈策略个人主观认为是最大化个人效用的,此时便达到主观博弈均衡。当股票市场Πo=((Wo,Ao,o),πo,ho)发生重大变化或观察到其他博弈参与人选择某种行为获得更多收益时,股票投资者更可能改变个人观念Πi=((Wi,Ai,i),πi,hi),完全尝试新的行为σN=(σN1,...,σNn),通过博弈积累记忆内存(TDi,YDi),归纳推导形成新的个人观念∏Ni=((WNi,ANi,Ni),πNi,hNi),导致新主观博弈均衡的产生。因此,可以认为,投资者进行股票交易即进行信息协议下的归纳博弈。

(二)股价形成、波动机理

在股票市场中,每一次个股股票的交易,并不是所有的股票持有者都会出售股票,只有投资者对个股的个人认知观念发生了变化,认为继续持有该股票不会获得更多的收益或受到更多的损失时才会选择交易股票,也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会认为该只股票值得购买持有,因此某只股票某次价格的形成是该只股票的该次交易方进行信息协议下归纳博弈的结果;当有新的投资者愿意购买该只股票或该只股票的部分持有者改变个人认知愿意增持更多股份,同时其他股票持有者改变个人认知观念愿意减持或抛售所持股份,就会进行新的交易,再次进行归纳博弈,形成新博弈均衡价格、新的股价,如此不断交易,不断进行归纳博弈,旧的均衡价格不断破裂,新的均衡价格不断形成,也就导致了股价波动。此外,投资者买卖股票成功与否,通常不在于一次交易的成败,而在于较长时期的连续多次不断交易的结果,也就是说投资者的股票交易是动态连续的。因此,个股股价是股票交易方进行信息协议下动态归纳博弈形成的均衡价格,个股股价波动是信息协议下动态归纳博弈均衡更替的结果。

(三)股价波动的原因分析

1.投资者个人认知观念的变化是股价波动的内在驱动因素。在公司未发行新股前,股票发行后其供给量就由股票的持有者决定,如果个股持有者的个人认知观念没有发生变化,仍然看好所持有的股票,是不愿意交易所持股票的,同时,股票市场上没有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对该股的认知观念也没有发生变化,也仍不看好该只股票,仍不愿意购买该股票,也就没有人愿意交易该只股票,就不会进行交易。除非,股票持有者个人认知观念发生变化,部分持有者愿意增仓,部分持有者愿意减仓、清仓;或股票持有者都愿意减仓、清仓,市场上的其他未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个人认知观念发生变化,愿意购买;只有出现这两种情况时,个股股票的交易才会进行,否则就不会有交易,个股股价就维持上一次交易价格。因此,投资者个人认知观念的变化是个股股价波动的内存驱动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2.股票市场环境的变化是股价波动的外在驱动因素。股票市场环境,会影响投资者个人认知观念的形成,通过使投资者个人认知观念的变化而导致股票交易方进行新的一次博弈,形成新的博弈均衡价格,从而影响股价波动。但是,股票市场环境变化对股价波动不起决定性作用,他只能通过改变投资者个人认知观念来影响股价波动,即使股票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投资者对股票认知观念没有发生变化,股价也不会发生波动,它会保持上一次的博弈均衡价格。只有当股票市场环境发生的变化足以使投资者改变其个人认知观念,股票价格才会发生波动。所以股票市场环境的变化是股价波动的外在驱动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

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投资者角度运用信息协议下的归纳博弈理论来初探股价波动的机理,分析投资者对股价波动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投资者进行的股票交易实质上就是信息协议下的归纳博弈。第二,股价是股票交易方进行信息协议下动态归纳博弈形成的均衡价格,股价波动是信息协议下动态归纳博弈均衡更替的结果。第三,投资者个人认知观念的变化是股价波动的内存驱动因素、决定性因素。第四,股票市场环境的变化是股价波动的外在驱动因素、非决定性因素。

本文的结论对稳定股价波动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是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减小投资者因所掌握的个股信息的变动而不断改变个股的个人认知观念。二是遏制投机的投资者,培育价值投资理念,稳定投资者的个人认知观念。三是完善资本市场法制,创造稳定的、健康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De Long,J.Bradford,Andrei Shleifer,Lawrence H.Summers,and Robert J.Waldmann.Noise Trade Risk in Financial Market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198)

2.Jegadeesh,N.,S.Titman.Profitability of Momentum Strategies: An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J].Journal of Finance,2001(56)

3.Leuz,C.and Verrecchia,R.Firms’Capital Allocation Choices,Information Quality,and the Cost of Capita[R].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04

4.赵涛,郑祖玄.信息不对称与机构操纵—中国股市机构与散户的博弈分析.经济研究,2002(7)

5.李竞.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的行为博弈探析.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王静涛.发展机构投资者是否有利于股市的稳定—基于博弈角度的分析.金融与经济,2006(6)

7.黄凯南.主观博弈论与制度内生演化.经济研究,2010(4)

第8篇:股票投资常识范文

【关键词】投资者;股票;心理

一、投资者的心态是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

在影响股票价格的诸多因素中投资者的心理因素是一个重要方面,并且在股票发展历史中经常出现。1987年美国股市也经历了最为严重的股灾。当年10月19日下午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国在前一天击毁了一座伊朗在波斯湾的石油钻井平台。出于对海湾战争突然升级的担心,使得证券交易所出现更大的抛售狂潮。该次股灾对投资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人因为股市的崩溃而严重失眠,甚至感到背部和颈部肌肉痉挛。上述严重的股灾表明,投资者的心理因素是股票暴涨或暴跌的重要原因。当公众中大多数对股票有信心、看涨时,股票价格往往上涨;当公众中大多数对股票无信心看跌时,股票价格往往下跌。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事实总是朝人们的预期方向发展。

二、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对股价的影响

股票交易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极大,投资者的成败与投资者的心态密切相关。首先,股票交易前,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受心理因素的制约。客观世界中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状况会主观地反映在投资者的心理,而投资者自己往往根据这些“主观反映”形成对股票的价值判断。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存在认知偏差,人们获取信息、形成判断时,常常有自身偏好,根据自己的理解力、自己的喜怒哀乐来挑选信息。在投资数据中,只看到支持个人观点的肯定性证据。投资者对股票的价值判断,其依据来源于被“主观反映”了现实。同一条消息,乐观主义者把它视为机会,认为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悲观主义者把它视为威胁,认为会导致股票价格下跌。

其次,股票交易时,投资者受“从众心理”的驱使。股市中是由各式各样的投资者组成的一个大众聚集场所,由于股市充满着不确定性,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常会以他人的行为作为自己的一种参照。这就为从众效应的产生提供了温床。在股市中,投资大众的心态与行为往往会对投资个体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时甚至会表现为一种无形的压力,使人不由自主地改变或动摇自己原有的想法与行为,屈从于群体的压力。当股市行情看好时,大家被“传染”成一片乐观情绪,纷纷抢进筹码,导致价格上涨;在行情疲软的时候,整个市场又被“传染”成一派悲观气氛,以致引发恐慌性抛售,引发价格下跌。

三、投资者在股价高涨时的心理误区

2005年6月我国的的上证指数跌破1000,到2007年5月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并呈持续上扬态势,相距不到两年时间内暴涨四倍。对于2007“牛市”有诸多解释: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国内外人士对中国经济普遍看好;中央对楼市的宏观调控使得民间剩余资金没有出处,大量闲置资本为追求高额回报而涌向股市;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大量境外资金流入股市,企图利用汇率差获取双重收益。暂且抛开是否存在“泡沫”,股市行情看好引发系列“雪球效应”已经是不争事实:每天在证券公司排队开户的人排起长龙,有些证券公司甚至每天只能限量放号开户。股市火爆的程度,可以用“全民皆股”来形容。

股票的“牛市”极易让投资者的心态发生变异,造成投资过程中的非理性现象。当前常见的几种“心理误区”有:

1.暴富。每次股票“牛市”都将造就不少富翁,“一夜暴富”总是不断出现、传颂,成为诸多投资者的偶像和英雄。暴富是投资者普遍的心态,其心理特征有:一心一意想大捞一把;赚钱时能够获得极度的,赔钱后总希望把它尽快赚回来。所以,暴富心理下的投资行为表现为赌性十足,常常会不惜背水一战,把资金全部投在股票上而孤注一掷。

2.贪婪。贪婪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人不贪婪,就不会产生投资热情。投资者的贪婪就是对股市获利的追求永无止境,永不满足。在股市中,人的贪婪会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具体来说,主要有:(1)见好不收。在股市中尝到甜头时,人的贪欲可能变得更强烈;(2)羡慕和妒忌。对别人“暴富”极度心理不平衡,凭一时的头脑发热进行投资;(3)斤斤计较。有时会贪图一两个价位的便宜而使想买进的股票进不了帐,想卖出的股票又出不了手,失掉了宝贵的机会。

3.焦躁。所谓急躁,就是着急和烦躁,不沉稳,总是急于求成,今天买了股票,指望着明天就大涨,一不涨马上就换股,有如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急于致富的心情有很大的关系。

四、增强心里调控,回归理性投资

健康、理性的心态是股市投资的前提条件。巴菲特认为,投资人的自信心来自于他的学识,而不是主观的期望。巴菲特告诉人们,如果不加认真思考就匆忙作出决定,那么,一旦价格发生与预期相反的波动就会让投资者失去信心,从而让自己不知所措。

一方面,投资者必须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正确的自我认识,就是要清楚自己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投资者,是属于冲动型投资者,还是冒险型投资者,或者赌徒型投资者。只有清楚自己的类型特征,还能在投资行为过程中有效的克服心理弱点。

另一方面,投资者要理性对待股市价格中的涨与跌。证券投资市场赢或亏是不变的主题。如果投资者把钱看得太认真,把赢亏看得太重,在实际操作中就必然会瞻前顾后,放不开手脚。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股市中只有拿得起放得下输得起、能把赢亏置之度外的人,才能是真正的成功者。

作者简介:

柴兵洁,女,1990年,山西运城人,兰州商学院 统计学院 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投资分析。

葛飞,男,1990年,江苏盐城人,兰州商学院 统计学院 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与社会统计。

第9篇:股票投资常识范文

胡俊敏是物理学博士,她是怎样跨专业从事投资行业?

她管理的博时特许价值基金,从2012年6月接手到年底,净值增长幅度居同类前20%,她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大幅提升基金业绩?

博时特许价值基金是量化基金,量化基金的操作又有怎样特点?

每日基金特邀胡俊敏博士,倾听她的人生经历和投资理念。

张学庆:从您的简历来看,是物理学博士,这是典型的理科学科,当然您后来又做过量化研究的工作,但您目前从事的工作是投资,是属于金融学这类范畴,这两个学科距离特别大。您之前研究的物理学、化学 ,对于投资有何帮助?

胡俊敏:当年念物理,现在做投资,不是事先计划好的,而是当时的历史环境造成的。我大学的时候是八十年代,中国还没有股市,我连股票是什么都没有概念。因为我比较喜欢跟数字打交道,就学了物理。去哈佛后,刚好碰上一些量化金融理论得到应用,华尔街需要有很强数理根基的人才。而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教育经费不足,学术界又人才过剩,于是华尔街就吸引了大批的数学、统计或物理的博士。我在哈佛有机会初步了解到金融投资。

现在回头看,我学物理出身,做过材料研究,做过量化研究,现在做量化投资, 不是必经之路,但是确实每一段经历形成了我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我的投资理念的形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市场的理解。市场是否处于均衡的状态,金融界有很多争论。统计物理关于均衡非均衡态的理论以及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我觉得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不停地有新的信息,不同投资者对信息的接受和反馈不是瞬时的。另一方面,投资者行为与股价又是互相影响的,所以市场是处在一种不完全均衡的状态。市场过热现象也是不均衡态的一种表现。

数学统计上几率分布的概念在投资中是至关重要的。经常有投资者问我,你觉得下面一个月市场是涨还是跌,其实这是很难预测的,沪深300指数平均月收益为0.5%,但月波动率有9.1%,一个月的收益有2/3的几率分布在-8.6%到9.6%之间,波动性非常大。

逻辑思维方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的时候我做的是实验物理。就是通过对一些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找出规律,验证和发现基本原理。投资中由于信息多,频繁、且不完全,具备理性的逻辑思维和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就非常重要。

张学庆:除了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在后来工作中,还需要增加哪一方面的训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

胡俊敏:量化基金经理需要的知识面比较广。除了比较强的数理基础和编程能力,下面几个方面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基础金融知识:我业余选修金融方面的课,并通过准备CFA的考试补上金融知识的缺。争取到量化分析师的工作机会

量化投资管理:这有一整套理论框架。我当时在巴克莱资产管理公司任基金经理,有幸参加了《主动组合管理》作者Ron Kahn的课程。这本书被认为是量化投资的圣经。

行为金融:指由于投资者心理或思维偏差造成市场不有效的各种现象。量化投资之所以可行,就是因为股价由于各种原因而偏离其真实价格,有一定统计性规律可循。

市场经验:需要积累,我目前也在逐步积累A股市场的经验。

有志加入到量化投资行业中的朋友们可以针对各自的知识结构,制定出自己的准备计划。

张学庆: 您一个人管理5只基金,这可能得益于采用了量化的方法,同时管理五只基金,你会采取怎样的分配方法来统筹自己在五只基金间的精力分配?

胡俊敏:这就是量化投资的优势。首先,整个投资流程高度自动化、系统化。每天开盘前,所有基金及模型所需数据都已更新到基金管理系统里。其次,量化投资团队,基金经理后面有基金经理助理、量化分析师及IT的支持。基金经理只需将时间花在最关键的地方。具体讲,

量化基金,比如我管理的特许价值,以及和王红欣博士共同管理的裕富沪深300基金:更多的是模型管理,而不是个股管理。组合里的股票可能有上百只,但是我需要管理的是有二、三十信号构成的模型和一些组合构建的参数。需要交易的时候,可以根据模型用优化系统进行计算,我会检查模型结果是否正确,然后批量交易,而不是一个股票一个股票地分析、决定。。

张学庆: 您管理的基金比较多,有主动配置型,有被动配置型。能否给基金投资者一些建议,那类基金适合哪些投资者投资?

胡俊敏:特许价值基金是一只主动股票型基金,通过量化多因子选股模型在各行业内精选个股,以期获得长期跑赢市场的超额收益。风险要比纯被动或增强指数型基金高,但是超额收益的空间也高,适于有中等风险承受力,投资期间较长,对收益有较高要求的投资者,也可作为长期资产配置的一个成分。

张学庆:做为基金投资者,如果不看好市场,您认为他们有几个措施能够躲开市场风险。

胡俊敏:根本解决的方法是调整资产配置比例。如果对股票市场的未来不看好,那就降低在股票类资产的配置,将卖出的资金放到债券、其它投资品种、或现金上。因为对于市场的判断很难百发百中,所以在调整配置的时候即使不看好股票市场,仍然建议保留一定的股票类资产,市场走势常是不确定的。

同时,普通投资者择时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所以我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是1)采取定额定投的策略,牛熊市无阻的坚持投资。2)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做长期资产配置。长期而言所承受的风险是有收益的。

张学庆: 博时特许价值现在规模是11亿,一个基金经理,他管理的资金到达多大规模之后,就会影响到业绩的增长,这也提醒投资者,选择基金时也要注意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