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零基础足球教程范文

零基础足球教程精选(九篇)

零基础足球教程

第1篇:零基础足球教程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统计

数据统计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活各方面息息相关.学生掌握数据统计的方法,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作用.教师有效实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掌握数据统计具有重要影响.

一、通过讲解,使学生形成统计的基本概念

教师讲解是初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教学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缺乏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也有待于提高,对于统计的基本概念缺少基础的理解,所以教师的讲解是学生进入统计部分学习的第一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信息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如天气预报、体育比赛等,都是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将信息传递给群众.在数学统计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解释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统计学中的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等,还要向学生举例解释统计学对生活的影响,如可以通过比分等对体育比赛中的胜负做出判定.在统计的基本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写出大量10以内的数字,如3、2、4、6、8、6、6、4、3、3、9、9、2、0、8、7、7,事先向学生说明统计学中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一组数据可以有多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等基本概念,与学生互动,提出问题:上面一系列的数字中平均数是多少?众数是多少?这样,在学生了解统计学基本概念的同时,使他们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统计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引导学生探索统计学知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师可以通过任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最感兴趣的运动是什么引起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举出一个有关足球比赛的例子,如甲队、乙队、丙队进行循环足球比赛,比赛情况为甲队:胜2,负零,平零,进球数为6个,失球数为2个;乙队:胜1,负1,平零,进球数为4个,失球数为4个;丙队:胜零,负2,平零,进球数为2个,失球数为6个.提问学生从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分析其提供的数据的正确性,得出最后的具体正确的比分.统计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之上,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比较枯燥无聊的.因此,由体育比赛吸引学生的目光,再通过学生对比分的好奇,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从而对统计知识的学习更加有兴趣.

三、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第2篇:零基础足球教程范文

一、基于真实起点,找准教学切入的角度

教学切入的角度直接影响课堂效率。寻找合适的切入角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对学习内容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经验基础,顺学而导方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就负数而言,尽管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是一堂起始课,但事实上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相关的生活经验。从课前的调查中发现,全班52人中有35位学生已经认识了负号,能正确读写负数的约占67%;其中有28人能结合生活情境说出负数所表示的意义,约占54%。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笔者把负数的读写作为本堂课教学的切入点。

(一)以点带面,认识负号

【片段一】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负数。课前老师了解到很多同学都在生活中看到过负数,谁来说一说?

生:电梯里地下车库用“负-”表示,这是个负数。

生:电视里天气预报零下5℃写成“-5℃”,这也是负数。

生:我知道如果做减法不够减了,可以用负数表示,比如2减去4等于负2。

……

师:电梯里地下车库表示为“负-”,这个数会写吗?(生尝试写负数)

师:一个数前面写上负号,这个数就是负数。负号的写法和减号一样,但读法不同。

从上述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学生对负数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知基础。由于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大部分学生已经看到过负数的表示方式,因此负数的读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成问题。这样的切入角度简洁、高效,遵循了学生的现实起点。

(二) 联系沟通,扩充数系

【片段二】

师:请你找一找下面各数中哪些是负数?

-7 2.5 -5.2 - 41

生:-7、-5.2、-。

师:余下的数我们早就认识了,这些都是正数。正号“+”既可写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想一想,除了这里看到的数,还有其他的正数和负数吗?

生:还有很多,写都写不完。

师:对,正数和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整理正数:2.5(+2.5) (+) 41(+41) ……

整理负数:-7 -5.2 - ……

这一教学环节的实施,一方面巩固并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将负数及时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体系,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构建新的关于数的认知体系。认识正数无需用太多笔墨,学生以前认识的数绝大多数都是正数(除0外),只要简单沟通即可。

二、延长过程体验,夯实知识理解的厚度

数学概念的建构需要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逐步提炼和概括。如果建构过程过于简化往往会导致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不够深刻,成为“压缩饼干”。对于负数来说,尽管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只是形式上的、肤浅的、感性的。显然,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是不够的。教师需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丰富感知、深化体验,促进对负数意义的本质理解。延长过程体验是感悟数学思想和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必要前提。

(一)概念建构——丰富感知积累

【片段三】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正数和负数,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能不能举例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正数和负数的意思是相对的,比如温度计上负数表示零下几度,正数表示零上几度。

生:我觉得是相反的,电梯里“-1”是地下一层,“1”是地上一层。

……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材料,请大家分析一下。

(1)欣欣服装店的财务报表。

日期 收入/支出(元)

11月16日 +2540

11月30日 -5600

(2)两只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

(3)妈妈的银行卡透支情况。

日期 存入 支取 余额 操作员

20090812

20091106 2000.00

-2000.00

(4)根据气象预报,明天湖州天气情况(如下图)

板书整理:

正数 收入 上涨 多余 零上

负数 支出 下跌 亏欠 零下

师:像这样意思相反的一对量,叫作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数学符号的抽象和数学概念的理解需要丰富的感知积累作基础。教学中,教师首先请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感悟负数的意义。但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教师需要继续提供更丰富的并具有结构性的感知素材,延长体验过程。这里教师所呈现的几组材料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是他们所熟悉的材料,能够引起他们的心理共鸣并激活生活经验与数学概念的联系。同时材料的结构性呈现有利于学生在比较和辨析中认识正负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在联系、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中,学生逐步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

(二)概念运用——剖析思考过程

【片段四】

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太湖今年5月份的水位高于警戒线1.6米,记作 “+1.6”米; 11月份低于警戒线2.2米,应记作( )米。

生:-2.2。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高于警戒线用正数表示,低于警戒线正好相反,所以要用负数表示。

(2)在某一场足球赛中,德国队上半场丢了两球,记作 -2 分;下半场他们加强进攻连进三球,记作( )分。

生:+3。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丢球用负数表示,进球就要用正数表示,因为意思是相反的。

(3)小军和小华从大树的位置出发向不同的方向走去,小军现在的位置记作+200 米,小华的位置记作-200 米。请你猜一猜两人的行进方向。

板书整理:

小军 南 东 北 西 西北 ……

小华 北 西 南 东 东南 ……

师:这么多答案,说明他们的行进方向无法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什么?

生:他们的方向肯定是相反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现在的位置分别用负数和正数表示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行进方向一定是相反的。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形成概念,又要让学生由抽象到具体,运用概念。在概念的运用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表示,还要进一步剖析他们的思考过程。从上述片段中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从“相反意义的量”这个角度展开思考,促进概念的内化。必须指出的是,学生在阐述思考过程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过于强调使用数学术语进行规范化表达反而会走进“模式化”的误区,淡化意义的实质理解。

(三)概念深化——借助数形结合

【片段五】

师:小红还站在大树底下,她现在的位置你认为用哪个数表示比较合适?

生:用“0”表示,因为小红没动,还站在大树底下。

师:那么“0”算正数还是负数呢?

生:我觉得既可以算正数也可以算负数。

生:我觉得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因为小华向东走,小军向西走,方向相反的时候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小红站着没动,不知道向东还是向西,所以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说得很好。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从图上看,0表示小红站在原地,没有出现相反意义的量,所以数学上规定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样,可以把我们所认识的数分为几类?

生:有正数、0和负数。

负数的出现丰富了“0”的内涵。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0”表示没有,是最小的数。然而负数的出现使“0”成为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原点),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逻辑上看,确定原点是构成相反意义两个量的前提条件。但从学生的学习心理看,“0”的抽象性高于负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体验“0”的意义对于深化概念理解有着重要意义。教学中采用教材上例3的大树图,借助数形结合形象地解释了“0”作为正、负数分界点的意义,有效地突破了难点。更重要的是这幅图为学生呈现了数轴的雏形,构建了完整的有理数系,为后继学习作了有益的铺垫。

三、关注学生差异,把握思维拓展的尺度

数学课堂的拓展与延伸同样是提升课堂效度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有效的教学拓展能使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同时又能使学生绽放思维的火花,培育积极情感,并为后继学习做好渗透、打好基础。但是,拓展需要把握好尺度。就笔者的观察,课堂拓展部分太难、太偏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学生望而生畏,其效果适得其反。好的课堂练习设计必然是同时兼顾知识技能的巩固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两个方面。那么,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更大程度上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呢?

【片段六】

1.比赛用的羽毛球规定了标准质量,4只羽毛球称重,并和标准质量比较后记录为:

①号球 -0.5克 ②号球 0克

③号球 +0.35克 ④号球-0.2克

师:这里的“-0.5”“+0.3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0.5”表示比标准质量轻0.5克,“+0.35”表示比标准质量重0.35克。

师:②号球真的重0克吗?

生:不是,这个“0”表示②号球和标准质量相差0克。

师:也就是说②号球的质量正好与标准质量相等。这些羽毛球中哪个最重,哪个最轻?

生:我觉得③号球最重,④号球最轻。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也认为③号球最重,但我认为最轻的应该是①号球。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①号球是-0.5克,也就是比标准质量轻0.5克,而④号球是-0.2克,只比标准质量轻了0.2克,所以我觉得①号球更轻。

师:是吗?我们画图看一看(板书,如下图)。

师:从图上我们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到①号球比④号球更轻。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

师: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应该怎样表示?

生: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3.43米,因为它比海平面高8843.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应为-155米,它比海平面低155米,正好相反。

师: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上一个非常小的岛国,该国平均海拔高度为+1.2米,表示什么意思?

生:“+1.2米”表示这个国家的平均海拔高度比海平面高1.2米。

师:如果海平面上升2米,以上这些海拔高度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变为+8841.43米,因为海平面上升了,海拔高度缩短了2米。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变为-157米,它离海平面更远了。

生:图瓦卢的平均海拔高度会变成-0.8米。

师:为什么变成用负数来表示了呢?

生:本来它的平均海拔高度在海平面以上,用正数表示,现在海水上升2米,它已经在海平面以下了,2-1.2=0.8(米),所以用“-0.8米”表示。

师:你们认为地球上海平面上升这种情况会不会出现?

生:会的,如果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就会上升。

师:看来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真的非常重要。

上述两道习题的设计都力图体现问题的拓展性,即在同一个问题情境下逐步提升思维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第一题中,第一层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题,结合具体情境解释正负数和0的意义;第二层次则体现了一定的思考性,学生的思考是基于对负数意义的理解,而教师在此基础上借助数形结合进一步使学生更直观地比较出两个负数的大小。第二题是在课本习题(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二题)的基础上适当作了改动,增加了思维要求。如“如果海平面上升2米,以上这些海拔高度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里既可以作数学思考(感悟绝对值的意义),也可以作一些人文思考(环保意识的渗透)。可见,数学课堂的拓展应立足于教学内容,把握好尺度,既有利于课时目标的达成,又能适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3篇:零基础足球教程范文

关键词:零件表面成形方法 演示仪 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TG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a)-0055-03

典型零件表面主要包括圆柱面、锥面、球面等。在《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教学中,典型零件表面的成形方法是教师需要重点教授的知识点。就机械加工而言,零件表面成形是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选用相应的切削加工方法,在机床上通过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从工件毛坯上切除多余金属,使之形成符合要求的外形、尺寸的表面的过程,机械加工过程就是工件表面的形成过程。无论是哪种机械加工机器,其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依旧是相通的,因此掌握好典型零件表面的成形方法仍然是系统全面地掌握机械加工知识的基础。在现有的教学中,由于机械加工本身的抽象性,老师的课程讲解难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刀具与工件之间的运动形式。同时,因为教学课时或教学实践条件的限制,学生难以在实践环节操作中真正掌握机械加工的要领。

有鉴于此,创新设计了一种展示零件表面成形方法的教学演示仪,模拟车床切削加工原理,通过“模拟刀具”在“演示模型”上“留下轨迹”,清晰逼真地再现典型零件表面形成过程。

1 典型零件表面成形方法演示仪的原理简介

典型零件表面成形方法演示仪主要涉及车削加工技术和平面连杆机构。

车床加工即车削,是机械制造业中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工艺方法[2]。车削时,一般工件旋转,车刀在平面内做直线或曲线移动实现切削加工,可用于加工工件的内外圆柱面、端面、圆锥面、成形面和螺纹等。车削内外圆柱面时,车刀沿平行于工件旋转轴线的方向运动。如果车刀的运动轨迹与工件旋转轴线成一斜角,就能加工出圆锥面。车削时,工件由机床主轴带动旋转做主运动,夹持在刀架上的车刀做进给运动。

连杆机构是指由低副连接刚性构件组成的机构,其可以分为平面连杆机构和空间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在工程中使用比较普遍,如,活塞发动机、纺织机械、印刷机械、联合收割机下割刀等[4]。连杆机主要具有如下优点:(1)连杆机构采用低副面接触、承载大、便于、不易磨损,形状简单、易加工,容易获得较高的制造精度。(2)连杆曲线丰富,可以满足使用者不同要求。(3)连杆机构可以改变杆的相对长度,进而改变从动件运动规律。

典型零件表面成形方法演示仪通过“模拟”车床,将传统车床的复杂结构进行简化,主要提取出车床的“主轴箱”和“进给箱”两部分,通过手动摇动实现工件(即演示模型)的旋转运动,借助于丝杆螺母将进给手轮的转动转化为“模拟刀具”的进给运动,并通过连杆机构调整“模拟刀具”的位置,实现对圆柱面、球面、圆锥面等的演示。演示时,“模拟刀具”在“演示模型”上“留下轨迹”,由此清晰逼真地再现典型零件表面的成形过程。

2 典型零件表面成形方法演示仪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2.1 演示仪的组成

典型零件表面成形方法演示仪基于车削加工的原理,通过“模拟”车床,借助于连杆机构调整刀具的位置,从而实现不同典型零件表面(圆柱面、圆锥面、外球面等)的加工演示过程。其主要包括三大主要部件:主运动部件、刀具进给部件、基座部件,以及演示模型(工件)。如图1所示为典型零件表面成形方法演示仪的结构示意图。

(1)主运动部件。

主运动部件主要模拟车床的“主轴箱”部件,并对其进行了简化,其主要包括手轮、支架、轴承、旋转轴、螺钉等。在加工演示时,预先准备好的演示模型(工件)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旋转轴上。使用者通过转动手轮,进而带动演示模型(工件)的转动。其通过简化的机构实现工件的旋转,类似于车床主轴箱带动工件实现的旋转运动。

(2)刀具进给部件。

刀具进给部件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平面四连杆机构和刀具部分。

平面四连杆机构主要用于调整刀具的位置,进而使演示仪能够实现对不同零件表面的演示。如图1所示,演示仪中的平面四连杆机构根据运动要求应该是一个曲柄摇杆机构,其曲柄演化成为了圆盘。因此,其4杆长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最长杆与最短杆的长度之和小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且最短杆为连架杆,即图1中圆盘的半径应该最短,使圆盘与基座底板形成的转动副为周转副,且在圆盘上设置有转动手柄。

刀具部分是整个演示仪的执行机构,其主要用于实现刀具的进给运动。刀具部分主要包括刀架、刀具、导杆、丝杆螺母组件、手轮、轴承等。丝杆螺母组件安装在刀架上,丝杆与手轮连接。所述刀具实际为画笔,其能够在演示模型上画出痕迹,进而能够清晰刻画出刀具在工件上走过的轨迹。刀具安装在螺母上并能调整其伸出的长短,方便调整笔尖相对于工件的位置。演示时,使用者通过转动刀具进给部件的手轮进而带动丝杆转动,在丝杆螺母传动的作用下,进而使螺母实现移动,由于刀具安装在螺母上,所以通过螺母的移动实现刀具的移动。导杆可以对螺母的运动进行导向。

平面四连杆机构和刀具部分通过立柱连接。立柱的上端与刀架连接,立柱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或牛眼轮)。万向轮(或牛眼轮)与基座部件的底板接触,可以在底板平面上运动。平面四连杆机构一方面可以调整刀具部分的位置;另一方面将其运动传递给刀具部分进而实现球面的加工演示。

(3)基座部件。

基座部件是典型零件表面成形方法演示仪的机架。其主要包括底板、垫块等。主运动部件的支架与基座底板互相固结,进而使主运动部件安装在机架上。平面四连杆机构分别在底板两处与底板铰接形成两个转动副,进而使刀具进给部件与机架相连。基座底板上设置有定位孔,在通过平面四连杆机构对刀具部分进而位置调整后,通过插入销钉,进而将刀具部分固定在底板上。

2.2 演示仪的工作过程

典型零件表面成形方法演示仪通过“模拟”车床,并通过连杆机构调整“模拟刀具”的位置,可以实现对圆柱面、球面、圆锥面等的演示。

(1)圆柱面的成形演示过程。

演示圆柱面的成形过程时,首先安装好模拟工件,再通过转动平面连杆处的转动手柄,调整刀具位置,使刀具所在轴线与工件旋转轴线垂直,并利用销钉将连杆固定。然后分别旋转主运动部件和刀具进给部件的手轮,使工件旋转,刀具在丝杆螺母的传动作用下,刀具沿平行于工件旋转轴线的方向运动,刀具实际为一画笔,其会在工件上画出走过的痕迹,进而清晰展现圆柱面的成形过程。

(2)圆锥面的成形演示过程。

演示A锥面的成形过程与圆柱面的成形演示过程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演示圆锥面的成形过程时,通过转动平面连杆处的转动手柄,调整刀具位置,使刀具所在轴线与工件旋转轴线成一锐角,再利用销钉将连杆固定。

(3)外球面的成形演示过程。

演示外球面的成形过程时,在安装好模拟工件之后,先调整模拟刀具与模拟工件的位置,使其恰好接触。然后再转动主运动部件处的手柄和平面四连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处的转动手柄。在曲柄摇杆机构的作用下,刀具呈半圆弧状往复运动,进而与工件的旋转运动复合,即可清晰演示出外球面的成形过程。

3 创新点及其前景

(1)结构新颖,设计独特。该演示仪通过将机床的结构进行模拟和简化,突出重点结构,并通过平面连杆调整刀具的位置,丰富了演示仪的功能,“模拟刀具”在“演示模型”上“留下轨迹”,以形象展示机械加工时典型零件表面成形方法基本原理,使得观察者印象深刻,对加工过程理解更加深刻。

(2)该演示仪操作简单,演示功能丰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切身体验不同零件表面的形成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和结合,达到不同知识同步学习的效果。同时该演示仪配有多种典型表面的“演示模型”,可以实现几种典型表面成形方法的对比演示,功能丰富多彩。

4 结语

典型零件表面成形方法演示仪通过“模拟车床”,清晰逼真地再现圆柱面、圆锥面、外球面等零件表面的形成过程。该典型零件表面成形演示仪小巧轻盈,将传统车床的复杂结构简化,通过“模拟刀具”在“演示模型”上“留下轨迹”,清晰再现零件表面成形过程,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具体的理解,很好地弥补了现有机械加工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具有很好的教学实用价值,且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连奎.对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6(4):74.

第4篇:零基础足球教程范文

【关键词】阳光体育;高校羽毛球教学;策略

对于羽毛球这需要全身活动的对抗型运动项目来说,包含着“体、技、智”三个方面能力的,同时,兼具了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简便易行、安全等性能和特点,因此,在学校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在我国高校也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但是在目前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羽毛球运功的开展与其教学都与相关要求有着极大的差距,据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对现阶段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以此来促进其教学水平与效率的提高,促进广大学生身体、心理、智力等更加健康地发展。

一、分析研究的对象以及方法

在本次分析研究中笔者运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使用了随机抽样),对象则是本市部分高校的教师与学生。此次问卷达超过了92%的回收率,在整理以及归类的过程中是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的,并采用了目前广泛应用的软件(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进行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了近年来的有关的资料、文献等进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采用了归纳与演绎这一科学、合理的方法,最终得出结论,并据此提出应对策略。

二、研究分析涉及到的几大方面

(一)基本性的要素。通常构成高校羽毛球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性的四大要素就是客观的所需要的条件、社会发展方面具有的契机、相关的管理工作和政策、设施和人力方面的资源。而这几个要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也是彼此影响的,同时这几个要素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一动态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与教学活动。

(二)管理以及相关政策。在我们国家高校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体制的影响,同时,阳光体育运动进行落实也是以此为依据,并以此为发展推进的方向。而从近年来各项政策来看,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非常重视的。回过头来看,我们国家在建国初期就提出为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质必须大力发展体育运动,而二零零七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并在我国高校迅速得到了落实,而这一标准颁布的大背景就是“阳光体育运动”这一政策的提出,该政策主要目标是在以后的三年之中,让广大学生能够在很大的幅度上提高体质,并且能让我国的90%的学校对前述《标准》进行实施落实,同时,让90%的学生每天能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并能够体质健康达标。接下来就是“人人充分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力,促进全民参与到体育健身”这一政策与措施在二零一零年提出。上诉相关措施与各项政策清楚地表明我们国家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不难看出现阶段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有很大一部分都积极地在推行“阳光体育运动”,做了很多的表面文章,但却没有采取更多的实际行动,没有很好地落实,而其中也不乏某些学校的领导阶层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相关的意识,更没有创新发展的实际行动。当然因为我国教育体制方面(如应试教育等),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看重,因此,羽毛球这一良好的体育运动以及相关的教学活动都被忽视了。

(三)人力以及设施方面的资源。对于我们的各项体育运动项目来说,要想很多地得到开展首先就应该具有必要的人力和设施资源,这也是最为基本的条件和必要的保障。而根据调查数据和相关资料显示,我们高校的羽毛球教师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师资方面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师队伍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其中仅有百分之三符合国家一级运动员的相关要求,而仅百分之十符合国家二级运动员的相关要求,剩下的就是非专业性的羽毛球教师了,而这些教师中并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有些是自己学习之后就上岗,或者经过短训就上岗,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高校羽毛球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现阶段学校生源的不断增加,各种硬件方面的设施建设和完善都跟不上,很多的运动场馆都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满足不了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需求。

(四)现阶段需求。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羽毛球这一大众化的体育运动项目受到大学生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接近60%大学生都会在校园的寻找一块宽广的空地开展羽毛球运动,来锻炼身体,对于该项运动的动作、技术方面的科学要领都没能掌握,或者根本就不懂,他们是很需要也很希望相关教师能给予指导。在这些大学生(在羽毛球运动中积极参与的)中有50%的认为该运动能够作为娱乐项目并能锻炼身体,有40%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动作上的规范,而10%的有意愿提升自己的竞技水平。此外,此次调查资料还显示对于目前高校羽毛球运动在教学的内容方面还持基本上满意的态度,对高校该项运动的在竞赛方面开展的频率以及学校在该项体育运动方面整体上所具有竞技水平是持基本上不满意的态度。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首先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体育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非常重视;其次,目前由于教育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对羽毛球体育运动及其教学有所忽视;再次,高校相关体育运动设施以及场馆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运动需求;最后,缺少相应的合理的机制,部分相关的管理工作者思想观念较为陈旧;此外,高校羽毛球体育运动的师资力度不够,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整体上来看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不高。

(二)对策。首先,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其次,完善羽毛球场馆以及相关设施的建设;再次,加大羽毛球运动的师资力度,调整教师队伍的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后,积极组建起羽毛球社团,也或者组建起相关的俱乐部。

参考文献:

[1]高卫民.“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

第5篇:零基础足球教程范文

一、逻辑层次显性化

逻辑层次显性化处理的内容包括:知识的呈现结果(如板书),知识的呈现过程,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方法.知识的呈现结果的逻辑层次也就是知识结构,知识的呈现过程的逻辑层次也就是教学的节奏.逻辑层次显性化处理策略就是教师将这些内容的逻辑层次明确地显示给学生,使他们清晰感知这些逻辑层次,以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1.知识的逻辑层次显性化

案例1 力的分类命名逻辑层次.教材对力的分类命名比较分散,缺乏显性逻辑层次,教师有必要把诸多力的名称之间的逻辑层次显性化.笔者对各种力的名称之间的逻辑层次显性化如图1所示.

2.知识的呈现过程的逻辑层次显性化

案例2 人教版新课本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中,关于伽利略对运动原因的教学内容中已有丰富的逻辑层次,但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却没有体现出来,使得学生对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没有清晰的感受,觉得稀里糊涂.

笔者教学中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逻辑推理猜想本质.球沿斜面向下运动时(简称下坡),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运动时(简称上坡),它的速度减小.那么,当沿水平面运动时,不下也不上,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不减.(2)比较事实,产生矛盾.事实上,球在水平面上运动速度不断减小,与猜想矛盾.(3)坚持猜想,寻找原因.发现摩擦影响.(4)研究摩擦影响规律,理想化推断本质.发现摩擦越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得越远,如果没有摩擦,将一直运动下去,不需力维持.(5)设计新的理想化实验,进一步充分论证.

关于伽利略的新的理想化实验的教学层次:(1)综合情境,事实呈现.设计了球经过下坡、水平、上坡的组合运动情境,实际现象是球冲到上坡的最高处比下坡时的开始位置低.规律是摩擦越小,小球上坡的高度就越高.(2)理想化假设,逻辑推断理想实验现象.假设没有摩擦,球上坡就一定冲到开始释放的高度.(3)理想实验现象的逻辑推演.上坡倾角变小,球要到达开始高度,将运动得更远.(4)逻辑外推,推断本质.如果倾角变为零,球为了到达开始高度,将沿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而不需力的维持.

3. 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方法的逻辑层次显性化

案例3 解决三力平衡问题的思维策略、方法的逻辑层次.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如何处置“平衡条件F合=0”呢?

首先,分为两大策略:直接合成策略(简称合成策略);先分解再合成策略(简称分解策略).其次,两大策略衍生四个大法:合成策略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衍生平行四边形法和三角形法;分解策略衍生按力的实际效果分解法和正交分解法.再次,四个大法派生多种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和实际效果分解法本质上都是作出一个力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法直接作出一个力的封闭三角形,而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是三角形,所以这三个大法的共性是归结为解三角形.解三角形又有很多方法和技巧:相似三角形法、辅助线转化法、余弦定理法、正弦定理法(推论:拉密定理法)、动态作图法等,正交分解法不再派生.不少教师在教这些方法时,胡乱地并列呈现,没有体现出各种方法的逻辑层次,学生难以将这些方法融会贯通.甚至,把整体法和隔离法也和以上方法并列呈现.整体法和隔离法是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逻辑上与处置平衡条件的方法根本“风马牛不相及”.

二、逻辑层次认知化

逻辑层次认知化就是在呈现逻辑层次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换言之,就是教学的节奏要适合学生认知规律.这一策略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因此,也可称逻辑层次学生化.

案例4 符合学生认知的概念教学节奏的设计.

在《波的形成和传播》一节,教材编排知识逻辑层次是:首先,详细分析绳波的形成原因和特征;接着介绍弹簧波,在此基础上,形成波的概念及对波本质的理解与深化认识,并进一步对波分类.如果在波的概念建立时机和节奏的把握上完全囿于教材的呈现顺序,就会贻误概念形成的大好时机,教学节奏显得沉闷而拖沓.那么,概念的最佳呈现时机和节奏如何设计?概念的最佳呈现时机和节奏就是建立在知识内在逻辑基础上的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最佳教学逻辑顺序.可以按以下的逻辑顺序展开教学:学生观察绳波后,就可以概括出波的概念,这是首次呈现概念时机,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通过对绳波的成因的分析,着力使学生体会感受波的本质是什么、不是什么但却容易误解为是什么,这是波的概念深化呈现时机;再接着演示弹簧波,让学生与“绳波”进行比较,既要看到与“绳波”相区别,又要看到与“绳波”相同的本质特征.不同的特点,使波的外延拓展,促使我们进行分类,共同的本质则是对概念内涵的巩固与强化.这是对波的概念的本质特征在变式干扰下的强化和概念的拓展时机.这样,通过具体到抽象,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的螺旋式循环认识过程,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把握波的内涵和外延.

案例5 符合学生认知的例题讲解的逻辑层次设计.

例题1.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R1=R2=100Ω,是阻值不随温度而变的定值电阻. 白炽灯泡L的伏安特性曲线如I-U图线所示(如图3). 电源电动势E=100V,内阻不计.求:

(1)当电键S断开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以及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2)当电键闭合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以及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讲解的逻辑层次设计:(1)灯的电压和电流关系表现为伏安特性曲线,应有对应的函数方程;(2)灯接在闭合电路中满足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列出灯的电压与通过灯的电流的方程;(3)联立方程即可解决问题;(4)难点在于无法列出特性曲线方程,但可以做出根据电路列出的方程的图象;(5)两个图象的交点即两个方程的解.通过以上的逻辑层次,学生就能够较好的理解这种解法.

三、逻辑层次细腻化

逻辑层次细腻化就是将知识的逻辑层次以及知识的认知逻辑层次展现得细致入微、丰满充实,以使学生的认知思维过程自然流畅、水到渠成,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全面把握和透彻理解.

案例6 例如,波长、频率和波速概念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设计六个层次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利用电脑动画模拟或传统横波演示仪器演示,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波动过程中,第1号质点和第13号、第2号和第14号……它们有什么规律?以此建立波长概念内涵:相邻的两个振动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其次,观察1号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波形变化也周而复始,建立波动周期和频率的概念,并认识波动周期等于振动周期以及波动频率等于振动频率;再次,观察1号质点振动一个周期内,振动刚好传到13点,正好一个周期,所以波长也是一个周期内波传播的距离,扩展波长概念的外延;第四,观察某一时刻波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距离也等于波长,继续扩展波长概念的外延;第五,观察波的最前沿移动快慢,体验波的传播速度,建立波速是表示“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快慢物理量,就是波的最前沿移动的快慢;第六,观察波的最前沿移动快慢和波峰移动的快慢相同,因此,波速也是波峰的移动快慢.这样设计六个细腻的观察逻辑层次,使学生顺利建构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概念.

案例7 游标卡尺的教学逻辑层次设计:人手一尺.首先,观察游标刻度和主尺刻度特点;其次,观察主尺和游标上两零刻度线对齐后,脚爪交合,探杆恰好缩回平齐于主尺.认识主尺与游标的内脚爪之间外脚爪之间以及探杆伸出的长度与两个零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再次,观察主尺和游标上两零刻度线对齐后,游标上还有最后一格线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读出游标上刻度的总长度是多少,算一算游标上一格是多少,和主尺上最小分度的差值是多少;第四,在两零刻度线对齐的基础上,假设在脚爪之间夹一个一倍差值厚的东西,将游标移动一倍差值距离,观察游标上第几格的刻度线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第五,猜想,将游标移动差值两倍、三倍……距离,游标上第几格线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做一做,验证猜想;第六,在两零刻度线对齐的基础上,如果将游标移动1mm或1mm整数倍的距离,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做一做验证之;第七,在两零刻度线对齐的基础上,如果将游标移动1mm整数倍再加小于1mm的零头的距离,游标上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规律是什么?通过设计以上七个细腻的逻辑层次的引导,使学生能够顺利理解和把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第6篇:零基础足球教程范文

关键词:足球;校本课程;足球教学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因其对抗性强、竞争激烈和比赛结果的变化莫测,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我校开设足球校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足球的热情,满足学生对足球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通过踢足球,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既强调个人技术,又注重集体配合。让学生踢好足球,是一个值得探讨问题。我校体育教师经常在一起备课,寻找使学生对踢足球产生兴趣的方法,针对不同水平段的学生研究、设计有效的足球训练方案,思考将足球校本课程顺利开展的方式方法等。经过两个学期的研究探讨,体育教师结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我校学情制定了一个详尽的足球教学计划。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足球基本技术训练和战术实战训练。让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学习足球技术,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为了使足球校本课程得到充分的落实与实施,我校三至八年级开设了足球校本课程。三四年级的足球校本课程为每周二下午三点十分至四点十分,时长1小时,学习内容以熟悉球性,以运球、控球为主,其中包括:拉球、运球转身、扣球、外脚背、脚弓运球等。课上,教师常常会设置一些运、控球的游戏,以增加学生对足球的兴趣,提高其足球的技术水平。

五六年级的足球校本课程时间为周四下午的三点十分至四点十分。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授传球和停球技术,传球方面包括:地滚球、半高球、高空球、外脚背传球、脚弓传球、正脚背传球以及脚后跟传球等。而停球技术则包括:地滚球、半高球、高空球、脚弓停球、大腿停球以及胸停球等。学生在学习新技术之前往往要先对学过的技术进行巩固练习。

七八年级作为目前学校最高的两个年级,进行校本课程的时间为每周五下午的四点零五至四点五十,在原有足球基本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以进行团队配合学习为主,学习重点放在足球比赛中的战略战术上。例如,2打3配合、3打2配合、直传横插、横传直插以及角球、任意球的战术等。

除此之外,我校还在每周体育课中开设一节足球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足球、掌握足球技术。而校足球队的学生在每周三下午的三点三十分至五点还会进行更加系统的足球战术学习。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学习足球技术的时间和机会得到了充分保证。学校之所以如此支持,是希望学生有更多学习足球的机会,满足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也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肯于刻苦钻研,增强团队协作意识等。校园足球运动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家长也应当科学地、理性地认识校园足球运动。研究显示,系统的足球训练可以促进儿童注意力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很多科学家还建议,学校可以基于脑科学研究的成果,制订出适于脑、促进脑、保护脑的体育运动课程和策略。

本学期我校在初中部举办了第一届校园足球比赛。学生以极高的参赛热情参与本次比赛。在比赛中,学生充分地展现了对足球的热爱,比赛时每一名参赛运动员都快乐地驰骋在足球场上,为自己奔跑,为集体争光。同时,我校还制订了一些规划,即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快乐地加入足球运动,成立班足球队。为更好地发挥场地优势,挖掘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下学期我校将开展面向全校的校园足球比赛,通过这些活动逐渐提高全校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通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阅读足球比赛的能力也在不断地加强,在足球场上的攻防对抗演练中,学生发挥得非常出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在开发足球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可能还存在着诸多疏漏和不足,但我们将在足球校本课程开发之路上不断地探索、充实和完善,努力将本溪分校打造成为地方足球名校。

参考文献:

第7篇:零基础足球教程范文

摘要:现代国际观是指国家公民或社会成员对国际社会国家间关系总体情况及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具体问题的看法或立场,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国际观教育整体上存在知识零碎化、异文化陌生化、认知简单化、反应情绪化、政治冷漠化、全球视野模糊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有直接关系。更新理念和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将是促进大学生国际观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 :大学生;现代国际观教育;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改革

一、目前高校国际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代国际观是指国家公民或社会成员对国际社会国家间关系总体情况及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具体问题的看法或立场,它以国际理解、多元差异尊重、合作共赢、人类共同体意识等原则为导向。可以说,拥有成熟的现代国际观既是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安身立命不可或缺的条件。在我国,国际观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伊始,在教育三个面向精神的指引下,国际观教育逐渐被纳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1994年,几乎所有高等院校都面向本专科大学生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下简称“当代”)课,这门课程遂成为国际观教育的核心课程。经过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这门课的内容和体系不断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 课程体系与内容基本趋于稳定,课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教学方式方法日益成熟与多样化,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目前该课程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然而,高校大学生国际观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当代”课程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存在种种不足不无关系。

具体来看,目前大学生国际观存在的问题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知识零碎化。“当代”课程是以世界历史、世界地理、国际政治(历史与理论)、世界经济(历史与理论)、国际法、外交礼仪、军事战略学、民族与文化等学科综合为基础的新兴学科,其内容和体系特点可谓复杂多样,庞大宏阔。这种繁杂多样性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往往零碎不整,缺乏系统性。同时,学生的信息大多源于互联网,而网络信息铺天盖地,他们往往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取舍。(2)对异文明和文化的陌生化。从数量上看,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国家超过了200个,每个国家都由单一或多个民族组成,相应地具有单一或多种语言文化,可以肯定,绝大多数学生对大部分国家的文明或文化很少有直接接触的机会,间接了解的也十分有限,基本上处于陌生半陌生状态,这无形中对学生深入理解与这些社会相关的政治经济问题构成了障碍。(3)国际问题认知上的简单化。国际知识零碎化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往往在看待国际问题时表现出单向性倾向,即对于复杂的国际问题,能从国际国内、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多维视角加以审视的不多,大多只抓一点,不计其余。(4)敏感事件特别是涉华事件反应上的情绪化。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和国家利益日益向全球延伸,涉及中国利益的国际事件越来越多。部分大学生本着朴素的爱国热情,往往对这些事件持不理性的态度。比如,在中美、中日关系方面,为数不少的学生言辞激烈,甚至行为过激,2012年因钓鱼岛问题引发的全国性抗议示威中发生的打砸抢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5)国际政治冷漠化。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主观上认为国际问题事不关己,故抱持冷漠或麻木不仁态度,对国际问题兴味寡然。还有一部分学生,似乎是出于本能地反感“政治”,连带对国际政治避而远之。他们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政治就是统治、斗争、流血,就是权谋,就是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冷酷。因为就连倍受尊敬的罗斯福总统都公开表示:“政治就是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的一种艺术。”① 果真如此,政治课难以得到年轻学子的好感就不难理解了。(6)全球视野模糊化。全球化时代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需要具备清晰的全球视野或全球意识,以严格的标准衡量,现代大学生的全球意识普遍淡薄,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当代大学生还远未养成全球思维的习性。因为全球意识与全球思维紧密相关,全球意识是形成全球思维的基础,全球思维是全球意识之核。可以肯定地说,全球化时代中国的成功崛起离不开具有全球意识的高素质的国民。

二、基于课程教学的原因分析

“当代”课程是理论性、现实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的统一。② 这“四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往往因为如下原因很难得到实现。

1.教学理念的不到位

从教学理念看,主要症结有三:其一,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全球共同体意识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当代”课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足世界,反观中国。其实,要做到这一点,视角还得要高,即要有从卫星或月球俯瞰全球的视野,把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其二,对问题的理论分析上不是意识形态简单化,就是刻意回避意识形态问题。“当代”作为一门理论课,自然要涉及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的问题,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对不同制度作非此即彼的对立性评判,甚至是简单化的否定;二是干脆回避意识形态问题,只是简单地进行“事实”叙述,使理论课没有了理论性。其三,没有把“国际理解”纳入教学目标范畴,没有真正树立尊重和促进多元世界的价值观念,没有把不同制度和社会形态相互依存的思想确立为重要教学理念。

2.教学方式与方法存在种种不足

从方法上看,虽然各高校的“当代”课程教学早已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的单一“灌输”模式,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广为普及,网络教学也在向纵深持续推进,但教学方式方法上仍然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一,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不足,“灌输”式课堂教学仍居主导;其二,讨论式教学应用得较少,而这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的极有效手段;其三,专题研究式教学虽然早就有人提出,但现实中应用者较少。其四,多媒体课件技术应用上总体处于低端层次,多半只是板书文字转换,丰富多彩的声像资料没有得到恰当的利用。总体上看,大学生现代国际观教育效果不彰,原因是多方面的,“当代”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3.教学安排与设置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时不断缩减。“当代”同大多数公共政治理论课一样,课时从36学时减少到了32学时,教学内容与课时不对称的情况十分明显。其次,大班上课,规模过大。由于是公共课,几乎各高校都采用多班级合班上课的方式安排教学,一般规模在4个班(120人)左右,有的则在5-6个班规模,人数超过200人的大班也不在少数。众所周知,大班上课效率是远不能与小班相比的。再次,文科必修,理工科选修,事实上导致高校理工科学生免修。除少数例外,绝大多数高校都只在文科院系开设“当代”课程,而从高校学生专业结构上看,理工科生要占一大半以上,结果是,一大半学生处于必须的国际观教育缺失状态。事实上,国际观教育方面,理工科学生由于人文社科类学科知识背景相对弱于文科生,“当代”课程对于他们更具重要性与紧迫性。此外,还有教材更新周期长,无法紧扣瞬息万变的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现实等问题。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教材是21世纪初教育部社科司主持编写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自2003年首版至今,已经印刷了38版,内容虽有所变动,但依然给人以与现实脱节之感,因为近10余年的世界政治经济情况与之前可谓天壤之别。

三、基于课程教学改革的点滴思考

1.要为“政治”正名,恢复政治的健康形象

首先,要向学生阐明政治的本质不是恶,而是善。古希腊圣哲亚里斯多德指出,““政治的目标是追求至善。”人类为寻求美好生活从而对自身关系加以协调——这种协调就是政治。因此,政治的本质不是权术,不是倾轧,不是虚情假意,巧取豪夺,而是调和与关怀,是携手合作,共历艰危,共赴辉煌。其次,政治不是个别人的事,是大众之事。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1 再次,政治并不高高在上,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比如,“两会”上的提案,虽然不是每个人参与提出与讨论,却都是事关大众切身利益与生活的议题,关心政治,就是关心与自身和他人福祉息息相关的事。

2.以培养学生全球意识为导向,把现代国际观教育作为“当代”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在这方面,课程教学理念的重构成为最为紧迫的任务。具体而言,需要做两件事:其一,要把塑造学生的人类共同体意识纳入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当代”课程的一个基本要求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以宽广的胸怀从人类共同体的立场看待世界政治与经济,以真切的人文关怀理解和尊重千姿百态的文明与制度文化,在不否认不同意识形态和制度间对抗性的同时,要强调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合作与相互借鉴,对立与冲突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其二,要培养学生的大国意识和全球使命意识。中国正在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性大国,而作为大国自然多了份全球责任,作为年轻一代,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全球大国意识,同样要有全球责任和使命感,要养成从全球角度思考的习惯。

3.在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上,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增强教与学双方的平等互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具体方法有:其一,创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在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中,网络平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所具有的匿名性、自主性、自由性、互动性使参与者没有压力与紧张,能有效调动参与者学习的积极性;其二,充分应用拟剧性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情境感受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结合相关国际事件,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事件的情景,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事件的认知,还能激发他们主动探讨问题的学习积极性;其三,把专题教学、研究型讨论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是应对大班教学和课时不足的最佳形式。最后,建议有条件的高校根据自身情形把“当代”课程重新纳入理工科院系必选修学分体系,使现代国际观教育不让每一个大学生拉下。一些高校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当代”课程是抱有厚望的,③执教者以教书育人为宗旨,不断探索改革,现代国际观教育的宗旨并不难实现。

引文注释

①蒋丽君. 何谓政治,政治何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中一个必须解答的问题[J]. 求实, 2009(1).

②万鹏.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J].教学改革研究. 世纪桥, 2010(9).

③申晓若,赵海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的教育价值和体系价值——来自大学生的认知与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 2009(5).

第8篇:零基础足球教程范文

1 平抛运动的教学设计

1.1 平抛运动的定义

把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水平抛出,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叫平抛运动.(教师举例,学生点评)

1.2 规律探究

(1)理论探究:(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讨论:

学生甲:物体做曲线运动,水平匀加速,竖着匀加速.

学生乙:物体做曲线运动,水平匀速,竖着匀速.

教师总结:从力的角度分析,物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力,运动状态不改变,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物体只受重力,且初速度为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2)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

甲组同学:利用频闪照片分析规律:

如图1所示:同学们动手用米尺测量竖直距离和水平距离,从测量的数据中不难发现:在水平方向上,小球在各个位置的水平位移是相等的,即水平方向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通过所测量的位移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即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乙组同学:利用平抛运动演示仪分析规律:

在如图2所示实验中,通过小锤敲击竖直挡板发现,A、B球同时落地,即二者运动时间相同,A球在竖直方向上与B球运动规律相同,做自由落体运动,A球水平方向运动的判断可结合频闪照片分析判断.

丙组同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视频动画分析演示,水平方向相等时间发生的位移相等,竖直方向发生的位移逐渐增大.(图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对平抛运动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直方向做自由路体运动.这样做我们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3 利用以上研究成果求平抛运动的v、s

如图3,甲组同学: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我们可以得出:

(1)水平方向[JZ]vx=v0,[HJ1.1mm]

竖直方向[JZ]vy=gt,

合速度大小

[JZ]v=[KF(]v2x+v2y[KF)]=[KF(]v20+(gt)2[KF)],

速度方向[JZ]tanθ=[SX(]vy[]vx[SX)]=[SX(]gt[]v0[SX)],

乙组同学:

(2)水平位移[JZ]x=v0t,

竖直方向位移[JZ]y=[SX(]1[]2[SX)]gt2,

合位移大小 s=[KF(]x2+y2[KF)]=[KF(](v0t)2+([SX(]1[]2[SX)]gt2)2[KF)],

位移方向[JZ]tan=[SX(]y[]x[SX)]=[SX(][SX(]1[]2[SX)]gt2[]v0t[SX)]=[SX(]gt[]2v0[SX)].

教师总结:本节内容同学们能够很好地利用实验平台,进行平抛运动规律的讨论和探究,提出了许多实验验证平抛运动规律的方案,值得表扬,特别在利用规律的基础上,同学们会自觉地推导速度方程和位移方程,这一点值得我们发扬和推广.

1.4 在讨论、探究中发现平抛运动的几个小结论

[TP4GW07.TIF,Y#]

(1)在平抛运动中,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的速度的变化相等.即:Δv=gt,如图4所示.

分析[HT] 平抛运动中,水平方向速度不变,即水平方向速度变化量为零;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变化只发生在竖着方向上,则在竖直方向上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即Δv=gt.

(2)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为抛物线,轨迹方程为

[JZ]y=[SX(]g[]2v20[SX)]x2.

分析[HT] 平抛运动中水平位移方程为x=v0t,

竖直位移方程为[JZ]y=[SX(]1[]2[SX)]gt2.

两方程组合,去掉时间t,即可得出轨迹方程y=[SX(]g[]2v20[SX)]x2.

(3)平抛运动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必经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分析[HT] 利用速度方向角的正切求水平位移,利用位移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求水平位移,二者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4)平抛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方向角的正切值是位移方向角正切值的二倍.

[JZ]tanθ=2tan.

分析[HT] 分别求出速度方向角的正切值和位移方向角的正切值,即可得出结论.

2 平抛运动中常见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1)从平抛运动中的规律(水平,竖直)入手是处理问题的根本.

(2)从斜面外物体向斜面抛出时,在解决问题时从速度方向与斜面所成角度和斜面底角上下手,比较更好处理问题.

例1 如图5所示,在倾角θ=37°的斜面底端的正上方H处,平抛一个物体,该物体落到斜面上的速度方向正好与斜面垂直,求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

分析[HT] 小球垂着打在斜面上,把速度分解在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水平方向上速度为v0,竖着方向速度为gt,则可以利用底角的正切值即可求出时间.

(3)从斜面顶端向斜面平抛物体时,物体落在斜面上时,求其飞行时间?应从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所成角度处理问题较好.

分析[HT] 如图6所示,水平方向位移为x=v0t,竖着方向位移为y=[SX(]1[]2[SX)]gt2,利用底角的正切值即可求出时间.

(4)从斜面顶端向斜面平抛物体时,求物体距斜面距离最大时的飞行时间.

方法一[HT] 距斜面距离最大时,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然后利用三角关系进行求解.

分析[HT] 如图7所示,小球在空中飞行时,要是物体距斜面的距离最大,则在该处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分别标出此处的水平速度和竖着速度,利用三角函数知识即可求解.

方法二[HT] 用分解速度的方法和加速度的方法,求距离最大时的飞行时间.

[TP4GW10.TIF,BP#]

分析[HT] 如图8所示,在抛出点建立直角坐标系,x轴平行于斜面,y轴和斜面垂直,分别对斜面分解速度和加速度,在y轴上物体做匀减速运动,距斜面距离最大是速度为零,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求解.

(5)从斜面顶端抛出物体时,最后落在斜面上,求物体距斜面最大距离.(如图8)

方法一[HT] 建坐标,分解速度和加速度,求最大距离(方法同上)

方法二[HT] 用几何知识求解.

分析[HT] 求出从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位移,做出最高点到斜面的垂直距离,即可求 解.

[TP4GW11.TIF,YX#]

方法三[HT] 可以利用函数关系求解,先列出直线运动方程和抛物线方程,然后联合求解的方法得出结论.

(6)[JP3]求平抛物体的抛出点的坐标位置[JP]

如图9示,抛出点O是否为抛出点,可以利用结论法判断.在Oy方向上是否sOA∶sAB∶sBC∶…=1∶3∶5∶….如果满足上式,则O为抛出点,如果不满足,则不是.也可以用平均速度法判断.

[JZ]vn=[SX(]xn+xn+1[]2T[SX)],

在竖直方向上 vA=[SX(]sOA+sAB[]2T[SX)],

[JZ]vB=[SX(]sAB+sBC[]2T[SX)],

则[JZ]vA=[SX(]vO+vB[]2[SX)],

即[JZ]vO=2vA-vB,

若vO为零,则为抛出点,若不为零,即不是抛出点.假设v0不为零,则v0=gt1,t1=[SX(]v0[]g[SX)],(t1为抛出点到O点的时间)水平位移x=vOt1=[SX(]v2O[]g[SX)],竖直位移为y=[SX(]1[]2[SX)]gt21=[SX(]v2O[]2g[SX)],则坐标位置为([SX(]v2O[]g[SX)],[SX(]v2O[]2g[SX)]).

3 平抛运动的拓展

对于平抛运动的知识和结论,在物体做类平抛运动中,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是一样的.

(1)在重力场中的应用

  例2 如图10所示,一小球m在a点以平行于ab方向水平抛出,斜面光滑,斜边长为L,斜面倾角为30°求小球落在cd边上的时间.

分析[HT]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在斜面上重力的分力与支持力平衡,重力的另一分力平行于斜面,沿斜面向下,在小球运动方向上不受力,即小球在斜面上做类平抛运动,加速度为a=gsin30°,处理方法和平抛运动一样.

[TP4GW12.TIF,BP#]

(2)在电场中的应用

例3 一带点的基本粒子a,所带电量为q,在加速电场中,以初速度为零自由释放,加速电压为U1,粒子从加速电场中出来后,以速度v1垂直于偏转电场,从中间射入,偏转电压U2,极板长为L,间距为d,求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的侧向位移(极板间距是足够大的),如图11.

分析[HT] 粒子在加速电场中加速进入偏转电场中,由于水平不受力,竖直方向受电场力,即物体水平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加速运动,物体做类平抛运动,可利用前面的平抛知识求解.

(3)在复合场中的应用

[TP4GW13.TIF,Y#]

例4 如图12所示,在一个宽度为L的匀强电场中,一个带正电为q,质量为M的小球在电场左侧边缘处处于静止状态,一个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击中带点小球,并未从小球穿出,子弹射入小球后,小球的电量和电性均未改变,求小球射出电场的时间?(g=10 m/s)

分析[HT] 小球处在电场和重力场中静止,说明一开始电场力和重力平衡,当子弹射入瞬间子弹和小球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即Mv0=(M+m)v,子弹和小球在水平方向不受力,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重力大于电场力,即

(M+m)g-qE=(M+m)a[JY](1)

Mg=qE[JY](2)

由(1)+(2)得[JZ]mg=(M+m)a,

第9篇:零基础足球教程范文

乒乓球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学活动,要提高教学水平以及竞技水平都并非易事,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条件、具体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广州大学体育学院乒乓球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了解体育学院学生的基础情况和各方面的特征,以便在教学时教师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本论文通过对体育学院乒乓球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学生情况教学时间、场馆、以及教学大纲等方面的调查与比较,旨在了解目前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指导对学生是否适应,对今后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师在教学时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所有乒乓球专项的学生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图书馆查阅关于乒乓球教学现状有关的文献资料。以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象。

1.2.2 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学生问卷2份。在所有发放的问卷中,学生问卷共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

1.2.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将整理所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归纳和概括。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广州大学体育学院乒乓球专项班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分析

据调查分析,广州大学体育学院从大一开始就开设了乒乓球专项课,从大一到大三共三年一共576学时。广州大学体育学院乒乓球专项的分班首先按男女分开,其次是按人数平均分成几个班教学,并没有根据学生对乒乓球的掌握情况进行差别分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差距太大,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学生的实际技术基础等差别给乒乓球专项课教学带来了困难。乒乓球技术的教学主要是由同一个教师连续从大一到大三连续教学三年,在技术的提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该适当地考虑学生的专项技术水平,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分班分层次多级教学,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2.2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乒乓球专项课的课时

根据广州大学体育学院的教学大纲分析,广州大学教学大纲的专项课时数安排总数为576课时,理论课时数安排总数为128课时。专项课主要集中在前三年,理论课只在大一、大二开设。体育学院乒乓球专项的学生通过专项课训练,能够基本掌握乒乓球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教学,能训练,能组织竞赛,能当裁判。

2.3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教学方法与通常称的教学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法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方式方法及组织形式等的总和。而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操作性,是教学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乒乓球专项课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中的调查。(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总体来说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仍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感到不是很满意。从调查问卷上来,广州大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技术教学相结合,是学生能够从零基础慢慢发展不断提高乒乓球的技战术,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能。教学方法较为新颖,学生始终处在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觉得枯燥,教练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入多球训练,单多球结合训练,身体素质训练等教学内容,进行了游戏辅助,学生主动参与,分层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手段上,采取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够使乒乓球教学有了很大的提高。

2.4 场地及器材

根据现场统计测量乒乓球馆共有乒乓球球台37台,其中大彩虹共有21台,红双喜共16台,场地用脚步测量法统计长约50 m,宽约30 m。屋顶高5 m。灯光明亮,通过调查问卷的显示学校场馆能够满足乒乓球专项课的教学,群体活动的需要。以下是对教师对教学时场馆场地,球台的满意度调查。

可以看出学生对乒乓球场地的设施和球台数量比较满意,体育场馆的设施建设对乒乓球专项课的的需要基本上能够满足;场地设施和球台都能够满足乒乓球专项班的学生训练。能够使乒乓球专项班的学生教学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