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实训结果与分析范文

电工实训结果与分析精选(九篇)

电工实训结果与分析

第1篇:电工实训结果与分析范文

关键词:三集五大;中层干部;能力;培训体系

作者简介:伏育平(1970-),男,甘肃秦安人,甘肃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高级讲师;蔡琴(1980-),女,甘肃武威人,甘肃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讲师。(甘肃 兰州 73007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157-02

培训作为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和企业组织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历来都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1]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的快速推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突破,技术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电网的功能定位、科技水平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特大型电网企业的甘肃省电力公司,如何建立一支适应电网运行新型体系的中层干部人才队伍,成为甘肃省电力公司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通过对甘肃省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中层干部培训体系构建分析研究,了解目前甘肃省电力公司中层干部培训需求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制定符合甘肃电网发展需要的中层干部能力提升培养模式,为加快推动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公司的人才基础、管理基础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关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2012年甘肃省电力公司系统基层单位的1438名现任副科级及以上中层干部(不含退二线的中层干部)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同志为1223人,女同志为215人,年龄集中在30~49岁之间,其中30~39岁占35%,40~49岁占54%,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其中大专27%,本科61%,硕士及以上8%。本次通过公司门户网站进行网络培训需求问卷调查,扣除无效问卷78份,实际获得有效问卷1360份,有效率为94.6%。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以公司系统为单位,根据整群抽样原则。测试前给予指导说明,采用无记名测试,只要求填写性别、年龄、部门、学历、能力需求,各自做出不受影响的自我评定。

(2)问卷设计。分析问卷包括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行业把握与大局观念、自我管理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计划条理与目标管理能力、政策领悟与执行能力、沟通与影响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团队建设能力、部属培育与激励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12种能力测试。[2]

(3)文献资料法。参阅有关培训教育方面的书籍和论文资料,为课题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三集五大”体系中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需求结果分析是培训项目设计、实施的首要环节。本文主要从工作中的重要程度、自我评价及培训迫切程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3]

1.能力重要程度分析

94%及以上的中层干部认为12个模块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能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五大业务模式,统筹内部资源,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本部管控能力,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大幅度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显然,这种变革将给广大员工,包括中层干部带来思想观念上的重大调整,充分认识能力提升在实际工作的重要性,主动接受培训意识强烈。

2.能力现状自我评价分析

在12个模块中,自我评价最不满意的模块分别是创新能力(29%)、沟通与影响力(23%)、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21%)、领导能力(21%)、政策领悟与执行能力(20%)。说明目前中层干部对这几个方面渴望接受培训,提高自身能力,主动适应电网格局和功能定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要求。

3.能力提升培训迫切程度分析

在12个模块中,对培训迫切程度较高的模块分别是: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82%)、领导能力(82%)、创新能力(82%)、沟通与影响能力(81%)、行业把握与大局观念(80%)。

中层干部自我评价最不满意的模块基本都是目前培训迫切程度较高的模块,因此,培训方案的设计可侧重考虑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与影响能力以及行业把握大局与执行能力,重点安排提升组织推动能力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双能力提升”课程。[4]

三、培训项目设计和实施

1.培训项目设计

(1)培训思路。在总结2011年中层干部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实施“学习、研讨、演练”模块化培训方式,提出“三年一个阶段、三年一个主题”创新规划,[5]采取“训前准备、训中实施和训后转化”三段式培训步骤,坚持“三年一个阶段,每个阶段依次开展培训班”分段分期原则,注重“明方向、懂管理、精业务、通人文”的课程设置,遵循“行动学习”成果转化,[6]突出学思结合、知行相长,全面实现中层干部队伍“提升组织推动能力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双提升目标,为公司建设“两个一流”奠定坚实的中层管理人才基础。

(2)培训目标。培训活动分培训前准备、培训中实施、培训后转化三个阶段实施。培训前准备阶段学员通过岗位自学,认真填写“两个带来”案例表,[7]针对性地对学员关心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分析。培训中实施阶段通过集中授课,学习专家讲座与研讨,以组织推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双提升为总目标,以学习成果转化为中层干部培训重点,通过培训既学习前沿理论又解决实践问题,着力打造新时期下具有卓越领导力的中层管理团队。培训后转化阶段实施培训后期跟进,通过思维与行为结合,将领导力转化为与管理实际密切结合、可衡量、可运用的行为能力,打造培训成果落地工程,以保证项目创新点逐一落实。

(3)课程安排。课程设计按照四大部分14个模块进行设计。第一部分为锤炼心态,包括5个模块的培训课程,分别是党风廉政建设、“五大”实施中管理效能、“五大”实施中管理艺术塑造、高效团队建设、九型人格与领导力。第二部分为管理攀登,包括国学周易与管理智慧、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2个模块的培训课程。第三部分为修身养性,包括职业倦怠与有效干、博弈论与管理决策、媒体应对和危机处理3个模块的培训课程。第四部分为卓越表达,包括专题讨论、卓越表达比赛、结业考核、学习成果汇报4个模块的培训课程。

(4)师资选聘。选用的培训师均来自于各高等院校的教授,且均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作经验,部分培训师为专业领域的代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战性。

2.培训组织实施

(1)培训管理。选派优秀教师担任培训项目负责人,培训项目负责人作为培训教学的“助学师”,进行培训现场的管理,跟踪培训管理效果。按照“两个带来”案例方案,收集案例621份,增强了课程的实效性,形成了甘肃省电力公司中层干部管理案例库;增加了行动学习成果转化,学员根据自己能力情况,制定计划369份,形成了良好的成果转化机制,达到了学以致用,形成了甘肃省电力公司中层干部成果转化案例库。

(2)培训考核。考核采用100分制,考核包括训前案例编写占15%;训中学习态度、日常出勤与纪律占10%,撰写培训体会与考试成绩占25%;培训现场成果转化占50%。

(3)培训评估。评估分为现场一级评估、训后二级评估、训后三级评估的评估模式。[8]现场评估主要为培训课堂的5S环境管理、小组竞赛、师生互动、现场讨论等培训现场的学习表现;二级评估主要为课堂结束后的闭卷考试、撰写培训心得等,考查学员的知识吸收情况;三级评估主要是根据培训后的学员工作表现收集整理实践案例,为公司留存培训档案,形成培训成果。

四、培训总结与建议

1.总结

(1)培训后工作态度发生变化,72.2%的学员认为情绪调节能力得到了提高,还有部分学员认为培训后工作态度有较大提升。

(2)培训后工作效率提升,69.4%的学员认为管理思维与理念得到了更新,41.7%的学员认为基本管理技能有了提高,56%的学员认为培训后处理相关工作的效率明显提高,另外44%的学员认为有提升,但不明显。

(3)培训后能力大幅提升,38.9%的学员认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27.8%的学员认为组织推动能力提升了,36.1%的学员认为人文修养得到提升。30.6%的学员认为公众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另有25%的学员认为职业礼仪形象得到了提升。

2.建议

(1)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中层干部对领导力、沟通类、思维类和与工作紧密结合的实用类课程比较感兴趣,他们希望通过培训开拓思维,提升领导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形式上希望能够加大优质课程的比重,增加外出参观交流的课程设置。

(2)增加公司系统内训师选聘比例。学员对选择实战派名企讲师和职业讲师评价较高,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员认为要结合电网特点,增加公司系统高管和内训师比例,有助于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3)案例要与电力企业紧密相关。培训中部分课程,尤其是非电力专业的课程中所采用的案例绝大部分为非电力行业案例、专业案例,虽然能说明论点,但是与学员实际工作距离较远,对学员实际工作的作用影响较小。

通过组织2012年甘肃省电力公司中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中层干部的提升组织推动能力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推进了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拓宽了改革发展思路,深刻理解并贯彻省公司管理理念,创新服务意识,重塑新型企业文化,促进改革发展,实现管理工作的高效与创新,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做好了人才储备,满足公司战略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田晨.对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新机制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4).

[2]李铁球.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研究[J].时代教育,2006,(4).

[3]戴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人才观 着力推进人才评价和教育培训工作[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8).

[4]何丽.电力企业如何创新职业教育工作[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9).

[5]张会磊.探讨供电局培训管理的新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08,(S2).

[6]王鹏,杨化东,时勘.培训迁移效果的影响因素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5,(1).

第2篇:电工实训结果与分析范文

关键词:配电线路;认识论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它以简化的形式稳定地表现出来。人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教学过程模式,其中最基本的模式是认识论模式,它也是最为人们熟悉的一种教学过程模式。认识论模式是根据人类认识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一般规律,结合教学过程的特点演绎而来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指导人们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坚持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将教学认识与教学实践的关系进行构建和论证,作为教学的应用与再认识。

配电线路培训是电力企业职工培训需求量最大的培训项目之一,主要针对从事输配电线路相关工作的电力企业职工。配电线路培训主要包括配电设备的安装、配电线路施工和配电线路运行维护等内容。其培训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员能熟练地进行配电线路施工、线路各类检修和维护工作,为从事配电线路施工、巡视、运行维护与检修的工作人员提供系统的理论技术培训。

认识论教学模式通常把教学过程分为引发学习动机、提供感性认识、形成概念、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以及实践应用等五个阶段。依据该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组织和实施配电线路职工培训教学,体现出了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认识规律。

1 引起学员的学习动机

通过到供电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在配电线路工作岗位中,学员的工作能力要求以及实际差距,提炼出培训需求,是进行任何培训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以培训需求为依据,在进行培训授课之前,说明该培训课程的意义,明确培训的任务,点明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或指出由于技术发展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唤起学员的学习需要和取得学习成就的渴望。

作为职工培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员接受培训像是在完成任务,没有培训积极性,稀里糊涂地学习,轻轻松松地结业。培训结束后,和参加培训前没有什么区别,对自己今后的工作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在培训之前,不仅要准确分析学员的培训需求,同时,有针对性的对学员的进行培训前动员,对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配电线路防雷保护部分内容介绍之前,先给学员演示雷击线路的视频录像,通过直观的视觉刺激让学员感受到雷击事故的严重性,从而引发学员对雷击的种类、避雷范围的计算和防雷保护等内容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在针对农电工的配电线路技能培训,由于农电工的安全技术素质低下,其工作能力基本上都是由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形成的,所以在遇到实际工作操作流程通常不符合标准要求。例如,在雷雨季节中,很多农电工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如果监护人也不能提供正确有效的处理方法,则容易导致触电事故发生。在培训教学中,以事故案例为引入点,通过案例的视频资料,引起学员的感官刺激,让学员具备“事故无小事”的直观认识,进而引出规范操作、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2 提供必要的感性经验

在开始讲授新知识、新技能之前,如果学员没有相关的感性经验,培训师直接以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培训教学,则培训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而如果培训师通过参观、模拟、实验、演示等直观方式,让学员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深入分析、知识的掌握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介绍避雷器原理之前,首先把常用的避雷针、避雷线等以图片形式给学员展示,展示阀型避雷器、氧化锌避雷器等常用避雷器实物,有条件的进行实物拆解,让学员认识和感知,为后续的避雷原理和参数分析打下基础,同时引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3 形成概念,掌握知识

概念的形成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过程,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把所学知识和已有知识按一定结构联系起来,构成精确的理论知识体系,掌握其规律。

例如,在配电线路的培训中有关接地故障的确定、接地状态分析以及配电线路短路故障跳闸的分析与判断,可以先让学员观看一些由于雷电、大风等原因导致线路接地故障的视频资料,引发学员感性认识。然后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分析,逐步展开配电线路接地故障的电路图和向量图分析,以及短路电流的计算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最后通过对同性质的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接地故障和短路故障确定方法。

4 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一般一期培训的时间比较短,知识和信息量较大。如果不注重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就达不到对所学知识熟练运用目的。所以在培训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讲授”,更要突出“练习”的作用。通过练习,对所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进一步巩固,达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深入的理解。

例如,单纯学习避雷原理、避雷针与避雷器的保护范围计算等知识,而没有实际应用,则在完成培训之后的不长时间内,培训的内容就会被“忘掉”,培训的效果就会消失。所以,在讲授完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后,更重要的是让学员进行实际操练。到实训场所,针对一段指定线路,根据给定的已知条件,计算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在配电变压器上实际安装避雷器。学员们通过练习实操,将书本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找差距。以此,充分调动员工对岗位技能的了解和认识,全力将参培员工培养成为有高度安全意识和精湛技能的综合型员工。

同时,为了更好的巩固所学到的知识,还应在培训中辅助以作业、复习、测试等方法和手段,把知识和技能真正纳入学员个体的认知结构中,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作用,实现熟练化掌握。

5 运用知识,指导实践

对于职工培训而言,“学到”的最终目的是在后期的工作中“用到”。能否把培训得来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做到“学以致用”,真正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是检验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6 结束语

运用认识论教学模式开展配电线路培训,能调动学员的培训积极性,遵循了实践感知、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收到不错的培训效果。通过培训后回访,将学员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情况反馈回来,根据反馈情况不断整改,形成良好的培训、考核、应用、回访、调整的良好循环,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电工实训结果与分析范文

关键词:供电企业;农电员工;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02

一、研究背景

供电企业中农电员工培训还很大程度依赖师傅传帮带的方式进行,无专门负责培训效果考核工作的部门与人员,培训工作分工较凌乱,培训方式、管理方式、培训理念、理论知识等方面亟待提高。农电员工培训应提倡普及化、专业化,培训效果不宜急于求成,可循序渐进,分层次进行:普遍员工,以提高知识技能水平为主;培训测试遴选出的较高层次人员,进行专业化提升。逐步发掘培养出农网领域的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形成农网专业人才梯队。

二、农电员工培训内涵

电网企业培训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培训,与传统培训概念中向员工提供任何形式的与工作有关的教育[1]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农电员工培训又是电网企业员工培训中重要又特殊的环节,其内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农电培训本身应是一个过程概念

根据农电员工主要短板,即知识结构松散的实际情况,对其培训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随着电网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运行方式日趋复杂,特别是在当前特高压智能电网延伸的快速发展时期,对于农电员工的培训更应针对新的操作工艺、技术手段循序渐进。

2.农电员工培训是一种技术支持手段

农电工作日益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对农电员工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农电员工培训也逐渐成为组织战略的实施途径。对农电员工可个性化研究培训策略,定制化安排培训项目,技能化实施培训过程,科学化评价培训效果。

3.农电员工培训是一种管理模式

农电员工队伍是电网公司的财富潜力之一,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是为电网公司发展提供有力的目标促进。农电员工培训是电网和员工发展的双赢要求,“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教练式培训,是以贯彻人才强企战略目标实施的培养。

三、培训过程应持续把握的几个重点环节

1.细致全面做好需求侧分析

培训需求问卷设置,不仅对供电公司及农电员工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更应引导农电员工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能力、绩效与工作要求及标准之间的差距。结合电网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对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及工作绩效考核标准等岗位信息进行细致研究,制订符合农电员工岗位要求和县级供电企业发展目标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2.针对不同培训对象选取适当培训方法

农电员工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成年人,根据他们的岗位特点,在培训实施中应区分培训目标,以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同时,开展技术等级培训和专业理论知识、管理知识培训,逐渐对有学习意愿的农电员工形成生长型培养,拓宽视野范围,扩充知识领域。

3.严格监督培训实施过程

在培训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实训基地、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各类型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农电员工学习热情。严格监督现场安全保障措施、培训学员的参与情况、培训教师及培训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并对各类情况进行登记,结合绩效等约束激励措施,从组织上对培训效果给予制度保障。

四、农电员工培训方法研究

1.更新培训理念

围绕县级供电企业实际情况、组织管理保障、农电员工职业发展,健全培训管理制度,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积极在认识、观念上提前更新,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兼顾现场生产、岗位需求、企业文化认同开展培训教学,引导农电员工树立学习提高是自身需求、终身需求,培训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提高农电队伍综合素质,推动县级供电企业建设发展。

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与县级供电企业达成共识,员工培训目的在于增强队伍素质,提高企业效益,是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必经之路,基层单位更应在组织层面重视培训,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将持证上岗落到实处,结合岗位条件、职业技术资格,调动农电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培训考核与培训教师及学员薪酬待遇联系起来,建立培训――考核――待遇一体化机制,体现人尽其才的人才考核思路,促进培训效果发挥。

3.建立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应包括:培训结束时,学员对课堂教学的反馈进行评估,即对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培训结束后,学员获得任职资格证书或持证上岗情况的提升情况,对培训课程知识的掌握与对技能掌握的程度的侧面反映;下一个考核期内,观察学员行为转变及绩效提高情况统计,以及企业培训投入产出情况测算。

五、农电员工培训效果提升途径思考

1.营造良好培训文化氛围

引导县级供电企业员工转变观念,理解和认同农电员工的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把培训工作融入与同生产、管理、技术工作统一规划,增强县级供电公司的技能密度。

2.做细培训需求分析提高培训针对性

培训需求征集工作可以尝试定期开放申报渠道、人员素质测评方式,结合以往座谈和调查问卷信息,为农电员工建立培训计划档案,定制培训内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员绩效分析、岗位能力标准与农电员工能力水平进行评估,将能力提升部分的知识技能要求作为培训需求的重要参考。

3.动态进行培训项目开发及课程设置

动态开发晋阶型培训模块,将模块大致分为新员工培训、普通员工培训、中高级级员工培训三个层级,加大专业性教学资料开发,打破以往培训项目固化的思想,对培训项目内容动态更新,培训过程也在传统授课方式中同时引入农电员工熟悉“师带徒”方式。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外聘高素质的专业培训师,内聘系统专责及技能专家,培养熟悉农网一线工作的兼职培训师;对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等要素进行精确量化,阶段性进行分析排名,激励培训师主动提升教学水平;对培训师进行业绩总结,建立档案,由农电学员根据自身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培训教师。

5.结合激励制度完善培训效果

尝试建立一套培训激励制度,形成培训与用人、薪酬相挂钩机制。建立与能力等级相对应的薪点值,调整绩效分配办法,激发员工自觉期望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与专长,争取更高薪酬。

六、展望

不同人员构成的培训效果影响因素必然存在差异,在以后研究中,可以比较其它人员结构员工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提取要素分析研究,为有效开展培训工作,实现企业合理人力资源储备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新军.点石成金企业培训实务[M].沈阳出版社,2002:6.

[2]王玉宏.电力企业职工培训实施方略与创新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8.

[3]戴林松.湖南省电力公司员工培训开发研究[D].贵州大学,2009.

[4]姚雪冰.电力企业员工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9.

[5]徐春红.Z市电力公司员工培训模式设计及实施分析[D].西北大学,2003.

第4篇:电工实训结果与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培训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F416.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6(C)-0238-01

电力行业是其他生产用电企业的支柱产业,具有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知识更新速率快,设备精度高等特点。随着知识化时代的来临以及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的体制不断的改革更新,使企业基层内部员工及企业组织管理部门也逐渐的意识到知识化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电力企业中更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拓展及运用。

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重要措施,更是未来电力企业开发人才的重点工程,合理的培训方案是企业员工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实施的保证,故而如何确定适合电力企业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是企业管理面临的新的问题,培训需求分析是制定培训方案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将详细探究培训分析的开展及具体工作内容。

一、培训需求分析的必要性

在设计规划每项培训活动之前,都应对企业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培训方案。培训需求分析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培训理论提出来的。是人们在培训开展过程中总结的一项预防的措施。

二、对电力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的具体内容

(一)分析企业员工的真实需求。地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采用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评价系统,可以针对企业员工的个人背景资料以及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估,寻找出员工现有工作情况与应有工作情况的差距,同时对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随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不断成熟,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未来应达到的工作目标等将变的明朗起来,通过系统的分析,便可确定员工个体的培训需要。

(二)针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确立培训需求。一个企业的良好的发展需要确立远景的发展的战略,同时对企业的培训规划设计及执行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在确定培训活动时需要明确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对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也要进行合理的分析,比如对企业中的非人力资源因素进行分析。人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要对企业员工的素质分布结构进行准确的分析,例如员工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等方面,通过对企业整体发展趋向的分析,进而确定企业培训需求的结构。

(三)电力企业外在因素改变对培训需求分析的影响。通过对企业员工及企业发展方向的调查分析可对企业的培训需求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但是也要考虑到企业优先权的变化,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新技术的引进。例如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的变化,企业对国外新技术的引进等。2、针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为了应对一些突发事件,企业则需要建立一些新的组织应对,如突发的电力故障。3、组织的划分与改变。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每个部门及组织的功能作用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电力企业中的一些任务的分散,所以一些组织需要不断的拆分重组以应对不同的任务。对于以上因素的变更,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要对企业中现有的问题做出有效的培训方案,培训方案的制定还需有一定的前沿性,同时要针对企业未来的一些变化对培训需求分析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促进培训方案的制定。

(四)建立并完善培训效果的评估体系。找出实际工作水平与应有工作水平中的差距是培训需求分析最终的目标,因此,企业培训活动举行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以分析培训前后差距的变化,同时也应建立完善的跟踪制度,以辅助培训效果的评估,同时这种跟踪制度可及时反馈培训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高培训活动的实用价值。

三、培训需求分析在实践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培训是企业提高的一种体系,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活动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细观近几年电力企业对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的施行,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切实了解培训需求分析的概念。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开始前,务必要了解培训需求分析的概念,培训可以作为对企业员工的一种管理手段,能解决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培训不是全能的,毕竟培训需求与管理需求的概念不同,对培训需求的分析,仅能对企业人力管理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区分培训需求与管理需求之间的不同之处,是培训具有针对性,更有其存在的价值。

(二)确定培训需求分析的具体流程。开展培训需求分析需要具有一定的流程,培训需求分析并非必须要自下而上的开展,因为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时,基层员工与上层领导的所想的培训需求并非一致,这样就出现了观念上的差距,这种差距必然会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是企业投入培训中的成本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总结:如今,培训方案的制定已充分得到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培训已经成为企业拓展人才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从人才资源储备方面开展培训需求分析,认真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以确定企业的培训方案,一个良好的培训方案可以使企业迅速的成长起来,可以促进企业完成未来的发展目标,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可以更好的为社会造福。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市罗江供电局

参考文献:

[1]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第5篇:电工实训结果与分析范文

论文关键词:大型发电厂;运行培训;创新模式

员工培训是指一定组织为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使员工不断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改进员工的动机、态度和行为,使企业适应新的要求,更好地胜任现职工作或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政策的不断深化推进,大量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得到广泛应用,超临界、超超临界等高参数大容量机组陆续投产,电力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运行也由原分专业、分车间管理向主机集控、辅机集控甚至主辅控一体化发展。运行职工技术素质直接关系到机组甚至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而培训能够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能够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为此,进一步加大运行培训力度,改进运行培训模式。加速培养符合当前发电要求的运行队伍成为各发电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当前发电企业运行培训模式的分析

当前,发电企业运行人员现状已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正在进行各项培训工作,但从培训情况看,企业培训效果并不理想。普遍存在着培训需求分析不全面、培训计划不完善、培训方式不新颖、培训效果评估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有待提高,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员工自主学习的氛围没有形成

电力企业一线员工缺乏学习压力,自恃具有行业优势,缺乏竞争意识,缺乏危机感和压力感。员工学习目的性不强、浮躁、惰性高、自我意识强,平时不能潜下心来学习,往往只是为了升岗或者应付考试而学习。同时,企业有时考试结果不会公开公布,或者考试成绩与员工晋升或奖金关系不大,这也导致培训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氛围,好多时候培训成为一种被动学习,给人感觉不是一种福利行为,而是一种惩罚行为。好多一线员工被班组长压着、逼着,勉强学习敷衍了事。

2.培训的基础性、系统性、长期性不够

培训大多仅限于岗位培训,常着眼于当前,没有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培训项目往往被动地依赖于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只注重培训的短期效益,缺什么就补什么,随意性较大,很难促使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从思想上到组织行为上都到位。他们经常说培训很重要,但平时事务性工作很多,一忙起来就把培训放到了另一边。

3.培训监督不力,班组培训往往流于形式

通过检查发现,不同班组的培训活动记录质量参差不齐,不乏应差式的敷衍了事。班组培训员、安全员更多的培训时间是用在独自编写完成培训记录上。由于班组长岗位工作与培训工作无直接考核关系,多数班组长对培训员的工作一般只从数量或形式上进行督促,并没有把主要的培训内容和培训需求放在自己的主要工作上,造成班组培训不力甚至较长时间不开展,而说出来、写出来的活动记录或总结却像模像样,造成实际培训监督缺位。另外,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监管不力,受训员工的培训学习需要企业配合培训内容进行监督跟进,督促受训员工将培训所学内容进行实践,有效地将培训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4.培训评估方式简单

电力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培训效果很难评估。人力资源部门为了简化工作难度,减轻工作压力,往往对企业培训效果测评采用简单方法,主要以卷面考试或培训后的小结汇报为主。培训后的实际效果评估往往被忽视,没有从受训者能力提高的角度去评估,也没有从员工绩效改善的角度去评估,更没有从公司是否受益的角度去评估。由于缺乏对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很多人都认为培训只是浪费时间,而培训只是给企业增加成本。

二、新形势下发电企业运行培训体系的探讨

基于以上运行培训存在的不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参考其他先进企业的经验,尝试通过细化培训需求、制订系统培训计划、采取多样的培训方式、建立有效培训评估体系及培训激励机制、建立内外结合的培训师队伍等方面对运行培训模式进行改进,从而提高运行培训效果,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行为标准化

电力企业应转变思想,增强认识,对员工培训工作给予相应重视,在企业内部树立起对员工培训的统一意识,加大对培训的资金投入,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从员工的责任培训着手,激发员工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员工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改变员工被动参与培训的心理状态。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还需要电力企业把培训工作纳入具体的管理行进程中,实现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具体表现为:没有接受岗前培训的员工不能上岗,岗前培训员工不合格的员工不能上岗,要接受再培训等。

2.培训内容合理化

电力企业要使员工培训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就要与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就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利于把员工在培训中学到的技能发挥出来,在工作中去运用它,更好地为工作服务。可以说,员工培训的内容应当是立足于电力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的,同时还应与员工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培训过程中,应当注意与时俱进,更新培训的内容,引进新颖的成果,从而不断更新扩充员工的知识面,跟稳行业发展步伐,胜任变化的岗位技术要求。最后,完善培训的评价机制。

3.培训评估多样化

有效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对培训的需求进行分析评估,对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场地、人员、教材、教师、方法等的评估和培训结束后组织者对培训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及效果的评估。培训的评估体系关乎培训的效果,应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评估,使员工培训避免有走过场之嫌,而对培训内容本身的可实践性、对员工作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也能为以后的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奠定基础。电力企业可以在设计薪酬结构时将员工岗位技能的提升与其经济效益直接挂钩,把岗位技能工资作为员工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员工的日常考核中,培训情况也要占一定比例。例如对累计多少次培训不达标不予晋升等形成制度性的规定,将培训与员工年终“先进员工”评选联系起来。

三、具体实施方案

从培训人员新、设备新的特点实际出发,制定了培训方针:以考促学、以赛促学、榜样引路、奖惩分明。把责任培训、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的培养,分系统、分单元、分专业开展培训和考试工作。

1.仿真机考试模块化

仿真机提高运行人员仿真机学习的实用性、时间的灵活性、操作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上岗标准,使每个运行员工都能实实在在掌握百万机组启动/停机、事故处理等各重要阶段的操作思路和步骤。仿真机考试采取模块型仿真机考试确认管理办法,把机组启停和升高处理分为多个模块,由运行经验丰富的人员把仿真机调试好,确保仿真机的实用性。所有运行值班员都必须通过本仿真机考试所有模块,并建立完善的仿真机档案,提岗考试一票否决。

2.电气培训专业化

为进一步提高运行部电气专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技能水平,从根本上遏制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多次整理修订电气一次系统图、电气典型操作票,增加现场操作卡和在重要设备悬挂安全警示牌;安排经验丰富的电气专业人员利用各运行值学习班、白班班后会时间加强对全体具有电气操作资格人员电气专业知识培训、电气运行操作风险控制分析、电气误操作事故学习与分析、电气各项管理制度及措施的学习落实等方面的培训指导;电气专工到现场跟踪检查、考试等多种手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技能培训多样化

分汽轮机、锅炉、电气、化学、辅控等五个专业,采用集中授课,成立精密巡视小组,不定时邀请专家、现场经验丰富的老师父或专业技术扎实的部分年轻员工分专业分单元、从室内到室外给新员工言传身教,把设备详细资料、技术、技能有效传给新人员,把电厂典型的事故进行分析,把现场可能碰到的安全隐患都讲清楚。同时,积极组织现场设备确认比赛、默画系统图比赛,使运行人员更快熟悉机组的设备系统,为机组安全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4.专业书、图纸规范化

规划运行技术资料库,把各种资料充实到运行技术资料库中,并随时更新,分专业、分系统,从设备原理、结构、控制方面进行整理,实现内部网站共享;编写机组调试、分步试转、整体启动、168试运、机组运行等环节的运行操作经验总结,并装订成册,编写全厂生产专业性书籍(技术问答、培训教材、逻辑小册等),为运行人员的持续学习提供一整套规范的资料。

5.新员工入厂教育严格化

严格执行新员工入厂教育的各项程序,开展增强责任心教育,组织参加拓展训练,锻炼大家吃苦耐劳与团队协作的精神;组织入厂安全三级教育,参加电厂组织的急救培训;全方位、多方面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和技术技能培训。

6.生产准备超前化

调试促培训,利用新机组调试机会,锻炼一班人。超前对新机组的生产调试进行了准备,各专业组织运行人员集中讲课、现场培训讨论、到设备厂家培训等培训方式,做到超前介入,超前准备。

7.交流学习制度化

注重值际之间的技术交流,扬长避短,并逐步形成典型、规范。同时,也要注重加强与兄弟电厂之间的技术交流往来,利用机组大修的机会到先进电厂学习调研,学习新技术和运行管理不一样的经验为我厂所用。

8.操作典型化

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典型操作卡、典型事故处理卡、典型故障树、现场设备操作卡、典型工作票等等,使人员操作规范化、程序化,最大程度地减少误操作的发生。

第6篇:电工实训结果与分析范文

[关键词]培养方案;电工技能实训;电类;非电类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166

1引言

当前我国的经济呈高速增长趋势,电工应用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因而企业急需大量的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践教学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但现在的高等教育仍存在着某些基础教学环节薄弱,特别是实验和实训环节的弱化,使得毕业生不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学本科教育需要开设以电工技术为理论的实践课程――电工技能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制定培养方案

北京服装学院是艺工类专业结合的院校,我们既有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电类专业,也有高分子材料、轻化工程、服装工程、工业设计等非电类工科专业,还有服装设计、艺术设计、会计学、广告学等文科艺术类专业。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我们分别制定了相应《电工技能实训》课程培养方案。

对于电类专业的学生,通过《电工技能实训》(电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训练,使他们在掌握电路基本理论知识及完成电路实验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该实训课程使他们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及对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数据与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设计、安装、调试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

对于非电类工科专业的学生,通过《电工技能实训》(非电类工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训练,使他们在掌握电工电子学理论知识及完成电工电子学实验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安全用电的训练及常用工具仪表的使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电路图的识读、常用元件的识别与测试、基本焊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对于文科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通过《电工技能实训》(文科艺术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中学物理电学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安全用电常识的了解、电工工具的使用、电线的连接、通信线材的认识及开关与插座等多功能组合插座的使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换接家庭用电器、保险元件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3相关实训内容的安排

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我们编写了《电工技能实训》(电类专业)实训指导书、《电工技能实训》(非电类工科专业)实训指导书和《电工技能实训》(文科艺术类专业)实训指导书。

(1)对于电类专业,在其实训指导书中安排了如下实训内容:

实训项目一日光灯的安装

目的及要求:进一步熟悉日光灯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练习安装日光灯电路和排除简单的故障。

实训项目二电灯的异地控制

目的及要求:熟悉实训工具的使用;掌握简单照明路线的基本接线;进行异地与三地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实训项目三家用吊灯的控制

目的及要求:了解家用吊灯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吊灯数码分段开关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自行设计吊灯的连接电路及采用分控器的控制电路。

实训项目四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目的及要求:进一步熟悉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的结构及其在控制电路中的应用;学习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的连接;学习利用万用表检查控制电路的方法;初步培养分析和排除实际电路故障的能力。

实训项目五电路配线与安装

目的及要求:掌握常用照明灯具的选择与使用方法;掌握室内照明线路的配线方法;熟悉室内照明线路的安装操作。

实训项目六家用电器安装专题(以波轮式双桶洗衣机为例)

目的及要求:熟悉波轮式双桶洗衣机的结构;掌握波轮式双桶洗衣机的主要部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熟悉波轮式双桶洗衣机的电路;学会检测洗涤电动机、脱水电动机及定时器的方法;掌握波轮式双桶洗衣机的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2)非电类工科专业,在其实训指导书中安排了如下实训内容:

实训项目一安全用电的训练

目的及要求:掌握用电安全技术规程(包括电气装置检修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学会防止低压触电的安全措施;掌握触电者的救护方法和电气设备的灭火方法;掌握漏电保护器的选型、安装与检测。

实训项目二常用工具和常用仪表的使用

目的及要求:掌握电工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熟悉各类电工工具的安全知识;掌握使用常用电工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的基本方法。

实训项目三导线的连接和绝缘恢复

目的及要求:掌握导线绝缘层剖削、连接和绝缘层恢复的方法;能正确使用合适的工具剖削导线绝缘层;能正确连接常用导线;能正确恢复接线头绝缘层。

实训项目四电路图的识读、常用元件的识别与测试

目的及要求:认识功能较简单的电路图;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外形结构;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参数的识别;掌握使用万用表测试常用电子元器件参数的方法。

实训项目五基本焊接训练及产品的焊接和调试

目的及要求:了解焊接工具的名称、型号、规格、用途,并掌握其使用方法;熟悉电子元件的安装方法及安装形式,引脚的处理与成型。

(3)文科艺术类专业,在其实训指导书中安排了如下实训内容:

实训项目一安全用电的训练

目的及要求:掌握用电安全技术规程;学会防止低压触电的安全措施;掌握触电者的救护方法和电气设备的灭火方法;掌握漏电保护器的选型、安装与检测。

实训项目二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

目的及要求:掌握电工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熟悉各类电工工具的安全知识;掌握使用常用电工仪表测量交流电压的基本方法。

实训项目三导线的连接及通信线材的认识

目的及要求:掌握导线绝缘层剖削、连接和绝缘层恢复的方法;能正确使用合适的工具剖削导线绝缘层;能正确连接常用导线。

实训项目四开关与插座及多功能组合插座的拆装

目的及要求:掌握常用的照明装置、开关、插座的安装;掌握单控开关、双控开关的安装、接线。

实训项目五照明电路的连接

目的及要求:熟悉电工工具的使用;掌握简单照明路线的基本接线。

4电工技能实训课程的特色

41构建前续课程与实训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1)对于电类专业的学生,有机地把电路实验与电工实训课程相结合,强化基础训练、注重培育创新能力。

(2)对于非电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把电工电子学与电工实训课程相结合,加强基础训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于文科艺术类学生,把中学物理电学知识与电工实训课程相结合,进行基础训练,消除他们由于电知识的匮乏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的诸多不便及存在的用电安全的隐患。

42设计分层次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着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创新的原则,组织不同层次电工实训内容。

(1)对于电类专业的学生,通过电工技能实训操作过程及对实训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仪器仪表的使用,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使用电工仪器仪表,正确设计电路并能准确测量电路参数,能整理分析数据、说明实训结果、排除实训中出现的故障并对实训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2)对于非电工科类专业的学生,通过电工技能实训操作过程及对实训中现象的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掌握常用工具和常用仪表的使用及导线的连接和绝缘恢复等方法,正确识别电路图,学习常用元件的识别与测试并进行基本焊接训练。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实训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一定的分析判断、说明实训结果、撰写实训报告。

(3)对于文科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通过电工技能实训操作过程及对实训中现象的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掌握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及导线的连接等方法,学习掌握开关与插座等多功能组合插座的使用。能够通过阅读教材或资料,做好实训前的预习;能够借助教材或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仪器;能够正确纪录实训数据、说明实训结果、撰写实训报告。

(4)通过电工实训课程的训练,培养各个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和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

43建立有学生参与的教研活动方法

在开展电工实训的教研过程中,注重倾听学生对实践教学及教改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地组织有学生代表参加的教研活动,对于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和正确建议,给予采纳,及时调整实训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5结论

电工技能实训作为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且还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重要性已被很多工科院校所认同。但实训内容、实训方法、实训手段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以逐步提高电工技能实训的质量和效果。

本实训课程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根据电气设备的技术发展,根据企业对电气人才的需求,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将新技术新工艺及时引入课堂。

(2)进一步探索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7篇:电工实训结果与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力安全 安全教育 案例培训

在电力安全教育中,对电力企业职工的培训是安全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努力提高电力安全的培训效率是加强电力安全教育培训的可靠保障。然而,当前多数电力企业的安全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当然这其中也存在多种多样的原因,下面浅析目前安全培训的弊端,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电力安全事故教育在安全培训中的作用。

一、电力安全培训的弊端

1.思想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安全培训相对一线生产经济效益比较缓慢,不能立竿见影,造成人们长期以来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而一些企业领导在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走过场,同时,这种消极态度也会影响到下属职工,受训人员常常也不能对电力安全培训重视起来,并不能真正意识到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2.培训方式简单陈旧。照本宣科是目前教育领域的通病,即便是多媒体教学已普及,只是模式上的变更,教学形式并未出现新的效果,而安全培训应该具有更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仅仅依靠传统的知识传输,不利于提高电力安全培训的效果。

3.管理人员培训缺失。当前,大多数企业把安全培训的重心放在一线职工身上,而管理人员及领导者通常不在培训之列,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培训人员安排,同时也导致了部分管理人员和领导者行动上、意识上的培训缺失。电力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决策者、指挥者和组织者,他们的安全责任更大,他们的安全意识的强弱程度将影响着整个电力生产状况的安危,因而对管理人员进行电力安全培训将更为重要。

二、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培训的作用

目前,电力安全事故培训模式化,安全管理部门对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得出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以及经济损失,形成事故文件下发各部门组织学习,效果无从反馈,下面我从一起安全事故,浅析一下安全事故案例培训对各级各岗位人员的作用。

案例:某供电局在修复农村低压线路故障过程中发生倒杆,造成一名员工死亡的一般人身事故。

事故直接原因:(1)电杆损坏严重,抗弯强度大幅下降,已不能满足登杆作业的强度要求。(2)防倒、断杆措施不足。(3)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采取的措施不足以保证作业的安全。

事故间接原因:线路组成构件强度配合不符合要求,当线路遇外力冲击时扩大了受损范围。

暴露的问题:(1)故障抢修管理方面,作业班组执行故障抢修管理制度刚性不够;(2)项目建设管理方面,一是图纸设计流于形式,没能结合现场山地的实际设计,以至工程无法按图施工;二是盲目施工,施工单位在无法按图纸施工的情况下,未办理设计变更,更换导线,并加大线路档距;三是现场监理不到位,监理失职,未能督促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或办理变更;四是项目建设管理存在严重的“以包代管”,没有项目设计进行审查,在材料发生变更、竣工图与原设计方案出入较大的情况下均未能督促相关参建单位履行设计变更手续;验收流于形式把关不严;(3)执行电气工作票制度不到位。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案例培训在安全培训中具有以下作用。

1.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有管理人员认为,我抓好生产,完成生产指标已经很不错了,安全与我何关?上面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到位、管理到位,这样的安全事故本可以杜绝的。在管理人员中开展案例培训,因为管理不到位造成事故的原因,教育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线职工的事情,管理作用也很重要。

2.事故案例培训的普遍适用性。安全事故案例,从多角度分析事故原因,教育各环节工作人员,因为他们的工作不到位,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上述案例教育设计人员,因为设计没变更、现场设计不到位,造成施工无法按图施工,验收人员把关不严等均为事故发生留下隐患。

3.事故案例培训效果明显。安全事故案例,血的教训,极其严重的后果,深深震撼每一位学习人员,培训的过程同时也是警钟敲响的过程,这种无形的影响势必使电力安全培训效果更加明显。

4.事故案例培训意义深刻。案例培训是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创新安全培训模式,强化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安全防范的重要意义,宣传效果明显,教育意义深刻。

第8篇:电工实训结果与分析范文

电力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电力运营和市场竞争中,员工的劳动智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公司要使用更多的高技术含量生产,更需要员工全身心的投入,这就要求电力公司要把人才开发的重点放在员工培训上。然而目前的电力公司在培训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对培训效果评价和反馈环节重视不足,培训的效果难以衡量,为此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运用恰当的评估方法,以期提升培训成效。

一、相关理论基础

1.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以研究如何提高人的劳动生产效率为核心,其基本思想是:要提高效率首先要选择体力合格的工人,然后通过训练,使工人运用标准的生产方法,采取“差别计件”的激励性工资,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进而达到提升劳动效率的效果。然而该方法也明显反应出劳资之间的利益冲突,容易导致工人对管理层的不信任和怨气。因此,必须使用其他的管理理论进行提升和发展。

2.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是分析人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特征的综合性学科。它将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运用到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去,重点分析人的情绪、动机、欲望、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如何完善组织框架、生产条件、管理手段,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励组织成员尽可能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工作方式和生产效率,达成组织目标的实现。

3.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学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创始人之一的舒尔茨的研究思路,折射了人力资本学派发展的典型进程。他在分析二战以来各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现,国民经济增长常常比资源(实物资本、自然资源)投入的增长要快得多。那些在战争中遭到巨大创伤的国家,神奇地快速恢复并高速发展;一些自然资源禀赋较差的国家或地区,也同样取得了巨大的经济腾飞。人力资本理论的诞生,说明了人力资源的资本性特征,极大地推进了管理科学的革命进程。

4.人力规划方法

人力资源规划需要基于公司的发展目标,完整的人力规划流程涵盖招聘员工、测试评估、培训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报酬发放等各个环节。

5.员工培训方法

公司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而员工培训是提升员工技能的基本途径。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在快速的变化,市场的竞争程度不断加剧,员工要顺应这些变化,必须参加知识和技能培训。

二、电力公司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培训目的不清晰

现有的一些培训流于形式,常常把培训的次数当做核心的评价参数,从而导致培训部门只关心培训次数,而对培训的核心内容是否与员工的需要相匹配、培训的结果如何、培训的方式员工能否接受等主要问题较少关注,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2.培训内容不匹配

很多企业的培训都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从员工和公司的现实需要出发制定培训方案。如能基于员工的需要设计培训内容,就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培训效果就会得到很大提升。

3.培训方法不恰当

成年人学习具有以下特点:成人想学才能学;成人只接受自认为需要的内容;成人喜欢在练习中学习;成人在处理问题中学习;成人在培训中喜欢运用过去的知识;成人在非正式的氛围中学习效果最好;成人需要采用各种各样的培训手段。但是公司在运用培训方法时,往往忽视成年人的学习规律。

4.培训缺乏激励机制

很多企业的培训,没有制定相应的配套的激励措施,使得培训对于员工来说变成了压力。

5.培训缺少长期愿景

现有培训往往没有与公司的长期愿景相结合。一个公司在其长期经营中,需要对要实现的中长期目标提前进行培训,否则就会出现人才断层现象,业务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以至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6.培训转化不理想

在许多公司的培训中,培训转化都是扶持滞后的一个环节。公司培训效果不佳,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影响员工培训成果使用的环境包括转化机制、领导和同事的支持、执行的机会和技术支持服务等。

三、电力公司培训效果评价流程

1.设计原则

(1)效率至上。评价过程应是一个增值步骤,设计的评价方案需要成功的进行评价,且不浪费相应的资源。

(2)可行性。评价方案有实现的可能;所需的数据、人员投入、资金设备都可以确定。

(3)完整性。评价过程应是一系列评价环节链,且是闭回结构,同时也能吸收外部有益信息。

2.相关流程

相关评价流程分为三个环节:评价筹备、实施评价以及评价反馈。

(1)评价筹备。包含培训的内容调研、设定培训评价目的和建立培训评价信息的记录。培训内容调研是培训活动的重要环节,它由培训组织者使用相关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培训人员的知识储备、未来目标、现有技能等基本条件进行评估,进而决定是否实施培训以及相应的培训课程。它是确定培训目标、决定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培训评价的基础。同时,培训评价效果又可作为培训课程分析的一个参考因素,可为培训内容调研提供有意义的反馈输入源,以对培训的相关环节进行完善。在培训项目实施前,人力资源组织者就应把培训评估达到的目标决定下来。培训评价的目的将决定数据信息收集的方法和要收集数据信息的类别。

(2)评价实施。主要包括评价层级、评价方式、数据收集与分析。评价层次的确定应遵守实用、有效的原则,公司应根据自身基础,对各项培训流程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可以遵循以下方法:一是对全部培训内容实施第一层评价;二是对培训成员必备知识或特定技能的培训,应实施第二层评价。

(3)评价反馈。包含撰写培训评价总结和跟踪反馈。评价总结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培训项目简介,包括项目投入要求、持续时间、成员构成及核心要点等;二是受训员工的培训效益分析,包含达标人数、不达标人数及不达标要素分析等,此外还应决定不达标者处理对策;三是培训内容的效益评价及处理对策。培训总结撰写后,要第一时间在组织内部进行和学习。

第9篇:电工实训结果与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工实训 项目导学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应用

所谓项目导学教学模式,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精心设计的教学项目,以此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项目的一种教学活动。属于一种重视学生独立性、创造性以及主动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就本质而言,项目导学教学模式为充分展现学生主体性创造了广阔舞台,在活动中,学生所具有的独立性能够帮助他们对所掌握的技能进行有效应用,对自己想法进行创造性表达,最终解决电工实训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项目导学教学模式内涵

项目导学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实施一个较具完整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以项目的形式将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需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实际工作程序,对计划予以共同制定,协作完成学习任务①。通过小组成员分析与研究,共同创造性的完成项目任务与解决实际问题,在完成任务与实施项目中,学生主动、自觉构建了相关知识,参与了相关学习,从而掌握了技术、学会了新知识以及锻炼了技能

二、项目导学教学模式在电工实训中的应用

(一)项目导学教学活动开始

电工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认真介绍电工实训的要求、内容以及总体安排,再以自愿原则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出一个负责人,小组负责人将任务平均分配给小组成员,以此制定具体的电工实训工作计划。

(二)项目导学教学模式的开展

根据所分配到的任务,由小组成员去研究问题、查找资料,同时认真记录每日的学习情况与具体研究结果,以便于可以根据计划具体实施,并及时和指导老师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具有辅作用,及时回答学生问题,并向学生提出相应的建议。比如,以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电路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对项目导学教学模式在电工实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在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必须详细制定实训计划,从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电路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实训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跨职业能力与基本职业能力,如图一所示。具体项目导学教学内容为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电路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对其实训的最终目的就是:a.掌握电气设备安装接线规程和施工方法;b.掌握电气设备调整、试车的方法与步骤;c.正确设计电气控制线路,合理选取控制方案,准确选用电器元件。

(三)项目验收与学生成绩评估

由电工实训指导老师针对小组成员所完成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总体性评价,依照小组总体评价、实际工作量完成情况以及组员分工情况等来评价小组成员的实训成绩,此评价具有综合性,同时也是对项目导学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

(四)项目总结

在项目导学教学中,项目总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的方式具体实施,完成项目后,组织学生深入分析项目设计、进度、组织以及验收等各环节,对各项目标实现与否进行全面核对。

三、项目导学教学模式在电工实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在项目导学教学模式中,以趣味性与实用性教学作为突破口,对学生电工实训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与激发,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同时不断引进目标激励和教育机制,在实训项目中,保证学生即存在合作关系,又具有就业理念与竞争意识,同时充分提高电工实训教学效率。有机融合职业资格考证和技能训练,为学生持证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项目导学教学模式应用于电工实训,从根本上将传统电工课程体系打破,实现了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一体化,进一步融“做、教、学”为一体,对培养学生能力予以不断强化②。运用项目导学教学模式,对学生创造潜能进行充分挖掘,对学生维护、安装设备操作能力与解决、分析问题能力、交际能力、互助协作能力等进行培养,在具体电工实训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与道德教育,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意识。

四、电工实训中应用项目导学教学模式的反思

(一)电工实训教师要具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与跨学科、跨专业教学能力

通常情况下,项目导学教学模式会涉及到各种学科的教学内容,一方面需要教师具备专业技能与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具备较强实践教学能力与跨专业、跨学科技能。比如,车床中电动机的位置控制中,教师必须了解车床工作台的实际运动。所以,教师必须重视相关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进而不断适应电工实训教学的需要。

(二)教师团队合作能力

一般一个项目会有多方面内容涉及,而个人精力又非常有限,所以根本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团队合作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电工实训教师一定要有与同事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同时适时关注电工实训发展情况。并于具体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协作与分工,为共同目标而努力,通常教师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有潜移默化功能③。所以,在电工实训中构建项目导学教学模式,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更加深入的充实与探讨。

(三)项目导学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因为项目导学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综合应用学生所学知识,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效结合起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知识是属于跨专业或者是跨学科,通常学习起来极为困难。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指导学生对知识与学科有一定的了解。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差异性的是,项目导学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学生解决与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潜能。在项目完成期间,也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项目导学教学模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精心设计的教学项目,以此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项目。而项目设计必须做到目标明确,重视项目的趣味性与综合性,在电工实训中应用项目导学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提高电工实训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精神。

【注释】

① 徐明川. 项目教学法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大众科技,2008 (11):189-190.

② 朱铁汉、缪兴锋. 浅议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例[J]. 中国市场,2008 (l0):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