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电工知识培训范文

电工知识培训全文(5篇)

电工知识培训

第1篇:电工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电工安全培训优化措施

1引言

安全培训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提高员工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技能与素质而展开的职业教育与训练。安全培训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安全生产的保障。近些来,企业频发电力安全事故,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员工安全意识的缺乏,另一方面在于无法有效辨识并处理作业环境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最终是归结于缺乏安全教育与培训。为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就必须加强电工安全培训。

2电工安全培训的意义

电工安全培训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当中,企业实施安全培训具有以下意义:第一,有利于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是企业实施电工安全培训的主要目的。通过安全培训,企业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能够认识到安全培训对于企业安全生产的作用,并能自觉参与到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当中。第二,可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培训通过向员工灌输各类安全知识,既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同时还能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技能,虽然这不可能完全遏制安全事故的出现,但通过培训,员工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的能力明显提高,从而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1]。第三,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整体安全素质。安全事故是衡量企业安全工作开展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通过安全培训,企业员工的整体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明显提高,这能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

3电工安全培训的优化措施

3.1转变观念,加强对电工安全培训的重视

所谓意识决定行动,要想做好电工安全培训工作,首先就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安全培训意识,并加强对电工安全培训的重视。现在电力的应用已遍布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电力安全直接影响了人们生活与生产的安全性,安全至上观念必须深入人心。电工安全培训是提高人们安全生产意识与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加强重视电工安全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电工安全培训的宣传,使更多人了解电工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人们主动参与电工安全培训工作当中。另一方面,国家及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相应政策,以体现政府对电工安全培训的重视,并为电工安全培训工作提供法律支持。此外,相关培训机构也应从我做起,加强对电工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视。因电气知识不同于其他专业知识,其更具抽象性,且很多知识无法进行具体展示,致使学员很难理解。为此,相关培训机构应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将抽象的电气知识转变为学生可看见、接触、易于理解的内容;同时,应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国家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与法律法规,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引进最新案例,使学员能进一步认识到电工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2采取多元化的安全培训方法,提高学员安全技能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是电力系统安全工作的重要标准,也是每位电力员工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2]。电力员工电力安全基本技能水平主要体现在对于《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掌握方面。据相关统计研究表明,当前电力事故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电力作业人员未严格依安全操作规程实施作业,或是对现场勘查不足所引起,这些都违反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在实施电工安全培训的过程当中,培训教师应加强《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教学,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抽象、复杂的电力安全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直观,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相应电力安全知识,从而切实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与技能。第一,现场实践操作法。即在培训时为学员直接展现一场电力事故,并为学员作正确操作方式的示范,让学员现场实践,并帮助其纠正错误行为,使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当中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技能。如针对触电危险与急救,教师可利用“假人”做道具,在“假人”触电后为其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操作正确会有提示音,而操作错误则没有,以这种直观的现场演示来让学员快速学会电力事故的处理方法。第二,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提高学员安全意识,并让其掌握相应的安全操作与防范技能。如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电力安全事故案例,让学员通过生动的事实体会到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可能会引起的责任事故,警醒学员应时刻保持安全意识,在生产作业的过程当中能有目的性地避免犯下同样的错误,以免影响安全生产。第三,实物教学法,即利用某些电力实物实施教学。实物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在实际培训过程当中,教师可采取此法,一方面刺激学员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实物的接触提高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如针对低压配电装置,教师可将实物带至课堂,结合教师所讲的相关内容,让学员以小组形式对低压配电装置的相关元件进行拆卸、安装练习,这样学员能很快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第四,结合现场实际教学,提高安全培训的实效性。在实施电工安全培训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将培训内容与学员实际工作进行相互联系,让学员认识以所学安全知识在实际工作当中的作用,做到学以致用。如针对电气防火防爆技术,在实际工作当中,为避免因爆炸性混合物而引起安全事故,可引导学员每日完成工作之后及时清理现场,多注意易出现粉尘烟花爆竹事故及工作现场易产生火灾或是爆炸的部位。第五,不断更新课件内容。教师应于培训前充分利用互联网查找一些最新的电力安全案例,或是与电力安全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并将其融入即将要讲的教学内容当中,使学员能及时了解并接触到最新电力安全信息。

3.3建立健全安全培训管理制度,规范培训行为

对于电力安全培训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力安全培训的质量与效果。制度的建立是保障电力安全培训的基础,为能促进电力安全培训的顺利实施,还必须不断建立健全电力安全培训的管理制度,以规范培训行为。在实际工作当中,不乏部分员工觉得企业的安全培训管理制度有缺陷,为自己的不落实找“借口”,而一旦这种“借口”被承认,就意味着操作人员可不依规章作业,不遵守相关纪律。倘若电力安全培训机构的教师也持这种态度,就会导致学员无法学到全面的电力安全知识,这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将极易引起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3]。为保证学员的学习效率,尽量减少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必须不断完善电力安全培训管理制度。第一,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应自觉树立责任意识,严格依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所制定的规范,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与电工安全培训需求相符的平台,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设备与场地。第二,严格依规范程序,做好电工安全培训的管理工作,包括学员的登记、培训时间、课时安排、培训内容、考核标准等,均应与国家教学大纲相关规定相符,避免走人情关系,影响培训的质量与效率。第三,切实贯彻“责任倒查制”,做好学员的培训档案管理,包括考勤、考核、学员就业跟踪等。

3.4加强安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培训效果

据相关统计研究表明,当前多数安全事故均是因从业人员“三违”所引起,而从业人员的“三违”又多与培训、教育等不足有关。师资力量是电工安全培训的生力军,其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直接影响了培训的效果与质量。为此,必须加强对安全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一,不断引进专业安全培训教师,壮大安全培训师资队伍的力量,必要时还可与企业合作,自企业中邀请专业的电工人员,并加强对培训人员的严格筛选。如对于电力线路的检修,培训机构可邀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电工进行讲解,以使学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力线路检修的重要作用,学会电力线路检修的一些实践操作技能。第二,加强培训现有安全培训教师。给予现有的安全培训教师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使其能及时了解最新的电力安全信息,包括最新法律法规知识、电力安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不断更新培训教师的电力安全知识,以提高电工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培训教师自身应加强学习,及时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安全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从而保障电工安全的培训效果。

4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已无法离开电力的帮助,为此,电力安全培训也显得尤其重要。在实际工作当中,对于电工的安全培训,首先应从观念着手,加强对电工安全培训的重视;其次应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法,以提高学员的安全技能;再次应不断完善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以对培训行为进行规范;最后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保障培训效果,提高电工安全防范技能。

参考文献

[1]王大成,寇春林.新环境电工作业安全培训的有效措施分析[J].科技资讯,2015,13(7):144.

[2]王宝妹.电工作业的安全方法与应用分析[J].居舍,2018(21):208.

第2篇:电工知识培训范文

一、网络教育在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中的应用现状

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比较先进便捷的培训方式,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不断发展起来的,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不仅在全日制教育当中多有运用,在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当中也多有运用。网络教育在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中的应用,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虽然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但很多地方已经看到这种培训方式,相对于传统面对面培训的优势,将网络培训作为一种重要的进网作业培训方式,一些地方为此制定了详细的进网作业网络培训管理规定,对电工网络培训作出了一些规定。但是,目前的网络教育主要针对在职电工,一些地方虽然在电工培训上进行了一些应用尝试,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有的地方,建立完善的电工网络培训网络,加强电工网络培训监督等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讲,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网络教育可以有效的弥补供电公司在电工培训上的不足,有助于建立和完善电工培训网络,为电工工作能力的保持和提高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二、简析网络教育在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中的作用

1.网络培训能够弥补传统培训方式的不足

电工的培训一般都是由供电公司组织的,主要针对供电网络建设、各种电气设备的管理及维护、电气设备安装等,在培训当中一般采用集中培训方式,这种方式中电工与培训讲师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快,培训的效果比较有保障。但是,电工工作任务繁重,很多电工长期工作在供电所的一线,统一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生产、生活,在培训当中经常可以遇到旷课、迟到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工作任务所致,也无法对他们进行通过处罚等强制其参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培训的效果。网络教育则能够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一方面,网络教育是随时随地进行的,只要有电脑和网络,登录网站、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能观看到培训内容,包括教案、视频、音频资料等,随时随地学习,解决了统一培训组织难度比较大的问题,让他们在家里就能接受培训。另一方面,网络教育能够将对电工工作和生活影响降低到最小,多数教育资源都是上传网站的,并不是直播进行的,电工在工作不忙的时候,在单位统一组织,或者在家观看教案、视频资料、图片资料、音频资料等,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当然,也有一些现场直播教育,在直播的过程中可以与讲师进行互动,这样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还能弥补传统培训方式的不足。

2.网络培训能够构建起一个持续性的学习机制

传统培训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能持续性的进行,因为是兼职,是以培训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而电工的工作性质、任务和内容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以前所学的知识可能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已经不适合当前的进网作业需要;比如说在九十年代,电表基本上都是电子显示,功能和安装比较简单。而现在,智能电表已经普及运用,智能电表的安装及使用与电子电表有很多不同,如果不进行培训教育,电工很难掌握智能电表的安装使用。并且,人所学的知识并不是一直都能掌握的,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会忘记,这就要求必须强化记忆、巩固所学的知识,对电工来说也是如此,想让其一直保持进网作业的能力,就必须对其进行持续性的培训教育。网络教育恰恰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网络教育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年365天不论是自己学习、还是直播教育,都能够持续性的进行,这有利于拜托传统的培训教育在持续性上的不足,让电工能够主动的、持续的学习,让其能够真正的长时间的具备进网作业能力。

三、网络教育在进网作业电工培训应用建议

针对网络教育在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中的,结合网络教育的特点和电工工作的要求,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必须将传统培训与网络培训结合起来

诚然,与传统进网作业培训相比,网络教育具有自己的优势,但这并不说明传统培训方式就一点作用没有,实际上单纯从培训的效率、效果角度来讲,传统的培训方式比网络教育要好的多,这就要求各供电公司在电工的培训当中,要将传统培训与网络教育结合起来,以传统培训为主,以网络教育为辅,利用网络教育弥补传统培训方式的不足。一方面,每年应该组织的定期集中培训不变,在定期培训的基础上,对缺席培训,或者培训效果不佳,没有拿到上岗证书的,要求其通过网络培训进行自主学习,直到通过培训考核,拿到上岗作业证书为止。另一方面,应该将网络培训作为学习和提高的重要途径,电工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电工的技术水平差异很大,高水平的电工能够将供电网络及其组成熟记心中,出现故障以后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快速排查出故障地点、故障表现和故障排除方法,这显然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提,并在工作当中不断验证所学知识,积累工作经验才能达到这一要求,网络教育就是其学习提高的重要途径,相对于集中学习或者参加各种培训班,成本低、见效过。

2.必须建立一个电工网络培训中心

电工进网作业培训要想持续的开展下去,必须有一个专门的结构负责这一项工作,定期上传电工进网作业的相关知识,一些电工新技术的运用,新电气设备的安装及使用,供电网络新故障及其排查等,更新各种培训课件,上传培训视频、音频资料等,这些都需要专人负责才能持续进行。建议各供电公司在今后的电工培训当中,建立一个电工网络培训中心,在供电公司网络管理部门抽调3-5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辖区的电工网络培训工作。在培训资源开发上,除了依托公司的培训讲师、高级工程师之外,还要依托本地高校、职业技术院校的优质资源,为电工网络培训教育服务。其中,必须以系统内部培训讲师作为主体,由其担任电工网络培训的讲师,根据电工的工作需要和各地区供电网络建设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电工网络培训的内容,制作教学课件、教学大纲,录制教学视频、音频资料等,视频资料和音频资料可以单独录制,也可以是系统内部进网作业培训相关视频资料。公司内的高级工程师,应该定期与电工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工作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写出详细的解决方案,供电工学习和交流,利用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弥补电工在工作经验上的不足。

3.建立电工网络培训平台

第3篇:电工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维修电工;VR;培训;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多,随之而来的对高校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诸多要求,疫情的突然出现,就是一项重要考验。通过疫情期间的教学数据监测和调查问卷发现,由于家中实训条件尚不完备、师生交流受限及配合程度变弱等因素存在,给高职教育中的维修电工培训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严重影响了中级、高级维修电工的通过率。因此,在诸如疫情这样的特殊形势下如何提高维修电工的培训水平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学策略改进

受特殊情况影响,必须横跨学生在校外和校内两个地点、不同时间段进行的维修电工培训,应该因地制宜地重构不同的教学实施内容。学生在校外时,由于欠缺实时的实验环境及监督体制,所以主要采用可以反映数据统计功能和交互性的VR维修电工培训软件来进行实操模拟。从而突破实验场所的困境。按照家校结合、理实结合、电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由教师制定一系列培训计划。其中“家校结合”是指在家中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完成维修电工的实操培训;“理实结合”是指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思路,将容易理解的理论培训内容放在返校前,较为综合的内容放在返校后由教师统一指导;“电纸结合”是指以纸质教材为基础,利用其配套的电子资源,结合“互联网+信息搜集”以及各种直播软件,完成整个教学内容。学生回到学校后,加入了教师的课堂观察,可在 虚拟平台的训练基础上,增加教师针对性的指导,并根据返校前对学生虚拟平台的训练情况和数据统计,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最大限度提高集训质量。

2VR维修电工虚拟软件开发思路

VR平台搭建工作,主要采用3dsMax三维设计软件构建数字3D网格模型、应用Unity3D引擎去完成平台各个模块儿的搭建,完善功能、实现人机交互。其中,部分功能也用到了Photoshop平面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2.1数字3D模型的创建

3D模型通常采用可编辑的多边形Poly来拓扑网格,网格的拓扑布线是否合理、规整,关系到实际模型构建出来的还原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细分网格,从而使得模型的表现更加细腻。例如,平台中应用到的内热式电烙铁,主要应用到了3D软件中的Lathe(车削)修改器。

2.2平面图形的应用

利用PS软件对平台中UI界面部分图形进行了优化,主要包括:按钮的样式、Logo的设计、标注及说明等。

2.3通过Unity3D引擎对功能进行程序编译

首先,将以上两个部分所收集到的模型素材、贴图素材全部导入到引擎中进行编辑,通过引擎内部的光照、材质、渲染模块儿,使得仿真场景得以成功搭建。其次,编写代码来完成功能的交互,如实验平台上的视口的移动(MouseX、MouseY)、旋转(Qua⁃ternionrotation)、缩放(MouseZoomMax、MouseZoom⁃Min)等内容主要采用Java和CSharp两种语言进行开发的,最后将完成脚本绑定到Camera上即可完成整个设计内容。

2.4编辑及打包

把Unity平台上将所有素材整合完毕并且各个功能的交互操作都确认无误后,就可以进行最后的打包操作。结合项目需求,主要的平台为面向PC端的“.exe”以及移动端的“app”。

3教学平台的改进

鉴于校外教学的特殊性,为了方便学生在缺少教师监督的基础上,反复巩固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教学平台在使用的时候特别增加了理论知识相关知识点和实训工具使用的介绍,例如电烙铁的特点介绍,见图1。通过该功能的使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了解维修电工所需基本硬件的基础知识,使得该虚拟仿真平台成为一个可移动的虚拟字典。

4实施效果

以VR维修电工培训软件在电工培训子课程“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的应用为例,阐述相应软件使用情况。学生在校外时,通过虚仿真平台实施和练习,实现了线上线下同质等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装接工艺和熟练程度(见图2),而且也降低了调试频率。该培训软件的应用使学生考工设计合格率上升25%,装接速度平均提升5min,成功率提升20%,真正达到了考前练兵和提升技能的目的,使得学生顺利完成了“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的实操考试。通过学生的实操成绩发现,由于学生在校外对VR虚拟平台的积极应用以及在校内的实操技能训练,使得学生的总体水平成功达到了需求能力标准。同时结合虚拟平台的知识介绍、教师线上培训和校内教学的查漏补缺,使得学生的排故次数、调试结果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实践证明,本虚拟仿真平台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5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所提供的VR虚拟现实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其打破了地理限制,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该培训软件的应用使学生考工设计合格率、装接速度、成功率均得到明显提升,真正达到了考前练兵和提升技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延辉,李向瑜,周淑辉.嵌入式系统原理课外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2):151⁃154.

[2]王伟,蔡燕,杨永杰,沈笑笑,许鹏.虚实结合型嵌入式课程实验教学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4):118⁃119.

[3]刘威,常瑞,谢耀滨.面向系统能力培养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9(1):43⁃47+51.

第4篇:电工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中职院校;电子电工教学;创新能力

引言

职业教育和培训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的报告中,表明职业培训问题更为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必须不断提高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总体能力,所以需要不断改进中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创新的能力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中职院校针对教学方式亟待革新,中职院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旨在针对中职院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提升策略[1-3]。

1电子电工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教育旨在培养个人的创新精神,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的高质量教育,是迎接新时代开始的一种教学方法。教育需要利用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旨在鼓励学生通过教育和影响成为独立的主体,鼓励学生了解社会,鼓励学生发现和认知新事物,掌握事物发展的基本法律,完善学生的文化,培养创新的人才。创新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人类创新活动的一个特点,教育是以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基础的,在创新教育中,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影响创新能力发展的能力,这是创新体系的理论支持。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场经济对不同行业的要求进一步增加。为了确保工业市场的竞争优势,需要不断引进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职业学校高质量培训的主要目标,也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中职院校电子电工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科学教学方法,制定适当的课程参数,并通过教师的适当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的条件[4]。

2现阶段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有利于创新思维滋生的环境

在中职院校中设立电子电工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工业中的专业技术人才,并满足电子工业人才社会市场的需要,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主要致力于提高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然而,由于许多中职院校管理经验不足,有关管理部门缺乏管理大量中职院校的经验,许多中职院校的发展仍处于初级教育发展阶段,并且教育设施、教师、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并不完善,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职业学校的发展[5]。特别是对于电子电工等设备要求高的专业,教育机构不完善,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同样,在中职院校电子电工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目标的定义也受到教师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不仅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不能保持质量,而且实践课程的教学严重不足,学生发展的专业技能不足,缺乏必要的知识库,人才的社会发展很难实现。

2.2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中职院校电子电工教学强调理论定向而缺乏实践定向,理论教育所需时间相对较长,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也没有太多的实用课程。例如,在了解了欧姆定律之后,老师只要求学生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算法,但没有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来证明。中职院校没有为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主要侧重于书籍知识,没有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新的教学内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无法举一反三,培养创新思维[6-8]。

2.3教学内容不够深入

首先,中职院校电子电工实践教学没有将内容和资源纳入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电子电工课程与物理密切相关,在电子电工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应与电子电工教学结合起来,以扩大学生的视野。然而,在实践教育中,电子电工教学没有有效的教学方式,实践课程的结合在技能教育中造成了许多问题。第二,中职院校学生的总体素质并不高,中职院校的主要生源是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因此,学生学习的意愿和兴趣并不强烈,这也导致教师在教学方式实施方面的困难,反过来又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

3中职院校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3.1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应用

在中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分析电子电工课程教学中的问题。目前,实践教育是中职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才能将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它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加深对电子电工专业的探索,以便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实践的应用。例如,当中职学生学习“欧姆定律”时,必须通过实践学习“欧姆定律”,学生们应该自己试验,教师指导学生自己操作,让学生自由组织起来,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在集体讨论中,还应该注意分析结果,询问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这可以扩大学生的思考范围,帮助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自我思考,这样,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适合每个学生的问题,从不同的学习角度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2创造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

教师必须确保为中职院校电子电工专业教育创造一个创新的氛围。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应提高学生管理问题的能力,并根据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应确保学生的学习受到引导。目前,许多因素影响到中职院校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创新培训进程。因此,学生应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在实践教育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并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例如,在研究“晶体三极管的放大性能”部分时,教师应侧重于创造一个创新的环境,首先可以设计教学问题,创造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气氛。老师可以先问一个问题,这可能是课堂上没有学到的东西,然后教师可以在做出解释以后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再就新的问题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思考,并且教师也同时进行思考,便于之后与学生一起进行交流。

3.3融合其他专业知识发散教学

中职院校电子电工专业教育应当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主要是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促进中职院校电子电工教学方式的改进[9]。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教育往往只侧重于电子知识,而不是其他学科的学习,这使学生无法发散思考。换言之,如果学生选择了电子电工专业,而忽视了对其他专业的学习,这对系统地学习知识非常有害。在中职院校电子电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教师教学生发电原理,一旦学生了解了相关知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创造适合他们日常生活的电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他们的化学知识发电,或者利用太阳能发电,根据光学原理发电,并且让学生进行分组研究,然后,教师可以展示该团体在课堂上所做的研究,并解释生产原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电力供应原理和发电量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电力供应的重要性。这对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

3.4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教育

目前,中职院校电子电力专业教学也受到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影响到他们的创新能力。中职院校录取的学生的自学能力不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低,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导致教育困难加大,因此,中职院校可以通过分组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更好地教学和完成教育。对于基础设施薄弱的学生,他们可以开始基础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晋升培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利用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有竞争力的活动。例如,在教授了“性能改进原则”和“关于警报”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开展诸如“关闭警报设计”和“开关电源改进”等活动,教师可以向学生颁发某些奖励,这些竞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结语

中职院校教育改革是时展的先决条件,中职院校教育学生的主要目标应当是提高创新能力。目前,中职院校电子电工教学有许多问题,教学过程不稳定,主要原因是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氛围,不同学科融合不深,学生素质不高等等。笔者通过提出针对性的培养路径希望促进中职院校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孙晓燕,隗德民,金辉,等.高校工程训练项目拓展探索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2):145-147.

[2]宋跃,余炽业,张志坚.单片机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83-85.

[3]李倩.创新教育融入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与实践探索[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8(08):85-88+92.

[4]刘建林.创新和改革电子电工专业的技能训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0):105-106.

[5]李天华.基于交互式教学的电工电子学课程创新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9(10):152-153.

[6]冯根良,郑青根.多层次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80-82.

[7]韩小燕,孙吉裕,徐晓雷.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J].华东电力,2014(10):2240-2242.

[8]杨礼迦.电工维修中电子仿真技术的应用探析[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8(12):118-120+123.

第5篇:电工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电工技术,课程改革,教学实践。

0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人们之间交流的手段和渠道越来越多,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碰撞愈发凸显。“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高等院校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在以往电工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这一问题普遍存在[1]。对于《电工技术》这门课程,如何在讲授知识、锻炼技能的同时,整理、提炼、总结蕴含在课程知识中的思政要素,以此培养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是值得《电工技术》课程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2]。

1电工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僵化思维的影响,很多专业教师在思想上认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是思政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需要在专业课堂上体现,在课堂上更多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乏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固化地认为专业学科课程应该科学、客观、严谨,忽略了每一门学科的发展都蕴含着探索、创新和奉献精神,从而导致大部分高校专业课教师只专注于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无聊枯燥。另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专业课教师从课程中发掘思政教育资源,而目前的电工技术课程教师往往只具备专业知识技术,缺乏提炼归纳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3]。顶层设计引导不足、缺乏保障措施。国家虽然在大力支持和引导课程思政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益政策。但是在基层普遍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培养机制并不完善,出台的政策只有导向性,没有明确的可操作性。部分高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不到位,重视支持力度不够,没有提供良好的条件,这就使得《电工技术》课程思政的实施缺乏坚强有力的保障。思政元素挖掘不深、联系专业脱节。每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都不是浮于表面,而是蕴含在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中,这些隐含的思政元素需要专业课教师去提炼、加工,才能够在课堂润物无声地传达。在《电工技术》这类工科课程实践性强,加入思政元素后会变得很牵强,显得不协调。

2课程改革的策略

对于电类各专业学生而言,《电工技术》课程是一门至关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分析基本方法,掌握交流电路原理,掌握电路的频率特性,理解变压器、电动机、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等。《电工技术》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做到懂理论、会操作、重技能。要把专业技能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达到使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思想政治素质和谐发展、同向同行的目的[4]。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电工技术》课程思政的主要设计和实施如下。优化教学内容、深挖思政元素。在《电工技术》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首先需要在课程知识体系中挖掘思政育人资源,提炼其中的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理性严谨、求实创新、集体主义等,引导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5]。表1列举了部分课程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案例分析:课程知识点蕴含的思政的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1)电路的基本定律:介绍欧姆的典型事迹与励志故事,说明科研的道路异常艰辛,需要付出辛勤劳动,没有捷径可走。引导学生以积极态度对待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发电与输配电:介绍三峡大坝的建成和超高压输电线路,展示国家综合实力,培养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3)电路状态:讲授电路状态知识点时,通过串联并联电路的特征,告诫学生社会生活同自然科学一样,中也要遵循规律、遵纪守法,“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4)电路元件:引入时政热点,介绍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介绍中美芯片大战,触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5)三相电路:介绍电源跳闸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电气设备火灾事故的起因,从而引导学生在工作生活中树立安全用电的职业意识,重构课程标准、整合教学资源。深入梳理《电子技术》教学内容,将专业思政目标体现到本专业的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中,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考核评价之中,分类修订课程标准。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课程目标。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普及,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铺天盖地、非常丰富,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善于借助外力,对网络上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地利用,拓展《电工技术》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将课外资源进行整合,精选优秀资源用于教学[6,7]。思政融入考试、优化评价方式。引入课程思政后,重构《电工技术》课程的考试模式和评价体系,提高试卷中将思政内容的考核比重。改变以往只考核知识技能的弊端,综合“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纳入课堂学习、课程作业、实践教学环节等教学过程考核中,强化学生的价值判断、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考核,考查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是否具备了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情怀和职业素养。强化思政教研、创建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的作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建设标准、课堂教学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继续教育、教学能力专题培训,提高教师育人水平。将思政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等在内的教师队伍整体纳入思政培训体系,将“课程思政”改革理念融入新教师上岗培训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充分运用集中培训、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名师示范等手段,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政教育实施水平。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