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

电工与电子技术精选(九篇)

电工与电子技术

第1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

1改革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技工院校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传统实验教学,一般是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设置的实验项目比较少且形式单一。而在实验课堂上教师会通过必要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实验设备以及仪器的操作方法,学习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并可以自行设计常见的电路,进而对书本上所学的定理等进行验证。由于实验教学的原有教学方式多是以小队或者小组为单位,并且实验教材与地点较为固定,而教材中一般会详细列出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等,并且教师也会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且教学前已经准备好各种实验设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是依据教师的讲解或者书本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操作,实验过程较为简单,并且将是否完成实验报告作为考核依据。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有必要改变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对技工院校现有的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其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革新实验教学原有的模式,可以保障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操作以及常见实验的操作方法。在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书本上的各种理论进行验证,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与实践等综合能力,并学会去发现和解决问题。②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革新实验教学原有的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若学生对实验教学有较高的兴趣,并在求知、探究中有愉悦的体验,就可能很快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而革新电工电子技术的传统实验方式,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并且做到寓教于乐,进而让学生在愉悦学习中提高积极性。③让学生养成严谨的探索精神。实验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各种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作风与探索精神,可以改变机械模仿或随意改造数据的习惯,并严格依据实验规范操作。

2改革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

我院根据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现状,依据电工电子实验的具体教学目标,坚持优化配置实验资源并协调发展的理念,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开展了实验教学改革工作。通过分层次设置实验教学内容并采用多样的实验教学模式,按照由浅入深、由基础逐渐深入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进而构建出分层实验教学体系。我院的具体改革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推行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模式

将选修课、理论教学等综合起来,开展多元化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模式。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具体内容,让他们了解设计以及验证实验的具体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方法与技能作为讲解重点,以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推行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选择与实验相关的应用型项目,并设置实验任务书,让学生根据任务书来自行设计实验内容,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并实现必要的功能。这样的实验方式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个性,并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第三,可以在开展必修实验课的同时设置实验选修课,进而弥补实验课时不足的缺陷。

2.2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实验内容的设置应该根据每个专业的不同要求,并考虑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情况。因此设置实验内容时,首先需要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其次,注重实验内容设置的创新性。由于现有的电工电路实验指导教材种类繁多,且涉及到多个实验项目,参考性很强。而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或者单纯为了提高分数,多是直接依据现有的参考资料进行设计与操作,完全缺乏创新性。而教师应该根据需求对教材中的部分实验项目进行优化设计,并提出一些全新的要求,让学生在参考现有资料的同时注重思考,进而达成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2.3完善实验教学的考核体系

作为实验教学的一个关键性环节,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能够很好地反映教学效果,并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实验考核应该做到结合专业教学特点并从实际出发,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学习兴趣作为目标,完善现有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综合性的评价。

3结语

第2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

英文名称: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主办单位: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506X

国内刊号:11-2422/TN

邮发代号:82-26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SA 科学文摘(英)(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期刊荣誉:

中科双百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79年创刊,本刊始终以传播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坚持深度与广度、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方针,努力反映系统工程和电子技术两大领域及相关学科的最新成就。

第3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电气设备;现状;发展

《电工电子技术》是士官职业技术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应用非常广泛,现代一切新的科学技术无不与电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一名从事此类教学的教员,有必要对这一技术的现状和发展作出深入的研究。

一、电工电子技术概述

电工技术基础理论:电工技术包括电磁能量和信息在产生、传输、控制、应用这一全过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手段和活动。作为一门技术,它的内容包括:电路和磁路理论、电磁测量、电机与继电接触控制,安全用电、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自动控制系统等。

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属于这一类的分支学科有:电子线路与网络分析、微波、天线、电波传播、测量、电源、显示技术、信号处理、信息论、 自动控制原理、可靠性理论等。它们是构成功能性电子系统所需的各种技术手段或基础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工程控制论等一系列新兴的科学技术理论蓬勃发展,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开发之间的知识结构更加紧密,各门科与专业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使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形成一个既深入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庞大复杂的整体,同时也促进了电工理论的发展。静电场、电磁场等结构复杂又包括多种媒质的三维物理场求解方法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矩量法、变分原理、函数空间等都引入了电工理论。基于等效模型的概念发展了虚拟的磁荷与磁流模型,研究了多种动态位及不同的规范选择,提出了有关广义能量的定理等。由于系统与元件相结合而扩大了元件的内涵,包括了逻辑门、可控源、回转器以及大规模集成块等。各类工程系统的发展形成了共同的网络理论基础,使网络扩展成为研究某种特定空间结构和动状态的一般性理论方法。广义网络理论又将“场”与“路”结合起来,出现新的边缘理论领域,如物理场论的网络模拟、辐射场的络方法、等离子体的网络图解等;引用系统论的研究成果,将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行为与系统结构、参数及局部物理量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了网络问题的内容。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里,技术革命是强大的推动力。今天以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为特征的新技术又在延伸人类的智力功能。正是电磁规律在能源、信息、控制等领域的技术应用,描绘出现代化社会的蓝图,形成新技术革命的主流。它冲激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仅大幅度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行为、教育训练、思维方法,促进了社会的精神文明。电工正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相汇合,继续发挥社会支柱的作用。

二、电气设备的现状与发展

(一)电气设备的“健康”状况存在差异

首先是设备的先天条件不一样,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的技术状况不一样;同样是国产设备,不同厂商因技术与管理水平不一样,使其产品质量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厂商,因技术、管理上的差异,其产品质量不同;不同时期、不同批次的产品,其质量也会不一样。因此应当承认设备投运的初始状态是千差万别的。

其次,设备的使用环境不一样,不同的环境将对设备运行状况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环境主要有两种:一是设备所处的外部自然环境不一样,尤其是供电设备,大部分暴露在室外自然环境中,因温度、湿度、污染、紫外线、日照等有较大差异,对设备的影响有较大不同;二是设备在电力系统的位置不同,所承受系统运行电压、短路电流和热稳定时间等不尽相同,尤其是故障时系统短路容量差异较大。

(二)电气设备的维修制度:定期维修的弊端

由于电气设备的初始状况和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有很大差异,即现场设备的“健康”状况好坏相差甚大,而定期维修制度几乎无视这些状况的差异,而采用统一的、一刀切的定期维修方式,其最主要的表现在维修结果上,要么维修过剩,要么维修不足。工程的实际情况大多是出现维修过剩,经常出现“小病大治”、“无病亦治”的盲目维修的现象,这种维修过剩的结果,必将出现如下维修的弊端:一些状态良好的设备,因盲目维修而出现故障或潜在故障,维修达不到恢复设备原有的可靠性的作用,而是增加了设备的故障隐患和故障率。目前,定期维修是电气设备停运的主要原因,往往占全部停运时间的60%以上。

在今后的研究方向上,专家们注重状态维修完全替代定期维修的可能性。

(三)电气设备的状态检测技术

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为设备的故障诊断和性能评估提供了依据。因此有必要对他们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及时了解和掌握设备的状况,以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状态监测是指通过各种测量、检测和分析方法,结合系统运行的历史和现状,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以便了解和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并且对设备状态进行显示和记录,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并为设备的故障分析诊断、性能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近年来我国电气设备制造引进不少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尤其是21世纪以后,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使得电气系统的装备水平得到较大的改善。因此,电气设备的维修制度和维修方法也要随着形势适当的进行调整,才能提升电气设备的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

三、电子设备的现状与发展

2010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总额达到395.4亿美元,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各个地区的设备支出都呈现了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百分比的增长,增长最快的是中国大陆和韩国。2010年中国内地半导体设备市场为22.4亿美元,预计2011年为26.4亿美元。按此增长率推算,到2015年,我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人民币。2010年,全球光伏生产设备销售额比上年增长40%,达到104亿美元,预计2011年将达到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4%。从区域市场来看,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占全球市场51%的份额,预计未来5年还将继续保持这一较高比例。据此,可以判断到2015年我国光伏设备将继续保有巨大市场空间。

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高性能驱动永磁式同步电机、金属化超薄膜电力电容器等新型电子元器件生产设备将成为我国电子专用设备市场新的增长点。多学科交汇为电子仪器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物联网技术发展和三网融合对电子仪器提出新的测试需求,预计上述领域的电子仪器以及环境保护测试仪器和医疗电子仪器会面临大发展。

四、电工新技术

我们已在准备进入21世纪。21世纪,人类期望着进入一个持续协调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将以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整个进程中,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能源发展看,我国在上半叶还不大可能扭转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从而在提高煤的利用效率,特别是燃煤发电效率方面还要做出很大的努力。与此同时,还要大力促进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发展,使之更快地在技术和经济上成熟起来,才能期望得以较快地改变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走上能源、环境与生态持续、协调、稳定发展的道路。在交通运输方面,实现高速度将是主要发展方向,而各种交通运输高速化都必须以电力推进系统的发展做为基础。在能源、交通和其他工业的发展中,电工新技术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下半叶的一些进展已为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新原理,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发展,还将出现一些新兴的领域。这里简要展望一下一些可见的重大进展,包括受控核聚变,磁流体发电,太阳能与风力发电,磁浮列车,磁流体船舶推进与超导电工。

(一)受控核聚变

受控核聚变的实现将为人类提供实际上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能源,环境与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20世纪下半叶的巨大努力,已在大型的托卡马克磁约束聚变装置上达到了“点火”条件,证实了聚变反应堆的科学现实性,正在进行聚变试验堆的国际联合的设计研制工作,期望在下世纪能建成、运行试验堆。然后还需要经过示范堆与商用堆两个阶段的展,预期可在下世纪四五十年代建成第一座商用的聚变电站,走向产业化。与裂变反应堆主要依靠核工技术与热工技术的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历史不同,聚变反应堆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核工技术与电工新技术的结合,这里要把大体积、强磁场技术,大能量,脉冲电源技术,辅助加热技术与等离子体控制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除此之外,还要探索利用聚变产生的带电粒子直接发电的可能性。聚变电站的实现也将导致一些新兴的电工产业的形成。

(二)磁流体发电

磁流体发电是将高温导电燃气与磁场相互作用而将热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新型发电方式。由于其初温可高达3000K,与已有的燃气及蒸汽发电组成联合循环,可望将燃煤电站的热电转换效率提高到50%以上,具有高效率、低污染、少用水的重大优越性。磁流体发电自60年代初原理性实验成功以来,经过30年的持续努力,已达到了最高发电功率几万千瓦,持续数百小时的水平。再经过试验电站、示范电站与商用电站几个阶段的发展,可望在21世纪二三十年代实现商业化。磁流体发电的发展过程表明,所遇到的困难比原设想的大得多,特别是用于燃煤的长时间可靠发电,这里需要大力发展电工、热工、材料、化工等多方面的新技术,在电工方面要解决电站系统、发电通道、超导磁体、功率调节与逆变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在现有基础上还要有长足的前进。由于我国属于燃煤为主和电力迅速发展的国家,燃煤磁流体发电的商业化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三)太阳能与风力发电

太阳能与风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它们是广泛存在,机会均等,自由索取,最终可依赖的初级能源。近年来,在太阳能与风力发电技术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建设投资与电能成本有了大幅度下降,几十万千瓦的太阳热发电站,百万千瓦的大型风力发电场已经接入电网运行多年,千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已有了示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太阳能与风力发电能够在21世纪整个电力生产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为此,需要继续努力提高效率,降低造价与成本,扶植相应产业的发展,以及解决并网运行的有关技术问题。

(四)磁浮列车

一部人类社会交通运输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以提高运输速度为主要目标的技术开发史。20世纪下半叶铁路的电气化使常规轮轨铁路的运营时速提高到了200多公里。为了进一步提高时速,发展起来了磁浮列车,它是一种采用磁悬浮,直线电机驱动的新型无轮高速地面交通工具,具有速度高、客运量大、对环境影响小、能耗低、维护便宜、运行安全平稳,无脱轨危险,有很强的爬坡能力等一系列优点。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努力,磁浮列车已达到500公里/时的时速,处于实用化试验阶段,我国的磁浮列车也于几年前投入试运营。在今后,抓紧高速磁浮列车的研究发展,从技术上实行“迎头赶上”的战略,尤显重要。磁浮列车的实现要解决磁悬浮,直线电机驱动,车辆设计与研制、轨道设施、供电系统,列车检测与控制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关键问题,推动着电工新技术登上新的高峰。高速磁浮列车有常导与超导两种技术方案,采用超导的优点是悬浮气隙大,轨道结构简单,造价低,车身轻。随着高温超导的发展与应用,将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五)磁流体船舶推进

磁流体船舶推进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新技术。它利用强磁场与海水中的电流相互作用产生的罗伦兹力,使海水向后喷射,依靠其反作用力推进舰船向前行驶。由于它不用螺旋浆,具有无声、高速的优点,将引起船舶推进技术的重大革命。随着超导强磁场的顺利实现,从60年代开始了认真的研究发展工作。90年代初日本的载人试验船“大和一号”胜利地进行了海上试验,显示了其实现的现实性。再经过一二十年持续的分阶段的努力,可以期望在21世纪上半叶达到实用。

(六)超导电工

实用超导线与超导磁体技术与应用的发展,以及初步产业化的实现无疑是20世纪下半叶电工新技术的重大成就。在21世纪上半叶,无论是聚变电站、磁流体发电,还是磁浮列车,磁流体推进船的商业化,均将促使超导电工继续长足地向前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电工产业。与此同时,还可期望,随着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的实用发展,超导输电与超导飞轮储能将得到实际应用,工频超导技术的发展将使超导限流器、超导变压器、超导发电机投入运行,大能量的超导储能得到了示范和推广,超导电力技术成为电力发展的重要支柱。假如那时出现了临界温度达到室温的实用超导体,整个面貌还将大大改观。

五、电子新技术

(一)塑料太阳能电池技术

随着现代世界能源的日益紧张,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研究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技术。在一些城市的街头已经能够看见一些由太阳能电池供电的设施。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开发,这些以硅为材料的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仍然昂贵,不易安装,光电转换效率也低,大约只有12%到15%(现在世界上最好的单晶硅光电转换效率大约是30%左右),发1度电的成本大约是22美分,远比烧煤的火力发电厂美分1度电的成本要高。

令人高兴的是下一代太阳能电池可能最终使太阳能发电具有竞争力。新型太阳能电池是把光生伏打电池嵌入塑料薄膜的表面,制成太阳能发电薄膜。这种太阳能发电薄膜廉价、转换效率高,可以有多种用途。

一些大公司开始关注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西门子开发的一种新技术是把一种纳米级的碳60分子同导电的聚合物熔融在一起制成塑料太阳能电池;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则是利用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作为吸光材料来制造塑料太阳能电池。采用塑料太阳能电池,实际上能够使许多材料具有发电能力。例如,塑料太阳能电池可以嵌入手提电脑的箱壁,可以随时在光照条件下对电脑充电;也可以装在电动汽车车身,为电动机供电;房屋的屋顶更可以覆盖塑料太阳能电池,以供应日常用电。

(二)家庭机械电子工厂技术

专家预言,未来的家庭机械电子工厂可能让消费者能够拥有他们所需要的更多样化的产品。未来的家庭电子工厂实际上是采用现在喷墨打印技术的装置。美国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研究人员正在悄悄地开发一种工艺,利用喷墨打印技术生产机械电子产品。当然,真正制造产品的过程还需要已有的电路、开关以及其它可拆卸零部件。

比如家里的电视机遥控器坏了,就可以利用这样的家庭机械电子工厂自制一个:从互联网上下载数字化电路图,用家庭机械电子“打印”机打印出所需的电路板,打印“墨盒”里装的是聚合物及其它材料,每打印一次完成电路板的一层。正在这一领域中开展研究的专家指出,用户只需为数字化电路图及所用材料付款,而不需为产品本身付款。

家庭机械电子工厂,意即“机械电子”。然而能够应用这种装置的家庭的人口素质必定是很高因为用户必须知道到哪里去下载什么样的数字化设计图,制造有关电子产品还要有相关的零部件。这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DIY。这种装置的问世也表明,在电子产品制造业,设计与制造的分离是一个趋势。用家庭机械电子工厂固然可以“打印”出自己需要的产品,不过前提是这种产品的设计是现成的。当然也可以自行设计,那就必须会用专业设计软件,还要有机械电子领域的专业知识。所以未来多数家庭会利用现成的设计。

(三)超级宽带网中的微型光芯片技术

现在已经有很多家庭通过宽带连接互联网。不过这种连接在最后一段的基础设施一般是已经落伍的同轴电缆或是电话线。而光缆入户的成本很高,每户成本大约1300美元。

微型光芯片可以改变这种现状,采用微型光芯片可以大大降低光缆入户的成本,让家庭用户享受真正的超级宽带。微型光器件把光路以及通常是分离的光学元件集成在一个光芯片上,这又是一个改变电信业经济学的重大技术创新,电信业采用光芯片可以以很低的成本传输大量数据。售价高达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的光学元器件可能因为光芯片的采用而大大缩小体积,成本下降90%以上。这一技术使得人们在家里下载一部高清晰度电影就像是今天看体育频道一样普通。

(四)无线漫游的技术

无线通信领域是一个标准混乱的世界。手机通信、无线局域网、

军用无线通信及公共安全无线网络各自在特定的频段工作,这一工作频率是相关硬件在工厂生产时就已经设定的。所以美国的CDMA手机在欧洲不能用,而欧洲的许多GSM手机也没法用。这在平时只是麻烦而已。但是在某些紧急情况如911消防队同警察居然无法通过无线通信设备联系,因为频率不同,设备不兼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兴企业正在用软件替代相关硬件,从而能够与不同标准、不同工作频段的无线通信网络兼容。这种技术称为软件无线电。想要驾车横跨中国旅行而又希望始终保持无线上网的话,软件无线电能够利用所到之处的各种无线通信网来上网,不论这种无线通信网是过时的模拟蜂窝电话网还是最新的3G无线网,或是时髦的WiFi及Wi-Max无线局域网。

在未来软件无线电技术将使美国陆军士兵、海军水手、空军飞行员能够在激烈战斗的时候保持无线通信。软件无线电技术进入消费市场还要再过一段时间。不过5年之内,软件无线电市场将有310亿美元之巨。到时候就可以买一个能够在各种不同标准无线通信网络工作的手机,从此无线漫游再无障碍。

六、总结

电工电子技术已经在我们 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活上离不开它,数字电视、手机、自动导航、自动倒车,这些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现在都已经变为现实了,在其他的领域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科技,影响着我们日常身边的一切,在未来必将有着无限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叶光辉.电工电子技术现状与发展.

第4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

关键词:课程体系;整合;设计法教学

作者简介:安小宇(1979-),男,河南许昌人,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王子成(1976-),男,河南永城人,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075-01

一、课程改革的意义

大中专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向本地区输送具备一定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其中课程教学担负着专业技能培养的重任,如何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这些专业知识,了解并快速学会相关的专业技能是课程教学中关注的要点。本文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职教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二、当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课程如“机床电器控制”的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电类问题,如电力驱动、电子电器、电子通信,提供了解决的办法,因此该门课程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的特点是:第一,课程设计的知识点较多,涵盖的内容广泛。电工电子包含了电工知识(直流电、交流电、三相电、变压器、电动机、电类仪表的使用及安全用电常识等),电子技术部分又包含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第二,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课程的实验实践较多,操作性强。第三,该课程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是教学学时数少,大部分学校学时在90学时左右,郑州轻工业学院电工电子技术学时仅为48学时,与教学知识点多的矛盾冲突较大。以往学生感觉该课程较难,能学会的东西较少。

三、多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讨论改善的措施

1.首先要关注的是职教生的特点

笔者认为教师要想教好一门课程,首先要分析授课对象。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两者是有关生长发展的需要,这两种需要得不到满足,职教生就会缺乏学习专业技能的动力,丧失进取心。探究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动机,才能使他们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段名言所强调的“好学”、“乐学”即学习动机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才能学得好。学生学好某一门课程决定于内在动力,也与外部因素的刺激有关。某项调查表明,职教生喜欢学习某门专业技能功课的原因有:觉得这门功课有用;这门功课有趣;学好这门课程会取得好成绩;来自教师的因素(学生觉得这门功课老师教得好,待人亲切,师生关系好);来自其他同学的因素(因为别人喜欢,受之感染所以自己也喜欢这门课程)。

从这些因素分析,要想让学生学好电工电子这门课程,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引入课程时,多给学生讲解这门课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实例,及该门课程所授技能所解决的问题。例如讲解工厂中利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设备的自动生产流水线,只有了解这新电子信息设备的电气性能,才能正确地操作和维护。现代化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电,大到航天航空科学研究,小到超市收银员,都需要操作和使用电子信息设备,因此课程引入这些内容时首先就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还要考虑职教生是通过形象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获取知识,依据电工电子的课程特点,应该整合课程内容,还要对课程进行综合设计,这一点放在后文中讨论。从教师的角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讲解要由浅入深,授课方式要灵活多变,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多与学生沟通,提高教师的亲和力。

2.关注以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教学中,电工电子的基本知识包含了电路及基础理论、三相电、变压器、电动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注重理论分析和学习。特别是基础理论的建立,像三相电规律较复杂,电路模型较多,学生容易混淆,学生感觉难度较大,会不自觉地放弃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另外大部分教师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没有结合实际电路,让学生觉得这些只是脱离了实际生活。

另外由于课时所限制,大部分教师会选择精简教学内容,把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略讲或不讲,这样就失去电工电子的系统性,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不相一致。以往开设的实验也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实用性不强。对于职教学生,笔者认为理论知识精讲,把复杂的知识进行拆分、简化,突出应用。从应用的角度引出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原理分析。做到理论讲解够用为度,着重实践能力培养。针对电工电子要求的实践能力培养重点进行训练:如电工基础部分,照明电路的正确连接,电动机的正反转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的组建及实现;电子基础部分,注重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电路元器件的特性识别与测试,常用放大电路与集成放大器的特性及功能测试,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功能与测试等。

根据课时合理地整合教学知识点,电工电子课程应该结合机械类专业的特点,将电机及控制技术、整流稳压电源技术,放大电路,触发器技术与门电路技术,可控整流电路技术等与机械制造,机床电气控制等密切相关的知识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融会贯通,使学生学以致用。

3.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应该根据设计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法。如在讲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内阻概念时,把两种电路模型板书在一块黑板上,方便学生对比和识记;还可以灵活设计电源的参数,把两个电源连接在一起,一个做电源作用,一个做负载作用,如手机电池的充电状态,使学生进一步结合实际理解电源内阻的概念和阻抗匹配的重要性。这时板书讲解突出其优点。在讲解到元器件时,就可以将课堂搬到实验室,现场识别元器件,演示测试元件的特性;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识别、测试、竞赛、评比,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还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动画等使教师教授的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在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一般来讲,单次课的教学环节包含课前回顾,新课导入,重点内容展开,重点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的练习和小结。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呼应,符合认识规律。而在平时的教授过程中,很多情况下会缺失某些教学环节,如课前回顾、新课导入,使学生难以快速接受新的知识,对新知识感觉到突然。对电工电子课程要加强练习和小结,使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进来,思维活跃起来。在做中学符合职教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切忌在教授过程中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

4.依据课程和学生认识规律,做整体教学内容和教法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中,随着课程的深入也相应地调整教学形式。初期应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的讲授,教法上适当采用讲授、讨论、引导和交流的方式。中期,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教法上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上实操课,引导分析,综合应用。后期则是知识应用阶段,突出自主性和实践性。同时后期实践活动与最终考核挂钩,以刺激学生兴趣,提高效率。

四、结束语

通过上面一系列的调查研究,要想提高“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效果,首先应该分析施教对象,掌握职教生的认知水平,做到有的放矢;还要分析课程本身,随着职教改革的深入和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依据机械类专业的需要,整合教学内容,综合设计教学内容,不能单单翻译课本;另外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择合适的教法,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最后,注重在学期的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感受,分阶段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侧重点。

参考文献:

[1]赵景波.电工电子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2]秦雯.电工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杨俊莲.电工电子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第5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工与电子;实验教学;多层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266-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大众教育的背景下,积极探索精英教育模式是目前高校本科教育的普遍共识,出现了如“詹天佑班”、“茅以升班”、“卓越工程师班”等特色教育班。在课堂教学上通常通过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使特色班的学生“吃的饱”,普通班的学生“吃的了”。虽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大体上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理论需求,但是对于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而言,在实验教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因为对于相同课时的课程,大多采用的是传统普通实验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普通班的实验教学,但这对于特色班的学生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欲望,使其在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提高缓慢。实验教学是高等工科院校培养创新人才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优质的实验教学应当注重启迪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期的科研素质。因此,考虑建立实验教学内容的不同层次,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是实验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高等学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公共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影响面广的专业基础课程,我们对“詹天佑班”和普通班实施了分层实验教学模式,挖掘出不同学生的创新潜能,不仅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也增强了理论教学的效果。

一、实验分层教学原则

1.班级分层。考虑到考核成绩的公平性,采用班级分层的分层教学方式。由于“詹天佑班”的学生来源采用滚动模式,也就是说“詹天佑班”的学生几乎都是“尖子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解的能力更强,因此将其分为A型层次,普通班则整体分为B型层次。

2.教学分层。采用对一个班级进行“划一性”教学,这样对他们教学更容易。对于A型层次和B型层次的学生,分别采用我们编著出版的分层教学系列教材《电工技术A》、《电子技术A》和《电工技术B》和《电子技术B》,这样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

3.实验教学目标分层。主要完成分3层次实践环节:①第1层次为仿真验证型实验。要求学生学会电子器件和电子线路的基本分析方法,通过采用Multisim实验仿真软件,需要完成规定的仿真验证实验,学生可以进行元器件参数的修改,观察仿真结果的变化,此过程能够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有一个正确的深刻的认识,避免“一学”就忘的现象,并能熟悉常用的电类仪器的测量方法,做到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的协调同步发展,提高了学习效率。②第2层次为构建实际电路进行验证型实验。依托我校部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第1层次的仿真实验进行实物操作实验,体会仿真实验和操作实验的关联与不同,通过1、2层次实践环节,使学生对实际电路有一个非常直观地全面理解。③第3层次为拓展综合型实验,是具有研究型的设计性实验,相当于“第二课堂”,选择指定的设计题目或者自拟题目,自行确定和完成实验方案,最后每小组通过现场演示和答辩的形式来考核完成的情况。其中对于A型层次的“詹天佑班”的学生,上述3个层次实践环节均为必做实验;对于B型层次的“普通班”的学生,上述第1和2层次实践环节为必做实验,第3层次实践环节为选做实验。在A型层次的学生中,对于第3层次实践环节完成优秀者,同时推荐在B型层次的学生前进行经验交流。

二、实验分层教学效果

从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们对机电工程学院的车辆工程专业的9个“詹天佑班”和12个“普通班”开始实施分层实验教学,通过引导型和自主选题多层次的实践过程,实现了学生“阶梯递进式”的学习过程,为非电类专业学生学习后续涉及到电的知识的专业课程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年间,学生团队在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中收获冠军1项、亚军1项、季军2项;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3个。在学生的理论课程成绩上,A型层次班级和B型层次班级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均有大幅度提高。实验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因此受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广泛肯定和欢迎,改变了教师和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

三、实验分层教学实践过程的问题

1.我们采用的是“显式”的分层方式还比较粗略。特别是B型层次班中基于学生基础差异,因此有必要在B型层次班中需再采用“隐式”分层,在A型层次班中也可以进行小组的分层。

2.如何制定分层标准,避免“促优”现象,同时跟踪分层阶段成果,关注动态分层,是我们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3.由于《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主要面向机械制造、机车车辆、交通运输、土木工程、生物工程和应用化学等专业的学生,应当注意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进行实验课程设置,充分反映专业特色和工程特色,扩大其发展的空间,进一步促进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起到教学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泳清.高校专业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67-69.

[2]罗映红,陶彩霞,赵霞.高校专业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6):33-35.

[3]高胜利,赵方方.PBL教学模式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5):83-86.

[4]李滨,王芳,宋瑛琳,等.大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94-195.

[5]郭栋才,蔡炳新,张正奇,等.实验教学与科研互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2):83-85.

[6]黄双根,吴燕,周华茂,等.“电工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184-186.

[7]谢斌盛,邓文婷.Multisim在电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213-214.

[8]付扬.Multisim仿真在电工电子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20-122.

[9]余仕求.非电类专业《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2013,10(31):165-166.

[10]冯根良,郑青根.多层次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80-82.

[11]周围,韩建,于波.Multisim和Authorware的数字电路仿真实验平台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119-122.

[12]邓开连,张永芳,谢业超.非电类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2):91-93.

Research on the Hierarch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ZHANG Bao-ge,TAO Cai-xia,TIAN Jing-jing

(School of Auto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Gansu 730070,China)

第6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实践教学 生产实践

1 引言

电气工程训练是我院面向工科非电专业及大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安全用电常识和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2 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1)实践课程简介

根据专业的不同,电气工程训练有两个教学模式。对于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a,共40学时;围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训练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大文科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b,共40学时;通过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学习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技能。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学生做起来前紧后松。为期一周的电工训练,前三天的实践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后两天的内容是创新设计,占用时间偏长。

第二,教学实践内容和现代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电工电子技术含量偏低。电气工程训练a的实践内容是交流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工程训练b的实践内容是照明电路的安装实践,在电路中用的是电感式镇流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电路已不是最常用的电路了。

(3)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存在的现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增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和已有的实践项目相关且简单实用的电气产品。参加电气工程训练a的学生,可以选作plc控制器;参加电气工程训练b的同学,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3 实践教学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1)实践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训练实践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教学环节、六大教学模块。四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六大教学模块包括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六大教学模块的实施是渗透在四个教学环节中完成的。可以看出,和电气工程训练b相比,电气工程训练a的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含量大、实践操作难度高。

(2)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元器件认识与检测、电气原理图识图、实践操作技能四方面知识。脱离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不用讲,和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要少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电气工程实践,这才是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因材施教。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同,讲授的教学内容也不同;专业相同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三表学生要突出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精英培养。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参加电气工程训练兴趣高、产品制作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课内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确定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板书、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采用演示教学和渐进式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于基础实践项目,主要以演示教学为主,通过演示教学,学生把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可以指导自己实践操作的理性知识。对于创新实践项目,主要以渐进式启发教学为主。通过启发教学,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同学们独立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

第二,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调整实践项目在量和质上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实践项目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学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第三,实行多方位的奖励制度。在基础实践环节,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组,组和组之间比赛,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哪个组就有额外加分,并把名次写在黑板上。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的意识和动力。在产品制作实践环节,可以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的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给成绩优异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4 结语

在电气工程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本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炼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和电气产品的设计、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增强求知欲望,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启广,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

第7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电工电子实训 复合任务驱动教学法

实训是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要求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为1∶1,加强以“能力培养和提高技能”为目标的实训教学,有利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使高职毕业生更加适合岗位需求。引进国外的先进实训理念,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实训手段和方法,是高职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一、电工电子实训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电工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接触电类专业课程前的第一个电类课程。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通过实训,能掌握基本专业能力和技巧,初步形成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作为一门基础实践课程,有广泛的外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训,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电工电子实训也自成体系,电工电子实训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与实训,以及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的工作能力。

二、电工电子实训手段与方法探究

2004年,教育部教职成12号文件指出:“职业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实训手段与方法的探究,也必须遵循这一人才培养思想,以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

中外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很多,例如:学科本位教学模式、能力教学模式(CBE)、模块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MES)、双元制教学模式、以人格为本的教学模式、学习参观教学模式等。引进教学模式,不可能向引入某种产品(如汽车)一样,采用“拿来主义”。引进教学模式是引进一种文化,必须“消化吸收”才能与传统文化相融合。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我们选取了三种教学模式比较,结合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课程的地位与内容,完全照搬一种教学方法是不切合实际的。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资源(师资、设备、资金)的作用,我认为,“综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导向教学法”是比较合适的,称为“复合任务驱动教学法”。

1.基本步骤

我们把复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分为五个阶段,执行的顺序是:(1)确定工作任务;(2)方案分析;(3)计划的制定;(4)计划的执行;(5)实训质量评价。

2.基本特点

(1)实训任务明确,实训过程基本符合生产过程,具有可操作性。

(2)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保持“可持续学习”终身教育思想。

(3)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相对的“以学生为中心”。

(4)教师参与引导工作计划的制定,减少教学资源的占用与消耗。

(5)以学生为中心执行工作计划。

(6)师生共同“全过程评价”工作成果和工作行为。

三、应用案例

实训项目:叮咚电子门铃的制作。

1.形成工作任务

总结运用一个教学阶段的基本知识,培养某种实践技能,选择一个适当的产品的制作过程为载体来实现这个需求。本题目主要是通过555定时器组成振荡电路、三极管组成放大电路等基本单元电路的应用,培养学生电子元件的检测、电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等基本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掌握元件的焊接技艺,能灵活使用示波器、万用表等常规设备。

2.方案分析

资料准备:教材,实训指导书。实训指导书是实训中所用到的有关资料的“合订本”,并不涉及实训计划,是由教师准备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教学资源压力。如果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也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

分析过程:通过介绍“叮咚”的声学原理,介绍一种简单的三极管电路。引导学生分组设计其它方案。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达成一个大家共识的可执行的方案(电路图)。

3.计划制定

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提供咨询并参与学生计划的评价,但并不作出决策。“计划”实质上是传统教学实验中的“实验步骤与方法”。

4.方案执行

按照元件清单,提供实训组件,完成实训计划。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及时介绍经验和技巧。

5.质量评价

改革传统的使用“期末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实行实训全过程评估。本着“相对公平,操作灵活”的原则,实训质量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实践操作能力评价;二是理论运用能力评价;三是道德水平评价。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有以下特点。

(1)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内涵”,实质上是在实训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给出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评价标准,把最终的裁量权交给老师。

(2)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训的过程就是考核的过程”,教学改革总的趋势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越来越简单,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工电子实训的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是这样的。老师在熟悉同学的同时,要表现出更大的耐心、恒心和细心。实践表明,同学还是比较认可这种考核方式的。表扬优秀,鞭策落后,优秀者为自己的良好表现而自豪,落后者为自己的进步而欣喜,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四、结语

影响实训教学手段与方法运用的因素比较多,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探索是一个无止境的课题,“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基本思想不应改变。

参考文献:

[1]郭扬.德国职教新教法在我国中职学校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1,(6).

第8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也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的直接因素。尊重学生,是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的前提,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关键,教师要既做师长又可以做朋友,要对学生给予关心、信任与尊重,并且要善于倾听学生意见,敢于接受学生的批评。和朋友似的交往,使学生心中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向师性,果然学生很愿意跟我在一起交流。这样,我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教师充分的发挥“导”的作用,导想、导学、导用,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在动力。

2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是达到教学效果有效途径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承上启下的理论基础课,掌握好这门课将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至关重要。但由于本课程概念、公式多,内容抽象难懂,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少。因此,出现“学无致用”,部分学生还产生了厌学情绪等。针对此问题,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上好绪言课,实例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必须做好充足准备。特别是上绪言课时,以实例激起兴趣。着重讲清电的产生、传输、发展和应用。例如,讲电的应用时,突出电在家庭电气化中的具体应用,使我们的教学贴近生活。

2.2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阵地。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把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解决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这些问题好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就会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积极思维,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3运用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情景难以让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掌握概念和规律有重要作用。单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显得晦涩。此时,借助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静为动,使抽象难懂、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出来。不仅容易理解,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4实验联系实际,增加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在实验完成的同时,结合简单实际产品的设计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设计,最终完成产品的制作。例如:电子门铃地制作,汽车蓄电池报警器的制作与调试,等等。学生看到自己组装调试好的电路正常运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电工基础的乐趣,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 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水平是达到教学要求的必要条件

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多媒体辅助手段还不够,教师还要让学生信任你、敬重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处处为人师表。比如,充分备课、严谨治教,体现认真负责的精神;教学内容结合生产、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中起引导和深化作用,使问题不断引向深入。为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假期到变电站、电机厂进行实习,实习时向工人师傅学习和探讨。这样不但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实用型人才。

4 加强动手实践,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是达到教学意义的重要手段

第9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工与电子技术 模块化教学 课堂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20-02

一、引言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非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电工与电子技术内容涵盖面广,理论教学学时分专业不等。授课范围主要包括电路基础部分、模拟电子基础部分、数字电子基础部分。为适应电类不同专业的需求,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引导学生通过电路课程学习,充分了解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体系构架[1],是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探索与研究的重点方向。

模块化教学法是针对授课内容进行有效的组织及合理安排,以提高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为主,使不同专业学生根据本专业培养模式学习该门课。

二、“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有模式

首先,传统“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其中占用课时比例最大的是概念的讲授和方法的灌输,其教学模式倾向对概念的理解和解题技巧的考察,学生“学而不用”或是“学而不能”,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的高分低能[2]。

其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安排从研究方法分主要体现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分析和电路综合两部分[3]。不论是哪一部分内容大都是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中采用PPT授课,大班教学,以“填鸭式”为模式,最终导致许多学生上完一次课后收获不多,从而教学目的不能很好达到。[4]

最后,根据“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有模式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不同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鱼”。

三、“电工与电子技术”模块化教学法实施过程

模块化教学法的基本实施过程是以课程内容的设计为核心,然后依据不同侧重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授课。其中,授课内容的设计主要有理论模块授课设计以及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应用模块授课设计两部分。相应教学手段则包括多媒体演示、互动式趣味教学、横向关联式教学、实例讲解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1.“电工与电子技术”授课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1)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基本分析方法授课模块的设计。课本中的前几章主要是关于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后续内容的基础。可以说这一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基本决定了学生能否在这门课程考核中达到合格。

因此,教师需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讲授格外重视,尽量采用课堂互动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的讲解又非常抽象,比如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概念以及判断电路元件是吸收功率还是发出功率,许多学生都反映不能深刻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这样的模块,如果采用“比喻式”教学效果会更好,教师设计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以及元件吸收功率和发出功率的特征描述出来,可以让学生既有兴趣听又印象深刻。

此外,在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内容这个模块的讲授中,电工与电子技g的一些等效变换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使课程更加生动,然后讲解等效变换的原理,最后让学生在课后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原电路和等效变换电路进行仿真验证,加深学生对等效变换原理的掌握。

(2)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应用授课模块的设计。在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中,除了基本理论分析讲解还包括综合应用的分析。综合应用分析中的电路、模电、数电模型大多是基于工程实际应用中的电路而来,所以这一部分授课设计需要教师对工程应用中一些典型应用电路有所了解,并将其合理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的最多的方法则是实例讲解式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将之前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不再是学而不能和学而不用,学生也因此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基于内容的模块化教学中还包含对学生课堂的组织以及课后的内容安排。最好采用互动式学习方式,教师事先准备好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总结

内同模块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模块设计,设计过程中教学方法不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针对内容的侧重点以及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不再是被动式学习而是变得愿意学,喜欢学。

参考文献

[1]张宇飞.电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 80-81.

[2]李悦丽,张汉华,黎向阳. “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实例教学法探讨[J]. 中国电子教育,2013,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