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用电安全的基本要素范文

用电安全的基本要素精选(九篇)

用电安全的基本要素

第1篇:用电安全的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大运行体系;电网调控;安全风险;风险措施

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力系统进入“大运行时代”,大运行背景下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内部与外部两个部分,其中内部风险管理是电网安全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电网调控运行的目标是提高电力系统调控的安全可靠性,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应对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的具体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1.影响大运行背景下电网调控运行风险因素

在大运行背景下,电网调控运行管理模式发生了改变,电网调控运行的业务范围逐渐扩大,电网的复杂性与管理难度也逐渐增加,所以电网安全问题成为电网调控运行管理的重点,安全风险控制成为电网调控管理的首要任务。电力网络安全风险由内外部因素构成。外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气候与地质灾害、人为事故等;内部风险因素则由以下几种构成:第一,硬件风险,即设备自身所存在故障隐患而导致的电网事故;第二,管理风险,即调度自动化系统存在功能漏洞及操作调度失误而导致的故障;第三,集约化风险,在大运行背景下,集中管理的业务层面所涉及的流程与业务逐渐增加,因而调控工作存在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第四,系统死机或崩溃而导致控制系统失控并造成事故等,这些都属于电网的内部风险。内部因素属于可控风险因素,因此必须要提高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最终降低因内部安全因素而引发的电网故障,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2.大运行背景下的安全风险管理基本思路

首先,建立标准化的流程。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在电网管理中的应用,电网调度控制操作都有标准化流程用于参考,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流程,明确调控运行的核心业务流程,实现各岗位及专业流程的标准化,完善操作规范与流程,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来降低电网调控的安全风险。其次,需要提高调控自动化程度。受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人为操作失误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为了有效控制这一现象,必须要运行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规范调控自动化流程,保证操作过程的标准化,有效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第三,建立健全智能化风险防范机制。各操作过程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要能够降低这些风险影响,采用智能化的监控措施来有效控制错误操作或流程,最终达到智能监控的效果,降低调度风险。第四,完善安全监督机制。调度部门需要加强安全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最后,需要完善人员培训考核机制。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活动,以此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处理事故的应急能力,有效降低误操作电网事故的发生率。

3.完善电网调控安全风险体系

风险管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电网风险管理体系化是加强安全风险管控的重要途径。完善电网调控安全风险体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强化风险识别与分析过程,这也是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风险识别是利用检测系统来采集并监控网络的运行情况,根据监控情况来评价并判断电网的运行状态及风险等级,利用设备运行参数及安全阀值来判断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找出供电需求与运行调控之间的矛盾等。其次,风险评估是分析数据并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影响范围等,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选择风险控制预案,以便风险发生后加以应对。最后,需要提高风险的处理能力。在风险识别与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有效控制风险,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设计风险预案,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加强电网系统的检修与排查力度,建立一系列的风险事故处理方案,以便有效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实践工作中,要能够加强模拟仿真演练,从而有效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以及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将发现并控制风险融合起来,最终避免风险的发生,提高调控管理水平。

4.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大运行体系管理与大建设、大规划、大营销、大检修等有着密切联系。从电网安全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必须要加强各等级电网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才能够形成大运行模式,而安全风险控制的实现,必须要实现管理的集约化,强化存在的薄弱环节,最终促进风险控制整体化模式的实行。

4.1沟通协调全局化

大运行体系是一个宏观管理模式,所以必须要在电力系统中控制短板,全面强化重点环节、完善薄弱环节,组织人力、物力及财力来认真勘察薄弱环节并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工作,最后进行统一设计,明确局域电网的规划目标,全面调整国家电网及地方电网的协调性,从而建立健全统一管理与控制体系。与此同时,需要在设计、建设、施工及管理等方面做好各单位的协调工作,加强人员培训,最终有效实现大运行背景下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沟通协调的全局化有助于缩小各级电网在设计、建设、施工及管理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在管理工作中执行统一化的标准,在同一个平台上加强系统安全风险控制,最终保障大运行模式的安全性。

4.2提高人员的基本素质

在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切实提高人员的基本素质,因为管理及控制人员是设定并执行程序的主体,因此要将提高调控中心管理人员的基本素养作为工作重点。为了提高调控的安全性,必须要加强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来提高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操作能力。与此同时,需要完善的考核制度,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将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结合起来,从而有效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提高技术水平。

4.3完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是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的硬件条件,系统的适应性是有效加强电网控制的基本保障。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是实现电网运行安全的首要条件,所以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必须要将计算机系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定期升级系统以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先进性,应用先进的技术及经验来完善电网控制系统,从而有效保障系统的适应性及安全性,及时更新计算机数据库,加大安全风险监控力度。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运行背景下,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必须要建立在宏观协调的基础上、立足全局,要能够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及控制,这也是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控制工作的基本思路。各部门的沟通工作要做好,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计算机系统,这样才能切实加强安全风险控制,保障大运行背景下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邓岩,王勇,孙硕乾,等.浅谈电网调度运行中的危险点[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04):30-31

[2]荣莉,徐迪,李伟玉.大运行体系下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的改革及应用[J].电网技术,2012(11):43-44

第2篇:用电安全的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煤矿企业 机电运输 安全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 TD82-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38-1

1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我国煤炭工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逐渐向综合型的系统产业转换。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煤矿的机电运输是矿井作业中最重要的部分,占据安全生产的主要地位。由于煤矿的机电运输贯穿矿井生产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开采出的煤炭运输还是生产设备的运输都离不开运输系统,几点运输战线长、涉及面广,因而其技术性要求也相对较高。

根据全国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机电事故在煤矿事故诱因中排第四位,运输事故占近三分之一的比例,由此可见,机电运输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对机电运输的管理不仅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高效益的必要保障,更是生产人员人身财产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具有重大的意义。

2影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

煤矿机电运输贯穿煤矿井下生产的各个环节,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综合起来将,主要可以从客观影响因素和人为主观因素加以分析:

(1)影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的客观因素主要有空间制约、空气环境及湿度较大几个方面。①煤矿井下生产作业受井下空间环境的制约,机电运输设备工作环境较差。一般井下煤矿生产的巷道都比较狭窄,弯道较多,有时还会有坡度的影响,使得机电运输设备自身的运转和移动受到限制,也使得安装和维护的难度加大,同时如果多台设备同时运行时,很可能相互会受到影响。②在煤炭挖掘生产过程中,空气中易燃气体密度较大,瓦斯气体及其他固体尘埃大量存在,井下空间狭小,如果通风不畅使得空气中易燃气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极易发生爆炸,影响机电运输安全,从而造成次生安全事故;此外,空气中固体尘埃的大量存在会加大机电运输的摩擦,从而影响机电安全运输。③地下矿井生产的工作环境中,一般湿度较大,很容易使机电运输中的绝缘设备受潮,进而腐蚀,使得机电运输设施发生短路,或在使用、检修等过程中造成机电运输安全事故。

(2)煤矿机电运输中的另一大诱因是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生产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违规操作。首次,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的重要性,违规操作,不规范操作等不当操作是机电安全运输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其次,煤矿井下作用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必要的安全知识及操作技能不能很好掌握,使得在出现安全隐患,或发生小的安全事故时不能很好排除隐患,及时解决问题,造成更大的事故;第三,煤矿企业的在安全培训中存在盲点,受技术因素、设备因素及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企业的安全培训工作有不到位的地方,使得实际生产情况同理论培训存在脱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的基础安全设施不到位,日常维护和检测缺失,使机电运输安全从根本上不能得到保障。

3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综合以上对煤矿机电运输的概述及其主要诱因的分析,可以看出,煤矿企业对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可以从设备投入、人为培训、客观因素的规避等方面出发,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开展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

(1)煤矿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的意识,将安全生产提高到比经济效益更加重要的位置,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确保机电运输安全运行。煤矿企业的井下生产直接关系着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关系着众多家庭的幸福圆满,因而煤矿企业应当充分的认识的井下机电运输安全的重要性,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方法,加大对机电安全运输的人力、资金、设备投入,运用先进的技术、必要的实验、定期监督检查、严格的归责制度确保机电运输的安全。

(2)加大井下机电运输基础安全设施的投入,建立必要的预警系统,和抢救系统,从基础上,也从根本上保障机电运输的安全运行,并在危险发生时及时发现,充分应对。井下基础安全设施是井下安全的最基本保障,煤矿企业应当加大井下机电运输安全设备的投入,运用最先进的安全设备,采用最好的材料,确保硬件设施的质量,以保障安全生产。

(3)煤矿企业应当加大对井下作业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机电运输安全重要性认识,提高井下作业时的警觉性;规范员工操作,避免不当操作或违规操作;同时,加强对员工井下作业基本知识的培训及安全知识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隐患排除技能和必要的自救知识,以避免因安全知识的缺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建立良好的井下通风系统,并设置除尘装置。煤矿井下作业最大的隐患就是易燃气体的大量存在,如果通风不畅,即便是很小的摩擦或气流波动等都可能引起爆炸,其破环程度也是最大的,因而煤矿企业应当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定时对井下瓦斯气体的密度进行监测,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此外,井下固体尘埃含量较大,一方面加大机电运输的摩擦,引起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固体尘埃的摩擦也是引起瓦斯气体爆炸的重要诱因,因而应当设置必要的除尘装置,为机电运输提高良好的工作环境。

(5)加强井下用电系统的管理,完善电路设置,加强对井下机电运输电路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保障井下电路的畅通是确保机电运输安全的首要前提。煤矿企业应当对机电运输系统的电路情况,加强日常的检修和维护,及时发现电路设备中的问题,及时检修和保养。同时,煤矿企业应当定期更换新的电力系统,结合企业的发展规模扩大等变化,优化井下机电运输电力系统的电路设置,保障机电运输安全运行。

4结语

煤矿机电运输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矿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结合其主要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加强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促进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韩国平.对煤矿机电运输隐患进行有效排查的讨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02期.

第3篇:用电安全的基本要素范文

近年来电力行业死亡事故却一直居高不下且有增长趋势[1-2]。其原因不但与电力行业危险源复杂、多专业交叉和技术革新快等特点有关外,还与行业没有统一的安全管理标准体系有关。同时,电力行业被要求在2015年底前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3],这一举措强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本质安全管理水平。但是,企业却出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简称SWS)和QHSE管理体系并存的现象,造成了体系冗余、运行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的局面,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和QHSE管理体系进行融合是企业实现安全管理顶层设计和提升的必要步骤。

1 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QHSE两种体系在企业内部并存必然存在矛盾和重复之处[4]。具体可概括为:(1)增加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难度系数,QHSE管理体系涵盖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对质量管理却没有涉及,在企业内部不同的管理体系由不同的部门负责;(2)两种体系都需庞大的管理文件、资料支撑,这就可能导致一个问题和记录有多种形式体现,甚至相矛盾的现象,容易导致管理工作流于整理文件、资料的形式;(3)两种体系要通过两个认证机构的认证和审核,两种体系的宣贯、培训和施行等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导致投入增大。由上分析可知,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和QHSE管理体系的整合能进一步提升企业SHE的管理效率,减小工作难度,降低资源浪费。

1.2 异同比较

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和QHSE管理体系的相似点与不同点[5]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范制定文件并严格执行的管理标准,而QHSE管理体系是则是企业建立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两种管理体系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点,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

1.3 整合的可行性

企业要实现不同安全管理体系的融合与再提升须满足3个条件:(1)选取一种安全管理程序和方法为主线,且该体系具有高度开放性,有较多的要素接口开放;(2)两种安全管理体系要具有类似或相同的安全管理思想和运行模式;(3)分析两种管理体系各要素的优缺点,择优而选或融合改进。而安全生产标准化和QHSE管理体系无论在运行机制、管理基础、管理理念、实现方式还是基本原则、文件建立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且QHSE管理体系具有较高的开放新,所以将QHSE管理体系作为管理程序和方法,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管理标准,对两种体系进行整合是可行的和必要的[6]。

2 SWS与QHSE的整合

2.1 管理要素对比分析

因安全生产标准化[7]中未涉及质量管理部分,所以仅将其与QHSE管理体系中涉及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的主要要素进行比较,识别、归纳出整合后的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管理要素,建立电力企业SHE管理体系要素,如表2所示。

2.2 SWS-QHSE体系的基本要素

从表2可知,通过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和QHSE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归纳与整合,并考虑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归纳出电力企业SHE管理体系的15个基本核心要素,如图1所示。

2.3 指?嘶?分

为了更好地保证电力企业SHE管理体系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和操作性,将上述支撑15个基本要素设定为一级指标,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特点[7],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其进行细化,得到如表3所示的93个二级指标,每项指标都表征了在电力企业在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管理活动中的1项或多项行为。

3 SWW-HE体系的运行机制研究

3.1 模型选择

电力企业SHE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到宏观的法律法规又涉及到作业场所的具体危险有害因素等,且贯穿于整个生产活动的全周期过程。所以研究电力企业SHE运行机制,必须进行系统分析且应采用具有关联性等特点的系统模型。霍尔三维结构模型通过逻辑、时间和知识三个维度将系统工程各个步骤、各个阶段及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等表征出来[8],描述了系统工程的框架,具有研究电力企业SHE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的特点,所以采用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对其进行系统建模,但是模型中的逻辑维又涉及到具体的管理要素,所以采用戴明管理模型对微观进行系统分析。

3.2 模型构建

将霍尔三维结构模型中的时间维表征为SHE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可分为建立、评审、实施和监督4个阶段;将逻辑维表征是为实现企业SHE管理的一系列决策,同时这些决策又是相互关联的并共同构成企业的决策系统,其遵循的是戴明管理模型,具体选取15个基本管理要素;将知识维内化为影响企业管理HSE管理中各方参与者,其表征着各种知识在管理中的运用载体,即国家、行业、企业、员工、社会。如图2所示,为融合戴明模型和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的电力企业SWS-HE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系统模型,模型表明在电力企业SHE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政府监督、行业指导、中介咨询、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各管理参与者运用HSE相关的知识,严格按照“周密策划、严格落实、细致排查和持续改进”的思想对体系各管理要素进行逻辑管理,并基于PDCA的原则使各基本要素不断的提高,使系统整体有效性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达到SHE管理系统自动运行和提升的效果。

4 结论

(1)针对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QHSE管理体系并存造成了管理体系冗余、运行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对比了两种体系异同点以及其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和QHSE管理体系的基本管理要素进行分析、归纳、整合与再提升,识别出电力企业SHE管理的15个基本管理要素。

第4篇:用电安全的基本要素范文

供电所安全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1基层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一方面供电所低压配网运维任务基本上都采用对外委托的方式,运维人员受教育程度不高,安全意识淡薄,规章、制度和标准得不到刚性执行,并且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基层管理者常常基于经验主义开展管理工作,尽管这种管理方式是长期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但是往往忽略了实际工作中动态变化的过程,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管控方法,未必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不一定能有效控制新生的风险因素。2供电所业务交叉,人员职责管理混乱。偏远地区的供电所普遍面临的问题是供电所人员配置不合理、后勤保障不到位和低压配电设施薄弱。供电所管理人员为了保障业务正常开展,需要综合考量业务的紧急程度和人员、车辆等因素的安排工作,参加外勤业务的人员可能同时要开展现场抄表、故障抢修和用电检查等业务,直接造成了人员职责不清,安全管理混乱,在超负荷工作情况下,违章频发。3故障频发,供电所疲于故障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供电所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概率。①配电网基础薄弱,一方面当前供电所运维的部分台区距离上一次农网改造已将近20年,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尤其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线房、线树矛盾增多。②低压配网技术改造或计量轮换后,随工验收不到位,导致计量装置、开关在改造或轮换后大量损坏,加大了供电所的运维量。4安规、“两票”执行不到位,风险辨识不到位。总结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安全意识淡漠、安全责任心不强以外,更多地表现在工作负责人、许可人以及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现场设备不熟悉,安全举措不完善,未履行安全操作规程等,对安规、“两票”执行不到位,工作负责人、许可人对现场风险辨识不到位。5安全管理制度混乱,制定规章制度未结合业务考虑实际情况。①目前一些规章制度,未结合供电所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本地化,存在“为了制定而制定”的情况,导致制度执行困难,制度缺乏刚性;②规章制度与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存在“两头堵”的现象,既要完成工作又要保证不违反安全规章制度,供电所在人员、设施条件和后勤保障各方面很有限的条件下几乎很难做到;③同时安全管理存在“缝缝补补”打补丁的情况,缺乏周密策划,精心安排。

供电所安全管控的几点思路

第5篇:用电安全的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电气安全;评价因素;评价方法

一、电气安全及其评价

电气安全是安全领域中与电气相关的科学技术及管理工程。包括电气安全实践、电气安全教育和电气安全科研。电气安全是以安全为目标,以电气为领域的应用科学。它包括用电安全和电器安全,其基本理论是电磁学理论及安全原理。

由于电能应用的广泛性,电气安全也具有广泛性,不论生产领域,还是生活领域,都离不开电,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电气安全问题。电气安全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不仅与电力工业密切相关,而且与建筑、煤炭、冶金、石油、化工、机械等各行各业都密切相关;再者,电气安全工作既有工程技术的一面,又有组织管理的一面。

电气安全评价包括有效性和经济性评价两个方面,本论文则侧重于电气安全的有效性评价。系统的电气安全有效性评价,是从电气安全角度来评价系统中各部分布置是否合理,各部分所采取的电气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合理,能否协调工作,整个系统是否存在电气安全的死区等。也即对工业企业现实系统中的电气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并预侧由于电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后果,从而提出电气安全措施和整改建议。

对于一般的工业企业,电气事故主要有触电、电气火灾和爆炸、雷电危害、静电危害。但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由于其原料、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的不同,电气事故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如油田单位进行电气安全评价时,由于火灾、爆炸是损失重大的易发事故,所以应将电气火灾和爆炸、雷电危害、静电危害作为评价重点。而对于机械加工厂,由于车间内金属存在系数大,易发生触电事故,所以应将触电作为评价重点。

二、建立评价因素体系的原则

欲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科学的评价因素体系,必须先了解以下几个建立评价因素体系的指导原则。

1、科学性

科学能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建立电气安全评价因素体系,也必须能反映客观实际以及事物的本质,能反映出影响企业电气安全状况的主要因素。只有坚持科学性原则,获得的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的结果才有效。

2、全面性

对企业电气安全现状的评价是一种全面性的多因素综合评价,为了保证这一点,选取的因素应具有代表性。选取时应从评价对象的各方面着眼,尽管最后确定的评价因素不一定很多,但选择初始时,被选因素一定要多一些,全面一些,以保证有选取余地。

3、可行性

建立的评价因素体系应该能方便数据资料的收集,能反映事物的可比性,做到评价程序与工作尽量简化,避免面面俱到,繁琐复杂。只有具有可行性,评价的实施方案才能比较容易的为企业的安全部门所接受。

4、可比性

为了便于比较,评价因素应当量化。电气安全既包括电气安全技术又包括电气安全管理,即具有技术和管理的双重性,评价对象比较复杂,其中有些因素难以量化。但是事物的质是要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的,因此,评价因素应尽可能量化,只有量化了,才能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

5、稳定性

建立评价因素体系时,选取的因素应是变化比较有规律性的,那些受偶然因素影响大起大落的因素就不能入选。

三、电气安全评价因素分析

安全原理指出:在某种情况下,事故是否发生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具有极大的偶然性,但都有其深刻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后果,这便是综合论事故模式的基本观点。基于这种观点,这些物质的、管理的、环境的以及人为的原因就构成了安全评价中的危险因素。

1、电气设备固有安全性

工业企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电气设备,它是带来电气危险的根源,且人们与之接触的机会很多。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能直接影响了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状况。因此,在评价工业企业电气安全现状时,应把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放在重要的地位,在权重的分配中需给予重点考虑。

2、电气环境

这里所说的电气环境是指对电气安全有影响的自然及非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雷电、静电等;非自然因毒主要指电气系统工作的场所的环境因素,如电磁辐射;易燃易爆、高温、潮湿、腐蚀、金属占有系数大等特殊场所。电气环境对电气系统的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评价工业企业电气安全现状时,应把电气环境放在较重要的地位,在权重的分配中需给予较重考虑。

3、电气安全管理

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既有工程技术的一面,也有组织管理的一面。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相辅相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严格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得不到可靠的保证;没有完善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则只是一纸空文。由此可见,必须重视电气安全综合措施,做好电气安全管理工作。

四、电气安全评价因素的权重分配

1、权重确定方法的理论基础

在评价因素体系中,每个因素对实现系统评价目标和功能的重要程度各不相同。权重表示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或表示一种效益替换另一种效益的比例系数。可见,权重是综合评价的重要信息,应根据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即因素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确定。基于信息基础,可以选择定性的经验判定方法,精确的定量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混合方法确定权重。而这些方法的共同特征是“成对比”,而“比”得是否准确和一致是一个关键问题。“成对比”的主要方法是权的“最小平方”法和“特征向量”法。

2、电气安全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根据以上对权重确定方法的分析,德尔菲(Delphi )法是由专家凭以往经验,主观判断确定,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主成分分析法虽然是一种客观确定权重值的方法,避免了主观随意性,但由于电气评价因素多为定性的因素,所以对于电气安全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方法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五、评价方法的探讨

在众多的安全评价方法中,有一个较为新颖并已引起人们普遍兴趣的是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方法。模糊数学自1965年诞生以来,其应用领域一直在扩大。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性质,安全系统亦不例外。已有前人将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方法用于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安全评价、矿山安全生产评价等行业综合安全评价中,但应用于专业领域的不多,只见有用于工业企业安全管理的,尚没有针对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系统的综合评价。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人——机——环境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除客观事物的差异在中间过渡阶段呈现出“亦此亦彼”的特点外,还有人的思维和行动也存在模糊性。所以,基于电气安全系统的特点,在电气安全评价中引入模糊评价方法是适宜的。

第6篇:用电安全的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神经网络; 评估模型; 安全评估

中图分类号: TN7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6)21?0168?04

Power grid security assessment combining AHP with neural network

ZHAI Huaxin

(Zhangjiakou Wind and Solar Power Energy Demonstration Station Co., Ltd., State Grid Xin Yuan Company, Zhangjiakou 075000, China)

Abstrac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on power grid safety are variou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power grid security assessment system, and reduce the subjective human error, an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composed of power grid, operation mode regulating the running, relay protection device,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scheduling automation and other electrical devices was develope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is used to analyze the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and simplify the manifold safety indicators. The safety evaluation model of neural network was constructed by means of the nonlinear mapping and self?learning ability of neural network.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is model can reduce the quantity of safety indicators, simplify the security assessment, avoid the impact of subjective human factors,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safety assessment, and make the assessment result more scientific.

Keyword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neural network; evaluation model; safety assessment

0 引 言

如今我国电网已经遍布全国各地,电网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了社会和国家的安全,电力企业要想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保证电网的安全评估准确无误[1]。在过去的那些年里,我国评价电网安全的方法主要是以查看安全检测表的方式评价电网的安全性[2]。传统的评价方法中各种评价指标没有明确的联系,因此导致很难准确地反映每个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输电网犹如人的神经系统一样错综复杂,它是由各个系统相互综合而形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受到的影响因素非常广泛,因此导致它的安全评估很难做到准确的定性分析,分析的结果也会出现比较大的误差[3]。层次分析法和神经网络的电网安全评估主要研究如何解决电网安全评估中出现的误差。文献[4]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畜牧业的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文献[5]采用模糊网络技术生成电压稳定性评估决策树。文献[6]提出层次分析法在火力发电厂的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文献[6]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神经网络,应用神经网络安全评估模型对电力企业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价。当前,影响因素繁多、各个指标间的联系不明确、指标体系不完善等都是电网安全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在评估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对于上文中电网安全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提出一种新的电网安全评估方法,将层次分析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综合型安全评估方法。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然后应用神经网络的特性建立电网安全评估模型,最后采用样本数据进行实例验证。

1 电网安全评估体系的建立

1.1 电网安全评估体系建立的原则

建立电网安全评估体系是为了避免安全评估过程中出现的主观因素带来的误差,使得评估结果变得准确、规范。电网安全评估体系的科学化直接影响了评估的作用和功能。只有评估体系规范科学才能使得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其输送时间,使得大范围停电事故得以避免或者减少。要想建立完善的电网安全评估体系就必须选择合适的、简洁的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必须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原则,能够体现出输电网的特点。评估指标必须包括影响电网安全的各个因素,其概念要明确、操作方法方便简洁、收集数据要容易操作。

1.2 安全评估体系的建立步骤

电网与电网之间以及电网内部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电网的运行安全,因此必须针对某一特定的电网进行深度的探测。本文将影响电网安全的评估指标分为三个部分,即电网自己本身的安全、电源与接入系统之间的安全、电网与电网间的连接安全,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

电网与电网间的连接安全

然后仔细地分析每个部分之间的影响因素,建立一个合理的安全评估系统。针对评估系统中的电网安全评估指标必须要权衡它们的指标权重,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将直接由它们的指标权重决定。本文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于性质有变化的指标则采用信息熵原理确定,进而可以对最后的指标权重进行改正,如图2所示。

表1给出了一定的评估指标。

1.3 建立电网安全评估体系的模型

除了要认真调查、分析电网的安全状况外,还要结合电网自身的特点和安全工程系统确定影响电网安全的因素,详细地分析出能够包含所有电网安全节点的指标。

2 电网安全评估的影响因素

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对故障扰动的承受能力即为电网安全性能,即电网的某个部分突然短路,某个原件突然松动时电网能否自动将干扰减到最低,大部分仍能继续运行。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电网承受故障扰动的能力直接影响了电网的安全评估性能,电网承受故障扰动的能力差则代表电网的安全性能差。

要想拥有安全稳定的电网就必须要有合理的电网结构,其电网结构必须要适应电源的容量和负荷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在运输过程中拥有足够的能量。除此之外,电网结构在运行的过程中必须具备能够应付突发故障的能力,对于各种突发性的事故能够做到灵活应对,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电网的分层和分区是合理电网结构的主要体现,除此之外,还有电磁环网和电源的接入也能体现电网结构的合理性。另外,电容量和电压等因素则可以体现出电网结构的合理性程度。

电网的安全性除了受到电网自身和电网与电网之间连接的影响,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且环境对电网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其安全性除了受到电网结构、抗扰动能力和环境等确定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例如,变化的大或者小、变化的快或者慢、变化的难易程度等则是电网安全性不确定因素影响的主要体现。具体的存在环境和评估对象都会影响这些变化因素,特别是在电力变卖的交易中由于各种买卖规则的不同,导致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更加严重。

变化量、变化率、敏感系数在电网安全评估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三个变量的分析可以得出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程度。

(1) 变化量[ΔQ]。[ΔQ]代表的含义是评估考察所消耗的一段时间[(0,t)]内电网安全指标因素变化的多少。[Q0]指在电网的安全评估时间段中安全指标的原始含量。[Qt]则是指电网的安全指标在观察时间结束时的含量,则有:

[ΔQ=Qt-Q0] (1)

(2) 变化率[ΔR。]变化率[ΔR]主要反映系统情况恶化的趋势,是指在电网安全评估的过程中安全指标因素的变化速度。

[ΔR=ΔQt=Qt-Q0t=′Fj=?Fj?Fj] (2)

(3) 敏感系数[ΔS。][ΔS]是电网安全评估指标因素的变化率[ΔR]与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率[ΔD]的比值,表示变化的容易程度,[ΔS]越小电网抗故障的扰动能力越弱,即:

[ΔS=ΔRΔD] (3)

式中:[ΔD]代表在安全评估的时间段内,影响电网安全评估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速度,即:

[ΔD=Dt-D0t] (4)

3 电网安全评估模型的结构

电网安全评估极为复杂,因为受到影响的因素种类繁多,评估指标数量大,彼此之间还有着一定的相互作用,而每一个评估指标对安全评估的影响力度又不一样,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以评估指标为基础的电网安全评估模型。假设每一个评估指标为[χ1,χ2,…,χn,]则有:

[y=f(χ1,χ2,…,χn)] (5)

其中[f( )]是一种非线性的拟合函数,从函数式可以看出评估结果[y]与[f( )]函数及评估指标有关。本文在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时使用层次分析法,同时使用神经网络建立安全评估模型,其模型如图3所示。

4 电网安全评估模型的设计

4.1 评估指标的选择

确定安全评估指标是在建立电网安全评估模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将直接由评估指标决定。但是安全评估体系的影响因素繁多,如果将每一个影响因素都纳入评估指标体系中将会使得计算工程量浩大、复杂,还容易出现误差和错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以现有的安全评估体系为基础,以专家学者的意见为根据,建立一种具有层次结构的安全指标评估体系。

4.2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

每一个评估指标都会产生不同的评估结果,每一个指标对评估结果产生的影响一般都由权值描述,本文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

4.3 建立评估指标的判断矩阵

构建评估指标的判断矩阵可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还可以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矩阵如下所示:

[A=x1,1x1,2…x1,mx2,1x2,2…x2,m????xn,1xn,2…xn,m] (6)

4.4 计算指标权重的方法

(1) 算出[A]中各个元素的积

[Mi=j=1naij] (7)

(2) 算出[Mi]的[n]次方的值,即:

[ωi=Min] (8)

(3) 将其值归一化

[ωi=ωii=1nωi] (9)

则权值向量为:

[ω=ω1,ω2,…,ωnT] (10)

(4) [A]的最大值为:

[λmax=i=1nAωinωi] (11)

(5) [Bi]表示第[i]层的指标权重:

[Bi=bi1,bi2,bi3]

5 神经网络的电网安全评估

[n]维到[m]维的映射都可以通过神经网络轻而易举的完成,任意的非线性关系都可以在神经网络的模拟下变得清晰明了。一般来说,神经网络的输入都是由权重较大的评估指标完成,因此也需要建立一个神经网络安全评估模型。

在建立神经网络的电网安全模型时,首先要构建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再收集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所有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所有评估指标的权重,然后按照权重值的大小决定指标的重要等级,这样便可以减少数据的繁杂性提高神经网络的学习速度。之后再确定神经网络的结构类型,然后输入数据使得输入层得以激活。

[Yi=Rii=1nωijxj-RijOi=gi=1nTijYj-j] (12)

实际输出数据与理想数据之间的误差便可由以下公式计算出:

[Ej=Ol(l-ol)(tl-o1)] (13)

式中:[l]为目前所在层次的安全评估值;[t]为隐含层中的安全评估值。

利用神经网络反馈实际输出值与理想输出值之间的误差,计算公式如下:

[ei=yi1-yit=1nTliEl] (14)

电网的安全评估公式如下:

[K+1i=ki+ηθj] (15)

通过不断重复以上步骤,将误差值降到规定范围内才可以结束。这样一个神经网络安全评估模型就建立成功了。最后还要认真分析测试的样本,使其测试结果更加准确,并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

6 结 语

本文在研究电网安全评估的过程中建立了神经网络电网安全评估模型,这一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评估指标的权重,确定安全指标的重要等级,使得评估指标的数量减少,降低了评估指标的繁杂性,同时也解决了一些传统的神经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使得神经网络更加优化。通过实验得出,该模型不仅可以拟合出各个安全指标间的非线性关系,还减少了评估时人为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提高了电网安全评估数据的准确性,使得电网安全评估的结果更加具有科学性。因此,这种神经网络电网安全评估模型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房潇,李玉东,马琳,等.基于模糊理论的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有效性评估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5(4):214?216.

[2] 王帆,霍明奎,王晓婷.基于模糊灰度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价与对策[J].情报科学,2014(1):57?61.

[3] 付沙,杨波,李博.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J].现代情报,2013(7):372?378.

[4] 陈颂,王光伟,刘欣宇,等.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J].通信技术,2012(1):256?258.

[5] 王甲生,付钰,吴晓平.基于改进FAHP法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4):785?789.

[6] 付钰,吴晓平,宋业新.模糊推理与多重结构神经网络在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1(1):68?73.

第7篇:用电安全的基本要素范文

电气安全是安全领域中与电气相关的科学技术及管理工程。包括电气安全实践、电气安全教育和电气安全科研。电气安全是以安全为目标,以电气为领域的应用科学。它包括用电安全和电器安全,其基本理论是电磁学理论及安全原理。

由于电能应用的广泛性,电气安全也具有广泛性,不论生产领域,还是生活领域,都离不开电,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电气安全问题。电气安全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不仅与电力工业密切相关,而且与建筑、煤炭、冶金、石油、化工、机械等各行各业都密切相关;再者,电气安全工作既有工程技术的一面,又有组织管理的一面。

电气安全评价包括有效性和经济性评价两个方面,本论文则侧重于电气安全的有效性评价。系统的电气安全有效性评价,是从电气安全角度来评价系统中各部分布置是否合理,各部分所采取的电气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合理,能否协调工作,整个系统是否存在电气安全的死区等。也即对工业企业现实系统中的电气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并预侧由于电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后果,从而提出电气安全措施和整改建议。

对于一般的工业企业,电气事故主要有触电、电气火灾和爆炸、雷电危害、静电危害。但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由于其原料、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的不同,电气事故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如油田单位进行电气安全评价时,由于火灾、爆炸是损失重大的易发事故,所以应将电气火灾和爆炸、雷电危害、静电危害作为评价重点。而对于机械加工厂,由于车间内金属存在系数大,易发生触电事故,所以应将触电作为评价重点。

二、建立评价因素体系的原则

欲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科学的评价因素体系,必须先了解以下几个建立评价因素体系的指导原则。

1、科学性

科学能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建立电气安全评价因素体系,也必须能反映客观实际以及事物的本质,能反映出影响企业电气安全状况的主要因素。只有坚持科学性原则,获得的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的结果才有效。

2、全面性

对企业电气安全现状的评价是一种全面性的多因素综合评价,为了保证这一点,选取的因素应具有代表性。选取时应从评价对象的各方面着眼,尽管最后确定的评价因素不一定很多,但选择初始时,被选因素一定要多一些,全面一些,以保证有选取余地。

3、可行性

建立的评价因素体系应该能方便数据资料的收集,能反映事物的可比性,做到评价程序与工作尽量简化,避免面面俱到,繁琐复杂。只有具有可行性,评价的实施方案才能比较容易的为企业的安全部门所接受。

4、可比性

为了便于比较,评价因素应当量化。电气安全既包括电气安全技术又包括电气安全管理,即具有技术和管理的双重性,评价对象比较复杂,其中有些因素难以量化。但是事物的质是要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的,因此,评价因素应尽可能量化,只有量化了,才能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

5、稳定性

建立评价因素体系时,选取的因素应是变化比较有规律性的,那些受偶然因素影响大起大落的因素就不能入选。

三、电气安全评价因素分析

安全原理指出:在某种情况下,事故是否发生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具有极大的偶然性,但都有其深刻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后果,这便是综合论事故模式的基本观点。基于这种观点,这些物质的、管理的、环境的以及人为的原因就构成了安全评价中的危险因素。

1、电气设备固有安全性

工业企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电气设备,它是带来电气危险的根源,且人们与之接触的机会很多。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能直接影响了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状况。因此,在评价工业企业电气安全现状时,应把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放在重要的地位,在权重的分配中需给予重点考虑。

2、电气环境

这里所说的电气环境是指对电气安全有影响的自然及非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雷电、静电等;非自然因毒主要指电气系统工作的场所的环境因素,如电磁辐射;易燃易爆、高温、潮湿、腐蚀、金属占有系数大等特殊场所。电气环境对电气系统的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评价工业企业电气安全现状时,应把电气环境放在较重要的地位,在权重的分配中需给予较重考虑。

3、电气安全管理

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既有工程技术的一面,也有组织管理的一面。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相辅相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严格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得不到可靠的保证;没有完善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则只是一纸空文。由此可见,必须重视电气安全综合措施,做好电气安全管理工作。

四、电气安全评价因素的权重分配

1、权重确定方法的理论基础

在评价因素体系中,每个因素对实现系统评价目标和功能的重要程度各不相同。权重表示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或表示一种效益替换另一种效益的比例系数。可见,权重是综合评价的重要信息,应根据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即因素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确定。基于信息基础,可以选择定性的经验判定方法,精确的定量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混合方法确定权重。而这些方法的共同特征是“成对比”,而“比”得是否准确和一致是一个关键问题。“成对比”的主要方法是权的“最小平方”法和“特征向量”法。

2、电气安全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根据以上对权重确定方法的分析,德尔菲(Delphi)法是由专家凭以往经验,主观判断确定,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主成分分析法虽然是一种客观确定权重值的方法,避免了主观随意性,但由于电气评价因素多为定性的因素,所以对于电气安全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方法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五、评价方法的探讨

在众多的安全评价方法中,有一个较为新颖并已引起人们普遍兴趣的是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方法。模糊数学自1965年诞生以来,其应用领域一直在扩大。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性质,安全系统亦不例外。已有前人将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方法用于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安全评价、矿山安全生产评价等行业综合安全评价中,但应用于专业领域的不多,只见有用于工业企业安全管理的,尚没有针对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系统的综合评价。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人——机——环境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除客观事物的差异在中间过渡阶段呈现出“亦此亦彼”的特点外,还有人的思维和行动也存在模糊性。所以,基于电气安全系统的特点,在电气安全评价中引入模糊评价方法是适宜的。

第8篇:用电安全的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管理

一、前言

风险管理是电力安全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管理的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管理的水平。

二、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对其实施安全管理的措施,是对一系列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控制不安全因素,消除风险的过程。

电力生产管理,是在电力生产过程对整体的设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的管理,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后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遏制在摇篮中。电力生产管理特别强调事前的预防工作,合理运用风险控制方法,使电力行业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得到高效的发展。

三、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风险控制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动态性特点,对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整合和评价,及时发现事故并进行修复处理,对电力生产活动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对整个电力生产进行有效的安全保护,降低了生产过程的危险系数。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对事故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能够及时的对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风险管理指导着电力生产的整个流程,同时能够更好的满足电力生产部门的需要,促进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电力部门制定详细的计划列表,并委派总负责人,总负责人可以委任下级部署,经过层层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提高了电力生产的效率。电力部门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也可以建立风险控制的平台,这样电力生产的可靠性可以大大的改善,也保障了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四、风险管理内容及特点

1.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

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施工作业进行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

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

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五、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

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

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

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

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的方式,使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

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六、电力系统中引入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

在电力系统生产管理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要遵守一定的流程,要对相关的电力系统知识进行培训,这样在操作的时候才能避免出现更多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能够在思想和认识方面保持一致。在进行培训的时候,要对其风险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进行培训,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在电力系统风险识别方面,进行识别的目的就是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同时在进行控制前要对导致问题出现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掌握,这样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

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时候,对风险事故出现的种类也进行必要分析,对可能会发生的风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这样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风险衡量也非常必要,而且,在进行风险衡量的时候,对可能出现的概率以及损失大小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同时也可以依靠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直觉和经验进行判断。

在对电力系统风险控制方面,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出现的风险,因此,在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的时候,风险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上述要点引入风险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案,将可预期的风险进行控制,将风险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七、结束语

在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来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事业更好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耀财.如何建立供电企业现代安全管理体系[J].广东科技,2010,5(03):55-56.

[2]赵明.如何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J].科海故事博览,2011,5(12):15-16.

第9篇:用电安全的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QHSE体系;整合研究;电力企业

0 引言

近年来电力行业死亡事故却一直居高不下且有增长趋势[1-2]。其原因不但与电力行业危险源复杂、多专业交叉和技术革新快等特点有关外,还与行业没有统一的安全管理标准体系有关。同时,电力行业被要求在2015年底前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3],这一举措强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本质安全管理水平。但是,企业却出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简称SWS)和QHSE管理体系并存的现象,造成了体系冗余、运行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的局面,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和QHSE管理体系进行融合是企业实现安全管理顶层设计和提升的必要步骤。

1 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QHSE两种体系在企业内部并存必然存在矛盾和重复之处[4]。具体可概括为:(1)增加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难度系数,QHSE管理体系涵盖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对质量管理却没有涉及,在企业内部不同的管理体系由不同的部门负责;(2)两种体系都需庞大的管理文件、资料支撑,这就可能导致一个问题和记录有多种形式体现,甚至相矛盾的现象,容易导致管理工作流于整理文件、资料的形式;(3)两种体系要通过两个认证机构的认证和审核,两种体系的宣贯、培训和施行等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导致投入增大。由上分析可知,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和QHSE管理体系的整合能进一步提升企业SHE的管理效率,减小工作难度,降低资源浪费。

1.2 异同比较

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和QHSE管理体系的相似点与不同点[5]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范制定文件并严格执行的管理标准,而QHSE管理体系是则是企业建立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两种管理体系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点,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

1.3 整合的可行性

企业要实现不同安全管理体系的融合与再提升须满足3个条件:(1)选取一种安全管理程序和方法为主线,且该体系具有高度开放性,有较多的要素接口开放;(2)两种安全管理体系要具有类似或相同的安全管理思想和运行模式;(3)分析两种管理体系各要素的优缺点,择优而选或融合改进。而安全生产标准化和QHSE管理体系无论在运行机制、管理基础、管理理念、实现方式还是基本原则、文件建立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且QHSE管理体系具有较高的开放新,所以将QHSE管理体系作为管理程序和方法,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管理标准,对两种体系进行整合是可行的和必要的[6]。

2 SWS与QHSE的整合

2.1 管理要素对比分析

因安全生产标准化[7]中未涉及质量管理部分,所以仅将其与QHSE管理体系中涉及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的主要要素进行比较,识别、归纳出整合后的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管理要素,建立电力企业SHE管理体系要素,如表2所示。

2.2 SWS-QHSE体系的基本要素

从表2可知,通过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和QHSE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归纳与整合,并考虑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归纳出电力企业SHE管理体系的15个基本核心要素,如图1所示。

2.3 指嘶分

为了更好地保证电力企业SHE管理体系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和操作性,将上述支撑15个基本要素设定为一级指标,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特点[7],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其进行细化,得到如表3所示的93个二级指标,每项指标都表征了在电力企业在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管理活动中的1项或多项行为。

3 SWW-HE体系的运行机制研究

3.1 模型选择

电力企业SHE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到宏观的法律法规又涉及到作业场所的具体危险有害因素等,且贯穿于整个生产活动的全周期过程。所以研究电力企业SHE运行机制,必须进行系统分析且应采用具有关联性等特点的系统模型。霍尔三维结构模型通过逻辑、时间和知识三个维度将系统工程各个步骤、各个阶段及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等表征出来[8],描述了系统工程的框架,具有研究电力企业SHE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的特点,所以采用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对其进行系统建模,但是模型中的逻辑维又涉及到具体的管理要素,所以采用戴明管理模型对微观进行系统分析。

3.2 模型构建

将霍尔三维结构模型中的时间维表征为SHE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可分为建立、评审、实施和监督4个阶段;将逻辑维表征是为实现企业SHE管理的一系列决策,同时这些决策又是相互关联的并共同构成企业的决策系统,其遵循的是戴明管理模型,具体选取15个基本管理要素;将知识维内化为影响企业管理HSE管理中各方参与者,其表征着各种知识在管理中的运用载体,即国家、行业、企业、员工、社会。如图2所示,为融合戴明模型和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的电力企业SWS-HE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系统模型,模型表明在电力企业SHE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政府监督、行业指导、中介咨询、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各管理参与者运用HSE相关的知识,严格按照“周密策划、严格落实、细致排查和持续改进”的思想对体系各管理要素进行逻辑管理,并基于PDCA的原则使各基本要素不断的提高,使系统整体有效性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达到SHE管理系统自动运行和提升的效果。

4 结论

(1)针对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QHSE管理体系并存造成了管理体系冗余、运行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对比了两种体系异同点以及其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和QHSE管理体系的基本管理要素进行分析、归纳、整合与再提升,识别出电力企业SHE管理的15个基本管理要素。

(3)结合电力企业的特点和要求,确定了影响企业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管理的93个二级指标,建立了完善的电力企业SHE管理体系。

(4)基于安全系统工程的管理思想,对戴明模型和霍尔三维机构模型进行有效的整合,建立了电力企业SHE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模型,并将管理过程、管理要素和管理参与者融入模型之中,实现了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的全面、全过程、全员的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磊,何顺华,丘滨.电力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动态风险界定及级别划分[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5(07): 185-190.

[2] 国家能源局.电力建设工程落实专项施工方案专项监管报告[R].北京:国家能源局,2016.

[3]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与实施指南[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1.

[4] 吴煜,张保银,汪波.基于QHSE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29(1):27-31.

[5] 陈研文.石化企业安全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的比较和整合利用[D].长沙:中南大学,2011,52-56.

[6] 张建业.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探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9):

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