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

建筑企业应急管理精选(九篇)

建筑企业应急管理

第1篇: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

Abstract: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 occurs frequently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accid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the evidence theory is sued to assess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capability. Selection of emergency preparation, response and recovery is considered as the first-level indicators, and selection of hazard analysis, command coordination, accident investigation is considered as secondary indexes. Through evaluation analysis, it found that the enterprise existed many problems in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such as, not strong safety consciousness, insufficient emergency equipment, and so on.

关键词: 证据理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Key words: evidence theory;production safety;emergency management;capacity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53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8-0185-02

0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的规模逐年增多。由于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复杂性等特征,加上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章、监管不利等问题,导致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根据“海恩法则”[1]可知,事故发生前有未遂先兆和事故隐患,说明事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因此,为了控制生产事故的发生或势态进一步恶化、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及对企业的负面的影响,应健全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2]。

1 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考虑到影响安全生产事故的因素多而复杂,随着时间、空间变化而发生改变的性质,因此在确定评价指标应遵循科学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可比性[3]原则。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评价指标共分为二级,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4个。在评价中,将安全评价等级划分为“优”、“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级,模型评语集记为:Q={Q1,Q2,Q3,Q4,Q5}。

2 建筑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抽取某应急管理人员,利用调查问卷法来确定各级指标权重。选取精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5名专家组成评价小组,对评价指标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进行判断,建立判断矩阵。然后运用层析分析法对其进行检验计算,并对向量数据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指标的对应权重,取各指标权重的平均值,得第一层安全度评价指标权重集为:U={U1,U2,U3}={0.588,0.322,0.09}。

同理,对第二层指标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得该层安全度评价指标权重集分别为:

U1={U11,U12,U13,U14,U15}={0.145,0.277,0.267,0.189,0.122}

U2={U21,U22,U23,U24,U25,U26}={0.158,0.175,0.196,0.047,

0.152,0.272}

U3={U31,U32,U33}={0.587,0.324,0.089}

通常选取较熟悉或较了解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情况的人员,对某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进行评价。仍旧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邀请20名管理人员,对指标当前所处的安全度等级水平给予一定的打分,分值在0~10之间。经调查统计分析得底层因素的确信度如表1所示。

利用公式N■■=k■N■■N■■+N■■N■■+N■■N■■、N■■=k■N■■N■■和k■=1-■■N■■N■■■依次得到指标层下的因素的基本可信度分配,确定各层指标因素的基本概率函数值时取折扣率αij=0.90。然后进行数据合成,最终得到准则层下各因素的基本可信度分配:

应急准备因素下的各子因素可信度=

(0.065,0.251,0.442,0.247,0.006)

应急响应因素下的各子因素可信度=

(0.136,0.233,0.353,0.233,0.015)

应急恢复因素下的各子因素可信度=

(0.178,0.228,0.026,0.139,0.131)

再进行综合评价,可得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能力评估综合可信度分配值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该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信任度34.8%(中)>22.8(良好)>22.1%(及格)>5.1%(优)>0.65%(不及格),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等级为中。因此该企业应急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 评价结果分析及改进措施

上述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同时缺乏对员工的危机教育,而企业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也相对落后。该企业也存在应急救援装备数量不足和技术落后等问题,加上对装备缺乏有效的维护,一旦发生事故,工程抢险手段原始、落后,很难有效地发挥应有的应急救援能力。针对上述评价结果应采取的改进建议:建筑企业在日常工作中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法规和技术规范,制定紧急情况安全防范措施,生产过程中进行实行监测,完善预警系统,并为应急做好准备;同时加强对企业及员工自身的安全培训,加强安全意识;并及时维修救援装备,确保设备完好。

参考文献:

[1]赵清竹.“海恩法则”与预防车辆事故[J].交通与运输,2007(4):75-76.

第2篇: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 重大事故 类型 诱因 应急管理

建筑业长期事故高发率引起了企业以及整个社会对施工现场事故应急管理的重视。我国建筑施工现场事故的频发、伤亡人数居高不下反映出企业对事故的应急管理普遍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施工企业从业人员防范意识普遍较差。因此,系统的研究建筑施工现场重大事故的特点、诱因,以及如何对建筑施工现场重大事故进行及时、有效的应急管理成为建筑施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建筑施工现场重大事故的类型和诱因

建筑施工是在有限的场地上集中大量的工人、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建筑产品一般具有高、大、深等特点,施工中露天及高处作业相对较多,施工周期比较长;目前大量施工主要还是依靠手工操作,机械化程度偏低,劳动强度较大,建筑结构复杂、生产工艺和方法多样、规律性差,由此可见建筑施工是特殊的、复杂的生产过程,存在大量的不安全因素,隐患众多,是事故多发的行业。

建筑工程项目面临着来自施工技术、项目自身规律和特点、工程管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的综合作用往往是诱发工程项目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事故的诱因、种类、发生的位置等进行的统计分析得出建筑施工中最常发生的事故,分别是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坍塌事故、机械和设备事故电、火事故、有毒气体中毒事故,下面根据事故的类型具体分析其诱因。

1.1 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是建筑施工现场重大事故的主要部分,由于施工现场高空作业繁多,材料和构件本身体积庞大,质量沉重,一旦施工工艺不当或者安全防护投入不足、施工现场的临边防护不到位,就会导致事故发生。诱因主要有临边、洞口防护不严;高处作业物料堆放不平稳;架上打闹、向下抛掷物料;不使用劳保用品,酒后上岗,不遵守劳动纪律;起重、吊装工未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龙门、井架吊篮乘人等。[1]

1.2 坍塌事故包括深基坑边坡和沟槽边坡坍塌、墙体(围墙、挡土墙、临街围挡等)坍塌等。主要诱因包括如下:基坑坍塌主要是由于建筑企业安全防护投入不足、随意简化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安全要求,未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编制地基与基础、地下管道工程施工方案,没有指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墙体坍塌事故主要诱因是墙体的设计不合理、将围墙做挡土墙、挡水墙以及广告牌、机械设备、材料和砂石的支撑墙;土方施工采用挖空底角的方法挖土;料具堆放过于集中,荷载过大等。

1.3 机械和设备事故包括车辆、机械倾翻事故、塔式起重机倾倒事故、检修设备的爆炸事故、违章操作事故。诱因主要有机械设备未安装说明书安装、未安装技术性能使用;机械设备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失效;对运行中的机械进行维修、调整,未安装操作规程操作;机械设备带病运作等。从近年来伤害事故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塔式起重机是主要危险源,主要由于塔式起重机的拆装施工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冒险蛮干;操作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不合格、工作责任心不强;塔式起重机施工安全技术方案不规范、安全技术交底不明确、机械设备本身的技术故障多。

1.4 电气事故包括多人触电事故、破断高压线路和地下电缆事故、电动设备因故障或断电导致中途停止事故等。施工现场用电频繁,诱因较多,如现场外侧边缘与外电高压线路的距离小于最小安全距离或防护不符合安全要求;没有增设屏障、遮拦、围拦或防护网,造成施工设备或钢管脚手架碰触高压电线;设备、电动工具漏电;雨天露天电焊作业;不遵守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潮湿作业未采用安全电压;高大机械设备未设防雷接地等。

1.5 火灾事故包括电气线路自燃、电火花、电焊火花、烟火、雷电以及周边火灾蔓延等。其诱因主要包括电气线路超过负荷或线路短路;电热设备、照明灯具使用不当;民工生活、住宿临时用电拉设不规范;民工在宿舍内生火煮吃、取暖;易燃易爆危险品等。

1.6 中毒事故包括食物中毒、一氧化碳(煤气)中毒、缺氧和有毒气体环境作业中毒等。此类事故往往造成群伤,其诱因主要包括食堂采购的食物中含有有毒物质或工人食用腐烂、变质食品;施工现场采用的材料中存在许多可燃性、爆炸性和有毒性、腐蚀性的材料;施工场地自身的原因,如坑探施工过程中会有各种有毒气体(CO、CO2、NOX、SO2、H2S等)及大量粉尘;工人冬季取暖时发生煤气中毒等。

2 建筑施工现场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对策

建筑施工现场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就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会带来较大的负面社会影响。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我们无法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积极的处理事故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事故一般具有突发性、事态的严峻性、时间的紧迫性等特点,此时要做出适时、正确的处置比较困难,但又至关重要,所以必须坚持正确的处理程序并采取有效的策略。

防范意识是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起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施工单位要积极开展预防建筑施工重大事故及有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加施工人员对预防建筑施工重大事故的常识和防范意识。由于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施工人员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危机意识淡薄,缺乏建筑专业知识培训,并且本身工作流动性大,也缺乏必备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必须制定应急培训计划,对应急救援人员和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其具备完成应急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在事故发生之前,要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是开展应急救援行动的指导方案,是一个标准化的、透明的应急反应程序,是及时迅速响应并实施救援工作的基本保证。预案的编制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快速有效”的原则。首先成立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小组,事故的应急行动涉及到不同部门、不同的专业领域,因此需要各个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调查研究,有针对的收集各种资料,包括适应的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企业之前的安全记录和事故情况,国内外建筑施工企业发生事故的情况等,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危险源、评估相应的危险度,并对企业已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明确应急资源的需求和不足,然后分工负责,组织编预案。为了保证预案的科学合理性,还要对预案进行评审并取得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可。应急预案批准后,企业所有应急机构要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包括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应急资源的定期检查落实,应急演习和训练,应急预案的实践和修订更新等。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减少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2]

由于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所以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施工方为了自身的利润和企业的发展,在安全生产的投入上明显不足,虽然明知施工施工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但是依然抱着侥幸心理,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预防施工重大安全事故。所以建筑施工企业首先应该认清形势,明确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安全施工生产的投入,并且应切实加强日常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将事故的应急管理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努力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应对事故的专业化水平。事故发生之后,为了尽快恢复施工现场正常工作,弥补事故所正常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被耽误的工期,必须建立善后修复机制。施工管理人员要抓住机会,利用事故作为培训工作人员的活教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工人的防范意识,以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急管理日益成熟。

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我国建筑施工业的具体实际,尽快建立健全适应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配套的也必须加强建筑安全生产执法监督的力度,培育专业化的执法监督队伍。目前的施工风险主要是由建设施工方承担,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方没有明确各自的建设施工安全责任,导致施工方承担过多的风险和责任,与其所获得的利益不平衡。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重新划定建设工程的各方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责任。由于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因此政府要健全和完善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目前建筑施工事故频发导致一系列的人员伤亡现状对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政府和企业应尽快建立健全和全面推进我国建筑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3]

参考文献:

[1]董大旻.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源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

第3篇: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 职业卫生 主体责任 自律管理模式

一、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建筑业作为高危行业,安全事故的高发一直受到关注,但其职业病的发病状况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早有相关数据显示,建筑业职业病发病的病例2007年、2008年均排在健康部通报的全国各行业发病数的第三位。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一是建筑施工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工序环节繁杂、触害时间长、交叉触害现象明显,触害人员对职业危害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差。二是企业管理层对职业卫生认识不足。三是建筑施工流动性大、时间周期不定给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不便。四是建筑施工一线打工者的特殊身份和流动性强的职业特点,造成农民工成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盲点,这也成为建筑施工企业一触即发的“炸弹”。五是建筑施工企业实施HSE管理体系以来, “H”健康方面的工作一直处于弱势。

二、实施企业职业卫生自律管理的必要性和预期目标

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200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仅对用人单位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义务就规定了22项,对企业加强职业卫生管理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企业实现职业卫生自律管理是一种管理趋势,客观剖析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寻找对策,使职业卫生自律管理能得以最好的践行。通过自律管理可以满足企业合规性要求,并逐步实现职业卫生方面的长短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中提出规划目标“到2015年,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9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60%以上,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65%以上。这是一个五年期工作目标,也是企业要实现的基本目标。

三、逐步建立以“六大保障体系”为支持的自律管理模式

1.目标预控体系

管理要素包括:

企业最高决策者承诺遵守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规政策标准。

制定职业卫生管理的指标、指标及考核计划。制定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其中包括制定新、改、扩建项目的职业卫生评价计划;制定年度职业危害场所现场检测和人员查体计划;编制年度职业卫生培训计划;制定年度职业卫生投入计划等。

2.制度保障体系

管理要素包括:

建立健全防治责任制。首先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面负责;其次是建立起完整的责任制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建立健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组织,完善职业卫生网络;建立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清单;建立职业危害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职业病防治经费使用档案;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制定实施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制定系列制度,责任到位。

3.宣传培训体系

管理要素包括:

制定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规划和计划。

健全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体系和网络。

组织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劳动者进行培训。

深入开展职业病防治日常宣传教育活动。

要经常开展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岗位操作人员职业健康意识培训、开展岗位操作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技能培训等,通过培训提升人员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水平。

4.过程监控体系

管理要素包括:

组织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监测和评价,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加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健康查体和监护。定期组织在岗、新上岗、离岗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禁止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劳动者,给予适当岗位津贴。加强职业健康监护能及时发现劳动者职业健康损害,予以诊治、调换岗位,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加强职业卫生防护。内容包括健全职业病防护设施台帐;职业病防护设施配备齐全、有效;按标准配备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建立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登记记录;及时维护、定期检测个体防护用品。加强职业病危害场所隐患的排查和治理。不定期组织对工作场所的检查和排查,强化职业病危害场所管理,及时发现、整改各类隐患。

5.应急救援体系

管理要素包括: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救援器材、设备。

组织应急技能培训,掌握自救、互救和应急设备设施的操作技能。

组织应急演练。

职业卫生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能够提高对职业卫生事故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更好地丰富和完善企业职业卫生自律管理体系。

6.异体监督体系

管理要素包括:

建立工会职业卫生合理化建议程序,集思广益,提高职工积极参与职业卫生管理的积极性。

建立劳动防护用品监督检查程序,定期对防护用品发放、使用等情况进行抽查监督,

督促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执行法规标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在职业卫生自律管理中要赋予、发挥工会监督职能,注重员工参与管理,监督职业卫生自律管理工作的绩效。

四、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起以“六大保障体系”为主的职业卫生自律管理模式,能有效履行法律赋予的各项义务,保护和增进劳动者职业健康,有效控制职业病发病率。同时自律管理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小投入、大产出,有利于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并提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打造“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的企业新形象。

参考文献

[1] 周学勤.职业卫生管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5.

[2] 孟艳华,胡广霞.新员工职业安全健康知识[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第4篇: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

前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阶段。如何面对挑战,适应新常态,以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当前亟需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经济新常态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挑战

(1)高端建设模式的引入,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提出了新课题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为了节省投资、缩短工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BT、EPC、BOT、EPC+BOT等一批趋向一体化高端建设的模式陆续得到实施,特别是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PPP)帷幕已经徐徐拉开并正在实施推进,为建筑施工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新的建设模式下,施工模式也由过去单一施工向设计、采购、施工到竣工交付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管理转变。同时,也对新模式下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提出了新课题。(2)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效能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减缓倒逼建筑施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胆拓展业务领域,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兼并重组等方式推进转型升级,实施集约化和多元化发展将成为一种常态。在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势必发生不同企业安全文化的融合,也势必发生一系列资源的整合。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也势必面临机构调整、人员变动等资源的重新配置,对如何保持安全生产工作的连续稳定性、管理体系如何融合、管理方式如何创新、管理能力如何提升等工作效能问题提出了新要求。(3)国际建设市场的拓展,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从我国的外部环境看,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亚太自贸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设紧锣密鼓进行,给建筑施工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开展国外工程承包,扩展对外业务,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建筑施工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机会增加,境外工程项目也会越来越多。由于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海外工程安全管理经验不足,对国外的宗教习俗、人文环境不熟悉,加上境外有些地方的社会动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和传染性疾病时有发生等很多不安全因素,直接威胁着施工企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生命财产安全。这些都对建筑施工企业在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等方面提出了新挑战。

2.经济新常态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对策

(1)大力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目前,建筑业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一些施工企业安全工作基础薄弱,现场安全管理粗放,隐患丛生,事故频发,这与安全发展理念以及工程建设的安全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要改变目前建筑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必须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种现代安全管理模式,是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覆盖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建筑施工企业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来抓,通过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工作标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完善安全长效机制,使各施工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状态,做到管理制度标准化、设备设施标准化、人员行为标准化、现场作业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综合水平。(2)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随着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规模逐渐壮大,拓展产业领域愈来愈宽,发展覆盖面愈来愈广,由此带来企业监管的对象数量比较多,监管覆盖面比较广的问题,特别是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多,在建工程规模也越来越大,建设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仅仅靠安全检查、统计报表纸质报送等传统的方式,要确保对企业所有监管对象进行有效安全监控,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将安全纳入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企业施工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有效的集中安全监控势在必行。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应用计算机建模、视频监控等现代的各种技术手段,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通过信息集约化,管控数据化,后台管理和监管对象的安全联动,动态监控,实现安全管理零距离,推动企业由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向信息管理模式转变,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效率。(3)建立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设工程规模、类型、特点不同,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作业条件迥异,尤其是随着建筑施工企业参建的国内外项目越来越多,不确定因素更加复杂,随时可能出现安全失控状况。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机制,制订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加强企业与社会的相互联动,构建“体系完整、机制完善、反应迅速、处置得力”的应急救援体系,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施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防范突发事件并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要积极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应对新挑战,主动作为,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突发应对机制,探索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新路子,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对企业发展的保障作用,推动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勇.中央建筑施工企业设置安全总监的思考[J].建筑安全,2015(06):49-52.

[2]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释义[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2.

第5篇: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 建筑; 施工管理; 质量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innovation problems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for reference onl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建筑施工管理系统的现状

建筑工程作为一种野外分布的线性工程,施工面狭长, 流动性大, 临时工程多, 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特别是目前建筑的建设中,高等级建筑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 而高等级建筑建设本身还具有工程规模大、涉及面广、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高、施工单位和协作配合环节多等特点。这样, 业主、承包商和监理在施工阶段进行项目管理和目标控制时所需采集、处理和分析的信息量相当宏大, 工程管理工作量大而复杂。因而, 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计算机辅助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在已经研制开发了不少成功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及相应软件。

2.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问题

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生产力发展。 施工管理创新需要从观念、技术以及组织机构等几方面进行创新。所谓观念创新, 就是要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 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进行完善, 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施工管理模式。观念创新是施工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工程项目的施工是由建筑企业承担的, 因此, 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对于项目的施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机构仍然沿袭了旧的做法, 即在项目施工管理中, 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 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 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 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 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 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 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 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 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 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 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 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项目施工管理方案的不断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根本方法。

3.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危险源一般是指一个施工项目整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设备及其位置,也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上述情况的组合所形成的根源或状态。通过对整个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的分析,界定出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域、施工环境、设备、人员等哪些是危险源,其危险性质、危险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为事故的转化过程规律、转化条件、触发因素是什么。通过有效控制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使危险源不至于转化为事故,也就是说事故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危险源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危险源是原因,事故是结果。通过分析原因到结果的途径,揭示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才能采取恰当的安全对策措施;由于受施工现场局限性的影响,多数施工现场内的办公室、员工休息室、职工宿舍、仓库等建筑相互毗邻,这些建筑大多为临时性,结构简易,且耐火等级多为三、四级。另外,一些职工宿舍与重要仓库和危险品库房相互毗连,甚至临时建筑物相互间隔仅用三合板等易燃材料进行分隔,加之只设置一个安全出口,一旦失火,人员难以疏散,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此外,因施工需要,部分施工现场仍然采用木制等可燃性的脚手架和易燃材料作为安全防护物,特别是装修现场既堆放有大量的可燃性装修材料,又存放有油漆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猛烈燃烧将迅速蔓延。

4.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对策

安全评价也称危险度评价或者风险评价,施工现场安全评价就是对建筑产品生产活动中,或者施工前的施工现场所存在的风险、隐患和安全措施进行评价。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提供预测信息,使之进行有的放矢的监督管理,为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高层建筑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各单位应成立防火领导小组,成立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和消防学习。施工现场应制定一些必要的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以使各承包单位和各作业工种有章可循,从而落实防火工作。对于各种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加强督促和检查。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应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施工总平面布局审批制度,“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严密,伤亡事故总是难以从根本上避免。为了避免或减少伤亡事故的损失,从容应付紧急情况,应需要严密的应急计划、完善的应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活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则涵盖了“事故预防、应急处理、抢险救援”这三部分内容。它是施工现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的一项有效的安全措施对策。为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到文明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在对施工安全隐患进行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4.1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保证措施。

4.2营造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做到人人讲安全,时刻抓安全,对工人落实三级教育,落实岗前培训达标率100%。

4.3业主给足安全文明施工费用,并对施工企业安全文明措施进行检查。

4.4建立健全的承发包体制,杜绝层层转包,忽略安全施工现象。

4.5加强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力度,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工程人员自身有较强管理意识,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文中只是探讨了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管理创新和后期施工管理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做法。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需要结合各项目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每一项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华.浅谈国内外建筑施工的管理 [J] .安徽建筑, 1998 ( 1 ) .

第6篇: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质量管控;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城市化进程随时展在加快,建筑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需要对施工技术与质量实施有效控制,这样能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分析做好施工技术与质量重要性并简要总结,对当前施工技术与质量中的问题作出分析,提出有效的措施,较好的促进国内建筑行业发展。

一、增强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的重要性

建筑企业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建筑行业发展较快,工程规模扩大、结构复杂化增加,新型的技术、工艺、结构和设备不断涌现,这些对施工技术的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只有促进技术管理的进步与发展,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

企业自身的需求。现在建筑企业的技术与质量问题,一个是内部管理的粗放,缺少科学、合理的体制;另一个是传统的就业制度问题,使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专业素质较低,许多职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技能培训,缺少本工种的常识与能力。所以加大施工技术与质量的管理力度,是建筑企业垦待解决的问题。建筑企业为谋求发展,不单要适应市场需求,重要的是自身发展与壮大。建筑企业通过积累与提升综合管理能力,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与快速发展。

二、施工技术与质量在控制中的问题

1、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自身行为不规范造成建筑市场秩序混乱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存在政府及企业行政干涉的问题,施工人员没有按照常规的流程施工,不仅影响了施工的进展,还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同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于质量管理的意识不足,在资金缺乏、法人责任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产生施工运作的问题。甚至产生招投标工作的违规操作问题,极大的威胁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2、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存在施工程序混乱的问题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存在施工程序混乱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目前建筑工程存在工程多次转包的现象,这种现象造成了建筑施工资金的大量流失,最终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用偷工减料的方式获取更多的利润,最终造成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建筑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不足,经验不足,造成建筑施工的不规范,质量管理水平不足,难以形成对建筑施工质量的有效把控。

3、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存在质量监督的问题

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存在质量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缺乏对建筑施工质量的有效检测,一旦发生问题,责任不明,难以及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建筑施工行业缺少相应的建筑法律及法规,同时,执法人员由于缺少专业的知识,造成监督不力的问题。

4、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存在质量监理的问题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存在质量监理的问题,建筑工程监督管理的市场不完善,监理单位只能采取自主监理的方式,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存在建筑质量管理方法及手段欠缺的问题。

三、对施工技术与质量的控制措施

1、针对现在对施工技术进行的加强与管理,要确保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有效控制,控制方式是选择一个合理和有效地控制措施,以此确保整个施工尽量减小对人们的影响,达到安全顺利实施的目的。如果要加大施工技术控制力度,就要在施工中严格遵守建筑工程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此为基础建立系统化、合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系统,以此来保证工程施工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以便在整体上提高工程质量。

现场施工的技术人员主要是做好施工中的技术控制,有效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具体施工中技术人员要对现场的技术问题,及时发现和及时解决,减少它对整体质量与施工进度造成的影响.所以在建筑施工中要增强技术支持,主要有两个方面:

1.1 定期对施工人员实施技术培训,使他们学会从设计图到质量验收这之间各个环节中的技术管理。

管理人员,同时在建筑企业中建立一个人才梯队,减少优秀管理人员的流失。

2、设计阶段施工技术的管理。

该阶段的技术管理是指施工前期,建设、设计和施工三方要对整个设计图做出审查,以此确定施工资料是不是配套齐全,把审查结果表明在图纸上。同时,这也是技术人员掌握图纸内容的阶段,使自己更加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以便在施工中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中期施工技术的管理,施工中期的管理是很重要的,不少问题与影响都出现在中期,它对施工技术管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在整体的施工中,要做好各个施工关键环节,尤其是施工之前交底工作,选择合理的施工设备,尽可能消除隐患。后期施工技术的管理,后期技术管理是在竣工之后进行的,这时主要任务是评定工程质量。同时要结合设计图和有关法律法规编制一份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把此评定标准和建筑质量标准做出对比,以此评定建筑质量有没有达到要求。发现不合格地方时,必须使施工人员及时补救,技术人员要严格控制好施工质量,对那些可能会影响到质量的问题,要找出来进行处理,防止造成巨大损失。

3、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3.3 验收制度,班组自检合格以后,由施工人员根据技术交底做出验收,合格以后再申请专检,质检员和技术负责人要对所申请的项目实施联合检查和验收。

4、对相关材料的做好验收工作

建筑材料市场繁多,其存在着鱼龙混杂状况,然而为了能够保证一个工程的质量,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材料进场及半成品严格地进行相关的试验,与工程相关的企业应该制订出一份严格制度而来进行这项工作,并由专业人员来进行这项工作,并做好全程的跟踪。

5、加强我国建筑施工质量管控需要做好紧急事故的预案工作

建筑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进行建筑施工项目时往往是多种工种之间相互配合,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紧急事故,这时,对于紧急事故的预警方案就先得尤其重要。加强我国建筑施工质量管控需要做好紧急事故的预案工作,确保紧急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第7篇: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 安全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规模和建筑体量上日显大型化,由于建筑施工多属露天作业,生产、生活环境艰苦,作业任务繁重,设备设施操作复杂化,生产节奏加快,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是居高不下。作为建筑企业的主战场,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目标转化为实体的主要场所。以人为本,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降低一般事故的发生频率,把握好安全生产这一红线,既是企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步骤,也对企业长期的稳定、健康发展起到基本的保障作用。

一、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建筑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建筑安今问题的不断变化,有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等。

2)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定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施工环境、施工人员素质、进度情况、地质条件、天气状况以及施工场地周边大环境、治安状况等因素对建筑安全生产也有较大影响。

3)建筑施工过程是由不同的施工工序和复杂的作业过程构成的,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将不同功能的施工机械,沉重的建筑材料,多工种大最的作业人员和各种各样复杂的施工工序有机结合起来,工作人员的作业面和工作平台在地下,地表及高空每时每刻不断变化,劳动强度大,工作平台处于不断变化当中,复杂的作业结构和作业过程是导致施工现场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4)公司与项目部的分离,致使公司的安全措施并不能在项目部得到充分的落实,一些施工单位往往同时有多个项目竞标,而且通常上级公司与项目部分离,这种分离使得现场管理的责任,更多的由项目部来承担,但由于项目的临时性和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压力也相应增大,压级压价,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影响材料选购、队伍选用、作业偷工,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建设方,他们强调的是价格、工期、质量,国有投资公司关注的是工期、价格质量、牺牲安全,这些现象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是造成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主要原因之一。

5)建筑行业整体素质低下,体现在:在3000多万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8.58%,有的施工现场甚至90%都是农民工,严莺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培训,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加之一些用人单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对工人的安全生产教育,上面的管理层都放松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下面的操作工人在作业时都随心所欲,加强对工人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和培训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6)监管方面。建筑施工的现场监督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上,安全管理形式化,缺少日常的监管制度和措施,施工现场的监理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等都是造成建筑行业产生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重要因素。

二、当前在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中应当采取的对策

(一)健全安全生产委员会与安全规章制度

施工企业要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企业总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工作重大问题的组织研究和决策;主管安全的副总经理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公司安全部、工会、人力资源部、包维护等主要负责人,落实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依据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公司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面向生产一线,贴近职工生活,具有实效性和町操作性,有利于领导的正确决策,规范企业和职工行为,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安全生产工作采取分级管理、责任层层分解的机制,公司项目两级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各单位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切实把安全责任制落实到项目、班组和各生产岗位人员。只有实行分级管理、分级监控、分级治理,才能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确保安全生产工作不走过场、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三)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1)新入场职工的安全教育。公司对进场的职工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包括施工安全知识、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部位及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要求。新入场的职工和调换工种的职工经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方准上岗,并建立培训档案。

2)特种作业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除一般性安全教育外,按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规定进行特种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公司质量安全部统一组织,把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法规、强制性标准等作为主要内容。各单位、项目部具体实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严格考试。

3)经常性安全教育。公司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包括季节性安全教育、节假日加班加点职工的安全教育、突击赶任务情况的安全教育,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绝大多数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凶都足由于“三违”行为造成的。对“三违”人员,除经济处罚外,还要对其补课、录像,书面写出认识,自己教育自己,使其认识危害,杜绝“三违”。

(四)加大投入,提高安全本质性

1)努力创造设备设施的本质化。

公司对特种及危险性较大设备设施定期进行检验,对其传动部分和各种装置经常维护、保养和检修。确保发生故障时系统的自我保护、紧急停车装置等发挥作用,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在购买新设备时,同时购买其防护设置,以保证起霞作业施工安全。

2)制定安全投入费用计划,加大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是企业和工人的“救命钱”。要预防杜绝事故的发生,必须持续有效的进行安全投入。制定安全投入费用计划,对安全防护、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临时设施等的投入,做到专款专用,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确保安全生产费用足额到位。

(五)强化安全监督检查

公司的安全监督检查分为常规性安全检查、专项安全大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常规性安全检查是针对施工现场生产环境复杂、工作嘶多、工序繁杂、施工机械性能和施工人员技术、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安全管理人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场所长期的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施工现场在进行深基坑支护、脚手架搭设拆除、大型吊装作业等特殊作业时,进行专项、有针对性安全大检查。根据公司安全检查制度,每月由项目部组织。各分包队、劳务队参加,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不定期的检查带有突击性检查的性质,是在不预先通知、现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开展的安全检查,反映的安全问题真实客观,解决处理问题更为有效。

(六)加强应急救援工作的管理和落实

为规范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制订一系列安全应急预案,以及《防汛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每年根据实际进行修订和完善。两级安全生产应急抢险队伍,配备了应急救援物资、器材和车辆,每年都举行一次安全应急抢险演习。各单位进行专项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之间协调配合和现场处置能力。

安全生产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一切工作的保证。只要我们认真加强安全管理。就能保持良好态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总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没有任何杈力、也没有任何理由轻视或随意放弃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更没有理由对各类事故给我们造成的巨大损失视而不见。在大力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在创建平安企业、平安家庭的今天,如果我们企业、每位从业人员人都能充分地负起责任来,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奕.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建筑 2007(03)

第8篇: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强化管理;策略

前言

城市人口数量骤增,增加了城市生活压力,尤其是住房供应需求,这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但是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质量问题却层出不穷,对此必须要引起重视,强化建筑施工管理,提升质量,保证人民生命与财产的安全。

1 完善现有的施工质量管理机制

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社会的努力。任何一项工作在开始前都需要负责人、施工技术人员及管理等人进行技术交底,确保工程的质量。遇到问题所有人员要共同研究,p少损失。另外,技术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规范,对施工工作进行指导,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保证科学施工。

2 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效率

质量是评价工程的重要指标,直接反映出施工方的能力,同时也是工程管理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市场体制改革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几句增加了施工单位的压力。施工质量的管理就是对业主与管理者目标的实施,是确保整个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为关键的就是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这是确保施工质量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因此,要做到全责分明,互相牵制。所有进场工作人员必须要持有相关的资格证,所有进场的材料也必须要符合施工要求,做好预防与现场管理工作。总之,就是对影响建筑施工的所有因素都要分析,将其分配到每个人,从源头控制施工质量。

3 严格控制施工成本

3.1 掌握市场需求,了解社会呼声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成本规划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要对成本价值有合理的规划,然后才能综合考虑,确定自身价格。

3.2 经济效益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任何行业都在追求经济效益,建筑企业亦不例外,经济效益是其生存的基本,因此,成本规划中必须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因素。这就要求在施工前将建筑质量与施工成本进行细化分析,整理、规划,规定施工周期。在这一过程中仍然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质量是工程建筑行业立足的根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质量服务的。同时,控制成本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财务部门需要对成本进行规划,管理部门要去执行,监管部门也要做好监管,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成本体系的正常运行。首先作为管理层的负责人必须要对整个成本控制体系进行全面规划,然后负责人要协调多个部门,并明确每个部门的责任。最后,负责人要与审计部门共同作用,严格审计每笔款项,将信息及时反馈给管理层,便于管理。

4 加大对员工的培训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但安全问题永远都是重中之重,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必须要做好工程管理工作,将安全纳入到管理的范畴,在培训中加入这部分内容。不论是企业或者是个人都要对安全施工给予足够的重视,减少施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也要提高,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就蒙混过关。另外要保证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加强培训,不论是岗前、在岗职工都需要参与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及安全意识,将施工安全遏制在萌芽状态,减少安全事故。

5 不同学科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

所有的参与人员都要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遵循科学管理的原则。另外,必须要创建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提升对关键问题的解决能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重复、交叉错误频出,因此在图纸与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减少技术错误。图纸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是整个建筑体系建筑的前提,是联系各个学科之间关系的纽带,这就要求图纸设计人员在保障自身设计的前提下与其他工作做好衔接。在施工前要对图纸进行会审,确认可实施性才能投入施工。施工后要做全程监管,保障各工序施工达标,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多部门的沟通可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6 创建并完善建筑施工事故的应急管理体系

对于一般的施工问题在施工条例中都有明确的处理规定。现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建立事故应急预案,以防突况。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对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总结,并作为后期工作的指导,减少相同问题的重复发生,并构建切实可行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减少事故,降低事故损失。这就要求建筑企业管理阶层对安全事故的紧急救援方案认真审核,组建专门的应急队伍,同时对所有参与的人员都必须要严格要求,进行专门的培训,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后,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应急装备都要定期的维护并检查,确保应急事故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保证装备可以发生作用,确保所有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单位,对施工的质量与安全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管理更加重视,通过强调管理目标,强化施工监督管理,检查与验收等工作,确保每个工序的施工质量,最终确定整个工程的质量。从施工的多个层面上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安全,以保障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为社会树立正面形象,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建筑实力,增强经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国旗.如何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质量[J].科技与企业,2014(3):34.

[2]徐灏.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J].会计师,2014(21):24-25.

[3]王铁,孙惠祥,董志根.认真贯彻标准,严格执行制度,确保安全文明施工――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建筑安全文明施工管理[J].建筑安全,2015(10):65-67.

第9篇: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城市应急管理;隐患治理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成为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但由于高层建筑的楼层高、功能复杂、人员聚集、设备繁多等特点,以及近些年来高层建筑火灾多发的态势,反映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务须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上海市消防部门为有效解决高层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提升高层建筑火灾防范和城市应急管理能力,近年来以“世博消防安保”为契机,深入推进城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维护城市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尚需重点围绕责任制建设、隐患排查治理、宣教培训和应急管理等几个根本性问题,加强依法治理,落实部门分工,明确安全职责,加强长效管理,才能把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向纵深推进。

一、要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建设

城市高层建筑管理单位涉及政府职能部门、各属地街道(镇)、居(村)委会、物业管理部门、房屋产权单位和租赁单位以及公安派出所等多个单位。推进城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首先应当依法理顺各个单位的管理职责,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做到“依法办事,按职分工,各施其职,齐抓共管”。因此,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上海市消防条例》、《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上海市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上海市建筑消防设施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督促高层建筑物业管理等单位建立和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当前世博安保期间,要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纳入逐级签订世博群防群治安全责任书的重要内容,逐级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各高层建筑相关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简列如下:

1、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要建立并完善辖区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台帐制度,指导辖区有关单位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并切实加强检查督促。

2、各居委会、村委会、社区服务站要制定区域内火灾应急预案,组建义务消防员队伍;经常性地开展防火安全教育、防火和灭火演练,组织高层建筑居民签订防火公约,并对火灾隐患进行自查整改。

3、物业管理企业要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和专(兼)职消防安全员及其工作职责,落实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的消防安全管理服务职责,按照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开展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管理工作;发现损坏的消防设施设备要及时告知物业所有人或相关单位进行维修;发现破坏消防设施设备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报告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高层居住建筑的物业服务企业要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的年检制度。

4、房屋产权单位出租的建筑物必须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并在合同中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对于同一高层公共建筑内有两个以上使用单位的,要成立由产权单位牵头、使用单位法定代表人和消防安全责任人组成的消防安全领导小组,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并根据不同业态的特点,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检查督促、值班值守、应急处置等工作。高层公共建筑的产权单位要依法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的维修保养和年检制度,也可委托建筑的建设、使用或者物业管理等单位实施。

5、燃气及供电部门要定期检查高层建筑燃气管道、仪表、阀门、报警装置及电线电路,并及时维修更换损坏的部件,解决私拉乱接电线等问题。对高层建筑内涉及房屋产权单位安装的燃气泄漏报警仪、管道自动切断阀等设备,要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每年做一次强制检测。

6、公安消防支队、派出所三级管理机构和房地产管理部门要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整改情况,列入物业管理行业评比、平安小区和安全大楼评比考核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实加强监管、检查。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各公安派出所应依法加强对高层建筑的分级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

7、规划和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把高层建筑项目审批关。在审批高层建筑项目时,充分征求和听取消防管理部门意见。同时,要严把高层建筑项目验收关,加强对在建高层建筑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规划许可核准要求的不予验收。

二、要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

城市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的排查应按照“自行检查与监督抽查相结合,消防检查与部门监管相结合”的“两个结合”为原则。自行检查以房屋产权单位和租赁单位为主,加强对内部消防设施、消防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和措施等方面巡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监督抽查以各所地街镇为区域范围,定期加强地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抽查,确保重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督促相关单位落实管理制度。消防检查以消防部门和公安派出所为主,按照消防规范要求,深入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单位依法处理;其他相关部门结合条线加强所辖高层建筑的消防监管。在工作中,应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标准化,逐渐形成统一标准,并以“标准管人、以标准管事”的制度。

对在高层建筑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有的是一般隐患,有的涉及到产权单位多、整治资金缺乏、难于协调的复杂情况,治理时应按照政府主导的原则,必要时作为政府挂牌督办项目,督促落实整治。

1、对存在火灾隐患的高层建筑,由消防支队依法开具《责令改正通知书》,明确整改责任主体及整改措施、要求、期限,并抄送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期满复查发现隐患仍未整改的,依法实施处罚,视情采取有关强制措施。对隐患整改确有困难的,报请地方政府协调解决。

2、对存在火灾隐患且因维修资金缺少等原因难以落实整改的高层居住建筑,由当地政府府筹措资金落实整改,或列为政府平安工程督办项目加以推进,确保及时消除隐患。

3、对存在火灾隐患且因业态多、产权单位多导致消防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的高层公共建筑,由当地政府协调建筑各产权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资金来源,确保整改工作落地见效。

4、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源、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安全监管、质量技监、工商等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监督。对高层建筑的产权单位未按规定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检测等管理职责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依法实施处罚。

三、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宣教培训

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教培训是抓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方面,消防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把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力求抓出成效。在宣教培训的内容上应以基本常识、火灾案例警示教育和逃生自救能力普及活动为主,通过宣传培训不断提升高层建筑使用人、管理人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强化社会化消防教育培训,落实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消防安全检查人员职业资格证制度。

1、文广部门应发挥职责优势,积极牵头开展消防宣传教育,依托119消防日、逢年过节、重大活动等节点,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主流媒体的作用,请主流媒体免费刊登、播出包括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防范知识在内的各类消防公益信息和公益广告,建立完善消防公益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

2、其他相关委办局要组织、督促本级教育、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职业培训机构将消防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培训的内容;督促高层建筑产权或使用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增强责任单位主体意识,使其自觉做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加强消防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消防志愿宣传服务活动,形成全社会参与、推动消防宣传工作的格局。

3、公安消防支队要会同单位人力资源主管部门以高层建筑的物业安保经理、建筑消防设施操作人员等为重点,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确保高层建筑相关从业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建筑消防设施设备,提升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四、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应急管理

近年来高层建筑火灾频发的形势,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还不够到位的现状,紧急情况时高层建筑疏散和处置都极其困难的特点,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应急管理,采取措施增强高层建筑应急管理水平,并建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层建筑应急管理系统。在消防安全方面,将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综合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对火灾等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和预案编制,加大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投入力度;加强灭火力量编成、组织指挥,开展针对性的模拟训练、实地拉动和实战演练;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的人员疏散、安置等保障工作至为重要。因此,在构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应急管理方面,政府、消防以及高层建筑相关单位因统一思想,明确要求,落实责任。

1、各级政府要将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管理工作纳入综合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对火灾等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和预案编制,加大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投入力度,落实应急知识普及、社会动员等工作。要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的人员疏散、安置等保障工作。

2、消防支队要继续加强高层建筑火灾的灭火救援准备工作,熟悉各类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状况,加强灭火力量编成、组织指挥、现场组网、战术运用、战斗展开、供水组织、疏散救人等措施,开展针对性的模拟训练、实地拉动和实战演练,进一步提升处置高层建筑火灾等灾害的能力。

3、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设置专人负责工程施工消防安全管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消防临时设施配置和管理,确保工程过程中消防安全。监理单位要加强对工程施工现场消防临时设施配置情况的检查。

4、高层建筑的物业服务企业要针对服务管理对象特点,逐幢制定高层建筑初起火灾扑救和应急疏散预案,明确各项应急处置工作的程序、措施和责任人,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及时改进不足,提升群防群治、自防自救能力。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第14卷.

[2]赵爱民,鲁亚姝. 现代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探讨[J]. 武警学院学报, 2007,(4):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