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媒体融合的内涵范文

媒体融合的内涵精选(九篇)

媒体融合的内涵

第1篇:媒体融合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编辑;内涵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157-02

一、目前媒介融合现状

“媒介融合”就是媒体之间的相互合作,也可以说是媒体相互联盟。在我国“媒介融合”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导向,包括内容上的融合、网络上的融合和终端上的融合所构成的媒体形态的变化。

(一)发达国家媒介融合的现状。发达国家主要指的是欧美国家,这些国家较早的进入媒介融合阶段的国家,其中比较出名的英国新闻媒体,就像BBC广播公司和《每日电讯报》等在整合新闻编辑部,为的就是采取多方式和全天不间断的向受众群体每日的最新消息。可以说英国的已经将电台、电视和网络的编辑部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新闻编辑部,逐步为探索全平台的全方位采编。

前几年英国著名报社的编辑部将网络和手机的采编人员与原报纸编辑人员整合在统一的一个同心圆为结构的办公室,进行办公的期间报社的决策型领导就在圆形区,而各个业务部的门则是围绕在决策区,办公区有一面巨大的媒体墙,展示的都是最新的新闻、最受关注网站新闻、视频新闻和图片新闻。该报记者每人都有关于现代媒体工具的相关教材,并且各个记者或编辑部都不止一台,每人都是最低两台电脑,这些电脑的用途就是分别接入不同的信息源,主要是视频、音频、博客、微博评论等,对于这些新媒体每个编辑或记者都能熟练的操作,可以说就像说多媒体编辑部。因为报社的结构调整够完美、够彻底,报社的对手给该报起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叫“每日恐怖报”。与此同时美国比较著名的报社也进行了对编辑部的调整,也是创新设计的多媒体,并与现代的报业编辑出版发行工作条件相符。

很多方面都表明在媒介融合下,显然欧美国家较早实行了相互合作和联盟的全媒体发展战略,许多媒体逐步也都开始改造编辑部结构作为实行媒体的整合,逐步在不同层次和层面把网络媒体编辑与传统媒体编辑部进行了结合,进而实现多媒体同时传播的目的,这种做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国内也开始借鉴这种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调整使用。

(二)目前我国媒介融合现状。我国的媒介融合与国外的相似,主要体现在全媒体的相互合作和联盟。就拿报纸来说:(1)主导就是网站,而记者就是多媒体的网站采编,都是由网站统一指挥;(2)以报网为核心的整合是多媒体记者,也是报纸和网站记者同时兼任;(3)各报在集团无界限,多媒体记者属于集团直属管理。我国全媒体发展中,有一少部分报业的全媒体战略的整合发展取得比较大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来源于集团对现代市场的了解,根据现代市场的形式行动早,提前走在报业全媒体发展的前列。这些提早实行全媒体发展战略的报业集团,主要是组建了全新的媒体新闻部,并把多种媒体进行整合和融合,并以全新的“全媒体框架”,实现了由营销报纸至营销内容的变化,这一变化影响力非常之大、非常震撼。

“三网融合”主要包括电信网、电视网和和计算机网,虽然是融合,可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合为一体,而是高科技的融合,也是高端应用的融合。这种融合是统一的,在网络上互相连通,覆盖全面,在业务上也是相互渗透,也可以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合作的同时也是竞争,无形中这三个行业形成统一的管制和政策。而三大网络的改造,也实现了全媒体的通信业务。

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会给新闻传播媒介带来巨大的改变,正如印刷术之于报纸、无线电之于广播、视频传授之于电视等,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不但改变新闻界的格局,同时也使新旧媒体在某些功能上出现叠加及融合,使得媒体的内涵不断的丰富。新闻作为媒体的最主要传播内容,其编辑所包括的内涵也在如今这种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分别反映在报纸、广播及电视三种传统媒体之中。

(一)报纸新闻编辑内涵的变化。报纸作为最早出现的公众传播媒介,其本身经历了数次变革,已经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根据编辑技术手段、形式等来划分,报纸编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文字信息编辑阶段,受制于新闻采集方式的单一,新闻编辑主要是运用文字的感染力来突出每条新闻的特征;第二阶段为文字与图片信息组合编辑阶段,随着照相技术的普及,在新闻编辑中运用图片来表达新闻内容,具有跟直观的效果;第三阶段为计算机采编与激光照排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使在报刊新闻编辑也收益于自动化的普及;第四阶段就是如今的互联网新闻采编模式,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报纸虽然作为最传统的新闻媒介,但其新闻编辑的内涵却随着技术的升级发生着不断的革新,这也保证了报纸持续至今的生命力。

(二)广播新闻编辑内涵的变化。广播的出现让人们首次感受到新闻传播的实时性,相对于保证较长的编辑周期,广播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采编到新闻事件进行传播,这也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报纸类似,广播新闻的编辑内涵的发展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播报报纸新闻阶段,广播接收设备尚未普及的时代,报纸仍是最为强势的新闻传播方式;第二阶段为广播新闻独立发展阶段,随着广播接收设备的普及,广播作为一种独立媒体的条件也已成熟,广播新闻的编辑也开始了其独立的发展;第三阶段为实况转播阶段,广播真正的优势开始为人们所注意,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事件发生的声音信息实时传播到听众那里;第四阶段为专业新闻电台阶段,此时电视也开始普及,广播开始以专业化来立足于新闻受众之中,对于新闻编辑的专业性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

电视作为能够同时传播音、视信息的传播媒体,其由于与高科技产业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其技术支持手段仍在发展提升之中。在电视媒体发展壮大的几十年间,其新闻编辑内涵的变化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广播复制阶段,即新闻形式仍以口播为主,新闻编辑方式沿袭着广播媒体的形式;第二阶段为画面传输为主的新闻传播形式,新闻编辑的内涵开始了新的扩展,视频编辑成为了新闻编辑的主要内容;第三阶段为实时采集与远程传输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便携视频采集设备开始出现,远距离传输设备也得到应用,新闻编辑更多的依赖于新技术;第四阶段为现场直播阶段,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画面实时切换,画外音及时补充等成为电视新闻最常见的形式。

三、结语

目前我国报业集团“全媒体”战略正在深入开展,“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同时也涌现一些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家共同的去关注、共同去解决,只有顺利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为传统媒体新闻编辑转型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曹宇.媒介融合下的电视新闻栏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2]徐沁.泛媒体时代的生存法则―论媒介融合[D].浙江大学,2008.

[3]鲍立泉.数字传播技术发展与媒介融合演进[D].华中科技大学,2010.

[4]邢仔芹.媒介融合的现状及对传媒业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

[5]刘颖悟,汪丽.媒介融合的概念界定与内涵解析[J].传媒,2012,01:73-75.

[6]姜帅.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的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7]陶喜红.论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趋势[J].中国广告,2007,06:160-162.

[8]王鹏.数字时代电视编辑的创新思路[J].科技传播,2012,19.

[9]卢科键.报纸新闻编辑的嬗变性――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对报纸编辑的影响[J].科技风,2012,15.

第2篇:媒体融合的内涵范文

对于动漫产业而言,创意是核心,文化是灵魂。通过创意设计达到动漫形神兼备的效果,实现其艺术价值的最大化;通过有效的传播策略,实现其商业价值的最大化。本文分析湖湘动漫中的创意因素,从设计、传播策略方面进行创意开发,同时挖掘湖湘文化内涵,进行创作的无缝融入,从而达到湖湘动漫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赢。

[关键词]

湖湘动漫 创意设计 传播策略 文化内涵

动漫艺术跨越国界、民族、职业和年龄,是一门世界通行的视听艺术,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大众娱乐文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1]动漫具有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艺术价值是动漫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商业价值是动漫获得市场认可和盈利的最终体现。实现艺术价值的一个关键的因子就是动漫需要有文化内涵,动漫作为一种文化媒介既有文化传承的功效也有文化传播的能力,能把复杂的内容、抽象的概念加以形象化,准确、深刻、具体地表达其文化本质。文化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直达人们的心灵深处,原创动漫形象在全球传播的将是这些动漫形象所承载着的民族价值观和文化思维。将动漫赋予文化内涵,动漫便具有的灵魂,也就有了生命力,这是实现动漫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内在要求。湖湘原创动漫要获得蓬勃而长久的生命力必然依赖于湖湘民族精神和民间文化,在多样化地民间艺术形式下运用现代设计技术和理念,进行重新的定位与包装,发展处具有湖湘独特魅力的动漫文化体系,形成独有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身份,从而形成自己的品牌,创造出更多的衍生价值和附加值。

一、动漫艺术需要进行创意设计,达到形神兼备。

动漫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一种创意设计艺术,创意设计包括美术风格设计和文化内涵挖掘。美术风格设计是动漫的外在形体,要求夸张、奇特;文化内涵式动漫的内在灵魂,需要传神、入心。外在和内在的结合才能使得动漫丰满而充盈,体现出应有的艺术价值。

1.美术风格创意设计

美术风格设计包括形象设计、场景设计、道具设计、色彩设计方面。形象设计可借鉴湖湘民间祭祀活动中的巫傩面具的夸张表现,湘西凤凰山镇的苗族银饰、凿花雕刻、湖南邵阳的滩头年画中的抽象意像表达。场景设计可借鉴中国书法理论中的“计白当黑,知白守黑”,将特色的张家界、凤凰、古丈等云雾缭绕、千峰林立、奇峰竞秀独特的自然景观运用虚空背景的处理方式,而虚空背景往往是气韵贯通之处,也每每是藏境之所[2]。在道具设计借鉴具有民间特色的石、釉下彩瓷、竹雕等等,用多样的道具来展现湖湘地域性的风土人情。色彩设计依据滩头年画色彩观念,使用高纯度的红(红丹)、黄(嫩黄)、蓝(品蓝)三色,又常辅以品绿、青莲、玫瑰、灰等,既以暖色为主又不乏冷色对比,用明快的色彩表现来突出角色表现。湖湘鲜明的民族元素和独特的造型形式是动画创作艺术的要求,也是文化市场的要求。

2.湖湘文化内涵挖掘

文化内涵是艺术的本体,将文化内涵融入到动漫设计中,动漫作品才具有灵魂和渗透力。文化内涵对动漫设计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形式上避免了对传统图案或器物形态等表面文化的简单移植和拼凑,在内容上将湖湘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体育、游艺与杂技、戏曲等元素融入到故事情节中,挖掘湖湘文化中真正对人们生活造成无形影响的精神力和风骨特征。湖湘动漫创意设计依托于湖湘文化,只有湖湘文化才能使动漫湘军具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而湖湘文化的内涵精髓才是动漫创作取之不尽的创意资源。目前,湖湘动漫作品在内容叙事中逐渐远离了传统文化这一重要的文化源头,使得当前动漫内容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问题日渐突出。湖湘动漫求发展,就应探索新时期的动漫创作规律[3],在创作思维、审美理念、视觉形态等方面的进行转变。在湖湘非物质文化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保守动画题材,展开丰富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拓展新的民族艺术形式,探索出一条适合湖湘动漫民族化道路。注重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承载, 形成对优秀民族文化资源的发扬自我意识, 将湖湘文化的内在逻辑、湘西少数民族文化内容以及各种富有湖湘元素的形式在湖湘动漫产业中予以贯彻,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将湖湘民族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年轻的一代, 使其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二、动漫传播创意策略包含文化传播与市场营销传播

动画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和市场传播功能。一部艺术与商业价值并存的优秀动漫作品必然是文化、艺术与市场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文化传播是动漫实现艺术价值的内在要求

以动漫产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动漫产业具有强大的延伸力和扩张性,以饱含民族文化符号和含义的动漫形象延伸出来的产品,传达给受众的不仅是一件普通物质产品,而且是一种文化载体。湖南省动漫产品需要用湖湘文化资源和民间艺术设计来拓展创意思路,提升原创项目开发的创作水平,塑造具有湖湘特色动漫的文化品牌以达到文化和艺术属性价值最大化。这就要求在动漫设计之时,对动漫内容的文化内涵进行准确定位和剖析,把要传达的文化气质经由动漫载体的形式进行承载和体现,从而把文化的魅力传播出去。文化的传播需要树立民族文化认同的自觉意识和传承意识,将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加以提炼和升华,无缝融入到动漫的设计之中,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其形式是动漫,骨子里是文化,将湖湘文化精神蕴涵其中,使湖湘动漫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传统文化的动漫传播不仅关系着本土原创动漫内容瓶颈的突破, 更是紧密联系着传统文化如何搭载影视、网络等新媒体优化传播效果, 进而在全球化语境下更好弘扬传统文化的魅力, 彰显异质文明的特质。

2.市场传播是动漫实现商业价值的必然要求

市场传播功能依靠湖南现有渠道和媒介,通过动漫跨界传播和产业协作实现动漫商业属性利益的最大化,进行 “动画先导、文化渗透、市场拓展”的创意整合。形成以动漫设计为特色,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衍生产品为拓展,相互协作的多赢局面,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为动漫文化产业创造出更多的衍生价值和附加值。

整合渠道融合媒介,实现跨媒体传播。“跨媒体传播”概念由复旦大学的王晴川博士提出,其定义是指信息在不同媒体之间的流布与互动,它至少包含两层涵义:其一是指相同信息在不同媒体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其二是指媒体之间的合作、共生、互动与协调。动漫作品可以在图书报纸、音像电子、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的媒体上并行生存[4]。动漫作品在传统媒体体现在视觉影像、艺术性、故事性,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在新媒体的优势在于主体体验的互动性、个性化和多样化,具有强烈的互动性,只有将动漫作品内容和平台组合,才能实现跨媒体传播。动漫主要渠道定位于传统媒体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所在,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蓬勃兴起,整合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媒介已成为大势所趋,来为动漫的传播提供更广阔空间。传统动漫品牌影响力如果只依靠传统媒介,即使有创意的动漫也往往由于传播渠道的约束不能迅速深入人,为观众长久地记住,如果运用多元媒介融合的传播,就能使动漫品牌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通过整合渠道融合媒介可以使动漫商品实现其商业价值的利益最大化。

开展“产业协作式”动漫营销模式,扩大动漫与相关文化产业的传播力。动漫作为一种文化创意产品,貌似难以直接转化为刚性需求,但一旦动漫与消费品、旅游、早教等传统行业相融合,则能创造出很大的衍生价值,并转化成为相对刚性的需求。“产业协作式”营销模式是从动漫作品创作之初,就全面考虑与游戏、广告等文化产业结合,形成授权经营模式、渠道运营模式并存的格局。从娱乐角度扩大动漫与相关文化产业的传播力,在不同媒体上展现相关动漫产业的游戏、广告、手机电子书等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将传媒公司、广告公司、玩具商、游戏软件公司授权经营共同开发。通过“产业协作式”动漫营销,预估其潜在效益和投资回报周期时间,并重点打造卡通形象对一些特定目标消费群体的吸引能力,通过科学有效的寻找与动漫产品形象相关的游戏、广告、玩具等衍生品的契合处,挖掘动漫制作以外的附加产值,进行更多的口碑传播,强化社会效应和品牌美誉,使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相关产业的优势和竞争力,产生更多的附加值。从2001年湖南蓝猫卡通公司首次与服装制造业合作针对儿童设计具有蓝猫形象的服装之时,就意识到挖掘动漫创作以外的附加产值的必要性。之后,湖南山猫卡通动漫公司与体育用品等传统行业合作,开发出“山猫兄弟”系列篮球等产品,成立了拥有千余学员的山猫功夫武术俱乐部、摔跤俱乐部。以优秀的动漫产品为基础,将体育、旅游、餐饮、娱乐、教育等传统行业与动漫产品进行对接、融合、跨界,用产品的独特功能来增强产品的影响力,从而使得卡通品牌的价值得到延伸与发展。只有对动漫品牌和附加产业进行多方位的深入协作,利用其象征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行文化渗透、市场拓展,建立具有直观针对性的渠道,才能提高动漫企业营销的效率,完成商业的持续升值。

结语

湖湘动漫产业的创意设计开发就要拓展本土化的动漫题材,融合多民族民间美术设计风格,挖掘湖湘文化内涵。创意设计开发是否成功直接影响着动漫作品的传播效果与盈利度。通过文化传播和市场传播,凸显动漫所承载的艺术价值,整合渠道融合媒介、开展“产业协作式”动漫营销模式来实现跨媒体传播,从而获得市场的认可。将独有的湖湘文化作为差异竞争力彰显湖湘动漫艺术本土身份,激发湖南动漫文化创意、传扬湖湘爱国民族精神,提升湖湘动漫艺术品格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金龙.《从资源到资本》[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1.

[2] 李向伟.《道器之间(艺术与设计论札)》[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第3篇:媒体融合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媒介融合 中国演进 坦帕模式 学术喧闹 理论变异

媒介融合自译介到中国以来,提倡、推动等远远超出传播学的范围。从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看,大多是定性分析和文献分析,缺乏实证研究。因此,遭人质疑,使人反思。笔者从辩证思维的角度探究媒介融合应有的面貌和本质,并对流行的观点进行评骘。

一、媒介融合有无边界:逻辑归谬媒介融合的边界与其应有的科学内涵

从逻辑归谬法来看,媒介融合的边界在哪里?是不分媒介地域、不分媒介种群、不分内容属性、不分民族国别,越大越好的融合吗,还是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对象和领域的媒介融合?当媒介融合从一种理念变成媒体实验(实践)时,媒介研究的科学性和价值规范就愈显重要。

从媒介区域分布看,无论中国的省地还是外国的州县,都拥有地方的报、刊、广、电、网等媒介,任何人似乎都无力将其整合成一种媒介,也无这个必要。正如原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黄勇所说:“无论从国家信息文化安全的角度讲还是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讲,全中国不可能只有一个物理网络。‘三网合一’,那是一种想当然的想法。现在世界上任何发达国家都还没有做到‘三网合一’。”从媒介种群分布来看,人类传播媒介形态的演变规律是继承叠加发展的,即使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原初的声音、书写传播照样有其无法替代的功能。因此,提倡、允许一种媒介生存而扼杀、限制另一种媒介生存不符合媒介生态的演变规律。从民族国别来看,任何媒介都是一国或当地民族的生活方式之必需。即使媒介不含意识形态,仅就语言的多样性和技术的复杂性而言,恐怕世界上永远都难以出现一个供地球50多亿受众都能看得懂、听得懂、用得上的媒介。从内容设置来看,媒介级别、类型、形式不同,它传播的功能、作用和针对的受众群体也自然不同。传播专业信息和大众信息,传播科技、文化信息和新闻娱乐信息的媒介自然不会融合在一起。《自然》《科学》等杂志刊载的信息自然不会和都市报的新闻娱乐信息融合在一起。因此从形式逻辑归谬法来看,将某一事物发展推到极致就会产生谬误。基此,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媒介融合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应有其科学的内涵。

从原初定义翻译看,媒介融合(mesa convergence)的定义就有不甚准确、不甚科学之嫌。宋昭勋认为根据牛津英文词典的注解,convergence一词最早源于科学领域,如1713年英国科学家威廉・德汉谈到光线的汇聚或发散(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of the rays),其后,经普尔・高登、安德鲁・莱彻逊翻译后对我国新闻传播有重要影响。蔡雯、章于炎的研究,都将其限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使其没有衍生出“融合”一词中文含义和语境中过多的附加意义,这无疑可以看出,当初的翻译是忠实于原文和美国媒介实际的。蔡雯发表了数十篇文章,始终将其限定在融合新闻(convergence joumalism)或新闻媒介中,章于炎也是从优质新闻业务谈媒介融合。然而,现今的媒介融合无限制的生发和外延,使其本来就富有歧义的概念更难表述,从而引发太多质疑,如产业融合和媒介融合是何关系?从概念种属关系看,谁的内涵大、谁的外延广?产业是经济学的概念,媒介是传播学的概念,媒介作为产业应是产业种概念之属。从语义学来看,“产业融合”“媒介融合”作为主谓词组无级量差别,但从逻辑上分析,“产业融合”包含“媒介融合”而不足相反。故此,两者在交叉中应以产业为重并作为媒介生存的基础。由此看来,产业融合内涵要大于媒介融合,或者说媒介融合应隶属于产业融合,而目前一些国人的著作中从媒介融合分类看都将产业融合隶属于媒介融合,这就难怪遭人质疑。李良荣认为,在没有跨媒体组合,也没有跨行业组合的前提下,“我们国家媒体融合的前景何在”?陈国权认为,“媒介融合易导致内容同质化”。另外,融合之后出现的高度垄断,将会对民主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也是令人十分担忧的。尽管中国与国外的传媒环境不同,但传媒发展有其共有规律,应按照事物发展的必然逻辑,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探求媒介融合的现象和规律。对此,应消除翻译语境中的歧义,寻求其共同之处。因为中文融合有“融化”“消融”之意,不如按mediaconvergence原义将其译为“媒介聚合”,这样,任何形态的媒介在互联网技术平台上都能拥有其位,都能生存。基于此,我将媒介聚合界定为新闻媒介形态受新媒体技术和受众市场的牵引、为最大化地获取传播效果而进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拟态行为。诚然,媒介技术是催生媒介传播方式和媒介形态发生变革的主导和擎动因素,然而从媒介生态学而言,媒介规制和媒介市场也是媒介变革的关键。可以这样说,媒介技术是催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变革的通用货币。但是,媒介制度和市场则因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各有倚重。不注重规制和市场,未必能及时调节媒介融合进入改革领域。鉴于此,笔者反对将媒介融合扩大化、神圣化、万能化,主张将其限定在新闻媒介新闻业务的融合或聚合上才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这一概念的科学内涵。否则,传播科技信息的媒介与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介在一起融合只能像恩格斯讽刺的“把鞋刷子综合在哺乳动物的统一体中”样荒唐。

第4篇:媒体融合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传统影视;艺术全新数字媒体;冲突交融

影视是一门艺术,从有了影视起,它就一直在改变中。而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引领影视走在前沿,所以改变必然脱离不了技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全新数字媒体运用于影视制作,这也是理所当然的。而传统影视艺术和全新数字媒体之间确实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下面将会详细介绍。

一、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之间的区别

影视艺术是将艺术和技术融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当代社会不论是什么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而传统影视艺术也不例外。传统影视艺术通过对技术不断吸收运用使其发展更加迅速。如今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影视艺术当然也不会落后,会随着社会一起改进创新。在影视艺术发展中,全新数字媒体的加入使其更加完美。虽然传统影视艺术和全新数字媒体两者有密切的联系,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传统影视艺术是根据物质去创造一个新的地方,这个地方有着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全新数字媒体却截然不同,它是将计算机技术完美的运用在不同种类的场景里,可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方式虽是虚拟,但却很真实,因为是技术的支持,所以有的时候还会让人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这足以可以体现出来这种方式的强大性,所以现在全新数字媒体运用越来越多。传统影视艺术和全新数字媒体之间各有各的特色,但是也有各自的缺陷之处,二者都不是完美无缺的。

二、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之前的冲突

(一)全新数字媒体的过度应用使得传统影视艺术面临失落

如今的影视作品,多数应用全新数字媒体,但是却出现了作品内涵不够深入的问题,多数只注重表面而忽略了真实的才是最重要的。很多影视作品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和想法,少了很多灵性的东西,单纯只为了消费者消费而创造。所以,也就影响了传统影视艺术的发展,阻碍了内涵发展,使其面临失落情况。

(二)全新数字媒体的过度应用使传统影视艺术中的人文内涵遭到忽视

科技迅速发展,所以在先进的技术支持下,虚拟成为现实也变得十分简单。全新数字媒体恰当地运用了这种技术形式,用虚拟的东西代替了真实的东西,多注重表面不注重内涵,提供给人们的仅仅是表面上的享受,所以也影响了传统影视艺术,没有了传统影视艺术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升华。

(三)全新数字媒体的过度应用使传统艺术中的道德功能弱化

传统影视艺术十分注重对人们的心灵上的冲击,希望通过这种艺术提升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给处于迷途中的人一种正确的指引。但是全新数字媒体应用过多使影视作品中的不健康思想和行为也不断增多,所以也就削弱了道德方面的教育。

三、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的交融

(一)全新数字媒体融入于传统影视艺术的本质与美学意义

好的影视作品可以给人带来多方面的享受,例如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冲击。影视作品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可以将人带入任何一个年代、任何一个地点,去体验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世界,给人一种新鲜愉悦的感觉。全新数字媒体将科技和影视完美结合,可以让人体验一些到达不了的地方,使人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技术可以让一些人的梦想成为现实,感受他们想感受的新奇世界。有的时候将虚拟世界运用在影视作品上,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场景可以一模一样地展现出来,似乎比真实世界还好。全新数字媒体技术不断改变着影视艺术发展的形式,让人思维跳跃,也可以提升自我价值,并且也可以使作品更加完美。

(二)全新数字媒体融入于传统影视艺术人文精神内涵之中

影视作品优秀与否取决于人物的精神层面让观众感觉到舒心的程度。只有让观众投入情感,心灵得到升华,这才是一部分意义上的成功。观众看完影视作品后,若内心荡起涟漪,对情节设置认可,精神上受到鼓励,那才可以算是完美的影视作品。精神层次的高度决定了传统影视艺术作品的魅力。全新数字媒体有一定的缺陷,因为注重表面会更多一点,不能将人物的真情实感体现出来,故没有将真正的影视作品体现出来,没有弄清它的真谛是什么。综上所述,只有将技术和情感完美结合才能让艺术和内涵更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四、结语

传统影视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全新数字媒体则是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二者看起来似乎没什么联系,也的确存在着很多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只要利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就可以融合,一起促进艺术不断创新和发展,即使影视作品的精神拥有一定的高度,又可以使影视作品有多种的表达形式。所以现如今的社会,更应该均衡传统影视艺术和全新数字媒体的占有地位,使二者融合达到共赢,为我们国家创作出更多很好的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1]王星渊.不均衡之路——当今影视艺术真实性在内容与形式的差别以及反思[J].大众文艺,2013(14).

第5篇:媒体融合的内涵范文

这次务虚会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总书记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研究讨论总台“十二五”规划和明年工作要点。根据总台党委讨论精神,我做一个主题发言。

总书记总书记在五中全会上强调,“做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按照总书记要求,抓紧制定各地区各行业“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谋划未来五年工作,关键是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对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筹划和安排。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战略”一词出现了36次。所以,我今天的发言就主要围绕“战略”这个关键词展开。从今年下半年起,总台就启动了“十二五”战略规划相关工作。因为在新闻宣传和公共文化服务中,党和政府对每个阶段的重点工作都会有比较具体的要求和部署,总台自身也较为熟悉,所以事业方面战略规划主要由台内相关部门根据上级要求在研究。在产业经营方面,我们聘请了正略均策公司提供支持,目前项目组已基本完成了第二阶段产业经营整体战略和具体业务战略的研究,过一会会大家具体沟通。我的发言主要从“重要战略机遇期”、“升级发展战略”、“创新战略发展模式”和“战略执行”四个方面,谈一下党委对“战略”的若干思考,供大家在讨论中参考。

一、关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五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将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联系总台实际,需要从宏观形势、政策要求、行业态势和自身发展四个层面来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对宏观形势的认识:“使命重大”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新时期的鲜明定位。从国际上看,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大变革时期,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明显,包括文化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凸显,同时也使我们面临更加直接、更加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从国情看,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仅次美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如何尽快实现同中国世界地位相匹配的重大考验。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随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将迎来巨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从省情看,江苏gdp今年将冲刺4万亿,人均gdp将超过7000美元,“十二五”期末人均gdp将突破10000美元,未来7年,江苏人均收入水平将翻一番。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快速调整,精神文化需求爆发增长。这将为总台发展创造更加优质、更加强大的区位优势,但同时也会使江苏成为众多传媒文化实体争夺的重要区域。

(二)对国家政策的认识:“加快发展”是党和政府现阶段对宣传文化工作特别是文化产业的迫切要求。今年以来,总书记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推进文化建设”,在年初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讲话中,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拓展文化市场”。在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再次强调“三个加快”:“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也强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并将文化产业的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江苏省在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更是强调要“尽快使文化产业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

(三)对行业发展态势的认识:“融合整合”是传媒文化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先来看“融合”,尼尔森最近在全球55个国家的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多种屏幕观看视频内容,电视机仍然是最普遍、最重要的观看平台,全球消费者每天观看电视节目平均4小时以上;约70%的互联网用户通过电脑观看在线视频;约11%手机用户在线观看移动视频,亚太地区20岁左右的年轻用户手机视频观看比率最高;此外,通过高清电视、平板电脑、互联电视机观看视频的用户也在持续增加。这表明,以“三屏融合”为主要标志的媒介融合正在加快步伐。在国内,在三网融合推动下,以视听内容为核心、通过多种媒介传播的“三屏融合”态势进一步凸显,领先广电机构多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同时,电视机终端也正在从“看电视”单一功能向“用电视”多种功能转变。

再来看“整合”。一方面,传播媒介的融合必将加速传媒资源的多方位整合;另一方面,领先者在加快发展的内生驱动下,大力推进业务链整合,构建多业务协同优势。此外,随着资本力量在传媒业越来越多发挥作用,兼并、收购等世界一流传媒机构发展的通用手段将在更多领域加速中国传媒业的整合进程。有研究者认为,中国传媒文化市场正处在全方位、深层次资源整合的临界点。

应当说,“融合整合”还只是当前传媒业发展的表象,在这一表象下带来的是两个方面的价值回归趋势:一是视听内容的价值回归。世界一流传媒机构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对高质量内容的重复利用、多元拓展,实现多重价值开发。国内传媒业“融合整合”加速,将为优质内容提供更多传播渠道,同一内容将实现更高价值。二是广电资源的价值回归。

“融合整合”及“价值回归”的态势,将为领先广电机构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优质的效益。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剧领先者之间的全方位、近距离竞争。

(四)对自身发展阶段的认识:“率先奋进”是当前总台事业产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总台成立以来,舆论引导能力持续提升,经营收入高速增长,各项工作协调推进,“率先奋进”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为未来发展构建了较为有利的领先优势,同时也使我们必须面对一些新的挑战。一是整体领先优势初显,但竞争越发激烈。目前总台包括新闻宣传、产业经营、品牌影响等在内的综合实力已处于全国

省级广电第一阵营,“马太效应”逐步向与我有利的方向发展。但第一阵营竞争越发激烈;二是重点业务领先优势明显,但不均衡性逐步显现。在卫视、影视剧生产等重点业务领先优势明显的同时,仍有部分关键环节处于“追赶阶段”、“起步阶段”,如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快发展,在“全业务链竞争”态势下,“木桶效应”出现的可能性加大。三是创新领先优势渐强,但高风险逐步加大。近年来,总台以栏节目等内容研发创新为重点,大力推进系统创新,创新逐渐成为“率先奋进”的重要驱动力。但创新总是会带来风险,率先发展、率先创新更是会率先遇到风险。四是管理领先优势显著,但非常态性挑战加大。坚持并不断优化绩效导向的目标责任管理,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管理领先优势有效促进了“率先奋进”。但随着率先步伐加快,相关业务发展阶段不断变化、不同业务又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此外,随着业务链条的不断延伸,以及播出业对外项目性合作等新的发展模式不断涌现,业务运营的非常态性逐渐加大,管理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与服务业务发展面临较大挑战。总之,“十二五”期间对于总台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面临的整体形势是三个大于:机遇大于挑战,来自自身的挑战大于来自外部的挑战,不发展或慢发展的风险大于又好又快发展的风险。

二、关于“升级发展战略”

(一)优化战略定位。综合内外多方因素考虑,总台在新的发展阶段的战略定位是:致力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主流舆论阵地,构建包括频道频率、电影放映、新兴媒体、平面媒体等技术先进、覆盖广泛的现代新闻资讯及文化传播体系。致力打造“幸福”工程,不断提供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爱的广播影视产品及服务。致力整合区域及全国重点市场广播影视及相关市场资源,做大做强做优市场主体,努力成为全国领先、海外知名的骨干传媒文化机构。

(二)升级战略目标。概括地讲,“十二五”期间,要实现“新闻宣传大跨越、内容优势大拓展、品牌影响大提升,经营收入翻两番”的“三大两番”新目标。

1.新闻宣传大跨越。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贯彻落实这一要求,要坚持新闻立台,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目标,在新闻宣传的引导效果、传播终端、覆盖范围等方面实现较大跨越,重点推进由以传统广播电视宣传为主,向包括传统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户外新媒体等在内的多媒体宣传和多渠道跨越,提高新闻宣传的覆盖率、影响力和传播力,继续巩固和壮大主流媒体地位,提高总台在新的舆论格局中的话语权、权威性和公信力。

2.内容优势大拓展。要以实施“十百千万”计划为重点,持续提升壮大内容优势。“十”就是“十优栏目”,每年推出10个左右导向正确、具有较强市场冲击力的引领性广播电视创新栏(节)目;“百”就是“百部精品”,未来五年推出100部左右优秀广播影视内容产品;“千”是“千块银幕”,以江苏为重点,积极拓展全国重点城市,在“十二五”期末达到1000块银幕的影城建设规模;“万”是“万亩基地”,推进创意园建设,争取8000-10000亩的开发规模。

3.品牌影响大提升。坚持以“幸福”为核心理念,以卫视频道为主平台,以品牌栏(节)目、活动和精品大片为主要载体,持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增强“幸福”品牌的辨识度,扩大“幸福”理念在新闻宣传、内容生产、产业经营等方面的延展性。

4.产业经营翻两番。对于“翻两番”,要从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认识。扩大规模是当前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重点要求。一方面,文化产业在根本上是面向大众的日常消费,“大众化”的消费特征决定了其“规模效益”的行业规律。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还有“内容为王、王者通吃”的特征,主要市场份额必然逐步集中到少数几个“寡头”手中,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这一点已为国际领先传媒文化集团的实践所证明。特别是在市场快速上升和行业整合时期,规模优势不仅会带来效益提升,并将在竞争和整合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优化结构是产业经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根据内外形势要求和相关业务发展阶段的变化,对目前的业务组合进行战略调整,实施产业经营“四大计划”。一是“基础性业务升级计划”,持续提升卫视及地面频道频率等基础性业务,充分挖掘潜力;二是“扩张性业务倍增计划”,着力推进影视内容、居家购物、电影发行放映等具有较大增长空间的战略性扩张业务;三是“布局性业务提速计划”,进一步加强对动漫、新媒体、演艺经纪、创意园等布局性业务的培育,加快发展速度;四是“相关业务优化计划”,平面媒体、科技馆及广播学校等都要创新经营思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三)提升战略互动。面对新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必须多方提升相关工作的互动协同。

一是大力强化事业与产业互动。坚持把“导向正确,科学长大”作为贯彻落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本质要求,更好地发挥总台和集团的体制优势,大力强化事业与产业互动,协调发展、共同壮大。通过新闻宣传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不断加强,着力提高公信力、话语权和美誉度,为产业经营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争取更多的政府资源和政策支持。要通过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为新闻宣传和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与硬件支撑。

二是大力强化内容与渠道互动。内容生产、集成和传播是“科学长大”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渠道是内容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且在特定环境中会对内容形成制约。推进战略升级,既要牢牢把握内容核心,着力打造内容优势,占领发展制高点,又要巩固有线网络第一大股东地位,推进在互联网、数字地面无线网络等新兴传播渠道的战略卡位,形成内容与渠道捆绑互动的协同优势。

三是大力强化业务与品牌互动。以具体业务的“科学长大”,不断丰富“幸福”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影响。以“幸福”品牌的提升,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公信力,增强业务发展的资源吸附能力、市场扩张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四是大力强化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互动。随着现有业务持续高速提升,以管理创新、价值挖潜为主的内生式发展空间逐步缩小。必须在继续挖掘现有资源潜力的同时,多方整合外部资源,并推进内外资源多方整合互动,实现资源与战略相匹配。

五是大力强化多级市场互动。继续坚持“做优江苏,做强华东,率先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愿景。深刻认识“做优江苏”在新的战略阶段的重要作用,为“率先全国,走向世界”打造坚实的“根据地”。深刻认识“率先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内涵,拓展壮大全国性业务平台,提升国际业务,以不断提升的全国性领先优势和海外影响,带动江苏市场潜力的持续挖掘。

三、关于“战略发展模式”

根据总台实际,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未来趋势,“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拓展并举”是总台创新战略发展模式、推进“科学长大”的必然选择。“内涵式发展”是指主要依靠内部资源和业务、通过持续不断的价值挖潜实现的自我积累式发展。“外延式拓展”是指主要通过兼并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获得外部资源以促进现有业务加速发展或迅速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对总台来说,更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推进“外延式拓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多渠道的“外延式拓展”,是落实“战略升级”的必由之路,也将为“内涵式发展”提供新的资源、创造新的空间。

(一)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作为“内涵外延并举”的神圣使命。新闻宣传始终是总台中心工作,无论是“内涵式发展”还是“外延式拓展”都必须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通过“内涵外延并举”,在新闻宣传中着力实施三项重点工程:

一是“主旋律宣传效果创新工程”,充分整合

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资源,利用多种平台,加大创新创优力度,提高时政宣传和主题报道的引导效果。二是“新闻信息多媒体工程”,适应全媒体时代受众需求,整合内外新闻采集和资源,构建多媒体平台。

三是“新闻公共频道建设工程”,对内整合新闻中心和公共频道资源,对外加强同市县台合作,继续推进公共频道向相对专业化的新闻频道转型,积极申请“新闻公共频道”呼号。

(二)把内部资源充分燃烧作为推进“内涵外延并举”的坚实基础。内部资源价值潜力的充分释放既是“内涵式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外延式拓展”的重要基础。要大力推进“两个坚定不移”,使内部资源更加充分燃烧,打造“内生外延并举”的核心优势和基础扩张力。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研发创新和营销创新,持续提高频道频率核心资源运营水平。要系统性、专业化加强受众研究,强化栏节目研发创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以“整合营销”为重点,大力强化营销创新,为客户提供优质全面的整合传播服务。卫视频道要实现更高水平的“争先进位”,并且要带动优漫卡通等上星平台集群式提升。地面频道频率要进一步优化收视收听市场、广告市场的信息及压力传导机制,更好地打通内容和营销。二是要坚定不移推进内部整合,更好地形成业务协同优势。要把内部资源整合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更多方面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业务互补和资源共享。要进一步强化“总台整体效益最大化”意识,更加注重对全台性资源整合的决策和统筹。要进一步强化各业务单位和部门的互利协作意识,更加注重总台业务整体的一致性和多业务的系统性。播出业要深化频道频率之间的合作、支持与呼应,用足资源优势。播出业和制作业整合要以“二业互补”为重点,持续提升卫视自制剧质量。影视娱乐业要深入打通电视剧、电影、动漫及演艺市场四个子业务链,形成协同优势和价值循环。

(三)把做强做优战略节点作为推进“内涵外延并举”的重要追求。“内涵外延并举”不仅是总台层面发展模式创新的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各个层面业务都需要通过“内生外延并举”来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特别是在具有决定性作用和高附加值的战略节点中,更是要通过“内涵外延并举”,迅速实现做强做优目标。

一是迅速壮大内容优势。要深刻认识“内容为王”在新的发展阶段的战略地位,通过“内涵外延并举”,更好更快地形成独具江苏总台特色的内容优势。在影视剧创意生产中,要通过对现有业务单元改造和整合兼并外部团队相结合,努力形成多个工作室协同运营的创意生产集群,提高以优秀创意配置优质资源的能力,实现精品大片的规模化、系列化、品牌化提升。艺人经纪对影视娱乐业多个环节都具有较强拉动作用,要依托卫视频道强势平台、多方对接外部资源,快速探索推进。动漫业务要充分发挥优漫卫视播出平台优势,从自主品牌动漫形象这一核心环节切入,通过引进成熟制作团队、收购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动漫形象、与品牌动漫形象运营商合作等方式,快速建立自有品牌动漫形象,探索商业模式,实现产业突破。

二是迅速壮大居家购物规模。在省级广电第一阵营竞争中,居家购物的地位和作用越发重要。要巩固提升电视销售渠道规模,通过“内涵式发展”快速大幅度提高省内市场份额。同时,要通过“外延式拓展”,力争在网络、型录等渠道实现规模突破,向多渠道虚拟零售商升级。

三是迅速推进影城建设。根据不同市场定位,分别通过自投资金建设、收购现有影院及签约加盟等方式,加快影城建设步伐。同时要加强同省内外、业内外相关机构合作,创新投融资模式和管理模式。

四是迅速推进内容集成平台建设。在“三网融合”中,集成播控平台是关键,要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全媒体内容版权集成运营平台,加强同通讯运营商、有线电视网络及中央电视台和各城市台的合作,提高内容版权经营效益。

(四)把多途径的“外延式拓展”作为推进“内涵外延并举”的主攻方向。相对于“内涵式发展”,我们对“外延式拓展”较为陌生,所以要重点强调。

一是大幅度提高外部资源对“科学长大”的贡献率。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强调,要“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推进“外延式拓展”,必须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通过并购、兼并、参股、投资等手段多方位整合外部资源。当前,要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影视娱乐业等为重点,在多个业务环节推进对外整合,特别是要明确责任主体,尽快推进影视剧创意、制作团队等核心资源的整合工作。网购、网络视频等互联网业务要以收购、参股等为主要途径,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进展。此外,要依托频道频率核心资源,根据相关频道频率专业定位,在休闲产业、汽车后市场和婚庆市场等相关业务中大力推进市场化资源整合,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是大幅度提高战略合作对“科学长大”的贡献率。要发挥总台核心优势,把广电播出业作为战略合作的重点。要顺应播出机构在新媒体冲击下两极分化加剧的大趋势,依托总台日益强大的品牌影响,以内容合作、广告及管理输出为主要方式,以互利共赢为目的,多方探索同各地、各级广电机构的项目性战略合作,在确保以新闻宣传为中心前提下、在“四级办”体制下,努力探索一条播出机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要确保相关已经开展的合作项目顺利推进、良性发展,打造播出业战略合作的标杆项目。与此同时,要以播出业对外战略合作为契机,学习借鉴国际一流营销传播公司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包括广告创意、媒体、客户等在内的综合性广告营销服务业务,培育新的增长点。战略合作的另一个重点是新媒体,要切实加强同相关通讯运营商、互联网业务领先者的紧密合作,加快推进新媒体业务发展。

三是大幅度提高资本运作对“科学长大”的贡献率。推进“外延式拓展”离不开多种形式的资本运作,整合外部资源、加强战略合作中的兼并、并购、参股、投资等都属于资本运作范畴。当前资本运作要把握三个重点。第一,要重点打造市场主体,这是推进资本运的前提。在影视内容娱乐、居家购物、影城建设中继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公司治理架构,切实打造真正面向市场、规范运营的合格市场主体。第二,继续推进上市。以幸福蓝海集团为主体,进一步论证、明确上市业务范围,寻求符合国家政策和总台实际的上市模式和路径。要进一步明晰上市的主要目的,一提到上市,大家首先就会想到融资。其实对总台来说,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和影响,银行贷款是最便捷的融资渠道。此外,目前传媒企业上市还存有一定的政策限制,特别是电台电视台不能整体上市,在具体运作过程也遇到诸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还要坚持推进上市呢?一方面,上市融资成本较低,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上市,在部分政策允许的市场化业务中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解决目前通过内部改革无法解决的一系列体制机制问题,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推进产业做大做强。资本运作第三个方面的重点是培育多渠道的投融资平台,探索产业基金、投资公司等方式,提升资本投资收益水平。

(五)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进“内涵外延并举”的重要保障。“外延式拓展”和“内涵式发展”在运作理念及方式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存有较大区别,要针对“外延式拓展”专业化和差异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要求,从体制机制、领导分工、办事机构及具体运作平台等各个层面,尽快构建有别于“内涵式发展”、有利于快速推进“外延式拓展”的高效运营体系。同时,通过组织架构设计、人员安排、机制创新等措施,努力实现“外延式拓展”与“内涵式发展”在运营过程中的有效对接。关于“内涵外延并举”的体制机制,务虚会后,正略钧策项目组还将分析研究客观规律和总台实际,给出具体建议,我就不多讲了。

四、关于“战略执行”

组织竞争力来自于将正确的战略决策转化为高效行动和成果的执行能力。20__年是执行“十二五”战略规划的第一年,结合规划制订,总台对明年的奋斗目标和重点工作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同各事业部和各单位多次沟通的基础上起草了《20__年工作要点》。下面,我代表总台党委就《要点》作一简要说明:

《要点》由“指导思想和整体要求”、“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及“支撑保障”四部分构成。“指导思想和整体要求”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率先奋进,并把“导向正确,科学长大,战略升级,高效执行”作为全年工作的整体要求。“奋斗目标”明确了舆论引导力、内容传播力、安播保障力、产业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队伍创造力六大方面的确保指标。“重点任务”提出了明年需要着力推进17项重点工作,基本涵盖目前总台主要业务。“支撑保障”由组织、制度、资源、人才、技术和文化6方面构成。

《要点》较好体现了升级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模式的要求:

一是更加突出导向正确的灵魂地位。着力强调要确保所有生产、传播内容产品导向正确。

二是更加突出新闻宣传的中心地位。“奋斗目标中”强调要坚持新闻立台,确保舆论引导力显著提升,并在“重点任务”中对明年的宣传任务提出初步要求。

三是更加突出构建内容优势的重要作用。首次将“内容传播力”纳入确保指标,并对电视剧、电影、动漫、影视创意园建设等提出具体要求。在频道频率运营中也突出了对自制栏节目和活动的要求。

四是更加突出经营指标的率先性、可行性、可持续性和协调性。

五是更加突出“幸福”品牌的引领作用。“奋斗目标”对“幸福”品牌影响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将策划组织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幸福受众节”列入年度重点任务。

六是更加突出“外延式拓展”。《要点》多次强调要大力推进“外延式拓展”,构建有别于“内涵式发展”的运营体系。“重点任务”对新闻资源外部整合及居家购物、电视剧、电影、创意园、动漫、新媒体、海外拓展、平面媒体等业务的“外延式拓展”分别提出要求。并明确了“播出业对外合作”及“资本运作”的重点要求。

高效推进“战略升级”和“模式创新”,除了要明确20__的奋斗目标外,还要从决策运营、管理服务、技术基建、人才队伍及组织文化等方面提供系统保障。

(一)决策运营要“快”。前些年我们讲“谋定而动”,后来变为“谋定速动”,现在则要“速谋速动”,在决策和运营的“快”字上下功夫。要进一步理顺党委会议事规划和程序,对涉及总台发展的重大事项要正确决策、早议快断。要进一步优化规范具体执行层面的工作流程,注重关键衔接点顺畅对接,确保议定事项快速推进。

当然,强调决策和运营的“快”,并不是要跟风盲动、蛮干胡干,而是要建立在对广电行业发展规律深刻把握和对未来趋势科学判断基础之上,见机早才能行动快,方向准才能效果好。同时,要着力强化过程跟踪,加强风险管控,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变线,提高决策和运营的灵活性,降低“快”带来的风险。

(二)管理服务要“精”。继续以“价值创新”为主导,大力推进管理服务精细化建设。要在管理服务的前瞻性上下功夫,各层面职能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行业研究、业内外标杆研究,同时要紧密跟踪一线业务发展,帮助一线找准问题、解决问题;要在管理服务的贴近性上下功夫,持续创新管理服务的方式方法,针对相关业务发展阶段的变化、针对外延式拓展在不同方向的推进,在组织架构设计、人才储备、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前做好准备,为“内生外延并举”的高效执行创造有利条件;要在管理服务的制度化上下功夫。根据战略升级和发展模式创新的要求,全面梳理优化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持续提升宣传、经营、财务、投融资、人事、技术、行政后勤及安保等各方面管理服务效果。

(三)技术基建要“优”。要通过深入开展技术服务质量月等活动,切实提高安全播出能力,全面提高技术质量与服务水平。要继续研究通过技术手段扩大节目覆盖的有效途径,争取多方支持,推进数字地面无线网建设。要适应媒体融合态势,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及时优化升级相关技术体系,为新媒体业务开展提供技术保障。要按计划推进广播发射台迁址建设、广电城二期等重点基建工程。

(四)人才队伍要“强”。继续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以校园招聘为主,培养和造就在各个业务环节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性骨干人才。同时,要着力建好四类拔尖领军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的新闻宣传领军人才;以自我培养、长期签约、项目式合作等方式,聚集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思维、较高专业素养、擅长内容策划的文化创意领军人才;加紧培养和引进一批懂传媒、会经营、具有国际眼光、熟悉市场运作和资本运营的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养一批具有高技能操作能力、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技术领军人才。

(五)组织文化要“实”。文化观念决定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执行效果。要准确把握总台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以实实在在的组织文化建设把战略升级和发展模式创新落到实处。要继续坚持并优化绩效管理,注重当期绩效与中长绩效相结合,提升“绩效文化”;要进一步强化鼓励开创、包容失败、充满活力的“创新文化”;要适应“外延式拓展”深入推进的要求,着力培育尊重多样、包容差异的“开放文化”;要坚持心态归零,超越自我,培育并不断丰富面向未来、积极进取的“长大文化”;要在通过优化激励体系、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措施增强外部动力的同时,大力弘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职业精神,培育职业信仰,努力构建能够持久激发干部员工内生动力与创业激情的“幸福文化”。

第6篇:媒体融合的内涵范文

随着课程建设的深入,原本以关注信息本身为主,侧重于信息加工能力的信息素养教育,已开始向关注信息文化,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质转变,信息素养的含义在不断扩大,其内涵囊括了媒介素养,成为一种“综合素养”;而媒介素养经过各国多年的探索,也逐渐有意识地在培养人们的批判能力的同时引入信息与传播技术,以技术为导向,提高人们分析、处理、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联系密切,目标趋同。借助下图可形象地展现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的这种相互交融的共生共存关系。

二、信息素养教育引入媒介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信息素养教育引入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人们对媒介本身的掌握运用程度越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们掌握与媒介相关的信息水平就越强。媒介素养教育所提倡的是教育人们了解、使用媒介工具和媒介产生方法,是从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增强人们的信息素养。在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媒介本身成为了信息的一种,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可以说是与信息素养相关联的。如今,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虽然各不相同,但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需求却越来越明显,在此基础上,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浅层次的信息需要,对深层次的信息需求也日益增长,而这正是媒介素养的优势所在。良好的媒介素养能够帮助人们主动通过媒介获取信息;能够帮助人们通过表层信息获取更多纵深性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和深度揭示,从而达到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和社会服务的目的,长此以往,个体信息素养也将日渐深化和提升。

“数字鸿沟”是数字时代所带来的严峻现实,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成为信息时代凸显的社会问题,其存在直接导致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不公平。根据多项针对个体信息素养的调查显示,我国公众信息素养水平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区、行业、阶层之间信息素养的差距较大。究其原因,固然有经济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媒介普及和接触上的差距,但更重要的是由于个体在自然禀赋、知识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每个人的信息能力不可能是相同的。要改善这种现状,单靠普及媒介和基础设施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培养个体的媒介素养,培养个体在获取信息之后理解、分析和接受信息的能力,实现信息主体的信息能力平等,从而切实提高个体自身的信息素养。可见,媒介素养教育是缩小信息素养“数字鸿沟”的一项具有长期效力的举措。

2信息素养教育引入媒介素养的可行性

随着“三网合一”的推进,媒介融合的趋势使得信息交互趋向多元化,不同形态的信息不但可以融合在一个平台上,而且也可以实现跨平台传播,这就使得信息的传播途径更为多样,媒介环境也更显复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进入大众视野的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媒体特质开始得以不断彰显,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迅速改进了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以其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为受众获取他们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信息提供了便捷的途径,通过其反馈功能,实现与网络之间的互动。媒介的发展使得信息与媒介已趋于融合无法剥离。虽然媒介素养的概念比信息素养的概念更早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二者的理论渊源不同,实践趋向不同,但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的同一性远大于差异性,媒介信息化和信息媒介化趋势有目共睹,这在当下乃至将来对媒介与信息的整体化思考意义重大。

一直以来,整个信息素养教育重视的是方法和技能等外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对信息的把握。在媒介化时代,信息素养除了需要能知道如何有效获取、利用信息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信息处理工具外,还需要能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形式传播信息。媒介素养的内容和理念融入到信息素养教育中将是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新起点,坚实的实践研究为媒介素养介入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加拿大,将媒介素养融入到不同层次、不同科目的学科教育中,特别是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起来,改称综合素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指导学生分析、利用媒介信息。[9]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资助设计的媒介素养网络课程,利用Moodle平台,与信息技术课相结合,具有强大的课程管理功能,其自主探究型学习模式符合媒介素养课程设计的需要,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媒介素养开创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局面。[10]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发挥学科特色,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构建大平台,实现讲座、课程、教材、图书馆、优质师资、远程指导的全面开放与共享,促进高校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此举旨在开拓多元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开创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局面。

三、信息素养教育引入媒介素养的新趋势

1媒介素养视角下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内涵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中心)2012年1月《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大学生仍然是各重点群体中互联网使用率最高的群体。[12]新媒介的不断涌现,已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此背景下,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根据多项针对大学生素养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虽然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但却无法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及信息本身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价,无法将自身的信息需求与媒介所提供的内容有效联系起来,使得他们不能有效地辨别信息的价值,也因此不能充分地利用媒介资源。[13]所以,应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识读媒介的能力以及批判性地利用网络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网络信息互动和创造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选择媒介信息的能力,提升其信息素养。媒介素养教育不仅仅只关注信息本身,还包含了信息的来源、传播途径、传播效果等各个方面,它是一种综合的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尤其强调主动地批判性地识别媒介信息的能力,从这一点来看,引入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应该有新的内涵,信息素养教育应该从过去的“外显能力”向“内显能力”转变,通过信息素养教育的任务、目标和内容三个方面对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和媒介融合下的信息素养教育进行比较分析,以更清楚地认识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素养的内涵。如表2所示: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在媒介融合时代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原本只注重计算机信息技能培养的信息素养,将更注重信息文化和综合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宽,成为一种包含媒介素养在内的“综合素养”。

2媒介素养视角下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方向

目前,我国高校还很少有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学生对媒介的认识基本上散见在新闻传播学的专业课程中,或学校开设的选修课。[14]考察美国的图书馆学博士研究方向,其中之一就有媒体研究,与传播学密切相关。[15]可见,在国外的研究中,信息素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联系紧密,两者的融合可以促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图书馆虽然不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其本身所积累的媒介资源使其又具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优势,丰富的媒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帮助,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媒介知识使得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利用这些资源,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介入媒介素养教育,在“图书馆使用”教育课程中整合媒介知识,通过普及媒介基础知识,介绍媒介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识读媒介,合理利用媒介。文献检索课主要讲授信息检索的方法和原理,内容枯燥,又缺乏实用性,应将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媒介知识,如常见媒介的类型、性质、特点、用途等内容嵌入到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媒介基础知识的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传媒素养,而素养的提高不仅靠传授,更重在应用,通过系统地教授如何高效地借助网络或多媒体获取信息,教会并鼓励大学生利用Web2.0环境下的内容系统(博客、播客等)制作信息、内容聚合系统(RSS、Tag等)聚合信息、SNS构建自己的社会化网络,使他们有自己获取、传播和沟通的传媒通道,培养学生利用媒介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媒介创造、传播信息的能力以及接触、参与媒介环境的能力,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丰富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

第7篇:媒体融合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 新媒体;城市电视媒体;新闻节目;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2-0021-02

基于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始料未及的巨大冲击。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下,电视媒体也积极探索,借力新媒体技术扭转目前的艰难处境。近两年来,地方城市电视媒体表现活跃,江苏电视台也积极应对,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拓展新闻传播渠道与节目播出方式,实现多样化传播。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的媒介融合任重而道远。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首先,信息的制作和播出依然没有任何变化,时政新闻僵化,主题先行。其次,节目缺乏互动,现有的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信息变成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而观众和用户的反馈也没有影响到节目内容。再次,节目细分和差异化不明显。以笔者对江苏卫视的学习和思考来看,实现新时代的本土化传播才能从实践意义上完成媒介融合的长期而有效的战略目标。

1 新闻生产:内容为王

数字信息传播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内容为王”发展策略基本上已是共识,这也是传统媒体的圭臬。美国第三大传媒公司维亚康姆总裁萨默・雷石东就曾经提出,传媒企业的基石必须而且绝对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因此,受众接受一个媒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这个媒体的技术,而是它所传送的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受众需求。当然,任何节目如果不能做到以内容取胜也就不会长久。

信息传播技术的高科技发展后果之一就是信息的泛滥和选择的困难。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在20世纪50年代就影响受众对大众传播节目选择的决定性因素而提出一个公式:公众信息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媒介要提升受众选择率,就要提高“报偿的保证”――满足选择者的内容需要、降低受众众信息获取的难度和成本如今的受众早已不是电子信息时代的被动接受,受众掌握信息选择的主动权。信息传播的泛滥倒逼公众在信息接受和选择的过程中更注重信息的实用性和权威性。新媒体因其内容的鲜明主观性和终端的个体化造成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增大,可信性减弱。所以,人们也总会出现“重大新闻事件看电视”的媒介选择,充分的体现出电视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所以,在信息选择难度增大的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电视媒体新闻报道的“把关人”角色与功能尤为凸显,电视媒体拥有庞大的专业团队和职业理念,再既有报道框架下筛选信息,并通过发出的新闻信息影响受众。对于我们地方电视媒体而言,“把关”更要从本土风俗文化出发、立足时展的内涵对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江苏新时空、南京零距离等电视节目报道的就是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新时代、新观念,民生新闻报道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摈弃鸡毛蒜皮、喋喋不休的现场还原式报道,从新时代、新观念、新标准等角度报道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报道主题配合全省全市的改革发展,比如文明出行啊,树立法治观念啊,自尊自重啊等等,过滤掉了大量的无关、无益的信息,向广大市民传递“正能量”,一直以来收视持稳,受到市民的好评。因而,对于地方电视新闻而言,新媒体时代下的把关与筛选,并不是直接照搬其他电视媒体的内容,更不是对网络新闻的重复,无论在选题上,还是在制作上,都要充分挖掘和使用本土的信息,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

不仅内容上需要传统媒体专业的筛选和把关,在对新闻事件的解读上,在态度与行动上也需要权威媒体适当的引导和协调。著名的传播学家拉斯维尔曾经提出:大众传媒应该对所选择的新闻事件进行解释和分析,并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自2002年起江苏卫视就动议以大型新闻活动的形式,整合传播资源,将重大主题报道有效传递到民众中去,推动市民深切领会党和政府的决策和方针,引导社会舆论,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向前发展。这一新闻行动模式在新媒体传播时代进一步创新发展,我们已经开始了跨国“一带一路”的大型报道活动,以国际视野推动江苏战略发展与规划。这样的主题报道活动,江苏卫视由高高在上的做内容,变成现在的接地气得做活动,为江苏区域经济和社会的革新发展打开国际化认知窗口。社会的进步需要这样的借鉴,江苏的发展需要这样的捷径,老百姓也需要这样的实用。

要做好内容还需借力新媒体反哺电视媒体。江苏卫视也开通了微博、微信等客户端,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也有关于微博、微信上面的信息与反馈的报道;江苏卫视励志网开辟专门的节目播出板块,网站中还开设社区、论坛以及服务等板块内容,这些新媒体的使用和开发说明我们的城市电视媒体媒介融合的意识自觉化了,已经有了一定的起步。媒介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扩大电视节目内容的播出渠道,也不是微博、微信的开通以及一带而过的信息展示就能带来用户对电视节目的收视。我们的电视新闻节目既要维护好电视播出的节目版权,又要在既有节目资源上视情形而定进行资源的开发和等问题。

2 传播形态:需求至上

第8篇:媒体融合的内涵范文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相结合之后,深化了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内涵的理解、音乐的审美和演唱二度创作的综合能力。声乐说到底是一种通过人声和语言诠释情感的一门艺术。学生在面对一首完全陌生的声乐作品的时候,首先要弄清词曲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具象的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影像视频,抽象的情感内涵可找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替代去理解。在抽象与具象之间还要加上合情合理的艺术想象力和丰富的艺术联想力。使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更加的全面细腻,挖掘声乐作品本身的艺术内涵最终完善歌者的二度创作演唱和艺术表现力。

高年级的学生基本可以完整地演唱一些中等难度的歌剧片段,以歌剧《小二黑结婚》中女主人公小芹的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为例,全曲分三个部分讲述旧社会青年小二黑和小芹的爱情故事。教学之前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这段歌剧唱段的视频片段,通过影音资料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歌词梗概想象出作品描写的水和天的景物描述以及对歌剧每部分故事情节的影响。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还原到那个特定年代,具体到自身就是歌剧女主人公小芹。想唱好这段咏叹,首先要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女主角小芹同呼吸共命运,设身处境地理解人物角色通过演唱所要表达的复杂的内心情感。当学生能够完整演唱这段唱段的时候,还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视频赏析借鉴其他歌唱家此作品的演唱视频,丰富学生的舞台表演经验和艺术表现能力。

这些丰富多彩的新教学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歌唱欲望,学生就会把丰富的人物情感融合到演唱作品中去,使声乐作品的呈现更加感人至深,明确科学准确的发声机理和高级的音色,使得歌者的二度创作更加完善。学生演唱的处理作品、理解能力、诠释能力和声音表现等综合能力都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教学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的歌唱技艺又走向新的高度。

二、创新声乐教学模式

科技的突飞猛进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国内外艺术研究动态来看,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的前景一片大好。在我国,多媒体已进入课堂教学,并对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气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替代了许多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和环节。大大充实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对声乐作品内涵的理解;提高了舞台的艺术表现力。如钢琴伴奏、作品范唱、3D理论知识图解、舞台表演、作品的创作背景、外国作品歌词的拼读释义、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引入教学来完成,其具有省时、省力、一劳永逸等方面的优点。

第9篇:媒体融合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广播电视;媒介融合;生存;问题;发展策略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Nachison就将媒介融合视为是传统媒介与数字媒介组织之间的互动性合作战略,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文化联盟。从技术角度来看,媒介融合会为媒介产业提供两种融合路径:以媒介行业企业通过兼并、控股等方式而实现媒介行业及资源集中的“硬融合”模式,也包括以媒介资源自由合理组合配置,基于市场动机共性所实现的“软融合”模式。

1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内涵

对于传统主流传媒广播电视而言,它目前正在受到来自于新媒体环境的冲击挑战,就比如说网络数字媒体。当然网络数字媒体也并非没有局限性,客观讲二者还是存在自身优劣势的,而广播电视若想在新媒体环境下求得更广阔生存发展空间,它需要学会去迎合技术及市场环境需要,与新媒体形成相互互补,因此促成二者之间的媒介融合对于双方发展都有好处。二者应该首先实现传播技术的有效融合,这将涉及多种传播技术融合。传统广播电视具有它的普适性传媒技术优势,它的技术特征有目共睹。而新媒体技术则具有独特性与独立性,实质上它已经将传统四大媒体的传播技术进行了有效整合,实现了传统媒体所具备的所有功能,而且还有所优化更新。因此广播电视才必须在新媒体环境下寻求融合发展,为自身更新换代,下定决心走“硬融合”与“软融合”兼顾推进路线[1]。

2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施媒介融合的利弊问题

2.1有利分析

首先,广播电视如果能与新媒体实施媒介融合,那么传统媒介资源就能实现跨地域性的多角度利用,这也实现了媒介业务形态的相互融合,即多媒体化演变。可以将其视为是一种创造性组合,因为它不仅丰富和深化了广播电视内容,也为新媒体领域吸引了更多受众。目前基于广播电视与网络新媒体的合作项目很多,例如电视新闻栏目、广播专栏等都实现了在网络上的有效延伸扩展,它们也丰富了新媒体环境,为大众传媒发展创造了更多发展机遇。双方都利用各自的优势传播技术并强化了信息传输渠道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其次,媒介融合为广播电视实现了受众角色的创新转变,即从单一线性到多重交叉的转变。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可以借助广播电视与网络功能的全新融合,同时扮演观众、听众、读者、参与者以及用户,这也提高了受众与媒介的接触频率,可以将其理解为交叉渠道的受众优质融合,它高效、独一无二且拥有极高的信息化特征,这是一种良性的传受互动关系,能够提高广播媒介的美誉度和广播电视传播媒介受众的忠诚度,避免受众流失。在新媒介融合角度下,电视广播与网络媒体共同合作形成集团竞争力,为新媒体终端发展提供了更多优势要素和发展机遇。再次,媒介融合改变了广播电视的传播指向,它让广播电视也实现了从共享型传播到分享型传播的无缝转化。广播电视若想在新媒体环境下求得生存空间,就必须改变自己的传播指向,满足受众收视的多元化需求,通过媒体融合为受众创造更大可选择空间。比如说接入互联网,为受众提供有关节目内容的主动搜索、兴趣搜索、时间搜索、自定义搜索等智能化模式,从宏观方面定位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策略,然后再在微观层面策划具体节目内容与受众服务形式。以上就是对广播电视在传统中全向性共享型传播方式到现如今定向性分享型传播方式的创新转变,也就是对节目内容的有效分化。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考虑,这种分化确实能为广播电视发展带来新的优势。

2.2弊端分析

加拿大原创媒介理论学家Marshall.McLuhan曾经指出“媒体的形式规定了媒体的内容,因为不同媒体由于信息符码传送技术、接收工具以及媒介特性上的差异而影响到了传播内容的形态甚至内容本身。因此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新媒体,它们在主动寻求彼此融合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生产新内容、新模式以适应新媒介形式。但也不得不承认,媒介融合在发展初期也常常会面临用户短缺和收益分配模式不明等问题,这使得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双方在新内容创造过程中的积极性都有所降低,同时投资者的资金注入行为也相对变得更加谨慎,直接造成了新媒体市场内容的匮乏,短期内无法实现有效填补,形成巨大的传播内容缺口。另外,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还没有找到适合于自身融合新媒体环境的有效运营模式,这对他们打造新生存空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它需要全新的运营模式与经营理念。虽然说受众在新媒介环境下的信息接收状态及生活方式有所改变,但是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内容的生产者本质并未改变,此时就需要广播电视根据传播格局与媒介市场发展的此消彼长来积极求变,创造出不同的内容产品来改变自身生存形态,产生新的媒介效益。因此广播电视必须考虑自己新的生存之道,那就是如何找到更好的信息生产、加工、包装以及输送状态,将产品以最大价值交易给受众和广告商,迎合新媒介环境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节奏,促成真正有利可图的盈利模式[2]。

3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施媒介融合的发展策略

1)迎合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定位新传媒机构运营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必须找到自身准确的内容定位,即偏向于对“窄众”的有效把握,在面对挑战的同时也把握机遇,表现出为个人针对的特别属性,即做到基于新技术新媒体的“私人内容定制化”。面向于广播电视客户及网民的网络电视节目体验订制,同时也为广告运营商提供全新的广告推广模式。例如,北京传媒就利用资源整合、品牌运营、产业连接、市场驱动等联合发展模式实现了对本地广播电视主营业务的网络化突出,将广播电视娱乐与新媒体业务融合,促成了资本运作活跃模式,形成了较强市场竞争力,让北京传媒能够跃居全国领先位置,实现了广播电视媒介与新媒体环境的有效媒介融合。2)为广播电视更新盈利模式。广播电视靠广告维生,但在新媒体出现之后,广告市场就被重新划分,这就压缩了广播电视行业生存空间,所以广播电视若想继续保持高盈利模式,就必须实现与新媒体的“硬融合”,走跨媒体整合路线,打造更具有竞争力的商业传播模式。广播电视要将自己的节目内容进行多元化扩展,让它能够适应于各个平台,构建“跨媒体平台”,就比如说对重大体育赛事的全平台直播,让所有客户在不同环境下都能收看到直播,且实现对节目的智能化、灵活化定制功能。就像《纽约时报》对自己的评价“我们卖的并不是报纸,我们卖的是新闻,是信息和知识,这和新媒体的发展理念是相一致的”。电视广播仅仅提供的是载体,它如果希望在新媒体环境下依然能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内容发展,强调内容之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形成互媒体形式。这就需要广播电视领域应用到更多更新颖的技术手段,寻找更多渠道,扩展自己的内容传播方式,进而实现与新媒体环境的“硬融合”,最终获得更多利益。3)灵活充分利用品牌资源优势。传统广播电视进入新媒体环境其实就是品牌的延伸,它并非是仅仅针对产品本身,它也是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品牌资源优势的有效提升。新媒体丰富了广播电视的品牌内涵及知名度,提升了品牌效益,也使得媒介融合发挥了巨大的媒体发展促进作用。在海外,成功跨媒体运营案例数不胜数,他们都合理利用了品牌资源优势,例如新媒体环境下数字纽约时报公司就成功借用了《纽约时报》这一老品牌,在新数字媒介创办第一年就已经赢利。另外像《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也秉承了传统报刊品牌风格内涵,成为全球付费用户最多、网站运营最成功的媒介融合案例。实际上,广播电视媒介在融入新媒介环境后,它必须要重新打造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建立市场优势并保持受众忠诚度[3]。

4总结

现代传媒环境要求广播电视必须走创新道路,发展与新媒体之间的有效融合,实现真正的媒介融合。所以基于以上论述,广播电视必须发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明确与新媒体环境融合的利与弊,然后从软硬融合方面做到双管齐下,为自身在新时展创设更开阔空间,迎接新媒体新挑战,为广播电视适应并融入新媒体环境寻找到一条可行的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陈琳.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17-35.

[2]田甜.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的特点与发展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5):128-12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