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家居的盈利模式范文

智能家居的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智能家居的盈利模式

第1篇:智能家居的盈利模式范文

目前有种说法是互联网公司针对硬件再发明带动了硬件业的复兴。而目前来看,以运动穿戴、医疗健康、智能家居、汽车智能化这四个领域最为热门,国际上的互联网巨头布局智能硬件已经呈如火如荼之势,相对来说国内BAT三巨头目前动静较小,但从腾讯与小米合作的传言以及百度在智能硬件的频频动作可以知道,BAT从软件领域冲入硬件领域的全面厮杀,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布局硬件领域与互联网上抢占入口,先圈用户再圈钱那一套玩法是不是通用,应该有哪些思维逻辑,这些应该是互联网巨头布局硬件需要思考的问题。

布局智能硬件:互联网固有优势不能迁移只能融合

快速迭代、用户体验、免费模式,混这个圈子里的人都能脱口而出,但这些思维在智能硬件面前,也只能是空谈。硬件与软件在运营模式、生产资料、盈利模式上有着天壤之别。首先在于技术研发的门槛高,互联网企业常说的是快速迭代,但智能硬件由于工艺以及品质的要求非常高,产品从立项到推出市场,其中周期漫长,甚至不允许有试错的机会,不可能做到快速迭代,快速迭代无疑也会导致产品的质量口碑不断下降,如果涉及到生产质量环节,对整体的品牌都会有影响。

另外,BAT三巨头都有用户的优势,布局智能硬件必然会寻求用户规模的增长,但智能硬件的生意不同,因为背后还有供应链、产品研发等方面的问题,用户的大规模增长,会影响到硬件销售渠道的各个环节,另外,在设计研发、供应链、硬件设计、成本控制、库管等各核心环节均是互联网巨头所不熟悉或者并不占据优势的领域,这些环节风险无处不在。

固有优势不能迁移,只能融合。以目前BAT均杀入了“智能家居”领域的案例来说。目前阿里巴巴和美的合作首款物联网智能空调。百度入股智能家居企业海眸科技,它的核心产品是家庭智能遥控产品。微信合作伙伴大会则展示了利用微信遥控空调和电视。BAT进军智能家居领域,都涉及到硬件、云服务和智能终端。而BAT三巨头的优势是云服务和智能终端,懂用户、擅长互联网思维和云端技术,包括数据存储、计算和挖掘能力。那么BAT只需要做好智能家居终端上的App的人机界面、控制枢纽,而云则连接、数据和服务的中心。传统家电厂商擅长的是硬件,真正的硬件研发等需要放手给传统家电的资源和渠道,如何与传统家电的硬件优势互补融合,挖掘用户需求,是BAT需要做的功课。

互联网的盈利法则在智能硬件领域不通用

接下来谈盈利模式。中国的互联网拉用户的核心是免费,而互联网的盈利法则是流量加商业模式。互联网必须有用户才能支撑商业模式的构建,这一套模式迁移到智能硬件是否能通用?我们做一番假想,互联网巨头在拉取到海量用户后然后再寻找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逻辑是硬件不挣钱,作为用户入口存在,如果智能硬件等于互联网硬件,那么硬件大多要免费或者低价,进而在亏钱的基础上烧钱抢用户,假设一款高质量的智能硬件亏50~100元左右,100万用户则是5千万到1亿,而如果用户达到1千万甚至上亿呢?烧钱模式如何持续?

一般来说,互联网盈利法则都是通过硬件背后连接的信息、广告实现等增值服务来盈利,或者通过内置的软件沉淀下来的用户行为数据来变现。但这种服务在智能硬件领域能不能变现还不好说,而目前,比如百度随身Wi-Fi、路由器、电视棒和摄像头这样的产品,除了低价之外在产品本身没有什么亮点。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做软件,当用户数海量增长时,支出的成本可控,而硬件则会面临库存的压力。所以对于互联网巨头布局硬件来说,需要遵循的盈利思维逻辑是:硬件产品应该具有满足用户需求并具备优质体验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个性化数据探索反过来应用在硬件本身提升用户个性化需求,需要通过产品本身的亮点与创新超出用户期望,仅用便宜的价格或者免费模式来圈用户恐怕行不通。

布局硬件领域的要点:市场成熟、关联性强、符合国情与未来发展趋势

那么互联网巨头应该如何布局硬件产业?首先看几个案例,亚马逊推出的Kindle,为什么可以占领数字媒体内容入口,并且改变了数字出版的生态?原因就在于这款产品本身为用户创造了更好的阅读条件,并切实改善了用户的阅读体验,而反过来更确保为亚马逊整个数字媒体内容生态带来更多盈利模式。目前360推出智键,尽管争议颇多,但基本沿袭了360的主线业务与移动互联网的布局的逻辑需求,作为小型产品,定价低,主打安全和定位功能,对于小白用户而言,这款产品也是刚需。目前360智键的发展前景暂时看不到,但是从布局来说,硬件定位于互联网产品本身推广的思路逻辑是没有问题的。

在国内互联网三巨头的硬件布局中,目前看起来好像只有百度对于硬件布局比较感冒,可能在于百度在移动互联网一直缺乏好的路径与入口,寄希望在硬件上找到出口。

百度硬件的布局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小度以及dulife。小度系列产品以及百度的dulife平台都是通过与第三方公司合作,百度植入了互联网服务尤其是百度云的产品,目的在于拉动用户规模与百度账号活跃度。dulife是由硬件公司独立开发可穿戴或体感设备类智能硬件,专注于提供人体健康服务的可穿戴设备品牌,深度整合了包括健康数据存储、分析、处理,展现以及为用户定制所需的健康云服务。

百度的“健康云”是不是在炒作概念暂时不提,但这个概念却无疑是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领域。针对智能医疗领域,百度的产品还包括MUMU血压计、Latin智能体脂测量仪等。从我国的国情可以知道,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状凸显的非常严重,医疗体制改革依然步履艰难,“就医难”顽疾短时间内难以解决,而且老龄化社会在加速到来,基于健康的投资是绝对刚需,智能硬件往医疗健康去契合无疑是吻合未来趋势的,而且有着充满想象力的市场空间。

因此,智能硬件布局必须找到大众消费者的“痛点”所在,接地气并满足切切实实的需求,针对用户体验与需求、自身互联网产品布局的关联性和未来趋势方面进行全面把控与思考。

做好产品细节、渠道、应用场景、赢利点的闭环

互联网巨头布局硬件产品,大多数硬件公司寄托于产品的先完善,再慢慢改进细节与做工。但智能硬件一旦大规模生产,由于产品的硬伤,致使在后续需要多次研究和改造零部件,造成资源的损耗。比如国内的360智键与小米快按钮,目前就有网友吐槽:产品只支持Android系统,而且安全性无法把控,容易与耳机打架,并且容易被原生按键替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环节,却往往是硬件产品布局的关键。

另一方面,布局智能硬件往往是站在一个空白而且未普及的市场,很容易忽略掉的就是产品的应用场景。在这些应用场景里目前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产品,用户的挑剔不仅会针对产品的做工是否够精致,而是来自于应用场景是否够充分。

第2篇:智能家居的盈利模式范文

计世资讯推出的《2014~2015年中国智慧家居(健康产品)发展状况研究报告》中提出,撇开喧嚣,溯本清源,健康产品是消费级智能家居市场当之无愧的“杀手”。兼具“高黏性刚需”和“用户基数广泛”特点,健康产品大数据应用如鱼得水,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具有饱满的想象空间。

可以说,健康产品不仅是智能家居短期发展的“急先锋”,更将成为未来长期市场的“中流砥柱”。

8万亿元健康服务业总盘子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关注,从发现疾病、治疗疾病向积极检查身体、预防疾病转变,并产生了对健康管理干预生活方式的需求。我国高度近年来将健康服务业的关注度提高到历史最高点,将其作为深化医疗发展、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重要举措。

2013年10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数据技术肆意驰骋

大数据技术是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行业又一颠覆性技术革命。在智能家居的健康产品中,积累了海量家庭用户的健康数据信息,这些包含有居民个人信息、生命体征信息且持续快速增长的健康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价值。智能家居健康产品中存储的信息可以说是“世纪金矿”。

利用大数据技术在云平台对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处理,可为消费者提供高水准的个性化健康管理、远程专家诊疗服务,这对于提升居民个人健康管理水平、家庭医疗服务机构诊疗服务水平具有突出价值。大数据技术将助推智能家居健康产品应用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产品“先小而巧,后大而全”

伴随着我国对健康医疗行业的逐步放开,“拥抱互联网”已是大势所趋。

第3篇:智能家居的盈利模式范文

谷歌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乔布斯辞去苹果CEO职务,OPPO X903强势上市,“阿里云”手机线上线下开始发售,选择在智能手机局面一片混乱之际出来“搅局”,雷军对他的小米手机充满了信心。

雷军的再创业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6日,是雷军再次创业的公司,目前总共有200多名员工,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服务、自主研发手机应用、手机硬件。

小米已获得来自Morningside、启明、IDG和小米团队4100万美元投资,其中小米团队56人投资1100万美元,公司估值2.5亿美元。而该公司已产品包括迷人浏览器、小米司机、小米便签、小米读书等一系列应用,2010年8月MIUI手机操作系统。

这是可以查阅到的有关小米科技的介绍资料,如果不是和雷军这个名字挂上钩,恐怕小米科技也不会吸引那么多关注的目光。然而,当雷军+小米科技出现在人们眼前时,一切都开始令人充满期待。

1992年,雷军加入金山软件,任北京开发部总经理;1998年,雷军担任金山软件CEO;1999年,金山软件筹备上市;2007年,金山软件上市;2个月后,雷军宣布离职。

这是一位成功商业领袖的人生痕迹,但是了解金山、了解雷军的却知道,这背后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雷军和金山始终无法释怀的是,不能在自己梦想的领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回顾金山的发展历史,金山软件扛着民族品牌的大旗,有中国最优秀的一批工程师,大家都很团结,也有非常强的执行力。但是,它却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崛起过,最后上市依靠的反而是网络游戏业务,雷军对此在多个场合表达过自己的无奈和失落。金山快译、金山画王、金山毒霸、金山词霸、西山居、剑侠系列还有在一个时代承担起民族软件希望的金山WPS,金山一直以多元化民族软件企业自居和自豪,但是在商业场上,这些东西不能给金山带来相应的财富和辉煌。

在财富方面,雷军始终不能称作一位成功的IT企业家,在他的带领下,金山浪费了太多可以高速扩张,积累资本的机会。在其他IT企业纷纷转型网络“掘金”,跻身福布斯排行榜之时,金山始终坚持在民族软件领域,直到最终无法继续坚持,迫不得已将旗下的一款单机改成网络游戏才脱离艰苦奋斗的日子,完成企业的转型,这不得不说是件无奈而尴尬的事情。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雷军和金山在那段艰难时期对民族软件的坚持为他们积累了长久的好评和赞誉,从当初试水网络游戏和金山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再到仅凭雷军这个名字就让小米科技众人关注,雷军和金山或多或少在得到当初社会和市场欠下他们的那份回报。

小米手机的诞生

“我四十岁前已经干了不少事:卓越卖了、金山上市了、天使投资也不错,但我迷茫了:18岁的理想一直没有实现,觉得心里不踏实,计划悄悄干他一年半载的,如果输了,这辈子就彻底踏实了。这样创办了小米,十五个月过去了,今天终于鼓起勇气出来了,请大家批评吧。”这是雷军之前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话。

雷军认为,从大趋势上来说,手机将会取代电脑,成为每个人主要的计算中心。手机工业,通信产品的演变轨迹将越来越趋向于电脑产品。当没有“Wintel”(微软+英特尔)这样的联合巨头垄断之后,全球手机产业在竞争中非常开放。没有强大的力量可以压制创新,每一家手机链条中的公司都被激发出了强大的潜力。手机不仅将作为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成为获取信息和用户与网络交互的主要通路;还将取代电脑,为人们未来的科技生活提供主要的计算能力。整个互联网、乃至未来人们生活的价值链将无可避免地越来越向手机迁移。当小米定位于“手机综合能力提供商”,抓住移动互联网到手机硬件,它就将无限接近于这一美妙的未来图景。也正因为如此,小米所要做的手机,不能是一般的手机,而必须是真正高性能、发烧级、全球领先的手机。

经过一年的布局,雷军完成了小米科技的布局,目前小米科技旗下包括三大板块,分别为深度定制的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MIUI、高性能发烧手机小米手机及专为手机设计的社交沟通工具米聊。而小米科技的目标是做顶级智能手机。小米科技将旗下所有资源集中在“服务+软件+硬件”的产业链上,而拥有50万“米粉”的小米正试图迅速让小米手机在市场上铺开。

除了强悍的硬件配置、犀利的定价以外,雷军宣布,“小米手机将采取线上销售模式”,舍弃传统的销售模式,小米手机的电商网站也将正式对外开放。

业内人士认为,小米手机也许真的将颠覆手机制造业,光是小米手机的售价,就足以对手机行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终端的竞争不再是手机行业的核心,“终端+内容+服务”所带给用户的使用体验才是重中之重。

小米手机的挑战

事实上,面临国内智能手机竞争日益残酷的混乱局面,很多人对小米手机的未来充满了疑问。

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并不看好雷军的小米手机,他认为,如果雷军要推出自己的互联网服务业务,比较靠谱的方法是像创新工场的点心一样,寻求硬件的合作,在所有的智能手机品牌中,唯有苹果的用户可以称之为发烧友,这种发烧友不单纯是对iPhone,更核心的是苹果的品牌。此外,小米手机遭遇的竞争对手还有包括三星、HTC这样的成熟硬件厂商,这对小米来说,进入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硬件领域,未来要打的是一场“硬仗”。

互联网资深人士洪波指出,从目前小米手机的性能和价格看,还是具有竞争力,不过小米如何保持这种竞争力,还取决于小米手机上市后的表现,而最重要的指标是手机的销售量。如果手机的规模上不去,这两个优势很快会消失,而这将成为小米手机潜在的“风险”。

对于刚刚的小米手机,雷军表示,“小米并非想靠硬件盈利”,而是在从产品开发、用户互动、商业模式到生态链建设各个层面贯彻“互联网的思维模式”,而这必将破坏原有游戏规则,对传统手机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雷军称,在手机没有一定量的时候,成本都是天文数字,只有把手机做好,销量自然上去。据他透露,从成本测算看,应该不会亏损,但有没有盈余不好说,而他的目标是:硬件维持不亏线,通过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盈利。

第4篇:智能家居的盈利模式范文

在很长一段时间,乐视对乐视致新实际经营状况遮遮掩掩,每被问及“乐视超级电视是否可能亏损”的问题,乐视高层就会“王顾左右而言他”,“乐视经营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不能简单地看乐视电视是否亏损”,拟或“乐视电视亏损是为了乐视网的盈利,这种亏损叫战略亏损”……等等。乐视把其创造的盈利模式称为“硬件+软件”的模式,具体讲就是“硬件+内容+应用+服务+广告”。的确,这个盈利模式对于已经习惯硬件销售模式的传统彩电企业来说,既新鲜又陌生。

乐视的逻辑征服了不少人,尤其那些对互联网思维心向往之的年轻一代;即使对于已经习惯传统盈利模式的彩电企业,也具有相当大诱惑力。比如TCL,就明确表示将彻底摒弃传统盈利模式,未来五年要实现“产品与服务的收入贡献各占50%”。

在同样的逻辑影响之下,包括长虹、海信等彩电企业纷纷宣布已“成功转型成为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企业引导舆论的能力令人叹服。即使新盈利模式看起来更像新亏损模式,仍然赢得了无数赞誉。今天,如果有谁敢对新盈利模式有哪怕一点点质疑,就会被戴上“旧势力”、“旧思维”的帽子。比如财务专家刘姝威,因为公开质疑乐视烧钱模式难以持续,被很多人骂作“廉颇老矣”。甚至资本市场也不例外,刘姝威发表质疑报告的当天,乐视网股价反而上涨了3.52%,以至于乐视以耐人寻味的口吻邀请刘姝威“到公司考察指导”。

有人称乐视“失去了销售市场,赢得了资本市场”。一个盈利算不上好甚至有点坏的企业,却因为创造了一个盈利模式而赢得尊重,真是闻所未闻。

于是问题来了:既然新盈利模式那么好,为什么乐视致新反而亏损得一塌糊涂?为什么在乐视眼里“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彩电企业,反而实现了不错的盈利?

2014财年,创维数码实现净利17.6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4.15亿元),海信电器实现净利润14.0亿元人民币,虽然与海尔、美的、格力白电巨头相比,这个业绩不算很漂亮,毕竟是正盈利,而且这个盈利是由纯粹的硬件实现的,这就难得了。

于是,业界开始出现理性的声音:乐视网不能以“新盈利模式”为借口,掩盖其经营上存在的巨大风险。尤其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硬件制造的今天,蔑视硬件制造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该不该做出反思?

平心而论,新盈利模式有其合理性。进入互联网时代,金属与塑料也开始拥有“灵魂”的时候,内容的价值自然而然被凸显并放大,我们再也不能继续将智能产品视为一具冰冷的驱壳。既然如此,为什么一个好端端的盈利模式,被硬生生地做成了“亏损模式”?

有人说,是因为智能电视用户基数太低,导致“内容收费”模式短期难以奏效。还有人说,内容缺乏差异性,难以吸引更多消费者为内容买单。

用户基数高、服务内容丰富就能实现更好的盈利吗?答案是:未必。苹果被称为“全世界最伟大的”科技公司,但是止于目前,内容与服务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仍然不足全部盈利的15%。换言之,即使像苹果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仍然以硬件盈利为主。

如今,一个观点受到追捧,“未来硬件制造商都是给互联网企业打工的”,“硬件将很快进入免费送时代”。在德国默克尔政府力推工业4.0,美国奥巴马政府“重振美国制造”背景之下,这样的声音听起来那么刺耳。我只能说,在新盈利模式实为新亏损模式的今天,“硬件为软件打工”观点的提出,既是对中国制造的羞辱,也是对制造企业的误导。

我更愿意将硬件和软件的关系比喻为“肉体与灵魂”的关系。灵魂依附于肉体而存在,肉体死亡必然带来灵魂消失。随便否定硬件的价值,无异于“数典忘祖”。

硬件的价值永远不可能被软件取代。换言之,硬件的价值可以独立存在,而软件的价值必须依附于硬件。以汽车为例,即使未来的汽车再怎么聪明,人们购买的仍然是汽车这个硬件本身。好比电商再发展,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实体店,因为电商无法给消费者提供“优衣库试衣间”。

既然如此,为什么在中国市场硬件越来越受到轻蔑?

必须承认,这和互联网企业有相当大的干系。互联网企业对新盈利模式无底线的吹捧,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公众的价值判断。

新盈利模式确有其合理性一面,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否定硬件的价值,好比我们不能因为某人品德高尚就可以把他一枪击毙然后把他的照片摆在神位上祭拜一样。

可以预见的是,从硬件为主的盈利模式过渡到软件为主的盈利模式,将需要较长的过程。软件盈利模式刚刚粉墨登场,就试图把硬件掀翻在地显然不自量力。我更倾向认为,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软件只能屈居盈利配角位置,硬件仍将是利润的主力,苹果已经用事实证明这一点。这实际上意味着,彩电企业要想实现持续的盈利,必须把重点放在硬件建设上,不应对内容、服务、广告寄托不现实的期待。

乐视超级电视陷入亏损,根结在于其过度轻视硬件价值,不愿意在硬件上实质性投入,导致硬件无法给企业带来利润,这是其盈利模式带来的必然结果。把乐视电视和制造企业的产品放在一起对比,你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是乐视的,哪个是彩电企业的,差别非常明显。乐视的优势是是什么?是善于描绘一个“悬在空中的美好未来”,即讲故事。

事实上,即使在内容层面,乐视优势也不明显。传统彩电企业整合了多家内容,而乐视只有它自己的内容。

为什么乐视电视卖得那么便宜、宣传力度那么大,销量仍然只有主流彩电企业销量的1/8―1/10?我相信大多数人此时已经有了答案。今天,不少消费者已经明白:不管事前付费(硬件制造商模式)还是事后付费(互联网企业模式),反正花的都是消费者口袋里的钱。对于消费者来说,买一台好电视放在客厅才有尊荣感,而互联网品牌给不了他们。

而且我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事实,追捧新盈利模式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企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的企业,反而反应平平。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默默无闻地推进工业4.0,在重振美国制造。

有人说,没有强大的内容支持,苹果手机将无法实现巨大的销售与盈利。没错,但你不可以因此而得出“苹果的盈利主要是内容带来的”结论。实际上,苹果的设计理念是,用软件为硬件销售提供支撑。

今年以来,乐视超级电视的调子明显放低,人们普遍认为,持续的亏损让乐视的宣传不再那么有底气。

还有,乐视明显加大线下实体店建设力度,越来越向传统彩电企业模式靠拢。事实上,当昔日仇敌苏宁、阿里拥抱在一起的时候,线上线下融合已成行业大势,一味拒绝线下和一味拒绝线上一样不理智。同理,过度夸大软件的价值与坚决拒绝新盈利模式同样愚蠢。

第5篇:智能家居的盈利模式范文

《动态》:广田股份(002482)日前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方式认购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定向发行的普通股375万股,发行价格为每股40元,公司认购总金额为1.5亿元,将获得其0.85%至0.99%股份。本次认购没有限售期。

广田股份是一家主营建筑装饰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为企业等提供综合建筑装饰解决方案及工程承建服务的公司。此次入股足球俱乐部,似乎与公司的主营业务并无关系。

孔铭:本次收购看似与公司主业关系不大,但实则却有利于公司业务转型发展。一方面,将有利于公司继续巩固和加强与恒大地产在建筑装饰行业的良好合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恒大淘宝商业运营平台和极具知名度的品牌影响力,将有利于公司正积极转型的互联网家装和智能家居业务的大力推广,同时促进公司与恒大地产在智能家居等新型业务领域的开发、合作。此外,参股恒大淘宝,涉足体育市场,将有助于公司进入体育场馆建筑装饰及场馆智能化领域市场。

《动态》:目前,投资增速持续下行,传统装饰行业不断承压。公司进行转型也是势在必行,但是业务转型的领域其实很多,公司为何会选择足球领域?

孔铭:公司参股恒大淘宝,竞逐体育产业,而体育产业属于朝阳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为体育产业大发展奠定极高的政策红利:预计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而2013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仅1.1万亿元,我国体育产业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其实,公司自2007年与恒大战略合作形成住宅精装修的“广田模式”之后快速发展,恒大地产一直是公司第一大客户,长久保持着良好的伙伴关系。所以,此次合作既能找到渊源,又能看到广田股份有远见地战略规划。

《动态》:广田股份近期在资本市场上的动作颇多,通过图灵猫切入互联网家居领域;通过过家家切入互联网家装领域。此外,公司还成立了深圳市广融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打造金融服务平台。这些会对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孔铭:智能家居“图灵猫”已正式,产品理念和渠道优势突出。“图灵猫”的定位是打造一套“自动感知、自主学习、主动控制”的家庭管家式解决方案,真正实现家庭智能化。图灵猫有望借助广田传统精装修、定制精装、互联网家装三大渠道铺货,未来有望和地产开发商深度合作,实现快速放量。

互联网家装“过家家”第一家深圳体验店已正式开业,施工等优势突出。“过家家”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所见即所得”的快速设计、DIY设计、App远程施工监管等优质服务,打造高质量家装服务,充分发挥家装的入口价值。公司定制精装业务与佳源集团等地产公司取得良好合作,未来将成为精装修业务的重要增长点。

此外,公司此前已通过广融基金开展工程金融业务,此次设立融资担保公司,通过为上游配套企业、供应商及下游客户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将形成产业链竞争优势,进一步打造金融服务平台。未来亦有望依托过家家拓展家装微贷、家装质量保险等服务。

可以看到,公司通过层层布局,不断在深化转型升级,其智能家居+互联网家装布局目前也处于领先地位。我们非常期待公司这些布局能够早日开花结果。

《动态》:公司之所以进行上述战略布局,其实也与行业的景气度不高有关系吧?从公司的业绩来看,前三季度实际上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孔铭:的确如此。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6.31亿元,同比减少13.51%,较去年同期下滑幅度较大,降低了22.83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不高,公司传统业务订单未能充分释放所致。同时,从现金流情况来看,也不甚理想。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4.85亿元,现金流承压。

在此背景下,转型成为必然。作为国内公共建筑装饰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公司有能力实现华丽转身。

《动态》: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公司虽然股价从底部反弹也有一定的幅度,但距离前期高点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公司的市值也从高位的270亿元,下降到目前的160亿。公司的股价未来还有提升的空间吗?

第6篇:智能家居的盈利模式范文

京东微联超级APP

进入2015年,孵化器、加速器、智能解决方案是京东智能的三大重点工作,推出了从智能创业孵化、技术平台支持、产业链整合、金融投资、渠道推广的布局,最终形成“JD+生态体系”。在具体的行动上,京东智能家居的定位是从此前展示的JD+智能解决方案,转变为营销先行者、技术支持者、产业整合者和金融助力者。与家电品牌和消费者联系最多的当然是京东微联超级APP。

京东微联超级APP的主要功能是整合,目的是抢占智能产品的入口,做一站式智能生活服务。在京东的智能生活馆里,首先是京东微联APP的下载入口,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到智能客厅、智能卧室、智能书房、智能厨房和智能健康等不同的生活场景,找到自己需要的产品。目前京东微联APP已经有超过400款产品的接入,销量近百万件,正在对接的产品达到上千款。如电视、电风扇、吸油烟机、音响、手环、智能手表、智能勺子等。品牌与京东合作的时候,由京东提供智能产品的模块,所有的品牌商都按这个模块统一开发自己的智能化产品。从而实现,不同品牌不同品类的产品,都可以通过京东的APP来控制。

京东微联超级APP通过跨品牌跨品类的互联互通,实现大数据集中管理,可以实现智能场景化开放服务,并接入O2O服务商。与大平台的智能系统合作,对于那些品类较为单一、无力去大规模做智能化投入的家电品牌来说,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智能化的产品虽然整体价格提高了,但是因为产品的附加价值高了,还是有很多年轻的消费者愿意埋单。

京东微联APP的构想是在2015年达到千万级装机,抢占智能控制的入口,在智能时代形成规模优势。为传统硬件厂商提供从模块推荐、云服务、销售渠道的完整智能解决方案,京东还将利用自身金融投资资源孵化100家智能创业团队,并针对已经获得A轮投资的创业团队进行扶持,加速这些企业进行接下来的融资以扩大规模。

阿里巴巴小智

在阿里智能家居的业务板块中,淘宝众筹主要是为智能硬件的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智能云提供底层技术支持,百川计划则为企业移动应用开发提供平台,天猫电器城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销售渠道。显然,阿里的智能家居依然延续其平台战略,核心切入口在于销售渠道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的服务提供方面。

阿里认为,家电智能化进程有三个阶段,第一步是让设备与手机相连,即远程控制。因此,手机成为用户管理和营销入口。第二步是设备互联。譬如当有人撬动家里的安防系统,安防系统就会自动启动摄像头拍摄嫌疑人,摄像头再启动电脑,将资料发送到相关安全资料库进行备份。第三步,是设备与人之间联动。设备感知人的使用习惯,个体属性,并根据这些进行精准判断。比如空调会在用户进入房间后自动开启,根据室内温度和人体温度自动调节最适合的温度,在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随着人体温度的下降,适度提高温度从而使用户体验更舒适。

在天猫的智能家电馆里,天猫会增加相关品牌专门的流量和推广资源,用于提高智能化产品的销量。其中,小K智能插座应该是目前天猫推广最为成功的智能化产品之一。

苏宁云居

2015年,苏宁推出能够把家里卧室、厨房、卫生间中需要交互的产品都内置到这个平台上的超级APP苏宁云居。苏宁云居的特点是把各个不同厂家的智能硬件打通,硬件兼容并蓄;通过硬件与软件叠加,实现本地化、社交化,实现软件模块组合。比如,戴在父母手上的智能手环,你不希望只是天天读到老人家的健康数据,更希望一旦触动报警,有专业医师能及时响应;苏宁+将很多专业服务公司协同到一个平台,与环境匹配,实现集成开放协同。

第7篇:智能家居的盈利模式范文

社区是电商、快递、服务商行业“最后一公里”的入口。“互联网+社区”,实为本地生活服务的互联网化,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更加快捷方便地满足社区住户的生活需求。同时,也给商家提供一个区域机会窗口,最大限度盘活社区资源,实现线上交流交易,线下体验服务,开通各种个性化、零散化的细流,最终汇聚成一股巨大的产业洪流。

15分钟生活圈的消费需求

现代“懒人经济”盛行,即时性消费渐成主流。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消费者无需出门,通过手机端即可享受快捷、省时的各类上门服务。

社区是一个具有复合性需求的生活圈,涵盖了家政、出行、快餐、理财、健康、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这些需求的属性大多为高频、刚性,因此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互联网+社区意味着线上和线下资源的整合,而在此过程中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即为其中桥梁。

截止2015年上半年,已经上线的各类社区应用中,家政类APP占23.5%,社区电商类APP占18.1%,综合服务APP占13.4%,其他占45.0%。这说明目前中国社区O2O业态还处于混沌状态,社区内各类业务都有可能经互联网化进行资源整合,进行业态的再升级。

自2014年至今,58同城推出了自营家政服务品牌“58到家”,并先后全资收购了驾校一点通、以2.67亿美元吞并安居客、以3400万美元入股家装O2O公司土巴兔、与赶集网合并等,这一系列的投资并购无疑向外界释放着同一个信息:58同城正由信息服务的轻模式向O2O的本地生活服务转型。

2015年5月,云南彩立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为公司等合作伙伴共同发起“全光智慧社区发展联盟”,研究探讨联盟未来发展方向及模式,向全国推广及打造可运营的全光智慧社区。旨在探索“互联网+”社区发展模式及运作体系,提供“互联网+”智慧生活、智慧办公、智慧商业等丰富的增值服务。

2015年7月,马斯葛公告,腾讯控股与恒大地产将成为该公司两大股东。腾讯、恒大入主后,致力于携手打造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社区服务商。合作内容将围绕“社区物联网智慧化”、“社区互联网家居”、“社区互联网金融”三个方面展开。

2015年7月,中概股晶科能源全面发力分布式光伏,推出O2O平台,打造光伏别墅社区,将致力于为国内家庭住宅和工商业建筑客户提供一站式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安装和金融服务。

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社区O2O生活服务类项目使用频率上,46.08%的人偶尔用过;37.90%的人没有使用过;16.02%的人处于经常用的状态。尽管当前社区O2O市场一直处于持续火热阶段,但是社区居民的消费习惯还需较长时间的培育,加之中国当前社区治理不完善,发展不平衡,周边配套设施滞后于居民生活需求,因此社区O2O市场还处于前期探索阶段,模式成熟尚需一段时日。

社区O2O的规模效应

在驱动人们对社区生活服务类APP下载的首选需求中,商超配送类占比37.5%,家政服务需求占比22.3%,代收代寄类和社区综合类分别占11.2%和12.3%,而社区服务类(配合物业公司提升服务品质)只占6.7%。可见,商超配送类和家政服务类市场成长迅速,而结合物业提升社区服务的市场有待进一步的挖掘。

社区O2O、上门O2O,实际上都是为用户提供家庭生活服务,只是两者服务市场范畴有差异。从互联网的规模效应来看,上门O2O可以服务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全国市场,规模效应明显;而社区O2O有强烈的区域限制性,只能服务已有合作的小区,因而限制了其前期的规模效应。到2015年上半年,消费者对社区O2O到家服务的市场认知度较高,65.4%的受访者表示有听过社区O2O到家服务;49.1%的受访者对这项服务充满期待,表示愿意尝试和购买;34.5%的受访者则处于观望状态。

在传统的到家服务类型中,受访者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家庭保洁,其次是搬家服务,小区服务列第三位。针对消费者最希望获得的O2O到家服务的调查结果显示,期望得到的O2O到家服务的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家庭保洁,搬家服务和小区服务。

购买便利,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和享受自己需要的服务,是目前大多数人选择社区O2O到家服务的原因,另外,购物平台的产品组合多样性,价格的合理性,也是促使消费者愿意购买O2O到家服务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69.1%的受访者认为到家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担心上门服务不安全。在到家服务中,消费者直接面对的是上门服务人员,服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对服务商/平台的口碑与二次购买的消费意愿。

55.9%的受访者会把商品价格作为选择服务商的首要因素,折扣信息和客户评价对于消费者选择到家的服务也有重要影响。可见,O2O到家服务消费者群体的价格敏感度径高,同时也存在意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会在同类服务中选择性价比较高者。

45.4%的受访者认为家庭保洁服务的合理定价是每小时25-50元,38.2%的受访者能接受每小时25元以下的家庭保洁服务,14.6%的受访者能接受每小时50-100元的家庭保洁服务,仅1.8%的受访者能接受每小时100元以上的家庭保洁服务定价。

对于上门美甲服务45.4%的受访者能接受每次50元以下的定价,41.8%的受访者能接受每次50-100元的上门美甲服务,9.1%的受访者能接受每次100-150元的上门美甲服务,有3.6%的受访者能接受每次150元以上的上门美甲服务。

社区O2O细分领域典型案例

根据产品或服务价格和消费频次的高低,可将社区O2O业务分为四类:高频高价、高频低价、低频高价、低频低价。高频高价类业务在生活领域存在较少,而低频低价类可供挖掘的价值不大,因此在社区生活领域最具有发展空间的是高频低价类和低频高价类两大业务。前者可望获取前期大量的用户资源,后者可带来利润空间的延伸。

生鲜领域典型企业:爱鲜蜂

爱鲜蜂于2014年5月上线,是以众包微物流配送为核心模式,基于移动终端定位的技术解决方案提供O2O运营服务的公司。专注于社区生鲜最后一公里配送,主打一小时闪电送达,“即时性消费”。平台主打产品以生鲜为主,定位人群为年轻白领。上游同供应商合作统一拿货,商品主要为讲究新鲜度的食品和生活急需品两类。配送网点则使用“盘活社区闲置资源”的思路,同社区内的便利店进行合作,在各行政区自建仓储,向行政区内小卖部供货。

用户下单后,距离最近的店主负责送货,同时完成支付。配送一般能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爱鲜蜂能保证一小时内配送,不仅在于其科学的布点,也在于其对社区店主的适当激励。

爱鲜蜂没有自己的全职配送队伍,而是采用闲置资源共享的方式,同社区便利店进行合作,节省了一部分的运营成本。其团队拥有电商经验,同时在过去经验中积累了便利店、小卖部的丰富资源。

尽管目前爱鲜蜂会给每家小卖部配备冰柜、保温箱、统一标识的工作服装等,但是小卖部的执行效果直接影响到服务的质量和速度,因无法监控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目前爱鲜蜂提供的产品种类不多,可能无法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社区电商领域典型企业:“社区001”

北京家捷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社区001”,创立于2012年3月。“社区001”通过和多家超市合作,组建自己的配送品牌“社区即时送”,致力于为社区住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社区电子商务服务。

不同于其他生活服务类创业项目,中年人和老年人是社区001的主要用户群。

社区001的推广主要利用线下的资源,一是通过物业的资源进小区推广,二是在商超合作点的地推。其产品逻辑是超市的搬运工。这里“搬运”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对接超市的SKU,从线下搬到线上;第二步是把货品从超市送到用户手中,把线上订单在线下完成。

从社区001外部商业模式来分析,它解决了三个需求痛点:覆盖了传统网络覆盖不到的菜鸟网民,主打最后一公里配送解决了传统零售的痛点,实现了社区电子化。从内部分析,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色,即“没有仓储、没有物流、没有大供应链”。

构建多维立体社区服务

纵观当前互联网+社区发展状况,各细分领域企业发展势头强盛,如O2O到家服务企业在资本市场很受欢迎,而综合平台发展势头一般。

究其原因可从投资者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一,从垂直细分领域切入,服务内容较为聚焦,服务模式较为清晰,能够积累一定规模基数的用户。第二,从垂直细分领域的切入可以为未来打通相关业务做好准备,盈利模式的形成有可能来自于主营业务派生而来的增值服务。

而就平台型企业来说,多点发力将很容易导致失焦,其次各个业务易被垂直细分业务所取代,同时平台用户、商户的获取和运营都将考验公司整合资源的能力,同时也带来高成本和高投入。这是任何一个平台型企业都要面临的困难。

在当前中国社区,主要参与者涉及居民、物业、居委会、开发商。由于中国社区发展起步较晚,其自治管理模式尚未成熟,社区规模普遍偏小,在国内社区商业领先的北京,人均商业面积目前仅约0.9平方米。在欧美发达国家,社区商业早已成为居民综合消费的载体,约占社会商业支出总额的 60%,人均商业面积达1.5平方米至1.8 平方米。

在物业方面,信息化网络化程度偏低,管理成本高,服务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小区居民的生活服务需求。

房地产商作为房产提供商,和居民、物业都有较强的联系,作为产业链的前端,可担当整合各项资源的角色。如国外社区商业的规划和布局由房产商、物业公司、保险公司等多方参与合作,因此房产商在中国也可承担此方面的角色。

2014年本地生活的热潮开启了“O2O”的元年,而今年国家“互联网+”政策的出台,促使了各个企业纷纷抢占“社区”这个入口。BAT巨头的战略布局,互联网创业企业的不断融资,加上传统企业的低调转型都在强调社区市场的潜力。

纵观各个企业的发展情况,不难发现走社区O2O之路的企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也意味着互联网+社区还处于前步探索阶段,商业模式尚未成熟,存在未来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第8篇:智能家居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盈利模式 “软件+服务”模式

1 移动互联网特点和发展趋势

1.1 移动互联网特点

移动互联网具备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开放性,包括网络的开放性、应用开发接口的开放性、内容和服务的开放性等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开放性已成为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和服务的基本标准,更多新颖的业务将出现在移动终端上而无需依靠现在的移动运营商;二是分享和协作性,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他人共享各类资源,实现互动参与、协同工作,用户将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更多选择,将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的内容创造者;三是创新性,移动互联网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了无限可能,从而使各种各样的新型业务不断涌现出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1.2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1)移动用户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用户群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就是与互联网的融合。在业务层面,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互联网在内容和应用体验方面融合发展,但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推出速度快于传统互联网;在网络层面,相对于桌面互联网,移动运营商致力于提供廉价的、高速的上网体验。对于用户来说,移动互联网具有终端的移动性和接入的便捷性、业务应用的随时性和私密性等特点;对于运营商和服务、内容提供商来说,移动互联网具有更强的控制力和更大的开放性,能够融合互联网和电信网的商业模式。

推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有三大力量: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终端厂商。运营商以差异化的数据业务为中心,整合产业链做智能管道,互联网企业则将优秀的桌面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移动化,并不断开发出更多的业务服务以满足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而终端厂商围绕着终端致力于提升移动互联网综合服务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移动通信用户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以美国为例,预计到2015年美国智能手机流量占比将达到98%,如表1所示:

另据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2年底,中国移动用户已达13亿,其中有5亿多已经是移动互联网用户。

(2)移动数据业务呈爆炸式增长

随着移动接入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迅速增长和终端接入方式的层出不穷,移动数据流量快速增长,到2010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已超过移动语音流量。据美国思科公司的2011年度报告,2011年全球无线网络连接数增长了一倍多,全球无线数据流量的增长在2011年超过了预期,达到133%,到2015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是2010年的2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2%,到2016年移动数据流量将达到每月10.8EB,60%的移动用户即全球约30亿人口将加入千兆字节俱乐部,即移动用户每月将消费1GB的移动数据,详见图1所示。

我国的移动数据流量也具有同样的增长趋势,2011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移动无线上网业务流量达到2 173亿MB,同比增长了58%,其中移动数据流量1 123亿MB,WLAN数据流量1 050亿MB。

(3)终端接入的多元化且应用渗透到各个领域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其接入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目前的主要接入方式有:移动电视、PDA、智能手机、电子书、iPad、Notebook等。并且移动互联网用户逐渐渗透到互联网业务和应用的各个领域,如电子商务、微博、手机网络新闻、手机搜索、手机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社交网站等,如图2所示。

(4)产业链融合促进移动互联网不断走向纵深

移动互联网走向纵深的推动力是产业链融合,各行各业“互联网化”和“移动互联网化”使移动互联网必定走向合作共赢。在2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产业为彩铃精细运营、MMS娱乐、音信互动等;到了3G时代,就涌现了大量的移动产业,如精确定位、健康监控、移动电子钱包、媒体直播、家庭监控、移动卫星电视;到了4G时代,由于有了更大的带宽,将涌现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并且各个产业将不断融合,如传媒行业、金融行业、零售行业、制造行业、教育行业、医疗行业等广泛的行业融合,这将不断创造新的业务存在形式和商业模式,如图3所示。

(5)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多元化

移动互联网业务层出不穷也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除了下载流量、彩铃彩信这些传统的盈利模式外,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也呈现了多元化趋势。其中有广告类盈利模式,是指免费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通过收取广告费来实现盈利,如门户网站和移动搜索;内容类盈利模式,是指通过对用户收取信息和音视频等内容费用盈利,如付费信息类、手机流媒体、移动网游、UGC类应用;服务类盈利模式,是指基本信息和内容免费,用户为相关增值服务付费的盈利方式,如即时通信、移动导航和移动电子商务;共生盈利模式,如以运营商为主导的共生盈利模式。

2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分析

2.1 移动互联网产业合作演进路线

2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的主要是话音和低速率的数据业务,这种服务非常有限,因此产业链也相对简单,运营商能够把控整个价值链,主要是通过价格吸引客户消费,用户的价值都比较低,业务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用户的不断增长。到了3G时代,提供给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业务和服务是差异化的多种多样的应用,使产业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运营商不再在价值链中处于绝对控制地位,收入增长的来源也转变为现有用户价值的提升。

以往运营商一家独大,享有大部分价值,其他参与者都居于从属地位,而在3G时代单凭网络运营商已无法完成价值链的主要环节,各环节必须均衡发展。在产业价值链分割后,对价值的重新分配取决于价值链的重新定位和各种力量的对比,网络运营商从产业链中的获利一般不会超过50%,并且不同的定位及力量的对比必将导致不同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产生。

泛行业的合作、清晰的利益分配、合作者的准确定位,这将使移动互联网产业、产业链、盈利模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2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结构

在目前和未来4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终端软件平台和网络应用服务紧密结合,业务和应用平台已成为整个移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在产业链中处于控制地位,电信运营商的地位在产业链中逐步下降,如图4所示。

同时,终端厂商和应用软件开发商大举进军移动互联网领域,加大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逐渐形成了以服务与应用为主的几大商业模式:“终端与业务”一体化模式、“软件+服务”模式、传统移动增值服务模式、运营商主导的共生盈利模式,而前两种模式在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

终端厂商和应用软件开发商以相对较低的进入成本及合作成本,削弱了原来处于产业链后端的业务/应用平台商在产业链前端环节对用户的控制力度,从而利用其优势业务和特色业务获取更大利润及产业发言权。同时,技术的进步也造成产业链用户控制点向终端厂商和软件开发商靠近,使强势终端厂商利用终端掌控权而获得内容运营优势。

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群的不断扩大、终端制造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终端和应用服务已经直接面向广大用户,如诺基亚、苹果、Google。这些企业凭借自己强大的财力和技术优势,不断整合各种资源,在产业链上已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如苹果公司既具备自己生产智能手机的软、硬件实力,也具备提供各种应用和服务的能力,它首创的手机软件商店概念风靡全球,很多商家都建立自己的手机软件商店,例如诺基亚软件应用商店、谷歌软件应用商店、中国移动软件应用商店等。智能手机制造商将自己的用户吸引在自己的手机平台上,也吸引新用户使用自己的手机,使得其在产业价值链的利益分配占比越来越大。

当然,为争得在产业链中更大的利益,各运营商也在不断地加强与终端厂商的合作。如中国移动和联想公司合作,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与苹果公司合作,通过苹果的iPhone手机来扩大自己的客户群,这种合作和竞争还在不断地演绎。

3 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研究

3.1 日本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

日本是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最好的国家,40%的日本国民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80%移动用户在3G终端上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

在日本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中,从手机制造商到内容提供商,移动运营商控制着整个价值链。运营商好比价值链上各环节的客户,移动运营商为终端制造商、内容提供商、服务平台、广告服务等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并制定产业链上各个参与者的收入分成比例。例如内容提供商(CP)和运营商按照9:1的比例分配收入,而在欧美大部分国家仅仅只有50%,这种收入分配比例就极大地鼓励了CP/SP的创新,并有效地控制了移动数据业务的资费。在这种低资费的市场环境下发展了大量的用户,促进了大量业务、应用和服务的发展,同时极大地扩大了用户规模并培育了市场。日本最成功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中,既有对互联网的继承和发扬,又有手机支付这样的创新模式。搜索、电子商务、社交网络(SNS)和手机支付是日本最成功的商业模式,其中前三者是互联网的延伸和发扬,而手机支付是移动互联网创造出的全新商业模式。

3.2 我国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各利益参与者的地位决定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主要是以下几种:“终端与业务”一体化模式、“软件+服务”模式、运营商传统移动增值服务模式、运营商主导的共生盈利模式。

(1)“终端与业务”一体化模式

手机终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智能化,从原来只能承载话音业务变成既能承载话音又能传送数据、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业务,还能连接互联网,具有收发邮件、移动办公、网上交易等互联网终端的业务特性,成为多媒体信息收发的智能化信息终端。“终端+业务”一体化模式是现在和未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重要盈利模式之一。该模式有以下特点:第一,能够为手机终端厂商带来新的利益增长点。第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移动运营商渠道垄断,手机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可以不使用移动运营商的门户网站,从而在价值链上取得主动权。第三,手机厂商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经验不足,使得其必须加强与价值链其他成员的合作。

(2)“软件+服务”模式

移动互联网业务在用户中的广泛使用,很多都取决于软件以及其提供的服务,软件平台与应用服务的竞争与合作是该产业新的趋势。Google的Desktop和Amazon的AWS就是“软件+服务”盈利模式的典型代表,以手机软件平台为核心的应用服务在产业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运营商的传统移动增值服务模式

即传统的移动增值业务的盈利模式,如运营商按照流量盈利、按照短信条数盈利等。

(4)运营商主导的共生盈利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中,与运营商利益相关的有用户、SP/CP、终端制造商、设备/软件提供商。其中,SP/CP与运营商之间的竞合博弈关系将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在3G时代,移动运营商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竞争和合作的成败将关系到移动互联网能否繁荣,因此运营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共生盈利模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会存在。这包括运营商和终端厂商的合作盈利模式,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iPhone的合作盈利模式;运营商和广电集团的合作盈利模式,如手机电视,电信运营商负责提供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以及计费、客服、收费等工作,而广电则负责提供内容;运营商和移动门户网站的合作盈利模式,运营商向用户收取流量费,按照流量或是包月形式收费,再向门户网站或内容提供商支付信息服务费。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这种合作共生盈利模式还将有更多的表现形式。

4 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参与者进入该产业链,并且整个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竞争的加剧将使产业链更加复杂。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某一种特定的、单一的盈利模式,而应该被理解为一系列构筑在开放融合应用基础上的盈利策略及思路的总和。当前的各种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正是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融合产业所拥有的各方面产业经济特色的综合体现,随着多种盈利思路的不断碰撞,未来还将涌现出更多的创新盈利模式。

参考文献:

[1] 沈拓. 不一样的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R]. 2011.

[3] 魏炜,朱武祥. 发现商业模式[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第9篇:智能家居的盈利模式范文

跟拾荒者“抢瓶子”

几年前,盈创还是环保领域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品牌,因为它还是一家年轻的公司。盈创正式成立于2008年,其母公司盈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再生瓶级聚酯切片生产的企业,也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一家可以真正实现“瓶到瓶”的废品利用企业。

所谓的“瓶到瓶”,实际上就是把回收来的PET瓶(瓶身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经过分拣、消毒、切片等工序处理之后,重新制成塑料瓶原材料的过程。这些原材料会进入到相应的饮料企业或者包装企业,重新用于饮料瓶的加工制造。这样的闭环循环系统如能大范围普及,将会节约大量的石油化工原料。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很美”的构想,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盈创副总经理刘学颂曾经一直在海外从事时尚方面的工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时尚达人。然而,在进入盈创之后,她万万没想到自己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竟然是带着团队深入到大街小巷与拾荒者“抢瓶子”。

“以北京地区为例,盈创要想直接从老百姓手中回收足够的瓶子是很难的。因为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遍布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拾荒者。”刘学颂对《中国名牌》表示,“再生瓶聚酯切片的生产线运行成本较高,一旦中途停机将损失惨重。没有回收到足够的饮料瓶,生产线就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

据悉,由于饮料瓶回收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瓶子的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所以与拾荒者相比,盈创回收饮料瓶在价格上不占优势。如此一来,瓶源不足的现象成为常态。生产线“饿肚子”,企业连续亏损。为了获得足够的“货源”,刘学颂甚至深入到各个废品回收站,与拾荒者“谈判”甚至是想“收编”,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拾荒者统一调高卖价,原来北京地区很多拾荒者竟然是“家族式”经营,很多都是来自一个地区且沾亲带故。

“不是绝对收不到满足产线产能的瓶子,而是很难用一个合理的价格去收到。如果直接从拾荒者那里购买瓶子,价格较高,成本自然上升。而盈创母公司生产的再生瓶原材料卖到类似可口可乐的企业,价格又不能高于非再生的聚酯切片,否则客户就不愿意买单。所以当时盈创处于两难的境地。”刘学颂说。

企业遭遇“骑虎难下”的尴尬,传统业务连续亏损,市场竞争又愈发激烈,严峻的现实迫使盈创母公司下定决心开始创新和转型。

搭上物联网“顺风车”

为了突破瓶子来源的困局,盈创参考了国外同行的成功经验,尝试将智能饮料瓶回收机引入到国内,但由于国外的机器价格昂贵,盈创便开始了自主研发之路。

“研发的过程虽然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收获也颇多。目前,盈创自主研发的智能饮料瓶回收机,不仅具有多项技术专利,同时也已出口到国外。与此同时,通过智能回收机以及物联网技术,盈创已经基本上解决了瓶子的来源问题。”刘学颂说。

盈创的工作人员表示,过去回收一个PET瓶的成本大概是0.1元,但是经过中间环节最终运输到盈创工厂后,成本就变成了0.18元。现在利用铺设在人流量密集场所的智能饮料瓶回收机来回收瓶子,一个瓶子的回收成本核算下来才0.12元左右,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压力。

与过去相比,刘学颂现在轻松了很多,因为盈创研发的智能饮料瓶回收机将物联网技术完美地与手机等移动终端结合在了一起。刘学颂现在只需打开手机,即可直观地看到当天智能回收机的运行状况、回收的瓶子数量、返利金额、饮料瓶的品牌等数据,都可随时轻松掌握。

“此外,利用智能饮料瓶回收机,还能做到PET瓶的流向完全可控。”刘学颂表示,“目前,国内废旧PET瓶的回收率其实高达90%以上,但是大部分的PET瓶都流向了一些地下的小作坊。这些小作坊往往把PET瓶利用工业强碱简单处理,废水直接排到地下或河流里,容易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同时经过粗制滥造生产出来的塑料原料,如制成玩具、餐具等,将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

“盈创回收的PET瓶,会经过预洗、自动分类、金属检测、人工分拣、干湿粉碎、深度净化等多道专业化工序进行处理,而且流向完全可控,这就避免了二次污染等隐患的存在。”刘学颂强调。

据悉,目前盈创的智能饮料瓶回收机已在北京地区设置了1000多台,2015年年底预计会铺设3500台。

抓住O2O的机遇

据盈创的相关负责人透露,除了智能饮料瓶回收机之外,盈创正准备推广智能手机回收机以及智能废旧纸张回收机等多个系列的产品。

“盈创现在已成为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盈创的发展目标,是要成为国内智能固废回收自助机具及回收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优秀运营商和提供商。”刘学颂表示。

据了解,2015年除了推出一系列的新产品之外,盈创也正在筹备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垃圾回收平台,通俗地说就是“垃圾回收的O2O平台”。该平台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时下热门领域,将垃圾回收与O2O进行融合。利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来全面重塑废品回收产业,是盈创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除了PET瓶之外,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居民生活中常见的电子产品,其实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宝贵资源。但这些资源现在却面临着与PET瓶一样的命运,盈创的O2O平台希望能够解决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