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范文

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精选(九篇)

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第1篇: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范文

【关键词】继电保护;速动;微机化;网络化

Abstract:Power system relay protection is guaranteed an effective technology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power systems and to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technology.The concept,the structure,the basic tasks of power system relay protection and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power system on it are elaborated in this paper,the dveloping history of relay protection is reviewed,the development status is discussed,at last,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relay protection is forecasted.

Key words:relay protection;quick-operation;computerization;networkiing

1.继电保护的概念、组成、任务及其基本要求

1.1 继电保护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继电保护技术通常是指根据电力系统故障和危机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的反事故自动化措施。

一般来说,一套继电保护装置由3个部分组成,即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其结构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继电保护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1)测量部分。测量被保护装置的工作状态电气参数,与整定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保护装置是否应该启动。

(2)逻辑部分。根据测量部分逻辑输出信号的性质、先后顺序、持续时间等,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判定故障类型和范围,确定保护装置如何动作。

(3)执行部分。根据接收到的逻辑部分的信号,完成跳闸、发出信号等动作。

1.2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继电保护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技术,其基本任务:

(1)自动的、迅速的、有选择性的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切除,迅速恢复非故障部分的正常供电;

(2)能正确反映电气设备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由装置自动调整;

(3)与供配电系统的自动装置,如自动重合闸装置ARD、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APD等配合,根据电网运行方式,选择短路类型,选择分值系数,缩短事故停电时间,提高供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1.3 电力系统中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判断继电保护装置是否符合标准,必须在技术上满足以下条件: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这四个基本要求。而对于其他一些较轻微的故障,继电保护要求也因此降低了,发生故障时可动作于发信号来满足保护条件即可。

(1)选择性

当电力系统中线路或设备发生短路故障时,负责本段线路胡设备的继电保护装置会动作,当其拒动时,会由相邻设备或线路的保护装置将故障切除;

(2)速动性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应能够快速地将故障切除,防止对人或电力设备、公共财产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损失降低设备的损坏程度,提高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

(3)灵敏性

当电力系统中线路或设备发生短路故障时,电力系统保护装置的及时反应动作能力,能够满足灵敏性的要求的继电保护,在规定范围内发生故障时,不论短路点的短路的类型和位置如何,以及短路点是否存有过渡电阻,都能够正确反应并动作,即要求不仅在系统的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线路短路时能够可靠动作。电力系统中保护装置的灵敏度大小是由灵敏系数来衡量;

(4)可靠性

即是继电保护设备能够安全稳定的工作动作,不误动、不拒动是对继电保护装置最根本要求。

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这四个基本要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我们应视具体问题而定,辩证的利用这四个要求合理做出机电保护装置的设定。

2.继电保护发展历程与现状

电力系统的发展带动了继电保护的不断发展。在二十世纪初期,电力电网系统的发展,继电器广泛开始在电力系统的保护中应用,这个时期是继电保护装置技术发展的开端。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完成了发展的四个阶段,从电磁式继电保护装置到晶体管式的继电保护装置再到集成电路的继电保护装置及微机继电保护装置。

十九世纪后期,电力系统结构日趋复杂,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短路容量的不断增大,到二十世纪初期产生了作用于断路器的电磁型的继电保护装置。虽然在一九二八年电力电子器件已开始与保护装置相结合,但电子型的静态继电器的大量生产和推广,只是在当时五十年代晶体管与其他的固态元器件发展起来之后才能够得以实现。静态继电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维护简单、作速度、寿命长、消耗功率小、体积小等优点,但容易受外界干扰和环境温度的影响。随后在一九五六年出现了应用计算机研发的数字式继电保护。大规模的模集成电路技术飞速发展,微型计算机和微处理机普遍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式继电保护技术开发与研究,目前微机式数字保护技术正处于日新月异的研究与试验阶段,并已有少量装置已电力系统的容量逐渐增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是当今电力电网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仅仅是将系统的各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设置完善,远远不能避免。电力电网中因长时间停电造成的事故与经济损失。当电力电网系统正常运行被破坏时,尽可能的将其影响的范围限制到最小,负荷停电的时间减小到最短这是电力系统保护的任务。因此必须从电力系统的全局出发,研究的故障元件被相应的继电保护装置动作并切除后,系统将呈现何种状况,如何尽快的恢复正常运行等等。此外,炉、机、电任一部分的故障都将影响到电能的生产安全,特别是在大机组和大电力系统中的相互协调和影响正成为电能生产安全的重大课题。因此,保证炉、机、电的安全运行已经成为继电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3.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如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进化规模等相继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领域研究中应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已向网络化、计算机化、一体化方向不断发展。

3.1 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

按照著名的摩尔定律,芯片上的集成度每隔18-24个月翻一番。其结果是不仅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成倍增加,价格也在迅速降低。微处理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单片化及相关功能的极大增强,片内硬件资源得到很大扩充,单片机与DSP芯片二者技术上的融合,运算能力的显著提高以及嵌入式网络通信芯片的出现及应用等方面。这些发展使硬件设计更加方便,高性价比使冗余设计成为可能,为实现灵活化、高可靠性和模块化的通用软硬件平台创造了条件。

我国在2000年220kV及以上系统的微机保护率为43.99%,线路微机保护占86%,到2003年底,220kV以上系统的微机保护已占到70.29%,线路的微机化率达到97.6%。实际运行中,微机保护的正确动作率要明显高于其他保护,一般比平均正常动作率高0.2-0.3个百分点。

继电保护装置的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功能,与其他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供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

3.2 继电保护的网络化

网络保护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微机保护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各种保护功能,如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等。网络保护的最大好处是数据共享,可实现本来由高频保护、光纤保护才能实现的纵联保护。另外,由于分站保护系统采集了该站所有断路器的电流量、母线电压量,所以很容易就可实现母线保护,而不需要另外的母线保护装置。

电力系统网络型继电保护是一种新型的继电保护,是微机保护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微机保护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网络保护系统中网省级、省市级和市级主干网络拓扑结构,以及分站系统拓扑结构均可采用简单、可靠的总线结构、星形结构、环形结构等。分站保护系统在整个网络保护系统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分站保护系统有两种模式:一是利用现有微机保护;另一个是组建新系统,各种保护功能完全由分站系统保护管理机实现。由于继电保护在电网中的重要性,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控制策略,以确保网络保护系统的安全。

3.3 继电保护的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不断被应用于计算机继电保护中,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逻辑、小波理论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从而使继电保护的研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新趋势。例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内出现了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来实现故障类型的判别、故障距离的测定、方向保护、主设备保护等。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种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做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方法也在不断涌现,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为继电保护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将不同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在一起,分析不确定因素对保护系统的影响,从而提高保护动作的可靠性,是今后智能保护的发展方向。虽然上述智能方法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应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些理论本身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通信等各种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3.4 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讯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前提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以从网络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获得的任何被保护元件的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意终端,即实现了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讯一体化。如果将保护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装置旁,则可以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

现在光电流互感器(OTA)和光电压互感器(OTV)已处于研究试验阶段,将来必然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中得到应用。

4.结论

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其发展将出现原理突破和应用革命,由数字时代跨入信息化时代,发展到综合自动化水平。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活动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杨奇逊.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2]陈向东.电力系统网络型继电保护模式探讨[J].电力信息化,2009,7(1):38-40.

[3]张宇辉.电力系统微型计算机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4]葛耀中.新型继电保护与故障测距原理与技术[J].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5]吕卫胜.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应用[J].山东电力技术,2006,147(1):61-63.

第2篇: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范文

[关键词]22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77-01

在我国城市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电网规模也随之扩大,电网密集程度也逐渐提高。所以说,通常当个别线路或者母线发生故障而断开时,在确保断路器快速跳闸的情况下,并不会对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过多影响和危害。然而实际情况是,一些系统接线中仍有继电保护死区存在,如果通过带延时的后备保护完成故障切除操作,其可能会严重影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本文首先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任务以及选择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排除22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的解决措施。

一、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任务以及选择的基本要求

1、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任务

作为继电保护装置,其基本任务就是:当供电系统正常运行时,可以对各个设备的运行状况实现安全完整地监控,从而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行数据;而当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自动、快速地切除故障设备,确保未出现故障的设备继续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及时、准确地发出警报,促使问题能够快速解决处理。

2、继电保护装置选择的基本要求

选择继电保护装置主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选择性方面,要求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作为继电保护装置要能够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部分,确保非故障部分仍然正常运行;二是灵敏性方面,要求无论是否处于继电保护系统的保护范围,作为继电保护装置都不能产生拒绝或者错误动作;三是速动性方面,要求保护系统要能够尽快切除短路故障,从而尽力避免因电流短路损坏电气设备,同时能够快速恢复系统电压;四是可靠性方面,要求保护装置在设计、整定计算和安装调试等过程中必须确保准确无误,以确保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安全可靠。

二、排除22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的解决措施

1、出线处断路器与其电流互感器间故障的解决措施

如今,220kV变电站通常采用双母线和双母带旁的电气主接线方式,参见图1所示,当出线断路器与其电流互感器之间的点发生故障时,如K1点接地故障。就线路保护而言,这里的故障并不在其保护范围,而属于母线差动保护范围。母差保护动作跳闸后,K1点故障仍然存在,因此在出线断路器与CT间存在保护死区。通常采用母差保护动作停信来解决此类死区故障。如高频闭锁式保护,其母差保护、失灵保护动作通过启动各线路保护中分相操作箱的永跳继电器来实现对相应断路器的跳闸。对本侧出线的高频主保护而言,K1点属于反方向故障;只能利用永跳接点来迫使收发讯机停信,让对侧高频保护及时动作切除死区故障。光纤纵联保护为解决此类死区故障,配置了远跳功能;由永跳接点开入光纤纵差保护,实现远跳对侧线路断路器以切除故障。实际工作中,例如用旁路开关代运该线路,将该线路保护退出进行检修,但线路对侧开关仍然在运行。若未断开光纤纵差保护对应的光纤通道,在试验人员模拟永久性故障整组传动开关的情况下,会启动分相操作箱中永跳继电器开入至光纤保护,导致误发远跳命令,跳开对侧的运行中的线路断路器。

针对这类死区故障的解决措施是:①增加启动光纤保护远跳回路中的“永跳继电器启动远跳”连片,并在对侧断路器运行时退出该连片;②对于远跳命令,需完善本侧就地判据闭锁功能,若在本侧处于检修或退出状态时,闭锁发送信号;③在本侧进行检修时,退出该光纤通道或进行光纤自环。总结上述几种改进办法,将其中的一些方法相结合并且在检修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安全措施,可以更有效地避免事故,例如将措施①和③相结合就可以取长补短,而且容易实现。

2、母联断路器与其电流互感器间故障的解决措施

目前,220kV以下变电站通常采用双母主接线的方式系统,该系统中母联只安装一组电流互感器,如果母联断路器与母联电流互感器之间发生故障,断路器侧母线跳开后故障仍然存在,正好处于电流互感器侧母线小差的死区。解决措施是:死区故障时,母差保护发母线跳令后,母联开关跳开后而母联电流互感器中仍然存在电流,故障仍然存在,同时母联电流退出两母线小差,然后经延时200ms。切除另一条母线,如此便能使故障危害程度降低,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3、变压器保护死区故障的解决措施

220kV系统中如果主变压器断路器失灵,通常采用220kV母线差动保护动作来联跳主变压器三侧断路器。具体工作原理是:220kV母线差动保护动作后,断路器仍在合闸位置,互感器仍有电流流过,经延时出口跳主变压器三侧。当主变压器断路器与TA之间发生故障时,参见图2中K点所示,此故障在220kV母线差动保护范围内,故220kV母线差动保护动作,跳高压侧断路器1。而事实上高压侧跳开后,K点故障仍存在;此时高压侧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虽然母差动作未返回,但主变压器断路器辅助接点打开;只能由后备保护来切除故障。如今的220kV系统尚未考虑母线故障出现在主变压器断路器与CT间的死区时采用母线差动保护联跳主变压器三侧的设计方案。尽管110kV 侧电源较弱,然而如果110kV侧电源很强或者变电站有两台以上的主变压器并列运行时,一旦不能快速切除故障则后果将十分严重。所以说,可以在母差启动联跳主变压器三侧回路中去掉断路器辅助接点;并且为防止在保护设备检修过程中误启动联跳主变压器三侧,还可在回路中增加一块连片。检修时必须将两块连片同时取下,如此就能够保证回路中有两处明显断开处,避免因误碰造成误启动的问题。

三、结语

如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迅猛发展,软硬件条件都有较大提高。继电保护的速度越来越快、集成度越来越高、功能也越来越强,促进了我国现阶段变电站建设的发展。作为我们要有效地利用好现有资源,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各种损失,在确保变电站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提高其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第3篇: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范文

关键词:PLC;继电保护系统;调试;原理;构件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PLC是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的简称,是在自动化领域使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控制装置。它极其灵活,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专门定制,而且成本低,因而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

一、PLC构件优点

与普通的继电保护系统相比,PLC构件的继电保护系统有着以下几个优点:可信性、可重用性、可移植性以及可维护性。

(一)可信性

构件的安全保密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在最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的信任度。以下几个因素影响着PLC构件的可信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可用性。安全性指的是系统发生故障或失效的频率保证在低范围内,同时故障或失效所造成的损失也能保证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构建的可靠性指的是构件从使用一直到发生故障时,持续服务可以坚持的时间。构建的可用性指的是当用户使用产品的环境十分特殊时,用户完成任务后对交互过程的满意度。

(二)可重用性

构件的可重用性指的是同一构件在不做任何修改或是稍微修改的情况下就能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构件的重用节省了开发过程,降低了投入成本。构件能否被重用取决于它被使用的频率、开发成本等。使用频率太高的PLC构件由于老化的原因通常不具备可重用性。而投入稍多的PLC构件由于其质量的过硬,即便被高频率地使用过,却依然可以重用。

(三)可移植性

PLC构件的可移植性指的是它从一种计算机环境被移植到另一种计算机环境后依然可以正常工作。这种可移植性使它充分说明了它的质量。PLC构件的可移植性与目标环境的数量、移植工作量以及转移成本有关,转移成本越低,可移植性就越高。

(四)可维护性

PLC构建的可维护性指的是构件进行维护的难易程度。重用的构件由于在被重用之前进行过多次的重用测试,因此得到了不断的改进,极少会出现错误。因而,在重用构件越多的情况下,维护工作就越容易。

二、继电保护原理

电力系统在发生故障以后,会出现以下变化。第一,电流增大。短路电流值将远远超过最大电流负荷。第二,电压减小。当系统发生的故障是由于相间的短路或是接地短路造成时,系统各点的电压值就会减小,并且遵循离短路的位置越近电压下降速度越快的原则,最低时会下降到零。第三,相位角被改变。同相电压和电流间的相位角被称为负荷功率因素角,一般情况下负荷功率因素角的取值在20°;发生三相金属性短路时,同相电压与电流的相位角被称为阻抗角,架空线路的阻抗角一般在60°到85°之间;第四,阻抗改变。测量点电压与电流的向量之比即为测量阻抗。在继电保护系统正常运行时,测量阻抗与复合阻抗相同,而短路时,测量阻抗会增大。故障时的这些变化形成了判定依据,组成了原理各异的继电保护装置。

三、普通继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传统继电保护系统的调试在运行方面有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主要问题有:需要过长的时间来进行后备保护;有限的故障检测方法使得故障的判定和排除都充满困难;对于系统的动态变化,保护定值无法适应其变化速度。继电保护系统能检测到的有效信息十分有限,以致其调节能力不够理想,各种保护功能没有很好的配合。传统继电保护系统的核心是电磁式继电器,但是不同的生产厂家所生产电磁式继电器的性能和物性参数都不相同,因此给继电保护系统的调试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同时,传统继电保护系统调试的灵敏性偏低使得自动保护装置的开启不够及时,而其庞大的体积使其很难被移动。而最主要的问题是,国家正在努力让电力设施实现自动化发展,而传统的继电保护系统调试无法做到。

四、继电保护系统调试的应用原理

(一)继电保护系统的任务

继电保护系统的任务主要有3个:最基础的系统任务、主要任务和设置任务。

最基础的系统任务:通过处理数据、调用保护程序、驱动输出等方法确保继电保护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功能任务:主要是在发生故障时发出警报并测量等。设置任务:包括修改参数、显示数据等。继电保护系统越高效的完成这些任务,调试也就会越精确,整个系统的执行效率就能得到提高。

(二)调试工作原理

继电保护装置可以正确地区分系统运行的正常与故障状态。在出现故障时,继电系统会自动进行信号的检测并将传递回来的测量信号与正常整定值进行比较,然后依据结果判断保护装置是否已经开启。如果继电保护装置已经开启,那么系统的逻辑部分就会根据测量信号的性质、程度设定保护程序并将工作命令传达给执行系统,然后执行系统开始处理电力故障。

五、PLC构件在继电保护系统调试中的优势

PLC构件的继电保护系统调试在多个方面都有着其优越性,具体表现在:解决故障的能力更强;多个个体可以同时操作;具有较好的协调能力;解决方案的高度可靠性;较高的灵活性等。应用微机技术同样可以解决传统继电保护系统调试的问题,只是微机技术在编程时会碰到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且不易操作,因此这种想法的实际操作性不强。而PLC构件的结构非常简单,程序的编写也比较容易,并且安全可靠,因此将PLC构件运用到继电保护系统调试中非常的合适,即便是普通的电气工人也能很快掌握操作之法。PLC构件的抗干扰能力也很强,运用到电力系统中可以让继电保护系统调试更加有效。

结语

随着微电子和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趋势。PLC构件在继电保护系统调试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PLC构件本身在管理、控制、灵敏度等方面的优点将会使继电保护系统的调试越加简便。

第4篇: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范文

一、政治思想

要做好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我多年来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国家政策方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一心扑在工作上,做到无私奉献。在工作上我养有吃苦耐劳、善于钻研的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我服从水电厂的工作安排,紧密结合岗位实际,完成各项继电保护检修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我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务必把工作做完做好,保证继电保护检修工作的质量,受到了厂领导和职工群众的好评。

二、工作情况

我在水电厂里从事继电保护检修工作,检测发电系统中发生的故障或异常情况,对故障或异常情况进行检修和排除。我知道自己的工作是水电厂里的重要工作,要确保发电系统的正常、稳定、安全运行,因此,我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好每一项继电保护检修工作。这里面,我着重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设备管理,做好设备巡视、设备缺陷处理、设备检修工作,保证发电系统健康运行水平。二是严格执行制度规定,按照操作要领做好继电保护检修工作,绝不违章操作。三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认真学习安全生产规则,按照安全生产要求做每一项工作,确保不发生生产和人身伤亡事故。由于自己认真努力,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在确保全厂发电系统健康运行的同时,没有发生安全事故。

三、业务能力

我从事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多年,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掌握了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继电保护检修工作的岗位能力和技能。多年来,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特长,在各项继电保护检修工作中取得优良成绩,所经手的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基本没有出现差错,获得厂领导的肯定与满意。我在实际工作中,还解决了继电保护检修工作中的许多工作难题,取得了一些技术革新成果。

四、业务学习

我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总觉得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特别在当今发展迅速的时代,学习就更加重要,一个人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必定被时代所淘汰。我从事继电保护检修工作,除了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国家方针政策外,重点是学习继电保护检修工作知识和工作业务技能。只有学好了这些内容,掌握了继电保护检修工作知识,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学习上,我既巩固已有的工作知识,又特别注重学习当今最新的前沿知识,因而在具体实际工作中,我基本能做好自己的继电保护检修工作,没有出现差错,取得较好成绩。

五、工作态度与责任

第5篇: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范文

【关键词】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运行维护

前言

众所周知,继电保护是电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迅速地有选择地将故障设备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保证系统的其余部分快速恢复正常运行;当发生不正常工作情况时,迅速地、有选择地发出报警信号,并由此进行人工调整或触发自动装置的调整策略。文章主要就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运行维护措施进行探析。

1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1.1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基本任务及步骤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对系统装设的各种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整定计算并给出整定值。任务的实施需要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继电保护,编制出一个整体的整定方案。整定方案通常按两种方法确定,一种是按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或设备来编制,另一种按继电保护的功能划分方案来编制。因为各种保护装置适应电力系统运行变化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继电保护整定方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电力系统运行情况的变化,当其超出预定的适应范围时,就需要对全部或部分保护定值重新进行整定,以满足新的运行需要。如何获得一个最佳的整定方案,要考虑到继电保护的快速性、可靠性、灵敏性、选择性之间求得妥协和平衡。因此,整定计算要综合、辨证、统一的运用。

1.2 进行整定计算的步骤大致如下

(1)按继电保护功能分类拟定短路计算的运行方式,选择短路类型,选择分支系数的计算条件。

(2)进行短路故障计算。

(3)按同一功能的保护进行整定计算,如按距离保护或按零序电流保护分别进行整定计算,选取出整定值,并做出定值图。

(4)对整定结果进行比较,重复修改,选出最佳方案。最后归纳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运行要求。

(5)画出定稿的定值图,并编写整定方案说明书。

2 加强继电保护运行维护的相关措施

2.1 优化继电保护原则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维护要将系统安全作为继电发展的基础,对继电保护原则进行设计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质量。在对系统安全原则、宏观规划原则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要对电力系统目标进行明确,对目标进行分层落实、逐层安排,实现管理环节一体化。继电人员要对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状态进行检修,对监控工作、继电保护周期等进行设置和调整,要对电力系统全过程形成完善的继电保护内部操作。

2.2 继电运行维护的具体内容

继电保护装置要对可能出现的异常状况进行分析,对继电保护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监测,降低继电保护运行维护问题的发生率。要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状况进行实时控制,对相关数据及时进行上报,提高主管部门对设备运行状况的了解程度。

相关人员要对检修内容进行明确,对检修操作进行合理安排。要积极与负责人进行协商,严格依照标准要求进行检修中的分合开关操作、二次接线操作,降低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

保护动作是继电保护的重要部分。在进行维护的过程中要将保护工作信号作为保护的基本点,对保护故障发生原因、发生状况、处理操作内容进行记录,为后续设备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继电保护装置的操作权限应有非常严格的把关,相关人员需要完全了解设备运行工况及部门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对设备进行拆卸、重置等操作,防止继电保护装置出现异常造成无法实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安全可靠运行要求。

2.3 继电保护运行维护优化方案

继电保护技术能够完成对数据的迅速处理,实现智能处理和人机互动,改善人机互动质量及从本质上提高运行设备的可靠性。在进行优化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保护基础、日常维护、人员技术等进行提升,提高运行维护水平。

(1)加大继电保护投入。在进行继电保护运行维护的过程中,单位企业要首先对继电保护投入进行加大,增强保护基础和保障质量。随着当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信息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继电保护过程中。通过对继电保护设备、材料、通道等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继电保护技术数据处理效果,满足继电保护装置对大容量故障信息的贮存要求。单位企业要对设备资源进行合理引进,加大资金控制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增强投运后的维护效果。

(2)加强继电保护日常维护。单位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日常维护体系,扩大数据监测范围及内容,对日常运行的数据进行强化,实现对日常维护运行的完善和提升。要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预防和处理,对出现的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和制动,保障系统稳定运行。要对运行质量的控制力度进行强化,对自身的故障处理能力进行提升。除此之外,部门之间还要对日常维护操作进行合理安排,对日常维护人员进行合理分配,明确增强系统建设效果。通过部门之间的层层落实、层层监督,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正常运行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运行质量和效果。

(3)增强运行维护人员技能素质。运行维护人员的素质和技术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维护质量,是保护操作的软基础。因此单位企业要对自身的运行维护人员进行全面教育,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维护人员的维护技术和维护意识进行提升,提高检修效果和检修质量。要对人员的技术效果进行考核,确保人员完全符合运行要求后方可进行上岗操作。单位企业要定期对人员技术理论进行提升,加强对先进技术知识及更新维护设备的宣传,提高人员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维护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3 结语

综上可知,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系统已经给电力系统保护带了巨大的便利,提升了电网运行的稳定与效率。上文主要就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任务、步骤及计算机的实现进行了分析,且提出来一系列继电保护运行维护的建议。总而言之,在未来的电力事业发展中,电网结构势必会更加复杂,人们对电力的供应质量也将提出更高要求,继电保护系统的作用地位也将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的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维护水平,使其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第6篇: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范文

关键词:继电保护;问题与对策

1 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资源已经成为各个领域十分依赖的资源,电力设备在各领域的运用也是越来越广泛。电力设备运行的稳定问题对于经济的正常发展十分重要,要想做到电力供应十分稳定,那么对电力设备的检修维护就是一份重要的工作。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采用的基本都是计划检修,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计划检修的维护手段已经开始不适应于整个社会,其显露出的缺陷也日益突出,这使得在电力设备检修维护上会出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由于35kV变电站主要是区域供电,所以变电站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导致整个供电区域电力系统的瘫痪。因此,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日常运行以及管理,是确保电力设备以及电力系统能够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

在一般情况下,当电力系统出现了线路或者元件故障的时候,继电保护装置将会在第一时间跳闸并报警,从而保护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用户的安全。因此,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应具备以下要求:

1.1 选择性

所谓的选择性是指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继电保护装置能以最快的速度判断距离事故发生最近的相关设备,并且能够选择动作切除故障设备,从而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用户的人身安全。

1.2 迅速性

35kV变电站在发生电力事故后,保护装置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动作,并且能够快速的阻断故障并进行系统保护,避免电力系统中因短路故障造成的严重破坏,能够尽量限制故障的影响范围,确保继电保护装置能有效的对电力设备进行保护。

1.3 灵敏性

保护装置的灵敏性是指在发生电力故障的时候,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对整个系统做出的断开动作要具有及时性和敏锐性,这样才能减少电力故障造成的危害,从专业角度来看,继电保护装置灵敏度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系数。

1.4 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在变电站发生电力系统故障的时候,所设置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快速的切断电力供应,保护电力系统的稳定,方法足够可靠,效率足够高,尽量避免发生故障不动作或者误动现象的发生。

2 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任务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电力系统建设投入逐年加大,35kV变电站的数量也迅速增长,增长的同时带来的是电力系统结构与运行方式的日益复杂化。目前继电保护装置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晶体管继电保护装置在保护中存在灵敏度低、保护器关键部件易发生磨损、保护装置动作速度慢、抗震性差等都是影响保护装置稳定性的因素。所以,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应运而生,并在国内35kV变电站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保护装置监视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

35kV变电站一旦发生故障,会对整个供电区域造成很大的影响。继电保护装置应该具备监视整个电力系统运行情况的功能,在故障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自动向距离故障最近的断路器发出指令,继电器自动跳闸,从而避免故障元件对电力整体运行造成很大影响。必须从保护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按照规范规定的要求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设计和安装,将电力系统有机的连结成一个整体,这样才能保证变电站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科学的监视。

2.2 及时反馈相关电气设备的异常工作情况

通过继电保护装置监测电气设备工作状态,可以及时发现电力设备运行发生的异常状态,或者检测到电力设备需要进行维修,及时将故障信息反馈给值班人员。值班人员可以采用远程控制系统排除故障,或者组织人员进行维修。

3 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解决对策

3.1 加强日常维护检查

3.1.1 充分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日常状态

继电保护设备是否处于较好的状态将会决定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因此,收集并整理相关技术资料、严格进行设备图纸与设备的检测工作、做好日常运行巡查记录等,将会对继电保护设备的维护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

3.1.2 继电保护技术的创新。

引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继电保护技术,吸取国外继电保护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出完善的继电保护技术,不断推广与应用新型的继电保护技术,确保继电保护设备处于不断创新发展的状态,从而为继电保护装置提供坚实的基础。

3.2 强化继电保护的抗干扰性

3.2.1 采取抗干扰方法

继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性是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供电企业应高度重视。当前,加强弱点系统的保护是继电保护系统抗干扰采用的主要方法,加强弱点系统能够阻止干扰进入到弱电系统中。对于该方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做好干扰信号传播路径的防护工作,以此隔离相关的干扰信号;二是改善继电保护系统中的硬件装置,对一些设施进行改造或直接淘汰陈旧设施等。

3.2.2 加强抗干扰性的措施

3.2.2.1 采取各控制室分开接地的方式

将需要接地的各个控制室进行分开接地,如果没有进行分别接地,必然会导致接地线一端的电压会超过荷载,这样的过负荷运转会对继电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转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

3.2.2.2 采取可靠的方法降低接地装置的电阻

若是电力系统中的接地设备为电压、电流互感器等接地设备,则需要尽可能的降低这些互感器的接地电阻。这样不仅能够形成一个低阻抗特性的接地网络,还能有效的减小电流在流入过程中产生的电位差,从而有效降低对二次回路设备的干扰程度。

4 结论

本文对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要求、首要任务以及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电力资源都是人们依赖的重要资源,加强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监控、维护、创新,能为我国电网的正常运行以及人民生产生活的正常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前勇.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对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10):9-13.

[2]骆健,丁网林,王鹃.提高微机变压器差动保护可靠性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10 期.

第7篇: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范文

>> 一种基于VB开发的继电保护综合测控装置分析 一种飞行器测控电源的实时监测装置设计与实现 一种110kV数字式线路保护测控装置 一种基于PDI USBD12温度测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一种智能变电站测控装置自动化并列设计的探讨 一种具有过温和短路保护的低压LDO设计 一种新型机电保护装置设计 一种基于AD215模块的低压电器通断试验电压测量装置 一种设备检测元件保护装置的设计 一种制索机保护装置的设计 基于软PLC技术的智能保护测控装置的设计与研发 基于DSP的变压器继电保护测控装置设计 基于PIC单片机的注水变频电机保护测控装置设计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线材送线装置的设计 一种基于RFID智能钢瓶充气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锂电池退化报警装置设计 一种基于SOPC的控制装置数据采集信号处理接口设计 综合保护测控装置在湿法脱硫工程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一种基于分散搜索的多星测控调度遗传算法 一种纸盒夹持装置的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关键词:多核处理器;OMAP5910;保护测控装置;VxWorks

DOI: 10.3969/j.issn.1005-5517.2014.1.009

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继电保护测控装置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并具有功能多样化、通信接口丰富化、高可靠性和高性能指标等特点。目前,传统低压保护测控装置的硬件平台大多使用ARM+DSP+FPGA的多CPU结构[1],该结构可以保证数据交换的实时性和保护功能的可靠性,但存在数据共享、设备间隔扩展、时钟信号同步、功耗高等方面的问题[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多核处理器OMAP5910(内部集成有DSP和ARM内核)为控制核心的低压保护测控装置设计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保护测控装置的总体结构

多核处理器OMAP5910是TI公司推出的开放式多媒体应用平台,片内集成了DSP处理器和ARM处理器,DSP处理器基于TMS320C55X核,提供2个乘累加(MAC)单元,1个40位的算术逻辑单元和1个16位的算术逻辑单元,由于DSP采用了双ALU结构,大部分指令可以并行运行,其工作频率达150MHz,并且功耗更低。ARM处理器是基于ARM9核的TI925T处理器,包括了1个16KByte的指令cache和8KByte的数据cache,1个协处理器,指令长度可以是16位或者32位。OMAP5910具有集成度高、硬件可靠性和稳定性强、数据处理能力强、低功耗等优点。

主要硬件电路设计

A/D转换电路

低压保护测控装置采集的交流模拟信号包括三相测量电流、三相保护电流、零序电流和三相电压[4],三相测量电流使用5A/3.53V的线性电流互感器采样,三相保护电流信号使用100A/7.07V的电流互感器采样,零序电流使用20A/7.07V的电流互感器采样,三相电压使用220V/7.07V的电压互感器采样,共需要10路A/D转换通道。

A/D转换芯片使用TI公司生产的TLC3578,它是8通道14位串行模数转换器,采用单5V模拟电源和3V~5V数字电源供电,模拟量输入范围

为-10V~+10V,完全可以满足同时接多个互感器的设计要求[5]。TLC3578的接口电路如图2所示,TLC3578同OMAP5910的串行接口主要由片选信号 、时钟信号SCLK、串行数据输入SDI和三态串行数据输出SDO四个引脚组成, /EOC端连接至OMAP5910的中断输入端,当TLC3578内部FIFO存储区满时产生相应的外部中断,触发相应中断程序将数据读走。

数字量输入电路

数字量输入电路不但可以采集低压供电系统中的负荷开关位置信号、熔断器熔断信号、低压断路器位置信号等普通开关量信号,而且还可以采集低压变压器的重瓦斯跳闸、轻瓦斯告警、超高温跳闸、高温告警等非电量信号。该装置设有20路强电数字量输入接口,并提供有4路可编程的备用非电量输入接口,便于非电量功能扩展。数字量输入接口电路如图3所示,DIIN是数字量输入端子,DICOM是数字量输入电路的公共端,DIOUT为数字量输入的输出端,DIIN端的输入交流信号经整流、滤波、光电耦合器后变成数字信号输出。

数字量输出电路

数字量输出电路采用启动继电器闭锁形式,启动继电器的控制信号由OMAP5910的ARM内核控制,出口继电器的控制信号由OMAP5910的DSP内核控制,只有启动继电器动作后,才能开放出口继电器的正电源,从而实现数字量输出控制的部分解耦,避免由于器件损坏而引起保护误动作。数字量输出接口电路如图4所示,当需要输出时,首先使启动继电器的DOENH置高电平,DOENL置低电平,光电耦合器EL852导通,启动继电器动作,其常开触点闭合,使+24VE连接到+24V;然后将DOOUT置为低电平,光电耦合器EL852导通,出口继电器动作,其常开触点闭合,使跳闸或告警电路导通。

通信接口电路

保护功能配置灵活

保护测控装置设置有丰富的保护功能,包括三段式带复压闭锁的定时限过流保护、三段式过负荷保护、反时限过流保护、零序电流保护、负序电流保护、低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和PT断线告警等。保护测控装置按照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不同的保护功能给划分为独立的模块,各个模块具有独立的入口条件和出口状态,并且每个模块设置有控制软压板,可以通过控制软压板的投入或退出来配置装置的保护功能,各保护功能的整定值和出口方式(跳闸或告警)可以通过按键或通信网络来配置。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使保护功能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移植性,各模块间的协作关系清晰明了,有利于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OMAP5910的DSP内核根据配置的保护功能和保护整定值与出口方式,将采集到的保护用交流模拟量通过数字处理后,与保护整定值进行比较,当满足保护动作条件时,按照配置的出口方式动作,并将出口信息传递给ARM核,供LCD显示、状态指示和数据通信使用。当装置被配以某种或多种保护功能时,其它未被配置的保护功能的相关整定值和事件信息变为不可见,在系统程序中不执行相关保护功能,因此只需配置所需保护功能的整定值,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整定值数量,简化用户的定值管理,减少出错的可能。

软件设计

OMAP5910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硬件和软件应用平台,它支持WinCE、EPOC、Nucleus、VxWorks和Linux等多种操作系统,由于VxWorks操作系统具有高效的任务管理功能、支持多任务多优先级、支持优先级抢占和轮转调度机制、极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等特点,使其非常适合在保护测控装置中应用,可以提高装置的实时性、保护软件的可靠性和软件开发及维护效率。

由于VxWorks操作系统采用多任务、优先级抢占机制,因此在编程中把重点放在对任务、中断进行划分和任务调度的实现等问题上。系统主要包括三个中断、一个任务调度和多个任务,三个中断包括A/D采样中断、定时器中断和按键输入中断,任务包括模拟量计算任务、保护逻辑判断任务、保护功能任务、数字量控制任务、故障录波任务、通信处理任务、按键管理任务、报警功能(LCD显示和指示灯指示)任务和GPS对时任务。实时多任务调度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是保证多个任务合理有序地执行的关键,设计时将任务调度放在数据采样中断处理中执行,其任务调度框图如图5所示。

结论

本文提出了以OMAP5910为核心处理器的低压保护测控装置设计方案,借助OMAP强大的硬件平台和VxWorks操作系统的软件环境,使整个装置的硬件结构更加简洁和优化,有效地降低了装置的整体功耗,提高了装置内部数据交换的效率和软件开发的灵活性,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同时,装置具有灵活的保护功能配置和保护出口配置功能,简化了保护整定值的管理和使用,便于使用和维护。

参考文献:

[1] 华健卫.基于DSP2812平台的数字式测控保护综合装置设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8,28(12):114-116

[2] 张吉,宋斌,唐成虹.保护测控装置嵌入式采样新平台的研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2):89-92

[3] 王海燕,徐云燕,王世云,等.一种基于DSP+MPC的数字化保护测控装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9):112-114

[4] 翟亚芳,张天鹏,夏路甲,等.基于CAN总线的智能低压断路器控制器设计[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45(1):105-109

第8篇: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范文

【关键词】继电保护;故障处理;微机化管理;技术监督

当系统出现意外情况时,继电保护装置会自动发射信号通知工作人员,有关工作人员就能及时处理故障,解决问题,恢复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这种装置还可以和其他设备相协调配合,自动消除短暂的故障。因此,加强继电保护管理是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可靠保障。

一、继电保护管理的重要性及任务

1.重要性。继电保护工作作为电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责任大、技术性强、任务繁重。继电保护工作人员每天面对诸如电网结构、保护配置、设备投退、运行方式变化及故障情况等各种信息,对它们进行正确的分析、处理和统计,工作十分繁重,并且上下级局之间、局与各厂站之间存在着许多重复性数据录入及维护工作。为了减轻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开发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电网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2.主要任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继电保护所涉及的数据、图形、表格、文件等进行输入、查询、修改、删除、浏览。由于管理对象层次多、结构复杂、涉及几乎所有一、二次设备参数、运行状态、统计分析、图档管理甚至人事信息等事务管理,各层保护专业分工较细,这使得数据库、表种类很多,利用管理系统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使用的准确性。

在电力系统中,存在如保护装置软件设计不完善、二次回路设计不合理、参数配合不好、元器件质量差、设备老化、二次标识不正确、未执行反措等诸多原因,导致运行的继电保护设备存有或出现故障,轻则影响设备运行,重则危及电网的安全稳定,为此,必须高度重视继电保护故障排除,认真、持久地开展好继电保护信息管理工作。

二、继电保护管理中的不足

纵观目前电力系统各发、供电单位的继电保护管理情况,会发现各单位继电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形式多样、记录内容不尽相同、记录格式各异、填写也很不规范;另外,几乎所有单位对管理漏洞的发现和处理往往只是做记录,存在的故障消除后也没有再进行更深层次分析和研究。更严重的是个别单位甚至对故障不做任何记录,出现管理上的不足后往往只是安排人员解决后就算完事。由于各单位对管理程度不同程度的重视,最终造成运行维护效果也很不相同:有的单位出现故障,可能一次就根除,设备及电网安全基础牢固;而有的单位出现同样的故障,可能多次处理还不能完全消除,费时费力又耗材,而且严重影响设备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甚至有些故障出现时,因为专业班组人员紧张,不能立即消除,再加上对故障又不做相应记录,从而导致小故障因搁浅而变成大损失。针对此种现象,为了减少重复消缺工作,不断增强继电保护人员处理故障的能力和积累经验,提高继电保护动作指标,确保电力设备健康运行以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切实将故障排除管理工作做好,并通过科学管理来指导安全运行维护工作,必须对故障及漏洞要实行微机化管理,借助微机强大的功能,对出现的故障存贮统计、汇总、分类,并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寻找设备运行规律,更好地让故障管理应用、服务于运行维护与安全生产。

三、排除故障的措施

1.对继电保护故障按独立的装置类型进行统计。对目前系统运行的各种线路保护装置、变压器保护装置、母差保护装置、电抗器保护装置、电容器保护装置、重合闸装置或继电器、备用电源自投切装置、开关操作箱、电压切换箱,以及其他保护或安全自动装置等,将其故障按照装置类型在微机中进行统计,而不采用罗列记录或按站统计等方式。

2.对继电保护故障分类。除了按故障对设备或电网运行的影响程度分为一般、严重、危急三类外,还可按照故障产生的直接原因,将故障分为设计不合理(包括二次回路与装置原理)、反措未执行、元器件质量不良(包括产品本身质量就差与产品运行久后老化)、工作人员失误(包括错误接线、设置错误或调试不当、标识错误、验收不到位) 四个方面。对故障这样统计后,一方面可以根据故障危害程度,分轻重缓急安排消缺;另一方面,便于对故障进行责任归类及针对性整改,从根本上解决故障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也确保了排除故障处理的效果。

3.明确继电保护缺陷登录的渠道或制度。为了逐步掌握设备运行规律,并不断提高继电保护人员的运行维护水平,就必须对继电保护设备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及时、全面的统计,除了继电保护人员自己发现的故障应及时统计外,还必须及时统计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发现的故障,而要做到后者往往较困难。为此,必须对运行部门(人员)明确继电保护故障上报渠道、制度,通过制度的规定,明确故障汇报渠道、故障处理的分界、延误故障处理造成后果的责任归属等,确保做到每一次故障都能及时统计,为通过缺陷管理寻找设备运行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继电保护故障管理的对策

1.跟踪继电保护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合理安排消缺。通过故障管理,可以随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哪些设备无故障,可以让人放心,哪些设备还存在故障,故障是否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并对存在故障的设备,按照故障性质,分轻重缓急,立刻安排解决或逐步纳入月度生产检修计划进行设备消缺或结合继电保护定期检验、交接性校验、状态检修进行设备消缺,以确保设备尽可能地健康稳定运行。

第9篇: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范文

关键词: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智能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196-030 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对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基本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报文的数据传送功能,及其微机故障录波器故障分析功能,但电厂运行管理技术手段还不能满足自动化的需要。为加强其自动化监视、控制和管理,克服综合分析和利用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设计了具有以数据方式传输各种信息及电网故障信息能力判断的综合微机型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和故障录波器,为建设二次装置的信息处理系统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提供了前提条件[1,2]。

1 工程的硬件设计

设计拟采用法国的AREVA公司产品,下面介绍各装置的工作原理。

1.1 装置简介 通信服务器选为NSX600系列,其核心处理器为摩托罗拉的32位MUC,通讯通过双以太网与变电站内的保护和测控单元相连,保护和测控单元可以在网络之间实现无缝切换。

1.2 装置硬件 本装置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可靠性的需求。经试验,在本装置对5KV空间静电放电干扰或6KV接触静电放电干扰,CUP都未出现复位现象。由于本装置抗干扰能力强,所以进行组屏或开关柜上安装时,不需另外独立安装的交、直流抗干扰模件。

本系统的管理主模块主要有两个MUC组成,它们总线通讯通过PSI连接。一个32位单片机主模件和其它子模块一样是从装置背后插拔,另一个键盘显示是由8位单片机形成的系统,装于前面板内侧。

装置的子模件的特点是总线不出芯片,且可靠性高、抗干扰强。图1是系列模件示意图。图中NAC模件、NOUT模件主要用于同期合闸等特殊场合时,它们不含MCU系统。

1.3 智能交流模块的设计 智能交流模块包括4路电压(U1,U2,U3,U4)输入和4路电流(I1,I2,I3,I4)输入,CAN控制器MCU处理子系统等。其中电压、电流在功率计算上分别是两两关联的,即U1与I1、U2与I2、U3与I3、U4与I4在内部一一对应。

1.4 管理主模块的设计 CPU系统由高性能的32位MCU,大容量的存储空间,使得该CUP模件具有极强的数据处理及记录能力。保护程序使用C语言编制,程序具有可移植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CPU系统带有开入(8路)、采样(8路)开出信号(8路)功能,这些开关信号主要作用于同期合闸时或高/低压区间的切换。图2是A/D部分的原理图。

实现光波隔离开关量输入及输出。使用通用性极高的以太网络芯片接口,以太网作为本装置主要通信接口。

并且系统还配置了一个SCI接口,实现与CP机的连接,用于SPI接口与人机对话模件(MMI)通信,同时借助CP机专用调试软件包和强大功能对整个装置功能进行各种测试、调试。系统内还设置了高精度时钟硬件回路及其扩展子系统。

1.5 电源模块的设计 本模件利用直流逆变原理实现220V电源输出四组直流电压,即5V,12V,24V(1)和24V(2)。满足本装置的电源要求。且采用浮地方式。

各输出电压系统用途:

①各处理器的工作电源为VS;

②系统工作电源为12V;

③驱动信号和继电器电源为24V(1);

④外部开入电源24V(2)。

为增强电源模件的,本模件装设滤波器于直流输入及引出端子,提高电源抗干扰能力。

脉冲量输入可以采集:正向有功电度、反向有功电度、正向无功电度、反向无功电度。

2 微机继电保护系统软件设计

任务可分为实时任务和非实时任务,实时任务分为强实时和准实时任务。强实时任务必须马上执行,否则会误差带入;准实时任务,可以延缓一段时间后执行,但必须与下一次的执行相配合。

其总体软件框图如图3所示。

准实时任务包括:①保证遥信分辨率每0.833ms中断时调用一次主要小于2ms;②判断任务每5ms调用一次;③跳闸任务每10ms调用一次;④键盘的处理与采集任务每5ms调用一次;⑤接收数据每5ms调用一次。

非实时任务包括:①任务的显示;②事件记录及其保存和定值得写入与写出等。

中断任务包括:①定时采样的中断;②定时调度的中断;③频率捕获的中断;④键盘的中断;⑤通讯的中断等。

RTOS调用初始化函数实现所有的变量和数据结构赋值,同时创建一个空闲任务,及其一个统计,实现初始化和启动任务。优先级最低的是空闲任务,其次是统计任务。RTOS正常运行时,CPU的利用率由统计任务来计算。没有任务时,CPU进入空闲任务,等待中断或下一个时钟节拍的到来。

2.1 任务模块的设计 主要的任务模块的设计的宗旨,要求操作简单易行。出现问题后就能实现模块化检查。及时处理问题。

①动作判断模块。通过采样计算实现各运行参数与整定计算,同时实现比较,如果符合逻辑判断要求,出口继电器就会动作,触点由常开转为闭合,信号指示灯亮,同时发出遥测信号。在本装置中,电流速断保护、反时限过流保护、零序电流保护都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