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洪涝灾害安全知识范文

洪涝灾害安全知识精选(九篇)

洪涝灾害安全知识

第1篇:洪涝灾害安全知识范文

Abstract: Based on China's urban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put forward urban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work problems, combined with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from the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standard, town planning, early warning system, continue to introduce high-quality personnel to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Strengthen pair of existing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maintenance and renovation, make town dweller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waterlogging disaster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for urban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work,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management practice

关键词:城镇;防洪排涝;应对措施

Key words: urban; flood control; counter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镇防洪排涝安全是城镇基础设施工程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镇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城镇防洪排涝安全依托于科学完善的防洪排涝体系,组成一般

包括水库、堤防、内河、水闸、排涝站及滞洪区等防洪排洪设施,我国现存的城镇防洪排涝规划设计是以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根据城镇在区域规划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确定城镇规划期内的防洪类型及标准,来制定城镇防洪安全措施.。

一、目前城镇防洪排涝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党中央对城镇居民的民生问题越来越重视,同过

去相比我国城镇防洪排涝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来看,仍然存在以

下诸方面问题:

1、城镇防洪标准偏低

我国长期以来的防洪排涝政策是立足于城市的,是将城市的防洪排涝安全放在首位来

规划设计,城镇的防洪排涝安全是为处于下游的城市服务的 另外,由于城镇防洪排涝安全设施发展比较缓慢,所以,我国城镇的防洪标准偏低,绝大多数处于中小河流地段的城镇低于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 在遭遇大洪水时,大面积的农田被淹,民房被冲毁,农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和经济收入得不到保障

2、城镇防洪排涝技术落后

城镇的防洪排涝现在主要依靠现有的防洪排涝工程,这些工程多建于20 世纪 60 、70 年代,抗险能力较低。现代意义的防洪排涝除依靠工程建设以外,还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如防洪信息管理系统 洪水预报系统等这些新技术在城镇防洪排涝中的应用水平不高,对现有工程的维护,加固技术也停留在相对落后的水平。

3、城镇建设规划不合理

由于城镇建设规划是总体的全面的规划,规划的内容涉及到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在设计

时并未考虑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如城区内的雨水灌渠或者是雨水排放系统,在分期分

阶段建设过程中遭遇超过防洪规划重现期设计标准的降雨强度,排洪设施无法及时排除暴雨

产生的雨水,造成雨水蓄积形成内涝区 在城镇规划期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建设时序性问题,局部地区尚未建设到规划设计的排洪或排水的标准,也是造成内涝的原因之一。

4、城镇防洪排涝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备

我国的洪涝灾害应急管理在各级城市当中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管理体系,也都有了相应的防汛组织体系 但在城镇及农村受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着当洪水发生时,信息传递不畅,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薄弱,预报预警信息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在城镇建设和防洪管理上,尚未考虑在遭遇大洪水时城镇中可以被淹没的区域及设施。当遭遇超标准洪水时,缺乏包括洪水保险 城市居民紧急疏散 撤离及救灾措施等内容在内的城市

防洪排涝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以确保城镇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各种城镇生命线网络

系统,并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尽可能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防洪排涝工程的施工技术

城区防洪堤工程设计采用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与土堤相结合,工程规模为Ⅲ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 级,设计洪水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地震烈度设防标准为Ⅳ度。

1、堤基施工

堤基施工的首要任务是按设计要求进行清基。按设计断面放线,确定清基范围,边界应在设计结构边界以外 50cm。迎水面浆砌石基础开挖时如果超挖,则应加大基础厚度,不得回填。堤身填筑前应进行削坡处理,清除区域内全部树根、杂草、垃圾、废渣及其他障碍物。当基础为粉细砂层时,应将粉细砂全部清除,使堤基和堤身全部坐落在砂砾层上。堤基表层的不合格土、杂物、植物等必须清除干净,并不得作为堤身的回填土,清基深度≥20cm。

2、堤脚浆砌石施工

(1)浆砌石材料要求石料表面无泥垢、 油渍等污物,并保持砌筑时表面湿润。砂浆配合比必须经试验。

(2)按照设计尺寸放样,开挖基坑,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砌石施工。

(3)浆砌石体采用铺浆法砌筑,铺浆厚度30mm~50mm。砌筑时,石块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不采用外面侧立石块、 中间填心的方法,不出现空缝。

(4)砌体的布置和尺寸以及分缝必须满足施工详图要求。

(5)施工中如遇小雨,应适当减少水灰比,同时应做好表面防护;遇大雨时,须保护好已砌工作面。

(6)砌筑过程如因故临时间断,应预留阶梯斜槎。继续砌筑前应将砌体表面的浮渣清除干净。

(7)浆砌石堤脚要留伸缩缝,间距一般为15mm~20mm。伸缩缝为空缝,不作填充物。

3、堤身砌筑施工

(1)堤身砌体材料选用石质坚硬新鲜未风化岩石,冻融损失率小于1%。 堤身浆砌石采用上下两面平行、无尖角、飞口、薄边、有砌面的长方体块石。

(2)砌筑前,应在砌体外将石料上的泥垢冲洗干净,砌筑时保持砌石表面湿润。

(3)浆砌石采用座浆分层砌筑,铺浆厚度宜在 30mm~50mm之间。随铺浆随砌石,砌缝需用砂浆填充饱满,用铁杆捣实,做到不漏填、不空填、不得无浆直接贴靠,严禁先堆砌石再用砂浆灌缝。

(4)浆砌石要上下层错缝砌筑。砌体外观面应平整美观,预留约3cm~4cm砌缝。

(5)浆砌体勾缝前应清缝,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缝内湿润,砂浆分次向缝内湿润,分次向缝内充填密实。

(6)浆砌体砂浆配合比应按设计标号通过试验确定。施工过程在砌筑现场取样试件。

三、保障城镇防洪排涝安全的对策

城市防洪排涝安全规划应在充分分析城镇防洪排涝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城镇生产生活

实际情况和城镇建设规划提出切实的应对解决措施,在保障城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社会和谐,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在实现防洪排涝安全目标工作实践中以下几项措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1逐步提高城镇防洪排涝标准

城镇防洪标准既关系到城镇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又体现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是城镇防洪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一项重要依据。洪标准定得愈高,防洪效益也就愈高,所需的工程投资也就愈大、防洪标准定得愈低,城市防洪安全性和防洪效益也愈低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固定资产的数额也在不断增长,发生同样大的洪水,同样的受灾面积造成的损失将成数倍增长。因此我国的现行城镇防洪标准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予以适当提高。

2 城镇防洪排涝规划应与城镇建设规划同步进行

应处理好城镇防洪排涝规划与城镇建设发展规划间的关系,在城镇发展规划中注意防

洪排涝问题,明确城镇防洪建设的方向、总体布局、 建设规模、防洪标准及主要治理措施,防洪排涝设施与城镇基础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另外,在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问题上必须考虑防洪能力的补偿,配套建设好排水设施,内外排水要统筹考虑在城镇基础设施施工过程中要预留出水口或配套建设排涝泵站,将重要关键的设备用房规划设置于高暴雨重现期的规划内涝水位之上。

3建立城镇防洪涝灾害预警预报机制

防御城镇洪涝灾害需要气象、水利、城建水务等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需要建立有效机制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城镇防洪涝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各相关部门可根据预警标准的各类信息,立即启动预警系统,并通过通信、新闻媒体、互联网等方式向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分层次、分类别地有关防御灾害预警信号,将洪涝灾害对城镇的影响降至最低。

4、加强人才引进和高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进步,防洪排涝工作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技术掌握多与少直接影响到

防洪排涝工作效率和效果,也最终影响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些高新技术的使用,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增强防御工程运转的协调性 如信息管理技术的引入,可以建立防洪排涝智能应急响应系统,在洪水发生的情况下,为救灾决策和快速反应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为指挥抗洪救灾提供通讯保障,并跟踪 反馈各项命令的执行情况,以达到减少人员 耕地 财产和资源损失的目的

5、做好城镇居民的防涝减灾常识宣传普及工作

我国的防洪排涝工作主要由政府和人民军队来完成。长期以来,由于对城镇所存在的洪

涝灾害风险宣传不够,特别是对居住在农村的居民宣传不够,除遭受过洪涝灾害的城市居民

对洪水灾害的严重性有一定体验外,多数地方居民对对洪涝灾害风险认识不足,导致我国在

发动城镇居民投入防洪减灾方面存在严重缺欠,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没有考虑足够的防

洪排涝减灾对策,部分地方领导干部既存在着严重的麻痹思想,又缺少足够的防洪减灾知识,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时往往束手无策,在洪涝灾害发生的过程中不但不能成为防灾减

灾的积极因素,反而却成为防洪减灾救助的对象。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防洪排涝问题将逐步成为城镇规划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正确分析城镇防洪排涝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科学的

解决方案及应对措施,这对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广大城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洪涝灾害安全知识范文

关键词:洪涝灾害;畜牧业;动物疫病;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9-0055-02

洪涝灾害包含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据自然灾害数据库统计,在我国各类型自然灾害发生次数方面(图1),洪涝灾害发生率最高(3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几乎每年都有水灾发生,平均每年因洪涝灾害导致大量的农作物受灾和成灾,分别约占耕地面积的10%和 5%。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洪涝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约为1 100亿元,约占同期全国GDP的1.8%(遇到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年份,如 1991、1994、1998、2010和2016年,该比例可达到 3%~4%),约是美国(0.03%)的60倍,日本(0.22%)的8~9倍。2000年以来的洪涝、地震、地质、海洋灾害以及森林火灾等五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中,洪涝灾害占到8成以上;死亡人口数量指标也是洪涝灾害排名第一,约占6成,足见我国受洪涝灾害影响程度之深。洪涝灾害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1]。

1 洪涝灾害对畜牧业影响

洪涝灾害对畜牧业影响也较为严重,在洪涝灾害发生过程中,造成大量畜禽的直接死亡。2000-2011年,全国因洪涝灾害造成大牲畜死亡年均140.79万头(只),其中2008年死亡数量最多,为350.8万头(只),其次分别为2010年、2005年、2011年和2006年,均超过了年均大牲畜死亡数量(图2)。总体来看,畜牧业近年来受洪涝灾害影响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损失尤为严重。

2016年6月以来强降雨导致全国多省市发生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据有关部门调查,6月份以来的洪涝灾害已造成河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的2 996万多头(只)畜禽死亡,其中死亡生猪66万头、家禽2 912万羽、大牲畜近3万头、羊12万只,倒塌损坏栏舍超过 949万m2,损失饲草料近46万t,受灾草原面积逾 1.07万hm2,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3亿元。其中湖北、江西、湖南和贵州最为严重[2]。

2 洪涝灾害对水源的影响

洪涝灾害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佟延功等[3]于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对哈尔滨市洪涝灾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动态监测,发现灾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受洪涝灾害影响有所下降,污染程度较高。洪涝灾害淹没安全水源,破坏供水系统和基本卫生设施,又使得垃圾、污水、人畜粪便等漂流漫溢,最终导致肠道传染病、疟疾、血吸虫病等疫病和传染病暴发概率大幅增加,严重危害人类和动植物健康。

3 洪涝灾害对动物的影响

发生洪涝灾害时,大量畜禽因灾死亡,尸体腐烂,病原容易感染扩散,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暴露,易污染水源等环境;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造成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血吸虫病、炭疽、猪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等多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2001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有31个县(市)发生猪瘟疫情,病猪6 858头,死亡猪3 252头;猪丹毒发病县(市)数49个,发病村和场数高达1 756个,发病猪65 377头,死亡猪7 217头,是2000-2010年发病数量和死亡率最高的年份。2001年10月,在黄石大冶市发现高致病禽流感,随后在黄冈、孝感、襄阳陆续发现。2002年高致病禽流感向南扩散,广东、湖南等地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动物疫病的发生与传播与该年份洪涝灾害的发生具有内在的联系。

4 洪涝灾害后动物防疫工作重点

洪涝灾害不仅给畜牧生产带来直接损害,同时由于动物尸体、应激、饲养环境、防疫条件变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也极易造成灾后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为将疫情消灭在萌芽阶段,保障涝涝灾后无大疫,洪涝灾后动物防疫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收集动物尸体并无害化处理

受灾过程中,不少畜禽被淹,大量死亡。动物尸体内带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如不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任其腐烂发臭,病菌会随水流、空气四处扩散,不仅污染环境,还易引起人畜疫病流行。受灾地区要组织人员收集动物尸体,要尽最大能力全范围搜索,避免遗漏;搜索还要早行动,以免尸体腐败。收集到的尸体可就地选择高岗地带深埋或焚烧处理,也可转运至无害化处理点进行集中处理[4,5]。

4.2 消毒灭源

由于洪灾期间粪池漫溢,溺死畜禽和各种污物随水流动,水源圈舍等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养殖场(户)要做好圈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扫消毒工作。重点是畜禽舍及有关生产设施、屠宰场(点)、畜禽及其产品加工、销售场地、仓库、中转场地、牲畜市场、农贸市场、饮水源、畜禽运输车辆、用具等。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便、便宜、适宜的消毒剂,并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动物尸体滞留地或撒布生石灰或喷雾消毒液;运输车辆、工具根据材质选用无腐蚀性质的消毒剂喷雾消毒。养殖场、圈舍、场地周围采用喷洒消毒液的方式进行消毒,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木质工具及塑料用具采取消毒液浸泡消毒;污水沟、水塘可投放生石灰或漂白粉。另外,高温高湿、污水横流易滋生蚊虫,造成附红细胞体、弓形虫病的传播,应做好洪涝区域的杀虫灭鼠工作,可通过喷洒灭蚊虫的化学药品,投放灭鼠药、捕鼠器等方法杀虫灭鼠[6]。

4.3 预防免疫

重点做好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对所有家禽实施禽流感免疫,特别是做好鸭、鹅等水禽和饲养周期短的肉鸡、肉鸭的免疫;对所有偶蹄家畜实行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生猪实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强制免疫,母猪配种前、仔猪断奶前要进行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强化免疫;对新补栏畜禽及时补免。同时做好免疫效果检查,对抗体达不到要求的畜禽及时补免,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

4.4 疫情测报

组织人员对受灾地区逐村逐户开展临床巡查监测,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巡查记录。并结合当地畜牧业生产、动物防疫、屠宰加工和畜群流通情况,分析掌握辖区内疫情发展趋势。加强动物疫病的采样监测工作,监测出的阳性畜禽要严格按要求及时进行处置。另外,要加强灾后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宣传,充分发挥基层防疫员、兽医门诊、养殖场(户)的积极性,发现疑似动物疫情或可疑病例时及时上报,必要时采集病料送当地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

4.5 检疫监管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切实加强饲养、屠宰、经营、加工、运输、储藏动物及动物产品监管,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强流通环节监督检查,有效防止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流入市场。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要严格查物验证,发现可疑疫情,立即按规定报告和处理,坚决防止疫情跨区域传播。进一步规范活禽市场监管,严格定期休市和消毒制度,对重点活禽市场实行每周定点检测。要密切配合工商、卫生等部门,逐步取消大中城市城区和人口密集地区活禽市场,有效防止疫源传播和扩散。

参考文献:

[1] 李 宏.基于国民财富损失控制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研究[D]. 辽宁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

[2] 刘林青,付 雯,张淼洁,等. 洪涝灾害地区动物疫病形势分析[J]. 中国动物检疫,2016(8):1-2.

[3] 佟延功,吕玉芹,杨 超.哈尔滨市洪灾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及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6):539-540.

[4] 曾凡胜,陆小梅,林 浩,等.自然灾害后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292.

第3篇:洪涝灾害安全知识范文

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对近几天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以及人民群众对四川“5.12”地震灾害发生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友爱--热情捐赠表示诚挚的感谢!截止今日,全县共捐赠灾区的人民币是3300558.86元,这些善举虽然对灾区的帮助和今后的重建力量微小,但所表现出来的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和战胜任何困难的决心和精神是巨大的。在此,再次谢谢大家!



刚才,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伟同志对我县20xx年洪涝及地质灾害避险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井全面安排部署了20xx年的任务;省国土资源厅李副厅长站在全省的高度,特别是对“5.12”四川大地震以后的地质灾害形势作了很好的分析,对我县工作也提了很好的意见,并对我县近年来在洪捞及地质灾害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此,对省国土资源厅以及李副厅长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在两位领导讲的基础上,我再简要地强调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地质灾害危机感,力争今年防治工作的整体成效比去年明显提高。



刚才,李副厅长讲了全省,特别是四川地震以后西南片区包括我县的地质灾害形势作了趋势性的分析,这是对我们思想认识上的重大提醒,希望大家在灾害面前切实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四川地震对地质结构的扰动肉眼是无法看到的,这种潜移的变化其能量是不小的,在这种形势下必须高度关注、高度重视。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呢?除我们自身的需要外,因为:一是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到最高的地位上来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就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严负责的最具体的体现之一。因此,对于今年我国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的年份,对洪涝及地质灾害避险工作更需要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思想更应该高度的统一、行动更应该高度的自觉、措施更应该进一步的到位。二是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对自然灾害特别是自然灾害造成的威胁及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关注特别高涨,这种形势对洪涝及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做好了,其贡献绝不亚于一个企业家的贡献。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工作。目前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杜绝地质灾害情况的发生,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只能是以预防避让为主。三是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性天气增多,加剧了洪涝及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要充分吸取近年来我县地质灾害发生的经验,更加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强化工作资任,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努力把洪涝及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总的情况,李副县长已经讲了,在此强调几件事情。



一是地质灾害讯息传输一定要畅通。一方面,请县避险办公室把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社区)支书、主任、各避险点的监测人员以及辖区内各个矿区老板的手机号码重新认真地复核一次,确保地质灾害的信息能够准确地传送到每一个人的手机上,确保第一时间知道信息。同时.各级各部门领导在汛期期间要关注洪涝及地质灾害方面的信息。这是一项基础工作,不掌握或不关注洪涝及地质灾害方面的信息就会带来重大的损失。另一方面,收到洪涝及地质灾害方面的信息后,各责任人要认真判断信息提供的内容是在哪个方位、哪个辖区,若是在我县的辖区就立马进入防汛的工作状态。因此,既要坚守岗位,更要关注地灾信息,通过坚守岗位和关注信息,有效地提醒自己,及时地通知当地的群众,特别是对雨量预报四个等级和地质灾害预警信号五个等级要告之老百姓,增强群众的防灾意识。



二是认真做好基础工作。洪涝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工作既复杂又简单。所谓复杂是因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点多面广,所谓简单实际是地质灾害威胁主要是排水问题,只要排水通畅,地质灾害隐患就小,总结近年来我县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排水不畅造成的。管地质灾害首先要管好水的问题,洪涝和地质灾害两者是相互因果关系。因此,洪涝和地质灾害防治首先要做好基础的排水工作,其次要把灾害避让知识宣传到位。



三是要注意堰塞湖的问题。雨量增加导致地质滑坡形成的河流、沟渠堰塞湖的能量不可小视,其产生的冲击力比第一次灾害还要大。因此,若降大雨或暴雨并出现塌方的,要高度重视村庄、集镇和人口密集区域上游地方形成的堰塞湖,如果出现堰塞湖,一定要采取措施加以清除。建议武装部和矿区组织一定的人员、针对性地进行对堰塞湖方面的爆破训练。



四是搞好协调配合方面的工作。要认真总结四川地震带来的经验教训,加强卫星电话装备,加强粮食、水、帐蓬、汽油、柴油等抗灾救灾物资的储备。希望县民政部门提出乡镇、村委会抗灾物资储备的相关意见和要求,以防出现特殊情况时可解决相关问题。抗灾救灾是全民的责任,也是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希望出现救灾,我也不希望去教灾,但我们必须做到有备无患。抗灾救灾不能仅靠应急预案,因为应急预案仅仅是纸上的东西,必须演变为现实的实际行动。



第4篇:洪涝灾害安全知识范文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业;影响;时空分布;特征

中图分类号:S4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2-0136-06

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地势南高北低,西部与南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北临渤海湾。四季均有不同气象灾害发生,春季干燥大风,春夏之交冰雹多发,夏季降水集中,洪涝灾害较多,秋季易出现干旱、霜冻、连阴雨,冬季易出现风雪灾害。农业气象灾害一般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导致农业显著减产的不利天气或气候条件的总称,它是影响作物稳产、高产最主要的自然因素,与农业经济效益紧密相连[1,2]。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不同地区的气象灾害进行了深入研究,房世波[3]、卢丽萍[4]等分析了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王静[5]、孙霞[6]、邵末兰[7]、解明恩[8]、朱保美[9]等分别对山东、河北、湖北、云南、山东德州等地区的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本文利用1978-2015年资料分析潍坊市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对更精确地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及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文所用1978-2015年的农作物受灾面积数据来源于潍坊市九个县市区气象局、民政局和《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山东卷)》[10],播种面积及粮食产量数据来源于《潍坊统计年鉴》。

1.2计算方法

1.2.1线性倾向估计用线性倾向估计对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程度进行描述,分析潍坊市主要气象灾害的年际变化特征。

1.2.2受灾率因每个地区每年粮食播种面积与遭受自然灾害的受灾面积不等,造成灾害的危害程度不同,本文采用受灾率统一反映各年的受灾状况。

受灾率定义为某一种气象灾害当年农作物受灾面积与当年总播种面积的比值[11]。

1.2.3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12]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将原变量场分解为正交函数的线性组合,用个数较少的几个空间分布模态来描述原变量场。以受灾率作为定量表征指标,应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潍坊市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1.3气象灾害类型

1978-2015年潍坊市出现的气象灾害包括冰雹、暴雨洪涝、大风、干旱、雷击、风暴潮、台风、霜冻、低温冻害、大雾、雪灾、龙卷风、蝗灾、雨凇、连阴雨、飑线、赤潮等17种,累计出现230次。其中,冰雹(占全部气象灾害的35.2%)、暴雨洪涝(18.7%)、大风(11.7%)、干旱(7.8%)发生频次较高,占全部气象灾害的73.5%,定义为潍坊市出现的主要气象灾害,故本文对主要气象灾害进行分析。

2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年际变化特征2.1气象灾害比重的年际变化特征

为更好地分析每年各类气象灾害的发生特征,将洪涝灾害、干旱、风灾和冰雹四种气象灾害在当年总灾害中所占比重进行统计,分析气象灾害引发的灾害程度。结果(图2)表明,暴雨洪涝、干旱、大风和冰雹灾害的比重分别为14.9%、45.2%、10.6%、29.3%,其中干旱和冰雹是潍坊发生受灾面积最重的两种农业气象灾害。干旱灾害比重超过90%的年份主要发生在1979、1981、1983、2000-2002、2006-2009、2014年,2000年以来的连年大旱造成的损失严重;冰雹灾害比重超过90%的年份主要发生在1982、1986、2004-2005年,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冰雹灾害发生,每次发生时造成的受灾面积相对较小,但发生次数较多,农作物受灾损失严重;洪涝灾害比重较大的年份主要出现在1998和2013年;风灾比重相对较少,一般伴随着暴雨、冰雹等天气出现,1988、1990-1995年所占比重在23%~49%。

图21978-2015年潍坊市主要气象灾害所占比重

2.2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潍坊是农业大市,农作物种植面积广,粮食产量高,西部与南部属于山区丘陵地带,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抗灾能力差,受灾强度大,对粮食产量影响较大。从潍坊市农业气象灾害与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图3)可知,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较小,略呈增加趋势;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粮食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达到5.4×105 t/10a(通过了α=0.001的显著性检验),而受灾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7.3×104 hm2/10a(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检验),粮食产量与受灾面积呈现明显负相关关系。1978-1979、1981、1984、1987-1989、1992、1997-2002、2014年,主要灾害的总受灾面积较大,粮食产量明显减少;1993-1996、2006-2013年,庀笤趾减少,粮食产量提高。因此,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产生直接影响,成为粮食产量增减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31978-2015年农业气象灾害与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的关系

2.3各类农业气象灾害年际变化特征

潍坊市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受灾面积呈减少趋势,年平均成灾面积为28.7×104 hm2。按受灾比重大小分析干旱、冰雹、暴雨洪涝、大风灾害的年际变化特征。

2.3.1干旱灾害年际变化趋势干旱灾害虽然发生的频次少,但是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受灾程度重。由图4可知,38年来,干旱受灾面积呈波动性下降,阶段变化明显,气候倾向率为-4.04×104 hm2/10a,平均受灾面积为19.6×104 hm2。20世纪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1989年、2000年代初与末发生的干旱受灾面积最大,最大值出现在1979年,达93.3×104 hm2,1999-2002年连续干旱受灾面积达147.9×104 hm2,

变化趋势

2006-2011年连续干旱受灾面积达162.2×104 hm2;干旱受灾面积在平均值以下的年份有1980、1982-1983、1985-1996(除1989)、1998、2003-2005、2009、2011-2013、2015年,其中有17年未发生过干旱灾害,受灾面积统计结果为0。

2.3.2冰雹灾害年际变化趋势冰雹是一种局地性较强的农业气象灾害,潍坊市冰雹常出现在每年的5-6月份,正值农作物成熟收获季节,而且冰雹发生频次高,遭受冰雹的地区易产生严重的损失。从图5冰雹受灾面积的变化趋势可知,冰雹受灾面积呈显著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1×104 hm2/10a,年平均成灾面积为4.1×104 hm2。38年中,除1992、2011、2013年未发生冰雹灾害外,其余年份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冰雹灾害,受灾面积最大的年份发生在1987年,达30.8×104 hm2。统计资料显示,1987年5月23日凌晨发生冰雹天气,冰雹大者如鸡蛋,持续10~15 min,同年7月7日,降雹持续20 min,地面冰雹厚度5 cm,最厚的地方达7 cm以上,因冰雹局地性强,冰雹多发区易产生较严重的灾害。

2.3.3洪涝灾害年际变化趋势洪涝灾害主要是短时间内降水量大而造成的一种灾害,潍坊地区遭受暴雨、大暴雨时易发生洪涝灾害,以夏季雨涝为主。从图6可知,洪涝受灾面积变化趋势不明显,呈波动性变化,年平均成灾面积为3.4×104 hm2。1987年与1997年受灾面积的变化幅度呈主高峰,分别为30.8×104 hm2与45.1×104 hm2;1990、1998-1999、2012年,洪涝受灾面积的变化幅度呈次高峰;1978-1986连续9年、2000-2011连续12年受灾面积低于洪涝年平均受灾面积,除1981、1984、1986、1989、1991-1993、2002、2006、2014年未发生洪涝灾害外,1996年受灾面积最小,为30 hm2。洪涝灾害虽然发生的次数少,但危害很大,1997年8月19-20日,潍坊各县市区均遭受了特大暴雨袭击,直接经济损失达16.55亿元。

2.3.4大风灾害年际变化趋势潍坊市春季的干燥大风易引发风灾,出现6级(平均风速10.8 m/s)以上大风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非常大。由图7可知,大风受灾面积呈显著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9×104 hm2/10a(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检验),年平均成灾面积为1.6×104 hm2。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风灾面积较大,最大年份出现在1988年,受灾面积达15.4×104 hm2,其次出现在1990年,受灾面积达11.0×104 hm2,1994-2015年连续22年大风受灾面积小于年平均值。统计资料显示,1988年6月1日,潍坊全市遭受大风袭击,平均风力7~9级,局部10级以上;1990年7月15-16日,潍坊全市遭受暴风雨袭击,风力达8~10级,局部11级以上,这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风力强的大风出现在春夏季节,造成损失较高。

3.1总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利用EOF正交经验函数分析1978-2015年9个县市区38年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图8显示,受灾率大值区主要出现在潍坊西部与南部,临朐受灾率最大,为0.211,其次是诸城、安丘,受灾率分别为0.209、0.193;东部、北部受灾率相对较小,高密受灾率最小,仅为0.119,其次为寿光和寒亭。潍坊西部与南部为山区和丘陵地形,易发生干旱、冰雹、洪涝等气象灾害,受灾率较高,成为气象灾害的重灾区,北部地区易出现风灾,风灾影响面积较小,东部受灾率低,受灾程度相对弱。

3.2四种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从图9a干旱灾害分布可知,西部临朐、青州、昌乐的旱灾最为严重,其次是东北部的昌邑和寒亭,再次是诸城和安丘的西部,受灾率在0.102~0.147,其他地区的受灾率均在0.008~0.010。可见,西部是干旱的重灾区,西部山区地形造成土壤水分丧失快,影响了农作物的播种及生长,易引发旱情;旱灾持续时间较长,局部性或区域性的旱灾经常发生,统计资料表明,潍坊地区易发生春夏连旱、夏秋连旱等,连旱造成的灾害更加严重。

从图9b冰雹灾害分布情况可知,安丘西部和临朐南部的雹灾最严重,受灾率分别达到0.061和0.053,其次是潍坊南部的诸城、西部的青州和西北部的寿光,受灾率在0.044~0.048,再次是昌乐、寒亭和昌邑,受灾率在0.003~0.004,东南部的高密受灾率最小。冰雹灾害是一种局地性很强的气象灾害,虽然影响范围小,但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较为严重[13],潍坊西部山区与南部丘陵地带是冰雹多发地。

洪涝灾害分布情况可知,潍坊南部的诸城灾情最严重,受灾率为0.054,其次是安丘和昌妨降兀受灾率在0.003~0.004,潍坊西部和北部灾情最轻,受灾率0.010。对比图9a和9c可知,潍坊西部、南部的旱灾和洪涝灾害分布基本成反向变化。

从图9d风灾分布情况可知,潍坊北部的寒亭、寿光、昌邑是风灾的重灾区,受灾率最大为0.009,其次东南部的诸城和高密,风灾最小的地方出现在西部的临朐,受灾率不足0.001。潍坊北部频临渤海湾,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的影响,北部的风力较大,易出现大风天气,对露地农作物的影响较大。

4结论

利用1978-2015年38年资料分析潍坊市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结论如下:

(1)潍坊市出现的气象灾害有17种,累计出现230次,出现最多的是冰雹、暴雨洪涝、大风、干旱,灾害比重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受灾面积比重分别为29.3%、14.9%、10.6%、45.2%,干旱和冰雹灾害最为严重。

(2)气象灾害与粮食产量呈负相关关系,即受灾面积大,粮食产量低;受灾面积小,粮食产量高。

(3)潍坊市总气象灾害受灾面积以7.3×104 hm2/10a速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成灾面积为28.7×104 hm2。干旱受灾面积呈波动性下降,20世纪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1989年、2000年代初与末发生的干旱受灾面积较大;冰雹受灾面积呈显著减少趋势,除1992、2011、2013年三年外,每年都会出现冰雹灾害;暴雨洪涝灾害变化趋势不明显,呈波动性变化,1987与1997年受灾面积的变幅出现两个高峰;大风受灾面积呈显著减少趋势,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风灾面积较大。

(4)潍坊市主要气象灾害出现在西部与南部,临朐受灾率最大,其次是诸城、安丘,东部与北部受灾率小。各种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不统一,干旱灾害多发生在西部的临朐、青州、昌乐,其次是东北部的昌邑和寒亭,再次是诸城和安丘的西部;冰雹灾害分布范围大,安丘西部和临朐南部的雹灾最严重,其次是南部诸城、西部青州和西北部寿光;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南部诸城,其次是安丘和昌乐,潍坊西部、南部的旱灾和洪涝灾害分布基本成反向变化;风灾主要出现在北部的寒亭、寿光、昌邑,其次东南部的诸城和高密。

参考文献:

[1]陈怀亮, 邓伟, 张雪芬, 等. 河南小麦生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及区划[J]. 自然灾害学报, 2006, 15(1):136-140.

[2]程纯枢. 中国的气候与农业[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1: 542-603.

[3]房世波, 阳晶晶, 周广胜, 等. 30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J]. 自然灾害学报, 2011, 20(5):69-73.

[4]卢丽萍, 程丛兰, 刘伟东, 等. 30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4):1573-1578.

[5]王o, 刘焕斌, 曹洁, 等. 1984-2013年山东省主要气象灾情特征分析[J].内蒙古气象,2015(5):53-56.

[6]孙霞, 俞海洋, 孙斌, 等. 河北省主要气象灾害时空变化的统计分析[J].干旱气象,2014,32(3):388-340.

[7]邵末兰, 向纯怡 . 湖北省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及其特征分析[J].暴雨灾害,2009,28(2):179-185.

[8]解明恩, 程建刚 范菠. 云南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J].自然灾害学报,2004,13(5):40-47.

[9]朱保美, 周清, 胡雪红, 等. 德州市农业气象灾害特征与区域分布[J].山东农业科学,2015,47(11):94-98.

[10]温克刚.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11]魏亚刚, 陈思. 23年来河南省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时空分布特征[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5,27(3):65-71.

[12]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155-122.

山 东 农 业 科 学2017,49(2):142~146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山 东 农 业 科 学第49卷第2期王可,等:济宁青山羊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分析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17.02.030

收稿日期:2016-07-07

第5篇:洪涝灾害安全知识范文

珠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地区,东部南部濒临南海,受台风影响明显,西部北部多为山区丘陵,山洪灾害频繁而严重。

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理气候条件,使得流域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洪涝干旱灾害经常出现,旱涝急转多有发生,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难度很大。

2005年以后珠江流域没有发生过流域性的大洪水,按照水文规律,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在增加。

今年入汛以来,珠江流域汛情不断,仅6月份就遭受了3次强降雨袭击,同时有2个热带风暴正面登陆,先后有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数十座水库超汛限水位运行,汛情点多面广,防汛形势严峻。

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汛期珠江流域降雨偏多,局部灾害性天气较突出,登陆或严重影响流域的台风偏多,可能有1~2个超强台风,灾害程度可能偏重。

挑战

来自珠江防总办的消息称,在珠江防总办及珠江各省(自治区)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珠江防汛抗旱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是防汛抗旱体系不健全。 二是山洪灾害预警防御难度大。 三是中小型水库防洪问题突出。四是防汛抢险基础设施薄弱。五是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日显突出。

防汛抗旱体系不健全。目前珠江已建大中型水库大部分没有防洪任务,西江、韩江等重要干流及郁江、柳江等重要支流一直未能形成完整的堤库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流域大部分地区主要靠单一的堤防防御洪水,一般地区防洪标准仅为10~20年一遇,上中游许多县城甚至不设防,中下游因缺乏流域控制性工程,且洪水归槽现象严重,防洪压力大。同时,抗旱工程缺乏,不成体系。面对年初百年不遇的旱灾,上游一些地区因缺乏相应的抗旱工程而一度出现人饮水困难,中下游地区因缺乏控制性枢纽工程而不能有效保障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饮水安全。

山洪灾害预警防御难度大。珠江的山洪灾害比较突出,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流域内单点暴雨趋强趋多,暴雨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以来珠江发生多起严重的山洪灾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人员群死群伤。据统计,2010年因暴雨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员占灾害死亡人员的90%。

中小型水库防洪问题突出。珠江流域中小型水库众多,由于建设早,很多已年久失修,成为病险水库。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投入,但由于病险水库险情发生的动态性和复杂性,许多水库仍未完成除险加固工作。另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单点暴雨趋强趋多,也极易造成中小型水库泄洪不畅的状况,严重威胁下游群众,引发重大防洪安全问题。

防汛抢险基础设施薄弱。在珠江2010年防汛抢险工作中,一些地区由于交通、通讯、物资储备等防汛抢险基础设施薄弱,受特大暴雨袭击后,交通、通讯等中断,汛情、险情信息不能及时上报,防汛抢险人员和物资、设备没法运送进去,抢险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开展,致使抢险救灾工作一度出现被动不利的局面,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损失。

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日益显现。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片原有蓄水、保水和下渗能力的地面逐渐为不透水硬质地面所代替,从而使得城市的防洪排涝建设标准偏低,防洪排涝能力明显不足,防洪排涝问题日益显现。许多城市一旦遭遇强降雨,常常形成一片泽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010年汛期,流域内一些城市由于降雨强度大,成流快,径流来不及排泄,多次发生严重内涝。截至2010年10月31日,珠江片先后有15个城市因防洪排涝不畅受淹,不仅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而且使人民群众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行动

针对今年入汛以来的珠江流域汛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指挥下,国家防总、水利部和珠江防总超前部署,积极应对,有关各省(区)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靠前指挥、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奋力抗灾,大江大河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防洪减灾效益显著,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防汛防台风和抗洪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受强降雨影响,6月5日贵州省望谟县望谟河发生超过200年一遇洪水,望谟县城被淹。6月16日广东揭西县大北山站最大1小时降雨104毫米,近百年一遇,造成揭西县县城和部分乡镇内涝积水,部分群众一度被困。今年第3号热带风暴“莎莉嘉”和第4号热带风暴“海马”分别于6月11日和6月23日在粤东和粤西沿海登陆,并带来强风暴雨,部分河流超警,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据统计,6月份以来的局部强降雨造成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和福建5省(自治区)166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0万公顷,因灾死亡51人、失踪16人,紧急转移15万人,倒塌房屋4000间,直接经济损失34亿元。

面对强降雨和台风可能引发的洪涝灾害,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回良玉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对防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多次主持召开国家防总防汛防台风会商,全面安排部署防汛防台风与抗洪抢险工作。国家防总及时下发紧急通知,先后3次启动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派出6个工作组赴广东、广西、贵州等地指导防汛防台风工作。珠江防总密切关注雨水情和台风情况,加强值守,增加会商研判,滚动预测预报,及时掌握各地汛情、灾情动态。同时,按照国家防总部署及时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赶赴抗洪抢险一线指导地方开展防汛抢险工作。

珠江流域各省区高度重视强降雨和热带风暴防御工作,提前部署,全面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有关省区主管领导靠前指挥,深入一线检查指导防汛防台和抗洪抢险工作。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防指及时启动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派出多个工作组,检查督促地方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上岗到位,及时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珠江防总办指出,针对流域防汛抗旱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为切实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下一步珠江流域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将注重建立四大体系。

一是强化责任制落实,健全防汛抗旱组织体系。抓好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的落实,把各项责任制贯穿到防汛准备、抗洪抢险和救灾工作的全过程。同时,进一步督促健全各级防汛抗旱组织,充实完善各级防汛抗旱专家库,为珠江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强化山洪监测预警,健全防汛抗旱减灾体系。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防总关于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把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制订和完善防、抢、撤、救预案和措施,加强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落实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和各项措施,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尽量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同时,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加快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进度,不断完善健全珠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

三是强化中小水库度汛,健全防汛抗旱管理体系。随着大江大河整治工程的不断建设,中小河流和中小水库防洪问题已成为当前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强中小型水库的安全检查和管理,督促中小型水库管理部门积极做好度汛方案和防洪预案,不断完善健全珠江防汛抗旱管理体系,全面保证工程安全度汛,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五是强化水库科学调度,健全防汛抗旱调控体系。水库是当前防汛抗旱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调控手段,因此,在珠江防汛抗旱工作中要强化水库科学调度,不断健全防汛抗旱调控体系,充分发挥水库在汛期、枯水期的拦蓄作用。

镜鉴

2010年珠江流域旱涝急转。2010年珠江流域干旱、暴雨、山洪、台风灾害争先刷新历史纪录。汛前流域西部地区遭受罕见特大干旱,前汛期暴雨频繁袭击流域中东部灾害不断,后汛期热带气旋强降雨加重灾情。洪旱灾害点多面广,损失严重,人员伤亡多。

“降雨偏少2~5成”: 2009年汛末至2010年汛前,珠江流域降雨量持续偏少,与常年同期相比全面偏少2~5成,上游云南、贵州、广西部分地区偏少5成以上。降雨量长时间持续稀少,致使珠江流域西部的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自治区)旱情不断发展,遭受百年不遇特大干旱。

“5个气旋登陆” :2010年有5个热带气旋登陆(影响)珠江,分别是“康森”、“灿都”、“蒲公英”、“狮子山”、“凡亚比” ,个数较常年同期偏少。去年,初次台风于7月16日登陆,时间较常年同期(6月22日)偏晚24天。但台风生成时间集中,生命周期长,此外强度较强,多在鼎盛时期登陆。4个气旋登陆时达到台风级别,其中2个气旋达到强台风级别。后期多台风互相影响,路径怪异。

“6月强降雨”:2010年6月中旬,受低压槽和西南季风共同影响,流域自东向西出现2010年入汛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降雨过程。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流域先后有33个站点出现超警戒洪水。桂江、柳江分别出现了小于5年一遇的小洪水,浔江出现约15年一遇的中等洪水。

“23起洪涝灾害”:2010年珠江流域共发生23起洪涝灾害,其中,特大洪涝灾害过程12起,较大洪涝灾害过程4起,一般洪涝灾害事件和过程7起。

珠江防总办多措并举,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

――为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珠江防总2010年共启动13次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专家组约60批次、200人次。

――2010年3月底,珠江防总派出抗旱专家组对口支援广西百色市抗旱救灾,经过1个多月的昼夜奋战,打出3口抗旱水井,解决约1.5万人饮水困难,是水利部外派对口支援抗旱专家组中唯一打井出水率达100%的单位。

――2010年汛期,水文部门高精度的中短期预报,为各级防汛部门及时预警、实施科学调度、紧急转移受威胁群众,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和影响提供决策支撑。

――2010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珠江防总成功实施了保亚运珠江水量应急调度,保障了西江梧州控制站的平均流量达2900立方米每秒以上,为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举办创造了良好的水环境条件。

第6篇:洪涝灾害安全知识范文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环境

目前城市内涝现象严重,很多城市遇到暴雨就成内涝,到处出现可以“看海”的现状。造成内涝的原因有很多。①防洪的标准过低、河流调蓄能力不够。②防洪排涝技术相对落后,管理体制不够健全。③群众防灾的意识淡薄,政府宣传力度不够,预防措施也不合理。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以下调整设计方案。①提高对法规制度和经济的设计,使技术更科学。②加强应急管理的设计,促进防涝措施与城市环境保护相结合。③加强防灾防涝与水环境、生态环境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相信在国家有关部门有效的治理下,会取得好的成效,减少内涝的发生。

1 城市防洪排涝的现状

目前恶劣天气较多,很多城市遇到暴雨就成内涝,到处可以“看海”。随着环境的恶化,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内涝的问题,并且内涝现象不断的严重,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广,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造成了危害。由于人们对生态的破坏,造成了大气污染,使暴雨越下越大,并且造成了对河流的污染。由于防洪设施发展落后,排涝技术得不到好的发展,并且雨量越来越大,使很多城市遇到暴雨就成内涝,到处出现涨水的现象,造成到处可以看海的现象。内涝对城市的设施也造成损害,很多人无法正常的出行,造成交通拥挤,使交通事故频发,对整个城市的安全造成威胁,因为暴雨内含有酸雨,使路面被酸雨侵蚀,造成了生态问题。因此人们的健康也造成危害,由于无法正常工作,对城市经济发展也造成威胁。生态问题的出现客观上也不利于城市的环境发展,客观也抑制了城市的文化发展。同时内涝的发生使群众人心惶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总体而言,城市排洪排涝现状比较严峻,内涝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政府要加强整治措施,以保证国家的长远、健康、合理的发展。

2 内涝产生的原因

2.1 防洪的标准过低、河流调蓄能力不够

防洪标准过低造成了内涝的发生。政府没有建立合理的防洪标准,造成暴雨控制系统出现了问题,不能通过正确的标准制定具体的防洪排涝措施,由于标准过低,也造成暴雨量过大时,相应的防范也不科学,并且数据的标准定的过低,当实际数据大于标准数据时,没有合理的采取措施,造成内涝发生,使环境遭到破坏。同时政府的河流调蓄能力也不够,没有对河流进行很好的调蓄,当暴雨过大时,水位提升速度过快,使水量大量向外扩充并且没有对水位进行合理掌控,河提的建设也不符合调蓄的发展,造成路面、河提被雨水冲蚀,雨水向其它地点扩散,甚至扩到城市中心,造成内涝的发生,使环境遭到危害。

2.2 设计含有的科学性缺失,没能与防洪现状契合

防洪排涝含有的设计方案,缺失了科学性,这是内涝的侧重成因。在多发内涝的城区以内,应当预设管控内涝的适宜方案。只有这样,才会选取出最适宜的排涝技术,化解掉常常出现的内涝疑难。然而,从很多城区现有的状态看,防洪排涝的关联设计,没能与城区的内涝状态契合,因此很难凸显出排涝层次内的实效。有关人员没能查验城市现有的内涝状态,并依循查验得来的数值,去制备适宜的方案。在这样的情形以下,很难预设出有关机制,也很难制备出好的管控机制。

2.3 群众防灾的意识淡薄,政府宣传力度不够,预防措施也不合理

群众防灾的意识淡薄也导致了内涝的发生。群众没有防灾的意识,对灾害没有透彻的理解,没有加强防范,导致有灾害征兆时无法科学防范,同时政府人员没有进行防灾的相关宣传,没有针对灾害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导致群众面对灾害常常束手无策。并且由于政府人员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对灾害的印象模糊,不了解内涝带来的危害,使整体的防治灾害的水平较低。并且预防措施也不科学,没有针对具体的灾害,采取正确的措施。在洪水发生前没有进行相关防洪预警,没有通过合理科学的监测把危害降到最低,没有对何时容易发生危害、何地危害最大进行科学的预警,造成灾害发生地的群众不能及时被安顿到安全的地点,并且没有加大防洪整治力度,没有对相关河堤及沿岸内涝发生区域采取相关预防措施,造成内涝经常发生,并得不到改善。

3 调整设计,提出解决方法

3.1 接纳适宜标准

现有的防洪标准,依循分出的城市级别和城区含有的重要性,去确认可用的标准。从这样的标准,可推知:城市选取的可用防洪标准,密切关联着城区现有的人口数目。然而,可以依循河流形状,去预设分区情形下的规划。这种分区设防,所能保护的城区人口,会比总括的人数少,城市可选用各类别的预设标准。由此可见,若要套用既有的预设标准,就应顾及到分区考量或整体情形下的考量。

3.2 确认出堤顶高程

对于层级很高的城区堤防,若算得的既有超高值,会小于两米,那么就应依循两米这样的数值去设计。处在入海口段落内的城区,或者风速偏低的那种城区,在确认出堤顶高程流程内,要接纳稍高的既有标准。若城区含有偏大的风速,或者城区位于偏内地的山区,那么就可依循惯用的规范。为缩减原有资金,在现有的超高值没能超出两米时,应设定成两米;还可在原有的堤顶,设计出约为一米的防浪墙。对风速偏低的那些城区,则应依循计算得来的数值,去确认可用的超高值。

3.3 预设自排及抽排依循的标准

(1)对城区选取适宜的自排标准。排涝关涉到的多样支流,都带有不同地形,现有的出口高程,也很难一致。然而,自排的总括设计,是在这些支流含有的出口及关联的堤防方位内,设定出适宜的防控闸门。设计出来的孔口尺寸,不会影响到总括的工程量。因此,预设的自排标准,不要小于这一堤防测定出的最多暴雨量。排涝区域内,会含有不可以被淹的预设范畴,要依循这一范畴,以及调蓄区现有的容积、排涝区现有的硬化态势等,去算出可用的自排量。

(2)对城区选取适宜的抽排标准。设计出来的抽排标准,会关联着现有的抽排量,也会关联着现有的装机容量。这两种量越大,预设的投入会越多。泵站设计用到的规则表征出:建构排水区以后,若选用10年当成重现期,并不带有科学性。这是因为,抽排用到的多样支流,以及出口配有的高程,会存留着差别。设计精准的抽排标准,要考量到排水区含有的支流状态、出水口含有的高程等,还要顾及到雨水及洪水同期态势下,城区会遭遇到的特有排频。

对多样的城区,现有的支流偏多,分出的排水区也偏多;若要逐个运算得来这样的排频,会耗费掉偏大的劳动量。通常情形下,可依循排水区现有的关闸水位,推断得来关闸后涨水的总括程序,以便运算出可用的暴雨量。然后,依循既有的暴雨量、排涝区不可以被淹的给定范畴、表面带有的硬化态势等,运算得来多样排涝区含有的抽排流量。这样一来,就维护好了泵站排涝含有的安全性,尽管必备的运算量会被拓展。

4 总 结

在城市的不断发展中,防灾防涝问题日渐严重,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治理,会使城市发展进程发展缓慢,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监管机制,使灾害可以减少,带动生态和环境的发展,促进更多领域的健康发展,带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洪涝灾害安全知识范文

防汛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社会应急事务和公共安全保障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除水害、兴水利始终是我们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

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水旱灾害频发多发重发,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不可预见性日益凸显,往往是多灾并发、重灾频发,时空异常、旱涝急转,远远超出了我们以往的认识和经验。去年北京“7.21”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达460毫米,部分地区一天降雨量甚至达到或超过了年平均降雨量,雨量之大、雨势之强、范围之广、影响之重,历史上极为罕见。今年以来,我国南方多个省遭遇多轮强降雨袭击,造成60多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洪水,局部地区发生较严重山洪灾害和城市内涝。据国家防总5月17日统计,入汛以来全国累计有14个省份发生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达到636万人,因灾死亡40人、失踪20人,直接经济损失51亿元。另据国家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夏季气象年景总体偏差,区域性强降水过程强度大,随时可能发生洪涝灾害。从刚才气象、水文部门对今年我县汛情做的分析看,由于去冬今春降水偏多,而且去冬今春的异常天气有可能持续到夏季,极端性降水出现的可能性偏大。前期我们战胜了凌汛威胁,目前,中小河流底水偏高,中小水库蓄水较高,前期气象水文条件十分不利。预报汛期局地降水特点明显,7至8月份降水比较集中,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水库、内涝汛情。从洪水发生几率看,1995年至今蚂蜒河干流已有18年没有发生大洪水,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必须对防汛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有清醒的认识,防止出现麻痹思想。

虽然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县防洪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建成了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对境内的大部分小型水库以及蚂蜒河、亮珠河10处险工弱段进行了除险加固,但!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一是无堤防河流多、防汛压力大。全县有中小河流24条,只有蚂蜒河有堤防,除____镇南7.6公里堤防达到30年一遇洪水标准外,其余均低于20年一遇洪水标准,且堤防多为沙堤,险工弱段较多,目前还有20多公里堤防未合拢。其余23条河流均为蚂蜒河的一级支流,都没有防洪堤防。而且我县河流均为偏锋河流,汛期河水涨的快,消的也快,危害相当大,预防难度较大。二是病险水库多、调节能力差。我县现有的中小型水库大部分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大会战形式修建的,普遍存在工程标准差、调节能力低、水雨情监测手段落后等问题。全县还有16座小型水库没有或没有彻底除险加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4973座个人私自修建的小塘坝,片广面大,管理难度大,相当一部分经受不住洪水考验,一旦溃坝极易形成瞬时洪峰,且对下游的水库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山区丘陵面积大、受山洪泥石流威胁人口多。我县地貌特征是“五山四分田,半水半草原”,沟壑纵横,林木覆盖率还不是很高,水土保持能力差,遇到局地暴雨极易引发山洪灾害。全县有7个乡镇、28个村、39个村屯、近万人受到泥石流、山洪严重威胁,成为防汛的主要压力之一。四是城镇排涝基础设施薄弱、排涝能力不足。县城区排水管网总长99公里,已经遍布城区的主干道,雨水井1065座、检查井1294座,但排水管网低于二十年一遇洪水标准,汛期排水受洪水顶托回灌影响,低洼地段易积水。当前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排水管道最初设计是按二十年一遇排水能力设计的,城区排水管网的支干道主要采取管道排水的方式,很难适应大量排水,一遇暴雨就无法及时排出,出现雨水溢出街道的现象;排水工程为雨污分排,雨水主要通过东西大沟进行排放,连续降雨和集中降雨时,道路和排水沟交叉处汇水集中,致使积水严重影响正常交通。同时,由于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大量开发住宅小区,致使有些低洼地带的平房出现房屋进水等情况,使人民生产生活受到威胁。五是应急管理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强。我县连续多年没有大水,相当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产生了严重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另外,气象预报、洪水预报准确程度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县乡村防汛队伍规模偏小,装备落后,群防队伍组织难度大,防汛物资储备有限等问题比较突出。如果这些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保一方平安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对防汛工作的严峻性、紧迫性有一个极其深刻的认识,任何情况下都不掉以轻心,任何情况下都不丝毫懈怠,任何情况下都不出现任何闪失,以对党和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把防汛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全力做好安全度汛的各项基础工作,确保为经济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社会环境。

二、突出重点,周密部署,全力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今年全县防汛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牢固树立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思想,突出抓好河流、水库、在建工程度汛安全以及山洪灾害、县城内涝防御工作,确保标准内洪水堤防不溃堤、水库不垮坝,确保蚂蜒河、中小型水库、____镇及重要基础设施度汛安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确保不死人,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第一,要突出抓好重点部位防范。一要切实解决主要河流堤防险工隐患。主汛期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对江河堤防、穿堤建筑物等工程,尤其是险工弱段组织拉网式排查,集中力量消除重点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隐患。对汛前确实不能处理完成的险工险段,必须做好抢险预案,并备好抢险人力和物料,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及时进行抢险。在这方面,县水务局要牵起头来,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在清障除险的同时,相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坚决防止反弹。如果清理后再出问题,就要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二要确保水库度汛安全。由于前期降水多,大部分水库水位较高,增加了防汛压力和危险,各乡镇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要切实加强水库汛期安全管理,每座水库都必须落实防汛责任人,编制应急抢险预案,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和观测。各水库管理单位必须服从防汛部门的统一指挥,严格执行水库汛期调度计划,对汛期因降雨超汛限水位的水库,要通过科学调度腾出防洪库容。病险水库要限制蓄水,病险严重的要空库运行。三要突出抓好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工作。各类在建工程项目,要确保在汛前做好工程度汛的相应准备工作。所有在建项目,都要制定严密、详细的度汛方案、应急预案,落实抢险措施。各主管部门和防汛部门要跟踪掌握在建工程进度,加强督查和度汛管理指导,督促建设单位落实度汛措施。

第二,要切实加强重点区域安全管理。一要加强城镇易涝区防范。各乡镇及住建、水务等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城镇内涝大检查,对城镇排涝内河、管网、暗渠、雨水井、涵闸等设施,以及低洼易涝区等城镇易涝隐患点,进行逐一检查,及 时消除隐患。特别要落实好危房、低洼地带、易发山洪村屯等区域连续强降雨情况下的临时排水、人员安全转移措施,确保在强降雨时不死人,不对城镇运转造成大的影响。另外,要加强城镇排涝物资储备,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这方面,县应急办要加强督促、指导和检查,组织动员全县应急系统积极参与,启动各自行业应急预案,确保成功应对。气象水文部门要加强分析预测,及时预警信息。住建、水务部门要做好市政排水干线的应急排涝工作,重点加强易涝片区的排涝抢险,抓紧疏通城内河道。公安、交通部门要在出现险情时加大交通疏导力度,在低洼积水地带及时设立警示标志,第一时间封闭危险路段,特别是对被水淘空发生塌方路段,要严防死守,确保人员和车辆安全。住建部门要做好在建工程的安全度汛工作,防止塌方等事故的发生。电力部门要做好应急供电保障。景区及旅游部门要做好汛期景区游客安全管理。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防汛信息,同时要加强对防汛形势、防汛预案和避险常识的宣传,增强人民群众做好防汛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要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山洪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是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的最薄弱环节。各乡镇、水务、国土等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坚决避免人员伤亡事件发生。要抓紧按照预案进行实战演练,检验预警、报警方式,避险路线,避险地点,以及灾民安置、救护、物资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让群众熟知预案内容。一旦发生山洪灾害,能够及时组织群众快速转移,不能漏掉一村一户一人。要加强预警设施维护,把已经建成的山洪灾害预警设施利用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三要加强危险区汛期安全管理。水务、住建、国土、交通等部门,要切实落实防汛安全责任,排除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水务部门要加强对蚂蜒河堤防、河道防汛工作的重点检查,加大巡查整治力度,对在河道内乱挖、乱建、乱采、乱倒等严重侵点河道行洪断面,阻碍行洪、破坏堤防工程的突出问题,要通过检查整治,严肃查处。重点做好易受洪水威胁的河流沿岸村屯、学校、旅游景区等重点危险区人员汛期安全管理,必要时对危险区域、水域和岸段落实禁渔、禁游、禁牧、禁耕等各项措施,千方百计避免人员伤亡。四要加快推进防洪减灾重点项目建设。要加快对在建的凤山、尚义、双龙、玉山、兴让、五甲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要加快收尾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力争主汛期前全部完成,尽早发挥防洪效益。要加快推进蚂蜒河应急度汛工程建设,对已完成的险工弱段应急度汛工程在汛期要加强后期管护,确保主要河流险工弱段不出现任何险情。要加快推进山洪泥石流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六团镇桃山村、太安村尹家屯泥石流治理工程,确保在汛期来临之前建成并发挥作用。

第三,要全面提升防汛抗旱保障能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从实战出发,根据堤防、水库工程抢险、城镇内涝排水、应急救人等实际需要,备足砂料、石料、木料等各类抢险救灾物资和各种器材,保证抢险需要时能够及时调运到位。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防汛抢险预案和人员转移应急预案,进一步整合调动各类社会抢险救援支援力量,落实抢险队伍,加强抢险训练,增强应急反应能力,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立即投入抗洪抢险战斗。加强以防汛工作业务型领导干部为主的专家队伍建设,为指挥部决策和现场防汛抢险提供技术支持。针对突发性灾害做实预案,并加强宣传、培训、演练等工作,提高突况下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确保预案启动有力、有序、有效。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落实24小时看守制度和值班值宿制度,公开值班电话,指挥部成员单位和乡镇主要领导、主管领导手机要保持24小时开机,确保联络畅通,尤其要注意非正常情况无法通知也要主动到现场。电信部门要对通讯设施设备全面检查维修,确保汛期通讯畅通。教育部门要对全县中、小学危房、校舍等方面的防汛工作进行集中检查,发现问题要采取果断措施,确保安全度汛;民政局要做好灾民安置等救灾资金和物资准备;卫生防疫部门要组织应急医疗队伍,准备好防疫药品和器械,为灾区伤员救治、防疫消毒做好服务;同时,各乡镇、各部门也要根据乡情、村情、部门工作实际,在认真分析可能发生险情和抢险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组织村民、机关单位和所辖企业储备一定数量的草袋、编织袋、铁丝、木桩等防汛抢险物资,以备防洪抢险之用。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各项防汛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防汛责任重于泰山。各乡镇、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夯实各项措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确保万无一失。重点要做到“五个到位”。

第一,领导指挥要到位。县级领导和各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部门领导要亲自深入防汛第一线,亲自查看险情,亲自部署,亲自检查落实。特别是新分管防汛工作的领导要加强学习,尽快了解情况、熟悉业务,提高防汛决策指挥水平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要在防汛的关键时刻做到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一线指挥,统筹调度,科学决策,果断处置。防汛期间,除了 招商之外,主要领导原则上一律不准外出,确保通讯联系顺畅、信息传递及时。

第二,责任落实要到位。把责任目标分解到具体部门、落实到岗位和个人,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防汛责任网络体系。各乡镇、各部门防汛责任人及防汛抢险人员名单要按照要求上报到县防汛办。凡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出现问题,造成损失的,要严厉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第三,物资投入要到位。对于影响安全度汛的江河堤防险工弱段,要抢在主汛期前完成加固任务。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防汛工作的投入力度,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汛物资储备定额,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防汛物资储备,保证防汛抢险需要,一定要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第8篇:洪涝灾害安全知识范文

关键字:防洪排涝;城市化;危害;治理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ity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t the same time, both to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layout of the production, an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ensure the city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work orderly.

Key words: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city; hazar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V212.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之后,人类才能迈向更为辉煌的时代。

然而,仅仅看到城市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赞叹不已、振臂高呼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化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化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城市化进程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节约了空间和时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又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等,也包括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的洪涝灾害问题。

一、防洪排涝对城市化进行的危害

1、城市洪水对城市化进行的危害: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行,原有的天然地形地貌改变,天然植被、农作物、天然沟渠等面积大量减小,伴随而来的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规模、面积不断增大,使径流系数增大,城市化过程使相当部分的流域为不透水表面所覆盖,减少了蓄水洼地及透水性很好的土壤。天然沟渠出口封堵或者流向的任意改变,造成洪水对城市的侵袭。据统计,我国1951~1990年期间平均每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9次,由《台风年鉴》统计资料分析可知,2001年~2005年期间导致我国严重洪涝灾害的台风共35次,平均每年7次。另外根据《中国水旱灾害公报2006》统计数据,我国1950~1989年间,平均每年洪涝灾害受灾面积770.4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427.5万公顷,因灾死亡人口5548人,倒塌房间192.3万间;1990~2006年间,平均每年洪涝灾害受灾面积1429.8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813.0万公顷,因灾死亡人口3013人,倒塌房间226.6万间。

2、城市小防洪沟与市政管道盲目搭接产生的危害

由于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急剧加快,城市建设中的小防洪沟与市政雨水体系的任意搭接,出现排水设施运行不畅,城区市政雨水体系的设计重现期明显比防洪工程的重现期低,城区排水设施检查井严重溢水,造成市政排水设施全部瘫痪,城区雨水严重淤积,对居民生活、工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由于近几年的气候变化剧烈,致使经常发生强降雨,加之有的城市中的中小防洪体系接入市政排水系统中,经常发生地下车库瞬间被淹的事情,给城市居民造成巨大损失。

3、市政雨水体系的落后与不完善造成城市内涝的危害

我国有些城市在暴雨时市区经常发生地面积水, 当积水严重时, 便造成灾害,我们把这种造成灾害的地面积水叫做内涝。城市内涝的危害是严重的, 一方面由于积水较深, 致使城市交通堵塞, 甚至中断,民宅、工厂、商店和仓库等被水淹, 破坏了城市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大面积的积水,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影响城市人民的身心健康。对于开放城市, 内涝还将产生极坏的政治影响。例如北京7月21日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暴雨灾害,达170毫米,最大雨量点发生在房山河北镇为541毫米,内涝灾害严重,全市受灾人口160.2万人,因灾造成经济损失116.4亿元。这次灾害主要是城区扩建太快,重地表,轻地下,雨水系统能力不足,加之后续建筑陆续接入管网,排水压力太大;路面硬化程度太高,阻断了渗透的途径,仅仅通过管网,很难完成这一任务;人民群众对管网维护意识不足,很多雨水口被人堵死,或者扔垃圾堵住造成排水不畅,这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二、对城市化进行中防洪排涝的几点建议

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的主要任务是: 根据城市的自然地理位置以及江河洪水的特性, 在流域或水系防洪工程体系的框架下, 通过建设必要的防洪、除涝、排水等设施,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并采取非工程措施, 改善和提高城市防洪排涝管理水平, 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人民安居乐业; 发生超标准洪水时, 应有预案对策, 以保证社会稳定、人民生活与生产不发生大的动荡,使各类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1、适当提高城市防洪标准

城市防洪标准即城市防洪体系的综合抗洪能力。防洪标准高,城市建设投入的财力就大,同时抵抗洪水能力就强,保证城市建设发展及人民财产的安全系数就高。防洪标准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1)城市河道断面的合理扩大,增加河道断面尺寸保证了途径城市的洪水流量能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位上,同时增加波浪爬高以及河道安全超高,可以有效的降低洪水对河道周边城市的破坏。

(2)稳固河床,通过相应的技术经济比较,采用更有效的河床表面形式,,减少河道淤积萎缩,土砂的流失最大化河道的泄洪能力。

(3)建设生态型河滩地,对于有一定防洪标准的河道,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超防洪标准的河滩地;当超过河道防洪标准的洪峰流量出现时,河滩地具有一定的防洪泄洪的能力,加大了城市的安全性,生态型河滩地可以作为湿地公园、高尔夫球场、广场等的生态型场所供市民休闲度假试用。

(4)增加、扩大生态型水库和湿地面积

水库是在地面池中种植一定的水生植物,通过池中植物根系净化水质;通过水位变化来调节地表径流量。水库即可作为野生动物的栖居地,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一般利用天然低洼地作为生态型池塘是非常经济的。在主河道的支流处利用天然地形建造生态型的水库,可以有效的减少雨季主河道的洪峰流量及洪峰形成的时间。此外生态型水库还具有地下水补充、给水和娱乐的作用,能够体现出其美学和亲水价值。湿地在雨季时成了水位的调节库,由于水位比陆地低,附近雨水就汇聚到这里,它可调节水的流量,湿地和森林一样,可大大减轻洪水灾害,在洪水泛滥时能减小洪水流速,面积较大的湿地还起到滞洪、调蓄的作用。

2、完善和提高市政排水系统

(1)市政雨水管道的援用应综合技术经济比较,适当提高重现期。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为0.5-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全国大部分城市采用的重现期大约都是1-2年的重现期。由于近年来,雨水来量大、雨势凶经常出现,这样超市政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的次数很多,很容易造成雨水拍不及,进而形成内涝。重现期年限的提高意味着市政雨水系统的投资会增大,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以确定适合当地的市政雨水管道的重现期的标准。此外,还应该加快完成老城区的排水设施问题,做到城市排水设施无死角的程度。

(2)城区径流系数的合理选择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土、砂、植被地表被沥青、混凝土地表替代,市区的地面径流系数增大,导致雨水流量的增大。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一些透水性好的路面和铺装材料。透水路面按其排水方式可分为全透式路面和半透式(排水式) 路面。主要起到贮蓄雨水并延缓径流的作用。透水性铺装系统是由一系列的混凝土块和塑料网状结构, 填以沙子、砾石及土壤组成,具有孔隙通透性。

(3)雨水的合理利用

第9篇:洪涝灾害安全知识范文

[关键字]雨季防洪 防洪建设 难点 解决测试 策略

[中图分类号] TV8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262-1

1我国当前防洪建设现状以及建设防洪的重要意义

1.1目前我国防洪建设现状

我国防洪建设工程的进行,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周边城市以及其中居住的人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重要。基于这一点,我国近些年来不断加大对城市防洪建设的投资力度以及重视程度,主要防洪建设的工程包括大型水库与蓄滞洪区等,其数量与频率都在不断增加,为城市的防洪建设设立了基础的条件。但是因为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人口的迅速发展和增长,城市防洪任务仍旧非常艰巨,例如:1998 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湘江、闽江等江河相继发生了特大洪水,为城市的安全和人民生命以及才成带来了重大的威胁。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我们更需要做的就是建设最安全、最有效的防洪建设,避免一切带来灾难的不稳定因素。

1.2建设防洪工程的重要意义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目前设有城市668座,1999年实现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70% , 而之中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为639 座, 占城市总数的95% [1] 。因此, 构建有效的城市防洪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总而言之,防洪工程的建设无论是对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还是保证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拥有重大的意义。

2雨季防洪建设难点

我国防洪建设的数量少数,但是终究还是会有重大洪涝灾害的发生这就要归于在防洪建设中的难点上,下面我们就从具体的几个方面来重点介绍下雨季防洪建设的难点:

2.1工程方面的难点

(1)质量上有所欠缺,管理和维护受不到重视。自我国建国以来,修建的水利工程数量很多,共建造了8万多座水库,修筑堤20多万km,蓄滞洪区近100个,并且再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成功防止了许多次洪涝灾害的发生;但是同时也有许多因为堤防决口带来不可估量损失的灾难发生,这追根究底是质量的问题,所以工程质量问题是防洪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施工、管理难点。

(2)国家对于防洪工程的不充裕投入。我国本来就是一个洪涝灾难频繁的国家,对于水利工程的投资本来就是应该的,但是从资料上显示,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投足并不客观,远远达不到防洪需求的标准,这就为后期的工程建设局限了手脚。

(3)河道行洪障碍多。城市化的迅速进行,人口的不断增加,违章建筑的也是处处可见,严重破坏了正常的河道建设,而且因为各种生活居住建筑的设立,河道中的石沙资源急剧减少,这都为防洪建设带来不可避免的难题。

(4)蓄滞洪区启动难。防洪城市的经济发达、公共设施也错综复杂,所以分洪这一操作往往不能进行,而且有些城市很少发生洪涝灾害,居住的人们往往都已经懈怠,蓄滞洪区根本没有用处,在灾难发生的时候,蓄滞洪区也无法及时开启使用,这为雨季的防洪建设提出了另一大考验。

2.2非工程方面的难点

(1)防洪标准相对于城市发展滞后。我国许多城市的防洪标准与城市的发张严重不相符,据统计城市不足50年和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在我国防洪城市占据绝大的比率,而且一些中小城市目前为止都没有设防。

(2)防洪信息系统不够完整。汛息来临,能够越早的勘测到并下达通知则可以有效的防治灾难和减少灾难带来的损失,但是就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来说,对防洪建设的投入根本达不到需求的标准,[2]使得防洪的信息系统至今也不能完备起来,在雨季防洪的预防上增加了难度。

(3)防洪意识淡薄。因为许多防洪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频率并不是很高,所以其中的居民对于防洪的意识也逐渐淡薄,同时也没有相应关于防洪知识的教育培训,当洪水来临时,无法应对的现象比比皆是。

3雨季防洪建设难点的解决措施

针对上面我们提出的在雨季防洪建设中的各类难题,提出下列相应的解决策略:

(1)增大对城市防洪的科研力量。目前我国对于防洪建设的理解多停留在理论上,具体的实践上还是有所欠缺的,所以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来进行深入研究,而且也可以不断的完善雨季防洪工程中的信息系统,为雨季防洪做好预防工作。

(2)防洪工程质量保证。防洪工程的质量保证和管理,是整个雨季防洪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只有工程的质量得到了保证,才能在洪水来临的时候最大限度的保障城市以及城市居民的安全,[3]也为后期的因为无法阻挡洪水不得不做的撤离工作争取最长的时间,进一步保护人民的安全。

(3)蓄洪区的切实利用。蓄洪区的建设就有其重要的作用,不能因为当地的环境设备而被忽略或者废除,所以这就要求在开始建设蓄洪区的时候得到充分的合理计划,并在后来物尽其用,让城市和居民认识到其重要作用,以便在后来的应用中发挥作用。

(4)加大城市防洪工程投资。城市防洪工程的投资不足,无论是工程的质量上,还是信息系统的完善上都得不到保障,所以在城市防洪工程的投资上,不能够说最大限度的加大,但最起码也要让防洪建设工程的投资与城市的发展同步。

(5)转变防洪观念。有些洪水灾难发生的时候很多地区及当地居民都顿感手足无措,为后期的转移工作也带来了不少难题,这与平时薄弱的防洪意识有着莫大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开展适的防洪知识教育和行动演练,彻底转变防洪观念。

总而言之,雨季防洪建设对于城市、国家以及人民的安全都至关重要,我们针对这个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切实实行具体的解决策略,更好的保护人民安全和发展国家经济。

参考文献

[1]谷兆祺.加强城市防洪工作[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0,(3):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