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木工程市场调研范文

土木工程市场调研精选(九篇)

土木工程市场调研

第1篇:土木工程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

1、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与过去相比,现代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科学技术的改善,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创建为土木工程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所以,土木工程显示了在发展中应有的现代感、多元感及科技感的特点。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强专业化的培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有强大的施工管理能力,同时还得跟上时代的需求,及时吸收当前建筑领域的先沿信息。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尤其对于高新技术的使用。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是直接面向土建行业,面向社会,这必须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不然他们不合格的成果会给人们带来无法预测的安全隐患。

2、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教学的培养模式

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很难符合人才培养的的要求。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手把手”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很大程度是受限于学科教材,无法打破学科教材内容的束缚;创新教学方式的缺乏,不能激发起学生对学科的求知欲;教师课堂上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动手能力的教育思想,也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2 专业师资的整体素质

专业化的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开展的条件和保证。青年教师比例太大,缺乏高水平教学团队领导者,团队教学合作机制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整体教学方式、水平、质量不高。同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知识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严重不足,而且缺少具有工程师、教师的“双重角色”型的双师型专业教师,严重制约提高现代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水平。

2.3 课程结构的亟待优化

公共基础课的比例过多,专业必修课比例过少。从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角度,基础课学的太过深入,但技术基础课的理论知识没有得到充分掌握。在课程设置和开发上,应当坚持土木工程专业课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缺少综合化课程。此外,缺乏实验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3.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面对建筑行业更为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高校对建筑人才的培养应满足对21世纪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市场对建筑人才的需求,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多种技术,而且还必须有较强的施工项目管理能力,具备“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符合现代土木工程的专业人才。

3.1 强化专业课程的体系

调整课程的构架。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可分为大块体和小块体。大块体包括公共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小块体包括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市场需求的方向调整,从而调整人才市场活跃式转变的需求,同时也便于学生多角度选择发展方向。根据此体系构架中,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除了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外,也储备了与土木工程专业相邻方向的知识。

优化课程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前沿性也应该慢慢增加。同时,建立课程评审委员会,针对专业课程内容的质量及授课的课件等等进行评审把关。

3.2 完善实践的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包括施工管理实践、工程设计实践和实验室实践。这三部分都必须在工程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培训。

3.2.1 施工管理实践

与施工单位共同配合,让学生分析组件、了解组件,将原有固定的实习时间分段实习,同时,将勘测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类实习分散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施工阶段,且让学生参与施工过程中的小项目实践,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2 工程设计实践

与设计单位共同配合,从一个简单的建设项目来接触设计,以工程设计为练习,练习工程制图,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完成不同任务,在完成设计中学习课程知识,将设计与基本理论知识想结合,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3.2.3 实验室实践

提倡学生在实验中采用“自主+传授”的模式,预先公布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实验视频和预习实验内容,再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然后由指导教师传授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实践,这样既能让学生系统的理解实践的有用性,又能有效的激发、巩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3.3 建设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

培养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关键是要建立一个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学团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且 “双重角色”型教师是当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保证。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巩固师资队伍的力量:第一,加强教师对外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教学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动态、教学改革信息,学习先进的科研、教学方法,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及时地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增强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第二,将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平均分配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科研单位等部门去锻炼,确保最短的时间内教师队伍在不同单位得到充分的培训,积累实际的工作经历,再结合理论知识,教导学生才能更加具有科学性。第三,通过引导企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教学,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再经过学校的短期理论培训,形成一套较强操作性兼理论的教学系统,提高土木工程人才的实践与理论结合的运用能力。

3.4 构建创新活动的培养平台

以土木工程专业竞赛为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的竞赛,如结构设计竞赛、CAD竞赛、工程测量竞赛、力学竞赛、等。通过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新方法、新技术的使用,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竞赛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这个平台,激发学生创新的激情和热爱,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协作能力。

以科技创新活动为平台,利用专业的学术讲座、实践基地及专业科技培训计划进行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站在新的角度去分析,分析前人失败的研究案例,再由专业教师指导撰写科技论文,在精心选题中训练创新思维,在团队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作者单位: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文学,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4。

第2篇:土木工程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办学优势;办学特色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良好的就业形势促使全国开办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已有400多所,在校生规模达20余万人[1]。但随着人才保有量的日益饱和,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面临着较国家高校和专业高校更大的发展困境,因此,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二、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困境

(一)学科发展地位之困。在地方综合性高校中,土木工程专业多数属于非主干专业,办学历史短、师资力量弱,加之其工程类学科的科研弱势,科研成果相对也较少,在综合性高校里长期处于“弱势群体”,投入长期不足。同时,所在城市经济和发展条件的限制,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先进实验设备的购置方面,均无法与财力雄厚的国家高校和能够充分认识到土木工程专业发展重要性的专业院校相比,教学质量的提升压力巨大。

(二)学科发展定位之困。地方综合性高校多以普通本科教育层次为主,土木工程专业在发展地位上处于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与高等专科学校土木工程相关专业之间,因此,其发展空间亦受到两者的夹挤[2]。在发展定位上,既无法与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争科研,又无法降低层次与专科学校争实践,在发展定位上处于“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境地。

(三)师资引进之困。土木工程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工程学科,在国家“大兴土木”的背景下,高学历、高资历的高端人才集中在工程领域和重点科研院校中,收入不菲。地方综合性高校的工资收入往往无法吸引到足够的高端人才,加之人才引进上客观存在的“马太效应”,高端人才往往更愿意受聘于重点高校,客观上更是限制了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层次的提高。

(四)培养模式之困。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土木工程专业由于其专业领域门类的丰富性,是地方综合性高校“宽口径、厚基础”通才式教育的一个理想蓝本。但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在“强调通才教育、弱化专才教育”的培养模式下,往往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三、发展困境的求解

长江大学作为一所典型的地方综合性高校,自1987年开办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以来,在办学过程中一直在致力于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以该校为例,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进行研究,为其它类似高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一)以生产促科研,以实力提地位。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实践学科,其特色在于在实践性,而且,往往是实践经验越丰富的教师,在教学时越受到学生的喜欢,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确定了以设计研究院发展作为教学的补充的思路,通过设计研究院的建设,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相应的平台。目前长江大学设计研究院已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工程勘查乙级资质,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4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8人。设计院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收入,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同时,“双师型”教师丰富的实践工程经验和理论经验,即增强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设计竞争力;设计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习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提升了办学实力。

(二)以差异寻特色,以特色构优势。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发展由于其自身的特色,优势有三:一是地方的概念明确了其服务的主体区域,二是综合性高校的社会和行业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办学特色的灵感,三是普通高校的校情决定了学生有着比国家重点高校更好的就业心态和较专科生更为广阔的专业基础。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以此为视野,明确了自身的发展定位。

(三)以层次定模式,因材施教。伴随着高校的扩招浪潮,目前地方综合性高校的学生普遍已不再是以前的“精英式”人才,因此无法将学生的主体培养定位于科研型人才,但也不能因为市场压力而走职业化教育的路子。在确定培养模式时,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低年级时,坚持以“大土木”方向培养,而在高年级时,则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能力及发展意向的摸底,将学生分为3种发展类型,对不同学生在素质培养、能力培养上有不同的侧重。

(四)以实践促教学,产学研协调发展。根据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和长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专业特色,该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合作教育之路,大胆的采用了“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4]”的模式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试验,将暑假定位为“实践学期”,低年级由学校教师和合作单位的“实践导师”进行引导,高年级则针对专业培养模式的不同,由教师协助安排相应的实践工作岗位,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通过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困境的分析,结合长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过程中,应该不等不靠,通过内部挖潜来提升专业地位,寻找发展机遇;同时,通过正确认识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及专业特色给学科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正确定位;最后,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因材施教,走“工学交替”的合作教育之路,制定合理的培养模式。通过以上举措,将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和学校的专业声誉,形成办学优势与特色,促进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专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福昌. 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与执业资格制度关系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08(3): 1-6.

[2] 袁剑波,郑健龙. 土木工程专业发展中面临的风险与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03(6):84-85

第3篇:土木工程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造价控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E27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科技的不断向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得以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在不断的土木工程实践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效控制土木工程造价的重要意义,良好的土木工程造价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土木工程的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贯彻土木工程的现代化造价管理理念,使得建筑行业本身得以发展。

一、目前工程造价管理存在问题

1、工程造价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与市场经济脱节

首先,国家编定的统一定额过程长,更新慢,变化小。其次,除了国家的有关部门制定了统一的定额外,各省级的行政单位往往也以此为根据制定本省的定额。而即便如此这些规定的计价资料往往是以大城市的价格水平为依据编制,其他地区的市场价格难以得到反映。事实上市场的供求变化和价格水平是瞬间万变的,尽管市场具有流动性,各地区的差异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定额的时滞性和盲目统一性必然导致工程造价难以灵敏的反映市场变化。其即时性和准确性就无从谈起了。

2、土木工程造价控制意识薄弱

在很多的土木工程中,相关的项目负责人的土木工程造价控制意识薄弱,导致工程项目在运作过程中缺乏长远的全面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并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突发问题导致的成本增长缺乏控制,最终导致了土木工程成本超出预算。此外,很多的项目管理人员的造价管理的重心放在了预结算的上面,导致对工程造价缺乏一种动态的管理意识。最后,一些土木工程企业在进行土木工程造价管理的控制过程中,往往忽略一些相关性的阶段,只侧重于土木工程的竣工结算过程中的复核。显然这种土木工程造价意识不强,是导致土木工程项目的最终成本超出预算的根本原因。

3、土木工程造价设计技术落后

事实依据是土木工程造价设计的主要出发点,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的工程造价设计技术水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土木工程造价设计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如果不能对土木工程造价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深入分析,将无法确定工程造价的合理范围。土木工程中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环环相扣,设计阶段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设计图纸发生变更,将势必引起整个土木工程的连锁反应,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某些建筑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停变更设计图纸,从而影响整个土木工程的实施进度,造成造价失控。

4、土木工程不同造价管理阶段存在相互脱节现象

土木工程的造价管理一个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结算价以及决算价。对于土木工程的造价管理而言,不同阶段的造价管理之间相互依托、相互联系。但在实际工程中,往往出现了不同阶段之间的相互脱节。造成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于同一个土木工程而言,往往不同阶段的造价负责方不同,导致很多土木工程前后的造价管理方式各不相同,难以形成一种系统性强、操作性灵活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二、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主要对策

1、建立市场价格管理体系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管理的改革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的计价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制订全国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给出统一项目划分下的各项目的消耗标准,在招标时,由招标方提供工程量清单,各承包商根据自己的实力,按照竞争策略的要求自主报价,业主择优定标,以工程合同使报价合法化,施工中出现与招标文件或合同规定不符合的情况或工作量,据实索赔,调整支付,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行有效控制、动态管理;现在量价分离的清单价计价办法在评标中要加强对单价的评比,不能只评总价,以免中标企业单价不合理,出现结算大于预算的情况。

2、提高决策合理性,深入分析

土木工程的造价决策对工程建设的整体走向有着直接影响,正确的决策能够实现土木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促进土木工程的顺利实施,而错误的决策则会导致造价失控,损失严重,拖延工期甚至使国家利益受损。所以在土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深入分析整个土木工程,做到对土木工程的全面把握才能实现合理决策。作为项目决策者,在进行项目决策前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认真搜集有关资料,在大量事实依据面前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并根据市场需求及前景发展方向合理规划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确保决策合理性。

3、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设计阶段,要对于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提高整个方案的经济性、技术性、可行性与合理性。对于设计的投资类目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并且对于一些投资不正常的地方要进行重点讨论,保证整个投资方案的合理。对于市场中一些材料与设备的用途、质量、价格、寿命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保证质量需求和施工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减少采购成本。对施工工艺方案的选择上,要结合实际工程特点和现场情况,对于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筛选,选择成熟和先进的技术方案。整个施工图纸中,需要对于施工现场的各项材料、设备和施工工序需求进行明确的表明,减少施工过程中变更情况的发生。

4、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是造价管理控制的重要执行环节,也是提高造价管理控制成效的关键一环。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对造价费用发生进行明确的职责界定,并且通过不断的宣传,提高各个部门管理人员的造价控制意识,充分落实责任管理制度。在施工组织构建上,要科学有效的进行管理,并且实现动态化的控制。一般来说,土木工程项目其本身的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过程中一些人工、材料、价格等成本都会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而改变,因此,要及时的对相关市场价格波动等动态因素进行充分的预测,并且将动态化的管理模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在施工过程中,要对于一些变更所引起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对变更过程做好审核工作,将一些材料变更、技术变更等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并且将预算价格的变化情况进行汇总处理。对于工程款项出现变更的情况,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做好各个级别的审核,保证审核流程规范。另外,还要保证现场文明施工,节约资源,严禁浪费。工程现场施工材料费用占整个工程费用中的较大一部分,在施工现场要严格执行材料领用制度,并且宣传节约思想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各项施工行为要严格的依照合同进行开展,并对出现的合同变更进行及时的处理。

5、严格监控工程实施,控制变动因素

有效控制土木工程造价需要严格监控工程实施过程,包括施工现场和施工图的预算编制,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造价工程设计方案严禁更改且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除非在遭遇重大事故问题的条件下才允许做出相应更改。在进行监控时,施工图预算必须将实际土木工程作为参考标准,工程技术人员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建立概预算对比台账,从而客观编制预算。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实行配额制能更好的控制造价。

第4篇:土木工程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园林苗圃;可持续发展;苗木培育;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苗圃作为长春市南部新城的一个天然“大氧吧”,维持了氧气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质量,可以说它的存在像一片“肺叶”,在城市运转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城市的绿化作用、生态作用,同时在各种评比所需的硬性指标中也承担着基础性的作用。它作为东北地区的第一大国有苗圃,为城市绿化提供了许多优质苗木,在苗圃苗木生产过程中,我们也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促进苗圃更长远的发展。

1 长春市第一育苗场的现状

长春市第一育苗场始建于1933年,位于南环城路西段,蔚山路与前进大街交汇处,苗圃地处中温带气候带,平均气温4.8℃,最高温度39.5℃,最低温度-39.8℃,日照时间2,688h。年平均降水量522~615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7月平均气温23℃,1月平均气温16.9℃。年平均风速为4m/s,年大风日数31.2d,最大风速17m/s。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全年无霜期为159d。

现有圃地面积约90hm2,总储苗木量为80万株,正常出圃的针叶、阔叶、花灌木、藤本苗木70多个品种,年出圃20万株以上。是国内规模较大,品种较多的绿化苗木基地。

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苗圃土壤肥力退化严重

由于圃地多年生产、种植、移植等,导致土壤板结,致使表土大量流失,保水保肥能力逐年下降,营养成分流失,再加上苗木连续耕作,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缺乏,降低苗木抵御能力,导致苗木质量下降,易染病虫害。改良方法:施用大量有机肥,在育苗过程中用地、养地和护地的最有效手段是增加土壤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对提高地温、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的供肥、供水能力均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施入一定量有机肥后,为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还可以通过分解和生化作用,形成腐殖质、果胶和土壤复合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团聚体和团粒结构,追施有机肥主要以腐熟的粪便和尿为主,追肥应分散施用,可采用条状挖沟施肥,也可与中耕结合进行,育大苗可采用在苗根周围挖穴或圆形、辐射状挖沟施用,追施有机肥应及时浇水。

2.2 做好苗木规划,充分利用土地

做好苗木近、远期规划,用最短的时间把苗木结构趋于合理,做好市场调查,由于苗圃的苗木总量大,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存在着苗木断档,梯次不够,进一步调整苗木结构,使针、阔叶乔木和花灌木达到合理的比例,并按一定龄阶呈正态分布,保持苗木可持续发展,加大小苗种植力度,丰富花灌木品种,增加种植数量,同时加大对阔叶树修剪,提高苗木质量。引进苗圃空缺树种,如秋色树种、整形树种、彩叶树种等,做到“春景秋色”的效果,丰富了苗圃的苗木品种。随着园林绿化水平的日益提高,街路、广场的绿化品种不能局限于杨、柳、榆等十几个品种,所以需引进大量苗木品种。加大移植力度,苗木过大时,单株营养面积小,枝叶互相遮荫,光照不足,土壤养分和水分不足。从而导致光合作用受阻,使苗木质量下降,表现为苗木细高而叶量少,木质化程度低,根系不发达,苗木大小分化严重,合格苗数量减少,栽植成活率低。

2.3 更新设备,完善设施

苗木种植离不开水源,苗圃苗木灌溉是用水车扯管浇灌,时间长,效率低,希望把每个区号都能铺设管道,随时可以进行浇灌,提高苗木成活率。苗圃生产主要以人力、马力为主,更新设备,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对圃区作业道进行铺设,以便不影响苗木销售和正常作业。

2.4 更新观念,改变经营模式

经营作为苗圃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起到一个很好的传播作用,很多人了解了苗圃,要想更好地站稳市场,利用现代化信息平台,建立苗圃自己的网站和短信平台,将苗圃全面推销出去。同时,扩大信息贮备,科学的做好市场预测,充分发挥苗圃的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瞄准市场,组织好苗木生产,为城市绿化提供充足的优质苗木。还有利用好苗圃地处市区的区位优势和自身良好的生态条件,开展好科学教育和生态休闲活动,提高苗圃的社会效益。

2.5 引进人才

由于苗圃职工逐年退休,一些技术强,经营丰富的老职工都已退休,呈现出后继乏人的状态。因为,有些东西是需要时间积淀的,如精品树的培育,新品种稳定性的试验等,特别是苗木的科研试验,不仅是科研院所的事情,更需要有经验的苗圃职工的参与,要实现苗圃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批新的苗圃人,提高苗圃职工的知识水平,定期组织学习,同时更多的学习借鉴园林技术,出去走访各地成功的苗圃,把好的方法、技术带回来。

3 加强苗圃管理

3.1 加大对苗圃周边区域围栏的圈建

更进一步保护苗圃土地,防止苗圃土地的流失和侵占。近几年,由于苗圃周围已逐步进行开发建设,苗圃土地也受到了影响,所以保护苗圃土地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3.2 加强苗圃各个区号的管理

淘汰一些老、弱、病、残及多年滞销树种,引进一些大规格树木,以便供应绿化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丰富苗圃苗木品种。及时对一些阔叶树进行修剪、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提高抗逆能力,确保树木有质有量。苗圃树木繁多,但质量上却有待提高,提高移植力度,扩大苗木生长空间,只有良好的生长空间,苗木才会有丰满树冠,挺拔树干。

3.3 人员安排方面

合理安排人员,定员定岗,重要岗位选择有责任心、上进心的同志担任,而且有考察期,如果考察期间,有人反应其不称职,可以调离其他岗位,共同工作,互相监督。

城市园林苗圃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城市园林和城市环境建设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步伐。城市园林苗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为核心,以效益为目标。继续坚持稳步发展,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方针。同时采取一定的发展策略,适应市场需要,生产低成本,高质量的苗木,走产业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城市园林树种应多样化,以便迅速改变当今应用乔灌木种类稀少、品种单调的缺点。要栽植多种多样的树种,构建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群落,做到叶绿花红、丰富多彩。应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育苗,突出快速育苗、加速成苗,加大科技含量,有所创新,见诸实效。

参考文献

[1] 王艳洁,刘祖伦.城市园林苗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中国园林,2000,16(05):84-86.

[2] 宋自力,廖登文.国有苗圃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1,28(02):47-48.

[3] 何永进.我国苗木市场需求趋势[J].湖南农业,2003(11):16-17.

[4] 俞玖.园林苗圃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1988.

[5] 刘爱霞,雷振东.园林苗圃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5,28(12):126-128.

第5篇:土木工程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土地价格;内部挖潜;外部扩张;乌鲁木齐市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086-03

前言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土地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其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土地价值得以显现。目前,已建立起了以市场机制形成土地价格的制度体系,以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和协议出让最低价为核心的地价体系,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估价理论、方法和技术标准,建立了土地市场和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建立了土地价格评估、土地登记、土地拍卖主持等市场中介服务制度。

伴随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一方面,城市住房的刚性需求持续上升,工业、商业、公用基础设施等项目征地也越来越多,城市土地的需求快速增长,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另一方面,圈地现象普遍存在,城市蔓延性扩张趋势明显,“占而不用,多占少用”又催生了大量的闲置土地。因此,有必要研究土地价格与土地利用量的关系,以合理利用地价杠杆,调整土地市场供求关系,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推动土地利用朝集约节约化方向发展。

一、地价对土地利用量的调节

(一)地价与土地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土地是有限的自然资源,从数量上来看,土地自然供给是有限的是完全无弹性的;从利用方式来看,土地的经济供给主要是针对特定用途的供给,土地用途可以发生转变,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有弹性的。土地供给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决定了土地价格的决定因素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不同特点。

从宏观上看,由于土地自然供给的完全无弹性,土地市场的价格主要由土地的需求所决定。当土地市场活跃时,对土地的需求就会相应增加,土地价格上升;当土地市场不活跃时,对土地的需求会相应减少,土地价格就会下降。

从微观上看,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有弹性的,且随着土地用途的改变,土地的经济供给会发生变化,这时与一般商品的价格决定一样,土地的价格也是由土地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城市土地资本运营的核心是地价,当有限的土地产生更大的需求压力时,地价就会因供求紧张而进行弹性调节,地价就作为一种经济杠杆,调控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价上升,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地价下降,则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二)地价在城市发展中对土地利用量的调节[1]

目前城市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是内部挖潜和外部扩张两种模式,在这两种土地利用发展模式下,地价所起到的调节作用是不同的。

1.内部挖潜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土地自然供给是无弹性的,即城市发展被限定了边界。假设在这一情况下,土地的经济供给不发生改变,即无论土地价格如何变化,政府都不会增加土地的供应量,不会改变土地的用途,那么土地的价格就完全由需求所决定,取决于投资者对地价的支付能力。当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呈无限渴望上升时,土地价格便会疯狂上涨,作为理性的投资者,在土地价格呈刚性上涨而又无更多的土地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则会尽可能地使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最大化,促使城市土地向集约节约化方向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考虑到这种供应模式的负效应,即政府对市场的失控。另外,投资者非理性的追涨,也会导致地产泡沫的发生。这时高昂的地价就会迫使政府及时出台相应的土地调控政策、规划方案,通过用途转换改变土地的供应量,使土地的经济供给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

2.外部扩张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土地自然供给是有弹性的。影响土地价格最重要的因素是区位,土地的价格会随着距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逐步降低。作为一般性投资者当城市中心的地价高过他所能承受的范围时,他的投资方向就会发生改变,向地价较低且能获利的城市发展;作为一般经营者来说,当高昂的房租超过他的经营成本时,也会考虑将经营场所向租金较低的郊区转移,城市向性扩张。在城市的外部扩张中,如果缺乏合理的土地价格体系,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就会使城市的扩展速度和规模严重失控,导致城市的无序扩张和土地资源的浪费以及土地收益的流失。

二、实证分析

(一)研究区概况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是面向中亚地区的国际商贸中心。其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是冲击扇平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兼具山地城市和平原城市的特点。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迅速提升,其综合竞争力在西部城市中位居前列。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口的增加,乌鲁木齐市原有的城区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2007年,昌吉州米泉市并入乌鲁木齐市管辖,使其行政区总面积由原先的10 900.77平方公里增加到14 216.3平方公里。至此,乌鲁木齐下辖7区1县(即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米东区、达坂城区及乌鲁木齐县)。

(二)乌鲁木齐市地价概况

与全国地价平均水平相比乌鲁木齐市地价水平整体偏低,2008年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综合地价水平值为1 396元/平方米。商业、住宅、工业三类用地地价水平值之比为1:0.93:0.15。除工业用地以外,综合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的增幅均较快,其中住宅用地涨幅最快,是全国住宅地价综合增长率的11.6倍。

从乌鲁木齐各类用地的平均价格变化来看(图1), 2001―2008年乌鲁木齐各类用地价格总体呈现出一个递增的趋势,其中2005年、2008年处于地价增长曲线的高点。商业和居住类用地的土地价格均在综合用地土地价格平均水平线之上,涨幅也最快。其中居住用地涨幅最大,由2003年496元/平方米增至2008年的2 442元/平方米,年均增幅78.47%;商业用地次之,由2003年706元/平方米增至2008年的2 640元/平方米,年均增幅54.78%;工业用地变化较为缓慢,由2003年316元/平方米增至2008年的406元/平方米,年均增幅28.48%。

由以上分析,乌鲁木齐市近年来地价变化趋势表现为:(1)乌鲁木齐地价与全国地价平均水平相比较低;(2)商业、住宅、工业三类用地的地价差距在逐渐拉大;(3)住宅地价涨势迅速,与商业地价的差距相对缩小;(4)工业用地地价平稳增长。

(三)地价在城市发展中对土地利用量的调节

1.内部挖潜模式

(1)乌鲁木齐土地市场的供应现状

从供应总量上来看,2002―2007年乌鲁木齐市平均每年的土地供应量在 1 467公顷,其中2007年最高,为2 233.5公顷,2008年度土地供应总量与之相比有大幅度的减少,减少幅度约为62.77%。

从用地类型上看,全年供应最多的用途是住宅用地,约占土地供应总量的63%;供应最少的用途是工业用地,约占土地供应总量的2%。商业、住宅用地在年中有一个需求高峰,工业用地在年初的需求量最大。但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在下半年出现萎靡,导致年底各类用地总量均有大幅度下降。

从供地范围来看,2008年全市范围内土地供应量最大的区域是靠近的建成区,五级及五级以外的区域土地供应量约占全部供应量的74%;供应量最小的区域是城市中心市区,一级、二级、三级地价区(包括工业限制区),土地供应量约占全部供应量的8%。

从供地来源看,工业用地增量土地和存量土地供应量几乎各占一半;商业用地增量土地供应量约占40%,存量土地供应量约占60%;居住用地增量土地供应量约占3%,存量土地供应量97%以上。全年各类用地主要来源还是存量土地,约占供应总量的84%,说明土地利用还是以旧城区改造、内部挖潜为主。

(2)乌鲁木齐城市土地内部挖潜中土地价格的作用表现

依据以上图表资料分析:2002年土地供应量达到1 280.61公顷,是近年来的第一个高点。这是由于 2002年下半年国土资源部推行“招拍挂”的土地出让制度,在政策调控面前投资者更乐于以低价位获得土地使用权,对土地的需求达到了一个小高峰,其中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占83%。2003年起,土地的“招拍挂”出让制度全面推行,在地价的调控下,土地需求量有所下降,土地供应量也随之调整。2003―2007年间在经济复苏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迅速发展,人们对土地的需求热度也在不断上升,尽管土地的价格在逐年攀升,但土地的供应量依然呈稳步上升状态,由2003年的653.21公顷上升至2007年的2 233.5公顷。

2007―2008年,土地价格涨速迅猛,且在2008年达到最高点,其中以住宅用地的价格为最高,同时这一年住宅用地的供应总量也占到全年供应总量的63%。为抑制地价、房价的过速上涨,防止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调节了土地供应结构,特别是对住宅类用地结构进行了调整。(1)国家出台政策:银行利率调整政策,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土地税收政策,企业为个人购买房屋需征收个人所得税;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2008年廉租住房工作计划》等。(2)乌鲁木齐出台政策:继续加大经济适用房和解危解困房的供地范围、放宽单位集资建房、在商品房的开发建设中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需占到整个规划项目的70%等。

2.土地扩张模式

(1)乌鲁木齐市城市扩展的特征

乌鲁木齐市是干旱区绿洲上形成的特大城市,自然地理条件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城市的用地规模,也制约了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方式和功能选择。乌鲁木齐城市的扩展顺应着水土资源与地形的约束,沿河谷向北扩张,形成冲击扇绿洲建设的土地利用模式;在“退二进三”、“旧城改造”、“南控北扩、东沿西进”、“乌昌一体化”等相关政策与措施推动下,呈北宽南窄的“T”字形分布。乌鲁木齐城市土地扩展表现出如下趋势和特征:

①城市整体快速扩张。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县城建设统计年报》,乌鲁木齐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建成区面积从2000年的139.55 平方公里扩展至2008年的302.8平方公里,增长了116.98%,年均扩展速率为14.62%。

②建成区从中心城区向周边推进,并向东北方向发展。2007―2008年,乌鲁木齐城市行政界限调整,原昌吉州米泉市并入乌鲁木齐市管辖,与东山区合并成立了米东新区,成为乌鲁木齐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③居住用地在各类用地比重中最大,是建设用地各阶段扩展的主要增长点。传统工业加速外迁,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迅速发展。建设用地扩展贡献率可反映各类建设用地扩展贡献率(见表1)。在2000―2003年和2003―2006年这两个阶段,居住用地一直保持较高扩展贡献率,是建设用地各阶段扩展的主要增长点;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的增长贡献率从第一阶段的19.47%、5.47%下降到6.97%、0.553%;绿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增长贡献率逐年加大,显示出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区各级政府对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2006―2008年这一阶段,由于米泉市位于乌鲁木齐远郊,用地类型以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为主,随着米泉市的并入,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大幅增加。

(2)乌鲁木齐市城市扩展过程中土地价格的作用表现

从近年来乌鲁木齐城市土地价格变化情况来看,地价自2005年起快速上升,特别是城市中心商业区(CBD)的土地价格涨势迅速。城市中心商业区(CBD)是乌鲁木齐的老城区也是土地一级、二级地价区,由于目前中心商业区(CBD)人口密度及建筑密度为最高,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有限,改造所投入的资本高昂,乌鲁木齐城市规划对这一片区实行“只拆不建”的规划方案,城市向外扩张,六、七级地价区位于城市的,地价相对较低,是目前城市住宅用地扩张的主要方向。

从乌鲁木齐城市扩张的特征来看,2006年起城市用地快速增长,特别是住宅用地,这与各类用地土地价格的增长方式和变化方向一致,城市扩展方向也是从中心城区向周边郊区扩张。同时造成城市快速扩张也与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基准地价未能及时更新,土地等级未能及时调整有关。处于城市最东部的米泉市(已于2007年8月并入乌鲁木齐市行政区内)土地等别为12等,乌鲁木齐现状土地等别为6等,两地的建设用地区域仅一路之隔,其中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差异却超过了3倍,使开发商低成本获取土地和高额获取土地收益成为可能和现实。另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也使位于六、七级以及级外地价范围内的土地“招拍挂”价格快速增加,继续推动城市的扩张。在此情况下,乌鲁木齐市有必要及时进行基准地价的更新,尽快制定新的价格参照标准,有效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

三、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自然供给一定、经济供给不变情况下,高地价迫使土地使用者不断提升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促使土地利用朝集约节约化方向发展;在自然供给一定、经济供给可变的情况下,低地价的土地利用模式逐渐向高地价的土地利用模式转变,促使土地的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发生改变;在自然供给可变的情况下,由于城市中心商业区(CBD)高昂的地价已远远超出人们的承受能力,城市开始向外扩张。地价的高低成为约束土地使用量的主要机制和手段,加强地价管理,建立健全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及时更新基准地价等都将有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 杨渝红,刘秀华.地价理论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应用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第6篇:土木工程市场调研范文

 

年计算机网络的诞生预示着人类跨进信息时代的门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种社会形态共存的时期,抓住信息化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进行改造,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一项基本国策,实施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正是这一基本国策在建设领域的具体实现土木工程包括建筑、水利、公路、铁路、桥梁、矿山、机场及港口码头等建设行业和领域,直接从业人数达万,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建设中最大的产业队伍但由于各种原因,该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一直比较低,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实施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土木工程结合起来,实现土木工程信息资源的共享,打破经验性、流动性、地域性等对土木工程发展的限制,提高土木工程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提升土木工程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为各级政府和企业建立廉洁、透明、高效的管理机制提供良好平台,进而实现土木工程管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这也势必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关于土木工程信息化近年来已有众多专家学者从发展战略及实施管理[]、学科或产业特点[,]、项目实施["&!"’

 

]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可以说将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土木工程产业结合起来,进行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建设,是目前我国建设领域的战略任务之一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内涵特点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内涵()从技术形式看,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指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以土木工程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的过程,通过实现土木信息的在线与共享,以随时、随地、互动的方式提供土木信息支持和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

 

)从行业影响看,土木工程信息化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对土木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整体提升的过程,它涵盖了政府监管、企业管理、教育培训、勘测、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诸多领域,尤其针对我国实际,土木信息化有效地解决了工程建设量大面广与信息知识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矛盾,促使了整体的技术进步()从实现过程来看,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一样,土木信息化也是一个包含个层面、大要素的动态过程,所谓个层面,一是土木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主要指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制定土木工程信息在软件、硬件方面的网络传输标准,同时大力开发研制土木工程信息的传输终端,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二是土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主要指作为土木信息的提供者,完成国家土木工程信息公众网和企业局域网的建设,这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三是土木信息产品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主要指应发展一批土木工程信息技术开发制造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这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所谓大要素即指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土木工程信息化的特点()土木工程信息化具有鲜明的知识经济特点,其核心生产要素是土木工程的各种信息、技术和知识,以互联网为工具,土木信息资源的生产、传输和应用是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本质表现形式(’

 

)实时性、远程性、互动性是土木工程信息化必须具备的大属性,即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互动地为土木工程界提供信息服务,完全打破时间、地域等的限制()智能化、网络化的工作方式是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又一特点,这势必会对人们的思维形式产生深刻影响()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核心动力是人力资本,终生学习技能、专业知识、技能、信息的识别与管理技能等都是信息时代土木工程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土木工程信息的战略目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土木工程,实现信息互通、互联与共享,优化产业结构,促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并最终形成土木工程信息化这一新产业(’

 

)通过网络办公、远程政务、信息公开等,有利于一个廉洁、高效、透明的政府监管体系的形成,可提高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为公众、为企业的服务水平,这对最终催生一个公平公正的建设市场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武装土木工程企业,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尤其在加入,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今天,土木信息化更为国内土木企业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提供了物质保障()土木工程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土木工程信息化通过促使土木工程进步,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实施框架前已述及土木信息化是一个包含个层面、大要素的动态过程,据此笔者对其实施框架进行了分析,认为它包含方面的内容,一是土木信息技术,二是土木信息学科,三是土木工程信息化产业土木信息技术土木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信息接收终端、通讯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考虑土木工程的特殊性及土木工程信息化的特点、目的,旨在构建土木工程信息化实施建设的技术平台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木工程信息网土木工程信息网由国家土木工程公众网和各种局域网部分组成,公众网主要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土木工程信息的在线与共享,局域网则是针对某个企业、某个具体工程设立,包括企业管理体系、工程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等,其目的是实现企业管理、生产的高效运转土木工程信息网一方面是土木信息的远程提供者,另一方面也是土木信息的传播媒介,这是整个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土木工程信息接收终端包括台式终端和手持式终端种形式,但手持式终端是发展方向,其基本功能是工程人员可通过它随时与土木工程信息网进行信息交换,获取技术支持土木工程信息的网络传输标准这是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基础性研究工作首先根据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在现有信息技术通用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土木工程的特殊性,对其所涉及的文字、图形、表格、公式、程序等信息进行分类,并对每类信息制定其传输的实现格式与标准,目的是一方面保证土木工程信息可与中国电讯移动通讯网络相兼容,另一方面是保证不同土木工程信息网之间、信息网与接收终端之间能够顺畅地进行信息交换其次在现有电子产品生产通用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土木工程信息的特殊要求,制定土木信息移动接收终端研发生产在硬件、软件等方面的标准,其目的主要是保证信息能够准确、迅速地传输,包括移动终端与机间的传输、移动终端与土木信息网间的传输、移动终端之间的传输等信息土木集成与交互系统信息土木集成与交互系统由一系列大型程序组成,是按照土木工程信息的网络传输标准开发的能进行土木工程信息整合、传播的软件平台不同的土木信息制造商通过该平台可以准确、方便地向工程界提供合乎标准的各类信息,同时使信息通过该平台进行传输土木信息学科土木信息学科是将传统土木工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边缘交叉学科,任务是在土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进行学科建设,从技术、政治、经济、法制等角度对土木工程信息化进行全方位研究,为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建设提供学科支撑,并培养大量专业人才土木工程信息化产业土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引起整个土木工程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与资源的重新整合,有效解决制约土木工程发展的若干矛盾,使粗放型的产业结构得以整体优化,并最终形成土木工程信息化这一新的产业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传统的土木工程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大量渗透,其工作模式、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极大提高了土木工程的劳动生产率()形成土木信息技术服务这一新行业,作为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基础产业,承担土木工程信息生产、维护、传输的任务,为整个土木工程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土木建设市场的信息化、透明化,为土木工程建设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形成为土木工程信息化发展提供坚实后盾的法制法规环境和土木信息人才培训教育体制()建设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政府监管体系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实施对策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已具备了良好的土木工程信息化基础如国内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进步,建设系统主要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也基本完成,积累了进一步运营发展的经验,另外国内一批高科技公司为建设领域提供了高质量的软件;同时我国土木工程产业规模大,需求强劲,有信息化建设的强大牵引力鉴于此,笔者以为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实施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应端正认识,认识到土木工程信息化是一种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一次有利的发展机遇,既要认识到土木信息化发展的迫切性,又要认识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要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国内土木工程企业不能满足于自身所取得的进步,而要和国外先进水平去比,甚至要敢于超越国外的先进水平()大力发展土木信息技术土木工程信息网、土木信息接收终端、信息传输标准、信息土木集成与交互系统等构成了土木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土木工程特点,大力开展土木信息技术的研究,这是土木信息化实施的技术保证另外培育既懂土木工程,又了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发展一批从事土木信息技术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这是建设土木信息化的物质保证政府应在土木信息技术的研究上发挥积极作用,主要指合理有效配置既有资源,在政策和环境上为土木信息技术的开发提供支持如建设以企业为中心的创新体系,对行业有共性、基础性的关键技术,统一组织有关单位联合攻关,并取得国家科技攻关、“八六三”科技发展计划、星火计划等方面的支持()认识学科带动产业的重要性,推动土木信息学科建设首先土木工程信息化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产业,尤其目前土木工程还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从科研、人才、体制、教育培训等方面全面推动土木信息化,而学科建设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途径其次通过学科建设可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在土木信息化领域系统地提出并解决问题,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劲()整合社会力量,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在政策和体制上推动土木工程信息化这一新产业的形成国家提出的原则是“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对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来讲也是如此欲使土木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充分调动政府部门、土木工程各专业委员会、土木工程企业等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采取“产、学、研、政”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在政策和体制上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健全的推动机制示范工程建设为了有效推动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实施,进行示范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上海同济启明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研制开发并向市场成功推出同济启明星工程随身电脑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又展开了“数字工地”系统的研制开发及产业化推广工作,且“数字工地”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现场监督信息系统已进入实施阶段“数字工地”系统的核心思想是指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对施工技术、施工管理、质量监控等领域进行动态的、实时的、符合客观性标准的监督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而“数字工地”

 

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现场监督信息系统[(] 系统示意见图)则在工程安全质量监管方面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解决手段,它按照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通过实施完全信息整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形成一个向导型、智能化的业务体系,为安全质量监管部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作工具,解决了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的政府监管中“查什么、怎么查、查的结果如何管理”

 

个方面的问题,使其既可方便快捷地完成具体监督任务,又可有效进行全局的控制管理,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进而提高安全质量监督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图“数字工地”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现场监督信息系统示意图’

 

“”

第7篇:土木工程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花木;产业;分析;对策

1引言

沭阳县地处淮北平原,县域面积2298km.2,辖38个乡镇(场、街道),是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花木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本地区一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花木产业呈现出规模扩大、档次提升、品种增多、载体增加的显著特点,在美化环境、致富农民、发展农业、转移劳动力、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升了沭阳经济的外在影响力,促进了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因多种因素影响,花木产业发展在规模经营、品牌打造、结构调整、市场完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日前就沭阳花木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走访。

2沭阳县花木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沭阳县花木产业已发展成为全县一项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种植规模位居全省第一,约占全省花木面积1/4,在全国县级市中名列前茅。总书记和副主席先后于2004年和2009年视察了沭阳花木,鼓励沭阳在花木产业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点燃了花乡人民发展花木的激情。沭阳花木产业在发展中注重优势产区的培育,已形成了“两区一带”产业布局,包括新河、颜集两镇为主的老花区和庙头、潼阳、扎下等乡镇为主体的新花区,加上205国道沿线沭城、十字、胡集、钱集花木经济带。

全县现有花木面积42.1万亩,产值39亿元;花木品种多达1000多个,盆景8万盆;从业人员20多万人,其中大小经纪人7.6万人;拥有国家园林绿化一级资质企业1个,二、三级资质企业38个,其中沭阳县苏北花卉有限公司是“部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001年,颜集镇被中国花卉协会评为首批“中国花木之乡”。2011年,新河、颜集、庙头、潼阳、扎下等乡镇花木核心区顺利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河镇已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绿化苗木交易集散中心。

3存在的问题

沭阳县是远近闻名的花木之乡,优越的环境条件、地理优势和人文文化底蕴,对沭阳花木产业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沭阳县的花木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3.1土地资源紧张,扩面难度加大

新河、颜集等老花区的花农已完成花木的原始资本、经营经验的积累,如果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则在土地租赁上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因粮食价格上涨,农民种粮收入提高,加之交通条件改善,加快土地租金上涨速度,成片流转土地日益困难;二是适宜种植花木的土地资源逐渐减少,要拓植花木的花企、大户,在改良土壤上增加投入成本,势必影响其流转土地积极性;三是有的持地农民因担心土地转包后无工可做、无钱可赚,另一方面担心携带土球移植花木造成表土流失,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所以他们不愿意参与土地流转。

3.2主体品种大众化、技术相对落后

桧柏、黄杨、洒金柏等常规花木、苗木基数大,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苗木品种的更新,这些花木销路不畅,价格逐年下降,造成一些花农或部分花木企业收入下降。沭阳县大多花农依靠经验来种植和管理,生产手段落后,经营比较粗放,多以扦插法繁育花木,成本较高,而许多新优花木不适合扦插,急需引进、示范、推广设施栽培、容器育苗等新的繁育技术。有的花农盲目引进外来树种,由于缺乏科学生产、养护经验和技术,致使部分树种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部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花木产业科研基础差,科技人员短缺,总体科技水平不高。

3.3品种结构不合理,基地特色不明显

主要表现一般品种多名贵品种少,灌木多乔木少,绿叶树多彩叶树少,自然树多造型树少,小苗多大苗少,综合圃多专业圃少,苗木多花卉少。小而全的苗圃,不能从规模、价格及产品质量上参与市场竞争,无法大批量上市或产品滞销,只适合于自产自销。花卉量少,主要是因为生产成本高,技术要求高,风险较大,投资者相对较少。

花木产业特色不够明显,缺乏名优特色品种,主打品种停留在绿化苗木阶段。沭阳的常规苗木缺乏在全国叫得响、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品种,而其他省市已建有不少有鲜明特色的花卉苗木基地。如青州的基地、洛阳的牡丹基地、宁波的杜鹃基地、南京的雪松基地。

3.4龙头企业少、实力不足

目前,沭阳县具有国家园林绿化一级施工资质企业仅1家,二、三级资质企业近40家,工商注册的花木企业276家,园林绿化上市企业仍为空白。因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弱,难以拉动全县42万亩的花木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花木生产大多数以家庭为单位种植,既没有规模也缺少种类,又没有过硬的园林绿化施工资质,很难承揽大型园林绿化工程,只能供供苗、卖卖花。

3.5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较短

(1)沭阳县花木主要依靠各家各户自产自销。有些花企、花农漫天要价或相互压价,造成生意流失或量多利寡,形成恶性竞争,降低了花木生产经营整体效益,阻碍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缺少具体的行业规范。花木管委会、花木协会缺乏有效指导、协调,在苗木生产、交易中,花农随意性较大,不少花农随个人的喜好、价格波动经常调整种植品种,但效益较高的盆花、盆景和高档的鲜切花等管理精细花木,涉足人员较少。

(3)衍生行业发展滞后。与花木产业密切相关的花钵容器、修剪工具、浇水机械等产业发展缓慢,阻碍花木产业向纵深发展,制约花木产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3.6人员素质不高,信息渠道较窄

花木生产、经营人员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管理者水平不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个别花农和经纪人急功近利,在花木销售过程中不能守法经营,采取以次充好、坑蒙拐骗、强卖强买等手段。部分苗木经纪人在投标场合存在不文明行为,必然会影响其企业的中标率,严重破坏了沭阳外在形象。有的花农还依靠“一张嘴二条腿”去跑市场,不会上网捕捉、供求信息,不能及时有效的把握市场行情,一味依靠采购商自行上门购苗,很难把生意做大。

4对策与建议

4.1搞活土地流转,建立运行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建立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土地流转的领导、指导和协调工作。

(2)强化宣传引导,通过组织企业、大户、农户到浙江萧山、河南鄢陵、江苏武进等地参观学习,营造土地流转、发展花木浓热氛围。

(3)提高服务水平,土地流转工作人员懂政策、精业务、勤服务,使土地流转工作健康有序地深入开展。

(4)建立中介机构或交易平台,引入土地流转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土地有序、公开、公平地流转,不仅可以保护土地所有者权益,也可促进土地向花企、大户手中集中,使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

4.2突出大苗培育,提高经济效益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道路绿化,还是城市的景点、小区绿化,人们对一步成园、一次成景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大规格苗木自然成了众多经纪人的首选,无疑给大规格苗木带来了广泛市场和巨大商机。沭阳县苗木生产模式基本上是一年生或两年生就脱手,小苗很多,多年生的大规格苗木较少,要大力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资本积累的农户,利用自身土地资源优势,在培育常规小苗的同时,采取长短结合、林苗(蔬、草)套作等多种集约化栽培方式积极培育市场前景较好的大规格苗木,抢占大规格苗木的市场先机,在提高苗木质量的同时也可提高苗木生产附加值,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

4.3强化政策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通过制定、落实相应的政策,大力扶持花木发展,增加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花木投入成本,促进花农增收,壮大花企实力。龙头企业有资金雄厚、信息灵通、技术力量强的优势,对产业的拉动作用胜过千户花农之和,不仅可促进当地花木的生产销售,又可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进行适应性试验,有利于全县花木品种档次和栽培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

4.4强化科技引导,提升经营水平

(1)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通力合作,使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强城镇园林植物规划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形成自身区域特色。

(2)引进名特优彩叶品种,如美国红枫、北美红栎、黄连木、乔木红叶石楠等,适当引进观果(枝、芽)类如称锤树、金桔、金银木、光棍树、银柳等树种丰富物种资源,引进椴树、白榆、喜树、七叶树等推广价值高的行道树,并实行标准化育苗、科学管理、精品化产出、品牌化经营,不断提升产品档次。

(3)加大花木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在苗木繁殖、培训管理、大苗移栽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科学的生产方式、先进的经营理念,不断提高花木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4.5打造“区位品牌”,彰显地方特色

“区位品牌”即区域品牌、地区品牌,是同一区域内的某类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地区产业品牌的象征,如荷兰的鲜切花、洛阳与荷泽的牡丹、漳州的水仙等。要想在短时间内形成区位品牌,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可以在某个树种、某些区域先做出特色、亮点。沭阳县可依托324省道、改扩建的205国道、245省道及计划改扩建的326省道、329省道两侧高起点规划、高规格设计、高标准建设大规格苗木风光带,同时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河解桥干花、有地方优势的乡土树种银杏、石榴做大、做强、做亮,打造成本地区“区位品牌”。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实景广告效应、媒体宣传作用不断扩大沭阳花木影响力,吸引外地客商,进而带动其他苗木的销售。

4.6完善市场体系,构建“诚信沭阳”

第8篇:土木工程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从业者

建筑产品和一般产品的区别比较大,主要反映在建筑产品的投资量比较大、投资获利周期比较长等方面,并且建筑产品的投资、生产具有不可逆性。所以,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应该进行周密细致的经济效果分析,保证在投资、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最佳的经济效果。运用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土木工程各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还可以提高土木工程从业者的经济分析能力。否则,将会在工程建筑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工程经济学概述

所谓工程经济学是工程学与经济学交叉的学科,是一项在工程技术实践活动中的经济效果研究的学科,主要是以工程项目为主体,并且是以技术经济为核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工程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各种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研究如何利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产品、服务以及作业的最大功能。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工程经济学强调的是现有环境条件下,在技术可行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分析,是一项针对于工程项目“未来”经济效果的分析。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上最早开设工程经济学专业的学校,主要是针对于学校内部工科背景的毕业生,目的是提高工科毕业生对于成本控制和经济分析的重视,避免在工作中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随着工程经济学对于我国学科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我国的技术经济与工程经济之间融合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我国现有的在人才培养中的工程经济学专业,这些对于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以及对于我国土木工程从业者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二、工程经济学对于我国土木工程从业者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土木工程从业者应该保持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不断提高经济分析、评价能力,并且在技术方案选择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自身的相关能力,提高技术方案选择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对于现在的建设项目进行成本管理,保证选择质量高的技术方案,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能够实现资金的最优化使用。

(二)技术影响

土木工程从业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肩负着对于项目技术传承的使命。因此,需要在满足工程项目相关功能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技术,不断提高施工方案与创新设计的有效结合。在建设的过程中,利用新的材料、新的工艺,保证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项目建筑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于技术方案、施工的技术和机械设备进行优化选择,才能保证最终使用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最优的。

(三)社会影响

工程经济学对于土木工程从业者的社会影响主要反映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中。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见证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21世纪中,新材料和节能工艺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建筑项目的能耗,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承载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结语

土木工程是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土木工程的从业者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工程经济学对于工程项目成本降低、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土木工程从业者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书勤,王筝,赵玉如.谈工程经济学对土木工程从业者的影响[J].山西建筑,2016,(3):253-254.

第9篇:土木工程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工程建设事业也在迅速发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建设项目就是土木工程,其建设程度将对城市化建设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对土木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施工技术管理可以给工程施工质量带来一定的保障,提高建筑工程所获得的综合效益,同时增强土木企业具有的竞争力,对土木企业获得有效发展非常有利。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现场管理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对于土木施工管理来说,现场施工管理非常重要。想要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尽量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建设成本,工程管理单位就应该不断改进管理技术,同时探索出与单位发展相符的管理模式[1]。相关调查显示,土木施工过程非常复杂,其中涉及到很多工种,实际管理难度十分大,管理人员既应该达到各方要求,同时还应该对施工矛盾进行调解。很多施工事故都是因为施工操作缺乏规范性引起的,而部分土木项目在通过不断转包后,最终由一些缺乏资质的施工队接手,而施工技术的缺乏很容易引发事故。因此,施工企业应该严格监管整个现场施工过程,防止施工事故的出现。除此之外,对施工现场采取现代化管理措施,可以让开发商信任工程施工单位,保证开发商以及施工企业之间的合作愉快[2]。创新施工现场具体技术管理方法可以减少成本,推动施工进度,同时还可以提高施工企业市场信誉。另一方面,采取先进管理技术可以减少施工原材料使用量,从而解放劳动力,使工程施工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比较高。

2土木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所遵循的原则

2.1经济性原则

确定施工技术方案时,应该对工程造价和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施工方案具有一定经济适用性[3]。此外,工程现场施工人员还应该调查市场,合理采购施工材料,减少工程成本投入。

2.2标准性以及规范性原则

土木工程现场施工工作应该严格依据国家规范开展,确保施工过程足够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现场施工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协调好所有活动,从而保证稳定施工秩序,提高工程现场施工效率。

2.3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原则

施工人员应该严格依据科学合理原则开展施工工作,确保所制定的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并且施工各项工作应该与现代化生产需求一致。除此之外,工程施工工艺以及施工均应该具有科学性,同时对施工资源进程合理配置。

3优化施工技术管理效果的措施

3.1构建合理现场施工技术具体管理制度

(1)构建合理施工图纸具体会审制度。

对施工技术图纸以及实际现场情况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让技术人员可以全面了解工程施工图纸具体内容和各种要求,这样对解决工程施工以及技术图纸设计出现的矛盾非常有利,使现场施工的有效进程得到保障;

(2)构建施工企业具体参与制度。

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参与到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整个制定和设计环节,把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等有机结合起来,保证施工技术方案既符合技术管理规范,又可以留给施工单位充足的时间对施工技术进行准备,从而合理确定方案具体设计方向,有效反馈工程施工信息,确保施工技术方案具有足够的可行性,避免产生设计方案返工问题。

3.2构建完善检验制度,提高现场技术材料实际管理效率

依据设计方案,有效整理施工材料总类和材料规格等,同时标识清楚,这样可以使日后查找以及使用更加方便[4]。此外,还应该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对材料位置进行合理安排,同时及时抽样检查这些材料。准确登记已用材料,严格依据施工需要来合理发放材料,防止出现丢失和浪费现象,对材料库存量进行及时整理以及盘点,同时对材料分类进行检查,如果是防潮品和易燃物,就应该单独存放,并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3.3严格管理工程施工进度

(1)保证勘测设计所给施工数据和实际施工现场情况一致,进行土建施工前,相关设计人员应该到现场勘测并且收集有关数据。然而实际上,勘查设计里面标注的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往往和现场实际情况存在出入,使得施工组织设计缺乏科学性,对施工进度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施工单位一定要安排专业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同时反复核查,尽量确保两者相符;

(2)合理选用以及设计施工技术,避免技术失误。因为土建工程本身具有较高复杂性以及技术性,实际施工中很容易出现技术变更等方面的失误。虽然技术失误具有必然性,可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在实际施工前对施工设计图纸进程严格会审,提高施工设计所具有的技术性以及可行性。

3.4制作施工技术日志

在土木工程施工现场,记录施工中所有技术工程就是施工技术日志,包括工程开始阶段一直到结束阶段,需要对全部技术活动进行记录,这种施工技术日志同时也是工程施工备忘录。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对施工图纸修改进行记录、分析施工机械整个施工过程并且记录其具体使用方法、对施工设计出现的变更进行记录[5]。

3.5建立施工技术档案

工程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开展技术管理相关工作、进行生产以及组织科学研究的关键依据就是技术档案资料,其可以将建筑单位长时间生产经营活动里面的技术标准以及科技成果系统反映出来。这种制度的构建可以把工程资料有效汇集起来。工程技术人员对土木工程技术经济具体档案资料进行审定、整理以及积累之后,可以将施工技术管理实际情况直接反映出来,给日后工程扩建、维护或者是改造提供一定的依据,确保工程后期能够安全使用。所以,对现场施工技术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贯彻落实该制度。

3.6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监督管理

土木工程施工现场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检测并且监督施工安全,所以项目经理应该在施工中严格依据相关规范对施工过程进行检验,特别是那些重大危险源位置,应该多次检查。安排工作人员每天对工程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巡查,严格管理施工安全。每隔一定时间检查所有项目,一个月的安全检查次数不能低于一次,这样能够督促施工人员进行科学施工。除此之外,当项目施工结束之后,还应该对其进行严格的考核。

4结语

土木工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现场施工技术相关管理工作,只有施工监理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以及合作,才可以保证现场施工技术实际管理效率,从而给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带来有效的保障,提高工程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同时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使其在激励、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于今一,夏国利.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J].商品与质量,2015(34):112-112.

[2]谭卢阳.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4(1):105.

[3]朱小燕.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6):807-808.

[4]王艳.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9):3348-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