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领失业保险的利与弊范文

领失业保险的利与弊精选(九篇)

领失业保险的利与弊

第1篇:领失业保险的利与弊范文

一、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

在全球范围内,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舞弊现象。近年来,虽然会计舞弊现象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得到一定的抑制,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舞弊也变得更难控制,这给消费者、投资人、债权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学术界对于会计舞弊尚未有一个较为一致的定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会计舞弊(AF)定义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欺骗的内容是会计信息, 常用的手段是虚增收入和虚减成本费用, 虚减收入和虚增成本费用, 两套账薄、外假内真,变更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和错误披露重大会计事项,侵占资产。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商品经济和公司制的产生, 产权关系产生并日益复杂化,以会计舞弊为基本特征的经济犯罪的滋长呈现更加复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究其原因, 除了政府监管不到位,相关制度不健全等相关外部因素之外,企业自身的因素是导致会计舞弊频发的重要因素。

(一)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公司会计舞弊产生的根本条件。它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掌握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现在企业大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管理者所掌握的有关企业实际经营方面的信息详尽程度有所不同,不难看出两者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而管理者凭借自身的管理专业知识,对公司拥有经营管理权,这必然导致管理者在有关信息的不对称上处于有利地位,而会计信息是考核经营者经营管理绩效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管理者具有某种损人利己的动机时,会计舞弊便成为现实。

(二)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有关所有者、董事会和管理层三者之间权利分配和制衡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很容易造成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其中主要表现在:首先,大股东一股独大,所有者缺位、激励及决策机制不完善等又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组织控制机制,加之沿袭传统的集权思想,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即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人员往往互相兼任,导致不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其次,在内部控制弱化的情况下,缺乏有力的内部控制机制对管理者的行为加以约束,必然为其舞弊动机的实现提供了先决条件。最后是独立董事成为摆设,这是因为大部分独立董事都是公司职员,即使有心行使监督职责,相较于管理层,在获取信息的时间、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劣势,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只能依据管理层和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

(三)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 正是由于会计信息形成的相关因素存在不规范的地方,为会计舞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其中具体表现是:一是形成程序不规范。会计信息的形成都要经过原始凭证-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财务报表等几个环节的账务处理,任何一环节不规范都有可能产生舞弊,如虚开发票、费用移花接木、多计资产等。二是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性。会计人员根据一定的会计原理,有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事项来选择会计方法,在选择的过程中可以将日常发生的经济事项转变给自己加分的“语言”。三是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凭借自身的素质处理经济事项产生的,因此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相关,并且会计法规尚不完善,约束机制乏力使得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诚信问题 管理者存在道德缺失和缺乏诚信,利用管理者的位置, 诱导和强迫会计人员生产“满意”的会计信息,加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 要么为了企业利益而作假账,要么为了个人利益而编假证、假据,侵占企业财物等,这都是由于会计人员主观意愿所致,是当前会计舞弊的主要成因。可以说,管理者是会计舞弊产生的源头, 会计人员是会计舞弊的直接生产者。因此唯有诚信的管理者和较高道德水平的会计人员的存在,才能自觉抵制来自于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 拒绝制造会计舞弊。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管理者的诚信水平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仍有待提高。

二、会计舞弊的危害

各种原因促使了会计舞弊的产生,而会计舞弊直接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其所产生的社会危害极其巨大,并且这种危害是基础性的,无法不引起各方的关注。其中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一)危及经营主体自身利益 当前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只有基于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高效管理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这是因为企业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活动主要是通过会计信息予以反映,再加上会计信息又是考核企业管理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基本依据,所以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所有者都依赖会计信息对企业进行预测、决策与规划未来。而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会导致企业内部的决策失误,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损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对会计信息的及时和准确掌握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全面了解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并及时取得合法权益。而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引发的会计舞弊,严重扭曲了公司实际财务、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的状况,从而导致各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投资决策,最终使各方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破坏市场运行机制。

(三)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 国家财政部门根据企业报送的会计报表,监督检查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税务部门通过查阅企业的会计资料,了解税收的执行情况等,最后相关行政部门根据了解的情况对市场进行相应的调控。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政府宏观调控失误,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如果依据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就会起到误导作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三、会计舞弊的治理

由于会计舞弊的危害是基础性的,要想对其进行根治,必须从内部控制角度来解决,这是因为:首先,一旦企业有了会计舞弊的动机,如融资需要,获得收益等,就会促使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会计舞弊的行为,外部会计制度和监管的缺失只是为其提供了机会而已,其真正决定权在于企业本身;其次,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对外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完整性;再者,从我国会计改革的路径来看,会计组织制度与法律制度改革的方向从会计改革演变为内部控制改革,同时,在美国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强调在治理会计舞弊中内部控制的作用。因此,内部控制在治理会计舞弊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针对会计舞弊的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其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1)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是有效防止会计舞弊的内部制度。针对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必然需要对其完善,使之各相关主体各负其责,互相制约,协调高效的工作。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强化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还要隔断董事与管理层的纽带,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遏制“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二是切实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所有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参与监控的机会和能力。三是严格控制独立董事的提名权,最好是由独立于企业的相关部门来行使,对独立董事进行管理和发放薪酬,此外,还应保证独立董事可以掌握必要的信息来帮助管理层形成公正的判断。同时还应强化监事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减少管理层对财务报告的操控,为内部会计控制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软实力,其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深层次影响日益显现。回顾一些重大违规事件,大多与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和道德缺失有关。如果没有诚实守信的文化氛围,即使存在合理的内部控制也不能有效执行,终将是一份空头文件。要建立诚信企业文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选择企业管理者应从德才兼备的角度出发。管理者品德如何,是否诚信,直接关系整个企业是否能够形成诚信守信和合乎道德的企业文化,因而需要重点考察管理者以往的道德和诚信行为。二是管理者要营造“以德制利”的文化氛围。将其诚信观念在企业落实,使人人常怀律己之心,莫生贪恋之欲。这样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从而不断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3)人力资源。内部控制相关规定要求企业应当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强调要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拨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和内部控制的实施者。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诚信度,具体措施包括:对会计人员应做详细调查,以确保会计人员的技能满足具体工作的需求;同时加强会计人员定期技能培训和会计诚信教育,提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对坚持原则、公正执法的会计人员要进行公开表扬和奖励,激励会计人员加强道德教育。

(二)针对会计舞弊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针对会计舞弊开展的风险评估,需要密切关注与实现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的内外部主要风险因素,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最终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会计舞弊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与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相关的舞弊风险。治理层为管理层设定了过高的销售业绩指标;管理层报酬有一部分取决于企业能否实现特定的指标;财务稳定性或盈利能力受到不利经济环境、行业状况或企业运营状况的威胁;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盈利能力期望过高,退市、特别处理的威胁;不良报告可能对正在进行的重大交易产生不利影响;管理层缺乏诚信;组织结构复杂或不稳定;会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或信息技术人员变动频繁或胜任能力不足;会计信息系统存在重大缺陷等。

二是与侵占资产相关的舞弊风险。管理层个人或员工为追求奢侈生活条件而侵占资产;被裁员和获得经济报酬远离个人预期的员工对公司存在敌对情绪; 存在大额现金或易变现、 价值高、不易识别所有权的资产待处理;管理层或员工忽视对潜在侵占资产行为进行监控或预防的必要性; 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不充分,或独立审核不力; 对资产的会计记录不健全; 采购交易的授权审批制度不健全; 对现金、 有价证券、 存货或固定资产等的实物安全措施不充分; 未能对账实不符的资产项目交易做出及时、 适当的调整;管理层或处于控制监督岗位的人员缺乏对信息技术的了解等。

识别风险后,还应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确定需重点关注的风险,权衡风险与收益,选择出适当应对策略将风险降至可接受程度。企业应重视风险评估的持续性,及时收集风险及与风险变化相关的各种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风险评估。

(三)针对会计舞弊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其中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务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等。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人员兼任,否则可能弄虚作假或易于掩盖其作弊行为的职务。通俗地说,就是一个职位监管着另一职位的执行,两者相互监督。不相容职务分离基于的假设是两个人无意识同犯一个错误的可能性很小,而一个人舞弊的可能性要大于两个人,而且两个人共同舞弊的成本也高于一个人舞弊,可以有效降低舞弊风险。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由申请、审批、执行和记录四个步骤来完成。为了防止会计舞弊的发生,需加以分离的不相容职务有:审批职务与执行职务,执行职务与监督职务,执行职务、财务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

(2)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各级人员必须经过适当的授权才能执行有关经济业务,即一般企业内部对各个岗位或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成本权利都会加以控制,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有效的使用企业资金,而且防止部分人员对企业资产的侵占而最终导致会计舞弊的发生。该过程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企业正常经济活动的业务,按照企业自由的规范为依据加以审批;另一种是资金使用较为特殊,通过特定的审批组织批准才能使用。

(3)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实施的控制。会计舞弊在企业的具体表现包括:会计人员从会计凭证、账簿和财务报告方面着手,因此预防会计舞弊必然离不开会计自身管理。企业应该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来强化对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列报等过程的管理力度,发现并有效纠正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其中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包括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人员培训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

(4)财产保护控制。会计舞弊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侵占资产,因此应保证资产安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务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报告、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其中主要分为两种控制:一是对企业实物财产进行定期盘点。将其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若出现差异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资产管理上出现了不正常情况,应当采取保护性控制。另一种是与企业财产无直接关系的人员,应限制接近控制。要完全禁止无关人员接近企业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资产, 并且还应妥善保管涉及财产的各种文件资料。

(5)全面预算控制。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或财务活动等做出的预算安排。预算具有沟通协调作用和信息流动功能,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强信息的可靠性。具体的措施是控制各部门的日常经济活动,即财务部门每月将实际发生的数据与预算数据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财务和非财务主要预算数据,详细地对经济业务的原始记录是否正确,各项支出的凭证、入账、汇总等是否有误进行分析,从而对财务数据的形成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全部经济业务在财务报表上真实、准确地反映,最终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针对会计舞弊的信息与沟通 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 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 调查、 处理、 报告和补救程序。

首先,明确反舞弊工作的职责归属。企业应指定具体的组织如审计或监管部门来执行反舞弊工作,其中工作内容包括受理举报、舞弊调查、出具处理意见并向管理层或董事会授权机构作出报告等。其次,明确反舞弊的重点领域,《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反舞弊的重点领域包括:未经授权或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的行为;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行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的行为。最后,建立健全舞弊案件信息沟通的程序。通过电话、邮件和信箱等多种渠道,便于各方反映舞弊案件,同时应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规范舞弊案件举报的程序并维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再由负责反舞弊工作的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评估作出是否调查的决定,经董事会批准进行调查,最终将其结果形成工作报告向管理层、董事会报告。

(五)针对会计舞弊的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会计舞弊的存在与发生,说明企业管理上有漏洞,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因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如何改变会计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落实相关人员的监督权,即强化内部监督。首先,通过评估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不仅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还针对其出现的问题,为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形成了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的效果,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成内部控制目标,使内部控制真正地落实到位。其次,给予内部审计机构独立于会计机构的地位和足够的权威,以保证其独立性,同时通过定期的专业培训,使内审人员拥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诚信水准。最后,为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企业应勇于接受外部监督, 包括由财政、 税务、 银行、 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行政监督和以注册会计师为审计主体的社会监督,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 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四、结论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会计舞弊导致的经济犯罪仍然屡见不鲜,这是因为虽然过去一直在采取措施控制会计舞弊的发生,但不难发现很多公司的会计舞弊较于过去,采用更加复杂而且隐蔽的会计手段,导致传统的舞弊审计方式难以有效地查找舞弊和控制舞弊,必须寻求一个新的应对会计舞弊的方法,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实施与内部控制机制组织运行方面,加强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来解决。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3]郭红:《会计舞弊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第10期。

[4]刘建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特征、动因与防范》,《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第10期。

[5]邢维金、李树刚:《关于会计舞弊及其治理的探讨》,《当代经济》2010年第23期。

[6]李震:《论会计舞弊及其对策》,《财经界》2009年第5期。

第2篇:领失业保险的利与弊范文

一、和谐共赢的利益机制

会计人员与企业的基本关系是一种利益关系。利益作为道德的基础,二者关系密切。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可见,只有建立合理合法的利益观和利益与道德相互联动、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才能防范会计道德风险。控制会计道德风险的利益机制,主要包括降低会计舞弊败德行为的预期收益,提高诚信收益;提高会计舞弊败德行为预期成本,降低诚信成本。从而减少会计舞弊败德动机,降低会计道德风险的诱惑力,抑制会计道德风险的趋利行为的内在冲动。

1、界定清晰的财务主体。

财务主体是指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的主体。完善公司财务治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和规范运作的首要任务。要完善公司财务治理必须清晰界定企业的财务主体。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人和监事会在各自的一定范围内独立行使权力,承担相应责任,享有相应利益;同时又是彼此制约的,谁都没有无限的权力。公司管理中财务管理是管理的中心,合理配置财务管理权限有利于避免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企业财务危机,从而有效保护各方权益,达到相互协调和制约的作用。责、权、利对等安排和理顺产权关系是界定清晰的财务主体的重要前提基础。主要要做到:一是政企分开,二是深层次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2、树立和谐共赢理念。

在企业内部,企业所有者、企业经营者、会计人员和其他员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和谐共赢的利益观是整个利益主体必备的基本理念。要建立企业与管理层、会计人员及其其他员工基于诚信、工作业绩与企业业绩挂钩的利益共享机制。在使用会计人才方面,要以诚信为基础,再综合考查其工作能力等。在工资分配中要将基本工资、奖金、福利与他们的工作态度、业绩联系起来。在这个共同体内,通过利益全面共享,实现各主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3、增加预期成本,降低预期收益

道德风险行为的预期成本主要取决于法律、社会等宏观环境条件,它需要政府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力量配合努力,形成一种强大的威慑力,加大惩处的力度。既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及制度对于道德风险行为的惩处规定外,又应严格执法,使其不仅承受经济上的损失,还要承担法律的、社会的、声誉的巨大损失。

第一,完善公司治理,建立企业内部有效制衡及约束机制。

第二,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增强会计人员工作独立性和抗辩力。

比如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或者从法律上赋予会计人员抗辩权和有证据显示对因拒绝执行不正当指令而被辞退的索赔权等,并且急需强化会计师执业组织在这些方面的职能,为会计师行业争取与资方同等的话语权。

第三,建立和完善相关准则规范,构建利益约束机制。科学的行业准则、操作规范是缩小道德风险利益空间的重要手段。

第四,降低收益相关效应的影响,提高会计人薪金标准。

以行政手段规定会计人员最低从业薪金,保证其薪金在一个合理水平以减弱会计人员内部自我逐利动机。

第五,改善会计人员所处环境。

从枝杆理论来讲,领导是本,会计是末,若只注重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而忽视领导干部的诚信教育,容易犯本末倒置的错误。要将单位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的诚信度考核纳入对他们考核、考查中,抑制企业管理层和大股东用不正当手段逐利的动机,减少会计人的外部压力。

第六,加大对财务舞弊的处罚力度。

要提高非道德行为的被追究率,加大惩处的机会成本,除监管机关要积极介入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调查外,还要提高公众对执法活动的认同度。

二、持续的激励机制

只顾短期利益不顾长期利益是道德风险的一个普遍现象。想要控制这种道德风险必须解决激励而且是持续动力机制问题。没有激励就没有人的积极性,没有积极性,人的道德就无从谈起。不愿承担风险和采取长期化行为是人的常态心理,建立持续激励机制是防范道德风险的有效途径。

1、加重经营者报酬体系中的长期激励因素。

报酬中真正具有长期激励性的部分主要是经营者的股票收入和企业年金。在企业中逐步引入股权、股票、期权等激励项目,构成多元化、长期化、激励性的经营管理者报酬制度,有利于经营者注重长期效益,注重个人收益和企业效益的统一。同时,要通过外派监事会、工会和职代会参与企业经营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健全财务制度、实行财务公开等措施严格控制经营者过度“在职消费”之类的隐性收入。

2、发挥声誉机制的长期激励作用。

人的良好声誉会给当事人带来心理、道德、经济等方面的长期收益。追求良好声誉,是经营者的长久发展需要,是人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经营者努力经营,不仅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报酬,还期望得到高度评价和尊重,期望有所作为和成就,期望通过企业发展证实自己的经营才能和价值,达到自我实现。因此,除物质激励外,精神激励是十分必要的。精神激励的形式重要表现为赋予经营者重要的社会地位、荣誉激励、以经营者形象和价值观为代表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等。主要途径有:

第一,经营者重视自己的职业声誉,约束自己的行为,克服投机主义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第二,对每位会计人员建立全面的、真实的 连续的、公开的信用档案,并根据准确的信用信息对其实行奖惩。诚信激励约束机制是会计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守信者激励、对失信者惩戒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失信者付出的代价不足以抵补其所得到的利益,而守信者往往遭受利益损害。对失信者惩处不力,实际上是对守信者的一种侵害,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逆向选择的思路。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建立会计诚信激励约束机制。

①守信者激励。将单位年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年检与会计诚信评价结合。具体讲,将单位的诚信评价结果作为年检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讲诚信的单位要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优惠,如放宽监管力度、优先信贷等;将诚信评价结果作为会计人员资格证书年检的重要依据,诚信的会计人员简化年检手续、晋升、职称评定要优先考虑。通过激励措施使单位和会计人员竞争讲诚信,营造良好的会计职业环境。

②失信者约束。增加会计诚信和抑制失信行为的重要措施就是要从根本上形成对失信者的惩戒机制。

对于失信的企业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有财政部门实施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并依法处罚有关责任人,限制发行债券,提高信贷门槛,限期整改,取消上市资格等惩罚措施。对于失信的会计人员可以采取取消晋升、评级资格、不予年检、在相关网站上点名批评、严重违法的驱逐出会计行业等惩罚措施。只有对失信者给予严厉的惩罚,使会计失信成本上升到难以接受的程度,才能有效地遏止会计失信行为的发生,会计诚信体系才能真正建立。

第三,重视社会法律环境、规章制度的完善和正确的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的形成,充分发挥声誉机制的有效性。加强综合监督应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制度。设立公司内部的审计委员会,坚持执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公司内部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工作,做好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建立上市公司审计轮换制以及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机制,用经济手段迫使注册会计师增强自身风险意识,及时发现和制止管理层会计舞弊行为。同时还应积极引入媒体监督,提升会计舞弊行为的社会曝光率,发挥舆论监督的辅助作用。对于管理层会计舞弊行为的防范,还必须加大加强政府监督,理顺财政、工商、税务、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对会计舞弊行为的监督关系与协调工作,加强共同执法监督工作。只有在做好内部监督的基础上,发挥有力的社会监督作用,加大政府监督力度,从重从严依法治理上市公司管理层会计舞弊,这样才会对舞弊者产生相当力度的威慑作用,从而减少管理层舞弊的动机。

3、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制度,完善责任机制。

企业业绩主要从企业市值和会计或财务指标两方面考核,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财务指标的真实性。为保证其真实性,一方面要发挥监事会的监督约束作用,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会计、审计等市场中介机构对企业的监督约束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指标,由于银行、税务等未建立信用制度,对被评估单位的纳税及信贷状况均作为定性指标。定量指标主要包括会计核算诚信状况和会计管理诚信状况。会计核算诚信状况包括资产失真率、利润失真率、会计信息记录失真率、凭证抽查失真率。会计管理诚信状况包括违法违规查处率、会计资料失真率、票据缺失率、资产非正常缺失率。定性指标主要从会计执业环境、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财经法纪检查几个方面设计指标。会计执业环境包括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置、会计人员任用实行回避原则、交接程序、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包括依法建账、凭证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会计科目设置与核算方法、报表的编制与重大信息披露、档案管理。

三、人事风险管理机制

1、建立事前防范机制。

对于将录用或委于重任者的全部简历、资质证明等文件进行核实,通过人事部门或聘请专业调查机构对其学历背景、工作经历、社会信用状况进行全面调查。

建立风险测试机制。通过对个人数据库信息的提取和合理应用,长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心理测试,建立道德品质的测试信息库。

2、完善事中预防检测机制。

全面建立全国性的、共享的人力资源道德档案。在道德档案的建设中,要做到四点,第一,对信息的提供者给予必要的约束机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权威性。第二,实现道德档案的可公开性,充分发挥其作用。第三,建立既有利于个人信息适当保密,有利于社会和用人单位查询的制度体系,确保信息安全。第四,建立会计人员道德记录与评价体系,严格市场准入。会计人员任职要打破终生制,通过定期考查、考核、继续教育等,及时发现问题,对存在严重道德问题者,要及时禁入或取消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四、财务纪检检察体系

对财务工作的纪检监察是企业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与稽核、审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协调,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整体合力,加强财务收支审计、预决算审计、重点部门、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全面推行对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对会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监督,推进审计结果公开工作和审计结果运用,有效抑制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2]凯文.杰克逊,声誉管理[M].燕清联合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86

第3篇:领失业保险的利与弊范文

财务报告舞弊是企业为获取非法利益,违背财务会计准则,构造虚假财务数据,形成不实陈述的财务会计报告。它危害极大,会损害国家和企业利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为此,研究了非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并从审计角度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非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财务报告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51

1 非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类型

(1)虚构财务报告数据。从企业利益出发,虚构有利于企业的财务数据,导致虚减或虚增资产、费用和利润。从而使得财务数据账实不符、财务报告失衡、数据与数据之间勾稽关系不合逻辑、前后期数据缺失。

(2)对有关数据进行调整。会计方法的选择会影响财务报告,选择有利于企业的会计方法,造成财务报告的不真实、不公允,这种方式手段更隐蔽,它能平衡各种指标,做到账表、账账、账证相符。

(3)变更交易事项或数据。非上市公司在披露重大交易或事项时,有意隐瞒或延迟,如在诉讼、仲裁、担保、投资和重组等方面隐瞒或不及时披露其真实信息。

(4)虚假关联交易。虚假关联交易手段多种多样,或人为设计有法律依据、但无实质内容的交易,虚构经营业务;或以虚假价格与关联方进行购销活动,通过差价实现利润转移;或用虚假利息使关联企业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或转嫁费用;也有一些非上市公司存在关联交易外部化,非上市公司互相担保贷款,进行关联交易。

(5)少计营业收入,偷逃税款。目前,我国企业收益是计税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些非上市公司为偷逃税款,通常会减少或隐藏收入。如采用直接收款交货方式销售产品,已收到货款并将发票账单和提货单全部交给对方,已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却将货款记入“预收账款”账户,延期反映收入;有些以收入直接冲减成本,即以“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账户与“库存商品”账户对应,不反映销售业务;有些虚构销售退回,以偷梁换柱的假退货方式截留收入少交税金;有些对视同销售业务不反映增值税销项税额。

2 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方法

(1)分析性复核法。分析性复核法是对企业主要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常用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等。其方法有趋势分析法、比较法、百分比法和比率分析法等。这些种方法可以发现财务报告中异常数据和异常波动、从而识别虚假财务报告。

(2)关联交易剔除法。非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手段多样,如虚假交易、虚假价格、虚假合同、虚假利润等。关联交易剔除法是将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进行剔除、再计算各种分析指标值。主要考虑和分析关联企业价格的制定,以杜绝不等价交换和显失公允价值进行的交换。

(3)异常利润剔除法。非上市公司利润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一般来说主营业务突出的公司经营相对良好,表明企业收益稳定,具有核心竞争力。反之则存在经营的隐患。如资产重组、资产变现、证券收益、股权变更会带来短期收益,但不稳定且不可持续,以此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是不客观和科学的,故此应从企业利润总额中予以剔除。

(4)现金流量分析法。现金流量是考察企业经营质量高低和好坏的不可缺少的指标。其方法是将经营现金净流量与主营利润进行比较,投资现金净流量与投资收益进行比较,总体净流量分别与净利润进行比较,以判定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一般而言,经营良好的企业现金净流量与其利润相匹配,如只有利润而没有现金净流量,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如果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意味着这是一种虚拟资产,有可能是虚假财务报告所致。

3 财务报告舞弊的审计程序

(1)了解非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经营状况不佳是企业舞弊的主要原因之一。增加舞弊的可能的原因有:①企业景气度不够,走下坡路;②企业发展跟不上环境的变化;③相关公司经营困难或破产;④被审计单位的非上市公司业绩明显差于行业平均水平。

(2)关注非上市公司舞弊征兆。非上市公司舞弊征兆如下:①经营业绩异常,非常态的波动频繁出现;②组织结构异常,核心管理团队不稳定或缺失;③内控制度缺失或不健全;④财务数据反映异常;⑤收入增速慢于成本费用的增长速度。

(3)准确运用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程序是反舞弊的有效手段。分析的主要财务指标是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通过趋势分析可获取相关信息的差异。

(4)应用合理的询问程序。在审计过程中相关财务信息的获取是通过询问来实现的,注册会计师询问是一种常用和常规方式,其对象主要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也可以是普通的员工,通过询问可以发现会计舞弊行为的一些迹象。“会话式”审计会流于形式,不能从根本上解除问题,不顾策略的领的单刀直入,会遭到有关人员抵抗或拒绝,事倍功半。

(5)重视对函证程序的应用。对非上市公司造假科目进检测方式多样,函证程序是最理想的方法。实施时要注意: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被审计对象的态度、函证范围、函证对象、函证方式和函证的重点内容。

(6)严格执行存货的监盘。非上市公司存货作弊的主要方式是虚增数量或单价。严格执行存货的监盘可以杜绝或预防数量或价格方面虚增,并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舞弊线索。

4 财务报告舞弊财务报告舞弊的审计对策

(1)分析非上市公司经营风险。非上市公司财务经营风险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成正相关。经营的风险越高,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非上市公司经营风险分析主要有行业分析、战略分析、流程分析和绩效分析。

(2)分析非上市公司舞弊环境。目前非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还存在一些缺陷。非上市公司中少部分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这一部分企业在非上市公司中相对规范,但也问题较多,体现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多数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凌驾于股东和股东大会之上,“一股独大”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土壤。董事会结构不合理,存在“内部人控制”等问题,董事会成员多数为公司高管或高管授权,使得董事会成为一种摆设,不能有效监督约束高层的行为,有时也可能与管理层共同操纵非上市公司,并在利益的驱动下进行造假。另外,监事会成员的身份和行政关系也不能保持独立,其工薪、职位等基本都由经营者决定,不能有效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

(3)确定舞弊风险和应对措施。识别非上市场公司舞弊风险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第一,培养反舞弊意识,营造反舞弊控制环境。第二,实施舞弊风险评估机制,识别舞弊风险因素。第三,识别舞弊内部控制原因,评估内控设计有效性。第四,建立风险监督机制,

(4)编制审计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财务审计工作也不例外。非上市场公司要运用“自上而下”的思路编制审计计划,编制审计计划要确定好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时间,确定舞弊风险重点领域,加强审计力量,对症下药治理财务报告舞弊。

5 非上市场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审计注意事项

(1)正确对待审计成本。在舞弊审计中审计成本要把握好度,会计师事务既不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不计成本,审计各方也不能因财务审计需要增加费用而放弃审计,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非上市场公司财务管理和企业活动,使企业更有长久的生存能力。

(2)把握保密分寸。一方面要保证客户利益,保护客户秘密。在财务审计中主要是客户的商业秘密,如客户的资料信息、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审计人员应该恪守职业道德,保守秘密。另一方面也不能以“保守客户秘密”为借口对违反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问题进行庇护,隐瞒舞弊的真实情况。

(3)注意发现舞弊的迹象。非上市场公司财务舞弊其目的是为了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舞弊表现多种多样如隐瞒收入,减少利润;变更会计政策,调节利润。掩盖交易或事,粉饰报表;假借关联交易转移利润;出售或转让不真实的或虚报的资产。

(4)保持职业的警惕性。非上市场公司财务审计应当保持的职业警惕性。主要是审计权限的把握,要警惕失职和越权的问题。失职表现为审计中的不作为,走形式走过场,对财务存在的问题不能正视,作应付式审计。越权是在审计工作跨越审计本身职责和范围,将审计凌驾于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之上,从而导致审计越权风险,审计要遵守审计程序,发现有舞弊现象,应及时报告纪检、安全部门,以配合或协同工作。

(5)保持审计的时效性。审计工作从流程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接受委托阶级。②审计准备阶段。③实施审计阶段。④提出报告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进行审计工作时注意其时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侯芬娥.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0.

[2]安志蓉.浅谈舞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区别[J].审计与理财,2011,(11).

第4篇:领失业保险的利与弊范文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20世纪90年代,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因外部制度因素、审计成本过高及内部固有缺陷不再适应企业环境,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本文着重探讨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控制的相互关系:一方面,内部控制不健全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出现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又给注册会计师带来巨大的审计风险,进一步提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如何“保护”自己,降低审计风险.

关键词 :风险异向审计;模式;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01-02

1 文献综述

常勋、黄京菁研究表明,制度导向审计以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为前提,在内部控制缺失的情况下(如:管理层舞弊)制度导向审计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风险导向审计关注企业内部控制,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职业怀疑,弥补了制度导向审计的缺陷.

徐伟在《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运用》中提出,制度导向审计在存在管理层舞弊时会部分失灵,而风险导向审计则关注企业经营环境,通过对管理层的诚信进行评估来解决这一问题,内部控制不健全为风险导向审计出现的必要条件.

刘成立,韩新新在《风险导向审计、内部控制风险与审计定价决策》中指出,内部控制完善程度影响内部控制风险,进而决定着审计风险的高低.此外,完善的内部控制使注册会计师能获得更全面、更公允的企业信息,降低审计风险.

袁瑜、陈松在《试论内部控制环境与财务舞弊——基于绿大地案例的反思》中提到,内部控制虽然不能完全杜绝财务舞弊,但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内部监督,防止财务舞弊,此外,企业的控制环境影响着员工,健全的内控也会打消员工舞弊的念头.由此,降低了报表本身错误的风险,注册会计师面来看的审计风险相应降低.

刘文丽指出,管理层会因薪酬与企业业绩挂钩而粉饰报表,并用各种方法诱使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迫于利益的驱使,两者会达成审计合谋,注册会计师对虚假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风险增多.

2 风险导向审计出现的原因——内部控制不健全

制度导向审计着重于发现内部控制的问题,并以此确定检查范围,但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假设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都希望建立能防止和揭露差错和舞弊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必然导致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可以防止自下而上的财务舞弊,但是对于“自上而下”的管理层舞弊,制度导向审计却无能为力.目前,我国主板上市门槛仍较高,许多企业为快速上市粉饰报表,管理层舞弊屡见不鲜,为揭露管理层舞弊的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审计工作的重点由仅关注内部因素转向于既关注内部因素,又关注外部环境.

制度导向审计以健全的内部控制为基础,而我国企业内部人控制企业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经济效益为内部人掌握.从控制环境看,我国仍然存在大量中小企业,并未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内部普遍存在“信任大于制度”、“舆论大于法律”的现象,内部人控制从风险评估看,许多企业还是由家族式企业发展而来的,高层管理者战略风险意识淡薄,不能及时识别、应对企业面临的风险.从控制活动看,上市公司大股东“一股独大”,股权过于集中;中小企业决策权集中于“家长”,公司缺乏健全的治理结构,人财物不能得到合理利用.此外,许多家族式中小企业,组织结构尚不健全,职能层间沟通困难,部门间协调性差,导致企业内外部信息沟通缺失.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阻碍了制度导向审计的实施,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实施风险导向审计以降低审计风险.

2013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年报中,我国1891家上市公司中除上海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人数2个)和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人数1个)的董事会全由独立董事组成外,其他1889家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比例最高位80%,最低的仅为5.88%,其中1706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总人数不足50%.我国公司治理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董事会的独立性,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须有大部分成员是独立董事,而2013年年报我国上市公司中超过90%的公司独立董事人数未达到该标准,由此可见,我国公司内部控制仍不健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在我国现行情况下是相当必要的.

3 内部控制不健全给风险导向审计带来的风险

根据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即: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可得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受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影响.其中固有风险是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行业所处环境、业务性质、容易产生错报的财务报表项目、容易受到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等导致的风险.控制风险是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内部控制未能防止、发现或纠正的风险.检查风险指审计师实施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风险的影响.前两项是因为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或缺失带来的风险,检查风险则是注册会计师自身业务素质低或是缺乏职业道德与企业形成审计合谋招致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区别则在于是否为企业内部的主动行为,固有风险强调企业内部没有内部控制时产生错报的可能性,企业未建立相应内控;而控制风险是企业建立相应内控制度但内部控制制度未能防范的行为带来的风险.

3.1 因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带来的审计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旨在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因此内部控制的缺失必将带来审计风险.本文将从员工个人的舞弊和管理层舞弊两个方面介绍内部控制缺失带来的审计风险.首先,员工个人因经济、个人、生活压力会进行舞弊行为.当员工个人及家人对生活期望标准较高时会形成经济压力;而工作压力则主要因人才机制不合理,人才不按市场配置产生,这一状况在我国企业内部屡见不鲜,多种压力交织,借助于企业内部“信任高于制度”之东风,为员工舞弊提供了机会.

此外,“自上而下”管理层舞弊已成为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的高风险审计领域,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条件下,管理层与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凭借特殊的地位和权利,管理层可以凌驾于控制程序之上,指使员工编制虚假财务信息实施舞弊,掩盖舞弊.这样看似运行良好的内部控制将给注册会计师带来巨大的审计检查风险.美国会计学会会长史蒂文?阿伯雷齐特提出,企业舞弊的产生是由动机、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组成.现代企业的管理层多由职业人担任,人的诉求与企业所有者不同,人追求的是更大的控制权,更多的为自己支配的自由现金流,因此他们会牺牲企业利润追求自己的利益,在日常经营不能满足其诉求时就会进行财务报表舞弊,这便形成了管理层舞弊的动机.此外,职业管理人大都具有深厚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部分人员甚至从事过专业的审计工作,为其指使财务人员如何调帐“提供了便利”,这便形成了舞弊的机会.身居高位的管理者具有较多舞弊的机会,这些都加速管理层舞弊的形成.一旦企业内部达成一致,传统的审计方式如询问、检查等手段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注册会计师蒙受较大审计风险.

3.2 因检查风险带来的审计风险

检查风险是审计师未能发现错报带来的审计风险,这里主要强调审计师与企业合谋带来的审计风险.陈建明(2002)认为审计模式由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发展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可能使审计由一个高尚职业沦为一种唯利是图的生意.会计师事务所为获取高额收入,对企业的报表舞弊视而不见,2002年安达信与安然审计合谋震惊了全世界,2000年安达信从安然公司获取的5200万美元的服务费,其中2500万美元是审计费用,2700万美元是咨询和其他费用,一旦得罪安然公司,难以获取巨额咨询费用,安达信因此与安然合谋舞弊.注册会计师职业素质低,或是迫于维持与大客户的“互利”关系,与内控不健全企业达成审计合谋,这使审计工作失去了监督作用,也使自身处于较大的审计风险和法律风险中.安达信的崩塌,国际事务所由“五大”变成“四大”,这应该警醒了各大事务所和审计人员.

以上两方面都是从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来分析其对风险导向审计的影响,而COSO五大要素中的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也与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师承担的风险有关.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与沟通,相关者获得了所需信息,这些信息也构成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证据,畅通的信息沟通会给注册会计师带来充分、真实的审计证据,进而降低其承受的审计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监督运行良好也与审计风险相关.在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中,“信任大于制度”即内部监督缺失,给企业内部舞弊创造了条件.

4 注册会计师如何规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的风险

4.1 注册会计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审计工作的经验,能使审计工作事半功倍,而且在不断的实践中,专业能力一定能不断提升,但是职业素养却是一个人的态度,注册会计师一定要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监督作用,使公司信息披露公允,给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4.2 企业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和信息沟通,为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减少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承担的风险.健全内部控制环境,减少员工舞弊和“自上而下”管理层舞弊的可能性,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进行监督,防止其与管理层合谋.

4.3 社会公众等外部信息使用者要发挥监督作用.随着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审计合谋事件的增多,外部信息使用者应认识到不能完全依赖会计师事务所,如紫鑫药业财务报表舞弊事件的发现者是媒体,而非内部审计人员,也不是注册会计师.媒体通过紫鑫药业在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取得骄人成绩,引起媒体质疑.因此,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信息要保持怀疑的态度.

4.4 国家要完善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配套的法律法规.我国关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规定缺乏实际操作性,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承担的法律风险总体上讲几乎为零,较小的风险会导致注册会计师在自己的收益和审计风险中进行比较,进而牺牲审计质量以获取个人利益,因此,相关部门可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具体化,根据不同审计风险确定相应程度的审计责任,使审计工作的制度环境更加健全.

参考文献:

〔1〕常勋黄京菁.从审计模式的演进看风险导向审计[J].财会通讯,2004(7).

〔2〕徐伟.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审计研究,2004(8).

〔3〕刘成立,韩新新.风险导向审计、内部控制风险与审计定价决策[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2(9).

〔4〕袁瑜,陈松.试论内部控制环境与财务舞弊——基于绿大地案例的反思[J].新会计,2013(9).

〔5〕刘文丽.注册会计师审计合谋的经济学分析[J].求索,2007(3).

〔6〕数据来自Resset数据库.

第5篇:领失业保险的利与弊范文

纵观当前保险行业发展现状不难看出,其内部存在一定的员工舞弊现象。具体包括截留收入、私自挪用、截留资金形成小金库、截留消费事项回扣、虚列开支等。对于公司的零星收入,一些工作人员将行销辅助品的有关项目进行截留,或是综合内勤出售给人单证以及辅助品,向其集中收取经费后并不上交到财务部门,而是私自挪用或进行截留变成了部门的经费。一些人员收取人的培训费并进行截留,对于新人上岗之前也进行组织培训,并收取相应的费用,最终通过私用截留变成部门小金库。还有一些员工通过组织说明会收取人门票或截留其他收入,在支付商家有所剩余的费用没有上交到财务部门,而是进行私自留用。事实上进行统一采购比零星的采购价格更加便宜,然而该类批量价格均需要通过双方组织商谈最终明确,并没有进行明码的标价。因而便形成了现实价格同外表价格的一种运作空间。另外,一些大规模的职场装修事实上也包含较大的价格空间。装修房为了承揽项目,将合同价格作为外表的价格,事实上表面上的价格之中的一部分需要返还给相关人员用于回扣,因此便构成了他们的舞弊徇私行为。

保险公司组织开展培训以及引发相关其他支出需要负担相应的税款,这使供应方虚列总量或是增高价格,导致发生的费用总额有所提升,而员工为了获取相应的利益便会伪造具体的手续,利用该类模式侵占保险公司的资金。对以上员工舞弊行为的审计,排除零星收入审计具有较为明确的线索外,剩余两类舞弊行为可以说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倘若仅仅由凭证外表来讲并不能发现什么端倪。这是由于员工舞弊存在一定的故意性,审计工作人员单凭推理这一根据评判同舞弊相关的事实是不科学的,这便使得舞弊审计无法像财务报表评估审计一样仅仅停留于论断的时期,其应为一种发现性的审计管理过程。基于员工舞弊审计体现的发现性特征,并非诊断性的分析活动,同时舞弊行为的性质较为严重,因此进行审计管理应获得更有效的证据支撑,需要查询获取到证明舞弊行为的现实证据,掌握舞弊过程的具体环节以及该行为导致的重大影响与损失。因而,保险公司进行内部审计管理事实上需要工作人员掌握丰富的知识,扩充视野,不但应精通会计、财务、审计工作技能,还应了解业务、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那么怎样才能使保险公司员工舞弊行为真正的浮出水面呢?审计员工在分析各个项目以及整体评判的过程中,应时刻秉承高度的怀疑态度,掌握什么才是最为薄弱的环节,什么岗位人员最有机会打擦边球、利用上述薄弱环节,唯有如此,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提升审计管理工作综合水平。

二、保险公司员工舞弊现象审计对策

(一)做好零星收入审核管理

针对保险公司零星收入,应做好审核管理,首先应查明业务部门是否建立了清晰的台账,倘若已经建立应同上交财务部门的所有款项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明确是否存在舞弊行为以及涉及的金额总量。倘若没能清楚的建立台账则应通过横向以及纵向对比,由领用环节入手进行管控。在横向对比的过程中应分析相同规模基层单位单证收入年度总量是多少,目标机构年度收入总量怎样,利用收入对比分析可察觉出悬殊的金额,倘若确实有该现象,而业务部又没能进行合理解释,则可判断存在单证收入舞弊行为的可能性较大。纵向对比过程中,可同前几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基层单位单证收入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方向,目标年度对比前一年度收入的差异是多少。再者应由领用环节入手,审计机构大库,明确业务单位该年度一共领取多少单证,并核查本年度免费发放单证总量,通过将领用单证的金额总量减除免费发放的经费便是应上交到财务部门的零星收入。如果通过探查发觉存在差异则势必发生了舞弊行为,并可据此明确舞弊的性质以及具体的额度。

对于人收取的培训费用可由本年度新进人员的总量进行分析,审计人员可由业务部门掌握本年度新增人数,并同交到财务部门的款项实施核对分析,倘若存在明显的差异则舞弊的可能性极大。此类舞弊行为并不会在账面留下痕迹,这是由于通常保险公司并没有对收取款项的事项进行明确规定,这样便给业务部门增加了借故推辞的可能性。此类审计管理工作应由业务人员入手,核查该年度上岗却没有缴纳押金的各类资料,并与业务员进行当面核实,最终会查明具体的结果。

(二)回扣舞弊行为审计

针对回扣舞弊行为由于体现了较强的隐蔽性,局外人并不能轻易察觉。通常此类舞弊行为涉及的金额与经济事项总体金额密切相关,因而大额装修以及采购应作为审计管理的核心。通常,保险公司会货比三家,经理参加定价,因此应由该层面入手,探寻各个部门有否履行了该环节程序,定价同比价是否超出较大,选择供应商是否最为合理。倘若回答是否定的,那么舞弊的可能性较大。另外,应核查不同厂商相同批次质量材料的报价,分析实际执行环节有否同其他商家包含明显偏差。而后再同具体的经办人做核实,明确选择该厂商的理由,进而可由其中发现端倪。

(三)虚列费用舞弊行为审计

对于价格虚列的舞弊行为可利用纵向时间对比、横向机构对比探查。伴随时间的推移物价会不断增长,然而并不会出现在某个区域特有增长,因此可利用同他类机构价格的比对分析核查存在较大差异的项目,而后在当地展开询价进而核查价格有否存在虚增的问题。对于数量虚增行为,可由申购、领用等环节入手,如果数量增加大,领用却不多,那么势必会有剩余,可通过核查事物现存量发掘其中的猫腻。

第6篇:领失业保险的利与弊范文

虽然上述是个别案例,但是,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空间,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防范舞弊的发生应该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

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行为主要包括:

1. 收受贿赂或回扣;

2. 将正常情况下可以使组织获利的交易事项转移给他人;

3. 贪污、挪用、盗窃组织资财;

4. 使组织为虚假的交易事项支付款项;

5. 故意隐瞒、错报交易事项;

6. 泄露组织的商业秘密;

7. 其他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行为。

谋取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行为主要包括:

1. 支付贿赂或回扣;

2. 出售不存在或不真实的资产;

3. 故意错报交易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事项,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误解作出不适当的投融资决策;

4. 隐瞒或删除应对外披露的主要信息;

5. 从事违法违规的经营活动;

6. 偷逃税款;

7. 其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行为。

因此不论舞弊涉及的金额大小,都会对企业产生危害。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势必会蔓延,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既然舞弊会给企业带来如此大的危害,我们又如何加以预防呢?

首先要建立起严肃的纪律约束,严格的管理制度,严密的考核奖惩制度。

这里我认为适当提倡“模式化”管理方式,即企业管理中高层从全局的角度必须辨别和判断能够导致企业舞弊的各种因素,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内控制度。对企业的各项业务如何操作运行,以制度形式加以明确,依靠规则和程序引导员工行为,明确规定员工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对于一些经常发生的问题,应明确规定运用什么样的程序进行处理。通过这些内控制度的建设,才能加强企业的相互制约和监督,才能防范和避免生产经营中的偏差及制止营私舞弊的行为,如果一旦出现不按规则办事便视同违规,按情节轻重,加以处理。而且从领导到职工要一视同仁,严厉追究责任,决不能凭关系,凭感情论事,否则好的制度也是形同虚设,并且逐渐让职工失去信心。当然管理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激励因素,奖罚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严肃的纪律约束,严格的管理制度,严密的考核奖惩制度是防止舞弊的首要条件。例如,施工企业的材料管理,从采购计划的制定开始,到采购材料使用结束,这其中有9个环节: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合同、验收、核算、付款、领用。每一个环节都应形成适合本企业的管理规范。我公司是一级资质公路施工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分为:总部、项目经理部、施工队三级体系。在材料管理上首先明确了三者各自的管理职能,同时对材料流转的各个环节制定了明确的规范体系。比如,材料的采购过程必须做到三公开两必须。三公开即品种、数量和质量指标公开;参与供货的客户和价格竞争公开;采购完成后的结果公开。以上3点形成书面材料由材料部门备案。二必须是必须货比三家(参加竟标的材料供应商必须在3家以上);必须按照程序、按照法规要求签定采购合同(采购责任主体至少需要5人参加供方评比工作,需形成记录并签字)。采购环节则按三分一统流程执行,三分是市场采购权、价格控制权、质量验收权,三权分离,各自负责,互不越位,市场采购权归属项目材料部门,价格控制权由总部材料部门统一掌握;质量验收由试验部门控制;一统即合同的执行特别是结算付款一律统一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通过一系列详细、严谨的规章制度,对约束责任人的行为产生很好的效果,从而预防舞弊行为的发生。

其次,建立全面预算体系,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应有作用。

从企业内部企业控制体系的趋势看,内部控制的目标尽管越来越呈现多元化,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可靠性,即保证信息真实,确保财产安全完整;其二是效益性,即致力于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效地连接这二者的和手段就是预算。预算体系的建立对于企业更加合理控制起到很大的作用,使企业的控制过程有更明确的目标,对加强事中控制、事后提供了评判的相对标准,从而达到了消弱舞弊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例如:施工企业承接了一个工程项目后,我们首先要对中标的标价进行合理分析,并结合施工现场各方面的人文、地理环境等要素编制预算体系。测算给予分包队伍的单价定位是多少,直接管理的直属施工队伍的预算单价是多少,在此控制基础上的利润空间就显而易见,之后把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外包队伍侧重分包单价的控制,直属队伍侧重直接成本的控制,达到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的事中控制及至竣工完工结算的事后对比分析。在确保预算范围内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舞弊行为的发生系数。

第三、提升内部审计地位,通过审计加强内部控制。

上文,主要阐述了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对防止舞弊的重要性,但是要防止舞弊还涉及如何保持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这里就不得不谈到内部审计的作用。我们所说的内部审计并不限于财务收支状况的审查监督。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位是“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内部审计已经从以监督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从财务审计拓展为管理审计,不仅看病,还开方配药,并提出预防措施。因此,现在的内部审计人员也不单纯局限于财务人员,而是应由各个条线的专业人员组成内部审计部门,并且这个审计部门独立于其他部门(当然一般适应大、中型企业,小规模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对经济事项的审计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专项的。内部审计人员根据企业经营活动各方面的潜在风险水平,通过检查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来协助遏制舞弊。同时企业在赋予审计人员责任的同时,还要给予其相应的权力,这样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审计的对象不应只是面对普通职工、中层干部,而是对企业高层也有所约束。某省,在2002年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共完成各类审计项目29633个,查出损失浪费金额5.72亿元,纠正违纪金额8.72亿元,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开展内部审计的目的,并不是要以查处多少违纪行为而论成果,而是随着审计人员地位的提升,及审计效果的显现,对企业的各项行为时时有警示和改进作用,也就达到了预防一定舞弊行为发生的目的。

第四、加强对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有这样一句话“无论是财的内部控制,还是物的内部控制,其基准点都在于人的内部控制。控制的目的最终都必然表现在人的行为上。只要人的行为是合规的,对这种合理行为的控制就没必要;反之,只要人的行为不合规,对不合理行为就必须加以控制。”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对人的管理在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了人的素质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因此一个良好企业文化的形成就尤其显得重要。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使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目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产生认同感,协调的人际关系又使员工产生归属感。企业文化的形成有硬性和软性措施。硬性措施包括企业制度、规则等必须执行的强制性措施。软性措施主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包括培训、沟通等在严格的管理中注入关怀、和谐、团结、互助等人文因素。而培训是提高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我们要制定长远的培训计划,对企业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包含管理知识、业务知识培训,同时更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树立和培养员工的廉正观念和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企业内部自行组织培训;组织人员参加外部培训或到其他企业进行现场参观等。一旦一个企业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其内部员工的素质也会有较大的提高,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对舞弊的发生也会有所抑制。

第五、必要时引进外部控制力量。

内部控制一旦形成,就要发挥其成效,职能行为是否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下运行,除了开展内部审计之外,还可以实施必要的外部审计。这里所说的外部审计主要指,独立于企业的外部中介机构审计,引入外部审计的原因,不外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外部审计的介入能够从独立、客观的角度鉴定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和运行效果。揭示和评价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反映企业内控的盲点和误区。其客观、公正、独立的鉴证地位对防范舞弊同样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上就是预防舞弊发生的一些必要措施,要想预防和发现舞弊行为的发生,势必离不开舞弊的检查,那麽又如何开展舞弊的检查呢?

舞弊的检查就是指实施必要的检查程序,以确定舞弊行为是否已经发生。舞弊的检查通常由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的舞弊调查人员、顾问及其他专家实施。首先,检查人员确定后,要定期制定检查计划,检查原则上按计划进行,也要根据实际发生情况临时增加检查任务。

内部审计人员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舞弊的检查:

(1)评估舞弊涉及的范围及复杂的程度,避免对能涉及舞弊人员提供信息或被其所提供的信息误导。

(2)对参与舞弊检查人员的资格、技能和独立性进行评估。

(3)设计适当的舞弊检查程序,以确定舞弊者舞弊程度、舞弊手段及舞弊原因。

(4)在舞弊检查过程中与组织适当管理层、专业舞弊调查人员、顾问、其他专家保持必要的沟通。

(5)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以避免损害相关组织或人员的合法权益。

总之舞弊检查的方式很多,在这里不多做陈述,但是在检查的过程中建议设置检查风险点。就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容易产生或纰漏的地方,设置风险点,以此来提醒和警示内部审计人员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引起重视。以财务审计检查为例:可以按以下几方面设置检查风险点。

(一)核算。包括:会计科目、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会计帐簿、财务报告、会计档案等。

(二)财务管理。包括:合同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成本控制、票据管理等。

(三)个人素质。包括:政治品德、业务技能等。

第7篇:领失业保险的利与弊范文

从因素,审计自产生至今,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即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努力,但始终也无法完全地满足社会需求,由此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审计应起的作用的理解与审计人员行为结果及注册师执业界对审计业绩的看法之间存在差异,即审计期望差距(expectation gap)。这使审计人员常常“卷入不愉快的责任诉讼纠纷之中”(G.J.Benston)。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破产的增多,一方面,社会对审计需求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依靠、利用审计工作成果,以正确作出各种决策和判断;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审计作用的期望也不断提高,既要求审计人员尽快出具报告,以保证会计信息的时效,又要求审计人员对舞弊和违法行为负有更多的责任。同时,会计报表使用者追究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注册会计师只注重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审,不注意分析被审计单位的政策面、环境面、市场面和经营管理面,不注意识别和评估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就可能承接不应接受的审计委托,掉人“审计陷阱”,也可能错误确定重点审计领域,不利于审计质量;也可能使审计风险失控,使审计得不偿失,于是,风险导向审计在弥补日益扩大的审计期望差距的社会因素中应运而生。

从因素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致使会计师事务所的边际收益不断下降,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能在审计市场中生存和发展,需要维持期望的边际收益,其途径有二:一是增加审计收费;二是降低审计成本。显然,在一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加审计收费是困难的,于是,审计基于成本效益的推动,“一个使得审计人员计划并有效成功执行的审计概念”( 斯迪威(Manin C.Stilwell)和艾利奥特(Robert K.Elliott)描述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一个用于评价有关财务报表假设的证据是否充分的工具”产生和发展起来。

从美国审计准则制定和发展分析,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审计风险和重要性”中首先把风险导向审计确定为在审计计划和评价审计结果时应运用的一个。之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ACP)成立的科恩(Cohen)委员会调查社会公众期望时发现,社会公众要求审计人员应对舞弊行为以及关于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欺诈和违法行为的报告,负有更大的责任,而且这一要求在 20世纪60年代以来越来越强烈,针对这一情况,美匡注册会计师协会1988年4月公布了第53号“审计师检查和报告错误和舞弊的责任”准则(SAS NO.53),要求注册会计师设计的审计工作应能为查出报表的重大错误和舞弊提供合理的保证。适用 1995年美国《私人有价证券诉讼改革法案》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承担识别和揭露某些舞弊行为的责任”的要求,]997年2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第83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准则(SAS NO.83),以进一步缩小与公众的期望的差距。在安然等会计舞弊事项爆发之后,美国政府及公众强烈要求审计行业作出自我检讨,切实改进对舞弊进行审计的效果,于是,2002年10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第99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准则(SAS NO.99),该准则全面替代了83号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一些高风险的审计领域,如收入确认、存货数量、会计估计等实行“有错推定”假设,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如果没有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证明该交易事项或科目余额是真实的,则应当推定其存在,不能草率地认可会计报表。该准则也强调审计人员在审计每个项目时都要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精神,不能推测管理层是诚实可信的,首先要考虑是否有舞弊的嫌疑。由于该准则针对切实提高审计舞弊的效果,作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进,致使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全面贯穿于审计准则之中。

二、现实的审计风险推动独立审计准则的发展

在我国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导致审计风险的不同因素,对独立审计准则的运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一)技术因素

1.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活动的日趋复杂对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同时,高新的产业化、各种信息技术以及创新工具的广泛运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和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日益复杂,这不仅提高了审计的难度,而且对传统意义上的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要求独立审计准则强调注册会计师在制定审计计划、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和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报告时,必须具备各方面素质:服务责任心、正直、客观和能力。

2.注册会计师运用独立审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对准则的推广和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注册会计师运用独立审计准则中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对独立审计准则实质的理解和执行,一味地生搬硬套独立审计准则中死的条款,机械地“走程序——收集证据”了事。(2)执行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能主动地控制审计程序的实施,要么被外界条件或被审计单位牵着鼻子走,要么只是机械地执行程序,不进行专业判断。(3)对于一些重要事项、异常事项不关注,不执行公认的审计程序,不追加针对性的审计程序。(4)独立审计准则不被司法和相关职能部门所认同。这些问题无疑都增大了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应当重视独立审计准则的运用,不断从审计实务中了解独立审计准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技术提示或专业辅导的形式,使注册会计师真正掌握和运用独立审计准则。

(二)社会因素

1.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缺陷要求独立审计准则必须与质量控制准则和职业道德准则配套运用。

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缺陷主要源自3个方面:(1)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最早都是挂靠于某一行政单位,虽然自1999年以来,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完成了脱钩改制工作,但现实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些改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唯恐失去挂靠单位而减少客户源,与从前的挂靠单位仍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挂靠单位也利用此种关系将其视为创收的渠道;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开拓业务时,利用利益关系与某些权力机构建立新的关联,逐步形成或巩固某一部门或地区的“势力范围”,这种审计市场的人为分割,严重侵蚀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2)由于中国企业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出现了委托者出钱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自己会计报表的现象,经营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由他们聘请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决定注册会计师的续聘、收费等事项。这种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的状况打乱了审计关系三方有序的平衡关系,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关系中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破坏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3)由于市场经济的诚信机制尚未建立完善,尤其是缺乏政府监管者的诚信机制,出现了监管者本身利用行政权力划分注册会计师执业范围以及向注册会计师提出超出其职责的要求等现象,使得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行政权力的侵蚀。

2.注册会计师自律监管的弱化要求独立审计准则运用必须有相关法规制度的支持

虽然注册会计师行业强凋自律监管,但由于注册会计师协会始终在“半官半民”的狭缝中实施监管,缺乏强有力的法规制度支持,自律监管效率不高,致使一些注册会计师在对比审计质量屈从于审计需求所带来的收益和因审计质量受到惩罚的成本后,抱着侥幸的心理选择了审计质量屈从于审计需求以利于开拓业务的道路。因此,独立审计准则的运用必须具备一个相对完善和严厉的环境:(1)国家运用其掌握的权力,根据审计活动中的一般,强制性地把审计的原则、权力、责任、程序和方法固定下来,让从事审计活动的人去执行或遵循。这是国家强迫审计人员必须接受的最低行为标准,如达不到或违反这种最低行为标准,就被视为违法行为而受到严厉的惩罚。(2)用较高层次的法规制度明确审计报告的作用及其注册会计师的职责。

3.众多审计诉讼案件的出现要求注册师必须实质地运用独立审计准则

众多的审计诉讼事项,一些注册会计师直观地认为检查、监盘、函证等注册会计师常规审计取证在日益复杂和隐蔽性强的会计造假事件中失效了。于是产生了困惑:注册会计师如何取证才能控制审计风险呢?但深入分析,检查、监盘、函证等审计程序的失效,主要是由于注册会计师不适当地运用审计程序而引起的,而不是这些审计程序本身无效。因此,风险导向审计要求人们在获取审计证据时应当注意:

(1)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能机械地照搬独立审计准则中规定好的审计程序,而应当在了解和分析被审计单位基本面、经营面、市场面、行业面、政策面的基础上,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专业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重点审计领域和风险点,实施针对性的审计程序。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在形成审计工作底稿时,不能仅仅重视形成实质性测试的工作底稿,应当注意控制测试(了解测试和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在逻辑关系,重视形成控制测试和分析性测试的工作底稿,以控制测试和分析性测试获取的线索证据,进行专业判断与分析,进而决定如何把有限的审计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高风险领域,如何获取支持力较强的审计证据,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

(2)对于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点审计领域或关键风险点,注册会计师应当综合利用各种审计程序,获取不同的审计证据,共同支持审计判断。

(3)注册会计师应当重视分析和评价获取的审计证据,并据此决定下一步的审计程序或直接得出审计结论。在审计实务中,一些注册会计师重视资料的收集和证据的获取,轻视对资料和证据的分析、归纳和判断,如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只有抄录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及其索要相关资料的痕迹,缺乏审计轨迹和专业判断的记录,使得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测试获取了许多无效证据、低效证据,不仅浪费了审计成本,也加大了审计风险。因此,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于获取的审计‘证据。必须进行评价和分析,去伪存真,判断已获取的证据是否充分适当,是否需要实施追加审计程序予以补充证据,否则,仅仅收集资料和获取证据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注册会计师审计”。

三、建立的独立审计准则运用体系

独立审计中的账项墓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有限的审计资源被不恰当分配到低风险和高风险领域,造成低风险审计领域审计过量而高风险审计领域审计不足。而风险导向审计则提供了一种既能保持审计效果又能提高审计效率的审计思想:以分析、评价审计风险为基础,把有限的审计力量集中在高风险领域,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以风险导向审计思想建立独立审计准则运用体系的具体措施有:

(一)修订、完善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

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包括独立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执业道德准则和职业后续准则,这些准则在制定和运用中应当相互协调、相辅相成。

1.引进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不仅要修订“错误与舞弊准则”,还应当在逐步修订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中的了解情况,确定风险——评价风险——针对风险,设计审计程序——进行审计测试,获取审计证据——评价审计证据——专业判断审计结论或审计意见等一系列的相关具体审计准则,逐步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务中能够具有清晰的思路控制风险,在运用独立审计准则中更加深刻地理解风险导向审计的精髓。

2.引进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完善制定质量控制准则的具体准则,指导会计师事务所从招聘人员、业务承接、工作委派、风险控制、向有关专家咨询以及对某一具体审计项目的指导、监督和复核实施全面控制,以保证独立审计准则得到有效地遵守和落实。

3.引进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完善制定执业道德准则的具体准则,并利用注册会计师行业道德裁决解决注册会计师执业中遇到的与同行、与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以及其他方面的道德冲突,强调注册会计师在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收费、广告与招揽等方面的道德要求。

4.引进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完善制定执业后续教育准则的具体准则,并把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纳入整个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中,不断在后续培训中提升注册会计师运用独立审计准则的能力。

(二)提升注册会计师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

在运用独立审计准则时,为增强注册会计师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应当:

第8篇:领失业保险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控制活动

当企业产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要实现其经营目标,销售业务的关键作用越来越明显。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销售额是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所有的投资战略分析以及企业的年度财务计划无不从确定市场销售预测开始。企业运营管理者都非常清楚,没有销售就没有生产经营,销售是企业运营的龙头。因此,所有企业无不对销售和市场开发给予极大的关注。当然,挑战、机遇和风险并存,销售与收款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非常复杂而且比较难控制的业务环节,其发生风险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加。

一、企业销售与收款的风险

在制造行业中,销售与收款是企业经营活动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基本包括6个环节——市场推广、销售合同谈判和签订、客户服务、发货、开具发票确认应收账款、收款。销售与收款环节中,收款是最后一个环节,体现前面环节的成果,如果前面各环节出现舞弊风险,将会给收款环节留下很大的财产损失风险。同时销售业务质量的高低完全可以体现在应收账款的变化上,从财务上看,会计科目应收账款的借方反映销售额的多少,贷方反映货款回收的多少,余额则反映没回收的货款还有多少,所以如果销售与收款的风险发生了,最终会体现为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抓住商机,除了要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售后服务外,还要运用赊销方式来扩大销售,只要有赊销就必定有应收账款。在当今中国,商品与劳务的赊销、赊供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商品、劳务赊销的结果,一方面扩大了企业产品的销路,增加了产品销售收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形成了一定的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随着这一销售方式的普遍运用,不少企业应收账款占总资产及流动资产的比重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资金周转,甚至产生大量的呆坏账,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产损失。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强销售与收款中各环节的风险管理,特别是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先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回收等管理工作,以保证应收账款的合理占用水平和收款安全,降低财产损失带来的财务风险。

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是企业的重要工作,笔者在某公司了解到,年销售3亿多元,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在1.4亿元,已经核销的坏死账累计2200万元,账面还有呆账2100万元,2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占总应收的16%。企业在市场扩张过程中,怎样控制收款风险,怎样平衡占领市场和赊销风险的关系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销售与收款风险控制的方法探讨

1、职能分离法

职能分离法适用于预防企业所有业务环节的舞弊风险,销售一收款循环也不例外。很多企业中,销售一收款循环过程一直由销售部独立负责,这种独家控制销售一收款业务的好处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同时也增加了潜在的风险。比如销售人员出卖企业信息资料,侵吞市场推广费,自己开公司销售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的产品,参与制造仿冒本企业产品,贪污挪用销售货款以及滥用公关交际费用等等。为了预防这些问题,企业可将销售一收款业务循环中的业务环节进行拆分。例如,将前期的市场拓展和销售合同签订、客户信用评估以及售后服务进行分割;销售人员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市场拓展和销售合同签订;客户服务由质量管理部负责;信用评估则由独立的信用管理部或财务部信用管理人员负责;销售发货则由物流部组织安排;销售人员催款,而货款回收则由财务部为主负责办理。

2、建立客户信用评估和控制机制

在签订销售合同以及办理销售发货的业务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环节就是客户信用评估。过去由于企业对客户信用评估不重视,为了占领市场盲目扩大客户源,为日后销售收款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一些销售业务人员更是利用企业信用管理的漏洞,冒险向不该发货的“特殊客户”大量发货,导致企业出现巨额的坏账损失。这就是业务人员舞弊活动的后果。为此,规模到了一定程度的成熟企业纷纷建立了客户信用评估控制程序,并建立了独立于销售部门的信用管理部。当销售业务人员和客户谈判签订销售合同前,必须事先经过信用管理部门的调查和风险评估。销售部门提出的赊销额度,事先也必须获得信用管理部门的审核并经过主管副总或总经理的批准。当销售业务人员向物流部提出发货申请前,必须经过信用管理部的核查,确保发货额度控制在已经批准的赊销限额之内。信用管理部门有权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和过去的付款情况拒绝或批准销售发货申请。

信用评估部门须了解客户信息,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为评定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依据,依此确定采用不同的销售方式。

国际大公司实践证明,有效的信用控制可以极大地预防销售业务中应收账款的安全风险。

3、建立客户访问和应收账款对账制度

作为控制和预防销售舞弊风险的重要政策,企业可以制定内控和内审人员对客户进行访问的制度。企业高层领导可定期或不定期访问客户,内控人员也应当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客户进行随机抽查访问,可以直接了解客户对被审计企业销售业务人员的看法,以及对公司客户服务水平的反馈意见;企业的财务部应收账款主管人员以及信用部人员也应当对客户定期进行对账。达到对本企业销售业务人员遵守企业规定起到监督作用。4、制定严格的销售收款政策

保证销售货款安全、及时足额返回企业是一项重要工作。财务部是应收账款和收款业务的主体。企业应当明确规定禁止销售业务人员收取现金货款,同时尽可能要求客户直接向公司指定账户汇款支付销售货款。对于一些临时需要支付现金或承兑汇票的客户,则应当制定程序要求客户或销售业务人员提前向公司财务部主管和其销售主管报告具体的付款时间、付款数额、付款方式以及携带转账的安全措施。预防相关业务人员内外勾结实施贪污、挪用、截留等舞弊行为。企业内控人员、财务主管以及销售业务主管应当定期对销售回款进行监督检查,抽查核对与客户的往来账务,预防舞弊行为的发生。

5、建立应收账款分析、催收和预警制度

企业要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销售部门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财务部门有权督促销售部门加紧催收。应收账款超过2年会失去诉讼时效,企业应按季度分析账龄,建立风险预警程序,向货款清收部门预警接近诉讼时效的应收账款,以及时采取财产保全、法律诉讼等措施,对催收无效的逾期应收账款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解决,最低程度降低应收账款形成坏账的风险。

6、建立确认制度

建立确认制度。要求销售人员做到,及时取得客户的收货确认函和收到发票确认函,销售部门负责专门整理和保存,避免对方恶意拖欠或货物丢失,造成公司损失。

设置销售台账,及时反映各种商品销售的开单、发货、收款情况。销售台账应当附有客户订单、销售合同、客户签收回执等相关购货单据,如果客户恶意拖欠,产生了法律纠纷,这些资料和单据将是企业以后维权的有力证据。

7、控制销售渠道

有些企业放弃对销售业务人员的控制,只要完成预定的销售目标和费用指标后,销售人员干什么企业也不管。这种做法弊端显而易见,销售人员容易和客户或竞争对手勾结,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事情。

有些企业或者干脆将销售业务包括售后维修服务都委托第三方贸易公司和专业维修公司去做,大多数家电行业即是例子。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利用第三方的专业营销能力和维修技术力量,便于集中精力做好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其缺陷也非常明显,这些第三方将控制企业的整个销售渠道和商业秘密。

8、建立舞弊案件举报制度

为了预防各种舞弊行为产生,企业也会建立特别的舞弊案件举报处理规定。企业的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设立了一个舞弊案件举报中心,设置公开的电子邮箱,接受来自企业员工或外部相关单位及人员的举报。这里包括来自客户甚至竞争对手的举报。

9、严格执行退货和三包政策

产品销售后的三包政策也是销售一收款循环中的一个分支环节。执行三包政策的关键是要对退货商品进行严格的鉴定,原则上只有质量部门才能对客户退货进行质量鉴定,见到质量部门的鉴定报告后,属于退赔范围的,销售部门才能执行退赔,要预防销售业务人员利用三包政策从事舞弊活动。

10、销售人员自律声明

销售业务人员作为敏感岗位职工应当签署员工自律声明。此外,企业还应当制定销售人员保证书。该保证书主要针对销售人员特别设计。这里包括:承诺遵守公司内控管理政策,遵守和客户、销售商和经销商的交往原则,遵守信息规矩,填写销售人员工作日志等。销售人员特别要对违反申明承诺后的公司处罚事先做出接受承诺。以保证企业发现销售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后能够及时做出有效的处罚。销售人员保证书对销售一收款业务中的各业务环节都具有预防舞弊风险的作用。

11、销售人员工作日志

这是针对销售人员工作特点设计的一套最关键的控制措施。销售业务人员和其他业务人员的工作有一个重大的区别,那就是点多面广,频繁出差或长期驻外工作远离办公现场。销售人员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也非常辛苦。为了鼓励销售业务人员积极拓展市场,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许多企业均会给予各种不同的优惠政策。但是,也正因为具有这些特点,企业也最容易对销售业务人员失去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事实上,销售业务人员已经成为企业最难管理的一个特殊团队。

第9篇:领失业保险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会计舞弊;审计;财务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会计舞弊及审计失败案件频频出现,使得企业会计舞弊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正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舞弊行为主体的范围很广,可能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尽管早期的审计准则不承认注册会计师负有舞弊审计责任,但迫于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压力,独立审计职业界纷纷修订执业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充分关注由会计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因此,会计师必须具备识别会计舞弊的手法,以防范和减少审计风险。 

二、会计舞弊的行为特征

会计舞弊分为员工舞弊和管理层舞弊。无论是何种舞弊,都有可能涉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或与外部第三方的串谋,而舞弊行为的目的则是为特定个人或利益集团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具体而言,会计舞弊的行为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虚构业务内容,虚列凭证,制造虚假余额

这是一种常见的形式,舞弊通过改动凭证或直接虚列支出进行,如财务人员利用企业偷逃个人所得税的做法,将工资虚拟名单中增加名字和金额,以达到贪污的目的。有时财务人员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故意算错,用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者擅自提现等。 

(二)商业企业用往来账户偷逃税款

按照规定,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在款项付讫后才可抵扣。为了逃避税款,在款项不足付款或不愿付款的情况下,企业领导授意财务人员,用以往年度或已下账的付款存根或未用支票存根对日期进行改动,作为抵扣付款凭证,这是企业套取税款的一种非法的舞弊行为。企业赊销商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本应及时收回,但购货单位为了长期占用应付货款,销售企业经销人员和财务人员为了从购货单位谋取私利,而合谋长期拖欠货款,造成企业应收销货款长期挂账。有些企业将外单位还款不冲销往来账,而是截留并转移他处,再通过坏账损失挤列管理费用。 

(三)隐瞒收入,虚报损失

企业向供货单位购买货物后,取得了蓝字发票,但又因故将货物退回,取得了红字发票,而财务人员用蓝字发票计入“应付账款”而将红字发票隐瞒,然后寻机转出,贪污此笔款项。企业利用预收账款将尚未实现的收入提前做收入处理,虚报商品销售收入,调节利润;或将预收账款长期挂账,不做销售处理,以达到偷逃税金的目的。 

(四)调节费用和利润,以达到不同的目的

如:企业的在建工程试运转过程中所取得收入扣除税金后应冲减在建工程成本,但企业为了调整利润,在“其他应付款”中挂账,或者企业为了控制当年实现的利润,采取在建工程提前报决算、提前转固定资产、提前计提折旧的方式以虚增费用或减少利润。利用“预提费用”科目达到企业所要的目的,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手段。如:有些企业为了达到继续享受国家税收优惠的目的,采取虚列预提费用的方式来人为地调节利润,对早已提足的大修理费用支出一直在预提费用中列支,做成“真盈假亏”的假象;有些企业对已预提完毕的预提费用支付时不转销,并将其重新进入成本费用账户,以达到增加当期费用的目的;有的公司为了粉饰业绩,人为虚增销售对象及交易,对并不存在的销售业务按正常的销售程序进行模拟运转,不惜多缴纳一些税金;或对有一定销售业绩的客户,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虚构销售业务,使得公司在该客户名下确认的收入远远超过实际销售收入。 

三、会计舞弊的形成原因

虽然从会计舞弊的行为特征上看,其具有较强的主观因素,但是从成因来看,根源还在于制度方面的问题。具体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产权模糊、责任虚置,是会计舞弊行为产生的根源 

产权制度是经济制度的核心。有效的产权制度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在产权清晰的情况下,每个经济交易人都将得到其应得的利益,同时也都应支付其应负担的成本,在比较收益和成本、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再做出行为的选择,这样的制度安排是公平的、合理的、有效率的。但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是模糊、不清晰的。法律上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概念是明确的,但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代表来行使其所有权,人人都拥有却人人都不拥有;国家财政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同样也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代表来承担这种责任。这是国有资产所有权模糊所带来的保值增值责任的虚置,是国有资产经营权不清晰所带来的管理责任的虚置。由产权模糊带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和管理责任的虚置,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也是会计舞弊行为的土壤,为会计舞弊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现行的制度导向审计理论存在缺陷 

健全的内部控制对防范管理层会计舞弊失效。制度导向审计理论采用的是简化主义,假设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舞弊机会,即如果一个单位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并能够在实务中得到有效的运行,则该单位财务报表编制中进行舞弊的机会减少;反之,如果一个单位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舞弊的机会就会增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也会降低。其审计理念是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地带可能存在更多的错弊,审计人员的重点就是对内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的相关业务的实质性程序。但管理层会计舞弊的舞弊主体通常为管理当局,其地位的特殊性使其极易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不受内部控制的制约,从而使健全的内部控制对防范管理层舞弊失效。在很多舞弊案例中,被审计单位都有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都被高层管理者藐视或逾越,以致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实质性程序失灵,分析程序不够 

绝大部分的舞弊采取虚构经济业务的方式,实行一条龙作假,针对目前的监管政策或审计手段进行精心设计,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实务中,不少被审计单位聘用了原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这使得他们对事务所的审计流程、审计手段、重要性水平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如果未能充分、合理地运用分析程序,没有站在战略和经营角度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前景进行分析,没有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情况从行业、会计、财务和市场前景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对可疑的线索视为当然,就不能深入探求真相,查错防弊。由于商业经营的复杂性及管理层的自利性,要想彻底消除舞弊是不可能的。但是,审计人员如果能够秉持专业怀疑态度,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熟悉各种可能的舞弊迹象,则必然能够增加揭示财务报表虚饰的可能性。 

四、针对会计舞弊的审计策略

结合上述会计舞弊的行为特征和成因,笔者认为应当从制度设计以及相关人员的技术性操作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安排,现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 

(一)制订周密的审计计划 

审计人员在实施舞弊审计时,应当明确并切实履行其审计职责,尤其要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目的的审查与评价,以便经济、有效地完成舞弊审计任务并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既要了解过去有关的事件及被审计组织或被审者的诸多表现,如管理层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及诚实品质等,又要警惕可能出现的不正当行为,尤其要重视那些容易产生错弊的资产情况,还要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评价。在编制审计计划时,考虑到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存在的可能性,除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外,下列情况会增加舞弊的可能性:1.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品行或能力存在问题。2.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遭受异常压力。3.被审计单位存在异常交易,例如期末发生对盈亏有重大影响的交易,发生重大的关联方交易等。4.审计人员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二)通过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以识别会计舞弊 

有关会计舞弊征兆的研究表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的管理层为了掩饰其财务困难,更有可能舞弊。因而,注册会计师与投资者应该对财务状况以及盈利质量差,面临巨大财务压力的公司的会计舞弊情况给予高度关注。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有: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资产营运效率分析、获利能力分析、投资报酬分析、现金流动分析。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从资产质量、偿债能力以及营运能力等方面来分析。1.分析企业的资产质量,应着重关注以下问题:(1)存货占流动资产、总资产的比例与往年相比是否大幅度增长或高于同行业水平;(2)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3项合计占流动资产、总资产的比例是否过高;(3)是否存在委托理财、抵押担保等潜在损失;

(4)是否存在关联方长期占用巨额资金情况。2.分析企业偿债能力,主要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负债比率、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财务弹性以及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3.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营业周期等营运能力指标来判断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 

(三)谨慎选择客户 

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客户前,应先做好征信调查,而且要评估自己有无能力提供此项鉴证服务。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在甄别客户时必须高度关注客户是否存在经营失败、客户管理当局是否存在重大欺诈行为的迹象。如果对于该客户管理阶层的诚信存有重大疑虑,应有勇气坚持立场,必要时尽早抛弃。事实上,选择优质客户,远离不良客户,已经成为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失败的重要环节。 

(四)保持高度职业审慎和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人员既要了解过去有关的事件及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者的诸多表现,如管理当局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及诚实品质等,又要警惕可能出现的不正当行为,尤其要重视那些容易产生错弊的资产情况,还要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评价。因此,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考虑到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存在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1.具有预防、识别、检查舞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审计时警惕相关方面可能发生的舞弊风险。2.根据被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审计的成本效益性,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3.运用恰当的审计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程序,以发现、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4.发现舞弊迹象时,应及时向适当的管理当局汇报。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利红. 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舞弊的识别[j]. 商场现代化,2009(2). 

[2] 李毅. 试论会计信息化舞弊的防范与内部控制的建设[j].中国市场,2008(48). 

[3] 张红云. 对会计软件进行财务舞弊情况的调研与分析——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