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后勤保障方案范文

后勤保障方案精选(九篇)

后勤保障方案

第1篇:后勤保障方案范文

疫情期间开学返校后勤保障工作方案

根据省、市教育部门《关于切实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

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XX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案》要求,特

制定本方案。

1、总体目标

全面做好开学前后校园的工作,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预防措

施,保障学生平安返校,教学平稳运行,防止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秩序和校园稳定。

2、组织领导

成立开学返校后勤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环境卫

生条件改善、校园环境卫生整治、防控物资准备、隔离房间准备、

应急处置方案制订、寒假期间学校后勤保障、开学后学校食品卫生

安全等工作。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后勤部全体人员

三、主要职责与措施

(一)

检查和改善学校环境卫生条件检查和改善教室、宿舍、

食淳、运动场馆、图书馆、厕所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环境卫生条件,

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遏制病毒传播。

(责任人:XXX,成员:XXX、XXX、XXX)

(二)

整治校园环境卫生加大对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按要

求做好校园公共区域消毒卫生工作,设置废弃口罩与容器,设与人

定时回收处理。

(责任人:XXX,成员:XXX、XXX、XXX)

(三)

做好防控物资储备做好防控物资需求统计、申报、询价

等采购准备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实施紧急采购;

根据发

展情况,分类分阶段实施;

开学前确保测温设备、曰罩、洗手液、

消杀器械、药品等物资储备到位,做到物资充裕,防控落地,建

立防控物资发放领用台账。

(责任人:XXX,成员:XXX、XXX、XXX)

(四)

严格按要求报送信息

严格落实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按要求每日收集各部门相关

防控工作动态信息,汇总后报学校党政办公室;

严禁迟报、漏报

(责任人:XXX,成员:XXX、XXX)

(五)

制订防疫应急处置方案制订防疫应急处置详案,将应急

处置流程广而告之;

定时定期开展筛查、检查,发现患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疑似病例的学生及时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

断、早治疗、早隔离;

设置学校留观室,安排与人负责,做好防

护工作。

(责任人:XXX,成员:XXX、XXX、XXX)

(六)

强化联防,有效处置,严格落实防扩散措施;

配合安全保卫处在校门口设立检查点、消杀点,进行体温

测;

配合学生工作处做好学生晨、午检测等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开

展防控宣传教育。

(责任人:XXX,成员:XXX、XXX、XXX)

(七)

做好寒假期间学校后勤保障工作每天对办公楼等区域实

施消杀灭菌工作;

对值班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控保护措施;

保障所

有值班人员的餐食供应;

提供应急车辆保障。

(八)

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开学后,对食埠从业人员进行全覆盖的排查,排查合格才能上

岗,按照食品卫生安全要求,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责任人:XXX,成员:XXX、XXX、XXX)

四、工作要求

(一)

统一人识,提高站位。充分认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的特殊性、复杂性和严峻性,高度重视防控工作,切实增强紧迫感

和责任感。

(二)

明确责任,履职到位。充分认识开学返校后勤保障

工作,特别是防控物资储备和防疫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性,强化责

任意识,坚决防止扩散蔓延,确保师生平安返校,确保教育教学工

作正常开展。

开学返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案

2020春开学返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案

为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要求,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学生返校工作,切实保障

学生平安返校和校园稳定安全,根据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

本方案。

1、总体目标

全面做好开学前后校园的工作,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预防措施,保

障学生平安返校,教学平稳运行,防止不必要的恐慌情绪,维护学

校正常秩序和校园稳定。

二、组织领导

成立学生返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返校期间的预防、

管控、科普宣传、监管协调、掌控及及时报告、应急处置等工作。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

成员:学校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学

生工作部,学生工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统筹协调学生开学

返校工作。

三、主要职责不措施全面做好开学准备、宣传不科普教育、和

突发情况(事件)处置等工作。

(一)开学前全员排查分类处置

1.学生工作部负责开学前排查统计。未接学校通知不得返校

。学校全面通过班级QQ、微信群等各种渠道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普

防治知识和防控要求,收集有无从外地返回、与外地人员接触

和有

无发烧、干咳、乏力等症状的相关信息,由学生工作部汇总,做好开

学准备。从外地返回、与外地人员接触、有发烧、干咳、乏力等症

状的同学在家自主隔离14日后方可报到。

2.学校做好返校学生信息统计,学生工作部做好食宿安排。

3.后勤处负责在建设留观室,完成对校园尤其是教学楼、图书

馆、食堂、宿舍、办公等重要场所的消杀任务。积极采购物资,配发

洗手液一瓶。负责安排及送诊车辆。

(二)

报到时全员检查妥善安排

1.安全保卫处负责在学生进校门时测量体温。车辆进入校园进

行消毒处理。原则上禁止校外人员进入校园,确需进入的,实

行严

格实名登记,并测量体温,一旦发现,实行倒查制,及时将

接触人

员送留观室观察。

2.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外地返回、与外地人员接触和有无发

烧、干咳、乏力等症状的同学送留观室观察。

(三)

报到后全程防控及时处置

1.坚持对学生晨测,体温异常戒呈现有发烧、干咳、乏力等

状的同学安排到留观室进一步观察。

2.学生工作部对进入留观室戒进行隔离治疗的同学,每天通过

电话网络进行谈心谈话和心理疏导。

3.期间,各部门不井行不必要的学生集会和大型活动。

4.安全保卫处负责做好防控期间的安全工作。

四、工作要求

1.提高政治站位,把确保学生平安返校,保障校园教学生活秩

序当作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第2篇:后勤保障方案范文

一、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

法院的后勤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与其他行政部门的后勤管理工作存在共性,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性:

1.服务性

服务既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归宿。后勤管理部门是法院正常运转的能量保障,必须为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服务。这些服务主要归结为:一是为领导服务。后勤管理部门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首先应该为领导服务好。领导工作涉及到哪里,后勤服务工作范围就要延伸到哪里。二是为法院内部各部门服务。后勤管理部门往往掌握着法院的财、物,也是确保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转的“命根子”。后勤管理部门切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权力地位的象征,而应看作是服务的职责和途径。什么时候都不要显示自己的权力,而限制和阻碍各部门的工作,而应急其所急,帮其所帮,解其所难,热情服务。三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机关各个部门的主旨。后勤管理部门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人民服务。例如办公环境条件的改善,庭院环境的美化等工作,一方面是为了审判工作能够更好的运作,更重要的是为人民来法院诉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民在一个优美舒心的环境中解决生活中的争端。

2.琐碎性

后勤管理工作常常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然而这些被称为小事的工作切不可小看。例如,会务工作,需要抬桌子、搬椅子、端茶倒水,如果没有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准备,无法保证大事的顺利进行;迎来送往,电话的接进接出,是再小不过的事,但却代表着法院的精神风貌,弄得不好,会直接影响到上下、内外的关系;如果是对待外宾,小事处理不当,也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形象。

3.复杂性

首先它表现为事无巨细,头绪繁多,既有人际关系,又有人与物的关系,而人与物的关系处理不当,又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审判业务所需的交通、通信、器材等物资保障以及法院工作人员的生活样样都要细心考虑,精心安排,稍有疏漏,就会影响审判业务的展开和审判人员办案的情绪。其次是上下左右,纵横交错,涉及面广,既要处理好法院内部各庭、处、室的关系,又要处理好法院与外部的诸多方面的关系。因此,人民法院的后勤管理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二、当前后勤保障体系现状与不足

后勤管理工作在法院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勿庸多言。然而我们的现实工作中,后勤保障体系出现诸多问题。一是后勤工作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必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使得法院机构除行政管理机构、审判机构外,还要拖着一个庞大的后勤服务机构。在内部组织机构方面,一般法院的后勤保障工作由办公室负责,或专设后勤保障部门。专设后勤保障部门是现有体制下较为理想的组织方式,但大部分法院的后勤保障工作还是放在办公室。许多专业性较强的水电维修、车辆驾驶、厨师等工作,都需要专业人员从事,在编人员一般无此技能,故常常需要外聘其他人员。这种粗放型的分工,不仅使得办公室的组织机构庞大庸肿,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办公室行政管理职能的高效率实施。二是法院聘用的这些人员需要发放报酬,然而国家对这一部门人员并无财政拨款,这部门费用就需要法院自行负担。对于办公经费本来就十分紧张的法院,无疑是血上加霜。以东港法院为例,仅食堂、车队就雇佣临时工作人员就有十几名,每月的报酬仅为三百余元,但这每年也需要法院自行负担数万余元的临时工作人员报酬,这笔费用对于一个基层法院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额。三是临时聘用人员在管理上带来许多不便,又由于法院所能给付的报酬实在差强人意,所以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往往很难留住,这一矛盾对于留住技术性更为强的信息化建设人才显得更为突出。

总体而言,我国当前法院后勤管理体制与其后勤管理工作地位、作用、特点以及审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在体制上,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纵向封闭型”,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编制模式;在管理方法上,采取的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方法;在分配制度上,仍然是“铁饭碗”、“福利型”;在效率上,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如此等等,制约和影响了法院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审判工作的展开。在精简机构、深化改革、公正高效全面地加强法院审判工作的形势下,如何搞好法院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真正实现全面、高效的优质服务,已是一个即待解决的问题。要搞好这一改革,必须面对现实,正确认识法院后勤管理工作的地位、作用和特点,从当前法院后勤管理体制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三、改革的方法

(一)基本思路

后勤保障分为很多部分,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编制模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法院的需要。其中食堂、车辆、文印等可社会化事务仍然包含在法院后勤保障之中,其中利害关系已在上文述明。对于此种可市场化事务我们应该引入社会化机制,由专门独立机构负责此范围内事项。而对于诸如办公采购、档案、接待等与法院工作紧密联系,不宜引入社会化机制的事务,宜由办公室等相关法院内部部门继续管理。概而言之,即是实现后勤管保障分流制,当分则分,宜留则留。结合《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相关规定,具体分为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以后勤服务社会化为目标,逐步实现行政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立。随着法院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光靠行政手段来搞好后勤管理已显得力不从心,这就必须运用行政和经济相结合的手段,改变现在法院这种“小而全”的后勤管理体制。将现在统一由法院后勤机构承担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两种职能分开,分别由两种不同性质的机构承担。即将法院现行后勤管理部门中的可社会化事务部分从机关行政序列中划出,重新组建为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列支机关事业经费,与机关行政序列脱钩。后勤服务以本部门为主,与机关建立经济核算关系,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独立核算。

第二步,经过过渡,独立的服务机构在保障机关服务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可实行定额补贴,对机关进行有偿服务。

第三步,各部门的经营服务实体打破部门分割,进行区域性联合,逐步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有条件的可自收自支实行企业化管理。

通过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开支。实行后勤管理社会化和企业化,将服务职能从现在的行政职能中剥离出来,成为经济实体的服务中心,为法院工作人员提供就餐服务、交通信息服务、住房维修服务、会议及环境绿化、美化服务等等。不但可以缩减行政编制,节约经费,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竞争,创造经济效益,大大促进后勤管理工作。法院虽然有其特殊性,不可一下实现后勤管理工作的社会化、企业化,但应当在法院机构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使后勤向着集约化、社会化和企业化方向迈进。单独设立的后勤管理机构要转变职能,精兵简政,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后勤行政管理工作,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促进后勤服务单位经营机制的转换。

必须注意的是,后勤社会化不可避免的带来对内服务与对外服务的冲突。分立后的后勤服务部门一方面积极开展对外服务,有利于发挥人、财、物的综合利用能力;另一方面必须注意树立为本法院服务是第一位,对外服务是第二位的,要防止和克服“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要把经济效益和服务效益统一起来。

(二)后勤人事管理的变革

人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多年来,法院后勤保障队伍得到了充实和加强,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任务,为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法院后勤保障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盲目乐观,整个队伍与最高法院提出的“具有宏观思维和现代司法理念、政治过硬、思想敏锐、办事干练、作风优良、廉洁勤政、甘于奉献”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各省法院实践中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即建立法院办公室系统的职业标准。建立法院后勤保障系统职业标准与法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是一脉相承的,是法官职业化建设对法院后勤保障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继续保留在法院的不宜社会化的后勤事务工作,要加强后勤保障队伍建设,结合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特点,构建后勤保障系统的职业标准。具体而言,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后勤保障职业准入制度。多年来,法院后勤人员配备,呈现出多渠道、多来源、多层次、多标准的局面,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与后勤保障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虽然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与后勤保障部门没有一个明确准入标准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建立职业准入标准,明确进人条件,才能保证人员素质,彻底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规划和建立后勤保障职业的准入制度,必须充分考虑法院后勤工作的特点。后勤工作种类繁多,每种类型的工作都要求具有专门的知识,如接待工作要求较高的公关水平与良好的形象、气质,档案工作要求较高的档案管理知识,等等。那种认为后勤工作不需要专业知识的观点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同时,作为审判机关的后勤保障机构,后勤工作与审判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为审判工作服务,后勤工作人员也要懂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尤其是从事接待、档案工作的人员,其工作与审判业务联系更加紧密,还应当具备较高的法律专业知识,这是法院后勤工作的专业性的必然要求。

二是办公室职业管理制度。目前,办公室工作存在着因人而异,因人而设,靠经验办事,靠习惯运作的现象,失范、无序、随意的问题严重,这对提高法院办公室工作水平形成严重的制约。必须按照程序性的要求,从职业标准的高度,大力加强法院办公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办公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建设,关键是要善于从琐碎繁杂的政务性、事务性工作中寻找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再进行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性加工和提炼,形成工作制度、工作程序,通过制度管理人,通过程序规范工作。

三是后勤职业培训制度。后勤保障队伍要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就必须建立有计划、有目标、长远的培训制度。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以及工作环境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更新原有的理论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工作,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这有赖于一个完善、科学的办公室职业培训制度。以档案管理为例,法院在履行审判职能、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所形成的诉讼、案件、文件档案,是法院立案、审判、行政事务处理过程的记录和反映,是进行审判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工具。这就需要档案工作人员把本法院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按照其本来面目完整地、系统地保存起来,不使遭到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使人们从这些档案中能全面地、真实地看到法院从事的各种活动。这其中的整理、分类、信息调取、档案保存等都涉及一些专业知识,只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更加有力地确保档案的安全,保障审判工作及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四是后勤管理职业精神风貌。后勤工作门类众多,任务繁重,事情琐碎繁杂,这就需要着力培养后勤保障队伍的职业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作风。具体来讲,后勤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勇于奉献、吃苦耐劳、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奉献,就是不讲个人得失,甘当无名英雄;吃苦耐劳,就是专心本职工作,任劳任怨;求真务实,就是脚踏实地,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开拓创新,就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后勤工作就是当好铺路石,需要的是默默无闻的勤干实干,少说多想多干。要真正发挥好后勤部门的辅助作用,后勤工作人员要增强自己的角色意识,借以不断调节自我心理和自我行为只有这种意识提高了,才能在思想上自学地遵循服务大局的原则,胸怀大志,甘当配角,甘做无名英雄。

五是后勤职业保障制度。目前,后勤队伍相当不稳定,不论是否具备法官条件,都有到审判业务庭工作的倾向和要求。这对搞好后勤工作极为不利。造成这种局面的诸多原因中,缺乏制度性的职业保障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要稳定后勤队伍,提高后勤工作水平,仅仅靠一般性的号召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办公室职业的保障机制。这种机制,既要体现稳定,又要有交流、轮岗;既要调整后勤队伍结构,又要充实后勤力量;既要培养干部,又要大胆使用干部,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营造一个良性的用人环境。通过建立保障机制,保持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后勤工作中不宜社会化管理部分的规范化

对于不宜进行社会化管理的后勤工作,如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办公采购管理等,应坚持规范化建设为主线,狠抓各项管理工作的建章立制。以东港法院档案工作为例,档案工作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整理流程(如下图):

一般来说,按照档案形成的特点和保持档案之间的历史联系来整理档案,基本上就能达到便于保管和提供利用的目的。但由于有些文件的保存价值不同,就需要考虑分开立卷,便于档案的鉴定和分开保管。通过这套档案整理流程,不能能够有力确保档案整理的有序化,使得档案人员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各项资料中,理出有档案价值的材料,还能够确保调档的高效、准确。总之,其它不宜社会化管理的后勤工作要实现高效高质运转,就必须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这是后勤保障后勤工作的必经之路。

第3篇:后勤保障方案范文

关键词:消防,应急保障体系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呈日趋增长的趋势,自然灾害也不断发生。例如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4.16”氯气泄露爆炸事故中,重庆市消防总队在接到报警后,先后调集了总队特勤大队和第一支队第二、四、十一、十三、十五等6个中队共14台消防车,150余名官兵前往现场处置。整个事故的处置总共经过了100余小时才结束;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给汶川人民带来深刻灾难。事故发生后,公安部消防局先后3次紧急从全国26个总队连同四川本省共调集了13000多名消防官兵奔赴灾区一线参与救援。这对我国消防应急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我国消防应急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消防器材装备,特别是特勤装备与实际灭火救援还有一定差距。特勤器材装备类型多样、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由于受经费、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当前部分基层部队难以按需配齐买全,只能略配一些常用抢险救援器材,当遇到一些特殊的灾害事故时,由于器材装备的缺乏或陈旧,难免显得束手无策,力不从心。

第二,通讯指挥系统不健全,特别是处置重特大火灾时,应急通讯保障不到位。通讯指挥系统是应急指挥的手段,是快速处置的可靠保障。完善、灵敏和迅捷的通讯系统对应急指挥与决策具有决定成败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一些贫困地区相比,在通讯指挥系统建设中投入相差悬殊,导致通讯指挥系统无法发挥应用作用。

第三,后勤应急保障预案不完善。当前消防部队对灭火预案的制定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各级消防部门都肯定了预案在灭火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多数灭火预案中都没有后勤应急保障预案,对于后勤保障在灭火战斗中的作用没有引起重视。一旦遇到重特大火灾和灾害性事故,就会引起后勤保障的无需混乱,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

第四,火场医疗急救准备不足。在大型火场和灾害性事故现场中,随时会发生建筑坍塌、爆炸等而造成消防员受伤害的事故,特别是战斗员长时间在浓烟笼罩的火场内进行高强度的战斗,易因缺氧或吸入毒烟而出现恶心、呕吐、乏力、昏迷的中毒症状。。而目前消防部队的第一出动力量只是纯粹考虑灭火对象、燃烧面积及灾害事故的大小,对火场医疗急救的准备近乎空白,万一现场消防员出现伤亡,就会错过最佳救护时间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完善消防应急保障体系的对策

为保证消防部队扑救重特大火灾和灾害性事故救援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快速反应、实时联动、畅通规范的应急保障体系,确保后勤保障的有序、有效和连续进行。。

第一,建立应急保障指挥机制,确保应急保障的有序进行。

由于处置重特大火灾和灾害事故力量多,时间长,所需要的装备和灭火剂等用量大,往往会给后勤保障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只有建立应急保障指挥机制,明确分工,由专门的机构来组织领导后勤保障工作,才能确保应急保障能够按照需要有序的进行。

第二,制定完善后勤保障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开展。

后勤保障预案是灭火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灭火战斗成功的保证。在消防部队平时的战备准备中,必须建立完善、可行的后勤保障预案,不管是扑救重特大火灾、参与抢险救援,还是一般的火灾扑救和灾害事故处置,都应有后勤保障预案,而且要经常性的组织后勤保障预案的演习,使相关人员熟悉自己的职责,同时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不断修改完善预案,确保在战时后勤保障能够有效进行。、

第三,消防部队的后勤保障应该与社会有关部门和相关资源实行实时联动,形成联动保障机制。

消防部队具有双重领导属性,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充分做好政府的助手,为当地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赢得了人民群众和政府领导的高度赞赏。特别是在大型的火灾和灾害事故现场,都是由当地政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所以消防部队的后勤保障应该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起来,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利用社会资源,形成部队为主、地方配属、统一调配、科学组合的保障体系。

第四,加强火场医疗急救准备工作,完善消防后勤保障内涵。

过去我们一提到消防后勤保障,大多只是想到器材装备、灭火剂及饮食保障,相关的后勤保障预案中也没有涉及到火场医疗急救方面。但是随着火场复杂性和扑救危险性的增大,消防员出现伤亡的可能性大大增强,比如2003年11月3日衡阳发生的特大火灾就造成了36人伤亡,其中20名消防官兵壮烈牺牲,11名消防官兵受伤。因此,加强火场医疗急救准备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必须把它加进消防后勤保障内容中。消防部队应该培养一支专门的医疗急救力量,并充实到各消防中队,一旦发生火灾,医疗急救人员应随第一出动力量行动,确保消防员一旦出现伤亡能得到及时救助,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消防员,提高战斗力。

三、结束语

我国消防应急保障体系是消防应急指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现代火灾和灾害事故中,应急保障对于指挥能否顺利进行影响日益增强,因此,只有加强消防应急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消防应急保障指挥机制,才能更好完成消防部队承担的任务。

参考资料:

[1]康青春,黄金印. 中外抢险救援典型战例精选[M].红旗出版社,2005.

[2]周炜. 消防通信[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3]吴礼龙. 谈科学配置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装备[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7(7):48-49.

[4]陈飞,汪永明. 关于我国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5):56-58.

[5]王浩,李存新. 如何做好大型火场和灾害事故的后勤保障[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8):46-47.

第4篇:后勤保障方案范文

【关键词】 卫勤保障模型 ;研制方法 ; 理论依据

卫勤保障模拟模型用于训练卫勤组织指挥人员,评价卫勤保障方案,论证卫勤保障系统的效能,以及辅助卫勤决策等方面,不但解决了卫勤保障方案不可实验性的矛盾,而且可以节省卫勤人力物力。因此,卫勤保障模拟模型已与传统的沙盘、卫勤图上作业和演习一样成为重要的卫勤研究手段。

卫勤保障模拟模型的研制必须遵照正确的方法、步骤和原则,并组织军事、后勤、卫勤、运筹、系统工程、计算机程序设计等各专业人员协作攻关,才能研究出质量较高的卫勤保障模拟模型,笔者就此探讨如下。

1 建模理论依据

建模全过程必须依据系统论的观点。要从整体性观点出发,确定系统的功能,把握系统要素与结构;从相关性出发,确定模型各要素间的相互关联与作用;从等级性观点出发,把握大局,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变量和结构划入系统,而将一些次要因素作为环境和影响因素来考虑,确定系统的边界;从动态性观点出发,把握系统的动态变化,确定系统要素的状态变量等[1]。例如:对武警部队“反恐处突”随行保障医疗后送系统进行分析,系统由下列几个环节或要素组成:战斗现场、医疗机构、后送工具和伤员。伤员是贯穿整个系统的,战斗现场产生伤员,对伤员进行现场自救互救,各级医疗机构对伤员进行进一步的处置,后送工具将伤员从战斗现场送到各级医疗机构直至医院。系统的总体结构是:战斗开始伤员发生现场救护通过医疗后送工具后送直至诊所、医院。其子系统包括伤员发生系统、救治系统、后送系统等。

2 建模基本原则

卫勤组织指挥和卫生资源利用的原则,集中反映了卫勤保障的基本规律,在建模过程中必须依据这些卫勤保障原则。这些原则贯穿于卫勤保障的全过程,指导和决定卫勤指挥人员的处置措施,影响卫勤保障系统中各实体的基本活动和行为。建模人员在编程时必须自觉贯彻和执行这些原则。

这些原则涉及卫勤行动和资源利用的各个方面,内容广泛,项目繁多。例如:伤类划分原则;伤员处置原则;分级救治原则;后送原则;救治机构部署原则;卫勤力量使用原则;后送工具调度原则等[2]。

3 研制方法及步骤

3.1 确定模型内容和用途

建模前必须明确建模目的,模型描述范围、内容和用途。部分研究人员总希望研制一型多用,解决多种卫勤保障问题的模型。其实,任何模型都不可能包罗万象,希望建立一个研究多种问题的通用模型是不现实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卫勤研究人员向军事、后勤及卫勤指挥人员调研,经过专家咨询,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构模目的。了解他们对模型研究对象的要素和结构所进行的描述,明确要建立的系统模型描述的范围、要解决的问题,确定系统的功能。

3.2 论证模型总体设计

模型总体设计的合理性是建模成功的关键。在研制过程中发现总体设计不合理再进行修正将会带来极大困难,甚至会导致建模工作失败。因此,建模前的论证非常重要。

3.2.1 建模基本依据

要使模型总体设计合理,首先应把握建模的依据。一般地说,卫勤保障模型建模依据包括:给定的军事背景、有关的军事和后勤保障原则;研究对象中的卫勤保障原则;军事医学原则;模型调研结果及确定的目的及功能、描述范围及内容、用途;可借鉴的国内、外同类模型的现状(优、缺点);可供利用的卫勤资源;根据不同卫勤保障模型提出的模型计算的效率指标。

把握上述依据就为总体设计提供了基本前提。模型设计者在把握上述依据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通盘考虑,实施总体设计。

3.2.2 总体设计内容

总体设计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分析用户需求,对模型的功能、描述内容和范围做出明确的界定;确定系统的要素构成及相互关系;确定模型的总体结构、子系统的划分、各子系统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并画出逻辑框图[3];模型的总算法、输入输出参数;模拟模型所需要的主要输入方案的数据准备;提出解决建模工作难点的初步设想;模型研制的计划进度。

3.3 搜集基础数据

高质量的模型是建立在准确、可靠、符合卫勤保障实际的数据、规则的基础上的。因此,数据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卫勤保障模拟的基础。卫勤保障模型包括训练、研究、评估、决策支持等种类,任何一类卫勤保障模型,运行起来都必须不断地调用、处理数据。从模型建立过程看,数据准备工作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非常重要。模型运行的过程,就是按照一定规则调用、处理与获得数据的过程。

卫勤保障模型需要的数据依据其模型类别而有所不同。主要包括:计算减员所需要的数据;伤病种类及其初始寿命,采取各种处置措施对伤员寿命的影响;伤病员后送工具的种类及其航行速、容量、使用条件等;各级救治机构中各类救治单元的救治能力(包括救治范围、单位时间内处置伤员的数量等);对伤员的各种处置措施所需的时间;计算各种卫勤资源需要量的数据等[4]。

卫勤保障建所需要的数据十分复杂,有些数据的获取需花大量经费进行实验和调研。国(军)内、外的经验表明,建模的相当时间和经费要花在获取数据的实际试验和统计上面。卫勤模拟中许多定性问题需要量化的数据,获取和处理更为困难。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关系到模拟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而实现数据搜集的准确性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细致的研究工作。

3.4 建立仿真模型

卫勤保障系统是一个随机服务系统,在不考虑外界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将其看成离散系统;卫勤保障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完全“复制性”模拟其现实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对现实系统分解、简化,或用数学方法抽象、加工,用数学式子或逻辑关系进行描述,即对现实系统进行离散化,将复杂的现实模型转变成能在计算机上实现的仿真模型。

3.4.1 描述事件

用实体事件描述离散系统,用事件长法进行系统综合是建立卫勤保障仿真模型的有效方法。对卫勤保障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实体、子系统可用不同的事件状态使之离散。例如,战时医疗后送模拟系统是由伤员、救治机构、后送工具几类实体构成的。各个救治机构和后送工具上都有若干个不同类别的服务台,包括分类组、手术组、抗休克组、留观后送组等,可看为子实体,这些都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或子实体。另外,战时医疗后送系统还有依附于一定作战想定和卫勤保障预案的特殊实体,诸如战斗开始、战斗结束、伤员发生、现场救治机构开始工作等,称为公共实体。它既可用来协调其它各类实体的动作工作等,又可用来协调其它各类实体的动作过程,带动整个运动。

离散过程中,系统必须把关心的实体运动分解成为一系列基本活动和行为,并按照活动和行为的逻辑关系把它们组合起来。这些行为和活动的关节点成为事件。这些事件在模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按照它们在实际系统中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逐个产生。事件与实体紧密相连,某一实体或事件发生,表征着该实体行为和状态发生了变化。某一实体或事件发生或结束,可引起自身实体或另一些相关实体事件发生。事件的不断转换和发生构成了系统运动的全过程。

3.4.2 拟定数据

卫勤保障方案的模拟通过输入相应数据来实现,数据的拟定十分关键。卫勤研究人员根据军事作战方案、后勤保障和卫勤保障方案拟定数据。其内容概括为:战场环境数据(如地形、道路通行性、距离等);军事战斗编成和初始部署数据(如战斗单位名称、编成、人员数量、武器种类和数量、初始位置、配置地域、担负任务等);参战单位的行动(如任务性质、行动路线、目标地点及其它有关参数等);卫勤保障方案提供的医疗后送阶梯的设置、救治机构配置、救治单元的种类、数量、后送工具的前接点、后送点等有关数据。

3.5 编程及调试

卫勤保障模型的模拟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来实现,并在模拟使用过程中逐渐调试。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是结构简单合理,运行稳定快速,操作使用方便。对于比较复杂的卫勤保障模型,原则上可采用各子系统并行程序设计,当输入数据数量很大时,可先设计一个专门输入初始数据的子系统和模型的总控程序。这样,可解决并行程序设计时,部分子系统程序设计结束后不能调试的问题。

确定恰当的模拟思路是进行程序设计的前提。根据卫勤保障系统是离散系统这一特点,应用事件步长法将系统的运动连为一体,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卫勤保障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亦容易构思模拟思路,进行卫勤保障模拟程序设计。该模拟思路:模拟开始处理紧后事件将本紧后事件删除输入新事件对新事件进行处理。如此不断地产生新事件、新的模拟队列,再处理新的紧后事件,不断推动模拟进行。

编程结束后必须进行调试。任何程序都必须在试用过程中不断调试,使其运行逐渐趋于稳定,逐步符合设计要求。一个实际的卫勤保障问题或过程往往相当复杂。程序设计者尽力简化现实系统的结果,往往使模型的各种功能要求、计算方法、输入输出数据等方面有可能在程序设计中得不到落实,或者所考虑的某些假定不合理。所以,程序调试是程序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根据卫勤模拟系统比较复杂的特点,调试时需要设计一、二个比较简单、容易直观判断的、用于检验的标准方案,供模型调试运行。同时,对该方案按模型要求进行量化或准备有关的输入数据,让这些数据能够达到程序的各主要分支,使程序受到最大限度的检验,以排除程序上的错误。如果有实例数据调试更好,这可以通过结果分析,发现纠正模型中的假定及算法的不合理性,修正模型中的有关数据的不准确性。

4 模型修正及鉴定

模型对实际问题的描述往往存在某些不客观或不合理的情况,因此,必须在实践过程中对模型进行修改和完善。模型试用是检验和暴露问题的最好手段。通过试用可听取用户各方面的反映,发现模型的缺点,了解用户对模型的要求,以便对模型进行修改,使之逐渐趋于合理。

模型经过鉴定才能推广使用。鉴定要在试用、修改完善后进行。参加模型鉴定的人员选择十分重要。参加卫勤保障模拟模型鉴定应由卫勤领导部门及使用单位的人员组成,包括军队卫勤、军事运筹和系统工程研究人员;军事研究、后勤管理人员;计算机专业等人员。可以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客观地评价模型。

参考文献

[1]周德祥,胡 阳.关于卫勤模拟训练的浅见[J].国防卫生论坛,2002,(1):41~44.

[2]李雪芳,万嘉珍,扈长茂.海上医疗后送计算机模拟系统的研究[J].人民军医卫勤学术专刊,1994,(1):85~88.

第5篇:后勤保障方案范文

【关键词】 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提升途径

【中国分类号】 E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86-01

在开展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研究方面,我军的起步比较晚,在理论体系建设与机制设置方面还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验证和不断摸索前进。例如,我军目前物资保障、应急组织、应急训练以及应急教育方面还没有达到制度化和系统化的程度;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人力资源保障、财政资源保障方面还没有完善和健全的制度和机制给予保障;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信息获取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保证信息获取和传播途径的畅通,保证突发事件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保证信息沟通机制运行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在部队和地方的配合与协调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同时需要构建相应的制度予以贯彻落实。面对这种局面,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的智慧,在综合考虑我国国情和我军军情的基础之上,利用各种措施和途径来提升我军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后勤保障能力。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后勤保障的特征分析

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了有效地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以及国家的安全,一国的武装力量可以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例如:战争威胁、武装侵略等)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但是该军事行动被限制在不直接构成战争的范围之内。对于我国的武装力量(、武警以及民兵等)而言,需要经常应对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的行动、反恐行动、国际维和行动、处置边防/海防/空防的突发事件的行动、抢险救灾的行动以及其他维护国家权益的行动等等。最近比较大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最为典型的便是汶川地震的救援行动。非战争军事行动在现代社会中意义重大,只有充分掌握新形势下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后勤保障的特征,我们才能够让提升后勤保障能力的相关措施更加有针对性。其特征主要是:

第一,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许多非传统安全威胁(例如洪水、地震等等)的发生具有非常大的突然性,要求部队的后勤部门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在最短时间内调动大批物资,时间紧、任务重表现得非常明显;同时这些突发事件几乎没有任何的预警时间,需要后勤保障部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充足的后勤准备,其难度非常之大。在物资和人员的动员方面,要求决策果断、迅速反应,这些物资运抵突发事件发生地的时间越短,则后勤保障能力越高,其动员的时效性要求就越高。

第二,部门多、协调难、指挥复杂。非战争军事行动中通常涵盖了部队、政府、消防、公安乃至地方企业,有时还会出现跨省、跨区域动员,其后勤保障的头绪多、环节多,需要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并且,突发事件处于经常不断的变化之中,任务种类、行动方式均有可能不同于预定方案,相应地,后勤保障也必须要进行及时有效地转变,在组织协调和指挥协调方面不仅复杂而且困难。

第三,物资数量大、种类多、筹措难度高。应对突发事件所需要的物资数量大、种类多,这一点不管是在南方雪灾还是在汶川地震救援当中均得到了充分地体现。首先,通常参与救援的部队人员数量比较堵,并且出动紧急,需要后勤保障部门及时跟进,我一线士兵提供充分的物资;其次,灾区也必然缺乏各种物资(例如,饮水、食品、电力、帐篷、药品、油料、服装等等),并且通常数量巨大,需要后勤部门进行紧急的调拨,及时前送。在极端的是时间内充分调动数量巨大、类型多样的物资,这样的难度可想而知。

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后勤保障能力的提升途径

第一,加快构建应急保障机制的进步,强力提高后勤保障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首先,建立应急指挥机构。应在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框架内,建立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指挥机构,保证军政一体指挥、上下联动保障、各种力量密切配合、保证军地协同配合、职责任务落实,全面提高组织指挥协调和快速保障能力。其次,科学编制应急预案。省军区后勤系统应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突发性强、保障任务不确定等特点,加强对本地区水文地理、气候特征、道路状况、交通运力、物资储备等的调查统计、研究分析,本着配套实用、切实可行的原则,进一步修订完善医疗救护、运输保障、生活保障、物资器材供应等应急保障预案。

第二,科学运用多种保障方法,提升整体保障能力。首先,紧贴任务保障。根据抗震救灾、反恐维稳、突发事件、防汛抗洪等多样化任务的不同,分别研究制定针对性强的保障方案,组织好方案计划的协同和对接。形成上下衔接、左右配套的保障方案计划体系,做到保障内容、保障方式和保障手段等,与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的具体行动相适应。其次,紧随情况保障。针对同一任务的不同情况做好多手保障准备,并紧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做到以变应变,确保在任何时间、任何条件下都能适时跟进、保障有力。最后,紧跟需求保障。着眼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需求,坚持“怎么快就怎么组织,怎么有效就怎么保障”的原则。灵活运用不同的保障方式和手段,适时、精确地组织各种勤务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汉兴,刘力,李端端. 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社会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军事经济研究,2010,(02):125-126.

[2] 陈国富,张大伟. 借第三方物流提升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的思考[J]. 军事经济研究,2010,(03):133-135.

[3] 巴文卿. 论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建设[J]. 军事经济研究,2010,(06):203-204.

第6篇:后勤保障方案范文

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和管理,是促进各项检察业务工作顺利、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如何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结合后勤保障工作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强基层检察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对策,同大家探讨。

一、基层检察机关后勤保障工作的特点

检察机关后勤保障工作不仅要进行行政事务管理和为广大检察干警的衣、食、住、行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检察院正常运转和检察人员正常工作,也要为人民群众到检察院解决诉讼纠纷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检察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搞得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全院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以及检察工作的质量。在检察机关内设机构中,检察机关后勤保障部门与其他部门业务工作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7篇:后勤保障方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学;新形势;后勤管理

学校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但后勤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好学校后勤工作是办好学校的物质保证。充分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改善师生生活,促进学校优质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尽管大部分学校已经意识到后勤管理对于小学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但后勤管理的工作中仍存在着不足之处。这就要求学校在重视后勤管理工作的同时,能够真正结合自身实际,分析原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解决路径,将后勤管理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

一、小学阶段后勤管理工作的价值

(一)后勤管理工作的育人价值

学校中倡导人人皆可为师的教学理念,同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育人理念不谋而合。小学中的后勤管理人员服务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因此在小学生心中也是标准的生活老师。后勤人员的言行举止会对小学生产生向导和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育人的影响。特别是后勤管理人员默默付出的服务精神,更是会感染到每个师生,成为小学生心中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二)后勤管理工作的保障价值

后勤管理工作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服务,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和生活便利。校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后勤管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教育都有赖于高效便捷的后勤保障服务,因此后勤管理工作为校园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价值,从而使校园师生避免了诸多学习和生活中的后顾之忧。

二、新形势下学校实现后勤管理工作优化的对策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后勤管理方案

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众多,因此应当制定科学全面的后勤管理方案。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后勤管理的目标,而在明确目标之前要针对本校进行相对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后勤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后勤管理的服务水平,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与支持。同时,在方案执行的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潜在的问题,对于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后勤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发现并解决。这就要求后勤管理人员要加强同校园师生的沟通与交流工作,及时听取师生的意见及建议,从而在实践中实现后勤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在保障后勤管理方案有效性的同时提高师生的满意度。

(二)明确后勤管理工作者的职责

权责明确是实现后勤管理工作高效运作的关键所在,管理者应当在内部构建相应的岗位奖惩机制。一方面,明确不同人员的岗位职责,同时对其进行奖惩,对表现优异的后勤人员予以奖励,对的后勤人员进行惩罚。小学中的后勤管理人员主要分为六类岗位:食堂工作人员、生活老师、物资保管员、保安人员、保洁人员及档案管理员,根据人员评估进行精细化岗位职能管理与划分,不同岗位人员要各司其职,避免,或者出现越权管理的现象。管理者要积极引导后勤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力争在后勤管理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

(三)重视后勤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工作

作为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提升整体的后勤服务水平。因此,一方面应当制定科学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并由专业财会人员负责,定期进行财务的对账,充分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同时制定相应的财务预算方案,充分做到统筹兼顾与从实际出发。出现追加资金的情况时,后勤管理人员要及时反馈相关负责人,经校长审批之后予以追加,这就要求相关财务负责人要严格做好如下相关工作:记账、算账、对账、报账。只有认真做好每个环节,才能够避免出现财务管理方面的纰漏,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注重后勤服务满意度与效率的提升

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以提供基础物质保障为主要内容,因此学校应当重视其服务的满意度与效率,在健全后勤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注重对服务水平的管理与考察,切实提高后勤服务的满意水平。对于学校而言,后勤管理的改进有助于提升服务体验的价值,塑造良好的教学体验,促进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此外,资源共享作为后勤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环节是不容忽视的,学校必须进一步挖掘教学基础设施的潜在服务功能,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服务。

三、结语

后勤管理工作作为小学教学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后勤管理工作囊括众多服务内容,为校园提供稳定有序的物质基础保障,确保小学教学秩序的顺利开展。良好的后勤管理工作对于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激发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教学管理者应当充分重视后勤管理工作,充分结合校园实际制定出相应的方案。对于后勤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的不足要积极改进,从而确保后勤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明确后勤管理目标后予以补充和完善,最终为实现教学管理的总目标而服务。

参考文献:

[1]江樱.浅谈小学学校后勤综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86.

第8篇:后勤保障方案范文

【摘要】 针对目前卫生士官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卫勤理论模块教学新模式,并对教学模块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推进卫生士官卫勤教育训练打好理论基础。

【关键词】 卫生士官 卫勤理论 模块教学

卫勤理论教学是整个卫勤教育训练工作的基础,其成败直接影响部队卫勤训练的质量和效益。卫生士官是随着军队新时期建设需求而出现的一支专业技术队伍,直接参与部队平战时的卫勤保障。如何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使卫生士官学员掌握必要的卫勤基本理论和知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为此,笔者就卫生士官卫勤理论模块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1 卫勤理论模块的性质和理念

卫生勤务学是研究军队卫生勤务规律和管理的科学,是军事科学、医学和管理科学三个领域有关学科知识交叉综合而形成的边缘学科,即是军事医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后方勤务学的组成部分。卫生士官掌握必要的卫勤理论知识,是完成部队基层卫勤保障任务的基础,也是做好专业技术工作的重要条件。当前,新军事变革带动了现代卫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对以往卫勤基础理论有益的创新和补充,必将对卫生士官完成好未来多样化军事卫勤保障任务产生重要影响。我们提出卫勤理论模块教学理念,既要顾及传统卫勤理论基础,又要融会现代卫勤思想,同时还要结合卫生士官岗位任职的实际需要。卫勤模块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主要特点是各模块都有自己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各自相对独立,同时又与其他模块有着横向联系,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完整有序,学员乐于接受,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2 卫勤理论模块教学的总体目标

通过卫勤理论模块教学,学员应掌握平战时卫勤保障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熟悉师以下部队基层卫勤机构卫生战备工作。平时,能够遂行部队完成军事训练与作业等各项卫勤保障任务,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实施部队卫勤训练;战时,能够按照医疗后送、分级救治卫勤理论的有关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的医学技术,完成伤病员在本级救治机构的救治任务。尤其是信息化卫勤和一体化卫勤模块的学习,使士官学员及时了解各军兵种现代卫勤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训法,通过卫勤教育与训练,成为满足部队平时卫生工作和现代战争卫勤保障需要的高素质卫生人才。

3 卫勤理论模块的设计与实践

3.1 修订课程标准 卫生勤务学是军事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已成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即有深奥的理论知识,又包含众多卫勤实践技能。卫生士官是部队基层卫生工作的实用型人才,其培养目标已明确定位为“多能实用”,即未必拥有宽厚的理论知识,但必须有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因此,以往培养生长干部的课程标准已不合时宜,必须重新修订,较大幅度地增加卫勤实践教学的学时,而理论教学时间相对减少。为此,我们必须对理论教学内容和结构次序进行优化重组。

3.2 设计教学模块 教学模块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关系教学的成败,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设计卫勤理论模块。在近几年的卫勤理论授课过程中,我们不断收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或结课后的信息反馈。从中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学员反映卫勤理论难懂,理论知识略显凌乱,章节安排不够合理,总体感觉是课堂上学习兴趣不高,学完后不知道如何应用。为此,我们提出了卫勤理论模块教学的设想和尝试。初步将卫勤理论分成七大模块进行教学,即现代卫勤基础、信息化卫勤、一体化卫勤、高技术战争卫生减员、现代分级救治和立体后送、非作战军事行动卫勤保障、卫勤训练和演练等。每一模块以精选原教材基本理论为基础,适量增强新军事变革时期产生的现代卫勤理论思想,使教学内容信息化水平更高,衔接更为有序合理。

3.3 编写模块教案 根据设计的教学模块和修订的课程标准,以主模块为一个教学单元,重新编写教案。教学单元内容是以教学目标和部队基层卫勤保障能力需要为依据,然后将教学内容按照科学性、直观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进行编写。该教案与传统教案截然不同,每一模块教案可单独成为内容完整、结构清晰的单元体,彼此之间又在总论与各论、平时与战时等方面相互联系。同时,在编写模块教案过程中,融入大量实战和实训案例,以战例导出理论,以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员应用卫勤理论设计卫勤保障程序的能力。

第9篇:后勤保障方案范文

关键词: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时代

随着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的不断推进,改革理论研究的不够深入、后勤部门的运行机制不够通畅、后勤保障标准的停滞不前、后勤内部之间工作的不协调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和缺点也逐渐显露出来,并且对武警后勤的纵向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为了保证在今后更好的推进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促进后勤社会化的可持续发展,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是更好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武警后勤保障的定义

武警后勤保障是武警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从人力资源、物力资金和应用等多个角度,对武警部队后勤保障和任务执行的工作需要进行统筹和分配。从而达到形成并提高武警部队的实力能力,确保武警人员在执勤行动的过程中和对紧急任务的妥善处理。武警后勤保障的根本内涵和工作重点是“四个促进”。即:促进后勤保障制度的整体性,促进后勤保障方式的社会性,促进保障形式的信息先进性和促进后勤保障管理条理性。

二、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特征

武警内部的后勤保障社会化特征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后勤保障的多渠道性

武警部队后勤保障有要依靠地方的武警后勤,供应的方式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武警后勤内部保障所需的资金及人力的调配,一切基础设施的采购,都需要武警部队的相关机构向国家专项管理的部门进行申请,国务院的有关职能的相关部门根据申请的材料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划拨。这是武警部队后勤保障的主要方式。

第二,区域性的地方政府和组织机构,对所在管辖行政区域内的武警部队提供一定数额的财金物资和生活设备,为武警后勤进行无条件的多样性提供和绝对的权利支持。这种供应体制的多样性为武警部队后勤保障建设提供战略方针。

(二)后勤保障个体独立性

武警部队的警力部署的分散性,决定了武警部队后勤保障制度工作具有一定的个体独立性。武警人员部署的高度分散,致使武警后勤保障形成了占据点多、映射线长、覆盖面广的格局分配。后勤保障工作的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支队所需的经费、物资、医疗和技术等基础保障设施,就要求后勤部门进行独立的工作和完备的物资提供。由此可知,武警后勤的保障工作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三)后勤保障的经常性

武警后勤的保障部门既要要保障武警部队内部的战备、执勤、冲突、工作和生活学习需要,也要对后勤保障部门的保障性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武警后勤保障工作主要以日常的保障为基础。

1.思想准备。武警后勤保障的相关部门要时事广大武警人员的思想动态,有计划性,有针对性,有目标性的进行思想政治系统性教育。后勤保障思想工作准备的合理性,不但能够增强后勤保障人员的自豪感,还能够积极的做好武警后勤的社会化保障工作。

2.安排部署。武警后勤保障的相关部门要根据部队布置的具体任务对后勤工作进行严谨的安排。即:后勤保障部队的编组排号,明确指挥机构安排,明确指挥关系。

3.方案预设。武警后勤保障部门要以上级的指示精神为行动原理,武警部队面对突发性任务,后勤保障设置的方案预设要从依靠实际情况。尤其是在各种特殊恶劣条件下的后勤保障工作制定,突显的更为严密谨慎。

4.多样训练。武警后勤保障训练的内容多种多样。一般指卫勤训练、车辆驾驶及抢修训练、武警装备保障训练等。

(四)后勤保障的紧迫性

武警后勤所需保障的物质装备量大类多,当武警部队面对临时任务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紧急情况下,武警的后勤要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方式,将一切救援物资准备齐全。

三、全面推进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措施

(一)科学发展观

推进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要深刻认识主题主线,确立后勤保障的发展根本即:全面建设后勤保障社会化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方向。主题主线的确立是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武警后勤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彻底运用,为后勤力量建设提供了方向标。

(二)加快转变道路

推进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要深刻认识主题主线的发展路径,以加快全面建设后勤保障社会化步伐,始终以加快转变为本质要求。后勤保障社会化的主题主线的确立,为武警后勤建设描绘了路线图。

(三)实现“四化”

推进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要深刻认识主题主线所规划的发展任务。加快全面建设武警后勤社会化步伐,必须按照实现“四化”的主题进行实践。主题主线的确立,为建设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确立了新目标。

四、新时期武警后勤部队保障的意义

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要结合建设武警现代后勤的时代特征,从实际出发,认清加强武警后勤保障的重大责任和社会意义,从而不断的提高武警部队有效履行使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五、结束语

在当今国际社会,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国家的军事力量成正比,武警部门是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保障部队。在应急的事件发生后,武警后勤保障是人们心中救援的主心骨和主要力量。新形势下的武警后勤保障的社会化,在保障人们需要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新时代下的一系列政策的发展,对民生的保障和民心的巩固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房军.新形势下推进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几点思考[J].科技视界,2013 (10):1-1.

[2]孙永民.我军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必要性与措施研究[D].中南大学,2006(12): 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