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能源发展方案范文

新能源发展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能源发展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能源发展方案

第1篇:新能源发展方案范文

一、智慧档案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促使城市从数字时代走向智慧时代。2013年,我国首批193个智慧城市试点起航,开辟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征程[1],在此背景下,档案富有的人类智慧的支撑作用凸显,如何留存和管理在智慧城市新型IT生态环境中形成的新的、动态的、海量的数字记忆,确保智慧城市的发展脉络和业务活动以数字档案的形式得以记载和传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传统档案资源多层次分级、分散、孤岛式管理方式与智慧城市的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业务协同、资源集约与交换共享等要求形成强烈的反差与不协调,这就迫切需要重构档案馆的基础体系结构,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智慧城市运营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的档案管理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这一研究在档案馆理论体系构建和实践应用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理论方面,能够丰富和拓展档案学的基础理论。未来的智慧档案馆必将跨越传统实体档案馆的边界而以数字形态且富有智慧地存在和发展,实现馆际IT基础设施共享,档案资源互联,制度、技术与业务集成,档案人之间及其与利用者之间的业务协同和服务交互,这一发展态势需要在实践中研究和提炼一整套包括目标、功能、组织、人员、制度、资源和运作模式等基础理论体系,以指导和支持数字档案馆业务流程优化、档案资源精细化管理和档案信息服务多元化适应。

(二)实践方面,从记载历史、延续文明的角度丰富智慧城市的内涵,从数字生态、城市全局的角度部署档案工作体系架构,提升和延伸档案管理的整体功能。智慧档案馆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单元纳入城市顶层规划而得到史无前例的重视,智慧城市建设集新技术、新行为、新思维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生态环境,为智慧档案馆的档案资源统筹管理、档案工作高效开展、档案服务能动与个性化提供了从法规到标准、技术到业务、风险识别到安全保障的智能化系统体系框架,在此框架下设计和实施的智慧档案馆整体解决方案将使国家档案馆功能得到提升并融入智慧城市体系。

二、智慧档案馆研究突破了现有数字档案馆的研究范畴

智慧档案馆是在数字档案馆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档案馆发展的高级形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档案专家和学者围绕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和信息化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推动了数字档案馆的快速发展,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生态特征开始探讨智慧档案馆的研究。

国外研究者虽未明确提出智慧档案馆概念,但其数字档案馆从建设之初,其标准建立、技术架构和运营模式等都充分考虑了如何实现档案资源整体共享、跨部门协作和不断适应现代新技术和新型智慧城市生态发展的问题。美国的电子文件档案馆(ERA)项目主要从技术视角,研究如何构建开放、敏捷的集成系统体系结构,以适应技术变革与业务拓展带来的潜在需求;加拿大图书档案馆(LAC)提议则从档案管理与资源整合的视角,研究如何将数字文化遗产管理纳入国家战略,从而建立能够管理国家文献遗产的数字保存体系和可信任数字仓储系统(TDR),以适应国家和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澳大利亚数字文件管理协议(ADRI),从标准规范视角开展区域联合行动,推动跨国、跨馆数字文件和档案资源统一管理标准体系的形成,以引导全球范围内档案工作的科学规范开展[2]。我国数字档案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历了从单一档案业务系统、馆藏数字化到整体信息系统构建[3],从个体数字档案馆到区域性数字档案馆[4]运作模式变革的研究,从IT集约化服务型数字档案馆到云数字档案馆[5]的探索。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档案界从数字档案馆功能提升、资源整合和深度挖掘、智慧技术运用、感知计算等角度,对智慧档案馆的概念、功能架构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6];在建设实践方面,上海、浙江、青岛等省市已作了一些有益尝试。这些前瞻性的研究和开拓性的实践为智慧城市背景下档案资源的整体聚合、科学保管和高效利用奠定了良好的档案文化意识、技术系统环境和专业操作技能,为提升档案馆“智慧”营造了基础资源条件和专业业务氛围。但现有这些研究和实践还难以适应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

(一)在组织层面,缺乏从国家、城市数字化发展的整体角度规划和安排数字档案资源的整合服务,缺乏城市层面档案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的全局部署。以往依附于实体档案馆而架构的数字档案馆系统,难以实现城市档案资源的系统化聚合、统筹化管理和高效化利用,而这一要求正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

(二)在理论层面,现有的研究多局限于档案管理模式、运行机制、资源整合的宏观构想以及系统功能的中观要求,而智慧型数字档案馆的构建需要有在创新技术应用环境下的制度安排、业务模式和运作机制的一套完整理论体系的支撑,才能高起点、高水平地引领档案事业方向,指导智慧城市背景下档案工作的最新实践。

(三)在实践层面,缺乏深入到系统功能实现、文件对象控制、档案资源聚合和组织管理运作等各个层面的完整的现代档案馆实施方法和操作规程,而局限于指南性的功能要求和宏观描述,难以支撑档案馆现代化运作的全面实现。

随着智慧城市快速发展,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将从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拓展和延伸到档案馆的全面现代化管理,包括档案馆运行管理智能化、档案库房管理现代化、档案制度贯彻的系统化、档案信息利用的知识化以及智慧档案人经验知识的代代相传。应该说,智慧档案馆将逐渐突破实体档案馆的组织运作、基础设施使用和档案资源聚合的传统管理运作模式,形成跨实体档案馆乃至跨区域的协同工作组织和城市档案资源一体化集约管理与单点服务模式,它的基础体系架构、系统构建原理和实施方法将随着智慧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和进化,这就需要档案领域专家、学者在档案馆的组织运作和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突破。

三、智慧档案馆研究的基础体系架构

与以往档案馆追求稳定的静态思维相比较,智慧档案馆的发展则更需要体现其与时俱进的动态特征。一方面,智慧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深化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不断进化的新技术,再造档案工作流程、整合档案资源,使档案馆具有感知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智慧能力,作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单元而发挥其记载历史、传承文明和资政惠民的作用;另一方面,依赖网络而发展的智慧档案馆将逐渐突破其实体档案馆的组织边界、自给自足的IT基础设施和档案资源分层分级的传统运作模式,形成跨实体档案馆乃至跨区域的协同工作组织和城市档案资源一体化集约管理与单点服务模式,它的组织管理形态、技术系统结构、业务工作原理和管理运作模式将随着智慧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优化和进化。

图1勾画出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档案馆的基础体系结构,它体现了智慧城市背景下档案馆全面现代化管理的新特征。技术层通过支撑保障系统、档案仓储系统来保证档案馆对人、事、物的智慧感知;并将这些感知经过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传递到海量数据中心,实现档案资源的集约管理和全面整合;应用层通过智慧服务系统和智慧管理系统来满足智慧城市的服务需求,提供档案信息的集成服务和智慧启迪。

这种“双层四系统”的基础模型构建,适应了智慧城市生态特征发展背景下,档案馆的全面现代化管理。因此对智慧档案馆的研究视角从制度、资源、业务的体系结构、技术、馆员、服务六个维度全面拓展和延伸。

四、智慧档案馆研究的主要任务

智慧档案馆基础体系结构决定了它的实现不仅仅是建设一个技术系统,它是档案馆发展的高级形态,它的构建需要深化使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不断进化的新技术,全面整合档案资源、再造档案工作流程,使得档案馆具有感知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智慧能力,作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发挥其记载历史和传承文化的作用。因此,智慧档案馆的实现而是需要将档案人、档案馆基础设施、档案馆业务、各类新型的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对档案馆的信息消费需求进行紧密结合,实现档案馆内部全面信息化,这就需要有一套智慧档案馆的基础理论、技术体系和实施方法论的支持,这些内容将是未来智慧档案馆研究的主要任务:

(一)智慧档案馆的基本理论体系的研究。基础理论是档案馆及其系统建设与发展的统领和指南,其研究需要充分理解智慧城市新型城市生态环境的特征及其对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消费的整体要求,分析智慧城市背景下档案馆的发展趋向和存在形态,明确智慧档案馆的基本概念、组织形态和工作体系,研究其内涵、特征、构成要素、组织结构、职能分工及在智慧城市中的定位、作用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国家档案馆的组织结构和整体部署。

(二)智慧档案馆系统框架结构研究。系统是业务开展的主体要素,是档案资源安全保存和提供利用的主要工具,其研究需要从制度、业务、资源、技术、服务和馆员六个维度研究智慧档案馆的基础体系结构及协同工作机制。从档案工作的全程控制性、档案业务的制度遵从性、档案资源的统筹管理性、档案服务的社会多元性、馆员技能的综合要求性和管理实现的技术支撑性等角度全面设计智慧档案馆的体系结构及六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制约的协作机制。

(三)智慧档案馆的实施方法论。实施方法是理论和业务得以落地的方法保障,其研究需要从智慧人、智慧系统、智慧工作和智慧服务等多个层面研究和分析智慧档案馆对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要求和资源依赖;从管理制度建设、档案资源聚合、业务流程优化、馆员能力提升、系统集成架构和IT服务管理等方面研究智慧档案馆的实现原理和实施方法,结合智慧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档案资源管理的要求,提出一套能够用于指导智慧档案馆建设与实施的整体解决方案,并在一个在建的数字档案馆工程中进行验证和改进。

第2篇:新能源发展方案范文

关键词:档案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开发利用

文化资源是指一切与文化活动有关的生产生活行为,而档案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的物化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开发利用档案文化资源应当牢牢抓住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契机,改革发展思路,促进其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发利用档案文化资源的背景分析

开发利用档案文化资源,是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对于档案文化资源的需求的必然选择。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分析,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公众的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在基本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的现状下,人们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

应当以文化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档案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对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提升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和改革档案机构的管理方式都有正向的导向作用。文化产业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档案文化资源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质,与其他资源要素相结合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这也势必为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带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文化产业背景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面临的现实问题

1.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观念欠缺,视野狭窄

文化产业依赖于文化市场而存在和发展,而这也要求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拥有广阔的市场视野。而公众在档案文化资源方面开发和利用观念较为欠缺,发展视野也较为狭窄。由于我国档案资源机构的现实管理模式问题,我国档案馆馆藏资源的开放程度与国外一些开放式档案馆相比,还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因此,开发性程度不高不仅造成了我国公众没有形成对档案文化资源利用的意识,也造成我国档案文化资源因缺乏与社会大众的交流使得其开发缺乏广阔的发展视野。

2.开发利用档案文化资源的需求度不高

2011年8月16日,由我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文化部共同编写的《文化蓝皮书: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报告中指出,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量离不开文化体制、国家政策和社会机制的共同促进作用。由于消费市场上对文化产业的需求量较大,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我国消费市场上的公众对于档案文化资源的认识度不足,对于档案文化的需求也极为有限,造成了我国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程较为缓慢。

3.开发利用档案文化资源的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型人才

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关乎着文化产业是否能够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而在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能够深化和提升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不断的创新和整理档案文化资源,将其以新型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方式进行重组和优化,是档案文化资源利用开发的重点。不断整理优化档案文化资源,离不开创新型人才自身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对潜在市场的洞察力。因此,档案机构中传统的管理方式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已不再适用。创新型人才的不足也同样制约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文化产业背景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应对策略

1.以经济效益驱动开发档案文化资源

传统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大多以公益性质为主,仅局限于部分公益性事业单位向社会公众提供免费的档案信息资源。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有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式是不符合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趋势的。而纯公益性质的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低,开发效果差。因此,开发利用档案文化资源应当以经济效益为主要驱动力,以生产文化产品和开发档案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激发档案文化资源开发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他们充分深入开发档案文化资源,提高档案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

2.立足社会公众需求推动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才能产生无限的创造力,同样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是应当瞄准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只有让档案文化资源通过档案工作者的服务进入了社会文化产业市场,才能生产出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与此同时,档案文化资源才能真正的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资源价值,也使得档案文化内容在社会上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3.培养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型人才

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推进,离不开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敏锐观察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档案机构应当培养和建立一批专业的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来带头进行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指导工作。

第3篇:新能源发展方案范文

关键词:档案 工作 创新

一、档案工作创新要注重解决的问题

1、要解决创新与基础的问题。创新不是凭空真象,必须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建国以来,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整套理论、方法和工作经验,这些对今后的档案工作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是创新的根基。档案工作创新要在认真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不足,承担起时代赋予档案工作的使命,在发展中求创新。

2、要解决创新与现实的问题。目前,各部门还存在档案意识不强、档案服务工作不到位、档案事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档案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创新就要重视现实,面向未来,从实际出发,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使档案工作在打好基础、快速发展上求突破。

3、要解决创新与借鉴的问题。借鉴是创新的阶梯,创新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目的。档案工作创新既要学习行业专业知识,借鉴本行业的成功经验,又要学习借鉴相关专业知识。要坚持“推陈出新”原则,运用批判继承的观念,在学习借鉴中创新。

4、要解决创新与实践的问题。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动力,但理论创新、方法创新都要经过实践检验,凡是对档案事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创新,都要大力推广,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档案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

1、创新管理系统模式。建立档案管理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一体化模式。目前,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的信息系统。每个系统都会产生具有需要作为档案保存到档案管理系统中的材料,这就需要我们创新档案系统,建立与其他系统相关联的采集接口,以实现数据的横向贯通,使入档数据更具有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

2、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建立档案系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档案管理一体化平台。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快速起步,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备受各界瞩目。但是目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严重滞后于档案信息化建设,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只有推进档案信息管理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一体化建设,才能使信息资源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档案发展与实际相结合。

3、适时开展在线服务。我们要有效利用信息化工具,打破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拓展档案服务范围,加强横向联合。例如图书资料档案的跨馆查询、跨省查询;病历资料的远程会诊;在安全范围框架下的信息资源共享等服务,不仅节约了时间、节省人力消耗,还有效利用了信息资源造福人类。这意味着被动的、手工的档案提供方式必将为快捷、现代的档案服务所替代。

三、档案工作创新的主要方向

1、对档案工作的创新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档案部门在工作中对传统的尊重远大于对创新的渴望。这无疑成为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桎梏。传统固本、创新图强,只有在传承中寻求创新的突破,才能使档案事业在文化建设中大有作为。

2、档案工作者的文化意识和综合素养还需提高。人才培养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基石,档案工作者除应具有扎实的档案工作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外,还应当熟悉各相关行业领域知识。拥有一支文化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才能使档案事业有发展后劲。

3、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档案部门既要面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有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从事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和社会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档案的综合性信息需求,使档案信息服务更加走进社会,走进人们身边。

4、注重反馈,合理开发档案信息。反馈方法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

第4篇:新能源发展方案范文

论文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资源信息化

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功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工作也要遵循新思路,寻求新突破,不断开创新局面,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档案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档案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是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关键。

一、新时期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结构没有体现时代和地方特征,需不断加以优化

目前,在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中,存在着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在档案的来源上,一般仅有本行政区域一级机构的档案,二、三级机构的档案甚少,而且难以反映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以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立档单位性质多元化的状况。漂河市5家国家综合档案馆保管着610个全宗的档案,其中一级机构全宗数为347个,二级机构全宗数为173个,89个二级机构全宗在市档案馆,县区档案馆二级全宗数量少,有的县档案馆甚至没有保管二级机构的档案。来源的单一性决定了馆藏档案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漂河市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全貌。二是在档案的内容上,记载国家机关、社会团体职能活动方面的档案多,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的档案内容少;反映宏观管理方面的档案居多,体现地方优势的各类特色档案少。漂河市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档案多来自于党政机关,其内容也主要是反映国家机关、社会团体职能活动,近年来,虽然在地方特色档案建设上下了功夫,但全市保存的地方特色档案只有65种,还不能真实地全面地反映出漂河地方特色。三是在档案的门类上,文书档案居多,专门、科技、声像、电子等门类档案的数量少。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文书档案151099卷(件),专门档案45678卷(件),科技档案1565卷(张),声像档案36687张(盘),目前馆藏档案还以文书档案为主。四是在档案的制成材料和记录的手段上,书写或打印的纸质档案居多,照片、录音、录像、电子等新型载体档案少。派河市国家综合档案馆照片、录音、录像、电子档案共有39206张(盒、盘),占全部馆藏量的15%。

2.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相对分散保存,不能实现共享

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制,形成国家档案资源的主体呈现出利益的多元化格局,国家档案资源的归属与流向,特别是国家综合档案馆作为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最终流向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国家档案资源分散保存趋势越来越明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行垂直领导的部门按照规定不再向当地综合档案馆移交档案,如工商、税务、商检、银行等部门的档案已经国家档案局同意不再向综合档案馆移交;二是具有保密性质的专业档案不向综合档案馆移交,如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的档案,因具有一定的机密性,按照规定不向综合档案馆移交;三是综合档案馆对专业档案的接收征集工作力度不够。一方面是由于综合档案馆长期以来对专业档案接收工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形成专门档案的部门受利益驱使,不愿意将重要的专业档案向综合档案馆移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没有从严执法;四是国家综合档案馆以外的档案馆数量呈现出增长之势。除了专业档案馆外,企业、事业单位及村级档案馆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档案馆的档案原则上不向综合档案馆移交。以漂河市为例,市直80多个单位已有30多个单位按照不同的规定可以不向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建行、中行等还投资建起档案信息中心,这就使国家档案信息资源呈现出分散保存的趋势。国家档案资源分散保存的结果必定使国家综合档案馆的馆藏缺乏综合性和显著的地方特色,而这样势必会影响到综合档案馆功能的发挥。

3.档案信息化建设任务艰巨,困难重重

由于种种原因,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宏观背景下,档案管理部门却没有及时顺应信息时展的需要,很好地解决思想认识、人才、经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信息化建设上往往表现为思想上不够重视,认识上不够到位,方向上不够明确,投人上不够充足,档案信息化建设举步维艰。加之档案信息化本身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对综合档案馆而言,档案信息化任务艰巨,如果没有人才与经费的保证,档案信息化会永远是档案部门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漂河市档案馆较早开展了档案目录数据库与全文数据库的建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档案信息化是个庞大的系统工作,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市档案馆在档案信息化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县区综合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不容乐观,在经费与信息化人才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4.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力度不够,还没有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大力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党和国家对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档案事业适应时展的必然选择,是档案事业在新时期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课河市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漂河各项事业对档案信息需求的日益迫切和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不够高,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手段还比较落后,还没有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档案利用主要依靠手工查找,数字档案信息还没有在档案利用中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做好新时期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的对策

1.不断改善国家档案资源结构

档案部门要结合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注重对国家档案资源中丰富的经济、科技等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领导决策、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提供参考;不断开发利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档案信息资源,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中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源,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档案工作模式,不断开阔视野,拓展档案工作领域,加强对新建领域建档工作的监管力度。此外,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重心要放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需要上。比如,政府职能正在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上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仅要做好馆、室藏档案存量档案资源建设,而且要加强正在形成中的重大社会活动档案、重点建设工程档案、重要科研项目档案、企业信用档案、社区建设档案等增量档案资源的建设。只有这样,国家档案资源结构才会得到不断改善,才会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时代特征。只要以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各级强类档案室和其他档案所有者为依托,充分利用法制、行政手段,发挥档案馆职能,坚持丰富档案资源与促进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同步发展,我国的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必将大有作为。

2.对国家档案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国家档案资源的整合,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档案接收、征集,而且主要是指在我国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下,对国家和社会档案资源的有效配置,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需要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对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就是要突破其来源的限制,充分集聚各种档案资源的特殊优势,最终实现区域范围内档案资源的高度系统性要求。综合档案馆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直属的文化事业机构,要最大限度地集聚国家档案信息资源,为综合档案馆发挥全方位的辐射作用、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存储充足的能量。首先接收时间要提前,对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有较大现实利用价值的档案,要提前接收进馆;其次,接收范围要扩大,要加强对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的档案的收集,使馆藏档案更加贴近社会需要;三是开展档案寄存服务工作。与新经济组织兴起和各类破产情况的出现及个人寄存档案社会需求日益增长的形势相适应,综合档案馆可开展面向社会的档案寄存服务,使其中对国家和社会有重要价值的档案得以妥善保管;四是建立以综合档案馆为基地的区域性档案目录中心。建立包括区县级以上机关和各级各类档案馆在内的区域性档案目录中心,对区域性档案资源实行集中的信息管理,既能缓解档案实体分级分专业管理与社会利用之间的矛盾,又能为依法监控国家档案资源的流向与有效整合档案资源提供必要的条件;五是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将加人WTO后经清理依然有效的政策性、法规性现行文件接收进馆,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

第5篇:新能源发展方案范文

关键词:采油 档案管理 信息化

一、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国际网络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档案事业的改革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给档案工作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地质档案作为采油厂多年来在勘探、开发以及生产决策等系列活动中所形成的关键性的信息资源是采油厂生存和发展方面的真实记录,这些信息资源是取之不尽的物质财富 对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来说,采油厂若想在市场上取得相应的份额,就应符合时展的要求,加快地质档案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步伐,进而确立数字化档案馆的管理方式,不断地提升采油厂经营管理方面的效益。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作为我国产业优化升级以及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关键性环节,对采油厂地质档案资源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实现采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 地质档案信息化是采油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采油厂在开发与发展方面的活动记录通过档案信息的方式存在,这些信息和采油厂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采油厂信息化的管理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地质档案从其发展的趋势上来说,只有和信息化有效结合,才能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才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地质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是采油厂网络时代的必然选择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为有效地实现地质档案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手段与途径。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是开放式、实时性以及互递性的。

(三)地质档案信息化是网络时代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地质档案作为采油厂在开发历程方面的真实写照,具有不可再生的特征。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网络化的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档案的应用者在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上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而地质档案工作的发展与地质档案资源信息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有效地利用地质档案信息化这一传播模式,才能促进地质档案资源的不断发展,才能实现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而实现地质档案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

(四)地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地质档案作为采油厂重要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整个油田的建设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采油厂来说,其自身经营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和地质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地质档案信息化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高采油厂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力。

②缩小档案所需要的保存空间,有效地扩展了存储能力。采油厂在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在地质档案方面有着惊人的库存总量,这些库存的存在导致采油厂在档案管理方面出现了库房拥挤以及保管困难的问题。

③实现地质档案在检索方面更加方便与快捷。

④促进档案信息在网络系统中的交流。

三、实现采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合理确定地质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通过确定合理的建设规范来确保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地质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其本身需要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这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充分地理解地 质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所具有的作用,对地质档案资源信息化过程中所涉及的资源的合理配置、馆际协作、资源共享以及网络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可行性的研究。

(二)成立档案资源数据库

通过成立档案资源数据库的方式促进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地质档案涵盖了地质勘探开发、油藏研究、油田规划以及各类调整方案的编制、测井以及深层油气资源的科学研究、对外合作等各个方面的诸多的信息资源。档案的管理部门若没有大量的档案馆藏,进行档案资源 的信息化建设就会失去依托的必要基础。

(三)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的加大

资金投入的加大可以为采油厂地质档案信息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数字化地质档案馆的建立过程中,需要数据存储服务器以及提供数据检索服务的平台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些支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作为物质保障。

(四)丰富地质档案的库藏资源

丰富的地质档案库藏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基础。地质档案作用的发挥与地质档案资源是否丰富有着必然的联系,失去了丰富的地质档案的库藏资源,地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五)加强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人才的队伍建设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学科、新技术以及新发明不断在石油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而有必要不断提升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人才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层次以及高素质的档案资源信息管理的专业队伍。这支专业队伍人员应掌握广泛的关于档案管理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并有着较强的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与实践,同时还应掌握计算机应用相关的技术。从而有效地保证地质档案信息能够及时、快捷以及准确提供给石油开发利用者进行有效的利用,实现地质档案信息资源完全共享,为采油厂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服务。

四、结论

社会的发展,使得档案管理越发复杂,为方便单位工作的开展,对档案的科学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的要求,必须探索一条适应档案现代化发展的管理模式,实现地质所档案管理信息化也已十分必要,应该是采油厂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这也是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延琴. 浅析采油企业信息化地质档案的科学管理,企业技术开发,2011,(7)

[2]修静昳. 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8)

[3]徐晨,孟庆峰.石油勘探资料档案的收集与管理,经验摘登,1997,(3)

[5]杨春.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28

第6篇:新能源发展方案范文

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新阶段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档案工作要适应这个要求,必须要有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要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观念;要与时俱进,树立大服务理念,要摆正位置,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大环境中发展自己。

一、档案工作创新,要解决好四个关系问题

(一)创新与基础的关系

工作创新不是凭空想象,不是“空中楼阁”,创新必须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建国以来,我国档案工作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理论、方法和工作经验,档案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体系,这些基础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是创新的根基,因此,创新绝不能抛弃这个基础,要在认真研究、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分析现在和将来的形势,在发展中寻求新的突破。

(二)创新与现实的关系

工作创新不能脱离实际。当前,档案工作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过程中,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好,档案工作还处于受多种条件限制发展较慢、社会档案意识不强、档案部门工作不到位、档案事业发展后劲不足状态。创新就要重视现实,面向未来,从实际出发,围绕如何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在打好基础、快速发展上求突破。

(三)创新与学习、借鉴的关系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借鉴是创新的阶梯,创新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目的。档案工作创新既要学习本行业专业知识,借鉴本行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又要学习相关专业、其他行业知识,借鉴其他行业和专业创新方法和成功经验。创新要坚持“推陈出新”原则,运用否定之否定认识规律和批判、继承观念,在学习、借鉴中创新。

(四)创新与实践的关系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但创新绝不能是虚无飘渺的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都要经过实践检验,凡是对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创新,都要大力推广,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服务手段创新

(一)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三)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四)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五)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拓展服务领域

(一)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二)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 。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三)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面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

第7篇:新能源发展方案范文

关键词: 检察机关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价值;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88-02

0引言

我国检察机关自恢复重建以来,检察档案管理工作得到长足发展,数量与日俱增,范围不断扩大,内容进一步充实,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检察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功能和价值需要我们去重新审视和深入研究。

1检察机关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

档案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是珍贵的资源财富。档案工作的好坏,体现着一个单位整个管理水平的高低。检察档案信息资源是检察机关全部活动的原始记录,是记载检察机关全面发展的重要文献,同时又是社会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其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检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体现在以服务检察工作实践为基础,以推动法治建设为目的,不断创新工作为载体,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1.1 检察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经验支持随着检察工作的健康发展,检察档案信息资源作数量与日俱增,范围不断扩大,内容进一步充实。在检察机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检察档案忠实记录着检察工作发展的成就、取得的成功以及经历的艰辛。开发与利用检察档案信息资源对未来检察工作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价值。检察档案中收集了检察机关取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奖状等,这些荣誉真实地反映了检察干警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勇于拼搏、维护公平正义的感人事迹。有意识地组织新进检察干警参观学习,进行检察传统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树立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职业道德,为检察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 检察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立法、普法提供实践依据法律的制定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检察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立法的思路和方向,特别是在微观立法的标准、界限上有着重要的司法实践价值,使立法内容更符合社会的客观实际。普法宣传、法学教育都不是简单的法律条文和法学理论的说教,通过检察档案保存的资料总结、提炼出大量现实案例,使之符合普法教育的需要,进一步增强普法教育的生动性,提高人们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1.3 检察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推动工作不断创新,促进人员素质不断提升检察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为检察工作提供基础资料,通过利用原有档案资料可以形成某项工作的专题资料,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通过利用档案可以推动工作创新发展。

2检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

尽管检察机关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至关重要,但现状并不乐现。

2.1 “重办案轻档案”的思想意识严重制约档案工作的发展检察干警在检察机关工作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档案的存在是永久的。实践中少数检察干警档案意识非常淡薄,对如何准确把握犯罪事实、运用证据证明犯罪关注的多,而对档案材料完整规范、及时准确的归档注重的少;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做到档案材料随结案随装订,领导或档案管理人员几经催促才能将卷宗装订归档;对归档的档案材料重数量不重质量,导致归档的卷宗中页码重叠、顺序颠倒等问题的存在,不符合归档工作标准,给专职档案人增加了工作负担;档案资料保存不完整,有价值该归档的材料没有及时归档。档案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信息,而且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记录,反映人类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反映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基础。对于检察机关来讲,如果没有了完整规范的检察档案作记录,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也就失去了检察历史。档案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都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档案,办案与档案并举才是关键所在。

2.2 忽视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制约检察工作的发展检察档案工作质量的高低与从事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有极大的关系。长期以来,基层检察机关注重对法律人才的培训,而对检察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检察档案的利用与开发。高水平的档案工作靠的是高素质的档案专业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人员,不应再是传统的档案资料的收集员、整理员和保管员,而是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为检察事业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员。检察机关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满腔的工作热情,更要有全面扎实的档案专业知识以及与档案工作有关的其他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只有档案人员自身业务精通,才能够发挥指导监督的职能作用,促进机关内部档案工作的协调运转,使档案工作有的放矢。所以,建设一支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需要的档案干部队伍,是实现检察机关档案信息资源工作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2.3 单纯的收集、存放式的档案工作方式不适应档案工作发展要求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档案部门的根本。而大部分基层档案人员把检察档案作为收藏品,每年只是按规定收藏、整理、归档,利用率不高,更谈不上开发。随着检察事业的不断发展,每年各院少者也有近2000个新的卷宗不断生成,这些档案资料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记载了每个基层院的发展史,这么丰富的“信息资源库”在利用上却存在着方式的落后,档案人员只是等待查阅者上门查阅,档案资源没有得到系统的开发利用。检察档案信息资源工作是不断发展的,应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积极创造出资源价值,有效服务于检察工作并推动检察事业的发展。

3加强和改进检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

检察档案工作的目的是为检察事业服务的,通过把档案资料与检察工作实际相结合,更有利于研究检察改革新方略,进而促进检察工作的健康发展。

3.1 更新档案工作理念,拓展检察档案空间基层检察机关的领导要树立现代档案功能开发利用的新观念,不断研究和探索检察档案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多渠道、多途径开发检察档案信息资源,使之能为领导决策和各项业务工作稳步、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检察档案人员要更新档案工作理念,自觉加强检察业务和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在全面收集检察档案资料同时,还要注意收集和发现有重要价值的档案材料,务求使其完善、全面、准确无误,要不断扩大检察档案使用范围,千方百计拓展档案利用的空间,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可尝试通过网络或一些可行的渠道,适当公布档案资料,使信息和资料共享,把死档案变为活档案,促进检察档案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

3.2 加大档案工作投入,促进检察档案发展我国《档案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检察档案也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就其程序而言也有收集、整理、鉴定、检索和提供利用等内容。因此,科学化的管理不仅体现于有完善的工作体制和较现代化的工作手段,还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检察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只有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懂得先进技术的人才和具有先进理念四者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检察机关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因此,检察机关要充分认识检察档案的重要性以及它潜在的价值,把那些综合素质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具有较强的从事档案工作的专业人员调整充实到档案工作岗位,要加强检察档案计算机化管理,逐步加大档案设备硬件的投入,建立和完善查询系统、统计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最大程度上的共享。在检察档案设备配置上,即要考虑先进、又要着眼适用,使用综合性能较高的计算机,购置软件时要着重考虑兼容性、扩展性、容错性及便于升级问题,同时应尽量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方式来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最终实现现代化的检察档案管理。

3.3 整合利用档案资信息资源,促进工作创新发展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经过重建三十年来的发展,检察档案由过去单一的诉讼案卷的归档管理发展为多门类、全方位的收集管理,文书档案、技术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会计档案、设备档案等已成为档案收集的经常性内容,这些档案的资料储备,极大地丰富了检察档案的学科门类,扩大了检察档案涵盖的范围,为检察档案的利用与开发积累了丰富的载体资源。因此,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门类之间的关联性,使检察档案工作展现出它独特的作用:通过利用检察档案分析犯罪规律特点,努力减少犯罪的发生。利用检察档案资料编写案例,为立法提供实践依据、为普法教育提供素材;编纂检察史志,再现检察历史。检察档案是检察工作的原始记录,通过编纂检察史志,可把检察档案的有关资料经过归纳、整理成为系统地反映检察工作情况的文字资料,历史地再现检察事业的整个发展概貌,让后人了解检察工作、了解检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析法律制度保护下的档案及其信息资源[J].山西档案,2002年第6期.

[2]论档案、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3]虞亚梅.《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应用》[J].《档案学通讯》2002年第l期.

第8篇:新能源发展方案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档案是各单位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由于信息化迅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档案不仅成为了文化资源与知识资源,还成为了信息资源。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信息社会迈进,信息资源的战略地位也进一步提升,人们普遍把信息与材料和能源并列,将它们共同视作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战略资源。这些都促使档案信息的收集方式、管理方式与利用方式有了本质性的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今世界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成为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什么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档案是各单位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档案工作反映的是一个单位的历史面貌,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换句话说,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也就是指通过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档案管理过程的网络化,经系统加工和网络传输后,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最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档案部门,从而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水平。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信息社会迈进,信息资源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中国,社会与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急需人们真正把信息资源化,把信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来进行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今世界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成为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代赋予档案管理部门新的任务和使命,是档案资料管理向档案信息的一种转化,是由单一的管理工作向社会服务性工作转化的一个具体过程。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档案调取、档案共享、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更符合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发展方向。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是我国现阶段工作的重要内容。《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电子文件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文件精神,加强以计算机网设备和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接收、重要数字信息采集等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实施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工程项目,打造“一站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

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迅速发展,使档案数字化的规模不断扩大,档案数字化对象也不断丰富,不仅仅局限在纸质档案方面,已经扩展到照片、图像、录音、录像、电影胶卷、微缩胶片等各种不同种类载体档案的数字化。档案数字化作为一项档案基础业务的地位得到了确立。

(三)社会的发展促进和推动了档案管理业务的变革。随着档案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和发展,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在归档、馆藏建设、目录编制、统计、编研、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等诸多管理环节都需要随之而变。传统档案的载体形态开始向数字化形态过度,档案管理的主要环境开始逐渐向数字环境迁移。档案领域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档案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如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立卷、全文的存贮与检索、自动标引、编目、统计、借阅、库房管理等,并能使传统档案管理的各个业务环节实现无缝衔接,大幅度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档案信息化可进一步完善档案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我国目前传统档案管理的标准规范相对健全,但在数字环境中,这些标准规范需要重新审视,相当部分的标准规范需要按照信息化环境的要求进行调整。文档管理软件的广泛运用是导致文书档案按“件”归档模式的直接推动力之一;文档一体化、馆室一体化、电子文件管理的前端控制都是档案信息化在档案集中管理层面的具体表现,这都直接导致了档案累积、移交模式的变革创新;同时,对于实时归档、技术鉴定、存储管理、载体转换、权限控制、数据迁移、实时等大量新型业务内容,有赖于档案管理乃至电子文件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这是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标准规范来进行支撑。而“加强档案法律制度建设,完善以《档案法》为核心、符合我国国情并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科学、缜密、配套的档案法规体系。”也是《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首要任务。

(五)档案信息化将为社会提供更多有效的资源和服务。国家档案局提出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这是新时期给档案信息化提出的任务目标和工作方向。

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的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档案管理工作是十分复杂繁琐的例行性事务工作,其中大部分都是基于经验的重复劳动,但又是不可或缺的基本事务,需要占据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使管理人员从日常的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实现信息共享。信息化以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其最大范围、最快速度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信息化又可促进信息资源利用最大化。传统的档案信息大都是以纸为载体的实物资源,不仅不便携带,更不利于传递。实现档案信息化以后,各种信息资源不再以实物的形式出现,而是以磁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形式出现,(下转第63页)(上接第84页)这就极大地便利了传输和使用。而且应用各种功能齐全的管理软件,还可以对现有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整理,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为充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最大化提供可能。

第9篇:新能源发展方案范文

建政只有十几年的浦东新区,档案工作为什么取得了如此突出的成绩?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各位专家――

张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

近年来,浦东新区档案局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快档案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去年5月,浦东新区档案局局长钱娟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今年5月,新区档案局又被评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章)获得者。档案工作取得如此成绩的根本原因在于四个方面:

一是观念创新、宗旨明确。新区档案局树立“后台工作、前台意识、窗口形象”的工作理念,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需要作为档案工作的生命线,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和档案工作独有价值,实践为浦东开发建设提供资政服务、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为各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提供业务服务的宗旨。

二是体制创新、服务职能拓展。浦东新区对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创立了新的档案管理体制。能够把握大局、抓住重点,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容、增强服务效能。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齐头并进,经济工作发展到了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了哪里。

三是强化资源建设、基础扎实。为了更好地服务各项工作,新区档案局非常重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广泛收集档案,对大量的档案进行缩微和数字化处理,基础工作扎实。

四是领导班子强、队伍有朝气。新区档案管理体制整合以来,档案工作成效明显,班子执政能力、队伍精神面貌、职工综合素质都有较大的变化。正如区委领导对新区档案工作评价的那样:“班子有干劲,整合有成果,队伍有朝气,业务有创新,服务有提升,大局有作为。”

贺真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

浦东新区档案新馆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政只有十几年的浦东新区在档案工作上取得的重大成绩,令档案界瞩目,凸现了浦东人进行体制创新的智慧与魄力。

机构是管理体制的依托,机构形式决定着管理职责。在信息种类与规模激增的信息时代,信息共享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众人整合信息资源的企盼中,综合档案机构、专业档案机构竞相发展、壮大的结果,却与这整合的形势相背离。浦东新区抓住了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性问题,建立了“三合一”的档案管理机构。新机构拥有的“向心力”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铺平了道路。无独有偶,这种以机构整合促进资源整合的尝试,成为近年来档案管理机制创新最响亮的和声。广东顺德、深圳市、安徽和县也都进行了些类整合……,这些向我们昭示着档案机构整合的新趋势。

机构形式与管理效果相辅相成,决定着管理成本与效益;浦东新区档案机构整合以后,馆藏档案信息的种类与数量迅速扩展、档案队伍壮大,通过统一管理,形成了“大档案”的规模效益。在此基础上,浦东新区优化结构,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先进、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并进而形成了新区“大文化、大档案、大服务”的氛围。

王向明 (上海大学文学院档案学系副主任、副教授)

浦东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浦东档案工作的发展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改革是我国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浦东改革的最大特点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即“创新”和“整合”。

先说“创新”。浦东的创新有三方面,一是体制创新。浦东新区的改革建立了“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的体制,这一模式为精简机构、提高效率进行了一种有益的尝试;二是功能创新。浦东新区档案馆在实现其基本功能的同时,积极拓展其社会功能,实现了国家档案局提出的综合档案馆“四位一体”的功能要求。三是服务创新。“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重大工程建设”、“积极促进先进文化建设”、“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各项举措尤其可圈可点。

再说“整合”,浦东新区的整合是全方位的“整合”,是对体制、职能和资源等各方面的全面整合。我国档案界对档案资源整合的时论由来已久,但由于档案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掣肘,有关实践往往局限于综合档案馆内的各种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根本谈不上对某一区域性档案资源的整体组合。浦东新区的改革建立了“三合一”的管理体制,走出了体制整合、资源共享的新路。

潘玉民 (上海大学文学院档案学系主任、教授)

档案资源建设始终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主旋律。科学整合国家档案资源,实现档案资源的优化配置,无疑是信息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档案资源建设的必由之路。如何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和档案形成利用的实际把握档案资源的流向,如何在国家档案资源整合中妥善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如何以人为本地创新现有的体制机制,就成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从目前综合档案馆的档案资源建设来看,如果仅有党政机关的档案,而没有文化、教育等社会各方面的档案,那是畸形的资源;如果仅有城市管理的档案,而没有城市规划建设的档案,那是短腿的资源;如果仅有的档案,没有经济活动和人居资源的档案,那是割裂式的资源。针对畸形的资源,科学整合要求全面发展;针对短腿的资源,科学整合要求协调发展;针对割裂式资源,科学整合要求可持续发展。

只有科学整合档案资源,才能统筹好一个地区的国家档案资源,切实转变档案资源条块管理所带来的成本高、效率低、利用不便的弊端;只有科学整合档案资源,才能使综合档案馆名实相符,达到馆藏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充分提升档案服务的综合能力;也只有科学整合档案资源,档案工作才能紧跟国家经济建设的步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

可以说,浦东新区对档案资源整合的实践,为新时期我国档案资源整合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潘积仁 (青岛市档案局副局长、研究馆员)

雄伟的建筑、超一流的设施、丰富的馆藏、现代化的管理,浦东新区档案馆已跻身于全国一流档案馆之列。如果说建筑、设施有赖于经济的强力支撑而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话,那么实现档案资源整合,却不是仅靠经济支撑就能办到的。浦东建区不过16年,档案馆就拥有180多万卷档案,不能不说是一种超常规的速度,而超常规的速度有赖于超常规的思维。所谓“超常规”,就是打破原来基本上只接收文书档案的“常规”,实现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和各种专门档案的有效整合。

浦东新区整合档案资源的实践给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资源才能有作为。以前我们说有作为才能又地位,这是非常正确。但怎么才能有作为?除了主观因素外,必须拥有资源。当今社会,谁拥有资源,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档案部门要想有所作为,想赢得社会的关注和尊重,必须在掌控资源、丰富和整合资源上下功夫。

二是资源整合要有正确的思路。资源整合不是无原则的、主观随意的整合,而是要本着既方便形成单位,又利于社会利用的原则。整合的着眼点或者说主渠道恐怕还是各级党政机关。实际上,仅党政机关形成的各种专门档案就不下百种,有必要将其中那些与公众有关、且具有社会利用价值的集中到档案馆,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当然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将所有的档案都集中到综合档案馆,譬如在职干部档案、金融档案、医保和社保档案等等,这些档案分别是相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到档案馆或许会给相关工作带来麻烦。

三是要从根上理顺管理体制。要实施资源整合,必然解决档案管理体制、国家馆网布局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关系到部门利益,因此解决起来有一定难度,有必要从宏观上进行设计和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当然处于变革时期,不排除甚至应鼓励地方进行大胆的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但要在全国推行,还是要上升为国家政策甚至是法律,不然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增加改革的阻力,甚至产生副作用。

马淑桂 (中央档案馆技术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