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行业心得体会范文

建筑行业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建筑行业心得体会

第1篇:建筑行业心得体会范文

管理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一流的企业不仅需要一流的机制、一流的文化,更需要一流的经营管理。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全球化的过程,企业管理的实践也经历由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到以社会责任管理为核心的全面管理三个阶段。以更加注重从内部和外部共同对公司结构和决策机制进行调整为基础,通过吸引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员工、消费者、社区等利益相关方更多地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来,已成为企业提升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水平和效能,进而打造责任竞争实力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抓手。

作为国内较早关注并报道企业社会责任的媒体之一,本刊从本期开始将开设“社会责任管理”栏目,以期更加全面、系统地记录本文由收集整理和展示社会责任管理在中国发展的最新实践和理论动态,为全面提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效能献计献策,共促发展。

本期杂志我们选取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文化引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理念和实践。该公司重点以《中建信条》为核心的责任文化,以“拓展幸福空间”为公司使命,借助柔性的文化引导,并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心理认同,逐渐地内化为企业成员的主体文化,在中国建筑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2012年6月,中国建筑组建30周年之际,《中建信条》隆重。以“拓展幸福空间”为公司使命,“品质保障,价值创造”为核心价值观,“诚信、创新、超越、共赢”为企业精神的《中建信条》在中国建筑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责任根植文化

《中建信条》是中国建筑理想信念的宣言,也是员工各项行动的纲领。在中央企业推进社会责任管理提升的大背景下,《中建信条》还是中国建筑社会责任的承诺,成为中国建筑打造“文化引领社会责任模式”的标志,从责任根植文化、文化引领责任的视角,打开推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之门。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董事长易军强调:“央企承担社会责任责无旁贷,但我们要成为中国企业担当社会责任的排头兵,由自发转变为自觉、由公司要求转变为员工的价值追求,则需要从意识形态里去解决这个问题,而这在本质上与企业的文化息息相关。”

中国建筑经过60年的文化积淀、传承和创新,也表现出其与时俱进、与众不同的特有属性。但无论处于艰苦奋斗的创业阶段,还是在整体上市跨越发展的新时期,中央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基因薪火相传。中国建筑不但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经济制度,不但履行经济责任,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特殊时期和突发事件中,中国建筑还主动为国家担当、为社会解难、为人民造福,积极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此共识已深深植入中国建筑企业文化的根脉和广大员工血液中。

在中国建筑组建30年之际,在奋力推进科学发展、不断增强中国建筑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新时期,中国建筑成功跻身世界500强前100强,成为了世界建筑地产综合企业的排头兵。

中国建筑的跨越发展和国际竞争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中国建筑的社会责任管理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引领性的发展目标。

从2011年8月开始,一场针对企业文化核心的调研活动在中国建筑陆续展开。接受访谈调研的包括中国建筑各级单位高管、中层负责人、一线员工共778人,形成近134万字调研笔录,并收回有效调研问卷6369份。

分析发现,受调查对象普遍关注的员工、社会、行业、客户,正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利益相关方,而大家有这样的想法,也正是多年来中国建筑的企业社会责任在每个人心中的根植。中国建筑内部经由反复的讨论,最终决定要从责任这个层面来考虑中国建筑存在的使命,根植并贯穿于文化核心体系之中。经过调研诊断、总结梳理、及提炼升华,中国建筑重新确立了企业使命、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形成了《中建信条》文化手册。

文化引领责任

企业使命集中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终极责任

担当社会责任的排头兵,中国建筑义不容辞。作为中央企业,中国建筑“拓展幸福空间”的企业使命回答了中国建筑“为何存在、为谁存在”的核心问题。“拓展幸福空间”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对重要利益相关方的责任,昭示着为客户、为员工、为股东、为社会创造价值,拓展幸福空间。“满意客户、成就员工、回报股东、造福社会”将自身发展与利益相关方结合起来,构成了中国建筑的企业使命的主旋律,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终极责任。

满意客户。中国建筑是以从事完全竞争性的建筑业和地产业为核心业务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建筑的生存发展依靠的主要是让客户满意,为客户创造价值。中国建筑能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提供建筑一体化最优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中国建筑有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造“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发展优势,关注客户的近期和远期利益,尊重并坚定履行对客户的每一份承诺,持续满足客户要求,并与客户构筑长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获得客户的恒久信赖。中国建筑坚定实施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三大”战略,与上百家地方政府和大企业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说明了客户对中国建筑的信任和满意,满意客户,奠定了中国建筑快速发展的根基。

成就员工。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本,是企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没有几代中国建筑人的拼搏与付出,就没有中国建筑的今天,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也要为员工创造价值,帮助员工的进步。具体来说,第一,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成就人,为员工人才搭建发展的平台,促进员工人才的合理分布和流动,使员工的价值得到展现和升华,这个过程也是使员工能力得到全面锻炼的过程。第二,就是要为员工成长提供全面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中国建筑是个大平台,每一位员工尤其是年轻人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现

自己的才华、奉献自己的才智,在自我提升的同时为企业创造价值。截至去年底,中国建筑目前有正式职工157011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208人,工程院院士和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0人,人才已经成为了中国建筑最核心的竞争力。第三,提升职工幸福指数,让职工群众共享幸福。中国建筑致力于为员工“拓展幸福空间”,营造融洽、和谐氛围,提升员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全系统职工收入待遇普遍提高;公助培训、带薪休假、参观旅游、健身娱乐、定期体检等福利活动的开展,大大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指数。员工充分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利益成果,也促进了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回报股东。中国建筑是国有企业,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根本的经济责任。中国建筑上市以后,首先要关注股东长期、持续的收益与回报。其次要与各个股东形成良好的投资者关系,建立健全股东权益保护机制。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强化风险防控,以良好的经营业绩保障股东价值的最优化和持续性,这与国务院国资委所提出的价值管理也是有机结合的。近10年来,中国建筑营业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增长了9倍、22倍,企业的创效能力大幅提高,利润额进入中央企业前10名,中国建筑成为了股东最青睐的投资对象。

造福社会。中国建筑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力所能及反哺社会、造福社会。热心公益事业,营造绿色、低碳、环保建筑,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持续发展奉献力量。2005年以来,直接捐资6000余万元,在贫困地区和地震灾区建设10余所希望小学,广泛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帮助3039名困难学生学习成长。中国建筑响应国家号召,对口支援青海、宁夏贫困地区和新疆农十四师,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援疆工作精神,重组原新疆建工集团,赢得社会赞誉。中国建筑在国家危难之际、紧要关头,总是不辱使命,勇担责任。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中,员工不顾生命安危,抢建北京小汤山医院;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建筑竭尽全力投身抗震救灾和灾后援建,共捐款8000余万元,在映秀灾后重建中,中国建筑27名员工遭遇突发泥石流而光荣殉职;玉树地震后,中国建筑承担起了灾后重建央企排头兵的重任,挑战高原缺氧生命极限,率先全面完成了三年援建任务……

董事长易军这样解释拓展幸福空间:“作为建筑地产企业,中国建筑需要全方位的为相关利益方提供建筑一体化服务,不仅关注建筑物本身的功能、高效和环保等元素,还关注建筑带给人们的愉悦与舒适的精神感受,并致力于建造出更多包含美、艺术与文化的经典建筑,同时福泽所有相关利益方,为社会创造多元价值,拓展更多幸福的空间。”

核心价值观映照出中国建筑的责任担当

“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建筑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强调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诚信履约的能力,保障项目品质、管理品质、服务品质持续优化;始终秉承“绩效文化”,通过高品质的服务实现利益相关方的共赢和价值最大化。

从1987年国家设立鲁班奖开始,中国建筑截至2011年共获得鲁班奖164项,超过总数的10%,行业第一,获参建鲁班奖174项,居行业首位。从一个侧面映射了中国建筑的品质追求。

“品质保障”要求中国建筑和员工树立品质重于泰山、品质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管理效益。“价值创造”,强调一切以创造价值为目的,通过团队和个人价值的提升,实现中国建筑集体价值的提升。

1997年中国建筑在阿尔及利亚承接了松树俱乐部喜来登酒店工程,在阿国政治局势混乱、恐怖主义猖獗、施工现场需要武装坦克保卫、外国人员纷纷撤退的情况下,中国建筑员工坚守阿国市场,恪守合约规定,仅仅用了18个月的时间,就完

成了当时颇具政治意义的松树喜来登酒店项目,成功保证了非统会的召开,创造了阿尔及利亚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事实证明,中国建筑在阿国艰苦时期与当地政府和人民共克时艰、同甘共苦的经历赢得了阿国政府和人民的信任,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2003年阿尔及利亚发生大地震,中国建筑承建的所有工程都经受住了地震考验,一座房子都没有倒塌,被当地媒体誉为“震不垮的丰碑”。1998年以后,阿尔及利亚政治局势回归平稳,经济开始复苏,社会百废待兴,中国建筑在阿国政府的支持下,涉足安置房项目、大学城项目、医院项目、监狱项目等,开始实现规模化经营,并稳步成长为阿尔及利亚最大的房建承包商。阿国市场成为了中国建筑海外产出的稳定区域和海外人才培养基地。

纵然是波诡云谲,纵然是荆棘密布,纵然是利益受损,中国建筑坚持“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核心价值观,彰显的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更是中国建筑发展源泉。

“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核心价值观为企业和员工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指明了方向,激励着广大员工不断提高工作品质,进而提升生活品质。激发着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帮助别人实现更多的价值。树立如此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建筑更加显活力和生命力。

中国建筑董事长易军强调,品质保障是对客户负责,价值创造是对资本市场负责。预见性地满足客户明确和潜在的需求,代表了中国建筑企业文化中的服务理念、社会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一个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团队,中国建筑除了为客户创造眼前的价值,还要为客户创造一个预期的价值。成功的企业,既要满足客户看得见的需求,还能够满足专业人士预期的未来需求,这样的品质才能走的更远。

仅仅满足客户今天层次的需求,这样做就不是合格的承包商!在更高的平台上中国建筑要给客户提供创造性的服务,这才是品质保证!在价值创造上,客户每一个基本的委托需求,中国建筑要通过n-1的资源消耗和成本费用,为客户创造n+1、n+2的价值!

这就是中国建筑的郑重誓言,映照的不仅仅是市场、发展、效益和客户,更多的还有社会价值、社会责任。

企业精神彰显了中国建筑的责任追求

中国建筑的企业精神凝练为“诚信、创新、超越、共赢”。中国建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建筑的精神“沃土”中,创造了“深圳速度”,培养了陈超英等一大批典型人物,也孕育了“铁军精神”、“争先精神”、“创先争优精神”……文化的“厚积”,才有了精神的“薄发”。

诚信、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构建诚信大体系和创新型社会的基本单元。中国建筑承载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诚信,是立业之基,恪守合约、有诺必践、诚信经营、讲求信用,是中国建筑赢得客户的信任争取到更为广大的生存空间的前提,也意味着中国建筑立足中国市场经济环境,致力维护良好商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维护经济稳定发展坚定信念。

共赢是中国建筑的价值追求,是对利益相关方的承诺。这其实也是中国建筑的一种关于自身生态环境的共赢观和责任观。中国建筑坚信,在合作中谋求共赢,是形成利益共同体,赢得市场优势的必然选择,是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及实现资源整合的最佳途径。在项目实施方面,中国建筑推行强强联合,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广州西塔项目上,与上海建工、广州建工合作。在投资、实施城市综合建设方面,中国建筑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开发。在银企合作方面,中国建筑与多家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获取资金支持,谋取合作共赢。

中国建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就是高端领域在国际市场与跨国公司进行竞争;“不为”,就是不与民营企业、国内小企业在低端市场争利。与中国建筑保持合作关系的民营企业高达25万家,中国建筑与其不仅是总分包关系和竞争关系,更是合作共赢的关系。中国建筑在海外聘用了3000多名不同国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10000多名当地劳工,坚持属地化运营,参与当地建设,助推当地产业发展与和谐共荣。

中国建筑不仅与客户要强调共赢,与员工、股东、社会,其实都是一种共赢的关系,共赢要求我们坚持与各利益相关方在分工与协作中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创造价值,共同分享利益,共同达成目标,共同实现发展。

中国建筑担当央企责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与协作队伍的共赢发展。中国建筑始终关心农民工的发展与成长,每年开办各类农民工夜校上万所,教授知识、传授技能,创造条件改善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主动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动全社会和谐发展。中国建筑每年为社会创造150万个就业岗位,带领150万个家庭奔向小康……

第2篇:建筑行业心得体会范文

重庆大学建筑系的建筑教育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即“2+2+1”阶段教学模式。具体规划为:第一阶段为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基础阶段,通过“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学”等课程教学,打好职业建筑师培养的基础,并增加设计方法论等方面的基础专业系列课程。第二阶段为大学三年级、四年级提高阶段,课程教学以建筑专业设计课程为核心,提高整个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对社会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第三阶段为五年级知识综合阶段,教学内容主要是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以设计工作室为教学单元的开放教学模式。

我国五年制建筑学专业教学一般安排第五学年为生产实践时间。国内生产实习的方式有以下三种:一是由学校联系单位,选择一些有意义的单项工程或城镇规划、农村住宅设计,由指导教师带队进行;二是由学校与建筑设计院所合作,学生参与建筑设计院所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由建筑设计院所的建筑师指导;三是由学生自己联系建筑设计单位进行实习。从近几年建筑学专业生产实习的情况来看,上述三种实习方式的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预先设想的效果,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有些实习单位并没有按照制订的教学计划安排实习,如施工图环节、设计方案投标环节没有安排,实习的重点只是建筑设计方案环节、表现图等绘图。二是实习时间也没有按照制订的教学计划安排。生产实习时间正好与学生考研、择业时间段相重合,有的学生考研复习、找工作占用了实习时间。三是实习单位对于实习的管理缺失,一方面实习生人数、实习时间长短给实习单位造成了一些不便;另一方面实习单位的建筑工程项目安排针对学生实习考虑不周全,使建筑学专业学生实习效果受到了一定影响。

二、建筑学专业“一心两翼”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五年制培养方案》,在该方案中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获得建筑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其中,学生毕业后获得建筑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是对全国同类院校统一的要求。当前,毕业生到设计院从事设计工作并最终成为职业建筑师的人数比率已开始下降,而从事城建管理、房地产开发、营销、监理工作的非职业建筑师不断增多。现在培养的学生规格过于专门化和单一化,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多种多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为了使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够符合社会需要,符合当今社会对这类人才的期望,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着重突出重技术和强适应性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工程背景的建筑职业训练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专业素质教育,毕业后能直接从事中小型工程的建筑设计;另一方面应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实行“强适应性”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是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

构建“一心两翼”的课程体系就是将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作为编织课程体系的主轴线,通过它将相关课程结合成为整体,总体上形成以“建筑设计”为核心、以历史人文类课程群和建筑技术类课程群为两翼的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除了传统的本科教育培养计划中的功能空间、绘图基本功、美学教育等基本素质训练外,还要安排生态学、心理学、行为学、节能、房地产管理等辅助课程,作为选修课程。而在必修课程教学中,应将以功能空间组合训练为主线的单一教学体系,拓展到以建造、建筑技术、建筑环境为主线的复合型教学体系。“一心两翼”的课程体系探讨将建筑技术、建筑经济、建筑管理、建筑法规与规范等多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切入设计课程教学之中的课程设置方法;调整人文素质、美学修养课程平台和建筑技术类课程平台的关系;加强工程背景的建筑职业训练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专业素质教育,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体系将四年制建筑学专业课程分为四大块:一是由数学、哲学、计算机技术、画法几何及外语等课程构成的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群;二是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类型化的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构成的核心课程群;三是由中外建筑历史、美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外文化比较学、美术等人文学科构成的人文素质与美学修养课程群;四是由建筑力学、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建筑结构、建筑环境行为学、建筑节能技术等课程构成的建筑技术类课程群。这样就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建筑设计”为核心、以历史人文类课程群和建筑技术类课程群为两翼的课程体系。

3.教学模式考虑到低年级阶段学生尚未形成建筑设计理论知识体系,普遍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单一的建筑形体基础训练,也就是人们通常称的建筑设计基础,这为学生以后的深化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在中、高年级(三至五年级),学生通过低年级的学习积累,相应的教学目标也逐步提升,应偏重于技术型职业建筑师的训练模式,强调设计的完整性。改革一个学期两个设计的传统教学模式,使部分设计的深度要求达到可实施的施工图设计层面。在五年级期间,如何有效地构建教授、建筑师等为主的工作室,是达到培养技术型职业建筑师的关键手段。

4.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校内实践教学中,强调多选用模拟建筑设计现场的设计课题,这样能使学生有机会在每个设计项目之前先进行建筑场地环境的调研与分析等前期工作,例如查阅有关的各种技术文件资料,接触建筑项目附近的居民与各相关政府管理人员,做出调研报告,这些都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依据。然后邀请建筑项目开发商、建设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使用者的代表,分别给学生介绍和说明项目的某些原则与需求,从而使建筑设计更符合实际。

第3篇:建筑行业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施工企业; 集中核算; 必要性

会计集中核算是随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要求提高而引入的,能够适应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需求,会计集中核算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发展趋势。

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内涵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就是要在集团式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建立独立的会计核算中心,通过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集团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按照“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原则,在建筑施工企业下属单位独立行使财务权力主体的同时,实现分户会计集中核算。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管理中,这样的核算方式能够承担下属单位的记账业务,实现了下属单位的会计财务分离,可以强化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会计核算效率。通过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会计集中核算机制已经实现了会计执行与决策、审批与监督、存放于形成单位的三个分离。

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形势

只有认清企业形势,才能够真正找出适合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内外部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施工企业信誉问题

无序的市场竞争往往影响一个行业的信誉,在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之下,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信誉状态受到破坏,对于通过投招标方式获取项目资格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信誉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是直接影响到企业生存状况生存的重要因素,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至关重要。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建筑行业的运行环境变化,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不信任越来越明显,存在很多应收账款、垫付资金无法回收的现象,更是加剧了建筑施工企业信誉的破坏,建筑施工企业信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现代企业制度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制度问题,主要体现在由于企业制度不完善导致的财务管理决策传递不良上,随着市场的变化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在改良经营管理方式的过程中一方面引进了先进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在引进管理经验及手段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旧制度与新制度的冲突现象,堆积了企业的管理矛盾。如今的建筑施工企业中,存在较多的产权不明、权责不明的现象,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构权责分配,使得制约机制失效,财务管理出现混乱。此外,在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中,还存在着企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处理施工或者管理问题时,上报结构复杂,资源下发慢,严重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决策下达效率,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

(三)企业经营成本控制

建筑企业的项目资产造价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项目从发起到确定的时间间期长,工程项目从信息获得到中标需要花费几月甚至几年时间,耗时长,且间期耗费资金多,严重制约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势头,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

效益。

(四)债权债务清理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的债权债务清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结算款工作滞后、应收账款回收滞后等问题上,这部分债权债务的清理问题,使得企业资产以及损益真实性下降,分包工程款挂账的出现,也造成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资产出现虚增或虚减,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资产管理。

三、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必要性分析

会计集中核算已经成为现今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方式,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投资管理

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就必须将企业资金集中在集团资金中心,将各个下属单位的资金集中在集团之下管控,保证投资符合集团战略要求,避免分散投资以及重复投资的出现,实现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通过会计集中核算,还可以提高集团凝聚力,将下属单位的资金权利集中起来,避免下属公司的各自为政,从而实现集团战略目标。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不确定状况,相应的项目会计也会受到影响。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可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将财务处理方式向专业化、制度化发展,减少外界干扰,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以及会计信息缺漏的出现。此外,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实现会计集中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的财务与决策的分离,保证了各自执行的独立性,会计专业化将会大大提高。最后,在核算中心为领导的会计核算体系之下,核算中心责任直接落实到财务人员的直接领导上,很大程度上减少自贪自腐现象的出现,也降低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强化监督,壮大企业实力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建设具有分散性强、流动性大、资金规模大等特点,这就会加大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建设的监督难度,财务监督审核方面容易出现漏洞。此外,如今建设施工企业一般会选择多次分包的形式来建设资产,这种形式之下,双方的财务数据很可能出现不对等的现象,资产流失的风险较强。实现会计集中核算,能够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将整个集团的资金流向掌握在管理中心中,通过数据分析,可以避免审核漏洞、资金流失的出现,强化了资金管控,同时也强化了企业的会计监督,能够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4篇:建筑行业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华东 智能建筑 优势 WTO 挑战

一. 华东地区智能建筑的发展概况

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智能建筑市场(包括大厦及小区)启动早,市场大,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是WTO以后国外企业必争之地,也是国内企业必争之地。由于华东地区资金雄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厦四百多幢,智能小区二百多个。其中已建成的优质工程有上海博物馆、金贸大厦、上海期货大厦、久事复兴大厦等号称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大剧院,上海科技城也都闻名天下。江苏省迄今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区一百五十多个;南京中信大厦,南京军区总医院新病房大厦及江苏省政协大厦都为优质工程。聚福园、天地小区是建设部小区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灵,是我国东南沿海技术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建设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报社大楼,在浙江省首次开通了楼宇自控系统,堪称是浙江省第一座达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楼,从而揭开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设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经贸联建大厦和华浙广场都是代表当时浙江省先进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华浙广场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优秀智能建筑评选活动。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楼主要有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杭州电力调度大楼、浙江省建行大楼、杭州铁路新客站、浙金广场、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检大楼等约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宁、温地区。

二、入世对中国智能建筑业的要求

我国已加入WTO,进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完全融入国际化市场,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根据WTO协议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将使我国智能建筑技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行的建设事业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通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整改革完善现行体系和体制的任务相当艰巨,形势紧迫。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必将对各种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的办公楼,而且对量大面广的已有的办公建筑的改造也带来了智能化需求。

WTO对我国智能建筑要求具体表现在:

1. 根据《建筑领域加入WTO后的对外承诺》,我国加入WTO后五年,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取代外商在我国现有的办事处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在我国签定内贸合同,从而使产品和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2. 按WTO取消数量限制和关税减让原则,我国将降低对外市场准入程度,届时会有更多智能建筑产品和系统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为我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实惠。

3. 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会把国外成熟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带入中国,有助于提高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华东地区优势

1.学会健全,学术活动活跃。

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温伯银总工为首的上海专家,在全国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智能建筑学会组织,成员有高校、设计院及企业技术人员几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组织报告会、展览会(上海历届智能建筑大型展览会)、验收评估上海甲级智能化大厦(如上海久事复兴大厦等)起了巨大作用。温总和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正副会长)的贡献已载入中国智能建筑历史,功不可没。以陈众励、瞿二澜、赵济安、王东伟高工及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已经成长,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在国内也是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学术组织,成员有二百多人,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奉行“技术开放,市场开放” 方针。常年举办学术报告会及国内外厂商新产品报告会。自办了省内杂志《智能建筑信息》。转贴于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虽成立时间不长,但青年一代学会领导骨干力量成长很快,成员已发展到几百人。在组织浙江省智能建筑报告会、展览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编写出台智能建筑标准。

1995年上海市出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是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内部标准修改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智能建筑标准,为全国规范智能建筑设计市场起了示范与指导作用。2000年在建设部领导下,以温伯银总工为首的编制组率领团结全国专家编制出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填补了空白。评审专家认为该标准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苏省建委领导下,在温总关心指导下,江苏出台了江苏省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DB32/181—1998),1999年获得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又出台了三个标准:

(1)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 DB32/365—1999

(2)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 DB32/366—1999

(3)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 DB32/T367—1999

构成了整套标准,促进了省内IB的发展;2001年中信实业银行南京分行大楼(28层4.2万平方米)通过检测验收与评估获得江苏省首幢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称号。

3.撰写论文、编写著作,成果丰厚。

1995年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首先汇编出智能化建筑论文选,其中温总、瞿二澜、赵济安高工等论文在国内影响很大,开创了全国建筑建筑论文的先河。1996年上海华东设计院温总为首的编写组又出版了大型经典著作—《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目前正在修订将出第二版。 上海举办了历届高水平智能建筑报告会,如中国超高层建筑技术研讨会具有国际影响。

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等编写出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6)以及《智能化大楼的建筑设备》(中国建工出版社1997.11)。

上海九海金狮物业公司诸建华总经理在总结上海久事复兴大厦兴建及物管经验与陆伟良教授合作于2002年8月编写出《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一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建筑设计院杨绍胤教授级高工先后编写出二本著作:《智能建筑—原理、规划和设计》(1999.2)以及《智能建筑实用技术》(2001年)。

4.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

目前上海正申办2010年上海国际世博会。预计2008年上海高层建筑将达2000幢,据国外某公司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新技术可去中国上海参观。江苏目前正兴建南京地铁工程(8个站,投入72亿),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3公里),由于江苏省申办成功2005年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日前正在南京新建奥体中心。相应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将在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市在河西新城开工投入120亿,打造十大标志性建筑。南京国际经贸广场,维多利亚国际商务中心,夏华国际广场、南京中大科技大厦、联强大厦、紫鑫中华广场、欧洲城、东成大厦、浙江国际贸易中心、东渡大厦等。南京市将兴建十大体育工程:全民健身中心、皮划艇激流回旋场地、马术赛场、中山门竞技中心、击剑比赛训练馆、龙江体育中心二期网球工程、南京中山国际公园、环湖体育带及南京足球训练基地。

目前浙江在建的智能化大楼约有上百座,市场红火,其中有杭州凯悦大酒店、杭州国际金融大厦、杭州国税局大楼、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日报大楼、杭州海关大楼、杭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杭州滨江区行政中心、元华广场、湖州市中心医院、义乌中心医院、湖州市能源调度中心、湖州市行政中心、嘉兴市行政中心、东阳市行政中心、安吉县行政中心、永康市行政中心、温州晚报社大楼等。杭州地铁工程也已启动。浙江省智能建筑近两年后来居上,已兴建上百栋智能大厦,数百个智能小区,近期还在杭州兴建杭州大剧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电力大厦等均以大量巨额资金投入,近期新建智能工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多已名列全国前茅。

5.华东地区拥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设部已获得系统集成和单项资质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区20家,南京地区28家。他们都承担过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等上百项智能工程,取得了营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经验,有着较好的声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办事处均落户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战

1.认清国际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2l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 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认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

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1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lk协议。况且两者技术都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至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严格讲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开发国产化楼宇自控新系统。

3.努力搞好学(协)会工作

按照WTO的原则和规定,加快行业协会自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规则,调整优化行业的组织机构,成为增强行业自律的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建立一个有序和公平的竞争市场。建设部已批准即将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分会。这是我国加强管理智能建筑业的大事,华东地区作为地方学(协)会要在上级学(协)会的领导下努力做好贯彻执行工作,加强市场管理,防止低价恶性竞争,保证工程健康实施。有条件时争取成立地方行业协会。转贴于

4.加强团结,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学术水平

华东地区以目前三地(上海、浙江、江苏)学会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在举办报告会、展览会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时,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有条件时争取举办国际智能建筑研讨会,以提高我国学术地位与声誉。

5.加强宣传,提高建设业主的认识,搞好定位和管理能力

由于部分业主对智能建筑的过于迷信,必然导致“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他们认为既然“智能”就应该无所不能,更有甚者将该项目的投资仅作为提高“身价”的目的,不清楚智能化建筑工程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物业管理重要的基础,认识不到日常运行中所需的微利投资能得到高额利润的回报。因此,建议应该有国家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管理规范和服务体系,强制性的将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纳入正常轨道,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6.协助政府搞好注册电气工程师复习培训工作,提高工程技术人员水平

据了解,国家人事部将在2003年6月第一次开考注册电气工程师。其中,建筑电气业属于此系列,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师大部分也要参加此系列考试。目前,有关单位正在编写复习参资料,建议华东地区也要作好考试复习培训工作。 最后作者衷心希望华东地区智能建筑业在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下,在业主、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专家努力下,营建出更多的高质量优质智能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 徐兴声,《WTO与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对策的思考》,《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4.4,P34—P38

2. 路更可,《试论面对入世我国智能建筑业的发展的对策》,《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2.2,P31—P34

3. 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对策的研究,智能建筑技术与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P2—P8

4. 屠胜勇,《浙江省智能建筑现状和发展》,《建筑智能信息》,2001.2,P6-P9

第5篇:建筑行业心得体会范文

2011年03月26日14:00~17:00由筑龙网主办、《建筑技艺》杂志协办的“中国建筑十年”建筑创作与评选系列论坛(北京站)“建筑与记忆”主题论坛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85号的中华圣公会教堂举行,参与此次评选活动的240多个项目同时展出。

论坛分为三个主题进行讨论。

第一场主题讨论为:大事件与大建筑对中国建筑的影响。由建筑评论家王明贤主持,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胡越、齐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齐欣对这一主题给予了解读。他们谈到了“迎合大事件进行的建筑创作与设计本身的矛盾”、“中国建筑设计的两个评判标准”、以及“大建筑事件中的开放程度”等相关话题。

建筑评论家黄居正主持了第二场主题讨论:本土建筑与外来建筑的设计碰撞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兴钢、墨臣董事合伙人赖军、WPS建筑设计公司主创建筑师吴刚、SOM项目总监Aybar Asci参与了讨论。与“碰撞”一词相反,嘉宾们更加强调东西方建筑文化的融合。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昀主持了第三场主题讨论,未来建筑设计的走向。场域建筑(北京)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梁井宇、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朱小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徐卫国三位嘉宾分别提出了对未来建筑设计走向的判断。对未来的“悲观”与“乐观”鲜明不同的分析,吸引了在场的观众。

有关本论坛的详情请关注本刊的后续报道。

Eduardo Souto de Moura获2011年度普利兹克奖

2011年建筑设计领域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日前揭晓,葡萄牙建筑师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 ra)获此殊荣,他是继阿尔巴多西萨(Alva rosiza)之后,第二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葡萄牙建筑师。评委称,艾德瓦尔多的建筑设计具有一种独特性,“能同时传达出力量和谦逊,气势和微妙,公共性与私密感。

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1952年出生于葡萄牙波尔图,1980年毕业于波尔图大学艺术学院,所学专业为雕塑。1975年~1979年他在西萨事务所实习4年,兴趣也从雕塑转向了建筑设计。毕业后艾德瓦尔多设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并受聘担任波尔图大学建筑学教授,也曾在日内瓦建筑学院、哈佛大学等做访问研究员。

艾德瓦尔多至今已经设计了60个建筑其中大部分作品位于葡萄牙此外还有西班牙等。设计项目包括体育设施、剧场博物馆等。而其最著名的建筑要数2004年设计的欧洲足球锦标赛赛场布拉加体育馆。艾德瓦尔多通过对场地旁边的山体进行爆破挖掘,使得场馆与山体融为一体。因为在艾德瓦尔多的建筑理念里,自然和人造要素共存才能造就好的建筑。此外,建成于2008年的里斯本博物馆也是艾德瓦尔多的代表作,它被评审团评为“既公众又私密对于艺术的展示再合适不过了”。

艾德瓦尔多常被称为“新密斯主义者”。作为20世纪中期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密斯凡-德罗始终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评论界认为,艾德瓦尔多的作品融合了密斯的极简主义与当地的材质和建筑技法。

事实上艾德瓦尔多并不是一位明星建筑师,他是典型的为建筑界熟知却并不为大众所知的建筑师。普利兹克奖评委之凯伦,斯坦因(Karen Stein)评价称,艾德瓦尔多是建筑师中的建筑师,他的设计值得细细品味,必须花时间看每个细节。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彼特帕隆博(Peter Palumbo)更指出,“艾德瓦尔多的建筑设计既顺应时代,同时又呼应传统。他的作品既能巧妙地使用已经沿袭了上千年的石料,同时又不失现代细节”。

“还原建筑设计”系列论坛在京举办

2011年3月31日,由标建中国主办的“还原建筑设计”系列论坛北京站在梅兰芳大剧院成功举办。来自北京知名地产公司、建筑设计机构的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围绕建筑设计如何走出浮躁实现精心设计、还原建筑设计的本源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北京站是这个系列论坛的第二站,接下来还将陆续在深圳、重庆,大连等共10个城市巡回举行。

来自美国Amphibian Arc事务所的首席设计师王弄极(Nonchi Wong)做了精彩的主题发言,带来了设计风格极其清新的作品,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佛山新城交通枢纽中心项目。该项目于2011年3月9日在戛纳荣获国际性知名商业地产盛会“2011 MIPIM AR未来建筑大奖”综合发展类项目提名奖。作为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中国人,王弄极在会上分享了他的设计理念,他认为建筑设计是多元的、多层次的,是有地域文化性的

中国的建筑设计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下,应该做到从文化的输入到进行文化输出打造出属于中国的现代建筑,让国外的建筑师们到中国来参与评奖,获得“认可”,而非我们一味地跑到国外去参与竞赛,获得“别人的认可”。

论坛由标建中国营运总监罗峥主持,出席论坛的嘉宾还包括当代节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音,北京华远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于华,龙湖地产高级研发经理柳少杰,北京城建地产产品研发中心副主任孙山,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杨洲,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院副总建筑师曹晓昕,CCDI中建国际设计北京公司总建筑师郑方,北京新纪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史健,以及多家北京知名的建筑媒体等专业人士。

当代节能置业的总工程师陈音以“本质直观――超越流行的建筑设计”为主题,探讨了建筑本源的问题,分享了“诚实的使用建筑材料”。“无法取代的天然环境”、“为了五年+年三十年后的结果设计”等发人深省的观点。华远地产的总建筑师于华透过昆仑公寓这个高端项目谈及如何充分因地制宜地实现地产公司的投资回报和精心设计之间的平衡,从而创作出精品的建筑。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院副总建筑师曹晓昕用三个案例展示了通过特定的。“形式逻辑”,加上作为职业建筑师敢于面对市场挑战的勇气,也可以用很低的造价设计出精品建筑,甚至帮助业主获得极高的市场回报。CCDI中建国际设计的北京公司总建筑师郑方,则讲述“体育场馆的‘去标化’”去还原建筑的本质谈及因地制宜,因需制宜甚为重要,但“地标化”也是需要的。新纪元建筑设计的总建筑师史健也通过两个案例幽默风趣地分享了在房产消费者审美认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对于精品建筑设计作品的探索。

讨论环节,嘉宾们分别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从相对浮躁的建筑设计,回归至精心设计和创意设计,需要行业氛围,需要建筑业链条中每个机构充分

发挥自身的力量才能达至比较理想的状态,尽管目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但“还原建筑设计”这样的论坛是一个很好的进步。

大卫・奇普菲尔德获2011密斯・凡・德罗奖

2011年4月11日欧盟现代建筑奖――密斯・凡・德罗建筑奖公布,大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凭借新柏林博物馆(Neues Museum)整修工程击败了扎哈・哈迪德、让・努维尔、比利时的MDMA事务所。巴黎的Bernard Tschumi和荷兰的Koen vanVe set/等设计师和设计机构的作品荣登榜首,成为本年度密斯奖得主。

评委会主席Mohsen Mostafavi表示,新柏林博物馆的重建是一桩有着特殊意义的盛举。能够将具有如此重要历史性的建筑整修和保护,并取得满意的效果,这是很少见的。Ghipperfield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新博物馆的重建是合作的成果,并考虑到了公众的意见。这个工程实现了对客户和市政府的承诺。

颁奖仪式将于6月20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密斯・凡・德罗馆举行。此前Chipperfield已凭该项目赢得了。“2010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

福斯特赢得香港文化中心项目

英国福斯特建筑事务所(Foster&Partners)在香港西九龙(WestKowloon)文化中心的方案设计竞争中,战胜了雷姆库哈斯的OMA建筑事务所和本地公司许李严建筑师有限公司(ROCCO DesIgn)两个竞争对手,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的“城市公园”(CitvPark)设计方案,已被西九龙文化区当局负责人和香港的主任秘书唐英年(Henry Tang)选中。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在香港的建筑经营有长期的历史――包括设计了汇丰银行总部和赤腊角机场(Chek LapKok),它的西九龙文化区设计方案,在

个公开的民意调查中获得最高的票数。福斯特建筑事务所曾经为这个40hm!的场地设计了一个总体规划,但在2006年被地方当局抛弃。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的新的“碳中性”设计方案一个19hm2的水滨公园和文化设施(包括剧院和一个当代艺术博物馆)

以及商店、餐馆、力、公楼和旅馆。

深圳大运中心通过竣工验收

日前为迎接2011年8月在深圳举办的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而兴建的深圳大运中心正式通过竣工验收,在亮灯调试中,外形犹如“水晶石”一般的大运中心体育场璀璨夺目并被专家称为深圳建设领域打造“深圳质量”的典范。

深圳大运中心位于龙岗区大运新城核心地段,总用地面积52万m2。总建筑面积29m万2。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

工程于2007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11月26日打下第一根桩,2009年4月,主体育场混凝土主体结构封顶,2009年12月主体育场钢结构封顶到2011年3月末正式竣工验收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署长杨胜军表示,“深圳大运中心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绿色、科技、环保的理念和,节俭办大运”的原则,注重功能设计,环保设计和美感设计相结合,体现了功能第一技术第一、满足比赛、遵守规范、节能环保赛后利用的设计原则,使得深圳大运中心与城市景观达到协调统一。另外,大运中心还建立了雨水及中水收集处理系统每年可以使用雨水与中水等非传统水资源98.5万m2。

截至目前深圳大运中心已经获得国家及省市的多项大奖

大运中心体育场获得“全国钢结构优秀设计奖”,大运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全部获得中国钢结构质量的最高奖“中国钢结构金奖”,体育场先后获得深圳市唯一一个“全国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称号,及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称号。

“人民的建筑:谢英俊建筑师巡回展”在京开幕

3月26日“人民的建筑谢英俊建筑师巡回展”在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举办,该展览由建筑批评家史建策划展出台湾建筑师谢英俊及其建筑工作室自1999年来参与实施的80多个项目,包括文献,装置和实物等展品。

自1999年台湾“九二地震”邵族社区重建以来,谢英俊和他的团队积极投入社会建筑实践,并于2004年进入中国大陆农村在河北河南安徽、等地推动农村生态建筑协力造屋,完成大量灾后重建、少数民族偏远地区建筑与社区重建项目,包括四川茂县太平乡杨柳村永久性农宅自建项目(2008),台湾“八八水灾”部落重建(2010)及同年纳木湖乡牧民定居房建设(2010)等。

所谓“人民的建筑”谢英俊之前更多地称之为“常民建筑”,即是面对70%人口的建筑。谢英俊建筑擅长运用轻量性钢结构体系,主要针对为70%人类提供居所的广大农村地区。本次展览展现了谢英俊以适用科技协力造屋、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社会建筑实践。传统看法常把谢英俊及其团队与灾后重建连结在起,或视他们为人道主义建筑师,而建筑师本人及其团队则认为建筑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必需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通过就地取材低成本、适用技术以及建立开放式构造体系的设计作为,降低成本与技术门槛,农民能参与符合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现代化家屋兴建,保障了弱势族群的生存权和工作权。

谢英俊设计的建筑体系提出“互为主体的观念他认为,设计者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个开放性的平台上,施工者、使用者皆可参与进来不论是对建筑的想象,或是生活、文化、环境、信仰等都有机会展现,并反映出不同地区、族群文化的丰富与多样。

除了在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展出外本次展览还将于5月在深圳上海以及国外开展巡回展览。

展览开幕前召开了关于“人民的建筑”的建筑论坛,详细内容见本期茶座!

“约翰,波特曼艺术与建筑”展览在京开展

2011年4月14日,中国首都博物馆迎来“约翰波特曼艺术与建筑”展览。此次展览将从4月15日~6月12日,展出美国建筑师和艺术家约翰波特曼先生50年建筑设计生涯中著名的建筑项目以及由他创作的包括家俱,画作和雕塑在内的独家收藏。

该展览分别于2009年在波特曼先生的家乡亚特兰大市海伊艺术博物馆和2010年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展出,2011年则移师北京,成为继上海之后其海外巡展的第二站,显示出波特曼先生对于中国的重视。

约翰・波特曼是波特曼控股公司的创始人,早在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约翰・波特曼先生就是第一批受邓小平副主席之邀的美国建筑师中的一员,而后波特曼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建筑公司之一,持续履行着对中国城市建筑的承

诺列波特曼而言,本次举行展览的北京

以及曾经举行过展览的亚特兰大和上海,都分别代表着他生命中极重要的部分他不但以能够从内观察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为傲,更放眼充满期待的未来。

波特曼先生说道:“你或许不信,但我确实从未特别关心过利润,在意更多的是我的贡献。这两者其实并不冲突,对贡献的强调常常带来更长期更大的盈利能力。这也是最初促使我集建筑师和地产开发商双重角色于一身的原因。” 展望中国与北京的发展,他表示:“我会透过观察人们的作为来了解背后的原因。最好的设计是对环境和经济所涉及的因素都要考虑周全。最好的商人不仅是要销售产品,而是要寻找出解决方案。希望我及波特曼控股公司在北京和全球范围内都已经做到了。我们也会更加专注于我们正在做以及将来要做的事情。”

波特曼先生更进一步表达他对阐述对艺术的观点:“和艺术在起,不论是看幅画作,听一场交响乐,还是做艺术化的表达,都能让人更贴近真正的自己,也必然重塑人们对于周围世界的观点,激发人们改变周围世界的灵感”他接著说道:“理解人类价值以及人类对空间、自然和光线能发展出跨越国界的作品。中国文化并不只是拥抱西方设计,而是将西方经验融入中国文化,从而创出美丽的综合方法。”

波特曼对他的家乡亚特兰大的影响可能是最大的。跨越14个街区的桃树中心综合建筑群证明了他对城市商业区的贡献,其中包括许多他的地标性项目。桃树中心始建于1960年最早开业的是其中的亚特兰大商业购物中心。该中心现在被称为美国商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座落于由人行天桥连接的综合建筑群中的独体批发商场。通过刺激贸易和旅游业,波特曼促使亚特兰大成为全美会议之都之一。他的三家主要的市区酒店,即威斯汀桃树市广场酒店、亚特兰大凯悦丽晶酒店和亚特兰大马奎斯万豪酒店,都落户在会议区。当亚特兰大凯悦丽晶酒店于1967年开业时,波特曼凭借高达22层的中庭创造了建筑史上的丰碑更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

“约翰波特曼不仅改变了他的家乡城市亚特兰大,也彻底改变整个世界的城市天际线。”展览策划人杰弗里格罗夫说,“他对建筑功能应该如何运用的重新思考和体验彻底改变了参观者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在他的职业生涯早期,波特曼意识到为了能实现他的设想,他必须在他作为建筑师的身份中加入地产开发者的角色。所有这些主题将在展览中得以说明。”

此“艺术与建筑”展将主要展示约翰波特曼建筑设计事务所在亚洲的九个项目:建于1987年的新加坡海怡广场、2003年的中国上海明天广场、2008年的北京银泰中心,以及在建的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杭州的浙江财富金融中心温州的置信未来广场韩国仁川的松岛国际城规划、韩国仁川松岛国际城内的“仁川塔”双子星大厦等。

约翰波特曼坚信,如果建筑师一味与世隔绝便无法获得理解。建筑师必须通过参与公众活动和增加曝光率来融入所在社会,波特曼总是积极参与公民与社区活动,并以其设计理念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北京)国际供热空调,卫生洁具及城建设备与技术展览会在京举办

2011年3月3日~5日,首届ISHChina&CIHE中国(北京)国际供热空调,卫生洁具及城建设备与技术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办。

2010年11月,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和北京中装泰格尔展览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将原来各自的展览会ISH China中国(北京)国际供热空调、卫生洁具及城建设备与技术展览会和CIHE&HVAC中国国际供热、通风及空调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合而为一。合并后的ISH China&CIHE展览会为供热卫浴、空调业界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

法兰克福展览公司董事会主席Wolfgang Marzin先生认为ISH China和CIHE两大展会的合作使我们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市场――展会一年一届拓宽了产品和服务种类,完整地呈现出三大展品主题的最新技术。

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庆新先生表示,合并后的新展会已经成为该行业亚洲领先的专业盛会,展商和观众的积极反馈

展商和观众的数量增长,都表明合并后的展会对各方来说都是巨大的成功。北京中装泰格尔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鸿波先生补充道:“我们对观众和展商的反馈感到很高兴。展会第一天观众数量高达14774名

充分反映了他们对新展会的关注。”

新展会吸引了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712家国内外领先品牌展商展出面积达到48870m2,覆盖10个展馆。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秘书长陈怀申女士认为ISH China与CIHE两大展会合并融合了双方展会主办方的资源从展商的质量和数量堪效果非常显著。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会长谢鸿昌先生相信两家展会主办方之间的紧密合作会使展会更上个台阶,服务更专业,组织更到位,有益于整个行业。

BIAD与北京金鹏苑房地产开发公司签约“C9公建项目”

3月11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BIAD)与北京金鹏苑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的“C9公建项目”签约仪式在丰台区卢沟桥乡三路居村所属的北京金鹏苑房地产开发公司隆重举行。丰台区区委书记李超钢,区人大副主任吕跃进,区委常委丰台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黄岩,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朱小地院长,张宇副院长,卢沟桥乡党委书记吴继东乡长李惠松,以及三路居村党总支书记尹志强等领导同志出席了签约仪式。朱小地院长与三路居村党总支书记尹志强代表双方在设计合作协议上签字。

“C9公建项目”作为高品质的地产项目。目前是北京地区最完善的交通

体化开发案例,它将极大地推动本地区商业和办公环境的发展,对于北京地铁的综合一体化开发有着重要的标杆作用。

朱小地院长表示:BIAD将本着“以科学的管理、优化的设计、可靠的质量、良好的服务”的原则,为顾客提供“高完成度的建筑设计产品”,组织优秀的设计团队,以“高端、舒适、绿色”为设计目标,精心设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将以极大的责任心,与各参建单位主动协调,大力配合,使C9公建项目工程顺利竣工。同时感谢丰台区区委,区政府直以来对BIAD的支持和帮助最后,祝C9公建项目早日落成启用。

丰台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冀岩表示:“要立足新起点,紧抓新机遇,实现强势崛起重要之年C9将进一步推动丰台整体规划建设水平。”作为与共和国同龄。历史悠久的部级设计院BIAD留下很多重大著名建筑,长期以来丰台区与BlAD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丽泽商务区也在BIAD的直接参与、指导下完成C9公建项目紧邻丽泽商务区,希望BIAD继续发挥优势,密切与丰台的合

作,为丰台市民提供舒适,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而服预祝项目圆满成功。

最后,丰台区区委书记李超钢在致辞中对签约仪式的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感谢BIAD长期以来对丰台区的支持,希望双方紧密合作做成丰台的新地标造福人民、造福丰台、造福北京。

CK设计师事务所作品:明斯克中心商业区重建计划

墨尔本的国际建筑和设计公司CK事务所

日前为白俄罗斯明斯克市中心商业区的重建计划提出了设计方案。工程位于拥有1100万人口的明斯克市预算达12亿美元,占地面积36万m2包括商业,购物和住宅等项目。

新的开发项目中,包含两座面积87000m2、共计50层的大厦,大厦第45层还设有餐厅超过10000m2的购物区域直穿过连接商业区和住宅区的人行天桥,设计中还包括一座交通枢纽用地铁站将现有的道路网络连接起来

Kowal先生介绍说在开发区中还特别设立了一个保护区,在该区域内保留着从二战中幸存下来的乡村生活形态。明斯克的开发项目是CK事务所最新的标志性项目,除此之外,事务所在阿联酋伊朗,阿塞拜疆,中国,越南以及澳大利亚都拥有众多颇具意义的建筑项目。

霍普金斯为意大利设计医院

英国霍普金斯建筑事务所(Hopkins Architects)最近展示了它为意大利设计的一个公共医院的方案

霍普金斯建筑事务所战胜了22个国际竞争者赢得了这个项目。这个地区总医院在佛罗伦萨西北80英里的拉斯佩齐亚市(La Speza),高度为8层,有520个床位这个新医院将取代该市的“圣安德烈医院”(Sart AndreaHosptaI),将旧医院在市中心的场地用于新的开发项目。

新的医院将建造在拉斯佩齐亚市的橄榄树林中,采用扇形布局使向南的大多数窗户可以看到大海,一个巨大的中庭形成一个公共广场,有咖啡店商店和花园,访问者从这里可以乘电梯到达上面的楼层,并且等候区域在大楼外面。

大楼最初的两层楼将安排病人访问最多的科室,第三层是治疗室和实验室而病房在最上面三层这个新的医院还包括一个独立的放射治疗大楼和隐蔽在景观区域的750个车位的停车场

在我死之前……

集设计师、规划师、公共装置艺术家于一身的华人Candy Chang,在自己家附近所被废弃的房子侧面安装了这块巨型黑板,以“在我死之前,我想要――”为题,向每个路人的心灵提出疑问,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将形形的答案记录于黑板中。非常有意义的一个公共艺术,如果是你,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呢?有朋友根据这个创意,在豆瓣发起了这项活动。

自带牙膏的牙刷

Twist&Brush是西班牙设计师Awamura-ganiavian提出的一个牙刷与牙膏的二合一概念,牙刷把手是一个牙膏存储和分配器与牙刷头相连接外观和工作时的原理都与注射器类似我们先把牙膏加满,使用时根据自己的习惯旋转尾部的旋钮就可以在牙刷上挤出定量的牙膏。这样的设计给旅行带来很多方便,同时对环境保护也能起到定帮助避免使用一次性的劣质牙刷与牙膏,如果能配套带有刷头保护套就更完美了。只是似乎刷头内的牙膏不好清洁也不那么卫生。

神奇消防水

消防水是日本生产的一种小型灭火装备在一个容易破裂的罐子里面装满了蓝色的化学液体,扔入火中后,它能非常有效地将四周一定范围内的火熄灭。具体的化学成分我们不清楚,但可以假设这些化学液体是通过进行某种化学反应,迅速的吸收周围的氧气而导致火焰窒息,它犀利的效果可以成为家中防患火灾的利器迅速扑灭小型火灾,即使在无法控制火情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它在烈火中砸出一条安全的逃跑路线。

脚启式门把

Toepener是Forge公司推出的款创意门把,这款门把装置可直接安装在门的底部使用,允许我们用脚尖勾住装置打开门,它的设计就像平常的门把手一样简单和易于使用,但却能避免手部直接与门把接触,从而杜绝细菌在门把上找到交叉感染的机会,最值得在公共卫生间推广。

位于多山地区的商务中心酒店大厦广受赞誉

Dlalzarh设计的国际商务中心酒店大厦的理念为改善耶烈万市中心的市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设计理念建立在充分满足城市化进程需要的基础之上

项目所在地与亚美尼亚首都最繁华的公共广场相连,紧邻Teryan大街和Abovyan大街。

根据委托方的要求,国际商务中心酒店大厦被设计成地标性的建筑,楼高超过100m,有30层、大厦地下分为3层,全部为水平设计,楼体被显著的分为两部分,但这两部分在结构上又相互关联。商务中心也被设计成两座大楼,但是二者完全分割开来。住宅区域位于项目的东侧,这样可以保证日照的充足。

大厦正面的朝向不仅可以保证阳光的照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耶烈万市以及阿勒山的景色。两座大楼里各设有住宅区域,它们也采用了椭圆形的设计,最多占据8个楼层,住宅区域里设有住宿,休闲娱乐等场所,看起来舒适温馨,布局合理。

悉尼的Pen Explosive Sounding大楼

C4是Rogors,Stirk,Harbour及合伙人的最新设计作品。这座42层185m高的建筑就其本质而言是这个现代结构表现主义创始公司的典型作品。大楼的北立面设有个外部电梯,升降机槽为耀眼的黄色,采用交叉结构,直通楼顶,看上去有些伦敦Wood大街88号建筑的影子。

在大楼南侧外立面也采用了黄色交叉结构的护栏设计,他直延伸到大楼底部形成了建筑的主入口。这样的设计到达大楼中部的时候,就会使得整座建筑从视觉上更具冲击力,而到达顶部的时候会与大楼北侧的结构连接在一起,形成风格独特的屋顶俯身看去,这座建筑即使在高楼云集的悉尼也可以脱颖而出。C4现在计划被开发为商业租赁项目,而悉尼当地政府也在考虑参与其中。

主柱外露的伊斯坦布尔“脊柱高塔”

土耳其本土的建筑公司――Iki设计集团为该项目的设计方。大楼主柱有一小部分在外部,“脊柱高塔”也因此得名。高塔主体采用传统的玻璃材质和钢架结构。整座建筑坐落在倾斜的平台之上,高塔落成之后高度将达到201m,整体呈简约的圆柱形,顶端采用了“唇膏式”设计大厦紧挨着还处于建设阶段的“伊斯坦布尔之钻”建筑群,占地2.5英亩,其实际上定位于多功能用途,内部设有六层的地下停车场,地面楼层包含了购物中心办公区域,会议室还有一个会议大厅。高塔的27个楼层是高级办公区域,有17个楼层

是高档公寓,一层楼是休闲健身场所,另外还有两层用于放置大楼运转所必须的机械设备。

日本文化大学媒体中心

由户田建设设计的该媒体中心是将位于东京都八王子市的日本文化大学的图书馆与就职支援室合并而成的媒体中心。规划上将原来处于校园中心部分的体育馆迁移他处,在其原址上修建了新的学生信息与交流中心。面向广场一侧的立面设计成曲面形状,由双层玻璃幕墙构成。这种通透性的设计使得外面的人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里面的情况给人一种好进,好用的亲切感。

芝浦工业大学大宫校区新2号馆

由日本设计进行设计的芝浦工业大学大宫校区位于琦玉县,2号馆是一座新建教学楼。该校的建筑物都是沿着作为校园象征的榉树与校园的轴线而展开布置,让建筑物与学生共同营造出一个欣欣向荣的校园景象。

尼斯的交通枢纽

尼斯市议会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计划重新开发这座城市,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这计划将包括城市的景观美化、修建一座可容纳35000人的体育场――世界上第一座生态体育场、加强交通和运输系统。一些重要的新建项目正在设计中

包括建设一条新的高速有轨电车线路更加方便与市中心的连接。

项目包括重建总站(Gare ThIers)和尼斯新机场的交通枢纽。改建GareThiers总站也是加强现有高速铁路的一部分,提高生活质量、扩大空间和交通设施为基础的城市远景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未来车站的标志性建筑――新客运大楼(Arep),面积约16000m2将整合购物街和百货商场。一期工程将于今年动工包括客运大楼、广场、车站及联络线。二期工程将连接城市北部的交通系统。整个工程资约8亿欧元。整个工程建成后将创造一个新的。可持续增长的、具有示范性的多用途中心(包括办公、住宅、零售研究、运动和休闲)。项目计划2013年开工2016年竣工。

帕多瓦新植物园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年里,意大利帕多瓦的新植物园也开始建设了,帕多瓦植物园作为帕多瓦大学的药用植物教学实习基地建于15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将帕多瓦植物园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帕多瓦大学希望通过对这个世界上最古老花园的扩建,使其再创辉煌。

VS.assiciati事务所的GiorgioStrappazzon负责该项目,在未来的2年内,将创建一个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多样性的版图。

改建的中心思想就是要对植物园进行一系列的创新,随着一系列修复工作的进行新植物园将古老的历史文化融于新的建筑中,赋予其在世界上独特的风貌。其主题主要体现在;以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开始;扩展到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延伸至植物的未来……在宇宙的植物。

第6篇:建筑行业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农民工;思想动态;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1-109 -02

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下,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大兴土木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首当其冲的任务。目前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约占GDP的7%;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汹涌的“民工潮”主要涌向建筑行业。在3800万建筑从业人员中,农民工约有3000万人,占比逾70%,农民工是建筑施工队伍中毫无疑问的主力军。由此可见,建筑业对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富裕农民,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基本特点

(一)就业不稳定

建筑行业农民工就业多不稳定,他们不仅在城市、城乡之间流动,而且还在施工项目之间、单位之间流动,多数人不能稳定地长期地在一个地方干一个工作。这样的高流动性导致大多数建筑行业农民工无法与家人生活在一起,造成大量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的现状。对异地伴侣、子女的想念之情,又使得他们不得不转移到能与亲人更易相聚的地方,这样又一方面增强了其流动性。

(二)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

建筑行业农民工在受教育程度上普遍较为欠缺,多数仅具有初中以下学历。大多数农民工没有接受过长期专业培训,基本是在施工现场跟随有经验的老师傅边干边学,导致施工技术参差不齐、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出现违反施工规范、自身维权意识淡薄等问题。

(三)多从事体力劳动

受文化知识与从业技能限制,多数建筑行业农民工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工作条件苦、从业环境差、偏向体力型的劳动工种,如塔吊工、爬架安装工等。

(四)经济收入波动大

建筑行业农民工虽然工资比工厂普通工人相对较高,但由于多数农民工就职于民营企业或小型私营建筑企业等非正规部门,工程结算不及时经常导致出现拖欠工资甚至拒付工资等现象;加上施工项目的短周期性,农民工收入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二、建筑行业农民工的思想现状

(一)对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事业充满信心

受传统媒体与基础教育熏陶,建筑行业农民工普遍对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事业充满信心, 调查显示:逾60%的农民工非常关心时事,关注国家的发展,希望国家繁荣富强;85.7%的农民工对国家城镇化建设进程表示“很有信心”和“有信心”。

(二)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但认同感和归属感不高

问卷显示,建筑行业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实际在工地就业的农民工年龄普遍在34岁以上。多数工人在努力为家庭、子女提供更好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期望通过自身努力在城市安家落户。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报告,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有55.9%的人准备将来“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远远高于17.6%的农业流动人口整体水平。然而基于现存的户籍制度,建筑行业农民工无法被城市完全接纳,在用工单位又很难获得自身期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充满渴望

建筑行业农民工尤其是从贫困地区来的农村青年,深感知识严重不足,影响到个人工作和收入,从而产生了危机感。调查表明,有79.6%的建筑行业农民工认为培训很重要,有79.9% 的建筑行业农民工“十分迫切”希望得到专业技能培训。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有些农民工甚至通过自学完成大学课程,走出一条自学成才的道路。

(四)法制观念相对滞后

近年来,因教育缺失、贫富差距拉大,少数建筑行业农民工在思想上产生了一种“社会不公平感”,部分工人产生了仇富心理。据调查,2009至2010年间,佛山市两级法院审理的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件中,盗窃类案件占31.8%,抢劫类案件占21%。一些意志力薄弱、法制观念淡薄的建筑行业农民工走向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五)思想教育相对不足

尽管近年来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加快,但在城镇地区,建筑行业农民工仍受到劳动就业、工资待遇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歧视,使得他们的思想教育处于弱势地位,其政治环境也令人担忧。建筑行业农民工长期在野外作业,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且大多为专门的劳务公司派遣到施工单位,参与各种政治和教育活动的机会十分稀少,有时连最一般的文化素质和技能培训教育也很难保障。加之,建筑行业农民工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教育程度本来就相对偏低,繁重的强体力劳动也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文化活动,因此更谈不上接受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

尽管近年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农民工教育问题,强调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然而,受传统观念和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影响,针对农民工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他们作为被动接受管理、被灌输他们自己都难以理解的教育内容的层面,基本谈不上农民工个人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因此也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对于当前建筑行业的农民工而言,目前采用的思想教育方式依旧多是最为传统和一般的填鸭式说教法,内容多为一些工地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操作规定、安全知识等,且只是一些条文规定,并没有讲明其实质内涵。很少有工地和建筑企业会通过各种媒体、广告牌、宣传册等形式对农民工进行城市文明规章制度、法律、道德等的宣传教育。这种被动适应、遵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育方法不能有效地结合农民工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很难起到教育的实效。

三、做好建筑行业农民工思想教育的几种途径

(一)以人为本,构建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体系

新的社会发展模式下,人民的幸福是最高目标之一,党和国家在高度重视农民工对经济建设贡献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他们作为人的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因而在教育目标定位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公平、正义、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建立公平对待农民工的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体系,与他们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用真诚和关爱去温暖、打动他们,让他们对城市、对企业产生信任感和归属感;在教育内容上,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民工的自身特点,从促进农民工能自由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生动、浅显易懂的内容,对建筑行业农民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情、形势与国家政策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基于民工法制意识相对淡薄的事实,要把法制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市场经济和建筑行业的特点,进行普法教育,使他们认同法制社会,认识自身在建设中肩负的责任,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手段、方法选择中应注意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尊重建筑行业农民工,平等对待他们,避免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说教,作为企业施工和管理单位,要制定科学的管理体制来引导农民工加强学习、追求进步,不断提高。

(二)组织开展生产竞赛,以榜样激发工作积极主动性

组织开展生产竞赛,奖励先进,是激励发掘人的潜能、推动工作的一种好形式。正确恰当的竞赛法是激励职工积极性、开创企业的施工生产新局面的有力措施之一。通过生产竞赛活动,以典型事例激发建筑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不失为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好方法。树立典型要针对民工的特点,必须全方位、多视角,既要有代表性、榜样性、时代性,更要有可学习性,适合民工这一群体,易于使民工们在思想上接受,才能激发他们生产的积极性,自觉养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工作能力的提高。

(三)完善农民工培训机制

据全国总工会调查,在建筑业农民工中,69.7%的人表示迫切需要了解专业技能知识,54.7%的人表示需要学习法律知识,47.8%的人表示希望提升文化知识。因此,输入地要加大建筑行业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使他们在城市就能得到培训,拥有较高的技能,从而获得良好的报酬,坚定对未来的信心。输入地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其他民间组织应继续推动“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家政工程”和法律援助等活动的实施,发挥“职工就业培训基地”“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的示范作用。

(四)加强职业归属感教育

由于工作的压力和耐受性低的原因,建筑行业农民工普遍存在岗位流动性高、职业忠诚度低的特点。这就需要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教育他们爱岗敬业,自觉遵守企业的组织纪律,增强他们对工作岗位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作为建筑行业农民工主要集聚地,企业应积极组织适合农民工特点的文体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和培训工作,帮助农民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注意加强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服务,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开展社会关怀活动,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六)倡导人生价值教育

针对建筑行业农民工思想上的混乱和迷茫,应当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建筑行业农民工树立远大的理想,不能好高骛远,但是也不能在现实困难面前委顿不前。同时要教育和引导建筑行业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教育他们人生价值不能仅仅局限于挣钱、吃喝玩乐这些物质层面,要教育他们在挣钱的同时自觉地关注家国之事,自觉地认识到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是休戚相关的关系。

作为建筑企业的一名基层员工,笔者在工作岗位中充分认识到建筑行业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要把建筑行业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农民工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踏踏实实地为他们办实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行业农民工问题。对建筑行业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努力,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民政部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民发〔2011〕21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当代农民工工薪与思想状况调查问卷》.

[4]寇咏梅.新时期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08).

[5]方涛.对建筑工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J].晋中学院学报,2012,(06).

第7篇:建筑行业心得体会范文

对设计的迷恋,缘自他出生至今一直未曾离开设计院的氛围。这使他对建筑师职业有着更深的领悟,更知道建筑师的职业责任所在。忙,成了他对我最常用的回复。在新的岗位上,他更成了超负荷运转的机器:忙于竞标,忙于设计创意,忙于规划分院的发展蓝图……采访中,尽管几度因电话和处理具体事务而中断,浓浓的胡须仍固执地把他的思绪纠结于梦想和责任的倾泻中――因为梦想和责任一直是他忙碌的动力所在。

经过大半年的约访,终于在他略感闲暇时完成了这次“长途”对话。这次采访,更新了我对他的印象。

中外建筑:当年你是如何走上建筑设计之路的?是兴趣导致的自然选择还是家庭教育的熏陶使然?

朱邦范:走上这条路是蛮有趣的一件事。小时候我喜欢画画,画的也不错。国内建筑设计原来一直是结构工程师占主导地位,建筑师只是配角,到了八十年代末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正好是我要上大学那段时间,新的建筑思潮逐步传了进来,建筑师地位慢慢提高了,建筑也逐步讲究一些形式和功能的统一,所以我父亲当时就帮我填了东南大学建筑系。

中外建筑:作为名人之后,你的祖父对你的职业生涯有什么影响?

朱邦范:有影响。我祖父是搞传记文学的,所以我从小喜欢画画和文学。小学和中学时我文科方面比较擅长,数理化一直学的不是太好。一般上大学进建筑系的都是高分,我考大学时算是超常发挥。到东南大学建筑系以后,高中时数理化很强的同学,有的上了建筑系以后美术或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形象思维不是很好,而建筑学所需要的一些文学功底、形象思维什么的,又恰恰是我的强项,所以大学时我很好地规避了我的短处,学得蛮好。国内建筑师是学工科的,而国外很多建筑师是源自人文或艺术学科的。我觉得建筑师应该在文学和艺术等方面有一些造诣,这样对社会的责任感就会大一点,对设计的感悟就会深一点。

中外建筑:我看了你的一些作品,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种人文关怀的情结,这是否跟你的教育背景和家庭环境有关?

朱邦范:应该有关系。画家的作品可能是小众的,而建筑师的作品是大众的,所以建筑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建筑在环境中要存在几十年或是上百年,如果设计得漂亮的话,对受众――不单单是使用者一或对路人,也是一种美的陶冶、艺术的熏陶。建筑不仅仅是给使用者以舒适感,而且也是提高城市人文水平、社会文学层次和美学层次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建筑师应该强调社会责任感,而且应该比一般的工程师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符合社会美流的、引领时尚、引领正确主流思想的一种责任感。但现在行业的大环境有些使建筑设计艰难地游走于开发商的钱势和政府的权势之间,沉迷于一些商业建筑,于是建筑师也就比较茫然了。

中外建筑:认识你是在一家国有改制企业,你带领的设计团队也做出了不俗的业绩,你为什么会选择离开呢?

朱邦范:我在之前就职的这家企业干了九年,从一个普通建筑师到主任建筑师、到建筑所所长再到院副总建筑师。这九年,是我快速成长的九年,也是我国建筑业一个规模化发展时期。这段时期我做了很多建筑,收获很多。

其实我对这家企业还是很有感情的,但在这里,我个人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瓶颈,对于如何提高项目的层次和规模、如何在更大的舞台上做一些更大的项目,我有点茫然。当时我是院副总建筑师,产值也已经到了瓶颈期,整个建筑设计人员达到一百多人,产值做到了4000万,我觉得差不多是一个瓶颈了。

中外建筑:城建院建筑分院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起来的?

朱邦范:就行业而言,快速发展的经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设计行业处于一个业态转轨的关键时期,城市建设中一些新型业务的市场潜力也开始逐步出现。这些新业务大致可分两类:一是在传统建筑设计业务的基础上,沿着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向设计咨询的深度上发展,比如环境与景观设计、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筑环境评估、建筑节能设计、投资评估和投资控制等等;另一个是在传统建筑设计业务的基础上,沿着集成化、一体化方向,向工程服务的宽度上发展。这些新业务的市场需求量正不断增加,给设计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一片新的空间。

就时间而言,08年上半年宏观调控,下半年开始金融危机,国家于是出台了一些刺激经济的政策,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这样设计市场就面对了一大堆新特点:建设量巨大、投资超于理性、项目复杂、项目技术集成度高、现有专业资源较缺乏、对专业化需求越来越高、专业集成的交易成本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设计企业必须成熟、

“规模化”,强化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强化品牌优势,才能抗拒风险、获得更好的效益,才能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院领导注意到不仅仅是民用建筑,包括市政道路、轨道交通、桥梁工程等专业都需要建筑师来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设计与建筑学、城市规划都密不可分,而且建筑、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对基础设施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于是就利用这个机会调整自身定位,设定战略目标,完善各项资源布局。

中外建筑:为什么选择加入城建院?加入城建院后有些什么新的感触?

朱邦范:上海域建院创建于1963年,是一家综合性设计单位,四十多年来在设计、咨询、科研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上海和国内其他城市的设计市场上竞争能力都很强,形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市场品牌,所以加入城建院是偶然也是必然。城建院领导甚至半开玩笑说我来了以后带来了很多的运气,我去年就通过国际方案竞标赢得了几个交通枢纽项目的设计,今年上半年刚开工的闵行浦江镇保障性住房项目中,我们分院总共有200万平方米的任务量。

到了城建院以后,我感觉站上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做的项目类型丰富了,方方面面也打开了,也就是说突破了我之前遇到的瓶颈。以前我做的项目可能比较单纯,只限于民用建筑设计。但现在,除很大一块业务仍是民用建筑外,还大规模地做地下空间、交通枢纽、桥梁景观建筑,包括特大型文化广场、城市综合体,滨江滨河地区开发等等综合性项目,这些都是跟城市设计、轨道交通沿线、滨水地区的土地开发、城市景观等方面结合在一起的大规模、广义上的建筑设计,是在一个“大建筑学”的概念下做设计(我觉得现在应该可以提出并强调这个“大建筑学”的概念,建筑不仅仅只是民用建筑,还应包括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设施等等在内,任何广义建造行为都需要功能和美感相结合)。

中外建筑:到目前为止,建筑分院人员的配备和业绩如何?

朱邦范:现在城建院共有1000多人,建筑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轨道分院的建筑师,大部分在我们建筑分院。从2009年7月到现在,建筑分院从30人扩充到65人,从以前建筑产值的1000万到现在的4000万,这是绝对的正增长。

中外建筑:你对建筑分院将描绘怎样的一幅蓝图,或者说,你希望

建筑分院未来成为一个怎样的设计机构?

朱邦范:城建院是一个具有四十多年历史的大型综合设计院,建筑分院作为它的部门之一,我希望在三年内可以达到200人的规模(这在总院的五年计划中也得到了批准并正在逐步实施当中)。对产值的预期,如果形成200人规模的话,我希望达到一个亿。未来我希望不单城建院是个大型的综合型设计院,建筑分院也要成为专业性强,作战能力高,具有很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中型综合性民用建筑设计分院。还有,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轨道交通线的延伸,结合轨道交通沿线的城市开发,必然会出现集群建筑、城市综合体以及新城区经济适用房这些建筑类型,集群建筑包括城市综合体是我以后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我可以提供多专业、多角度、全方面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中外建筑:作为主创建筑师,又是建筑分院的掌舵人,你是如何灵活地做到两者之间角色转换的呢?

朱邦范:我认为,做一个纯建筑师,在国内不太现实,从国际发展趋势来讲也是这样。我是一个建筑师,同时又是一个分院的领导,这种双重角色模式在中国其他设计院都是如此。专业人士有一定职业话语权的话,对整个部门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从培养职业建筑师的角度来讲,可以引导分院内部年轻建筑师顺利走上职业道路:从市场角度来讲,建筑师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恰恰切合这个时代的要求,也是切合建筑师职业发展的一个正确选择。建筑师只有成为一个建筑设计机构的领导者时,才能体现建筑师艰辛工作的意义,也可以更好地为建筑师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提供帮助,同时能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侧重点,掌控设计项目的推进,更好地做好设计服务。

中外建筑:十几年的职业生涯,对设计行业和设计企业的发展有些什么感悟?

朱邦范:1992年大学毕业后我就一直在做建筑设计,至今已经有17个年头。

最近,我看到《建筑学报》上的一个报道,说新中国成立60年建筑的发展分三个阶段,一是1949年到1979年前三十年;然后1979年到1999年这二十年又是一个发展阶段:成井喷状发展的阶段则是1999年到2009年:这十年正好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最快的10年,所以这段时间的设计任务比较重。加入WTO以后包括土洋建筑师之间的配合等等都是新出现的问题,不过这几年我们的本土建筑师较以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国外建筑师普遍来讲职业生涯较长,可能60、70岁还活跃在第一线;我国建筑师职业生涯中最黄金的时段是35到50岁之间,这一段时间精力比较充沛,社会阅历比较丰富,经验也比较丰富,应该集中精力创作出一些作品,也可以把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策划能力更好地发挥出来,多做一些对社会有影响的事情:包括建筑设计,包括建筑文化的宣传,包括提高公民的建筑审美素养等等。在国内,建筑师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但社会给予建筑师的话语权还不是太大,建筑师还是在生产,为了单位的产值,为了单位的效益。这些年我的经历还是比较幸运的,正赶上了一个行业大发展时期,也创作了一些作品。国外建筑师现在做的项目已经不是很多,有可能穷其一生所做的项目也没有我们现在一年所做的项目规模来得大,所以要把握住机会。

另外,建筑师的收入应该高一些,才有可能接触一些高层次的生活,获得更多的体验来反映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现在建筑设计行业在所有设计行业中的利润水平不高,据统计每年建筑行业的建设量占全国所有建设施工量的70%,但建筑行业每年的总收入不到全国整个设计行业总收入的1/3。可见建筑设计行业收费较低,希望未来能有提升的空间,能让建筑师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设计创作中去。

中外建筑:那么,作为一个职业建筑师,你有些什么职业追求呢?或者说你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迭到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朱邦范:通过这几年的反思,我觉得职业建筑师应该具备两项基本素质:综合协调能力和艺术修养。其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有极强的综合协调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和不断进取的艺术追求。建筑师需要协调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幕墙工程师等才可以把建筑盖起来,建筑师没有必要每一项都很精通,但是必须有能力把每一个专业领域的人结合在一起。另外,建筑师的艺术修养应高于普通民众的艺术修养。还有,就是建筑师要有一点个人的魅力,或者说应该讲究个人魅力。

中外建筑:你是否有欣赏的建筑大师?他们身上哪些东西让你觉得特别享受?

朱邦范:有啊,很多,像库哈斯、安藤忠雄等等。国外建筑师在对项目的操控力、项目的商业运作等方面比较好。库哈斯是做记者出身,他所设计的中央电视台现在还饱受争议;安藤忠雄做的项目还是很好的,他在日本做的一些项目有一些是很有想法的,比较肃穆、安静。欧洲建筑师在中国,尤其是在北京的几个项目我感觉都有些浮夸,纯粹是一种标新立异,我不喜欢这样的设计,我还是喜欢静的建筑,就好象九寨沟海子,颜色绚烂而静谧。一个好的建筑给人的感觉是不浮夸不浮躁的,好的建筑不管规模大小都能跟环境融合在一起,比如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设计的美国加州科学院就很好。现在的高科技建筑给我的感觉是科技集成的建筑,只能体现建筑师是一个集成商,而建筑师自己的美学修养被慢慢弱化了,作品里也缺少一些人文关怀。建筑师设计一个建筑是要存在几十年、几百年的,应该留给世界有想法的作品、有长久美感的作品、经典的东西,比如赖特的流水别墅,有人说是世上最美的建筑,赖特强调建筑应当像植物一样成为大地的一个基本的和谐的要素,从属于自然。其实,好的建筑终究是耐看的,所以我们建筑师应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与社会责任感,而不能有浮夸的心态,应该多创作一些流传后世的东西。

中外建筑:你觉得中国能出世界级的建筑大师吗?

朱邦范:现在很多欧洲建筑师、日本建筑师或者美洲建筑师都到中国来寻求机会,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当然这种大市场还有迪拜,也有一些国外建筑师到越南等地去,但像越南这种地方不可能有很大的建筑量。

中国既然有这么大好的机会,应该出一些本土建筑大师。政府,包括其他投资主体也应该有义务去培养我们本土的建筑大师。我觉得(上海)世博的建筑操作做的比(北京)奥运建筑要好,奥运建筑多是国外建筑师设计的,而世博的大部分建筑是本土建筑师设计的。我们的政府官员应该有这样的心态,不需要国外建筑师来给我们脸上贴金,我们有能力培养自己的建筑大师。只要我们提高建筑师的地位,增强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全民阶层的艺术修养和美学层次,包括提高一些官员的美学修养,本着海纳百川的胸襟,中国就可以出建筑大师。

中外建筑:乐观地估计,你觉得大概多少年可以实现这个目标?20年抑或30年?

朱邦范:对,只要我们不浮躁,静下心来做一些建筑,二三十年以后中国应该可以出世界级的建筑大师。

我觉得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恢复到七八十年代的行业模式:设计院是国家的,按国家标准来做一些项目,可以培养出一些大师,现在的设计大师基本上都是那个年代培养的: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把团队慢慢做大,甚至可以用几十个项目来支撑一个项目,这一个项目不收设计费都

可以,但有一个要求,就是业主对设计不能修改,至少不能大改,由此来强制性地对社会输入建筑理念,把建筑师的创意传达给业主,这样的话应该也可以出建筑大师。

中外建筑你如何看中国境内“本土设计”与“洋设计”之间的关系?

朱邦范:互相学习,各做各的。国外建筑师比我们对项目的掌控能力要强,商业运作能力也比我们强,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本土设计师也具有自己的优势,因为在自己的土地上做设计,至少占尽了地利,对本土的人文、地理、文化的理解要优于国外建筑师,还有,我们的工作效率比他们高,我们中国人很勤劳。

中外建筑:你如何看待中国的新建筑?什么样的建筑才是具有“中国味”的建筑?

朱邦范:百花齐放。以前读过梁思成老师的《中国建筑史》,书中有段话说中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会出现一股欧式风,被他说中了,这体现了刚改革开放时短期内要出业绩出效果的急功近利的心态。九十年代以后到今天,上海出现了很多新的建筑,各种不同式样的放在一起,大体讲还是比较协调的。

有的城市,比如哈尔滨,有俄罗斯建筑的洋葱头,也有日本建筑、欧式古典建筑,基本上是对外来文化的一种吸收与改造。上海这个城市更是海纳百川的地方,各个时期的建筑,各个国家的建筑都可以在这里生根。相对的,苏州又讲究苏州模式,都是一些粉墙黛瓦的建筑风格。每个城市特色都不同。

中国的新建筑很多,现在有些设计可能是采用国外的形体,中国的意境。中国的意境还是很好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形体有的不是很抢眼,我个人认为中国建筑想通过“形”来突破很困难。能体现中国“形”的建筑,金茂大厦算是很成功的,它是比较经典的一个塔的造型。中国建筑应该从禅学、儒学、道学等传统文化中体现一些意境。我们对建筑风格的容忍性应该放大,而对城市规划层面,包括城市设计、建筑体量和功能等方面应该更仔细的考虑:中国馆缩小体量与其他馆尺度相近或设计成其他形式也是可以的,国家大剧院的“蛋”形缩小1/2也是可以的。合适的地点、合适的规模、合适的功能,合适的形体与需求相适合、相协调才是最重要的。合适的建筑总归是漂亮的。

中外建筑:过去十多年中,你主持或主创的项目不少,能大致介绍一下吗?

朱邦范:比较多,有上百项了。诸暨火车站、鞍山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上海多伦路现代美术馆、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建筑设计、新长征商务中心、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中心办公及海关大楼、上海中学临港校区、南通市公安局交巡警指挥大楼。做的太杂了,基本上很多类型的建筑都做过。也做了一些国外的项目,比如加拿大SURREY,BC的16街区106号高层,澳大利亚悉尼维思多别墅区等等。

中外建筑:如果让你选择,让觉得这些项目中哪一个最能够代表你的创作思想?

朱邦范:每次方案中标后,一开始都认为这个项目很能体现我的很多想法,但每次做成后就觉得还有很多不足,应该在下一个作品里面改进。每一个作品可能有一点或某些方面体现了我的思想或是什么,如果全部体现的话肯定不可能,没有一个建筑师敢这样讲。目前为止,闵行数码城是不错的,都江堰天马九年制学校建成后也在当地引起了轰动。

中外建筑:这些年,你一直活跃于中国建筑学术圈,你是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会员、还是学术杂志《中外建筑》的编委,对于当今建筑学术界,你有怎样的看法或者期待?

朱邦范:我是从事生产实践的,在学术方面一直跟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就是想吸取一些最新的资讯和理论支持。中国建筑师缺乏理论,学校里很多搞理论的也不停地在搞创收。我认为建筑行业里搞理论的应该潜心做理论,不要浮躁地陷入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中去,你把理论建立完备了,对职业建筑师是很好的支持。如果理论界给了我们一些理论的背景,就不需要我们这些职业建筑师去找一些国外的理论来支撑我们的设计。

中外建筑:除建筑之外,你还有些什么爱好?

朱邦范: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想写本小说,以建筑师的角度写本人文小说。写小说是我最想做的,另外还想在有能力掌控的范围内盖一幢完全是自己想法的、自己住的房子。

中外建筑:最近几年,国内许多年轻建筑师频繁参与国际性的建筑竞赛和投标,你如何评价这些行为?

朱邦范:我是持宽容态度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个百花齐放的事情,你爱干什么,能干什么,或者获奖了炒作一下也是可以的,我不反对,也不抵触。但千万不要只停滞于做实验性的小建筑,要有进步。像威尼斯双年展,用瓦片或纸做一些房子,展览完都拆掉了,影响不是很大。

第8篇:建筑行业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素质;教育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我国建筑企业经历了一个大发展和大繁荣时期,与此相对应的是,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存在着偷工减料、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针对建筑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对于保障建筑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很有必要。

一、进行建筑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维护行业声誉。建筑质量低下对于我国整体建筑行业的发展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首先,建筑质量低下会导致极大的资源浪费。因为建筑行业是一个高资金密度的行业,无论是何种建筑,在开展建筑的施工过程当中都会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又考虑到建筑行业在具体施工过程当中,由于施工不规范所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发,将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建筑企业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当中,针对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帮助员工规范自身的行为是很有必要的。2.保障企业长远稳定发展。同时在建筑企业当中针对安全管理过程当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加强企业员工的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对于企业本身的和谐稳定发展很有必要。上面提到的建筑企业是一个资金密度和人员密度都很高的企业,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员工和管理层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且内部这种核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需要通过对员工的建筑安全素质教育来获得。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同时还需要企业在日常的运营和施工的过程当中实现规范化的管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员工从内心树立起自觉意识,自觉意识的建立,一方面需要制度来约束,同时也需要员工从主观层面对于相关的制度有明确的认识,能够做到自我约束,而自我约束的力量一方面要通过制度的建设获得,同时也需要员工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能够秉持一定的安全素质,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在建筑企业当中,针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对于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建筑安全管理的实施路径

1.进行建筑安全案例教育。将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建筑安全事故以案例的形式向一线的员工宣讲,有利于加深员工的印象,督促和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在一线施工的过程中做到防微杜渐、规范操作,唯有如此,建筑安全案例教育才能够达到期望的目标。建筑安全管理中加强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应该秉持的第一个路径就是要强化建筑行业案例的教育。尽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迎来了制度化和体系化的发展,但是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也是源远流长的,特别是在历史上,我国建筑行业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为人类建筑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考虑到建筑行业本身工作时间的集中性,所以企业在进行安全素质教育和行业案例的讲述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与企业的施工节奏相适应,尽量避免给企业的日常运营带来过多的打扰,应该在保证企业正常施工建设的前提下来进行相关的宣讲。在建筑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强化建筑安全素质教育,是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的前提。上面提到了我国的建筑行业,经历了大发展和大繁荣时期,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经历了一个发展的春天,但是在此过程当中,由于教育的缺失,很多从事建筑行业的企业主和一线的员工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并没有秉持正确的施工理念,出于对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等因素的考虑,对于建筑的质量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对建筑行业的相关规范和要求施工,不遵循相关的标准来开展建筑工作,这就会导致一些建筑在建成之后达不到规定的使用年限,豆腐渣工程频现,安全事故频发。2.树立榜样,重点宣传安全生产典型人物。为了最大限度地推进建筑安全素质教育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当前应该进行的第二项工作就是要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无穷力量,重点宣传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给那些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安全生产的员工以更多的认同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优秀员工从劳动中得到获得感,也鼓励和激励那些普通的一线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建筑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当中,如果想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第二个路径就是大力宣传杰出人物和典型事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企业中的员工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以较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固然是一种培养安全素质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如果有一个精神偶像,有一个精神榜样来对他们进行感召和影响,就会使得这种建筑安全素质教育事半功倍。加强建筑安全素质教育,首先要培养员工防微杜渐的意识。从这个角度出发加强建筑行业典型案例的教育,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在这里谈到要大力宣传杰出人物和典型事迹,首先就要创新宣传方法,一定要使对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宣讲入心入脑,要充分考虑当前在建筑企业当中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内心情况,特别是考虑到当前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所带来的诸多影响。在具体的宣传过程当中,首先要注意事件的典型性和人物的杰出性,在挑选这类事件和人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甄别,所挑选的人物和事件能够经得起人们的推敲,要使他们的事迹真正能够打动人,让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能够受到精神鼓舞。大力宣传杰出人物和典型事件,其次要重视宣传节点的把握。宣传是要掌握节奏和主次的,在不同的时间阶段进行内容不同的宣讲,将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建筑行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若想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针对员工宣讲杰出人物和典型事件,就一定要选取比较有特色的宣传节点,以期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3.强化员工安全技能教育。缺乏安全技能培训的建筑安全管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建筑安全管理,当前应该更加重视对于建筑行业的安全技能培训。在建筑安全管理当中开展建筑安全素质教育与员工保护自身安全息息相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员资金都大量的流动,特别是考虑到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给每一个从事建筑行业工作的人提供了更多的谋求个人发展的机会,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建筑行业的员工都将面临更多的机会,在职业选择上有更多的主动权,但是着眼于建筑行业本身发展的特性,如果没有良好的安全素质,那么对于员工今后的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向员工宣讲安全知识并不是鼓励员工去跳槽,而是以员工为主体考虑问题,能够更大限度地引导和帮助员工从内心接受企业所执行的建筑安全规范与制度教育。所以说,企业在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切实将员工的安全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和层次,针对自己企业的情况,向员工阐明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员工未来的上升路径,用这样的方式来保证员工在建筑行业当中有更多的归属感和获得感,督促他们更加珍惜自己所处的这个位置和所从事的工作,只有这样,员工的安全素质才会提升。

三、结语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企业本身的实际运营,还有我国整体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当前我国的建筑企业,在着眼于本身企业的发展和我国整体建筑行业的发展的同时,应该自觉肩负责任,做好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晋云.市场经济应与道德同步发展[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90-91.

[2]李新曦.论法制建设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44-45.

第9篇:建筑行业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建筑装饰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筑行业

我国建筑装饰市场的发展是同建筑市场的发展相紧密联系的,建筑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快速发展了三十多年,建筑装饰市场也同样腾飞了三十多年,建筑装饰市场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我国建筑装饰市场现状分析

总体来讲我国建筑装饰市场呈现出四大特点,这四大特点分别为行业发展空间大,发展速度快,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1.1发展空间大

我国建筑装修市场容量在改革开放初期仅有30亿的容量,到了2002年已经达到了七千多亿元,到目前为止已经突破了一万亿的容量,加上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对装饰市场的巨大推动作用,我国建筑装饰市场的空间规模不可估量。

1.2发展速度快

我国建筑装饰业到2000年经济规模已经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两百多倍,到了目前为止已经突破了一万亿的规模,从规模的角度能够很明显的发现我国建筑装饰市场惊人的发展速度。

1.3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

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建筑装饰业在我国建筑以及住房装饰市场巨大的推动作用带动下,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推动作用不断的上升,经济总量在国民经济总值中的比重也在不断的上升,其中住房建筑装饰业的产值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我国公共建筑装饰业的产值,并且这种超越的现象还在不断的扩大。

1.4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规范行业发展的相关法律体系正在形成,以国家建筑业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条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管理验收规范》等法律、法规、规范为基础,以市场准入标准和技术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体系正在形成,这为规范装饰装修市场秩序、促进建筑装饰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建筑装饰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业务范围较窄,服务同质化严重

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化和特色化是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我国企业在特色化和专业化方面的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企业表现出来的是较为严重的同质化。造成我国建筑装饰企业之间竞争较为激烈,市场份额不断的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瓜分。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大量优质的国外建筑装饰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国内本土的建筑装饰企业形成很大的冲击作用,很多规模较小的建筑装饰企业因为不能适应高强度的竞争而纷纷倒下。因此,拓展我国建筑装饰企业经营范围,开发有企业特色的建筑装饰业务和提升服务的独特性是我国建筑装饰企业改变竞争被动局面应当重点关注的工作。

2.2企业规模化发展较缓,风险承受能力较差

随着多年经济的高增长,我国经济总体规模上升到了世界第二位,虽然总体来讲我国经济比较强大,但通过分析经济构成,我们不难发现具有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较为少见,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庞大的经济总量多是由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组成。装饰业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较小的企业规模使得企业面对风险威胁时生存的能力下降,一经遇到稍微大点的风险,企业就有倒闭的风险。因此,加快企业规模化发展,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是提升我国建筑装饰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2.3企业管理水平较低,规范化不合理

企业的管理水平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管理组织能力和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在面对外来企业竞争和风险冲击中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我国企业建筑装饰业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为短暂,较快的发展速度又使得管理的规范化建筑严重的滞后,很多企业为了拿到工程往往选择挂靠的形式,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将造成消费者权益的严重侵害。

2.4施工人员稳定性较差

核心竞争力的三大构成要素分别为专有技术、企业文化和管理能力,其中施工人员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建筑装饰施工属于高危行业,而且施工人员往往是跟随工程转移而转移的,一个工程完结就会转移到另一个工程,而且每个工程的开工都需要重新组织人员,造成施工人员的稳定性较差,这样不便于企业留住经验丰富的员工,不利于对员工进行组织管理,更加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培育,从而导致核心竞争力构建受阻。

3.提升建筑装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3.1提升企业业务专业化和服务特色化

针对我国建筑装饰企业存在的业务范围较窄,服务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建筑装饰企业应当重视企业制度的建设和企业战略的规划。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和市场细分工作,为企业市场定位打下基础。优秀的企业制度和正确的发展战略以及切合实际的市场定位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专注于特色服务,有助于企业做大做强,有助于精品工程的打造。

3.2提高装饰工程建设设计水平和质量

建筑装饰工程中对工程施工影响最大的因素无疑是装饰的设计水平,可以说装饰设计水平是整个建筑装饰工程的灵魂,建筑装饰设计水平对装饰施工和工程质量具有着决定性作用。努力提升企业建筑装饰设计水平是提升企业工程质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的重要举措。

3.3用流水线式管理增强管理水平

建筑装饰企业竞争力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的不规范和管理绩效低下。采用工厂式流水线方式对建筑装饰施工活动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施工工期,提升工程施工效率,极大的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在具体操作方面可以采取测量-制度-施工式流水先操作,根据工程特点量身定做施工计划,把工程资金花到最需要的地方。

3.4重视人才对核心竞争力培养的作用

(1)培养人才。一项好的工程是靠人干出来的, 只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人才队伍, 才能确保工程质量,才能为企业创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才能为企业创出品牌。(2)留住人才。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含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要充分尊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3)使用人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唯才是举,只要是人才,就要大胆使用,只有使用好现有人才,才能更好的引进人才,(4)引进人才。根据企业当前生产和今后发展要求,高薪聘请急需人才和企业今后发展的后续人才, 确保企业发展后劲。更多的是要引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