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智能化概念范文

建筑智能化概念精选(九篇)

建筑智能化概念

第1篇:建筑智能化概念范文

【关键词】绿色;智能;建筑;特性

The Analysis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s Basic Characteristics

Tang Shao-wei,Yang Yuan-hua

(Chongqing Cit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Chongqing400015)

【Abstract】It is in favour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s development by analysis of which basic characteristics to clear key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cleared key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by aummarize which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sis of which self-correlation.

【Key words】Green;Intelligent;Building;Characteristics

1.前言

智能建筑的出现,极大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然而,单纯依靠智能系统并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1]。为达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节约资源能源,建设健康舒适的居住、工作环境这一目标,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于此同时,为实现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在工程中涉及的建筑设备、资源利用、管理信息、生态等领域,有大量需要解决的智能控制与信息管理的课题,如果不能有效的实现各类设备系统的智能控制,不能完备的进行建筑物建设、运行与更新过程的信息管理,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是不可能达到的[2]。可见,绿色是目的、方向、总纲,智能化是手段、措施与技术[3]。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关系正如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中国的能源战略与绿色建筑前景》中所概括:“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减少污染,是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和目的,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

2.绿色智能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充分融合,产生了绿色智能建筑。英国De Montfort大学的Derek Clements-Croome教授认为绿色建筑是高效运行,具有高效绩效反馈和响应系统、灵活的自适应设计、主动环境控制、多重使用空间、高效运行管理,能够独立控制通风、空调、自然采光、噪声和隐私性的建筑,智能建筑是自动运行,非格式化的智能空间管理,具有主动智能、组织智能、使用者智能等特性的建筑,综合起来绿色智能建筑就是智能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4]。南京工业大学的陆伟良教授认为现代绿色智能建筑除须具备传统住宅遮风避雨、通风采光等基本功能外,还要具备协调环境、保护生态的特殊功能[3]。有的专家认为绿色智能建筑即是以“可持续”为核心,通过智能化手段与绿色理念的融合来实现人、资源、环境三者的最优化发展[5]。也有专家认为,绿色智能建筑是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有机结合,是运用计算机、通信、自控、建筑、物理、生物、生化、生态等高科技手段来建设低耗节能,与环境和谐相存的建筑物,是智能系统融入绿色建筑的完美结晶[1]。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把绿色智能建筑概括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

3.绿色智能建筑内涵

所谓内涵,维基百科解释为:称呼给定的词所包含的意义或特征;汉语百科解释为:内涵是一种抽象的感觉,是某个人对一个人或某件事的一种认知感觉,内涵不是广义的,是局限在某一特定人对待某一人或某一事的看法;其基本解释为: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根据前文所述绿色智能建筑的概念,结合文献[1],总结出绿色智能建筑的内涵:

(1) 智能化与绿色生态。绿色智能建筑首先应该是充分运用智能控制手段,服务于绿色生态建设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建设活动污染防治、节水、能耗监测、节能管理、室内环境控制等方面都需要运用智能控制技术进行优化,做到现代高科技与大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

(2) 智能化与健康环保。绿色智能建筑号召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用新的思路来建设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3) 智能化与低碳节能。绿色智能建筑必须是低碳节能的,并由此带给用户或业主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4) 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运用智能化手段,实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目标,产生最少或不产生废弃物,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策略。

4.绿色智能建筑的基本特性

特性是指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特殊的品性、品质,是事物内涵的外在体现。根据前文所述绿色智能建筑的概念、内涵,在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3][5],总结出绿色智能建筑具有如下的基本特性:

(1)开放性。绿色智能建筑在生态方面有广泛的开放性,留给研究者和有关从业人员广泛的空间,去思考、拓展,以达到更深入的理解和阐释。

(2)环保性。采用的是无害、无污、可以自然降解的环保型建筑材料。

(3)生态性。按生态经济开放式闭合循环的原理作无废无污的生态工程设计、建造和维护。

(4)清洁性。充分利用清洁能源,降低建筑运转的能耗,提高自养水平。

(5)文化性。富有生态及艺术内涵,倡导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注重居住者、使用者精神需求的满足。

(6)舒适性。具有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日照、通风和采光。

(7)健康性。能够营造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同时要求一切从使用者出发,不仅追求自然要素,还要注意使用者生理、心理、性格、喜好等人文要素,使之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

(8)安全性。具有预防外来入侵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5.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的自相关分析

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是内涵的外在表现,若建筑具有绿色智能建筑的各类基本特性,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建筑是绿色智能建筑。

通过分析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之间的自相关性发现:健康性是绿色智能建筑最关键特性,其次是生态性。其中环保性、生态性、清洁性、舒适性等基本特性的体现有利于健康性目标的实现,而开放性、环保性、清洁性等基本特性的体现有利于实现生态性目标(表1)。

表1 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自相关分析

基本特征 开放性 环保性 生态性 清洁性 文化性 舒适性 健康性 安全性 统计

开放性 2

环保性 2

生态性 3

清洁性 2

文化性 1

舒适性 2

健康性 4

安全性 1

注:表示强相关性,表示弱相关性。统计栏中数字表示从横向看除自相关的基本特性外,与该项基本特性强相关的其他基本特性数量。

6.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促进我国绿色智能建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通过前文分析,总结出了绿色智能建筑的基本特性,明确了健康性和生态性是最重要的基本特性。因此,在绿色智能建筑建设过程中,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要首先满足健康性和生态性要求。目前的智能工程技术比较好的体现了健康性基本特性,但是对生态性的技术支撑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有关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陶根根 环境与绿色智能建筑 集团经济研究 2007年 第102期.

[2]陈大章 刘刚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5年 第10期.

[3]陆伟良 丁玉林 杨军志 对我国现阶段以绿色智能建筑为综合发展方向的探讨 城市建筑 2007年4期.

[4]D.J.Clements-croome,2006,Challenge and Opportunities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s for the 21st Century,Proceedings of Xi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Architecture in Harmony,ISBN 884-897,978-7-112-00507-9.

[5]王平 绿色智能建筑一体化发展探讨 第五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 2009年3月27日.

第2篇:建筑智能化概念范文

关键词:智慧建筑;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

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 modern control technology, the IC card technology and the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have a wide range of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also attracted and adopted some new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 concept gives a new content, and formed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t is not only promoted the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of people living, but also more humanized. This paper from three aspects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today's society, first of all, the paper come up with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from the IC card technology and the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the IC card technology; the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其相关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也再不断的提高,因此,我们需要研究一些新的方式和方法来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从而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与发展。据统计,人的一生约有近7成的时间是生活在建筑中,建筑给我们提供了生活、工作、学习和休息等场所[1],因此,我们也需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建筑环境,来适应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以前仅有的传统建筑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和适应人们的要求了,因此,我们需要提出新的理念,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智慧建筑”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一、智慧建筑的概念

所谓智慧建筑,是指在建筑物中借助于物联网、传感器、控制器等先进的网络技术,将自动控制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建筑物合体[2]。就同人的身体一样,人的身体具有感知和反应的能力,而在建筑物中导入这种传感器和设备自动控制器,就能够检测出建筑物内外的各种不同变化,并通过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的能力,做出对这一变化的不同反应。

有别于当今的传统建筑,智慧建筑不仅仅是依靠设计和施工定型以后的功能和性能来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而是运用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缩写为BA)、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缩写为OA)及通讯自动化系统(Communication Automation,缩写为CA)三大功能系统[3],使建筑物达到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从而来满足人们的要求。

二、智慧建筑的特点

1、智慧性。通过相关的技术实现全面感知、高速分析和智慧处理,实时实地、准确地处理信息并解决问题,为人们提供了各种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智慧服务[4]。

2、集成性。智慧建筑是将三大功能系统统一于一个整体,实现了建筑物内部的高度集成和各个个体之间以物联网为媒介的深度集成。做到设计规范统一,体系标准一致。

3、便捷性。智慧建筑是以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比以往的建筑物更能考虑人们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使建筑物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5]。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必须要使建筑物具有多样、灵活、可变的功能要求,从而达到便捷性。

4、可持续性。智慧建筑更要符合低碳、节能环保的要求,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终实现智慧建筑的可持续设计、可持续施工和可持续维修及售后的目的。

三、智慧建筑的应用

1、智慧卡技术:

智能卡是一种含有半导体芯片技术(包含一个RFID芯片)的塑料卡,不需要与读写器的任何物理接触就能够识别持卡人的信息,它是人们的一种身份的象征。它具有体积小、存储容量大、携带与使用方便、安全性高、可靠性好,并具有一卡多用等较多的优越性能[6],因此,越来越多的行业采用智慧卡系统,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对于建筑行业,其智慧卡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IC卡停车场管理系统:只要拥有一张这个停车场的IC智能卡,把持卡人的相关信息(如车牌号、车辆颜色、车辆型号等)录入到这张IC智能卡里边,只要持卡人的信息与控制接触器上的信息一致,持卡人就可以自动控制停车场的升降杆,使车辆自动的进入和进出停车场,不在需要有专人控制升降杆和核查持卡人与车辆的相关信息。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也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

(2)物业收费系统:对于小区内的水电等费用的收取,一直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小区内用户数量大,人员复杂,而且每一户的使用量也不相同,所以计算起来也是很复杂的(尤其是现在实行的阶梯化电费),因此,小区物业可以给每一户发放一张智能卡,在智能卡中录入相关用户信息(如门牌号、用户姓名、机器号等),并在卡中录入相关的费用的扣费计算公式,小区用户可在这张智能卡中充入一定数量的金额,并将这张卡插入相应的用户卡槽中,这样就可以实现自动缴费了。一旦,卡中的金额不足,物业便会通知用户前来缴费。这样,既可以节省双方的时间,也避免了计算错误,也减少了物业的工作量,从而也避免了物业与用户之间矛盾。

2、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7]。它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优越性。对于建筑行业,其可视化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影视点播: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化的视像传输、交换和多媒体视像服务技术,向网络桌面系统提供交互式的视像服务信号。只要有信号,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自动点播电影、电视甚至是远程的面授网络教育。只要人们有时间,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学习、休闲和娱乐消遣。

(2)远程会议电视:流动的办公技术可以使人们在家或在路途中随时随地的知道公司的一些要事,并及时的处理一些事情,不会因为出差、堵车等其他事情耽误了公司的重要事情。因此,人们可以通过ISND/Internet网络,将信号输入到远程控制的会议电视接收器上,在利用相关的仪器设备来接收远程信号[8]。这样,不论你在不在会议现场都可以知道会议的内容,并且还可以和与会人员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使事情能够更快更好的解决。

总结:智慧建筑是运用三大功能系统,将传统的建筑概念赋予了新的内容,这样,不仅提升了人们居住的舒适度、便利性,而且更加人性化了,进而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为以后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林.21世纪新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0,01.

[2]徐兴声.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建筑学报.1992.06.

[3]王要武,吴宇迪.智慧建设及其支持体系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12,45.

[4]宋经天.智慧建筑的舒适与节能.CompoTech China,2009.09.

[5]黄跃明.智慧城市建设的四个基本路径.科学管理,2012.04.

作者简介:

第3篇:建筑智能化概念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计算机和电子;自动控制技术

智能建筑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而自然出现的产物,智能建筑的出现最佳的人居环境提供科学的保障。

1 智能建筑的相关概念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住房制度的改革,更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信息化社会的日益逼近,必将导致人们在家庭住房需求概念上的彻底变革。从以往追求居住的物理空间和豪华的装修向着享受现代化精神内涵与浪漫生活情趣的方向发展,追求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尽管几年前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提出了“智能住宅”的概念,我国也在着手制定小康住宅的电气设计标准,同样这个概念和标准也和智能大厦的概念与定义一样,至今尚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认同;但是我们认为有一点可能是共同的看法,即:小康住宅小区的智能化最终体现在小区内独立家庭中运用多元信息技术(IT),并达到监控与信息交互的程度(或能力)。为此住宅小区智能化(乃至智能化城市)必须提供相关在物理和逻辑层面上的设备、技术与多元信息源的支持。

最近国家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提出了关于住宅小区智能化的基本概念,即:“住宅小区智能化是利用4C(即计算机、通讯与网络、自控、IC卡)技术,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系统集成,为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

2 智能建筑的系统构成

2.1 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的功能是调节、控制建筑内的各种设施,包括变配电、照明、通风、空调、电梯、给排水、消防、安保、能源管理等,检测、显示其运行参数,监视、控制其运行状态,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使其始终运行于最佳状态;自动监测并处理诸如停电、火灾、地震等意外事件;自动实现对电力、供热、供水等能源的使用、调节与管理,从而保障工作或居住环境既安全可靠,又节约能源,而且舒适宜人。

2.2 通信自动化系统

CAS是保证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上,同时与外部通信网(如电话网、数据网、计算机网、卫星以及广电网)相连,与世界各地互地互通信息的系统。CAS主要由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网(Private Automation Branch exchange简称PABX)和有线电视网(CATV)两大网构成。CAS按功能划分为八个子系统:

(1)固定电话通信系统,设PABX或采用公网的集中小交换机。

(2)声讯服务通信系统(语音信箱和语音应答系统),具有存储外来语音,使电话用户通过信箱密码提取语音留言;可自动向具有那个语音信箱的客户提供呼叫(当语音信箱系统和无线寻呼系统连接后),通知其提取语音留言;通过电话查询有关信息并及时应答服务功能。

(3)无线通信系统,具备选择呼叫和群呼功能。

(4)卫星通信系统,楼顶安装卫星收发天线和VAST通信系统,与外部构成语音和数据通道,实现远距离通信的目的。

(5)多媒体通信系统(包括Internet和Intranet),Internet可以通过电话网、分组数据网(X25)、帧中继网(FR)接入,采用TCP/IP协议。Internet是一个企业或集团的内部计算机网络。

(6)视讯服务系统,(包括可视图文系统、电子信箱系统、电视会议系统)它可以接收动态图文信息;具有存储及提取文本、传真、电传等邮件的功能;通过具有视频压缩技术的设备向系统的使用者提供显示近处或远处可观察的图像并进行同步通话的功能。

(7)有线电视系统,可接收加密的卫星电视节目以及加密的数据信息。

(8)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由网络结构、网络硬件、网络协议和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部分组成。

2.3 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分为办公设备自动化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办公设备自动化系统要具有数据处理、文字处理、邮件处理、文档资料处理、编辑排版、电子报表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对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事务处理型办公系统,应能担负起电视会议、联机检索和图形,图像,声音等处理任务。物业管理系统不但包括原传统物业管理的内容,即日常管理、清洁绿化、安全保卫、设备运行和维护,也增加了新的管理内容。

2.4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SCS又称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简称PDS),它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它把建筑物内部的语音交换、智能数据处理设备及其广义的数据通信设施相互连接起来,并采用必要的设备同建筑物外部数据网络或电话局线路相连接。其系统包括所有建筑物与建筑群内部用以交连以上设备的电缆和相关的布线器件。

3 智能建筑的自动控制研究

3.1 家庭智能控制器

(1)功能

通过对室内温度监测,得到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比较:当实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一定值时,在夏季关空调,在冬季开暖气;当实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一定值时,在夏季开空调,在冬季关暖气。温度控制达到智能小康住宅规定标准:18~28℃。

通过对室内湿度监测,得到实际湿度与设定湿度比较:当实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一定值时,关加湿器;当实际湿度低于设定湿度一定值时,开加湿器。湿度控制达到智能小康住宅规定标准:30~70 %。

紧急按钮报警时,自动拨号器启动,并有报警信号传到上位机。

排风扇按钮控制排风扇,排风扇运行一段时间自动关闭。

烟感探头报警时,煤气闭阀器关闭,声光报警和自动拨号器启动,并有报警信号传到上位,此外,通过判断烟感探头输入信号可识别探头是否有故障。

煤气泄漏报警时,排风扇启动,煤气闭阀器关闭,声光报警和自动拨号器启动,并有报警信号传到上位机。

(2)应用的LONWORKS技术特点

该技术有如下特点:1)开放性:网络协议开放,对用户平等;2)通信媒介的多样性:可采用任何媒介进行通信,如双绞线、电力线、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电波、红外等,并且同一网络可以有多种通信媒介;3)互操作性:其通信协议Lontalk是符合ISO定义的OSI 模型,任何制造商的产品都可以实现互操作性。

近年来,该技术在国内外的智能建筑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其开发工具平台强大,开发者在短期内就可以完成开发工作;在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都已经利用该技术完成多项工程;并且,总体来看,该技术适用于中国,而且还在无线扩频等方面有继续加强的潜力,能在家庭智能系统上有更大的突破。

第4篇:建筑智能化概念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and more high, our country,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design method and mode, this paper, from the previous traditional design and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analysi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既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艺术创造。建筑除了能给人们从事各种活动以外,当然也是造型的艺术、空间的艺术、环境的艺术。建筑不但是人本的人文的,更应该是生态的自然的。建筑设计必须要创新,它的根本是要为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要体现建筑设计中功能形态与人文生态的统一原则。。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会带来对建筑业的旺盛需求。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常常可以发现一些建筑师设计创新的意图强烈,但实现的设计方案脱离设计原则程度严重,存在功能或视觉效果不佳的问题。某些设计不分情形和建筑功能类型的差异,忽视建筑空间使用的差异性,用一种特例所采用的方式,硬套用在差异性很大的建筑类型中,片面追求奇异空间的体验。在空间尺度或组合中,片面追求精神要素的创新,忽视功能、经济等要素和效率的原则,无效用空间大量存在并在结构上生硬套用少见的复杂形式。上述情形说明缺乏对建筑设计创新内在机制与逻辑的了解。

1 建筑设计的本质

1.1 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建筑的特性

建筑设计从功能、形式、艺术性、创造性决定了建筑设计的本质。从功能上来说,建筑设计要满足各种实用需要,具有技术的特征;从形式上来说,建筑还要满足人们美学欣赏的需要,具有艺术的特征。建筑设计是建筑构成因子(要素)达到某种均衡的过程和产物构成建筑的诸要素涉及实现功能、经济、文化艺术、形式、技术、材料等方面。从艺术的角度看,建筑的实用效能与其他艺术门类

(如绘画)相比,总体上制作所耗的代价之高、之广显然不可比拟,而资源的有限显然决定着最大部分的建筑以实用经济为第一原则。

1.2 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

(1)从设计性质上看,传统的设计偏重于技术,现代设计则面向功能目标,将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因素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具有工程性,既重视设计的内容亦强调设计进程的管理。

(2)从设计进程上看,传统的设计在战略进程和战术步序上有随意性,现代设计则强调设计进程及其步序的模式化 (层次、条理和逻辑性)。

(3)从设计手段上看,传统的设计是电算器(过去为算尺)、图板加手册,个体手工作业,现代设计则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自动绘图和数据库管理,集团分工协作。

(4)从设计方式上看,传统的设计以经验总结、规范依据为主,现代设计则强调预测与信号分析及创造性的相互配合。

(5)从设计部署上看,传统的设计只限于从方案到工作图这个阶段,现代设计则贯穿开发的全过程,除常规的设计外,还要考虑从用户需求(市场预测)到设计评价(可行性研究)及施工阶段的结构设计工艺性修改以及试运转和使用维修经验的反馈。

2 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

抽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与“机械”思维的方式和形象思维作为实现的途径相结合而达到创造思维的目标。抽象思维是“脱离了具体事物的事物关系结构的符号式逻辑表达”。

2.1 创造性思维与解析式逻辑思维的重要区别

创造性思维与解析式逻辑思维的重要区别在于创造思维的发轫、产生是一个囊括创造主体多种基本智力因素的集发过程,如逻辑判断、分析推理、记忆潜能、创新素质等一系列能力。因为建筑创作与纯科学技术范畴存在着差别,感知和理性、形象和概念相融合的领悟过程,是决定设计作品的多元创造的一个重要机制。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是提高建筑构思创意水平的重要途径。设计创作所要求的典型的创造思维方式,包括动力因素、灵感与顿悟能力以及想象力。

2.1.1 创新心理动力因素

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所谓创造心理动力因素是指创作者自我意识的投入和参与。创造的动机,例如情感、求知欲及追求超越的意志品质,是构成创造活动的重要基础要素。艺术创造没有激情与真实的情感难以创造出好作品。创造动力的形成,还包括兴趣、理想、信念、恒心、独立性等多种心理因素,即具备开放的心理境态和勇于开拓的精神素质。孟子就认为,一个人要想大有作为,就必须首先通过刻苦的训练培育优良心理品质。启动创造动机,是确保创作过程中创造思维产生的重要因素。

2.1.2 灵感与顿悟能力

设计创作是一种智力集合过程和形象思维比较突出的创造活动。富于想象的发现,常带有综合的直觉思维色彩,可称之为设计灵感。设计灵感即为一种醒悟和豁然贯通,顿悟的思想闪现与跳跃。培育设计灵感包括从生活深处经验和体验来获取感性动力资源;对各种人文知识与经验的累积及潜思维的培育,促成各知识层次的融会贯通及触类旁通;中国传统艺术所谓“师造化”,即为获得鲜活而有生气的构思设计,转向自然去探索人类创造及美的根源。直觉思维的开发有益于新事物的探索与发现。例如建筑教育就要研究如何将理性知识状态转换成直觉化的知识体系;应在基本训练过程里,加强如开发视觉智力图象与形象思维等综合性训练,以及加强对于设计问题进行直观求解等设计策略的训练。

2.2建筑设计创造性思维的算法模型把建筑设计看作是由一系列程序控制的生成过程一些建筑师采用的程序要比其他人的程序有效得多。以“计算视角”来看待世界以及其中现象的方式,发现事物现象中的逻辑关系和结构——这可以被看作是某种控制程序,并建立起模型,对于理解复杂事物现象是非常有用的。

在建筑设计思维的任何一个层面,都可以先在抽象层次确定某抽象概念,如建筑造型采用“雕塑感”形式,或者某种“实体”与“线形虚体’,相组合的形式等,然后进行上面所表达的过程。如此以相同的方式在次层面进行相似的过程。例如:

在建筑中某种功能空间与其周边某主要功能空间可能有视觉功能上的冲突,需要将其掩蔽。所以这时就用到了“遮挡——三维的空间限定的概念。

在构成建筑物功能系列关系网络中某些概念之问已被设定为不相容或相容度很小,故可以依标识有功能概念的空间排列关系(如相连接与否),可判断是否需要引入“遮挡”反应。

3 新形势下我国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模式

3.1 设计理念和理论上的创新

3.1.1 设计理念的创新

建筑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每个建筑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所创新,有个性,有特色。建筑创新首先体现在设计理念和理论上,建筑创新还体现在影响设计的各个因素上。例如总体布局如何与城市和环境的协调融合,在功能上如何以人为本满足使用的要求,在文化上如何承前启后表达建筑的内涵和文化品味,以及材料、结构、技术的创新。它涉及到环境、功能、文化、技术、经济的各个方面,常常是诸因素的综合,并在某一环节形成突出的创新点。众所周知,建筑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外部空间环境与场所不仅赋予建筑创作构思的某种特质,而且包容着建筑形式、空间因素所不能揭示的丰富的美学形式要素。即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及和谐的逻辑规律。尊重环境的整体性、多样性,是创造整体艺术形象,表现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重要因素;更能反映出建筑设计艺术的本体特征,以及对城市文脉、环境文理的尊重和认同。

3.1.2 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应该广泛借鉴国外的经验,理论本身是一种用于分析推理及构思创作的方法论,一种智力性劳动。在当代建筑的发育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理论产出,其中包括各种实例分析、观念指导原则及集合了哲学思考与经验实证的系统化理论产出。提高建筑设计创作质量,应该更加广泛借鉴国际领域的理论成果,各种

新观念和新思想;应以更加开放的观念,敏锐的思维,求取国际先进理论和经验成果。在未来新世纪里,推动我国建筑创作追赶和超过国际的先进水平。

3.2加强本土论建筑理论探索

所谓“本土论”,即建筑创作中,要突出反映其个性和民族的审美趣味,民族文化传统同建筑艺术有机相互结合。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传统十分丰饶,推动创造民族丰富多彩文化艺术特质的现代建筑艺术精品,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

建设,向世界展现民族文化艺术风采,加强民族的自豪感。在这一点上,理论和实践都富有国际意义。

3.3 绿色环保概念设计

上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人类对地球环境资源的无度索取导致了许多区域环境的生态系统失衡,人类生存的环境曰益恶化,这直接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正是在这形势下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运动蓬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革命”风靡全球“,生态城市”“、生态建筑‘生态家居”也应时代潮流被提了出来。其实“生态”所包含的理念并不新鲜,因为从人类原始的简单遮蔽物到现代的高楼大厦,都或多或少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思想。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使得各种有利的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

目前,生态建筑设计在国内外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如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地的一些建筑师设计和研究了许多成功的生态住宅与办公楼,并提出了相当深度的生态建筑理论,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初见成效。绿色环保概念是设计师和业主所应有的积极态度和社会职责,它必将会随着人类观念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3.4 高科技的应用

数字化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储存和处理技术,而且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技术基础。随着科技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依托于建筑之上、对于生活与工作的许多梦想和蓝图现已逐渐变成了现实。

(1)信息与建筑的结合,使得人们的工作方式与办公环境也得到革命性的改善。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建筑环境。其主要构成包括楼宇管理自动化系统(BuildingManagement Automati0nSystem)、通信自动化系统(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System)。世界首幢智能建筑是 1984 年在美国哈特福德市建成的CitvPlace大厦。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建筑还包括英国诺丁汉税务中心、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和美国匹兹堡 CCI中心等。目前,我国也出现了类似于5A写字楼等的智能建筑,随着智能化概念与技术的推广,相信智能建筑将会在住宅、酒店、商业用房等有新的作为。

第5篇:建筑智能化概念范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施工要点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建筑管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智能化工程管理是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主流, 科学技术与时俱进, 这也就要求人们要抛开传统的观念, 适应现代的智能化管理技术, 本文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做探讨, 对其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举措。

一、智能化工程管理的概述

智能化建筑是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运用多种高新科技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工程管理技术,智能化建筑在传统的建筑基础上得以拓展,让建筑行业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智能化建筑具有更加强大的功能,从规划,设计,施工,竣工及验收等各个环节都具有更高的要求。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现代建筑的主流,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水平,才能保证建筑行业的顺利发展,才能促进生产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观点也要与时俱进,提高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水平,加强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运用,提高工程建筑质量,保证工程进度,促进建筑行业长远发展。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发展概念不一

当前,在各种条件在限制之下,很多建筑部门还没有深入智能化建筑,自然也没有认清其概念,在施工时经常出现管理上的问题。除此之外,工程的承建单位也缺乏相应的管理理念和经验,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不能应对当前的工作,进而使经常性出现的管理问题以及工程在规划方面和现实不相称。在智能化建筑建设过程中,其设计工作并不是由自己来完成的,而是由专业设计院经手。不过,从当前的情况上看,大部分设计院对智能化建筑的认识也不是很透彻,其理解仅仅流于表层,运用的研究方法也很肤浅,工作方案缺乏具体的系统化操作流程和概念。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不重视整体设计理念,而是单纯强调自动化和相关技术的运用。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建筑设计图纸不能将智能系统兼顾在内,进而产生很多安全隐患,从而使得实际施工要求无法达到。

2、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我国很多智能化建筑的工程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以建筑设计的定位不清晰最为突出。对于智能建筑,相当一部分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对此并没能深入的理解,加上传统建筑思想的根深蒂固,对智能建筑设计的重视度不高,对于智能化建筑的理解只停留在传统弱点系统的层面上。在建筑需求上,不能根据实际需要来对建筑需求加以明确,建筑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不能做到系统、全面,缺乏整体考虑、统筹兼顾的思维。另外在对建筑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涉及往往在建筑施工设计之后,施工设计时智能化系统却还没有进行选型、订货,导致土建设计与智能系统设计相脱节,弱点管线预埋一楼、电缆通道缺乏或者过小的情况时有发生。设计无法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造成了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智能建筑不智能的严重后果。

3、工程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够高

对于目前建筑行业来说,高素质工程管理人员短缺,现有工程人员管理工作不到位是目前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建筑工程企业来说,人员准入机制不够完善,相当一部分人是空在其位,并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且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导致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限,整体素质不高,对建筑过程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分工不明,管理方法不合理,人员分配不科学等。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进度,而且也阻碍了工程管理的质量。因此,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必备的资源,人员的素质问题是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要点

1、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在建筑工程中,物资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健全,做好物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对物资材料进行确定,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其具备足够的能力,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提供设备的全部型号规格和数量,保证工程中使用的设备材料的一致性。其次,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做好物资的检验工作,通过抽样检验和试验等方式,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性能。然后,在对材料进行验收后,要及时填写《综合验收单》,明确合同单号、材料单号、数量、外观等,并由验收人员签字确认。

2、智能化建筑设计合理化

智能化建筑的设计时建立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之上的,建筑方案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而制定。智能化建筑的设计必须根据项目所在地域、性质以及规模的不同进行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设计。建筑设计师与建筑相关的各专业的工程师之间必须加强沟通协作,密切配合才能够设计出理想的建筑方案。建筑相关的各方都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总体设计时建筑工程整体的基础,必须以高度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建筑设计方应该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基本原则,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技术的集成,这也是一名专业的建筑设计师的基本素质。

3、加强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

建筑企业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编制具有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内容做好现场的智能化施工管理。由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项目部必须建立明确责任制度,明确到人,谁管理出了问题谁负责,对建筑工程实行划片管理,建立质量安全责任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根据施工现场智能化施工管理责任,一追到底。这样不但增加了管理人员的责任感,而且有利于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的顺利实施。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合理的调配工作人员岗位,使现场智能化施工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应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智能化管理培训,培训内容以质量、文明安全施工为主,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智能化综合管理水平。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交底内容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主动的进行施工工序的控制,及时对施工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建立质量控制点。在进行智能化管理时,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建立智能化的监督系统,实现施工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及信息化。施工阶段对施工过程的干扰因素多,智能化监控能及时发现突况,并及时启动应急措施,指导现场管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并有利于加强对现场安全监督。

结束语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与建筑物功能是否完全发挥相关,还关系到今后这个系统能否稳健运行。总的来说,项目施工管理应当将质量、安全和人放在首要位置,并通过规范的项目管理,将施工成本降低,将施工质量提高,进而使项目达到增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6篇:建筑智能化概念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入智能建筑理念,它是指根据用户所的需求,对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四个基本方面进行最优化组合,进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目前,它正处于一个快速成长周期,但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将日益多元、综合化,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一、智能建筑的目标

1、建筑功能自动化运作

建筑物的运作包含了水、电力、空调、通讯等多种功能系统。它们每一个又有着各自的特色,比如水,它又可以分为生活用水、生活污水、生产污水、生产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生产及生活污水的处理等,对于建筑物来说,要对这些实现自动控制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说,智能的概念是代替人来做出最适合的方案并完成其功能。

2、建筑物的节能运作

降低建筑物设备的能耗是智能建筑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提高可靠性,为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自动化通信

利用各种传递手段,如电信网络、卫星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等为建筑物提供现代化信息传输的设施,是现在信息时代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自动化安全保卫

利用摄像、各种感触探测器等进行信号采集、分析、处理,通过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

二、智能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未达到智能建筑的发展

“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的攻关课题在“七五”期间就被确定下来,但是相关的产品研究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是只依靠在国外的研究成果上。没有先进、成熟的理论研究作为指导策略,在实践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的问题,而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

2、缺少国产化系统集成产品

在国内智能建筑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旧是国外的几家公司,比如江森自控、朗讯科技等。我国自己还没有一款成熟的系统集成产品,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产品,就没有一定的主动权,很难做出适合本国智能建筑的规划。

3、缺少专业的智能建筑人才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高科技技术的产物,涉及到计算机、通信、机电设备、安防产品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人才,但是目前国内这样的人才相当缺乏,在今后的发展中,供需缺口较大。

三、重视智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1、重视智能建筑的宣传工作

智能建筑存在虽然有了一定的时间,但很多开发商和消费者对这方面的认识还是很少,因此,很有必要加大对其宣传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智能建筑的认识度,推进其健康发展。

2、提高集成设计能力,培养智能化系统集成商

改变集成设计弱的现状,需要市场对系统集成公司进行一定的引导,鼓励科研院所把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采取国外相结合的集成思路,通过消化改变,充分发挥国产计算机系统的优势,提高元器件国产率和质量,形成规模化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商。

3、培养合格专业的技术人才

智能建筑是一个新兴产业,针对专业人才缺少的现状,施工单位应加强现有人员的培养,引进高科技人才,组建一个专业的施工团队,推动智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四、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1、智能建筑技术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建筑相关的IT技术,如电子、自动化、通信、计算机等,新的材料、设备等都为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也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技术要发展,离不开人才,在智能建筑技术刚进入国内时,相关的技术人员少之又少,经过后面几年的发展,智能建筑的技术及相关技术人员数量日益增加,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有关于智能建筑课程,有的甚至开设了一个独立的专业,培养出不用层次的专业人才,为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才保障。智能建筑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并有着可预见性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注入,为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流。这里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SIEMENS是一家非常有名的公司,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收购Landis公司,最终凭着自身的知名度,以及很高市场占有率的技术与产品进入了到智能建筑行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国际著名的技术与产品供应商之一。

2、智能建筑及相关领域的持续发展

第一座“智能大厦”的诞生成就了如今的智能建筑。早期的“智能大厦”就是指“楼宇自动化系统”,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和发展,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突显出来的重要性,使得智能建筑范围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充实。在住宅建筑中,大量应用建筑智能化技术,智能、信息、数字化功能的住宅不断涌现打破了“智能建筑”原有定义,成为“智能建筑”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标志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成为人类社会住宅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的现代化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住宅建设具备着“智能建筑”特点。从自身角度来讲,它们有着独具特色的综合“信息系统”,但从整个城市来讲,它们就是一个个功能齐全的“信息孤岛”。如何更大地发挥信息孤岛的功能和作用,有机的联系起来促进整个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数字化城市”的概念由此而生。换句话说,“数字化城市”就是“智能建筑”的一种扩展,我们可以设想下,如果再将学校、超市、购物中心、社区、医院、银行、娱乐场所等所有智能建筑,通过信息网络连接形成“数字化城市”信息平台之上的“智能建筑”,那么和现代的“智能建筑”将有多大的不同,智能建筑的这些可以预见性前景,代表着极广阔的发展领域。

3、智能建筑及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

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不少相关行业的发展,相关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已是高新技术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智能建筑的发展,也带动了建筑设备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制冷机组、电梯、变配电、照明等系统与设备的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为智能建筑功能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相关行业产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参考文献

[1]杜道好.浅析智能建筑[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4).

[2]马建,杨海舰.智能建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2).

[3]明兴.论高度集成化是建筑智能化发展趋势[J].科技信,2009(19).

第7篇:建筑智能化概念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校园;信息主导

美国IBM公司提出物联网就是智慧地球。从信息的角度来看,“智慧”就是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智能化。智慧的服务对象,大到整个地球,局域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座学校、一个家,因此,实际上智慧的最大亮点在于信息化的应用和信息化的提升,以及附属于信息化的一些产业和技术。因此,归纳为信息主导着智慧校园与物联网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所谓的信息,首先要能够提供从各个智能化单元来提供相关的信息;第二是信息通过传递,要能实现信息的互通和资源的共享。智慧校园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物联网使得高速发展的信息得到一种合理的应用。

一、浅谈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将校园中分散的、各自独立的信息化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整合起来,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字校园的升华和飞跃,并被赋予新的内涵。

智慧校园的基本内涵:智慧校园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以校园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网等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基础,更广泛深入地推进基础型与应用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成技术集成、综合应用、高端发展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校园;是以智慧教学、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校园发展的新模式。更确切地说,智慧校园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相关技术,通过监测、分析、整合以及智慧响应的方式,综合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提供更好的教学、绿色的环境、和谐的服务,保证校园可持续发展,为教师及学生建立一个优良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智慧校园应具有三层构架:

(1)信息采集层:即感知层,包括RFID、读卡器、传感器。

(2)信息传输层:即网络层,包括有线、无线及校园网。

(3)应用层:包括智慧校园的管理、智能教学、智能医疗、智能图书馆、智能食堂、智能教室、智能寝室等等。

智慧校园的特征:

(1)基于超级感知的物联化。

(2)全面的互联互通。

(3)更全面的智能化。

(4)先进多维的系统运作、城市发展、激励创新。

二、物联网技术基础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出版的《未来之路》一书;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了“物联网”的构想。1999年,美国MIT研究RFID的Auto―ID中心主任Ashton教授提出了“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这一概念。2005年,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 的概念。在美国(或英文世界),专业人员将物联网称为M2M。

物联网的定义。

(1)由于物联网概念刚刚出现不久,其内涵还在不断发展、完善,对于“物联网”这一概念的准确定义尚未形成比较权威的表述。另外,尚没有物联网标准,从业人员的视角和立场不同(有的是从商业角度考虑),因此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a.物联网是传感网而不接入互联网;b.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部分;c.物联网是互联网的补充网络;d.物联网是未来的互联网;e.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

(2)物联网是传感网而不接入互联网是早期应用阶段的定义,即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信息传感设备等,按照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当时认为,这种网络不接入互联网,以内网和专网形式存在。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平台” ,着重互联网的信息共享,而物联网不同,既然有“物”就有一定的产权和归属权,共享也是有条件的。物联网的很多应用更依赖于无线网络技术,如各种短距离RF (包括RFID和Mesh等)和长距离(GSM和各CDMA)。无线通信技术是目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基础设施,并认为物联网就是传感网,这种物联网是“狭义的物联网”。

(3)目前常用的定义: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和系统(传感网、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全球定位系统,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将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连接起来,通过各种接入网、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网络。每一个物件都可以寻址,每一个物件都可以控制,每一个物件都可以控制通信。这种物联网是“广义的物联网”。

(4)国际电信联盟(ITU)对物联网的定义和对物联网概念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的互联,是无所不在的网络、无所不在的计算。

三、依托物联网建立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的功能的实现必须综合在一个可将全部信息进行共享的平台上,即物联网。通过物联网建立智慧校园三大设备模块和主要技术模块。

设备模块主要包括信息通信、设备管理和安防系统。

1、信息通信。这个信息通信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在提出智慧校园建筑初衷的时候,并没有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所以智慧校园的通信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

2、设备管理。这里主要指建筑物自控。通过一个系统对校园内建筑(例如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寝室、食堂)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控制和管理。在这一部分体系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信息流通,主要体现了物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

3、安防系统。相对来说,安防系统的独立性比较强。它的每一部分在校园建筑物内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但目标都是为教师、学生和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环境。

技术模块是主要指的是感知层的模块构建构建。所谓感知层,它可以对物体进行哪几方面的感知呢?实际上,首先就是对物体预先设置的信息进行感知,当然,每个物体都有它的身份,有固定的信息源,所谓感知,主要是对物体本身的信息源进行感知;第二,就是对物体本身所处的环境进行感知,对它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行感知;第三,是对物体地址码,即对物体所在的位置进行感知;第四,是对物体在变化过程中的路径和实体的变化进行感知。

从感知层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电子标签的应用。电子标签信息的传送通常采用的是无线方式。电子标签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是智能建筑和智能小区所没有的。但是,物联网出来的信息传到哪去呢?这些信息一般要通过网络传到它的感知中心,该网络可以是物联网自身体系的网络,但更多的是通过三网融合的网络来进行互通,以便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另外,物联网本身就可以组成一个网络,但是,它的应用可以是在不同的地点,应用层可以体现在智能建筑、智能实验室、智能生活区,它的应用层是分散的。但是,它的感知层相对来说,都涵盖在物联网范围之内。

现有的数字校园的各种信息网络已经为智慧校园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尤其是目前无线技术的应用,为建筑的智能化、为物联网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只要将这些资源利用好,并做好各模块之间的信息融合和设备共享,就可以真正建设一个完整的智慧型校园。

参考文献:

第8篇:建筑智能化概念范文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设计指的是在建筑物的整个建筑到使用过程中能尽可能的节约资源,如可以节约一些空间、节约水和材料等,要尽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房屋建筑既适用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又要注意给人们提供健康高效的生活环境,这样才是一个和谐绿色的居住环境。

1.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

绿色建筑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尽可能的节约能源和资源,并可以体验回归自然。要想做到节约能源,其实就是要充分利用好自然绿色能源太阳能还有风能等。在建筑中我们通过利用太阳能可以减少空调和供暖设备的使用,可以利用自然通风来制造制冷系统,夏季要充分利用主导风向,降低空调设备等的使用,建筑的结构布局要充分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要求。所谓回归自然就是指在建筑物的外部要充分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相和谐,从各个方面保护自然绿色的生态环境。

1.3绿色建筑理念的具体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要尽量考虑资源的节约等问题,尽可能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同时绿色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地势和气候等条件,要使建筑物和自然环境能和谐的融为一体。绿色建筑设计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要保证自然和建筑物还有人类的和谐统一。在建筑中要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绿色建筑设计不但要体现在整个建筑物的生命周期中,还要向前向后延伸产生意义,向前延伸就是建筑过程的准备阶段及运输生产过程要体现绿色设计理念,向后延伸就是保证建筑物拆除后可以对环境造成更小的影响并且很多资源都可以回收使用。

二、节能建筑设计

2.1节能建筑设计的概念

节能建筑理念是指遵循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物进行划分、建筑单体和建筑群体还有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等问题都要进行研究,高建筑物受当地风向的影响很大,一般地区的风向都有一定规律,在设计中也要把风向问题考虑到,尽量设计出低能耗的建筑物。

2.2节能建筑设计的具体理念

现在建筑设计中地源热泵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其核心功能是经济环保并且节能可靠,这项新兴技术响应了可持续发展的号召。节能设计中太阳能这种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现在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有应用,但是更广泛的应用还在不断开发。建筑物屋面是能耗的重要部位,现在屋面设计的研究重点内容是采取节能的保温隔热材料。除此之外,建筑外墙保温技术是建筑保温的关键,墙面的隔热保温、防火抗震还有隔声等功能都有待提高,尤其要注意外墙体的防水砌筑问题。

三、智能安全建筑设计

3.1智能房屋建筑设计的概念

现代社会是科技发展社会,智能化应用到了很多方面,建筑行业也不例外,现代建筑和计算机网络、监控还有通信方面都有联系,智能化建筑中具有信息管理科学、设备高度控制和使用安全方便等优点,这些都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智能化房屋和家居等会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3.2智能化建筑的具体理念

通常把智能化建筑分为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OA)和通信自动化(CA)三个系统,现在房地产公司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又提出了信息管理自动化(MA)和防火自动化(FA),相信未来智能建筑方面发展还会更加完善。

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火灾报警系统由触发器、报警装置还有火灾警报装置及一些辅助装置组成,这套装置能在火灾发生初期就将火灾烟雾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把电信号传到火灾报警控制器,与此同时火灾发生的地点等信息也都传输到了报警控制器里,这样人们就能够及时发现信息而快速采取措施。

五、房屋建筑要注意美学规律

5.1建筑物设计要统一

现代社会对房屋建筑的节能智能方面有很多要求,对建筑物的美观要求也从没降低,房屋建筑的整体形态、色彩等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任何艺术形态都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建筑物的次要部位或者是从属部位都要与建筑主体部位相协调统一,建筑物的色彩也要有协调统一的效果,切忌建筑物和材料之间的类型和色彩相矛盾。

5.2建筑物设计要求均衡性和比例问题

建筑物设计的均衡性同样非常重要,具有均衡性的建筑作品会给人非常舒服的感觉,建筑物的比例也要合理,不要给人偏离感。建筑物也是具有生命力的元素,韵律也是其重要的属性,建筑物的韵律体现在立体设计和室内设计上,而且在建筑设计的细节部位也要充分重视,建筑物的每一个元素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处处都会体现建筑物精神。韵律是非常有弹性的,可开放也可封闭,尤其是在复杂建筑中,大小宽窄等都需要相协调交替,如果建筑物太有规则就显得过于死板,在建筑中当然要遵守一定规定原则,但一些设施也要注意效果变化,这样会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力,也更能体现出建筑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六、结束语

第9篇:建筑智能化概念范文

【关键词】 集成 智能 监控 传输

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简称IB,它是数字化信息时代中通信网络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科学技术实体运用于建筑物的体现。建筑物智能化主要体现在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各类传输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紧密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信息控制系统,同时通过对建筑物内的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自动控制,对各类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并对建筑物内的使用者提供所需的服务。

智能建筑这一概念最早起始于国外上世纪80年代,并成功运用于商业发展中,在技术的实际运用和经济效益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应。相对而言,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发展起步较晚,但根据《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由于我国建筑业产值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861亿元。目前我国智能建筑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领域的延伸,未来几年智能建筑市场前景仍然巨大。

目前,建筑智能化正向各类设备高度集成化、智能化,设备与设备之间、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综合智能化管理要求的方向进行。根据智能建筑使用环境和场所,其作用主要分为工业服务和民用服务两大类。工业服务主要体现在保证生产线、设备按既定的环境整定值稳定运作,按设计要求生产出质量合格、数量达标的产品,同时监控设备和环境状态,对异常、紧急情况进行告警和调整,保护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民用服务则主要体现在为人们生活、办公提供舒适的环境,满足人们日常需求,同时也对人们活动场所环境进行监控,出现危险因数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

因此现代建筑智能化的目标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建筑功能的自动调节和运行

建筑物的运行包含了空调、给排水与采暖、电气、信息通信等多种功能系统。它们每一个又有着各自的特色,比如给排水:它又可以分为热水、冷冻、冷却水的供应;生活用水的供应;雨水、污水、中水排放;游泳池系统等,要实现建筑物内各类系统的自动调节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智能的概念就是让系统按设定的要求自动做出最符合人类理想状态的方案并进行实施,已减少人类的工作量。

2、建筑物的节能运作

利用建筑物自身状态和周围环境对建筑物内系统运行的能耗进行控制是其节能控制重要作用;并降低建筑物自身及各系统损耗,延长其可使用的周期,同时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以此取得更好收益率和社会效益。

3、自踊通信

利用各种传递手段,如电信网络、卫星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等为建筑物提供现代化信息传输的设施,是现在信息时代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自动化安全保卫

综合利用各类传感器、控制器,运用数字或模拟信号对建筑物及其设备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控,同时运用视频监控技术、停车场控制技术、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技术对使用建筑物的人及其财产进行安全保卫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都离不开传输网络的支持,而协议和接口方式互认互通是实现传输互通、彼此关联的前提条件,最终达到建筑智能化的集成控制。然而传输网络的结构形式是多样化的,传输通信的手段也是不断更新的,采用何种传输方式和传输结构形式更有利于服务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和其目标的实现是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就目前传输技术设计而言主要应考虑的包括以下几点:

1、实用性:支持各种数据的传输并保证传输质量,适应于各类信息系统,同时具有前瞻性,满足一定时间类不落后

2、灵活性:接口兼容性强适应于各种设备的连接同时便于扩展。

3、开放性:协议标准化,适应各类网络产品和各种形式的网络结构

4、经济性:总投资可控,后期运营和维护费用较低,投资收益率良好

然而就现阶段而言,中国的智能建筑发展还是仅依托于通信运营商的基础网络搭建的一个信息、物质交流、交换的平台,同时满足人们信息交流、安全保障、环境监测和物业管理的需要[1]。以此网络来开展各种类型的增值服务并以此取得相应收益。然而就中国特情而言,建筑智能化的进程不应只停留在“新建的高楼大厦”、也不应只限于与城市地区。建筑的智能化作为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的一种方式应该是体现在每个人的基本生活中,所以中国特色的建筑智能化进程应该更多的关注在老旧建筑物、农村广阔地区建筑物的改造覆盖上。然而相对“城市地区与高楼大厦”,通信运营商在上述这两种区域内的网络覆盖能力往往比较薄弱;因为利润相对较低,投资回报周期过长等问题导致通信服务运营商不愿意在此范围提供多样信息服务方式,也直接导致了建筑智能化进程改造的滞后。

为了减少投资、提高能源利用率,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智能建筑的传输网络就应该与建筑物自身环境和外界环境相适应、相融合。如日照时间长地区利用光伏电能通信、偏远地区运用无线通信技术、高压电力传输通信技术等方式多样化但平台统一的传输网络[2]。

实现上述传输网络的搭建,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避免不同介质组建的传输网络各自为政,无法互通的问题。主要的解决方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各种网络接口的研究将是实现多样化智能传输的基础,适合于无线和电力通信传输的接口可以带来智能建筑中各类电器智能化的改革,减去独立的传输布线系统也有利于大大建设投资和维护成本。各类子系统的独立性进一步模糊,整体系统进一步趋于统一,系统集成也将更加容易。

2、接入网络与现有通信运营商网络的融合是多样化传输网络成功的关键。健康的网络发展应该是可以平滑过渡、不断繁衍发展的网络结构,不应该是摧毁式的推倒重建。各类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也应该是在基于原有老旧网络逐步升级理念中进行。

因此只有解决了传输网络结构方式优化这一问题,才能更好的使传输网络为建筑智能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才能更好的解决建筑功能自动化运作、建筑物的节能运作、建筑自动化通信、建筑自动化安全保卫等问题[3]。

同时随着传输技术和网络理念的更新,使得智能建筑范围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充实,从原来的单一或较简单保护、告警、监控、调节为目的信息交换,向更全面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进行演化。尤其体现在民用普通住宅建筑中,大量应用了建筑智能化技术,集成了自动控制,信息交换,数字化功能住宅不断涌现打破了“智能建筑”原有定义,成为“智能建筑”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标志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成为人类社会住宅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住宅建筑智能化自身的特点来讲,每个建筑物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智能系统,但对于整个城市而言,它们只是一个个功能齐全的“信息孤岛”,无法形成整个城市完整的“生态系统”, 如何更大地发挥信息孤岛的功能和作用,有机的联系起来促进整个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数字化城市”的概念由此而生。

现代化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住宅建设具备着“智能建筑”特点。从自身角度来讲,它们有着独具特色的综合“信息系统”,但从整个城市来讲,它们就是一个个功能齐全的“信息孤岛”。

如何更大地l挥信息孤岛的功能和作用,有机的联系起来促进整个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数字化城市”的概念由此而生。如果说“智能建筑”是一条小鱼,那么“数字化城市”则是可以容纳千万小鱼的大海,是可以形成完成“生态系统”的圈子。我们可以想象,将城市中了的各类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如学校、医院、超市等通过传输网络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信息交换、传输、物质索取可以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调节,那么智能建筑将有着多么巨大的发展空间。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传输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智能建筑发展中角色极其重要,它不但是单个建筑物内的设备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更让整个社会各个方面信息集成在了一起,为数字化新时代的迈进奠定了基石。

智能建筑、数字化城市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然而目前我国通信运营商在此方面的战略目标还是仅限于在通信网络服务业务的发展来构建城市基础网络,要实现数字化智能时代,这也就要求作为已经拥有庞大基础网络的通信运营商乃至电力运营商们提升战略目标,着手共建城市网络平台,实现建筑物内、建筑物间的传输交流,筑造出一个完整的城市智能生态系统。

参 考 文 献

[1] 朱学莉.智能建筑网络通信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