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范文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精选(九篇)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第1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范文

关键词:教不好的学生 不会教的老师

陈鹤琴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他提出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经多方搜索,也没找到陈老先生这句话提出的背景。虽不知他老人家是在什么特定条件和环境下说出此语。我想:陈鹤琴教授当初说这话时,一定不会引起误解,因为任何话都有特定的含义。陈鹤琴之所以这样说,在我看来,他是强调教育者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与信念及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本人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严格要求自己的教育信念,并无不当,且值得肯定与敬佩,但用做对教师的教育评价标准、指责学校教师工作的“名言”,就未必妥当。

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我们先审视这么几个问题:什么样的学生是教得好的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自信心、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学生是不是都算教得好的学生?没有考上大学,走上工人、农民岗位的学生算是没有教好的学生?学生在教育中的角色是什么?现行的课程标准还要老师高高在上地说教?也许问题有点尖锐,但我感觉值得深思。

之所以要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大概源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地位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填鸭式、说教式教育观念的存在。我认为好学生未必是教出来的。

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作为身处第一线的教育工作执行者,应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主体,引导他们个性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教育工作的呼唤。我们应该借助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改变观念,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人翁意识,以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养。

4月份去上海闸北区实验小学听课,这个学校开设了校本课――自理自省课。通过“自理自省”的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在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中帮助学生成为会学习、会合作、会做人、会生存,有灵性、有人性、有个性的一代新人;同时,革新教师的德育教育理念,通过“教贵善诱”来释放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在学生实践体验中,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并转为内化的自觉行为。自理自省课的特点是:课堂讨论问题来源于学生,解决于课堂中,解决于学生的自我反省中。要让学生自己觉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自理自省课的切入点小,针对性强。因为它来源于学生,所以学生想说;因为它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观察生活,帮助伙伴出谋划策,所以学生愿说;因为它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所以学生能说;因为它让我们的孩子不附和大众,学会勇敢寻找真正的自我,所以学生敢说。

在这样的课程中,学生拥有重要的角色,是课堂的表现者,而教师则起着“导”的作用,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自理自省”的目的,根本不存在“教”的问题,更何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二、“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正是经教师薪火相传,传递给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使民族和人类具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尽管我国有着一大批高素质、优质的教师队伍资源。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为了实践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育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涌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师德“滑坡”现象存在于少数教师中。虽属少数,但确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教育质量,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在教育实践中违背师德,影响教育质量的教育行为也时有发生,这部分教师应该算是“不会教的老师”吧。

什么样的老师是“会教”的老师?诚然,魏书生、窦桂梅、任小艾等这样的老师无可置疑,我们这些千千万万的普通老师就不“会教”了吗?本人认为:只要老师能为师之本――“言传身教、教书育人”,遵教学之法一“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循育人之道――“志存高远、修学储能”,完成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任务,就应该算是“会教”的老师。因此,我们的老师大都应该是“会教”的。

如果仅把学生考上大学作为评价教师的依据,即便中国教育的祖师爷孔子也恐怕算不上“会教”的老师了,因为他“三千弟子”只有“七十二贤人”而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没有哪一个敢说他的学生个个都能成才。上帝也不是万能的,他就没有教好亚当和夏娃。

三、我们应为之努力

第2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范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教学现状 应对措施

在初中英语教学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首先,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其次,在教学观念上,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多年不变,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有所创新,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再次,在学习方法方面,教师缺乏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进而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更加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下面针对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1. 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的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教师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例如合作学习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没有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运用,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很大的程度上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于教学方法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1.2 教学观落后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很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提前备课,对知识的熟练度掌握的相当好,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教授,但是,并没有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进而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成绩以及知识面的掌握程度。尤其是英语这一重要的学科,在初中阶段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由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1.3 没有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着问题,很多学生没有得到教师实际的学法指导。比如:在学习新课本新知识的时候,没有指导学生如何了解教材,分析教材,掌握知识的脉络;没有指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要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相互做比较;每学完一节知识时,没有指导学生如何总结每一章节的知识;也没有注重指导学生遇到问题,怎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的知识;甚至,没有指导过学生如何有效的复习学过的知识,和预习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事实上,很多教师在每讲一节课时,都没有相应的小节总结,更没有反思旧知识的习惯,教师的指导方法欠缺,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因此,针对于学习方法指导方面,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才能够不断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2. 应对措施分析

2.1 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不断的创新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以及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不断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另外,教师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应该对教师进行强化继续教育,是有效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经过强化继续教育,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实践性以及针对性等特点。这种方法不仅对老师的素质有效的提高,还有利于教师通过创新各种教学方法,不断的促进学生的进步。

2.2 更新教学观念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良好发展。教师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一门外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更好的运用一门外语的能力,进而不断的促进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上的不断进步。

2.3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还需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上老师应该做好指导作用,而并不是做讲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形成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多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积极学习的精神,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自由的个性。教师在教学中,无权定夺哪位学生能学好英语,哪位学生学不好英语,每位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教师要与学生走到一起去,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英语的,从中分析他们的学习进度,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信心。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而针对于存在着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以不断的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潘洁. 初中英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情感[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3(04).

[2] 乐晓松.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6(05).

第3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范文

一、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步伐不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技工教育的体制、模式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原来的计划招生,统招统分,转变到现在的市场化招生,自主择业。这一变化导致技工院校大量扩招,技工院校展开生源大战,形成以数量求生存的怪圈,从而造成学员的质量参差不齐。这就给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使思想道德水平,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有着巨大差异的学生完成学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而完成学校的教学目标,成为技工院校必须严肃面对的首要问题。技工院校因此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但有些学校教学改革效果较好,在某些专业取得了成功,但相当一部分学校教学改革滞后,流于形式,没有掌握新教学模式的精髓和实质,教学效果不好。有的学校在教改过程中,没有很好地结合本学校的实际,脱离学生现状,学生很难适应。还有的学校在部分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有的学校没有进行教学改革,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没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教师没的教育理念没有转变。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上没有跟上时代大发展变化。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势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以现代教育理念引领教育教学工作。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松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没有充分发挥教学这一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因此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教育永远是学校教育中的首要任务,培养出思想道德水平低下,不讲奉献,不思进取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仅学生不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导致厌学,对经济建设,对国家、民族,对社会都是有害无益的,是教育的失败。二是教师没有很好的树立学生主体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有的教师还是以讲授为主,向学生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不灵活,教学形式不生动,学生没有参与进来,教师事倍功半。长此以往,学生产生厌学。三是教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1、新教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培训。有些教师没有读过师范教育,没有经过严格的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教法培训,就急于上岗从事教学活动。面对本来素质就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是很难接受的,从听不懂课,不愿听课,放弃听课,最后厌学。2、缺乏“一体化”、“双师型”教师。特别是严重缺乏“一体化”、“双师型”教师。有些教师只能讲授专业理论,不能够从事实习教学和操作训练,有的教师只能进行实作训练,但缺乏专业理论知识。这就对深化教学改革形成了障碍,产生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师瓶颈,“一体化”教学改革难以深入,教学维持现状,不受学生欢迎,产生学生厌学。

三、教学设备不完善

一是实习设备不足。一些院校盲目开设专业,由于资金及其它原因,造成实习实训设备严重不足。部分实习实训设备陈旧过时,远远落后生产企业。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实训操作,学不到应学的技能。二是教学手段落后。没有完善的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手段。没有建立完善的,适应教学的多媒体教室,没有足够的适应“一体化”教学的一体化教室。致使教学方式方法呆板单一,教学缺乏灵活性、生动性、直观性,这些都容易造成学生厌学。

四、学生管理理念有偏差。

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组织纪律性,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培养和形成的重要环节。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工作的保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能进行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不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没有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而是简单粗暴,动辄训斥、处分、体罚,结果学生对学校产生反感,对学校的各项活动产生抵制,包括学习也产生逆反。

五、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

第4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教育改革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滚滚洪流,但是,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之中,难免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在素质教育这曲交响乐中,出现了种种不合谐的因素。素质教育被严重误解和扭曲,给教育教学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谈对素质教育曲解和错误的认识:素质教育不是不要知识的传承;不是不要双基教学;师生互动不是“满堂问”; 自我探究不是放任自流;课堂活动不是乱动。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知识的传承: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和应当掌握的知识,都是最基础的知识,这些基础的知识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工作和生活准备最必要的知识准备。对汉字的认识,词汇掌握,对课文背诵,对数学、物理基本公式的掌握应用,对历史、地理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这些知识都是人类几千年文明遗留下来的精髓。无论进一步深造还是工作生活,都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对于这些基础知识,不但应当掌握,而且应当牢固掌握,系统地掌握。某些教师只是让学生自己看,自己思考,让学生集体讨论,没有计划,没有措施,没有步骤,没有目的。学生自己看过、讨论过以后,教师没有归纳,没有总结。整个一堂课云里雾里,教师不知道自己教了些什么,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教师学生都是一头雾水。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双基教学: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小学阶段是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基础的阶段,识字、汉语词汇、英语单词和词汇、对语文英语背诵、对一些常用文体写作方式掌握、一些数学物理公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都需要牢固地认识、理解、掌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打着素质教育旗号,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严重匮乏。例如,一位语文教师讲的《背影》一课,没有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更无从谈起: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学习《背影》,同学们先朗读课文(朗读结束以后)

教师:这篇课文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现在分组讨论,这篇课文好在什么地方?

(几分钟以后)老师对若干个学生提问。

学生甲:课文中塑造的父亲的形象很好,父亲是一个很爱儿子的父亲,亲自为儿子买橘子。

学生乙:本篇课文前后照应,结构严紧。

学生丙:课文中的描写很精彩…

语文课上,在让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探究的同时,忽视了对字词的认读理解和记忆,忽视了文章的前后逻辑结构,忽视了对精彩段落的分析欣赏,忽视了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师生互动不是“满堂问”:有些教师片面追求课堂提问这一形式,对提问的动机目的没有进行认真的准备设计,不管是否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提问。传统的“满堂灌”变为现在的“满堂问”。“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怎么样”之类毫无启发性、毫无信息含量的对话充斥课堂。在这种“满堂问”的教学中,一方面把整体性的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知识的完整性、整体性、逻辑性、智力价值在“满堂问”这种形式支配下,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一方面把对话庸俗为问答。课堂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互动,实质上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去“灌”。直到让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才罢休。这样的素质教育与其说是素质教育,倒不如说是白话连篇的教育。

自我探究不是放任自流:有些教师片面追求自我探究,而对整个探究活动,教师没计划、没目的、没步骤、没要求,活动以后教师没总结。在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的同时,有的教师一上课就让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提示、没有指导、没有具体的要求,没有信息的反馈,让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变成“自流看”。有的教师一味强调自我探究:书上的内容自己看,学习的问题自己提,学习的方式自己选,学习的伙伴自己找,学习的结果自己总结。这样做,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自主。自我探究变成了放任自流。自我探究变成了教师无所事事,学生一脸茫然。

课堂活动不是乱动: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个,一会儿忙活那个,自始至终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把这种混乱教学称为“课堂活动”。这样的活动,外在多于内在,形式多于内容,外表多于理性。

为活动而活动,为表演而活动,为应付而活动,情感与理智分离,动手与动脑脱节,过程与体验分离,有活动没体验,有活动没总结,有活动没反思,活动价值丧失殆尽。有的课堂活动,对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又没有计划,没有针对性,没有科学的合理的时间安排,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小组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课堂小组活动处于随意状态,偏重于形式,缺乏其内在的认识和反思,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讨论的问题都是一些皮毛问题,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整个活动可以说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形成探究的“异化”,先看下边的案例:

在一节地理公开课课上,教师讲的是海陆分布,在上课一开始教师首先开展了一个活动:(教师拿着一个地球仪,通过活动来说明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同学们,现在我们做一个小游戏,把这个地球仪依次传过去,传到第十位同学。

同学们开始传地球仪,传到第十位同学以后,老师说:停。在传递过程中,手摸到陆地的举手,结果有五个人举起了手。我们再来一次,又是十个人依次传递过去。这一次手摸到陆地是四个人…接下来教师又让学生传递2次,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第5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范文

首先是这节课的一些收获:

1. 这节课从内容选取上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它讲到了韩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节日中的传统游戏,民俗生活和饮食文化。这些既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是学生平日里没有机会深入了解的。对于我来说这些内容的讲授也是非常游刃有余的,因此整个35分钟的教学非常紧凑流畅,让人舒适愉悦。

2.这个班级的学生开朗活泼,勤学好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认真,对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回答问题的积极度也很高,并且能跟着我的发音来模仿着说出几个基本单词:韩国――??、首尔――??、泡菜――??、紫菜卷――??等并且在课的最后学会了:您辛苦了――???????!这句话。基本完成了教学伊始的学习目标。

3.由于上这节课之前,完全没有师生的相互交流,因此这节下水课很好地避免了教师学生为了公开课而去“演”的公开课潜规则。首先老师精心的准备,迎接未知学生的心脏跳动,知识上和心理上甚至是情感上都作出了极大的调整,挑战了教师对于公开课的心态。其次学生在上课前完全不知道这是一节韩语课,拿来的书本是小学英语课本。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先是让学生不知所措,而后转为激动兴奋。这一切不矫揉造作,没有天衣无缝的练习效果,反而真实自然,让听课者们更好地融入其中。

其次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不足和应该注意的地方,也需要我来总结、反思和提高:

1.这次公开课的班级学生较多,因此没能在课堂上较好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对于这些没有基础的小学生来说,单词和句子只停留在单纯的发音模仿上。没有能够让学生一一跟读单词,纠正发音时许多学生都积极举手,要求跟读单词,但课堂时间有限,许多没能提名的学生都显得异常失望。课后我也和这些学生可能再见的机会非常少,也许很多没有得到发音纠正的学生没能学到正确的发音,以至于日后说给别人听的时候会是错误的发音。这些应该是这节课非常缺憾的地方。我现在所带的班级人数较少,通过这节课,我要更加要努力利用好这样的优势,让每一名专业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第6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想教育;合作;能力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面临的问题

1.在思想上没能重视小学语文学习。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有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教育是无意义的,只是教学的常规任务,各项考试、审核都是没有必要的,和自己的学习、考试几乎无关,却没有认识到自己生活的各方面正是因为有了思想教育的存在才更加精彩。同时有的教师也没有做好思想教育准备,总认为自己的教学主要以知识为主,思想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开展工作的时候就很随意,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学生也出现思S定势,认为没有学习思想品质的必要,这就严重阻碍小学语文思想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行、品质等综合能力也就得不到发展。

2.在宣传上没能多样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在各小学经常能看到很多的简报和宣传栏,这些位置虽然有很多教育教学改革的宣传出现,却没有思想教育的专栏。这就说明整个小学语文思想教育在宣传方面工作做得不够好,没有扩大宣传力度,这样就会导致语文思想教学感染力度不强。

3.在思想教育形式上流于表面。由于师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的不重视,导致整个小学语文思想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没能在大众的心上形成意识,一些教师表面化地进行思想教育。

4.考核、评价要做具体改变。小学语文思想教育教学在考核、评价方面还停留在传统时期,没有注重差异化评价和教学,很多考核制度没有对思想道德做要求,教师的评价也没有从实际出发,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思想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课蕴含着很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其中的合作、交际等能力和思想教育是密切相关的,这些也是学生未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生的思想越先进,学生日常生活中也就表现得越好,虽然小学生已经有一些模糊的思想观念,但是却没有形成相对应的思想辨别能力和意识,他们对很多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认识停留在表面,思想道德水平普遍不高。在这种背景下,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开展迫在眉睫,亟须以教学案例或者生活案例教育小学生。我们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思想,需要客观分析学生的心理,收集并整合不同学生在学习方面、日常生活方面的思想误区和不足。利用在课改时期教材的插画、故事、小寓言等从侧面加以引导,使之敢于发现自己思想上的问题,在与他人的沟通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对小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有助于他们保持刻苦努力的思想意识,这样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果,当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教师的教学也将变得更加轻松。

三、做好思想教学的做法

在新课改时期,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教师教的知识,也可以升华书本上的死板知识,结合学生生活经历,从各个角度分析教学案例中的人和事,让学生探索其中的思想道德知识。在合作学习中也就促进了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另外,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分析小学生的身心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潜意识,教师在执行教学活动时就要先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帮助他们分好小组,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使得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这个过程中,都能对课堂互动目标和教学案例产生想法,彼此之间做好交流,实现思想教育的目标。比如,在进行《司马光砸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小伙伴和司马光的心理活动,分析为什么他要去砸缸,而其他小朋友却害怕地跑了?当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后,教师通过适当引导和点拨,从而教育学生要勇敢救人,不能逃避责任,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尽责。再如教师在讲与长辈相处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讲解《孔融让梨》的故事,通过引导学生对孔融的做法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关心爱护爷爷奶奶,树立敬老爱老的思想,这种借助教学内容融合思想教育的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学生道德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身心状态,辅以教师才智创设的环境进行思想教育,用课文或者真实案例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意识。在教师、学生、教材教辅等综合协调统一的前提下,借助教学内容融合思想教育的过程,培养小学生刻苦努力的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

第7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范文

学科教师是实施某一具体课程所必需的,我们不能把一堂语文课上成数学课,也不应该把思想品德课与历史文化课混为一谈。每一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和研究对象,故其教学行为肯定是有所不同的。老师们大多习惯于学科教学,对学科教师角色的扮演很熟悉,履行学科教学任务也可谓得心应手。加上目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之不断强化,很自然就得出这样的结论:某学科教学质量高,该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就强。正是这样的观念,让我们在对教育成果沾沾自喜、自我陶醉的同时,也带来了令人尴尬的教育局面——学科发展面临瓶颈,教师越来越没有激情,学生最终却不喜欢他一直都学得好的学科……

教师角色需要由学科教师来担当,但教师角色应担负的职责是学科教师本身不能自然实现的,学科教师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过程中,很难自然地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使命。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搬进了新家,觉得书房里缺少书香气,他决定买块励志类的匾挂在墙壁上。买来匾后发现没有挂匾的钉子,买来钉子后,发现没有锤子。他去朋友家借来锤子,当他用锤子在墙壁上钉钉子的时候才发现,需要使用电钻在墙壁上打出几个小洞。他找来电钻,在墙上打出了小洞,又被告之必须在小洞里放进些木屑。等到他削好木屑后,不幸的事发生了:他已忘记他要做什么了,他买来的匾始终没能挂到墙壁上……

那些习惯于把自己归类于为某学科教师的教师们很像上面故事里的主人公。他们关注的重点是学科知识本身,追求的是学生的卷面成绩,一张考卷发下去,学生考得好,就是硬道理。为了巩固学习效果,进行反复训练、搞题海战术、频繁考试、假日补课等,已成为当前教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杀手锏”。一旦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就一股脑儿地推卸责任,要么说学生底子太差,基础没打好,弄得好像是原来老师没教好导致的;要么说学生难教,厌学情绪严重。却不知学生的厌学情绪正是他导致的。更有甚者,竟然抱怨学生天生就笨,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完全丧失了教师应有的儒雅。

由于缺失教师角色理念,没有形成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什么教育理念、课程改革、教法学法、教学效率、教育科研等,在他们看来都与己无关。在他们眼里,教育观念是虚的,教法学法是空的,教育科研是假的……

第8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范文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准备 热情 兴趣 问题设计

1 没有教师的精心准备,就没有学生的高效课堂

常言道: “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如果没有认真准备肯定不能上好课,更谈不上高效了。就如同种子萌发前没有充足的阳光与雨露一样,萌发出来的幼苗肯定不会茁壮。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

1.1 认真研读教参、教材。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了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

1.2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备讲,备导。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我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

1.3 备学生。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备学生在初接手的班级授课时,应当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就够了。在教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还应当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因素,但应当注意的是学生的这一切都是在发展变化中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逐渐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 没有学生的热情参与,就没有学生的高效课堂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 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老师唱主角。少部分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没有互动,自然学生在课堂有不幸福的表现就不足为奇了。新教育理念使教师角色由原来的主演变为导演,他要求我们教师的身份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的主宰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生在世,不去苏杭游览实为一大憾事。同学们,今天,咱们就带上自己的好心情去“如在图画中”的苏州园林走一遭,欣赏一番她的 “庐山真面目”。于是,同学们兴致盎然地进入了这一课的学习之中。

3 没有注重课堂问题设计,就没有学生的高效课堂

在往常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有时提出的问题过于平淡,或远离学生的实际,吸引不了学生,调动不了学生的思维兴趣;有时提出的问题过于直白,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不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思维去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有时提出的问题过细,课堂呈现一问一答的局面,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学过程把完整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教学既没有效率也没有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注重课堂问题设计,才能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譬如我在教学《老王》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读了课文,一定了解到老王的一些基本情况。下面哪位学生能给大家讲讲老王的基本情况?”话音未落,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一些学生已经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还有的学生索性站起来就先讲为快,其他学生也不甘落后,你一言我一语。很快,老王的基本情况就水落石出了:老王身体弱,有眼病;靠拉三轮车维持生活;住房简陋,家庭贫困;没有亲人,十分孤独,只有一个远房的侄子经常来烦他,拖累他。这时,我适时地追问道:“这些可以看出老王的生活怎么样?”“苦……!”学生的回答几乎是脱口而出的。然后,我抓住时机又问:“虽然老王生活这样苦,但是他在给作者一家拉车的过程中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信息:老王拉作者丈夫去看病不要钱;送的冰块比别人大一倍,价钱减半;临死前还要送鸡蛋和香油给作者,而又怕麻烦作者再去送鸡蛋钱,无可奈何只好收下鸡蛋钱。“那么,老王的这些举动,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还把音拖得老长。整个过程显得水到渠成,一气呵成。这次的问题设计得没有难度,引导了学生步步深入,就像剥花生一样,最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完成了思维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第9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范文

关键词: 学习动机 初中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近年来,围绕着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有的课堂教学方法得到了相关部门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在各个地方的中学进行推广。但是,笔者认为,这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究竟是否有效,或者能够在较大范围学校得到广泛的使用,还有待于商榷。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从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角度来探讨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1.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分析

据笔者观察,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主要有“开放式”、“表演式”、“模拟式”、“演讲式”四种。而且各种教学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缺点,笔者认为目前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缺点:

第一,新课堂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证明。目前还没有一个简单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对这些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第二,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之间的效果很难进行等同评价。

第三,目前的课堂教学方法多是经验的总结,既缺乏理论支撑,又缺乏实际调查研究的肯定。因此,目前的教学方法存在着先天不足。

2.学习效果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教师的教要依赖于学生的学,如果学生学不好,教师教的内容再好也没有用。因此,课堂教学效果依赖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则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动机。

尽管学习效果的好与差受多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诸如学习者的先天素质、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人格特点、健康状况,以及学习环境和课外指导等,然而学习动机始终是取得学习效果的直接动力。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同一性,也存在着矛盾性。同一性反映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必然性。比如学习动机好,学习效果好;学习动机不好,学习效果也不好。而矛盾性则反映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偶然性。比如学习动机好,学习效果不好;学习动机不好,学习效果好。所以,笔者认为,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来说,关键是让学生具有学习初中思想品德的动机,如果没有动机,学生怎么会主动学习初中思想品德呢?据不完全统计,在初中所有的科目中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学生最不愿上的一门课。所以,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创设情景,让学生具有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动机。因为,没有需要,就不会有行为的目标;相反,没有行为的目标或诱因,也就不会有某种特定的需要,没有特点的需要也就没有学习的动机,没有了动机教学就根本不能进行下去。初中思想品德课无论采用何种学习方法,都要让学生具有学习动机。学生只有具备了学习动机,才能让良好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效果。

3.对四种教学方式的分析

开放式教学具有联系社会、引导实践的特点。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材来看,实践性强是它的一大特点。不少课文内容都是取自现实社会,有很多距离学生身边很近的实例,因而在教学中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或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课堂,进行现场教学;或组织学生拟定实践主题,引导身心参与。例如在教学《改革开放的年代》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走访长辈、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调查改革开放给家乡和人民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后把调查到的内容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在课堂上汇报。这样的课堂组织看起来很好,但是,仔细一看,缺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为什么要走进社会课堂呢?在这里,作为教师要首先明确这次学习的活动的动机是什么?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所以,在组织这次活动之前,教师要让给学生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目标,这样的活动就没有意义。

有的教师认为初中思想品课的内容虽说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但是,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表演,加深学生喜好直观的心理特点,若能按照教材不同内容特征,辅以表演之类的形式,使教学更生动,形式更多样,课堂气氛更活泼,学生兴趣更高,教学自然也就更易见成效。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地方公开课是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但是,目标不明确,也就是为表演而表演,缺乏让学生的学习动机,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这一堂课要做什么?这样的表演式教学还不如照本宣科教学。因此,表演式教学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而且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

有的教师对讲解式教学之弊深恶痛绝,提出了“模拟式”教学。认为这既能变呆板为活泼,化枯燥为生动,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笔者认为,模拟式教学缺乏动机,不利学生学习。动机可分为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而模拟式教学主要依靠学生本身内部动机来学习,而教师的作用就不明显了,基本上看不出有外部动机。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这一点从模拟式教学上面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