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范文

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精选(九篇)

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第1篇: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范文

今天我讲话的内容是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春天是个阳光明媚,暖风熏人的季节,但就在我们尽情享受春天美好景致的同时,也不能忘了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春季要特别关注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健康。冬春交替之际,人体内部系统还来不及适应气候的变化,加之初春天气忽冷忽热,早晚温差较大,人体的免疫系统来不及调节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同时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又比冬季活跃,所以人体就容易患病。同学们,春季是流感、流脑、腮腺炎、麻诊、水痘、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两季,传播迅速、流行性强,是最常发生的疾病。为切实加强学校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特提出以下要求:

1.同学们都要树立起预防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切断传播途径。不食用不清洁的食物,坚决杜绝购买路边小吃,流动摊贩的食品,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减少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

3.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同学们要上好体育课和阳光活动课,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同时也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运动受伤。另外,睡眠休息要好。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显得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否则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4.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变化,发现有学生发烧等现象,要立即让学生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5.各班要积极开展春季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发现身体异常,及时到医院就疹。

6.保持教室环境的空气流畅,少去拥挤、密闭的公共场所;

第2篇: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范文

春季是流感、肺结核、麻疹、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为进一步做好开学初春季传染病防控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提出具体实施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提前安排好春季传染病防控和食堂食品安全的工作

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和维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的高度出发,提高对传染病防控和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认识,采取积极有效的

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制。各学校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学校食堂设施、环境卫生、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储存食品等方面进行彻底清查,认真做好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以高度责任心做好春季传染病防控和食堂食品安全工作。

二、加强学校卫生宣传和教育,增强学生对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各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广播、网络等形式集中开展一次流感、肺结核、麻疹、流脑、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预防知识的宣传,加强中小学生和幼儿的个人卫生教育,强化防范意识。各学校和托幼机构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上述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要求家长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腮腺肿大、恶心、呕吐、头疼、腹泻、手掌脚掌和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等疾病症状,要及时带学生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学校。

三、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的监控与报告制度

各学校和托幼机构要根据《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明确学校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监控与报告工作,做到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报告人有变动的,要及时上报。学校和托幼机

构各班、室要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及时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及时采取隔离、消毒、治疗等控制措施。

第3篇: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范文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防疫工作。各乡街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将其作为服务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各乡街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本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卫生防疫工作负总责,要抽调专人,集中时间开展巡回检查,督促辖区中小学、幼儿园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区教育局、区卫生局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专人负责中小学、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乡街卫生院与学校、幼儿园联系制度,强化防控措施,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广大中小学生和幼儿身体健康。

二、各负其责,认真落实防控措施。区卫生局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指导医疗机构和中小学、幼儿园积极开展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进一步规范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掌握全区疫病防控情况。区教育局要在区卫生局的指导下,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的各项措施,建立健全一把手负总责的学校卫生工作责任制;要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卫生清洁和预防性消毒工作,教室、宿舍、餐厅等公共场所要定期开窗通风、定期消毒;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和学生因病缺课追踪制度,发现发热、两腮肿大、发疹等情况,要立即实施隔离,并在卫生部门指导下采取消毒处理措施,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区教育局要加强“蛋奶工程”管理,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区食品药监局、工商分局等单位要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和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加强饮食从业人员体检和教育,防止食物中毒及食源性传染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要加强学校周边饮食摊点整治,坚决取缔各种无证饮食摊点。

三、强化宣传教育,努力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各乡街和有关部门要针对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特点,制定宣传计划,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培训等形式进一步抓好传染病防控宣传工作。区教育局要组织中小学、幼儿园卫生防疫人员及校医开展一次卫生防疫知识培训,要充分利用广播、班会、晨会等形式向师生宣传健康教育知识,使广大中小学生真正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提高教职工和中小学生的防控能力。区电视台、开发采编中心要积极开展流感、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等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倡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灵通信息,确保成效。区教育局及各中小学、幼儿园要设立疫情信息员和专兼职校医,切实做好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发现疫情立即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区卫生局,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积极组织救治,力争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第4篇: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范文

临床表现: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流行特点:

1.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

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预防措施: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幼托机构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4.班级加强晨检查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现象,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手足口病的预防:

第5篇: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范文

人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仍需加强

据毛群安介绍,2008年12月下旬以来,我国已先后报告8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简称人禽流感)病例。截至会当日,8例病例中,有3例已经成功救治。根据对该8起人禽流感疫情分析,近期我国人禽流感疫情具备四个特点:一是病例散发分布,病例之间无流行病学关联。二是冬春季为高发季节,多集中在1-3月。三是多数病例有病死禽类接触史或活禽经营市场暴露史。四是感染患者的禽流感H5N1病毒仍为禽源性,大多数人对该病毒不易感。

卫生部高度重视人禽流感防控工作,依据相关预案要求,紧紧抓住预防、控制和救治三个关键环节,认真部署、落实各项防控工作。2008年12月,卫生部印发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人禽流感等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2009年1月23日,卫生部印发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针对活禽经营市场存在病毒污染的现状,卫生部联合农业、工商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大活禽经营市场监管力度,切实做好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

毛群安说,目前,我国自行研制的人用禽流感疫苗已完成临床试验,并获得生产批件。抗病毒血清等新的治疗技术已经在3例成功救治病例中发挥了作用。

下一步,卫生部将继续强化与农业、工商、质检、林业等多部门间的合作,完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措施联动等合作机制,并将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督导,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加强多部门防控工作和科研成果交流,为科学有效防控人禽流感提供支持和依据。同时,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鉴别诊断和医疗救治能力。

积极开展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

专家分析认为,冬春季是我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高发季节。预计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在我国散发出现的可能性还会继续存在;随着春季学校陆续开学,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感及流感样病例、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仍处于高发季节:根据手足口病发病特点,估计2月份之后全国报告发病数仍将继续上升。

对此,卫生部要求,各地应继续加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和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报告工作,做好病例救治,降低病死率,并加强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应加强中小学校及幼托机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及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及手足口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同时,应加强春季传染病的大众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公众进行主动防范和自我保护。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亟需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工作

卫生部日前通报了甘肃省金塔县人民医院伪造临床检验结果事件和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麻醉医疗安全事件的有关情况,对两所医院予以通报批评,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这两起事件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一是坚决以人民健康为重,明确办院目的和服务宗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一定要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始终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把追求社会效益贯穿于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工作的始终,坚决克服和纠正各种单纯追求经济收益的行为,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各地要结合医师定期考核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工作,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服务宗旨、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防范、杜绝在医疗活动中弄虚作假、危害群众健康权益的恶劣行为。

第6篇: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肉鸡疾病 预防 控制

商品肉鸡的生长周期一般只有49-56天,所以,养殖场鸡群若发生疾病,在出笼前多数来不及恢复。但商品肉鸡的及时出笼对于养殖场的收入、资金流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养殖场商品肉鸡的经济效益,为此,养殖场在管理上必须制定一个理想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方案,重点是预防。本文将商品肉鸡饲养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疾病和其防治方法进行总结分析。肉鸡疾病可以分为以下两类: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其中传染性疾病又可细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疾病。

1、 传染性疾病

1.1 病毒性疾病

1.1.1 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因难,咳嗽、打喷嚏为主要特征的高热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夏秋季节较少。

(1)病症。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缩颈、排黄绿色的粪便、眼肿胀流泪、头部和颜面肿胀、鸡冠、肉髯肿大发紫,个别出现抽搐、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腿脚鳞片出血。

(2)防控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隔离和消毒工作,提高鸡体的抵抗力对鸡舍和场地进行定期消毒;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可用中药黄芪多糖、淫洋霍、黄芩、大青叶等进行预防;预防其他并发疾病的发生强化疫苗免疫接种,提高鸡体免疫力 合理治疗,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1.1.2 鸡新城疫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过。一年四季都能发病,但以春秋季节多发,夏冬季节较少。

(1)病症。精神沉郁、鸡冠及肉髯呈暗红或暗紫色、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后期排蛋清样的粪便、个别肉鸡出现神经症状。

(2)防控措施。35日以内的肉鸡发病,首先把病鸡隔离,健康鸡用克隆30疫苗,4.5倍饮水,紧急接种;坚持抗体监测制度,大型现代化养鸡场,通过鸡新城疫血清学监测手段,及时了解抗体水平,以确定最佳免疫时间;小型鸡场可参考供鸡场所提供的免疫程序和方法进行。当鸡发病时,应马上将病鸡隔离、淘汰,注射蛋黄液抗体,同时马上对全群鸡作紧急接种。

1.1.3传染性法氏囊

传染性法氏囊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的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但以6、7月份发病较多.

(1)病症。病鸡排白色奶油状粪便,食欲减退,饮水增加;羽毛逆立、无光泽,嘴插入羽毛中,严重的卧地不动;个别病鸡有啄肛现象,胫爪脱水干瘪。

(2)防控措施。给病鸡施以适当温度,严格消毒,对6-12天的鸡群进行法氏囊弱毒疫苗饮水;饮水中加5%葡萄糖、0.1%维生素C 和食盐;对发病鸡群提高鸡舍温度2-3摄氏度;并注射高免蛋黄1ml/只。

1.1.4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病,但雏鸡最为严重,死亡率较高,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冬春季多发。

(1)病症。主要特征是咳嗽、打喷嚏,气管有锣音,流鼻涕。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肾肿大呈“花斑肾” 表面有槟榔状花纹,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腺胃肿大、出血、呈球形。

(2)防控措施。在肉鸡7~8日龄时,用新支二联疫苗进行点眼滴鼻预防新城疫的同时预防本病。当鸡群发病后,呼吸型传支可用红霉素、强力霉素、泰乐菌素、环丙杀星进行治疗。肾传支可用乌洛托品、小苏打、碳酸氢钠、进行饮水治疗,消除肾肿及尿酸盐的沉积。

1.2 细菌性疾病

1.2.1 大肠杆菌病

肉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一类疾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夏季节多发。饲养环境不卫生、通风不良、舍内氨气浓度过高、温度过低或过高、过冷过热或温度骤降、温差过大等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1)病症。主要的症状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粗乱,消瘦,排绿色或黄绿色稀便,有时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头颈震颤、角弓反张,呈阵发性。

(2)防控措施。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最多、最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治疗前最好进行药敏试验为了防止发病,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配合适当的药物预防还可以用当地的分离菌株制成多价油苗在肉鸡7-10日进行免疫注射。

1.2.2雏鸡白痢

雏鸡白痢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细菌性传染病,在出壳后 周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1)病症。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采食量下降,怕冷,常扎堆在一起,闭眼嗜睡,排灰白色石灰渣样稀便,泄殖腔周围羽毛常被粪便污染,泄殖腔孔燥粪便糊住。

(2)防控措施。在平常的饲养管理中要及时投药预防雏鸡出壳后用的葡萄糖饮水在用 头孢类等药物进行预防。发病时可用庆大霉素、氧氟杀星、新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头孢类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

1.3 寄生虫疾病

1.3.1球虫病

该病分布广泛,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比较常见的主要是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两种。

(1)病症。病鸡精神沉郁、羽毛逆立、贫血、鸡冠苍白、食欲废绝、排水样稀薄带血或含未消化的饲料的粪便。

(2)防控措施。选用抗球虫药物,如地克株利、球痢灵、马杜拉霉素、盐霉素、甲基三嗪酮等药物治疗。肉鸡发生球虫病时,往往伴发坏死性肠炎或大肠杆菌病,治疗时要注意联合用药。

1.3.2住白细胞原虫病

第7篇: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范文

1 仔猪腹泻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春季之初属于冬春过渡的时期,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一方面,气温变化无常,且早晚温差大,各种细菌和病毒大量滋生、繁殖;一方面,刚刚从寒冬熬过来的猪本身就比较瘦,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都有所下降,所以,猪在春季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下面就猪在春季常发疾病的防控措施做进一步介绍。

1.1 仔猪黄痢

仔猪出生不足7日龄这一阶段是黄痢多发期,发病期仔猪会排出呈黄色或是黄白色的稀粪,在腹泻的影响下仔猪会减少吃奶量,甚至不再吃奶,体重急速下降,眼球凹陷,到最后昏迷死亡。此种疾病发病快而急,常常来不及救治仔猪就已经死亡,即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预防措施:首先,保持产圈的清洁卫生和干燥,并在仔猪出生24小时之内给全部仔猪灌服抗菌素一类的药物用作预防;其次,连续5天每天给仔猪肌肉注射3次黄连素注射液,注射用量为3ml/头;最后,把白头翁、黄连和龙胆草烘干粉碎成细末状,用量分别为6g、2g、3g,然后加入米汤调制成黏糊状涂抹在母猪部位,让小猪在吃奶时舔食,每天2次,用量控制在平均每头仔猪1g-3g/次,连续使用这种办法2-3天。此外,因为中草药有抑制和杀死母猪体内大肠杆菌的作用,且仔猪可以通过母猪乳汁吸收药物,从而发挥出药物抗菌消炎、提升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所以,可以在母猪哺乳期间喂食其掺有白头翁和苦参等八味中草药在内的饲料来预防仔猪黄痢的发生。

控制措施:当仔猪拉黄痢时,可通过喂服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磺胺脒、氯霉素等抗菌类药物或生物活菌制剂来控制疾病传染。

1.2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多发生于仔猪出生10-30天期间,发病初期仔猪的体温和精神、食欲并不会表现出异常,只是会排出气味恶臭、呈白色或灰白色的稀粪,然后变成腹泻,脱水,失去食欲,体重下降,眼球凹陷,最终虚脱而亡。此种疾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且病死率并不很高,但若是不及时救治,仔猪容易变僵猪。

预防措施:保证仔猪生活栏圈和食料、用具以及母猪的清洁卫生,同时,尽量早一点给仔猪提供补料,使仔猪的肠胃消化功能得到锻炼。

控制措施:给仔猪喂服土霉素、磺胺脒和强力霉素等药物或是活性炭、木炭等进行治疗,通常仔猪在用药3-5天后即可病愈。

2 传染性胃肠炎

此种疾病的病原体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的各个器官和体液与排泄物中都存在这种病毒,病猪则肠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含病毒量最高。通常都是突然发病,属于急性传染病中的一种,各个年龄段的猪都可能因为因为消化道感染而患病,仔猪最为严重。育肥猪、架子猪、成年猪患病期会食量减少,伴有腹泻,偶尔会发生呕吐,体重迅速下降;哺乳母猪则表现为快速干瘪,泌乳量减少或停止泌乳,3-7天内可恢复,很少发生死亡现象;哺乳仔猪会呕吐、严重水样腹泻,导致其在2-3天内脱水死亡,通常10日龄仔猪死亡率可高达100%。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

控制措施:当前并没有针对此病的有效治疗药物,通常都是对症治疗,先将3.5g氯化钠和1.5g氯化钾与2.5g碳酸氢钠及20g葡萄糖、1000ml水兑在一起给猪补液,然后可通过喂服磺胺、黄连素以及呋喃西林等药物来缓解临床症状,防止继发性感染。

3 猪瘟

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瘟病又称烂肠瘟、猪霍乱,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中的一种,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分为急性、慢性和迟发性三种类型。急性猪瘟发病初期只有少数猪会表现出行动迟缓、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和体温升高等临床症状,然后出现眼结膜发炎和交替便秘、腹泻的现象,公猪还表现为包皮积水。慢性猪瘟症状与急性猪瘟相似,只是程度较轻,病程较长。迟发性猪瘟是由先天性猪瘟病毒感染引发的,感染此病的猪在出生几个月内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有食欲不振和运动失调以及下痢、精神沉郁等症状表现。需要注意的是妊娠母猪在感染先天性猪瘟病毒后很可能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会把病毒通过胎盘传染给腹内仔猪,进而引发畸形、流产等繁殖障碍现象。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按照合理程序选用单苗免疫。在仔猪出生20-25天时进行首次免疫,50-60天时进行二次免疫;要考虑到母源抗体干扰问题;母猪配种之前进行1次免疫,且在母猪怀孕期间尽量不使用猪瘟疫苗进行免疫;种公猪每年要进行2次以上免疫。

第8篇: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雏鸡;病症;防治措施

仪征市地处宁镇、扬宁、镇扬三角中心地带,全市2/3的地区为丘陵山区和缓岗平原区,农副业发达,广大农村有春季养鸡的传统,但雏鸡易发生各种病害,而广大农民缺乏识别和防治的知识,往往造成雏鸡大量死亡,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养鸡的积极性[1]。现将春季雏鸡常见病症状识别和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于春、夏两季发病,雏鸡比成年鸡易感性更高[2]。

1.1主要症状

鸡新城疫潜伏期一般为3~5d,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最急性型:病鸡常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多见于此病流行初期,流行快速,死亡率高。急性型:病初体温高达44℃,突然减食或停食,鸡冠和肉垂呈紫黑色。精神萎顿,离群呆立,垂头缩颈,双翅下垂。冠和肉髯暗红色或黑紫色。嗉囔内常充满液体及气体,呼吸困难,喉部发出咯咯声;腹泻,粪便呈黄绿色,混有血液,粪便稀薄、恶臭,一般2~5d死亡。慢性型:病初症状与急性型相同,出现神经症状,腿、翅麻痹,运动失调,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伏地旋转,一般10~20d死亡。

1.2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雏鸡的抗病力,同时严格隔离消毒,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大、中型鸡场应实行“全进全出”制,严格检疫制度。二是采取免疫接种。安全区,一般1~3日龄雏鸡可用ⅱ系疫苗滴鼻或点眼,8周龄时用ⅰ系疫苗剌种或肌注;疫区或受威胁区,1~3日龄时接种ⅱ系疫苗,3周龄时接种ⅰ系疫苗,10~13周龄时再用ⅰ系疫苗接种1次;紧急预防可用ⅳ系疫苗肌注。早期病例可采用高免血清治疗,效果较好。鸡群一旦发生此病,应立刻封锁鸡场,彻底消毒环境,紧急预防接种;死鸡、垫草、粪便应深埋或烧毁。

2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3]。2周龄雏鸡多呈急性败血症型;20~45日龄鸡呈亚急性型;成年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

2.1主要症状

小鸡怕冷、食欲停止、下白痢,白粪似浆糊状,周围沾满石灰色的稀粪。随着病情的发展,白痢更明显,拉屎时因为肚子痛而发出尖叫。发病雏鸡多在出壳后1~2周内死亡,5~10d雏鸡死亡率高达50%~80%。

2.2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管理。鸡场或养鸡专业户应严禁引进病鸡和病鸡种蛋,坚持自繁自养原则。病鸡及带病鸡污染的鸡舍、饲槽、饮水器、孵化器具等,应根据不同对象选用2%福尔马林,或氢氧化钠,或漂白粉等消毒药严格消毒。育雏室应保持清洁干燥,温度适宜、稳定。二是药剂治疗。雏鸡出壳后,一般可用0.01%~0.03%高锰酸钾溶液饮水1~2d;5kg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或四环素3g,连续饲喂6~8d;也可采取每300羽雏鸡用40万单位青霉素加清水1kg,每天上午和下午各饮1次,连饮3~5d。

3球虫病

每年5~9月为球虫病流行季节,潮湿的雨季为暴发期,一般以15~50日龄的小鸡发病率最高,死亡率可达70%~90%。

3.1主要症状

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幼鸡,病初患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饮欲增加,嗉囊积液;腹泻,粪便有白色丝状或肉色血块,逐渐消瘦,最后出现痉挛现象或昏迷状态而很快死亡。慢性型多见于较大日龄鸡或成年鸡,病程较长,病鸡生长缓慢,羽毛松乱。

3.2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干燥,育雏期或中鸡期最好推行网养,以防饲料和饮水被粪便污染。药物预防可从8日龄开始,用0.04%球虫净或增效磺胺类药物拌料喂鸡,每3~5d为一个疗程,隔15d再用同样的方法给药一个疗程,可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二是药剂治疗。土霉素或金霉素,每羽每天6~8mg,拌料饲喂5~7d;磺胺脒,按0.4%比例拌料饲喂,连用5~10d;磺胺二甲嘧啶,按0.04%比例拌料饲喂,连喂3d,停喂3d,再喂3d;青霉素,8~10万单位/羽,肌注,1次/d,连用2d。

4鸡传染性法氏囊炎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4]。2~15周龄鸡易感,其中3~5周龄雏鸡最易感。发病快,发病率高,死亡集中在几天之内。

4.1主要症状

早期厌食、呆立,羽毛蓬乱,畏寒战栗等,继而部分鸡有自行啄肛现象。随后病鸡排白色或黄白色水样便,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急性者出现症状后1~2d内死亡,死前拒食、羞明、震颤。病鸡耐过后出现贫血、消瘦、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

4.2防治措施

对种蛋、孵化全过程,育雏各阶段进行全面消毒,保证鸡场各生产环节的卫生。消毒药以次氯酸钠、福尔马林和强碱效果较好。应用传染性法氏囊炎弱毒疫苗d,分别在雏鸡的14日龄和32日龄进行饮水免疫,或进行滴鼻、点眼免疫。

5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品种、年龄的鸡均可发病。以雏鸡最为严重。

5.1主要症状

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咳嗽,有时伴有??簟⒘鞅翘?特别在夜间听得更清楚。随病程发展,全身症状加重,精神萎靡,食欲减少或废绝,羽毛松乱、怕冷,常挤成一团。2周龄雏鸡常见有鼻窦肿胀,流出黏性鼻液,眼圈周围湿润,常流眼泪并逐渐消瘦死亡,死亡率可达25%以上。

5.2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日常管理。降低饲养密度,避免鸡群拥挤,注意温度、湿度变化,避免过冷、过热。加强通风,防止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合理配比饲料,防止维生素,尤其是va的缺乏,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二是药剂防治。对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首免可在7~10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二免可于30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52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可于4~5日龄和20~30日龄用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或用灭活油乳疫苗于7~9日龄颈部皮下注射。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可于20~30日龄、100~120日龄接种4/91弱毒疫苗或皮下及肌肉注射灭活油乳疫苗。治疗可用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注射并加丁胺卡那注射液100ml/500只,加2mg地塞米松注射液30ml/500只,加利巴韦林注射液30ml/500只,混合肌注。

6鸡痘

鸡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

6.1主要症状

干燥型:在鸡冠、脸和肉垂等部位,有小泡疹及痂皮。潮湿型:感染口腔和喉头黏膜,引起口疮或黄色伪膜。皮肤型鸡痘较普遍,潮湿型鸡痘死亡率较高。2种类型可能同时发生,也可能单独出现。

6.2防治措施

可在l1日龄和20日龄分2次翅下刺种预防治疗,可用盐酸吗啉双胍片,每只鸡1~2片,2次/d,连用2d。对白喉型的,可喂服成药“喉症丸”,每只鸡2粒,拌饲料喂1次,连喂2d。对皮肤上的痘痂,可用5%碘酊消毒,口腔内用碘甘油涂,或涂以硫磺、雄黄等量合剂粉。

7参考文献

[1] 甘芳.雏鸡常见疾病的防治[j].新农村,2004(1):19.

[2] 付友山.雏鸡常见病的主要预防措施[j].新兽医,2006(3):38-39.

第9篇: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幼儿园内的儿童免疫系统发育还未健全,由于自身免疫力差,因此极易出现各种类型的传染性疾病[1-2]。为确保幼儿园儿童能够健康发育成长,予以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252例幼儿园儿童,分析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的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实施健康保健的252例幼儿园儿童,均行常规检查,均无其他任何疾病的可能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6例。观察组中男72例,女54例,年龄3~6(4.6±0.3)岁。对照组中男70例,女56例,年龄3~6(4.5±0.3)岁。2组幼儿园儿童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控制措施;观察组实施全面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方法:在幼儿园设置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需将各部门、班级的职责落到实处,此小组成员包括园长、保健老师、后勤人员。环境控制:幼儿园应保持良好健康卫生的环境,严格消毒,通常选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室内保持良好卫生,定期检测室内空气及物品的细菌,室温控制20℃~23℃,且保持适宜湿度。疾病高发季节应进行良好预防,在春、冬季节容易发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其他季节亦时有发生。水痘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规律性。因此幼儿园应将一些传染性疾病的发病规律进行准确有效的掌握,对应季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平时应注意定期整理用品,对其彻底性清洁,切断传播途径。在幼儿园定期消毒时,需避免儿童因消毒物品而受到伤害,尽可能选择清园后对园内予以消毒处理。消毒用品需定期更换,预防重复使用导致消毒作用减弱。完成消毒后,需将设施予以合理保管,无用物品需立即处理,预防儿童触及、误食等意外发生。幼儿疫苗接种:3~6岁的幼儿园儿童需通过幼儿园的组织,完成腮腺炎、水痘等传染性疾病的接种,疫苗接种能够增强儿童对此类传染病的抵抗能力,由此能够有效预防被感染,经疫苗接种可明显增强儿童抵抗传染性疾病的机体免疫力。增强监测及应急能力:需定期对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实施专业知识以及技术培训,使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监测及应急能力。提高幼儿园工作人员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定期对幼儿园工作人员予以基本传染病知识指导、培训,可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及早发现儿童疾病,由此可对其进行及时隔离,且予以紧急救治。加强传染性疾病的知识普及:幼儿园需定期通过宣讲使得儿童及家长了解传染病类型及预防措施,使得儿童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其加以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效预防病毒的侵袭。医疗部门应最大可能与幼儿园进行配合,增强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力度,使得幼儿园得到最大支持,由此能够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加强儿童饮食、日常生活管理,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当出现突发性的大范围感染性传染病时,幼儿园工作人员需保持足够冷静的态度,及时评定发病儿童及疑似发病儿童,分出未感染儿童,针对儿童情况予以合理处理措施,在最短时间内将病情控制,预防其蔓延。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观察2组儿童传染病发生情况;儿童家长满意度,自拟家长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幼儿传染病情况比较观察组传染病总发生率为3.97%,低于对照组的1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2家长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126/126),高于对照组的77.78%(98/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幼儿园儿童的心理及生理具有特殊性,而且幼儿并无较为完善的免疫系统,抵抗力低,极易受到疾病感染,对进行传染性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控制时,针对幼儿园实际情况,需将对每个方面均加以注意,环境、药物、饮食、日常生活习惯等均应予以合理预防控制管理。幼儿园的特殊区域应进行定期消毒。通过注射疫苗可增强幼儿免疫力及抵抗力。儿童日常饮食应注意合理安排营养,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儿童抵抗力及免疫力。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3]。传染性疾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因此当确定儿童患有传染性疾病时,为避免病情扩散,需将其进行隔离观察。发病过程中,儿童应多卧床休息,促进机体康复,儿童应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内,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可促进其呼吸顺畅性,提高机体恢复速度。儿童注射疫苗可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能够有效提高自身抵抗力,预防传染性疾病。对幼儿园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管理,提高其专业知识,使之能够快速监测到疾病的发生,且能够进行准确应急处理,预防传染性疾病的进一步传播[4]。综上所述,对幼儿园传染性疾病进行全面预防控制管理,可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儿童抵抗力,提高家长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秀莲,刘宇春.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162-163.DOI:10.

[2]施兴华.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与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6(7):25-26.

[3]米素兰.保健护理在早期幼儿园儿童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