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盐业改革方案范文

盐业改革方案精选(九篇)

盐业改革方案

第1篇:盐业改革方案范文

国家发改委一位人士向《凤凰周刊》透露,今年年初,发改委已明确提出要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09年出台盐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据了解,目前改革方案已成形,其核心精神是,暂时不触动盐业专营体制,将用10年过渡期来完成盐业专营体制改革,即届时赋予食盐生产企业经营自,直接进入市场。打破盐业公司垄断销售渠道的现状,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直接进入市场。通过产销直接见面,缩小目前在出厂价与销售价之间不合理的价差,推动行业企业的优胜劣汰。

“不乐观”的改革

虽然盐业管理体制改革已成“定论”,但由于积弊多年及相关利益方可能的抵触,有关人士对食盐这个传统垄断行业的改革“不敢乐观”。

今年元月,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北京东方公益律师事务所向各省物价局发信,申请公开食盐定价依据以及组成部分。“现在已有几个省给予了回复。”北京东方公益律师事务所毛晓飞律师表示,接下去东方公益所将以诉讼方式推进盐业垄断体制的松解。

此前在2008年11月,北京东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递交了《关于请求对(食盐专营办法)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建议书》,并抄送至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建议书表示,国务院1996年颁布的行政法规――《食盐专营办法》涉嫌违反《反垄断法》,排除和限制了市场竞争,造成了我国当前食盐市场地域性垄断的局面,并且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现在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法制办没有给我们回复,我们期望也不是很高。”东方公益所工作人员谢海青表示。

一位一直与食盐改革密切接触的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对今年盐业改革进程还是不能太乐观。

目前,关于食盐管理的权力部门职能分配是,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拟订食盐生产指令性计划,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承担盐业和国家储备盐行政管理等职责。

该人士透露,1996年曾大力主推大工业盐改革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领导目前对食盐改革没有明确表态。而发改委内部,体改司和产业协调司对改革还有一定分歧。按惯例,部委内部意见不统一的结果就是往后放。

垄断的诱惑

1990年,中国向世界承诺,要在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为实现这个目标,企业生产的必须是加碘盐,市场销售的也必须是加碘盐,同时还要在市场上查处非碘盐。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央决策层认定这三点只能通过盐业专营的方式来达到。

于是,1996年出台的《食盐专营办法》规定了“食盐计划定点生产制度”,即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盐业主管机构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食盐专营工作,决定“谁来生产”,“生产多少”,并对食盐的分配调拨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

由于全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盐业公司和盐务局都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盐业公司既是食盐的经营者,同时又是盐业管理的政府管理部门,盐业公司经理同时又是盐务局局长。这样,负责盐业流通的中国盐业公司借助政企不分,开始掌握着制盐企业赖以生存的食盐计划生产指标。

自1996年起,全国形成了从中国盐业总公司到各省、市、县盐业公司的食盐专营经营体系。盐业公司短短10年内由一个普通的营销公司变成了食盐垄断集团。

中盐总公司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内部一些人曾庆幸称公司在溺水的时候抓到了“碘缺乏病”这棵稻草。

随着食盐销售由盐业公司独家垄断经营,制盐企业的产品只能交予盐业公司销售,私盐开始泛滥,盐业腐败案层出不穷。

“私盐”是指未进入盐业公司渠道进行销售的盐产品。盐的种类按用途有大工业盐(两碱用盐)、小工业盐(印染、皮革和软化水用盐)和食盐之分。

新疆制盐公司一位人员介绍,这三种盐的生产成本差别不太大,但工业盐和食盐的定价却是相差巨大。目前食盐生产定价500元/吨,最终销售价2000元/吨,而小工业盐生产定价200元/吨,专营销售价格近千元/吨。于是社会上频繁出现私盐冲击食盐市场的案例。被列为中国“私盐第一大案”的河南省商丘市盐业总公司经理王喜书,就是通过多次扣押国家调拨的计划内食盐不予销售,私自购进工业用盐投放商丘食盐市场进行牟利。

盐业专营体制也产生了诸多腐败问题。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食盐计划指标就是利润,就是生死存亡的关键。生产企业为获得更多的计划,不得不把精力放在拉关系、跑计划上。

业内人士表示,在食盐计划执行过程中,几乎没有一家盐业公司不拿回扣,也没有一家生产企业敢不给盐业公司回扣。而回扣名目也繁多,有运费补贴,仓储补贴、回笼货款奖励、调销奖等。

一位制盐企业人员向记者透露,某盐业公司给他们下达的10万吨食盐供货年度计划,有三分之一到一半是计划不落实的。“也就是10万吨中它要从你手里买3万吨工业盐,但委托你加碘,加碘钱以1吨20元付给你。若不配合,明年就把你的计划砍一半。而剩下的7万吨食盐卖给它时要求仓储费,运输费等回扣,大约50-100元/吨。而且这笔钱不让制盐企业打入盐业公司的基本账户。”

盐业公司的好处不只这些,湖北省一家制盐企业负责人说,国家每年跨省调拨食盐约300万吨,平均每吨返利约70元,算下来这笔资金高达两亿多元,但不清楚这些钱去了哪里。

此外,制盐企业每销售一吨加碘盐,得向国家缴纳29.25元的碘盐基金,全国一年总共产销700万吨加碘盐,算下来国家一年收取的碘盐基金就是2亿多元,碘盐基金归中盐总公司支配。

针对盐业公司垄断经营导致的暴利问题,中国盐业协会理事长董志华作出解释,食盐的成本包括加工费、加碘费。运输装卸费用、生产加工设备折旧费、包装等生产成本,还有市场管理成本。现在全国有2.3万人的盐政队伍,专门负责市场监督,这部分费用全是盐业公司支付的。至于食盐的出厂和销售差价都是由国家价格部门核定的,上一次食盐全国提价是10年前,每斤碘盐涨了0.35元。

此外,中国盐业总公司新闻发言人王开文还解释,盐业公司还要额外付出边远地区配送碘盐的费用,这就需要“抽中补边”。

对此,国资委助理巡视员、原国家经贸委盐业办主任陈国卫曾有过细致调查,他表示,盐业公司利润高与低是在账上算出的,私下黑钱都没算进去。此外每个流通环节的加价都是偏高的,都算作成本了。

撕裂的行业

生产着盐却没有自己牌子和包装的全国500多家制盐企业,因受制于垄断经营的盐业公司而敢怒不敢言。

生产和流通的对立,鲜明反映在对待盐业问题时的各自态度。国家发改委一位参与盐业改革的人士表示,他们下地方调研时发现,盐业公司都会异口同声说专营体制好,而制盐企业人士却总是欲言又止,关系处熟了才悄悄说些想法。

对于盐业市场化改革的声音,董志华表示,目前尚不具备取消专营的基础,因此现阶段的改革应该是坚持食盐专营下的改革。理由是,食盐加碘在大陆是一项长期工作,如果现在一下子彻底放开,则可能面临碘盐覆盖率大面积下降的局面。

董志华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已有4个省份是实行政企分开的,包括广东、青海、山西和辽宁。总的来说,这几个试点城市中真正做到政企分开的,碘盐普及率都有所下降。

中国盐业总公司前述人士也向记者表达了对东方公益律师事务所日前递交人大的《建议书》的不满废止专营后,边远地区的群众肯定难保补碘;而大量的无碘食盐充斥缺碘地区,会造成国家人口质量下降。

相同观点也存在于国家部门。国家发改委主管盐业的一位领导在内部会议上也表示,盐业需要的是加强管理,边远地区的碘盐只有靠中国盐业总公司、各级盐业公司供应。

相比之下,制盐企业却没有相应的利益陈情部门。陈国卫表示,盐业方向应是盐业公司进行政企分开后,让制盐定点企业变成真正的独立法人,与盐业公司一起成为市场中平等的竞争主体。

而一旦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市场,直接面对消费者市场,食盐价格将逐步降低,食盐与工业盐近千元的价差将大大缩小甚至拉平,最后降到800元一吨的平均利润率水平,私盐将无利可图。而私盐一旦退出,食盐不安全因素将得到遏制。

对于老少边穷地区碘盐供应问题,陈国卫认为,这应是政府的责任,而不是企业的责任。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如用碘盐基金作补助),补贴销售给老少边穷地区的企业,可以招标,也可以指令企业送达,并支付相应的费用。

“受累”机构改革

陈国卫透露,近期国家发改委体改司负责人看了盐业改革相关材料后,表示“盐业体制改革是小儿科”,意即盐业改革的复杂程度远不能与其他改革要考虑平衡各种因素、各种变量相比。

但本不复杂的盐业改革却因为一系列阴差阳错而裹足难进。

陈国卫介绍说,如果不是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盐业改革也就做下来了。2002年冬,当时的经贸委经过几番调研和起草,盐业改革方案已通过程序向领导报批。但还没等到盐业改革方案正式发文,2003年3月份全国“两会”召开,国家经贸委的盐业办公室已经在机构改革中消失了,相关职能被划到了发改委。

2004年,随着一系列盐业腐败大案的揭露,该年8月,陈国卫上书总理,痛陈中国盐业体制之弊,呼吁对盐业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总理,黄菊,曾培炎副总理分别进行了批示,让有关部门研究。

2005年开始,国家发改委释放信息表示将研究制订盐业改革方案。2006年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受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委托,成立盐业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组,历时1年,行迹7个省份,对中国盐业体制改革方案进行了调研和设计。

第2篇:盐业改革方案范文

根据方案,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我国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

那么改革破冰之后,作为目前我国极个别仍保持专营体制、按计划统购统销的领域,食盐行业真能彻底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型么?

食盐生产企业最受益

“虽然是各方博弈的成果,终于还是批了。”一位熟悉盐业改革的知情人士兴奋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盐业专卖或盐业专营,是指食盐销售由政府垄断、限于政府授权私人经营,或者由公家统一收购等垄断制度。盐业专营自古就有,世界各国都曾采用。我国盐业专营历史悠久,也历经多次改革。此轮盐业专营始于1996年,而业界关于改革和破除食盐专营的争议也已长达十多年。从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下发《关于盐业管理职能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盐业体制改革呼唤后,波折纷争一直不断。

“无论怎么样,这次改革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等重要措施出台,已经意味着盐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食盐市场已经实质性放开了。”上述知情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他认为,大门终于打开,食盐生产企业可以放开手脚了,它们和盐业公司成为了平等的合作关系,不再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

其实关于改革方案的端倪,在今年4月1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6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内容中就提到,在深化企业改革方面,要大力推进电力、油气、盐业等重点行业改革。

据相关人士透露,在盐业体制改革座谈会上,发改委体改司司长王强表达了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食盐生产企业进入销售市场,批发企业可以跨区域经营等核心内容。其中涵盖了完善食盐定点生产制度、食盐批发环节专营制度、食盐专业化监管体制,取消生产批发区域限制、政府定价机制、工业盐运销管制和建立食盐储备体系和配套制定食盐生产批发企业规范条件等内容。

北京大学盐业体制改革课题组表示,本次改革是我国盐业管理体制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对于推进盐业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盐业资源有效配置、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确保食盐质量和供应安全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中盐总公司权力被大大削弱

“这份方案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目前盐业是国家高度垄断的最后几个行业之一,加上盐业垄断不仅仅使得盐业市场较为混乱,盐业央企与地方企业乃至私盐企业无序竞争,造成盐业这一事关居民生活基本要素的行业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边缘地带,也造成了很多权力寻租或腐败现象。因此,推动盐业体制改革、打破盐业行政垄断,是酝酿已久、也广受关注的事件。”有“中国盐业反垄断第一律师”之称的邹佳莱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2011年3月,受日本地震引发核电站事故影响,网上谣言称新产海盐将存在安全隐患,广东等地民众抢购、囤积碘盐。

他告诉记者,在盐业专营体制下,食用盐的生产、运输、销售、价格等均由国家统一控制。食盐的生产与批发销售分离,其中地方一些获得审核资质的制盐企业负责食盐的生产,但对食盐的产量及价格却没有决定权,而中盐及其下属的各省份的盐业公司则拥有对食盐批发销售的管理权。因此,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因为食盐专营制度导致的行业问题。2006年,国家审计署曾对中盐总公司及14个省份盐业公司、部分食盐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审计,发现诸多问题,如2004年、2005年,中盐总公司利用协调生产和销售计划的权力,在编制计划时预留4万吨,分配给本公司投资的盐企。

资料显示,中盐创立于1950年,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盐行业。2004年起,中盐成为全国食盐专营的生产经营主体,中国盐行业龙头企业和唯一中央企业。年食盐产量28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30%,旗下拥有全资、控股子公司46家。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也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食盐专营制度在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市场区域分割,无法形成统一的全国市场,造成流通环节过多,经营效率低下;产销矛盾突出,制盐企业与批发企业市场地位不平等,制盐企业通过“跑计划、跑关系”来增加销售,批发企业压低价格、拖欠盐款、结算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加上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市场区域分割和上下游产业链间的分割不利于盐业企业的重组整合,一些地方盐业公司和盐务局合署办公,存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盐行业仍存在“多、小、散、弱”的局面。

“国内盐业公司每个省份都有,经过改革,盐业公司可以多元化,引入竞争机制,让盐业发展更符合消费者需求,对国内固有的计划经济模式有很好的改善和促进作用。另外,对行业内上市公司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朱丹蓬说。

舌尖上的盐价会涨么?

“引入竞争是改革最大亮点。”中盐总公司表示,这次改革不仅将使行业迎来一轮重组兼并的热潮,还会让中国盐业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

而老百姓最关心的是盐价和品类选择。那么,一旦放开食盐价格,由企业自主定价,会不会出现“天价盐”呢?

申万宏源的研究报告指出,此前盐的品质保证依靠国家信用背书,消费者对盐品牌认知度很低,放开后品牌营销的作用将大大增强。广发证券的报告也指出,受此影响,中高端食盐品牌将快速发展,利润也将重新分配。

“制盐企业允许跨区域经营后,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食盐产品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普通食盐的价格会出现下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贺海仁表示。

《中国经济周刊》随机采访的消费者表示,盐业改革会让消费者选择多样化,比如有消费者此前患有甲状腺癌症,手术之后需要食用无碘盐,虽然北京加大了无碘盐的投放量,但有的超市并不卖无碘盐。于是,只能选择海外代购。

对此,部分终端零售商也有自己的见解,“普通食盐的价格应该浮动不大,随着市民需求的多样化,吃好盐、用好盐的消费意识提升,中高端食盐的市场占比可能会增加,其价格也会提高,与普通食盐拉开差距。”一位超市负责人表示。

“盐业放开后,行业竞争将居于良性,也会让整个盐业产品线、营销手段更加丰富,对于国家、经销商、盐业公司、消费者都是多赢的局面。”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如是说。

(中国的食盐专营制度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古代盐商有多土豪?请阅读本期杂志第82页文章《一粒盐,一群土豪,几度王朝兴衰》。)

二十年盐业改革大事记

1996年5月 国务院颁布了《食盐专营办法》,对食盐产销实行国家指令性计划管理,对食盐价格实行政府定价。

国家经贸委主导改革时期(2002年―2003年)

2002年5月 国家经贸委下发《关于盐业管理职能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第一波盐业体制改革。

结果:2002年5月底,国家计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食盐管理计划,严格执行专营政策的通知》,盐改失败。

2003年1月 国家经贸委将盐改列为当年经济运行8项重点工作之一。

结果:2003年5月,国家经贸委被撤销,盐改搁浅。

发改委主导改革时期(2004年―2008年)

2004年3月 按政企分开原则,广东省启动盐业体制改革。

2004年7月 《<盐业管理条例>完善修改稿》由中国盐业协会完成并转交国家发改委。

2005年 国务院提出“研究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2006年 国家审计署对中盐总公司及14个省市盐业公司、部分食盐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审计,发现诸多问题。

结果: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工业管理职能划归工信部,盐改搁浅。

发改委与工信部主导改革时期(2009年―2010年)

2009年4月 发改委牵头,联合工信部,成立盐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2009年11月 出台《关于推进盐业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意见提出:2011年取消食盐专营,实行食盐市场化。

第3篇:盐业改革方案范文

严峻的问题明明白白地摆在盐场领导班子的面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百年老企倒下吗?改革才有出路,于是一场声势浩大、脱胎换骨的改革在2003年初拉开帷幕。

一石激起千层浪

改革要成功,思想先作通。2003年3月3日,盐场党委召开各支部、工区、场部各科室负责人和改革宣传工作组会议,全面部署企业改革大讨论宣传活动。党委把区委、区政府和省盐务局领导关于山腰盐场必须进行企业改革的要求:把其它企业成功的改革经验;把山腰盐场的家底、存在困难、问题及其原因;把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不适应企业发展的传统观念加以比较分析印发到每个工人。以“山腰盐场为何要改革”、“企业要如何改革”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在全场轰轰烈烈地展开。

一石激起千层浪,企业要改革的消息一传开,全场上下犹如开了锅,全都沸腾了。这是山腰盐场史无前例的举措,从干部到工人都在思考着、争辩着。一时间,全场一下出现了各种声音。有理解的,有反对的。职工墨守了几十年的思想观念,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做法一夜之将被新的理念和举措所替代,对盐场而言,这不啻发生了一场强烈的“地震”。

改革肯定要“伤筋动骨”,势必牵涉、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毕竟是组建40多年的国有企业,人事关系十分复杂。打破“铁饭碗”,取消平均分配和减员增效、减负增收的改革思路,意味着有一部分员工要被精简。

作为一把手,连绵书记首当其中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也不可幸免地卷入各种猜测、流言攻击的中心,家人和亲友都为他担心。领导班子成员们也担心改革是不是过火了,会不会出乱子。

于是改革宣传讨论汇报分析会在场党委会议室立即召开了。会上宣布了一条纪律,各支部、各宣传工作队必须原汁原味汇报,不得加工。先后汇总了工人上百条建议的意见。党委从中发现工人有“三大不满”:一是对严重侵犯工人利益的分配制度强烈不满;二是对无所事事“寄生虫”式的工勤人员和一些管理干部强烈不满;三是对长期低收入状态强烈不满。大家通过认真分析认为,工人的不满情绪是长期存在的,现在把所有的工人和退休工人召集在一起讨论,给他们一个发牢骚、提意见的平台,积压在他们心中不满一下子被激发,全场一片咒骂声是必然的,不但不可怕,反而说明工人反映越强烈,要求改革的愿望越迫切,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工人的不满情绪很快会转化为改革热情。

3月11日,改革动员大会召开。在会上,连绵书记代表党委向到会的全体党员、职工代表、班组长和退管会组长以上干部职工“亮家底”、“道家情”,对汇总的上百条意见一一进行剖析,并结合改革的目标和改革的思路提出解决的办法。连书记一口气讲了近4个小时,300多名员工聚精会神听讲,不时响起一阵阵掌声和笑声,心里一下子亮堂了。

3月21日至22日,山腰盐场三届一次职代会适时召开。来自全场各个岗位的139名代表全数通过了会议所提出的以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财务预算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会后,改革全面展开了。工区每年截留100多万元工人工资的侵权行为被取消了;先进重奖、未位淘汰的激励机制开始建立;对臃肿的机构实行“减肥”;生产设备维修和更新开始大量投入;全场从领导到工人谈生产、议质量、讲贡献氛围迅速形成,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迅速迸发出来了。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产量超11万吨,比改革前增长37%以上,企业扭亏为盈,在岗工人收入大幅度提高。2003年和2004年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47.46%和66.5%,连年创历史新高。

分配制度改革的成功,工人们通过改革获得实惠,为最敏感最棘手的用工制度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改革之前,山腰盐场实行国家的退休补员政策,由此,盐工家庭把盐工视为可以世袭的“祖宗业”。但随着技术不断改造,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山腰盐场劳力过剩问题日益突出,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劳力过剩达到1500多人。企业包袱越背越重,工人负担越来越大,劳动生产力越来越低。用工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企业改革成败的关键,因为它涉及近2000多名工人、两万多工人家属的切身利益,稍微不慎就可能导致改革的夭折。

党委在启动用工制度改革中采取积极稳妥的方法,用一个月进行调研,用一个月进行讨论,改革方案几易其稿,尽可能集中最广泛工人意见。2003年12月13日用工制度整顿改革方案出台时,场党委在泉港第一中学礼堂召开企业改革再动员大会,全场干部、工人和退管会正副会长、小组长计1300多人参加。会后用工制度改革方案迅速在各工区、各班组紧锣密鼓也推行。不到一个月时间,工勤人员在年初精简41名的基础上再次精简15名,从原来的一岗多人变为一人一岗或一人多岗。全场先后精简员工521名。

盐场只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莆田盐场用十年时间所进行的改革。据财务科统计数字表明,至2004年底,经过两年的改革,企业经济效益达到1195万元,不仅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而且企业的全部资金由2002年底的998万元增值至1539万元,初步实现“企业减负增效、工人减负增收”的改革目标。福建省委宣传部等部门授予“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泉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依法治市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泉港区委、区政府分别授予“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纳税大户”、“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泉州市地税局授予“A级纳税人”称号,山腰盐场再度赢得了上级的高度信任和大力支持,省盐业公司再次增加与盐场合资的食盐深加工企业―晶海轻化有限公司的投资,业务量扩大了一倍以上,出口日本盐的计划全部调整给山腰盐场。改革,使山腰盐场在全省制盐行业中再度独领。

道是无情却有情

如此大力度、大动作的改革,却没有出现一例越级上访事件和过激行为,这奇迹。凭什么创造出来的?凭的是有一个符合企业利益和工人长远利益的改革目标,一种成功的宣传造势,一支善战的基层队伍,一个自身正、立场硬的领导核心和“改革无情、操作有情”的工作步骤和方法。为了推进改革,党、政、纪、工四套班子思想高度统一,面对压力不动摇。在劳动用工整顿中,各级领导均以身作则当表率,从自己的亲戚先精简,决不开“人情口”、露“关系隙”,要精简工勤人员。为了保证自身过得硬,党委制定了“十不准”规定,其中一条明确规定不准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参与承包本场工程和大宗物资的采购,或插权力股。场内3万元以上的物资或5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全面实行公开招投标,场务每月定期公开,并将公开制度逐级推行到工区和班组,逐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厂务公开体系。山腰盐场的场务公开工作经验不仅得到了区纪委的好评,而且还代表泉港区参加全市厂务公开工作经验交流。

改革无情,操作有情,这是盐场改革得到工人支持、拥护的重要的因素。党委提出制订改革方案要“让全体员工参与,与职工代表商量”的工作原则,改革方案征求广大员工的意见。采纳工人的合理要求。对少数工人的具体问题,党委做到尽可能地帮助解决。党委特地规定,如果工人到场部上访,一律不得阻扰、欺骗,要热情接待,还要帮助上访者找到他要找的领导,否则将予批评教育,造成后果要追究责任。一连好几次,工人来上访,正逢党委召开党政联席会,会议立即停了下来,待接待结束后,会议才继续进行。这一举动让工人心悦诚服了,都说党委把工人当“上帝”。

对被裁减下来的工人根据不同情况帮助他们找出路,排扰解难,与省盐业公司合资的晶海公司扩招工人时优先招收下岗工人或下岗工人的子女;投资扩建了宏昌织造厂,增加了工人就业,把 203名老弱病残的下岗工人列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个别生活还不能得到保障的,企业还定期给予补助,年终拨出20多万元对下岗困难工人挨家逐户进行慰问。

发展任重而道远

盐场改革的初步成功,引起省、市、区领导的重视,多次莅临调研指导。福建省盐务局局长到盐场检查工作时指出,山腰盐场改革步子很稳,成效明显,这是山腰盐场由古老企业转变为现代企业迈出了关键一步。

泉港区委书记游祖勇,区长陈国强等领导多次到盐场考察调研,认为山腰盐场改革有新思路、新办法、新进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实现了建场以来最快、最好发展,但同时对盐场的发展前途表示深深的关注。

如果说,山腰盐场于一九五九年由一家一户个体经济转化为国营企业,从零散生产转型为集中经营是山腰盐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六七十年代围海建滩,扩大生产规模是第二个里程碑;从2003年起,如果山腰盐场通过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能发展为多业经营的集团企业,无疑将成为盐场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第4篇:盐业改革方案范文

如今方案已经实施数月,却出现了一些与预期相比差距较大的现象。近40多天的时间里,多个省份里出现了查扣外省食 盐定点生产企业运来的食盐的现象改革似乎碰到了一些挑战 ,而盐业生意背后的利益博弈也逐渐浮现。

盐改是大势所趋

本次的盐业专营体制改革可谓备受期待。食盐专营制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96年5月。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一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显现。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巡视员王强表示,弊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垄断体制,推高盐价,极大影响了消费者福利和消费者选择权。二是垄断专营体制抑制市场活力,整个行业的规模和效率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三是相关国企低效经营,导致腐〉任侍狻P率低下,创新不足,质量差,寻租等垄断体制的问题都出现在这个行业内,需要改革。

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价格放开。方案明确,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食盐不再由政府定价,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决定。“这是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措施。” 四川省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龙刚说。

其次,对食盐生产企业和食盐批发企业来说,更关键的改革在于两条绳子的松绑――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

程龙刚说:“过去,食盐的生产企业只拥有生产权,而没有食盐的销售权。但是,这次的改革打破了这个惯例,食盐生产企业可以销售食盐。而且,本次改革给了食盐生产企业更广阔的空间,允许企业跨区域销售,这就彻底地颠覆了过去的专商引岸制度。”

“食盐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可以同台竞技,今后消费者在超市里看到的就不仅仅是本地食盐品牌了,食盐品种和品牌会越来越丰富。”王强说。

王强认为,此次改革打破了盐行业缺乏竞争的局面,尤其是对食盐批发企业冲击很大。从前竞争力不强的盐企可以依靠政府给的计划生存,今后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原国家经贸委运行局副局长、盐业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国卫则认为此次改革的重大突破是整个行业乃至全社会都达成了一个共识,“绝大多数行业都市场化了,盐业有什么理由不改革呢?”

食盐安全备受关注

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讲,关注的问题则是“以后会不会出现大量不合格产品,甚至是工业盐进入我们的餐桌”。 而引入市场竞争,势必会给食盐质量安全监管带来挑战。

媒体记者发现,围绕国家盐改,广大市民对于食盐安全的关注程度最高。更有市民提出,当自主经营企业因为竞争市场而利益变小时,会有人想些歪门邪道降低成本,假盐、毒盐出现可咋办?

这种对安全的担忧,绝不是杞人忧天。在网上随便检索,就会发现最近两个月就有多起“假盐事件”。比如,“山西太原城郊旧库房内被查获30余吨假盐”“郑州打掉最大假盐制造窝点,够1万人吃1年”“广州警方打掉假盐窝点”等。在国家专营的情况下,售卖假盐的情况还如此多发,取消专营之后会不会更严重?

当然,支持取消专营食盐的人认为,正是因为专营的存在,才逼得一些人铤而走险,如果允许自主经营和公平竞争,真盐就能更大面积地占领市场,假盐和毒盐还有可能进一步退出市场。但是,如果监管跟不上,成本更低廉的假货就有可能来参与“竞争”。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真假盐单从外包装上看很难分别,一些工业副产盐、不符合食盐标准的盐产品外表上看起来与真盐几乎无异,非专业人员难以区分,因此其流入食盐市场的隐患较大,给食盐安全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

“不过,消费者也不必过于担心食盐质量问题。“食盐安全涉及到政府监管,这和市场竞争是两码事。只要食品安全部门采取有效的管制,安全还是有保障的。”负责盐务管理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料食盐不会涨价

“听说国家不限制盐价了,是不是要涨价啊?”这是好多百姓听到盐业改革新闻后的第一反应。“不仅不会涨,在放开价格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食盐价格可能还会有所下降。”中国盐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占京说。

王强认为,我国食盐资源十分丰富,海盐、井矿盐、湖盐资源都十分可观。其中探明的井矿盐储量有大约1.1万亿吨。我国食盐年产能有5000多万吨,消费量大约1000万吨,产能过剩明显。从食盐生产的成本和售价来看,降价也有不小空间。

另外,从运营成本看,也有降价空间。按政府定价,食盐出厂价每吨约为450元―590元,而由盐业公司给出的批发价在每吨2500元左右,新推出的多品种盐更是可达3000元―4000元。尽管批发公司承担了运输、包装、流通等多项成本,但仍有一定的降价空间。

“但盐价也不会降太多。”宋占京说,与其他调味品相比,食盐价格本就不高,目前每袋普通食盐零售均价(500克)只有2元,边远地区运费又比较高,倘若价格大幅下降,零售商就没有积极性了。

“在供过于求和利润空间足够的情况下,价格放开后,盐业企业竞争又加大了,普通食盐价格应该能够保持平稳,国家也会采取多种措施切实维护食盐市场和食盐价格基本稳定。”王强表示,改革后食盐价格也将出现分化,包装精美、有其他功效的多品种盐价格会与普通食盐拉开距离。

同时,此次改革建立了食盐储备机制,要求政府和企业分别储备不少于一个月的食盐消费量,以应对突况。边远地区食盐供应还可以通过投放储备、临时价格干预和政府补贴等方式保障。

打破垄断暴利 专营盐企受冲击

有数据显示,制盐、售盐毛利分别约为200元/吨、1000元/吨,暴利相差数倍。因此,本次盐业改革的另一个重大利好,是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盐业的垄断暴利。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也表示,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是食盐价格维持较低水平的客观保证。改革食盐生产批发区域限制和政府定价机制所产生的红利,将有效激励企业通过提高产能、加强质管、创新品种等措施来稳定价格、提高质量和占领市场,部分地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食盐价格还可能出现下降。

不过,据了解,盐业改革仍需要进一步推进,因为本次改革中,食盐专卖制度并未取消。所谓专卖,通常是指食盐销售由政府垄断、限于政府授权私人经营、或者由公家统一收购等垄断制度。

“取消食盐专营,碘盐覆盖率短期会下降,食盐市场会出现分化,市场监管重点会有所转移,专营企业会受到较大冲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王继承指出。

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食盐专卖和“官营”历史终于开始落幕,而在这之前中国最大的“盐商”――中盐总公司实际上已经陷入了亏损,尽管在多个省份拥有垄断优势。

据中国盐业总公司年报,2015年中盐总营收为212.47亿元,同比大跌34.49%,亏损2.71亿元。这已经是中盐连续第三年出现亏损,之前的两年亏损额分别达到2.49亿和2.83亿元。

亏损的中盐,正持续获得来自政府的巨额补贴。中盐披露的信息显示,从2013至2015年的三年,其所获政府补贴分别为:5.66亿、5.19亿、5.88亿元。员工人数的变化也可窥见中盐处境的艰难。据其社会责任报告,2015年中盐员工人数为3.1万人,2014年其员工人数还高达4.2万余人,一年时间,中盐裁员1.1万人。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盐业体制改革后,将有利于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打造世界一流品牌,有利于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盐业企业。” 中国盐业协会科技信息委员会主任高级经济师胡红江表示。

多地上演食盐被扣“罗生门”

目前,盐业体制改革进入落地实施阶段。但推陈出新的过程颇为不易。盐改刚落地,贵州、河南等地就出现了扣押外省食盐的情况,而对于扣押的原因,盐企与当地监管部门各执一词。

2月7日,重庆市盐业集团(以下简称重盐集团)一位中层领导表示,其运往遵义南火车站的数百吨食盐被当地盐务管理局查扣一个多月仍未归还。

媒体记者查询资料发现,重盐集团的遭遇并非孤例。河南省《南阳晚报》1月初报道称,新野县盐务局扣押山东肥城精制盐厂生产的精制盐30吨;江苏省盐务局官网1月20日消息称,连云港市盐务局“先行登记保存”湖北广盐蓝天盐化公司生产的三晶牌食用盐19.2吨。

食盐流通何以遇阻?一N公开说法是“外省盐企跨区经营不规范”。此说法可以有两种解读,一种情况是部分外省盐企确实没有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跨区经营,而是趁着此次改革放开区域限制之机会不顾规则企图抢占市场地盘。

另一种情况可能是,以“经营不规范”为由头,不让外省食盐企业分食当地市场“蛋糕”,即当地监管部门是为了保护当地食盐企业利益――这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地方监管部门把当地市场当成了不可被攻破的“堡垒”。

一些地方把外省食盐被查扣归咎于盐业体制改革文件太过笼统。接近贵州省盐务局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指导盐业体制改革的“211文件”太过笼统,仅规定盐企跨区经营的四种方式,在新老制度交替的过渡期内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情况,“我们要确保食盐安全,那我们就要有好的批发环节的经营秩序,秩序不好食盐安全从何谈起,监管就失灵了”。

据悉,权威部门表示我国的食盐专营办法和盐业管理条例等涉盐法规正在征求社会意见,有望在2017年上半年正式落地。如果这些法规让改革文件笼统的地方清晰起来,一些地方监管部门再想保护当地盐企利益,显然不容易找借口。而外省食盐如果被查,也有法律依据来维权。

因此,业内人士称,虽然这次盐业体制改革有很多突破,但仍要警惕地方保护主义抬头,不排除某些地方监管部门把外地食盐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给食盐流通制造麻烦,以保护当地盐企利益。

政企不分成绊脚石

此前二十年,盐业的专营制度未变,盐业系统错综复杂的所属关系及利益划分致使盐业改革举步维艰。我国现行盐业专营制度的主要弊病是政企不分,各地的盐务管理局与同级盐业公司通常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

业内人士认为,中央下决心推行盐改,放开盐业市场,允许食盐跨区域流通,目的就是打破区域藩篱,促进盐业市场的公平竞争,一些地方的盐企或监管部门依然对区域壁垒恋恋不舍,对市场开放不适应,有抵触情绪,那么,这必将成为盐改的绊脚石。

“盐改开始以后,在实施过程中肯定有些困难的,仅仅有一个改革方案是不行的,涉及到利益关系,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去制约。”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院教授洪涛表示。

“国家是放开了,但地方盐业公司开出很多阻挠条件,不让进入市场,逮到就没收,还要罚款。”通过一些盐企负责人的抱怨,我们可以看到盐改新政刚刚进入实施阶段就遭遇尴尬,可见现实情况离盐业改革目标有多么遥远。

盐被称为“舌尖上的第一味”,食盐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确保食盐安全,维护公共健康”在盐业体制改革的方案中也被作为大前提。然而,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食盐安全或许会被当做利益相关方的幌子,成为一种博弈的手段。

长期关注盐改的上海旨平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邹佳莱表示,这类利益博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企还没有分开。

媒体记者也在暗访中注意到,目前多地的盐务管理部门与当地盐业公司关联仍然甚为密切,在洪涛看来,政企难分是盐改的难点,“政企不分的话可能形成自然垄断,会对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造成严重扭曲,导致改革目标不能实现”。

第5篇:盐业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盐业公司 中层管理人员 培训方式

一、 引言

专营体制造成了中盐等企业的行业垄断。高额的稳定利润,导致了盐业公司经营管理存在许多弊端,如员工思想观念落后,官商作风,管理层市场运作能力低等。从宏观政策角度来看,国家推动垄断行业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 国发[2005]9号)中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2009年全国“两会”上,盐业体制改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制定出台盐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盐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盐业公司面临的环境将变得日益复杂,为有效地应对这一变革,盐业公司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新经济时代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优秀管理人才的竞争。因此,加强对盐业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创新能力,打造一只精良的管理队伍,是盐业公司应对盐业体制改革的一条行之有效的良策。在过去20 年中,企业管理人员始终是美国劳动力教育培训的核心,据美国教育部提供的有关20世纪90年代初的成人教育参与率的统计资料,管理人员的参与率为52.2%,是平均参与率的2.5 倍。从美国企业支持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实践中我们获得启示: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培训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培训可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培训可促使中层管理者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资料表明,美国企业每年在正式或非正式培训上投入千亿美元,而这些培训能够迁移到实际工作中的尚不及10%。如何能有效地提升培训的效果,培训方式的确定不容忽视,培训方式既要遵循教育培训的客观规律,又要具备可行性。盐业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不同于公司一般员工,且由于长期处于专营体制下,他们也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中层管理人员,面对盐业专营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对盐业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将基于层次分析法,试图探究盐业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的有效方式,希望对处于改革新时期的盐业公司做好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提供参考。

二、相关文献概述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T.L.Satty等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该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以及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把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求解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AHP应用步骤:(1)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层系列化、条理化,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聚类组合,形成一个递阶的、有序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2)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定量表示,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3)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4)通过综合计算各层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得到最低层(方案层)相对于最高层(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以此作为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层次分析方法把人的思维过程层次化、数量化,并用数学为分析、决策、预报或控制提供定量的依据。尤其适合于人的定性判断起重要作用的,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

(二)中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者是在任何结构、形态和产业的一切机构里,一个拥有自己所辖的下属、同时向更高一级管理者负责,并通过贯彻,传达,计划和实施调动、指导和控制员工来完成整个组织目标的管理者。盐业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是充满责任和挑战的经营群体,他们协调资源、承上启下,承担着盐业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任。作为盐业公司的中坚力量,中层管理人员既要严格贯彻公司高层的战略意图,又要结合本部门(单位)具体情况合理配置资源,充分调动下级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团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计划,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运营,这是难度非常大的工作。因此,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对盐业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于盐业公司和中层管理者自身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三)培训价值 所谓培训是指为增进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之一系列有规划、有系统的活动。实施培训可以为组织带来以下效益:增进员工知识技能,提高员工素质;改善员工工作态度;提升工作效率和经营绩效等。曾任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培训高级顾问的詹姆斯.普耐德认为,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受训者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衡量培训的标尺,不是检查学了多少,而是看用了多少。培训的焦点是行为活动技能;培训不是为了知道的更多,而是为了行为的改变。培训强调的是其目标的针对性、运作的现实性和效果的适用性。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价值体现在:能有效地提升其学习能力;是激励中层管理人员工作热情的有效途径。培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效果的好坏。关于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方式,宋振涛、柴海梅等认为:授课模式、案例教学模式、讨论模式、专题研讨模式、现场实习模式、角色扮演模式、考察学习模式、职务轮换模式、任务主导模式等方式。

第6篇:盐业改革方案范文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食用盐是生活必需品,可谓百味之首。而食盐业则是目前我国仅剩的两个保持专营体制、按计划统购统销(另一个为烟草业)的行业。目前中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盐业公司和盐务局都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盐业公司既是食盐的经营者,同时又是兼有盐业管理行政职能的政府管理部门。

按照现行体制,地方各省盐业公司销售的食盐不能擅自跨区域销售,除非有国家发改委的调配计划,否则即是私盐。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各省物价局规定,食盐的出厂价为每吨300- 500元,而到了市场的终端时,价格已达到每吨2000元以上。已经放开专营、市场化的工业盐市场价仅为每吨500-600元。

盐业体制改革从2003年就已提出。2010年6月,国务院亦下发意见提出推进盐业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形成新型食盐供给体制和盐业管理体制。但如今两年过去,并无动作。而在成本压力和市场需求推动下,私盐屡禁不止。关于食盐暴利的争议,亦是十年不止。

食盐专营“暴利”的真相到底如何?盐业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成本压力让私盐受宠

广州市盐业公司一位周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广东省产的盐主要在粤西粤东,以海盐为主。广州地区销售的食盐有七个品种,最便宜的,500克小包装1.3元/包,1.5元/包的是绿色食品盐,低钠盐1.9元/包,高端的澳洲湖盐250克5块钱。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这样的价格丝毫不会对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但是,对于食品加工厂这样的用盐大户来说,食用盐和私盐之间巨大的价差,却对经营有着较大影响。市场上食用盐的零售价在2600元/吨左右,批发价为2200元/吨,大型食品厂可以从省盐业公司以600~700元/吨的价格批发到食用盐,而小型食品厂则必须在当地盐业公司拿货,拿货价近1000元/吨。而工业盐的出厂价仅在400元/吨左右,广州天河东圃一家工业盐供应商向南都记者透露,其工业盐的提货价为580元每吨,如果运到海珠区需要加价100多元每吨。

而食盐造假,则是把符合标准的工业盐(符合标准的工业盐与食盐并无本质差别,区别仅在于精细度与是否加碘)改装成食品盐,只要加点碘进去,花不了太多钱。“改装主要成本就是包装成本和人工费,摊到每袋上也就一毛钱,袋装假盐的成本在0.3元左右。按0.5元的价格批发出去,每吨的利润比按工业盐的价格卖出去多获利400元。”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副院长赵谋明指出。因此,私盐除了流向用盐大户之外,还流向了批发零售市场,也就是市场上通称的假盐。

对造假者来说是暴利的驱动,对一些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小型食品厂)来说则是低成本的诱惑,于是工业盐替代食盐及假盐横行。

根据广东省以往查获的假盐案来看,假盐商贩一般都是以0.5元/袋的价格,从厂商处批发到假盐,再以0.8~1元袋左右的价格卖出去,销售对象主要是工厂食堂和小饭馆。对于私盐商贩来说,卖一袋合格真盐的利润是一毛多钱,而卖一袋私盐的利润是四毛钱甚至更多,利润相差三倍以上,巨大的利润给假盐泛滥带来了无穷的动力。

记者来到广州东旺食品批发市场,发现这里的食用盐售价普遍在1元/袋,比超市里便宜3毛钱。当记者表示要采购1000袋盐,且长期采购后,一位摊主表示可以优惠到0.8元/袋。当记者质疑是不是假盐的时候,该摊主闪烁其词,不予正面回答,只是说“质量绝对没有问题,和盐业公司的食盐出处一样。我们是老生意了,从来都没出过错”。

去年5月份,广东省“三打两建”办公室第二督察组公布,佛山市威极公司用工业盐水勾兑酱油。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这一消息在市场上引发震动。威极公司负责人陈裕华对媒体称,盐业总公司食用盐出厂价只有500元/吨,但是像威极公司这样小的厂,没有资格直接从总公司拿到批发价的货,他必须从像佛山盐业公司这样的三级公司拿货,批发价至少要960元/吨。当时看到有人用小货车拉着这些盐到其厂门口兜售,价格相对食用盐要便宜很多,出于降低成本方面的考虑,就买了一批。

盐业公司暴利说争议多年

据赵谋明介绍,“工业盐和食用盐的指标其实差不多,好的工业盐也符合食用盐的标准,但工业盐只能用在工业上。”而从盐场的初级产品到食用盐的过程,不过是经过加碘和分袋包装。那么何以工业盐和食用盐的价差如此巨大?知情人士透露,工业盐与食用盐生产上的不同,在于食用盐还有提纯和杀菌的环节,但工艺也十分简单,成本增加不了多少。盐业公司加碘的成本每吨在70~80元左右,分袋包装的成本也不高。因此,一直以来,食盐专营模式让盐业公司坐享暴利的说法不绝于耳。

原国家经贸委盐业办主任、现国资委企业监事会监事陈国卫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从生产企业到盐业公司手里,食盐每吨的价格从三五百元到2000多元,涨了四五倍。仓储、管理、流通等怎么高出那么多?矛头直指盐业公司暴利惊人。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盐业公司难言暴利。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宏达盐业有限责任公司一位姓徐的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无论是食用盐还是工业盐,生产成本都很低,但是流通跟包装环节占到了最终销售成本的六成。盐行业跟矿泉水行业非常相似,一瓶水在原产地的价格可能3毛钱都不到,但是矿泉水瓶的价格却比水本身要高。有人认为目前中盐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必然会存在暴利,但事实上中盐更多起到的是一个管理者的作用,中盐每一次涨价都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不是说涨就可以涨的。”

广东省盐业协会秘书长冯启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关于盐业公司的运营成本:运费占大头,广东省内的运费比外省高,到粤西粤北等偏远地区的运费甚至超过1.3元每包的盐价本身;其次是储备费用,广东各市平常储备达到居民用盐3个月的量,即12万吨左右;第三是市场管理费、补贴老少边穷地区的费用、税、加碘等等。

早在2007年,国家审计署对全国盐行业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审计,结论是食盐并不存在暴利。

相关改革方案已上报7次

事实上,在现有体制下,盐场作为食盐的生产者,却不能进入终端市场,盐业公司掌握着市场的主导权,除了价格由物价部门规定之外,食盐的生产计划、地区调度,都由盐业公司掌握,盐业公司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而盐业生产者则处于从属地位,既不掌握话语权,又没有利润支撑发展,处境十分尴尬。

近十年来,关于盐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呼声一浪接一浪,到目前为止,相关改革方案已经上报了7次,但因为各方面原因,到目前为止食盐市场依然没有放开的迹象。

广东省某盐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盐场的生产都是按广东省盐业公司定下的计划进行。工业盐市场放开了,由于竞争激烈、供大于求,市场价格与成本差不了多少;而食盐则由盐业公司收购,收购价格跟生产成本也差不了多少。

“南方海盐靠天吃饭,生产时要用电,加上人工、材料成本,按目前的价格体系,几乎没有利润。盐场职工工资很低,夏天生产旺季的时候,工资1200~1300元,冬春生产淡季时,工资不足1000元,几乎处于当地最底层。退休职工由社保局统筹解决,否则我们早就倒闭了。2002、2003年到2007年底欠社保局的社保费,在职员工交不起养老金,300多万,当时还是省公司帮我们交了。”

该负责人还透露,盐场现在每年都要退休3000人左右,职工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从2000年到现在都不招工了,年轻的招也招不来。“我们有向上面反映过,要求出厂价提高。但南方海盐的成本价和出厂价都高于内陆井矿盐,提价不容易。”

对于开放盐业市场,该负责人坦承:“目前这种条件,放开压力也很大,这么多年都在专营体制下生产经营,盐场设备陈旧,市场参与度和竞争能力比较薄弱。不过,放开了,如果两年内能生存下去,将来发展肯定好。群众想吃什么盐,我们就生产什么盐。根据市场定价,群众喜欢吃,我就卖多几毛,不喜欢少卖几毛,关键是控制好产品质量。很多人都说海盐成本高(相比内地的井矿盐),但从消费者层面考虑,海盐是通过天然海水、传统方法生产出来的,相比井矿盐,消费者应该愿意多花点钱来吃海盐。”

对于盐业市场放开后的盐价,该负责人表示,总体市场价应该是降低。“现在全国食盐是产大于销,井矿盐产量高于海盐。放开的话,市场价格是涨不起来的。但产品会更丰富,消费者选择的余地也就更大。”

中盐长芦沧州盐化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盐业改革必须进行,但是不能操之过急。“这么多年来,国家对于盐行业都采取了严格的监控制度,制盐企业由于企业惯性等原因,大多都已经习惯不用自己找经销商,国家定价的经营模式,突然改革对整个盐行业的生态不见得是件好事。”

市场专家PK盐业协会:

盐业放开与食盐安全之辩

中国盐业体制改革的呼吁与调研一直在进行,2002年就形成了改革方案,但也屡次搁浅。2003年12月至2007年5月,广东省盐业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撤销省食盐专卖局牌子,由省经贸委(2006年后划归省发改委)承担盐业行政管理职能。2007年5月至今,再次实行政企合一,省盐业总公司加挂省盐务局牌子。改革的阻力和风险到底在哪里?

对话嘉宾:

陈国卫

原国家经贸委盐业办主任、现国资委企业监事会监事

冯启明

广东省盐业协会秘书长

中国财富 × 陈国卫

说放开有问题是闹鬼吓唬人

你认为盐业公司在享受暴利吗?

盐业公司不承认暴利,但赚多少才是暴利,没有标准。盐业公司也一直没有拿出具体的成本和利润数据。盐业公司称其有流通、仓储等费用,但费用高低由他们说了算。从食盐生产企业到盐业公司手里,每吨的价格从三五百元到2000多元,涨了四五倍!仓储、管理、流通等费用怎会有这么多?太离谱!

工业盐已经放开了市场化了,价格就比食盐低很多。其实工业盐和食盐的基本成分都一样,食盐只是多一些提纯、杀菌、加碘等程序。当然,盐业公司称每个环节都是经过政府批准的,但合法不等于合理。

现今盐业公司工资高、福利高、管理不善,这些都打到成本里,价格自然高。如果允许有资质的生产企业参与竞争,相信价格会下来。我国食盐生产能力是过剩的,供大于求的。

在盐业公司不承认暴利的情况下,你认为推动盐业体制改革的关键是什么?

改革不完全是针对暴利,最根本的是针对不公平。在盐行业中,对制盐企业来说不公平。既然是市场经济,进入市场的应是商品生产者。但盐企不能进入市场,完全被计划管控,大部分利润被盐业公司拿走了,而且盐业公司不允许有竞争,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他们还有执法队伍,打击“私盐”,其实是打击竞争者。盐业公司与盐务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自己管自己。食盐专营体制下,每年都要下计划,每年都要落实。食盐和工业盐的价格差别大,企业等想办法把非食盐指标变成食盐指标。

食盐专营的一个理由是确保加碘盐供应?

吃什么盐不吃什么盐,人们自有判断。加碘盐好,政府宣传到位就行,人们会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而现在满目皆是加碘盐,有的人想吃非碘盐却很难买到。市场有多样化需求,但盐业公司对此没有兴趣,只关心打击私盐确保专营。

有人担心食盐专营放开后,盐价会上涨?

放开后盐价会有波动,但绝不会大幅上涨。在放开初期,食盐价格有可能会下降。之后,生产企业为了盈利,可能会根据不同消费者需求制成不同花样的食盐,有的品种价格可能上涨。盐非常简单,质量上没有任何问题。放开的话,生产企业保证生产出优质食盐的能力绝对足够。所谓会出现食品问题,完全是耸人听闻。那些阻挠改革、闹鬼的人就是借此吓唬人。

改革的阻力来自哪里?接下来形势如何?

阻力来自看得见的盐业公司和看不见的那些通过审批得到好处的人。食盐跟工业盐的差价那么大,生产企业都想争取食盐计划,制定计划的人自然就有利可图。

中国财富 × 冯启明

运销成本老百姓没必要知道那么细

对于盐业垄断和暴利的批评,你怎么看?

这就是乱说!有的省份生产企业和运销企业是分开的,但广东省基本是产销一体的。广东省盐业公司就像“老爸”,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就像两个儿子,“老爸”怎么会对儿子不好呢?省公司会对下属公司进行统筹平衡。广佛地区的运销分公司成本低利润高,但经统筹平衡后,工资高不过公务员,月入应该没有过万。粤西北偏远地区的盐场及运销公司艰苦,但省公司会尽量帮其补齐,不至于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及国家规定的福利等。

其它省份产销分开,盐场效益是不是差些?

他们就惨些。广东算好的。

工业盐的价格怎么会便宜那么多?私盐为什么屡禁不止?

它们没有计划嘛!全国盐业产大于销,工业盐在市场上卖不出高价。因此它们拼命往食盐挤,可是食盐是有计划的,是要定点生产企业才能生产的。私盐便宜,因为它们没有税,质量也差。

能具体说说食盐运销环节的成本构成吗?

冯启明:运费占大头,到粤西粤北等偏远地区的运费甚至超过1.3元每包的盐价本身。其次是储备,还有战略储备。此外,市场管理费、补贴老少边穷地区的费用、税、加碘费等。

上述各项分别约合多少钱每吨?

这些说不了,老百姓没必要知道那么细。广东省盐业公司不是上市公司,也没有披露义务。

第7篇:盐业改革方案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档案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和全省档案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XX年市直档案工作,部署XX年档案工作任务,动员市直档案工作者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振奋精神,努力工作,为盐城早日实现"两个率先"这一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我现在就XX年度市直档案工作情况和XX年档案工作意见谈几点看法:

一、 关于XX年度市直档案工作情况

XX年度市直档案工作总的情况是好的,主要表现在:

1、依法治档水平有了显著提高。XX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施行的第一年,各单位普遍加强了对各项工作原始记录--档案的管理,既利于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又维护了多方的合法利益,同时又符合加入世贸组织的实际需要。为巩固以法治档成果,提高档案法制化水平,我局对市人大办、公安局、人行、国税局、审计局、农林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工商联、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卫生学校、悦达集团、八菱集团、农科院等14个单位档案工作情况进行了行政执法专项检查。市直不少单位加深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立法精神的理解,加强了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修订了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完善了档案管理网络,加大了对档案工作的投入,改善了档案的保管条件。市公安局、市人行、市地税局、市审计局、市交通局、市农发行、市环保局、盐城工商局、市纪委等单位已将档案工作融入到各项业务工作之中,纳入计划管理、岗位责任制考核,在做好自身档案工作的同时,还卓有成效地对所属单位及系统内档案工作进行了监督指导。市地税局、市农发行、盐城电信公司、市水利工程管理处等单位还召开了系统内档案人员与分管主任会议,以会代训,学习档案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最新行业标准。市地税局、市农发行已将档案工作纳入行业规范化建设工作之中,与其它业务工作同等看待。市地税局还制订了系统内档案规范化管理规划,力争用三年时间使系统内所有单位档案综合管理整体水平达到省内一流水平,截止去年11月该系统就有30多个单位档案工作达到省一级标准,在档案规范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市国税局档案工作达省特二级标准,市建设局、盐城商检局、盐城电信公司、市检察院、市社保中心等单位均达到省一级标准。总之,XX年市直单位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载体的以法治档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全面完成了文件立卷归档改革工作。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新形势,贯彻"强化收集,简化整理、细化检索、深化利用"的业务工作方针,简便、高效、科学地开展归档工作,推进归档文件整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现代化,国家档案局制订了国家行业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这是我国首次以法规标准形式规范归档文件整理工作。市直单位经过两年的实践,截止XX年9月底全面贯彻《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完成了文件立卷改革工作。大部分单位根据最新一轮机构改革编制部门核定的职能,修订了档案归档范围,基建设备等科技文件与未经收发文程序的内部文件得到了有效控制,文件归档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分类的科学性、编目的正确性、保管期限划分的准确性均有了较大提高。大部分单位很注重平时归档工作,如市委办对市委召开的重要会议材料,会议一结束就归档,公安、法院、检察院、工商局、地税局、国税局、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等部门业务档案随时形成随时归档,市地税局等单位不但完成了XX年度文件材料归档工作,还完成了XX年已形成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

3、档案信息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近年来、市直单位在对文件立卷归档实行改革的同时开始加强档案信息化工作。XX年市级机关工委、国税局、科协、农机局、商检局、社保中心、信访局、海事局、审计局、银宝公司、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石油公司、水利工程管理处、计生委等14个单位配置了档案管理软件,截止XX年底,共有60个市直单位有了档案管理专业软件,建立了档案检索目录数据库,既提高了档案检索速度,又提高了档案查全率、查准率。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和市公安局建立了档案网站,盐城供电局、电信公司、盐城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盐城发电厂、射阳港发电厂等单位可在计算机中实现全文检索。从而实现了档案利用工作的网络化。

4、重点工程项目档案工作得到了加强。市高速公路指挥部、市水利局、盐城供电局、盐城发电厂、盐城电信公司、悦达集团等单位非常重视重点工程项目的档案工作,项目档案建档做到与工程实体建设同步,为今后工程维护、运行留下了宝贵的科技资料。高速公路指挥部还制订了工地标准档案室标准,在盐通、盐淮、盐连三条路段所有施工单位中全面推行。

XX年度市直各单位档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有个别单位档案法制意识极差,还不知道中国有个档案法;少数单位不重视基建设备等科技档案工作;部分单位档案人员变动频繁,甚至有的单位一年换几个档案员,非常不利于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等等。希望存在上述问题的单位能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做好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XX年工作意见

XX年市级机关、市直及省属驻盐单位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大力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为中心工作服务水平,在改革创新中开创各单位档案工作新局面。根据这一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意见:

1、继续认真贯彻"强化收集、简化整理、细化检索、深化利用"的业务工作方针。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印发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认真组织,妥善安排,切实做好XX年度应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对XX年应归档文件应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做到职能活动中形成的文件一办理完毕就进行归档。我局拟于5月底开始组织检查验收,希各单位做好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2、切实加强室藏档案文件级目录数库工作。各单位XX年度形成的室藏档案文件级目录必须全部录入符合《江苏省文书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与数据交换格式》(db32/505-XX)标准的档案管理软件,真正实现计算机检索和管理。此项要求今后将作为各单位年度档案工作"评先"和"省一级档案室"评定的必备条件。为便于馆室信息共享,推荐各单位使用省档案局研制的"永乐文档一体化"管理软件。

3、认真抓好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促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进程。《江苏省档案工作等级评定试行标准》已施行一年,《标准》中的各项条款是对等级评定工作的要求,也是各单位档案业务建设的工作标准,希各单位正确认识,积极贯彻,省三级是基本要求,由各单位自行对照检查,年内拟达省二级以上标准的请于4月底前将计划上报我局业务指导处。

4、进一步加强档案执法检查工作的力度。XX年我们对包括市人大办在内的14个单位档案工作进行了执法检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得到了被检查单位的肯定,对检查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将于今年年底进行复查。为了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正常化,结合档案工作的特点,XX年度的执法检查工作我们将采取提前一个月电话通知的办法进行,希各单位按照执法检查细则,认真对照,抓好落实。

5、进一步加强档案业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XX年我局将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全市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结合全市档案员队伍实际情况,举办一期档案业务人员岗位资格培训班,对象主要是各单位新调整的档案业务人员及未参加过省档案局新编教材岗位培训的在职专(兼)职档案人员。同时,将根据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档案业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举办3-4期档案业务新知识短期培训班,时间一天左右,希各单位档案业务人员对照要求,积极参加。

6、落实档案"分类方案备案制度"。分类方案是各单位开展档案业务工作的基础,各单位应根据本部门的职能,结合档案工作的新规则、新要求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强、切合实际的"分类方案",根据国家档案局贯彻国家行政许可法制定的"分类方案备案制度"的要求,结合我市档案工作的实际,各单位要将本单位文件资料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及分类方案三位一体的本单位档案分类方案表于6月底前报送我局备案。

7、围绕服务中心工作目标,抓好经济科技类档案的监督检查。突出抓好交通、水利、能源等部门的重点工程项目档案建设。对改制企业的档案各主管部门要督促做好收集、整理、监交工作。适时对私营企业的档案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继续做好信用档案工作。

8、大力协助做好社区档案工作和及时报送档案年统工作。各双挂单位要积极支持社区档案工作,我们将把社区档案工作情况列入其双挂单位档案工作的考评事项。同时将把档案年统工作纳入年度档案工作评比的必要条件。

9、做好到期档案移交的准备工作。市档案馆将于近年接收文件立卷改革前各立档单位形成的档案,请各单位做好立卷改革前的永久和长期保存的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的建立工作,整理好各自的政策法规文件汇编、年鉴、志书、大事记等出版物,编写好全宗介绍、组织沿革,待进馆时随档案一并移交给市档案馆。

三、如何做好XX年度档案工作提三点要求:

一是要加强学习。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有时达到一月一次,一天一次,处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否则就会很容易被时代所抛弃、所淘汰。革命导师列宁曾告诫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也曾要求要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全党同志必须联系实际刻苦学习,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四中全会要求全党要"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从某种程度上讲,学习已成为我们立足社会,争取进步的第一要素。特别是我们这些在机关从事文秘性质工作的同志,加强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专业知识主要从四个方面学:一是参加档案部门组织的档案知识培训。包括资格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二是从书本学习。《档案工作文件选编》《中国档案》《档案与建设》等专业书刊既是我们平时工作的工具书,更是我们提高专业水平的"加油站";三是积极参加协作组活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四是从网上学。国家档案局网址:saac.gov.cn中国档案报网址:cinic.org.cn江苏档案信息网址:dajs.gov.cn盐城市档案局网址:yc.dajs.gov.cn,我的这次讲话及XX年度工作意见都将在档案局网页上。

二是要认真。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档案工作是造福子孙的事业,是自己实践的记录,后人是要检查的,要对得起历史。毛泽东讲: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就是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敬业奉献精神。我们要做到及时、主动、超额完成各项工作。

第8篇:盐业改革方案范文

2009年底,在“部分制盐企业应对企业体制改革座谈会”上,28家企业签署《全国部分大中型制盐企业对盐业体制改革的建议》,希望国家改革食盐专营制度,实行特许经营。相关人士表示,国家发改委正牵头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今年将上交国务院待批。

盐政已有2500年

东周庄王十二年,齐桓公继位,任用理财家管仲辅佐朝政。管仲充分利用齐国海盐资源丰富的优势,运用国家行政权力,开创了食盐官营制度。其具体内容及措施是:民产、官收;官运;官卖。管仲创立的食盐民产、官府统购、统运和统销的食盐官营制度,虽有不利于民的一面,然而却大利于国,“为富国之大计”,是以各朝统治者无不重视。管仲亦被尊之为三大“盐宗”之一。

我国对盐业实行专营管理,实际上是承袭了历史上对盐业专营的长期做法。而今,盐税在财政收入中己经无足轻重,约占万分之一,政府实行盐业专营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食盐健康和战略储备。

另外,针对上世纪90年代中期劣质盐、非碘盐冲击食盐市场较为严重和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和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需要,我国从1996年5月开始实施《食盐专营办法》。“实践证明,食盐专营体制对推动合格碘盐普及、消除碘缺乏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在防治碘缺乏病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盐业协会理事长董志华说。

据统计,目前我国居民户碘盐覆盖率达到97.5%,远高于70%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碘缺乏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儿童甲状腺肿大发病率由1995年的20.8%下降至目前的5%以下,全国儿童智商平均水平也达到103.5,比实行食盐专营制度前提高了10多个智商点。

食盐专营该改革了

实行食盐专营体制10多年来,我国的食盐政策一直没有进行调整,专营体制在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弊端也日益凸显。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实行食盐专营体制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也带来了巨大的体制成本,限制了盐业企业的创新力和活力,影响了行业效率提高和资源优化配置,扭曲了行业分配秩序和加剧了产销矛盾,改革势在必行。据介绍,当前盐业内部最突出的问题是产销矛盾。2008年我国盐销售量约6783万吨,其中食盐886.98万吨,约占总销量的13%。目前我国盐业产能超过7200万吨,其中食盐产能超过1000万吨,生产工业盐的企业大多都具备生产食盐的能力。

总之,食盐专营是必要的,并且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环境的发展变化,其弊端也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政企不分,二是食盐专营扩大化殃及小工业盐,三是把食盐生产企业排除在市场经济之外,生产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包装,不能直接销售自己的食盐产品,即使搞了产品的深度开发也不能自己销售。

严重的计划管理方式和市场垄断使盐行业死水一潭,企业缺乏活力,食盐行业成了中国改革开放遗忘的角落。

食盐行业存在的问题不容回避,改革势在必行。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毛晓飞公开表示,盐业垄断会带来很多问题,对于行业的效率以及对于企业本身效率的提高,以及涉及到商业贿赂等腐败问题。盐业垄断带来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资源配置的损失,维护公共利益的成本和价格之间的差距是惊人的。盐业公司从生产商手中购买食盐的平均价格为400-500元/吨,其中加碘的成本只有20-25元/吨,但盐业公司平均批发价格为1500-2000元/吨,整个批发销售环节的价差就高达4倍。

盐业专营保护了落后产能,抑制了市场竞争。由于权力寻租,一些生产工艺落后的盐业公司可以通过贿赂等方式,拿到配额维持生产。而研发出新技术的盐业公司却由于配额限制,不能扩大市场份额,不能跨地域经营,打不出品牌,不能通过已经使用的新技术来扩大市场份额。

同时,食盐是人们须臾不可离开又毫无替代性选择的生活必需品。由于这个原因,从汉武帝开始,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时期,对于食盐是实行各种不同形式的专营或者专卖政策的。专营或者专卖政策一方面给国家带来巨额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却给老百姓造成极大伤害。唐朝“安史之乱”后财政困难,财政高官刘晏通过向食盐征收重税而取得巨额财政收入,并且洋洋自得地提出“因民所急而税则国用足”的主张,意思是通过向食盐这种老百姓须臾不能离开的生活必需品加收重税,不管因此价格高到什么程度,老百姓都会照样购买。

上世纪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盐税在国家财政中的地位降低,但是,继续实行的食盐专营制度,其“因民所急”的色彩仍十分强烈。

于是乎,曾为了打击“私盐”的专营制度,却因高额垄断利润又使得各种形式的“私盐”泛滥不止。于是悖论出现:盐业越垄断价越高而“私盐”越泛滥;“私盐”越泛滥垄断加剧,专营呼声更高。

这就像一个难以打破的怪圈。暴利的根源显然在于垄断――食盐专营不但给专营者带来丰厚的利润,而由于高价,政府也从中得到不菲的盐税。目前,与其他商品一样,食盐价格中含有增值税、城建附加税和教育附加税等,这些税收接近食盐价格的两成。由于是从价比例税,食盐价格高价,盐税也随之水涨船高。

但是,盐税这种高度累退的税收,是一种极不公平的税收,它本质上是一种人头税,即决不考虑纳税人负担能力、人均一份的税收。至为贫穷之人,他每天摄取的食盐也是不能少的。因此,盐税明显具有杀贫性质,因为最没有负担能力的人,也必须负担盐税,这与税收量能负担的公平原则背道而驰。

而国家的职能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乘“民众生活所急”,以高价谋取利润、抽取税金,这种做法既不符合国家的职能,在道德上形同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是站不住脚的。因此,食盐专营制度应该改革。

改革之路怎么走

其实,从9年前就有专业机构提出废除和修改过时的《盐业管理条例》和《食盐专营办法》,实行盐业管理和经营政企分开,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允许价格浮动。但直到今天,盐业政企合一的垄断专营一如往昔。这背后的利益有多大,改革遭遇的现实阻力就有多强。必须看到,随着时间推移,在碘缺乏甚至有被补碘过剩取代的今天,盐业专营垄断就成为了最大问题。目前盐业公司和盐业局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其加碘盐一转手,价格狂飚四五倍,净利润超出盐业平均利润十几倍。这种政企不分,左手攥着计划的权,右手赚着市场的钱,显然不合理。

而且在食品安全上,专营也并非做得十全十美。2009年,爆发的富碘地区碘摄入过量,发生大面积甲状腺肿病事件至今仍未得到一个圆满的答复。这一事件也被业内称之为体制改革的转折点。

盐和糖等食品已经没什么两样,经营垄断已经没有意义了。此已成为共识。

虽然在众多垄断行业中,食盐体制的改革并不复杂,也是最没有风险、改革设计方案技术含量最低,但是改革的推进遇到了极大阻力。比如,目前安徽食盐行业的职工约1.2万人,其中退休职工就有3000多人。改革势必引发职工的分流、再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涉及企业、家庭、社会的稳定,也需要予以考虑。

笔者认为,盐业改革可以向电信业取经,在全国分几个大区,把中盐总公司下属的公司彻底独立出来;下一步是逐步允许食盐生产厂家等企业进入流通领域,与其形成竞争。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进行全面开放。那么,盐业改革盐价会不会下降,老百姓能否受益呢?按照常理来讲,一个行业的垄断打破之后,相关产品的价格必然会下降。如果没有下降只能说垄断还没有彻底打破。

还应看到,在古代,盐仅仅是生活必需品,在现代,盐还是重要化工原料。由于工业盐有毒,食盐必须卫生安全,二者生产加工成本差价巨大。又由于工业盐与食盐均为白色晶体或粉状物,百姓很难用肉眼鉴别,一旦取消专营,在目前的商业伦理和社会道德现状下,百姓“误食”工业盐的风险极高。

当然,这并不是说食盐专营不能改革。试想,难道为了避免牛奶中的三氯氰胺就应该设个牛奶专营公司吗?盐中加碘,也不需要高科技,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严查就行了。

盐改怎么改,标准只能有一个,那就是让老百姓满意,买得省心,吃着放心,感觉舒心。

第9篇:盐业改革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理念,完善食盐市场监管,查办危害群众身心健康的大要案件,惩处违法犯罪分子,维护盐业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次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我市食盐市场的监管,保障食盐质量,净化盐业市场,确保人民群众食盐安全。

三、工作重点

(一)重点检查无照(证)批发、擅自经营食盐业务和无证运输食盐的单位和个人,特别是毗邻沪边界的区域;

(二)遏制非食用盐、非碘盐和不合格碘盐作为食盐使用流入食盐市场;

(三)打击食品生产非碘盐、制革用等工业盐流入食盐市场的行为。

四、职责分工

盐业、工商部门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流通环节使用经营食盐情况的监控,防止非碘盐、工业盐流入食盐市场,并对辖区内从事食盐批发和零售的经营者进行全面检查,取缔无照(证)经营,查处非法经营。

卫生部门负责餐饮服务业和居民用户的碘盐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加大对餐饮服务业使用食盐情况的监控力度,防止非食用盐作食盐使用。

盐业部门要规范盐业公司和食盐零售企业的经营行为,查禁加工贩运私盐的违法行为。

公安机关要加大对盐业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对涉嫌构成犯罪的涉盐案件和以暴力、威胁方式阻碍执法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的案件,按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经营食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严惩。工商、卫生、盐业部门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查处大要案件,严厉打击加工、运输、贩卖私盐和其他扰乱盐业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卫生、盐业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健康知识、盐业法规政策、真假碘盐辨别知识等宣传教育活动。

五、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20*年6月上中旬,为调查摸底和动员部署阶段。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会同盐业等部门,对当地盐业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全面检查从事盐业经营和用盐的单位和个人,摸清真实情况,查找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盐业部门要组织盐业经营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并自觉接受上级盐业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核查。

第二阶段:20*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集中整治阶段。针对我市盐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认真开展整治行动。要采取有效措施,严肃查处涉盐违法违规行为,完善食盐市场监管,建立长效机制。

第三阶段:20*年8月中旬至8月底,为整改总结阶段。本次专项行动做到整改措施落实到位、案件查处到位、责任追究到位、长效机制建立到位,着力构筑盐业良好的市场秩序。通过专项整治活动的整改落实,全面总结前阶段整治工作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上级有关部门。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增强整顿和规范盐业市场秩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整顿和规范盐业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当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各部门、单位要按照“政府领导、工商牵头、部门配合、联合行动”的工作要求,统一思想,协调配合,共同抓好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市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工商、发改、经贸、公安、卫生、盐业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市整顿和规范盐业市场经济秩序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具体负责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

(二)突出重点,集中整治,狠抓专项行动的落实。一要严把食盐市场主体准入关。严格执行食盐生产许可证制度和食盐经营许可证制度,对全市盐产品经营主体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清理,坚决查处无证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二是严把食盐市场商品准入关。以实施农村“万村放心店”工程和商店、超市准入工程为契机,建立和完善食盐准入制度、食盐经营台账制度和不合格食盐退市制度。三要严把食盐质量监测关。通过对食盐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抽检,强化食盐质量的监测和控制。对经检测不合格或违规进入市场的食盐,要坚决予以查处。对进入食盐市场的非食用盐、非碘盐和不合格碘盐,一经发现,要立即查封,并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四是强化食盐专营措施。对违反国家食盐专营规定,非法从事食盐业务、以非食用盐、非碘盐和不合格碘食充当食盐的单位和个人,立即责令停止违法经营活动,查获的物品一律予以没收。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盐业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省外盐到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核实。对一些企业的工业废盐,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坚决防止和杜绝工业废盐流入食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