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毕业档案和人事档案范文

毕业档案和人事档案精选(九篇)

毕业档案和人事档案

第1篇:毕业档案和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

一 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和查询现状

1.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对毕业生档案转递和查询工作缺泛重视。首先,在高职院校管理的模式下,教师和管理人员都把学生的教学、管理、教育工作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来抓,而对于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却十分不重视,特别是对学生档案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毕业生档案转递和查询工作的观念就更为淡薄;其次,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责任心不强,认为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辅工作,工作质量好坏对学生整体教学质量高低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在毕业以后,只需要把他们的档案转递出去。

2.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及岗位变动较快。在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认为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只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虽然作为学校教学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队伍建设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高职院校中都没有配备专门档案管理人员,即使有的高职院校已经配备了相关专门管理人员,但是人员没有进行相关培训,缺乏档案管理专业水平,而且岗位变动较快,特别在近几年扩招的情况下,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校档案管理需求。

3.高职院校对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不大。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自己在毕业以后,档案要进行转交,甚至认为自己转不转档案和自己工作没有多大关系,在其签约协议上的档案转交单位和地址,学生也没有给予应用的关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学生都不知道自己档案的具体用途和查询的方式,只有一部分学生明白自己在毕业以后,需要将自己的档案转出,转交到单位或者人才交流中心。

4.高职院校毕业生转交和查询管理不规范。在目前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还缺乏毕业生档案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导致各个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体制的不一致,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就成为高职院校的某个行政部门的附属品,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学生档案转交和查询带来一定的困难;其次,在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转交过程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造成毕业生档案转交过程极为不规范,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转交过程中,有的是采取学校汇总寄出,有的是由学生自己带走,有的是档案管理部门没有档案邮寄权利,而给另外一个部门去邮寄,在学校档案寄出的时候,其选择途径也不尽一致,有的学校是采用机要传递,有的学校采取特快专递,有的学校是采用挂号信寄出。

5.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转交和查询方式较为落后。目前,在高校毕业生档案转交和查询的管理方式还较为落后,大多数是采用手工填写的方式,例如档案转交等级和档案转交传单都是通过手写区完成的,档案查询也是通过查询快递存根和回执单,查询耗力也费时,如果遇到毕业离校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学生查找档案转交存根的话就更加困难了,容易给管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量。因此,较为陈旧的档案转交和查询方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也导致档案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

二 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已经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作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人才服务机构,应认真研究高职院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毕业生档案意识教育,切实做好毕业生档案转递的基础工作。高职院校档案工作者在就业指导课以及平时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大教育宣传的力度,不断强化毕业生的档案意识,让毕业生认识档案、走近档案。高职院校要有计划地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或举办短期培训班、讲座等,让学生获得档案重要性的知识和信息。要让毕业生明确哪些档案材料入了人事档案袋,明白一旦失去人事档案,很多以档案为依据的个人证明等手续就会受阻。

2.认真做好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后,档案要随人走的工作原则,以及毕业生派遣的去向,学校应安排专职人员通过机要方式尽早为毕业生办理档案转递手续,做到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快、准、齐。

3.及时查询毕业生档案接收情况。在毕业生离校前,应通过多种途径给学生培养关注档案动态流向的思维模式,同时明确档案的去向与报到证派遣的关系,知道报到证派遣到哪里,人事档案将由学校转往何处,并且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可以及时查询到人事档案的目的地。

4.完善管理体制,全面推行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事制度。人事是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依据国家人事政策和法规,接收单位和个人委托,对其人事业务、人事档案及相关事宜进行集中、规范、统一的社会化管理。是目前高校毕业生档案和相关人事管理的主要选择。从本质上讲,就是由人才服务机构代表行政部门对流动人才实行社会化管理。而对流动人才实行管理的依据和基础就是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因而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的管理,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推动人事服务工作的开展。随着市场就业机制的实行,毕业生择业时间进一步延长,根据这种情况,应加大为广大毕业生实行人事的力度,使人事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有力保障。

总之,高职院校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就业指导工作者"的理念,以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局,以毕业生档案效用为目的,积极探索毕业生档案管理模式。对于毕业生档案管理机构、档案材料归档、转递、留校档案的保管等易发问题,进行创新改革,构建起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档案管理新模式,使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更好地为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及毕业生服务。

参考文献

第2篇:毕业档案和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毕业生,人事档案,机制创新,信息资源

 

毕业生人事档案是由学籍档案转变而来,是指大中专生毕业后,在其学籍档案中放入该生的报道证,然后由学校将档案移交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这时的学籍档案就正式成为人事档案,是毕业生个人信息的重要载体,它全面、准确地记载着毕业生的经历、思想、品德作风、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及个人特长等信息,是反映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最重要依据。因此,管理好毕业生人事档案,对于人才资源开发乃至经济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毕业生人事档案虽然重要,但是从目前大多数地方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来看,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毕业生对人事档案不够重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人才流动等外部环境的逐步宽松,“先审阅档案后决定是否录用”的用人方式被打破,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作中心的转移,特别是组织人事政审工作相对减少,一些毕业生就认为人事档案的作用不大了,加之一些在私企、民企、外企等没有人事主管权的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更是忘记了自己的档案,抱着一种要不要档案无所谓的态度,却不知将来政审、调资、出据证明、职称晋升等均要以档案材料为依据。这种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错误认识,势必会影响人事档案在人才资源开发中所起的作用,也给组织人事部门的管理带来了混乱。

(二)档案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目前,许多地方档案管理仍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整档工序繁琐复杂,加之每年都有新材料增加,档案管理人员常年忙于材料的收集、入袋、整理、拆、装、订等大量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使得档案管理人员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开发案卷的内在信息。即使利用计算机管理,也仅限于名字与档案号输入、输出与检索的管理,计算机现代化管理的潜力不能完全发挥出来,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手工操作运转慢、利用率低、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

管理档案的部门只照搬中组部下发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没有形成自己的实施细则和工作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执行不严格的现象,没有把档案材料及时归档,导致了许多归档范围内的材料流失,破坏了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上流于形式,只当档案“保管员”,对接收到的毕业生档案,只是按学校或接收时间在原档案袋上直接编号,这些不规范的操作导致了档案内容不全、管理混乱等问题,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四)缺少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长期以来,由于对毕业生人事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档案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人事人才工作和档案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待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管理人员不固定、不专业、不专职,一些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档案使用意识和参与意识,仅仅是“看门保管”式管理。

(五)档案利用率不高

据国家人事部透露,在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为15.4万个国有和非国有单位代为管理保存的330万份人事档案中,有60多万份已与主人失去了联系。中国人才交流协会也作过估测,在实现工作流动的人才中,约20%的人未携带人事档案,要么人、档分离,要么彻底弃置。

二、做好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目前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已远远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为此,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增强创新意识,更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保证档案质量

1.明确领导。人事部门应加强对学生人事档案工作的领导,成立“毕业生人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一名负责同志为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长负责对毕业生人事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检查。

2.健全制度。论文参考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了材料收集补充、鉴别归档、检查核对、保管保密、查(借)阅、转递;管理人员责任和移交材料归档等制度,规范档案管理的利用;建立健全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簿册和工作规章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

3.评比激励。定期开展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评比活动,及时表扬先进,并对不足的提出建议,认真整改。

(二)强化宣传,重视管理,明确档案作用

1.端正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普法教育、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与本地区、本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充分利用传媒渠道,广泛宣传人事档案管理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认识到,一个不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部门和单位,一个对人事档案所蕴藏的丰富的人才信息资源没有充分认识的领导,就不可能更多地发现人才、更好地使用人才,更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提高毕业生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开展对毕业生的教育,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向毕业生宣传有关人事档案的管理知识,要让广大毕业生充分认识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毕业生人事档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毕业生今后的就业、生活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人事档案是反映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依据之一,是用人单位举贤选能的重要依据,是对毕业生本人进行定位的重要标准,即使不设人事档案的单位也是十分重视人事档案所提供的人才信息的。

(三)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加大综合投入

1.稳定档案员队伍。“打铁还须自身硬”,为此,必须切实加强队伍的自身建设。按照《档案法》规定:每管理1000份档案配备一员专职档案员,严格实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把好队伍的进口关;不轻易调动他们的工作岗位,保持相对稳定。制订档案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工作纪律、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等考核标准,坚持用活机制,兑现各种奖惩。落实人员津贴,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自身学习。新时期人事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同时也给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定期组织管档人员学习、交流,探讨业务知识、专业知识、现代化管理知识,以及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3.强化业务指导。主动要求上级主管部门和专业档案部门进行指导,并且多请示汇报。同时做好咨询服务。

4.落实必要经费。论文参考网。每年在单位的财务预算中,设定专项资金用于档案工作,确保档案工作按时顺利完成,并要解决库房,添置档案箱柜、空调、计算机及文档一体化管理软件,档案整理装订用具等设备。

(四)与时俱进,更新手段,创新管理机制

1.分类归档管理。将所有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统一整理,分门别类,按照人员年龄、学历、专业、姓名等统一编号,并建立多种检索方式,便于查找与利用。对毕业生的“弃档”、“死档”进行清理归并。

2.信息化管理。建立毕业生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实施档案动态管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和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微机,通过相应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甚至声像资料变成数据资料,使毕业生档案数据化、信息化,在档案的查阅、借阅、归档、统计等日常工作方面实行微机化操作。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创造条件,同全国各地联网,形成覆盖全国追踪性极强的个人电子档案网络,从根本上克服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神秘化、分散化、低效化等弊端。

3.内容更新管理。对接收到的毕业生档案应重新整理,剔除无用的案卷资料,对所保留的案卷资料重新组卷。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全面收集材料,特别是对人才信息需要完善的档案内容,注意收集那些能体现毕业生实践能力、思想品德、政治素质等方面的材料,了解其近期经历,将其培训进修登记、科研成果、等新记录补充进档案内容。重新组卷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关联的资料组合在一起,并编写页码、目录、标题,一一对应,装订成册。

4.整理手段创新。改变部分材料的归档形式,改书本式档案为活页式档案,这样既可减轻装订档案的劳动强度,又利于档案保护。在这方面档案工作者也要善于思考,多动脑筋,搞一些小创造、小革新,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梳通渠道,开发信息,建立人才储备库

1.建立信息资源库。通过对毕业生人事档案的整理熟悉其人事档案内容,选出其中可反映毕业生知识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统一输入到计算机,并建立以姓名、年龄、学历、专业等为标题的多种检索方式,建立专门的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库,作为政府的人才储备库。必定会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

2.梳通信息渠道。将人才储备库推向市场,形成地方的人才品牌,利用多种渠道向社会宣传这一品牌,向各用人单位推销储备人才,充分做到人尽其才。利用市场运作,使我市人才资源配置更为科学、合理。

(六)规范,提供服务,解除后顾之忧

1.成立机构。将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或政府人事部门授予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人事档案管理权收回,成立专门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专门负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到集中、统一和规范管理,在严格人事管理权限的基础上对用人单位提供无偿服务。

2.完善职能。在保管的人事档案中及时增加职业资格认证、职称评定、职务升降、工作单位变动等方面的内容,以增加其使用价值。论文参考网。

3.加大力度。随着市场就业机制的实行,毕业生择业时间进一步延长,根据这种情况,应加大为广大毕业生实行人事的力度,使人事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有力保障。在继续做好“个人”的基础上,积极向各高校联系,宣传人事政策,并制定对毕业生实行人事的优惠政策,对毕业生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集体”,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对毕业生的身份、转正定级、落户手续、养老保险等方面实行全方位,彻底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总之,在新形势下做好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人事人才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

参考文献

1.刘淑杰《对加强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决策探索》2007-03-28

2.董毓贵《浅谈医院人事档案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淮海医药》2000 年 8 月第 23 卷 第 4 期

第3篇:毕业档案和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档案;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随着文登市不断着力打造胶东半岛蓝色经济圈,产业集聚区招商企业纷纷落户,不断吸引着本地和外地高校毕业生前来就业。在高校毕业生落实就业的过程中,第一步要做好的就是毕业生的人事档案转移工作。大量的工作实践,让我们不断认识到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往往都容易忽视档案的重要性。高校毕业生的档案是单位选拔聘用、考核培养个人的重要依据,若不加以重视,会给毕业生的个人发展留下重大隐患。笔者结合本市在高校毕业生管理档案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做法,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高校毕业生档案的主要内容

高校毕业生档案是指已经完成国家教育部或者就读高校所规定的学分或者学时的学生的个人干部档案。一般来说,大学毕业生的档案,应该包括下列材料:就业通知书、高校毕业生登记表、高校学生成绩单、实习鉴定表、高校体检表、高中毕业生登记表等。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全面记载了一个人从高中阶段求学到高校毕业期间形成的所有材料,是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其他方面了解该同志的第一手原始材料和推荐材料。

二、现阶段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现状及原因

(一)从高校毕业生来看,重视程度亟待提高。本市企业多。为没有人事主管权的非公有制单位,单位没有权限为高校毕业生保管档案,毕业生的档案放在人事托管机构,档案与毕业生之间没有利益上的冲突,毕业生本人还需要为保管档案支付一定的费用,成为一种负担,因此高校毕业生往往会选择性“遗忘”自身档案。部分毕业生为了实现快速就业,有时候会通过实际的门路或者关系,除了毕业证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作用,往往会认为档案可有可无,没有认识到档案对他们长远发展的作用。还有部分毕业生会因为频繁调动工作厌烦调动档案时繁琐的手续,放弃个人档案或者直接将个人档案自我携带。这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势必会影响高校毕业生档案在人才资源开发中所起的作用,降低高校毕业生这一社会优质资源在劳动力优化配置中的地位,造成高校毕业生各方面待遇的降低,影响就业的积极性。

(二)从档案管理部门看,缺乏相应的管理细则和制度。主要表现在高校管理档案的过程中。一是高校大多没有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学生的档案,也就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档案管理经常会出现放之任之的现象,收集、归档均不及时。二是个别高校由于经费不足会要求毕业生采取自带的形式,而高校毕业生无法得知相关流程,无奈之下只好仍把档案放在学校之中。三是个别高校没有管理档案的专职人员,对档案的完整性和档案的去向都没有进行整理和记录,导致有些档案无法接收或者是流失,影响毕业生的报道和就业。

(三)从档案管理的技术应用看,设施设备技术亟待更新。就以我市而言,我市的管理高校毕业生档案的档案室已经通过了省一级档案室的验收,管理档案的水平和质量均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在于高校毕业生档案的管理尚未实现电子化和信息化管理。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人手不足,另一方面经费不足,难以满足全面实现电子化和信息化的设备要求。纸质版的档案在保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纸张纰漏、残缺等现象、影响档案的作用,甚至会造成弃档,对这部分档案的管理也成为今后工作的难点。

三、新时期加强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思路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高校毕业生对自身档案的重视程度。1.在全社会当中开展毕业生档案的宣传教育工作。把毕业生档案问题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的头等大事来做,利用社会宣传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加强宣传,让全社会关注毕业生档案,让全社会重视毕业生档案,让全社会都知道毕业生档案是毕业生人生的另一种重要载体,它对毕业生是否能够全面溶入社会,知识能否转化为国家的发展动力关系重大,让社会不容忽视。2.抓住重点领域,在高校的教育当中贯穿档案的重要性。要让毕业生知道国家关于毕业生档案管理的一些规范性文件与措施。让毕业生参与到档案的制作当中,让毕业生知道毕业生档案的作用,并对自己的个体档案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毕业生档案的不可缺性,是自己学习和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提高高校管理档案人员自身管理水平。管档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档案对一名高校毕业生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开发、管理、利用好毕业生档案这一信息资源。

(二)更新管理观念,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服务意识。作为高校毕业生档案最终报道地,县级人社部门应当发挥“兜底”作用,加强管理观念的转变,化被动为主动,让高校毕业生充分感受到社会对这一群体的重视。一是加强与高校毕业生档案来源地比如高校、档案调出地人社部门的联系,力求毕业生档案内容的完整性与来源渠道的安全。二是定期做好管藏档案的统计、记录情况,建立转出、转入档案记录表,整理好相关台账,做到每本进来、出去的档案都有迹可循。三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办理档案调动手续的服务工作,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做好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让前来办理档案转移手续的高校毕业生明白办事流程,不至于多跑腿、走冤枉路,要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关心、关爱高校毕业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尊和被重视,尽可能避免弃档现象发生。

第4篇:毕业档案和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毕业生档案 管理 转递

随着人才中心对大中专毕业生人事档案的接收、鉴别、整理等工作进一步深入,诸如档案材料不全、转递不规范等等毕业生档案问题不断浮现。如何解决大中专毕业生人事档案的完整性、转递的规范性、材料的保密性是保证人事档案权威性重要问题,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一、大中专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转递现状

毕业生人事档案是历史、全面地考察了解该学生多年来学习、思想、生活状况,为用人单位提供准确评价和使用意见的重要依据。但根据人才中心接转的大中专毕业生档案情况表明: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档案存在材料不齐、散乱、错寄、自带、拆封等现象,给毕业生的就业、考研、政审、利用等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1.高校重教育、轻档案的意识普遍存在。长久以来,教育界都以教育水平作为考核、评估高校的重要指标。因而随着高校扩招的深化,招生人数的迅猛增长,学校更注重教育水平、社会效应、招生、就业规模等显而易见的工作。由于学生档案的价值是隐性的,长远的,给学校带来的经济及社会效应是不明显的,或者可以说对学校还是一种经济负担,因此,在对待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上,缺少必要的重视,每年不管是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都是投入最少的,或者根本不再对学生档案的管理上投入任何人力、财力。只要档案管理部门能够基本维持运行,把任务一布置,就不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学生档案管理中。

2.档案管理人员重视不够、专业素质不强。据有关数据统计,在各中高等学校中,档案管理者素质水平普遍还不够高。特别是具有专业学术背景的人才都站在教学、研究的第一线,而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多数都是半路出家或者部分人兼任。随着学生档案的增加,专职档案管理员的新老交替,学生毕业后档案没有及时整理,而新形成的学生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就进一步落实到了班主任、辅导员的身上,而班主任(辅导员)在负责日常学生管理和生活指导上有很大的工作强度。同时,这类“业余”档案管理人员由于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也没有进行必须的培训,在有较强工作密度的同时,对学生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难以投入更多的心力。因此,存在有档不归、归档不全、管理混乱等现象。更由于缺少必要的存放库房和经费,以至于收集起来的学生档案基本处于无库房、无经费、无记录“三无”状态。

3.毕业生档案无序、散乱、缺失现象明显。毕业生档案材料一般包括:高中(中专)、大学毕业生登记表、成绩单、学年鉴定表、思想政治鉴定表、奖励处分材料、政审材料、党团组织材料。高校毕业生档案还包括报到证、学位证明材料等重要资料。目前,档案材料不齐、材料错放、档案错寄现象在毕业生档案管理中普遍存在。在毕业生档案接收中发现,档案中毕业生登记表、报到证,甚至党团组织材料缺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没有固定保管学生档案的库房和档案收集、归档记录,使得学生档案在收集过程中往往杂乱无章,容易造成学生档案的丢失。同时,由于毕业生人数众多,在统一存放归档的时候,也容易错把这个毕业生档案归入另外一个毕业生档案之中。

4.毕业生档案转递随意,保密性不强。大中专毕业生毕业时,大部分高校是按照国家档案转递规定严格执行的,但也存在档案错递、毕业生自带档案、人事档案丢失、人事档案私拆等现象。由于每年毕业人数众多,而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少,多数档案转递工作是辅导员、班主任、部分学生一起做毕业生档案投递工作,加上非专业、人多手杂、不够细心等等情况,导致毕业生档案不时出现错寄的现象。同时,也存在成教、自考、远程等学历教育档案根本就不加密封,让毕业生随便自带、翻阅档案材料,大大违背了档案的保密性要求,减弱了档案材料的真实性、严肃性。

二、加强档案管理、完善档案转递策略分析

1.加强档案宣传力度,提高高校领导档案意识。随着我国人才交流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才档案已逐步揭开“重藏轻用,秘而不宣”的传统面纱。同时,随着目前假文凭、假学历的进一步泛滥,而电子鉴定工作的不完善,档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人事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严肃性、保密性来鉴别学历真伪,将进一步发挥档案材料的作用,体现档案的价值。要改变高校领导对待档案的“一元价值观”、“旧档无用”的思想观念,就要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宣传,把档案给高校带来的社会效益加以分析,使得高校领导认识到毕业生档案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习、思想、生活的真实记录,其全面地刻画出学生个人的成长历程和思想变化状况。其原始性、数据真实性是今后对学生个人的考察、政审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也是对学生学历、成绩、毕业出处的最真实和最有效的凭记。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规范管档意识。毕业生档案是毕业生多年来学习、生活、思想等多方面全面、真实的总结,其材料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多重特性。要做好毕业生档案收集、整理、转递工作,保证毕业生档案能及时归档、入库及转递中的保密性。而作为毕业生档案管理的主体,其对学校档案工作能否高质量完成起着决定性作用。要在本单位、本系统做好档案管理人员传、教、帮工作,确保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有懂毕业生档案管理程序、熟悉毕业生档案管理流程的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同时,要进一步做好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的交流和培训工作。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飞速增加和新时期档案管理要求的提高,档案管理将进一步细分化,管理问题将更加突出,只有通过增强档案管理部门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聘请档案管理专家对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认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

3.深入调研,完善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针对毕业生档案在高校管理、毕业转递等环节上出现的诸多问题,高校要进一步和各地人事局、人才中心进行交流,对已出现的问题要寻找原因,多想办法,提出够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确立毕业生档案管理的专门制度,对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应职责进行明确,以保证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规可循、有据可依、有章可查。并要落实毕业生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确保毕业生档案不出现缺各种材料的情况发生。

4.加强档案转递的规范,确保档案转递安全。近年来,毕业生出现档案丢失、开封等等诸多情况,往往都是因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疏忽造成的。在毕业生档案转递的过程中,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落实档案的保密性原则,防止档案丢失、秘密泄露、毁坏、私拆等情况发生,就必须严格执行档案管理、转递的相关规定,要保护毕业生利益,确保档案转递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进一步规范毕业生档案转递的程序,对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加以规范,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原则和程序转递档案,杜绝自带、邮寄、转寄无档案管理权的单位等情况发生。

总之,加强毕业生档案工作的管理,规范毕业生档案的转递等工作是保障毕业生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高校对人才工作重视的表现之一。要在毕业生档案的收集、整理、转递等程序中下工夫,融入现代档案管理理念,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加强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手段,切实做好毕业生档案工作,为宝贵的高校毕业生资源在促进社会发展、经济进步中提供更好的利用工作。

参考文献:

第5篇:毕业档案和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煤矿企业 大学生档案管理

一、煤炭企业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准确、齐全、完整地记载了毕业生人事档案,历史全面地记载着毕业生的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及个人特长等信息,是反映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最重要依据,同时它也是用人企业评估、使用专业技术人才的第一参考资料,是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兴企工作的基础保证。但是就目前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来看,还存有不足之处:

1、毕业生对自己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不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作中心的转移,组织人事政审等工作相对减少,在个别毕业生头脑中存有人事档案可有可无或无关紧要的不正确认识;同时应聘于煤炭企业的许多大学生,他们的某些学长或校友,因就业于一些人事制度不完善或没有人事主管权的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单位,无意中就遗弃了自己的档案,这也加剧了许多高校大学生对于个人档案无所谓的态度。殊不知将来政审、调资、出据证明、职称晋升中均要以档案材料为依据。这种对人事档案重要性认识的欠缺,既给个人将来的工作带来许多的麻烦,势必也会影响用人单位事因档案不到位在人才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2、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上的不规范现象还有存在

许多厂矿企业在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执行上松垮滞后,没能做到与时俱进、因企制宜、将档案管理工作细化量化,只是简单地照搬上级组织部门下发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来开展工作,没有形成切合自己实际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严格、不规范的现象,收集归档工作被动不及时;另外个别管档人员在管理上流于形式,仅担当起了档案“保管员”的角色,对接收到的毕业生档案,只是按学校或接收时间的不同,在原档案袋上直接编号,这些不规范的操作导致了档案内容不全、管理混乱等问题,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大大降低了人事档案的工作效率,给企业“人才兴企”战略的实施和毕业生的专业化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3、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现象未能得到全面改变

目前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已经步入办公自动化阶段,在工作效率已有了明显提高,但在一些周边企业或非主业企业里,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还未全面实现。即使是实现了计算机管理,由于总体要求的欠缺或具体工作人员的能力限制,也仅限于将名字和档案号输入、输出与检索的管理,计算机现代化管理的平台共享性能和简洁快速潜力并未能得到完全发挥,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操作运转慢、效率低的问题。

二、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从上述问题来看,目前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与“人才兴企”战略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使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新一轮”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来企高校毕业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提供更宽松优良的成才发展环境,我们应增强创新意识,更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全方位做好大学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1、提高对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毕业生对其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向毕业生宣传有关人事档案的管理知识和政策要求,要让广大毕业生充分认识到,毕业生人事档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毕业生今后的就业、发展、生活等各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人事档案是反映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或用人单位选贤举能的重要依据,是对毕业生本人进行定位的重要参考。

二是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管档人员的认识能力和工作素质。新时期人事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同时也给应聘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开发、管理和利用好毕业生人事档案这一信息资源。

2、加强对毕业生人事档案的科学规范化管理

一是要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对接收到的毕业生档案应重新整理,剔除无用的案卷资料,对所保留的案卷资料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关联的资料组合在一起,并编写页码、目录、标题,一一对应,装订成册。

二是要加强收集工作,完善档案内容。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全面收集材料,特别是对人才信息需要完善的档案内容,注意收集那些能体现毕业生实践能力、思想品德、政治素质等方面的材料,了解其近期经历,将其培训进修登记、科研成果、等新记录补充进档案内容,准确、客观地反映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现实表现,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三是要实行专门统一管理。将所有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统一整理,分门别类,按照人员年龄、学历、专业、姓名等统一编号,并建立多种检索方式,便于查找与利用。建立专门的毕业生人事档案库,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3、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实现人事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第6篇:毕业档案和人事档案范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人才服务站,需要做好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新形势下,人才服务站需要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从而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及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

人才服务站;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档案信息化管理

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是人才服务站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当前新形势下,人才服务站需要充分的利用信息化优势,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待就业的毕业生及用人企业。人才服务站通过推进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为用人单位提供及时、高效及准确的档案信息,推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而且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通过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加快速人才的流动,而且能够进一步丰富人事档案信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效率,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企业提供高效的服务,加快推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1人才服务站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1.1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重视

对于人才服务站来讲,由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档案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这也对人才服务站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严竣的挑战。管理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的任务十分繁重,这就需要人才交流主管部门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将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日程安排上来。但当前各人才服务站对于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普遍缺乏重视,无论是投入人力还是财力都严重不足,这导致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人才服务站也无法更好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良好的服务。

1.2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法规体系与业务规范

人事档案的记载不仅信息丰富,而且时间跨度较大。在实际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时常会发现数据前后不一的情况,针对于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能够得以解决,则可以实现原始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之间的良好衔接,而且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也能够有效的解决标准化和规范化等问题。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法律体系和业务规范。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业务规范还完善,这使人才服务站在管理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指导,同时人事档案信息资料数据库还缺乏规范性,这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不能有效的满足企业人才的需要和流动的需求。

1.3缺乏高素质的人事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

在人才服务站以高校毕业生人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人才是关键,只有高素质的人事档案信息化人才才能更好的推动人才服务站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但当前人才服务站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问题,同时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欠缺,这就严重制约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人才服务站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事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从而更好的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4档案流转中存在不规范现象

在档案转接过程中可能由于某些学校对学生的档案没有做好合理的保管,对学生的档案也没有做好明确的说明,所以就出现了一些问题。还有一些是已经放在人才市场的,但是在转接过程中没有规范性,所以也影响了档案不合理的现象,这样也导致一定要是档案的本人去解决,才能进行报到等环节的落实。

2人才交流中心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策

人才服务站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更好的解决高校毕业生和企业双方的需求,因此做好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这就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人才服务站,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作为其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需要在国家政策指引及上级人才交流部门支持下加快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通过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力度,重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从而有效的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更好的完成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任务。

2.2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与业务规范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的任务,所以无法再依据传统的手工管理阶段的制度,必须结合高科技时代的技术,要利用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发展,使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向着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其内容直接涉及个人的基本情况和隐私,所以人才服务站更要制定出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2.3全面提升档案管理质量与人员业务素质

档案管理质量与人员业务素质,是相互关联的命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它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因此,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能力,更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熟练应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的能力。因此,需要从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档案管理理论素养及档案管理实践经验,同时具有传统的纸质档案归档能力和现代的信息化档案归档管理能力。档案人员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服务观念,善于运用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适应新的服务需求。还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便能在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规范、标准、高效、高质地工作。

2.4强化档案流转规范性、科学性

实现档案流转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让档案管理以及责任追究的相关制度尽快建立起来,并不断地加以健全,更重要的是严格执行,落实到位,严格相关的流程和手续,对于流转过程中的违规和错误现象、行为必须严格追究责任,提高我们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3结论

人才服务站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需要人才服务站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进行创新,努力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从而更好的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和企业,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并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包太敏 单位:大庆市大同区人才交流服务站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J].华章,2011(1).

第7篇:毕业档案和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生档案工作作用突出问题思考

学生档案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包括毕业生档案的收集、整理、出档、转递、提供咨询服务等具体工作项目。学生档案工作不仅关系到毕业生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而且对其今后就业、职称评定、婚育证明、转正定级、政审、办理养老等社会保险和开具出国、升学有关证明等各方面都有影响。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学生档案工作,对学生工作者及毕业生个人而言,都不可忽视。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学生档案工作的作用

1.提供档案利用,为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奠定基础。

经过收集、整理、归档等环节而形成的毕业生档案系统、有序地汇集了毕业生学习期间的学籍记录、奖惩记载、社会活动情况、相关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内容,用人单位通过对学生档案的查询,在对员工个人能力、兴趣的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可以了解毕业生的能力结构,分析毕业生的素质状况,从而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经历与表现。

2.协调学生档案管理,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及时完整的档案材料。

学生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主要包括学生入学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就业通知书,入党(团)材料,奖学金登记表及在校期间奖励、表彰,以及惩处材料、德育鉴定、所学课程的历次考试(或考查)成绩等材料。

3.进行档案管理咨询服务,完善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

毕业生档案通过档案转递工作与毕业生就业同向流动,以实现“人档合一”的人事档案管理要求,档案转递工作的开始也是毕业生在校身份的结束,学校对毕业生的管理就此告一段落。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学生档案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1.档案转递。

(1)档案转出的问题:第一,毕业生升学,招生调档与应届毕业生毕业的时间差。如硕士生录取档案调档在每年的四、五月,本科生毕业时间在六月底,出档在七月初。由于升学招生时毕业生学籍等材料未能完整,造成应届毕业生升学工作中的两次投档,而且,各高校招生档案接受方法不一,或在研究生招生院,或在院(系),很可能两次转递地址不一致,未能将学生档案转递到实处。第二,退档及其再次投递。由于地址失误、单位管理机要权限的限制,造成学生档案转递被机要部门退档,需要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主动与有关人员联系,或接受相关档案转递情况查询,落实具体的档案转递方式。

(2)档案接受的问题:人事(管理)部门档案管理滞后,接到毕业生档案未能及时整理,被误认为档案未收到,需要学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借助毕业生档案转递单据,在毕业生与档案接收部门之间进行沟通,明确学生档案归属。

2.毕业生档案管理的相对滞后性。

(1)档案整理相对于毕业生求职活动在时间上的滞后性。目前,不论哪种方式,大多数高校都是在大学生毕业离校时才突击整理档案。但是,人才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求职方式的多样化,使得毕业生求职活动有超前的趋势,在校期间产生的档案材料散放在各系(院)、处(室)乃至个人手中,学生档案工作与毕业生择业活动相比,从材料的收集到归档,呈现明显滞后的管理模式,应届毕业生学籍、人事管理等材料在需要为其求职提供凭据时,往往尚未能收集、整理齐全,造成毕业生档案材料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2)档案提供利用相对于用人单位查询的滞后性。近年来,不少用人单位陆续走进高校,举办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以招募人才。这种方式通常由高校就业主管部门牵头,先介绍毕业生情况,而后由用人单位通过看档案材料,再确定面洽人选。因此,学生档案管理部门能否提供详实、全面的学生档案就显得至关重要。有的在关键时刻如果不能提供大学生档案材料,就会严重影响毕业生就业。

三、对毕业生就业中学生档案工作的思考

1.树立动态管理学生档案的观念。

(1)档案情况的变动性。由于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阶段性,因此,学生档案材料是在变动中不断丰富的,有学籍、求学经历、奖励、处分、撤消处分等变化等,使得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从档案接收、归档到转递、出档,始终处在动态运作当中。(2)动态收集的可能性。大学生学习生活具有一定规律性,档案材料的形成过程,从开始时的入学登记,到结束时的毕业离校,学科考试、评奖选优、社会实践等活动都是有组织、相对集中进行的。动态管理学生档案的目的,就在于适时补充档案材料,及时归档,最大限度地有效提供档案材料,切实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2.毕业生信息资源的共享。

(1)资源共享的工作因素。毕业生就业中的学生档案工作涉及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档案管理等诸多学校管理部门,这些部门有共同的服务对象――应届毕业生,有共同的工作目标――完成毕业生就业计划,也有共同的信息源――毕业生个人信息及就业信息。(2)资源共享的支持环境。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基地,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及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校园网的建立更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平台。将计算机数据技术和网络技术用于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但能减少就业信息管理工作中的重复劳动,还能提高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及工作效率,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掌握毕业生档案运作的状况。在数字校园建设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在高校各部门间普遍应用的今天,毕业生信息网络化管理已成为就业及毕业生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

3.拓宽毕业生档案服务范围。

(1)毕业生档案流向查询服务。第一,关于未收到档案问题的查询,应及时主动联系机要部门,为其落实档案转递情况;第二,关于遗留档案问题的查询,应建立档案滞留联系方式,注意对其个人资料的补充,以确保档案信息的连续性。(2)毕业生档案材料的证明服务。学生毕业后,因人事变动而档案管理一时滞后、本人材料不全或不慎遗失,学生档案管理部门作为毕业生信息资料的管理机构,应该为其学历、学籍、学习成绩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3)毕业生信息的数字化管理。随着高校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作为学校公共服务体系之一的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应将学生档案工作从单一的纸质材料管理发展成学生档案信息的采集、传播和利用的综合管理模式,依据高校办学特点及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准,依托校园网的规范管理,主动提供服务,宣传学生档案管理政策,在设置查询权限的前提条件下,毕业生档案流向、遗留档案信息,满足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学生档案的利用。

参考文献:

[1]李清.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学生档案工作[J].档案,2006,(4).

第8篇:毕业档案和人事档案范文

一、大学毕业生如何漠视档案

目前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档案的“漠视”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滞留在高校

如今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部分毕业生因没有落实工作单位把档案暂时留在了学校;找到工作后因身在外地或忘记等各种原因,没有再回学校办理档案转移手续。也有毕业生认为,档案转移手续复杂,放在人才市场每年需缴240元管理费,不如丢在学校安全省事。

2008年11月底,从"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会”上获悉,目前北京市高校京外生源毕业生户口和档案滞留学校的达到2,2万余名。据北京市教委的数据显示,在这2,2万余户档滞留高校的京外生源中,本科生占七成。这些学生滞留户档的目的明确,其中就业、考研和出国留学的超过83%。期满后继续滞留的户档数量逐年增加。超过两年期限的达到9200余人,其中有3800人甚至已经超过了6年。

2、弃之人才市场

最近,北京市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中心对失去联系超过5年的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了网上公示。公示档案中,仅北京市市区就超过5000份;加上各区县,此次公示的档案份数超过了3.5万份,规模堪称庞大。2008年11月底,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30天公示期满后,即解除对原档案的托管关系。

江西人才市场是江西省最大的人才流动管理机构,截至目前,该市场已存放两万多份人事档案。然而,许多档案从放进之日起就成了“死档”。该市场工作人员介绍,有的档案甚至已经有十几年无人过问了。

二、大学毕业生为何漠视档案

目前,人们的择业模式越来越多元化,自主择业已成普遍情况。无论是对于企业用才,还是个人择业,已经不再受户口和档案的限制,不再“惟档案是尊”,这是整个社会对于市场运转的一种自我调控,但也引发了大量的“弃档”现象。

1、企业不看重档案

近几年,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人事档案已不再是企业考察个人能力和选拔人才的惟一标准。

现在深圳某企业工作的黄某曾说:“我换了七八次工作,从来没有人问我档案问题。现在企业看重的是能力,档案有没有,作用不大。”这代人的职业观较以前更追求自由和个性,流动也相对频繁,用处弱化的人事档案便容易被轻视。

某高校毕业生曾说:“自从大学毕业后,我的人事档案就一直放在学校,反正也用不着。很多同学都将档案留在学校,除非有正规的接收单位才想起档案,否则档案就永远地留在学校或人才市场。”还有学生喜欢频繁调槽,在工作单位变动后,由于嫌转档手续烦琐,便在流动或工作转换中放弃了档案。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生产要素的流动,人力资本的流动也是必然。市场理性对人的要求不再是个人的政治地位和政治身份,而是专业和技能。用人单位在考察人时,也必然把个人能力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从而谋求利润的最大化,这就是所谓的“考察档案不如考察现实的人”。

2、对档案的用途知之甚少

尽管档案作用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事档案中不客观纪录现象的发生,杜绝了个人生活被他人主观操纵的可能性,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和公众理性的选择。但毕竟目前是社会转型时期,人事档案在某些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对于档案的用途知之甚少,不少毕业生甚至不知档案与自身有何关系。

广西某职业学院大四学生张某已与湖南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合同,现正在该公司见习。当档案调查人员问他打算如何处置自己的档案时,他表示根本没有想过此事,并发出了“档案不是存在学校吗,还需要迁出来吗”的疑问。

三、长期漠视档案有何不妥

尽管档案的作用现在有很多大学毕业生还知之甚少,但是大学毕业生无论是考公务员,还是到企业就业,或是自主创业,都应该重视并妥善安置自己的档案,否则,将来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1、档案滞留高校影响计算工龄

毕业生如果没有及时地将档案从学校转出,用人单位将不能为其计算工龄。按照有关规定,未就业的毕业生,档案放在学校期间不算工龄;须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理人事,中心才能为其办理转正定级、年度考核、档案工资审批等手续,这样才能连续计算工龄。学校代为保管毕业生档案,只是延长了毕业生的择业期,而毕业生与学校之间并不存在人事隶属关系,学校不能为毕业生出具涉及人事关系的证明。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单位只能按应届毕业生标准为其办理就业手续,而工龄也就相应的从“零”开始。档案滞留学校还将影响今后的转正定级和职称评定。

2、无法报考公务员

已毕业多年的饶某这段时间颇为懊恼,年前他本来打算报考国家公务员。但当年毕业时他没有理会自己的人事档案,结果人事档案被学校转回原籍,自己也浑然不知。由于和原籍档案管理部门从未联系过,这几年他的人事档案上没有任何新增记录,导致没有地方及时给他出具报考公务员的政审材料,考公务员的事也因此落了空。

3、落不了户

孙某4年前毕业于辽宁某学院,不久前跳槽去了南宁一家房地产咨询公司。然而,让她郁闷的是,到南宁上班,没想到才过了几天她就不得不飞回辽宁调档案。原因是公司要帮她落户口,而她一直不知道没有档案就落不了户口这个道理。听孙某讲述说,她大学毕业后,把档案放到人才市场,第一年交了几百元的档案管理费,后来逐渐觉得档案对自己没什么用,就再也没有理会过,再到后来根本就忘了有档案这么一回事,直到迁移户口要用档案,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4、办不了身份证

刘某几年前从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当时他揣着档案辗转于沿海各城市打工,没有及时将档案挂靠在人才市场。今年因为需要办理第二代身份证,这才想起,户口从学校转出后一直没有落户。为此,小金在省城和原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折腾了近一年,费了诸多周折,可至今手续还没能办好。

人事部门一负责人曾经在一次访谈中指出,现在很多以档案为依据的个人证明等手续还是绕不开档案这一关的,如:工龄、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职称申报、养老保险办理以及出国、结婚生育等都离不开档案。

四、大学生毕业后档案该何去何从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进入私企或者自主创业,“弃档”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妥善处理自己的人事档案,成为这一群体必须面对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人事管理实行双轨制:一种是用人单位直接管理职工档案;一种是县级以上人才市场人事档案。这两种是平行运行、且能对接的制度。也就是说,假如你毕业后进入私营企业工作了两年,再考上公务员进入国家机关,你的工龄是从你的档案进入人才市场的时间开始算起。换句话说,是从进入私营企业工作的时间开始计算。因为档案放在学校只是学籍档案,转到人才市场才成为人事档案,才能证明你进入社会参加了工作。 那么,大学生毕业后档案该如何妥善处理呢?专家介绍,对于毕业后找到接收单位的学生,档案可以直接转到单位或者单位主管部门,如果单位不接收档案,毕业生可以将档案存入当地人才市场,由其进行代管。对于毕业后没有找到接收单位的,最好是将档案转入下列部门之一。

1、生源地人事部门

把档案转至生源地,由所在地级市的人事局接收,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在生源地就业的毕业生。其优点是在生源地办理就业手续时比较方便,但如果毕业生想离开生源地就业,转出时就会比较麻烦。

第9篇:毕业档案和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弃档;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256-02

档案是指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个人人事档案是个人真实的履历材料,它是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经历的重要证明材料。同志曾经指出: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同志也说过:人事档案有它的特点,就是平时不起眼,也不引人注目,但是,一旦你需要时,如果平时工作没做好,临渴掘井,就悔之晚矣。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传统社会的急剧转型及社会流动性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社会人”,人事档案被一些人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身外之物。对其随意处置甚至遗弃。特别是很多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后,自己的学生档案并没有随着自己的流动而流动,要么放在学校保管,要么被转递到本人的户籍所在地或人才交流中心,而自己却不管不问,最终成了无人认领的死档或弃档。2002年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以及各省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全国范围内高校毕业生大约有60万人弃档。例如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所的5万余档案中就有1.5万份无人过问和领取。四川省人才管理部门初步估计,全省范围内没有理会的废弃档案超过20万份,成都市人才中心代管的人才档案中就有■成为没有人要的死档案。《新华网》2009年12月3日报道:记者从贵州省人才交流中心与贵阳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人事托管的10余万份人事档案中,多年无人问津的占到■,有近7万份。据了解,这些档案90%以上的“主人”大部分都是这两年毕业后暂时找不到接收单位,而把档案留在学校,随后一直都置之不顾的大学生。其余只有少部分为企业普通职工或其他辞职、辞退人员的档案。贵州省人才交流中心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更是无奈地告诉记者,他们这里无人问津的档案最长达到了13年之久,许多档案从放进之日起,就成了“死档”,但人才中心又不得不对这些档案进行保存。

一、大学毕业生“弃档”的影响

废弃档案对于大学生本人而言,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大学毕业生的转正定级、工龄计算等。大学毕业生在一年见习期满后转正定级在我国几乎是约定俗成的,初次认定技术职称及确定工资级别,作为干部身份的依据。“转正定级”的时间是一项确定工资核定及工龄长短的审核标准,影响着退休后的工龄计算。部分大学毕业生到单位上班后,没有及时将档案转移到单位,工作后发现档案还是学生档案,人事档案不完整,影响了自己的转正定级、工龄工资以及退休金的发放。另一方面耽误职称评定、工作调动等。职称评定是我们国家一直在进行的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评定级,不仅涉及自身的荣誉、成就感,关键是涉及工资收入。职称的申报是要根据个人转正定级的时间,工作年限及以往的工作成果来综合评定的。有些大学毕业生工作后在评职称时往往由于弃档而没有评上。在单位上班后要求调动时,发现需要办理上班后的人事手续,接收单位需要在转正定级后才能正式调动。三是影响大生办理个人证明、个人公证、社会保险、购房等,有的甚至丢掉了干部身份。由于现行的许多政策,涉及个人利益的证明都离不开人事档案,如办理社会保险、领取失业金、退休金等,都需要个人档案记录。考研、报考务员、转正定级、出国、升学、结婚、生育等,都需要人才市场开具相关证明,这些都需要档案。其四,影响毕业生的户籍档案。毕业生走向社会后自然要购买房屋,在银行办理房贷手续时必须出具贷款人的户口证明当,也需要出具档案。弃档对于单位而言,有些单位有档无人,再需要进人的时候受专业、学科构成、学历层次等限制,导致人事调配不能科学合理进行。而有些单位有人无档,在绩效考核时没法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考核。对于社会而言,大批的弃档,一方面造成大量社会管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充分发掘社会人才信息资源,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大学毕业生“弃档”的原因探析

1.大学生就业多元化、社会流动频繁的主要体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参加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日趋多元化,劳动用工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人才流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办法正在经受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就业方式和自主择业观念严重影响,档案的有于无越来越不为大学毕业生所看重,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反映了我国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缺陷。过去我国人事档案是多头管理,对人才的管理除了组织人事部门外,还有职能管理部门下属的职业介绍机构、行业成人才管理机构、外企人才管理服务机构等,在多头管理体制下导致一些人事档案流失,造成“弃档”现象的发生。还有就是人事档案内容单一,档案信息可用性、可信性低。现存档案内存放的还是个人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学历情况、政治面貌、职称、奖惩等程式化、标准化的内容,很少有个人的特殊才能、个性特点、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内容。人事档案的转递死板、僵化。有些单位为吸纳高层次人才和特殊人才擅自为引进的人才重新建档,而有的单位为了挽留人才、阻止人员调扣压档案,不按相关规定转交档案,一些大学生索性就放弃档案,形成弃档和死档。

3.与部分单位、企业和个人不重视档案有关。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就业的多样化,一些外企、乡企、区街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自身没有人事档案管理权,其人事档案只能依托有关人事部门代管,这些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时候为了减少工作量、简化手续,对档案要求不高,甚至不强调档案办理手续。特别是外企、私营企业的人事管理方式不一样,提职、加薪考核的是个人的能力和绩效,对员工的约束和管理主要靠合同,档案不作依据,涨工资无须历史记录,实行普涨。对于个人而言,现在证明自己能力的途径很多,职称不再是唯一的标准。档案对自己的求职所起的作用已经在在弱化,是可以随便丢弃的“身外之物”。甚至有人说档案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变化,应该取消了。还有就是档案存放在人才服务中心或原单位,即使个人不管,任何单位和个人也不敢毁掉,或许正因为这一点,存档的大学生也懒得去给自己找麻烦。

三、处理大学毕业生“弃档”的对策

首先是改革现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人事档案的服务功能,丰富档案内容。我国的人事档案制度的改革应该加强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加强其服务功能,淡化其社会控制及凭证功能。丰富档案的信息和内容,提高静态信息的准确化和简洁化,补充动态信息如个人的业绩和个人的信用等。建立以国家档案行政机构统一领导、各级区域人事档案中心分级负责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方便服务社会。健全人事档案传递机制,保证人事档案传递的频率和速度及安全,避免“有档无人、有人无档”现象的出现。档案管理要逐步实现社会化,开放化,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其次是加强档案宣传工作,培养大学生的档案意识。大学生档案意识的提高应该从在校就开始抓起。大学可以以办展览、办校史馆、甚至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纳入高校教学计划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档案教育使其深刻认识档案,加强档案意识。有的学者认为可以“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档案基础知识教育和档案信息运用技能培训”、“与图书馆联合开设一门有关信息综合运用技能的公共课”。从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的角度看,开设一门信息综合运用技能的公开课是可行的。课程可开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这时新生刚入学,乐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因此是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的最佳时机,或者开设在大学四年级的第四学期,这时大学毕业生马上就要进入社会,对他们讲清楚档案的作用及重要性,弃档会对个人的利益产生哪些方面的消极影响,档案转交的流程等。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大学生的弃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档案馆与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资源,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提高大学生档案意识。再者要加大推进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立人才信息服务网络。传统、单一的纸质载体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随着社会数字化、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人事档案也可采用磁盘、光盘等大容量的载体,建立电子档案,更快更好地为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人事档案信息。在网络化的条件下,可以把不的人事档案信息实现全社会共享,实现人事信息的充分利用。

大学毕业生大量的弃档,从根本上反映了我们计划体制下档案管理模式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严重脱节。大学毕业生个人应该重视自己的学生档案和人事档案,国家和社会也应该不断进行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可逐步改变大学生的弃档现象!

参考文献:

[1]唐晶,刘佳亲.高校毕业生“弃档”现象探究[J].山东档案,2014,(6):24-27.

[2]张盼.关于“弃档”现象的分析及思考[J].兰台世界,2013,(23):63-64.

[3]林妙影.浅析高校毕业生“弃档”现象的成因[J].兰台世界,2013,(S1):66.

[4]王洪涛.对流动人员“弃档”现象的调查[J].人力资源管理,2012,(10):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