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范文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精选(九篇)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

第1篇:微生物学重点知识范文

【关键词】微课;物理教学

一、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微课起源于国外学者LeroyMcGrew提出的“60秒课程”和学者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随着这两者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成熟的“微课”。微课在国外教学活动中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2010年微课被学者引入到国内,逐渐有学者将其应用于各类教学活动包括,这导致学者们对微课的概念和实践越发深刻和全面。微课教学经历了3个阶段一直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微课指的是围绕课程知识重难点和专业技术能力进行明确、针对性讲解,但讲解时间往往很短常常被控制在10分钟以内但内容条理十分清晰。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到微课教学内容中,而如果时间超过十分钟学生会感到厌烦或觉得啰嗦。微课的时长较短,但主题相对比较突出,针对性较强,内容深度足够。正是微课这些独特的特点使其可以在教学过程张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通过微课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准确的识别具体的学习目标,将学生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到具体的内容上,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通过微课教学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其教学质量也可以得到保障。微课教学方式往往是多样化的,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方面的教学中去,主要通过对图片以及动画的适用创造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加深学生的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同时,微课可以灵活的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课前引入时是可以借助微课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构建良好的物理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课后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巩固。最后,微课不仅在教师教学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近些年来学校教学工作改革的基础。

二、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独立性的,利用微课教学增强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必须以初中物理教学课程为基础同时注意考虑初中物理教学的现实状况,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可靠的评估,分析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才能实现将微课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微课进行相应课件的制作之前要充分地掌握物理教学重难点还要抓住微课主体工作,因为微课课件不单单是对物理课程中某个单独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还要包含其他与其相关的内容。利用微课达到对初中部物理知识的整合和简化才能保证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掌握物理知识。当前纵观大部分老师的微课教学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主要是教师对微课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也就无法发挥微课教学的长处。更甚至一些老师认为微课教学不能达到帮助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目的,微课教学只是教学活动中或有或无的辅助工具。正是因为这种不符合逻辑的思想和认识导致微课教学推广和应用缓慢,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教学将课本中的知识碎片化的传授给学生,使微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可能连最基础的课本教学都不如。

三、微课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由于对微课教学的不充分认识和非逻辑思想,导致微课教学发挥不了其长处,所以教师及学校有必要去发现微课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和必要性。尤其是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微课教学模式的优势更能凸显出来。首先,一方面微课教学利用了网络技术可以将书本上的二维图像和文字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三维图像和文字,这可以给学生的视觉和感官上带来很大的冲击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能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为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微课借助网络恰恰迎合了信息化教育2.0时代,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这样学生更愿意更容易接受微课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主动性。其次,微课教学的一大优势使教学实践较短,而内容却比较有针对性,完全可以涵盖初中物理课程内容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在较短的时间学生将会把所有注意力集中于生动有趣的微课教学课程上,学生也高效的将教学内容掌握。最后,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最令教师困扰的就是预习和复习部分,他们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微课教学可以解决这一大难题,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进或者自身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微课教学视频,然后分享给学生,为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有优质可靠的参考。可见,将微课应用于当前的物理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也需要教师在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有效保证微课教学的最终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4.1利用微课进行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根据教材大纲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会占用很多时间用于课堂演示,在教学演示过程中教师单方面的向学生传输教学内容,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也没有保障。把微课教学方式引入初中物理教学可以突破传统的物理教学的限制,使得物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当学习“浮力”的相关物理知识的时候,可以借助容易获得教学工具,向同学们演示生活中蕴含“浮力”原理的生活情景,当同学被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所吸引时,引入浮力的定义和原理,此时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教学方式,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师所教授内容的印象,并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但存在部分物理知识在课堂中无法通过现场教学演示的方法或者实验演示过程中存在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可能会影响教学质量,此时同样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方式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然后录制微课视频,这样减少课堂现场演示的时间并且通过大量前期准备可以保证演示效果,最大程度上避免现场场演示失败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总之,教师利用微课教学方式将所要教授物理知识引入到课堂上,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开展提供保障。

4.2利用微课直观展示,构建物理思维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物理思维的培养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时学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前提,而物理思维的培养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水平。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例如:当学生学习“功”中有关功的计算时,大部分学生只是简单的掌握了计算公式,对于计算公式背后的含义但缺乏深入的理解,只是在一些简单的应用题中能套用公式,一旦遇到考验学生物理思维的难题时就不能灵活的解决。针对这种情况,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思维是有效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进行“功”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与功相关物理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科学的探究而不是生硬的套用物理公式解决物理问题。比如,物体的重量不仅通过天秤测量出来,也可以间接通过浮力相关知识推算出来。

4.3利用微课网络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重,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将物理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的批改,这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很大的考验,特别是针对物理教材中的重难点,往往无法最大程度的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微课教学方式可以帮助教师突破自身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微课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节省一定的时间。例如:在进行力学相关知识的教学是,可以将教学内容中重点和难点准确的找出来,然后根据这些重难点在网上查找相关的微课资源,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之后可以通过网上微课资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同时,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为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水平提供保障。

4.4利用微课视频内容,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将微课教学方法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学全过程中不仅可以保障物理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初中物理各部分知识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学习后可以利用微课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串联起来。例如:在摩擦力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将其分为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等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在完成所用摩擦力相关教学之后可以通过互联网微课资源将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然后学生通过微课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除此之外,可以针对课后学生反馈和作业完成反映出教学过程中没有掌握或者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将这些知识制作成微课,利用微课进行二次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好的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从而为其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

第2篇:微生物学重点知识范文

摘 要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微课设计,为在创设教学情境、引导课程教学、突破重难点、构建课堂实验等方面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高中生物;微课;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141-02

微课程,简称微课,是信息时代全新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利用视频等授课形式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它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悍、教学效果突出和交流互动性强的突出优点,成为当前我国开放式课堂教学亮点。高中生物知识点琐碎,理论抽象,实验教学比较困难,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些困难,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1 高中生物微课的特点

作为教育领域全新的教学模式,微课采用丰富多彩的视频动画的形式,给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音像效果,而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模式都有鲜明的特点。

教学内容短小精悍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高中生物微课教学是基于教材的专题知识点,通过微视频将一个章节的课程教学内容分化成若干个小专题微课程,既突出各个专题的独立性,也保持了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微课程的教学目标简单明了,课程内容短小精悍。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生物课程的教学规律,微视频内容大约控制在10分钟以内。因此,微课教学内容更加集中,主题更加突出,更有利于展现高中生物教学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形式形象具体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微课的教学设计者和实施者是教师,学生是微课教学的受益者和反馈者,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教师灌输的局面。教师需要充分解析教材中所传导的知识、思维和专业技能,经过分析总结、提炼制作,就可以使得微课充分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二次加工使得教学形式形象具体,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理解和感悟[1]。此外,教师利用微课参与课堂教学,可以沿袭课堂教学的主线,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指导课堂习题的讲解,突出习题讲解步骤、思路,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利用微课教学指导实验操作,突出实验原理、步骤,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模式创新性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课程,主要侧重生命系统的学习和理解,需要教师通过系统分析和理论学习来传授各模块的教学内容,揭示生命科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生命系统学习体系。传统教学模式基于教师的板书、模型和挂图来讲解和分析,课堂教学拖沓无序,学生学起来费时费力。微课大多采用的是微视频的直观教学,学生运用电脑、平板等智能终端在课前就可以进行知识的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来传导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立体化,实现静态教学的动态化、虚拟事物的写实化,从不同角度调动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降低专业知识的认知难度,提高教学模式的创新性。

2 高中生物微课的设计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微课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搭建完善的实验平台和体系,提高微课在生物教学方面的效率。

创设教学情境,引导课程教学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微课的教学目的是要提高学生对生物专业知识的领会。因此,微课教学必须服务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专业性和互动性,侧重创作迎合课堂教学需要的情境,通过微课连贯课堂教学环节,诠释和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通过浏览微课程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通过课程教学的开展,让学生在统一的学习节奏下集中学习微课的教学内容[2]。

如在讲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可以先播放微视频《豌豆杂交实验》,引入纯种和杂交的专业知识,同时引出课堂问题:为什么每一次结出来的豌豆花颜色都不一样?如何通过杂交实验来反映显性性状与隐形性状?分离现象与分离比的特点?通过让学生预习微视频内容,可以提前理解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减轻学生对于枯燥知识的生疏感。

搭建教学平台,突破专业难点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主要围绕生命系统开展,具有抽象概念多、微观知识点多、记忆知识面广、教学体系庞大等特点,而当前高中生已经熟练掌握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工具。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微课内容传输到学生终端,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生物课程独有的微观世界,有助于培养其微观想象力,突破高中生物的专业教学重点和难点,达到知识的浅显分析和透彻讲解,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在讲授“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时,学生很难理解微观世界里细胞与外界的跨膜运输,通过教师的板书、挂图很难呈现微观世界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制作关于细胞内壁和外壁物质交换的动画,标注知识的难点和重点,组织学生在课上和课下反复观看,认真领会其中的要义。

构建课堂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生物是一门建立在生物研究和生物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学生想要提高对于高中生物的认识,就必须认真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实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受制于实验室规模、环境和实验器材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在生物实验只能做到点到为止,有些实验内容仅限于教师的口头讲解和学生的理解想象[3]。在新教学模式下,教师借助微视频,可以运用动画的形式来充分展现生物微观世界里的化学反应和生物现象,有效填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实践。

如在讲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时,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植物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实现二氧化碳到氧气的转变,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组织足够的实验器材,需要不断讲解化学反应和注意事项。有了微课,教师就可以把实验现象放到视频课件中,通过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可以快进、倒退和放大实验现象,再现水的光解和氧气的产生,学生做到学习和实践同步进行,实验结果清晰可见。

3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更加常态化的教学方式,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微课作为一门新型的教学模式,自从应用到教育领域就广受好评。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微课的教学特点,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将课堂教学资源熟练运用到微课教学中,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人性化、科学化和智能化,这才是开展微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卢碧珍,吴佐建.高中生物微课中应用问题情境的设计与实践[J].学苑教育,2016(4):16-17.

第3篇:微生物学重点知识范文

关键词: 微课 物理教学 教学应用

一、微课的自身特点

微课是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上课方式,微课的产生,让大部分老师开始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重新进行审视,微课教学在一时之间成了热议的焦点。说到微课和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不同,在于微课有时间较短、内容精简、知识点明确等特点,可以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而且微课通常采用微视频作为主要内容,通过一系列现代化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等设备进行播放,让学习不受到地点和时间的限制,更好地让知识得到有别于传统的共享和传输。这样的微课,既有利于学生强化自主学习的效果,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

二、微课在物理课程教育中如何发挥作用

微课具有时间短的特点,以视频播放为主要内容,一般视频控制在10分钟以内,将老师对课程中的知识点做精简和完整的讲述,以教学耗费时间较短,视频内容清晰,知识点结构情景化的特点,运用于物理课程教学中。如在重点解析,知识难点和课后延伸等教学内容中,可以使抽象且枯燥无味的物理课程变得清晰生动,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相对来说,传统的上课课程中知识点非常繁杂和零碎,往往一节课45分钟老师会讲述非常多的知识重点,这对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是比较大的挑战,在物理教学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而选择微课教学,有针对性地将某个知识重点进行讲解和延伸,区别于传统上课的弊端,微课将其使用方便,精简深刻的特点表现出来,不仅仅符合现代网络社会的学习潮流,还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切合学生的自身状况,提高上课效率。物理这一门科目,是通过前人的实验为基础得出结论,后人认真研究的基本学科,而且物理具有非常严谨的特点,将物理课程和微课相结合,对教育资源改革和今后的课程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再者,从物理课程和微课相结合的效果来考虑,二者的结合是微课通过计算机等多媒体方式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老师上课的讲解和一些实验视频相结合,进行数据逻辑连接和重新处理,让新型的物理教学传播知识方式展示在众人眼前。

三、如何正确运用微课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微课之所以能够在教学中引起很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微课不受时间地点和事物的限制,并且可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不同的知识框架,不一致的授课水平的特点可以通过微课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好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现代科技的发展导致学生在网络课程上耗费大量的时间,远远超出传统上课的听课情绪,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微课的发展有自身的优势,它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好的知识,但我们经常听到网络具有两面性,如何正确地运用微课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微课自身的特点可以推动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物理研究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中国很大部分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缺点,就是学习不够主动自觉,主观意识较差,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些因素让学生一旦不受老师的课堂指导,就会失去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得个人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老师必须在上课时对学生的学习严格监督和认真指导,正确利用微课,让学生学习。而微课虽然有很多的教师讲解,但是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有些过于深奥的内容会让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这意味着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筛选微课内容,播放优秀的微课视频供同学们学习,避免学生盲目在网络上寻找视频浪费时间,降低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应意识到,微课虽然是新生代教育中一种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但传统的上课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微课只能作为一种物理上课的辅助手段,学校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切莫本末倒置,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四、结语

从物理教学过程的发展说,信息技术在各高校物理教学中被广泛使用,采用多媒体技术上课的物理教师越来越多,他们逐渐将微课和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完善磨合。微课是一种以视频播放为主的教学手段,通过精简名师的上课知识点,将其总结为时间较短的视频,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微课视频更进一步了解物理定义、内涵外延和实验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趣味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微课还被逐渐应用于教师的备课设计和课件开发中。微课是一种有别于传统上课的新兴教学方式,这样的科技化手段,让物理教学变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知识点在微课的帮助下不再抽象,变得更清晰透彻,便于学生吸收掌握。微课还能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串联和对比,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总之,微课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玉莲.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孙冬芹.基于掌握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3.

第4篇:微生物学重点知识范文

伴随着我国教育部倡导的课程改革的不断的推进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微课资源在大学物理的教学实践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微课资源的辅助下,不尽能激发同学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完善教学方法。本文对微课资源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

大学物理教学;微课资源;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微课就是课程改革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开发和利用微课资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合理有效的利用微课资源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完善和补充,使课堂教学知识碎片化、系统化,层次化,课后同学们能利用微课资源落实课堂内容,夯实物理知识。下面就目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微课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分析和阐述。

1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1.1繁多的课程内容与有限的课时数不匹配

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多,而课时相对不足是很多高校在这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使教师无法就课程设置的内容做到全部精讲、细讲。教师只能讲一些重点内容,对于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讲不到,所以势必导致学生接受课堂内容的情况出现差异,影响教学效果。

1.2学生基础水平不同,教学实施中不能做到因

“才”施教物理学科做为一门自然学科,很多知识比较抽象,难理解,导致学生的基础情况由差异,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与不同。教师若对授课知识统一讲解或略有拔高,则会出现基础薄弱的学生对授课内容无法有效接受和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对物理学科失去学习的信心或兴趣但如果降低教学难度,又无法满足基础较好的学生的知识更多需求。这个矛盾很难协调,不能做到每个同学都满意。

1.3教学过程中不能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

大学物理教师在上课时,经常会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将重点放在知识点的讲解中,未能和同学们进行更多的互动和交流,导致课堂参与度较低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影响。因此,学生无法对物理知识进行更好的吸收和理解,同时教师无法对教学工作的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掌握,对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同学们的学习形成不利。

1.4课堂知识在课后巩固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课上可以对教师通过板书、课件幻灯片等形式讲解的物理知识点、讲授的内容进行记录,或是将教师的课件进行复制,然而无论是笔记或是课件中,往往均无法将教师讲授的全部内容包含在内,使学生不能很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大学阶段教师不能经常监督和陪伴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增强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学生见面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对于课后知识点的落实及课后作业不能做到及时的沟通和讲解。

2微课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2.1应用微课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

学生在大学阶段,学生的感性思维较强,学生对物理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和喜爱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就需要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丰富,将微课视频资源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教师在对新课知识进行导入时,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在一节课的前几分钟播放给学生进行观看,通过创设这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为后续知识点的讲解奠定基础,而且对这种教学方式具有更多的兴趣,注意力可以更好的集中[1]。例如以“激光”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工作为例,教师在对其进行讲解时,通过微课视频资源向学生播放激光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比如激光焊接、雷达以及武器等。学生通过对微课视频资源的观看可以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更多学习兴趣,进而使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改善。

2.2微课资源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不仅能使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更好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更多清晰、直观认识。但是一些物理实验较为复杂,实验过程及现象也具有一定的不可重复性,教师在实验教学之后无法使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更好的回顾,实验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2]。基于此教师应用微课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将实验的操作过程以及相应的物理现象进行重复演示,便于学生对实验内容的观察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可以观察到某些不易操作实现的实验现象。

2.3应用微课资源对碎片化的知识进行讲解、串连

大专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往往需要对较为零碎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由于无法将其更好的串连,对教学工作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应用微课资源对学生进行碎片化知识的讲解,将某些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分别制作成微课视频,并将资源上传到网上以供同学们反复的观看学习和下载[3]。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需要对自己未能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的攻克学习,最终实现对学生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

2.4微课资源在错题点播中的应用

大学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为了使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对自己讲授的内容产生更多理解,往往会为学生布置一定的练习题目或是课后作业。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进而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们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和整理,在课堂中向学生进行集中式的讲解。但是总有一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学生出错的题目不可能完全一致,存在困惑的知识同样不可能完全相同,教师在对某些学生未出错的题目进行讲解时,这些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出错的学生对问题产生的错误理解和偏差情况可能各不相同,错题点播针对性不佳。此时教师可以应用微课资源对学生进行错题点播,使学生在课前对微课视频进行观看,有针对性的对自己存在错误的部分进行反复的观看和学习,之后大专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统一的答疑,将学生未能自行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

综上所述,物理知识的难度较高,大学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若通过传统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可能无法对物理知识产生更多的理解与认识,课堂效率及质量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应用微课资源进行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微课资源应用方面的工作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同行教师提供帮助。

作者:王琦 单位:山西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少荣.微课资源在大专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8):19.

第5篇:微生物学重点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物理;微课;应用研究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微小的课堂教学”,说白了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设计思想,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短时间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讲解,最终的方法可以通过一个视频、音频的方式。它的形式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教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的讲解和展示,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对于中职物理的学习相对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这就要求学生对学习掌握方法,而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有新的要求。对于教学内容来说,为有效提高中职物理的教学效率,微课被教师引入了课堂。

1微课的特点

1.1教学时间短

微课占用的时间非常短,大概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在这十分钟里将主要知识点以视频形式播放出来,因为存储空间相对较小,学生下载传播都极其方便,与传统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相比,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1.2主题突出

一段视频会有侧重点,对于重难点内容,会重点标注出来,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重点是什么。虽然时间短,但很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1.3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教学内容以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学生们若有疑惑可以及时提问,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也变得生动起来,有助于解决疑难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也得以激发,构建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1.4重复性强

在之前的教学当中,主要依靠老师进行讲解,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老师就会停止讲解进行解答,而有了微课之后我们可以重复播放,这点是传统教学模式不能相比的,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成效。

2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微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本是一个“兴趣性”特别强的学科,物理实验、各种生活中的现象,对学生来说都十分有吸引力。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引入吸引学生教学这一点,而一味的“灌输性”教学理论知识的讲解涵盖在整个物理教学课堂。这难免使得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枯燥、单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就要将教学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改变,例如,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带入课堂中,注意物理实验的使用。而微课程微课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阶段的学生都喜欢有趣的课堂,中职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在制作小视频时要注意不要把视频做的过于枯燥,如果学生把视频做的过于枯燥,那就失去了微课的意义,微课的趣味性还可以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被激发,课堂有效性也可以得到提高。

2.2将微课输入手机,建立第二课堂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物理化学》课程的课时被缩减,为物理化学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微课的出现为克服这一困难带来了希望。微课的特点是内容少、时间短、针对性强、使用方便、易于传播。教师将部分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并由学生输入手机随时学习,微课就成为了课堂的延伸――师生的第二课堂。这种“微课”的学习方式灵活,可以只占用学生的碎片时间,并且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受到学生的喜欢。

2.2.1对重点概念、重点比如公式ΔU=Cv(T2-T1),针对不同系统,使用范围不同,那么,教师就可以将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单独录制成一个专题供学生反复学习。

2.2.2章节内容的概况总结。热力学是物理化学的核心,概念多、公式繁杂,学生在学习时通常不能很好的将知识点链接,为了让学生对热力学知识有个整体的了解,教师可将热力学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总结并录制成微课,供学生学习。

2.2.3典型例题的讲解。由于学时的限制,课堂上讲解例题的时间几乎没有,而练习对于物理化学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将例题的讲解录制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后学习,并辅助一定的练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制作实用的微课

微课是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视频,通常在十分钟之内,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制作微课呢?答案是否定的。什么样的知识点适合做微课呢?基本的概念、定理等讲述性较强的知识点,轴对称、三角形等拓展性的知识点,推导过程、解题思路等操作性强的知识点以及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此外,在制作时还要考虑到面向对象的不同,针同不同学段,不同学生侧重点不同。如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在制作时要尽可能多运用图片、模型等,以激起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而针对中职三年级段的学生则要适度抽象、逐步演绎,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这样所制作的微课,才能真正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手段,实现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

3结束语

总之,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在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将二者结合起来,构建微课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能实现数学有效教学。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不断实践与探索的过程。教师要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这样才能使之成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岩.微课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知识文库,2016(14):160.

[2]孙胜霞.小议微课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07):66.

第6篇:微生物学重点知识范文

微生物学理论课程沿用我院选用沈萍和陈向东主编的《微生物学》第二版教材,该教材共15章内容,用48学时来完成教材的内容显然是不够的,面面俱到,只能是走马观花,会出现泛泛而谈,重点不突出,难点讲不透,学生听不懂的现象。为此,将教材内容整合缩减为12章,重点介绍1~7章基础微生物学的内容。突出微生物的构造和代谢,注重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内容的介绍,强调微生物研究无菌技术的重要性。在组织教案时注重与先修课程的内容衔接,对先修课程已经介绍的知识,在课堂上不再重复介绍。如在介绍微生物第八章微生物遗传的内容时,遗传学课程已介绍过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证明基因突变的非对应性“变量、涂布、影印”三个实验等内容,则以问题的方式和课外自学的方式复习,不在课堂讲授,把有限的学时用在基础部分。

二、探索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方法,构建微生物学理论教学模式

所谓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是指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学过程几乎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显然,单一讲授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针对微生物学课程的开设对象他们已先修了大学化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课程,对生物科学专业知识有一定积累的特点,教学中,在每章节开篇讲授时,将该章节的教学目的、重难点对学生提示,以问题的方式提出知识点,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带着问题浏览教材和在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并让学生上讲台陈述对所提问题理解、与同学讨论的结果,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点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如在介绍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和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的内容时,根据第三章内容和知识点设计了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细菌的一般(基本)构造与特殊构造及功能,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构造的异同,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与革兰氏染色结果等几个问题;根据第四章的内容设计了微生物需要吃什么(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微生物有什么嗜好(营养类型),如何给微生物做饭(培养基的配制),微生物是怎样吃东西的(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等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浏览教材,左右邻桌相互讨论,最后由学生来陈述问题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表述,进行归纳提炼和小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构建了提出问题———阅读讨论———解决问题———提炼归纳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式讨论教学法,改变课堂教师一言堂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学生能力发展和素养提高为主要目标,得到学生的赞同和积极响应,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学生在教学中多次上讲台锻炼,有利于学生早日成才。

三、小结与讨论

第7篇:微生物学重点知识范文

【关键词】大学物理;微课程;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改革;学习主动性

大学物理是高校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它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物理基础。然而,目前,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大学物理的教学,仍然采用的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且师生互动性比较差,导致学习效果欠佳。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与新型教学模式的冲击,探索大学物理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优势及特点分析

翻转课堂是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内化两个阶段进行前后翻转,包括课前自主预习新知、课内知识解疑与内化、课后知识巩固与拓展三个部分。在课前,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整合重组,精心查找资料,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借助于微视频和学习资料对新知识进行预习,完成知识的传递与构建。在课内,教师组织学生互动讨论,互教互学,共同分享学习成果与解惑答疑,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在课外,学生借助微视频巩固课堂知识,并且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动手实践时间,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壁垒,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翁,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实现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大学物理是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结合,可以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微视频学习本专业所需掌握的物理知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同时又借助于微课帮助学生对大学物理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了解与掌握,大大提高了大学物理教学的效果。

2.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1课前制作微视频,完成新知传递

在课前,教师根据大学物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将物理知识点进行逐层的分解。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个或若干个视频,每个视频旨在介绍一个相关知识点。例如力学这一单元教学,可以分为质点力学与刚体力学,而质点力学又可以分为质点运动学与质点动力学,这样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制作相应的微视频,微视频时间最好控制在5-10分钟之内,注意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例如,在《简谐振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教材中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理解比较困难,为此,微视频内容主要包括:引入生活实例介绍简谐振动现象,帮助学生初步感知,然后进行归纳总结简谐振动的物理定义、判断依据和性质特征,以基本知识点的讲解为主。微视频制作完之后,教师将其与配套基础习题发送给学生或上传到校园网平台中,让学生根据微视频学习教材内容,并且完成相关习题的练习,从而完成对课堂新知点的传递。

2.2课堂互动交流,完成知识点内化与吸收

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宗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可以是预习时出现的问题,也可以使预设的问题。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积极引导、组织讨论、互动交流、总结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点的内化与吸收。在《受迫振动和共振》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回顾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物理实现,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了解阻尼振动的特点,进而引出受迫振动的物理概念。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观看微视频中的重难点,共同探讨共振现象产生的条件、共振现象的危害以及如何消除共振现象,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整体构建与吸收内化。在完成基本知识点内容的学习后,让学生观看微分方程的微视频,引导学生掌握微分方程的形式及求解方式,进一步从数学思想的角度升华对受迫振动与共振的理解,最后,通过课堂测验来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

2.3课后知识拓展与延伸

翻转课堂的课后拓展与延伸,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可以利用微课程对某个专题或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拓展学生概念和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课后的学习探究环节中,教师还要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建立课后补救教学和作业反馈机制,实现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学习机会,也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补救学习等提供了便利。

3.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适应当前社会及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翻转课堂将互动讨论、互动交流作为两大利器,教师在课中进行答疑解惑。同时,将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结合可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控制,弥补了传统物理教学中互动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的不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变了我国传统课堂教学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和被动灌输的局面,促进了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战荣,马进,沈晓芳.大学物理微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C].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2016:121-124.

[2]何朝政,宋海珍,张鸿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16(3):47-49.

第8篇:微生物学重点知识范文

1“泰微课”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预习

例如教师可以把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做成“泰微课”让孩子在家自主先学,独立思考.预习可以大大降低学习难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预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着眼点是为学生自己“更好的学”,为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打下基础.学生经过预习再去听讲,上课时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往往比没有预习的要强.

我们知道,预习时因为知识储备和个人能力的限制,很难做到把教材全部内容领会,总会遗留一些不懂的问题,盼望着上课时能得到解决,这样,听课时的积极性和目的性自然就比较强了.“泰微课”和课本的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可使学生更有效预先了解知识内容与线索,分清知识重、难点,同时也可预先理解部分知识,让学习更有针对性,有效提高听课的质量,特别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达到笨鸟先飞的效果.

当然在第二天的课堂中,教师需要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检查自学的情况,了解学生通过自主先学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教师就不需要再重复讲解,既能节约很多课堂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能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和自觉性.

2“泰微课”把物理知识变抽象为具体

物理现象及其规律有许多的物理专业术语,为使物理规律简单 、明了、准确地表达出来,我们需要有特定的物理情景.虽然教师能注重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知识,但常规课堂难以做到每个知识点都能配以情景,而以“泰微课”为主线来整合教学设计和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专题资源包”,营造真实完整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形象地了解物理现象,理解掌握概念和规律.

3“泰微课”能提升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泰微课”轻松有趣,其内容浅显易懂,简单易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感到繁难,同时配之以画面和实验,更显得直观形象、活泼灵动,非常易调动起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学习者产生很深刻的印象.“泰微课”学习理念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是邀请学生参与,在“泰微课”与学生的生成性互动中表达对于学生的尊重.学生是具有主体意识的存在,学习是一个生命自主活动的过程,如果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而忽视其能动性,任何课程都将是无色彩的风景,乏味而又枯燥,难以唤起蓬勃的学习激情.因此,“泰微课”的精神性资源,会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激发,提升学习信心.

同时“泰微课”有着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诱导力,在促进个体生命发展的意义上具有诱发生命潜能的特点.“泰微课”以其丰富的张力吸引与诱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最终使学生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喜悦,然后再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索.面对“泰微课”,虽然学生已有的心理准备不尽相同,领悟“泰微课”意义的方式也各具差别,但是,他们的情感反应都在渴望着探究.“泰微课”以其直观的情境性、多维的诱导性,在开启学生的求知欲之后,深入发掘的正是学生源源不竭的潜能.

物理学蕴含着美,但这种美多是抽象的,对学生来说更多的是枯燥沉闷的公式、概念,很多学生在感受到之前已经知难而退,丧失学习信心,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若能根据需要选择“泰微课”,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能“一对一”的辅导,将一个个知识点以“泰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可能出现的效果不仅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效率提高了,还能提升信心和学习的勇气.“泰微课”及网络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使物理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学生感受到了物理的美.更多的学生对物理学习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为物理教与学的优化奠定了基础.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对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4“泰微课”能实现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学

“泰微课”内容丰富,且能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一对一的形式展开,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也可以反复观看、细思慢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很好的实现了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学,也凸现学生在学生上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设计制作“泰微课”时,可让学生们参与,比如哪方面的知识未能掌握,喜欢怎样的讲授风格等等,甚至让学生成为主讲,与同学们交流,使“泰微课”的“粉丝”越来越多,以至出现“物理达人”,这些“达人”们虽然没有老师讲的那么系统、专业,但学生参与热情高,针对性强.学生参与“泰微课”的设计与讨论,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的拓展和提升.

5“泰微课”可以巩固复习

课堂听讲学生不可能一直全神贯注,总有一部分学生有这里或那里的知识漏听或没有听懂的.由于时间以及精力的限制,这些问题老师很难课后逐个答疑.而“泰微课”就可以让学生有目的给自己逐一答疑.由于个体的接受能力有差异,而“泰微课”可以重复播放,接受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就可以多次观看.

课后去看“泰微课”,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去寻找更多的拓展内容,从而能有效地理解课本知识,突破学习的难点,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例如在讲解力学时,有部分学生总是分不清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但是在课堂上反复的讲解又会影响大部分同学的课堂效益,那么通过“泰微课”再对这个知识点进行“补课”针对性就要强得多.

第9篇:微生物学重点知识范文

关键词: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教学体会 时代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29-02

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可以用飞速来形容,其对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其中的微生物学又是发展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1]。不难看出,理论结合实践,是这门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因此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而如何使学生一方面能够牢固的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又能树立起将所学理论用于实际应用的意识,是每个从事微生物教学的老师所要承担的基本责任,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生的思想认识、相关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如何在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做到紧跟时展,是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因此,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三个方面讲述笔者有关现代微生物教学改革的观点和体会。

1 丰富和更新微生物教学内容

1.1 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微生物相关其它课程内容的补充

微生物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的遗传等几大部分。可以看出,微生物学实际上缺乏自身所独有的理论体系,从某种层面上讲,其是综合讲述具体与微生物关联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以及生态学等学科的内容。虽然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论,学生会在相应的课程中学到,但若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老师需及时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有关背景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指出该理论下有关微生物的特性,即与高等生物的不同之处。比如:在讲述光能营养微生物时,老师需带领学生复习循环光合磷酸化和非循环光合磷酸化,以及ATP合成酶等生物化学知识,在此基础上点出相对于高等植物,微生物存在着更为丰富的磷酸化途径,如紫膜光和磷酸化,就是嗜盐古菌所独有的途径。这样才能在学生脑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1.2 不断追踪微生物最新的研究结果,及时补充到课堂教学中

本文开篇中已经提到,微生物的学科发展速度是飞快的,而知识的快速更新已经使人们感到有些“应接不暇”。这可从微生物学教材的修订速度得到充分体现。如周德庆先生编写的《微生物学教程》于1993年第一次出版,而第二版于2002年面世,仅仅8年后作者就进行了第三次的修订。然而这种修订的速度似乎仍然很难与学科发展同步。例如:目前的教材中有关微生物CO2固定的内容提及了4种已知的代谢途径,但是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已经有两条全新的固定途径在微生物中被发现[2]。再比如,在微生物的生态这一章中涉及的有关微生物的地球化学作用的内容中提到:硝化作用是由亚硝化细菌引起的,但当前的研究表明:古菌在硝化过程中似乎发挥了比细菌更大的作用[3]。诸如这些最新的内容,是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一方面可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微生物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热情。虽然追踪微生物最新的研究进展对于授课老师来说无疑是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但这确实可得到较好的授课效果。

2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活跃、个性独立和叛逆性强是现代大学生的普遍共性。学生们往往凭借个人喜好而专注于个别课程,同时也很容易对某些科目产生较强的厌学情绪。因此,在如今的微生物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需紧密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中心。

2.1 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2.1.1设置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吸引学生简单而有效地办法就是提出问题,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多问“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讲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时,可提出如下问题:(1)为什么完全相同的染色步骤,不同的细菌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2)而为什么有些革兰阳性细菌会呈现出阴性,而有些革兰氏阴性细菌又会呈现出阳性的结果?(3)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这些错误结果的出现?通过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不断得到积累,身心得到鼓舞,自然也就产生了学习兴趣。

2.1.2 设置特定话题,师生共同讨论

教师在全面而详细的讲授完一个知识点后,可围绕该知识点,并结合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案例,设置某一话题,展开课堂讨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话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时鲜性或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例如,在讲完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这一内容后,可设置如下话题:为什么国家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载人深潜器“蛟龙号”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该话题本质是在讨论海底资源的开发,通过讨论学生会对海洋微生物的资源价值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甚至对微生物资源学也会有自己的思考。

2.2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多媒体课件正在或已经成为微生物学的主流教学手段[4]。这是由于多媒体的以下优点决定的:

(1)图文结合,生动形象。多媒体将图像、声音、动画和文字等集中于一体,可把抽象、微观的东西变得直观生动。事物的具体结构、变化过程直接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活跃融洽。例如,在讲解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时,由于其结构微小,肉眼很难识别,因此学生并不像学习高等生物的形态那样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如果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微生物的扫描或投射电镜照片,把微生物的实际结构直接呈现给学生,化微观为主观,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变得更容易,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被激发,教学效果也自然得到了明显提高。

(2)包含的信息量大,可节省讲解时间。微生物学的知识点繁多,而运用板书的教学方法将这些分散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则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从而使得教学进度变得缓慢,而且学生也无法形成连贯和系统的思维,这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使师生双方都从繁重的板书或记录中解脱出来,缩短了讲述时间,同时也使得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补充最新的微生物学知识,举更多的实例,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更清晰的讲述教学难点。

当然,在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授课老师去解决或避免。

(1)课件的制作相对简单,许多课件都包含过多的文字。教师往往把大部分自己要说的话直接呈现在多媒体中,而在课堂上直接朗读,学生阅读的速度比老师讲的速度还要快,这种授课方式不但失去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反而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授课老师需在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多用图标和动画,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由于多媒体教学可缩短讲述时间,老师们很容易忽略学生对内容的接受速度,这样在快速的知识灌输过程中,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节奏,这样反而无法使学生对知识点有充分的理解。

另外,当一节课的内容讲完后,多媒体课件中一定要有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就像传统的板书授课那样,学生可最后对整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回顾,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认识。

3 增强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如前文所述,微生物学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学科,因此微生物实验课在微生物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科研实践的开展可锻炼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其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

础[5]。所以,是否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是评价微生物学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

3.1 注重培养学生微生物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任何一项研究性实验都是由若干个基础实验构成的。因此基本实验操作是开展科研实践的前提。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需特别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首先,教师需详细讲解实验的操作原理,着重指出关键操作步骤,特别强调重要的操作细节。然后自己亲自演示操作流程,在操作过程中可将前面讲到的原理、步骤和细节重新重复一遍,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细菌的划线纯化操作,教师按照规范完成培养皿的打开,接种环的拿放,特别强调当划完第一个区域后,需灼烧接种针,然后进行后续划线。当学生亲自操作时,需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指出不规范的地方。

3.2开展设计性实验

3.2.1指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

教师先提出某一特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并撰写实验方案。方案的内容具体包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实验流程,所需试剂和器材,推测可能存在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案,最后是预期的结果。完成方案设计后,老师需认真审阅,和学生讨论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并确定最终方案。

3.2.2 全程监督实验过程

由于在制定实验方案时,学生已经对实验内容有着比较深入的思考,因此对出现的问题会主动解决,但学生毕竟缺乏经验,很有可能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所以,老师需以监督和指导者的身份全程参与到实验中去,启发学生如何解决意外情况,切不可撒手不管。

3.2.3 引导学生尝试撰写实验性论文

当整个实验结束后,带领学生对结果开展讨论,提高其逻辑性思维。并鼓励学生将实验以论文的形式展现出来,以锻炼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

4 结语

相对于其他科学,“日新月异”是包括微生物学在内的所有生命科学学科最为鲜明的特征。在这种形势下,授课过程中如何采用先进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传授更新更全面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这将是需要长期和深入讨论的话题。在本文中,作者只是谈谈在微生物教学中的个人观点和体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能和广大同行相互探讨,共同进步。总之,微生物学还是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的,只要授课教师在业务上努力钻研,做好微生物学的教学工作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周德庆. 微生物学教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Berg I, Kockelkorn D, Ramos-Vera W, Say R, et al. Autotrophic carbon fixation in archaea[J]. Nat Rev Microbiol, 2010, 8(6): 447-460.

[3]Leininger S, Urich T, Schloter M, et al. Archaea predominate among ammonia-oxidizing prokaryotes in soils[J]. Nature, 2006,442(7104).

[4]郑毅.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1): 123–12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