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北大荒的秋天范文

北大荒的秋天精选(九篇)

北大荒的秋天

第1篇:北大荒的秋天范文

关键词:写景;特点;顺序;美

语文教师都要求在明确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环节。不同类型的文章,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有侧重点的。写景类文章,在教学中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欣赏景物的美或者是景物自身的特点上。所以在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品读景物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上。

一、抓住写景文章的特点进行教学

写景的文章在教学的时候,要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了解景物特点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年级上册三篇写景的文章分别是《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读完《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给人的感觉是美的。《北大荒的秋天》分别从天空、小河、原野这三方面来形容北大荒的美,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找出这篇课文的中心句。原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这句话来写的。接着我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读一读,并且说一说美在哪里。整个教学始终围绕着感悟“北大荒秋天”的美上。而《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拉萨天空的“蓝”,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始终抓住拉萨天空的“蓝”展开教学。只是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拉萨天空的蓝。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拉萨天空的“蓝”。

二、按照一定的教学顺序展开教学

(一)整体感悟景物的特点

在教学第二课时,设计的环节是多种多样的。而我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整体感悟景物的特点。就比如《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我在复习导入的时候,引导学生整体感悟北大荒秋天的美,提出了“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交流之后,顺势在多媒体上出示这句话,引导学生读一读,读出北大荒秋天的特点:“美”。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整体感悟西湖的美,我便出示一些西湖美景的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西湖的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对西湖的印象,从而整体感悟西湖的美。而《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更需要图片、视频和音乐的渲染,因为我们班的学生都是生活在城镇上,这里工厂很多,根本看不到很蓝的天空,所以在教学《拉萨的天空》的时候,我出示了一段拉萨天空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仿佛跟随着他们的脚步,一起来到了,去感受拉萨天空的“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情景交融,学生自然而然会表达出拉萨天空的“蓝”。

(二)明确描写的景物

既然是写景物的文章,所以在学习这类文章的时候,必定要明确这篇课文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对于这些景物进行品读感悟。就比如《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写了三处景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三处景物。整体感悟北大荒秋天的美,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么课文中从哪些景物可以看出北大荒秋天很美呢?于是学生就会去了解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最终找到了天空、小河、原野这三处景物。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这篇课文在描写景物的时候,不像《北大荒的秋天》一样分成三小节来写。所以在寻找《西湖》这篇课文的景物时,要引导学生一个个小节地寻找。经过查找,学生找到了第二小节描写的西湖的山,西湖的湖,第三小节描写的西湖的堤和西湖的岛,第四小节描写的月光下的西湖。

(三)了解作者观察景物的顺序

在了解了景物特点之后,在具体感悟景物美的时候要了解作者观察景物的顺序,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第四小节的时候,抛出一个问题:感受了小河的清澈见底之后,让我们放眼远眺,来到北大荒的原野上去瞧一瞧。从“放眼远眺”这个词语让学生了解作者是从近处往远处看的。整个教学环节思路十分清晰。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自己去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体现“由辅到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抓住“放眼远眺”“湖的南北西”来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到近、由四周到中间的。

(四)让学生读句子,展开想象,展现具体的、生动的景物,从而感受景物的特点

第2篇:北大荒的秋天范文

古人有过:“湖墅之胜,莫过于三雪。西溪之梅花,名之香雪;河渚之芦花,名之秋雪;皋亭之桃花,名之绛雪。而香雪、绛雪之艳,莫若秋雪之韵也”。字里行间,对于芦花的礼赞溢于言辞。不难想见,在先人眼里,梅花、桃花虽美,但是人们最为醉心的景观,仍然是芦花。千百年来。西溪赏芦闻名遐迩。

西溪,杭州近郊的一块沼泽湿地,土质松软。并不适宜于农耕土建,因而,人烟稀少,塘荡遍布。古代,这里既是一个荒僻古庵之所,又是一个梅桃拥村、芦苇遍野的荒僻水乡,向以秋冬季节的观芦赏梅而著称。

西溪的特色是塘荡野芦,杂树丛生,烟柳障目。密竹遮天。这也正是它的诱人之处。

先贤对于西溪的赏景推崇备至,甚至连观芦时辰也有讲究,朝暮晴雨都有分寸。观芦,以暮秋初冬最佳,泛舟芦荡。晚霞一抹,轻风徐来,水波荡漾。

游客坐于舱中,船工在后,慢桨轻橹:游客在前,谈笑风生;秋水一泓,荻花四壁。荒芦如潮,人有“如行天宫玉宇”之感。小船载着游客摇进河荡深处。不经意,或许能观赏到“一行白鹭上青天”之古趣。

若在风起云涌之时,轻舟一叶。飘进芦海。此时,芦絮飞舞,芦浪翻腾,别有一番情趣。远远望去,芦絮莹如北国封霜,势若千里飘雪,茫茫苍苍。

此景。就是人们交相称颂的名景“西溪芦雪”。

2008年暮秋,我有一好友到杭,陪同游览。由于时程排得稍紧,车到西溪,已日暮黄昏。众人雇了条小船。划到芦荡僻处。未料,老天不美,天色骤变,乌云低垂,山雨欲来。风吹芦呜,声若万马疾驶,大家正襟危坐,谈天色变。

环顾四野,芦浪滚滚,犹如钱江大潮,巨浪翻腾。起身远眺秋雪庵,芦荡中的一座二层小楼,宛若一叶扁舟,飘浮于芦海之上,时隐时现,仿佛顶风疾驶。景色煞是壮观。

那句“天苍苍兮野茫茫,风吹芦低兮见孤庵”之句骤然浮现。我的那位朋友。到过不少胜景,足迹几乎遍布神州。观此景,竟也拍手叫绝,说道:“吾观西溪之胜无与伦比,可言七字‘西溪归来愧言景’。余遍走大江南北,惟西溪之行为最。”

秋雪庵,一座古庵院隐蔽于芦荡一隅,四周荒芦环绕,突兀于旷阔的芦洲之上。

晚风乍起,芦花盛开。游客登楼,凭栏赏景,会莫名而生思古怀旧之感。

庵后,有一埠头,我们弃船上岸,曲径通幽,可登楼赏景品茗,推窗远眺,月下赏芦,别有一番意境:芦洲荒岛,曲水环绕,人有满目潇然之感。入夜。立于窗前。举目四顾,白云飘渺,月色莹光,皎灿炫目,曲水微波,盈盈相映。芦花盛开,皑若积雪,遇风则白絮飞舞。远观,势若漫天大雪。古人观此景,感叹道:“花时月夜登阁四望。如千顷白雪身于冰壶:遇风则芦花飘舞,似漫天瑞雪。”

第3篇:北大荒的秋天范文

青少年宫美术教师事迹材料

生活是绚丽的,艺术是多彩的。一年四季风光秀色,逃不过青少年宫小版画爱好者的眼睛。融入自然界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怡人景色,寻找创作灵感,同学们陶醉在山林之间,被山城诱人的景色所吸引。他们用手中的笔、刻刀来描绘秀美的家乡、可爱的祖国。

说起北大荒版画,它来自于广袤深沉的黑土地,来自于北大荒几代人的智慧和心灵。曾受北大荒版画熏陶的老师,为使北大荒版画后继有人,除在市青少年宫担任正常的教学外,还开办了北大荒版画专业班,认真传授版画方面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可别小看这小小的刻刀,在不同材质的板面上,精心雕琢,用心刻画,一定会刻画出你心中最美的图画。你看!这炊烟袅袅的农家小院,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多么形象、逼真啊!这么多作品都出自于小版画爱好者之手。其中每幅作品都凝结着老师的辛勤汗水。

版画的种类很多,有综合版画、塑料版画、木刻版画、石膏版画等。它的整个制作方法是,先画一个稿子,把你对生活的感受画出来,从艺术的角度构图、上色,然后画在板子上,就可以用刀刻了,用刀刻要讲究刀法,根据内容需要,有的用刕刀,有的用圆刀刻,还有的用平刀刻,刻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各具特色。

一般刻出一幅好的作品要十五天左右,手刻出泡、刻出血是常事,但同学们深知,只有刻苦努力学习版画艺术,多学多练,将来才会有所作为。这些年来,陈老师呕心沥血,循循善诱,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刻版的小画家。最令人羡慕的是苏文娟,她的作品“果子熟了”在国际儿童绘画比赛中获过奖呢!

老师面对一幅幅画作对我们说:你们看这幅画是我学生苏文娟创作的,她创作这幅画的时候才12岁,这幅画的主题表现秋天果子熟了,秋天树叶落了,树上挂着很多果子,地下也落了很多果子,人们在拾果子,满地果子象音乐的合声一样美妙。她曾参加过日本“比斯诺尔”国际少儿绘画大赛,获亚洲友好奖。这是她刻苦努力学习的结果。

第4篇:北大荒的秋天范文

【白露节气关于气温与农业的谚语】

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四月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夏作秋,没得收。

五月不热,稻谷不结。

六月不热,稻子不结。

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三伏不热,五谷不结。

铺上热得不能躺,田里只见庄稼长。

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人往屋里钻,稻在田里窜。

人热了跳,稻热了笑。

人怕老来穷,稻怕寒露风。

遭了寒露风,收成一场空。

晚稻全靠伏天长。秋热收晚田。

麦里苦虫,不冻不行。

冻断麦根,挑断麻绳。

冷收麦,热收秋。

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大雪飞满天,来岁是丰年。

大雪下成堆,小麦装满屋。

今冬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大雪兆丰年。

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冬雪一条被,春雪一把刀。

腊雪如盖被,春雪冻死鬼。

冬雪是麦被,春雪烂麦根。

冬雪是被,春雪是鬼。

冬雪年丰,春雪无用。

春雪填满沟,夏田全不收。

雪化水成河,麦子收成薄。

春雪流成河,人人都吃白面馍。

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寒损根,霜打头。

桑叶逢晚霜,愁煞养蚕郎。

晚霜伤棉苗,早霜伤棉桃。

棉怕八月连天-阴-,稻怕寒露一朝霜。

荞麦见霜,粒粒脱光。

八月初一雁门开,大雁脚下带霜来。

寒潮过后多晴天,夜里无云地尽霜。

北风无露定有霜。

霜打片、雹打线。

风刮一大片,雹打一条线。

春旱谷满仓,夏旱断种粮。

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不怕种子旱,就怕秋苗干。

不怕旱苗,只怕旱籽。

三年收两头,锅巴盖墙头。

圩田好种,梅雨难过。

圩田好作,五月难过。

圩田隔夜是荒年。

水荒头,旱荒尾。

水荒百日,旱荒一年。

水荒一条线,旱荒一大片。

第5篇:北大荒的秋天范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参考注释:

①天净沙: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

②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元大都(现北京人),著名戏曲家。

③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马致远元散曲:《天净沙秋思》

赏析:

第6篇:北大荒的秋天范文

我爱寒冬腊月的瑞雪纷飞,于是我爱上了塞北。

――题记

我生于江南水乡,生命中的每份记忆都少不了这缠绵水乡,于是我眷恋着江南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

我从未见过戈壁大漠,诗词中的每句大漠苍茫都让我无比心动,于是我向往着漫漫黄沙,秋风铁马。

小桥流水人家・杏花春雨江南

我曾走过江南的桥,多是些石拱桥,经过了流年的沉淀,石桥总有些斑驳,那些石桥啊,不知走过了多少时光,留下了多少篇章,相遇了多少佳人,沉淀了多少岁月的故事。

我曾游过江南的水,清清凉凉,却不至寒冷,带着些江南特有的柔情。有时泛舟湖上,总有清风扑面而来,带着些水的湿润,好似轻纱蒙面,丝丝缕缕。

我曾听过江南的雨,或是淅淅沥沥,或是丝丝绵绵。总有些娇音萦萦,就像江南女子的吴侬软语,带着柔情,带着妩媚,似缠绵,似倾诉。

我曾踏过江南的路,撑上一把油纸伞,踏着斑驳的青石板,嗅着轻风带来的阵阵花香,有桃花,有梨花,有杏花,还有些不知名的野花。这时候,你看看路边,总有些争艳的百花。有时是映日娇艳,万分迷人;有时是枝挂清泪,楚楚动人。江南总有些田间小径,或是铺些鹅卵石,或是直接的弯曲小径,隐埋在花草丛中,掩映在婆娑的枝桠下。

我曾折过江南的柳,记得小时候,每逢仲春总得折下一把柳条,或是随手插入土里,或是信手编织花环。于是童年的春天总离不开柳,江南的柳啊,细细长长,环住了童年的梦。

我还曾赏过江南的花,望过江南的月,品过江南的茶,思过江南的燕,这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汇成一幅水墨江南的画。

古道西风瘦马・铁马秋风塞北

我这一生都不曾去过塞北,可是,我读过许多塞北的诗词,梦过许多塞北的旅程。

在梦里,他们告诉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古老的塞北总有许多战事,从秦始皇统一六国甚至更早开始,这里便是征战频发。在这里,住着生性好斗的匈奴一族;在这里,燃起的狼烟远多过史书记载;在这里,唱起的战歌远胜过其他边境;在这里,鸣起的号角不止是在战乱的年代……秋风萧瑟,夕阳如血,塞北的荒漠在战争的洗涤下,变得孤独萧瑟。

在梦里,他们告诉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才想起塞北的版图上不仅是荒漠,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在这里,住着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奔腾着数以万计的骏马,饲养着无数的牦牛绵羊。也许,在不为人知的地方还藏着几只羚羊;也许,可以听到放牧人的悠扬牧歌,听到不远处荒漠的骆驼铃子,看到一丛丛比人高的野草……苍凉秋风下,塞北的草原依旧是那么辽阔。

在梦里,他们告诉我“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他们告诉我“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他们告诉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他们告诉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这一切的一切,谱写成一首苍凉塞北的曲。

江南的画,让我魂牵;塞北的曲,让我梦萦。

第7篇:北大荒的秋天范文

吱吱呀呀的橹声

似悠远的驼铃

在耳膜振动

哗哗啦啦的桨声

是大海潮涨潮落时的喘息

橹摇搅乱灯影

桨拨弄颠星辰

橹声浆声声声悦耳

摇拨我心中的诗梦

一个深秋的清晨

深秋的清晨

大雾又一次降临

铅灰色的帷幔

世界混沌

我独自一人

走在郊外孤独的小径上

四周静谧

万物潜形

仿佛坠入无尽的深渊

不见自己的身影

雾是慢慢散去的

湿漉漉的小径

落叶飘零

此刻,我的心境

无花果

十七八岁的时候

曾斗胆地学着写诗

春天未吐绿的树枝

未挨过寒冷的冬季

不开花未必不结果

结出果未必能成熟

在深秋里绽放

腊梅在严冬里傲霜

无花果不必受孕

却生出一个个胖小子

寻觅山溪的源头

清冽的山溪

弹跳着伸向远去

我在这大山里寻觅

寻觅,山溪的源头

越过没膝的蒿草

穿过茂密的荆棘

从山脚到山腰、山巅

一直,绕到大山的后面去

却觅不到溪流的踪迹

白云在山涧缭绕

风张开随心所欲的翅膀

松涛,鸟儿在林间啁啾

嘲笑,迂腐

山溪的源头,就在

茂密的丛林

绿色的植被

木鱼声声

寒风呜咽

松涛轰鸣

冬眠的季节

兔走鸟飞

寺院一片空灵

僧尼们

有节律地敲打着木鱼

枯灯孤影

香火无声

银装素襄的世界

将昔日的尘缘封冻

木鱼声声

僧尼们在沉思着什么

影子

孤寂一人

在漫长漆黑的夜里跋涉

繁星隐匿

怀宇混沌

扬起思绪的风帆

向着幽冥的苍穹

在宇宙的脉管里遨游

坠落吞食万物的黑洞

萤火

浮游的魂灵

沧海里一盏

闪烁的灯

影子在无涯的时空隧道里

仲延、晃动

我已习惯了黑暗

只是宇宙未老

悲秋

秋原上悲怆荒凉

玉米、谷子、高粱已被收割

秋风萧瑟

旷野像分娩后的产妇

沉寂的土地失去血色

横躺竖趄的秸秆

堆砌在沟堰路旁

与枯萎的蒿草作伴

牛车不会再来

抛尸荒野的那份

酸楚和凄凉

浓烟翻卷

空气里弥漫着呛人的味道

火光冲天

点燃夜的帷幔

大地满目疮痍

秋收之后

苍天凄楚

大地哀鸣

枫林

步履蹒跚,独行在曲径通幽的山涧碎石路上。

西风送晚,炊烟袅袅缭绕着白云深处的人家。

枫林醉卧在高高的山坡上。残阳如血。萧瑟的秋风将十月的晚秋吹瘦。

蝉声远去,蓑草枯萎。蟋蟀们凄婉地吹打着为秋举行庄严的葬礼。

一叶落兮而知秋,

北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兮雁南归,

枫林醉兮皆秋里。

山川不知兴衰事,

一任斜阳空自悲。

多姿多彩的艳色秋野,多姿多彩的暮秋之云。凛冽地且悲壮地哀鸣。

西风古道,自知暮色向晚的老牛奋蹄,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木棉树

乍暖尚寒的时节。聪慧机敏的犬,在旷野狂奔追赶晶莹剔透的雪。

火红的三月。烈烈木棉吹着呼哨向大地奏响牧童的歌谣。

遥远的北方,老燕夜以继日地忙碌着衔泥筑巢。

西伯利亚的风婆手舞足蹈,扬起不安分的尘沙,闭目遮天,搅动蛮荒的梦幻。

第8篇:北大荒的秋天范文

“秋”,一个在古代文人笔下充满灵性的季节,一个映射寄托着历代游子羁旅情怀和思念愁肠的意象,历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无论是唐·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还是北宋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无不激荡着诗(词)人牵肠挂肚的情怀。但其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还是元代马东篱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翻开古代文化典籍,除了唐·刘禹锡、杜牧等少数文人笔下的秋充满欢快喜悦情怀(《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外,其余大多古诗文都离不开惆怅别绪。这大概与秋冬季节特有的自然景观容易使人触景生情,产生悲凉之感;另外,古代的“秋”和“愁”是谐音,容易勾起羁旅在他乡的游子们的思乡思亲情怀有关。在那个交通信息不太灵便的时代,大概唯有借景抒情才是他们排遣惆怅的唯一途径吧。

《天净沙·秋思》之所以被誉为“秋思之祖”,在于词人长于环境衬托,使意象和意境达到了水融般完美统一,以烘托出炉火纯青般悲凉气氛。上半部分,词人运用蒙太奇手法把九种毫不相干的景物漫不经心的堆砌在一起,达到了无以言表的绝妙效果。生命力极强的“藤”,枝繁叶茂的“树”,成群盘旋的“乌鸦”,宽阔的黄河古“道”,猎猎的“风”,奔驰的骏“马”前面分别冠以“枯”、“老”、“昏”、“古”、“西”“瘦”六字,景象大变,骤然形成了一种荒凉、凄惨、悲苦、寂寥的场面氛围,充分凸现了词人高超的炼字功力;而这种使人恸伤的场面又与“小桥流水人家”这种与自己无关的安详、静谧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产生了一种人不如鸦的感觉。此时此境,在夕阳西下之际,对于这个骑着嶙瘦骨之马在急于赶路的游子而言,看到这种荒凉凄切场面,傍晚而投宿无门,欲哭无泪,赶路而跑不动,天暗在即,四野荒凉,空寂无人,生死两茫茫,怎么不让人肝肠寸断呢?

第9篇:北大荒的秋天范文

我不是文人,但是在昨夜的西风下,却也有了文人的咏叹,在床上碾转返侧,无法成眠。写下这个名字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个电影的画面:偏僻的乡村,长满篙草的土坡,一个孤独的房子,房子前的土坪上,有一个高高的挑杆,固定挑杆的铁丝上,是满满的迎着秋风飘扬的黄手帕,许多年前,当男主人离开的时候,女主人说:当你看到黄手帕,你就知道我还会在这等你。历经多年之后,沧海桑田,女主人美丽的眼角已经有了皱纹,灵活的腰身已经臃肿,清澈的眼神已经浑浊,修长的手指已经粗糙,每日要做的,比是让黄手帕迎风飘扬。一个平常的秋天的黄昏,女主人的心有了异样的感觉,在挑杆下转来转去,不安的直觉里,始终在时间一分一分当中冲淡,泄气的女主人坐在手帕下,昏黄的夕阳被一个身影挡住,女主人抬起头,疑惑、惊讶、不敢相信、激动、眩晕,幸福的巨浪冲击,泪水从眼角慢慢滑下,依旧象当年小姑娘的时候,纵身扑到男人的怀抱……我始终记得这个画面。并不是因为这个电影是多么的优秀,也不是因为高仓建和吉野小百合,我一直记得这个电影的名字,相信上了一点年纪的人也会记得:《幸福的黄手帕》。

许多年前,我固执地相信,在每个人的心底,都会有一个手帕,在无人的时候,在夜深的时候,在一个熟悉的场景再次出现的时候,在那个黄手帕总会在你的心灵深处摇曳,摇曳,让你的日渐坚硬的心灵有一点柔软。我去南方的时候,很多人知道我是在求学,没有人知道实际是在逃避,世间变幻,手帕和人一起,已经消失在人海,唯有遗恨啸秋野。可是在南方的秋天,当在校园经典电影回顾的时候,坐在稀稀的座位上,看到乏黄的影片,看到漫山的土蒿在随秋风摇摆,禁不住满面的泪水。我不知道,无论距离多远,无论时间多长,那黄手帕始终跟随在心底,深入骨髓,无法掰开。等知道了,早已经物是人非,难以改变。

东北的秋天是肃杀的,但是别有一番灿烂,我在牡丹江的农舍里,在宽敞得象操场一样的院子里,看外面,是一片金黄。到处是老榜子和稻谷,是黄土,黄墙。风从俄罗斯来,已经有点冷,眼睛里的暖,却又惹人难受。在那里呆了近一个月,尽管是紧张的追债,但是也有异乡的新奇,还有懒散。那个时候理解了老鬼的血色黄昏,特别想一个词叫:北大荒,北大荒,很壮阔的名字。只是,白桦树在剥皮,紫藤在掉细细的红果,巴根草、狗尾巴草在风里摇,院子里的一棵永不结果的枣树直刺蓝空,想起曾经说过:带你去敲世界的门和窗。黯然。

记忆醇厚而浓冽,日子紧张却又漫长。秋天过去,秋天又来,当年高高的白杨树下简陋的学校,已经是现代高速公路的引坡了,当年幼小的野棘,已经长成了茂密的一片,成了乏白的老藤。无数个秋夜,在夹竹桃成熟的裂痕中醒来,空芜的心田里,却没有了新收割的稻草的清香,趴在田埂边,也难觅到早熟的豆荚爆裂出的新豆。无数个日子,在城市的楼隅间穿行,在小巷的峻风里翘望,在肮脏的酒馆里买醉,在长街的人头里晃荡,始终没有,没有,任心底的黄手帕在疯狂地摇曳,任血管里的文字在轰轰狂响,只有日渐衰老的心灵和日渐沧桑的容颜,没有谁知道,苍老的心田里,是怎样幼稚的幻想。

秋天,并不是所有的秋天,都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