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级财务基础知识范文

村级财务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村级财务基础知识

第1篇:村级财务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规范; 村财乡管; 核算

国家财政部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于2005年1月1日开始在新疆巴州乡镇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实施。为配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旧会计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笔者对全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从业人员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摸底,并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对77个乡镇384个行政村的563名村级会计人员进行了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集中培训。通过培训、考试,提高了乡村财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按照自治区的规定,对经考试合格的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443名村级财务人员颁发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保障了全州农村财务核算的顺利开展。

一、新旧《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衔接顺利,过渡平稳

2008年8月,巴州财政部门组织人员对库尔勒、尉犁、和静、和硕、博湖等县的7个乡镇进行了调研,从2005年起,这7个乡镇所属村级财务已经100%委托乡农经部门进行核算;县财政、乡财局和农经局的同志提供的材料表明:全县其他各村集体经济财务也已经在不同年份全部由乡农经站统一、核算。

乡农经站财务岗位基本设置总会计1名、会计1名、电算化维护人员1名(采取电算化核算的乡镇);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到位,移交手续清晰,会计档案管理规范,上岗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以前年度提高,会计账户设置合理,科目使用规范,制定和建立了财务制度,能够满足村级财务核算的管理需要。各村彻底杜绝了包包账、箱箱账、白条入账的现象。各村村民按照本村的人口、经济业务规模大小,推举5-7名村民理财小组成员,村里的一切支出必须通过理财小组审核、签章,各乡农经站对被的村级集体经济各类收支能够及时张榜公布,被访的村民都能对村里的支出说上一二,对村里的民主理财、支出和村务公开比较满意。

各县、乡、村正在依据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农经发〔2008〕4号)文件精神,积极规范乡级农经部门记账业务。

在调研中发现,各核算单位使用的电算化软件统一使用由青岛太阳软件公司开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版本的电算化软件,该电算化软件基本能满足村集体经济组织核算的需要,也能核算国家财政对村级转移支付资金进行核算的需要。该核算软件操作简单,便于学习掌握,全州村级核算统一配备同一套软件便于软件供应商统一培训和售后服务,缺点是无法用一套软件同时核算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务。

电算化软件的配备、普及使用程度各县也不均衡,主要原因在于各县、乡农经部门的重视程度以及该县、乡财政的状况不同。在调研时发现,和静县、尉犁县的乡镇农经部门会计人员仍在通过手工记账、算账。

为了全面了解全州农村财会人员的情况,我州向各县发放调查表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全州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机构目前在岗会计人员249名,持证人员200人,占80.32%,无证人员49名,占19.68%;无证人员主要为村级出纳、报账员。无证人员主要分布在偏远的山区、荒漠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村,无证会计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低,基本不懂汉语言,个别村仍存在着一任村委会班子一任财务人员的现象,更换、变动会计人员比较频繁;无证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知识主要靠乡农经部门的财务人员临时现教、现学、现用,有会计专业知识和学历的会计人员没人愿去这种状况的村里工作。

二、当前管理和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村级账务核算内容不全面

村级核算,应当全面反映村级经济活动的全部经济内容,包括村集体收入、“一事一议资金”、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补助资金。

通过调查,实际情况是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补助资金除个别年度划归村级核算、支付外,目前统一由乡财政所负责核算、支付。这种人为分割的核算体制,一是无法满足农经部门对村级财务的审计要求;二是无法体现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对村级的关怀力度。

(二)继续加强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关怀和帮助力度,加大在职教育力度,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调研中,广大会计人员普遍诉求自己会计专业知识不足,会计基础工作知识不足;在会计电算化核算下,农村难以配备微机专业维护人员、电算化软件维护人员。会计人员只有边干边学,目前在岗的会计人员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微机知识、微机维护、电算化软件维护知识严重缺乏,既渴求扩大知识面,更要求解决现实会计工作当中因知识不足而存在的许多棘手的难题。

对农村会计的业务培训,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和农业农经部门主要应侧重于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主要以基础知识、会计基础规范、会计电算化规范、财务制度、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为主。

(三)加强规范农村会计基础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核算的信息质量。通过调查,大多数核算机构基础工作良好,但个别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亟需改进。

巴州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特别是偏远农牧区,主要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村级出纳人员、报账人员长期仍将以当地少数民族人员为主。从目前的调查来看,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财务人员,汉语言文字、语言表述、沟通能力较差,会计业务知识相对不高,在账簿启用、文字书写、科目应用、经济业务活动的账务处理、职业判断能力方面明显不足。

被调查的乡镇,村级财务大都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其中4个财务人员素质较高的乡镇,财务制度制定得相对完备;个别乡镇仍存在财务制度简单罗列几个岗位责任制了事,存在支出报销单据粘贴不平整,没有经办人签字,没有会计人员审核签字,单据分项支出内容、单据份数都没有填写;账簿使用存在随意性,总账使用活页账本,没有启用单位名称,没加盖启用章;财务主管、会计都没有签字、盖章,普遍没有缴纳印花税;会计科目名称使用不规范,存在随意性。比如制度规定科目为“应付福利费”,实际被改为“福利费”,“银行存款”被改为“银行”或“银行存”等;账户余额存在跨年度不结转,账户没有月结、季结、年结;发生记录书写错误,没按纠错规定采用“红线法”划一道红线更正,而是直接用“蓝笔”划二道线;凭证装订不符合《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

个别村存在将“一事一议资金”单独开户,单独建账,单独核算,违反了《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的核算要求,调查组当场提出了批评,要求立即更正,并要求县级财政事后进行监督检查。

(四)加紧制定和出台《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确保农村经济核算安全、完整

2006年,农业部发文提出将制定《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要求各级农经管理部门据此建立和规范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但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仍未正式出台。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的建立只能由会计人员依据其他会计制度、核算要求和经验探索建立。其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显而易见。

三、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促进村级记账健康发展

(一)立足当前,规范农村村集体经济会计核算队伍

当前,农村乡镇正在积极推行“村财乡管村用”改革,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农经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财政所根据改革进度,目前是集中核算乡镇级财务收支。根据实际,建议现阶段我州应采取乡财政所和乡农经站并存,共同完成乡、村财务核算的方式,随着乡镇管理体制的推进,适时提出将农经站划并到财政所集中核算,这样既可减少人员,又可统一管理村级核算。

自从国家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各乡农税所(财政所)工作人员从过去的收农牧业税,转为为农村服务、核算转变;这些同志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少数民族人员比例大,收税是专家、是内行,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是新手,需要重新学习。

农经部门长期从事农村财务管理和核算,有一批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财会队伍,一些农经站从1993年就开始为村级财务记账;在调研中,这些单位的会计人员素质较高、制度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规范。

建议“村财乡管”目前仍由农经部门管理、记账;财政部门待条件成熟时将核算的“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直接拨付给行政村,由农经部门统一核算。

鉴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一步改革将到乡一级,财政所同志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建议财政所和农经站两个部门仍保持现状,待时机成熟再考虑划并事宜。

(二)积极从法律方面探索乡级财政、农经部门对村级财务的权限

乡财政所、农经站目前是依据中央《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开展村财账务工作的,是遵从改革阶段的行政规定。从国家长远发展来看,中国法制化建设正在步入正轨,村级账务机构也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记账管理办法》进行规范审批和管理。只有通过规范的“记账”许可的申请和批准,或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三章第十五条之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之规定,通过修订《农业法》、《会计法》、《记账管理办法》的相应条款授予乡级核算机构法定记账权限,村级账务的核算才能符合法律规范,才能真正体现村民权益,保障机构合法运行。

2009年7月6日,在笔者修改此文时,获知新疆首届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培训班在博湖县本布图镇开班,该培训班包括汉、维、蒙、回等民族的114名学员参加培训,参加人员主要为会计人员,乡镇干部、村委会干部、村民理财小组人员。新疆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校长吴解铭亲自指导,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货币资金管理、家电下乡、会计委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农村综合改革、三项资金管理等涉农政策、业务。

期望国家能够不断丰富培训内容,不断将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中国农村的每一个村落,惠及各族农民兄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S].19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S].1993.

[3] 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S].

[4] 财政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S].2005.

[5] 农业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S].

[6]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S].2008.

第2篇:村级财务基础知识范文

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虽然随着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作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主要推动力的教育财政投人不断得到改进,但是,在教育财政投人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数量不足

教育资源虽然是教育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一个总体概念,但在实际考察教育资源时,都可以转换为财力资源—教育经费。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教育投人和经济发展会保持正相关关系,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高,教育投人占gdp的比例也会随之提高(参见表1)。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正处于800-1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对公共教育经费的整体投人水平也应符合不低于4.06-4.24%的客观比例要求。但是根据世界银行《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资料,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该比重长期徘徊在2-2.5%之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教育整体财政投人水平不高,整体教育财政经费投人量不足。加之我国的教育财政投人结构中,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投人比例关系失衡,城镇基础教育和农村基础教育投人比例失衡,以1998年财政部数据为例:1998年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学生1.23亿、占当年全国基础教育学生数65%,但农村基础教育投人占全国基础教育投人比重约为56%,占全国整个教育投人的比重仅为27.5%。总体教育财政投人经费不足,和教育财政在资金流向和分配结构上的失衡(参见表2),使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愈加突出。

二、农村苍础教育财政投入责任主体不合理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中国的义务教育经费}s%由乡镇负担,9%左右由县财政负担,省里负担11%,中央财政负担很少,不足2%。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教育事业费大部分用于高等教育,对义务教育只承担补助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责任。

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县级政府对本地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要求教师工资由县级政府负责统一发放。2002年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文件第一次具体而明确的就县乡两级政府在义务教育投人与管理方面的权责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农村义务教育的直接责任人将由过去的“以乡镇为主”提升到“以县为主”,即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合理安排使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统筹安排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等。而与此同时,在该体制下,乡镇一级不再承担对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无需再为教育经费问题疲于奔命,而专注于具体的推动普及工作,即:“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

这种投人主体结构的变革,虽然从“主体上移”的思想力图保证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人的足额;但是,由于县级财政的种种困境,以县为主的经费投人体制,依然难以担当起支持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财政投人主体责任,原因在于:

(1)当前我国教育财政已经在县级财政中占有较大份额,基础教育支出已经成为欠发达县区财政的沉重负担。

某些县级财政被称为“教育财政”,教育事业费的支出已经超过行政管理费支出,成为财政支出中的大头。如2001年山东省萃县的教育事业费占其支出总额的35.45%,同期行政管理费支出占其支出总额的23.87%;莱州市(县级市)的教育事业费占其支出总额的32.7%,同期行政管理费支出占其支出总额的9.7%;肥城市(县级市)的教育事业费占其支出总额的21.62%,同期行政管理费支出占其支出总额的6.6%。从山东省全省2001年的情况来看,县乡两级教育事业费支出已经达到全省教育事业费支出的70%,占县乡两级财政总支出的22.5%。教育成为县乡两级财政的第一大支出项目。

(2)县级财政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的状况,难以保证农村基础教育财政经费的足额投人,整体上难以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县域之间无论是财政收人,还是可支配的财力以及人均财力,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财力雄厚的县财政收人可以达到几个亿甚至几十亿,既可以支持科教又可以发展经济,发展有后劲;财力匾乏的县,财政收人几千万甚至几百万,连基本的“吃饭”也保证不了,根本没有后续财源可言。加之我国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县与县之间差距、协调财力方面发挥的作用很小,造成了各县用于农村基础教育的资金差距和能力差距。

(3)县级财政的赤字和负债状况较为严重,成为阻碍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效益正常发挥的瓶颈。

各地财政情况不同的另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基层财政赤字比较严重,债务状况较为严峻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县级财政赤字面一度高达40%以上,1998年和1999年仍分别高达 31.8%和35.5%,而且这种状况在我国越往西部赤字面越大,有的省份赤字面甚至高达60%以上。单纯强调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人体制,是无法保证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

(4)伴随着税费改革、公务员加薪、教师工资保证等政策调整,近年我国县级财政的负担加重。县级财政支出项目增加,财政负担的加重,使之难以具备担当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人主体责任的保障。

以税费改革为例,在税改前,农村基础教育投人的主要来源是基层财政拨款、教育附加费和教育集资三个方面,由于国家教育经费投人量较少以及县乡财力薄弱的原因,后两者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但是,税改后取消了后两者,在我国县级财政普遍薄弱的情况下,部分贫困县已经出现了难以支持基础教育发展的状况。

三、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效益有待提高

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制约着教育财政经费投人的数量水平,不同的教育经费投人责任主体的划分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一定的经济发展程度上,在等量的教育经费投入前提下,可以选择不同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最大效度地发挥其保障和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是说,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人}j效益问题也应当纳人对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人的整体分析框架中。

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实施形式,由于配置的不合理、配置渠道的不畅i}、操作和运行层面的微观影响因素等,产生了“教育浪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文件对“教育浪费”这一概念如此定义:“浪费这个术语在教育领域更广泛的被用来描述阻碍某个教育系统实现其目标的各种障碍。”由于教育浪费的存在,造成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人低效甚至无效的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种增长是与各级各类教育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相关的。但是在基础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结构中,人员经费偏高,公用经费偏低,这一现象制约着教学条件的实际改善程度。人员经费比重增长过快,固然与教师待遇改善有关,但是也与教育部门的用人制度滞后和管理不善有着直接的联系。尤其在农村,教育财政经费主要用于教师工资的发放,其收益主体实际上已经变成农村基础教育的实施者老师,而非教育财政的理论受益者学生。

而作为直接关系教育财政实施质量的教师,也存在着影响经费投人质量的因素。在等量的教育经费供给下,农村基础教育师资提供的至少应该是等量的教学供给量,但是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师的年龄结构老化。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知识突飞猛进,年龄结构的老化意味着知识结构的老化,在同等条件下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不同,没有定期的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其与新鲜知识接触的机会不多,那么在同量教育经费供给条件下,其提供的教学质量存在着滞后陈旧的问题。同时,农村基层教师还面临着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增大的趋势:年轻教师比重增大,学历水平提高,但职业预期也相应提高,流动性增大;原有部分高素质教师年龄偏大,面临退休;部分中青年骨千出于经济原因,也在寻求更好的出路。

从教育的设备资源合理配置角度看,现在过度分散,规模小的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使本来就很拮据的教育财政投人愈加杯水车薪;县镇等中心区域教师超编,乡村学校教师不足的师资配置方式分化了有限财力的作用。教育资源可以分为流量和存量,教育资源的配置不仅包括流量配置,还包括存量配置,教育机构和师资的分散化要求对学校资源做出存量调整。

四、对策与建议

在分析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人上存在的问题后,为了提高我国现有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使用效益,促进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人的合理布局,提出以下对现行教育财政体制和政策的改良建议:

(1)提高教育财政支出在国家整体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进一步修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政策,构建农村基础教育财政经费投人的保障机制。运用政策调整,使农村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超过高校和城市中小学教育经费增长速度,可以运用“存量不变,增量调整”的思路,即在“十五”期间的新增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中拿出50%用于农村基础教育,或者在确保教育财政投人原有渠道增长的前提下,用新增整体财政投人总量的10%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人。

(2)拓展多渠道、多方向的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人。如可以在“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基础上,给予民办学校体制上或者制度上的保障;也可以运用现有教育财政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和其他资金注人主体加人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实施队伍中来。如采用义务教育券的思路,一方面能够通过现有财政吸引更多资金,扩大基础教育财政投人的存量;一方面通过义务教育券的市场选票把公立学校部分的推向市场,有利于现有的注人公立学校的财政投人的效益。

(3)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人责任主体,建议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县域经济现存的差异,其投人主体应当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实施差别责任制:即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实施以县为主的财政投人体制;在经济条件一般的中部地区,实施省市县共同负担的投人体制;在经济条件较差的西部和广大贫困地区,实施以省市级政府为投人主体,国家负担一部分经常性的专项财政拨款,县级政府起财政辅助作用的投入体制。

第3篇:村级财务基础知识范文

一是强化领导,提升思想认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是协调集体和农户经济关系的重要手段,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财务混乱不仅会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还影响党在农村的形象。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克服重生产、轻管理和重经济、轻审计的片面思想,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切实把这项工作做细做好做实。

二是理顺体制,明晰工作职责。进一步贯彻落实中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对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实行党组织属地管理,行政、业务受乡镇政府、县(市)业务主管部门双重管理的体制”。在业务管理上,严格按照职能与实际工作内容相统一,下级部门与上级主管部门业务相对口管理的基本格局。乡镇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农经部门主要负责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承担乡镇行政事业单位核算职能,对村级“三项资金”的使用实行严格监督;乡镇农经服务中心承担村级财务管理职能,具体负责村级的收支核算、记账、审计,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清理,指导村民主理财和村务公开等。

三是完善管理,加大资金投入。从全省和我县有关县的做法看,一方面在健全完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议以县委县政府或县“两办”名义出台《我县村级集体财务管理办法》,强化村级财务管理,扭转目前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局面。另一方面县乡财政要加大投入,对村级财务公开栏进行建立或修缮。同时,要改善乡镇农经服务中心的办公条件,为每个乡镇配备一套财务管理软件、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会计电算化。

四是健全队伍,强化源头管理。加强基层农经队伍建设,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是做好现阶段农村财务管理的基础和根本。一方面,现有乡镇农经在编人员都应从事本职工作,建议乡镇党委和县组织人事部门,动员、安排停薪留职和从事非农经工作的农经人员迅速回到农经工作岗位,积极投身到农经事业中去,真正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强化乡镇农经人员管理,理顺管理体制,争取实现“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起码要达到“条块结合”。否则,县级农经业务主管部门将成“空中楼阁”,看得见,摸不着,无法享受美好的生活,或者说是树冠大,根细小,难以支撑树体的自身平衡。虚无飘渺或难以生长的农经队伍现状,已严重影响着全县农经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是制定制度,完善约束机制。要解决当前农村财务管理混乱,防止“前清后乱”和“边清边乱”的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首先是制订村会计员、出纳员工作岗位责任制度,村干部管理的奖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其次是制定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结合全县实际,对现金收支、财务预决算、开支审批、现金库存管理、财产登记管理、票据管理等方面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第三是制定民主理财制度。对村级各项主要收支、各项财产、债权债务、土地征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村干部的工资等及时公布,给村干部一个清白,给农民群众一个明白,真正从制度上杜绝财务管理中的漏洞。

六是坚持“双”,实施农经监督。“村账款乡”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在坚持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得益权、审批权“四权”不变的前提下,各村的经济业务委托乡镇农经服务中心分村设账,乡镇农经服务中心设立总账、现金、主任等岗位,村级只设出纳员,各村出纳每月根据业务量大小定期向农经服务中心报账,由农经服务中心组织人员对有关凭证实施审核记账。这样有利于规范管理,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促进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七是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县农经部门加强对村级财会人员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定期开展财会基础知识、财会法规知识和财务制度的学习,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在培训学习的基础上组织考试、考核,取得由省农委监制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上岗证”,实行持证上岗。对考试、考核不合格人员不得任用。

第4篇:村级财务基础知识范文

第一,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是村级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虚设甚至缺位。较多村组虽然设有村民委员会,也大力宣传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但实际往往是由村支书或村长独揽大权,对村财务收支一人审批,一人说了算。由于乡镇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存在职能交叉,村账乡工作推动困难,加之缺乏对村干部有效约束的机制,致使村干部,牟取私利。各种管理制度,如会计核算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政绩考核制度及人事任务制度形同虚设甚至缺位。

二是村级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监管缺乏力度。主要体现在:账目混乱,会计科目不规范。例如,对用于公益设施建设的上级拨款记入“村财收入”,但支出时记人“其他支出”,基础工作不扎实,财务管理手续不全。很多村组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要求设置总账、明细账,存在非出纳人员掌管现金、白条抵库和坐支现象,有的村组原始凭证不规范,凭证摘要用语模糊,甚至经办人、证明人和审批人都没有签字。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虽然在预算指标的下达、预算执行等环节有所增强,但在预算编制、绩效考评等环节漏洞百出;财务不公开,监管力度不够,有的村组虽然设置了财务公开栏,但形同虚设;有的村级财务从未经过审计,有的即使经过审计,但审计力度不够;有的村级财务管理不严,会计资料不齐全,难以进行审计。

三是农村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会计交接工作不规范。农村大部门财会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相关的岗位培训,他们大多只能记简单的流水账,很难满足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有的农村财务人员和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一同换届,势必影响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换届时会计人员不愿意移交工作,造成会计工作脱节,移交过程中也无人监交,移交的会计资料不完整,导致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

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首先,村级基层干部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认识,没有形成财务工作的概念,也认识不到财务工作的重要作用。究其根源,即有的农村基层干部文化水平较低,对农村财务知识和相关的财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了解。其次,村组忽视了对基层会计人员的重视和培养,从而影响了会计人员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工作热情。“轻农”观念的存在也致使村组尤其是财力弱的村组很难留住既有学历又有会计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最后,县、乡镇的审计部门未能正常开展审计工作,加上部分农村宗族派别势力使群众不敢监督,以至于农村财务监督不到位,造成财务管理工作混乱。

第二,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是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为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各级农村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对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搞好。县、乡镇党委应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规划,通过宣传、培训,引领村干部和村民充分认识到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对发挥资金使用效果、加强民主监督、保障村民利益等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是完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建立乡镇财务核算中心。从预算的编制、执行到控制、调整,全面细化村级预算,严格按程序增强预算约束力。通过预算实现“分散权责,集中监督”,防止村支书或村长大权独揽,以体现“权力共享的分权”之管理哲学思想。根据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村账乡业务,严格实行“零户统管”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实行村账乡业务时,坚持“三权”(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村委会审批权)不变原则,规范资金运作方式。同时,取消各村组银行账号,收入全部纳入乡镇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实行报账制管理;取消各村组白条和自治票据,统一票据管理;取消村组会计和出纳,只设一名报账员。将所有村级财务都纳入乡镇财务核算中心。

三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相关制度,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并根据村组实际情况及其资金运动全过程的特点,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如预算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资产保管制度、票证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群众监督制度、奖惩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制度过硬,奖惩兑现,用制度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资金安排上应坚持“增收节支”和“量人为出”的原则,杜绝各种不合理的开支,厉行节约,尽量减少非生产性开支。

第5篇:村级财务基础知识范文

一、新形势下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建设新型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就是为建设新型农村提供有力立足点。必须对党的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结合方式进行努力的探索和创新,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不仅涉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规划和运行,更涉及村级政府本身农村财务管理的合理性、高效性和透明性。病态的农村财务管理,将严重阻碍建设新型农村的步伐。

(二)规范监督农村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规划村级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农村的日常管理离不开财务支持,透明健康的财务管理是农村管理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农村发展管理的重要环节。近年,集体财务透明度缺位、管理操作混乱、集体资产处置不当的问题频频发生,部分事件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同时也给政府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财务部门的运作须实现正常化、高效化、廉洁化,方能保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开展,这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有效监督和规范。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是为了规范村级干部的工作、提升村级政府公众形象。

(三)带动统筹农村管理体系的首要步骤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带动农村管理体系整体运作的首要步骤。财务部门的廉洁形象和执政为民的工作作风,将为农村其他管理部门的运作带来先进示范,并起到财务监督的作用,对村级整体管理体系的健康构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意识仍需加强

当前,我国农村的财务管理意识较为落后,主要体现在村级干部的工作中。许多村级政府在全局财务管理、监督和指导工作的开展上存在不规范、不恰当、形式化等问题,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运作存在忽视、无知、敷衍甚至顶风作案等问题。上级政府没有抓好,下级干部就容易在实际工作中不不负责。因此,当前许多农村开展的是形式上的财务工作,并非财务管理工作,这为农村的长远发展埋下了极为不利的隐患,其归根结底在于社会意识的欠缺。

(二)财务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工作中频繁发生因制度及配套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而导致非生产性开支过大、财务管理不民主、财务公开不透明、票据管理违规等问题,严重损害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开展和农村整体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管理人员素质尚待提升

城市是全国人才的集聚地,因此农村往往成为人才流向的盲角。新形势下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人,更离不开人才。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的队伍建设,当前农村的管理团队人员素质有待加强,基础理论和知识的缺位妨碍了工作正常落实,更阻碍创新型工作的开展。加强人的建设,是中国农村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四)监督约束机制存在缺位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其一,村级政府的小规模团队和管理监督意识、制度的缺乏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两个主要因素,这有赖于村级政府的上一级政府进行深层建设和切实严抓。其二,社会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态度漠然导致了社会监督缺位。当前有相当一部分社会群众两耳不闻政事,推卸责任、主动放弃行使自己的权利。不闻不问,不参与,不监督。整个社会缺乏财务管理工作监督氛围,是监督机制迟迟难以规范和落实的重要缘由。

三、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农村民主和舆情研究

积极引导农村民主是推动新形势下的农村财务管理意识和加强社会监督的重要切入点。一方面,要唤醒农村民主意识,加强社会民主监督。加大宣传教育,让村民意识到农村管理尤其财务管理与生活的重要关联,培养村民主动了解农村集体财务活动的意识,引导村民主人翁意识和农村责任。鼓励村民参与重大财务决策,积极保障村民切实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维护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要做好村民舆情研究,把握村民在参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意见想法,以人为本,谋求不断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制度模式,将村民民主情况切实反馈上级政府部门。

(二)完善落实管理制度机制

财务管理制度机制的进一步规范,是把村级干部的权力真正关进笼子的关键一步。一要构建完善的制度和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和义务,平衡好工作程序的具体细分和合理简化,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做实事,讲规矩,尤其盯紧预算上报、经费申请、资金拨付、项目追踪等老百姓关注的工作任务,切实做到防微杜渐、执政为民。

(三)提升人员队伍作风引导

积极营造村级干部学习氛围,做好自我反省、自我纠错、自我完善,加强不同层级的干部交流,不断提升干部的政治境界,努力调动干部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将干部队伍工作作风的切实提高作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建设的重要抓手。

第6篇:村级财务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集体经济 村级财务管理

一、村级财务管理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1.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村级经济作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决定了其在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强大的农村集体经济,是建设农村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物质保证,而强化财务管理,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核心和基础工作。只有强化财务管理,才能保证集体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有限的资金更多地投入生产经营,兴办企业,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综合开发资源和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才能更好地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实现农村小康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是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历来都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基层班子的团结,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和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凡是财务管理搞得好的地方,干部清政廉洁,班子团结,有凝聚力,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能够带领广大群众搞好生产,发展经济,走强村富民的共同富裕道路;反之,如果财务管理混乱,群众对干部就缺乏信任,党群、干群关系就会紧张。一些地方贪污、挪用集体资金,侵占、私拿私用集体财产等现象就会发生,导致干部腐败,群众痛心,关系紧张,工作难以开展,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群众集体上访事件,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搞好村级财务管理,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广大农民群众政治上民利和经济上合法利益的重要措施。

二、浙江永康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做法

1.提高村干部素质,守纪理财

一是加强对村干部的素质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二是要任人唯贤,选拔有文化、业务素质强的人员担当财务工作。建议政府干预选派一些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到村委会任职,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如选派大学生村官等,提高村级政治核心力量。对村级集体经济较好、经济业务较多的村,建议对财务工作人员实行公开异地招聘,对考试合格者下发聘书,留村任用。

2.强化管理,监督理财

一是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和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村级财务要定期接受理财小组的审核,未经审核的票据不得入账。对村级收支较大的,先由村两委班子提出计划,经理财小组审核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后方可执行。二是增强乡镇委托中心的监督作用。会计委托是村级办理会计业务,对村集体资金使用管理存在滞后性。建议有条件的乡镇推行“审接制”,变过去村里定期上来报账为委托中心定期下村接账,实地办公,强化服务,增强监督。三是建立“分级责任追究制”,提高监督的整体合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县农经管理部门、乡镇经管站、中心和村级逐级明确责任。对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在任期内辞职、免职或因换届等原因离任的,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群众关注关心的村级重大建设工程或需要审计的重大事项实行专项审计,审计结果及时公布,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实施责任追究。

3.壮大农经队伍,专业理财

调查显示,全县现有农经人员58人,大专以上学历47人,占总人数的89%,但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仅 28人,占总人数的52.8%,人员业务素质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农经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各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的培训专项经费,加大对农经人员及村级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熟知和运用各项惠农政策、法律和法规,全部做到持证上岗。

三、工作成效

1.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水平

实行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后,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账目不清、财务管理乏力等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农村财会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会计行为逐步规范,会计队伍有效稳定,理顺了村级财务管理体制,促使村级财务在严格监管机制下健康运行;同时县乡两级筹措资金,为各村配备了专门的档案柜,做到了制度上墙,从而保证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运行,达到了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2.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民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的新形势下,维护和保持农村稳定,巩固和加大基层民主,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利,尤为重要和关键。实行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抓住了群众最关注的集体财务收支这个矛盾,从机制上创造了敢于监督、便于监督和有效监督的条件,从根本上确保了农村财务收支的公开、公正、真实、民主理财制度的落实,保证了农民群众真正拥有集体财务收支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满足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和愿望,维护了农民群众的民利,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无疑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是多年来影响

村级班子建设、党群关系和社会稳定的“百病之源”,造成了“干部不清白,群众不明白”,干部群众都有意见。实行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得到了真正的贯彻落实,密切了党群关系,从源头上把住了资金的使用关,规范了村级财务,监督了干部行为,拿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只有财务清,事业才兴,只有财务清,民心才顺”,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感召力,老百姓猜疑和拆台的少了,干部们讲奉献,一心为公的多了,损公谋私、违法违纪的少了,崇尚文明生活的要求多了,老百姓的气顺了,干部们的干劲也足了,集中精力抓经济,搞建设,群众也全身心的发展生产,实现了创新举措保稳定、强化管理促发展的良好氛围,营造了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为农村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林华.加强我国农村财务管理的探讨[J]. 财政监督, 2010,(20) .

第7篇:村级财务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农村村级 财务管理 对策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为农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一些农村的资金是否得到合理的利用,成为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所以,农村财政部门应该将财务管理视为重点工作,仔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优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一、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一些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资金管理存在不足之处,管理的力度不够大,管理范围也不够广,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一)农村中干部存在的问题特点

目前,一些农村中的干部存在素质低、法律意识低的特点,并将村集体的财产视为自己的,一些镇领导没有将政策向农村更好地宣传,上级相关部门虽然有着监督的作用,但是却没有权利对其进行处罚。此外,一些会计人员不够专业,部分都是由其他干部兼任,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造成工作人员不平衡的严重后果。

(二)农村的理财缺乏监督

一些农村的理财制度不完善,没有发挥出民主作用,群众无法对其进行监督,达不到民主理财的目的。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没有针对民主性质建立理财小组。第二,民主理财人员专业素质低。这两点都是民主理财制度得不到应用的主要原因。

(三)资金管理不严格

目前,一些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资金管理不严格的问题。早在几年前,一些村级财务部门将资金交由乡级财政部门代管,制订了乡镇统一银行户头的制度,村级银行账户被撤销。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村私设小金库,村集体的一些现金收入也不及时缴存统一银行户头,为资金集中管理的安全带来隐患;一些村级财务管理部门并没有制定资金管理制度,库存资金量与国家规定的额度有着明显的差距,甚至超过限额;一些村级干部为了自身利益,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将公共资私自借出,甚至存入自己的账户中,严重违反财经纪律,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四)会计工作不规范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有较多村级会计工作不规范,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一些村级会计在账目设置方面存在问题,没有统一记账方法,存在账目与款项不符、账目没有证据等问题。其次,一些村级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低,资金的收入与支出以流水账的形式记载,有的村级会计人员甚至不懂会计知识,在资金的收支方面没有设置账目,也不会记账,将各种账目的票据包在一起,但是,一些原始票据还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一些村级干部或会计人员在资金收入时,所开的收据不正式,没有收款人的签名或是盖章,在资金的支出方面没有发票,以白条的方式支出,没有签名与盖章。村级干部在公事出差时,没有填写差旅账单等;一些村级账目在某一资金支出方面没有凭证,没有经手人与支出理由,导致财务报告上出现账目不完整的现象;一些村级会计人员不能执行财务内控制度,在没有查看现金的情况下,记载账目与票据,而现金是由村支书等村级干部保存,这些干部可以任意花费公共资金,导致村级财务管理在核算等方面出现问题[1]。

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根据上文所述,我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一些影响农村发展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总结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货币资金管理的严格性

在对村集体的货币进行管理时,要严格要求一切收支活动,村集体收入的资金必须缴纳到村集体设立的统一账户中,杜绝一切打白条行为,不可以将收入与支出的金额相互抵制[1]。村集体要制定出备用金制度,对村集体以往的业务金额进行了解,根据以往经验制定备用金额度,一般情况下,备用金都是在5000―10000元之间,这样,可以很好地将非现金结算的方式推行,为村集体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

(二)实行财务公开制度

要想规范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就要实行村级财务工作公开制度,定期、定点在村民面前公布,并且要求村民对其进行监督。村级财务工作的公开内容主要有:财务计划、收支细则、财产与债务的情况等,尤其是村干部在村民中筹集资金的支配情况,必须让村民了解。要在村民住所附近设置财务公开牌,使村民能够更加方便地浏览财务状况。阶段式访问村民,了解村民关心的财务问题,并对其进行解答。要逐步更新财务公开内容,并保证公开财务内容的真实性[3]。

(三)开展民主理财

农村财务管理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就要将民主理财制度应用在工作中,首先,要成立理财小组,保证民主理财工作发挥出作用。其次,要对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最后,要求其按照规章制度工作。

(四)完善审批手续

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将开支审批手续完善,并制定责任制度,使员工得到明确的工作范围。村级财务管理的负责人应该是社长,协作人员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与此同时,要制定资金审批制度,规定负责人审批资金的额度不得超过3000,如有超出金额,必须经过村集体以及合作社审批,资金才可以正常支出[4]。

(五)建设会计人才队伍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有着较强的业务功能与决策功能,但是,目前一些村级财务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低,甚至不懂得财务知识。所以,村级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建设会计人才队伍。首先,在录入会计人员之前,对招聘人员进行财会知识的考察,使录入的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得到保证[5]。其次,在财会人员工作过程中,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保证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得到更新,保证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要求财务人员学习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不仅有利于财务人员合法的进行财务工作,还可以保证其可以拥有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后,建设会计人才队伍,使村级财务工作得到保证。

三、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目标

(一)经济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这一发展目标的基本论点是,收益,代表着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地区创造财富的能力,在各项经济贸易活动当中所获的收益越多,就说明其创造财富的能力越强,这样一来农村区域与城市区域之间的财富差距也会不断缩短。而这一发展方向有以下几点缺陷。其一,是在利益化发展目标的影响下,管理部门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会更加急功近利,忽略资金价值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导致管理不力。比如10年前的300万元与今年的300万元,显然根本无法同日而语,所以很难对其价值变动进行判断与分析。其二,是会忽略财务成本与所得利润的关系,投资600万元成本获取100万元利润与用700万元成本获取100万元利润相对比,如果只是从收益的角度来分析,这两项成本投资产出的收益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换一种视角,从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来分析,得出的结果则会出现差距。其三,是会忽略对于活动所获收益与所担风险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考虑。但村内经济贸易活动所得收益与所担风险的关系对于农村财务工作后续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比如在同样投入500万元,本年获利30万元,如果财务管理部门将其整体转化为现金资源,则不会有坏账损失最终无法回收的问题,但是如果财务部门将其全部转化为应收账款,则很有可能出现坏账损失无法回收的问题,可见这两种处理方式的风险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二)资金盈余最大化的目标

这一发展目标的基础论点是,村内的财务相关部门,应当将各贸易活动产生的收益以及国家下发的资金进行有效融合,综合起来进行财务规划,在贸易活动结束后,可以利用成本、收益与盈余,对投入产出详细的关系进行合理分析,进而对成本的利用率有更加明确的了解。而这一目标的缺陷,在于仍然没有对资金盈余与时间之间的关联进行详细分析,也没有考虑到贸易活动当中存在的各项风险。

(三)财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这一发展目标的基础论点是,村内相关财政部门应当得到更多来自国家的资金支撑。因为国家的资金支撑,是农村区域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这一目标的优点,是其能够有效解决经济收益最大化发展目标当中的所有的问题与不足,而其缺陷,则是非常严重的不确定性。

(四)相关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这一发展目标的基础论点是,村内的相关财政部门,不但需要考虑到上级财政部门以及村内各类企业等相关机构的切身利益,还要综合考虑到村内民众、村内企业的员工以及本村社会责任等各项要素,尽力确保各方面的利益都能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总而言之,在国家注重农民生活水平的今天,农村村级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工作,保证农村村级财务工作能够更好地实施。国家必须要求政府加大农村方面的资金投入,使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保证。财务管理部门定期对村级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与考核,使其可以更加认真地工作,为农村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瑜.完善我国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北京农业,2013(36):303.

[2] 肖敏玲.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5):229-229.

第8篇:村级财务基础知识范文

农村会计队伍建设专业素质

一、黑龙江省农村会计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整体专业素质偏低

农村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对专业素质高的农村会计人员的队伍建设的要求也应运而生。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村级组织的人员更迭使得农村会计队伍里面出现了未经系统培训就上岗的人,这类人缺乏专业素养和基本能力。这类“无证上岗”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会遵循往届的工作经验,在财务处理上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根据自己的直觉的偏好来处理。农村会计队伍建设的专业水平过低导致从业人员对农村财务管理不明晰,从而约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从业人员流动性强

在我国在城乡二元制的经济结构体制下,农村的会计工作及财务工作均被排斥在体制外,农村会计从业人员大多以临时聘任为主,导致农村会计队伍稳定性差,人员流动比例高村报而因为村级组织的换届选举使农村会计人员更换频繁,而临时聘任的会计在整个从业队伍中占半数以上,加之待遇的差异化,无法从根本上确保会计队伍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农村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与效率。

3、培训基于力度不够

农村会计从业人员与其他行业、其他领域的会计人员相比,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熟练的会计实践能力和农村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还要求掌握了解农村工作情况与农村农业政策。事实上,有多数人员在上岗前未接受过任何从业培训。而就现有的会计从业培训而言,教育内容多数是关于会计理论知识和财务软件操作,针对农村农业政策、法规的培训尚属缺乏。因此,对农村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还不够到位,其辐射面应进一步扩大,其培训内容应更具有针对性。

4、财务监管缺乏规范

农村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村级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与时代要求的高水平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还有很大差距。会计本身具有监管职能,而当今的政府在对村级的干部监督管理制度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导致村干部们往往会忽略村民需要而只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自身习惯进行财务工作,现金无法及时入账,会计处理难以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的效果也没有发挥出来,从而缺少了对于村会计工作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

二、黑龙江省农村会计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会计相关法律法规意识的淡薄

《会计法》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人员必须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基本职能。至今,在农村会计队伍中竟然还存在相当数量无证上岗的会计人员;在农村会计工作中绝大多数尚停留在“簿记”水平上,严重缺失会计监督基本职能,反映出农村经济社会的会计法律意识淡薄。

2、会计工作基础薄弱

在农村会计队伍中,会计工作基础相对薄弱,从业人员缺乏先进的工作经验,而对会计基础工作执法检查和信用也没有有效推进。从财务处理模式上看,手工记账的模式仍然普遍存在,会计电算化未能普遍推行,导致低效。从工作态度上看,农村会计人员在既缺乏创新服务的理念,也鲜有与当地特点结合的管理手段,缺乏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引导激励机制。

3、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充分

按照新时代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的历史任务。从整体要求上来看,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需求较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农民对建设的认识和行动有着极大影响。然而,单就农村会计工作和农村会计队伍的管理而言,相关行政部门并未把其列入议事日程,尚未制订相应法规使其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致使其在现代化农业进程中出现了空白。

三、黑龙江省农村会计队伍建设的优化建议

1、强化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新时期下,农村会计队伍建设必须实现组织化、规范化、专业化,首先就要从村级会计的聘用制度着手,具体落实到选聘和上岗制度上,加强对无证上岗现象的管理力度,通过选聘机制的完善,从源头做到提高农村会计从业人员的竞争力。各部门和村委要立足实际,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一经录取,则通过异村委派、考选聘任、联村记账等会计职业化管理方式统一管理。村级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兼具专业性和技术性,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村级必须取得会计证、农村财务会计上岗证等相关证件后方可工作。

同时,要加强上岗会计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要求村干部带头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结合普法宣传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努力将农村会计队伍建设置于完整合理的法律框架内,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对农村从业人员要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界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责任人,确定造成过失和过错者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农村会计的行为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农村会计人员必须懂法、守法,以法律为原则,要恪守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操守,诚实守信,不做假账,做一名真正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基本职能。

2、明确农村会计工作管理规范

村财务要公开透明,对财产的有效管理要及时公开。面对广大农村资金短缺的现状,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旧有观念,学会变通,不能把农村财会工作放在一个封闭的思路里面;其次要重新界定、全面认识村级会计工作,村级会计的职能要在传统定义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即:村级会计不仅要发挥其“管财”职能,帮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好账,做好“节流”工作,更要扩宽思路、更新观念,尽职尽责。村级会计要积极学习,将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先进思想引入到村级财务工作中,使基层财务工作更加畅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其资源、自然、地域等优势,在充分进行相关项目可行性评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休闲旅游业、资源勘探业、农副产品种植、研发、深加工的一条龙产业等,切实提高集体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将集体经济带入良性发展轨道。可由政府部门或所属的村级组织授权,依照相关的法律好章程成立农村会计行业协会,从而实现成员们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同时接受来自政府部门和同行的监督与指导,从而实现农村会计队伍的自律、健康、稳定发展。

3、建立村级会计激励机制

适当的激励和惩处制度对农村会计队伍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激励角度而言,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应趋于平等化,有条件的乡镇可为其村级会计购买养老保险或发放退休补贴,妥善安置离、退任人员,提供长期保障。同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激励措施引导应届大学生、研究生从事村级财会工作,从而扭转农村会计工作缺乏高素质人才的现状。从处罚角度而言,对于枉顾法律法规、出现重大错误的会计人员要予以严肃处理,给农村集体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的还应追究其经济责任,必要时移交相关司法机关。

4、健全合理有效培训教育机制

文化程度低、专业素质差、年龄偏大都是农村会计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各级部门应从学习服务的理念考虑,建立合理有效的农村会计队伍培训教育机制。通过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定期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农村会计行业队伍内部要树立学习提高的观念,积极鼓励扎实学习专业技能,强化业务操作能力。在培训内容上,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课程,既要有会计理论知识的培训,又要有具体操作的指导,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农村政策的培训,循序渐进。同时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验收成果,秉承着公正的原则,从而确保培训教育机制的完善。参考文献:

[1]张仁华,张品兴.进一步加强农村会计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0).

[2]黄青.加强农村会计人员素质建设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9).

[3]王仁雪.农村会计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思路与对策[J].农民问题,2016(3).

第9篇:村级财务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强化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一些地方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管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作为农村财务管理主体的会计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低,专业素质低下。目前,农村会计人员大多是五六十岁的人。这些人未经过正规的业务知识学习,没有上岗证,对有关会计知识知之甚少,有的甚至连会计的基本的账务都不会记。另外,会计人员在村里就是一个事务篓子,身兼数职,农忙时还要干自己农活,整天忙于应付事务,从事会计业务的时间无法保障,加之由于村级经费少,会计人员的薪酬又得不到基本的保证,从而造成从业人员积极性不高,宁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老好人”,致使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农村集体财产流失,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监督不到位。主要表现在记账不规范,错记漏记乱记的现象严重。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账表不符,白条抵库,乱收乱支等各种违法违规现象依然存在。具有财务监管职能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民主管理意识不强,民主监督不到位,致使账目公开不及时,很难起到群众的监督作用。

二、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一)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年轻化的会计队伍

第一、主管部门应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聘用公职化会计,实行会计人员的异地化任职,使那些有能力,懂财会知识又有职业道德的年轻人才纳入到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来。实行财务委托制的地方,还应加强乡镇级的工作人员的配备和聘用工作。

第二、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村级工作人员薪酬的补助,提高落实财务人员的报酬待遇,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的工作。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培训指导力度,解决培训的经费问题,鼓励他们参加函授知识的学习,持证上岗。会计人员的聘用考核应由乡镇或县市一级主管部门组织,人事关系、工资福利不受所服务的村级组织直接干预,而直接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可避免过去部分会计人员不敢坚持原则,对村干部的行为听之任之,完全不顾及会计的有关法律法规,从而失去会计的监督权。

第三、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会计的继续教育工作,完善会计专业技术队伍的知识结构。应利用农闲时间,加强会计人员及村财务监督委员会等有关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使他们能够坚持原则,按制度办事,敢与违法违纪作斗争,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合法性,使之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规范财务基础工作,强化监督和管理

第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会计账簿,及时登记发生的业务。对村集体与村民之间的往来,要改正过去只在账外一张纸记录的形式,应纳入帐内管理;对资产物资也应专人管理,避免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原始凭证的填制要规范和完整。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收入要使用统一的收款收据,支出要有正式的发票,由村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并签字(盖章),经村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后,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按程序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不得用白条入账。严禁坐收坐支,年初要根据本村当年的收支制定预算,收入要及时上缴,支出严格按资金审批用途使用。主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抽查,发现以打收条收款的要依法依纪处理。要严禁村干部直接经手现金,买了东西开了票,回去找会计人员直接入账。对一些非生产性的开支,有些村干部甚至变相开单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