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畜禽养殖发展现状范文

畜禽养殖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畜禽养殖发展现状

第1篇:畜禽养殖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畜禽规模养殖;发展现状;发展对策;防城港市

中图分类号 S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5-121-03

为进一步做特做强畜牧产业,近年来,防城港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了“产业品牌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农民组织化、保障体系化、投入多元化”的畜牧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培育生态、高效、品牌畜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畜牧业已成为防城港市农村经济中产业聚集度高、市场特征明显、发展潜力较大、农民增收较为显著的支柱产业。

1 防城港市畜禽规模养殖的现状

1.1 林下养鸡发展势头良好 防城港市林地、甘蔗地资源丰富,发展林下、蔗地养鸡资源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该市以科技为支撑,依托重点品种,合理布局,采取有力措施,引导群众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养鸡产业。目前,全市林下养殖发展初具规模。2012年引进广西凤翔集团公司在上思县发展林下养鸡,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2012年与85户农民签订了养鸡协议,当年底存栏肉鸡110万羽,2012年出栏肉鸡达到218万羽。通过示范带动,目前全市林下养鸡达230户,为加快林下养鸡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2 草食动物规模养殖初具规模 防城港市现有畜牧业用地5.10万hm2,其中草山草坡4.6万hm2、饲料用田地

2 666.67hm2、养殖场等建设用地2 366.67hm2;草山草坡中,传统牧业用地3.77万hm2,人工种草0.83万hm2。年产蔗稍、稻草、玉米秆、红薯藤等农作物秸秆7.33万t。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近年来,该市把发展肉牛、山羊、肉鹅等草食动物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存栏20头以上的养牛场户发展到68户,存栏100只以上的养羊场户36个,存栏500羽以上的养鹅场户45个。草食动物的规模养殖占全市养殖总量的比重由“十一・五”期末的12%提高到目前的26%。

1.3 畜禽规模养殖不断发展壮大 据部门统计,2008年以前,防城港市畜禽规模养殖场只有89个,随着防城港市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常住人口数量和来港游客的增多,肉蛋奶需求量大幅度增长,为了保障全市的“菜篮子”供应,市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畜牧产业的发展,经常深入基层,到场入户开展调研,亲自外出招商引资,亲自指导规模养殖场项目建设,帮助养殖场户解决建设用地、生产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出台了林下养殖、万元增收工程等养殖业优惠政策,加大对畜禽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为规模养殖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为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底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发展到826个,畜禽规模养殖占全市畜禽养殖的产值比重由200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53%。

总之,畜禽规模养殖场的建设,示范带动了防城港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2012年全市畜牧业产值达12.6亿元,比2010年的8.57亿元增长47.02%,畜牧业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3元,比2010年的357元增长38.1%。

2 畜禽规模养殖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防城港市畜牧业规模养殖近年来的发展态势良好,但是总体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畜禽产品的市场波动和边境地区的动物疫病防控风险成为制约畜牧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畜禽规模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还有待提高 近年来,虽然防城港市的畜禽规模养殖比重不断加大,但传统养殖模式仍占主导地位,畜牧业生产传统成分较重,除生猪、肉鸡、肉鸭的规模养殖比重较大以外,牛、羊和鹅规模养殖占全市养殖的比重不足30%,生产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生产设施简陋,经营管理方式粗放,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尚未摆脱速度数量型发展模式,对资源、生态和环境构成巨大压力,经济效益不高。

2.2 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程度较低 由于防城港市畜牧业经济总量小,畜产品仍以原料销售为主,产业链短,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效果不明显,产品附加值还不够高。现有加工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市场小,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力。养殖户社会化组织程度低,对市场和价格等信息变化反应不敏感,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弱;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完善,仍然处于初级的买卖关系,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2.3 动物疫病防控的压力加大,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防控境外动物疫病传入的难度大。防城港市有4个部级口岸,有98条大小民间通道与越南相连。越南是禽流感、口蹄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高发区和老疫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动物及其产品对外贸易将会明显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控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加上我市边境一线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设施仍然落后,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健康养殖场建设缓慢,养殖集约化程度还不高,分散饲养使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的任务非常艰巨,尤其是一些中小养殖场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动物疫病防范意识差。动物疫病防控问题成为畜禽规模养殖发展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2.4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 畜禽产品市场主体准入与退出机制尚未建立,监测手段缺乏,畜牧业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质量安全隐患突出,难以适应畜产品国内外贸易和保障人民健康的需要。

2.5 畜禽规模养殖场布局欠合理 部分养殖场在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水电交通便利,选址不合理,有的养殖场就建在村庄,存在人畜混居问题,不利于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容易造成疫病在人畜之间传播。

2.6 畜禽规模养殖的粪便污染日趋严重 畜禽规模养殖的发展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隐患,一些地方的畜禽粪便的排放量超过了土地的消纳能力,造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

3 防城港市畜禽规模养殖的发展对策

3.1 畜禽养殖规模要适度 畜禽养殖规模越大,需要的其他配套措施,如资金投入、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产品销售、粪污处理等要求也就越高。因此,要实事求是地定规模,应根据自有可用的土地面积、自有资金、技术水平和周边环境消纳畜禽粪便的能力等因素来确定,切忌不切实际,贪大求洋,打肿脸充胖子。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扩大再生产,按照先小后大、先少后多“滚雪球式”的模式发展。在畜禽栏舍的建设上应科学选址、统一规划、合理设计,确保在一定时期内不落后,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和畜禽生产率,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3.2 健全动物疫病防控机制,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各县(市、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面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全力保障现代畜牧业安全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24字方针,有效落实全面免疫、综合防疫的各项防控措施,及时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的集中强制免疫,切实加大疫情监测力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提高检验检疫能力,有力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规模养殖户动物疫病防控的财政扶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动物疫病防控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规模养殖户的防疫责任机制,强化规模养殖户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切实增强规模养殖户的责任感,提高主动性,有效降低养殖生产风险,在保障规模养殖场户经济利益的同时,保证畜产品市场的稳定供应。

3.3 加大对发展畜禽规模养殖的支持力度 虽然近年来防城港市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畜禽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但目前畜禽规模养殖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基础还比较薄弱,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扶持资金应重点用于林下规模养殖、草食动物规模养殖、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控、粪污处理等关键环节,采取先建后补的办法,确保项目资金起到带动促进作用;二是出台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规模养殖。制定和完善优惠鼓励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和杠杆作用,通过财政补贴、税费减免、融资支持等方式,鼓励和吸引外资、民间资本、工商资本等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三是建立规模养殖风险防范机制。大力推进能繁母猪保险,积极探索建立以专业养殖合作社为主体,政府支持、保险公司参与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养殖风险防范基金,提高畜牧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3.4 规范规模养殖管理,建立健全可追溯体系 各级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畜禽规模养殖发展规划,科学配置资源。积极探索发展新型的养殖模式,推广养殖小区管理模式,鼓励建设生态环保型养殖场和畜禽养殖小区。要建立规模养殖用地和建设方案审批制,建设过程实行监督制。规模养殖场选址要符合乡镇土地的整体规划,养殖场的建设布局和设计要符合环境保护、饲养管理、动物疫病防控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规模养殖场户的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制度,注重环保和安全,建立健全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规范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行为,加大动物卫生执法监督力度;强化畜禽粪便的污染治理工作,减少环境污染,减少治理费用,确保畜牧产业的科学发展。

3.5 健全风险规避机制,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规避畜牧业风险是壮大规模养殖的有效途径。一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防止和解决利益的失衡;二要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养殖场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畜牧业;三要建立多种形式的行业中介组织,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有效控制畜牧业发展风险;四要进一步建立以畜牧业金融风险补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为重点的基金保障制度;五要加强疫情监测和检疫监督,不断完善疫情应急处置机制,化解疫情风险。

3.6 加强畜牧科技创新,提高规模养殖生产水平 科技创新,是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建立政府对畜牧科技投入的长效机制,加大对畜牧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畜牧业科技创新环境,突出科技兴牧,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大力推进畜禽良种繁育工程建设,提高养殖业生产性能,加快畜牧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全面提高畜禽规模养殖的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吕慎金,马月辉,耿社民.畜禽规模化养殖与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5(1):61-63.

[2]沙文锋,朱娟,杨允辉.南通市畜禽规模养殖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1,(4):70-71.

[3]朱进华.推进畜禽规模养殖,提升产业发展水平[J].江苏农村经济,2006(5):30-31.

第2篇:畜禽养殖发展现状范文

随着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大型集约化畜禽养殖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在规划、管理和技术落后等各方面的原因,当前农村地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控制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我们必须对其进行调查和评价,全面认识畜禽养殖污染的性质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并将其纳入环境保护规划中。因此,科学防治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对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卫生,促进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实现畜牧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安阳市畜禽养殖业的现状

(一)我市畜禽养殖规模和污染现况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安阳市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也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饲养所产生的大量畜禽粪尿等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和合理利用,从而导致了畜禽粪尿及废水的污染负荷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总和,成为城市郊区的污染大户。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年底,全市已建成各类标准化养殖小区527个,其中:猪234个,牛59个,羊20个,家禽212个。其中大部分养殖场的畜禽粪污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目前,安阳市养殖污染的现状是畜禽粪便集中、量大,同时污染治理没有跟上,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畜禽养殖业对水资源、土壤和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已达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二)我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的治理现状

由于多种原因,我市许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分布于居民区内,8%一10%的规模化养殖场距当地居民水源地的距离不超过50m,30%一40%的规模化养殖场距离居民或水源地最近距离不超过150m。养殖场选址不当不仅构成了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压力,还在许多地方造成了畜禽养殖场主与周围居民的环境纠纷。过去一些地方将规模化畜禽养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人的重要途径加以鼓励,环境意识相对薄弱,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我们长期以来又把环境工作重点放在工业污染防治上,对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因此畜禽场的宏观环境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全国90%的规模化养殖场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干湿分离这一最为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另外,养殖场环境污染投资力度明显不足,80%左右的规模化养殖场缺少必要的污染治理投资。

二、养殖场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环保总局于2001年先后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了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防治原则。而国家环保总局同年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则提出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厂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储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安阳市政府对畜禽养殖污染工作非常的重视,经过近些年的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于污染防治的资金不足,投资不尽合理。第二、治理工艺及技术系统化考虑不足。第三、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不尽合理。第四、没有形成市场化运行机制。

三、治污减排主要技术方法以及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对策

(一)广泛宣传,努力营造防污治污共识

一方面,向规模化养殖业主大力宣传畜禽生态养殖的必要性,使其把生态养殖作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迫切要求,增强治理养殖污染的紧迫感和自觉性[3]。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和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畜禽规模化生产的污染危害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让规模化畜禽养殖接受全社会监督。

(二)加强监管促进养殖业规范发展

依据国家对促进畜牧业发展、规范畜禽养殖行为颁布的相应的法律、法规,根据当地城镇发展总体规划以及畜禽种类、养殖规模,制定禁养区、限养区,建立产、排污监测机制,强化对畜禽养殖场、养殖园区监督管理,把具有与畜禽养殖规模相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列为建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园区审批的必备条件加以审核,环保不过关不允许投入运行;对原有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园区要进行改造,限期治理,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对污染物排放超标,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养殖业户,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罚。

(三)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治污措施

根据安阳市畜禽规模养殖现状以及污染治理技术的可行性,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第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在畜禽规模养殖场的选址、场区布局等方面应从保护环境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科学规划和布局本辖区内规模养殖场户,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把好养殖企业的“入口关”。

第二、粪便处理工艺。需要有指定的专用粪便堆放场所堆放场所应符合蒸发强烈、日照充足等自然条件,改变用水冲粪的方法实行干清粪工艺。

第三、养殖场污水处理。要求养殖场建造分级沉淀井净化污水,在畜舍外建造分级污水井,用于接纳畜舍内排出来的污水。

第四、粪便的发酵与还田技术。要求畜禽排泄的粪便集中堆积到贮粪场堆肥发酵,以杀灭病原微生物。

第五、粪便生产沼气。利用畜禽粪便厌氧发酵生产沼气,不仅能提供清洁能源,而且沼渣、沼液可以直接肥田,形成养殖、能源与种植紧密结合的粪便处理、利用模式。

第3篇:畜禽养殖发展现状范文

一、上海畜牧业的短板

上海畜牧业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几任市长的重视支持下,上海的畜牧业在1996年时到达了产业的巅峰,当时的生猪年出栏达到478.74万头,生鲜乳年产量达到22.01万吨,鲜蛋年产量达到14.88万吨,肉禽年上市量达到18446万羽,自给率分别达到30%、100%、85%、80%,为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的安全运行和人民生活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上海的郊区地域狭小,再加上水系纵横、村庄密布、耕地零碎,构成了畜牧产业发展的先天不足,稍有不慎即会引爆产业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矛盾,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极大。1.历史存量造成的影响。在2000年之前的畜牧业大发展时期,随着“菜篮子”工程、“家家富”工程等各级政府民生工程、农民致富工程的实施,做大了上海的畜牧产业,富裕了养殖业主,但也造就了大量位于村庄、河道旁边等环境敏感区域的畜禽养殖单元,有些养殖单元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扩越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势在必然。2.现实增量造成的影响。2007年以后实施的畜牧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工程,由于没有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许多新建畜禽场的选址缺少合理性,特别是存在着距离规避物太近、截取河道作为氧化塘、棚舍密度过高等现象,对周边环境特别是河道的影响不容置疑。3.养殖者环保意识薄弱造成的影响。2000年以后连续实施的五轮畜禽场粪污减排工程以及随后实施的畜牧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工程,市、区两级财政都针对粪污处理设施和资源化利用投入巨资,以期解决畜禽养殖场对周边环境影响的顽疾,但是检查发现只有50%左右的工程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还有50%的工程由于人为因素没有运转起来。那些没有实施政府专项治理工程的养殖场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4.缺少土地配置造成的影响。畜禽养殖场周边有真正配套农田的不多,处理好的畜禽粪尿能顺利还田的不多,污水纳管、达标排放又受到地理位置、处理技术等因素的制约,畜禽场液态污物消纳缺少载体。

二、规划编制的因由

上海在2005年就完成了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的退养任务,共计退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59个。“十二五”开始就着手对乱搭建、乱排放、乱用投入品的畜禽养殖场户,即不规范畜禽场户实施全面整治,第一阶段共计整治不规范畜禽场户6400家,第二阶段共计整治2720家。开展不规范畜禽养殖场户的集中整治,对于提升上海畜禽养殖行业的形象、降低畜禽粪尿的污染、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实施不规范畜禽养殖场户的整治,仅仅消除了上海畜禽养殖业众多不足中的一小部分,潜在的风险点还有很多,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密集区域粪尿出路问题,难以找到突破口。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又频繁出台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规章文件,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以后,觉得只有鼓起壮士断腕勇气,才能彻底改变畜禽养殖业存在的先天不足,进而真正迈向上海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新坦途。1.国家层面有关生态文明的要求。2012年11月,党的十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10月,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增强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2014年1月1日起实施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明确要求根据生态承载能力确定畜禽实际养殖量。2015年5月20日,农业部等八部委联合《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2015年4月10日,农业部的《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都专门列出了关于综合治理养殖污染的举措。国家层面关于农村、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的精神和要求,对于上海重新设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2.地方有关农村环境治理的要求。2015年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若干意见》并提出:“积极主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实际畜禽养殖量,编制实施《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2015年12月,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提出:“开展不规范畜禽养殖户清理整治,进一步控制畜禽养殖总量,编制实施本市养殖业布局规划,开展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严格控制规模化场污染物排放”。此外,在上海市贯彻国家“气十条”、“土十条”的实施方案中,也有规范畜禽养殖场污染排放行为的具体内容。上海市出台的这些文件都对畜牧业生存形成无形压力,再不进行畜牧业顶层设计,这个产业在上海大部分地区很快就会全军覆没。

三、规划编制的过程

规划按照“上下结合”的工作思路,由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牵头、专业规划设计公司编制、技术专家论证、市区政府审核通过。编制过程主要分为前期准备、试点工作、区县推进和市级成果四个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1月)。2014年10月9日,市农委、市规土局和市环保局联合召开了全市养殖业布局规划工作大会,确定了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本规划编制分为“1+9”两个层次,分别为市级层面的总体布局规划和9个区县的分区县实施规划,并选取浦东新区作为规划试点区。2015年2月10日,三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2015—2040年)编制工作的通知》。2.试点工作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4月)。浦东新区作为养殖业布局规划的试点区,率先开展了扎实的现状调研和规划方案编制,通过“三上三下”不断完善规划方案,至2015年3月底形成汇报方案,2015年4月召开了试点方案专家评审会,初步完成了规划试点工作。之后,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多次减量调整后,浦东新区养殖业布局规划最终确定。3.区县推进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在浦东新区开展试点的同时,2015年3月全面启动其余8个涉农郊区县的养殖业布局规划工作。至2015年6月中旬,各区县养殖业布局规划编制完成,评审工作全部完成。光明食品集团分布于郊区县的养殖场纳入所在区县的布局规划。4.市级成果阶段(2015年3月~2016年2月)。市级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区县规划方案编制工作同步推进,期间市农委、市规土局和市环保局领导和相关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规划编制工作。2015年6月23日,市农委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规划方案。6月26日,市农委组织召开三部门联合会审会议,规划方案通过了联合审议,形成了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成果。7月15日,三部门以《关于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联合上报市政府。市级领导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于8月19日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情况汇报,指出转变保有量观念,发挥大市场、大流通以及企业异地养殖的优势,形成可控的养殖量。要坚持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原则,形成域内、域外合理的生产布局。9月17日,市级领导再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全市养殖业布局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2016年2月市政府最终批复《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2015—2040)》。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是一部涵盖近期和远期的专项规划,2020年是规划的近期目标,2040年是规划的远期目标。规划包括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和水产养殖业布局规划(限于篇幅不涉及此部分内容)两大篇章。畜禽养殖布局规划主要包含两种畜禽类型,共计六大品种,一是有管控要求的四大畜禽品种:生猪、奶牛、蛋鸡、肉鸡;二是无管控要求的两大畜禽品种:种鸽和肉羊。编制范围包括上海市域范围的九个郊区县。规划编制分“1+9”两个层次,分别为市级层面的总体布局规划和九个区县的分区实施规划。包括总则、相关规划衔接、畜禽养殖业相关研究、水产养殖业相关研究、畜禽养殖业布局规划、水产养殖业布局规划、各区县养殖业布局规划和实施措施与政策建议八个部分。1.规划目标。综合统筹养殖业发展要求、规划土地管控要求、环保控制要求,按照“规模减量、布局优化、环境优先”的规划导向,明确畜牧业总体发展目标,合理确定近、远期畜禽保有量指标,保障畜禽产品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养殖业生态环境,最终形成养殖结构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产品高端优质的都市型养殖业新格局。2.研究结论。规划配套开展了相关专题的研究,作为规划编制的技术支撑。在现状统计标准方面,本次规划现状调研统计对象为具有独立用地(用于养殖的独立结构房屋),且占地面积在1亩以上的养殖场户,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底。统计畜禽品种为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羊、种鸽六大类品种,其中,生猪、奶牛、蛋鸡、肉鸡纳入本次规划管控。在保留畜禽养殖场规模标准方面,纳入本次规划保留的畜禽养殖场规模标准为:奶牛存栏300头以上,生猪年出栏10000头以上,蛋鸡存栏10000羽以上,肉鸡年出栏100000羽以上,种鸽存栏10000对以上,肉羊年出栏500头以上。在畜禽品种间的换算标准方面,确定不同畜禽品种按畜禽粪尿量折算成出栏标准猪的换算标准为:1头存栏奶牛折算成20头出栏标准猪,15只存栏蛋鸡折算成1头出栏标准猪,150只出栏肉鸡折算成1头出栏标准猪。在土地承载标准方面,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畜禽环境承载力的有关标准,结合上海地区气候、土壤、水文等条件,得出每亩永久基本农田的畜禽承载力为存栏标准猪1.5头(即出栏标准猪3头),同时提出畜禽环境承载力的预警值,即郊区永久基本农田承载比例为40%,农场为80%。在畜禽养殖量控制方面,上海市域范围内出栏标准猪不低于200万头,涉及9个区县的规划导向分为三类:一是全部退养的闵行区、宝山区和青浦区,二是逐步消减的嘉定区、浦东新区和奉贤区,三是适度保持现状规模的金山区、松江区和崇明县。3.现状概况。规划开展了“一点一档”的现状调研,摸清了底数。全市现状独立占地1亩以上的畜禽养殖场共计1496个,总用地面积约2.31万亩。其中涉及管控的四大畜禽品种现状养殖总量(折算成出栏标准猪)为343万头,养殖场数量为1237个,占地面积为20697亩。另外,不涉及管控的种鸽场91个,占地面积为1118亩,肉羊养殖场168个,占地面积为1326亩。4.规划最终结果。至2020年底,计划退养畜禽养殖场数为1013个,新建27个,届时纳入规划管控(规划保留)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共251个,养殖规模为200万头出栏标准猪,占地面积为12567亩。到2040年底,纳入规划管控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共178个,相比2020年减少73个场,养殖规模为160万头出栏标准猪,占地面积为9656亩。

五、规划实施带来的思考

第4篇:畜禽养殖发展现状范文

1畜禽养殖业及污染防治现状

1.1畜禽养殖业现状

2008年度,宝应县生猪出栏为35万头,存栏16万头;三禽出栏为1250万只,存栏340万只。全县目前生猪集约化养殖的场户为29户,年出栏生猪8.5万头,存栏生猪4.9万头;肉禽集约化养殖12场户,年出栏肉禽201万只,存栏17.4万只;蛋禽集约化养殖场户14个,年出栏蛋禽31.2万只,栏存蛋禽38.1万只。据调查,现全县养殖最多的畜禽品种为猪、肉鸡和蛋鸡,三者存栏数之和为全县存栏总数的79.8%。全县畜禽养殖业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特点:猪养殖主要分布在安宜、范水、夏集、柳堡和泾河5个镇;蛋鸡养殖主要分布在柳堡、安宜和范水3个镇;肉鸡养殖以柳堡、夏集和泾河等镇较为集中;鸭养殖主要分布在射阳湖、鲁垛和范水等地;鹅以射阳湖为最多,山阳镇、小官庄次之。该县猪、鸡集约化养殖程度较高,但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发展不平衡。全县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共55个,其中集约化养猪场主要分布在安宜镇、柳堡镇和范水镇;集约化肉禽场主要分布在柳堡镇;集约化蛋禽场主要分布在安宜镇、柳堡镇和鲁垛镇。

1•2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状况

2008年全县畜禽粪便产生总量为61.97万t。其中粪39.06万,t便22.91万;tCOD产生总量为17344.57;t集约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总量为28.14万,t其中集约化猪场13.64万,t集约化禽场14.50万t。各类畜禽中,猪粪便产生总量最大,鸡和鸭分列第2、第3位。以上3类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全县总量的91.76%。各类畜禽中,猪的污水产生量最大,占畜禽污水产生总量的36.56%。全县畜禽粪便使用总量为38.73万,t综合利用率为62.5%。利用方式以还田为主(含出售、堆肥和直接还田),占使用总量的93.2%;少量用于水产养殖,占1.2%。鸽粪便综合利用率最高,达92.0%。畜禽粪便使用水平是反映污染负荷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等于区域畜禽粪便使用总量除以该区域耕地总面积,其全县畜禽粪便使用水平为7.17t/hm2。畜禽养殖污水主要来源于畜禽冲洗及养殖场所的地面冲洗。2008年,全县畜禽污水产生量为229万,t污水处理率为18.6%。猪养殖场中,采取干清粪工艺的占猪存栏总数的73.7%;蛋鸡养殖场中,采取干清粪工艺的占蛋鸡存栏总数的64.2%。据调查,规模养殖场建有沼气池的仅有2个(夏集镇庭余猪场、夏集镇永红猪场);规模养殖场采用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的很少,仅有扬州市金绿健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和宝应县中宝德园有机农场;少数集约化养殖场将粪便送往地力源有机肥厂;极少数养殖场将沉积的粪便通过干湿分离处理,经过晾晒、包装后,销往果园、林园、菜园等地;绝大部分养殖场基本没有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粪便主要是提供给附近农民种菜、种粮。这些粪便的还田率虽然在60%以上,但未经无害化处理,不少粪便和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河塘、鱼塘,给环境、特别是养殖场附近的土壤生态和水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危害。

1•3污染防治现状分析

随着畜禽集约化养殖的迅猛发展,产生的大量粪便和污水对周围环境构成严重影响。调查显示,规模养殖场对周围环境污染以集约化养猪场影响最大;批量蛋鸡圈养居其次;园地生态放养优质鸡对环境污染较小;另外,以稻田放牧为主的稻田养鸭,由于放养密度小,鸭粪直接还田,对环境污染极小;半圈养的鸭,由于喂混合饲料较多,并以河塘为活动场地,如饲养量大,密度高,则对水体有一定污染;肉鸡、羊、鸽粪由于较干,可以干湿分离,直接作水产养殖的饲料或销往果园作肥料,再利用率高,对当地环境影响也较小。集约化养猪场、蛋鸡养殖场的粪便和养殖场未达排放标准的污水排放,或致使周边农田肥力过剩,造成周围环境逐步恶化,农作物不同程度减产;或排入水体,造成附近的河水、地下水等水质氨氮含量超标。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该县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养殖的污染危害认识不到位。多数养殖户和相关政府部门,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尚未引起重视,普遍存在重养殖轻治理、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没有把治污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2)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处理水平低下。2008年,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090.5万,tCOD排放量为1205.15,t而畜禽养殖业污水排放量竟达229万,t相当于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的21%;畜禽养殖业COD排放量为17344.57,t相当于工业废水COD排放量的14.39倍。全县养殖场污染处理设施极不完善。有的养殖场虽有污水处理设施和沼气池,但其容积小、处理能力不足,与污水产生量不配套;有的养殖场任意将畜禽粪便堆放在场外、村边等,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尤其是宝应县畜禽养殖业正从散养向集约化养殖过渡,并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污染就更为严重。夏集肉猪养殖园区、柳堡肉鸡养殖园区、安宜金鸡禽业、永兴禽业、扬州丰宝公司、扬州丰源生态公司、安宜顺太公司等12个园区已建成;范水瀛宝公司、泾河九九牧业、西安丰天路达等一批万头规模的生猪养殖企业正在建设之中。扬州二妹子食品有限公司在柳堡和小官庄等镇,已经建成了10个肉鸡的养殖小区。目前,园区年可出栏生猪10万头、出栏肉鸡200万只、饲养蛋鸡40万只,但这些集约化养殖场(区)均没有畜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治理滞后状况非常严重,污染隐患巨大。2008年,全县畜禽养殖业污水处理率仅为18.6%,粪便处理率为62.5%。

(3)污染防治措施落后。绝大多数养殖场连最起码的干湿分离(粪便与冲洗水分开)的措施都没有采取,产生的污水大多经排水沟进入储水塘自然蓄积。有的沟、塘未采取防渗措施,跑、冒、滴、漏普遍存在,特别在雨季,很难防止塘水外泄而造成二次污染;有的利用水塘养鱼,但污水入塘前并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容易造成动物疫病的传播;有的采用明沟(甚至土沟),或采用排洪沟和排污沟合用,未实行雨水和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分离,造成雨水和废水共排,增加了废水排放量。此外,现有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对病死的畜禽尸体,未作处理与处置,也尚未设置专用的焚烧设施。

(4)环境管理水平低。目前,畜禽养殖场尚未对污水、粪便和恶臭进行定期监测和每年定期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污水和粪便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及监测结果,排污口尚未设置环境保护部规定的排污口标志。

(5)污染源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该县畜禽养殖业遍布于各乡(镇)、村,虽有利于污染物的综合利用,但对集中治理却带来了难度。

2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基本思路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产业化的基本原则,对畜禽粪尿进行综合处理。(1)减量化。在畜禽养殖过程中,通过干湿分离、雨污分流、饮污分离等技术手段,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降低治理成本。如对猪的饲养过程,采用“改自来水冲圈为无水打扫、改滴供水为自动乳嘴式饮水、改稀料喂养为干湿料饲喂养、推广良种、缩短饲养周期”等技术措施,减少粪尿排泄[1]。(2)无害化。将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控制环境污染。首先将粪便干湿分离,干粪经堆积自然发酵后,用作肥料,污水经蓄粪池沉淀后,实行达标排放。(3)资源化。通过制作有机肥、再生饲料等综合利用途径,减少污染物排放。如养殖场可建设沼气池和有机复合肥料厂或再生饲料厂,变废为宝。(4)生态化。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水产业、林业等有机结合,推广“鸡-猪-沼-菜”等生态养殖模式,减少化肥使用量,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以促进养殖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生态化。

3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的措施

3•1前期防治措施

(1)统筹规划、合理选址、适度规模,是防止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重要途径。在选址上,应远离人口稠密区和环境敏感区。(2)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区),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照建设项目管理程序报批。(3)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畜禽粪肥资源综合利用措施,必须在畜禽养殖场投运时同时予以落实。(4)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应实现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的隔离。养殖场的排水系统应推行雨污分流,污水系统不得采取明沟布设。应采用干法清粪工艺,不可与便尿、污水混合排放,并实行日产日清。改湿法清粪为干法清粪工艺,禁止水冲粪式的工艺运行。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料水分离的目的,在于从设施上和工艺上减少污水浓度和排放量[2]。(5)畜禽养殖场必须设置专门的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贮存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防渗处理工艺,防止污染地下水,贮存设施顶部应设置防雨盖顶。(6)提倡发展集约化养殖场,有计划地推广生物发酵舍的零排放技术。

3•2中期控制措施

(1)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总量。鸡场、猪场宜采用饮水器,可大幅度降低饮用水量及污水排放量。畜禽舍清洗用水是畜禽养殖用水的主体,不同的清洗方式对水的需求量不同,要尽量采用节水的清洗方式,降低用水量,减少养殖污水的排放量。

(2)通过营养调控,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如:饲料中使用合成氨基酸,可降低粪尿中氮的排出量;使用植酸酶,可降低粪尿中磷的排出量;使用益生素和非淀粉多糖(NSP)降解酶,可降低不可消化的营养素排出量;使用有机微量元素,可降低微量元素的排出量;使用除臭剂,可降低有害气体的产生[3]。

3•3固体粪肥、畜禽场污水、臭气处理措施

(1)固体粪肥的处理与利用固体粪肥的处理可采用下列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利用畜禽粪便干燥技术。使用时要先进行除臭、灭菌、脱水等处理,干燥后可作燃料,或加工成有机肥。化学处理技术:指在畜禽粪便中加入一些化学试剂,如福尔马林、氢氧化钠、丙酸、醋酸、磷酸、磷酸二氢钾、硫酸亚铁等,达到杀菌消毒效果。好氧发酵技术:在供氧条件下,微生物迅速繁殖,使物料温度逐渐升高至70~80℃,粪便中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放出H2S、NH3等气体,使非蛋白氮转化为可消化氮,故经发酵可得到无臭、无虫卵及病原菌的优质有机肥[4]。厌氧发酵技术:厌氧发酵技术主要用于沼气生产,所以又叫沼气发酵技术。堆肥技术:堆肥技术是指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将作物秸秆与养殖场粪便一起堆沤发酵,以供作物生长时利用。该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分解粪便中对作物不利的物质,是好氧发酵技术之一。综合利用技术:将各种资源化技术组合起来,以提高废物的利用处理效率。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立体养殖[5],充分利用地面、空间或水域从事养殖业,实现资源多层次综合利用,大幅度提高养殖效益。

(2)畜禽场污水的处理方法与利用畜禽场污水的处理可采用下列处理系统。固液分离与理化处理系统:固液分离沉淀气化酸化净化鱼塘排放。该处理系统可将污水净化达到排放标准,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厌氧池发酵处理系统:畜舍排出的粪水厌氧池沉淀池净化池灌溉农作物。该处理系统能使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6]。畜禽污水的利用要求: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坚持种、养结合的原则,经无害化处理后,尽量充分还田,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畜禽污水经治理后,若向环境排放应符合排放标准;污水作为灌溉用水,在进入农田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

(3)臭气的控制措施臭气的控制可采取下列方法。吸附法:向粪便中投放吸附剂,减少气味的散发。常见的有沸石、膨润土、锯末、蒿属植物等;焚烧法:将有臭味的物质焚烧,以减少臭味的强度;化学除臭剂:常见的有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硝酸钾、双氧水、臭氧等;构筑防护林:种植绿色植物,是一种防止气味扩散、有效减少气味的方法[7]。

4落实防治措施的有关建议

4•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长效管理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以“综合利用为主,末端治理为辅,推广先进治理技术,实现养殖和种植相结合,以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成立全县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由县环境保护局和县农林局的领导担任组长,领导全县的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工作。各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长效管理的目标和制度。

4•2强化环境监管,依法治理污染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9号令)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宝应县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和《宝应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于现有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要清理好禁养区、整顿好限养区、规范好养殖区,使环境监管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依法从政,从而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监管,对违反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县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时,应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作为重要内容,环保部门要强化对畜禽养殖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第5篇:畜禽养殖发展现状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镇村联动、突出重点、转型提升、合力推进”的要求,合理规划和发展畜牧业,调整、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和布局,有效控制和削减农业污染源,不断提高畜禽养殖管理和污染防治水平,促进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合理规划和集中整治,有效控制和改善畜牧业对农村环境污染的趋势和现状,逐步实现排泄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目标,在确保畜禽养殖场整洁的同时,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三、整治范围和方法

1、整治范围:黄家埠镇区域内的所有畜禽养殖场。

2、整治方法:严格禁止在居民区内新建和发展畜禽养殖。有条件的村,对居住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户),要分期分批进行关停和搬迁。在短期内确因种种原因难以关停搬迁的,各村要督促养殖场(户),及时清理畜禽排泄物,并作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确保牧场内外环境整洁。对居住区外的畜禽养殖场(户),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积极推广畜—沼—农等循环经济模式,采取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沼气净化等处理模式达标排放。

四、工作步骤

畜禽养殖环境整治工作从6月中旬开始,到9月底基本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1、宣传动员阶段(6月中旬—6月底)。镇组织召开畜禽养殖环境整治动员会议,明确畜禽养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整治对象,制订畜禽养殖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方法和工作措施。并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畜禽环境集中整治活动。

2、集中整治阶段(7月上旬—9月中旬)。由镇农办牵头,各村按照工作计划和整治重点,对照镇提出的具体整治内容、方法和标准,全面组织开展畜禽环境集中整治。镇农办将组织有关人员及邀请市农林局相关专业人员对全镇畜禽养殖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技术指导和工作督查,协调有关工作,确保整治进度和质量。

3、检查阶段(9月中下旬)。镇农办组织有关人员对各村的畜禽养殖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进行检查,查漏补缺,消除漏洞和死角,按时完成畜禽养殖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任务。同时迎接市农林局对我镇的验收考评。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以农业镇长为组长,农办主任为副组长,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办),由农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镇畜禽养殖环境集中整治的组织实施、检查指导、考核验收和督促。

第6篇:畜禽养殖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家禽产业;利川;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4-0057-03

家禽养殖业具有养殖周期短、耗料少、饲料报酬高等优点,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家禽业在畜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利川市地处武陵山区,该市主要以山地为主,为发展中小规模的家禽养殖提供了便利条件。近年来利川市家禽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也存在诸如品牌建设乏力等问题。现就利川市家禽产业发展情况做了深入的分析。

1 利川市家禽产业发展现状

1.1 家禽业生产情况

利川市总面积4 612.1km2,辖5乡7镇2个街道办事处。全市共有584个村,6 147个村民小组。2015年全市家禽存笼346.2万羽,其中蛋鸡存笼70.1万羽,麻鸭存笼21.33万羽,土鸡存笼50.1万羽;家禽出笼353.9万羽,禽肉产量5 278t,禽蛋产量5 381t。全市有养禽专业合社23家;肉鸡规模养殖户有151户,出笼1万羽以上的有47户;肉鸭规模养殖户有87户,出笼1万羽以上的有11户;蛋鸡规模养殖户有35户,存笼1万羽以上16户,存笼5万羽以上3户;蛋鸭规模养殖户有21户,存笼1万羽以上5户。

1.2 产业现状

(1)产业发展有基础。利川市家禽产业无论技术水平、养殖规模,还是市场开拓都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全州处于领先地位。①市政府每年列支一定专项品种改良经费,用于引进新品种、应用新科技、改善养殖装备、开拓市场等方面。养殖业主自主每年引进家禽新品种3-4个,新技术5-6项,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畜禽品种改良的进程,提高了畜禽的源生产力,使我市的家禽生产逐步向规模化、效益化、产业化发展。②建立健全动物安全保障体系。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应急管理机制,建立了以养殖大户为重点,以驻村防疫员为基础的立体防控网络。③禽业协会初具雏形,发挥了行业职能作用,承担起养殖行业准入、强制免疫、免疫效果检测、疫情处置等一系列防疫职责。

(2)产业发展有政策。2012年,利川市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建设畜牧强市的意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发展,制定了畜牧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外商投发展畜牧业的在税收、融资、收费、土地、财政、准入等方面给予优惠。市财政每年预算不低于100万元建立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支持畜牧产业化发展不低于2 000万元。市政府对入驻工业园区的畜禽加工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和扶持,实行一体化管理。对龙头企业、畜牧专业经合组织、畜牧业品牌创建等实行以奖代补。

(3)产业发展有龙头。林创牧业、众旺家禽、多仁多实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家禽产业龙头企业逐步壮大起来,产业链条之间有代表,养殖企业、加工企业已初具雏形。林创牧业3万套种鸡孵化场年产鸡苗200万羽,多仁多实业有限公司年实际屠宰量为50万羽,6 600t肉禽深加工生产线已建成投产。集孵化、养殖、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家禽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延伸了家禽生产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有效的带动更多的养殖户加入到家禽养殖这一产业中来,进一步推动我市家禽产业向前发展。

(4)产业发展有主体。近年来,利川市畜牧中介服务组织发展迅猛,全市已注册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社178家,其中家禽类23家,在家禽养殖合作社、协会的带动下,我市禽业由小作坊式生产逐步向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化养殖转变。特别是众旺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管理模式值得推广。众旺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向社员提供鸡苗、饲料、技术支持、疫病防控、整体销售和产品回收等家禽养殖、销售服务。提供鸡苗时,每只鸡苗收取0.1元的管理费。合作社每年召开两次社员经验技术交流会议,主要讨论学习养殖生产中的管理、技术、生产及财务管理知识。如遇重大临时事项,由理事长提议召开。监事会每个月审计一次财务账目及开支情况,所有开支、收入由监事会审核签字后入账。半年一次审核分红方案。合作社统一按照上苗时间,先后顺序适时出笼。以“合作社”为管理载体,“基地”为龙头和示范,带动“农户”养殖,实现利益共享,风险由合作社承担。实行“四规范”管理模式:①规范种苗的供应。所有基地、社员的种苗必须统一由合作社按照规范、优质的标准进行引进供应;②规范饲料的供给。所有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必须统一由合作社通过正规渠道采购后分发给养殖户使用;③规范疫病的防治。由合作社引进及培养专业家禽疫病防疫人员,根据养殖片区指派专人进行专业的疫病防治指导服务;④规范销售渠道和程序。所有成鸡(鸡蛋)产品的销售一律由合作社完成;养殖社员户可根据销售利润享受不同比例的分红;如遇疫情及市场低迷情况时,由合作社按照市场保护价进行收购销售,尽量降低社员户的养殖风险和经济损失。

(5)产业发展有优势。利川市位于武陵山区,资源丰富,气候适宜,谋道、建南、文斗等乡镇地处高山和二高山,林多地少,适合土鸡放养。汪营、南坪、凉雾等乡镇有约10 000hm2的水田,发展本地特色品种利川麻鸭,条件得天独厚。适宜的放养环境加上独特的地方优良品种,家禽产业发展优势明显。随着沪渝高速、宜万铁路、渝利高铁的相继开通,大大缩短了我市与重庆、武汉、宜昌等大中城市的空间距离,为畜产品的输出提供了便捷通道,区位优势凸显,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中央、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解决畜禽养殖用地、用电等问题,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建设畜牧强市的意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畜牧业。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为畜牧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利川市家禽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家禽绿色倍增工程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家禽产业链已初具雏形。但随着大交通瓶颈的改善,物流的大疏通和交易的便捷,相对武汉、宜昌、万州的低成本、低价格的家禽及其产品而言,我市的饲料、药品、运输、体系运作等高成本情况下的价格高的家禽及其产品,给我市的家禽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有可能面临重新洗牌的格局出现;同时我市家禽产业链条之间仍然呈现出链接不紧密,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还存在着企业融资不畅、畜牧产品品牌不优不强、企业各自为阵等问题。

2.1 品牌建设乏力,市场竞争力弱

我市家禽业虽然有多仁多、林创牧业等禽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但是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禽产品加工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一个过得硬、打得响的品牌,市场前景不优,大多禽产品只能靠在本地消化,造成产能过剩,制约了禽业发展。

2.2 家禽产业发展资金短缺

(1)规模化养殖场、龙头企业在产业升级发展时,从疫苗供应、成禽回收、加工、销售等方面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在扩大生产和销售产品时更需要注入大量流动资金,银行、信用社尚未建立资金的长效投入机制,导致资金短缺。

(2)利川市是一个养禽大市,农民人均收入不高。养殖户新建家禽养殖场因为前期的投入大,后期养殖缺少流动资金周转,生产规模难以扩大,阻碍了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进程。

2.3 家禽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亟待加强

(1)由于禽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工作量大,畜牧科技的推广工作任务繁重,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刚刚起步,全市畜牧技术干部人员少,知识更新不足,乡镇基层工作经费来源不足,跟不上家禽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2)标准化家禽生产观念还不深入人心,养殖户对实施标准化养殖的意义认识普遍不足,对科学养殖、动物防疫等认识不够,在饲料配方、环境卫生、疫病防治等方面都存在误区。市畜牧兽医局虽然采取了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组织专家现场指导等措施,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任务重,工作繁忙,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

3 利川市家禽产业发展对策及措施

3.1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制定好家禽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好禽业发展项目,做好家禽产业项目库建设工作;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能力,促成家禽产业抱团发展,形成合力,着力构建产业化、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的新型家禽业经营体系;同时还可通过整合兼并、招商引资的办法,引进一批省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借力培育打造名优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养殖业商品化率,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3.2 完善经营模式,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

以禽加工企业多仁多为龙头带动,整合林创牧业、众旺家禽、禽业协会三家大的养殖企业,然后把养殖企业的鸡苗放到农户养殖,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结束相互压价,竞争无序的混乱状态,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成本,使企业、合作社、养殖户达到三赢,确保家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3 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产业投入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增大金融信贷投放,激活民间资金投入。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产业投入,建立稳定的禽业投入保障机制。①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养殖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建立金融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的互动联系,简化信贷手续,降低信贷门槛,增加信贷额度,解决养殖业资金链短缺的困境。②财政部门对养殖大户(企业)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的办法进行扶持。③招商引资,状大加工企业,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

3.4 强化技术服务,建立完善的产业化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①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以钱养事”新机制。加强培训,完善细化动物防检员考核评价体系,增加一定的本级财政预算,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措施的落实。②推广家禽标准化养殖技术。积极做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和阳光培训工程的实施工作,抓好养殖示范乡、示范村、示范场、示范户,继续加大家禽标准化技术培训的力度,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提高龙头企业管理水平。

3.5 政府出台相应的家禽养殖业保护政策,切实保护养殖户的根本利益

建立相应的保护基金、养殖保险、政府性保护收购或补贴等措施。对良种培育和地方品种保护上,政府要预算良种培育、品种改良和地方优良品种保种资金同时,在遭遇疫情或者企业发展中遭遇资金瓶颈时,及时建立银企对接帮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

第7篇:畜禽养殖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40-1

    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肉类、奶制品、蛋类等高蛋白食品的需求量逐渐提高,从而促进了城郊居民以及乡村农民畜禽养殖业的健康高速发展。人们在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农村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农村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极大的影响了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抓好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对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区县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畜禽养殖业现状

    据2008年统计,吉林省牛存栏722万头,其中肉牛695万头,每头日粪便产生量是13kg。奶牛27万头,每头日产生粪便量是25kg,总产粪量是3550万吨/年。鸡、鸭、鹅类共存栏21550万只,每只日产生粪便量分别是肉鸡0.15kg,蛋鸡0.12kg,鸭、鹅类是0.15kg,禽粪量为1065万吨/年。猪存栏1550万头,每头日产生粪便量是1.35kg,产生猪粪760万吨/年。羊存栏数是520万只,每只日产生粪便量是0.45kg,产生羊粪85万吨/年。这样每年共产生畜禽粪便5460万吨。全省畜牧业每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约65万吨,是全省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数据统计显示,吉林省畜禽养殖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其中现代化、规模化、系统化的养殖场养殖的畜禽数量约占全省畜禽总量的63%,非规模化养殖的占全省畜禽总量的近36%;现代化、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每年会产生畜禽类粪便2800万吨左右,大多数粪便能够进行适当处理,充分循环利用,其中72%的畜禽类粪便经过处理后可做农家肥,大约3%的畜禽类粪便排入沼气池进行发酵,剩余残渣及未能及时处理的粪便在养殖场周围露天堆放;而非现代化、规模化的养殖普遍出现于农民家中的庭院养殖,利用率极低,环境污染境况也最为严重,除极少数的畜禽类粪便用于制造沼气和人工堆肥外,绝大多数畜禽类粪便在没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任意堆放,在雨水季节随着雨水排入河流,给水体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2 畜禽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1 对空气污染严重

    畜禽的粪便经过长时间的露天堆积和暴晒,会将其自有气味及分解产物所产生的气体排入大气层,从而使养殖区周边的空气成分比例发生较大变化,再加上空气自净能力有限,其产生的气体长时间在周边地区流通,必将给周边的人类和动物造成较大的危害。畜禽的粪便在长时间的堆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在厌氧条件下,畜禽类粪便会在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碳水化合物分解为甲烷、有机酸等带酸臭味的气体;蛋白质和脂类会分解为氨、硫化氢和粪臭素等具有恶臭气味的含氮化合物。这些气体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降低其生产力水平。

    2.2 对水体的严重危害

    畜禽粪便污染水体的类型主要有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类。富营养化污染是由于畜禽粪便排入水体后,水生植物的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高,从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轻则造成杂草丛生,重则堵塞河道,影响防洪和排涝工程建设。有机物污染是指由于畜禽的粪便中有机物含量很高,在排入水体后,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造成水体发黑、缺氧,同时给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生物性污染是指畜禽粪便自身携带着许多病原微生物元素,这些元素经过流动会渗透到地表水和地下水,并造成严重污染。

    2.3 对土壤的危害

    畜禽粪便进入土壤后,会将其分解产物和自身的污染物质带进土壤,当粪便浓度过高时,土壤的自身自净能力不足以对抗粪便有害物质时,土壤的组成成分会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土壤的性状也会随之变更。当畜禽排泄的粪便长期堆积,周边土地将出现严重的富营养性状,严重影响周边农作物的收成。

    2.4 对人体的危害及对畜禽业发展的影响

    畜禽的粪便及分解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并能够滋生大量的蚊蝇,从而造成周边环境病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严重时可导致传染病的恶性蔓延。

    3 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成因

    畜禽粪便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3.1 没有足够的防治意识。

    当今广大农村养殖户单方面只顾及养殖的产值和效率,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没有深刻意识到畜禽粪便造成环境污染会对人们的居住环境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

    3.2法律制度不健全。

    现在,国家环保部虽对畜禽养殖场粪便的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要求,但其一部分条款都不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不能作为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执法依据。

    3.3 基础防治设施不配套

    基于我国养殖业的特殊情况,畜禽养殖没能实行一定标准的准入制度,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都没能进行合理的规划,严重缺乏粪便处理设施,不仅不能循环高效利用,而且严重污染当地的环境。

    4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对策

    4.1根据监测情况制定污染防治规划

    逐步开展全省范围内的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情况调查、监测工作,根据现有污染形势,制定出未来的防治规划,并在该规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赋予其强制性和权威性。

    4.2 着力发展生态养殖业

    根据各地区各养殖区域的特点,采用目前实用而流行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畜禽粪便处理方式。对较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场,采取固液分离、脱水干燥、循环利用的处理方式,在此过程中,对不同的粪便根据相应特点采用不同的资源化处理,因地制宜,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畜禽养殖发展模式。

    4.3 严格执行准入制度

第8篇:畜禽养殖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畜禽;污染;现状;对策

近年来,随着正阳县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的迅速发展,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农村及城郊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虽然国家出台了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的管理办法、技术规范、排放标准等规定,但养殖场普遍存在选址不当,污染防治投入不足,环境管理不善的现象,以至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环境纠纷不断,日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1 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污染现状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正阳县生猪养殖规模也逐年扩大,由传统的农户散养逐步向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截止2012年12月底,县畜牧部门统计全县生猪总存栏量达231万头,年存栏500头以上的共1160 家。正阳县农村畜禽养殖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起点低,随其衍生的环境污染、环境纠纷也较为普遍,畜禽养殖业污染已成为全县目前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全县生猪总存栏达231万头,按照排污系数折算(5千克/天・头),畜禽废弃物产生量达422万吨,畜禽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按照污染物排放系数折算(COD17.9克/天・头),仅COD一项就达15092吨,是2012年我县COD环境总量统计中工业排放量271.4吨的56倍。畜禽粪便尿的产生量较大,污染治理设施较少,处理能力与产生量相差较大。现有的沼气池、沉淀池远不能处理掉产生的猪粪尿,现有的污染防治设施运转不正常,处理效果差,未经处理的猪粪尿均直接排放。猪粪尿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施入农田或经雨水淋溶污染了地下水及附近地表水体。养殖场周围臭气熏天,蚊蝇滋生到处乱飞,养殖废物贮存之处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部分群众的饮用水已受到威胁,压水井已不能饮用,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2 防治污染的对策

2.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长期以来农村落后的畜禽养殖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导致农村脏、乱、差现象。相当一部分畜禽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只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不注重生态环境,不愿意投资建设治污设施,已建治污设施的部分养殖户,干湿分离不彻底等,严重影响了治污的成效,再加上管理措施相对滞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长期被忽视,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未引起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很难做到达标排放,导致发展畜牧业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我县部分农村居民饮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养殖场附近池塘因富营养化失去了使用价值,农民居住环境遭受污染,严重威胁着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优良的环境,便没有整个区域的良好环境。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护水资源、保障村民饮用水安全的迫切需要,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畜禽养殖污染已到了非治理不行的地步。因此,为有效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2010年出台了《正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等措施。2013年3月召开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会,下发了《正阳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落实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对不同养殖规模的养殖场采取不同的处理模式。县政府印发了《关于慎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下发后,联合县畜牧局编制了《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与实用技术手册》,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重点流域河流河长责任制的通知》,对主要河流流域内养殖场进行污染治理。通过几年的努力,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走上了规范化道路。为促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进度,县政府又印发《正阳县2014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要求对全县规模养殖场进行污染治理,全部工作于11月底前完成。

2.2 部门协作,齐抓共管

养殖污染关系到全县人民的共同福祉,仅依靠环保部门的力量有些单薄,县政府应组织畜牧、发改委、农业局、财政局、环保局等部门召开养殖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共同协商养殖污染治理事宜,同时邀请县人大、政协委员参加,监督指导污染防治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农业源减排项目资金支持工作;农业部门负责有关畜禽养殖沼气工程项目的指导和推进工作;畜牧部门负责畜禽养殖业各畜种统计工作、协助做好半年和全年畜禽养殖减排核查核算工作,加强畜禽养殖治污技术指导,引导和推进畜禽养殖治污工程建设,利用各类扶持资金重点向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倾斜;环保部门负责做好畜禽养殖减排工程建设有关环保服务、加大环保专项资金对畜禽养殖减排项目的支持、畜禽养殖场(小区)环保日常监管及畜禽养殖减排监督考核工作。

2.3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为了从源头上防止养殖污染,根据土地拥有量、区位优势和区域环境承载量,按照“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畜牧业与种植业相统一的农业生态循环体系,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现代畜牧业,将畜牧业养殖用地纳入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划分畜禽养殖区域,2010年印发了《正阳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及防治工作方案》。坚持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引导养殖业主合理选址。在禁养区内禁止建设养殖场,发展养殖业。对已建成的养殖场限期搬迁或关停措施。

2.4 加强管理,严格执法

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监督管理,对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办理环保审批手续。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畜禽废渣综合利用措施必须在畜禽养殖场投入运营的同时予以落实。按照《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对现有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常年存栏量500头及以上的生猪养殖场)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排放水污染物的,责令限期治理并处罚款。对逾期完不成治理任务的,根据规模大小,处5-10万元罚款;污染严重的,由政府实施关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妥善收集、贮存、利用或处置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令限期改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对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未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

2.5 严格标准,统一实施

对新、改、扩建的规模化养殖场,由畜牧、环保等部门联合制订建场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养殖企业和养殖农户必须按照全县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统一建场,统一施工,使每个养殖场从建场到运营都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鼓励养殖场改变养殖模式,发展生态型、环保型养殖模式。同时,按照农牧结合的原则,要求新改扩建养殖场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周围农田消纳养殖废弃物。

第9篇:畜禽养殖发展现状范文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猪、牛鸡等畜禽养殖大户不断增多,据此次普查统计全县共有799户养殖户,粪便排泄总量是94481吨、粪便处理利用量是94481吨,产生污水40880立方米、利用量是16148立方米。随着养殖业规模的扩大,养殖业的污染日益突出,群众对此投诉日益增多,畜禽养殖业在给我县经济创造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压力,畜禽粪便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所以,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2存在问题

2.1人畜(禽)混居农村住房和牛棚、鸡舍、猪圈在同个院内,基本上是鸡犬不宁。牛粪、鸡粪、猪粪遍地都是,特别是阴雨天更是无处下足,让人难以忍受,气温高时臭气熏天,气味刺鼻。

2.2造成空气恶臭畜禽粪便露天堆放,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时会产生大量的氨气、二氧化硫、甲烷等有害恶臭气体,连同畜禽本身的释放,恶臭物质可达230多种,堆粪地点周围恶臭弥漫,便液直接排放,污染大气环境和水体环境。严重影响养殖场(户)周围的空气质量,危害饲养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

2.3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方法单一,无害化处理水平低养殖场粪便未经过消毒灭菌无害化处理,极易造成细菌、病毒传播,滋生蚊蝇,养鸡场含有鸡雏粪便,落地料直接出售喂猪,有可能导致食物链的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

2.4造成水体质量下降1头(只)畜禽就是1个污染源,1个畜禽饲养场就是1个污染排放场,若不经处理,流入水中(河流、水库、田地),将使水体变色、发黑,引起藻类、杂草疯长,部分水生生物死亡,导致水体难以再净化和恢复“富营养化”,过量进入耕地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便会破坏土壤层,并污染地下水,同时使农作物陡长、倒状、贪青、晚熟、不熟,甚至毒害作物出现死亡。

3防治对策

3.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畜禽养殖行为在提高广大畜禽养殖业主的科学技术素质的同时,要对他们开展环境保护教育,让农民群众保护环境,珍惜环境,净化民风民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要爱清洁、讲卫生,逐步引导农民学会规模化科学健康养殖。

3.2合理选址、规划畜禽养殖场应选择在远离人口稠密区及水源地。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区)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程序报由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和环保部门批准。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应实现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的隔离,养殖场的排水不得采用明沟布设,粪便采用干清方式,即不可与尿水、污水混合排出,实现日产日清,干湿分离、雨污分离、料水分离,其目的在于从设施和清粪方式上减少污染物量。养殖场必须设置专门的畜粪便贮存设施,修建化粪池,发酵池等贮存设施,要采取有效的防渗处理,应设置防雨顶盖。节约用水、减少液体肥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养殖场的污水排放量。

3.3合理开发利用畜禽粪便畜禽粪便是可利用资源,用畜禽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是好项目,柳河县绿生禽业有限公司利用畜禽粪便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就地销售,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增加了效益,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