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会财务常见问题范文

工会财务常见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会财务常见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会财务常见问题

第1篇:工会财务常见问题范文

省人大常委会茅临生、程渭山、厉志海副主任分别主持各次全体会议和联组会议,冯明、王永昌、姒健敏副主任和厉月姿秘书长及委员58人出席会议。省人民政府熊建平、黄旭明、朱从玖副省长,省高级人民法院齐奇院长和徐杰、高杰、林一副院长,省人民检察院陈云龙检察长和刘晓刚、张雪樵、王祺国副检察长列席会议。列席会议的还有省政府有关部门和省属有关单位负责人,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秘书长办公会议成员、机关副厅以上干部,各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以及1位全国人大代表、10位省人大代表。此外,15位公民旁听第一次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纪要如下:

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财政厅钱巨炎厅长、省审计厅厅陈荣高厅长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分别所作的《关于浙江省2012年财政总决算和省级财政决算的报告》、《关于2012年度浙江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全省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楼小东主任委员所作的《关于浙江省2012年财政决算的审查报告》,作出了关于批准2012年省级财政决算的决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认为,2012年省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预算管理和执行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关于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会议要求,办公厅会同财政经济(预算工作)委员会整理形成审议意见,经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后送省政府研究处理。

二、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政府熊建平副省长所作的《关于全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几年来,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整体上看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养老服务新的形势任务相比,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就加强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会议要求,办公厅会同内务司法委员会对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结合专题询问会的情况,整理形成审议意见稿,经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后交省政府研究处理。

三、会议就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询问。经过前期充分调研,13名委员围绕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19个问题,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卫生厅等7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一一作了回答。专题询问结束时,熊建平副省长就如何落实好委员会的意见、做好下一阶段整改工作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茅临生副主任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就这次专题询问工作已取得的初步成效表示肯定,着重指出专题询问是人大依法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要切实予以坚持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专题询问的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推动政府有关部门改进工作的重要作用,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以这次专题询问为契机,进一步厘清和落实责任,强化养老服务基本保障,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提升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四、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政府黄旭明副省长所作的《关于全省土地整治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我省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和城镇村建设用地整治,保护了耕地资源,保障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需求,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同时,针对我省土地整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会议要求,办公厅会同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对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整理形成审议意见稿,经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后交省政府研究处理。

五、会议听取了省人大法制委员会陈荣副主任委员所作的关于《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修订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

第2篇:工会财务常见问题范文

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可以分三个阶段。以1995年和1997年为分界点。1995年以前,注册会计师基本上很少说不。1995年财政部颁布了第一批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知道怎样表示意见。1997年由于琼民源事件,社会震荡很大,注册会计师首次对出具了"否定意见"。自此,注册会计师说"不"的越来越多。

注册会计师表示的审计意见除了与会计上是否有问题有关,还和财务状况有关。如,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于出具其它意见的公司。

(一)1997年上市公司年报评价

从正的方面说,注册会计师大胆说"不",渝汰白是第一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1997年还有一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信息披露更透明,提供的资料更全面。从负的方面来看,由于10%和0%的规定,有许多通过关联交易、非常交易(重组、股权转让、政府补贴)、非货币交易、会计政策变更等方法来操纵盈利。公司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包括或有损失(坏账、对外投资、未决诉讼)和持续经营能力等问题。

(二)1998年上市公司年报评价

1998年红光实业被出具"否定意见",14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会计师说"不"的原因:

1、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出台,加强了会计师执业的约束力和指导性。

2、事务所脱钩改制,强化了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的基础环境。

3、监管力度加大,起到了警示作用。

(三)1999年上市公司年报评价

1999年商业网点被出具"否定意见",14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出具不好审计意见的原因:

1、四项计提利在长远。

2、非常收益"贡献大":1999年报显示,426家公司共发生关联交易659亿元,其中与母公司的交易为341亿元,占52%。99年报还显示,非常损益占上市公司净利的16%;有573家公司扣除非常损益后净利减少占59%。

3、三不分开恶果多:大股东资本不到位;大股东"提款"恶狠狠;财务困境重重,1998年郑百文亏损5.02亿元,1999年亏损9.57亿元。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户数占我国企业总户数的99%,完成工业总产值、实现税利和解决就业人口分别约占全国总数的60%、40%和75%,其地位举足轻重。然而中小企业受各种条件制约,在获取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增强经营管理和理财能力等方面大都存在困难和弱点,急需社会各方给予解决和扶持。随着科技革命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上中小企业的运作方式已从过去主要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型,演变为讲求产品量、本、利综合评价并以关注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为基本特征的财务导向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影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决策的相关因素更变得空前复杂。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财务诊断,努力提高其经营和理财能力已成为企业相关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尚未形成健全的财务诊断体系。

从中小企业方面看,一些经营者缺乏现代财务意识,他们在购置设备原料和疏通人情关系方面不吝花费,但在通过延请“企业郎中”诊治管理“疾患”,导入财务管理“良方”方面积极性不高。同时企业内审机构由于其地位的“附庸性”,加上受工作视野、专业知识所限,所以目前有些企业的内部诊断既缺乏公允性,也不具有权威性。

从出资人方面看,由于企业产权改革正在进行,还未形成一旦企业经营失败所有者倾家荡产、经营者丢掉饭碗的机制,同时,作为行使国有资本出资人财务职能的财政部门,其对企业资产和财务管理也正处于转型和初创期,因此,企业的股权关系、法人治理结构和股东行为均尚待规范,内部诊断机制还远未形成。

从外部诊断方面看,一些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因受利益驱使,比较看重眼前收入,对拓展中小企业财务诊断市场既缺乏战略性认识,也存有畏难心理。使一些企业既使乐于“求诊”也不知到哪里挂号,财务诊断尚未确立正常的社会地位。

二、还没有一套规范的财务诊断法规和技术体系。

与财务诊断相关的理论、法规、准则和实务指南均准备不足,囿于审计成本、市场需求和专业能力等多重制约,目前注册会计师执业也过于偏重常规审计,主要目的仍然是纠错防弊,对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的建设性和指导性方面整体上关注不够,“诊疗”较少。

三、行业管理不规范。

目前主管部门对财务诊断机构和人员在从业条件和执业行为等方面尚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致使某些诊断机构和“医师”素质良莠不齐,职业行为不规范,收费高、“疗效”低的现状既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也影响财务诊断行业的名声。

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将走向全方位开放。为了迎接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中小企业应全方位地提升经营和财务管理水平,笔者以为,关注中小企业的财务诊断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一环,为此建议:

一、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财务诊断行为。从根本上讲,推进公司制改造,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是企业财务诊断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只有这样,企业经营者才会真正关注财务诊断,企业监事会和内审机构才可能有效地运作内部财务诊断,出资人也才能依法行使自己的财务决策和财务诊断权,财政部门对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方面的监管权也才能落到实处。

二、尽快制定一套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企业财务诊断专门法规、准则、实务公告和操作指南体系,使财务诊断工作有章可循,有典可据。这些规定至少应满足三方面要求:(1)从制度上明确和强化财务诊断的定位,充分凸显其在企业管理中的财务智囊团功能。(2)财务诊断的纠错防弊和建设性两类功能应当既有机融合又各展其长,不能用单纯的审计替代财务诊断。(3)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兼容,应借鉴国际著名会计公司经验,组织专家研制完备的财务诊断提纲和专用工作底稿,使财务诊断从搜集证据,综合分析到最终形成结论既科学规范,又便于操作,使无论内诊还是外诊、不管是专业机构、理财专家还是企业财务新手均可据以在不同层面上开展工作。

第3篇:工会财务常见问题范文

一、概述

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以会计法为准绳的会计工作管理活动,是一门严谨的管理科学,事事要求讲原则重制度,依据会计制度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成果进行核算与分析,对经营过程通过监控数据变化进行监督,定期编制财务报表反应企业财务状况与现金流量等信息,并根据以往会计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做出下一年度财务预算。运算与核算贯穿整个会计工作是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利用现代化科技简化运算以降低会计工作量,同时减少人维计算错误,Excel做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也为快速、准确制作财务报表提供了有效帮助。财务管理及时而准确地披露企业经营活情况是基本的工作任务,以促进企、事业单位不断完善制度与管理提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力。

Excel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软件,它能够利用自身的多功能工具将杂乱的数据筛选整理成可用的信息之后进行分析、交流以及分享得到的结果。由于它在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方面的作用。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管理、财经、金融等多个领域。熟练掌握运用Excel建立各种财务管理模型的方法,有助于财务管理人员在复杂多变的理财环境中迅速准确地判断,合理地决策,从而高效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现在每家企业日常的账务处理都要用到财务软件,市场上流通的财务软件也不少,像用友、金蝶等软件,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的比重比较高,很多企业花费几十万元的价格购买大型的财务的软件不仅会得不偿失,而且会使得很多功能白白闲置,而且由于ERP、CRM等概念在企业中出现,各个企业自身情况千差万别,大型的财务软件必须要经过调整才能适应企业的开发运用,但是这个开发工作费时费力。因此Excel因为其简单易学和具备了基本的企业财务所需的功能而在众多的财务软件中崭露头角。

二、Excel的一般功能与会计工作的发展

Microsoft office系列办分软件使自动化办公成为可能,Excel做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件,主要提供数据计算、统计、汇总、分析及丰富的图表显示等一系列功能,由于其普遍性与易用性在财务管理中应用广泛。现就Excel的关键组成部分进行简要介绍:电子表格,电子表格是Excel的主体,是显示、存储、录入、处理数据的窗口,在这里提供基本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外还有求合、求平均数、计数等功能。提供常用的数值、文本、时间等多元数据显示与存储,工作表中的单元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加、删除、调整大小等编辑处理,以使数据更加清晰直观。计算功能,Excel之所以被广大财务工作人员所认可主要因其强大的计算功能,除了上面提到的基本运算功能,还有设置“公式”、“函数”、“筛选”、“宏”与“数据库”等功能丰富与强大的运算、核算功能。面对各类复杂的财务数据大大提高了运算效率和准确性,财务与统计函数更是在财务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如AMORDEGRC可用于计算每个记账期内资产分配的线性折旧,ACCRINTM可用于计算到期支付利息债券的应计利息,INTRATE可用于计算完全投资型债券的利率。图表功能和数据透视表提供多种类型的图表模板,常用的有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雷达图等可以满足大多数多元化数据显示与分析要求。预设模板与常用模板的设置,更为财务管理人员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将复杂繁多的数据转化为准确、清晰的各种数据报表,以便于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从而通过数据的变化与分析监督企业的经营过程,同时找出经营问题与经济问题,为企业做出最优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依据。近30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对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显著作用。Excel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办公软件,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与界面友好、简单易用等特点,使财务工作事半功倍。财务数据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也是数字化管理的根本,会计分析的客观性及时性直接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会计工作必须及时、准确的反映经营情况及提供相关数据,不断的核算、审核、交叉校验是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查找会计报表常见错误

1.会计报表中不符合要求的常见错误

会计报表的核心要求是真实性和客观性,是通过真实可靠的会计凭证资料进行编制的,工作中漏记、瞒报、窜改等行为造成的账实不符使会计资料失实、不全面等对企业财务管理所造成的损失常常是不可估量的。会计资料采集的完整性、一贯性、规范性是内在质量要求,是确保财务报表有效性的基础保障。真实有效的财务报表才能合理的反应企业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经营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另外可通过分析财务报表找出解决办法。

2.查找会计报表常见错误方法的应用

依据会计报表的质量要求,通过会计报表的审阅、复核、分析等检查方法找出并解决会计报表的常见错误。审阅,一般采用顺查法,就是按会计报表的编制顺序再进行一次详细的审查,是报表错误检查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复查的方式查找项目是否齐全、是否有错误、有窜改、记录是否准确等,发现问题立即进一步审查有关资料。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虽然较费时、费力也有其不可替代性。复核,针对计算结果可能出现的算错、少算、重复计算等问题进行重新计算检验,对于合并报表的计算尤为重要,如:资产负债表中各备抵调整账户,加计为报表数据时应为其被调整账户与备抵调整账户之差,对该类数据应检查加计的是否正确。 分析, 分析易出问题的环节,根据经验判断各种与常规数据明显存在较大差异的数据等,通过对报表有关资料进行归纳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综上所述,数据是会计工作的主要对象,录入、整理、排错、核对和审查是会计的常务工作,而Excel的合理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科学运用计算机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可以有效的将会计工作化繁为简、减少重复工作、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四、Excel在会计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第4篇:工会财务常见问题范文

一、改革的背景与动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多次提到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问题,2013年,农业部、财政部、民政部、审计署四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可以看作是农村财务管理改革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重要遵循,文件指出,村级财务管理是管好用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依法保障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文件要求,各级尤其是乡镇要切实做好村级会计工作,完善村级财务民主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稳定和加强农村财会队伍建设。近年来,镇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健全制度,强化措施,村级财务管理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确保了农村集体资金与资产的安全,切实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但是,我镇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仍然比较薄弱,财务混乱依然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引发群众上访,个别村会计现金账目不清、财务公开流于形式,超限额使用现金、坐收坐支等问题时有发生,上级部门每年审计时,总能发现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形势和现实对村级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倒逼着我们推进此领域的改革。

二、改革的具体做法及成效

针对村上财务管理方面暴露出的问题,镇上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具体要求,从制度和监管两个层面入手,细化完善村级财务管理措施,有力提升了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实践证明,制度建设和外部监管是破解村级财务管理难题的两个有效路径,村财镇管、审计监管、财务公开等是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有力举措。

一是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把完善制度作为深化农村财务管理改革的核心和基础性工作,注重从制度上防范和杜绝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镇上制定了统一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汇编,将上级有关村级财务管理的精神细化为具体的管理制度,落实到了具体工作中。例如制度明确规定,12村村支书、主任不直接分管财务,各村只设出纳1名,负责日常记账和费用报销;对1000元以上支出,必须召开会议决定,并报镇上审批后方可进行,支出形成后,必须有符合财经管理制度规定的正规票据方可入账;村账必须每季度记一次,不得无故后拖。这些具体的规定,从制度上解决了跨期记账、新旧村官交替导致的账务脱节、坐收坐支等突出村级财务管理问题,通过这些制度的执行,以往审计中普遍存在的不合规发票报销、坐收坐支等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

二是全面推开乡财镇管模式。多年实践表明,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村级在财务管理中的自由度过大,镇上对症下药,进一步强化了对村级财务的统筹管理力度,增加了镇经管站工作人员,全面推开村财镇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村上只设出纳负责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村上财务实行审批制和报销制,农村“三资”统一由镇经管站造册管理。镇上同时还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管理模式,抽调财务专业相关人员,对村上的纸质账进行了电子化处理,全部录入到了“三资”管理平台之中。同时,镇上进一步夯实村财镇管基础,配备2名财务人员分别负责管理6个村的账务,在人员力量摆布上做到了科学、合理,为村财镇管工作持续推进提供了强大保障。通过村财镇管,村上账务混乱和新旧账衔接不上有问题有效解决,白条入账和随意乱支等现象减少。

三是加强村级财务监管力度。镇上成立了内审室,每季度负责对村上的账务审计1次,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督促村上进行整改,对属于记账方面的问题,由镇上按照干部管理制度追究对相关财务人员责任,内审工作不断走向了常态化。镇上加大与县审计局的配合力度,每年提供2个以上的村作为村官直审村,邀请县审计局人员开展审计,及时发现村级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提早进行整改。对在年终审计中发现和反馈的村级管理中的问题,镇上确定专门的领导负责跟踪督查村上进行整改,对一些突出问题和涉及财经纪律方面的问题,交由镇纪委进行调查处理。注重发挥其他监督力量作用,把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纳入镇“两代表一委员”视察调研活动之中,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和村级财务管理实践情况进行一次专题调研,征求各代表的意见建议,并将这些意见建议汇总后交具体人员承办,在规定期限内向各代表通报整改情况。注重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规定村级重大财务支出审定会议必须邀请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列席,并听取其意见。这些监管措施的落实,使村账与实务漏洞得到堵塞,对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将一些问题消除在了萌芽状态。

四是持之以恒抓好财务公开。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拆迁项目较多的康家沟、南店子等村,严格规定了村务公开的内容和时间,在项目实施初期,镇上督促村上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召集群众商议相关重大事项,会议中,村上对相关项目的资金配套政策进行解释,力争做到公开透明。同时,对退耕还林等大额资金分项造册登记,避免群众产生误解。村上的财务支出,坚持每季度公开1次,并确定专门的人员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镇上还将村级财务公开落实情况纳入村级工作考核之中,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绩效报酬挂勾,督促村上认真落实。村账和村务公开,“暗箱操作”等被群众误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群众对村委会和村干部的信任度提升,密切了干群关系。

第5篇:工会财务常见问题范文

一、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一)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都属于应用会计学

会计学可分为理论会计学和应用会计学,其中理论会计学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史等;应用会计学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法务会计及成本会计等,可见法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与财务会计都属于应用会计学。

(二)财务会计是法务会计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财务会计为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服务,法务会计为法律工作者处理法律事项服务,因此它们都属于会计服务活动,其最终成果(财务报告与专家意见)所依据的事实材料都来自于各项经济活动。但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业务通常是由会计事项和会计活动组成,而法务会计活动本身是对案件涉及的会计事项或会计活动进行检查、验证和鉴定,并据此作出判断,发表专家意见,通常是在财务会计工作基础上开展的。因此,财务会计是法务会计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二、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主体不同

财务会计是为某一特定主体(会计实体)服务的,要对特定主体(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等)的经济过程和结果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法务会计的主体不是单一主体的单一会计,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会计,凡经济纠纷、诉讼案件中涉及到会计事项的认定、判别,均与法务会计有关。法务会计的空间范围主要存在于三大领域:一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二是社会中介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三是司法机关(检察、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等)以及政府审计部门、纪检部门。

(二)职能不同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财务会计有核算、监督两项基本职能。核算职能侧重对事实的描述,主要是对某一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对其结果进行报告。监督职能侧重于纠正偏差,主要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财务会计的这两项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法务会计职能的作用范围则远远超出了财务会计,不仅局限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且在解释财务问题、强化会计的控制职能、收集会计数据以提供诉讼支持、保护和惩戒会计职业人士以及其他有关人士等方面也能提供信息支持。

(三)目的不同

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虽然都有“会计”二字,但二者的目的却有着天壤之别。财务会计的目的是着重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能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所提供信息具有公开性。而法务会计提供信息的目的在于完成受托责任,它是对经济活动(或者经济纠纷)中的法律责任问题进行调查、取证、提出专家性意见,为法庭、仲裁或鉴定机构提供相关证据。会计

(四)内容不同

财务会计的内容是用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般会计事项,具体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法务会计的内容则取决于各国法律体系的完善程度及法律、法规对经济活动、经济行为、财产资源等规定的详细程度,因此,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法务会计的内容都有所不同。我国学者对当前法务会计内容的认识较为统一,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理算会计;(2)债权、债务理算会计;(3)保险赔偿理算会计;(4)社会公正会计;(5)物价会计;(6)基金会计;(7)司法会计;(8)海损事故理算会计;(9)社会保障会计。

(五)工作程序和方法不同

在工作程序上,财务会计有一套比较科学的、统一的、定型的会计处理程序。财务会计的工作程序即会计循环可概括为七个环节:(1)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2)过账;(3)结账前账项调整与结账分录;(4)对账;(5)试算平衡;(6)结账;(7)编制财务报告。各环节具有连续性和继起性,且凭证、账簿、报告的格式、内容、编报程序与要求多由国家统一规定。而法务会计服务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工作程序的特殊性,大多是从接受受托责任到事件结束工作报告的报出,不存在会计期间的连续性,更不需要继起性。一般来说,其工作程序应包括:(1)会见委托人,明确受托责任;(2)初步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对受托任务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3)制定行动计划,包括实施的策略、步骤、方案等;(4)获得证据材料;(5)计算、分析;(6)报告,即将法务会计工作的最终结果以报告的形式系统表达出来。

在工作方法上,财务会计大量使用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法务会计作为一门复合性学科,不仅使用会计的方法,有时还大量使用审计的方法、统计的方法(如抽样分析法等)及收集证据的方法等。常见的方法有:审阅查验法、关联核对法、座谈询问法、实物勘察法、分析比较法、综合计算法等。

(六)执业规范不同

实现财务会计目标的关键在于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需要有专门的会计规范。财务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守《会计法》的有关规定,还要受到统一会计规范(如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的约束,其中,企业会计准则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会计规范形式,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分为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法务会计的执业活动涉及三个规范,即会计准则、法务会计准则和专家证据准则(谭立,2006),前两者为会计行业规范,后者为法律规范,三者关系密切,又相互区别。法务会计工作就是将会计语言记录的财会事实翻译成法律语言表述的案件事实,也就是说财会事实经由法务会计之手以专家意见形式送达法官手中,成为其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在这一过程中,法务会计准则作为会计与法律两个职业的联结纽带,起到了由会计准则通向专家证据规则的桥梁作用。目前世界上除了美国、加拿大等少数国家制定了有关法务会计准则外,许多国家的法务会计业务活动都是参照审计准则执行,但制定统一的法务会计准则仍是必然趋势。只有建立健全法务会计准则,才能使法务会计工作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才能保证执业质量,提升职业信誉,才能实现法务会计准则与法律法规、准则和惯例的联系和沟通,指引法务会计健康发展。2006年初,我国财政部颁布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这一准则体系已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完成了48项审计准则的制定或修订工作,标志着我国的企业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已基本建设完成,为建立法务会计准则提供了基础性框架。

(七)报告不同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法务会计报告是法务会计工作者根据有关的财务会计资料、卷宗材料,以及其他相关的资料等,对案件或纠纷等法律事项所涉及的财务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并作出专业判断所形成的一种书面结论性文件。法务会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有十分显著的区别:

1.用途和使用者不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用途在于为投资者、社会公众、政府机构等利益相关者提供经济决策所需的相关会计信息;而法务会计报告适用于诉讼实践,为法律事项承办人、当事人等提供认定相关财会事实的专家证据。

2.反映的范围不同。依据“会计主体假设”,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事实仅局限于某一会计主体的相关经济业务;而法务会计报告不存在“会计主体”的限制,它是依照法律事项来划定空间活动范围,凡是法律事项涉及的会计事实都必须查清、核实,并向委托人报告。可见,财务会计报告与法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事实范围差异较大。

3.内容和格式不同。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常见的财务会计报告是以格式报表为主题,表注及相关信息和资料作为辅助,其中每张报表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而法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反映了法律事项所涉及范围的财会事实,通常情况下,法务会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引言、对财务会计资料的分析论证过程和最终的结论等。如果报告人占有资料不充分或资料很少,也可发表“无法作出明确结论”的报告结果。不同经济纠纷或案件的性质、内容不同,所依据的法律规范不完全一致,因此,法务会计报告没有固定格式,通常是根据不同的业务对象和使用对象,按委托人的要求分别采用不同的格式。

4.时间要求不同。依据“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财务会计报告作为对企业不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资金运动的分期综合反映,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而法务会计是在涉及会计领域的经济纠纷和诉讼发生时,对财务事项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解释与处理,着重于向法庭提供临时的审计证据。

第6篇:工会财务常见问题范文

一、基本成效

为切实加强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各镇都成立了以行政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农经、组织、纪检、民政、土管、村建、计生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工作班子,镇经管站负责日常业务工作。去年年初,扬州市委组织部等部门提出村务公开“四个一”工程的新要求后,各地进一步强化了村务公开工作力度,90%以上的村建成了橱窗式公开栏、有意见箱、有监督员和监督电话,理财人员持证理财、详细记载。武坚、吴堡、高徐、邵伯、双沟、丁伙、麾村、郭村等镇财务公开工作日趋完善,樊川、嘶马等镇财务管理工作有明显进步。据统计:全市23个镇316个村共成立村组两级民主理财小组456个,民主选举理财人员2432人,理财人员基本做到持证理财,并统一使用扬州市民主理财和村务公开工作记录簿,详细记载财务清理和财务公开工作情况,确保了财务公开工作的实效。

二、主要做法

1、坚持民主推荐,实行持证理财。民主理财的基石是要充分保证理财人员的民主性。近年来,全市大多数村都能由村民议事代表民主推荐产生理财人员,对中途理财人员因故变化的,各地也能及时召开村民议事代表会,调整充实民主理财组织,不少镇的创新做法既合规,又实用。如武坚镇合新村将民主理财人员名单及照片常年公示上栏;吴堡镇各村由村民议事代表投票选举民主理财人员;麾村镇针对理财人员变动较大的情况,于去年5月重新推荐民主理财人员122人,确保了民主理财人员的民主性。

根据扬州市的工作部署,全市民主理财人员领取了《民主理财证》,武坚、高徐、麾村、江都镇等镇还对理财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今年三月、八月,全市各镇都对去年的村组财务进行了全面清理,麾村镇理财时采取“一人唱票、二人监票、其余人听票”的方法,对群众有疑问的当场解答,理财人员和群众对此较为满意。高徐镇郜庄村中心组群众对油田收支有疑问,村干部及时与理财人员到油田逐笔核对账目,弄清每笔开支的来龙去脉,并公布于众,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嘶马镇通过民主理财,对理财人员提出的23条关于土地补偿、资金分配以及税改政策等方面的问题,镇村都及时作了答复处理。花荡镇通过民主理财,清理核销固定资产50万元,从而做到账实相符。在理财时,各镇都统一使用了扬州市印制的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记录簿,详细记载理财时间、内容和理财结果,对清理出的问题,村组集体基本上能及时处理到位。

2、开展内部审计、强化财务监督。在坚持民主理财的同时,武坚、高徐、双沟、真武、永安等镇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强化财务监督,高徐镇审计时发现高徐村错账1500元,双富村漏账6000元,都在审计中得到了及时纠正,永安镇针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完善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票据审批手续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更趋严谨。

3、规范公开程序、完善公开内容。为保证财务公开工作的严肃性,各镇能严格执行公开程序。吴桥、樊川等镇财务公开内容由村会计整理好资料后,经村主要负责人和民主理财人员审核签章,报镇经管站确认后予以公开。对财务公开的内容和时间,各镇都能将农民群众关心的集体财务和其他村务向群众公开。武坚、邵伯、双沟、麾村、郭村、宜陵等镇对财务公开的内容由镇统一明确,并由镇会计站电脑输出资料,各村按部就班即可,直接张贴入栏,既方便又准确。今年以来,已公开的主要内容是:上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以及本年度的主要奋斗目标;上年度财务收支决算方案和本年度财务收支预算方案;每季度村组财务支出情况;村级债权债务情况;土地征用及补偿金使用与管理;上年度村组干部工资报酬实绩;上年度农民税费负担结算实绩和本年度农民税费负担落实情况;当年“一事一议”项目及筹资预算和资金使用情况;专业经济发包情况;“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支出明细;粮食直补情况;生育计划安排和照顾生育二胎;村民建房;本年度社减安排;村干分工;涉农收费项目、标准及依据。大桥镇在每一期财务公开后,各村都要填写财务公开信息反馈和意见处理结果登记薄,详细记载财务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程序、形式、群众意见反馈、落实处理意见、公开结果等内容,并由制表人、村负责人、村务公开监督员签字后存档,确保了财务公开的真实效果。通过财务公开,江都镇今年以来共接待查处群众反映的财务问题6起,处理违纪金额1.8万余元,调查答复一般问题数百条,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纠纷,群众较为满意。

4、强化监督考核,促进财务规范。为确保财务公开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各镇将村务公开工作纳入村组干部全年工作目标,与村组干部报酬挂钩。江都镇、周西等镇还组织人大代表定期对村务公开开展视察和评议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排查不足,不断完善。全市各镇村村都聘请了村务公开监督员,设立了意见箱并明确专人负责收集群众反应的意见,公开了监督电话,方便群体意见上传,增扩了干群思想交流的渠道,有效地保证了村务公开工作的正常开展。

5、加强公开资料管理、定期立卷归档。一方面,村级事务要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另一方面,各地十分重视村务公开资料的管理。全市多数村都能较好地收集整理好当年公开的村务资料,对上年已公开过的资料及时立卷整理,归入村级文书档案,以便日后查询。

三、存在问题

全市的财务公开工作虽然抓得很紧,取得显著成效,但工作的不平衡性较大,部分镇村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思想认识缺乏深度。少数基层干部对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领导不力。少数村组干部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够过细,公开栏上内容空泛,极个别村至检查组到达之时才开始将有关资料张榜公布,纯属应付检查,缺乏把财务公开作为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践行“三个代表”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的意识,主观不努力,困难讲得多,财务公开的效果不够明显。

2、基础工作缺乏力度。农村财务历来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也是农村矛盾纠纷的焦点。近年来,全市深化农村财务体制改革,实行“村组并账、村账镇管”的管理新体制,成效明显,干部群众满意,但仍有少数镇不够重视这项工作,资金和账务没有完全管理到位,特别是少数村级集体经济较好或企业负责人兼支部书记的村,自以为是不服管,如丁沟镇尚有6个村的集体资金未交镇管理,个别村的财务已暴露出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塘头镇二姜村民主理财人员未能按时调整,永和村红旗组前几年理财时清出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至使群众近年来的税费都没有上缴,去年的财务收支未能结清,今年的民主理财无法进行。这些问题虽表现为财务管理混乱,就其根本原因还是领导重视不够。

3、公开栏建设有待完善。建好橱窗式固定公开栏是确保财务公开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效果的首要前提。近年来,多数镇都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公开载体的建设。但也有少数村村务公开栏设施简陋,有的公开栏毁损严重,也有的移作他用,公开的内容保存时间不长,公开效果不明显。

4、民主理财缺乏民主。检查中发现,不少村未按规定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理财人员,极少数村民主理财人员由干部指定,这样的民主理财决无民主可言。还有的村,民主选举理财人员的记录不完整,与会群众代表未签字,选举的会议记录未归入村级档案加以管理。这些细节工作如不做好,必将影响民主理财工作的成效。

5、业务操作不够严谨。通过检查发现:不少村财务公开内容不全不细、缺乏深度和广度,特别是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栏目,动辄几万,谁也看不懂是用于那些方面的支出;公开程序不规范,财务和其他村务公开前未经村主要负责人、民主理财人员或村务公开监督员审核签字认可,也未报镇有关职能部门把关;公开的资料保管不善,特别是历年来形成的村务公开资料不完整,有的村虽然装订成册但未作为档案资料加以管理,对解决历史问题,化解矛盾纠纷,保持农村稳定不能发挥最大效用。

四、整改措施

上述问题,各镇有多有少,轻重不一,或许有的问题还未暴露,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加强对农村财务工作的管理监督,要针对本地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是严格民主理财制度。各镇要结合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所有财务收支入账前都必须经理财人员会签后方可入账,将民主监督的关口前移。少数还未进行民主理财的村,要迅速行动起来,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组织民主理财人员清理集体财务,使村民充分行使管理集体事务的权力。

二是进一步规范“村组并账、村账镇管”。村组集体资金和账务要全部交镇代管,严格现金限额、开支审批和票据管理等项财务管理制度,丁沟、塘头及其他有问题的镇要彻底解决少数村不服管和一些久拖未决的财务问题。

三是全面开展内部审计。从今年起,各镇每二年要对所有村的财务轮流审计一遍,使民主理财和内部审计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共同监督村组财务行为,使农村财务管理尽快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四是加强公开栏建设。全市每个村都要建成橱窗式的公开栏,以后财务公开的资料应全部由电脑直接输出,直接张贴入公开栏。涉及到各组群众的财务事项,应当在该组公开栏予以公布。

第7篇:工会财务常见问题范文

(一)以形象为主题,提高思想认识。开展行风评议的目的就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和行业的风气进行公开评议和监督,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推动政府部门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依法行政,执政为民,实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目标。财政机关作为政府经济的综合职能部门,承担着为国理财、为政府分忧的重任,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认为,行风评议工作,有利于推进我们践行“三个代表”,有利于加快财政事业发展,有利于推进财政改革,有利于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和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有利于树立财政新形象,有利于我们强化财政资金监管、规范财经秩序、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因此,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全新的理念,紧紧围绕“树立行业新风、优化发展环境”这个主题,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努力搞好行风建设。

(二)以发展为基础,提高工作效率。为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的要求,财政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于财政改革涉及面广、触及面大,加之孝南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财政工作了解程度不够深,有的可能还有误解,不同程度地制约和影响着财政工作的开展。但我们要以发展为基础,坚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坚持把行风评议与常规财政工作相结合。目前正值完成收入双过半的关键时期,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们将把行风建设有机地融合到财政工作中去,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借行风评议的东风来促进财政收入质量的提高;二是坚持把行风建设与优化环境相结合。尽管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但在行评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虚心接受行评代表、义务监督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监督。以热忱服务的态度,廉洁理财的形象,公正执法的水平,扎实推进本系统的行风建设工作。

(三)以问题为基点,夯实行风建设。行风评议就是要查找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把深入查找财政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问题作为行风建设工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第一、抓自查自纠,认真剖析问题。采取自己找、部门帮、群众提、领导点等办法,突出解决好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思想观念上,重点解决就收支论收支,就事论事,以收缴入库和处罚衡量工作成绩的错误观念,树立从全局和宏观高度把握财政工作的思想,提高财政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觉性;二是在财政管理上,重点解决财政管理不规范、财政监管不健全的问题,要进一步从深层次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从源头上杜绝。进一步增强财政工作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三是在财政执法上,重点解决财政监督检查程序不当、执法尺度查紧处松、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力度不大的问题,全面提高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质量和水平;四是在工作作风上,重点解决作风不实,工作浮躁、不深入不细致,以及少数干部协调能力不够强的问题,大力倡导无私奉献、廉洁公正、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五是在廉政建设上,重点解决财政干部吃、拿、卡、要违反廉政规定和执行财政法规不够严格的问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廉政制度建设和财政工作纪律,建立一支廉洁、公正、无私的财政干部队伍。第二、抓集中评议,虚心接受意见。做到查摆问题不怕丑,听取意见不怕痛,剖析原因不避短,积极整改不作秀,真正让全局干部灵魂深入有触动,思想觉悟、工作作风有转变,精神面貌换新颜。第三、抓整改建制,切实取得实效。在整改工作中,我们切实做到群众反映的普遍问题认真改;热点问题着力改;难点问题尽力解;重点问题全力改;严重违纪违规问题及时改。努力做到老问题不反弹,新问题不出现。

(四)以承诺树品牌,提升财政形象。针对本局机关干部作风、发展环境的实际,借先进性教育、党风廉政建设、文明创建和“四五普法”的东风,我们要在深入开展自查、整改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公开“七项承诺”。对我局机关干部职工在严格执法是否到位、依法行政是否规范、政务财务是否公开、为民是否热情、政风行风是否扎实、工作质量是否过硬等方面高度重视征求社会意见,并热忱欢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我们政风行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举报和投诉,对反映的问题,一经查实,我们将认真进行处理和整改,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行业新风,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总之,我们将以这次政风行风评议的精神和要求为动力,迅速行动,精心组织,扎实工作。评出先进,评出团结,评出实效。

第8篇:工会财务常见问题范文

一、分工负责制度

1、区政府实行区长负责制。区长领导区政府全面工作,组织完成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直接处理或委托副区长及政府各部门处理本区范围内重大问题和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

2、副区长协助区长工作,并向区长负责。常务副区长协助区长主持和处理区政府日常工作,其他副区长按照分工负责制,分管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并对分管部门、单位廉政建设和稳定工作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对于分管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应及时向区长汇报或按程序提交政府常务会议集体讨论;涉及到两位或两位以上副区长分管的工作,由为主方主动协商处理。

3、政府办公室主任协助区长处理区政府日常事务;副主任按工作分工,协助副区长协调处理分管部门工作。

4、区政府对重大事项要及时向区委和区人大报告,并加强与区政协的协商。

5、区政府各工作部门是组成区人民政府的成员单位,既要创造性地发挥职能作用,又不能各自为政。重要事项要主动向分管区长、副区长请示汇报。分管区长、副区长要从全局利益出发处理相关事务。各部门及乡镇一般情况下应先向分管区长、副区长请示汇报,原则上不得越级汇报。

6、负责干部外出(出市)必须报经批准。区长外出需经区委书记的同意;副区长和政府办公室主任及乡(镇)长外出要经区长批准;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外出要向分管副区长及主任报告;政府各部门主要领导外出要向分管的副区长报告(超过两天时间的须向区长报告)。

二、议事、会议制度

1、区政府议事、决策的主要形式为:区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和专题会议。

2、区政府全体会议由区长、副区长、调研员、助理调研员、区政府工作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由区长或区长委托常务副区长召集和主持。主要研究和部署区人民政府的重要工作及重大事项,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由政府办公室负责组织。

3、区政府常务会议由区长、副区长组成,政府调研员、助理调研员、人武部长(或政委)、政府办公室主任、监察局长列席会议,由区长或区长委托常务副区长召集和主持。主要研究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分析和讲评月度工作情况,部署下个月的主要工作,会议每月月底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同志和法律顾问列席会议。会后及时下发会议纪要,并由政府督办室逐项督查落实。会议组织工作由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和常务秘书承办。

4、区政府区长办公会议由区长或区长委托相关副区长召集和主持,主要是研究、处理区政府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区长办公会议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一般有两个以上副区长出席,协调的办公室副主任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的组织工作由协调的副主任或常务秘书承办。

5、副区长受区长委托或按照分工召开专题会议,主要研究、协调和处理区政府工作中的专门问题。

6、区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的议题由区长确定。会前,由政府常务秘书分发、收集和综合《会议议题征集意见表》,提前2-3天报区长审定,区长签批意见后,下发会议通知。

7、区政府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所形成的会议纪要,由区长签发。分管副区长主持召开的专题会议所形成的专题会议纪要,一般由分管副区长签发,涉及到全局性重大问题的,报区长签发。

8、凡以区政府名义召开的各类会议必须报区政府批准。承办单位应提前2-3天将会议内容报送到区政府办秘书室,然后由秘书室请示相关领导批准后下发会议通知。凡召开全区性的乡、镇长或区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由区长或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凡召开全区性的乡镇或部门单位副职人员会议,由分管副区长批准,但必须报告区长或常务副区长同意。

三、财政资金拨付审批制度

1、为了提高财政资金拨付的透明度,保证专款专用和支出合理、公正、公平,区政府成立财政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任副组长,财政局长、协管预算的副局长为成员。定期(一般每月一次)研究审批财政资金的拨付事项。

2、所有预算财政资金的拨付,除人大通过的预算单位的预算内包干经费(包括人员经费和直接下到预算单位的专项经费),由财政局按时间进度分月拨付外,其余资金的拨付,原则上均提交财政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后,严格实行区长“一支笔”审批制度。

3、人大通过的专项支出:首先由项目单位出具专题报告,交区财政局签署意见,报分管副区长初审后,提交财政领导小组研究,由区长签字审批,按进度拨付。

4、当年财政超收形成的可用财力、基金支出:预算单位无特殊情况一般不予追加经费支出,确需追加的由财政局严格审查把关,提出方案,提交财政领导小组或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由区长签字审批,并按有关程序办理。

5、上级专项补助:(1)上级转移支出资金应尽量纳入预算,以减少体制外专款。没有纳入预算的资金,由财政局按规范的转移支出办法作出分配方案,报财政领导小组研究后,由区长签字审批。(2)上级补助专项经费,由相关部门和财政局提出资金使用方案,报分管副区长审核,经财政领导小组研究后,由区长签字审批。(3)上级补助部门(单位)经费,由单位出具用款申请报告,分管副区长初审,报财政领导小组研究后,由区长签字审批。

6、专项资金:原则上实行项目管理,财政局要及时掌握项目安排和进展情况,提出资金安排意见,由分管副区长初审,报财政领导小组研究后,由区长签字审批。

7、罚没收入返还:严格按年初区政府研究的返还比例,由财政局长负责审批,情况特殊的,提交财政领导小组研究后,报区长签字审批。

第9篇:工会财务常见问题范文

按照程序,一部法律在提交人大审议前,先要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据全国人大常委会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审计法》搁置,直接原因是国务院常务会议未能按预定时间完成对《审计法》修改稿的审议。

近年来,愈刮愈烈的“审计风暴”使人们格外关注审计法制化的进程。已实施近10年的《审计法》显然无法面对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与时俱进。为此,经审计署建议,去年国务院将修订《审计法》列入国务院2004年度计划,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将修订《审计法》列入立法规划。

今年年初,审计署条法司成立了“审计法修订小组”,负责《审计法》的修订工作。3月,审计署办公厅下发“关于征求《审计法》修改意见的通知”,在审计系统征求意见,并召开多次研讨会,汇总意见后将修改稿提交国务院法制办。

5月20日,审计署和国务院法制办联合下发《审计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征求相关各部门意见。

然而,在征求意见数月后,各方并未能达成共识。《审计法》修订只能延期。

中国审计20年

《财经》了解到,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并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才明确规定要建立独立的审计监督制度,并以多达七条的篇幅,对审计机关的性质、地位、设置以及任免等问题作了规定。

经过大半年的筹备,1983年9月,中国审计机关正式成立。20多年里,各级审计机关共审计了300多万个单位,追还被挤占挪用的资金1300多亿元,审计处理上交财政金额1400多亿元。其中,李金华自1998年至2003年担任审计署审计长的五年间,全国审计机关共审计71万个单位,追还挤占挪用资金1081亿元,审计处理后上交财政864亿元,向司法机关移交经济犯罪案件6142件,另有4242人受党纪政纪处分。

尽管如此,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没有《审计法》,直到八届人大才把制定《审计法》列入立法规划。1994年8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九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审计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由总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机关职责、审计机关权限、审计程序、法律责任及附则等七部分构成。主要内容是针对国家审计机关的产生、职权、运行、法律责任等,对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行为进行规范。

近年来,审计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审计署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三个财政年度的审计报告措词严厉,曝光力度大,尤其是指出了一些强势部委存在的问题,因而被称为“审计风暴”。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外界对审计法制化的反思,以及对审计监督定位、审计机关的权限等问题的讨论。

审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审计法》修改,正是要解决以上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审计职责变化

在《审计法》修改讨论过程中,各方人士几乎一致认为,现行审计体制已经暴露出了许多缺陷和不足,有必要进行调整和改革。

《财经》辗转获得了一份《审计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根据这份征求意见稿,和现行《审计法》相比,一个比较大的进展是关于审计职责的变化。具体而言,是进一步明确了扩大审计范围、效益审计、经济审计等内容。

征求意见稿将审计署的审计监督范围扩大到“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其他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情况”,而对国家建设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监督,增加了“对以国有资产投资或者融资为主的建设进行审计监督,并对项目的建设、设计、施工、勘察、监理、采购等单位与上述国家建设项目直接相关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同时,审计监督对象也有所扩展。如把对央行的监督,扩大到“中央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增加了“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增加了“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

概言之,审计署将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进行审计监督。“国家”这一概念有新的发展,包括国家独资、国家股份制、国家控股参股、有国家资产的企事业等。

此外,为配合审计署五年发展规划关于“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的规定,在征求意见稿中,效益审计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被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总则第一条特别增加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体现了财政审计促进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制度的目标。

征求意见稿新增加的第27条,还特别明确了对经济责任的审计。该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家机关、国家的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机关和社会团体的主要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对于内部审计,征求意见稿并未如外界所言单列独立的章节,仅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实行部门系统和行业管理”等表述,明确了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机关的权限设定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接受采访时,曾多次讲到,“审计有时缺乏一些独立性,特别在地方,一个问题涉及政府或是市长、县长,弄不好就不了了之。”

加强审计独立性的思路,在征求意见稿中多处得以体现。其第四条特别强调,“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授权审计机关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针对这个问题,较之以前“可以”的措词,“应当授权”的表述可谓进步颇大。

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审计机关实行审计职业资格制度,以保障审计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并借鉴监察机关做法,特别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正职、副职负责人的任命或者免职,在提请决定前,必须经上一级审计机关同意”,意在解决目前基层审计机关负责人容易受到打击报复的现状。

征求意见稿第三条还特别增加一款:“审计机关适用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和处理、处罚”,以明确审计机关的执法主体资格,并赋予审计机关处理、处罚权。

据《财经》了解,对该问题,目前并未取得共识。一种观点是,审计行使的是监督权而不是管理权,为使审计监督权得以有效实施,本法应细化受审单位应予配合而不予配合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受审单位的不合法、不合规的行为,审计部门只需要查出并披露。只要抓住披露公布权,其后自会有相应执法部门去处理处罚,审计部门没有必要再参与处罚,宜放弃处理处罚权。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当前审计机关拥有的系列权限中,只有审计处理处罚权才能真正强化审计部门的权威性,才能确保审计监督的成效性,故处理处罚权应保留。

如何定位审计体制

“如果修改《审计法》能解决审计体制问题,将是一个重大突破。”审计署一位官员告诉《财经》。“审计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处于什么位置,发挥什么作用,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对此,学者们曾提出大胆的设想。北京工商大学张以宽教授认为,审计在实际工作中与监察工作有所交叉,审计署和监察部可合并为监察审计委员会,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并列或由人大常委会领导。

兰州商学院杨肃昌教授也同意将审计机关划归人大常委会领导。并指出此举将有助于人大准确了解国家财政资金的运用情况,以及行政机关、行政官员有无违法违纪、的问题。

也有学者对审计体制持渐进式改革的观点。他们认为,在不改变现行审计双重领导体制的情形下,《审计法》的修订,应进一步界定上级审计机关、本级人民政府对审计机关纵、横领导关系与业务指导关系。

也许是这个问题过于敏感,在征求意见稿中,该问题并未取得重大突破,依旧延续了审计双重领导、隶属于政府却又审计政府的体制。

对于审计机关的监督,也是一个敏感而被关注的问题。关于此,李金华审计长7月8日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提及,修改稿中最有特色的两处修改是,“成立审计报告审查委员会和将来由某个部门专门对审计署进行审计监督”。这在征求意见稿第43条有所体现,即规定“审计机关设立审计报告审议委员会,审定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委员会实行合议制”,以及“审计机关的预算执行情况由统计监察机关负责进行审计监督”。

谁来监管社会审计

“社会审计由谁来管是目前争议最大的问题,”国务院法制办知情人士告诉《财经》,“主要的反对声音来自财政部。”

一般而言,按照审计主体的不同,审计可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国家审计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实施的审计;内部审计指由部门和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和专职审计人员,对本部门、本单位及下属单位进行的审计;社会审计即国外统称的独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国外,一般以社会审计为主导形式;在中国,则以国家审计为主导形式。

现行《审计法》调整的主要对象是国家审计,只是在第29、30条稍有涉及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规定审计机关依法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进行指导、监督。另有《注册会计师法》具体规范社会审计制度,由财政部主要负责会计管理。

征求意见稿延续了现行《审计法》的做法,保留了审计机关对社会审计的指导、监督、管理职能。“国务院的三定方案已经作出规定了,没有必要进行修改。”审计署一位参与修订工作的官员解释道。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