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业链发展分析范文

产业链发展分析精选(九篇)

产业链发展分析

第1篇:产业链发展分析范文

所谓产业链,就是在地区产业发展环境下,以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一系列主导产业以及优势企业为核心,以技术和资本作为联系纽带,以上游产业为基础,向下游产业作延伸而形成的产业链条。有效运行的动漫产业链是一条跨行业的产业链,即产业链条中的创意制作、发行播映、衍生品开发等各环节应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上游开发制作、中游建立品牌、下游拓展延伸”的产业链。

二、河北动漫产业链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产业链上游――动漫产品的创意制作环节存在的问题

1、动漫作品原创能力薄弱,缺乏本土知名动漫品牌

纵观河北动漫产业,原创人才匮乏,原创作品内容单薄,没有深入人心的本土动漫形象,更缺乏品牌构建的能力,这使河北动漫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明显落后于动漫发达地区

2、题材选取缺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的挖掘和开发

除大获成功的《麋鹿王》之外,河北大部分以历史文化为题材的动漫作品中传统的元素过多,缺乏时代感和创新性,没有结合现代思想意识,所设计的动漫形象不适合下游衍生品的开发。

3、河北动漫产业链上游的创意制作环节产业结构设置不合理

河北很多动漫企业资金能力有限,依靠为其他企业代加工的方式来获取运营资金,导致产业链上游的产业结构偏重于绘制加工环节,而前期的市场调研和策划创意的力量偏弱。

(二)产业链中游――发行播映环节存在的问题

1、播映平台的缺失

“播映难”是致力于动漫原创生产的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河北动漫企业发展不够成熟,缺乏产业意识和市场运作经验,电视台进入门槛过高,尚未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播映网络,加之我国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到今年才有了实质性进展,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造成河北原创动画作品传播渠道狭窄,进而限制了整个河北动漫产业链的激活。

2、缺乏市场营销意识

在动漫作品制作完成后,很多动漫内容制作企业缺乏市场营销的意识,没有借助可利用的各种资源对动漫内容产品进行宣传造势。即使大获成功的《麋鹿王》,也只是在华表奖获奖之后才在河北的部分媒体上做了一些相关报道,直到现在大部分河北人并不知道“麋鹿王”为何物,更不知道《麋鹿王》是河北原创的动漫作品。

(三)产业链下游――衍生品开发营销环节存在的问题

1、动漫衍生品开发力度不够,衍生品开发计划滞后

河北的大部分动漫企业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动漫作品的生产制作阶段,没有将动漫形象授权及衍生品的开发整合进产业链中,上游创意设计工作缺乏对下游衍生产品开发的考虑,造成动漫形象不易于或不适合下游衍生品开发,这对整个产业链的增值非常不利。

2、动漫产业链下游衍生品开发环节资金不足

河北动漫界已经意识到了衍生品市场收益可观,但是由于动漫产业链下游环节的资金投入规模太大――从动漫衍生品的产品研发、生产、储存、物流,到开辟销售渠道,需要数百万到上千万元的资金。尽管河北原创动漫企业很想介入衍生品市场领域,但大多因为资金压力而放弃这个利润巨大的市场。

3、版权意识的缺失

版权问题是动漫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联系的关键。河北动漫企业普遍缺乏版权意识,对其动漫形象没有进行相关的品牌维护和知识产权布局,因此导致很多动漫衍生品开发企业获得了动漫形象授权却没有相关知识产权的保障,打击了其继续投资动河北漫衍生品领域的积极性。

三、产业链视角下的河北动漫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一)产业链上游创意制作环节

1、提高动漫作品的原创能力,打造河北本土动漫品牌

首先应该通过代加工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培育自己的原创能力,加强本土动漫原创人才的培养力度,以代加工扶持原创,重在发展原创;其次在题材选取上应该注意选择国内外动漫作品的“盲点”题材切入,设计出适合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动漫形象;此外,应该加强河北动漫品牌建设,形成品牌效应。

2、立足燕赵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时代感的河北原创动漫作品

河北动漫创意从业者应该高度重视河北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根据时代特点及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对传统元素进行创新性开发利用,这样才能在振兴河北动漫产业的同时,将燕赵优秀文化传播出去。

(二)产业链中游的播映环节

1、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拓展动漫作品的播映渠道

以互联网、数字电视和移动通讯为标志的各种新媒体已在河北快速普及,无疑为河北动漫内容制作企业提供了一批巨大的潜在受众群体和新的利润增值空间。截至2009年底,河北省网民总数已达1842万,网民规模居全国第六位,手机上网用户已达1102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40万户。河北动漫企业规模不大,可尝试制作一些成本低、篇幅短、制作精、内容新的动漫作品,在新媒体的平台上进行高频率传播,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2、为河北自产优秀动漫搭建充足的播出平台

河北地区的电视普及和覆盖率是相当高的,首先借助河北各级电视频道资源,利用其固定受众群的本土性优势,在播出时段、购片价格上给河北原创动漫作品予以适当的政策优惠。其次,还应该以积极主动地姿态通过各种营销手段促使河北优秀动漫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及全国4 家上星动画频道中播出,扩大河北动漫作品的全国影响力。

(三)产业链下游的动漫衍生品开发营销环节

1、加大动漫衍生品开发力度,使衍生品开发计划与动漫作品的制作计划同步进行

河北动漫企业如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衍生品市场。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即动漫作品的制作计划与衍生品开发计划同步进行,而且应该通过周详的计划、严密的论证以降低投资风险。

2、大力扶持河北动漫产业衍生品开发环节

河北省相关部门应积极扶持相关企业,建立起高端的、规模化的河北动漫衍生品龙头企业,引领河北动漫衍生品市场;在河北各地的动漫基地建设中,应放弃以往那种单一发展动漫制作业的模式,可结合各地的特点,在适合地区的动漫基地建设中重点发展动漫衍生品产业,使整个河北动漫产业的收益结构多元化。

3、寻求多种途径解决动漫衍生品开发环节的资金不足问题

一方面可以积极争取政府的资金扶持,改变河北动漫产业链上、下游资金配置比例严重失衡的状况,分配较高比例的扶持资金注入重点项目或重点企业的衍生品开发环节。另一方面应积极促进金融业、投资业与动漫衍生品开发环节的对接。引导金融机构、风险投资以及民间资本加大对动漫衍生品开发环节的资金投入。

第2篇:产业链发展分析范文

关键词:价值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路径探讨;人才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1-0001-03

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发展速度非常快,也得到社会各界较为广泛的认可。这些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拥有一大批从业人员,可以说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改善城市经济发展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行业。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通过将一些文化创意公司进行集聚发展的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并在此基础之上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也建立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区,这种产业集聚发展的模式大大提升了文化创意企业的竞争力,产生了一批较为成熟的文化产品,同时这也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目前所出现的这种文化产业园区规模还不够大,产业园区的知名度还不够高,所出产的一些文化作品还不足以在世界范围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所以探讨基于价值链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对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理解从价值链的角度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

1 基于价值链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分析

基于价值链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意为核心,以商业的运作模式进行的创作、生产、流动以及交换,主要目标是通过向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创意产品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大规模商业活动的产业集合。所以说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中最为根本的环节还是创意,缺少了创意整个价值链也就缺少了价值。优秀的创意产品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交换和传播,为消费者提供某种体验或者是使用,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由此可见创意产业的价值链其实就是产值不断增值的过程。

2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优势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中的一名新丁,并且不断地寻求发展壮大。通过集聚模式一方面能够充分地发挥集聚的知识资源的互补作用,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强文化创意企业的竞争力,在区域内形成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创意产业可以使得区域的智力优势得到很好的整合,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目前在国际上比较典型的好莱坞电影、香港电影等文化产业就是出现了基于价值链而存在的大批文化公司,它们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集群,互相合作又互相竞争,这种共生的关系使得电影的竞争优势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还能够带动周边餐饮、旅游等行业的良性发展,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

3 基于价值链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分析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要培植单个企业的,更为重要的是还应当拓展和延伸文化产业的价值链,使得文化创意产业链可以得到很好的整合和发展,加强文化创意企业之间的合作。以下着重从几个方面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

路径:

3.1 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注重创意的核心价值

创意是文化产业价值链最为核心的部分,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地挖掘文化的内涵,将文化和从业者的创意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其表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近年来通过挖掘文化内涵而获得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电影《功夫熊猫》将好莱坞创意和中国的民族文化元素进行的整合获得了好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充分地将动画片的经典创意与当下所流行的文化元素进行结合,生活化、戏剧化地给全国观众呈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动画片。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应当注重创意的价值,结合历史和区域的文化特性挖掘内涵,发展文化产业。成功的创意不仅仅可以给单个公司带来丰厚的回报,同时还会深刻地影响到周边文化产业,如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背景发展起来的餐厅、影院、娱乐场所、玩具等衍生产品至今还影响着中国儿童的生活娱乐。

3.2 强化文化产业的内容意识,促进产业增长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打动人心的故事或者是充满悬疑的情节都有可能会产生非常成功的作品。如电影《哈利·波特》、《暮光之城》、《变形金刚》等都是以内容丰富而见长,在全球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这些年来,现代传播媒介的速度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人们对于内容的需求日益迫切。微博时代的来临使得媒介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大大超越了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的内容,特别是文化创意内容。微刊、微电影等一些新的文化创意形式也在不断涌现,但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那些内容丰富、深刻的艺术作品。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结合新的文化传播形式,注重内容的开发,才能够有效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增长。

3.3 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

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和整合。通过数字化技术很好地提升了文化产业中内容的制作水平,使得内容和数字技术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同时通过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可以更快更好地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制造更大的影响力。如数字电视和手机上网等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文化创意产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这些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

4 结语

通过价值链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可以发现更为有效的发展思路是在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点上进行重点的突破,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本文着力介绍了文化创意的突破、强化内容的重要性以及采取现代技术手段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以期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能够实现文化产业整个价值链及其衍生产品的良性发展。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创意虽然处于核心地位,但是所有的创意都必须通过优秀的创意人才来实现,所以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人才搭建展示自身能力和进行相互交流的平台。在目前阶段,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活跃企业通过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采取集聚式的发展模式来减少企业成本、吸引创意人才,同时产业集聚发展的模式也是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振鹏,王玲.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及发展问题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9,(6).

[2] 傅才武,江海全.文化创意产业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功能作用与价值定位[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 赵继敏,刘卫东.文化创意产业的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9,(4).

[4] 于嘉.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5).

[5] 李蕾蕾.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概念误区与研究趋势[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第3篇:产业链发展分析范文

1  专业群定位与社会需求分析 

任何一个产业发展的链环都非常众多,而且在不断调整延伸中。纺织业在中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的产业,纺织产业的发展包括从棉花生产和纤维制造,历经纺纱、织布、染色、制衣、水洗、包装等生产行业、纺织服装的进出口销售、及相关产业的衔接。作为一所高职院校不可能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只能结合自身院校的优势从中适当选取某些链环作为专业群的服务对象。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原有的江苏省特色专业纺织品设计与贸易专业为核心,组建了纺织贸易专业群,确立本专业群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的企业种类包括纺织生产企业、纺织贸易公司、纺织检测机构,初次就业岗位以在生产、销售和检验第一线的技术岗位为主,兼包括生产技术管理、纺织品检测与进出口贸易等岗位。 

当前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中国自加入WTO后,积极参与各种区域经济合作,积极融入全球经济的种种努力,使得我国货物贸易规模再攀新高峰,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纺织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高职院校纺织贸易专业群建设的科学决策,及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发展相适应,能促进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21万亿美元,进口额1.95万亿美元,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2]。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3110.6亿美元,增长11.3%,其中,出口2840.7亿美元,增长11.4%;进口269.9亿美元,增长10.4%;纺织品服装进、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货物贸易的增幅,对全国货物贸易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18%[3]。201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3250.4亿美元,增长4.5%,其中出口2984.9亿美元,增长5.1%,进口265.5亿美元,下降1.7%,累计顺差2719.4亿美元,增长5.8%。纺织品服装在全国外贸中所占比重为7.6%,其中出口占12.7%,进口占1.4%;据WTO统计,2013年,中国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的份额为37.1%,十年间中国占全球份额增长了17个百分点,中国的优势在一定时期内无人能够撼动[4]。可见,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贸易行业在中远期(2030年前)都将是一个持续的可发展的行业。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广泛调查、深入研究,从培养区域化人才入手,紧密联系纺织行业的相关企业,及时组建了纺织贸易专业群,优化校行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专业群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形成了鲜明的高职人才培养特色。 

纺织业是江苏的优势产业,不管是产业规模、企业数量还是品牌知名度,都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省"。2013年江苏纺织产业连续4年保持"万亿级",总量超过1.3万亿元,同比增长9.33%,居全国首位。2013年江苏省纺织产业出口额超过450亿美元,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江苏纺织行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贸易模式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提供增值服务、提高产品设计研发能力、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培育自有品牌、开拓内销市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建立国际市场营销网络等手段提升在产品价值链中的地位,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2012-2013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榜单中,江苏有117家企业入围。其中,恒力集团、阳光集团、红豆集团入围前十强,恒力集团更是独占鳌头排名第一。从区域看,江苏省纺织工业集聚发展优势突出,块状经济特色明显,形成了吴江丝绸化纤、南通家纺、常熟服装、江阴毛纺呢绒、张家港棉纺织、金坛服装等一批特色产业。可见未来,江苏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前景较好,对纺织贸易专业群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2  抓住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确定专业群服务的职业岗位群 

第4篇:产业链发展分析范文

关键词:集群资源型产业链;耗散结构;灰熵关联度;演化方向

产业集群、产业链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组织模式,而两者都有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又有日益耦合发展之势,我国一些集群发展势头良好的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形成了集群产业链组织,为集群产业链研究提供了基础。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产业链、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的研究较多,而对集群式产业链的形成与演化研究较少。浙江财经学院的严北战教授从2011年开始对集群式产业链的形成与演化内在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这种新型组织的演化模型、升级路径等新的思想和观点,本人对严老师研究的新的组织模式很感兴趣。本文是在严老师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集群产业链的形成与演化机理进行更深入的剖析,揭示集群产业链 演化的规律,为政府制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资源型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及比较

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型产业关系紧密,一般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依赖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资源型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与其相关的企业形成资源型产业链,资源型产业链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关联度大。目前大部分资源型产业链出现产业链短链、产业链狭窄等特点,因此延伸、扩宽产业链、改革现有资源型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

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研究显示目前资源型产业链发展有三种模式:

一是资源型产业链纵向延伸模式。该模式围绕资源产品的专业化分工的各个阶段而形成不同的产业,形成一种产业链条,这种延伸模式形成的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大部分为资源产品的重工业加工企业,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和资源,我国资源型产业链纵向延伸模式呈现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的特点。

二是资源型产业链横向延伸模式。资源型产业链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拓展,加强跨产业的横向发展,形成了一条集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资源型产业链条。我国资源型产业链横向延伸模式呈现产业延伸速度慢的特点。

三是基于产业集群的资源型产业链模式,即复合模式。该种模式能充分发挥竞争合作有机整合性,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社会分工、产业链、产业集群三者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动态互动关系,使集群资源型产业链能形成区域优势,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造性的价值活动,实现集群资源型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战略。

通过对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资源型产业链目前发展还不完善,集群资源型产业链模式有待进一步发展,是我国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方向。对集群资源型产业链演进机制的深入剖析,有利于资源型产业链取得突破性进展,加速产业链升级。

二、集群资源型产业链的耗散结构分析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化学家普利高津(Prigogine)提出来的。耗散结构发生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开放系统,耗散结构系统要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产生耗散结构的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二是远离平衡态,普利高津曾说过“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即是产生耗散结构的系统必须到达远离平衡态的区域;三是临界点突变,临界点突变是产生耗散结构系统的一大特征;四是正反馈,正反馈是有序产生的重要因素,是产生耗散结构系统的必要条件。

资源型产业链是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相关联的系统,而集群资源型产业链是产业集群与资源型产业链相耦合的系统,该系统与耗散结构具有同构性的特点:集群资源型产业链存在产业间、企业间物质、信息、能量、资源等的交换,从外界吸收负熵,通过“涨落”发生耗散,因而集群资源型产业链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开放的过程,集群资源产业链系统时开放的系统;随着资源开采程度、环境变化、政策的变化,原来平衡的资源型产业链发生改变,不断向纵向、横向延伸拓展,形成新的产业链模式,因而集群资源型产业链发展是不平衡的;集群资源型产业链系统不断延伸升级,带动新产业新部门的出现和发展,使得该系统不断扩大,进而促进整个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该系统的相对稳定抵御各种变化带来的冲击,使自己持续稳定向前发展,表明集群资源型产业链系统存在临界点即涨落点,与耗散结构的条件一致;资源型产业链的发展是从孤环―短链―长链―循环链―网链的过程,是系统不断耗散升级的过程。集群资源型产业链系统内的各个链点关系复杂,链环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形成了正反馈,因而该系统正符合耗散结构强调的正反馈的特点。

集群资源型产业链系统是耗散结构,该系统符合耗散结构的条件,遵循耗散结构的规律,因而可利用耗散结构中的熵变、灰熵关联度、系统的有序性的关系确定集群资源型产业链的演化方向。

三、基于耗散结构和灰熵关联度的集群资源型产业链演化方向

1.耗散结构与熵的关系

2.集群资源型产业链系统的优势分析

通过计算某一区域的产业与该资源产业的灰色关联系数,并对其进行优势分析,即可确定该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型产业可以发展的集群产业。

通过集群资源型产业链系统灰熵关联度大小可以判断产业链的演化,即通过灰熵关联度可以确定比较序列与参考列的关联性的强弱,灰熵关联度越大,则比较序列与参考列的关联性越强,即该产业在集群资源型产业链中的越重要。

四、结论

我国资源型产业链有三种发展模式:纵向延伸模式、横向延伸模式、基于产业集群的资源型产业链模式,通过对三种模式的特点、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我国资源型产业链目前发展还不完善,集群资源型产业链模式有待进一步发展,是我国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方向。通过对集群资源型产业链与耗散结构理论的分析,发现集群资源型产业链系统是耗散结构,该系统符合耗散结构的条件,遵循耗散结构的规律,因而可利用耗散结构中的熵变、灰熵关联度、系统的有序性的关系确定集群资源型产业链的演化方向。最后,通过对耗散结构与熵的关系、集群资源型产业链的灰关联系数、系统的优势及灰熵关联度的深入分析,可以确定基于耗散结构和灰熵关联度的集群资源型产业链的演化方向。

参考文献:

[1]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98-104

[2]黄溶冰,胡运权,吴冲.耗散结构视角下的矿业城市产业转型路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25(4):34-38

[3]王志宏,许可.基于耗散结构的资源型产业链演进机制研究[J].技术经济,2006,25(12):68-70

[4]许可.资源型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及演进机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36-42

第5篇:产业链发展分析范文

一、价值链优化视角的企业并购基本框架

企业为什么并购,有多种不同的动因解释。以往的研究既有获取协同效应、扩大市场势力、增强竞争优势、降低交易成本等古典经济学的解释;还有自由现金流、市场择时、过度自信、价值低估、掏空与支持等行为学的解释。古典经济学的并购动因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而行为学的并购动因则是管理层和实际控制人的利益需要。不管怎样,通过并购重新配置资源,促进企业和产业的健康发展都是努力的方向。而企业自身发展客观需要引起的并购最终都是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这种并购动因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要求,是企业并购应该努力的方向。但这些并购动因理论并没有解释怎样通过并购增强竞争优势,应该如何进行并购。笔者从竞争优势理论出发,研究如何在整个并购过程中考虑价值链的优化和整合,以增强竞争优势;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构建价值链优化视角下的企业并购框架。从时间上,根据价值链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将并购分为并购事前活动、事中活动和事后活动三个部分,在每个阶段,又从空间上根据横向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进行具体的细化研究。价值链优化视角的企业并购框架如图1所示。

(一)企业并购事前活动 企业并购事前活动,主要从价值链的角度考察企业并购前的决策行为。价值链优化视角的并购决策主要是通过对并购双方以及相关行业的价值链分析,了解企业的价值链构成以及需要进行价值链优化的方向,以确定并购战略,选择目标企业,然后预测并购后价值链的变化,以进行科学的并购决策。企业并购事前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价值链分析,对收购双方以及相关的价值链进行分析。从空间上,把价值链分析分为横向价值链分析、纵向价值链分析和内部价值链分析。第二,预测价值链变化。分析并购活动可能会对价值链产生的影响,预测并购后内部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和纵向价值链的变化。第三,制定并购决策。在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择合适的并购决策,包括并购类型、目标企业等的选择。

(二)企业并购事中活动 主要从价值链的角度考察企业并购时的整合行为。价值链优化视角的企业并购整合以实现价值链优化为目的,深入到价值链层次进行整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整合:第一,基于内部价值链的整合,包括企业战略调整、价值链重构、业务流程再造、全面整合。第二,基于横向价值链的整合,包括识别新的竞争对手,明确新的竞争格局,制定新的竞争战略等。第三,基于纵向价值链的整合,包括行业价值链的重新整合、企业地位和作用的识别。

(三)企业并购事后活动 主要从价值链的角度考察企业并购完成后的评价和价值链的持续优化。具体内容为:第一,基于价值链的并购绩效评价。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并购活动能否带来企业价值链的优化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增强。第二,调整企业战略。根据价值链的评价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第三,价值链的持续优化。反馈价值链评价的结果,长期持续优化企业的价值链。

二、企业并购事前活动

并购事前活动是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并购之前,企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计划。企业主要面对以下几个问题:企业并购的目的、企业并购的必要性、企业并购的实现。企业并购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确定并购战略、确定目标企业并进行估值、对目标企业进行尽职调查、确定并购预算、编制并购计划等。从价值链优化的角度进行并购,在事前要充分考虑本次并购活动能否给企业带来价值链的增值和优化。企业并购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价值链的优化,以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只有能实现这个目的的并购才是必要的并购,因此,在选择并购类型、并购对象、并购时机等方面,都需要考虑价值链优化的问题。在并购事前活动阶段,企业首先要对自身的价值链进行分析,以此确定企业的并购战略;然后通过进一步的价值链分析寻找目标企业,预测并购后企业价值链的变化,选择能给企业带来价值链优化的目标企业;然后再对确定的目标企业进行深入的价值链分析和尽职调查;最后确定并购预算,制定详细的并购计划。具体来说,企业并购事前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如图2所示。

(一)收购方的价值链分析 收购方要进行并购,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况,通过对收购方的价值链进行分析深入了解以下情况:企业的价值链构成(包括外部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企业在整个价值链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购能否带来价值链的增值,企业是否有必要进行并购,企业是否有能力进行并购,企业将向价值链的哪个方面扩展,并购后企业价值链将如何变化。在进行价值链分析时,企业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内部价值链分析、横向价值链分析、纵向价值链分析。

(1)内部价值链分析。进行内部价值链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内部价值链的关键节点,确定企业价值创造的优势和不足,确定企业并购的能力和必要性。企业内部价值链由互相关联的各业务单元的作业链组成。进行内部价值链分析要从战略层次一直深入到作业层次,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单元,整理企业的内部价值链构成;识别关键环节,发现增值和不增值的节点,抓住价值创造的核心,确定企业价值链的优势和缺陷;分析企业战略与价值链的协调性,寻找通过并购弥补价值链缺陷、优化企业价值链的可能性。

(2)横向价值链分析。企业价值链的差异也正是竞争优势的来源。进行横向价值链分析的目的是识别竞争对手的价值链,与本企业的价值链进行比较,明确企业的竞争地位和发展方向,预计横向并购的可能性。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分析,竞争对手可能有相似的价值链,但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分析要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和识别。同行业竞争性的企业可能有很多,横向价值链分析时企业要对主要的竞争对手进行分析。但竞争对手的资料往往是保密的,只能根据公开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因此,横向价值链分析很难深入作业层次,只能确定竞争对手的基本价值链。确定竞争对手的价值链之后,企业要比较双方的价值链,寻找价值链的相同之处和差异,分析双方的优势和劣势,确定各自的竞争优势。通过对主要竞争对手的价值链与本企业的价值链的分析和比较,企业可以了解横向并购的可能性,预测并购后对横向价值链产生的影响。

(3)纵向价值链分析。企业进行并购的目的是优化企业的价值链,弥补自身价值链的不足。纵向价值链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寻找价值链延伸的机会。纵向价值链分析是对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分析上下游企业的价值链和行业价值链,确定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所处的节点和地位。纵向价值链分析主要包括:对行业整体状况进行分析,识别行业价值链的节点;运用供应商和顾客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上下游企业和本企业的关系;分析整个行业尤其是上下游企业的价值链对企业的影响;分析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节点和地位;寻找企业扩展价值链,并购上下游企业的可能性。

(二)确定并购战略 并购战略是指导企业并购的总方针,包括选择并购类型,初步选择目标企业,确定并购时机。并购战略是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和价值链分析确定的,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价值链分析的结果,确定企业并购的方向,确定并购的目的和类型,并寻找合适的并购时机。

(1)确定并购类型。按照并购双方的市场关系,可以把并购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多元化并购。横向并购会带来收购企业的规模的扩大、市场上竞争对手的减少、收购方在本行业的市场份额扩大。横向并购双方是竞争对手,企业有相似的内部价值链,有共同的客户、渠道、技术和其它因素。横向并购往往是优势企业对弱势企业的并购。通过横向并购,企业可以消除或者控制竞争者,扩大企业的规模得到规模效应,增强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增强在横向价值链中的地位。纵向并购是企业向上下游扩展,并购供应商或者顾客。纵向并购可以使企业的价值链得到延伸,控制要素供给和产品销售,在纵向价值链上能控制更多的节点,降低交易成本,增强企业的价值和竞争能力。多元化并购有两种:相关多元化和无关多元化。由于并购双方业务毫无关联,无关多元化对企业的价值链优化很难产生有利影响。相关多元化并购可以让企业扩展业务范围,进入到有一定关联的业务领域中,扩展自身的价值链,与目标企业的价值链实现互补。这三种类型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将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进行并购,必须考虑并购能否优化企业的价值链,能否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而要实现这些目的,首先要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只有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并购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价值链构成和在价值网络中的地位,分析不同的并购类型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分析哪种并购类型更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更能实现价值链的优化,而且企业有能力实现的并购,然后确定并购类型。

(2)初步筛选目标企业。明确并购类型后,企业就可以初步筛选目标企业。筛选的标准有两个,一是企业有能力对其并购;二是并购后能给企业带来价值链优化和竞争能力增强。根据企业选择的并购类型不同,企业要初步筛选目标企业。如果企业选择纵向并购,企业并购后能扩展自身的价值链,控制关键资源和渠道,增强其在产业链上的控制力,要在上下游企业中选择目标企业,至于企业到底向上游扩展还是向下游扩展,得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价值链的构成进行确定。如果企业选择横向并购,则要从竞争对手中选择目标企业,企业要增大自身规模,但要警惕规模不经济,而且要考虑自身的实力,能否吞并或者控制竞争对手。而多元化并购目标企业与本企业不处于同一行业, 可选择的余地较大,但企业必须要考虑自身的价值链构成, 不能选择毫无关联的企业,必须选择能给企业带来价值链互补的相近行业或产品相关的企业作为目标企业。

(3)选择并购时机。确定并购类型并初步筛选目标企业后,收购企业要选择合适的并购时机。并购时机的确定要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周期和特点,根据价值链分析的结果,分析何时并购能够给企业带来较好的发展。

(三)目标企业价值链分析和估值 价值链优化视角的目标企业估值与传统并购不同,对初步筛选的目标企业,要进行深入的价值链分析,根据价值链分析的结果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1)初步筛选的目标企业价值链分析。对收购方横向价值链和纵向价值链分析时,已经对可能的目标企业进行了初步的价值链分析。在这一阶段要进行尽量详细和深入的价值链分析。对初步筛选出来的目标企业进行外部和内部的价值链分析,包括对目标企业内部价值链、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纵向价值链、目标企业竞争对手的横向价值链进行分析,判断目标企业在价值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目标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2)收购方企业与目标企业价值链对比分析。根据收购方企业价值链分析和目标企业价值链分析的结果,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主要分析并购双方价值链构成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判断是否存在价值链互补和优化的可能性;预测并购后的价值链组成将有哪些变化,包括内部、外部价值链的变化。

(3)确定目标企业和目标企业估值。根据分析结果,确定目标企业。目标企业确定的标准是:双方价值链合并能形成互补和优化,增强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竞争优势。对初步筛选的目标企业进行综合对比,选择最合适的目标企业。收购方关注的目标企业的价值不仅包括传统的价值估值,更要关注价值链的价值。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对目标企业内部价值进行评估,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目标企业的价值链构成,对企业的内部价值进一步评估,主要评估目标企业价值链对优化本企业价值链的作用和价值。对目标企业估值也要估计可能产生的并购成本。

(四)对目标企业进行尽职调查,确定并购预算,制定并购计划 一是对目标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在确定目标企业并初步达成并购意向后,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包括:企业的背景与历史、所处行业,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管理的方式和制度、研究与发展计划等各种相关的问题。在尽职调查时,应重点关注目标企业的价值链构成,结合对目标企业的价值链分析,修正以前的分析结果。二是确定并购预算和并购计划。并购预算时,要充分估计并购后可能带来的价值增值效果,也要充分考虑并购造成的价值链重复和冲突,协调价值链的成本。并购计划要尽可能详细,有可执行性。根据企业的并购战略以及各种分析的结果,收购方企业应设计完善的并购计划,以对并购活动进行指导。并购计划包括支付方式、定价、融资、税收等相应的会计和法律程序。当然,并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以后的各个环节的活动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三、企业并购事中活动

事中活动是并购的实质性活动完成的阶段,包括完成各种法律、程序性活动和并购整合。并购的事中活动是并购的关键环节,事前的科学决策只有良好的执行才能获得成功。在充分的并购前的准备基础上,并购双方要完成并购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完成各项法律和程序性活动。包括签订并购协议,公司重新登记,资产过户登记,并购公告等。完成各种法律及程序性活动之后,最重要的是进行并购整合。并购整合是保证并购成功的关键环节。根据科尼尔顾问公司的调查,并购整合构成了并购中的最大风险,并购整合的失败会带来并购的失败。并购整合是实现价值增值,增强竞争能力的过程。价值链优化视角的企业并购通过在并购过程中对价值链的整合,促使并购成功,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并购的价值链整合包括纵向价值链整合、横向价值链整合和内部价值链整合,如图3所示:

(一)内部价值链整合 内部价值链整合是并购整合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企业对并购后重新组成的企业的内部价值链进行重新界定和组合,以适应并购后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竞争局面,实现并购的效果。通过并购双方的要素互补和转移以及双方价值链结合、重构实现内部价值链的整合。内部价值链整合包括战略整合、价值链的重构和整合、业务流程和组织再造、全面整合四个步骤。

(1)战略整合。并购后双方要有统一的发展战略,通过对双方资源和能力的分析,确定并购后公司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调整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战略整合。

(2)价值链的重构和整合。根据整合后的发展战略,并购企业需要重新考虑价值链是否与战略相符,企业要进行价值链的重新构建。不同的并购类型和目标企业将对价值链产生不同的影响。并购双方的价值链可能基本一致、互补或冲突。并购后要对双方价值链进行整合。对基本一致的价值链,要剔除不增值的活动,保留和增强关键的环节,使之更符合企业战略的要求。对互补的价值链,进行价值链合并和重组,使二者协同发挥作用,实现价值增值。而对互相冲突的价值链,则要协调这两条价值链,强化与企业战略一致的价值链,消除与企业战略矛盾的价值链,使企业价值链统一、顺畅。通过一系列的内部价值链整合,从而达到企业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协调。

(3)业务流程和组织再造。根据并购后形成的新的价值链,企业要重新整合双方的业务流程,形成符合新价值链的业务流程。相应地,对企业的组织机构也要进行整合和改造,使其符合新的发展战略的要求,符合新的价值链和业务流程的要求。

(4)全面整合。对企业文化、制度、人力资源等全面进行整合。企业文化整合是影响公司发展的长期因素,包括价值理念、经营哲学、工作风格等的整合。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文化整合中,要分析不同的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历史背景,分析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在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后勤活动中进行必要整合,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背景,吸收双方文化的优点,摒弃双方文化的缺点,文化整合要长期稳妥地推进,最终形成统一的、融合的企业文化。制度整合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新的业务流程,制定符合企业业务流程的制度,对于双方存在的差异,要进行调整,使之符合企业新的业务流程。在内部价值链的价值活动上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内外部后勤的相关制度是整合的重点。制度整合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新制度与以前的制度不匹配,管理者抵触新制度等,因此,在制度整合前要进行充分的宣传、培训、试点等准备工作。人力资源的整合中,要注意保持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尤其对关键环节的人才,企业要指引员工尽快形成新的定位,形成组织凝聚力。

(二)横向价值链整合 横向价值链整合是指企业重新识别竞争对手,根据并购后的价值链分析重新界定与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的构成,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横向价值链整合包括识别新的竞争对手和横向价值链、界定企业在横向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界定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几个方面。

(1)识别新的竞争对手和横向价值链。并购完成后,不管哪种类型的并购都将改变竞争格局,会产生新的竞争对手。横向并购是对竞争对手的并购,对横向价值链的影响最为直接。纵向并购是对上下游企业的并购,企业扩展了业务链,将面临新的竞争对手。多元化并购后将面临全新的行业和竞争对手。

(2)界定企业在横向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的并购类型对横向价值链的影响不同,企业在新的横向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改变。横向并购中并购双方的内部价值链类似,并购后对横向价值链的影响最大,整个竞争格局会发生巨大变化,并购后企业控制的行业专有资源及市场占有率都会提高,获得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增强,市场势力增强,企业在横向价值链中的地位也会增强。纵向并购会实现价值链的延伸和扩展,能够降低交易成本,获取稀缺资源,实现范围经济,可以通过控制产业链中关键的上下游企业,增加产业壁垒,限制其他企业进入,维护本企业的竞争地位,因此,纵向并购也会对横向价值链产生影响。多元化并购通过对完全无关的行业的企业进行并购,实现价值链的互补,并购后将面临新的行业的竞争对手,对企业的横向价值链产生影响,因此企业要对并购后的竞争形势进行分析,分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不足,重新界定横向价值链中企业的作用和地位。

(3)重新界定与新竞争对手的关系。实现并购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发生改变,业务范围也可能有所改变,将产生新的竞争关系。企业要对新的竞争对手进行价值链分析,分析本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重新界定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发现新的竞争格局,针对竞争对手重新制定合适的竞争战略,对产品生产、销售以及原材料的供应等做出相应安排。

(三)纵向价值链整合 纵向价值链整合就是并购后企业根据纵向价值链的变化重新界定本企业在纵向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上下游企业重新确定新的合作关系。

(1)识别新的纵向价值链。不管哪种类型的并购,都将对企业所处行业产生影响。不同的并购类型对纵向价值链的影响不同,因此,并购后纵向价值链也需要整合。横向并购竞争对手之后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增强,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势力提高,对本行业上下游企业的谈判能力也会增强,企业在纵向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因此,会对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价值链产生影响。纵向并购上下游企业,对纵向价值链的影响更大,企业后向并购上游企业可以控制关键的资源,通过前向并购下游企业降低中间环节成本,完成并购后企业控制了更多的纵向价值链的关键节点,企业在纵向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强,纵向价值链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新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化。多元化并购完全无关行业的企业,两个不同行业的企业整合之后增加了新的上下游企业,面对的纵向价值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与原有的上下游企业和新的上下游企业的关系都要重新界定,识别企业在纵向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新界定与上下游的关系。并购后的企业要重新进行纵向价值链分析,识别行业价值链的变化,重新界定行业价值链中企业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对新的上下游企业进行评估,协调好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重新构建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协作关系,以对企业和行业的价值链产生有利影响。

四、企业并购事后活动

并购的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购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对并购事后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能更好地了解并购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总结并购的成功之处与经验教训,为并购决策及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并购事后活动包括并购后的绩效评价与反馈、价值链的持续优化,如图4所示:

(一)并购后的价值链评价 并购的绩效评价一直是并购研究的热点,目前的并购评价多以财务指标和股票市场指标评价为主,分析并购活动对公司财务指标以及股东财富的影响。这些指标反映了并购的绩效,但具有表面性和片面性。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否得到增强不能从这些指标中反映出来。因此,企业不仅要进行传统的财务指标和市场指标的并购绩效评价,更要重视价值链的评价。重点要评价并购活动带来的价值链变化是否实现了并购的目标,是否优化企业价值链,是否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1)内部价值链评价。内部价值链评价是并购后绩效评价的重点。内部价值链评价主要分析价值链是否得到优化,是否实现了并购战略的要求。通过对比并购前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变化,分析并购后企业价值链是否得到优化,关键的价值链节点是否得到了增强,处于弱势的节点是否得到补充和增强,公司价值链是否实现了并购战略的要求,是否符合并购前的预测,是否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能否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增值。

(2)横向价值链评价。横向价值链评价是通过比较并购后横向价值链的变化,比较企业与竞争对手的资源和价值链的变化,评价并购是否给企业带来了在横向价值链上的地位的增强,是否增强了竞争能力。

(3)纵向价值链评价。纵向价值链评价是分析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变化,分析企业是否占据了纵向价值链上关键的节点,考察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评价企业对纵向价值链的控制能力是否得到增强,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4)价值链综合评价。在对内部、外部价值链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并购带来的价值链变化,客观评价并购活动的整体效果。把并购事前活动时对并购后价值链的预测与并购后价值链的实际变化进行对比,评价并购决策的效果,寻找差异,为以后的并购决策提供参考。

(二)企业战略的调整 根据并购后价值链评价的结果,企业要对自身以及外部环境作出评估,重新进行战略定位,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1)重新进行战略定位。通过对并购后价值链的评价,可以了解并购对企业价值链产生的影响,而价值链的改变带来企业竞争能力的变化,企业在价值网络中的战略地位发生改变。根据价值链的变化以及企业资源和在价值链中地位的改变,企业应重新进行战略定位,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2)调整发展战略。战略定位发生了改变,企业应该据此作出战略调整,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战略,以适应企业内部及外部价值链的变化。

(三)价值链持续优化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并购事后评价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及时反馈和修正,不断优化企业的价值链。(1)长期动态的评价。价值链的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要进行短期评价,还要进行长期的动态评价。价值链视角的并购后评价要关注企业价值链的变化,包括并购后企业的横向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内部价值链,企业在价值链网络中的地位以及关键的价值创造节点的变化。企业要持续关注价值链的重大变化,对这些变化做出评价,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后果。(2)反馈及价值链优化。对评价的结果和并购整合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反馈,以优化企业的价值链,加强价值链上的关键节点,消除不能带来增值的节点,持续优化企业价值链,形成动态的良性循环。并购后持续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才能实现并购的目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时空维度下基于价值链管理理论的企业并购问题研究”(09YJA79019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2]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3]肖小虹:《并购企业的价值链整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

第6篇:产业链发展分析范文

关键词: 物流产业;共性技术;三链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019-03

0 引言

我国物流产业的服务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现有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多集中于传统环节的单项技术,侧重于技术变革和工艺革新,而没有从产业整体角度来系统考虑整个产业发展所需的起基础、支撑作用的技术,由此导致了产业升级缓慢、竞争力不强。对于这些能够支撑带动产业发展的技术,Gregory Tassey[1]最早在其提出的技术经济增长模型中将其命名为共性技术,其后国内外学者对共性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特征、政府作用[2][3]等方面,而在对共性技术筛选或识别方法等方面研究有限,尤其缺乏对服务产业特别是物流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这对于整个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和提升非常关键。因此,我们需从物流产业整体出发,对其共性技术进行研究。

1 物流产业共性技术定义和特征

1.1 物流产业共性技术概念 它是对提升物流能力起关键性基础作用的一组先进的、具有较大用户价值的技术和能力的集合体,能对物流业一个领域或多个领域的技术进步产生深度影响,能够与其他技术组合一起广泛应用于一定范围物流企业,物流产业共性技术是物流产业领域的重要基础技术。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物流业所具有的特殊性,属于服务行业,所以物流产业共性技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技术的概念,而且更多的指在物流领域内普遍应用和产生深刻影响的管理技术。

1.2 物流业共性技术的特征

1.2.1 通用性 通用性指技术可以直接或经过小幅度的改造,就可以在物流产业内不同行业,或者在不同区域环境内广泛使用,以及与相关技术集成组装后可研发为适用范围更广的实用技术的程度。

1.2.2 开放性 开放性是物流企业、科研机构共同的技术平台,指共性技术在物流行业内可以被普遍采用,能够和基础技术一起为物流领域后续开发提供支撑,包括各个研发机构的关键技术、主导技术、实用技术等。

1.2.3 阶段性 物流技术的发展除了自身的不断创新外,还吸收大量其他行业的先进科学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集成创新。

1.2.4 外部性 物流产业共性技术有很强的外部性,不具有竞争性,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技术,可以共同使用。

2 物流产业的三链分析

2.1 三链分析法 虞锡君提出“三链分析法”,即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的分析框架,是借鉴产业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原理,对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然后分别找出产业链的瓶颈环节、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技术链的薄弱环节,再深入研究三链之间的关联性,最后落实到技术链上,发现和锁定共性技术的过程和方法[4]。

2.2 物流产业链分析 产业关联的实质就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关系,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产业关联。

物流产业链是产业链殊的一类,这一类产业链将物品的流动作为其中的构成环节和要素。如图1所示。

目前对产业链的研究主要是从制造业进行的。作为服务业的物流业经过产业延伸后形成的现代物流服务在产品特征和生产方式等方面与制造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产业链结构也必然存在差异。与制造业产业链不同的是,物流产业是围绕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经历了运输、仓储等子产业分别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子产业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复杂,逐渐形成一个多边关联、相互配合的产业群落。产业链上的企业为一次物流活动的完成而共同配合,都可以与客户接触,企业间以横向关联为主。

2.3 物流产业价值链分析 本文研究物流产业价值链主要是关心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和产品的附加值水平,即整个产业链上的价值分布。综合物流产业现状,单一的物流环节增值空间有限,而物流活动与其他活动的结合会产生集聚效应,为企业带来附加值。通过微笑曲线我们可以对物流产业价值分布进行描述(图2)。目前我国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单一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从物流价值链可以看出单一功能的物流服务处于价值链的最底层。

2.4 物流产业技术链分析 本文仅对物流产业的核心技术构成的技术链进行分析,以期了解整个产业的结构(图3)。

物流产业的技术链根据服务的上下游链接关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管理层、信息层、操作层。不同层次下物流活动所包含的内容不相同,各自的侧重点也不同。管理层是物流活动的大脑-对物流活动进行决策。管理层包含物流系统的规划技术和物流系统的管理技术,主要是为物流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技术内容包括物流优化技术、物流仿真技术、物流预测技术等。信息层包含信息的采集技术、传输技术、处理技术,操作层是物流活动的四肢-物流具体实践。操作层主要涉及先进的物流装备技术和集装技术,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大型车辆、高层货架、立体化仓库、集装箱等。

3 物流产业的共性技术研究

3.1 物流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的互动关系 物流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之间具有复杂的互动关系。

3.1.1 物流产业的产业链与技术链的互动关系 现代物流业属于新兴产业,是在传统物流业与信息技术产业之间产业融合的结果,是一种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模式。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就形成不了现代物流产业。

物流仿真技术、预测技术等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产业链向供应链管理方向延伸,逐步渗透到生产领域、消费领域。互联网技术与物流技术的融合,以及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产业链向全球范围发展。装备技术等的发展使得产业链走向更加专业的领域。

产业链受到技术链变革影响的同时也会反作用于技术链,由于产业链上价值分布的差异会导致高收益的环节吸引大量企业,从而形成了竞争关系,推动了这些环节技术的发展。随着物流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低端竞争越发激烈,促使企业逐步向产业链高端管理层发展,这必将带来物流规划管理等关键环节技术创新的进一步活跃。

3.1.2 物流产业的价值链与产业链的互动关系 物流产业对应金字塔结构的不同层级以及不同的企业类别和竞争方式,上、中、下游分别对应价值链的高、中、低端。

价值链的低端是以提供单一的传统运输、仓储等服务为核心的,以资本密集和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中小物流企业以及工商业的物流部门。由于这层次企业数量多、运作模式简单、技术准入门槛低,欠缺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导致完全竞争格局出现,加上近些年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其增值空间和利润空间都十分有限。然而,其数量庞大,是物流产业的主体。

价值链的中端,以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其业务准化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综合实力,以物流信息系统,物流数据交换,条码技术,RFID技术等先进物流技术为支撑,可以根据客户企业的需求,提供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优化客户企业的物流运作,为客户企业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发展提供支持。

价值链的顶端,供应链一体化整合型物流该类型企业的增值幅度最大,业务从物流领域延伸到供应链管理,拥有高效的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国际化物流操作经验,准确的市场定位,一体化服务流程,并形成物流服务品牌。

3.2 物流产业共性技术的重点 通过对三链互动关系的分析,将形成完整产业链以及占据价值链高端所需的技术支撑进行归纳总结,可从五方面提出物流产业共性技术的重点:

3.2.1 物流标准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建立物流产业标准化体系框架。研究制定物流产业总体标准发展框架,补充完善物流产业的基础通用标准,制定和完善物流服务、监管、客户反馈等服务性规范与指南性标准,推动形成物流技术与服务标准体系,提升我国物流产业标准化水平,提高效率。

3.2.2 物流产业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和开发物流信息系统模块化、功能化软件和中间件,为增强企业自主信息化研发能力提供支撑和手段。加快物流建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解决行业、企业以及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问题。

3.2.3 物流产业作业技术与设备研发、集成应用 物流作业装备上研发自动化,智能化,环保化的运输设备、分拣设备、装卸搬运设备、仓储设备等。作业技术方面主要是对生产各环节的管理、调度、监控、跟踪、反馈和调整。

3.2.4 物流产业服务质量监管与评估集成平台 建设包括物流监测分析、政务公开、行政执法和社会应急等主要功能的物流服务质量监管与评估集成平台。集成信息公开、网上准入、消费者申诉、满意度调查与公示等公共服务内容,建设行政许可、诚信管理、安全管理、时限监测、消费者申诉、公众满意度评价、资费及邮编查询等公共服务子系统。

3.2.5 物流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技术研究 旨在推动物流产业向产业上下游延伸,积极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为构建物流企业与物流合作伙伴协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强信息沟通和业务联动,加强互利合作。包括:物流业与交通、铁路、航空、海运等协同技术研究、物流业与电子商务服务协同技术研究、物流业与制造业服务模式协同服务技术研究等。

4 结束语

先进的共性技术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支撑作用。适合的共性技术识别方法,有助于政府产业部门提高科技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效率。对于物流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如何界定物流共性技术以及如何筛选出现阶学术界产业急需的共性技术,已经成为了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使用的三链分析法,是一个新段的观点,还属于宏观上的一个分析框架,具体如何在物流产业共性技术的筛选中运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Tassey G.The disaggregated technology production function:A new model of university and corporate research[J].Research Policy, 2005, 34(3): 287-303.

[2]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概念、分类与制度供给[J].中国科技论坛,2006(3):45-47,55.

[3]马名杰.共性技术的内涵与评判标准[J].新经济导刊,2005,4.

第7篇:产业链发展分析范文

关键词:内部价值链;价值链管理;财务分析

一、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逐渐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和管理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间的竞争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企业竞争战略和营销观念的变化必将引起企业管理理论的变化,而财务管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现行的财务分析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单一地表现为货币和数量,而且将一些作业和流程人为的割裂开来,这样有可能使各部门片面强调单部门业绩,或简单地改良现行的经营过程,不利于整个企业综合协调地改善经营管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此,财务分析有必要为适应新的变化而做出努力。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价值链理论对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而且将之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二、基于价值链财务分析模式的构建

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波特认为价值可看成是资金的生成和增值,而价值链就是价值增值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实质上也就是对企业的价值运动进行分析。而价值链与作业链紧密联系。一个企业的活动可以依据价值链分解为价值运动的许多环节,并形成为三条价值链: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这三条价值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现行的财务分析中注入价值链分析的思想,使传统的财务分析置于企业价值链的环境之下,使两种分析融合、交流、相互补充是完全有可能和十分必要的。

(一)运用纵向价值链,考察财务指标反映的企业定位问题

纵向价值链主要反映企业从资源取得到产品销售的价值运动。供应商或销售渠道的各种活动的进行与企业价值链接触能够十分显著地影响企业的成本或效益。要考虑企业在纵向价值链中占有哪些环节,是进入还是退出某个环节,是向上游或下游企业扩展还是收缩等。结合这一思想,通过运用财务分析中的某些指标,以其作为分析的尺度来考察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交往所采用的经营方式、策略是否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是否影响生产作业链(工序)。设想通过影响供应商的价值链结构,或者通过改善与供应商价值链的关系,使得企业及供应商双方受益。

(二)运用横向价值链,分析财务指标反映的企业竞争实力

横向价值链,主要反映同类产品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价值运动状况,是企业确定主要竞争对手底数的基本工具,其意义在于找出与竞争对手在作业活动上的差异,扬长避短,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竞争策略。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中,运用这一思想,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了解情况、知己知彼,使本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比如,可以采用影子价格等宏观财务评价指标及成本分解的办法进行价格调整,以合理反映企业外部资源的地理分布和稀缺或富余情况;运用税费来计量企业为社会提供的贡献以及企业耗费的社会劳务,用补贴、贴息来计量社会向企业提供的支助与扶持。

(三)运用内部价值链,把握财务指标反映的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状况

内部价值链分析指的是企业的内部价值运动。内部价值链分析始于原材料、外购件的采购,而终于产品的销售。其目的是找出最基本的价值链、企业生产作业的成本动因及与竞争对手的成本差异,区分增值与非增值的作业,探索提高增值作业效率的途径。内部价值链分析涉及决策、预算、分析和控制所有方面,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分析涉及企业的职能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是纵向价值链分析和横向价值链分析的交叉点。它强调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基本职能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组织,完成成本最低、差异最佳,从而价值增值最大的目标。

三、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模式的优势

(一)进一步拓展财务分析的范围

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模式,将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进行归纳、判断,使财务分析的视角不仅注视企业内部的战术性问题,且致力于企业外部问题的战略性研究。价值链中横向、纵向、内部分析的共同作用,使得财务分析成为多维的、纵横交错的立体分析结构体系,即具有鲜明的、整体的内部分析特征,同时具有开放的、动态的外部分析特征。使分析的结果与外界客观情况更趋一致,充分体现预测对决策把握未来、明确方向所具有的望远镜作用,在此基础上企业不但可以对结果进行控制,也可以结合过程进行控制。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或消除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企业竞争的无序,避免决策的盲目性,明确从资源到产品的价值链运动中,企业如何与之匹配、协调、运转,从而找准生存的立足点,创新的突破口,发展的广阔空间。

(二)使财务分析方法渐趋完善

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模式,一方面使价值链分析借助于财务指标有了具体的量化依据,分析内容得以充实。例如在内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可用不同的财务数据、指标来反映价值的增减变动,从而使价值链分析有了新的数量指标的支撑,易于操作,更具说服力。另一方面,价值链分析强烈的逻辑性、条理性无疑又使财务分析的思路更严谨,对财务指标及基础数据的关系和影响把握更准确,推动财务分析向深层次发展。因此,两种分析方法的相互补充及融合应用,使财务分析方法更为完善,推动了它的发展,对实现财务分析的目标向前大大地迈进了一步。

(三)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随着社会经价生活的向前发展,各种经济关系更为复杂,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由于再生产过程的价值运动伴随着多种形态的资源运动,企业不但要对价值进行管理,而且要对使用价值、劳动因素、信息等进行管理,不但要处理各种财务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而且要处理各种非经济利益关系。而整合、融洽这些关系取决于企业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包括对企业内部状况,外部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的能力。价值链分析的思想为企业的财务分析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企业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开辟了新的通道。如财务指标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问题时,价值链分析可以通过对每一阶段的价值链作业活动作出分析,找出症结环节。如果是纵向价值链出现问题,企业将决策进入还是退出某环节。如果是内部价值链出现问题,企业可采取降低成本或采用差异化策略,优化“内部价值链”,尽可能提高“顾客价值”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价值链分析把企业的价值运动和最终收益紧密结合,视顾客价值为企业价值运动的核心。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方法,使企业管理包括财务管理有了坚实的依托,从而突破传统管理的思维束缚,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大为提升。

四、优化价值链管理以提高财务分析水平的对策

(一)加强价值链分析在企业竞争战略中的运用

企业在追求可持续的长期竞争优势时,要将价值链分析同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相结合去支持企业的战略实施。一方面,企业应通过价值链分析,将企业整体价值活动及单个价值链环节的成本,与竞争对手相比,来确定企业自身所具有的成本优势环节,并通过对每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的分析,来确定其成本优势的战略价值,即成本优势的战略持久性。另一方面,企业要实现差异化战略,要了解顾客的需求和价值取向。对此,价值链是一种有用的思考方法,它考虑怎样通过价值创造形成差异化的不同基础,以及不同基础相互提高、相互支持的程度,并最终通过价值链的多种联系实现差异化。

(二)拓宽价值链的管理范围

企业的价值链分析,不仅要分析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更应向企业外部价值链扩展,将企业的价值链管理范围扩展到其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顾客之间,以及行业的整条价值链,加强价值链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导向作用。一方面,通过对供应商价值链的分析,帮助企业确定以下战略行动:通过谈判,从供应商那里获得更有利的价格;同供应商进行紧密的合作,帮助其降低成本;尝试使用成本更低的替代品。另一方面,通过对购买商价值链的分析,帮助企业确定以下战略行动:促使购买商减少利润;转向更具经济性的分销战略;尝试砍掉价值链中前面某些阶段的成本;通过管理企业价值链与购买商价值链之间的联系,消除不增值作业,以寻找降低成本的双赢机会,优化财务管理,提高财务分析水平。

(三)优化企业自身的价值链,形成协同效应

所谓协同效应,是指企业在战略管理的支配下,企业内部实现整体性协调后,由企业横向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的功能来耦合而成的企业整体性价值链功能,它远远超出企业各价值链的功能之和,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1>2”,即企业的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的价值之和。正是这种隐性、不易被识别的价值增值,为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因此,我国企业应该优化企业自身的价值链,使企业的采购、生产、营销及人力资源管理协调统一,以及各分支机构在资源上共享、资金上互补、人员合理流动等,从而充分发挥企业整体价值链对财务分析的协同效应,完善基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财务分析体系。

(四)力求量化成本动因,优化价值链财务分析环境

在成本分析过程中,企业的规模、产品的复杂性、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文化等无形动因是很难量化的,为此企业常常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但其实对更高层次的成本动因与成本之间关系的数量化并不要求非常精确,为了能判断各种成本动因的相对重要性,一定程度的量化还是很有必要的。为此,企业可以力求量化成本动因,并引进先进信息技术为价值链管理提供保障,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得出更高层次成本动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以便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陈秋萍.浅析现代企业的财务分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1)[2]迟晓英,宣国良.价值链研究发展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01)

[3]郜丽梅.论现代企业的财务分析.大众科技,2006(05)

第8篇:产业链发展分析范文

关键词: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优化;研究

在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工业建设也在不断地发展,其中工程机械作为提高其施工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工程机械行业在市场竞争中越发激烈。近年来湖南作为中部内陆省份大力发展工程机械产业,涌现了以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为代表的很多明星工程机械企业。次贷危机以来全球工程机械市场需求放缓,湖南工程机械行业要想继续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地优化自身的供应链,加强对全省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的管理,进而为提升全省工程机械行业产业竞争力提供坚实的保障。2018年湖南重点工程机械企业经营业绩数据来源:中国机械行业联合会2018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百强名单

一、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发展的趋势

随着湖南工程机械行业各品牌厂家对自己的管理模式不断地创新,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也在不断地改变。要想打造供应链在全球市场的整体竞争优势,湖南工程机械企业就要关注产品的各个方面,对产品的价格、渠道以及质量等因素加以改进,结合现展的要求对相应的工程机械产品进行不断地创新。但是,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工程机械行业则关注于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整体竞争,其中主要包括供应商、主机厂以及经销商等。在现实情况来看,其产品竞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湖南工程机械行业要对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周期等进行全面地分析,找出薄弱环节,然后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由于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将朝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一体化方向发展,所以这个时候要想加强对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的管理,就需要湖南工程机械企业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地改进供应链。同时,由于企业竞争的最终目标就是扩大市场份额,从实际的发展过程获取利润。所以在现阶段,湖南工程机械行业要对自己供应链进行分析,及时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同时,各个厂家一定要以顾客需求满意度为重要任务,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又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获取竞争优势。尤其是现代工程机械行业新产品推出及更新换代比较快,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一定要加强对供应链的分析,分析客户的需求,从而不断地促进工程机械行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发展。在经济模式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关系会从竞争到合作。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地加剧,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之间会进行一定地合作,从而不断地促进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在社会中的稳定发展。所以,湖南当地要采取有效地措施不断地培养核心上游供应链企业,给予其支持并进行长期合作。主要就是通过对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实现协同效应,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一定的经济成本,还能促使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各成员单位能够共同抵御风险,共同发展,进而不断地提高生产柔性。因此,在经济市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湖南工程机械企业要想保障行业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就要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对相关的技术进行更新,通过厂家对供应商的指导与支持,不断地发挥供应链各成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分析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建立一个稳定和完善的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从而不断地优化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结构,加强供应链成本的管理。

二、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中的问题

(一)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传统技术的影响,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越来越难以适应客户的个性化要求,还不能跟上时展的潮流。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湖南工程机械行业相关企业要不断地分析不同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将生产流程进行规划和整合,及时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同时,还要注重工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因为这样可以保障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整个生产过程的稳定运行。组织结构在生产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越扁平化的结构越能够快速有效的传递信息,所以湖南工程机械行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就要对供应链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采取先进的技术建立IPD研发流程,控制好进货提前量,从而为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稳定运行提供一定的保障。

(二)生产任务过多,产品的种类较复杂目前,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市场因素的影响,生产的产品过度,加工工序复杂,加工周期长,这严重的影响了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效率的提升,更加不利于湖南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对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整个系统工程进行掌控,这样不仅能够使生产过程繁而不乱,还能加强对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的管理,不断地优化其管理模式。同时,湖南工程机械企业还要将精益管理的思想注入企业,这样可以在根本上改变生产过程控制困难的问题,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有效地解决产品过多等问题,不断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因此,湖南工程机械行业相关企业必须结合经济市场的实际发展不断地完善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

(三)没有分析市场发展的形式随着我国经济市场不断变化,湖南工程机械行业要想在国内外激励的市场竞争过程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对经济市场的发展形式进行全面的分析。但是,在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影响,湖南工程机械行业很多企业并没有对经济市场的发展形式进行分析。同时,采购成本在整个产品成本的比重很大,所以原材料的质量对产品的影响较大,因此要想保障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就必须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经常评价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尤其是对采购环节的管理,实现对生产制造的控制,不断地提高相关生产产品的质量,在根本上解决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在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在平台中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帮助企业及时地解决产品的质量问题。同时,还可以建立企业供应链信息化平台,全面地了解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的运行情况,加强对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的管理,根据经济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优化的方案,进而不断地提高对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管理的质量。

三、优化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的措施

(一)生产线和生产资料的规划生产线作为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运行过程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想优化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就要加强对生产线的管理。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湖南工程机械行业相关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潮流,不断地创新对生产线的管理模式。同时,在目前看来精益生产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模式,更是节约经济成本的关键。所以,在优化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的过程中,可以将精益生产的方式融入机械行业生产过程中,这样不仅可以缩短生产周期,还能有效地降低经济成本。通过不断地优化生产线的相关步骤,还可以打通湖南工程机械企业的生产周期瓶颈,不断地减少库存,提高资金周转率。此外,还要加强对生产材料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料如何装箱和各个工位存放物料的数量等,加强对相关生产资料的整合,通过对生产材料精确分析和定位,不断优化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的管理模式,最终为提升湖南工程机械行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产业竞争力提供保障。湖南工程机械行业有关企业还要对生产线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这些措施不仅能有效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浪费。在对其进行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针对不同的物料等对生产模式以及生产线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根据前期对各个工位需求物料数量的分析结果,不断强化对生产线布局,在实际的布局的过程中,还要考虑货架的选型和如何摆放相应的货架。其中货架选型一定要以方便作业者取放为原则,对物料箱的大小以及需求数量等因素进行不断地分析,这样才能保障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的稳定运行。此外,在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运行的过程中,要想加强对生产线的管理模,还要对工作模式重新分配,对操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地改进生产线的运行模式,还要不断地提高生产线人员的综合素质,简化其生产计划和调度工作,为促进湖南工程机械行业的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二)加强对供应商管理由于供应商是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稳定运行的保障,所以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的原材料库存。因此,湖南工程机械企业应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最终达到零库存和减少生产周期等目的,不断地提高湖南工程机械行业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但是,在实际供应链运行的工程中,由于大多数供应商整体水平有限,所以如果工程机械行业出现了问题,就很难达到准时供应,也不能有效地实现零库存。所以,湖南工程机械企业一定要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在限定条件下实现最少库存量和最短库存时间,还要在不影响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针对不同物料的供应以及使用情况对其进行分类,缩短每一类物料的供应批量和供应时间。同时,湖南工程机械企业还必须对影响供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如物料单价、供货商距离以及合作关系等。可以在物料单价越高库存越少,货商运输距离越长库存越多,运输距离越短库存越少以及与供应商合作关系越好库存越少,关系差库存越多等方面进行分析,不断地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此外,由于批量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综合可得到不同物料的库存量与物料提前期在,这个时候为了能使供应商的生产水平符合企业成长的需要,湖南工程机械企业就要对供应链的运行模式以及相关的人员的管理水平进行不断地分析,及时地发现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然后针对具体的问题,实施精益管理。同时,只要供应商也采用了精益生产思想,就可以及时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准时小批量,从而为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三)合理地利用工程机械企业中的相关资源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的运行模式也得到了一定的创新,如果湖南工程机械企业要想在经济市场中脱颖而出,就要充分地利用相关的资源,以整合新产品研发过程为具体目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地加强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的信息化,对资金流动和人力资源等进行管理。同时,由于在新社会形势下,新产品立项和开发过程中的信息流和人际关系等会对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的运行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湖南工程机械企业必须减少社会发展对供应链的影响,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就要依靠跨部门团队来实现,通过合理的构建团队,在正确的流程制度控制下,对资金和原材料等进行管理,让其能够有效地转换成新产品,进而不断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此外,湖南工程机械企业还必须加强对信息流的方向进行分析,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地创新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并将信息传递给供应商获取恰当的原材料。同时,由于客户是提高湖南工程机械行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以在优化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的过程中,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制造出能够很好的满足特色化定制等客户特殊需求的产品。在一般情况下,IPD设计流程能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产品的质量,所以技术人员应该加强这项技术在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的应用,让相关企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己的资源不断地优化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的运行模式,进而为促进湖南工程机械行业在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第9篇:产业链发展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 价值创造 决策支持 资金筹措 ADF价值链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封闭系统还是开放系统?这一问题引发了财务管理向内看还是向外看的争论。向内看,企业是集设计、供应、生产和销售等业务活动的内循环系统;向外看,不同产权主体的企业在上中下游产业链中,组成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外开放系统。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基于财务的改革样本很多,从上至下、从下至上、由表及里的变革层出不穷。但自然界的一个反差现象反复揭示着迥异的变革命运,鸡蛋从外向内打破格局只是食品,鸡蛋从内到外的变革重组才是新生命,企业层面的财务管理的深化改革也是如此。在现实层面,财务管理很容易陷入低水平运转和泛边界改革,深层原因在于没有从根本上破解业务粘性难题。具体而言,财务管理中基础业务、管理业务、提升业务没有进行科学区分,业务粘连影响了连锁的管理粘连。不进行理念解构,财务管理就会陷入无序循环。破局必须抓住关键问题,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链的价值增值。价值链管理是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合作共赢是基本理念,通过集合不同企业的资源提升企业整体价值链。财务管理范畴需要拓展至企业外部价值链,更多关注企业价值链优化的关键环节,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服务。并购、决策和筹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实难题,并购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路径,决策是并购实施与否的决定,筹资是并购决策的基本保障,解决好这些问题,企业价值优化的瓶颈就能找到突破口。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二、财务管理业务粘性现状分析

财务管理的业务粘性是个区间弹性值,取决于基础业务、管理业务及提升业务三者之间交集域,三者是层级递进关系、交融关系,以及衍生消长关系。纵观国内企业财务管理业务粘性现状,普遍存在基础业务薄、管理业务虚、提升业务散的问题。

(一)基础业务仅核算行为束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人与资源通过行为进行结合,资源在流动过程中产生价值,形成产品或劳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基于这种动态视角,企业本质上是面向客户需求的具有层次结构的行为束链条。大量企业调研样本表明,现行会计核算方法多以企业整体为会计主体,核算资源消耗、价值产出、成本费用和营业收入,并按既定的逻辑规则构建内部勾稽关系。不仅会计核算内容的局限,关键在于企业大多数财务人员未能从最基础的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依旧扮演着传统数豆者和数据录入者的浅层角色。

(二)管理业务脱节于业务链

财务与业务的有机融合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以预算管理最为典型。企业诸多实践表明,零基预算抑或全面预算管理,具体落实到操作环节存在缺失。许多企业预算管理只是虚有其表,并没有发挥预期的实质效果。财务部门对生产经营数据掌握不准或使用不当、生产部门未能全面深入参与、预算驱动力度不够及督导过程不严格等因素,导致预算管理具有必然的局限性和较差的实用性。

(三)提升业务未聚焦价值链

会计利润是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但也存在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相矛盾的现象。企业的生命力是价值链的韧性和在行业生态链中所处的位置。财务管理的高阶目标是创造价值和管理价值,但财务管理并未专注于品牌、销售、物流、制造、供应、研发、技术等企业内部价值链要素,行业价值链、产业价值链、区域价值链、全球价值链等外展价值链的分析则更少。

三、企业价值优化路径

基于国内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普遍存在基础业务薄、管理业务虚、提升业务散的问题,本文拟从优化价值创造过程、优化决策信息支持、优化资金筹措渠道等方面,探讨企业价值优化路径。

(一)优化价值创造过程

企业价值创造有特有的渠道和途径,以价值管理目标和经营决策为手段,整合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内部自我优化和外部互联互通都是可行的举措。借助外脑是价值创造的快车道,通过资本运作实施并购重组、兼并联合,运用金融工具撬动企业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的协同效应。企业价值链是对价值创造过程的描述,企业价值链优化主要有内部r值链优化、纵向价值链优化、横向价值链优化。在充分竞争环境下的商业生态链中,基本没有绝对封闭孤立、完全自成一体的价值链。实践表明,价值链集群中有差异、交叉,也有衔接。企业价值链、供应商价值链、销售商价值链三者之间构成天然的纵向内环境联系。处于中游的企业其成本效益受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等经济活动的影响。价值链的双向联系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对经济一体化的共赢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诸多世界著名企业的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部并购史,不管是纵向价值链并购还是横向价值链并购,都是助推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和资产置换等手段整合产业链各环节,调整分配上中下游利益关系,吸纳各自的竞争优势,获得品牌、技术、管理、渠道等资源,合理匹配供应、生产、销售等价值要素,优化整体价值链,增强产业链的大规模和全协同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和资产利用率,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内部价值链是企业内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一系列活动。内部价值链优化旨在解决企业是谁的问题,是进行纵向价值链优化和横向价值链优化的基本前提。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内部价值链优化侧重自我诊断,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成本分析和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成本分析,客观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准确识别企业所在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找准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定位,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实现成本降低和作业增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企业的边界开始泛化和虚化,全球范围的微创模式正冲击传统企业管理,企业内外环境有天然的转换和关联,但企业内部环境中计划、领导、组织和控制不会间歇缺失,内部价值链也需要区分为结构性作业、过程性作业、经营性作业,对价值链作业成本进行动态跟踪,从产业链的维度进行财务分析和价值判断,合理布局有限资源并增加企业价值。价值链只有先从内部进行优化与整合,通过帕内托优化配置资源,降低各环节的业务成本,才能逐步形成具有相对竞争力的资源链、财务链和产业链。内部价值链优化不是闭门造车,要以产业链为导向,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综合考虑从供应商到销售商的产业结构,内部价值链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应虚拟纵向价值链分析和横向价值链分析的要点。

纵向价值链是指企业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等经济活动中,价值变化的全部环节。纵向价值链并购是解决企业走多远的问题,分为上游并购和下游并购。识别价值链是实施并购的先决条件,划分企业所在行业的纵向价值链,剖析价值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并对企业纵向价值链进行确定。划分成本和资产是并购的重要环节,测算上中下游企业分摊的成本和资产,估算各环节的中间产品转移价格,计算各环节的资产回报率和价值增长率。成本分析是并购决策的关键,建立涵盖非财务信息的数学模型,求解最优并购方案,重新构建后优化价值链。并购的作用在于能组建战略联盟,削减共享成本,集聚企业竞争优势,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上游并购是通过并购、控股或参股部分供应商,向价值链的上游拓展经营范围,从而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上游并购是为了分享上游供应商的优势资源,有利于解决现有供应商数量偏少、利润虚高、价格不稳等突出问题,也有利于满足企业迅速扩张而增加的原料需求。下游并购是通过并购、控股或参股部分销售商,向价值链的下游拓展经营范围,延伸渠道终端实现自产自销。下游并购是为了获取下游销售商的分销渠道,有利于解决企业销售成本过高、现有销售渠道不可靠等现实问题,但企业应具备掌控销售渠道所需的人才和资金。基于纵向价值链的并购贯通供、产、销环节,实现自供、自产、自销,能降低中间产品交易次数,有效减少相关交易费用,也能发挥规模效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横向价值链是对提供相同产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价值活动的直接反映,每个企业都有专属的纵向价值链,大体拥有相对自由的商业内生态圈,活动在同一商业外生态圈、处于同一水平层次的不同企业之间所形成的平行价值链就是横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中存在市场竞争。横向价值链并购是解决企业做多大的问题,在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分布着数量不一的从事相同业务的不同企业,在同一价值链环节的企业同业竞争指数最高,差异竞争优势各有不同,盈利能力也高低不等。基于横向价值链的并购可整合跨企业资源,集合采购层面、产品层面、销售层面、服务层面等价值环节中的企业群,互通有无迅速扩大企业产能,取长补短提高市场份额,实现管理和营运双协同效应,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可以靠内生力量自行发展壮大,也可充分借助外力。无论选取何种发展方式,都要对各环节价值活动进行辨识,把准企业关键价值活动,找出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素。横向价值链并购的初始工作,是划分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的作业活动,分析行业价值链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指标,评估企业在横向价值链中的地位,综合考虑竞争程度和盈利能力,制定适用的同业整合策略,提升企业的战略地位和竞争实力。

(二)优化决策信息支持

通过精准的财务分析、绩效评价、对标管理等方法,诊断分析企业全流程的经济活动,测试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协助投资者和经营者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为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撑。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无处不在,但不外乎产品设计、供应、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价值活动。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不会割裂价值活动的内在关联。分析不是终极目的,分析是为了决策,最终是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其实是企业战略目标的日常执行。简要地讲,财务分析是不同主体从企业战略目标和整体利益出发,依据财务报告和其他数据资料,运用一系列专业方法,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整体性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实施方案。在实践中,通常会对财务管理、资产运营和战略决策等方面进行专门分析,诊断评估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找出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改进方向,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和实施措施,为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管理、优化资产配置与运营控制、完善经营决策参考、保持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不同于相对封闭的纯企业内部分析,上下联通、内外兼顾是价值链财务分析的基本精髓。财务分析要与企业战略高度关联,逐级分解企业内部价值链活动环节,分层解析各环节的资金流、资源流和信息流,诊断企业价值管理的问题与症结,明确竞争优势的渠道与来源,从企业战略目标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研究解决途径,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客户满意度。财务分析要与内、外部环境高度关联,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的迅猛发展,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经济活动,外扩的张力考验企业的市场成熟度,横向资源与纵向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内部价值链分析不仅关注财务信息,也要重视商业模式、技术途径、人力资源等非财务信息,而且非财务信息决策影响权重正在加大;外部价值链分析既要分析上下游生产经营管理能力,还要考虑客户满意度,这在用户体验至上的新经济形态下显得尤为重要。

财务分析的基本面分为发展、运营和盈利三个层级。发展能力分析,是指剖析企业的研发、制度、管理等内部环境,研究企业所处经济、市场、产业等外部环境,分析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发展前景。运营能力分析,是指诊断资源配置状况、测试运营决策水平,分析风险与收益的均衡性、评估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分析,是指揭示收入、成本、利润之间的动态关系,解析企业利润结和来源,分析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动因,跟踪利润结构的变动趋势,预测未来盈利能力的可持续状况。精准的财务分析是财务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决策会特别关注价值增值,将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整合成企业联盟,组成动态的、虚拟的网络,注重相同业务流程价值信息的分析。通过行业背景分析、竞争能力估计、上游供应商价格分析以及下游销售商的销售分析,运用大数据客观评估企业内部价值链,针对企业不增值的环节,可通过业务外包或分拆售卖等方式进行剥离;企业需强化的增值环节,可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产业链,实质上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可采取差异化的决策策略打造组合竞争力。初创期,企业可能只是拥有较为有限的资源,为了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可以与上游供应商结成战略联盟,集中资源共同营造竞争优势产业链。成长期,企业应更多地专注品牌和技术等无形资产,从内部价值链上集聚内生动力,培育专属核心竞争力。成熟期企业可以进行多元化经营,降低经营风险并激发潜在增长点。

(三)优化资金筹措渠道

筹资主要解决企业资金来源问题,是对企业营运资金的一系列统筹和规划。从理论上讲,成本低、来源稳、易获得的资金才算经济有效的筹措渠道。在筹资过程中,应深度分析内部价值链各环节对整体的依存度,基于最佳资本结构确定融资战略。筹资按所得资金权益不同,可分为所有者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筹集所有者权益资金主要有吸纳投资、发行股票、留存收益等三种方式。一是吸纳投资筹资,吸纳直接投资是非股份制企业筹措资金的基本渠道,不以股票为媒介,出资方式灵活多样, 现金、实物、工业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均可,具有筹集速度快、筹资费用低、财务风险小、手续较便捷等特点,能及时弥补资金缺口,迅速形成现实生产力。但资金成本较高,资金筹措额度有限。二是发行股票筹资,发行股票是上市股份公司筹资的主要渠道。采取普通股筹资,可适当减少负债,提高财务杠杆能力,但资金成本会增加,也存在一定投资风险;采取优先股筹资,主要筹措长期资金,短期还本压力不突出,需支付固定股利,这需要企业具备相对稳定的盈利能力,一旦无法兑现股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财务危机。三是留存收益筹资,主要利用未分配利润进行筹资,将留存收益转化为投资,是原股东对企业追加投资,既可降低筹资费用,简化筹资手续,又可降低资金成本,规避财务风险,但受期间限制,需与股利政策平衡。

筹集债务资金主要有机构借款、发行债券、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方式。一是机构借款,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可以是借款期在一年内的短期借款,也可以是借款期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借款,主要事项要与金融机构协商。现实表明,企业的资信等级会影响借款规模和期限,利息增加会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二是发行债券,企业与投资人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债券关注债权和兑付条件,可优化资本结构。但资金成本较高,限制条件较多,筹资额度相对有限。三是商业信用,是交易双方采取信用的形式实施购销,具体表现为以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等方式进行短期筹资。商业信用灵活便捷,广泛运用但受产品规模影响,具有期限和额度的局限性。四是融资租赁,该方式是企业筹资的新渠道,长期租赁旨在融通资金,能快速解决资产购买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可规避技术贬值带来的无形损耗,但融Y租赁成本费用较高。

从内部价值链分析,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各环节增值和整体价值最大化。通过资金营运与价值活动的集成,适当切割从采购到生产到销售流程中的不增值活动,促进企业各项活动从零散迈向集中,产生集群协同效应。从外部价值链分析,更多关注产业链的整体融资和资源配置,通过整合协调产业链,优化资本结构,促进上下游企业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总体成本降低,实现产业链整体增值。不同企业其经营规模和运营能力不尽相同,资金需求量不同,承受风险的能力也会高低不等,不同的筹资方式在资金额度、资金成本、筹资风险、使用期限、偿债压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筹资风险的大小与资金来源和资本结构有着密切的关联。资本结构重在调节债务与风险的平衡点,为财务杠杆选定精准的发力支点,合理选取单一或复合方式进行组合筹资。上游供应商主要通过订单预付、信用证等方式进行卖方融资,提前从销售中获得尽可能多的资金,满足其后续生产经营活动。下游销售商主要以未来货权为质押物,进行商品或应收账款融资,加快资金回笼,适当延长信用期,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收益大于成本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收入大于支出是企业维持可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企业要保持合理的偿债能力和资金盈利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资金营运的增值能力。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正在发生变化,未来的市场竞争不仅是产品之间的竞争,也不只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产业群与产业群的竞争。大型跨国公司也不再以单一的企业形式出现,而是以联盟或集团的形式参与市场竞争。财务管理承载着企业总体战略和业务单位,其究竟是价值创造者还是价值毁灭者,关键看财务管理能否在价值链优化上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翁世淳.从价值创造到市值管理:价值管理理论变迁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10(4).

[2] 宋光辉等.利益相关者价值管理演进透视研究[J].财会通讯,2015(9).

[3] 周煊.价值创造与价值管理:构筑竞争优势两个基本维度[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