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职工培训建议范文

新职工培训建议精选(九篇)

新职工培训建议

第1篇:新职工培训建议范文

随着独立学院的迅速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紧跟社会潮流,保持独立学院的特有优势,促进独立学院的持续发展,需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而新教职工入职培训则是师资建设的第一步。这一步将直接影响着教职工对学校归属感、认同感、使命感的形成。新教职工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将要面临陌生的同事、岗位、规则等等系列的改变和适应,若这一环节处理不当,于员工自身和聘用单位而言都会带来不利影响。社会工作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大重要领域。但是,目前学界对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和关注对象多集中在学生身上,对教职工关注较少。因而,本文试图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去看待、解决新教职工入职培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培训效果,使得新教职工能够快速地适应学校生活,学院也能快速收获优秀师资为学生、为学校服务。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1,培训方式较为单一。新教职工入职培训一般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般3-5天。因时间紧迫,故而培训方式多以讲授为主,把学院理念、企业文化、规章制度、职业道德、技能技法等内容对新聘教职工进行填鸭式灌输,并且希望其能迅速吸收上岗。然而,这样的培训方式于新聘教职工而言,是枯燥乏味且极具压力的,很多培训内容只能做到接收,却没有办法吸收,这会造成员工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将极大地影响培训目标的达成。

2,培训内容有所欠缺

(1),忽略了新教职工学校生活环境适应这一方面的内容。刚刚进入学校需要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和人。很多新教职工关心的基本衣食住行问题,在入职培训中并没有得到相关重视,这一类经验的获得多从老员工口中得知,或者自己慢慢摸索。

(2),新教职工角色转变问题关注不够。这一问题涉及到教职工的心理问题,即角色转变。新聘教职工原有角色各有不同,可能是学生、可能是企业员工、还有可能原本就是教师,但是,他们都将面临着向“独立学院教职工”这一角色的转变,如何适应、习得这一角色,是他们需要学习的。

(3),技能技法培训缺乏实操性。为了让教职工尽快上岗,目前独立学院的新教职工入职培训多数以讲授为主,对于一些技能技法的学习,没有办法让新教职工逐个演练实践,去消化吸收培训教师所讲授的东西。例如,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如何备课,有哪些资源可以用于教学,如何写好公文,如何使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等等,这些?热菖嘌凳倍蓟嵘婕暗剑?但是也仅限于培训师的讲授,并没有让被培训者亲自上手实践。

(4),培训缺乏针对性,分口培训效果有待商榷。由于学校举行的新教职工入职培训所针对的一般是全体新教职工,他们来自不同的部门,可能是行政,也可能是专业教师,还有可能是教辅或者工勤人员。这就导致这种集体式的培训缺乏针对性,而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的岗位培训则下发至二级单位,使其进行该岗位的针对性培训,但实际操作来看,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一些二级单位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组织此项工作,这就导致部分岗位的分口培训效果欠佳。

三、对策研究

1,要丰富培训形式,提升培训吸引力。培训形式不能囿于讲授,需调动被培训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的感官,吸引其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培训中来。

2,要关注教职工本身,构建其支持系统。学校社会工作者需充分开发其非正式网络资源,为新聘教职工搭建良好的个人支持系统,解决其生活环境适应、人际交往、情绪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要关注其个人网络工作,新教职工可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首先识别网络中可以提供帮助的主要成员,然后与这些有能力及愿意提供帮助的网络成员接触,建立或强化一种支持的关系。同期进校的新教职工、宿舍的邻居、同一教研室的同事、老乡等等都是其良好的支持系统。

第2篇:新职工培训建议范文

各位代表,同志们:经过认真准备,我县人大代表、人大干部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向参加培训的各位代表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期培训班是县乡换届后举办的第一期培训班,目的是通过培训,提高我县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履职能力,总结交流代表履职和乡镇人大工作经验,研究探讨做好新形势下代表工作和乡镇人大工作的新路子、新措施,加快推动依法治县和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对举办这期培训班十分重视,从组织领导、课程安排、后勤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做了充分准备,今天在家的常委会领导都出席了开班仪式。引次培训将以讲座和座谈交流的形式进行,培训课程较多、时间安排紧凑,希望大家珍惜机会,认真学习,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举办这次培训班的目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执政理论的重大创新,这也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使命和更高要求。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已进入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县第十一次党代会又描绘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而县乡人大换届后,县人大常委会和县人大代表的组成有了较大变动,一部分同志从其他部门转到人大工作,有些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是初次从事人大工作,有三分之二的人大代表也是新当选的。虽然大家都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和优秀分子,但由于对人大工作是刚接触或接触不深,加上人大工作的法律性、程序性较强,我们中的部分人大代表、人大干部对人大工作的相关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不是很了解,对有关程序不是很清楚,在依法履行人大职责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有必要加强培训,通过短时间的集中学习和系统学习,加强代表对人大地位、性质、作用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增强民主法治理念和依法履职意识,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加快进入工作角色,发挥好代表应有的作用。

二、立足本职,做好人大工作

1、各级人大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支持、规范和保障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每项工作,都离不开代表的参与和支持。离开了代表,人大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就没有生机。只有把代表工作这个基础打好,人大工作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一要加强代表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代表的整体素质。要切实把加强代表培训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战略任务和提高人大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摆上日程,抓紧抓好。要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努力拓宽培训渠道,在内容安排上要结合代表工作实际,既要涵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理论,也不能忽视对代表履职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系统讲解。要注意采取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广大代表进一步增强代表意识、履职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二要规范和约束代表行为,切实加强对代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对代表履行职务的监督机制是增强代表履行职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有效手段。要坚持并推广代表向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述职和接受评议的制度。要不断完善代表履职档案的建设,对代表出席会议、参加活动和开展工作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加强对代表履职尽责情况的考核力度,对一些履职意识差、发挥作用不好的代表和个别违法违纪、群众意见比较大的代表实行代表劝辞制度或启动罢免代表程序,逐步探索建立代表资格终止机制的有效途径,做到代表能进能出。三要把握重要环节,努力增强代表履职的实效。要切实保障代表的知情权,及时向代表提供有关机关的报告、公报和有关材料,坚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有关专门委员会会议和乡镇人大主席团会议,组织代表参加对“一府两院”负责工作人员的述职评议工作,积极引导代表做好有关议案、报告的审议工作,进一步扩大代表对人大工作的有序参与;要改进议案和建议的提出和办理工作,一方面要通过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代表的整体素质和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引导代表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另一方面,要强化办理工作,建立健全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规定,严格规范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办理程序,通过开展预答复活动、组织提出建议的代表对办理工作情况进行评议等形式,努力调动承办单位的积极性,切实加强对办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不断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的质量;要加强对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注意增强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改进活动的方式方法。要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准调研题目,认真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工作。要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专业特长和了解情况、熟悉政策的优势,组织专业代表小组开展专题视察和检查,切实做到“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反映民意、顺应民心、集中民智、保障民利”。在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述职评议、执法检查、视察等活动中要逐步扩大代表的参与比例和参与程度,为代表创造更多的参政议政、履行职责的条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的作用。四要提供服务保障,积极为代表履职创造良好环境。要认真做好代表活动的组织保障工作,特别要加强对代表活动经费的依法管理,认真落实人大代表经费定额标准的有关要求,并保证及时足额到位。要切实加强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制度建设,使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富有成效。要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务实高效、作风过硬、团结协作、勤政廉洁的要求,加强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工作活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2、进一步增强代表意识,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人大代表是人民依法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方式推选出来的,是代表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光荣使者,肩负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责任,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人大代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崇高地位,决定了人大代表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人大代表的作用可以概况为,一是参与重大决策和立法;二是参与监督“一府一府两院”;三是协助宪法法律实施和协助政府推行工作;四是党和国家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人大代表的这种性质地位作用决定了人大代表要履行好法定职责,执行好法定职务,必须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二要增强职责意识,积极主动地行使各项法定职权。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研究人员对宪法和相关法律的研究,代表职权包括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职权和闭会期间的职权,一共有18项。这些职权既是代表的法定民利,也是代表的法定职责。代表作用的有效发挥,人大工作的有效开展,正是以代表职权的有效行使为基础的。因而,代

表要对履行职责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要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密切联系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时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及时把群众的意愿反映到国家机关,使国家机关的工作尤其是人大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三要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拓展履行代表职责的深度。人大工作的法律性、程序性很强,除了法律法规的规定外,人大机关还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工作惯例。如果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人大工作很容易受到旧的思维定势的影响而缺少活力和实效。人大代表履行职责也是如此,代表职权和基本的活动方式已经有法律规定,实践中也有一套长期沿用下来的模式,如果代表创新意识不强,往往墨守成规,代表作用无法有效发挥。但是提倡人大代表在履行职责方面要具有创新意识,既不是要违背宪法和法律的的精神搞所谓的“创新”,也不是脱离实际搞毫无意义的“花样翻新”,而是要在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不断拓展履行代表职责的深度。在拓展履职深度方面,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很值得在今后加强探索:一是代表采取何种切合实际的方式主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使群众得以顺畅地向代表反映意见并通过代表把意见反映到国家机关;二是除了人大机关组织的集中活动以外,代表与代表之间尤其是不同代表小组、工作居住在不同区域的代表之间,如何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渠道,以加强相互的学习与交流,增强在履行职责方面的协同性;三是代表如何敏锐地把握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群众切实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必要的调研和视察,通过议案建议或与“一府两院”沟通等方式,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当然,需要探索的问题还有不少。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人大机关的认真研究,更有待于各位代表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加强探索和实践,逐步积累经验,为拓展代表履职深度提供有益借鉴。三、认真学习,用良好的学风和作风保证此次培训任务取得扎实成效

第3篇:新职工培训建议范文

一、成立专门组织,为服务培训提供保障

在县农委的统一领导下,县农广校作为承担办学机构主抓培训工作,确定县农技中心、畜牧技术中心、渔业渔政中心为协办单位。县农广校负责编制培训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制订每期培训班的详细教学计划,包括学员名单及人数、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师资、办班时间和地点等内容。培训方案上报县农委审定确认后,与协办单位签订培训协议,明确各自责任,实施分类培训的方式。培训时实施班级管理,配好班主任,建立班委会,引导学员加强相互交流和自我管理,注重资料收集归档。

二、组建“两库一基地”

为解决农广校系统“双师型”教师紧缺和实训基地不完备的问题,学校依托农业部门优势以及作为安徽农业大学函授站的有利条件,着重组建了“两库一基地”。

一是建立由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安徽省农科院专家、原芜湖农校老师、市县农业推广部门农技人员及本县农业战线上土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伍,目前有近百人加入,并签订了长期聘用协议,解决了“双师型”教师紧缺难题。

二是建立了种植(含水稻、果蔬、食用菌)、养殖、农机等专业的“教学模块与资料库”(含课件、教学资料、试题),根据南陵县产业特点制定教学计划,组织采购和编写了农业创业指导、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种植实用技术、养殖实用技术、农产品储运与初加工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型农民素质与礼仪等系列培训教材和讲义,免费发给学员学习。

三是依托南陵大浦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芜湖有贤龟鳖养殖基地、惠民养殖生产合作社、兴农优质稻生产合作社、蓝莓种植基地、金诚蔬菜基地、雨田科技苗木基地等七家农业龙头企业和省市示范农民合作社来建立种植、养殖、果蔬苗木等实训基地。

“两库一基地”的建设,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提供了一流的师资,极大地改善了实训条件,更为下一步开展更广泛的农业科技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多方联合,分阶段、分类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全程培训采取渗入型互动式培训模式,实行集中学习、场景模拟、外出培训、实践考察、研讨交流及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一是分类型培训。200名学员分为种植业班、养殖业两个大班,每个大班又分为两个小班。

二是分阶段培训。针对农事农时,每个类型分四个阶段来开展培训。

第一阶段为农民创业能力培训,分激发农民创业激情、选择农民创业项目、提高农民创业能力、编制创业计划书四个模块,参照syb(start your business)创业培训模式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与高校联合进行先进技术理念及能力提升培训。分两批次,组织学员到安徽农业大学集中学习并到省农业示范园区参观学习,接受先进理念、开阔视野、增加见识、提升能力。

第三阶段是参观学习实践交流,在上两个阶段培训基础上,组织学员到实训基地参观学习,结合自己生产实践学习,有条件时进行跟班见习和顶岗实习。学员在实习考察过程中要针对性地修改完善自己的创业方案。

第四阶段编写创业计划书并开始创业实践。通过集中研讨交流,在创业培训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创业方案,编写好自身的创业计划书,回家开始创业实践。同时,对全体培训学员上一堂职业道德及新型职业农民所需的科技素养课,努力使他们真正成为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

四、以学历教育与系统性经常性培训相结合创新培育方式

南陵县农广校以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相结合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200名培训学员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5岁以下的免费参加中专职业学历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

五、强化措施,保障培训成效

一是管理保障。县农广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培训目标和推进措施,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精心编制培训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协办单位强化培训管理,并建立包括培训教师、学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跟踪等内容的培训台帐制。学员培训台帐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和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同时,做好对农民培训实施的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利用县里出台的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支持扶持政策,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农民在土地流转、项目安排、技术服务、科技示范户培养等方面上予以倾斜,充分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充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是质量保障。为提高培训质量,县农广校会同各协办单位在实训基地创办“田间学校”,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建立以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导师团成员为主的导师队伍,结合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及省农技人员包村入户工作,采用“帮扶指导式”的培育模式。在会同各专家组综合研究后,确定培育导师对培育对象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全程培育。针对不同的产业,指导学员选择合理的种养植模式,在生产全程给予指导,尤其在关键环节强化帮扶指导。加强导师团成员管理与考核,实行挂牌服务,向农民发放联系监督卡,全程接受农民的监督,建立一套师资水平考核体系。对受训农民反映不满意的将及时撤换,并进行通报。将农民满意度和跟踪服务作为考核导师团成员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对导师团成员的补贴要预留20%左右待年终考核通过后支付。

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第4篇:新职工培训建议范文

国务院总理提出要发展与就业政策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培训

9月11日,国务院总理会见了出席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并回答提问。表示,要发展与就业政策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培训。特别是,中国有大量的农民,还有2亿多的农民工。我们会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农民工和农民的培训,使他们在城市、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能够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使他们的素质与岗位的需求相一致。

部委

教育部召开职业教育助力现代服务业发展座谈会

8月27日,教育部在京召开职业教育助力现代服务业发展座谈会,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学习领会《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并讲话。座谈会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夏杰做了关于现代服务业的辅导报告,相关行指委、企业及职业院校的代表做了发言。

201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举行

9月3日,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的201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开幕式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柬埔寨教育青年体育部部长尹赛迪、泰国教育部部长差图龙·蔡桑、老挝教育体育部副部长孔习·盛玛尼等东盟国家嘉宾出席开幕式。联展包括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百校洽谈会、中国-东盟合作交流巡礼、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成果展、职业教育装备展和学生技艺展演五大部分,论坛包括主旨演讲和学术报告会两部分。开幕式后还举行了中国-东盟合作院校签约仪式,广西10所院校分别与东盟国家的10所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

中国职业教育与粮食行业发展对话活动举行

8月29日,中国职业教育与粮食行业发展对话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的主题是促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培养紧缺型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服务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国家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鸣出席活动并讲话。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宣读了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为本次活动所做的书面讲话。

教育部召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

8月20日,教育部在西安召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教育部职成司副巡视员周为、陕西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马三焕出席座谈会。陕西、内蒙古、天津等16个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职成教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汇报了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进展情况。

教育部确定“2013-2014年全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

9月5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出《关于公布2013-2014年全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3]191号),确定“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的实验”等422个项目为2013-2014年全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

预告

中国职教学会将于12月初召开2013年学术年会

9月13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印发通知,定于2013年12月1日至2日在湖北武汉召开2013年学术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制度创新”,将设置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中高职协调发展、职教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职业教育中的产业文化育人、立德树人与职教德育模式创新、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职业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模式创新6个分专题。

研究

中华职业教育社组织实施的国务院委托课题之成果“职业院校创业教育通用系列教材”正式出版

日前,由中华职业教育社组织实施的国务院委托课题“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研究及系列教材开发工程”之系列教材开发成果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出版。本套教材是中华职业教育社与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行政学院等联合组织实施的国务院委托课题“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公共政策研究”之延续课题“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研究及系列教材开发工程”的课题成果。课题重点对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的载体、路径和方法及创业教育的教材和课程建设进行了研究。

机构

中国就业促进会荣获2013年度千年发展目标奖

9月10日,2013年度千年发展目标奖评选结果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正式揭晓,中国就业促进会从众多参与奖项评选的候选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非政府组织。2013年度千年发展目标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社理事会和类似组织国际协会组织发起,以促进充分的生产性就业与体面工作以消除贫困为主题,通过评选和授奖方式,鼓励政府、非政府组织等国际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和促进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

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研讨会召开

9月14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举办的“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晓明、清华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所长程建钢、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等13位专家做了发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执行会长闵维方参加了会议并讲话。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教学研究与资源建设委员会成立

8月11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研讨会暨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教学研究与资源建设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青海西宁举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天津职业大学校长董刚,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陈建华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83所高职高专院校的200余位代表参加成立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教学研究与资源建设委员会工作条例》,推选产生了高职研究会教学研究与资源建设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研讨并原则通过了委员会《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教学研究与资源建设委员会“十二五”工作规划》及《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教学研究与资源建设委员会2013年工作计划》。

全国城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协作会召开第二十届年会

8月18日,全国城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协作会第二十届年会在长春召开。来自南京等全国13个城市职教教研机构的4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计算机专业研究会联络员、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分社陈红社长,江苏省教科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马成荣所长做了专题报告。会议期间,常务理事会通过了增补南宁市职教中心为常务理事单位,增补南宁市职教中心黄玲芝主任为副会长的决议。

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挂牌成立

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日前在湖北工业大学挂牌成立,研究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同时举行。研究院聘请了石伟平等13位国内职业教育领域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负责研究院学术研究的重大决策。

学校

首届“双师型”职教师资博士研究生入学

日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举行首届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双师型”职教师资博士研究生开学典礼举行,这标志着我国“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进入一个崭新阶段。该项目博士研究生将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职业院校教学实践+校企合作实践”培养模式,实行由专业导师、教育学导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组成的导师组共同指导制度。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近日,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举办了“北京卫生职业学院药学专业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暨永安堂捐资助学仪式”。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国药物流、华润双鹤、金象连锁等13家北京知名医药企业参会。学校与企业代表签订了包括专业课程开发、实训项目开发、师资队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习就业等多方面内容的合作协议。学校接受了北京永安堂医药连锁公司支持药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药品捐赠。

大连中职校聘全国劳模任德技辅导员

日前,两场不同寻常的“职业理想与中国梦”主题报告会在大连轻工业学校、大连电子学校同时举行,主讲人全部是由大连市知名企业的金牌技工、全国劳模担任的德技辅导员。设立德技辅导员是大连市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2010年,大连市教育局会同市总工会聘请了全国劳模王亮等11名大连市金牌技工担任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及专业技能辅导员。同时,各地各校聘请了当地对口行业内的能工巧匠、职业典范、创业能手作为德技辅导员。据统计,如今活跃在大连各中职学校的德技辅导员已超过200人。

企业

2013“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开班

9月6日,2013李锦记希望厨师北京班开班仪式在北京劲松职业高中举行,李锦记(中国)销售有限公司代表出席了开班仪式,来自贵州、甘肃、云南、黑龙江等10个省的72名寒门青年,在这里开启了他们的厨师梦想之旅。“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启动于2011年,是香港李锦记集团与内地职业院校合作发起的,旨在为有志从事中餐行业的贫困学生提供学厨机会,为中餐业培养和储备人才的一项公益事业。至今已在全国15个省份招录了近200名有厨师梦想的寒门青年,全额资助(学杂费和生活补贴)他们在北京或成都学习烹饪专业。

艾瑞学院启动“企业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训计划”

艾瑞咨询集团旗下艾瑞学院日前在北京启动“企业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培训计划”。这一培训项目旨在通过独家课程,培养具有实战能力的专业电商数据分析人才,帮助电商从业者解决专业技能缺乏的问题,为快速、稳健发展的中国电商行业输送优质的数据分析人才。

各地

吉林省就制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意见展开调研

8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化文到吉林市调研职业教育工作。王化文先后到吉林信息工程学校、省城市建设学校、吉林工贸学校、永吉实验职业高中4所职业学校调研。王化文实地踏查各校实训基地,详细了解各校办学模式、办学条件、专业设置、招生就业、师资聘用培训及职教集团运作机制等方面的情况。

江西省首次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

9月5日,江西省职业教育联席工作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江西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公信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保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局、省审计厅、省编办、省国资委、省扶贫办和省中小企业局等15个相关部门成为联席会议首批成员单位。会上,明确了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和工作规则及要求,确定该联席会议实行全体成员会议制度,主任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副省长朱虹担任。

福建2014年起实行高职教育入学考试

近日,从福建省教育考试院获悉,从2014年起,该省整合“高职单考单招”、“高职自主招生”、“中职推免”等三类考试,设立“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简称高职招考),每年组织一次,招考对象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应往届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且分别面向高中生和中职生出考卷,允许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报考。

山东大力发展公益普惠中职教育

近日,山东省出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3—2015年)》,提出大力发展公益性、普惠性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山东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出台中职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并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在全省实行中职免学费制度。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全部免学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生按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学费标准给予补助。

新疆“千百亿”项目工程拉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决定实施“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长计划”,围绕自治区“千百亿”工程,最大限度增加就业容量,充分利用重大项目的实施拉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新疆要求,政府投资、引资的重大产业项目设置中要同时设定吸纳就业指标,项目可行性论证环节中要同时论证安排就业的有效途径和措施,项目确立、开工建设时要同时确定并启动就业实施方案,项目正式生产运营时要同时兑现就业承诺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投资带动就业评估制度。

贵州出台《关于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

近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对全省职教发展作出总体设计。

一是增加投入重点推进职教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至2014年,省级财政每年调整省突破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项目学校工程专项资金12亿元用于发展中职教育;压缩5%的省级党政机关行政办公经费,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职教发展。2013年起,每年在省级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中安排1亿元建设中职公共实训基地。2013年年底前,研究制定出台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二是强化职教区域合作。到2015年,省内每所职业院校至少与发达地区1所以上优质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到2020年基本赶上东部职业院校办学水平。

三是推进校企深度合作。2013年年底前,贵州省将制定出台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2014年9月前,省属大中型骨干企业全部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到2015年,省内大中型骨干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比例达到100%。

四是每年补充8000名教师。2013年至2015年,全省每年补充8000名以上中职教师;从2014年起,每年从省属高校中选派3000名应届毕业生到中职学校实习、任教。到2015年,通过招考、聘用、转型、整合等方式引进职教师资2万名以上,全省中职师资队伍数量达3万人以上。到2020年,专兼职技能教师占教师总数比例达60%以上。

国际

澳大利亚设国家职业教育学生奖

8月22日,澳大利亚教育部宣布,启动2013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生奖的评选工作。教育部部长助理苏珊·雷(Sussan Ley)介绍说,这一奖项主要授予具有杰出技能且完成高中阶段职业培训的学生,其目的是促进中等教育阶段学生对职业技能价值的认可,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职业教育是个体实现继续培训和就业的有效路径。这一奖项在全国共有500个名额,获奖的学生将同时获得2000澳元的奖金及证书,其中最优秀的学生还将获得“总理杰出技能奖”。

巴基斯坦建立新的职业学院

9月1日相关媒体报道,阿布扎比发展基金(Abu Dhabi Fund for Development)日前向巴基斯坦捐赠1亿美元,用于发展健康和教育事业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一基金资助下,巴基斯坦将建立三个新的职业培训学院。

苏格兰呼吁改善职业教育路径

9月5日,苏格兰青年劳动力开发委员会指出,学校应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以改善国家的发展前景。报告建议,应该加强国家的职业教育路径,学校应与继续教育学院加强合作,增强教育体系的灵活性,满足青年人和雇主的需求。

斯里兰卡设立新的职业学历

9月7日《大学世界新闻》报道,斯里兰卡政府日前宣布,将在未来一年内为学生设立新的职业学历。这一新的国家职业资格主要针对那些没有成功进入有竞争力国家大学以及家庭收入较低、难以负担学费的学生。一开始的计划是建立25所新的学院,并让相关企业为课程提供实践机会,并在水利、工程、建筑和旅游等学科领域为学生提供免费和在职培训。完成这些课程后,毕业生将被授予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

英国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

9月10日英国《继续教育周报》报道,日前,英国政府一调研报告,专门对国家资格办公室(Ofsted)报告中提出的英格兰只有1/5的学校提供充分的生涯指导的情况展开调研。Ofsted走访了60所学校,对其针对14~16岁学生的生涯咨询和指导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只有一小部分学校提供非常有效的生涯指导,包括职业教育的晋升路径以及与雇主的有效合作。对此,报告提出如下建议:政府要对生涯指导给予明确的定义;确保对于16~19岁学生生涯指导信息的准确和完整性,从而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咨询和指导。

OECD建议爱尔兰改革培训体系

9月12日,OECD关于爱尔兰经济与就业状况的两个报告。两个报告都对该国教育与技能部门的发展提出了改革建议:一是爱尔兰应更加关注技能培训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并加强对劳动力的再培训,以帮助劳动力市场上的长期失业人口在经济复苏中找到工作;二是增强地方教育与培训机构的灵活性,使其有充分的自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以满足地方的技能需求。此外,报告还建议爱尔兰应进一步扩大学徒制规模,促进青年人从学校到工作顺利过渡。

英国改革继续教育拨款体制

9月16日《大公报》报道,日前,英国对继续教育学院的拨款进行重大改革,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向那些取得普通中等教育(GCSE)C级证书以下、继续教授英语和数学的学院提供拨款;对那些参与政府政策试点,并将相关政策应用到所有合格学习者的学院提供拨款。此外,这一改革还把受训者纳入进来,并引进了针对24岁以上学习者的贷款。

菲律宾加强对农村社区的职业技能培训

9月16日,菲律宾技术教育和技能发展署(TESDA)宣布对社区本位的技能开发培训给予10万菲元(约合1.44万欧元)的拨款。这一培训主要针对没有机会接受技术和职业教育,并希望发展额外技能的农村社区居民。该项目主要提供一系列广泛学科的免费课程培训,包括焊接工、管道工、建筑工、商业烹饪、饲养和有机农业。

印度新的职业培训行动计划

日前,印度相关部门的一份报告建议,印度应该为青年人特别是15~18岁之间的人口提供职业和学徒培训。这一研究对培训机构的2000名受训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50%完成培训的学习者在完成培训三个月后获得了工作岗位。然而,有1/3的受训者拒绝了这些工作岗位,或从工作中退出。基于此,报告提出,接受培训的年龄是非常关键的,18岁以下的受训者更容易留在培训体系和工作岗位上。报告建议,培训应该采用短期模块与学徒实训相交替的模式,并为学徒提供经费支持。此外,培训还应注重发展学习者的可转移技能,并为所有受训者提供就业后支持。

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格体系政策框架

2013年8月,澳大利亚技能标准理事会(NSSC)《改进职业教育与培训:澳大利亚职业资格体系》的政策框架。这一政策提出,澳大利亚对职业教育资格规范框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一个有力、清晰、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标准,把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所有因素都纳入到一个稳定、有保障的职业资格体系(Australian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System,AVQS)中,并确保职业资格的完整性。从而通过资格体系提高教学和评估的质量,引导职业教育机构将重心放在核心工作领域,同时减轻对于职业教育机构的管理负担,增强人们对于职业教育与培训部门及其结果的信心。

政策提出,澳大利亚职业资格体系应具有如下关键特征:重视对培训机构进行认证,使其提供的培训资格对于澳大利亚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发展高质量的培训,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评估服务,并更有利于评估学习者的能力水平;有利于培养出适应澳大利亚行业发展的、灵活的、适应性强的技能型劳动力;全国统一的、适应所有的注册培训机构;有清晰的发展目标;所有的培训机构都能够遵循,并能减轻管理负担。

改革学徒制支持服务体系

2013年6月,澳大利亚政府《改革澳大利亚学徒制支持服务体系》的政策文件。文件提出,学徒制体系在满足澳大利亚经济对于技能的需求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学徒制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主体,职业教育体系中25%的学生是学徒制体系中的学徒或受训者。基于此,文件提出,澳大利亚政府要努力改善其学徒制支持服务体系,以不断提高学徒培训的质量。虽然目前的学徒制服务体系在服务的统一性及覆盖范围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其在服务的恰当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基于此,政策提出对学徒制服务进行改革(新的学徒制服务改革框架如图所示),具体改革思路包括:

首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国家层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学徒制体系管理的现代化,并创建一个新的服务实施模式,为学徒及其雇主提供最有效的支持;建立新的澳大利亚学徒制管理体系,以取代旧的培训和青年网络管理体系。

第5篇:新职工培训建议范文

一、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两后双百”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为了使农村新增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我们大力实施“两后双百”工程,加快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输出步伐。为抓好这项工程,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书记***为组长,职社科、督导室、计财科、教育科、纪检等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要求各镇每年都要对应届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进行调查摸底,把新增劳动力全部进行登记造册,从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等方面,逐个进行了解、登记,并输入微机,建立台帐。根据各镇的摸底情况,我们认真进行分析,制定培训转移计划,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注重实效为原则,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的方针,适时调整培训项目,增强培训转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各职业学校、成人教育中心校,各培训基地也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签订协议,进行订单式培训,大大增加了新增劳动力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镇成教中心校根据本镇板材加工为支柱产业的特点,突出开展了压合工、悬切工、胶合工等工种的培训,每期培训都达百余人,培训结束后立即就地转移到板材厂,月平均工资在700元以上。经过培训,学员的素质得到显著提高,绝大多数学员都落实了工作岗位。据统计,到10月底,我市十九个培训基地共培训农村新增劳动力6638人,转移输出6154人,这些从业人员的月工资平均都在600元以上,多的可以达到1000余元。

全市2005年共开展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236255人次,组织农村致富骨干培训4370人次,组织了20000余名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为顺利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力量办学走入法制化轨道

认真贯彻落实《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对社会力量办学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依法管理,并依照《条例》要求,规范他们的办学行为。

暑期,针对社会上反映比较强烈的乱办班、乱招生的情况,由***局长带队,职社科同志参加,对全市的社会力量办学进行了整顿,对非法的办学、招生点予以取缔,并对经过审批的办学、招生单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

通过整顿,我市的社会力量办学不断规范,办学体制改革有了新的进展。到目前为止,我市的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已有40余个,在学人数达8000余人。

三、职业教育成绩显著

加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力度,突出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先后出台了《***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和《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开创***职教事业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我们立足于实际,努力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积极创建省级示范专业,争创部级重点职中。为了改善办学条件,***职教中心和***职业高中千方百筹集资金,通过向银行贷,向教工借,从办公费中挤,由建筑商垫资的办法,共投资1300余万元,新建综合楼、教学楼、宿舍楼、培训楼、实习车间等,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建筑面积达3.1万平方米,同时充实了图书室、机电实习室、实习服装厂等,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9月13日,省级示范专业建设专家组对***职教中心和***职中的专业建设进行了验收,目前***职中的****专业已被省教育厅公布为***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职教中心的****专业待整改后也将通过验收。10月24日至27日,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验收专家组对这两所学校进行验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市职教中心还加紧省板材产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创建速度,组织编订教材,将撤并的***镇***小学进行改建,作为培训基地教学及办公用房,与***、***、***、***、***等多家板材加工企业达成合作办学意向。到11月底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将接受省里的验收。

为抓好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成绩,两所职业学校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着力抓好学生的综合技能培训,强化教育教学环节的检查、考核,教学成绩比较显著,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162人参考,有149人上线,上线率约为92%,其中本科上线16人。在抓好对口单招工作的同时,两所职中积极拓宽就业市场,先后与深圳、上海、北京、无锡、昆山、常州等地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直接关系,签订用人合同,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有的专业达100%。

今年我市高中阶段计划招生29500人,其中普通高中15000人,职业高中14500人。为了做好招生工作,元月二十四日,教育局组织召开职业高中春季招生工作会议,将招生计划分解到各初中,明确奖惩措施,要求各学校务必按局里下达的指标完成任务,会后,各学校都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春季招生,共招收新生2321人。七月二十二日,教育局又专题召开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明确政策要求和招生任务,要求各校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校长负责制。会上,***市教育局局长***同志还与各中学校长签订了招生责任状,明确规定:对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校长要进行诫勉谈话、通报并追究其领导责任;超额完成任务的单位,予以奖励。

有压力就有动力,招生工作会议结束后,各学校把职业高中招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迅速行动,一方面及时召开校委会成员、中层干部及初三班主任会议,传达贯彻局会议精神,把教育局下达的任务招标分解到初三各个班级,并与班主任签订责任书。另一方面,各生源校和招生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工具广泛宣传职业教育,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办板报、发喜报、专访等形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使学生家长知道上职业学校就业有路、升学有望、致富有方,使学生家长打消顾虑,消除偏见,支持孩子报考职业学校,学习一技之长。

第6篇:新职工培训建议范文

《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16年11月17日经青岛市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1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第251号政府令公布,2017年2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是全国率先出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域的地方政府规章,对于加强和规范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构建新型生产经营队伍,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一、《办法》制定的背景

粮稳天下安,而“粮稳”要依靠稳定的农业生产能力,要靠掌握了先进生产技术、实现规模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指示,发展现代农业,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当前,农业还是现代化建设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保障农民的核心利益,让种田变成一个富裕、体面、有稳定预期的职业,最终还要靠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大农业。生产集约化、农民职业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青岛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据统计,2016年青岛市610万亩承包耕地中,已有230万亩实现有序流转,流出土地农户达到40.49万户。全市50亩以上的土地规模经营主体15000余家。到2020年全市承包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将达到70%以上。青岛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一大批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需要一大批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服务。

青岛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要求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同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农业从业人口职业化,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抓紧制定出台一部切合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际、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府规章,是十分必要的。

《办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为依据,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总体部署,构建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加快构建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二、《办法》制定的主要工作

(一)立法准备工作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部署。2013年青岛市实施现代农业十大工程,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列为智慧农业工程的主要内容。为促进全市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市农委提报了《青岛市农民教育培训办法》市政府规章调研项目建议。市政府予以立项。2013―2015年,市农委连续3年组织开展了农民教育培训立法调研工作。这期间我国农民培训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农业部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青岛市农民教育培训政府规章立法调研工作也逐步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转移。

2016年市政府将《青岛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办法》列为政府规章完成项目。市农委成立了起草小组,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技能教育规章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分工和工作进度要求,起草工作全面启动。

通过对立法依据文件的全面梳理学习,结合当前青岛市工作实际,原规章名称《青岛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办法》难以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要求。为此,按照程序将规章名称变更为《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

(二)开展立法研究

1. 研究立法依据

地方政府规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法律规范文件,其制定必须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为此,《办法》制定的首要环节就是全面系统地学习研究相关的立法依据,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党中央国务院文件、农业部等有关部委文件,省市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等,将《办法》制定依据和参考文献汇编成册,作为送审材料之一。

2. 开展学习调研

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学习调研,学习外地成功经验。甘肃省是较早完成农民教育培训地方立法的省份,为学习《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条例》立法经验和实施效果,赴甘肃省开展了学习调研。为掌握基层实情,赴各区市调研,与有关部门、镇政府、种粮大户等广泛交流,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 厘清有关概念和法律关系

包括新型业农民的概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定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民教育培训的法律关系,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法律属性等。

4. 明确立法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是体制机制不健全,农民教育培训决策、协调、监管、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基础薄弱,条件能力不足;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体系尚未建立;农民教育培训规模、层次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等。

5. 提出立法拟确立的主要制度

主要包括联席会议制度、教育培训制度、认定管理制度和扶持服务制度等。

(三)起草初稿

“农民培训”是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规定的农业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机构依法履行的公益性职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的农民教育培训职能的具体落实。起草过程重点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依法原则。《办法》所涉及的内容、建立的制度、规范的事项要合法。全面汇集、学习、研究相关的上位法规、政策文件,主要包括国家法律,中央文件、农业部等部委文件、山东省文件、青岛市委市政府文件,外省和成都、宁波、南京等副省级城市规范性文件。《办法》制定的程序要合法。依照《青岛市人民政府规章制定程序规定》完成规定程序,制作规定的文件。

民主原则。广泛征求市直部门、区市、专家和社会公众意见,集思广益,提高《办法》起草质量和可操作性。

科学原则。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将《办法》与法律法规、中央政策、省市部署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避免产生冲突。整个《办法》的架构清晰,条款逻辑严谨。主体、客体、措施等语句、措辞严谨,内涵外延明确。

实用原则。2016年农业部支持青岛市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市。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度设计应当以农业部政策为依据,建立健全整体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度和措施,核心是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推行认定管理,出台扶持政策,与整体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有效衔接。

《办法》起草的核心是将国家出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条法化。起草工作围绕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体系展开,确保每一环节、每一条文、每一事项的合法性、连贯性、系统性和前瞻性,适应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实际,使国家政策能够在青岛市落地,起到促进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

(四)征求意见与异议处理

征求意见是民主立法的具体体现。起草过程中,采取了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

送审前,分别向相关市直部门和各区市农业主管部门征求意见,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召开了相关市直部门座谈会。针对有关部门提出的不同意见进行充分协商和正确处理。

2016年4月,市农委邀请农业部、中央农广校、青岛市委党校、青岛农业大学等专家,对《办法(初稿)》进行了论证。论证意见认为,青岛市率先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出制度性安排,意义重大,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办法》符合中央部署要求和青岛实际,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经社会征求意见、市直部门征求意见和多轮修改,具备了送审条件,建议尽快出台。

(五)送审与公布

《办法(初稿)》经市农委委务会研究通过后向市政府送审。送审以后市政府法制办进行合法性审查和草案制定,面向有关区市和市直相关部门书面征求意见,通过政务网、法制办网站、农业信息网公开征求意见。召开立法协调会,正确处理了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分歧。《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于2016年11月17日经市十五届人民政府第1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第251号政府令公布,自2017年2月1日起施行。

三、《办法》的主要内容

《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分为总则、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保障、附则,共5章35条。

(一)关于第一章总则

本章重点明确了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概念和适用范围、遵循原则、规划计划、组织领导、责任分工与专项资金安排。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个全新的概念,首先要明确定义与范围。《办法》直接引用国家文件内容,第二条规定,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为职业、具有较高专业技能、较好的管理经验、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农业从业者,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指教育培训、认定服务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农民职业化促进活动。为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责任落实,《办法》第五条明_规定了市、有关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特别是要求农村地区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组织工作,指导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关工作。农村地区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二)关于第二章教育培训

本章重点规范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划、多元培训机制、培训条件建设、教材编制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选拔推荐、培训内容和培训机构绩效评估等。一是规范了培训主体和基本要求。为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求,《办法》第八条规定应当健全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依托、各类涉农培训机构参与的多元培育体系,并应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分区域、分产业、分类型确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同时《办法》规定,应当分级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和科学的师资配置、考核和报酬制度。二是规范培训对象、要求和程序。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当突出重点,《办法》第十二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分别明确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和推荐参训程序。第十六条要求培训机构按照培训任务要求编制培训计划,重点培训专业技能、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公共知识等。同时提出,培训教学活动应当结合农业生产规律和农民学习特点,分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其中,生产经营型应当不少于一个产业周期的全程培训。提倡开展参与式、互动式培训,发展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和在线管理考核。三是明确培训责任。《办法》要求培训机构不得减少培训内容和培训课时,并应当建立规范统一、信息完整、内容真实的培训档案。培训活动所涉及的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产品及其使用技术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市、有关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培训机构进行绩效评估,开展日常考核与监督检查等工作。

(三)关于第三章认定管理

本章重点规范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原则、认定条件、认定程序、退出机制、统计制度和工作责任。认定管理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政策体系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引导新型职业农民接受教育培训、落实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培养和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一是明确了认定原则、程序和条件。《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工作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二是明确认定标准和程序。《办法》第二十三条列出了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条件包括,土地经营规模达到当地户均承包地面积10倍以上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负责人和返乡创业人员等;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中成效突出的人员;在带领、指导、服务农民增收致富和富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示范带头作用显著的人员。考虑到各地农村发展水平的差异,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标准。三是明确了动态管理。为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切实落实好扶持政策,必须实行动态管理方式。《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新型职业农民名录实行动态管理,并设定了退出条件。

(四)关于第四章政策保障

本章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现行政策,重点规范、整合了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优先承担支农项目、设施用地用电政策,税收优惠、融资、保险、社保、公益岗位政策等。为保证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对相关区(市)人民政府和农业部门提出具体要求。《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政策保障体系,确定扶持政策和扶持方式,明确扶持项目、扶持范围、扶持标准和扶持时限等,并及时公开公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资金项目、实施绩效等信息。第二十七条规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公开公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资金项目、实施绩效等信息,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接受社会监督。

第7篇:新职工培训建议范文

人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日前明确表示,虽然劳务派遣职工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但同工同酬不包括福利和社会保险。8月29日,该负责人表示,人社部今年8月开始就《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称,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该负责人强调,但这绝不是说用人单位就不用给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福利和上社保,《劳动合同法》已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要支付与用工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等。但这意味着,在福利待遇上企业对于正式工和劳务派遣职工的标准上,还是可以自己掌握的。(京华时报)

第12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将在深圳召开

第12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将于今年11月6日至7日在深圳召开,筹备工作已于7月中旬正式启动。由国家外国专家局与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这次大会,主要内容包括展览洽谈、深圳论坛、纪念邓小平同志“七八谈话”30周年成果展、首届国际新兴产业创新大会、外专系统业务会议、企业商学院联展及论坛、海外留学人员洽谈会、中高端人才招聘、高技能人才洽谈会、评选及颁证活动等,将举办100多场各类研讨、对接、推介、考察活动。首次举办的国际新兴产业创新大会,将包括3个圆桌会议、4个专题讨论、涉及10个新兴领域。拟邀请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0国集团的20名院士、300多位顶尖专家出席。(光明日报)

2013国际大学校长论坛成功举办

9月1日,以“创新驱动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育”为主题的2013国际大学校长论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瑞典、波兰等国家的几十位大学校长、企业高管和科研院所负责人参加了论坛。论坛围绕“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协同体系与人才培养”、“产学协同体系与科学研究”、“创新驱动背景下的信息技术相关学科建设”等热点问题展开案例分析与研讨,意在传递领域内新经验,开阔发展中新思路,成为全球范围内分享智慧、凝聚共识、推动合作的信息通信技术教育互动平台。(科技日报)

中国职业培训博览会启动会举行

由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指导、CAC教育机构主办的中国职业培训博览会启动会,日前在京举行。会议宣布,2013年中国职业培训博览会将于11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届时将有职业培训行业的500家代表机构参展,5000人次行业专业人士参观。据介绍,职博会期间,主办方将举办项目推广合作洽谈会,为参展机构定制专场项目推广洽谈会,搭建有针对性的项目推广渠道。同时,举行职业培训行业“十大品牌”评选,采取职业培训机构免费参评、社会公众网上投票的方式,选出公众认可的行业十大品牌机构并颁奖。(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教育部召开“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高校人事

管理改革”座谈会

近日,教育部在京召开“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座谈会,邀请来自高校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高校领导同志,就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高校人事管理改革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围绕高校人事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会代表建议加强对高校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进一步梳理人才计划及政策,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特色、科学的人才选拔、使用和评价机制;要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岗位管理,实行更灵活多样的薪酬制度,探索教师退出机制;要坚持育引并举,更加注重提升自主培养人才的能力;要优化人才布局结构,将人才引进工作与国家发展战略、学校发展、学科建设紧密联系起来;要加强对引进人才的管理,避免“才而优则仕”,让人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教育部)

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

委员会成立

9月6日,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及第一次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以下简称教指委)。西安交通大学作为本届教指委主任单位承办该项会议。教指委主任何雅玲教授宣读了顾问专家名单并颁发聘书。教指委顾问专家岑可法、蒋洪德、郑平等多位院士分别作了关于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方面的特邀报告。与会代表讨论了本届教指委的主要工作安排,并表示要齐心协力发挥教指委作用,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搭建了能源动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交流的平台,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指明了发展方向,为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的辐射和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全国电力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顺利召开

全国电力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电力行指委)是教育部实施电力行业企业与电力类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教育教学指导咨询机构。8月21日-22日,教育部全国电力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在南昌顺利召开。会议制定了电力行指委工作规则和日常运行方式,建立了电力行指委工作体系架构,部署了2013年度电力行指委重点工作。会议确立了电力系统、电气工程、热能动力、水力发电、新能源发电及供用电共六个专业指导委员会并产生了各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人选,明确了各专业指导委员会筹建工作原则、方案、计划。会议明确了向教育部提出两个议案的工作专项。会议专题研讨了教育部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框架修订意见和电力类专业职业院校学生竞赛项目的可行性及其定位等有关问题。(中电联技鉴中心)

重庆着力建设专技人才继续教育基地

近年来,重庆市人社局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目前形成了“1+22”的基地网络,建立了基地联席会议制度,确保相关工作硬件上有阵地保障、软件上有制度规范。在此基础上,重庆市制定了《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统筹安排,成员为部级基地、市级基地的相关负责人。除固定参会对象外,也可根据会议内容和工作需要,邀请部分市级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学会、高等院校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特殊情况可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召开。(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山西将在21所本科院校实施“131”领军

人才工程

近日,从山西省教育厅获悉,为进一步提升全省教育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山西省将在21所普通本科院校实施“131”领军人才工程。高校“131”领军人才工程项目,即引进、培养、集聚100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或院士候选人;公开面向海内外聘请、引进、遴选和资助300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在全省高校遴选1000名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给予重点资助和培养。该项目最高支持经费达500万元。对入选“131”领军人才工程的人员,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用人单位要委以重要学术技术岗位,围绕其组建学术科研团队,并在科研经费、实验设备、工作场所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中国组织人事报)

四川所有技能岗位职工每5年至少有一次

职业培训

近日,四川省出台关于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完善企业职工培训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举办技工学校和设立职业培训机构,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集团)依托现有培训机构建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引导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企业应将职工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统筹制定年度目标任务,建立常态化的职业培训机制,力争每5年所有技能岗位职工都得到至少一次职业培训,并提升一个技能等级。(成都日报)

云南成立2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日前,云南省正式成立首批2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核准首批两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这2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艺、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企业、行业职工及相关人员开展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推广技术技能革新成果和绝技绝活。首批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云南省林业技工学校、临沧市技工学校。这两个基地将面向社会各类在职职工、在校后备技能人才,以及其他有技能提升愿望的劳动者,开展技能研修、技能提升培训活动,使他们达到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水平。同时,基地将承担高技能人才考核与评价、职业技能竞赛、高技能培训和研修课程开发、高技能成果交流展示等任务。(中国组织人事报)

第九届中国企业教育百强年度盛典暨2013中国企业培训论坛圆满落幕

8月29—30日,第九届中国企业教育百强年度盛典暨2013中国企业培训论坛在成都举办,《中国企业培训蓝皮书V》首发仪式同时举行。本次大会颁发了中国企业教育先进单位百强、中国企业培训示范基地、最具价值的企业商学院、十大教导型企业家、企业培训先进个人、企业教育杰出人物、专业十大培训专家、十佳品牌课程、十佳专业培训机构等奖项。中国企业教育百强是由22个省市自治区经济贸易(经济)委员会培训处于2005年联合发起的全国性企业教育培训评价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全国四千多家企事业单位参与评价,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政府支持力度最强、参与企业规格最高的权威企业培训评价活动,被誉为中国企业培训界的风向标。(人力资源报)

中央企业领导人员任免

刘国跃、孙智勇任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那希志不再担任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职务。夏忠任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和自兴任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党组纪检组组长;李立金不再担任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党组纪检组组长职务。苏文生任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党组纪检组组长;李京林不再担任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党组纪检组组长职务。王金力任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组织人事报)

国网技术学院电力技术院士专家工作站、

科学技术协会揭牌

9月6日,国网技术学院电力技术院士专家工作站、科学技术协会正式成立。学院院长赵建国在致辞中强调,要切实发挥院士专家的技术引领作用,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为全面建成一流企业大学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要深刻认识院士专家工作站设立的意义。要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技术引领作用。全面做好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力系统专家程时杰表示,将发挥自己和所在团队的专业特长,开展好学院院士工作站的工作,重点加强与学院在电力系统适应控制、智能控制等方面的合作,推动技术学院一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国网技术学院)

南方电网公司培评系统通过初步验收

8月22日,南方电网公司网络培训和评价系统设计项目初步验收会在广州顺利召开,由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以及公司总部和分子公司人力资源和信息专家共13人组成验收专家组,对系统设计项目交付的13项成果进行了认真质询和审核,一致认为该设计项目在国内外同类系统中具有领先性,同意通过初步验收。培评系统承接公司人力资源职能战略和“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定位为公司人力资源域信息化“1+2”体系的专业系统之一。系统设计基于岗位胜任能力,面向31万员工的学习发展而设计,未来,公司所有员工都可以通过培评系统,开展岗位在线培训、在线评价和学习交流,实现了员工的定制化、菜单式学习,具有较好的驱动力和吸引力,有效促进员工的学习交流与能力提升,为公司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学习平台支撑。(南方电网报)

云南电网公司涉外培训助电力“走出去”

日前,云南电网公司成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技术交流培训中心,专门培养涉外人才、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外经贸人员,为南方电网与东南亚国家沟通交流合作提供有力支撑。今年6月,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到西双版纳与云南电网公司,就开展电力业务和技术培训进行了交流。双方明确了2013年的电力培训项目,明确除定期开展电力业务培训外,将以“联合主办、轮流承办”的方式,举办电网科研、管理成果等管理与技术论坛、开展专家人才交流专访,并选派优秀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进行互动交流。下一步,云南电网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国际人才交流合作,举办大湄公河次区域管理与技术论坛,有效促进双方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保障涉外重点工程及重点研发项目的人才智力资源需求。(南方电网报 )

清华大学与特拉维夫大学将共建交叉创新中心

9月10日,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中央主楼会见了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校长约瑟夫·克拉夫特教授率领的代表团,双方就进一步深化两校合作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确定在未来合作共建交叉创新中心(XIN Center)。据悉,交叉创新中心作为国际跨学科科研中心,旨在面向全球重大挑战性课题和发展需求开展交叉创新科学研究,以应对未来全球重大挑战。同时,将“研”与“学”相结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未来全球领导者,还将“研”与“用”相结合,促进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清华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举行

科研合作座谈会

9月2日,华北电力大学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举行科研合作座谈会。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指出,近年来,学校通过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式,继续与电力行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学校已经把与行业、产业的合作,服务于能源电力行业,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校企合作,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三大增长点,也已成为学校办学的特色。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吕庭彦指出,作为华北电力大学理事会成员单位之一,大唐集团有义务和华北电力大学开展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大唐集团也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模式的构建,在合作的层次、合作的方式、合作的体会、合作的经验等领域,有全方位的提升。(华北

电力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世界五百强企业合作 共建实验室培育工程类人才

9月9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与美国著名跨国集团伊顿公司举行揭牌仪式,为共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伊顿电气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伊顿液压实验室”暨“哈尔滨工业大学—伊顿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揭牌,这是伊顿公司首次与国内高校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与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伊顿公司投资实验室建设,双方共建的实验室和实践教育中心将开设本科生创新实验、本科生综合课程设计及硕博创新实验等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校企合作、教学科研相结合,联合实验室将培养学生掌握先进的智能电网技术与液压控制技术。哈工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和能源学院的学生可通过实践教育中心进行实习实训,满足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需求。(黑龙江日报)

中国核建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8月28日,中国核建集团公司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谷焕民表示,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是军工集团和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哈尔滨工程大学是“三海一核”领域最大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重要科学研究基地。希望双方深化全方位合作,共同加快发展,为国防科技工业和核能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核建党组书记、总经理王寿君指出,中国核建与哈尔滨工程大学都是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双方产学研合作符合自身发展需求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要求。希望以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为新起点,建立双方长期共赢合作机制,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携手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核建梦”。会上,双方就人才联合培养、科研合作领域、产学研基地建设等有关事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中国核建集团公司)

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成立

第8篇:新职工培训建议范文

关键词: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建议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农民的各项要求也在提高,同时,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庞大而艰巨的工程,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合作,共同来完成。在整个工作中,必须找准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添措施,努力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突破。

1长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

近年来,全县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工作,严格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通过两年的努力,共举办新型职业培训12期,在农村农业各领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68人,使之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促进劳动者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

2长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实际在家人员主要是老、妇、幼,有一定文化素质、相对有点经济头脑的人都选择外出务工挣钱,不愿意选择在家从事风险高、效益低、劳动强度大的农业生产,达不到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的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求同一个培训对象不能在3a内重复参加培训,哪怕是不同科目不同类别的培训,否则在新型职业农民系统平台无法录入,导致农民参与培训和掌握技能的单一性。对新型职业农民及其从事的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大,申报难度大,激励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所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名额和经费由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统一下达和配给,地方政府投入能力有限,导致培训的面不广,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除了理论知识以外,也很注重现场教学和实际操作,因此种植业培训时间基本选择在生产季节,这样可以让学员更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但学员又不愿意在这期间参加培训,因为正是生产上需要管理和劳动力的时候,一旦离开会给自己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所以组织培训有难度。

3长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建议

3.1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选拔机制

确定高学历回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进行先培训先引导,形成领军队伍,引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有意识的引导有一定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管理技能的人员加入职业农民队伍。

3.2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

充分发挥县农业局、农广校以及其他培训机构的作用,统筹协调好与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等公益性教育培训资源的合作,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县内培训与外出考察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产业培训相配套的方式,对纳入培训计划的人员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选择部分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到农业高校和先进产业基地实地学习培训,提升培养质量。

3.3建立系统化的培训机制

“联合辐射”。即联合农业、畜牧、林业等涉农部门建立互通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县内规模农业产业基地,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训。“校村互建”即培训机构与产业集中发展村联合成立生产实训基地,带动学员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中心依托”即成立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以培训基地、示范基地为中心平台,将培训内容制作成电子教育课程,实现新型职业农民跨时间、跨地域培育。“跟踪问效”即开展后期跟踪走访,检验学习效果,及时跟进技术指导,搜集合理化建议意见,总结存在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薄弱环节,完善培育方式方法。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建设培训基地,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在上级下达的培训资金基础上地方政府配套一定的产业发展资金,列入财政专项和农业发展基金项目,并逐年增长。

3.4建立健全政策扶持机制

对新型职业农民从事规模种养产业,且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采取“先缴后补、减免补助”的方式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资金。对高校毕业生新办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牧场1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职业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对积极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新型职业农民给予一定标准的补贴,以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新职工培训建议范文

问题

(一)履职能力偏弱。一是个人素质较低。极少数代表平时不加强学习,沉醉于事务或工作应酬中,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不够,理论水平不高,政治敏锐性不强,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召开期间或闭会期间,不完全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人云亦云,是非不清,知情、明政、议事能力不强。二是履职能力较弱。有的代表不理解人大代表是一种职务,忘记了自己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代表者和体现者,是人民群众呼声的代言人,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满足于做好本职工作,把自己等同于“先进个人”。有的认为行权履职既无报酬,又耗费精力,还会遇到阻力,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因而对代表工作不主动、不积极,敷衍了事,能推就推,甚至不参加代表小组活动。有的表达能力差,知情议政水平低,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提不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因而当一届代表,没有在会上发过一次言,没有提过一件议案和建议。三是全局观念较差。极个别人大代表看问题只满足于自己活动范围内的小圈子,只看表面现象,不做具体分析,没有弄清问题的真相和了解到问题的实质就轻率地、不负责任的乱发议论,没有立足全局去思考问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二)履职氛围欠浓。一是对代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社会上一部分人对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作用了解不多,认识不够,对人大代表依法履职行权不支持、不理解,甚至挖苦讽刺、故意刁难,一个有利于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大环境还远远没有形成。有的地方党组织不重视、不支持人大工作,不善于运用政权组织形式贯彻党的主张。有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缺乏人大意识、公仆意识,不重视人大代表的法定权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代表作用的发挥。二是开展代表活动经费不够。大多数地方虽然将代表活动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但经费总额偏少,满足不了代表活动正常开展的需要,尤其是部分乡镇人大代表活动经费难以落到实处,工作开展困难。三是对代表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尤其是对选举法、代表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还不到位,对代表工作的性质特点和履行职责较好的代表典型宣传不够,没有营造出代表履职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和法制环境。

(三)履职形式单一。一是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履职形式单一。少数代表认为,只要能按照要求出席了人代会,就算尽责履职了。在大会期间,仅仅满足于“听听报告,画画圈,投投票”,审议讨论时随大流,人云亦云,很少提出有见地、有针对性的不同意见,甘当“会议代表、挂名代表、举手代表、哑巴代表”。二是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履职活动单一。一些代表认为,“代表代表,会后就了”,在大会结束回到原工作岗位后,就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不参加或很少参加代表小组活动;部分代表对闭会期间应该参与哪些活动十分茫然,既不联系或很少联系选民和群众,不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又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代表述职、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席团)提出各方面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进工作等活动,把人大代表的职责抛诸于脑后。

原因

代表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存在的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代表培训机制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培训的组织上比较松散。什么时候培训,怎样培训,培训哪些内容,随意性很大。基本上没有明确专门的培训机构,也没有专门的培训制度,即使有的地方有了培训制度,也不太健全。大多数地方没有专门的培训计划,也没有完全落实专项培训经费。二是在培训的方式上比较单一。大多数地方对人大代表的培训都是在人代会前或会后安排半天、一天进行,时间短,效果不是很好。而在日常工作中,也没有注意将代表培训与代表视察、代表执法检查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在培训的内容上不够全面。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一般情况是对人大业务知识培训得多,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理论、有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学习培训较少。

(二)服务保障措施不够得力。一是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监督的意识不够。有的监督对象缺乏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监督的正确态度,认为人大代表执行职务是例行公事,仅仅只是说说而已,对人大代表视察、调研等工作应付了事,不认真对待,对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很难落到实处。二是对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力度不够。一些地方“一府两院”及其工作部门在具体承办过程中,有“推、拖、搪、敷、压”等现象发生,不与代表面商,不与代表沟通,仅仅满足于文字回复,不注重实际效果,不注重跟踪回访,有的甚至故意非议人大代表。三是对人大代表履职支持不够。有的单位或乡镇对代表工作不够支持,代表参加活动的时间、精力以及代表履职依法应享有的政治、经济待遇等得不到应有保障。

(三)监督代表履职不够到位。对代表履职的考核和监督体系不健全,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是导致代表履职责任意识不强的根本原因。目前,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对代表的履职没有作出定量规定,一些代表认为,代表职务是虚的,有时间有精力就参加,没时间没精力就不参加。另一方面,一些地方虽然在建立健全代表履职档案、进行代表履职测评、建立不履职代表退出机制上作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探索,但由于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对代表履职进行考核的具体办法,因而对监督代表履职仍缺乏力度。

对策

新形势下,可以从四个方面着力进一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一)强化学习培训,提高代表履职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建立健全代表培训工作机制。要从加强机构、人员、制度和经费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代表培训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代表的培训力度,提高代表履职能力。二要教育引导代表提高综合素质。学政治,这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起码要求,要组织代表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学文化,这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要引导、鼓励人大代表,特别是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加强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现代社会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学业务,这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根本要求,要组织代表重点学习宪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选举法、代表法和人大议事规则等;三要因地制宜多种方式培训代表。要结合开展代表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进行培训;要组织部分代表参加上级人大举办的专题培训班及赴外地考察学习进行培训;要结合指导代表小组活动开展学习培训。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提高人大代表素质,增强人大代表履职意识和能力,自觉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履行职责。

(二)强化服务保障,调动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各级人大要切实加强对代表工作的领导,将代表工作纳入常委会(主席团)的重要日程定期研究。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考核、有监督。二是要重视代表联络工作机构的建设,配齐配强代表联络工作干部,加强与代表的广泛联系,认真收集和听取代表的建议意见,帮助代表解决履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好代表的接待和后勤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保持代表履职渠道的畅通,真正使人大常委会(主席团)成为“代表之家”。三是要保证代表工作业务经费的支出,不断改善代表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无固定收入的代表参加人代会和代表活动,要给予误工补贴,报销差旅费。四是要为代表活动提供时间保障,要加强与代表所在单位的联系,请其优先安排代表执行职务的时间,以便代表有充足的时间参加代表活动。五是要拓宽代表知情知政的渠道,为代表行权履职创造条件。如为代表订阅《中国人大》、《民主法制建设》、《人民权力报》等学习资料,邀请代表参加或列席人大及常委会的各种会议;组织向代表通报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席团)、“一府两院”的工作情况,让代表及时了解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六是要加大代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不断加大对人大制度、代表工作尤其是代表典型事迹的宣传,激发代表履职热情,为代表履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