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范文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精选(九篇)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第1篇: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范文

关键词:卫生职业教育 实验实训教学 设施配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属普通中等卫生专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要培养医药卫生类的初、中等专业技术人员。为社会主要是农村和城市社区培养护理、医学相关专业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包括为广大农村培养适宜的乡村医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专业的迅速发展,我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为了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努力建设医学教育强国,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重大战略目标。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服务于国家建设的能力。使医疗技术操作更加科学、规范、安全,更好地为人的健康服务。实验实训教学是最好手段和方法。实验实训教学是指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训课和理论课中的实验实训环节,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环节之一,也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

改变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操作能力训练为辅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实训操作能力训练为主,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训操作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是培养现代医疗技术人才的重要方式。

基于这一观点,笔者综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需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实验实训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鉴于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笔者认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实验实训设施主要由以下几个板块构成。

1、给药治疗技术实训室:

实训项目:各种注射药物的配置技术、给药治疗技术、标本采集技术、预防交叉感染技术等实训。

实训设施:全功能护理人、带警示臀部肌肉注射训练对比模型、带解剖结构的臀部注射模型、多功能注射模块、带警示上臂肌肉注射模型、全功能完整静脉穿刺及注射训练手臂模型、婴儿头皮穿刺模型、输液泵、脊椎穿刺模型、骨穿及股静脉穿刺模型、器械柜、护理床等。

实训目的:该实训室为培养临床护理人才组建的,以提高培养临床给药治疗技术操作能力。

2、换药技术实训室:

实训项目:伤口处理、小手术的操作等实训。

实训设施:缝合练习模块、外科缝合包扎展示模型、外科多技能训练模型组合、气管切开护理模型、外阴缝合练习模型、担架车、器械柜、护理床等。

实训目的:进行切、缝合、拆线、包扎等外科基本技能的练习。练习和提高各种伤口的护理、清洗、换药、包扎等基本技术。进行皮肤、血管、肠管、深部组织的切开、缝合、打结等技能操作训练。

3、观察实训室:

实训项目:观察床的放置、铺床技术、生命体征评估技术、帮助病人清洁身体,促进舒适技术、帮助病人移动,维护安全技术、满足病人营养需要技术、满足病人排泄需要技术、冷热应用技术、尸体护理技术等实训。

实训设施:全功能护理床、担架车、高级成人护理模型、超声雾化器、制氧机、灌肠训练模型及灌肠包、轮椅、着装式偏瘫护理模拟装置等。

实训目的:进行铺床、生命体征评估、帮助病人清洁身体、帮助病人移动、满足病人营养需要、各种灌肠操作等操作技能的训练。

4、抢救技术实训室:

实训项目:制氧机、鼻导管给氧法、鼻塞给氧法、电动吸引器吸痰法、洗胃法、简易人工呼吸器使用法、呼吸机使用法、打开气道畅通呼吸道法、口对口吹气法、胸外心脏按压法、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等实训。

实训设施:简易人工呼吸器、全功能呼吸机、高级分娩与母子急救模型、新生儿气管插管模型、电动吸引器、带警示透明洗胃机制模型、自动洗胃机、全功能急救人、模拟除颤人、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担架车、护理床等。

实训目的:训练操作洗胃法、氧气吸入法、鼻饲法、气管切开护理、十二指肠引流术、食管及胃底双气囊压迫术等技能。进行瞳孔观查、模拟颈动脉搏动、打开气道、CPR急救、胸前捶击、气管插管、血压测量、建立静脉通道等急救方面的全方位练习,同时还可以使用真实除颤仪进行除颤操作,及外接心电监护。模拟产前检查,产中分娩和产后护理,提供典型的正常分娩和异常分娩案例。

5、示范教学室:

实训项目: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开放式辅助教学系统等设施进行理论教学、音视频教学、操作演示等。

实训设施:多媒体教学系统、开放式基础护理辅助教学系统、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数字遥控式电脑胸部心肺听诊模拟人、电子孕妇腹部触诊模型等。

实训目的:通过大量的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来介绍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护理技能。进行肝触诊;脾触诊;胆囊触诊;肝、肝囊、脾综合体征触诊;常用疾病压痛与反跳痛等教学训练。在模拟人相应的听诊部位进行听诊训练。进行四段触诊、胎儿心音的听诊、骨盆外部测量和护理的练习和指导。

实验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形成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实验实训教学的优势,逐步形成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广银. 从教学改革的实践看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J]. 卫生职业教育. 2010(09)

第2篇: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范文

关键词:卫校 政治教育 研究

一、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政治素质分析

从生源来看,卫校学生大多是没有能继续就读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成绩比较差;许多学生是在家长逼迫下才走进校园的;有家长送子女来就读仅仅是希望学校帮忙管理三年的;有学生在来读书前已经在社会上“游荡”了一两年,沾染了不少不良习气的,等等。从招生实际情况来看卫校在招收学生的可挑选余地较小,由于种种原因,决定了卫校所招收的学生层次不高,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他们大多数存在厌学情绪,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这种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大,问题复杂。加上中专与高等学校相比,属于较低层次,就业前景并不非常看好,这种低层次的思想压力又致使学生产生自卑感,专业思想不牢固,学习过程中情绪低落,缺乏学习兴趣,每天得过且过。

卫校学生在心理、思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从学生的心理状态来看,卫校就读的学生广泛存在着矛盾心理、逆反心理、自卑心理等。

矛盾心理:初中毕业学生,在心理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自尊心增强,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在增强,但自制力、自控力却跟不上,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却又缺乏主见和是非观念,这就产生了自尊心强与自制力差的矛盾。由于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心理教育和挫折锻炼,他们心理素质相对脆弱,吃不了苦头,受不了委屈,遇到轻微的挫折就心灰意冷,挫折强度大时,就会转向失望、自卑和萎靡不振,陷入迷惘、矛盾和痛苦之中,他们解决矛盾的方式有时也很极端。因此,常常表现出盲从、逆反、义气用事,不服从管理等行为特征。

逆反心理:卫校大多数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逆反期,加之这些学生中有很多在初中时就不是老师和家长眼里的好学生、好孩子,他们得到的肯定太少,否定太多,因而大多对批评教育存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不服从老师管理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有些学生在初中就曾多次更换学校,对老师的教育已经形成了置若罔闻的态度,给思想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自卑心理:卫校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生,更不同于普通大学生,他们或是因为年龄小,父母之命难违,或是因为没有其他更好出路等外在因素,不得已才来的。因此,一些学生是抱着失败者的心态走进校园,而且,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他们在学历上缺少进一步提高的机会,对前途更加充满悲观的思想。再加上这些学生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和自身素质较差,其行为表现往往得不到周围的人及社会、学校的认可,因此在他们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有自卑心理。

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功利主义比较严重,集体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使命感,责任感;人生观,价值观有所偏差,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信仰利己主义,艰苦朴素的作风淡化,生活上追求奢华;缺少应有的尊敬师长关爱同学的思想;部分同学沉迷于游戏和恋爱。

二、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针对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低年龄和低素质的情况,我认为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相对于一般学校更要具有针对性,注意因材施教;且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笔者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种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方法,以供参考。

1.为人师表,以身正人法。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要教好书,育好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在品德和行为上为人师表,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人格的力量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即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感化着学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切实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自身的人格,言行和表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以理服人,说服教育法。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向青年学生贯输正确的、科学的理论,即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思想以及现行法律法规、中专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认真组织学生学好理论,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联系当前现实,将理论讲深讲透,把抽象干瘪的理论变为具体实在、通俗易懂的东西,使学生易于掌握和接受,从而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

3.以心暧人,以情感人法。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须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坚持以心暧人,以情感人。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灵勾通。首先,要理解学生,理解是打开心灵窗户的钥匙,只有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才能息息相通,密切师生关系;其次,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

4.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法。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如果只讲理论、讲大道理,一味硬性灌输,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产生乏味和逆反心理。结合学生的特点,积极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通过活动这一载体,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融思想教育、情感疏导、文化交流、智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增强其教育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发挥出活动这一载体的育人作用。

5.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法。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的变革,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与时俱进,积极推行创新教育,主动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上述几种思想工作方法,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和采取的一些方法。结合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当然,德育和思想工作方法不仅仅限于以上几种,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在实践中可以不断总结和探索一些新的、更好的、更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和推动德育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总之,在新形势下加强中职卫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注意认真分析学生在心理、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不断创新,努力探索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思路、新方法,增加工作实效,只有这样才能使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开创新形势下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黎刚.先进文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第3篇: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54-01

一、存在问题

中职卫校学生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其社会认知度和好感度比普通高中学生要相对较低。学生的思想现状主要表现为:一是学习基础较差。多数学生因为中考落榜或因本身成绩不佳想早日学到技能进入社会,其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二是厌学心理较大。由于生源来校门槛低,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入学后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存在厌学心理,有的甚至逃课、旷课,在校得过且过;三是心理素质不高。由于其年龄特点,很多人心理素质不高,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偏激、叛逆等心理,承受压力能力较弱,不健康的心理使他们遇事容易冲动、烦燥、鲁莽而犯错,造成终生遗憾。四是对就业信心不足。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缺乏自信和进取精神,对未来的就业充满疑问和困惑。

二、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我感到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客原因。一是认识上的偏差。由于中职教育一味追求学生就业率,部分教师从思想认识上更注重形式上的管理学生,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未能将管理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社会环境复杂,诱惑力大,目前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充斥市场,一些不健康思想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部分学生;三是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引导。道德观是对具体行为准则以及执行它的意义的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正确的引导,才能产生正确的行为;四是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由于德育工作是软指标,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上级对中职卫校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评判机制,以至于学校不够重视,机构不健全,人员少配备。

三、主要对策

1、深化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强德育教育,首先要从思想认识入手,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师,都应将德育教育摆在学生素质教育的首位,并以此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树立“根本”的理念,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正确就业观和创业奉献意识。

2、建立完善制度,确保德育教育落实。民无兵不安,国无法不立。德育要先行,制度是保证。良好的规章制度是中职卫校德育教育有效落实的根本保障,只有用切实可行的规章来宣传和监督各项活动才能使德育教育更有秩序,从而达到德育教育落实的目的。

3、运用各种形式,增强德育教育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优势,提升德育教育。一是要注重用革命传统教育学生。利用每年的传统节日以及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形式,对学生开展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二是要用时代精神感召学生。如何适应形势,以时代精神去感召每一个学生,是职业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三是要强化职业道德。针对行业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形成相关的正确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技能实践中更要强化学生的行业职业道德意识。

4、营造良好氛围,增强教育感染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还要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用多样的文化设置、艺术活动和硬件建设等来促进学风和校风建设,让学生在这些隐性教育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受到德育教育。同时,中职卫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或问题。

5、把握正确导向,增强学生自信心。中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卑心理,存在因厌学情绪,因此,学校要向学生灌输“行行出状元”、“是块金子在哪里都是闪光”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第4篇: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范文

(1.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180;2.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275)

摘要:在对广东省卫生职业院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指出广东省卫生类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卫生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招考政策不完善,专业设置不对应,课程存在脱节、重复、倒挂现象,部分中职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放弃升学,并提出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发展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完善招生考试制度、建立“学分银行”、整合卫生职业教育资源等加强中高职衔接的策略。

关键词 :卫生类中高职;衔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017-04

中高职衔接,是针对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主要目的是为有意愿继续升学的中职学生搭建升学平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

卫生职业教育既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基础。做好卫生类中高职衔接,有利于落实国家大力发展医学教育的精神,对加快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优化卫生职业教育结构,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卫生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卫生类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长期形成的多级管理模式和固有教育体制,加上各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缺少沟通,中高职衔接收效甚微。虽然在教育部层面,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已由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统一管理,但广东省中职与高职仍然分属广东省教育厅不同的处室管理。管理体制不统一,使中高职在资源整合和发展规划上难以做到统筹兼顾,给中高职衔接设置了体制上的障碍。

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由过去的行业办学转变为现在的行业指导、教育部门办学。然而,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并没有及时到位,特别是近年来国家给予职业教育的多种优惠政策难以惠及卫生职业院校。如省、市职教部门在规划或落实中高职教育经费时,基本上都把关注点放在理工类高职院校,而提供给卫生类中高职院校的经费很少。

(二)卫生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日益提高已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这种趋势呼唤医务工作者的培养规格要与时俱进,培养层次需要由中职教育向较高层次过渡。近年来,广东省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目前共有各级各类医学卫生院校60所。其中,卫生类中职学校37所、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8所、医学本科院校15所。2012年,广东省普通医学教育招生规模中,中专生招生比重占57.61%,专科生占14.84%,本科生占19.62%。广东省医学教育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即本科和中职教育规模大、高职高专教育规模严重偏小,比例结构严重失衡。卫生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卫生类高职院校稀缺等弊端严重阻碍着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招考政策不完善

目前,广东省中职学校毕业生以直接就业为主,有升学意愿的则可通过以下途径继续升学深造:参加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报考试点高职院校;参加“3+证书”考试,报读普通高职院校;参加成人高考,报读各类高等院校的成人教育;参加自学考试,获取高等教育学历证书。

在招生考试时间安排上,每年高职“3+证书”考试时间与中职毕业生的实习时间、执业资格考试时间相冲突(都在三年级第二学期),许多中职学生无法安排充足的时间作复习准备。为顺利获取毕业证书和考取执业资格证书,部分中职毕业生不得不放弃继续升学。

在招生考试科目内容上,偏重文化考试,忽略职业技能考核。如高职“3+证书”考试,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以及专业技能。由于专业技能证书只是参加考试的一个前提条件,考核要求不高,基本上所有中职考生都可以取得此证书。因此,能否考上高职院校,就取决于三科文化考试,这意味着技能水平高的学生在此项考试中优势全无。为摆脱这种困境,一部分中职学校在教学内容上不得不以升学考试范围为标准更改教学计划,减少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所需的时间而转向学习考试课程,成为另一种“应试教育”。

(四)中职和高职专业设置不对应

我国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长,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专业目录,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时间短,目前专业目录不成熟。二是不论是中职学校或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过多考虑自身的发展,忽视适应市场需求或满足企业要求,没有从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角度、从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去考虑不同层次教育间专业设置的衔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许多中职学校开设了很多新专业,如药品营销、中医康复保健、中医学、中药学等,而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的高职院校,医学卫生类专业相对较少。虽然广东省高职招考的专业已经达到9个门类,但中职学校所设置的有些专业仍找不到对口甚至相近的专业报考。卫生类中职学生因无对口专业报考而放弃升学的机会。“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专业和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试点专业也仅限于护理等个别专业,范围未能进一步扩大,卫生类非主干专业的中职学生升学通道较为狭窄。

(五)中高职课程存在脱节、重复、倒挂现象

文化基础课程脱节 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在文化基础课学习上比较困难,而且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这类基本课程。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认为“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高中毕业生接受能力更强”。这一方面反映了中职学校对文化基础课未给予足够重视,对学生潜力开发不够,只重视与本专业就业有直接关系的课程,中职学校的教学计划未能兼顾有升学意愿的学生;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的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和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脱节,两者没有很好衔接,没有构建一体化的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体系。

专业理论课程重复 卫生类专业理论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限选课两类。这两类课程在中、高职课程设置中均有较多重复。目前,中高职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一体化的课程、教材,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都是按照各自的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这就容易导致高职阶段专业理论课和中职阶段专业理论课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通过对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进行对比,重复率达70%。

专业技能课程倒挂 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技能课程方面其“高”并不明显,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课程定位低、实训资源不足,有些专业技能课程与中职相比并没有明显增加,甚至还存在倒挂的现象。这是由于中职学校经过漫长的办学历史积累,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无论实训设备、实验师资、实验室管理都有较强的实力,实训技能课程安排较完善。相反,高职院校在近几年才得以快速发展,不少高职院校都是仓促挂牌上马,实训设备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等因素影响了专业技能课程开设的数量和质量。

(六)家庭经济困难,使部分中职学生放弃升学

据调查,广东省卫生类中职学校生源构成中,相当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父母大多为农民,收入水平并不高。高额的高职学费已成为部分优秀中职学生升学的阻碍。尤其是相对其他文科、理科专业来说,卫生类专业因其专业差异性和行业特殊性,学费普遍较高,至少5 500元/年以上。加上住宿费、杂费等,就读一所公办卫生类高职院校一年花费至少8 000元以上,民办学院则更加昂贵,再加上物价高涨和伙食费不断攀升,对于大部分家境并不富裕甚至贫困的家庭来说,确实难于承担。

卫生类中高职衔接的对策

(一)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建议省教育厅下设“职业教育处”,将中职和高职统一划归“职业教育处”管理,“职业教育处”下设专门机构“中高职衔接办公室”,配备足够的人力、财力等,具体负责中高职衔接组织、协调工作。中、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处”主导下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教学融通,实现中高职教育全方位的衔接。

卫生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有很强的专业差异性和行业特殊性。政府部门在制定具体的中高职教育政策时,切忌“一刀切”,应给卫生职业院校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建议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方案,充分考虑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并给予一定的优惠。在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可考虑建立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投入体系,创新校企合作形式,引入企业冠名班等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展高等卫生职业教育

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的新形势,许多省市以战略眼光,在压缩中等医学教育结构的同时,积极加快地市级卫校的升格转型,着力发展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或卫生高职教育。其中,江苏、浙江等省最为活跃,率先在卫校中推行“三加二”办学模式(即中专三年加二年成为大专)举办卫生高职教育。2003年,江苏省创建了独立设置的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小学院、大学校”的办学模式,下设若干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学院的分院,招收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通过这种改革方式,江苏省一下子把全省中职学校“中转高”的难题解决了。到目前为止,江苏、浙江两省几乎把所有地级市卫校升转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或卫生类高职院校,浙江省在“科教兴卫工程(2008)”实施方案中就明确提出要停招卫生类中职学生。

从现实角度看,卫生中职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已成事实,表明卫生职业教育现状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严重脱节。从国情出发,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和护理等相关医学类人才全部由本科院校来培养,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还会增加培养和用人等社会成本。而由中职学校来培养,则达不到现代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而这正是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的广阔空间。

政府部门应根据当前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现状和需求情况,对卫生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尤其要抓紧现有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转制和升格,在优化中职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的高职高专教育,逐步以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取代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三)完善招生考试制度

一方面,改革高职“3+证书”考试的科目。提高专业课和技能考核在高职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使中职生源考生平时学习的专业课内容与考试内容相一致,提高中职生升上高职院校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实行职业院校优秀学生免试保送制度。可在中职学校当年毕业生总规模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把文化理论基础扎实、职业技能水平过硬、愿意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免试保送到有对口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学习,完成高职阶段学业,有条件的甚至继续保送到技术型本科院校就学,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实行保送制度,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把握好保送的标准和操作性,尽可能细化标准,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增强公正性和透明度,建立评价和监督机制。二是要把握好保送导向。就卫生职业教育而言,要通过对卫生技术人才进行需求性调研、分析,把符合人们健康需求和紧缺型人才需求的专业作为保送的重点,而不能仅仅满足学生个人的升学需求。

(四)建立“学分银行”,实现中职学生自愿升学

“学分银行”是指借鉴金融学意义上银行操作运行的原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有关职业院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学生学分生成、记录、储存、使用、互认等的一种系统和模式。学生可根据已有的学习基础以及潜能、兴趣选择不同模式的课程,允许学生工学结合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建立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学分相互承认机制。“学分银行”的构建,可以借鉴台湾地区及美国的一些成功做法,规定中职学生在取得中职阶段基本学分拿到中职毕业证书后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升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如果选择升学深造,那么要在中职学分的基础上完成高职高专层次的基本学分和高职院校的特色学分,才能获得高职高专文凭。以此类推,直至获取研究生学历文凭。

(五)成立广东卫生职教集团,整合卫生职业教育资源

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是新形势下的创新形式和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保障机制之一。根据现状需要,可设立广东卫生职业教育集团,集团可由卫生类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医院、药店、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自愿组成,属事业性职教集团。成立广东卫生职教集团,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有效整合中高职教育资源 引导广东省卫生类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积极加入职教集团,以广东卫生职教集团为平台,逐步实现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和中职学校的资源共享,解决高职院校实训场所和设备不足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通过集团内部制度和规范,以签订相关协议的方式实现衔接,如实施“中高职三二分段”模式、开展职业培训、开发成人教育项目等。

构建一体化的中高职课程体系 集团内部中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和来自医院行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构建一体化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共同研究制定中职与高职专业目录,探讨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卫生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为重点开展卫生技术人员需求调查,增设社会急需的新专业,调整传统专业。集团内部中高院校亦可共同开发以岗位为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卫生专业系列特色教材。

集团内部成员实现共赢 集团内部成员通过共建教学场所、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行业的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资源,提升中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利用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条件、场地资源、技术资源、社会声誉等,促进医院、药店等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的提升。如高职院校可与街道社区共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学校与医疗机构共赢。

实现中高职学分互认 职业教育集团内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可实行院校间、专业间学分互认,譬如学生可在集团内不同职业院校选课、听课并取得学分。通过这种学分互认提高办学效率,实现校与校之间教师互聘、课程互选、专业共建、资源共享。通过学生选课程、选教师引入竞争机制,教师既有压力,更有动力,有利于激励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激发教学工作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与文献:

[1]耿金岭.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吴德全,黄惠霞,陈小茜,彭会.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调查报告[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0(1).

[3]陈小娟. 广东省医学教育统计分析报告[R].广州: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研究院,2013.

[4]马秋硕,刘铁,赵倩.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基于广州地区的实证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9).

[5]慈溪职高课题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3).

[6]徐庆锋,苏慧萍.加强行业指导力度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0(1).

[7]王云波.走向教育公平的职业教育:问题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0(8).

[8]秦建设,李勇华.论医学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衔接模式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9]陈健尔,应志国,章文杰.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化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宁波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

第5篇: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范文

关键词:医学教育;职业教育;高职高专;学校发展定位

我国的医学学历教育可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教育(专科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中专教育)几个层次。此外还有成人教育、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教育等。十多年前,湖南省每个地市均有一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十多年来,随着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或并入本科院校(如张家界、郴州、永州),或组建成职业技术学院(如常德、株洲、湘潭、岳阳),或升格为专科学校(如怀化、邵阳、益阳),仅娄底市卫生学校保留至今。在管理关系上,湖南省教育厅将医学本科教育和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归口高教处管理,将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归口职成处管理。笔者所在的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由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独立升格而来的。由于工作需要,笔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下问题: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如何在医学本科教育和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与高级卫生职业教育有何异同?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发展如何定位?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有了些许认识。

一、关于医学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

医学教育的发展是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卫生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已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而逐渐萎缩,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因其医学教育的特殊性而受到严格限制,普通医学高等教育属于精英教育,难以满足现阶段区域卫生改革、基层社区尤其是农村卫生服务的发展需求,这就给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广阔前景。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拓展了广阔空间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队伍状况不尽如人意。从数量上来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总数虽然明显增加,但质量不高,甚至无证行医在农村随处可见;从学历结构上来讲,恢复高考以来,全国高等、中等医学院校为卫生系统输送了约550万名医药卫生类毕业生,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占约20%,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占80%,目前我国卫生技术人员仍以大专、中专学历为主;从人力资源分布来看,卫生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大中城市因经济发达,卫生人力资源相对过剩,农村与老少边穷地区缺医少药现象则十分严重;从学历结构分布上来看,大专以上高学历人员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基本都是中专学历以下人员,甚至有大量未经医学教育培训的人员从事卫生技术工作,从而使卫生队伍总体素质偏低,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根据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底,全国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要达到3.64人,执业医师1.26人,执业护士1.26人,全国90%以上的医生要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国家《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3至5年内乡镇卫生院医生达不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转岗分流;对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技术人员要有计划地清退;新进入乡村卫生院的人员至少必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这一系列硬性规定的出台,为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2.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建立需要大力发展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来支撑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建立,就是要“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让国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卫生体系,实施卫生行业人才准入制度,配备数量足够的卫生技术人才并保证人才质量。这就为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遇,为广大医学专科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3.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对更高水平医疗卫生的需求,将加速医学高等专科教育的升格或萎缩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卫生需求的不断增长,给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不断萎缩,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不断发展壮大。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对更高水平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又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因此,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生源充足、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学校将升格为本科院校,培养更高层次的医卫类人才;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生源不足、毕业生就业难的学校势必萎缩淘汰。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医学类专业以修业年限五年制为主体,现阶段适量保留三年制。根据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逐步提高医学教育办学层次。”由此可见,属于三年制的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其规模今后将会受到限制。

二、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与高级卫生职业教育的异同

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专科层次医药卫生类专业分为三类,即:医学类、相关医学类、药学类专业。医学类专业以培养面向农村、社区医院的助理职业医师为主要目标,主要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普通本科医学院校举办。相关医学类及药学类专业以培养医学技术辅助医疗和药学专门人才为主,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归入职业教育范畴,由高等职业学校主办,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县及县以下农村等基层医药卫生工作,或医药院校、医学科研及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辅助工作。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经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由此可见,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与高级卫生职业技术教育是有共同之处又有所差别的。共同之处是在生源与培养目标上基本一致:生源均是高中起点;人才类型是应用型人才;人才层次是大专层次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工作场合是社区、县、乡村等卫生工作岗位;工作内涵是运用成熟的医药、预防、保健等技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不同之处是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要求低于医学本科院校,而高于高级职业技术学院。从国家教育部、卫生部政策规定所允许开办的专业看,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可以开设医学类专业,如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也可开设医学相关类专业,如护理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而高级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仅限于开设医学相关类专业。因此,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可开设的专业较多,发展空间相对较大,并可通过专升本与本科院校形成对接。

三、医学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定位

从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可基本定位于精英教育。但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学术地位较低,专业类别不完备。从现阶段基本国情看,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必须面向农村基层,服务社区;必须在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夹缝中找准位置,拓展生存空间;处于医疗卫生、预防保健人才链的中间环节,既不能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版”,也不能与高等职业教育雷同,而要办出自己的鲜明特色。如果只看到学生的市场需求,而看不到深层次的教育规律要求和学校间的强烈竞争,学校可能会随波逐流,形不成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

1.培养目标定位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定位中,确定学校培养目标十分重要。培养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限定了所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标准,对教与学双方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规定了经过在校医学教育后,所培养的医学人才必须达到的标准:具备系统的职业素质,掌握医学伦理学原则,具备与病人的交流沟通能力,养成继续教育的习惯;掌握医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掌握医学相关知识,包括影响健康的经济、心理、社会、文化等非生物因素知识,具有使用医学信息的能力,了解卫生法规和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如此的培养目标才能培养社区、农村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才能符合社会的就业需求。

2.发展定位

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所开设的医学类专业,就其办学历史、办学条件、教学师资水平、实验实践基地、毕业生质量等与医学本科院校差距较大,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无法与本科院校抗衡,但是医学相关类专业的办学,本科院校是相对弱项,这类专业,本科院校一般投入较少,重视程度不够。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这方面就有优势,办学历史相对较长,办学条件相对较强。另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级卫生职业教育相比,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略占优势。因此,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应该重点发展医学相关类专业,尤其是护理类、医技类等专业。做好高职高专的“龙头”,瞄准这个位置,持之以恒,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水平,使毕业生有较高的就业率。同时考虑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办精几个医学类专业,蓄势待发,进入本科层次教育。

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必须明确与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异同,准确确定其发展定位,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据学校招生与就业的辐射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要求,紧密结合当地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顺应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按照医学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以长期稳定地与当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最大限度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来定位自身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 璐.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9):7.

[2]周礼生,沙绍轩. 关于医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4(1):41.

[3]

何 瑜.关于普通医学专科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3):71.

第6篇: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范文

一、分析中职卫校当前面临的困境

1、来自于社会方面对中职卫校教育的偏见与误区。许多初中毕业生和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只有成绩较差的学生才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是无奈的选择。在社会上,中等职业教育的声誉远逊于普通教育。部分人认为其学历低,工作难找,前途渺茫。这种认识误区和偏见影响着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卫校的积极性。

2、因缺乏教育经费导致办学条件较差。医学教育是一种资金和技术密集型教育,对其所需的医疗专业设备和专业人才的需求较高,设施的投入和聘用人才的费用都比较大。中职卫校在教学中需要开设大量的实训课程,实训消耗材料开支较大,教学设备价格高、更新快,导致实训实习成本高。但中职卫校财政拨款较少,造成经费短缺,导致学校实验设备老化或缺乏,学生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学滞后于临床。

3、中职卫校招生难且生源质量下滑严重。由于大学迅速扩招,普通高招录取率大幅提高,家长和学生青睐普通高中教育,总是想尽办法,甚至不惜重金让孩子上普通高中,然后考大学,不得已才上职业学校,导致中职卫校招生困难。由于招生困难,中职卫校招生取消了入学考试,招生时基本无分数要求,并可招往届生。导致生源素质急剧下滑,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4、中职卫校毕业生对口就业较难。国家对医疗行业实行准入制度,不具备规定学历、规定素质要求的人员不得从事医护工作,要想从事医护工作首先要取得执业资格证书。中职卫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达到国家对这些执业资格认定的要求,中职卫校有关医疗专业如社区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现已停办。部分学生家长把学生送到卫校,想让学生今后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开办诊所成为不可能。在毕业生就业上,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比较愿意接收大专以上层次的毕业生,城市医院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人才。由于行业门槛不断提高和毕业生素质不断下滑,中职卫校毕业生对口就业异常困难。

二、探讨中职卫校走出困境的改革措施

1、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消除社会的偏见。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公众及媒体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和偏见。中职卫校应通过新闻媒体、报刊和招生宣传等多种途径着力宣传职业教育的意义、解释有关职业教育的概念、常识、优势及国家优惠政策,推介中职卫校优秀毕业生的成功经验。通过宣传教育使公众不断地提高对中职卫校的认识,形成崇尚技能、尊重技能的人才观念,在全社会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等风尚。

2、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以及经费的投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要依靠国家的职教政策,离不开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要加大对中职卫校的科学指导、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在土地使用、学校升格和人才流动等方面给予中职卫校政策倾斜。各地卫生厅、局主管部门要促进学校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为本地区中职卫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中职卫校的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性经费和生均经费逐年增长。国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通过减免税收的方式,鼓励和促进医药卫生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或直接承担部分培养成本。对学生的临床实习工作,当地卫生局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医院承担中职卫校的实践教学任务,禁止医院随意收取实习费,加重学生的负担。学校筹集资金也不能等、靠、要,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联合办学多方筹集资金,或通过银行信贷、后勤服务社会化引进社会资金,加大学校投入,推进学校发展。

第7篇: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范文

关键词: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2-0051-01

一、前言

作为卫生职业学校的必修课程,语文学科对于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现阶段我国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仍存在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等不足,严重制约了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空洞。语文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卫生职业学校在教学内容上有时安排不合理。部分卫生职业学校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定位,在教学内容上过分参照普高语文教材的设置,语文教材选文缺乏时代性和乐趣性,与中职学生实际生活相差甚远,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方式单一。在教学方式上,大部分卫生职业学校的教师仍然是沿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学生抄笔记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参与教学讨论不足,教学互动程度不高。这种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3)教学考核片面。在教学考核上,大部分卫生职业学校仍是沿用传统的理论知识分数决定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专业阅读能力的考核不足。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考核都是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这种考核方式往往是以笔试为主,以卷面成绩为参考依据来评估学生在校表现。

三、完善我国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具体措施

针对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完善我国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教学改革,观念现行。卫生职业学校应当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对于卫生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入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含义,加大对素质教育在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同时,卫生职业学校应当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强化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一方面,卫生职业学校应当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可以通过开展新生文学宣讲会等形式,促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阐述语文教学对学生专业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卫生职业学校应当强化语文教学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的引导作用,文以载道,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与精神境界。

(2)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卫生职业学校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当加大对语文教学的经费投入,积极购置语文教学所需的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加强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完善语文教学内部环境。同时,卫生职业学校也应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提升语文教师薪资待遇水平、提高进入门槛等措施,积极招纳外部高素质语文教师为本校服务;另一方面,加强对本校现有语文教师的培训,及时更新语文教师的知识系统,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3)完善教学内容设置,创新教学方法手段。语文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热情。基于此,一方面,卫生职业学校应当完善语文教学内容设置,综合考虑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语文教学内容。在语文课文的选择方面,应当尽可能选择富有时代性、典型性的文章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在难易程度方面,应当遵循由简入难、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深入浅出、松弛有度地讲解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另一方面,卫生职业学校应当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语文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师讲解课堂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其他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播放纪录片观赏文中涉及景色等增强课堂活力,活跃语文教学课堂气氛。

(4)改革教学考核标准,全面考核学生素质。卫生职业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实用性人才,教学考核标准应当与教育目的相一致。因此,卫生职业学校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应当强化教学考核标准和方式的改革。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对语文理论知识考核的缺陷,一方面,卫生职业学校应当加强对语文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目标的考核,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通过诗歌朗诵、演讲、征文等形式,强化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另一方面,卫生职业学校应当强化学生对医学专业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促使学生将语文教学与所学专业学科相结合,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同时增强其专业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中仍存在着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考核片面等不足。通过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内容设置、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教学考核标准、全面考核学生素质等措施,可以完善我国卫生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为卫生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徐珊玲,邹立君.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卫生职业教育,2009(22).

[2]苏海燕,王维礼.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职工教育,2013(20).

第8篇: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范文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资源共享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以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为核心,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资源合理流动,从而实现三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的总目标。由于各种制约因素导致教育资源要素不能自由流动,严重阻碍了一体化发展步伐。当前,系统梳理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的影响因素,深入研究资源共享机制将成为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1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必然性

2015年2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预示着三地将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开启深层次合作模式,也预示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即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趋势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区域职业教育如何满足当前的形势要求,即必须走教育协同发展规划之路。此外,京津冀三地毗邻,文化理念具有同质性,且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具备实现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就当前而言,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有利于实现医教协同、校院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卫生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促进卫生事业、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2.1行政区划发展障碍

河北省副省长秦博勇在2014年6月召开的第五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指出,真正破解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难题在于打破行政壁垒[1]。一直以来,由于受传统封建思维方式和行政区域间利益博弈的影响,京津冀三地具有行政壁垒观念,相互封闭、各自为政,卫生职业教育呈现出地方间相互分割的发展局面。京津冀三地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地域属性,为三地实现教育一体化带来发展障碍。

2.2缺乏统筹管理的合作机制

从目前三地医学及医学相关职业院校来看,北京有15所职业院校,天津有6所职业院校,河北有71所职业院校;就三地院校的办学主体来看,涉及到教委、卫计委、区县政府、民办主体等多样化现象。由于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京津冀三地办学主体尚未形成良好的协商、沟通对话机制,优质卫生教育资源没有实现共建共享,严重制约着区域内卫生职业教育共同合作任务的顺利开展[2]。

2.3合作层次的表面化和浅层化

关于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并在教育资源共享、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成果推广等领域进行合作。从目前来看,三地合作基本处于表象化的层面:合作领域比较窄,水平较低,以一般流学习为主,缺乏深层次的合作;学校之间达成的一些合作协议缺乏政府的统筹规划、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机制,导致合作没有相应约束力和执行力,其合作成果难以实现,不能适应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3]。

2.4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就京津冀三地的社会经济状况来看,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金融、科技中心,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天津与河北;就京津冀三地在公共政策方面而言,北京在社会保障、医疗条件、公共福利、教育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吸附效应,不利于其合理流动,从而阻碍了三地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3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的对策研究

3.1统筹规划,打破区域行政壁垒

众所周知,政府是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制定者,是三地实现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4]。目前,国家应成立跨京津冀三地的专门工作机构,模糊地区行政区划概念,统一部署,制定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构建现代卫生职业教育体系;在国家宏观政策方面,三地的卫生职业院校一定要争取教委、卫计委、区县政府等不同办学主体对的支持,建立合作对话机制,引导三地卫生职业教育深层次开展合作项目,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

3.2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与轨迹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支撑与引领,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虽具有及时性、灵活性的特点,但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因而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增强执行力[5]。区域内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实现统筹规划,必须对区域内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建立由国家统筹规划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为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提供保障。

3.3整合教育资源,搭建资源共享机制

加快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步伐,必须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优化配置功能,形成教育资源优势。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及时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发展动态,搜集三地人才需求信息、就业政策等信息,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搭建平台;利用教育资源优势条件,三地相关院校共同建设教学课件、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库、电子图书资源馆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3.4组建职教联盟,推进合作化办学

根据区域卫生事业、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联合京津冀三地卫生职业院校、医院、相关企业成立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探索区域集团化办学模式,提高企业、行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参与度,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匹配度。利用集团的丰富资源,为职业教育集团内部教职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举办技能大赛,不断提升职工的专业技能水准,提升职业教育集团服务促进就业创业的能力[6]。

4结语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环境下,三地的卫生职业教育需要构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这不仅是适应国家战略目标的要求,也是提升三地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对于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推动资源要素合理、自由流动,提升区域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作者:郑兰兰 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苏敏.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服务业产教对接会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5):11-15.

[2]高兵.京津冀区域教育空间布局构想[J].北京教育,2014(6):14-17.

[3]韩庆峰.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报,2015(1):37-42.

[4]刘兵.加强校际合作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3):7.

第9篇: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范文

关键词 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京津冀;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7-0051-04

随着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构建区域共同市场,实现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与深层次整合成为必然要求。2015年5月31日,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联盟成立,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作为理事长单位,邀请来自京津冀地区的17所职业院校和21所医院、企业参与了联盟建设。联盟以“协同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全面整合卫生职业教育和行业优质资源,形成规模优势,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校院合作、社会服务和科研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卫生职业教育与健康服务业对接,为京津冀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通过建立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整合京津冀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能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智力保障[1]。京津冀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科技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均衡,在l生职业教育领域不可避免地存在资源配置不平衡。因此,突破区域格局,实现京津冀地区卫生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有效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教育资源集群与规模效应,实现区域性的卫生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互补。

一、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产生的背景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国家区域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其重要地位与作用不断凸显。2013年,该区域晋升为国家主体功能区,承担起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重任,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2014年,京津冀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迎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步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京津冀区域拥有我国最强的高等教育与医疗资源,教育、医疗协同发展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内容,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手段。然而其发展也存在诸多挑战,如区域内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差距悬殊,区域教育、医疗发展结构有待优化,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等等。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京津冀区域内教育、医疗如何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的优势与挑战,准确识别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需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之间构建更高的契合度,实现提高区域内教育质量和医疗水平,是摆在京津冀面前亟需破解的重大课题。

京津冀区域教育、医疗合作与协同发展起步较早,但成效甚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行政壁垒的阻碍、要素资源流动积极性低的掣肘、协同效益显现周期较长的顾虑等。新时期,应不断加深对协同发展的认识,积极探索协同发展的有效方式。

二、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现状

选取6所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成员单位为研究对象,对其教学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其中,天津1所,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北京1所,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河北4所,分别是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廊坊卫生职业学院、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专业结构现状

2015年,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开设护理、药学、检验、影像、中药、康疗6个专业。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技术、卫生管理、财政金融、制药技术、食品药品、机电设备等类别的19个专业。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涵盖高职医药卫生大类7个专业类别,分别为临床医学类3个、护理类2个、药学类2个、医学技术类4个、健康管理与促进类3个、康复治疗类1个、食品药品管理类1个。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紧贴区域产业布局和人才供求关系,设置护理、医学营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在内的13个专业。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卫生管理类、机电设备类、市场营销类和公共服务类等8类17个专科专业。承德护理职业学院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康复治疗类、卫生管理类和健康管理与促进类等7个类别12个专业。

(二)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师资结构现状

师资力量是推动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决定了卫生职业教育的力量,通过生师比、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可以衡量学校的师资力量[2]。各院校为提升院校办学水平,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都在积极引进卫生人才队伍,2015年北京卫生职业学校生师比为15.471,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12.071,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为9.101,如图1所示。几所卫生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具有高级职称者超过35%,其中,天津医专为45%、邢台医专为38%、廊坊卫生职业学院达50%。天津医专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为32%,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为29%、邢台医专达68%。

近年来,各职业院校为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广泛开展“双师型”专任教师建设,“双师型”专任教师均达到了30%,天津医专高达83%。同时,坚持校院、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采取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员到学校任教的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见图1。

(三)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现状

各卫生职业院校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积极探索和构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积极进行精品课程和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目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包括成人护理、护理学基本技术、临床检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母婴护理、实用药物学基础、药事管理实务、药物检测分析技术、正常人体结构等课程,省级精品课程10门;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有医学类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分别是基础护理技术和临床物理诊断基本技术,省级精品课9门。 三、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相应的组织机构和有针对性的管理体制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校际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视程度不足,尚未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和有效的管理体制,使共建共享缺乏全局性的引导与协调。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涉及多个院校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是一项跨区域、跨院校的系统工程。如果缺乏必要的组织机构进行自上而下的指挥和协调,并通过有效的管理w制平衡各方面的关系,许多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

(二)校际间教学资源难以共享

联盟内的各院校教学资源丰富,且各有特色,但出于知识产权保护和共享平台建设缺乏,难于实现资源共享,使得资源重复建设、使用率不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由于缺乏相关保障制度,各校对于共同开发建设教学资源缺乏积极性。

(三)资源开发主体及类型单一

教学资源开发多数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度不够,不能实现校企共建,且在资源的分布上存在不均衡,在数量上,优势专业资源丰富,小专业及新开办专业资源较为匮乏;在类型上,文本类资源相对较多,媒体类资源相对较少,如动画、微课、幕课等在线课程。

(四)课程建设技术标准不统一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也是导致校际间教学资源成果难以实现共享的重要原因。在制作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发行为规范、制作内容要求、管理平台功能、对资源数据标准支持等方面没有供各院校共同参照的标准。这就导致各院校的教育技术人员、教师在资源建设中没有统一的构建理念与开发思路,更不可能站在校际共建共享的角度去进行教学媒体资源和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使得同一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且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对于资源的后续维护也相对缺乏,造成资源的使用率不高,成效不明显。

四、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策略

京津冀地区的卫生职业教育发展并不均衡,构建本区域内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势共享与优势互补,不仅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建设满足卫生类高职教育需要,并能有效促进区域卫生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教学资源,同时对推动其他领域内的高职教育进行区域性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优化配置、提升整体应用效益,同样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前提

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并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是构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并使之能长期稳定运行的前提。实现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是要在不断增强教学资源建设的优质性与先进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受益面,同时避免教学资源盲目性与重复性建设,为进一步实现联盟内教育教学的互联、互通、共管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共享教学资源建设之前,应该首先对京津冀区域内的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统一规划,并建立统一的教学资源建设标准、监控机制和评估标准。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成立责任明确的组织机构来实现。因此,由联盟内各院校推荐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专家作为委员,成立隶属于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联盟的教学资源联盟工作委员会(下简称委员会)是非常必要的。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委员会所制定的资源建设标准,并在经委员会评估通过后方可在联盟平台上进行、共享。

(二)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原则

1.优势共享原则

京津冀卫生高职院校,因服务环境与服务方向的侧重不同,各具优势和特色。对于那些在学科或专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或特色的院校,应成为此类资源建设开发的主体,其他院校也可以进行补充,起到辅助作用。经委员会评估合格后上传至联盟平台,从而实现各院校优势教学资源的共享。

2.协作互补原则

对于不具明显优势的相同学科或专业而言,联盟院校所拥有的教学资源各有所长。对于此类教学资源则可以进行联合开发建设,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委员会则应充分做好协调工作。

3.权责共担原则

为了保障联盟院校及院校教师的知识产权、经济等利益,充分调动院校及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平台经审核后上传的所有独立知识产权资源都进行唯一性编码,并根据劳动附加值赋予相应价值,联盟内院校教师对资源的使用可以根据约定采取免费、互换、付费等原则,同时产权单位或个人承担资源原创的责任。

(三)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基本内容

构建区域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保障下,其实质的内涵建设核心即是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1.网络课程及资源共享建设

网络课程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在构建网络课程时需要集中优势资源,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3]。京津冀一些卫生类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国家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拥有自己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借助网络技术,可以将各院校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对接到统一建设的联盟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利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进一步联合开发建设在线优质课程及课程资源。打破传统授课地点和时间限制,供广大师生自由学习,实现学校之间的共享课程及资源的建设[4]。

京津冀各卫生职业院校可根据自身专业与课程实际情况,将各院校优势资源充分整合,通过视频讲授、线上讨论、答疑、作业批改、学生互评、考试等形式让教师、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可以依托现有的大学网络资源平台建立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共享课程模块,再以建课单位为依托,建立班级管理,建课院校学生以实际班级为单位进行线上线下学习,其他院校学生通过网络选课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通过访问量与使用量给予建课单位相应补贴。

2.人力资源共享建设

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的生师比有所差异,针对这一现状可以建立合理的师资流动模式,改变教师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可以设立联合教授,使专业带头人和学科紧缺教师成为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领域的共同教师,根据预先安排好的授课计划在区域学校之间流动授课,缓解优质教师资源不足的现状[5]。推动院校之间优质人力资源共享,鼓励各所院校之间进行合作教学。在师资共享方面,应当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和管理观念,破除传统的人才单位所有制,积极推进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教师资源共享网的建立。

3.课程认证共享建设

在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推行课程认证和课程学分互认,相同专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认证管理办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准则,打破教学时间、教学场所、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刚性要求。由委员会专家依据《课程认证管理办法》评估认证课程。

各卫生职业院校之间以课程为基础试行学分互任和转换,不同高校课程选修经过认证的并通过考试所得学分能够得到京津冀联盟高校的认可。学生学习网络共享课程并达到一定要求,通过本校认定后,也可转换为本校相应的课程学分。

参 考 文 献

[1]韩庆峰.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1):37-38,42.

[2]梁旭,张凝宁,郝晶晶.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现状及评价体系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3):133-136.

[3]刘新业.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资源交互共享的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39-4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