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精选(九篇)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

第1篇: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

摘 要 材料计划管理及库存资金额度情况是机械制造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以A企业情况为基础资料,回顾A企业原有材料管理的举措及初步效果,在点明原有缺失的基础上阐释探索最近的整改思路,最后根据初步情况效果思考相关原则。

关键词 材料计划管理 库存资金 采购

一、A企业原有材料计划管理举措及其初步效果

在企业组织运行过程中,与生产密切相关的有两条主线,一是生产管理,二是材料管理,前者是直接前沿区域,后者是关键支撑区域,是前者得以顺利高效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容易被忽略的环节。A企业是西南某区的传统机械制造企业,长期以来对材料管理环节的重视度不够,致使方法陈旧、效率低下、库存积压严重等问题频发。近年来,为了推动材料管理的持续优化,A机械制造企业曾经出具了如下几大措施:

首先,强化部门间沟通和协作,确保生产用料需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传达。对此,库存单位、采购单位等相关单位主动与财务部门、用料单位等部门进行专门构成,初步确定各自的协同职责及彼此沟通的方法,尽力确保生产用料需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传达。

其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推动实行“零库存”。为了从整体上提高物资及其他相关资源的利用率,A企业对皮带机及刮板机发货时配送的外购件(如皮带机综合保护装置、防爆真空开关、圆环链和联接环等)充分利用厂家代储方式实行“零库存”,从总体上缩小其在时间、库存面积及相关资金方面的占有量。

再次,充分利用买方市场的优势,尽可能地寻找库存替代物。A企业定期就系列物料的宏观市场进行调研,对于在特定时段内确定属于买方市场的物料,充分利用物料充沛的市场作为公司零成本甚至负成本库存的替代物,最大化地减少库存及其占用的流动资金。如A企业通过技术分析将合结元钢用碳结元钢进行物料替代,即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将45#碳结元钢进行调直热处理后达到皮带机滚筒轴的技术要求,将C梁的接头、耳子采用35#碳结元钢、C梁调角楔、圆销采用45#碳结元钢替代,用货源丰富的物料替代了货源短缺的物料,直接节约成本12.8万元/每年。

最后,强化物料应用监督,最大化地推动库存资金的利用和消化。A企业还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或暗访,指导督促库存单位及生产班组的交接情况及后者在生产流程中利用消化物料的情况,以倒逼逻辑最大化地推动库存资金的利用和消化。

如上各种措施的出具实施推动了材料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使A企业库存资金成本在全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在两年内由70%降低到58%,库存率降低了近20%,库存资金周转率提高了51%,是A企业实现从年盈利67.75万元到年盈利161.8万元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A企业原有材料计划管理举措的缺失及整改思路

如上各种措施在部分地发挥了推动作用的同时,也显露出其本身的系列不足之处,比如在有限的部门沟通和协作并不能解决信息交流问题,反而容易因部门间的妥协影响物料质量;另外,少数物料“零库存”的实施及买方市场优势的有限性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影响正常的生产节奏,甚至造成规模化的被迫停产现象的发生。

基于此,为了确保材料管理工作水平的持续提升,A公司自2013年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鉴业内先进经验,陆续推动如下三方面的措施:

首先,成立联席会议及专门小组,构建完善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机制。总经理办公室多次邀请各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确定成立由各部门主要领导及关键岗位负责人参加的专门工作小组,系统厘定各部门及岗位的职责,构建完善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机制,全力确保确保生产用料需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传达及对物料消化环节的适当监督。

其次,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优势,构建材料管理信息系统和适当共享的信息平台。高级管理层多次强调构建材料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专门设置了相关部门均共享的物料信息平台,颁布相关制度,确定相关负责人员及时更新、更改各个物料的价格、需求及市场情况的节奏、要点和原则,为个别项目“零库存”的适当与否及买方市场优势的判定提供准确而及时的基础信息。

最后,推崇供应链管理模式,调整组织结构创新微观管理举措。在宏观组织结构方面,将原来分散在多个事业部的库房移到采购部统一管理,力行 ABC 分类管理材料原则;对原来的采购部,按照供应链管理理念的要求及公司高级管理层的新规划,重新编制了供方管理流程、材料采购流程、新材料管理流程等,增加了材料采购核价流程、采购合同网上审批流程、材料编码等新流程,强化了对新流程关键环节的控制。

三、效果预期及相关原则分析

新的系列举措的深入实施,在A公司效果立竿见影,主要表现是“三减”:一是编制减员,在信息化建设及结构调整的双重推动下,库存及采购功能的部门减员6人,占总数的30%;二是流程减时,在新措施实施以后,大多数材料从采购、入库到进入生产部门的消化环节所用的时间周期逐渐缩短,平均值在半年内缩短了35%;三是库存资金降低,自推进实施系列新措施以后,A企业的库存资金逐月递减,半年内1174万元减少到787万元,减少幅度高达30%。

应该说,如上数据比较喜人,是A企业材料计划管理优化的重要表现,不过如若确保这些现象作用的切身发挥,无论新措施还是旧行为都应该坚持两个原则,一成本效率原则,要绝对避免降低超过限度影响正常产能发挥;二是长效和整体原则,要着眼于企业整体及长期意义上的降低和优化,绝对避免部门或者环节利益高于企业整理利益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朝江.工程公司材料管理策划.四川建筑. 2010(03)

第2篇: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

【关键词】安全技术 计算机技术 优化 网络数据库

目前社会发展加快,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使计算机网络广泛的应用在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计算机技术在其应用过程中是通过网络数据库从而实现了对信息数据的储存以及管理,但是因为网络具有开发性的特点,所以使计算机的网络数据库在应用过程中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对整个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将会造成直接影响。大量信息数据被储存在计算机的网络数据库中,各种安全问题一旦出现,会导致信息数据的大量消失,其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很有必要对计算机的网络数据库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其存在的威胁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从而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提供保障。

1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目前应用现状以及其存在的威胁

1.1 目前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应用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对计算机网络应用环节开展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存储以及管理模块上开展的基础上,因此其要通过计算机的网络数据库,才能适应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要求,从而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效开展提供保证。现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运行模块当中,保证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了计算机领域中的重点研究课题。然而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对计算机数据和信息的存储以及数据库中储存的数据信息相当大,其受到外界的安全攻击很频繁,给用户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必须采取高效的安全措施,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是建立在普通后台的基础上,是通过浏览器等其它软件进行计算机数据和信息的存储以及查询和利用。网络数据库特征有:一是能够有效保证数据和信息存储的完整性以及一致性;二是能够高效存储大量的数据信息。另外,我国目前的网络数据库部署具有简单及方便的特点。它的网络环境比较复杂和开放,因为网络环境的开放,造成了其频繁受到外界的攻击以及非法入侵,使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因此,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可靠性以及多用户性,我们必须进一步优化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另外,大量重要且敏感的数据信息被存储在网络数据库中,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1.2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中分析其存在的威胁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运行过程存在着对网络数据库的威胁:一是网络手段的攻击,如果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较低或者不存在安全性,那么会使网络数据库得不到安全保证,因此很有必要优化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二是用户自身的操作不当造成了网络数据库出现信息和数据不正确;三是非法访问了权限范围外的数据信息。四是攻击了对网络数据库的合理访问;五是对数据资源信息进行了非法窃取和篡改。

2 对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技术提出优化

由于目前的网络环境不断开放,造成了网络数据库在运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出现安全问题,从而容易泄露和丢失网络数据库中的重要数据和信息,给用户造成的损失很严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对网络数据库进行安全高效的控制管理。为保障数据信息的合法性,我们必须优化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技术方案,通过优化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内容来提高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于网络数据库的安全处理,首先要处理好整体数据信息存取的安全性以及合理性。图1描述了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方面,优化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技术提出以下措施:

2.1 对数据库进行加密

对数据库进行加密是保护网络数据库安全的常用技术手段。通过对数据库加密程序的应用,有效的增强了数据库内部数据的实效性以及安全性。将特殊的算法有效应用在模块的加密过程当中,进行高效的改变数据信息,并且为用户提供了可加密的应用信息。其次在数据库的加密模块当中,正确的解密方法用户必须牢牢掌握,以便于获取更全面的信息数据及其原始内容。优化处理数据库加密系统的内部模块是保证模块顺利开展的关键,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加密环节和解密环节进行优化,增强非可辨的数据信息和可辨的数据信息两者转换的规范性,对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解密和读取。另外,对于进行加密的相关数据信息,非授权用户不能翻阅读,这样使网络数据的安全性从根本上得到了保障。

2.2 数据的备份及恢复

对数据备份及恢复技术的加强应用,是对网络数据库信息被完整统一获取的保证,及时地发现网络数据库系统中出现的各种障碍和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改进及优化措施。数据信息管理人员应当把数据恢复技术给充分应用,进行合理处理相关备份文件,以便在最短的时间里,使数据库中相关数据资料能够尽快恢复,使网络数据库系统故障问题的出现得到有效避免,从而降低了社会经济损失。合理建立有效的数据备份以及恢复是网络数据库的保障数据机制,并且可以作为一种常用技术手段。此机制在其运用过程当中,在网络数据库系统故障的出现时,管理人员能够结合以前备份的数据文件,可以及时地恢复到初始状态。数据备份信息处理时,一般采取静态和动态以及逻辑备份等多种形式。磁盘镜像和备份文件以及在线日志是经常使用的数据恢复技术,在其使用过程当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数据库运行模式,对备份恢复技术的可行性有效进行选择。

3 总结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开发性的特点,使外界因素容易对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优化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技术,并且要不断更新和改进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技术是重中之重。本文通过采取用户身份认证和数据库加密以及数据备份和恢复,再者有审计追踪和攻击检测等多种措施对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技术进行了有效优化,使网络数据库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得到了保证。

参考文献

[1]彭全智.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方案[J].电子制作,2013.

[2]宫利辉.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方案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

[3]于丹妮.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的优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

第3篇: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

一、建筑施工管理的重点

(1)全面了解工程情况。施工前将准备工作做好,全面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熟悉图纸、技术规范的操作流程,了解操作细节。熟悉工程对施工流程、施工技术、技术措施、现场布置等的相关要求。此外,还要做好工程的勘察工作,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并且可以提高工程的现场管理。

(2)进行目标组织管理。施工目标组织管理是施工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将施工准备工作做好,向施工人员交代好施工方法和施工要求有利于实现工程的整体目标。对质量、成本、工期等施工中的制定施工目标,协调好施工任务、施工流程,保证施工顺利开展。对于施工中比较重要的环节,要安排具有良好技术水平的作业人员。及时纠正施工中遇到的各种违规、违章操作。此外,还要做好检查措施,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纠正。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工程的质量评定工作。

(3)做好人员管理。工程项目施工除了要有良好的技术手段外,还要求具有科学的管理措施。工程项目的完成是依靠每一个施工成员来开展的。所以项目开展得顺利与否和项目部的凝聚力有很大的关系。

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在施工的过程中,大多数员工只是关注自己工作范围中的工作,对工作范围外的管理不够关心,工作积极性不高。

(2)岗位设置不够完善。虽然为一些特殊的工作岗位配置了工作人员,但还不够完善。

2、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材料浪费严重。由于仓库保管员在发料的过程中缺乏书面依据,只是按照项目部的口头指令来发放的,造成材料发放数量的准确性不高,材料浪费严重。项目部缺乏对应的材料管理制度,相关班组只是以班组的自律性来管理材料,由于材料使用量一般都小于材料的领用量,多余的材料一般都不能及时退回仓库,导致材料浪费。

(2)仓库管理不完善。①由于仓库管理制度不完善,进料时不进行验收,发料时也未按照发料单分发材料,库房中账目不够明确,缺乏可以查询物资材料的账目,增加了工程施工成本。②材料堆放不规范。同类材料不放置在相同位置,材料的存放不够整齐,不同规格材料混合放置,这些都增加了库房材料的管理难度。

(3)机械设备管理存在问题。由于施工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类型多、数量大、管理难度大。在管理的过程中,项目部缺乏管理资料,机械设备的技术档案不齐全,无法全面了解设备的实际情况,增加了设备维护难度。

三、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优化方法

1、对施工现场的岗位设置进行完善

考虑到当前特殊岗位存在并岗、空岗的情况,要对现场施工的岗位设置进行完善,除了安全员、质量检测员、仓库保管员、材料员等已经确定的岗位以外,还要设置安保人员、夜间巡查人员、消防检察岗位等。此外,项目部还要设置档案管理人员,针对岗位的要求设置相应的人员,做到专岗专人。使所有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尽到自己的责任,从而将本职工作做好。

2、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1)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将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挂钩,将项目管理人员的奖金、工资和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联系到一起,灵活分配施工人员的工资,在确定奖金分配方案和工资分配方案时,要先征求员工的意见。

(2)充分征求项目经理的意见,由于项目经理对项目的具体情况十分了解,和奖金、工资有关的措施都要由项目经理进行。不搞个人主义,将现场奖金福利和每一个员工都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通过建立公平的激励制度,还可以达到全员管理的效果。

3、施工过程管理优化

(1)材料的管理

由于本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不够严格,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优化施工材料的管理方式。

①编制发料单。在领取材料时,项目部要先编制工程量发料单,仓库人员根据发料单分发材料,此外,仓库管理人员要将仓库的实际情况上报给相关负责人。

②保管好仓库中领取的材料,领取出来的材料不能随意丢弃,并在现场通道上堆放。

③各个班组要编写自己的材料台账,并将记录工作做好,做好台账的保护工作,将领料单的评测工作做好,对节约材料的行为进行奖励。

④要将统计工作做好,将统计记录保留好,对需要记录材料的规格、数量、质量、应用部门等进行统计记录。

(2)现场仓库管理进行优化

由于仓库的管理比较混乱,导致工程的施工成本增加,对于这一情况,制定了以下优化措施:

①制定库房物品摆放制度。库房中的物品在摆放时,要根据规章制度进行摆放,将规章制度贴在醒目的地方。

②将仓库管理作为重点,记录仓库材料的进出情况,并对材料的规格、数量、工序和使用位置进行记录。

③做好白灰、石膏板等怕潮材料的防潮措施。

(3)施工机械的管理优化

①首先要将机械设备的统计工作做好,将台账做好。对现场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并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巡查设备的实际情况,及时向上级单位报告检查情况。

②将施工机械的零件损耗、油耗、配套设备的损耗的统计工作做好,并定期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③设备进场后,对设备进行验收,合格后才可以进行施工操作。

第4篇: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

1.库存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现代企业的发展已经逐渐将库存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通过合理地控制库存量,既能减少不必要的库存成本,又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但从建筑施工行业来看,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导致库存的种类和数量往往同施工进度无法保持同步,间接产生了需要的材料缺货率高、补货不及时,不需要的材料又积压过多,严重影响了资金的周转,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

2.库存储量不合理,与生产经营相脱节。对于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所拥有的资金等资源都是有限的。一方面,为了降低库存资金占用流动资金总额的比率,企业尽量降低库存量,但是,这样其一会影响工程进度,其二频繁的补货会增加采购费用,进而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工程进度,企业在采购物资时没有合理考虑生产需求,导致材料积压,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影响了资金周转率。

3.库存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保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就必须保持一定量的库存,也就产生了库存成本,包括仓储费、保险费、运费、折旧费等。而且显而易见,库存成本会随着材料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伴随着相应的设备管理费、人工费的增加,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二、改进建筑施工企业库存管理的措施

1.构建企业内部物资管理平台,优化物资采购和库存。建筑施工企业通过构建企业内部物资管理平台,将供应商的各种材料信息和施工项目的物资需求信息整合到一起,实现物资采购与库存的信息共享,这样企业就可以按照施工进度和需求合理配置材料,实现由供应商定时、定点、定量配送物资,减少库存量,优化库存结构,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运用ABC重点管理法对库存材料实行分类管理。此方法是把各种库存材料按其品种、数量和金额的大小,划分成ABC三类,进而针对不同的种类采用不同的管理与配置方法,突出重点,统筹兼顾。A类物资的品种、数量约占全部存货的10%,资金约占70%。此类物资应该享有最高的优先级,需要重点控制。其主要措施有:同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确保材料能够及时供给。精确计算每次的订货数量和再订货点;严格按照预定的数量、时间、地点组织订货;认真进行市场预测和经济分析,尽可能使每次订货量符合实际需求。B类物资的品种、数量约占全部存货的20%,资金约占全部金额的20%。此类物资需要适中控制,可采用定期控制方式,如按经济订货批量进行订货,大约每隔3个月检查调整一次。C类物资的品种、数量约占全部存货的70%,资金约占全部金额10%,对C类物资的控制应该以成本最小化为原则,在保持一定库存量的基础上,通过标准化管理,将材料进行更细致的划分,进而提高管理效率,一般每年调整检查一次即可。

3.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供货关系。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所需要的物资种类较少,而单一种类的物资需求量又比较大,因此选择稳定的、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对于施工企业是非常重要的。既能保证稳定的物资供给,又减少了反复的询价、议价环节,而且长期的合作可以使企业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和可靠的质量拿到物资材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

三、结语

第5篇: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

关键词: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水库管理

引言

现代社会,水库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给人们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用水,而且在防洪抗灾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水库除险加固技术是近些年来我国施工人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有效的保证我国水库的质量,需要提前对水库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通过除险加固才能提高水库基本的使用效率,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巨大的保障。针对水库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为我国的水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 病险水库概述

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库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平台。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水库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病险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水库大坝不结实,水库坝体出现的渗水开裂现象,以及由于人为的管理不善和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造成的水库质量问题等,它们直接威胁当前水库的使用,对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会带来直接的严重影响。

2 水库的管理

在水库的管理方面,需要重点做好监督。保证水库的安全和稳定是水库运行的前提和核心,也是现代化水库建设的基本标准,因此水库修建完成后,需要对水库合理的管理,以保证其基本的运行情况。就目前的水库管理来说,我国主要采用的是自动化管理和标准化管理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是现代化水库管理的基本方式和标准。其中的标准化管理是指对水库运行的基本性能进行的管理,一般来说,需要采用全面的管理方法,合理的保证水库的运行情况,实现高标准高智能的管理,而自动化管理是现阶段比较流行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科学计算出来的数据进行的标准化管理过程,需要对工作人员同样进行管理,以保证其技能水平。

随着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计算机网络进入到千家万户,因此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成为当今水库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在水库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其不同的需求,进行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管理,管理的工作主要包括各种机械的自动化,大坝数据的测试和归类,各个系统间的技术自动化等各个方面,在自动化管理下,水库能够把握好当前的数据水平,确保项目在有效的范围内合理运行和发展。

3 常见的病险水库加固技术

3.1 土石坝坝坡滑动破坏加固技术。

在水库的管理中,最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土石坝坝体在重力作用下的破坏,这种现象可能是向上或向下的移动趋势,移动的范围也会根据当时当地的地质情况有所不同,但同样会造成坝体的破坏。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有可能造成岩土工程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开裂等现象和问题,一般来说,目前的坝坡现象都是一种稳定趋势和模式,否则很有可能会出现失稳和滑坡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坡内岩同抗剪和影响的结果。

3.2 土石坝坝体灌注粘土浆加固技术。

目前,我国在土石坝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的加固措施。而针对不同的水库病患,采用的加固措施有填充式和劈裂式两种。一般情况下,在加固的过程中,采用的是灌浆的方面,在孔洞处需要直接进行施工和处置,而在一些特殊的部分,需要首先利用压力的作用,劈开坝体结构,从而形成一定的注浆结构,再采用压力的方法进行注浆,以达到加固的目的。因此,在水库的施工中,需要结合当地不同的地质条件,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保证基本的施工质量和水平,合理的利用技术资源,确保工程的稳定性。

3.3 坝体和坝基的密实加固技术。

在目前的工程建设中,土石坝工程的最大优势在于施工方便简单,但是这也是其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和隐患。其中由于土石坝在施工中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使得其在施工中填筑要求往往都无法达到施工质量要求和设计标准,这就造成了其在日后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隐患,需要我们及时的进行加固和修复。因此提高坝体和坝基密度是消除病险库的首要课题。提高坝体和坝基密度更是兴建土石坝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新建坝,坝体与坝基的密度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论证,精心设计,选择最优施工加固方案,精心施工。对于坝体密度主要控制填筑质量,包括坝料的选择,碾压试验,碾压方法及碾压施工各项参数等,均应严格按有关规范进行,以确保坝体填筑质量。

3.4 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技术

随着高分子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自20 世纪以来,相继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合成纤维,诸如:聚抓乙烯纤维、聚乙烯醉、聚酞胺纤维等等。由于合成纤维比人造纤维具有优越的性能,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实践也表明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理想的新颖工程材料。作为崭新的土工建筑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历时甚短,但发展颇快。目前,已出现若干系列产品。其中主要产品及其主要应用功能为:

3.4.1 土工织物为应用于岩土和土木工程所有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制成的透水的织物,主要作用为排水、过滤、隔离、加筋、侵蚀控制和防护等;

3.4.2 土工格栅为受张力元件连接成规则网状结构,其开孔面积远大于张力元件,应用于加筋;

3.4.3 土工网为重叠肋所连结成规则致密的网状结构,应用于液体和气体的输送;

3.4.4 土工膜为相对不透水的聚合物薄片,在岩土和土木工程中作隔截液体和气体的输送;

3.4.5 土工席垫为单纤维粘合成三维透水的聚合物垫,用于侵蚀控制中保护土粒、底脚和微小织物;

3.4.6 土工格室为用织物、格栅或薄膜条交叉连结成蜂窝或蜘蛛网状的三维结构,应用于侵蚀控制和保土;

3.4.7 土工复合材料为用两种以上土工合成材料经人工组合的复合体,用于排水、截水及加筋等。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各种水利工程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而水库作为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保证其质量是做好生产和生活的前提,在水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所需要采用的手段也在不断的加强,为做好施工工作提供了保障,因此在水库的施工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确保整个工程能够发挥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 温育维. 小型水库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除险加固解决建议[J]. 民营科技. 2009(09)

第6篇: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库存管理;库存点检;三色卡管理

1煤炭企业库存管理现状

1.1储量不合理

为防止缺货影响生产,有些部门在申报采购计划时,申报量远高于实际需求量,造成库存积压现象严重,流动资金占用额过高,给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带来困难。

1.2忽视库存管理

大多数煤炭企业库存管理的技术手段滞后,企业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缺乏,造成企业库存损毁报废、超储积压等问题严重,忽视了业务流程优化和制度化建设。

2煤炭企业创新库存管理模式的意义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企业都会遇到的管理问题,它对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及企业的利润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煤炭经济市场低迷,煤炭价格一再降低,企业利润不断压缩的情况下,煤炭企业必须适应市场变化,对物资的采购和库存采用灵活的管理方式,创新库存管理方式方法,以求达到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运作效率的目的。

3煤炭企业库存管理模式创新机制研究

3.1实施“联合库存管理”

实施“联合库存管理”,即身处供应链中的供应商、物资供应分公司和使用单位三方对库存进行联合管理,它强调三方同时参与,共同制订库存计划,同时明确三方各自的管理责任。在实施“联合库存管理”时,需从以下3方面入手:①物资分公司综合利用供应商提供的市场信息及使用单位的消耗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物资储备定额管理体系,确定哪些物资需要每个矿都储存、哪些物资在某一矿集中存放、哪些物资由供应商代为存储。②物资供应分公司按定额和生产需求计划,安排供应商备货、送货,并定期开展库存结构分析,分别按定额、库龄分析库存结构,形成分析数据。如果有必要,供应商需负责对超储物资进行调剂,对缺货品种补充库存。③为供应商管理库存提供支持平台,即通过冀中能源物资采购网,物资供应分公司定期将库存信息、采购信息、交货信息及物资调剂信息及时,供应商可以远程获取相关信息,及时控制库存。联合管理库存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信息优势和管理优势,提升了保供水平,减少了储备资金占用,避免了积压报废损失,降低了供应商运营成本,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3.2进行“库存点检”

库存点检就是根据订货周期及经济订货批量制订合理的储备定额,保管员通过库存点检随时掌握库存变化,定期进行库存结构分析,出现问题及时上报相关责任人,由责任人负责解决。其目的是保证常用物资及关键物资保持合理库存,不能因缺货而影响生产或因储存时间过长而造成积压,同时避免因频繁进货而增加采购成本。库存点检制度的实行,实现了库存管理检查、反馈、处理、复查的闭合循环,有效防止了缺货或积压现象的发生。

3.3开展“三色卡管理”

“三色卡管理”就是结合以往各类物资的消耗规律,逐项制订合理的物资储备定额,库存物资对照已制订的储备定额,用红、黄、白三色分为表示3个关注和控制等级,在材料卡片逐一标注,从而能实时了解库存物资结构及超储、积压情况。

3.3.1物资白色卡的应用

仓储数量不超储备定额的物资挂白卡,白卡属正常流转物资,但采购批量也要加以控制。同时关注该类物资库龄,库龄超过6个月以上的物资(保险储备除外),如果到货后一次也未消耗,就要提高关注度,下调储备定额,改挂黄卡。积极采取外部调剂、置换、返厂等措施及早着手处理,加速物资流转,避免形成积压物资。

3.3.2物资黄色卡的应用

仓储数量超过储备定额的物资称为超储物资,此类物资挂黄卡。这类物资一般是因使用单位提报需求计划的数量较大,但物资购入后又因生产条件的变化等因素,实际使用量减少或暂不使用,也有因储备定额制订不合理造成的。黄卡物资原则上不允许再采购,如确需采购,要有理由、有审批。同时关注该类物资的库龄,库龄超过3个月要积极采取内部替代利用、外部调剂、返厂等措施及早着手处理,避免形成积压物资。

3.3.3物资红色卡的应用

由于技术进步、工程竣工或主机淘汰等而不再使用的物资要挂红卡。此类物资属长期存放的积压物资,一律禁止再次采购。要作为仓储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采取外部调剂、返厂、置换等措施,避免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3.4建立“预警机制”,防止小仓库反弹

长期以来,煤矿生产单位都设有材料工房来储存在用工具和临时使用材料。然而,有的单位却将工房变成小仓库,储备大量材料和配件,造成库外有库的不合理现象,从而造成物资重复备货和物资积压,材料流失,并存在安全隐患。预警机制针对以上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采取重点物资、控制发放,交旧领新、限制发放,多余物资、及时退库,制度制约、奖罚分明等有力措施,有效杜绝小仓库现象的存在,减少资金的占用,消除安全隐患。

3.5狠抓“物资调剂”

物资调剂是仓储管理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物资供应分公司要求计划员做好以下3方面的工作:了解需调剂物资的性能及用途,熟悉需调剂物资的库存和代用情况。②扩大调剂范围,优先内部调剂。计划员在日常处理计划时,首先关注每月所报计划是否包含库存积压物资,是否有可代用物资计划,并及时与使用单位及积压物资所在单位沟通进行内部调剂,实现各矿厂互通有无。③积压物资在公司内部调剂困难的情况下,需积极与供应商联系,做好返厂和退换货处理。针对因机型淘汰或因井下条件变化等原因所形成的永久性积压物资,物资供应分公司与供应商进行多方协调进行返厂处理,主要包括以销售名义退货和等值换货。对于等值换货,需让供应商将本站永久性积压物资等值换成常用物资,实现有效处理。

参考文献

[1]梁志才.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联合库存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09).

[2]时珊.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的比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12).

[3]王冬冬,杜敏.论煤炭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16).

第7篇: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库存管理;库存点检;三色卡管理

1煤炭企业库存管理现状

1.1储量不合理

为防止缺货影响生产,有些部门在申报采购计划时,申报量远高于实际需求量,造成库存积压现象严重,流动资金占用额过高,给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带来困难。

1.2忽视库存管理

大多数煤炭企业库存管理的技术手段滞后,企业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缺乏,造成企业库存损毁报废、超储积压等问题严重,忽视了业务流程优化和制度化建设。

2煤炭企业创新库存管理模式的意义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企业都会遇到的管理问题,它对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及企业的利润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煤炭经济市场低迷,煤炭价格一再降低,企业利润不断压缩的情况下,煤炭企业必须适应市场变化,对物资的采购和库存采用灵活的管理方式,创新库存管理方式方法,以求达到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运作效率的目的。

3煤炭企业库存管理模式创新机制研究

3.1实施“联合库存管理”

实施“联合库存管理”,即身处供应链中的供应商、物资供应分公司和使用单位三方对库存进行联合管理,它强调三方同时参与,共同制订库存计划,同时明确三方各自的管理责任。在实施“联合库存管理”时,需从以下3方面入手:①物资分公司综合利用供应商提供的市场信息及使用单位的消耗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物资储备定额管理体系,确定哪些物资需要每个矿都储存、哪些物资在某一矿集中存放、哪些物资由供应商代为存储。②物资供应分公司按定额和生产需求计划,安排供应商备货、送货,并定期开展库存结构分析,分别按定额、库龄分析库存结构,形成分析数据。如果有必要,供应商需负责对超储物资进行调剂,对缺货品种补充库存。③为供应商管理库存提供支持平台,即通过冀中能源物资采购网,物资供应分公司定期将库存信息、采购信息、交货信息及物资调剂信息及时,供应商可以远程获取相关信息,及时控制库存。联合管理库存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信息优势和管理优势,提升了保供水平,减少了储备资金占用,避免了积压报废损失,降低了供应商运营成本,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3.2进行“库存点检”

库存点检就是根据订货周期及经济订货批量制订合理的储备定额,保管员通过库存点检随时掌握库存变化,定期进行库存结构分析,出现问题及时上报相关责任人,由责任人负责解决。其目的是保证常用物资及关键物资保持合理库存,不能因缺货而影响生产或因储存时间过长而造成积压,同时避免因频繁进货而增加采购成本。库存点检制度的实行,实现了库存管理检查、反馈、处理、复查的闭合循环,有效防止了缺货或积压现象的发生。

3.3开展“三色卡管理”

“三色卡管理”就是结合以往各类物资的消耗规律,逐项制订合理的物资储备定额,库存物资对照已制订的储备定额,用红、黄、白三色分为表示3个关注和控制等级,在材料卡片逐一标注,从而能实时了解库存物资结构及超储、积压情况。

3.3.1物资白色卡的应用

仓储数量不超储备定额的物资挂白卡,白卡属正常流转物资,但采购批量也要加以控制。同时关注该类物资库龄,库龄超过6个月以上的物资(保险储备除外),如果到货后一次也未消耗,就要提高关注度,下调储备定额,改挂黄卡。积极采取外部调剂、置换、返厂等措施及早着手处理,加速物资流转,避免形成积压物资。

3.3.2物资黄色卡的应用

仓储数量超过储备定额的物资称为超储物资,此类物资挂黄卡。这类物资一般是因使用单位提报需求计划的数量较大,但物资购入后又因生产条件的变化等因素,实际使用量减少或暂不使用,也有因储备定额制订不合理造成的。黄卡物资原则上不允许再采购,如确需采购,要有理由、有审批。同时关注该类物资的库龄,库龄超过3个月要积极采取内部替代利用、外部调剂、返厂等措施及早着手处理,避免形成积压物资。

3.3.3物资红色卡的应用

由于技术进步、工程竣工或主机淘汰等而不再使用的物资要挂红卡。此类物资属长期存放的积压物资,一律禁止再次采购。要作为仓储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采取外部调剂、返厂、置换等措施,避免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3.4建立“预警机制”,防止小仓库反弹

长期以来,煤矿生产单位都设有材料工房来储存在用工具和临时使用材料。然而,有的单位却将工房变成小仓库,储备大量材料和配件,造成库外有库的不合理现象,从而造成物资重复备货和物资积压,材料流失,并存在安全隐患。预警机制针对以上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采取重点物资、控制发放,交旧领新、限制发放,多余物资、及时退库,制度制约、奖罚分明等有力措施,有效杜绝小仓库现象的存在,减少资金的占用,消除安全隐患。

第8篇: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

摘要: 水库管理工作主要是指水库的利用与管理。利用是指发挥水库的功能和效益,管理是为了确保水库的安全,延长水库的寿命。我国的水利工作正处于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阶段,作为水利工作重要内容的水库管理工作,必须跟上这个转变,逐步实现水库管理的现代化。现代水库管理是我国水库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水库 水库管理 现代化管理

引言

近几年来,水库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但还是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水库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工程老化失修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水库的安全,水库的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库一旦失事,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作为水库的管理部门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对水库管理工作的检查监督,确保水库安全运行。本文就水库中的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1、传统水库管理

传统水利是以兴利除害、防洪度汛、供水发电为主。回顾过去有其客观发展的必然性。传统水利工作下的水库管理主要针对人为建筑的工程部分即水工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的管理。管理范围小,管理面窄。反映了重工程轻资源的实际。传统水库管理还存在着重更改大修,轻检查养护等问题。造成了对财力、人力、物力的浪费。水库管理主要是通过规程、规范来实现。传统的规程规范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由设计根据理论,规范等的分析提出的要求;二是在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三是由其他行业借鉴,各水库管理单位相互学习,相互参照。在实际工作中,水库管理人员普遍发现,传统的规程规范由于经验不足,重建设轻管理等原因,往往导致管理脱节、经验不足、理论僵化、管理力量薄弱;理论内容多,实际内容少,定性内容多定量内容少;内容脱离实际无法执行,流于形式;管理人员多于专业人才,特别是在工程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保养方面更是如此。

2、针对现状的解决措施

2.1在搞好工程的同时,兼顾资源优化配置

水库管理丁作是针对水的工作。它不但包括水的安全、水的利用。还应包括水质的好坏、水的多少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管水的单位不管水的好坏和多少,不实施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显然是不合道理的。所以,现代水库管理范围应向上游延伸和扩大,管理工作内容相应增加。不但要管好水工建筑物及其配套设备,还应管理水库岸坡,流域植被。管理的职责不单是工程设备的安全运行,还要包括水质、水量和资源优化配置。当然由于和当地政府部门的交叉,管理受到制约,但我们应该也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岸坡是否稳定、有无塌方、滑坡,定期调查了解流域范围内污染源及水污染状况,定期调查走访供水用户的使用情况,写出分析报告和治理改进意见。保护水库的水质和蓄水能力。

2.2完善工程和非工程设施

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逐步改善水库的交通和通讯设施。这其中,交通方面隶属于交通部门管辖,应与交通部门协商,加宽车辆等交通设备进入水库的道路,或者增加入库的道路的条数,最起码也要满足防洪标准,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另外,要提高水库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硬件设备,水库的监管是水库管理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的工作,一定要增设监测设备,加强监测力度,进行坝体、坝基图纸的检测,增设渗透压力等观测设施,及早发现水库隐患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症下药。一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事后一定要做精密的分析和总结,以便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相关的经验。可以考虑增设一个资料收集与汇总的科目,对水库的信息做定期的汇总,为科学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资金比较充裕的前提下,一定要进行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养,加强专门员工的学习和培训力度。还要定期组织与其它单位之间进行工作经验交流。特别应注意的是,一定要加强对关键岗位上的员工进行专门教育,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要定期强调,学习水库安全方面的教育课程,强化每个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警惕。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聘请一些高素质人才,带动整个单位的向上发展。另外,要改善工作人员的生活条件,增强他们的主动性,这样将会更有利于提高水库的管理水平。

2.4明确水库管理的责任分配

就整个水库工程而言,它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水库管理的机构和部门比较多,合理地安排水库管理机构,细化每个部门的权限和责任显得十分重要。这样的做法使得水库的管理可以更加规范。按照每个部门的特点和类别,确定每个部门的职责,合理安排每个员工的职责和任务。另外,尽量提高每个员工的生活待遇,减少利益冲突,促进每个员工积极工作,增强每个水库管理者工作的主动性。只有在高素质水库管理人员的带领下,才能准确地掌握水库的运行状况,以便及时作出应对决策。只有这样才能为防洪,防水提供技术保障,才能使得周边的居民安全得到保障。

2.5保护水库资源

当前,工业、农业排污等现象十分严重,造成的水库资源浪费和污染十分严重。针对这些现象,水库管理人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制定具有权威性的水库资源保护制度; 制定水库环境保护条例和措施,并通过相关法律部门认证; 加强水法执政力量,做好水库工程的保护工作;做好对水库资源的研究,合理地分配和安排各区域的功能,可以与农业水产部门进行协商,开展水产养殖事业,加强水库环境的监测力度,强化水资源的保护监管力度;合理地控制水价,形成制约; 做好宣传工作,使得每个公民和单位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2.6水库的维护保养

维护保养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工程设备的美观、完整、良好的状态,延长寿命。维护保养;是工程管理基本内容。它是在工程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出了问题再去处理那是修理)。维护保养对于闸门启闭机、机电设备、观测设施尤为重要。维护保养与检查观测共同构成了工程管理的基本内容。他们是工程管理经常的、大量的、最基本的工作内容。是搞好工程管理的基础。所以他们应该是现代水库工程管理的重点。

3、结论

各水库的安全运行为社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保障水库能够平稳安全的运行成为水库管理人员所关注的焦点。对于目前水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当加强水库管理组织的建设,建立健全水库管理的机构,使咨询机构、管理机构以及政府机构等明确自己的责任,不断提高水库的管理力度。

参考文献:

第9篇: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

关键词:国库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169-02

近年来,人民银行国库部门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充分整合系统资源,不断推动国库业务流程的再造,加快国库信息化建设,着力构建管理科学、安全高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化、现代化国库。但随着国库会计核算数据集中、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和国库信息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的推广应用,也给国库资金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亟待我们研究和解决。

一、信息化建设对国库资金风险管理的影响

(一)国库直接支付加大资金清算风险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九项政策措施,要求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涉农、救灾补贴等政府性补助资金范围,实现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所需资金由国库直达最终收款人,确保各项财政支出资金及时安全拨付到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以上要求,人民银行各级国库积极开展国库服务创新,利用现代化支付系统的优势,由人民银行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直接将政府资金汇划到最终收款人和用款单位账户。但财政补贴资金直接支付业务是在国库核算生产机上办理的,支付信息送达县支库后要通过OA网传送至市中心支库,再由中心支库导入国库核算系统,中间环节多且不封闭,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二)横向联网加大国库风险管理难度

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是人民银行与财政、税务和各商业银行等部门按照统一联网方案、统一业务标准、统一接口规范、统一软件开发的原则开发建设的国库资金网络清算系统。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简化了纳税缴库程序,实现了税收申报缴库无纸化、业务处理一体化、税款资金适时划缴和部门间信息共享,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财政资金到账速度、方便纳税人缴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横向联网工程是一个牵扯到财政、税务、国库和银行等多个部门,涉及电子信息和资金汇划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衔接不好,都有可能导致资金风险。目前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控制系统,规范各相关部门的操作衔接,对系统运行监督管理责任进行明确,也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大了国库资金风险管理的难度。

(三)数据集中给国库会计核算带来新的挑战

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在确保各级国库核算主体独立存在的前提下,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业务处理流程,实现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统一处理、数据集中存储的全国集中。这是对国库业务处理流程的全新设计和全面再造,极大地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入库速度和使用效率。同时,TCBS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可供人民银行、财税及政府等相关部门共享使用,减少了国库信息的重复采集和纸质的传递。这为进一步深化国库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给国库核算带来了新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库核算主体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到整个核算的正常进行。

(四)国库信息开放透明潜藏风险隐患

为了更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库收支数据,全面整合、加工处理、对外展示国库信息资源,人民银行设计开发了TMIS系统。TMIS系统是全国国库信息加工、处理、展示与利用的系统。TMIS的成功上线运行可以实现对全国国库各类业务数据的统一采集和存储,及时查询各级政府的收入、支出、库存,了解联网缴税企业的纳税信息,掌握国债发行、兑付等信息,为加强政府资金管理、促进货币与财政两大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协调提供信息支持,进一步增强了国库的信息服务职能。但随着国库业务信息日益透明和开放,国库对计算机的依赖性逐渐加深,网络、计算机以及系统安全成为国库风险的重要内容。如计算机病毒、网络非法侵害、应用系统本身设计缺陷、系统的内部控制功能不足等,都将直接影响国库业务的信息安全。

(五)制度盲区及建设滞后问题突出

随着各项新业务系统的不断投入运行,国库内部控制机制不能及时跟上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存在制度空白点。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国库业务中的广泛运用,电子信息、电子票据的大量使用等,现有制度还没有对这些业务作出较明确统一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使国库业务的信息技术运用存在制度盲区。另外,各级国库积极适应新业务的发展需要,对内控制度不断进行了补充完善,但相对于国库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国库会计制度建设仍显滞后。

(六)国库监督难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在传统方式下,国库会计核算监督的内容非常清楚,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国库报表的生成,整个国库会计核算处理过程产生的会计核算资料为事后监督提供了清晰的载体,监督起来方便、快捷,同时也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堵塞漏洞。信息化环境下,国库业务处理均由计算机网络按程序指令自动生成,传统的事后监督内容大都无法看到,依靠手工完成事后监督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国库业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

(七)国库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面对快速发展的国库信息化建设,国库新知识、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国库人员素质、业务水平、工作经验等明显不足;部分国库人员的工作思路始终停留在账平表对等规章制度的表面上,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对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再加之国库业务培训不到位,造成国库业务人员不能及时、全面、熟练地掌握国库业务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进而引发潜在的国库资金风险。

二、改进和加强信息化环境下国库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资金清算风险防范措施

对国库直接支付业务要切实加强风险防控:一是正确设置直接支付工具参数。支付工具参数是正确办理直接支付业务的关键,只有相关参数设置正确,才能正确地产生小额贷记批量报文。二是做到支付信息准确无误。财政部门收集补贴对象信息与其在开户银行留存信息必须保持一致。三是小额贷记批量支付文件包必须符合规定格式,财政部门生成的支付信息表格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四是支付密钥是保证支付信息安全和不被修改的关键,为此必须加强对支付密钥的管理。

(二)加大对横向联网系统的运行管理

为适应横向联网系统的运行,财税库银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应尽快建立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建立健全系统管理体系以及安全评价体系。要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和风险管理,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建立起高效的内控监督机制,确保横向联网系统的运行按照规定的程序规范运作。

(三)尽快开发建设相应的事后监督系统

要尽快开发建设与国库业务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国库事后监督系统,通过科学、完备的技术手段及时对技术参数变更、系统对接数据的核对等重要信息进行适时跟踪,保证事后监督基本与事前、事中业务同步运行,通过对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实施风险预警。同时要强化对事后监督人员的培训,使其熟炼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制度规程,不断提高国库监督质量和水平。

(四)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体系

结合国库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对现有国库内控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排查,找出内控制度的盲点,对原有制度中一些与现时业务不配套、不衔接以及滞后的规定予以修订、补充,形成一套较为完整与国库信息化相匹配的制度体系,以适应国库业务的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监督体系,将国库业务主管部门、事后监督中心、内审等部门在国库业务中应担负的内控职能、责任和作用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形成职责分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内控制度体系。除此之外,还要制定出异常业务处理的应急方案,以备突发事件下国库会计核算能够得以顺利开展。

(五)构建良好的国库内部控制环境

面对国库资金汇划清算方式的变化和风险点的前移,各级国库必须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国库干部风险意识,加强防范措施,把监督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对国库资金风险的防范。一是切实加强国库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国库人员的法制意识、制度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形成良好的制度执行氛围;二是要加强对业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主人翁意识,以达到防范道德风险的目的;三是要不断探索内控检查的新方法、新路子,监督检查要突破简单的、表面上的账平表对,要突出检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仅要检查业务核算的合规性,还要检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尤其要注重国库部门在管理环节上的问题,如对各岗位人员业务操作过程的监管情况、计算机管理情况、用户密码的管理情况、机房的管理情况、系统密押卡和密钥管理情况、应急防范措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

(六) 不断优化和完善系统功能设计

针对系统及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和完善系统功能设计,如增加对业务系统口令恶意登录识别、报警、记载和封锁等功能,增强系统安全防范自控能力。加强国库业务用机使用的管理,不仅要在所有业务用机上安装杀毒软件,而且要对杀毒软件随时更新。对系统数据备份采取双重备份,在设置共享时要设置专门的用户,权限应设置为只读,保证国库资金数据不被篡改。要做到业务过程全自动化,尽可能减少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人工干预,减少凭证传递和数据重复录入的失误,消除财税库行之间的信息间隙,提高国库数据信息的及时性、安全性和使用效率,将各类风险的防范措施和业务操作制度转化为计算机系统内在的具体要求,利用提高计算机的软件水平来强制国库人员规范业务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