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仓储优化设计范文

仓储优化设计精选(九篇)

仓储优化设计

第1篇:仓储优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仓储管理系统;优化措施;仿真技术

中图分类号:F253.8 文献标识码:A

仓储既是商品流通主要环节,又是物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支点。传统的仓储系统正逐步转向具有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现代仓储系统,其中信息化和以信息化做指导的先进技术就成为仓储业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国仓储管理信息化还不容乐观;仓储管理中的优化与仿真应用效果不太明显。本文介绍了仓储管理信息化现状,探讨了仓储管理中的优化措施、仿真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一、仓储管理信息化现状

仓储管理在整个供应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纽带,对整个物流系统有很大的影响。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是仓储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形式,我国仓储管理信息化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信息化水平低

中国仓储协会2005年4月公布的中国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整个物流企业有61%完全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在有信息系统支持的部分仅有38%有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我国配送物流企业中有58%完全没有信息系统支持,而在有信息系统支持的42%的企业中,仅有40%的企业有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现有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与人工记忆相结合,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使得货品仓储环节效率底下,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种是使用电子标签完全取代货品上条码的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这种方式虽然增加了查询和盘点精度、加快了出入库的流转速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标签的价格远远高于条码,使得系统应用的成本非常高,所以这种管理系统还处于概念试验阶段。

2。自动化绩效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立体仓库有300座左右,其中全自动的立体仓库有50多座,其中高度在12米以上的大型立体仓库有8座,这些自动化的仓库主要集中在烟草、医药保健品、食品、通讯和信息、家具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传统优势行业。在此基础上我国对仓库的研究也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还处于自动化仓储的推广和应用阶段。目前我国自动化仓库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利用率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确定、优势不突出,使许多库场资源闲置。

3.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不足

仓储管理过程环节多而且复杂,信息量大,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而多数仓储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大部分员工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很多自动化设施不能实施,使企业只能使用较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使得货品仓储环节效率底下,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4.公共信息平台欠缺

要提高仓库利用率、实现仓储信息化管理,就需要有公共信息平台。而我国仓储管理系统公共信息平台尚未健全,制约着我国仓储业的发展。

二、仓储管理的优化措施

针对自动化仓库利用率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确定、优势不突出和大量资源闲置的问题,应采取积极的优化措施以改变现有的状况。

1. 充分利用供应链管理成果,尽可能实现仓储资源共享

供应链管理强调组织外部一体化,合作共享和资源横向集成。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物仓储手段现代化和组织网络化,充分利用外部相关产业、企业的资源,真正实现仓储经营的规模化、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与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共同建设和使用自动化仓库,成为存货商、配送商、运输商、中转商、流通加工基地及其自有物流基地的后援。 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何区域内的仓储任务,并使物流成本合理,尽可能进行横向联合,开放各自的仓储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

2.重视“轻资产模式”仓储企业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开发闲置资源,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设备利用率,是仓储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虽然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并通过正常渠道有偿转让、变卖、租赁、换用闲置设备,鼓励仓储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应重视“轻资产模式”仓储企业健康发展。让“轻资产模式”仓储服务企业通过提高仓储管理的专业性、服务网络的覆盖面和管理流程的优质化,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扩展设备信息交流渠道,增强信息服务手段。

3. 建立学习型企业,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物流设备要实现高效能利用,需要有相适应的物流环境和科学管理,这些都要求有高素质的人才。在目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去发达国家考察学习,请专业人士或高校教师介绍经验、传授知识、办学习班等,或在技术院校招聘物流专业技术型人才,尽快解决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缺乏的局面。做好消化吸收工作,使其尽快国产化,以适应市场需要。

4. 完善仓储管理的法律法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我国现有的仓储管理的规章制度不适合仓储管理的现状,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仓储管理人员的观念法制不强。所以,要加快完善仓储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仓储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

三、仓储管理中仿真技术的应用

仿真技术是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术,它能以合理的成本模仿出一个真实的环境。仓储企业迫切需要提高盈利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技术上提高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水平,仿真技术是一种有效手段。仿真技术在仓储管理系统中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

利用仿真技术做出仓储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运行模型,判断设计方案的优劣,对不合理的设计进行修改,从而得出最优的设计方案。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达到优化仓储管理系统的目的。

2. 仓储成本估算

通过仿真技术可以估算仓储的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折旧费、运营成本、库存租赁成本、保管成本、订货成本、搬运成本等,根据仿真后的数据选择最小成本的仓库布局、设施和设备数量、人员的安排等。

3. 仓储库存的控制

对库存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减少仓库建设、仓库维修、仓库管理等的费用支出,利用仿真技术建立仓储库存控制的仿真模型,模拟仓储库存的入库、库存、出库的真实状态,根据改变其中的参数,分析不同参数下效益的优劣,从而仓储库存进行正确的控制,减少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量。

4. 仓储物流操作方式的选择

仓储物流操作主要包括仓储货位的分配、不同货种的拣货物、货物的托运等,工人所选择的货物储存方法、分拣货物方法、分拣货物路径的选择方法等都是影响仓储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利用仿真技术,比较仓储物流操作方式的优劣,从而选择合适的仓储物流操作方式。系统仿真还可以找到在仓储物流运作过程中对物流运作影响最大的环节,即瓶颈环节,通过不断的改进产生瓶颈的各项因素,比较产生的结果,选择最优的方式,达到优化仓储系统的目的。

在仓储管理中运用仿真技术,在设计过程中,这一环节可能会增加额外的成本,但长远来看,对仓储系统运行的合理、高效、低成本,有很大益处。利用仿真技术,通过仓储管理技术水平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优化与仿真应用效果评价

在仓储管理中运用仿真技术这一环节可能会增加额外的成本,但长远来看,对仓储系统运行的合理、高效、低成本,有很大益处。利用仿真技术,通过仓储管理技术水平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程锡礼和彭扬等人研究基础,本文加以补充,具体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系统仿真一般是一种非解析的分析方法,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它对复杂的仓储系统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有助于仓储系统分析。仿真模型是描述型的,仓储管理者面对的不再是一大堆枯燥无味的公式,而是活灵活现的实物图形。优化与仿真加深了仓储管理者对系统的行为的了解和对各备选方案优劣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改变各种变量(参数)来观察系统运行的变化以及对目标实现的影响,这样无需实际完成拟议的方案就能评价它们,或在不干扰现有系统的情况下对它们进行试验,还可避免无根据、无结果的争论。

第二,决策的制定与执行紧密结合,减少了执行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决策的失败很多时候是因为对执行没有考虑或考虑不够,仿真者为了建立、运行与实际问题相符的仿真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必须全盘考虑到与业务流程相关的细节问题,模型是以实际系统为基础的,因而有效地避免了这一问题。

第三,节省时间和浪费。仿真与在真实系统上做实验相比,一般具有所需时间短,无破坏作用,花费较少的特点。通过仿真可以避免新建系统或修改已有系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若不是通过仿真可能需要数天数月甚至更多的时间才会在实际系统中遇到,那是要修改得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第四,仿真可以帮助系统优化。仿真模型的一次运行,只是对系统的一次抽样模拟。从这一点分析,系统仿真方法不是一种系统优化方法,即它不能求解系统的最优解。但是,系统仿真可以依据对系统模型的动态运行效果,多次修改参数,反复仿真。从此意义上,系统仿真是一种间接的系统优化方法。目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于多目标、多因素、多层次系统,本身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最优解,优化仅为相对。不单纯地求最优解,而寻求改善系统行为的途径和方法,应该更为有效,系统仿真方法提供了这种环境。

第五,仿真提高了仓储信息化水平。我国仓储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大量的电子数据,信息化水平今非昔比。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仓储企业存在者重视硬件轻视软件的想象,信息利用能力低下,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却难以从中发现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仿真既要求仓储企业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水平,积累了足够的用于建模的数据,又能够提高决策层的信息能力。通过仿真辅助决策,作出良好的决策措施,给企业带来好效益,反过来又促进了仓储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

第六,优化与仿真应用正从学术成果向经济效益转变。三十年前,系统仿真在我国带点神秘色彩,只有少数科研人员在与国家安全相关的高科技领域从事研究与应用。目前,就连高校物流本科专业大多数都开设“物流系统仿真”课程,更不用说物流专业研究生。大量的学习和掌握了Automod, witness等物流仿真工具的人才深入到仓储管理第一线,并对仓储设计与管理进行可操作性优化与仿真实证研究,必将为提高我国仓储绩效产生深刻影响。

作者单位:肖桂春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物流管理系

李玲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敬.走进物流热潮中的仓储业――访中国仓储协会会长沈绍基[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6, 2: 32-34.

[2]李娜.我国仓储业现状、趋势与相关建议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1:84-85.

[3]林昶,黄庆,帅斌.我国现代仓储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122-126.

[4]沈绍基.中国仓储业十大热点问题与十项对策建[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6, 8:35-38.

[5]董彦龙.我国仓储物流现状及其优化[J].商业经济,2006, 6:15-16.

[6] 程锡礼.计算机仿真在物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D]. 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04,66-68.

On Application of Optimization and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Xiao Guichun Li Lingli

(Departmen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第2篇:仓储优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电力物资 仓储管理 规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3.4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44201

电力企业的物资仓储管理,包括物资计划制订、物资采购、物资使用和物资储备等几个重要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企业的物资仓储管理造成不良影响。电力仓储物资管理,普遍存在设备需求量大、技术更新快、品种繁多、规范复杂的情况,一些电力物资由于设计要求、方案审定、原材料采购、生产周期、检验试验、在途运输等内外部原因,采购周期较长,同时电力行业的物资具有需求波动大、计划性较难确定、现场施工情况多变、技术工艺要求特殊等特点,对电力物资的仓储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电力物资仓储管理部门必须及时、隹确、高效地对各类电力物资进行需求预测,尽可能地实现电力物资的“零库存”,同时进一步从电力物资供应链各个环节,着手优化、缩短各类物资的采购、交付周期,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降低仓储成本。因此电力物资仓储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成为企业发展与壮大的重要基础。

目前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管理缺乏信息化方法,过程得不到有效控制,货物种类多造成堆放货物环节有点混乱,公司机械设备少,大部分搬运处于手工阶段,随着业务发展、库存数据量日渐增加,经常容易出错,仓储技术相当落后。

2、仓库布局不够合理。由于各相关单位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仓库,导致仓库数量众多,但仓储布局不够合理,造成了部分部门仓储大量剩余而部分部门仓储能力不足的两极分化局面。而其中许多仓库作业仍旧靠人工操作。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严重地影响着企业仓储整体的运作效率。

3、货物验收不够合理。按照相关规定,物资验收必须进行逐一验收,包括外包装、数量、质量等,但目前受条件限制,只能进行外观验收,没有完全把好质量验收观,验收后的物资也没有严格按照类别分别存放。

4、库存布局不够合理。没有严格按照年度使用情况进行库存管理,有时出现库存过多或缺货现象。公司进出货物较为频繁,但是没有建立统一的共享库存资源。库存物料没有完全建立物料存放卡注明料号、品名、数量、时间等,没有严格按照先进先出原则发放物料。

实现仓储规范管理的具体做法:

1、制定完善的仓储管控办法。以制度为抓手,规范业务流程,构建与物资集约化变革相适应的仓储管理模式。从仓储现状、物资需求、信息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周密分析,按照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专业范畴的不同要求,制定了公司《物资仓储管理办法》、《抢修物资应急预案》、《物资仓储装卸安全规定》、《废旧物资管理办法(试行)》等仓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做到职责明晰、责任到人。通过建章立制,优化流程,固化了仓储管理各环节的管控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保障体系,有力推动了仓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2、严把物资验收关,保障物资质量。发挥各专业管理优势,建立横向配合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严格把关物资到货验收,运维检修部、基建部、施工单位、物资供应公司对产品质量监督齐抓共管,规范验收单、配送单、质保单、投运单签字确认流程,认真做好现场设备物资的验收、质量监督、安装调试问题的反馈,定期组织召开工程物资到货状况分析会,积极协调解决工程物资遇到的问题,设立产品质量监督反馈渠道,从物资仓储、出入库环节严把质量关。

3、推进仓储标准化建设。完善仓库配套设施,合理利用现有仓储资源,按照“四定位”原则对各类物资进行接收、保管、定期维护,做好“四验、四保”工作,验品种、验规格、验质量、验数量,保质、保量、保安全、保急需。实现仓库规范化、存放系列化、保养经常化,确保仓储物资帐、卡、物相一致,做到各类物资出入库准确率、储运完好率100%。

4、加强应急物资管理。建立应急物资台帐,定期进行保养维护,要求保管人员熟悉物资性能和使用方法。与车辆公司签订用车合同,确保任何环境下运输通畅。制定应急物资发放预案,开展应急物资发放演练,增加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5、统筹物资配送计划管理。全面分析电网建设规模、运维物资消耗等数据,建立科学的储备预测方法。推行仓储物资协同化管理,以签订合同到货时间分析为基础,根据现有仓储条件,推行链条式精细化管理。做好物资履约、仓储、施工的有效衔接,建立岗位人员业务帮扶机制,达到业务知识有效沟通、相互帮扶、相互促进的目的,确保物资仓储业务流程更细致、更流畅的运作。并建立工程物资需求和定量库存的协调机制。根据全年工程项目计划,提前制定物资暂存和配送方案,作好物资配送和工程施工进度的有效结合。

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措施:

1、推动仓储装卸搬运机械高效化。通过引入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仓储机械的技术改造,扎实提高仓储机械的技术性能。将载重量大、机动性强、操作方便、可维修性好的叉车、牵引车、托盘搬运车、码垛机等先进的装卸搬、运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仓储系统。在物料存取过程中,争取应用专家系统指挥机器人进行入架和出架操作,将多媒体技术和专家系统,应用于仓储机械人员培训、操作指导、远程现场监视、异地故障分析和诊断等。进一步完善智能化仓储设备,使仓储机械更加安全、更加可靠。

2、推广使用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信息处理技术,具有信息采集速度快、信息量大、可靠性高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质量跟踪等领域。条形码技术是实现仓储信息网络化的重要保障。现代仓储系统应尽量采用国家或国际条码标准,建立一整套物流条码标准体系,大力推进物流条码的应用和发展。

第3篇:仓储优化设计范文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ogistics, warehouse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ogistics system. 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development of warehouse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measures to establish information platform, introduce competition mechanism, optimiz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tandardize manage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关键词: 仓储管理;趋势;对策

Key words: warehouse management;trend;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165-02

0 引言

在物流行业中,仓储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通过科学地规划仓库空间,合理处置库存货品,以优化成本分配比例,最大限度的降低仓储物流成本是仓储管理的最终目的。快速、高效的仓储调度,有助于合理规划仓储空间,在最佳时间段充分发挥货品仓储的作用,从而实现商品仓储的“时间价值”与“空间价值”。

1 仓储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1.1 仓储管理的内涵 仓储管理指的是对仓库和仓库中储存的货物进行管理。从广义上讲,仓储管理是对物流过程中货物的储存以及由此带来的商品包装、分拣、整理等活动进行的管理。现如今,市场经济变化莫测,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仓储管理的运营规模和运营方式也在创新,仓储管理的功能由传统的存货管理逐步发展成现今集包装、分拣、整理、配送等多个环节与一体的现代物流运营模式,仓储管理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功能正逐步完善。

1.2 仓储的作用 企业物流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子系统就是仓储系统。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是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宗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仓储管理做起。快捷高效的仓储活动是物流企业服务客户、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具体而言,目前仓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①调节功能,储存在物流中起着“蓄水池”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调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运输的调节。②检验功能,储存为组织检验提供场地和条件。③集散功能,储存把生产单位的产品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再按照客户要求分送至消费地,衔接产需,均衡运输,提高物流速度,还可以直接把商品送到顾客手中。④配送功能,根据用户的需要,对商品进行分拣、组配、包装和配发等作业,并将配好的商品送货上门。

2 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加剧,仓储管理顺应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2.1 “零库存”管理 零库存并非实际意义上的不设库存,而是对企业或组织来说,把库存进行转移,以达到减少企业库存和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就物流运动合理化的要求来分析,零库存包含两种情况:①库存对象物的数量,或为零或近似于零;②库存设施、设备的数量、库存劳动耗费同时为零或近似于零。其中,后者实际是对社会库存结构的优化与库存集中化的表现,而非库场物资数量的合理减少。

2.2 整合化管理 整合化管理,就是基于优化企业仓储管理的目的,有效整合客户与制作、供应、批发、零售等各环节的仓储设施,以降低仓储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换而言之,整合化管理就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框架来开展仓储管理活动,以优化配置仓储管理的设备,重新构建一套更为合理的运营体系。处于供应链框架下的仓储管理,可以基于客户需求,通过对存货等各个环节的动态控制来实现最优化目标,以合理化减少库存量,促进整条供应链高速运转。

2.3 计算机化与网络化管理 现在的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不仅存货种类多,而且存货量大,要合理规划仓储空间,促进物流供应链高效运转,实施精确的存货控制,就应该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完善仓储管理流程,借助计算机和相关信息输入输出设备,综合管控货物额定识别、理货、存货以及货物出入库流程,并进行账目处理、结算处理,提供实时的查询,进行货位管理、存量控制,制作各种单证和报表,甚至于进行自动控制等,实现仓储管理信息化。要想实现高效的物流管理就需要仓库、厂商、物流管理者、物流需求者、运输工具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实现仓储信息共享,通过信息网络控制物流,做到仓储信息网络化。

3 加强和改进我国仓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物流产业作为国内众多行业中的后起之秀,以其快捷、高校的运营特点,逐渐成本本国经济体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仓储管理作为物流产业链中最基础的环节应该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强化仓储管理,以提高运营效果。

3.1 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的对原有陈旧老化的仓库进行改造,提高现有仓库的基础设施。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布局合理、规模适中、结构优化的仓储设施网络。

3.2 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现代仓储市场体系 针对目前物流市场不正当的竞争、运行不规范的具体情况,加快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竞争机制,将制约物流仓储发展的法律、法规尽快废除,给仓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仓储业的健康发展。

3.3 加强仓储资源的整合,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 在国内,由于仓储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无法共用储运设施,资源整合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浪费了社会资源。因此应着力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仓储网络,促进资源整合。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使仓储调度环节与配送等环节挂钩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以提高仓储内部运营效率。

3.4 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仓储信息化管理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平台,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将公共信息网络和仓储网络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信息共享,提升企业仓储信息化水平,从而达到提高仓库利用率,对库存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5 引进并培育仓储专业人才,储备一定数量的专门人才 物流企业特别是仓储类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各高等院校引进专业人才,并加强对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力度,为企业发展储备一定量的专门人才,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消息的人才。

3.6 建立健全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物流业缺乏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家应当加快制定和健全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引导企业规范行业竞争,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经营和管理。

参考文献:

[1]马曙光.浅谈现代物流环境下煤炭企业的供应链管理[J].商业经济,2010(11).

[2]李翔.钢铁行业物流发展思路[J].中国储运,2009(06).

第4篇:仓储优化设计范文

物流配送中心是商品流通过程中仓库的仓储功能和扩展出来的销售功能的综合,以“仓储配送业务”为核心,以尽可能降低其服务对象的库存为目的,根据用户订单和市场销售预测,进行集货(采购、进货、保管),按用户订单所需商品及数量,在规定时间准时送达用户指定地点。物流配送中心通过集中向用户进行多频次的配送业务,将支线搬运与小物流搬运统一起来,使物流过程得以优化和完善;通过将众多用户的小批量商品集中,进行一次性批量发货,可提高商品末端物流多方面的经济效益;通过高水平的配送,集中仓储,减少末端仓库,实现生产企业“零库存”生产模式,继而整合、优化供应链资源,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商业流通体制的快速推进,出现了“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热。那么,物流配送中心该如何建设?特别是建设什么样的仓库最好呢?是建平库,还是自动化立库,各种争议此起彼伏。本文中,笔者将对各种仓库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种仓库的利弊,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

一、仓库的主要性能参数和建筑结构分类

仓库的主要性能参数有以下几大指标:

(1)仓库的库容量:指仓库能够容纳物品的数量,是仓库内除去必要的通道和间隙后所能堆放物品的数量。

(2)仓库的出入库频率:指仓库出入库货物的频繁程度,它的高低决定了仓库内搬运设备的参数和

计算过程中,上述费用如不涉及的设置为零,假定同一适宜人机工程出入库条件进行计算。

以上所列的费用,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制定理想的工艺方案,再规划设计适合于工艺方案要求的建筑,并且需要增加相应的配套设施。再如,物流设备费用与设备的选型、运行效率有直接关系,计算配置不同的设备数量,再计算相应的费用。所以,上述费用的计算不是简单的数据相加,而每一种费用的计算都可能是一个复杂的模糊数学函数,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如物流设备还需考虑设备故障停机的影响系数,即物流系统的可靠性系数。再者,在计算过程中,各种设备效率的计算必须依照相关的技术标准的计算方式,如堆垛机效率的计算按《FEM 9.851巷道堆垛机性能参数及循环时间》、《EN528巷道堆垛机性能参数及循环时间》的规定来计算,由此得到的结果,再来配置设备的数量。

三、计算示例

这里用一个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实际需求进行计算比较研究:

基础数据要求一样,同样需要满足仓储货物120个品种,总托盘货位2160个,年配送量30万大箱,工作日每年300天,出入库能力要求102盘/小时。土建指标:叉车高架仓库高度7.5米,高架立体仓库24米,货架净空高可达22米。

计算结果:叉车高架仓库高度占地面积4690平方米,高架立体仓库占地面积574平方米。叉车高架仓库高度用叉车4台,高架立体仓库用堆垛机两台。考虑仓库造价、土地投资、土建费用、设备投资及相关辅助设施,叉车高架仓库的造价为1250万元,而高架立体仓库的造价680万元,高架立体仓库比叉车高架仓库直接节省造价570万元。而考虑以上所述的多种后续运行费用,叉车高架仓库的后续运行费用为150万元/年,而高架立体仓库则只有100万元。

根据上述比较研究,在2160个托盘位的仓储系统中,单箱的投资方面叉车高架平库是高架立库的185%,而单箱的运行费用方面平库是高架立库的153%。比较研究的结果,高架库还有节约用地、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好、效率高等优点,其综合成本价比叉车高架库低,性价比较高。习惯上,很多人士总是片面地认为,建叉车高价库的性价比更有竞争力,从而误导用户的决策。本文的比较研究方法和结果,有兴趣的人士不妨自己计算验证。

四、结束语

第5篇:仓储优化设计范文

从1998年开始,作为粮食流通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这些成果在国家粮库建设中进行了大规模推广应用,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彻底改变了粮食仓储管理和技术落后的被动局面,全面提升了粮食流通设施建设水平,使我国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和储藏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一、国债建库催生集成创新

(一)改变储粮落后状况是“四合一”技术研发基本目标 建国后至1998年以前,我国粮食供应长期处于短缺状态,粮食储备数量相对较少,对仓储设施需求不高,设施建设投入较少,建设标准很低,配套设施设备少,保粮技术比较落后。相当部分仓房是上世纪50年代仿造前苏联粮库建设的苏式仓和简易平房仓,设施陈旧简陋,只能保证粮食不被日晒、雨淋,保温、隔热、门窗气密、地坪防潮等条件很差。由于保粮技术落后,储粮安全主要靠人工艰苦劳动来保证。粮温测报靠人工入仓检查,时间长,效果差;害虫防治由人工进仓投药完成,作业有一定危险,而且用药量大,杀虫还不彻底;粮食出入库作业要靠人背肩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费用高、粮食损耗严重。因此,当时我国大部分粮库的原有仓房设施条件和技术水平难以满足中央储备粮安全储存、品质良好的要求,科学储粮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成为建立粮食储备保障体系亟需攻克的难题。

(二)三批国债投资粮库建设为“四合一”技术研发和大规模应用提供难得机遇为应对1997年下半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建立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筑牢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基础,党中央、国务院于1998年6月决定发行国债用于建设包括储备粮库在内的六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国家共分三批安排了国债粮库建设项目。一是1998年安排172亿元建设250亿公斤仓容规模的国家储备粮库。二是1999年和2000年国务院又决定再投资150亿元分别建设两个100亿公斤仓容规模的国家储备粮库。三是2002年和2003年再次安排21亿元投资用于粮食仓储设施的完善配套和功能提升。三批国债粮库建设共投入资金343亿元,建设储备粮库项目1114个,建设各类专项工程1936个。共建成储备仓容510.5亿公斤。这是我国历史上集中建设粮库仓容规模最大的一次,使全国粮库有效仓容到2005年末达到2600亿公斤的历史最高水平。

国债粮库项目主要建设了高大平房仓、浅圆仓和立筒仓等仓型,实现了创新推广现代化仓型、改善储粮设施条件的重大飞跃。其中高大平房仓是主导仓型,占新建仓容的83%。仓房跨度从21米到72米不等,散粮装粮高度一般为6米,单仓容量可达500万公斤,是旧式平房仓的2~3倍、苏式仓的5倍。浅圆仓占新建仓容的10%,是一种占地面积小、单仓容量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新仓型,可同时满足中转和储备的需要。

高大平房仓和浅圆仓作为储备粮库,因单仓容量大、堆粮高,储粮周期长,配套设备要求高,原有的仓储技术、工艺设备及作业方法已不适应安全储粮和高效运营的要求,创新研发推广亟待突破。为此,原国家粮食储备局组织科研院所进行技术攻关,广大科技人员克服困难,很快形成科研成果,“四合一”储粮技术研发推广应运而生。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子丹等有关科研人员是全行业科研队伍的突出代表,还有许多无名英雄为推广储粮新技术作出了贡献。

“四合一”储粮技术彻底解决了高大平房仓和浅园仓储存粮食面临的粮堆环境复杂、湿热转移严重、易结露、易发热霉变、害虫易扩散、熏蒸杀虫不彻底以及储粮品质陈化快等难题。总之,三批国债投资粮库建设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将“四合一”储粮技术研发成果作为解决新型粮仓建成后安全储粮的主要支撑,保证了项目的投资效果,确保了粮库安全储粮和高效运营,提升了粮库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同时,国债粮库从项目建设和使用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技术创新、研发应用的新要求,提供了广阔的集成试验空间,促进了“四合一”储粮技术的研发集成,推进了技术成果在粮食行业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粮库建设和粮食仓储技术水平。

二、转化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科技成果的生命力在于转化应用。为做好“四合一”储粮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工作,国家粮食局高度重视“四合一”储粮技术在国家投资建设粮库项目中的推广应用,重点抓了通用图设计技术集成、实仓试验完善标准和设施建设与改造中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采用通用图设计,全面应用“四合一”储粮技术1998年三批国债投资粮库建设项目启动之初,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粮食储备局为选好储备粮库建设的仓型和储粮工艺,专门委托国贸工程设计院、郑州科研设计院、无锡科研设计院、郑州粮油食品工程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在总结我国粮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建设经验和储粮技术,编制各种仓型通用设计图纸。请郑州粮食学院、郑州粮油食品建筑设计院结合仓型通用图设计制订了统一的安全储粮工艺技术要求。1998年第一次编制《中央直属储备粮库仓型设计选用图集》和《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储藏工艺设计图集》并推广使用,2000年和2001年又陆续对设计图集作了修订完善。该套通用图在2004年荣获国家第七届优秀标准设计金奖,2 009年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颁发的建国60周年“作用显著标准设计项目”大奖。

国家粮食局还了《中央直属储备粮库浅圆仓设计暂行规定》、《200亿斤国家粮库平房仓通用施工图优化设计统一技术规定》、《国家粮库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和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粮库建设历史上第一次将安全储粮、作业装备、信息管理、质检监测等技术与粮库建设全面结合实施,彻底解决了以前存在的粮库建设与建成后使用“两张皮”的问题。建库期间,国家粮食局组织了多次粮情测控、环流熏蒸、机械通风、谷物冷却机、烘干机、吸粮机等一类设备的公开招投标,组织了三期大型粮仓设备展览会,促进了科研与设备制造的有机融合,使粮食仓储设备质量与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大大缩小了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三批国债粮库项目所建粮库全部配备了“四合一”储粮技术系统,共配备粮食检测系统1169套,环流熏蒸系统1118套,购置计算机6213台,谷物冷却机645台。

(二)通过大规模实仓试验,不断完善“四合一”储粮技术 “四合一”储粮技术推广使用是粮库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大变革。推广之初,四项新技术

研究成果只在少数库点做过一些单项试验,尚未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进行系统生产试验,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尚需完善,粮库管理和技术人员亟需培训。为此,国家粮食局组建了粮食储藏技术咨询专家组和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检测等专项技术组,从1999年到2000年分别在全国13个省(区、市)的21个粮库,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生产性试验,获得了宝贵的科学试验数据,编制(修订)了《高大平房仓储粮技术规程》、《浅圆仓储粮技术规程》、《粮情测控系统》、《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粮食仓库磷化氢环流熏蒸装备》、《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等多项技术规程和标准。配合生产性试验,国家粮食局编印了《储粮新技术应用简报》30多期,很好地指导了新仓储粮工作。总结生产性试验成果,编制了《储粮新技术教程》和四套多媒体教材,举办仓储技术培训班,先后为全国近千个粮库培训了一万多名技术骨干,为“四合一”储粮技术推广使用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三)“十一五”期间继续推广应用“四合一”技术,全国粮食仓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国家粮食局将“四合一”储粮技术作为保障储粮安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推广应用,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一是进一步完善粮食工程建设标准和粮食仓储技术规范,不断将新技术新成果纳入国家或行业标准,强力推进转化应用;二是通过编制和实施粮食现代物流、粮油仓储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突出国家补助投资重点,引导企业在粮食现代物流、粮库建设、维修改造项目中积极采用“四合一”储粮技术;三是将采用“四合一”储粮技术作为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企业的必备条件,明确标准和要求,严格审核,截至去年年底,全国认定的1906家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企业全部采用了该技术;四是把采用“四合一”储粮技术纳入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全国326家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上述措施,“十一五”期间,无论是中央投资安排的储备粮库建设项目、现代物流项目,还是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的省级储备粮库和市县中心粮库建设以及粮库维修改造项目,都广泛采用了“四合一”储粮技术。

截至2009年底,全国粮库有效仓容中应用“四合一”新技术的比例比2005年底有了很大提高,综合应用技术增加40%以上。全国共有1.29亿吨仓容的仓房装备了专业的环流熏蒸设备,占总仓容的40%:1.76亿吨仓容的仓房装备了计算机测温系统,占总仓容的54%;2.44亿吨仓容装备了机械通风设备,占总仓容的75%;南方地区粮库共装备谷物冷却机1029台,基本上可满足高温高湿地区低温储粮的需要。

“四合一”储粮技术在全国粮库投入使用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保证了粮食安全储存,减少了粮食数量损失。粮情电子检测实现了粮情变化的动态监管,为及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采取机械通风、低温冷却、环流熏蒸等措施有效防止了粮食虫、霉、鼠害发生,控制了水分减量,减少了粮食数量损失。二是保证了粮食品质,提高了粮食耐储藏性。以低温低氧和物理防治技术为主,辅以必要的低剂量、无残留的化学药剂熏蒸,减少了药物污染,实现了绿色环保、安全储粮。试验表明:储存三年后的粮食与当年新粮的品质没有差异,各项卫生指标安全可靠。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中的陈化粮已被全面消除,储粮损耗也从“十五”初期的4%降到目前的1%以下,体现粮食新鲜程度的宜存率指标从以前的70%上升到99%。三是提升了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和仓储管理水平。粮库项目建设与“四合一”储粮技术推广应用相结合,培养和锻炼出一支工程设计、技术研发、粮库保管化验和仓储企业管理队伍,大幅提升了粮食流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彻底改变了粮食仓储落后面貌。

三、创新发展提升建设水平

创新发展永无止境。根据《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粮食科技发展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大力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一)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通过编制和实施粮食流通设施建设规划和粮食工程建设标准,继续做好新技术、新材料、新仓型、新设备在储备粮库建设、粮食现代物流和市场体系建设、粮库维修改造、农户储粮等重大项目上的成果转化。特别要突出国家投资补助的引导作用,在项目设计和安排投资中优先支持节能环保、绿色安全的设施建设和储粮新技术的应用。

(二)加强储粮新技术研发应用 一是加强绿色储粮技术研发应用。按照绿色环保的要求,应用信息、生物、材料等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大力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储粮。二是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应用。研究不同储粮生态区域适用仓型和保温隔热工艺,筛选性能优良的粮仓反辐射热和隔热材料进行应用示范。研究不同储粮生态区域不同粮种的最佳干燥模式,推广高效节能、低增碎的粮食烘干工艺和设备。三是加强智能粮库信息技术研发应用。开展智能化粮库建设,创建粮食信息化宏观调控平台,实现对储备粮管理信息的集成与监控。

第6篇:仓储优化设计范文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我白色家电企业的特点,首先利用温特线性与季节性指数平滑建立仓储能力需求预测模型,预测未来的仓储能力需求;其次分析仓库租用计划的影响因素,通过因素评分法对备选仓库进行初步筛选;最后利用组合优化模型,结合存储产品类型及其要求,制定成本最小、效益最高的仓库租用计划。

关键词 白色家电 仓库租用计划 因素评分法 组合优化

一、仓储能力需求的预测模型

(一)问题的描述

制造业仓储物流部门在每年年初都要与仓库提供商签订合同,确保所签订合同的仓储能力满足本年度库存最高峰期时需求。利用历年库存数据和销售数据,结合白色家电的市场规律,倾向性、季节性和随机性变化等,来预测未来的库存需求,即家电产品的数量,进而根据不同类型产品的单位面积堆放数量来确定实际需要的仓储面积。

(二)预测模型

根据对白色家电销售市场的研究,季节性是白色家电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本预测模型直接采用温特线性与季节性指数平滑法预测。

温特线性与季节性指数平滑法以三个方程式为基础,每个方程式所平滑的参数都与时间序列的总模式的三个组成部分(随机性、倾向性、季节性)之一有关系。这种方法不但与二次指数平滑法相似,可以平滑随机性和修正倾向性,而且还包括一个处理季节性的附加参数。温特方法的三个基本方程是:

(1)

(2)

(3)

式中: ――表示季节性的长度;

――表示季节性的修正系数,即季节性系数;

――表示一次指数平滑数;

――表示时间序列的原始数据;

――表示倾向性趋势数值;

――表示平滑常数。

温特线性与季节性指数平滑法的预测基本公式是:

(4)

式中: ――表示从当前周期到所要预测周期的周期数目。

基本公式中的各初始值计算公式如下:

(5)

(6)

(7)

式中:――表示不同年度同一季度的平均值;

――表示总体平均值。

通过公式(5)(6)(7)计算初始值,代入公式(1)(2)(3),就能计算公式(5)的第一个预测数据,依次类推。因此根据历史数据利用上述方法预测未来数据,该过程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实现。

二、租用仓库初选模型

(一)问题的描述

租用仓库初选模型是指在 个仓库中选出符合条件的仓库,数量的确定需经过计算其面积要比预测需求的最大值大,具体数值的确定可在多选3-5个仓库的范围内。初选的条件是影响租用仓库计划的几个因素和对仓储能力需求的预测来决定的,由于这是一个初步选择,所以只要满足条件的仓库都可以入选。初选的方案将进入下一个阶段的组合优化,从而制定合适的租用仓库计划。

(二)初选模型(SPSS)

因素评分法适用于多个因素综合评定多目标系统方案优劣程度,而且简单易于操作,以此这里采用采用因素评分法进行初选。

1.因素评分法的主要步骤

(1)给出备选仓库;

(2)列出影响选择仓库的各个因素,并且依据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确定权数;

(3)在公司内部和外部选定一组专家对各个备选仓库对应各因素进行打分;

(4)将每一个备选仓库的各因素得分进行相加,并计算出各个备选仓库的总体评价分;

(5)最后将得分降序排列,选出前 个的仓库,作为下一阶段选择组合的备选方案。

2.仓库租用的影响因素

(1)存储空间

针对白色家电产品的堆垛原则,仓库的存储空间就是仓库的有效面积。

(2)仓储设施与设备

仓储设施与设备是仓储活动得以进行的硬件基础,所以为了满足仓储管理的需求,仓库必须配置一定的硬件设施与设备。

仓储设施主要是库房,要满足物资保管、库房作业、防火安全、配备相应的辅助建筑和辅助设施等要求;仓储设备主要有叉车、托盘和货架等。

(3)仓库位置

仓库周边的交通情况是影响仓库选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考虑到货物的中转运输,从制造厂到仓库之间的路段需要有一个良好交通环境。

(4)仓库成本

租用仓库的主要成本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

固定成本主要设施仓库租赁费用仓库租赁费用是一项固定性一次性支出;变动成本包括中转运输费用、装卸成本、设备的折旧和人员的管理成本。

(5)仓库信誉

仓库信誉这项主要是针对仓库提供商与制造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和仓库提供商的服务决定。

(三)因素评分法的关联矩阵表

表1因素评分法的关联矩阵表

备选方案

各方案的总评价值

… …

… …

上表中,评价指标 表示仓库租用的影响因素,指标权重 不同企业对仓库的要求不同而设置,满足权重之和等于1,即 。

第7篇:仓储优化设计范文

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合理和完整的货架仓储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来自三方的信息:一是针对生产企业自身产品设计与交付使用前的约束信息,这是完整描述货架仓储产品的技术文本和信息,也是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根本;二是来自用户自身选择与评价需求所订立目标的迫切性,这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项目运作的特定性,符合用户以性价比为主导的客观性;三是来自第三方监管部门或者监测评价部门的公正性,这在客观上需要建立和完善货架仓储系统的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即应该找到一种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对货架仓储系统进行评价,对其结果进行等级界定、风险控制及成本控制等,并依此规范用户的采购供应体系。

高品质的货架仓储系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货架系统结构的稳定性与货架仓储系统运行的效率,选择货架系统前需要综合评判很多考量指标与结构细节,下面就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一简略介绍。

1.存储物品的单元化及其载重量、尺寸的确定是选择高品质货架仓储系统的首要关键指标,也衍生出货架存储系统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及其校核验收指标;精确界定存储物品的最大荷载单元并假设其可能被放置到货架仓储结构系统的任意存储位置是建立货架系统结构模型的前提和计算、选择依据条件,是建立与完成基本货架存储结构单元尺寸与结构部件类别组成的根本,应依据存储单元的结构特性选择与界定与货架结构部件的着力点与受力模式,建立合理的结构受力分析模型。

2.存储密度是货架仓储系统的重要考核指标,依此界定出单位面积或者单位空间的存储成本指标体系。通过最小存货单位(SKU),分析对比某个库区的各个货架仓储系统的可能库存容量,有助于用户判断其仓库有没有获得高效的空间利用率;合理利用双深度货架、驶入式货架、穿梭式货架、阁楼式货架、移动式货架等高效高密度货架存储系统,可以显著提高仓库的空间利用率。

3.货架仓储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存储运作的方便程度与运行效率,存储精准度就是重要的考核指标。理论上讲货架只是货物存储的支撑与分隔体,不可能改变货物存储操作与运行模式,但是合理选择的货架存储形式是建立和完善自动存储、人工存储与管理的有效载体,应该是管理模式与存储模式的有效结合与配置。

4.货架仓储系统的建立也会在一定形式上影响货架类型的选择与货物的出入库形式,以确定出相应的货架仓储系统运行操作评价指标。既要考虑客户货物的主要存储类型,也要考虑货物的拣选方式,是按存储单元拣选,还是拆零或批量拣选货物等都会对货架类型的选择产生影响。

5.周边设备的配置对货架仓储系统的影响,这也是统一部分考量指标的首要基础性工作,否则会影响到评价指标的合理公平性,如托盘单元的选择与叉车底板和叉槽位置等的配套,可能影响货物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或可能需要购买额外的货架组件,以实现叉车与托盘的兼容配套性,这些可以以设计基础要求性指标列入系统评价考核中。

6.货架仓储系统中的照明系统、消防系统、通风或者空调系统等对评价体系的影响与补充,也需要有效加入设计评价指标,以期整体系统地考虑和评价货架仓储系统。进行仓库照明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如何更好地增加出货精度、减少货架损坏和提高劳动环境舒适度;消防系统要确保货物的存储安全性。这些都需要良好的配套设计与配置,才能发挥设备总投资的效能。

7.货架仓储系统的结构部件的考量评价指标。从材料选择、部件料厚与结构形式,如货架立柱结构体,从横、斜支撑与立柱的连接节点形式、节距及其布置形式来考量格构式立柱体的承载性能与稳定性,还要比较立柱本体的有效截面积、孔洞率、梁柱节点特性,甚至可以进行简单货架存储单元的试验进行比较确认供应商提供的证明材料的有效性,也可以放在统一分析软件的模拟体系中进行分析比较。

8.货架仓储系统的结构部件的设计依据及其验收标准是我们进行有效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实际上货架仓储系统的设计标准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一直就是困扰供应商及其客户的难点,我们需要在完整的标准体系下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如我国货架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上的差异性,积极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理论校核和计算体系,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货架仓储系统的设计理论体系,建立有效的货架仓储系统的评价体系。

货架仓储系统技术评价体系与经济评价体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如:货架仓储系统的稳定性指标中就包含立柱的稳定性与横梁的稳定性考量指标,而这些指标中多会与相应构件的截面特性有关,并关联一定的构件材料的耗损与成本,而供应商的产品系列中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要达成市场层面的完整统一存在客观上的困难,需要结合技术层面的考量差异取舍部分经济性指标的优劣比较,以形成整个指标体系的最优化评价能力,反之亦然。

体系需要不断

完善和改进

选择货架类别的合理实用,货架本体结构的承载能力与稳定性满足一定的标准和检验指标,有利于存储运作系统的高效准确,符合客户的预期操作流程和运作模式。

第8篇:仓储优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仓储;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U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5-0054-02

1.引言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产业升级,现代化物流系统已经成为大部分行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提高物流自动化的水平必然会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效益。

中国仓储业协会对2011年296家企业的自有仓库进行了统计,其中平房库总面积684.6万m2,同比增长16.7%;楼房库总面积282万m2,同比增长19.1%;智能化仓库总面积1067.3万m2,同比增长45.1%。智能化仓库的比例高达52%,它已经不再是设施类仓储企业所独有,更多的仓储服务企业与货主企业都在大批建设智能化仓库。

目前的仓储系统,均已具备较先进的自动化水平,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烟草、制药、食品等多个领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而在散货港口设备管理维护方面,由于港口及堆场设备等涉及到的备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目前并没有较为成熟的智能化仓储系统应用实例。

2.系统简介

现今的散货港口备件仓储效率低、利用率不高、作业条件差、相关的技术配套和人才培养不够完善。仓储作业大都负荷重,作业量大,作业环境恶劣,存取货物时间长,没有将备件管理与智能化仓储系统有效结合,智能化仓储系统是港口备件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本系统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散货港口备件管理问题。

本系统突破传统的港口设备备件库形式,可以智能备件、自动化存取,提高仓库运转效率,实现智能仓储系统与港口设备维护相结合。

通过对自动化物流系统的专业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从用户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着眼,提供集自动化、信息化于一体的综合性集成解决方案。针对港口设备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重视系统本身的协调和优化,着眼于先进的智能仓储技术与港口设备维护相结合,填补港口维护备件市场的空白。

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2.1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应用

针对大型的备件,运用RFID技术,实现可视化管理与存储。

2.2条形码技术的应用

将条形码(包括二维码)技术运用到备件管理中,实现标准化分类存储。

2.3智能化的数据管理与分析

对港口涉及到的设备备品备件进行分类、编码,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对仓储进行智能化管理。经过运转后的数据分析,优化备品备件结构。

2.4自动化存储

对于大型的备品备件,实现可视化指引,便于存取、分配空间;对于小的零部件,标准化分类,实现自动化存取。

3.设计方案

3.1基本思路

在物品入库时,将其按照规格进行分类,放入相对应种类的仓储地,并为每个仓储地安装一个标识牌,给每一标识牌上贴上电子标签,该标签称为标识标签。并且给每个标识牌编号,标签中存储能够唯一标识此货架的ID号,通过工作人员手持PDA进行读取标签上的ID号码,可调用后台系统数据库,获取其中的存储信息,信息包括:物品的种类、名称、型号、单位、单价、生产日前、保质期、性能等。

需要货物移库时,登录系统软件终端,系统发移库指令到PDA,移库人员找到指定的货位,从库位上取出指定数量的货物,并把货物运到目的库位,货物送入库位,修改货架标签内容;向现场系统发回移库作业信息。

作业员手中的PDA对库存标识牌进行扫描,并且将扫描数据实时发送到终端计算机中,监控人员进行盘点统计,做出统计报表。

在进行库房管理作业时,读取该标签编号,就可判定当前作业的位置是否正确。此外,只要输入某一货架的ID号即可从网上数据库调取该ID的相关信息,从而实现物资保管功能,并能实现网上浏览查询。

3.2设计原则

此方案严格遵循该项目中所涉及的各项技术规范,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计算机的最先进技术。遵循实时性、整体性、稳定性、先进性和可扩充性的原则,建立经济合理、资源优化的系统设计方案。

实时性:此系统采用目前最先进的高速无线网络技术,使得仓库的所有计划、操作、调度、控制和管理全部具有实时性,大大提高仓库现有设备和人员的效率,实现物流管理的最大效益。

整体性:此系统涉及无线手持设备、无线接收设备、数据库前台以及后台的数据库服务器。虽然它们之间在物理上是相互分离的,但均有各自的系统支持。为了使各个部分能够统一协调的工作,在设计时必须确保它们之间整体的一致性。

稳定性:此系统是为仓库管理、现场作业服务的生产信息系统。为此在系统设计时,加入错误分析模块,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校验。另外在设计中对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进行了优化处理,使系统在保证速度的同时确保了稳定性。通过以上措施,使得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当出现人为的错误或系统一些随机错误时,并不影响其运行。

先进性:此系统是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互联网络技术、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的系统。该系统的电子商务子系统采用业界最流行的计算机三层结构体系,采用Java语言,提供XML接口。

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根据软件工程原理,系统维护在整个软件的生命周期中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因此提高系统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是提高此系统性能的必备手段。此系统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结构,可根据需要修改某个模块、增加新的功能,使其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系统还预留有与其他子系统的接口,使此系统具有较好的可扩充性。

3.3作业流程

作业流程见图1。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港口备件仓储集成一体化系统可满足以下目标:

4.1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

可使公司由单纯的备件供应商转变为集成供应商,更好的满足业主需求,同时优化公司产业结构,进一步延伸了公司产业链,促进了公司转型升级。

通过系统,可以统计业主备件需求,更换频率,易损件所在部位,为公司总承包项目的设计、施工,港口运行维护的不断壮大,创新项目的研发提供有力支持。使之与公司各项业务紧密结合,实现高度的信息化经营,同时申报技术专利,成为公司区别与一般建筑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

4.2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

信息化管理是公司发展的趋势,通过港口备件采购、仓储、配送集成一体化系统,可以真正做到如图2系统化管理示意图所示的全程信息化,便于公司随时随地的掌握业主与供应商的信息,从而提高管理水平,节约管理成本。

创新的全信息化管理模式,摆脱了以往流程复杂、效率低下、信息沟通不准确的缺点,通过对各项环节的信息化处理反馈,使公司真正做到了对全过程的实时跟踪,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准确化、高效化,加强公司管控力度,达到了向管理要效益目的。

计划提出:通过信息化预警系统,将要到达预警线时自动提醒,生成采购计划。

供应商:供应商接到系统发出计划时马上安排生产,各个生产环节如原材料进厂、生产环节等信息随时反馈到系统中,便于公司实时追踪。

物流:通过信息控制随时了解货物的到达地点及即将到达时间。

库房:通过智能化仓储可实现实时了解库存信息,实现入库、出库、库存盘点的智能化,整个仓库交由1-2人管理即可。

第9篇:仓储优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电网;物资;集约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352-01

引言

针对电网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深化,其内涵包括:构建统一、高效、统筹集约的电网物资管理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建立标准先进、流程优化、界面清晰、统一监督考核及职责明确的管理体系;构建协同运作、标准统一的电网物资供应链管理系统;建立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信息网络体系与运作平台;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综合电网物资集约化管理深化的内涵,笔者试图从物资需求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及仓储管理的角度展开讨论。

一、物资需求计划管理

为了提高电网物资需求计划的及时性、准确性,建议引入精益化管理理念,并对物资的全部元素进行管控,具体如下:

(一)物资要素管理

电网物资要素管理的实质是深挖、调整及均衡电网企业的全部物资,并通过外部市场资源调配来实现经济、合理及高效配置,而在物资需求计划管理上,具体体现在:一是从制定、申报、审查到执行的全过程进行层层把关及全程管控,以优化对物资成本的预算;二是分类、分层管理物资需求计划,并严格管理年度物资计划的总量指标,期间应坚持“计划”的根本原则,以保证物资需求计划的可行性、准确性;三是严格管理物资需求计划的编报、审批,并确定相关负责人。

(二)规范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程序

针对电网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程序的规范,具体体现在:一是严格管理计划的编制,即:按流程申报计划内部初审提交需求计划,其中需重点审核时间、数量、规格及参数等要素;二是严格管理计划的报送,即从批次、年度招标计划的报送等方面进行控制;三是制定完善的监督考核管理制度,并对市场供需关系、供应商产能等的改变进行动态跟踪,以保证物资采购的针对性及降低采购成本。

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为了保证电网物质的质量及提高对其的管控能力,建议在国家电网产品质量监督实施意见的指引下,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无缝质量信息共享及闭环质量风险控制。下面,笔者通过建立物资全过程质量管控模型、全寿命质量提升模型来实现物资质量“全覆盖、无死角”的监督管理。

(一)全过程质量管控模型

对于电网物资全过程质量管控,其是在监造、抽检主网设备制造过程的基础上,扩展质量管控的广度、深度。其中,广度是立足从物资设计到运行处置的全过程,而其覆盖范围涉及不同电网等级项目;深度是转变管理方式,具体对标准化、结构化的质量问题进行归档及使产品编号贯穿在物资管控的全过程,以保证质量问题的分析性、测量性及追溯性,详见图1。

在图1中,覆盖全环节是指对从物资设计到处置全过程的质量进行监控;问题可追溯包括对质量问题进行全环节追溯、跟踪及快速定位;结果可测量包括对质量问题进行标准化分类及进行结构化记录。在物资全过程质量管控中,要求正确识别质量风险和控制点,并深化质量管控点的业务。

(二)全寿命质量提升模型

对于电网物资全寿命质量提升,其是先通过监控不同业务环节的质量,采集准确、详实的质量数据,再据此划分供应商类型及进行差异化管理,并将质量信息用在其他业务环节,然后再运用行业质量分析模型,评估模型涵盖内容的能力及总结问题,从而获得有效的质量提升办法,如物资质量管理对策、质量绩效分析及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等。其中,物质质量管理对策应立足全过程的物资质量,并先对供应商提供的文件、用户产品评估、现场、产品安装及运行事故进行认证,再以打分的形式提出某一产品的质量管理对策;质量绩效分析包括从高维度评估特定控制点的质量状态、分析特定控制点特有的信息。

三、高效的仓储管理

在深化电网物资集约化管理中,建设物资仓储与配送体系是基础要素,要求坚持“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并通过分析所属区域及市场的动态,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及降低库存成本。为了保证物资配送的及r性、高效性,笔者针对电网物资仓储管理提出下列看法:

(一)统一物资管理规范

电网物资管理规范是否统一是影响仓储管理质量的基础条件,其包括:一是优化管理流程,即仓库重新布局、运用多次配送或转移等手段集中管理、动态管理物资整个生命周期的情况、及时了解买卖方市场的转变趋势、统筹物资配送的客观条件及采用自配送+社会协助的方式完成物资配送,从而达到优质采购、集约仓储及高效配送的目标;二是严格管理采购计划,即通过严格管理订单、生产计划、物料计划与采购及库存计划与预测,从源头上实现对库存增长的控制,同时物资部门应根据全年采购预算及月度采购需求计划,制定不同方式的采购方案,以保证物资出、入库的安排合理;三是合理设置库存限额,并分类管理。

(二)合理规划仓储空间

合理规划仓储空间是影响电网物资仓储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其包括:一是整合现有仓库资源,即从客观实际出发,整合传统仓库的储运功能,并对不同辖区的仓库进行统筹管理及合理布局,以缩短物资的发、收货距离;二是实行区域联合仓储,即在同一区域或投资主体下的电力企业,实行联合仓储,以整合仓储资源及实现仓储资源共享,同时建设区域虚拟联合仓储,以降低仓储成本及提高需求类近似物资的流转率;三是合理划分仓储区域,具体可分成库外存储区、“三维”存储区及危险品存储区,并在不同存储区间隔出安全距离。

此外,运用技术含量高的仓储设施,如先进的硬件设施及存储设备软件设施、新型的装卸搬运物流设备等,可提高电网物资管理的集约化程度,同时还可运用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即其核心思想包括:集成规划、采购、出/入库及配送等重要信息;在自动化的立体仓库中,统一对库存物资编码及引入条形码;运用硬件信息采集器,以提高物资的出入库效率;运用RFID技术来全程动态管控搬运困难且昂贵的设备。

结语

综上,深化电网物资集约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一工程又显得十分必要,因此行业应对其投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吴雪.电网企业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3,0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