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除夕的故事范文

除夕的故事精选(九篇)

除夕的故事

第1篇:除夕的故事范文

除夕守岁的由来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汉族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除夕相关诗句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辛巳除夕(当代)钱钟书

不容灯火尽情明,禁绝千家爆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第2篇:除夕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唐代;除夕诗;守岁;文化

除夕是一年中最末的一天,又称岁除、除夜。除夕代表着旧年的终结,新年的开始,在传统节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据笔者初步统计,唐诗中“除夜”出现了56次、“守岁”出现了28次,岁除出现了18次。唐代无论是位居高位的皇上,还是声名远播的诗人都对除夕这个传统节日情有独钟。他们或以乐观的笔调来描绘除夕欢聚的盛大场面,或在除夕夜抒发对朋友、亲人的思念,或感慨时间流逝、生命短暂。

一、节日的感伤:思乡怀亲,孤独悲切

唐人的除夕诗,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蕴含着浓厚的感伤色彩。除夕,本该是家人团聚、共迎新年的日子。然而,唐人为追求功名利禄,长期漂泊在外,就连在除夕这个盛大的节日也难以和亲人朋友团聚。唐代很多除夕诗,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文化性格,真切地反映了诗人身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诗人本就有一颗多愁善感之心,当守岁之时,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就尤为强烈。骆宾王《西京守岁》写道:“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从诗中的“寡”、“独”、“惨”等字可以清楚地领会诗人独自守岁的孤单冷清。再如高适《除夜作》云:“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高适是著名的边塞诗人,诗风雄壮奔放,气势高昂。诗人的除夕之作,却充满了一股凄凉之感。除夕之夜,千家万户都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诗人却远离家乡,身居客舍,孤寂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唐诗中描写除夕思乡怀亲的作品还有很多,如白居易就写《客中守岁》、《除夜寄弟妹》、《除夜宿州》,欧阳詹《除夜长安客舍》,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卢延让《冬除夜书情》等。为什么除夕夜那么容易令诗人产生思乡怀亲之感呢?一方面,这与唐代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唐人重视功名,具有高远的志向。为了踏入仕途,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们不得不远离家乡,四处漂泊。虽然唐人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但不安定的生活还是会让他们感到身心疲惫。除夕之夜,千家万户都处在团聚的喜悦之中。诗人却客居他乡,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此刻独自守岁,他们的内心不只是失落,更是无尽的痛苦。白居易《客中守岁》云:“守岁无樽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另一方面,除夕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从除夕隆重的场面和众多的习俗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节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这是辞旧迎新的日子,更是家人团聚、相互祝福的日子。这样重大的节日,诗人独自漂泊,怎能不思念家乡、亲人呢?除夕是热闹的、幸福的,但这些欢乐是属于别人的,与诗人无关,他只能沉浸在伤感中。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云:“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诗人四处漂泊,连除夕夜都不能和家人团聚,以至于诗人发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的感叹。除夜的伤感是何等的强烈。这些描写除夕的诗,充分反映了诗人们在这个节日当中的真实感受和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

人的生命看似漫长,实则十分短暂。孔子曾经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除夕之夜,这种生命的流逝感就更为明显。人们以年来确定生命的周期,每过一年,人又老了一岁。年里蕴含着人的生命历程。除夕就是年岁交替最醒目的标志,因而很容易引发诗人对生命的思考。蔡镇楚说:“人生苦短,而时空永恒,形成一对特殊矛盾,一种严酷的现实。谁也无法摆脱,故唐人除夕诗,基调比较低沉,多感伤之作。” [3]除夕来临时,诗人们开始强烈地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化。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体验都在除夕之夜变得更加深刻。

唐代诗人当中,最喜欢描写除夕的就数白居易了。他的诗充满了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慨。一方面,诗人感叹时间流逝、年龄增加,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忧虑。这种忧虑也和诗人人生、事业的发展相联系。白居易《除夜寄微之》云:“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除夕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诗人“在这天晚上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确实会引发诸多感慨”。[4]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既有对生命短暂、容颜易老的感慨,更是对几十年生活、命运的总结。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除夜作》云:“老知颜状改,病觉肢体虚。头上毛发短,口中牙齿疏。一落老病界,难逃生死墟。况此促促世,与君多索居。”诗人细致地对朋友描绘了自己身体状况的变化,“老知颜状改,病觉肢体虚。头上毛发短,口中牙齿疏”。年龄的增加,并不单纯是数字的变化,更意味着诗人身心的全面改变。生老病死这种自然规律是谁也改变不了的,难怪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感伤意味。其《除夜》也云:“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岁末年初那么容易就又引发了诗人对自我年龄的感慨。或许是真的老了,当春天即将来临时,诗人却感到失落和惆怅。

另一方面,随着诗人阅历的增加,他也开始用一种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变化。白居易《除夜言怀,兼赠张常侍》云:“三百六旬今夜尽,六十四年明日催。不用叹身随日老,亦须知寿逐年来。加添雪兴凭毡帐,消杀春愁付酒杯。唯恨诗成君去后,红笺纸卷为谁开。”年龄的增加,岁月的流逝都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诗人后期对生命的体悟更加理性,表现出平和、豁达的心态。其《三年除夜》云:“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七十期渐近,万缘心已忘。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素屏应居士,青衣侍孟光。夫妻老相对,各坐一绳床。”诗人此时在除夜的感怀是多层次的,也是多角度的。因而,他对生命的体验不再单纯停留在人生悲剧的一面,而是真正全面地看待这短暂而漫长的人生。

彭林说:“节日是民族文化最显著的标志,上至达官,下至众庶,无不同庆,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 [5]除夕更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唐代的除夕诗真切地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怀亲之感,充满了浓厚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

【参考文献】

[1]吕不韦.吕氏春秋(卷12)[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85.

[2](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108.

[3]蔡镇楚,龙宿莽.唐宋诗词文化解读[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299.

第3篇:除夕的故事范文

古代没有春晚,他们除夕夜一整晚不睡

过了腊八就是年,对中国人来说,除夕是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除夕春晚则是段子手们的集体期末考试。前几天,微博红人papi酱就率先预测(吐槽)了二零一鼠年春节网络流行语联欢晚会。暗戳戳讽刺了每年春晚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的现象。

今年春晚可能会出现的流行语有:“真是笑死宝宝了”、“感觉身体被掏空”、“蓝瘦,香菇...”、“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要靠才华”、“洪荒之力”......

不管怎样,春节带来的仪式感自古以来是很受人们重视的,比如古人想清醒着感受两年的交替,于是产生了通宵跨年的习俗。然而古代没有电,没有春晚,这样大晚上的整宿得不睡觉,人们都会做些什么呢?他们如何守岁,如何度过这漫漫长夜的呢?

古人怎么过除夕?

1、吃年夜饭

除夕当天,跳傩舞、贴春联、封井、放炮竹、吃年夜饭,守岁。

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反正长夜漫漫,那就从掌灯时分入席,慢慢吃慢慢吃,有的人家可是会一直吃到深夜。

年夜饭,要慢慢吃

2、闲聊唠嗑

除夕之夜,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古人坐一块一般会唠些什么?不好说。不过据有限可考历史,小编勉强分为两类:

比较正式的叫“讲古”,由长辈给晚辈讲些老故事、老规矩,以及各类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正所谓“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据说除夕之夜,青年孔子与儿子孔鲤、女儿、妻子亓官氏阖家燃灯守岁,孔子为儿子、女儿讲历史故事,那场面甚是温馨。

孔子和家人守岁

不怎么正式的就叫“扯淡”了,大家围着火炉说说故事,聊聊八卦。什么谁家那个怕老婆的,傻媳妇的,恶婆婆的...大家听的津津有味,毕竟民生八卦的收视率普遍偏高;

或者讲讲志怪鬼神故事,主人公往往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的,听起来真实的吓人,这样子凑一凑就是一本聊斋。故事的主人公估计很无奈,说你生过猴子你就生过猴子,再怎么解释别人也将信将疑…

大家围坐一快唠唠嗑

3、饮酒吟诗

文艺小青年的除夕夜就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小火炉暖意融融,推杯换盏,守着天色渐明。三两杯杜康下肚,诗兴大发。

有人除夕夜只是发呆看梅花: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唐伯虎《除夕口占》

还有人过年过节仍在家苦读,和现代考生一样深深的无奈: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阔,一年功夫是文词。

---文徵明《除夕》

他们的这些诗句也为我们了解古人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或许守岁本是一件普通的事,守岁也有千万种姿势,但是这些文人墨客却都深深地烙印了一份诗意在其中。

喝喝酒,写写诗

4、文艺汇演

以上都是普通平民百姓,宫廷里头又是另一番光景了。在宫廷,除夕夜热闹非凡,通宵达旦的大筵要持续10多个小时,重臣、亲属均需陪伴皇帝“入阁守岁”。嗯,我不睡,你们也别想睡...

节目内容则是文艺汇演,除了载歌载舞,还有语言类的滑稽节目,相扑、角抵等竞技节目,还有各种杂技魔术。

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类似今天相声表演的“俳优”。所以那时的达官贵人就听听相声看看歌舞,迎接新年。

达官贵人的歌舞表演

正如宋人袁文在《瓮牖闲评》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守岁之事,虽近儿戏,然父子团圆把酒,笑歌相与,竟夕不眠,正人家所乐为也”。

不论以什么方式过春节,重要的只是一家团团圆圆。你想不想回到古代,家人围炉团坐、小儿嬉戏、通夕不眠,过一个没有手机、电脑的新年?

除夕夜有什么好吃的菜介绍几个吧

酸奶水果沙拉

用料:西柚、火龙果、芒果、鲜虾、酸奶。

调味料:苹果醋、盐。

做法:

虾的处理

1、鲜虾洗净,去头,从尾部数起第三个关节处去挑去泥肠。

2、锅内做水,水开后放入虾,等再开时关火焖十分钟取出,浸冰水。

3、然后用厨房纸吸干水分后,放入密封容器,加入苹果醋和少量的盐,放入冰箱冷藏待用

自制沙拉酱

1、将西柚肉挖出,用果汗机打成泥后,与同等份量的酸奶混合均匀即成。

其它

1、火龙果,芒果均切成小块,密封放入冰箱。

2、挖去果肉的西柚处理成小碗状。

最后

临吃时,取出所有加工好的原料,将火龙果,芒果放入西柚盅,倒入自制沙拉酱,点缀上鲜虾即成!

辣炒鱿鱼圈

材料:鲜鱿鱼、胡萝卜、木耳、香菇、葱姜蒜。

调味料:韩式辣酱、海鲜酱、盐、鸡精。

做法:

1、鱿鱼去内脏、去墨囊、去皮洗净,横切成圈状。

2、胡萝卜切细薄片,木耳、香菇温水泡发后切宽条,葱切段,姜蒜切片。

3、坐水,将胡萝卜、木耳、香菇焯水取出备用。

第4篇:除夕的故事范文

1、季节有冷有暖,时间有长有短,岁月有甜有酸,故事有我有你,工作有张有弛,生活有喜有乐,业绩有模有样,朋友有情有义,愿你应有尽有,预祝除夕快乐!

2、天气有冷有暖,时间有长有短,爱情有甜有酸,故事有喜有忧,工作有张有弛,生活有喜有乐,业绩有模有样,朋友有情有义。除夕即将来临,愿你应有尽有,世间好事都拥有!

3、除夕的爆竹已然绽放,美酒的甘醇散发芬芳,团聚的日子点燃欢笑,幸福和快乐永驻心田。我的祝福早早送上,祝你除夕快乐,合家团圆,羊年吉祥!

4、把春天贴在爆竹上,一声响是生命的绽放,把夏天写在爆竹上,一声响是热情而奔放,把秋天放在爆竹上,一声响是收获的喜悦,把冬天画在爆竹上,一声响是幸福而安康,爆竹声中一岁除,新的一年希望你四季平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除夕的故事范文

中华民族节日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从古代节日诗歌中可见一斑。除夕同样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蕴。

为何叫作除夕?除者,光阴过去也。《诗经·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岁月其除。”这大概是有关除岁之“除”最早的使用。除夕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即换新岁”的意思。

除夕守岁,早已成为千家万户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名流雅士常以除夕守岁为题材即兴赋诗,抒发情感。但由于时代不同,境遇各异,诗人抒写心志也千差万别。总的来看,除夕诗主要表达以下几种意蕴。

祝福新年来临的喜悦

“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李商隐《隋宫守岁》)燃起名贵的沉香,火炬灯烛照得庭院一片通明,举起玉液琼浆美酒,祝贺新一年的到来。“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崔涂《除夜有感》)诗人虽历经飘泊羁旅之苦,但寄希望于新年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渲染守岁不眠的场景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除夕天降瑞雪,诗人欣喜之情自不待言,饮酒守岁,在灯下写就一副副春联。一幅守岁不眠图跃然纸上。“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孔尚任《甲午元旦》)鬓发如霜的诗人兴致勃勃地和家人围炉守岁。守岁不眠的场景写得惟妙惟肖。

尽享快乐美好的时光

“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最年长,次第来称觞。”(白居易在《三年除夕》)除夕守岁,一家同堂,长幼有序,礼数周详,尽享守岁快乐的时光。“欢多情未报,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诗人和妻子一起守岁,欢乐心绪,自在情理之中。“儿童强不眠,相守夜喧哗。”(苏东坡《守岁》)孩子们除夕守夜,喧闹之声不绝于耳,将纯真的童趣刻画得栩栩如生。

展示人生宏大的理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诗言志,在辞旧迎新的时刻,诗人在写出万户更新喜迎春的气象的同时,也表达了除旧布新的政治理想。“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自向冻无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塍此时。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谭嗣同《和仙槎除夕感怀四篇》)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觊觎,诗人发出“鹿死谁手”的感叹;值此一年阴阳四时变化的尾声,诗人发誓“闻鸡起舞”,表达了对国事的无限忧虑和拯救民族危亡的雄心壮志。

抒写天地浩然的正气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文天祥《除夕》)诗人尽管愁苦无垠,但正气浩然,充满天地。“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于谦《除夜太原寒甚》)诗人对春风的赞颂,正是诗人面对贪官污吏的诬陷迫害而毫不畏惧,光明正大,正直无畏的真实写照。

表达思乡怀亲的眷念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袁凯《客中除夜》)在外面时间长了,到了除夕之夜,听见房外响起爆竹,竟忘了“今夕为何夕”,看见他乡之人欢度除夕,不免牵动浓浓的乡思之情。“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除夕夜合家围炉,饮酒守岁,当然温馨欢乐,而那些客居他乡的游子却不能与家人团聚,思亲之凄然感人肺腑。“梦中也不料兄亡,温语慈颜竟渺茫。骨肉可怜零落甚,独来山里伴支郎。”(袁宏道《除夕伤亡仲兄示度门》)诗人在家家团聚的除夕之夜,想到了亡故的亲人。诗人借家庭的悲欢离合,浮沉聚散,表现出怀亲思乡的眷念之情,凄恻感人。

流露惜时如金的感喟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阔,一年功夫是文词。”(文征明《除夕》)在除夕整夜不歇的欢声笑语里,书生却在默诵诗句。惜时如金让人感念颇深。“一日复一日,其来不肯迟。一冬复一春,既去谁能追?”(刘从益《除夕》)这一“催”一“追”告诫世人:岁月催人,时不我待,必须从年头开始就珍惜时间。

憧憬开启生活的美好

“细草穿沙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人泛舟归来,岸边冬雪已融化了一半,细嫩的草尖从沙里钻出了头,虽然在竹林间的梅花看不见,然而它的阵阵幽香飘进船中,又飘过一道又一道石桥,冬去春来,美好的生活如在眼前。“天地风雪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杨柳芳容樨,松篁老太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叶颢《春节》)此诗恰如其分地突现出春节的欢乐气氛,也表达了诗人在除夕和岁首交替的时间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感慨前途命运的悲怆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黄景仁《除夕偶成》)除夕之夜在千家万户欢声笑语中,时间慢慢逝去。诗人孤独寂寞地一人站在市桥之上,仰望星空陷入沉思。他感到可见的现实之外,似乎酝酿着某种危机正在暗暗向社会袭来,而沉浸在节日欢乐中的人们尚未觉察。表达的正是时代的悲哀,诗人自己命运的悲怆。“冬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摧。”(李德裕《岭外守岁》)除夕之夜,岁跨两年,岁月催人变衰。守岁本来应是家人团聚之时,眼见周围的人家家团聚,辞旧迎新,作者却远谪南荒。乡关路邈,翘首北望,身遭诬陷的诗人为国家的前途担心,为自己的命运忧虑。

刻画儿童得钱的快乐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吴曼云《压岁钱》)除夕分发压岁钱的习俗,至今仍盛行不衰。小孩子收到了彩线串着的压岁钱,小心翼翼地压在枕边,商量着买爆竹和箫等玩具,压岁钱反而让小儿忙了一夜。诗人以近似打油诗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儿童获得压岁钱时的兴奋心情。“昨夜新收压岁钱,板方一百压枕边。大街玩具商量买,先买金鱼三脚蟾。”(周作人《儿童杂事诗》)辞岁之后,从长辈那儿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到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随意使用。刚刚收到压岁钱的小孩子,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那份温馨,活灵活现。

第6篇:除夕的故事范文

夕夕是转学得插班生,这是个令人伤感的季节,

夕夕得身上埋藏着许许多多的秘密,关于她病态的苍白,关于她紧锁得日记,关于她终日的沉默个她笔下叛逆的得字眼,

夕夕总是坐在教室靠窗的角落里,独自一个人写着些什么,那些日子里,他总是把头发高高束起,周围充满了毫无造做得高贵得忧郁气质,

后来我们隐隐知道了夕夕不为人知的过去,夕夕有过一段凄凉的故事,这里面有眼泪,有心酸,叛逆.疾病.死亡和无休止的伤痛,但夕夕终是什么也不说,只是深深的将他埋藏在心底,笑笑的在纸上写下: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悠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第7篇:除夕的故事范文

除夕古诗词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试笔】(选一)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词】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迎春】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除夕诗句赏析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人客居他乡,油然而生孤寂的思乡之情,但诗人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这种反客为主的写法,即为反衬手法。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当时的王安石正致力于改革,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还能体现出他的执政态度。

守岁——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宋代大诗人苏轼的《守岁》,诗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励自己惜时如金。作者用形象的蛇蜕皮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免得时间过半,虽勤也难补于事。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细说古代人写除夕《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第8篇:除夕的故事范文

这些有关除夕的诗词,你读过吗?

蟋蟀

《诗经•唐风》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冬氛恋虬箭,春*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钦州守岁

唐•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

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除夜

唐•元稹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唐•白居易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隋宫守岁

唐•李商隐

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

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

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欲惊雷。

昭阳第一倾城客,不踏金莲不肯来。

除夕

宋•梅尧臣

莫嫌寒漏尽,春*应来早。

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

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

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

守岁

宋•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卖痴呆词

宋•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宋•姜夔

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夕

明•文徵明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除夕

清•赵翼

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有关除夕的诗句

《元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其全文诗句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除夜太原寒甚》作者是明代文学家于谦。其全文诗句如下: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翻译】

给远离家乡的人们说几句话: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又何必为此而不堪苦闷呢?春天不久就要来到了,春风就在屋子的东头。

《除夜作》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诗句如下: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翻译】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除夜有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涂。古诗全文如下: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翻译】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除夜宿石头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戴叔伦。其全文诗句如下: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除夜有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涂。其全文诗句如下: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翻译】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诗句如下: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翻译】

长期以来两家关系就很好,彼此相知亲密无间。天黑之后点起描画的红烛,排起守岁的宴席,友朋列坐其次。席间歌女唱起《梅花》旧曲,大家畅饮新蒸的柏酒,推杯换盏,间或会有行酒令的游戏。作者现在是四处漂泊随行处且行乐,一年一年的过去了也不见。

《除夜有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诗句如下: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翻译】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作者为宋代文学家苏轼。其全文诗句如下: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着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搏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翻译】

冰冷的除夕夜,作者行走在江南道上,思绪千万,为自己政治上的失意且行且歌,为黎民百姓的生活担忧。远水,低星渐渐模糊,不眠不是为了守岁,而为不断的在思念,思念家乡,思念父老乡亲。重衾难暖这霜雪浸透了的心田,沐浴后头发倍感稀疏。应该谢谢这残尽的昏灯,在孤舟上与我一夜相依。

《除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来鹄。其全文诗句如下: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翻译】

回家团聚的渴望,牵动着我的喜乐和忧虑,转眼已成空。整夜里都怀着对万里外家乡的思念。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

《玉楼春·元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毛滂。其全文诗句如下: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

【翻译】

莲花滴水送走了旧的一年。在井悬冻酒,晓寒侵人之时,柳枝的苗条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气息。虽有佳人歌女劝酒佐兴,可词人却为早春的物候所惊,犹如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旧。构思新颖,饶有情致。

《田家元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诗句如下: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翻译】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客中除夕》作者为明朝文学家袁凯。其古诗全文如下: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翻译】

今儿晚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只能在异地他乡诉说故乡。眼看别人的儿女一天天长大,自己的客游生活却岁岁增长。战乱连年不断、无休无歇,关山阻隔,故乡归路渺茫。饮一杯除夕避邪的柏叶酒,压不住思亲眼泪万千行。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涂。古诗全文如下: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翻译】

三巴的道路多么迢远,我走在万里艰危的征程。乱山上残雪在黑夜里闪光,一支烛火陪伴着我这异乡的人。离开亲人们已越来越远,和僮仆的感情分外加深。哪堪漂泊在天涯,又适逢明朝岁华更新。

《除夜寄弟妹》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冬除夜书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延让。其古诗全文如下:

兀兀坐无味,思量谁与邻。

数星深夜火,一个远乡人。

雁翥天微雪,风号树欲春。

愁章自难过,不觉苦吟频。

《除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翻译】

剪出了含情的红花,裁出了有意的绿叶,应着花期而来的春风吹得钗股上花叶葱茏。除夕的残日恋恋而坠,吹来了带着春意的东风。仿佛不愿放那岁末的年华了终。有些守岁的人西窗夜话,添烛点灯,彻夜不眠,直到天明,在连绵不断的笑声中,传来了元旦黄益莺的啼鸣。

回想旧日除夕的宴席,伊人的纤纤玉手曾剖开黄柑荐酒,那温柔的香气朦胧,至今萦系着我的心灵。我回到那湖边的梦境,那湖水如镜,留连忘返,我又朦胧胧迷失了路径。可怜吴地白霜染鬓发点点如星,仿佛春风也不能将寒霜消融.更何况斑斑鬓发对着落梅如雨雪飘零。

《高阳台·除夜》出自《宋词三百首》,其诗人为宋朝诗人韩疁。其古诗全文如下: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青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峰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哪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翻译】

我难以入睡,频频倾听银签之声,又重新点起红烛,让屋室一片光明,突然想到年华飞逝,如东去流水,令我不觉心惊。告别旧岁,迎接新春,无需多久,新的一年又会来临。而今我年老体衰,怎能象往日那样通宵畅饮?想要等候新年不睡,又怕寒气难挡。我轻轻放下酒樽,致谢那梅花,陪伴着我私语低吟。

邻家的姑娘已试穿春衣,美丽的发上戴着好看的头饰。蜂腰形的翡翠透明灵气,燕股形的宝钗嵌金光闪闪。春风引起人们的春情,也令人芳情难以幽禁。人地青春哪能年年美好,不妨尽情地游乐吧,趁着现在大好的光阴。好好地去享受生活,游览那些斜阳辉映的美丽景象吧。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二》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翻译】

有人边行走边唱歌,有人在野外啼哭,两种声音都令我心中伤悲,远处的灯火夜空的疏星,渐渐地趋向暗淡低微。病眼睡不着并非因着守岁,乡音无人为伴我苦苦地思归。盖着几条被子双脚依旧冰冷,知道冬霜重满是寒气,刚洗过头发觉得轻松,却感知鬓发又已变稀。多谢残灯并不将人嫌弃,孤舟中整夜里许我相伴相依。

《除夜雪》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翻译】

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浣溪沙·庚申除夜》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风流端合倚天公。

《江外除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曹松。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

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

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

不是多岐渐平稳,谁能呼酒祝昭回。

《元日观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厉玄。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

火连双阙晓,仗列五门春。

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

天颜不敢视,称庆拜空频。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毛滂。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

【翻译】

莲花滴水送走了旧的一年。在井悬冻酒,晓寒侵人之时,柳枝的苗条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气息。虽有佳人歌女劝酒佐兴,可词人却为早春的物候所惊,犹如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旧。构思新颖,饶有情致。

《田家元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翻译】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元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高轩暧春*,邃阁媚朝光。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梅艳昔年妆。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翻译】

高高的轩台辉映着春*,深邃的楼阁沐浴着朝阳。红色的宫墙内飞舞着彩色的饰旗,翠玉珠帘映曜着宫女们的玉佩。我效仿古代的明君们,恭谨而节制地治理着国家,终于使八方安定、四海升平了。(现在)丹陛下排列着森森戟戈,长廊里回荡着丝竹乐声。壮美的和煦之风浩荡在华夏大地上,康盛的帝王之道运途正昌。(我)将继承周文王的事业,遵循他的先例、并借鉴古代帝王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来治理国家。春天来临了,小草又像以前一样沐浴在春风里,梅花也像往年一样绽蕊怒放。我想渡过巨大的河流到达彼岸,但最终还要靠舟船才能渡过去。

《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适。其古诗全文如下:

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

端旒揖群后,回辇阅师贞。

彩仗宿华殿,退朝归禁营。

分行左右出,转旆风云生。

历历趋复道,容容映层城。

勇馀矜捷技,令肃无喧声。

眷此戎旅节,载嘉良士诚。

顺时倾宴赏,亦以助文经。

《奉和元日应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许敬宗。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天正开初节,日观上重轮。

百灵滋景祚,万玉庆惟新。

待旦敷玄造,韬旒御紫宸。

武帐临光宅,文卫象钩陈。

广庭扬九奏,大帛丽三辰。

发生同化育,播物体陶钧。

霜空澄晓气,霞景莹芳春。

德辉覃率土,相贺奉还淳。

《元日述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照邻。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元日早朝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鲍防。其古诗全文如下:

乾元发生春为宗,盛德在木斗建东。

东方岁星大明宫,南山喜气摇晴空。

望云五等舞万玉,献寿一声出千峰。

文昌随彩礼乐正,太平下直旌旗红。

师旷应律调黄钟,王良运策调时龙。

玄冥无事归朔土,青帝放身入朱宫。

九韶九变五声里,四方四友一身中。

天何言哉乐无穷,广成彭祖为三公。

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全文如下: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上元日二首》作者为唐朝诗人李昂。其古诗全文如下:

上元高会集群仙,心斋何事欲祈年。

丹诚傥彻玉帝座,且共吾人庆大田。

蓂生三五叶初齐,上元羽客出桃蹊。

不爱仙家登真诀,愿蒙四海福黔黎。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作者为明朝文学家王守仁。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第9篇:除夕的故事范文

“许了什么愿啊?”

“这是秘密。”

在日剧《大奥》里,为了纪念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大奥》里的女人们正在忙于把写着自己愿望的彩纸系到竹枝上。长着酒糟鼻的浦尾的愿望是“今年一定要瘦下来”,吉野则希望“可以存下俸禄盖起大房子”,而头发花白、已经徐娘半老的葛冈夫人写的竟然是“希望可以得逢良缘”。

像“圣诞树”一样的许愿树

没错,日本也有类似“圣诞树”的玩意儿,只不过这树不是杉树,而是竹枝;它不是用来过圣诞节,而是用来过七夕的;树上挂的不是琳琅满目的礼物,而是五彩缤纷的愿望。每年七夕,在日本随处可见高高的竹枝上坠满五颜六色的纸笺和各式精致的小饰品。而这一天,带给日本孩子们好运的,不是圣诞老人,而是来自中国的神仙――织女。

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不知在什么时候漂洋过海,于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落了脚,并被日本人民发扬光大,赋予了新的意义。最初是在奈良时代,那时的七夕是达官贵人们的节日,他们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祈求家庭幸福,婚姻美满。到了江户时代,七夕节传入民间。到底是人民群众的智慧,这时的七夕节,在日本有了丰富的内容,“圣诞树”的创意,就是源于这个时代。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下来,因此我们才能在描述德川时代末期宫闱生活的《大奥》中,看到写愿望、挂竹枝那样盛大的喜庆场面,而在此之前,七夕节的种种风俗,已经完成了由上流社会传入民间,在民间发扬光大,再次传入上流社会这样的过程。因此,德川时代上流社会的七夕风俗,已与民间并无二致。

如果说牛郎织女是日本从中国借去的故事,七夕节是日本从中国借去的节日,那么“圣诞树”的创意,绝对是属于日本本土的专利,也是日本独有的风俗。直到如今,每年的这一天,大人和小孩们都会聚在一起,在五颜六色的纸笺上写下千奇百怪的愿望,用彩纸做出精致的饰品,一起挂满竹枝。于是在脍炙人口的动画片《蜡笔小新》里,我们看到调皮的小新居然爬到了竹子的顶端。

据说愿望挂得越高,就越有可能被实现。这大概是因为越高,便离神仙越近的缘故吧。

无关爱情的情人节

除了“圣诞树”,七夕这一天,日本的家庭也会在院子里摆些水果和精美的食品供奉神灵,希望织女保佑自家女孩书法、裁衣等技艺能有所进步。发展到商业活动丰富多彩的今天,七夕节的许愿内容也变得千奇百怪,可以祈求姻缘、事业,也可以具体到想要一本书、一个玩偶。

但无论如何,日本的七夕节都不是恋人之间的节日,没有巧克力,也没有玫瑰花,这场盛大的庆典活动是全民性质的,是日本人民将中国传说和本土文化融合起来的产物,商业色彩淡薄,极富传统风韵。

有人说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其实牛郎织女的传说,并不是个美满的故事,“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有什么值得庆祝呢?

这个节日,一开始和爱情有关,但因为传说的女主角有一双无与匹敌的巧手,在之后漫长的年月里,无论是在故事的本土中国,还是在发扬了故事的日本,人们近乎忘记了那个对爱情忠贞不二的憨厚农夫――“乞巧”,成了七夕一以贯之的主题。

女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奉上新鲜的瓜果,虔诚地祭拜,用意无非是祈求织女赐予好手艺,从而觅得佳偶良缘。总之,一切逃不脱一个“巧”字。

现代社会,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需要的不再是一双会穿针引线的手,而是一个能转动的大脑。所谓“识字三分巧”,日本人在七夕这一天,不过翻版的2・14情人节,他们“乞巧”,祈求织女赐予智慧和知识,让他们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并非“兰月兰夜”

尽管日本的七夕过得有声有色,但细细追究起来,它其实并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七夕。

在我国古代,根据自然界植物的生长规律,每个月份都有一个“花名”,农历七月,兰花吐芳,故七月被称为“兰月”,七夕的夜晚被称为“兰夜”。

1873年日本修改历法后,大多数地方的七夕节直接挪至阳历的七月七日。这多少让人觉得遗憾。

我们的祖先在制定天文历法时,无不秉承大自然的规律。一年有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候有一候的特征。“七月天汉清如练”,农历七月,在季夏与孟秋交界之际,凉风初起,大雨时至,河汉西移。“七七”之夜,当月光洒落银河,牵牛星和织女星正当头顶、大放光彩,这才是“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确是“胜却人间无数”。如若是阳历的七月七日,喜鹊还在路上,牛郎织女还在遥遥相望,下界就已经热闹开了,不免有些莫名其妙。

但传说毕竟是传说罢了,不必太较真。如果硬是要推敲,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距有16光年之远,即便是牛郎打个电话,织女也要16年之后才能听到。更何况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已经无人再醉心于这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算一算,我们已经多久没有仰望星空?几十年、几百年?就算偶尔想抬头看一看,环境恶化,隔着城市的夜空,恐怕也是“月朦胧、鸟朦胧”了。

链接:中国七夕

何时回归传统?

韩国人将端午节申遗,国人愤怒了,可是除了愤怒,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端午中秋放假了,可除了当黄金周过,其他一切照旧;人人都觉得应该过我们自己的节日,可逢年过节,气氛还是那么淡薄。这些传统节日,仿佛都跟随着旧历,成为了岁月深处的古董,一些抽象而遥远的概念。中国人对于传统节日的态度,就处在这样一种无奈又无力的状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