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建工程范文

基建工程精选(九篇)

基建工程

第1篇:基建工程范文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地基 工程检测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建筑工程的地基在整个建筑工程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建筑工程的地基不稳固,那么建筑工程的地基就无法承载整个建筑物的重力,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就容易发生坍塌,给建筑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严重的话还会造成社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目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进行地基基础检测的检测机构的管理需要进行完善

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当中,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部门主要分为两种检测机构,通常情况下,国家会设立一个国家的检测机构,除了国家的检测机构外,在我国的检测市场中还会存在一些中介的检测机构[1]。由于存在两种检测机构,如果不能在检测标准以及检测流程等方面做到统一,就会使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严重的话,甚至还会对建筑施工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由于目前相关部门对一些地基基础检测机构管理不善,地基基础检测行业常常会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使建筑物的地基基础检测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2]。

(二)地基基础检测单位内部管理存在问题,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目前,由于我国的建筑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相关的制度还不够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也存在着严重不足[3]。在一些地基基础检测单位,没有对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培训,为了节省开支,没有对招聘的检测人员进行严格的挑选,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较差,对这些人也很少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结果造成检测结果偏差和错误。除此之外,在进行工程质量检测的过程中,一些检测人员或业务人员,由于管理混乱,为了个人利益,缺乏职业道德弄虚作假,出具虚假数据和检测报告,使建筑物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三)地基基础检测工作存在安全隐患

通常情况下,对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进行检测的工作往往都是在建筑施工场地进行的,除此之外,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一般情况下也是和建筑物施工同时进行的,因此,由于施工环境常常会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检测人员在进行质量检测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各种危险,所以检测人员在对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进行检测的时候,一定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4}。

(四)检测工作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足

由于检测单位对检测过程不够重视,这样就会使检测人员在检测的时候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场地条件、检测对象是否满足检测要求没认真处理,随便应付致使检测数据的真实性达不到要求,最终影响检测结果。除此之外,一些检测单位在进行检测工作的时候由于没有对检测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划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互相推诿。作为检测企业,在进行工程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必须检测对检测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提高检测人员对检测过程的认识水平。

除了检测过程环节存在问题外,检测结果也存在一些不全面的现象。在检测工作完成后,检测人员就需要对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在检测结果总结当中,由于检测人员缺乏对检测结果总结工作的重视,往往就会使检测报告的总结出现操作不规范,甚至还会导致报告不够严谨,有时还会出现一些数据前后矛盾的现象。

二、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进行改进的一些方法

(一)对检测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加强单位的动态管理

建筑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为了维护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就需要相关部门建立与质量检测相关的安全运行管理机制。首先,就需要相关部门根据各个行业的运行规范和质量要求,对检测行业的检测标准、检测流程、检测结果规范进行统一的制定,使检测人员在进行检测工作的时候可以依据相关准则进行[5]。除此之外,还要相关部门对质量检测单位的检测工作进行相应的监督,使检测人员在检测的时候有所畏惧,从而端正工作态度,相关部门还要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并把评估结果过进行公示,促进各个检测单位能够科学合理竞争。与此同时,检测单位还要对本单位的检测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保证检测单位的检测人员具有较高的检测水平。

(二)对地基基础的检测活动进行相关的保护

在通常情况下,往往对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检测工作会在建筑工地进行,而建筑工地通常都是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因此,为了保证地基基础检测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就需要相关部门保障检测人员的安全问题。首先需要做的是相关部门要制定一些安全工作的工作规则,使检测人员在进行检测工作的时候能够严格遵守相关工作标准。其次,检测单位需要对每一个检测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监测工作教育,使检测人员能够具有安全检测工作的意识。

(三)及时更新地基基础检测的技术操作规范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已经被利用到相关工作当中,为了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就需要检测单位及时把握技术的变化,并且能够及时掌握新技术,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使检测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新技术,并且能够把新技术运用到检测工作当中,提高检测的效率和质量[6]。

(四)加强地基基础检测的实际操作

在样品的搜集环节中,检测人员首先要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并且对样品进行合理的检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样品的质量问题,确保检测的参数具有科学性;其次,在对样品进行取样的时候,要根据相关标准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最后,还要对样品的适量问题进行一定的信息化的管理。

在样品的封存环节,检测人员一定要根据样品对环境的需要,对检测样品进行合理科学的储存。并将样品保存在容器里面并贴上相应的标签,避免将样品弄混。

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物的地基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安全,为了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就需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部门对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张油军.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的若干问题初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3(5):157-157.

[2]张海东.地基基础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8).

[3]战功武,周健.论如何做好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253-253.

[4]孙会春.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的重要性和关键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6).

第2篇:基建工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思考

在建筑工程中,基础工程是整个工程的首要控制环节,只有将基础的质量打牢才能够对上层建筑的质量有所保证。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基础工程的施工要严格的遵守施工规范程序,按照施工标准执行。

一、建筑工程中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特征

在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点。例如,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多发性、潜在性、严重性和困难性等。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主要是指我国的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例如,我国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季节性冻土、杂填土和冻土等。而且一些地区属于岩溶地质,还有一些地区处于地震带。这些复杂的地质条件,都会增加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存在大量的具有复杂性的技术难题。

二、加强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具体策略

1、准确的勘查地基基础施工场所

由于建筑工程对于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在施工尚未开始时,就必须做好现场的施工勘查。只有提供准备的地基基础勘查报告,才能够将建筑选择区域内的地质情况、水文情况真实地反映出来。另外,也能够有效地预防地基基础可能存在的质量缺陷。所以,就应该对施工现场的地形、水文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对地质进行详细勘察。

2、土方开挖技术

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和现场的实地勘察情况,确定开挖方案。要对施工的工艺、顺序、流向以及机械设备和施工方法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确定,从而确保土方开挖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在开挖过程中,对孔位深度进行合理的控制。通常情况下,重要孔位探孔的深度要大于硬持力层下5m 的位置,并根据实际的工程需要,适当的加深深度。此外,施工人员还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对施工项目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处理。

3、桩基施工基础的分析

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吊桩时,桩与桩架之间必须要保持一定的垂直距离,一般被控制在4m 以内。在吊桩之前,要将桩稳定的固定住,并选择正确的吊桩点,吊桩速度均匀,避免吊桩过程中桩身发生偏斜。在进行插桩时,必须保证桩与地基口对准,如果需要进行矫正时,也最好不要用力敲打。当桩安装完成后,要及时的将桩周围的孔隙进行回填。当桩管被安全的放到规定深度时,应立刻将桩锤和桩帽提升到规定的位置,一般规定为大于4m,并进行桩的加固,然后开始对桩进行相应的检查工作,一切正常之后开始对桩浇筑混凝土等施工工序。

4、基础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建筑都采用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于高层建筑施工而言,大体积混凝土有着多方面的优点,例如水泥的用量较多、面积较大等。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当水泥被水化后会及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混凝土具有收缩应力,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裂缝,对建筑物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对其进行长期的保温养护,促使其缓慢降温,否则会因为内外温差较大而导致裂缝的产生。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必须对该项技术加强施工方面的控制,有效的减少裂缝的产生。

5、钢筋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钢筋工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熟悉图纸。对于钢筋的绑扎必须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或相应的施工工序,并对钢筋的规格、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要对柱插筋位置进行严格的控制,严禁钢筋发生位移,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换钢筋的型号。一切安装合格之后,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派专门人员对钢筋进行看护,并及时纠正钢筋在浇筑过程中发生的偏移,保证工程的质量。

三、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策略

1、严格原材料控制与施工控制

首先要查验钢材的质保书和质检报告,凡不合格和不符合设计规定的钢筋不能使用,表面有粒状和片状老锈的钢筋要除锈测验后方可使用。钢筋焊接接头,按规定取样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查安装好的钢筋,核对钢筋的直径、根数、位置、形状、锚固长度、搭接接头的长度和位置是否符合设计图纸中的规定。绑扎必须牢固,钢筋表面须洁净、无泥污、油污,按厚度垫好保护层。填写好隐蔽工程验收单。查模板的轴线、标高、起拱和几何尺寸,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都要符合规定。堵塞漏浆的孔洞,拼装缝隙要2mm。要监督混凝土搅拌工艺,严格按配合比规定的材料、品种计量。加水量中要扣除砂、石中的含水量。混凝土要随拌随用,一般从搅拌机出料到浇注完毕的时间不超过90min。同时有关人员在现场按规定随机取样做试块。标养28d 的抗压强度,大于设计抗压强度为合格。混凝土浇筑竖向构件时,必须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50mm。基础混凝土面要求平整。浇水湿润不少于7d,可在终凝时喷涂养护液;冬期要保暖防冻。控制好杯基的杯底标高,只允许有负公差,如有负公差,可用高标号砂浆垫平。

2、 现场质量检查控制

(1) 开工前检查。开工前检查的工作是检查工程是否具备开工条件的必经环节,对开工的连续施工和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开工前的检查要对工程的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进行具体确定,还要明确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检查的频率和方法。还要检查材料、机械设备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仪器是否备齐并做到可靠有效。对那些必要的基础资料如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也要进行具体检测看是否到位。

(2) 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的交接检查应该通过制度化的构建来实现其控制效果。对于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工序,要在自检和互检的基础上组织专职人员来进行工序的交接检查,这样能够确保工序的合格,为下道工序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如果对工序的检查中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在确定达到合格要求和标准后再进行后序工序的施工。

(3)工序检查程序。在工序的检查程序中,要做到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保持一致性。还要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达到协调。在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及检验频率上,要注意与检验方法的配合性。在进行工序检查上,最好采用框图的形式,这样能够直观的表现检查记录、报表和证书。

(4) 分项和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工程项目施工前,要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这样能够达到控制的具体要求。当分项、分部及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要再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在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后,要提出交工报告。在成品和材料及机械设备上的检查,主要检查其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这样能够有效控制损坏及变质问题的发生,使得机械设备能够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其使用状态的良好

3、注重基础工程桩竣工时的质量控制

建筑基础工程的竣工验收是非常关键的,要确认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否按照合格的文件指导的标准实施的,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建筑的正常使用。竣工质量的检验首先是施工单位进行全面的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再进行合格检测,最终出鉴定报告,将鉴定报告上交到建筑商,由建筑商再次确认,确认没有隐患之后再进行最终的验收。

参考文献:

[1] 李钊锋.谈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管理[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2(07)

[2] 袁顺贵.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法[J]. 科技信息. 2011(02)

第3篇:基建工程范文

关键词:深基坑土钉支护

一、工程背景资料

某栋商业大厦地上20层,地下2层,总高度78m,建筑面积约60590m2。该工程的外形为矩形,尺寸为68.5m×40.2m,占地面积约2500m2。该工程的上部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大部分采用筏板基础,同时配合框架基础和条形基础。基础拟建在天然地基上,根据工程设计,基础开挖至地面以下7.2m。该工程以粉质枯土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1类,抗震设计类别为丙类,为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本次基坑支护方案比选的原则为首先根据地层、开挖深度、周边环境的不同,详细地对基坑支护分段,然后对每一段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价到高价的先后顺序进行试算、比较,同时兼顾工期及其它工程条件,在经过计算、比较分析后,本工程支护结构拟采用土钉墙复合体的支护体系。

基坑支护有效深度为4.75m;基坑的支护型式设计一种支护断面分四层支护,坡度为1:0.1:第一层20L=6000mm@1200mm、第二层20L=5000mm@1200mm、第三层20L=4000mm@1200mm、第四层20L=3000mm@1200mm。混凝土面层设计要求为钢筋网片采用HRB235钢筋,间距200mm,喷射混凝土面层均为l00mm厚C20细石混凝土夹钢筋网片。

二、土钉墙支护深基坑概述

土钉墙是由天然土体通过土钉就地加固并与喷射混凝土面板相结合,形成一个类似重力挡墙以此来抵抗墙后的土压力,从而保持开挖面的稳定,这个土挡墙称为土钉墙。

土钉与土体形成复合体,提高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和承受坡顶超载能力,增强土体破坏延性,改变边坡突然塌方性质,有利于安全施工。土钉墙移小,一般测试约为20mm,对相邻建筑影响小,设备简单,易于推广,由于土钉比土层锚杆长度短得多,钻孔方便,注浆容易,而且喷射混凝土等设备,施工单位均易办到;如能与土方开挖配合好,实行平行流水作业,则工期可缩短,噪音小;经济效益好,一般成本低于灌注桩支护。

三、土钉墙施工技术探讨

1.土钉墙施工工艺。(1)土钉墙施工工艺流程:土方开挖修整边壁测量、放线钻机就位安钻杆校正孔位调整角度钻孔钻至设计深度清孔插入土钉压力灌浆养护。(2)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流程:立面平整绑扎钢筋网片干配混凝土料依次打开电、风、水开关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混凝土面层养护。

2.主要施工工艺。(1)测量放样。施工准备阶段首先按图纸尺寸把基坑上口线和下口线在实地做好测量记号及木桩标志,用滑石粉在实地划线。(2)基坑开挖。大面积基坑开挖,由于地表层的滞水和深层的渗水及降雨,会造成基坑大量积水。这些水如不及时排出势必影响施工,所以在坑的四周、坑内每隔30m挖一条积水沟和相应的积水坑。每一层开挖基本上做到积水沟与积水坑连成网络,并及时将积水抽出坑外。(3)打土钉孔,孔径l00mm,水平钻机成孔。(4)土钉制作、安装。土钉使用前须除锈,除油、焊牢(搭接焊长不少于10倍的钢筋直径);为保证土钉插入孔后居孔中央位置,以便在注浆后增大钢筋与砂浆的握紧力,土钉应焊托架,托架为对中支架,相邻两托架间距2m;注浆管同土钉插入锚孔时,对注浆管下端口应采取保护措施,以免堵塞;注浆管必须随土钉下至孔底,若中途注浆管脱落,必须重新安装土钉;注浆的水泥浆液按设计配比进行,水灰比为0.45-0.55,速凝剂用量为水泥用量的3%,控制压力0.2-0.4Mpa;注浆时,要做到边注浆边往外拉动注浆管,不可拉动得太快,以免造成水泥浆脱节而使浆液不够饱满;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就用水清洗注浆机及注浆管,重新注浆;砂浆严格按配合比计量并搅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合的水泥浆应在初凝前用完,并严防石块,杂物混入;注浆过程中观察孔口返浆情况,如孔口返浆用粘土在孔口围僵,确保浆液的密实。(5)挂网、泄水管孔布设。①挂网。挂Φ6.5@200(双向)钢筋网,挂网时间应在注浆4h后进行。网距壁面30mm,与井字型钢筋架焊接在一起或用22的铁丝扎牢。采用螺纹钢与同层土钉贯穿作为联系肋筋,Φ14肋筋与网面钢筋绑扎或焊接牢靠。支护面沿水平和竖直向预埋长500-1000mm直径50mm外罩滤网的PVC管作为泄水管,管子口部四周用水泥浆封固。②喷射混凝土面层。待钢筋网编制与连接筋焊接完成后,应及时喷射混凝土面层。本基坑采用9m3空压机喷射装置,喷射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实验室配制单,同时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剂,速凝剂的掺入比为3%,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6)土钉与混凝土面层连接。土钉弯头四周用一根长度为300mm的Φ14钢筋与联系筋焊接。(7)挂网喷混凝土的支护。基坑先按1:0.75放坡挖土,人工修面,按设计要求人工打入钢筋土钉,挂Φ6.5@200(双向)钢筋网,保护层20mm,喷射C20混凝土厚60mm。新晨

四、基坑结构与支护监测

1.基坑支护监测内容。(1)主供水管。基坑北边距支护20m贯穿1m直径主供水管,根据该地区土质条件较差的特点,基坑挖土时,支护部位监测时该位置如变化较大,应停止挖土,回填支护边坡,稳定位移,坑外采用卸载及注浆加固处理,保证主供水管不变形位移,确保供水管正常使用。(2)静压桩与支护交叉施工安排。因工期紧,需要静压桩与支护交叉施工,考虑静压桩土应力释放的影响,交叉施工安排为静压桩施工二分之一时,在已施工的静压桩区域施工深搅桩;施工顺序两边推进,根据静压桩施工进度,安排深搅桩的进度,然后根据分段的强度进行正常支护施工。

2.围护结构的监测。(1)围护结构完整性及强度监测。以灌注桩为支挡结构时,可用低应变动测法对桩身缩颈、离析、夹泥、断裂等缺陷程度和缺陷部位以及桩身强度进行检测。以旋喷桩、水泥搅拌桩为支挡结构时,可用低应变法或轻便触探法检测桩身强度和均匀性。(2)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开挖初期,可每隔2-3天监测一次,随着开挖过程进行,可适当增加观测次数,以1天观测一次为宜。当位移较大时,每天观测1-2次。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是围护结构变形最直观的体现,是深基坑监测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监测项目。

参考文献:

第4篇:基建工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技术

与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相比,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尤其是桩基施工技术。其技术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核心部分,桩基施工技术应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基基础的稳固性以及整个现代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由于桩基施工的影响因素较多,所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桩基工程技术要点,加大桩基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力度。

1常见的桩基工程技术类型

桩基工程技术是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类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桩基工程技术具有承载负荷能力强、均匀沉降幅度小、增强建筑结构抗形变能力等优势。合理利用桩基工程技术,可以避免建筑物发生不规则沉降或上部结构形变开裂等问题,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整个桩基工程是由若干个单体桩基组成的,这些单体桩基由连接构件相互连接,形成完整且稳定的整合体。按照构成材料与施工工艺差异,桩基可分为预制混凝土桩和灌注混凝土桩两种类型。这两类混凝土桩基各具优缺点。预制混凝土桩具有强度等级高、材料损耗小、投资成本低等优势,但施工难度系数较高;灌注混凝土桩具有施工环节少、施工难度低、施工周期短等优势(见图1),但桩基承载负荷能力较差、材料损耗率较大、投资成本较高。为此,施工人员应根据工程施工要求与现场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混凝土桩基的类型。

2建筑工程桩基施工现状

我国疆域辽阔,地质环境多样,土壤类型主要包括黑土、沙质土、黏性土和淤泥土。由于我国多个城市地处地震带,所以,提高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安全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旦发生地基基础不规则沉降,不仅会对建筑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此外,如果地基基础发生突发状况,还会削递弱基基础的可靠性,缩短建筑工程的寿命。地基基础的主要作用是承担上部结构产生的重力荷载。即便是地基基础出现轻微病害,也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延伸,造成严重病害。由于地基基础是隐藏在地下空间环境中的,所以,地基基础的病害都是未知的,对建筑工程结构造成的破坏也是极其严重的。地基基础施工的后一道工序是完全覆盖上一道工序的,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质量验收工作的难度。

3桩基工程施工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3.1桩基工程施工管理问题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桩基工程施工管理缺陷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综合素质差,大多数桩基工程施工人员责任意识与质量意识淡薄,专业水平薄弱;②施工管理制度不健全;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无法如实反馈现场地质环境概况;④桩基工程施工设备检修不及时、不到位,拖延进度,延误工期,影响了施工质量。

3.2桩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问题

现代建筑工程中的桩基工程必须拥有完备且可靠的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在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一旦察觉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与现场地质环境不相符,必须第一时间与工程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取得联系,从而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针对桩基工程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差的问题,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解决:一方面,选择运营资质完备、专业水平过硬、人员配置完善的施工队伍;另一方面,定期对施工队伍展开技术培训与职业教育,推行末位淘汰制,加强施工队伍建设。此外,施工单位要创建完善的技术控制体系与质量监管机制,遵从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原则,切实保障桩基工程施工质量;同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以及各职员的职责权限,明确内部管理流程与技术控制要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还应指派专人深入现场对各个施工环节展开旁站监督与实时指导,及时处理施工环节的突发状况,以此推动工程现场施工的有序开展。

4现代建筑工程中的桩基工程施工技术

4.1刚、柔性桩复合桩基技术

桩基与土层之间会产生双向作用力。首先,由于刚性桩自身的强度等级较高,再加上土层深度较大,所以,刚性桩的稳定性较强。这也是刚性桩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桩基工程中的主要原因。然而,对于土质松软的区域而言,刚性桩的稳定性会大打折扣,这也是刚性桩最主要的局限性。尽管柔性桩仅适用于浅表土层,但其在稀松土体中的承载合力较为稳定,表现出较强的可靠性。由此可知,刚性桩与柔性桩各具利弊。而刚、柔性桩复合桩基技术则整合了二者的优势,实现了缺陷互补,增强了整个桩基工程的安全性。

4.2钻孔压浆桩技术

钻孔压浆桩技术是一类较为常见的桩基工程技术。钻孔压浆桩技术主要包括钻孔和压浆两个关键环节。首先,严格按照预先设定的钻孔深度进行钻孔。当实际钻孔深度达到要求后,在压力作用下将预先配制成的混合浆料灌注到钻孔中,待混合浆料完全凝固后,形成稳固的桩基。通常情况下,水泥混合桩基是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喷注而成的。在喷注过程中,由于冲击力过大,极易导致塌孔。钻孔压浆结束后,将钢筋笼下放到钻孔中,依靠钢筋笼的支撑作用,增强钻孔的承载负荷力。置入钢筋笼后,实施二次喷浆操作。钻孔压浆桩技术最显著的优势就是承载负荷力强、噪声污染小。借助压浆喷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深表土层对桩基础的压迫力,增强桩基础的稳定性。另外,钻孔压浆桩技术使用的水泥材料投资成本较低,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3预制小方桩复合桩基技术

预制小方桩复合桩基主要包括桩身和承台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承台用于承担桩身产生的重力荷载,桩身则负责承担浅表土层与深表土层的压力荷载。首先,地基与承台之间会形成双向作用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桩基的承载负荷力,确保桩基的可靠性。其次,桩基与桩基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距离,用于缓冲作用力。预制小方桩复合桩技术可以增大桩基侧面的摩擦阻力,保障桩基的稳定性,以便桩基在外部作用力的影响下发生倾斜。目前,由于适用性与灵活性较强,预制小方桩复合桩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的桩基工程中。

5现代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5.1提高岩土勘测质量

岩土勘测是桩基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岩土勘测能够为桩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岩土勘测质量也成为完善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举措。在桩基工程正式施工前,相关专业人员应深入实地展开岩土勘测,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条件,从而编制完整性、合理性、可行性的施工方案。在岩土勘测过程中,相关专业人员应对各道工序进行全面且细致的检查,降低操作失误的发生概率。一旦岩土勘测环节出现任何纰漏,都会对后续施工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勘察单位有必要指定责任意识强、专业水平高且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开展岩土勘测工作——针对特殊地质进行反复勘测,如实记录勘测结果,对勘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总之,只有做好地质勘测工作,才能为后续施工提供有利条件。

5.2优化桩基结构设计

优化桩基结构设计、增强桩基安全性,是建筑工程施工有序开展的必要前提。桩基施工技术应用水平直接决定了桩基工程施工质量及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相关人员应明确桩基工程技术应用要点,加大桩基工程技术监控力度,从根本上改善桩基工程施工水平。由于桩基类型多种多样,设计人员要参照工程需求选择对应类型的桩基基础,优化桩基结构设计,推动桩基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对于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来说,桩基基础所承载的负荷力也相对较大,对桩基基础稳定性的要求相对较高。

5.3加强桩基施工质量控制

桩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桩基工程的关键环节。根据以往积累的实践经验可知,桩基深度决定了桩基施工的复杂程度。在通常情况下,桩基工程多按照由浅入深的次序展开施工。这样可增强土层的可靠性,提高桩基工程施工质量,为后续施工提供有利条件。施工人员必须严格参照标准规范对桩孔混凝土护壁进行施工,根据现场环境条件概况合理布置桩孔,严格控制桩孔的间隔距离。在持续强降雨天气状况下,施工人员应将桩孔作为排水井,及时排出深层地基内所积存的雨水,以免雨水长时间滞留造成塌孔问题,并且加强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

5.4提高混凝土桩与钢桩施工质量

无论是混凝土桩还是钢制桩,桩基施工质量都至关重要。在混凝土桩与钢制桩的施工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屡有发生。一旦桩基焊接部位处理不到位,施工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进行连接处理,以免影响桩基的正常施工和使用。打桩操作必须保持连续性,以便操作中断导致冲击力失衡,使桩体遭到破坏。断桩是较为常见的桩基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在打桩前,施工人员应深入实地展开岩土环境勘察,全面掌控施工地点岩土结构特征与岩石分布走向,并根据岩土环境勘察结果,明确打桩位置、冲桩力度与保护措施。

6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控制主要包括提高岩土勘测质量、优化桩基结构设计、加强桩基施工质量控制、改进混凝土桩与钢桩的施工质量。只有明确桩基工程技术应用要点,加大桩基工程技术控制力度,才能保证桩基基础的可靠性,从而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张永生.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城市周刊,2019(29).

[2]吴华锦.房建工程旋挖灌注桩基础施工质量与技术控制关键点[J].绿色环保建材,2020(10).

[3]黄年云.建筑工程旋挖桩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19(27).

第5篇:基建工程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基础性工程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施工质量控制

0.引言

基础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措施,改变或改善基础的天然条件,使之符合设计要求的工程。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由此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相关部门在对房屋建筑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过程时,要立足于对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从而真正实现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行业施工质量的不断提高。

1.基础性工程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1.1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是房屋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它的主要成因有两种:一是由于在堆放混凝土构件时没有将枕木摆放在一条垂直线上,由此产生的拉应力使构件出现裂缝;二是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速度过快,导致表面因收缩变形而产生拉应力,从而使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1.2结构漏水

房屋建筑工程的渗漏部位一般是在檐口、山墙和变形缝处。产生渗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温度变化过快使防水层产生破坏等自然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施工人员在细部处理上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等人为原因。

1.3施工材料质量低劣

施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原因一是在进行图纸设计的时候,没有对所需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明确的标注;二是在选材的时候,因片面追求低造价而偷工减料。

1.4通风孔道堵塞

通风孔道堵塞的原因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导致建筑质量不过关,使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杂物落到通风孔道内,最终堆积造成通风孔道堵塞。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出现问题的产生原因各有不同,但总的来看主要还是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不到位、管理人员的质量安全保障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的。

2.防治措施

2.1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规范

想要做好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首先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规则制度,如施工质量责任制和事故报告处理责任制,同时还要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使其真正的发挥监督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作用。

2.1.1施工质量责任制

在基础性工程施工过程中,人是最基本的要素。它既是操作者,又是组织者;既是被控制的对象,又是控制的对象;既是质量的保障,又是工程事故和不合格产品的源头。因此,整个质量控制工作要以人这个最基本要素为核心,明确参与施工人员各自的权限和职责,落实施工质量责任制。

2.1.2事故报告处理责任制

在基础性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因材料、半成品、构件不合格或因设计失误、施工方式不正确而导致的工程质量不合格甚至工程事故的情况,需要施工单位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而这正是落实事故报告处理责任制所起到的作用。

2.2要不断的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能否真正的发挥作用是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能否真正进行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确保质量保证体系能够有效运行的前提下,从工程施工的基本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

2.3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

参与施工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是工程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而现在不少施工单位的施工和技术人员职业素养较低,不少人在对房屋建筑工程基本常识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就仓促上岗,以至于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施工与设计不符的现象,给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想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从严格限制准入资质和提高施工人员职业素质抓起,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4确保施工所使用材料的质量

对施工材料控制的主要内容就是检测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建筑构件和施工设备等的质量,因此有关部门必须严把材料的采购关、检验关和使用关,以此确保基础性工程的质量。

2.4.1严把材料采购关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各种违规销售的手段层出不穷,回扣、提成等对材料采购人员的诱惑力极大。因此,在采购员的委任上,应选择那些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专业人员担任,并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材料鉴定水平,以便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降低材料成本。

2.4.2严把材料检测关

现阶段的建材市场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因此要建立完善的材料送检制度,即使是对于那些具有正规质量保证书的材料也要进行必要的检测,以便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而对于那些质量保证书不齐的产品,则应追查到底,确保“三无产品”和不合格材料不进入施工现场。

2.4.3严把材料使用关

对于施工材料的合理使用也是建设优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施工前就要预先为材料的保管和使用创造良好仓库、场地、道路等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进行材料的使用,降低对原材料的浪费。同时,还要注意对施工使用到的试验仪器、机械设备等进行管理和检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2.5优化施工方式

所谓优化施工方式,就是增强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想要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采取符合施工要求的质量标准、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一般来说,虽然采取先进的工艺会带来较高的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但同时也会提高项目投资。因此,在选择施工工艺的时候,要对企业的经济实力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从而实现对施工工艺的合理优化。

3.结论

综上所述,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需要认真对待规范的制定、原材料的选用以及施工人员素质的培养等工作,更需要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此项工作不断的得到完善,从而更好的发挥其控制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王宗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防治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7.

[2]张铟,郭诗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9.

[3]汪黎明.华东工程质量监督理论与实践[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5.

第6篇:基建工程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 基础工程 桩基础 施工质量

1、基础工程质量通病

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这些是高层建筑基础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上部结构质量和使用要求。

1.1基础轴线位移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1.1.1基础轴线位移原因

由于大放脚收分寸掌握不准确砌至大放脚顶处时已产生偏差再砌基础直墙部位就容易发生轴线位移。施工中,横端基础轴线一般应在槽边打中心柱部分,施工员在实际放线时,在山墙处有控制桩,横端轴线由山端一端排尺控制。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1.1.2控制措施

(1)在建筑物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处必须设置标志板,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槽边推土和进行其他作业时碰撞而发生移动。标志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桩,标志板拉通线时,应先与中心桩核对。标志板也可以在槽开挖后钉设,从而便于机械开挖基槽。

(2)横轴线不宜采用基槽内排尺方法控制,应设置中心桩。横墙中心桩应打入与地面一样平,为便于排尺和拉中线,中心桩中间不宜堆土和放料,挖槽时候应该用砖覆盖,以便于清土寻找。在横墙基础拉中线时,要复核相邻轴线距离,验证中心桩是否有位移。

(3)为防止砌筑基础大放脚收分不均匀而造成轴线位移,应该在基础部分砌完后,拉通线重新核对,并以新定出的轴线为准,砌筑基础直墙部分。按施工流水分段砌筑的基础,应在分段处设置标志板。

1.2基础标高偏差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0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

1.2.1偏差原因

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由于基础大放脚宽大,基础皮数杆不能贴近,难以观察所砌每一基础与皮数杆的标高差。砖基础大放脚填芯砖采用大面积铺灰的砌筑方法,由于铺灰厚度不均匀或铺灰面太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因歇停过久挤浆困难,灰缝不易压薄而出现冒高现象。

1.2.2控制措施

加强对基层标高的控制,尽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在进行基础砌筑前,应尽量将基土垫平。一般情况下,基础皮数杆可采用小断面方木或者钢筋制作,使用时,将皮数杆直接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采用基础外侧立皮数杆检查标高时,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

1.3基础防潮层失效原因及控制措施

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外墙受潮后经盐碱和冻融作用砖墙表面逐层酥松剥落影响居住环境美观和结构强度

1.3.1防潮层失效原因

施工中浆混用,将砌筑基础剩余的砂浆作为防潮砂浆使用。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了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抹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1.3.2 控制措施

施工前对基面进行清理,确保其干净、无杂物,从而保证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程度。施工过程中,要确保表面抹灰均匀,做好养护,对温度进行合理控制,确保防潮层的强度和密实度,避免出现裂缝。

2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

2.1地基基础的勘察技术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必须对地基基础进行勘察。地基勘察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为依据。

1)收集建筑总平面图,分析平面图的坐标和地形,结合房屋建筑的性质、规模、结构和基础形式,判断建筑的荷载力,从而确定地基的埋置深度和允许变形范围。

2)通过勘察,查明地质的类型、分布、工程特性,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作出分析评价,以便初步判断不良地质的类型、成因和分布范围,为提出整治方案提供数据资料。

3)单栋高咏ㄖ物勘探点的布置,一方面满足地基均匀性的要求,将勘探点设置在4个以上,而对于密集的高层建筑群体,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必须有1个控制性的勘探点。

2.2常见建筑地基施工方法

2.2.1强夯法

在采用强夯法时,首先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定位。在操作上,应由施工单位试夯,确定夯点布置图,并逐一测放夯点位置。在进行强夯前,事先要用推土机预压2遍,才能保证场地平整,再对场地高程进行测量,夯点布置测量放线控制确定点。

此外,要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坚持以一边夯向另一边或以边缘夯向中央的顺序。在处理地基时先夯实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并进行放线定位后即可接着进行下一次夯击。

2.2.2注浆法

当采用注浆法进行施工时,是硅化加固了的土层,通常要保留厚度约为1m的不加固土层,以防止浆液上冒,必要时还要打灰土层或夯填素土。在一般情况下,灌注时浆液的压力应控制在0.2 ~ 0.4MPa(始)和0.8 ~ 1.0MPa(终)的范围内。

3、 结束语

施工技术的措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成本。在实际施工中应该结合工程的气候条件、工程结构状况、工期紧迫程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对策,才能有效地应对施工问题,保证工程的进度及工程质量。如果不提前做好应急对策,以及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就会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流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参考文献;

第7篇:基建工程范文

1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概述

1.1桩基础概述

建筑在建造的过程,很容易出现岩土应力方面的变化,建筑受到荷载的效应出现基底部变形的现象,这种岩体也可以称为土体/地基。地基方面可承受建筑上部结构的荷载例,防止出现高强度或是一定的破坏,使基础沉降方面在要求的范围之内。粧基础为一项深基础,主要为土层、岩石内配置桩基、桩顶进行连接和承重的方式。粧基础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之中,其具备沉降均匀、较强承载能力的特征,适合应用于较柔软的地基类型的建筑。粧基础一般包括:灌注桩、预制粧。

1.2粧基础中的施工技术

桩基础可以有效的加固建筑,将建筑的重力传输至承压的土层、岩石,这样也确保了土层密实度,进而提高建筑地基抗压和承重方面的性能,防止地基出现沉降和坍塌的现象。现将桩基础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①静力压桩方面的技术静力压粧的技术,主要通过相关的设备的粧架配重,以及自重的控制,以预制桩形成一定的相反的作用,把将其压至土层底部。静力压桩方面的技术具备没有冲击、没有噪音、没有振动的特点,同时其操作方面是非常简单的,压桩的质量也是安全、稳定的,利于进行相关的检测,且可以有效的控制混凝土、钢筋的使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方面的成本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应保证连续的进行,不能有任何的停顿。②振动沉桩方面的技术振动沉桩的技术一般通过电动机的振动方式,形成对地基垂直作用,进而促使地基的土层和岩层达到紧实的效果。电动机振动的时间过长,可以获得较好的压实的效果。实际应用的过程需要在粧的顶部配备一些固定的振动器,因为振动的效应、桩自重效应可以使粧沉到土层内,同时带动土层产生位移的现象、或是收缩的目的。采用振动沉桩技术,需要保证在一定距离内进行对其的轻度锤击,然后进行持续的锤击,以达到建筑工程方面相关对沉入深度的具体要求。技术的装置方面需要确保其装置的重量轻、有较小的体积、结构组成不繁琐,这些都可以提髙桩基础施工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施工的强度。③人工挖孔粧方面的技术人工挖孔桩技术为灌注粧,一般通过人工进行桩的施工,其技术施工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且成本是非常低的。对于施工现场环境的要求是非常小的,为环保、经济实用的桩基础的技术。应用这一技术需要在对原有的挖粧地实行扩孔,挖孔的大小需要结合水流的流量进行选择。透水层方面需要合理的设置环形的钢筋圈,再进行回填混凝土,完成施工滞后,再对相关的设计图纸进行调整,合理的设置一些开挖的桩孔内容。粧孔填入混凝土护壁的过程应保证挖孔时填入适量的混凝土,然后需要将其进行捣实。

2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和管理

2.1粧基础施工技术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实际水文和环境问题进行考察,针对环境进行严格的考察,考察的内容主要针对区域地区的地形、地质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土层的硬度、性质和气候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考察。水文情况一般是对地下最低的水位方面进行分析,同时需要针对考察后的最终结果进行研究,对自然灾害情况和发生率、频率等多方面内容进行预测工作。此外,还需要针对建筑四周的环境、采光问题和建筑的髙度、地下管道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考察,防止出现地下管桩方面的破坏现象。第二,做好设备的准备工作,如有效的施工方案的制定、设备的实际使用、相关配置等都需要提前进行准备。最大限度的发挥相关设备的作用和效益,设备功能、使用的范围合理的运用都是非常关键的。最后,应结合实际施工情况,针对施工的技术做好调整。制定完善的桩基础的施工方案,做好地下管道相关的预防和防护措施。

2.2放线的定位工作及施工现场的清洁工作

放线定位为将管粧进行固定,保证其不偏离到轨道之外。工程中一般会采用网格复位的方式对线摆网格进行及时的管桩方面的调整。因为管桩的髙度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对水准点进行合理的设置,进而确定管桩最终的位置。现场需要进行全面的清理工作,以管桩相关的标准范菌内进行现场清洁,确保施工现场物品能够按照原位置进行摆放,并保证干净、整齐。通过这种方法对桩孔、脏孔内、外进行清理,以达到清洁的效果,便于施工可正常进行。

2.3土建桩基础方面的施工

预制桩为施工现场通过各异的方式、材料进行对管桩的压入、振入和沉入。预制桩一般多用于钢桩、混凝土桩两方面内容,且混凝土粧可以承受一定的荷载力。且施工的速度快,具有牢固和持久性特点,所以在应用方面也是非常广泛的。制作预制桩的过程需要遵循打桩步骤进行,确定桩顶部位的走向。一般预制桩的施工方法,主要通过锤击方面的沉桩、静力方面的压桩、振动方面的沉桩、射水方面的沉桩进行施工。射水沉桩的方法一般多用于砂土层方面。沉桩在施工的过程,容易出现挤土的问题,从而造成土层的破坏。因此,土建在施工时应确保桩基础间距问题,以及合理的数量等,对其科学、合理的规划,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在操作的过程需要确保持续进行施工,以达到管桩的牢固和结实。

2.4灌注桩方面的施工

灌注桩施工的过程,需要结合桩基础的技术和成孔的方式,施工的主要方法为千作业成孔方面、冲击成孔方面、沉管成孔方面,以及泥菜护壁成孔方面等。冲击成孔方面一般多用于软土层方面,泥浆护壁成孔的形式多用于淤泥质土层方面。制作灌注粧的过程需要全面的考虑到粧体的整体强度,因为较强强度的桩体可以延长使用的寿命。混凝土质量方面防止出现粧管埋没或是堵塞的现象,同时还需要注意的内容为桩体沉入土层深度要适应,避免造成对桩体承载力方面的影响。

3桩基施工的管理

3.1人员方面的管理

人员方面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由于桩基础的施工主要通过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操作而完成。因此,需要针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加强安全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其对待安全问题的注重和认识。通过有效的制度确保施工的安全性,相关人员需要做好记录。如工作人员进、出现场的制度、区域内部通行方面的制度、生活方面的管理制度、门卫方面的相关制度等,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度内容,以保证从基本认识方面对生产、管理方面列入到安全管理的制度中。

3.2人员的配备

桩基础在施工的过程需要保证由适宜人数的工作人员支持,人员的配备方面有施工的人员,安全方面的质检员和保卫方面的相关人员、管理方面的人员等。还需要配备足够的库房材料的管理人员、成品、半成品看管方面的工作人员等。需要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责任心。同时针对施工方安全员需要加强监督力度,发生违规、违章等不良的操作行为,需给予严格的处理。针对现场中的不稳定因素,需要第一时间进行对其的处理。

4总结

第8篇:基建工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地基;施工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能够使房屋建筑的应用功能得到充分满足,就需要以地基基础施工的可靠、以及稳固为前提,因此,加强对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视程度,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房屋建筑地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危,特别是在我国经常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区对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比如1173年开始修建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总高度为55 m。修建过程中,因为地基发生沉降一直向南倾斜,经过多次纠错工程建设和地基加固建设,最终才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举世瞩目的建筑物。我国的土地范围大,地质差异性也比较明显,有些地区经常受到冻土、滑坡以及盐碱地的侵袭,要在这些地区修建房屋就应该加强建设水平,如果不做好相关的地基基础性工作,可能会致使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因为整个建筑物的所有重量都是依靠地基荷载,它的质量决定着上部建筑的结构性能,如果处理不当,将会酿成重大工程事故。

二、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1、复杂性

我国因为国土面积辽阔,由于地形的不同,所处的环境及状况也不同,对待不同的地形和地质在实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时要实施不同的施工方案,比如我国的西南地区属于熔岩地质,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叉地带,是世界上多发地震国家之一,因而这样的地质要求对建筑工程质量有了更高要求,我国复杂的地形地质给我们的建筑施工队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为施工技术人员带来了技术性难题。

2、多发性

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因为施工设计不合理或者施工作业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施工事故的频发,严重的情况甚至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给整个建筑工程造成了极大的成本增加和浪费,因此,加强房屋地基工程质量建设十分重要。

3、潜在性

建筑工程工序衔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每一道工序都是在前后相互关联之下完成的,正是因为这样的隐蔽性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难度和检验难度,因此,应该特别加大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工序上的监管力度。

4、严重性

一定程度上讲,建设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无法弥补的问题往往是地基基础出现质量事故,不管是因为勘察原因所造成的问题还是因为地质原因所造成的问题,出现问题就会引起地基失稳性,影响工程质量,建设工程整体结构的破坏,是建设工程致命性、毁灭性的重大质量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5、困难性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难度大于其它部位事故处理,地基基础工程属地下工程,不容易进行事故处理;当地基基础承担上部荷载,进行本身处理时,必定会对建筑物上部结构性能造成影响,特别是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它承受着所有建设工程的全部荷载,加上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所以它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三、当前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问题

目前,塌方是地基施工中较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地基施工时需要进行基坑的开挖,在开挖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土层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进行坡度控制或是采取必要的支护方法等,这样就会保证基坑在外力作用下维持稳定性,不会发生大的变形,从而避免塌方的产生,因为一旦在地基施工中发生塌方,不仅会对地基工程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危及到施工人员的生命,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另外,如果地基在施工中发生塌方,对周围建筑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地基缺乏保护

地基在施工时进行较深的基坑开挖会使地下水较为丰富,在多雨地区进行施工时,充足的雨水对地基的施工会带来较严重的影响,所以需要做好防水和排水设施,如果没有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使地基进水,这样不仅无法使施工正常进行,同时也会对地基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地基施工中要对基坑内的积水进行清除,保证无积水,同时被水泡过的松软的土也要及时进行清理。

3、地基轴线位移问题

施工中,轴线位移的问题是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中问题之一。轴线位移主要是指大放脚在砌住到标高的位置时,轴线与上部墙体出现一定的偏差。轴线位移情况主要出现在内横墙上,并且上部墙体会出现偏心呀的情况,整体建筑物的受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大放脚砌筑出现偏差,在施工时候,槽中线位于纵墙的外部,从而使得整体轴线出现偏差,使槽边难以得到控制和保护,出现位移的现象。

四、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工程施工高技术的相关措施

1、加强对轴位移技术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轴线位移的情况,采用相关措施进行处理和预防。在地基施工中,在防线定位上,要采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对槽边堆土等操作进行控制,预防出现碰撞移动的情况。在龙门板设立合理的中心庄,在拉通线时,要对准中心桩,并且采用排尺进行控制。在基础位置完成砌筑时,要重新对定轴线进行核对,制定标准的轴线,保证地基基础的标准性。在挖槽时,要做好覆盖,做好清土的寻找,并且对相邻轴线进行仔细的复核,有效的控制轴线的位移。

2、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地基基础的设计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如房屋建筑的要求、地质因素、当地环境等等。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适用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并且经济核算,同时也要房屋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事故。要确保地基基础能够承担房屋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所有的重力,并且慎重考虑工程勘查人员所给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出适合的施工方案。

3、加强房屋地基基础勘查技术

任何房屋在修建之前都必须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并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作为主要依据而要完成对其勘察首先要手机建筑物的总平面图,对房屋所建地形以及坐标进行分析,结合房屋修建的规模和需要修建的基础和房屋性质,预估房屋的荷载力,从而确定房屋地基的深度以及所允许的倾斜变形范围。第二,通过对房屋建设地点地质勘查,查明地质的分布类型以及工程性质,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做出相应的评估,如果地质类型和分布范围不利于建筑物修建,就应该在设计之时提出整改方案。第三,对单栋高层建筑物来进行探点的布置。对于那些高层建筑群体,作为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减少适当的勘探点,但是这并不是说,每栋建筑物不需要控制勘探点。第四,详细勘探地质深度,将其的主要受力层控制在地质能够承受范围内,并对其承载力进行评价。第五,对底层结构和地基性质进行取样测试,当地质性质发生变化的时候,应该进行二次测试。

4、地基基础的选型

如果地基的承载力大,可以采取独立的地基,但是如果地基的承载力不能达到要求,或者建筑物过高过大,那么则可以采用筏形的地基,这种地基类型比独立的地基类型更加稳定,但是在造价方面会更高一点。一些地区属于软土地基,在面对地基承载力不足的条件下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软土地进行处理,软土地是由杂填土,淤泥土质等构成的基地,在勘察中要查明土层的组成,分布,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克服之法。

结束语

建筑地基基础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建筑的整体发展也影响着整体建筑的建筑速度,因此,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投入,提高其质量水平,不仅是现代建筑的要求也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推进社会进步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卢伶芳.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2(10)

第9篇:基建工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人们对建筑的质量和要求不断增加。建筑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们工作和生活,建筑地基作为建筑的基础不仅影响着整体建筑的质量,而且对建筑的使用安全也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现阶段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与建筑企业发展的迅猛速度,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研究加大了力度,因此在对待建筑地基的基础工程时要提高建筑地基的承载力与技术控制力,建筑地基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对建筑地基进行技术性的开发和研究,深入分析地基工程施工的技术特点目前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1. 复杂性。我国幅员辽阔,分布着多种地形类型与地质。我们国家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不同的地形,分布着冻土、季节性冻土、杂填土等不同的地质类型,对待不同的地形和地质在实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时要实施不同的施工方案,我国处于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两大地震带的交叉处,作为世界上多发地震的几个国家之一,因此在建筑方面对地震的防御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复杂的地形地质给我们的建筑施工队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为施工技术人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性难题。

2. 多发性。我们国家近两年出现了很多建筑物倒塌事件,这些事件都是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和建筑施工问题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设计、施工导致的,这些事件都造成了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充分说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3. 隐藏性。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复杂的工序,每一道工序之间都有重要的衔接,有时会出现前一道工序被后一道工序所覆盖,隐藏性是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隐藏性的特点使得建筑监管部门增加了监管难度,因此,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监督,尤其要加强对隐藏部分的监管。

4. 严重性。建筑地基作为整个建筑物的基础,建筑地基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有些施工单位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不重视,在工程建成之后发现建筑地基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无法弥补的,这些问题所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所投入的资金。因此建筑公司在决定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时要严格考察本地区的地质环境,做好全方面的准备,只有将实际情况考察清楚了才能保证建筑地基的坚固性,只有地基的坚固才能保证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如果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出现了一丝一毫的差池不仅会在经济上遭受损失,更严重者可能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5. 困难性。地基基础工程如果出现事故在修复起来难度是相当大的,由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时是在地下进行的工程,如果地基工程出现问题,要在地下进行修复,工作难度是相当大的。而且一旦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出现问题,对于整个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对建成的工程,它将会对整个建筑工程带来严重后果。

二、当前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地基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对建筑的整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一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很多工程建设中,对地基基础的施工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在施工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问题

目前在地基施工中,塌方是较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地基施工时需要进行基坑的开挖,在开挖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土层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进行坡度控制或是采取必要的支护方法等,这样就会保证基坑在外力作用下维持稳定性,不会发生大的变形,从而避免塌方的产生。

2. 地基缺乏保护

地基在施工时由于要进行较深的基坑开挖工作,这样地下水较为丰富,特别在多雨地区进行施工时,充足的雨水对地基的施工会带来较严重的影响。所以在雨水充沛时进行地基施工时,需要做好防水和排水设施,如果没有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使地基进水,这样不仅无法使施工正常进行,同时也会对地基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地基施工中要对基坑内的积水进行清除,保证无积水,同时被水泡过的松软的土也要及时进行清理。

三、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1. 地基基础的选型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足够,基础的分布方式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可采用独立基础;如果地基非常软弱,建筑物很高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筏形基础,筏形基础有较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它与独立基础相比,稳定性更高,造价也较高。如果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则可采用作支承的钢筋混凝土人工挖孔灌注桩。

2.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当地基土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施工现场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为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对其进行变形观测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地基处理后,建筑地基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并在施工期间及工程完工后根据规程要求进行定期沉降观测,对建筑物的有效监测,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沉降规律。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

建筑基础处理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形式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裂度等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有地下室时,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并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采取措施。在施工中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沉降后浇带,应根据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

参考文献:

[1]祝成展.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