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艺术创意教育范文

大艺术创意教育精选(九篇)

大艺术创意教育

第1篇:大艺术创意教育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艺术教育;高校;教育

文化创意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各个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竞相鼓励和扶持,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高度强调创意能力的文化创意产业来说,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因此,进一步明确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探究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使之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已成为高校艺术教育崭新的课题。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状况

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内容的提供者,既包括设计师,如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装潢设计、动漫设计、游戏设计、广告设计等方面的专家,也包括艺术家,如画家、漫画家、作家、编剧、词曲作家、乐队指挥,以及演员、演奏、摄影、摄像、动画、魔术等艺术创作人员。文化创意人才位于创意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因为创意产品的主要增值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中。近年来,文化创意人才作为创意产业链最上游环节的主体,在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成为稀缺资源。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交叉性的、边缘性的学科,从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高等院校是教育与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中坚力量。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在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

二、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在学理背景和人才的基础层面上有着传承相依的关系

艺术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和基础。一般认为,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文化创意产业从产生之初就与艺术教育有着紧密联系,艺术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发展的源头和基础。文化创意产业是艺术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延伸和新发展。

(二)艺术教育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

艺术教育是直接以人才培养与输送的方式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智力与人才的支持。艺术教育的魅力不在于作品的形式,而主要在于培养有创新思维的艺术人才。我们都知道任何具有震撼力的艺术作品必然是打破常规或超越现实,而文化创意产业中对艺术的创意的诠释就是要探索具有创新思维的涌动的艺术人才,而当今的艺术教育正是承担了这一历史的责任和使命。

(三)艺术教育发展会进一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茂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校的艺术教育发展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21世纪是创意的世纪,创意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创意发展的最重要和有效推动力的艺术教育,同样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高等艺术教育不仅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类文化创意人才,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扩张和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而且还在艺术产品及相关服务的创新、传播、应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越发达就越能从根本上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反过来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和艺术教育的完善,一方面使得艺术教育正在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链中的一大组成部分,文化艺术教育产业;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的艺术专业的诞生和艺术教育的飞速发展。

三、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将艺术教育与创作性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

原有的艺术教育模式很容易忽视了人文素质,一旦忽视了人文素质,那么就会与所提出的中心内容与思想相反,这同样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非常重要意义。高校艺术教育应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本,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创新硬件支持,通过营造一个利于文化创新的人文环境来熏陶学生的情智。

(二)与文化产业市场紧密联系,突现高校艺术教育多种经营模式的发展理念

创新型的教育模式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相互适应的,尤其是在市场发展方面,将不断地使艺术教育的优势得到发挥,同时也要及时调整训练方法和教育内容。高校艺术教育要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高校艺术教育应紧密连接艺术创作的本质,并让产、学、研更好地结合起来。高校艺术教育与市场接轨的实践基地,积极融入产业市场。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多个角度的,并且在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艺术教育发展急需加大步伐,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并高度结合文化产业的市场,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艺术教育能够具有新鲜的生机与活力,培养具有高文化素质创新型人才。

(三)加强人文素养的锻造,夯实文化创意产业时代下的素质基础

高校艺术教育首先要确立人文素质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更新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与审美能力为目标,加强人文类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渗透与建设,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其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校园创新活动,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形成一种浓厚的文化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加强创新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创新提供硬件支撑;第三,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文化创新的校园人文环境。“校园文化对学生性情陶冶、境界的提升、情感的升华、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力举办各类人文讲座,积极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四)高校艺术教育对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提出的新要求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较大关系,教师要把学生的思维向发散性、灵活性及独创性方面去引导,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探索性的课题,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创新型艺术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创新素质,教师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各学科前沿的最新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教师的角色也应发生重要转变,教师应从过去的单纯的传授者向信息资源的调配者和引导者转变。

(五)转变教育理念是创新高校艺术教育的前提

1.强化人才意识

一方面要着眼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实际需求,不断改革人才培养的方案,不懈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另一方面应根据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在加强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与人文素质双促进、双提升。

2.强化创新意识

高校艺术教育者应强化创新意识,不仅要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上勇于开展创造性的探索和实践,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等方面打造一套有效的科学体系,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创新实践的平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应强化市场意识

在高校艺术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把艺术教育与文化产业市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生活教育、实践教学,促进教学、研究、生产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竞争意识、提升理论运用能力,为以后走向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化不仅为高校艺术教育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也为高校艺术教育指明了改革和发展方向。当下高校艺术教育应着眼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立足于国内外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需求,切实强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使命,着力转变艺术教育教学理念,建构完善的艺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科学有效的艺术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和艺术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现代传播,2007(01)

[2]庄永成.艺术概念与设计教育[J].美术研究,2005(01)

[3]约翰・马赫尔曼,刘沛译.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附录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喻仲文.张道一艺术教育思想研究[J].设计艺术,2005(02)

[5]吴漫.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04)

第2篇:大艺术创意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教育;油画艺术;健康发展;审美教育

我国当代大学油画艺术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当前依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和不足。为了更加适应新时期的艺术发展要求,我国大学油画艺术教育需要不断寻求创新和优化,以促进油画艺术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当前大学油画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油画这一艺术种类源自西方,反映了西方独有的艺术风格。高等艺术教育在中国油画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下,我国大学油画艺术教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教育模式也趋于成熟,艺术教育进入发展的新时期,这对大学油画艺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如今,我国已有许多大学的美术学院开设了油画艺术教育相关课程,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美术专业人才。但大学油画艺术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包括过于注重油画创作的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过于注重规范式的系统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等等。此外,一些高校采用单一的模式化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面对当前大学油画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各高校的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开拓教育思路,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素养为目标,实现艺术人才的创新培养。

二、大学油画艺术教育的优化发展方向

1.应用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促进大学油画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艺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时代化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艺术观念层面的创新往往起着促进艺术发展的先锋作用。我国大学油画艺术教育的固有观念偏重于油画创作技法传授,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且具有模式化的特点,过于注重油画写实风格和色彩表现等,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油画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因此,在大学油画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教育观念,应用多元化的教学理念,设置更为合理的油画课程,设计更为全面的课程内容,包括油画艺术造型表现、油画艺术鉴赏以及油画艺术综合探索等多个层面的内容,融合多样化的文化元素,不断丰富油画艺术的内涵。事实上,在西方油画教育理念中,多样化的异质艺术元素都可以作为油画创作的灵感来源,如法国的莫奈等画家都曾应用日本的和服等异质文化元素作为油画创作的素材。采用多元化教学理念正是基于艺术无国界、无界限的开放观念,这可以为大学油画艺术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生命力,丰富我国油画艺术的视觉表现和人文内涵。2.重视审美意识教育,提升大学油画艺术教育的实效性艺术作品是自由表达意识感知和内在情感的重要途径,艺术鉴赏等美术活动有助于加强人们的审美意识、鉴赏能力以及对美好事物和情感的感知能力。审美意识是建立在个体美术知识储备、基本认知能力、情感倾向以及兴趣偏向等基础上的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心理过程。加强审美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实质上是为了提升人们对于优秀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帮助人们获取更深层次的艺术熏陶,这也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油画作品便是通过极具视觉吸引力的图案、色彩等造型元素传达积极、美好的艺术情感,抒发不同的艺术思想。如,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便是以基于实物的变形手法创作了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造型,让向日葵这一实物概念更加具有色彩感染力、艺术灵气和张扬的美丽,让人们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在大学油画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想强化对学生的审美意识教育,首先要改善大学艺术教育的环境,为学生创造能全面感受艺术之美的良好氛围,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其次需要增加相应的审美实践课程,应用经典油画作品鉴赏或学生自主练习创作等多样化的途径,将艺术理论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构建更为丰富的人文精神世界,促进油画技法与人文内涵的统一。

结语

油画艺术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大学油画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大学油画艺术教育需要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提升艺术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栾捷.重视油画的审美意识以提升美术教育效果.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汤敏敏.试论传统写实油画方法论对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的价值.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符艺.油画教育民族化创新的基石:多元文化共生与融合.民族教育研究,2014(2).

[4]程俊礼.实践性教学在油画教育中的实施方案探究.美术教育研究,2012(23).

第3篇:大艺术创意教育范文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创业教育;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为艺术类院校培养创意创业复合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机遇。艺术类院校必须抓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艺术类院校自身特点,构建艺术类院校“四位一体”创业教育体系。

一、艺术类院校创业教育目标体系

艺术类院校要培养创意创业复合型人才,除了要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具有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大学生。具体说来,应构建艺术类院校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即培养艺术类院校大学生职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心理、创业技能。

(一)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指人们在职业理性认识基础上的职业价值取向及其行为表现,是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及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其基本要素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等。[1]这是艺术类大学生要具备的首要素质。

(二)创业知识。创业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艺术类院校除了安排系统艺术类专业知识外,还应结合创业要求开设相关选修课程,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法律等,形成多元化创业课程体系,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三)创业心理。创业心理主要是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称。艺术类院校在培养学生性格个性和特点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艰苦意识等心理品质,为日后自主创业打下坚定的心理基础。

(四)创业技能。创业技能主要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创意策划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等,让艺术类大学生在提升艺术造诣的同时,掌握创业必备的组织协调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企业宏观管理能力,及市场需求、企业发展能力,从而为真正的创业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2]

二、艺术类院校创业教育内容体系

为培养创意创业人才,艺术类院校应结合实际构建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包括创业课程、创业实务和创业实践三个部分。

(一)创业课程。艺术类院校创业教育必须树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理念,注重设置切合实际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即创业理论课程、创业技能课程、创业实践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等四大模块课程,建立以体验式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大学生创业实训教程体系。

(二)创业实务。通过对创业素质、创业项目、创业团队、创业市场、创业资源、创立企业、创业成果等创业要素和程序的分析研究,形成完整的创业流程,帮助艺术类大学生培养创业意识,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念,把握好每个创业环节。

(三)创业实践。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注重培养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实践操作技能,以创业项目为载体,全程锻炼学生创业技巧、创业融资、风险评估、创业管理等,以解决学生怎么创业、如何创好业问题,为学生提供创业运作的科学方法和成功经验。

三、艺术类院校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一)建立专门管理服务机构。艺术类院校应专门成立学生创业管理服务机构,可以设在学生处、团委,也可以独立设置。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主要开展创业教育前沿理论研究、创业项目指导和审查、创业信息服务网站、学生创意成果推介、创意成果创业可行性评估等。

(二)完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根据校内外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组建创业就业指导骨干教师团队,优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采取校内培养和校外聘请相结合,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教研室。根据文化创业产业发展,结合艺术类院校办学特点,构建一个合理的创业教育专家库,应包括政府部门专家、经济管理专家、成功企业家、创业投资专家等。[3]

(三)搭建艺术院校创业实践教育平台。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特点,积极整合各方教育资源,搭建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应建立文化创意园区、创业工作室、创业社团三个层次。创意园有利于创意企业的孵化、创意成果的转化、创意人才的培育。成立若干以创业工作室和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为主体的创业实践基地,为艺术类大学生提供良好实践平台。同时,举办创业讲座、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创业体验等四大活动。

(四)营造勇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倡导勇于创业、善于创业、乐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创业讲座、创业指导、创业交流等形式,邀请各类创业成功人士来校交流,宣传其成功经验,收集其成功案例,编写创业校本教材;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学生创业、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开展创业设计大赛,创业成果专项资助。

四、艺术类院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可以对艺术类院校创业教育进行整体评价,对艺术类院校学生成功创业提供理论指导,为创业的结果给予科学评价。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创业教育作为开放的系统,其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在实践上可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企业对学生的“四维”创业教育评价主体,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借助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艺术类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及毕业生情况进行评估。

(二)评价内容多维度。从创业组织、创业环境、创业教学、创业实践、创业平台、创业成效等六大维度构建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采用量化指标方法,设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三)评价方式多样性。根据评价内容的特点和不同,评价采取试卷、报告、鉴定、展示、实录等多种形式,建立“课程成绩+素质档案+证书”的创业教育评价载体,将所有评价载体放入学生学籍档案转交用人单位,充分发挥创业教育评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伟.论职业精神[N].光明日报,2004-6-30.

第4篇:大艺术创意教育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艺术教育;发展视域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发展潜力大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经济力量。世界各国纷纷瞄准这一新兴产业,采取各种鼓励扶持措施,抢占经济制高点的同时,力争提升国家软实力。而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得以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提升文化创意人才质量来实现。高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引擎,承担着人才培养输出、传统文化创新的重任,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又为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促使艺术教育不断变革,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互依存互相影响

(一)艺术教育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是在数字网络媒介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新兴产业。其核心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从专业设置上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和艺术类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的主要是产业链上的管理人才,即“创意专业群”人才;通过高校艺术学专业培养的则是产业链上的创意人才,即“创意核心群”人才,其中包括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等专业人才。弗罗里达认为“从根本上看,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依靠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大量投入和文化创意阶层的崛起”。可见文化创意的发展离不开能够制定相关政策的管理类人才,更离不开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艺术类专业人才。而艺术教育通过艺术知识、技能、艺术精神的传授,不断启迪人的思维智慧,挖掘人的创意潜能,正是承担着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这一历史使命。彭吉象认为“艺术教育能够培养人们敏捷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能够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挖掘创新能力,使其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创意核心群”人才。因而艺术教育是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创意产业促使艺术教育进一步改革创新。高新科技和全球文化创意市场的迅猛发展,促使传统艺术形态快速升级、更新换代,比如新媒体利用网络、数字影像等先进科技手段研发出动漫、网游等多种艺术形态,而这些都需要设计者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实现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出现的“艺考热”便是最有力的证明。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千所大学开设动漫专业,在校生数十万人,各类艺术专业正以一种不可遏制的势头规模化发展。但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也对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化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校艺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在政策推动、市场驱动等多重力量的作用下,与文化产业等相关的学科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瓶颈越来越突出,高端、复合型创意人才稀缺,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仍旧突出,这从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艺术教育培养模式、培养体系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了解目前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为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措施。

(一)过度分散学科,导致艺术类复合型人才缺乏。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范围较大,在知识领域、研究方法、教育模式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跨学科的融合。但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仍停留在分学科培养模式上,一种是以艺术学院为主的传统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另一种是以管理学院为主的文化市场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这种状况导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存在严重缺陷。比如艺术设计、传媒专业的学生在视觉传达、影像处理等方面受到了专业训练,但是作品因缺乏哲理思考而显得人文内涵薄弱;文学专业的学生,可能对语言艺术方面有较好的感悟,但是在形象塑造、图像感知等方面显得牵强。由于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过度分科,学生缺乏全面成长和个性整合的机会。

(二)教学结构单一,实践创新能力缺乏。一是艺术类人才不仅要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而且要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及能力,才能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但当前我国艺术类院校从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这个问题,教学大纲陈旧,仍然沿用固有的技法课教学模式,过于强调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并且专业教育中知识面涉及较窄,难以达到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二是目前培养方式过于单一,仍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实践课程少,参与项目的机会少。而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忽视实践教学就会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往往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只会一味模仿,作品缺乏生命力和感染力。

(三)忽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文素养欠缺。从文化为圣,为文化到文化为新、文化为用、文化为民,文化不能缺乏灵魂。但目前很多文化艺术作品中呈现出急功近利、艺术精神缺失、人文精神缺失。究其原因,一是目前艺术类高等教育中只注重职业型人才的培养和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往往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缺乏深入的了解,更不懂得如何去灵活运用;二是由于应试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得到解放,大学相对宽松的环境令人松懈,学生不再愿意继续勤奋读书,放纵的态度使他们忘记了最初的理想与抱负,导致缺乏对社会的广泛关注,逐渐失去社会责任感;三是一些消极社会风气和文化日渐增长,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导致理想信念模糊、萎靡消极。这些因素致使部分文化创意人才人文素养欠缺,缺乏社会责任感,存在学历高、素质低等现象,又何谈创作出具有灵魂性、深层次的优秀作品?

三、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深化艺术教育改革路径

高校艺术教育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推动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高度结合,以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因此,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应重视以下几方面。

(一)正确处理文化创意产业链中艺术类人才和管理类人才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文化创意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仍停留在分学科培养模式上,导致人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走向两个极端方向,即艺术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一味强化创意方向,容易忽视大众化的文化需求,认为只要通过创作出一个经典作品,自然会有人去欣赏、消费,这将难以被大众所认可;管理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则强调艺术品的经营、管理,认为任何作品不管被认可与否,都可以通过合理的商业运作被大众所接受,这种意识忽视了文化产品的艺术价值,削弱了文化产品持久的品牌影响力。这两种现象都在于没有正确处理文化创意产业链中艺术类人才和管理类人才之间的关系,极大地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教育部门应尽力在专业设置、招生模式方面予以调整,增进跨学科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从一定程度上削弱艺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互相排斥的现象,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结构进行人为干扰。

(二)注重人才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教学的实践性及创新性。一是建议更新现有的学科目录,鼓励学生多观摩、参与国际赛事,拓展世界观,提升国际视野;二是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强调教学环节的实践性。比如在艺术类专业中,实行“2+2”教学模式,即用两年时间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两年时间参与项目实训,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三是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合作项目相结合。在实际项目操作中,引导学生关注市场化需求,培养学生对共众认知度的准确把握,拓宽设计思维,从公众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文化的表现。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综合性”,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便于更好地进行跨学科思考、交流与合作,以适应当代艺术教育多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

(三)注重实践基地建设,强化产学研结合。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的检验。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社会力量应该为青年创意人才的成长搭建更多实践平台。一方面,鼓励国内相关企业与高校进行项目合作,有关部门可制定如“服务外包”等优惠政策,为青年创意人才搭建融入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平台。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培训基金,这样既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又可以为创意企业提供人才再培训等支持,以实现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目的。

(四)注重加强人文素养的培育,提升创意人才的素质基础。文化创新应当以丰厚的人文素养为基础。一是教育部门应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自我培养,建立慢下来沉下来创作的意识,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寻求真正的文化内涵;二是积极探索在中小学阶段全面开设人文通识类课程,引导学生从小注重优秀文化知识的积累;在艺术类招生政策方面,合理安排专业成绩和文化课成绩的比重,构建以人为本,兼顾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知识积累的多元评价体系和升学制度;三是将人文素养知识的传授渗透到艺术专业教育中去,比如增设文学鉴赏、艺术欣赏等课程,通过知识讲授、文化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艺术教育指明了改革和发展方向。艺术教育应当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在强调学生专业技能培育的同时,注重其实践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体发展,培育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创意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7

[2]李晓溪.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研究[D].上海大学,2014,12

[3]韩海燕.艺术教育与设计市场结合的创新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5,1

第5篇:大艺术创意教育范文

现美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

关键词:新形式创新定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规格档次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才?素质又都包括哪些方面呢?我觉得应该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这些素质是互相渗透,相互关联,综合起来构成人的总体素质。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高考指挥棒”的制约下,从学校到学生,家长都过分强调智育的发展,形成了素质培养极不平衡的严重局面。因而近些年来国家教委提出,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和艺术教育,并把艺术教育作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把艺术教育摆在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因为艺术教育中,特别是音乐教育,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最易于向德育,智育,体育渗透,并且具有辅助、促进德育,智育,体育协调发展的功能。我们也正是希望透过提倡艺术教育,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进而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具有全方位素质的人力资源。

一、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又分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它不应该是基础教育的点缀品,而是核心内容,是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将艺术教育和富有艺术精神的教育风格,融入我们的基础教育里面,是教育改革、以至于将来的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内容。贯穿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更主要的要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的人格特征。而音乐教育能提高情趣,陶冶情操;音乐教育对渗透德育,开发智力、促进智育,都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自然能起到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从历史上看,古今中外有许多的科学家、文学家、名人等都和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中国的孔子既是思想家,又是音乐家。曹操、李白、李世民、李隆基,乃至、鲁迅、,都十分喜爱音乐。放眼世界,俄国作曲家包罗廷是位化学教授;波兰前总统帕德莱夫斯基是著名钢琴家;英国前首相希思是指挥家。还有许多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音乐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在素质教育中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然而我国目前教育,主要是侧重与左脑的教育,而右脑的教育却忽视了。美国西北理工教育大学校长谢佐齐教授曾经指出:中国教育非常严谨,具有十分严密的逻辑性和丰富的知识性,培养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强,虽然左脑比较发达,而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相对较弱,这说明缺乏左脑的训练。他带过不少中国留学生,大多数的笔试成绩优秀,可是解决实际问题和协作的能力比较差。他认为:问题的根源就是左右脑的训练失衡。要想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就必须加强对艺术的教育,这是推进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二)从音乐的本质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人的潜能的开发,不应该只是智力的开发,它应当包括德、智、体、美、劳及技能、技巧在内的潜能的开发,尤其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开发亦可称之为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人的精神力量的充分发展。没有求知的动机怎能发现问题?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充沛的热情、高尚的情操,又是构成完美的道德理想和坚韧刚毅的意志所必需的要素。它们统一在人的身上,推动其用自己的知识、思维、体力、技能去完成那些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可见,人的动力系统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1、内驱力 2、情动力 3、意志力。 情动力是整个系统中起着中间桥梁的重要作用。

(三)从音乐教育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看,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创作是艺术的生命!”不论西方重纵向的和声复调的音乐,还是中国重横向的旋律线条的音乐,无非都表达着人类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把握基本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能直接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音乐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节奏规范、发声训练、合唱合奏,都需要专心、协调、配合。有时上台表演、到社会慰问演出,需要学生自定节目、自行组织、自编自演,让学生表现自我、接触社会,体验成功与失败,不失为极好的锻炼。学生通过参加艺术实践,展示自我才华,进行自我教育,不仅增长知识才干,而且提高心理素质,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创新意识。

在这种新形式下,广大的中小学,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却依然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综合的说有以下几点:

校园文化结构不合理,艺术教育设施不完善。艺术师资队伍不健全。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缺乏。

二、艺术教育工作者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

在形式要求和教学条件现实的差异与矛盾中,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面对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要有一个全新的定位:

一、是教育工作者,不是专业工作者

艺术教育,这当中有“艺术”两个字,毕竟是与艺术打交道。专业工作者和中小学艺术教师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都钟爱艺术,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艺术教育和专业训练,对艺术都有不同程度的追求,也曾在艺术道路上跋涉过,取得过一定的收获,都需要具有较强的创造性,胜至精通艺术。

专业艺术工作者主要体现在对艺术的创造与再创造上;而艺术教师不仅体现在对教学内容即艺术作品的再创造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上。有人曾这样说“歌唱家,歌唱得很好,但不一定能教人唱好歌;而教师歌不一定唱得好,但能教人怎么唱好歌”。

作为一个称职的艺术教师,他必须热爱艺术,不应因要靠艺术赚钱,而是他懂得自己不热爱的东西是不可能让学生去热爱的;他更热爱艺术教育事业,因为他深知学生的身心发展不能没有艺术;人类的艺术文化必须得到传承;他达到一定的艺术理论修养和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才称为艺术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艺术教师素质的高低,其次取决于其艺术水平的高低。

二、是热情欣赏者,不是铁面裁判者

艺术能给人以愉悦体验和美的享受,艺术课程倍备受学生的喜爱。为了引起学生情感共鸣,需要艺术教师能在自己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艺术对象之间架起情感之桥。教师如果是以裁判者身份出现在教学中,以权威姿态出现,就等于告诉学生他就是“惟一正确的答案”。

少年所富有的对艺术的强烈好奇心、奇特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性,甚至就连伟大的艺术家有时也会自愧不如。在艺术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一件属于师生共享的艺术品,双方不是一种艺术家与观众的关系,而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产物,人们欣赏艺术的同时也是进行再度创作活动。这种创作活动是多样的,艺术教师不能把自己确立为唯一的标准,而是让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思考,鼓励学生亲自探索与切身体验。艺术教师有时是艺术活动的引导者,有时是艺术活动的参与者,而最本质的身份应该是学生艺术活动的欣赏者,对学生的艺术活动、艺术行为、艺术作品,艺术教师持以欣赏者的态度,教师的“与生同乐”、可亲可敬的参与行为,永远伴随着鼓励和关怀的欣赏,是学生最需要的,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最有利的。

三、是全能博学者型,不是单项专攻型

作为一名艺术教师,如果他只是对某一艺术形式中的某一方面精通,而在其他方面表现平平;如果他对某一艺术形式掌握较为娴熟,而对其他艺术只略知一二,甚至一窍不通,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艺术教师。真正称职的艺术教师,应该对所有其他艺术门类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素质。

中小学艺术教师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师,也不同于受聘的家庭艺术辅导教师,他的教育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他教育的目标主要不是培养以艺术创造和表演为职业的艺术专业人才,而是为了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他教育的内容不是某一艺术形式的某一专业的高深知识和技能,而是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还包括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和艺术创作等。因此,中小学艺术教育需要能涉猎艺术门类,整体艺术素质比较高的全能型教师。

四、是高雅庄重型,不是低俗轻浮型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艺术教师不但要具备上述三个方面的要求之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气质和风度。艺术教师的风度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对学生为说好比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种不可轻视、潜移默化和教育因素。中小学艺术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是美的引导者,教师本身的言行举止,都能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与美的启迪。

什么才算是艺术教师美的风度呢?那就是不同于世俗时髦的外表,不雍容华贵的言行。舒曼曾说:一切时髦的东西总会变成不时髦的,如果一辈子追求时髦,就会变成一个被人轻视的花花公子。另外,尽管有的教师心里清楚艺术学科有学校教育中不被重视,但时不时会流露出艺术与自身的“阳春白雪”之感,对其他学科的教师表现一种“下里巴人”的蔑视,这是不对的。艺术教师应该以谦逊的态度与善解人意的品格,得到学校领导与其他学科教师对艺术学科以及自己的理解与同情。艺术教师还必须增加自己的艺术修养,使自己内在的气质和外在的表现协调融合。稳重与端庄、活力与高雅、风趣与幽默、热情与潇洒,应是艺术教师的所具有的形象。当然,外在美是次要的,更重要的还是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使自己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并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艺术教师。

只要我们对自己在新形式、新的课程标准下对自己的定位有了正确的认识,我们就可以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积极进取,勇于钻研,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竭力去改变这一状况,逐步适应时代需要,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

(一)教育观念要转变。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改变传统单一的、简单的、机械的教育模式。如:师一句生一句先曲后词的唱歌教学;重歌唱轻乐理的教学方式;或毫无生气、死记硬背的乐理教学等等。应转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仅满足于让学生不断重复、模仿的模式。教师应更多的鼓励学生的奇思异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地创造与实践。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并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体现这一教育思想。

(二)教育关系要调整。教育关系有教育主体与主导之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是大家熟知的一个教育原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夸大自己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为授以完整的学科知识,往往花大量时间在“双基”的教学上,满堂课多为“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学生兴趣索然。教师应重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顽皮的学生不是简单的喝止,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更不能冷嘲热讽,打消学生积极性。

(三)教育方法要创新。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师要特别注重教育手段、方法的艺术性,注重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创新的思想。创新教育不大约要求每个学生能创作高水平的音乐作品,不等于要求每个同学能较好地进行歌曲的二度创作。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我们应该营造学校大的艺术氛围,布置教室与教学相关的艺术气氛,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灵活多变的教学导入方式,鼓励学生参与,采用唱游、律动、伴舞形式,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重视节奏教学与简单的节奏创作;尝试曲调的简单创作;尝试给歌曲填词,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多成立些艺术兴趣小组,定期组织活动和演出。

(四)教育评价要更新。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构建一种赏识鼓励的评价方式。“赏识的奥妙在于让孩子觉醒,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音乐老师一个赏识的眼神,鼓励的话语,满意的点头,会意的微笑,热情的手势,恰如一缕缕春风,吹拂着学生求知的心扉,给学生带来莫大的欢乐和喜悦,让他们敞开思维的大门,插上想象的翅膀,更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的赏识和鼓励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资源,是音乐课堂教学成功的支柱!而且音乐课并非“唱歌课”。若简单的以一曲来断定学生的音乐成绩,必定要挫伤那些因嗓子条件不佳学生的积极性。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可以用嗓子演唱,也可以借乐器演奏;既可以尽情的表演,也可以静静的感受。不同特长不同性格的学生可以不同的形式来表达。教师应采用平时和期末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演唱与演奏,赏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教育观念的转变,不仅仅是主管的教育部门,更需要实施教育的教师、教研人员、影响教育的社会大环境等各方面的逐步转变。音乐教师应该以长远的目光,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昌盛,从未来教育的角度,来实施音乐教育这一伟大而崇高的事业。 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为祖国提供可促进国家兴旺发达,担负民族兴衰存亡的强大后备军。

[参考资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徐巧英主编,新华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第6篇:大艺术创意教育范文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课程里面,艺术教育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对它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学校要培养一个创新型的人才,很大一部分内容是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的,由此可见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艺术教育的主要教育内容是艺术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以及艺术精神是高校进行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发掘学生艺术潜能,让他们更加具有创新能力的关键步骤。因此,大学生要综合自身的能力,让他们全面发展就一定要在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创新能力。李政道先生曾经说过“科学和艺术是分不开的……”对艺术的美学进行鉴赏,对创新的科学观念进一步进行理解都离不开人类的智慧,但是,要将对艺术理解和对科学理论的认识的感受进一步升华,就需要人类的具体感情作为支撑。可以说,就创造性来说,科学和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产生相应共鸣的。艺术要和科学产生相应的联系就离不开创造性,它在这里的作用就好像一种强力的粘合剂,粘结了艺术和科学,使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和共通性。可见艺术教育的积极作用就是为国家培养大批具有艺术精神的、拥有创造力的人才。高校在不断发展艺术教育的时候,一方面可以为国家提供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还能够在文化创意软件的开发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一定的动力,是推动国家未来经济软实力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施。

二、高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或者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艺术教育,是一种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的新兴教育,随着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艺术教育已经逐步占据教育体系的主要地位,而除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外,还有类似艺先锋、庶吉这样的权威培训机构在不断促进此板块的发展。新式学堂是我国现代艺术教育最开始的地方,它起始于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经济技术的进步迫切地需要一大批的专门技术人才。在晚清时期的洋务课堂上把手工和画图这两门课程作为培养技术型专业人才的主要课程,这也是我国现代艺术教育最先开始成型的重要条件。然而进入1820年以后,中国就陷入了长期的侵略危机之中,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几乎举步不前,历史历经了多方面的变革,随后出现了一大批的具有先进意识的人才为我国艺术教育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进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在高等院校设立了很多艺术教育课程,并且在发展的前提下获得了比较喜人的成绩。但是,随着世界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的挑战开始迎接高校的艺术教育。虽然我国没有一个很早的创意产业的起步,但是发展速度就像我国的经济一样是相当快的。

三、结语

第7篇:大艺术创意教育范文

[关键词] 娃得福;艺术化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 G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5-0029-04

1919年9月7日斯坦纳(Rudolf Steiner)在德国司徒加(Stuttgart)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12年制的“娃得福学校”(Free Waldorf School)。短短几年间,荷兰、英国、美国、意大利、瑞士等相继设立了娃得福学校。娃得福学校现已遍布各大洲各种不同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的国家。

娃得福教育之所以受到推崇,在于其具有人文性的理论基础即人智学(Anthroposophy)。娃得福创始人斯坦纳把研究人心灵的学问称为人智学,它是研究人类生命本质及精髓的学问,也是自然科学的补足。人智学强调人与宇宙的实质关系,启发人对自然、宇宙的认识,呼吁人对自然、宇宙存感恩与敬虔的心。在研究人智学的过程中,斯坦纳提出人是由身(body)、心(soul)、灵(spirit)组成的。

斯坦纳把人智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中,提出教育应是身、心、灵全人平衡发展的教育。基于此理念,娃得福依据人的身心灵发展规律,针对身心灵发展阶段来设置教学内容,选择适宜身心灵发展的教育方法,让人的智力、艺术和道德得到平衡发展,在滋养人心灵的基础上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娃得福教育是崇尚自然,回归人性本质,落实善、美、真的教育。为了达到人的身心灵全面平衡的发展,娃得福教育倡导教育艺术化即艺术化教育,艺术与艺术化的教育方法是娃得福教育的核心。本文试图通过对娃得福艺术化教育的解读,为当前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娃得福艺术化教育

1.娃得福艺术化教育理念

斯坦纳提出教育是一门艺术,而娃得福教育的教育艺术并非仅仅是指艺术课和艺术教育,还包括整个教育过程是艺术化地进行。它强调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将艺术作为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追求艺术化,强调所有学科都要通过艺术的方法来完成。娃得福艺术化教育理念的重点在于回应儿童身、心、灵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发展和谐的情感、创造的意志及自由思想的能力。斯坦纳认为儿童生活在幻想、想像、情感及意志里,他们需要的不是形式、概念,而是想象、节奏与活动的教学。因此,教学上一定要以艺术的元素点燃。同时,斯坦纳认为艺术和艺术化的教育可以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灵和生活理念,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艺术创造,亲身体验把理想变成现实的喜悦。英国娃得福教育家弗兰西・爱蒙德说:“艺术是表达心灵世界的语言,不但可以丰富儿童的情感和深层意识,而且可以培养个人的风格,洞察力和判断力。”

斯坦纳认为艺术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和谐情感的自由人,让人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指导自己的生活。通过艺术化教育,让人完全主动、自由地去深刻体会,情感、意志、志向得到陶冶,美感、灵感、顿悟得到触发。斯坦纳指出,艺术行为、人格良好和艺术的关系是密切的,而且是同等重要的。良好的行为也是艺术美的一种形式,在艺术创造中可以不断地完善良好行为和提高自身艺术能力,因此艺术形式和人的行为和谐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艺术和美是紧密相关的,美好的环境会给孩子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娃得福教育认为从教室建筑本身到课堂生活,从教师的服饰到教师的站立、走动、说话的方式都应充满美感。娃得福艺术教育的真正意义是滋养人的心灵和丰富人的心灵,通过良好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心灵深处的活动。

2.娃得福艺术化教育的原则

(1)尊重儿童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

娃得福艺术化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儿童身、心、灵整体健康发展的全人教育,同时也是尊重儿童独特个性的教育。斯坦纳认为由于每一个人的心灵独特,所以造成人与人之间天然的个性差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他扮演的角色,至于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要教育孩子自己去寻找。创造性是一切艺术的生命,个体因认知、情感水平不同,因而创造的过程与结果都不尽相同。教育就应针对儿童的个性特点,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发挥儿童的特长,优化其缺点,使他的个性得到人文和艺术的内化,把知识内化到人的行为上,而不是急于进行知识的教授。

(2)鼓励合作,不开展竞争色彩较浓的教育活动

斯坦纳认为一个文明的社会环境需要人人都具有合作意识,一起合作使得这个社会更和谐,而不是更紧张。因此,娃得福艺术化教育主张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打破恶性竞争的传统,在学校中创造和谐的环境,避免激烈的竞争性体育、游戏活动、考试、排名和奖励等,让孩子自然地、快乐地、健康地成长,还给孩子童真和童趣。在实施艺术化教育过程中,强调儿童对艺术的感受和体验,通过艺术的形式让儿童体验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3)运用多种艺术化手段教学

娃得福艺术化教育是通过艺术化的教育手段让学生内心产生创造的原始冲动,让学生把学习当作有趣的创造,而不是痛苦的工作。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儿童去发现、感受、思考和创造生活。娃得福艺术化教育认为儿童都以艺术家的形象出现,老师应采用多种艺术化手段教学,为孩子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4)自制教材

斯坦纳认为教材(即使是最好的教材)都是抑制学生创造力的工具,儿童不能从教科书的二手知识中感觉到知识和现实的联系。因此,娃得福学校里,学生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写自己的教材。艺术化教育更是如此,艺术化教学具有创造性、形象性,更强调儿童“自编自演”。

3.娃得福艺术化教育的内容

(1)创意游戏

在娃得福,幼儿每天最少各有一次户外,、一次室内的自由创意游戏时间,每次约在40分钟左右。游戏作为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是幼儿艺术表现载体之一。游戏绝非是打发时间,在游戏之中,幼儿不觉得自己是幼儿。”幼儿将生命经验转变成游戏,在游戏中建构、统整新经验。斯坦纳指出七岁之前幼儿游戏可分为三个阶段:身体的游戏、想像模仿的游戏及有目的的假装游戏。游戏不仅是艺术创作的手段,而且本身就是艺术的一部分。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既可以丰富儿童的心灵生活,又能唤醒儿童的洞察力和判断能力。

(2)童话

童话故事是儿童九岁之前重要的精神食粮。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娃得福学校中,教师会依儿童年龄大小,慎重选取适宜的故事说给他们听,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到故事中的艺术美与智慧。在娃得福园所里,《格林童话全集》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中,《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青蛙王子》等都是儿童的学习内容。通过对童话的学习,儿童们能够认识到什么是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同情与反感,同时也能发展儿童的创造力与想像力。这需要教师有较高教学艺术水平,通过图像化地描绘事物,而不是直截了当地建立在概念化上,有利于丰富儿童的想像力,同时让儿童感受到语言的美。

(3)韵律舞

韵律舞是娃得福艺术化教育的一大特色,它是由斯坦纳在本世纪初作为语言、音乐和心灵品质表现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运动艺术,通过身体运动变成艺术表现。斯坦纳认为身体是可以讲话和表达丰富意义的工具,像口一样说话、唱歌、吟诗和讲故事等,但跟口不一样,身体可以表达内心真实和丰富的情感,韵律舞的练习和表演者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精神和身体一起共同工作,集体表演时还可以感受到他人的精神存在。学习韵律舞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地运用身体作为语言或音乐来表达自己,获得一种在特定情况下以艺术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在群体韵律舞中,他们通过共同使有这些运动形式提高了自我感知能力和团体合作意识。

(4)体育活动

娃得福学校的体育活动的最大特点在于避免恶性竞争,如在体育活动中不搞评比和评奖,注重团体的荣誉和表扬个体贡献,避免拿学生来比较和树立榜样。娃得福学校的体育课是以身心健康和美为主题,通过玩耍、游戏和体育活动进行社会教育,强调儿童跟周围的人、社会、自然保持和谐。

娃得福教育的艺术化教育比纯艺术教育的范围广泛,除了上述四种艺术性活动之外,它还包括了绘画、雕刻、手工艺、话剧、布偶戏、音乐舞蹈等等。

二、启 示

作为为数不多的全面检讨主流教育的几个独立教育运动之一,娃得福教育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以下借鉴与启示。

1.教育应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经济利益,重视教育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人的心灵需求、人生目标、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等。而娃得福艺术化教育一直“恪守”人智学的理念,认为人除了物质身体以外,还有生命体、感知体和自我体,即人除了有物质需要外,更需要有和谐的情感、美好的心灵。它告诉我们:缺乏对人的个体的关注、缺乏人文精神的指引,人们的行为就会不受理性、良心、正义和道德的制约,就会沦为经济的奴隶;缺乏人文精神的生活,人们便失去了精神家园,即使物质生活丰富还是会陷入精神空虚。人文精神有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对人的关怀,而艺术化教育强调用艺术的方式来陶冶性情,关怀人的身心健康,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只有这样,人才可能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教育应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是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是时代的呼唤。

2.教育应该被当作一门艺术来进行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娃得福艺术化教育具有形象性,它以语言、表情、图像、音响、实物等方式将儿童引入相应意境,让儿童充分感知、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形成良好的性情以及较高的能力。娃得福艺术化教育具有情感性,可以培养儿童的情绪情感和道德认知。娃得福艺术化教育还具有审美性、创造性等,对儿童的审美情趣、创造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当教育被当作一门艺术进行时,它给予儿童的将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想象空间,儿童在其中掌握多种“语言”,并学会用多种“语言”表达自己。

3.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水平

娃得福艺术化教育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促进学生身心灵全面发展,教师的高水平教学艺术并灵活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师是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他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这如同舞台艺术对观众的影响一样。为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水平迫在眉睫。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因为只有正确观念指导下的操作方法,才是培养儿童素质发展的教学方法,在正确观念指导下的操作,才可以说是我们所需要的教学艺术。同时,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进行教学。

4.艺术化教育以创造潜能的开发为目的

娃得福艺术化教育与现行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创造能力,而不按某种功利标准把“创新能力”贴上等级化的标签。在娃得福学校里,教育者所追求的并不是让儿童掌握艺术的技能技巧,而是通过艺术化教育,让儿童去发现、感受、思考和创造生活,从而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可以说艺术化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Waldorf Education:A Growing School Movement,http://hem.passagen.se/thebee/waldorf

[2]黄晓星著.迈向个性的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3]简楚英编著.幼教课程模式――理论取向与实务经验(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3.

第8篇:大艺术创意教育范文

 

关键词:乡土美术、美术教育、意义、价值

中华民族工艺美术,通过几千年脉络不断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它所固有的文化精神与艺术样式。当下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猛,社会财富逐步积累,是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空前好时机。近几年,在国家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及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掀起开发应用地方特色工艺美术融入创新教学应用的热潮。改革创新是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地方高校如何结合地方特色,遵循艺术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找准切入点,结合教学勇于实践探索,走出适合地方高校发展的改革创新路子。

一、融合地方工艺美术创新实践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

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创新的落脚点在于切实提高教育效果,这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相同的。从中国书画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它的形成都是由现存最早西周帛画、彩陶等实用艺术中分离出来的。如今地方高校美术本科中国书画教学被认为是一种基础性与专业性教育,它根据一定的社会职业分工与人才培养需求,将书画领域的相关知识技能较为系统地传授于学生,让学生具备这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浙江丽水学院艺术学院以中国书画艺术与青瓷技术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是为青瓷艺术和美术教育发展培养创意、创新型人才为重点的应用型教学实践。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获得书画技能的应用展现,而且对传统工艺美术龙泉青瓷的手工技艺、认知审美等取得很大体验,促进了学生艺术思维创新的启迪与实践拓展及全面综合修养的提高,教学实践效果独特而有质量。

龙泉青瓷是我国古代陶瓷中最古老的品种之一。它作为我国陶艺类唯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活化石,它反映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特点,它早已具有中华文明和东方艺术的文化符号特征。龙泉青瓷艺术的审美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创造,青瓷融合书画装饰是青瓷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青瓷装饰品位高低的决定性因素。龙泉青瓷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地方性和世界性,这为青瓷艺术成为地方高校美术教育打造专业特色提供了最重要的条件。而地方高校凭借着丰富的地方工艺美术打造专业特色,体现地方工艺美术在美术教育创新的应用价值,使区域工艺美术和地方高校找到了美术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契合点,高校美术教育合理地结合地方特色工艺美术在创新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传统的中国书画艺术融合龙泉青瓷装饰实践教学中,将个性与共性、自由与法度等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在当今美术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体现其独特价值。

二、艺术与技艺的和谐统一以凸显教学特色

高校艺术教育是高等学校运用艺术载体面向学生开展的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美术教学要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提高教学质量凸显特色。

第9篇:大艺术创意教育范文

一、跨域融合理念的实验教学改革

跨域融合理念的实验教学改革包括了诸多内容,以下从增强创新意识培养、提升环保创作意识、注重激发学生潜力、学生成本意识培养等方面出发,对于跨域融合理念的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

1、增强创新意识培养

跨域融合理念的实验教学需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众所周知艺术的天赋实际上是很难从书本中学到的,在这一过程中只能通过在实践中摸索和顿悟,以及参观别人的艺术作品,从中领悟出来。其次,跨域融合理念的实验教学以还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这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与素质,因此可以将其视为实验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与此同时,跨域融合理念的实验教学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在在生活中学习并且可以在实践中锻炼,最终起到在创作中成长的效果。

2、提升环保创作意识

跨域融合理念的实验教学离不开对于学生创作意识的提升。艺术学生在经历实验创作时应当努力的在这一过程中思考、发现、感悟,最终能够获得顺利的创作灵感并且能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其次,学校和教师为了能够使实验教学安全有序地开展,则应当合理的培养学生安全环保意识,并且将安全环保的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在提升学生的环保创作意识时应当一方面根据不同功能实验室的要求来以学生乐意接受的图式方式,并且以有趣的表达进行环保艺术教育。在改变了以往刻板僵硬的说教的同时,更加有趣的课堂教学内容也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自觉观看,有意无意中接受和培养了环保意识。

3、注重激发学生潜力

跨域融合理念的实验教学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潜力。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过中应当合理的利用学科优势来营造出一个朴素、优美、自由的艺术学习氛围,然后让学生在这一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就有助于其激发出自身的艺术学习潜力。其次,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过程中应当以轻松。生动、自然的课堂教学来让学生的创新潜力迸发出来,这不仅仅能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获得,并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着重动手操作,最终也能够促进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也得到合理的提升。

4、学生成本意识培养

跨域融合理念还应当做好学生成本意识的培养工作。教师在学生成本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对于不同艺术材料的性能和表象、材质进行合理的讲解,让其理解到不同材料的不同成本与不同使用效果。其次,教师在学生成本意识培养的过程中还应当让其结合自己设计和创作的要求来自主的选购适合的材料,从而能够在合理地节约艺术创作成本的同时更好的达到自己的设计创作目标。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成本意识培养的过程中还应当通过限制成本的艺术创作锻炼来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利用材料行创作设计,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成本节约意识,最终提升了学生艺术创作的综合性。

二、跨域融合理念的艺术教育

跨域融合理念的艺术教育需要提升学生在艺术方面不同的能力,以下从训练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积极性、确定艺术实践标准、优化艺术教育流程等方面出发,对于跨域融合理念的艺术教育进行了分析。

1、训练学生动手能力

跨域融合理念的艺术教育的第一步是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艺术教师在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以更加全面的艺术训练来对于学生的艺术创作意识进行培养。其次,艺术教师在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应当通过实验教学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艺术教师可以通过立足学生的方案或项目的设计创意来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艺术天赋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此同时,艺术教师在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中还应当让学生对于好的灵感和创意进行发挥,最终能够让其在艺术实践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实践。

2、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积极性

跨域融合理念的艺术教育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积极性。艺术教师在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积极性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同伴的影响下合理的将所获得的知识加以实际操作运用。通过这一实践模式学生不仅仅能够巩固艺术知识,并且还获得了在面对创作瓶颈时的解决策略。其次,艺术教师在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积极性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的艺术体验和感悟来使其形成了具有个性特色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风格,最终能够促进其艺术专业能力的有效提高。

3、确定艺术实践标准

跨域融合理念的艺术教育需要建立在确定艺术实践标准的基础上。艺术教师在为学生确定艺术实践标准时应当持续的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与时代同步。其次,艺术教师在为学生确定艺术实践标准时还应当坚持与市场共舞的艺术实践原则,从而能够在于行业互动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实践改革。例如艺术教师应当更加密切关注市场经济和行业部门的需求,并且及时分析不同行业的行业标准,以此确定学生实践能力的标准,然后将这些标准分解于实验项目中,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明了行业标准的要求,领会行业标准执行的要诀。与此同时,艺术教师在为学生确定艺术实践标准时还应当努力的让学生适应相关行业的工作环境,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升与该行业相匹配的职业能力与执行能力,最终能够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相应的工作,并且提升艺术系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成功率。

三、结束语

跨域融合理念对于我国艺术试验教学的改革和艺术人才的培养都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因此艺术教育只有在育产教融合的基础上,才能够保障教学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

作者:陈倩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刘立新.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7(30):51-54

[2]曹大辉.比较视阈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保障体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0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