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基础笔记范文

机械基础笔记精选(九篇)

机械基础笔记

第1篇:机械基础笔记范文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求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学习效果必然事半功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循序渐进,根据教学内容和中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灵活变换教学方法,使中职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如,在讲授变速机构时,提前布置作业:为什么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拨动变速杆后,汽车行驶的速度就会改变,并且汽车会向后倒车?又如,在讲授棘轮机构时, 提前布置作业:学生去感受骑自行车,脚踩自行车踏板时向前行驶,而反转踏板时,自行车却为什么不会实现倒车?卷扬机在提升货物之后,尽管机器已经停止工作,但货物却为什么不会下降,而是稳稳地停在空中?再如,在讲授铰链四杆机构时, 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用冰棍筷子(有条件的学生用小锯条)自己动手去做铰链四杆机构。掌握铰链四杆机构工作原理动及曲柄存在的条件。讲课时给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当大多数学生回答时说不清楚,或者不全面时,再引导他们详细地分析、讲解这些机构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逐个破解学生的疑问,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所学知识产生的实际效果,体验成就感,获得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内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外,我们对学生的态度要本着“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适时地给予肯定,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巩固、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由于中职学校的生学习基础较差,许多学生在上课学习时,不习惯或不会记笔记,课后又不看书,也不归纳小结,作业不会就抄袭,长此以往,慢慢地学习就处于被动状态,也就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挖掘,从各个方面对《机械基础》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揭示和分析,努力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灵活应用,并进一步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教育学生只有做好了听课笔记,坚持手脑并用,才能激起自己的思维火花,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在做“蜗杆传动”这节课的听课笔记时,我告诉学生只需记三个方面:一记重点。蜗杆传动的传动比是重点。二记难点。在蜗杆传动中,蜗轮、蜗杆的受力方向的判断是难点,必须理解掌握。三记规律。在螺旋传动中,螺纹旋向与斜齿圆柱齿轮旋向的判定的规律要记。通过这“三记”既简洁又明确,使同学们感到记笔记并不难,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大为增强。

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教师不仅要善于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更要格外地关怀细心地呵护学生已经建立起的那一点信心。因为如果把他们仅存的一点自信心在一不留神中予以摧垮,那么紧接着的便是厌学――逃学――不毕业,不仅学校的生源一少再少,而且对维护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极为不利。所以,纠正学生的学习心理偏差,帮助学生建立、巩固并发展学习的自信心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那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去迎合学生所需及所用的知识。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图文并茂和综合处理功能,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运动机构,然后进行播放,加深学生对该机构运动特点的理解,并且可以让学生产生联想,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讲解平面连杆机构时,将所讲的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齿轮机构、螺旋传动等的工作过程做成动画,在演示时非常方便,可以停留在任何位置。死点、极位夹角等抽象概念也有明确的理解。通过录像、动画的演示,把难点体现得明了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并能很快理解一些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同时又在短时间内拓展演示一些制造企业中各种机械的常用机构。这些自动机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犹如走进了生产现场,拉近了课堂与生产实际的距离,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在实际中实实在在使用着的。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专业技能

第2篇:机械基础笔记范文

一、外借媒体,活化课堂

在传统的机械专业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觉得学习机械基础枯燥乏味。许多零件和机构变化的过程用平面的、静态的图片和简单的教学模型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摆脱这种尴尬局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很多中职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凡事只凭个人兴趣,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教者可以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好教学辅助媒体,让学生在好奇、新鲜的兴奋中无意识地学习某些知识,老师再及时地加以巩固,这对机械制图的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借助媒体也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比如学生读图出现困难,想象不出图样所表达的形状时,教师如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方法辅导学生,并不是达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最好路径。读图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想象思维活动,最终理解图样所表达的内容。一旦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图形,用不着学生作过深的思考,这对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培养并不能起到实际效果。

二、主体凸显,讲究教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取受。”实践证明,教学方法不当,照本宣科,势必会导致事倍功半。尤其是对于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如不进行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学生必学之无味。根据职校生活跃、好动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比如在教授“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时,可拿出各种模型,并配上多媒体动画,让学生自己进行类型判别与方向判别,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各组派代表发言总结。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各抒己见,兴趣高的学生自然能带动兴趣低的学生。这比单独发问甚至自问自答效果要好得多。课程中的许多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

教师可开展多形式的讨论,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教学中,教师首先展示三棱锥的教学模型,让学生观察模型,思考此物体是由几个点、几条线、几个面构成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从点开始,二点连接为“线”,线与线外一点成“平面”,多个面的有机组合即成为“体”。这样,学生在了解点—线—面—体的发展过程的同时也对学习的内容也有了一个总体的、循序渐进的认识,使得知识有承接性、连贯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及记忆,便于灵活运用各知识点。

三、简化板书,分清主次

根据机械制图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板书设计,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板书设计的原则是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把复杂的内容转化为纲目了然、脉络分明的知识点,对于学生理解概念起到重要的作用。一些包含关系较多的内容,可通常采用层次结构式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比如教授“联轴器的结构和应用”时,笔者使用这种板书进行提问:“说说可移式联轴器的类型”时,学生踊跃发言,效果很显著。另外教师在板书时可边讲边画,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想象和思考。比如在绘制组合体轴测图时,尽可能多地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其中的各个基本体,使学生在图样和立体之间建立清晰的投影对应关系。这种形式的板书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分类及其所属关系明确,能较好地体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然于心。讲授时再结合插图,图文并茂,详细介绍每一种联轴器的结构和应用特点,效果会很好。

四、记图读图,培养能力

第3篇:机械基础笔记范文

主打极致纤薄的超极本并没有拯救PC行业的颓势,而那些以“游戏机”为榜样的高性能笔记本反而博得更多用户的关注。问题来了,在众多“游戏笔记本”中,如何才能快速锁定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呢?本文就以雷神和机械革命的两款产品为例探讨这个话题。

探索品牌身份之谜

和小米、华为荣耀手机类似,雷神和机械革命旗下的笔记本也均以互联网销售渠道为主,而很多用户却都在担心这类新兴品牌的品质和售后是否过关。实际上,它们分别是海尔和清华同方旗下的子品牌,其中雷神是海尔携手蓝天代工,而机械革命则是同方和微星的结晶。因此,你会发现雷神和“神舟战神”(同样由蓝天代工)部分型号外观几乎一致,而机械革命和微星旗下的部分产品也多有神似之处。这两个新兴品牌的谜团已被揭开。随着游戏笔记本市场的兴起,未来会出现更多“新秀”,而大家也可通过外观模具和专业媒体的评测,探究它们的“身世”。

真枪实弹的比拼

由于蓝天和微星都已名声在外,我们无需担心产品的质量。抛开外观是否时尚、USB接口数量等外在的因素,游戏笔记本之间的对决绝对是真枪实弹的“肉搏”。表1是雷神G150SG和机械革命MR X5的配置对比,二者主要的差异体现在硬盘和独立显卡的层面上。其中,G150SG标配1TB机械硬盘,并武装GTX850M独显(图1);而MR X5则在此基础上,加装了一块64GB 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用于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而独显也升级到了GTX860M(图2)。简单来说,GTX850M和GTX860M都隶属于NVIDIA最新的Maxwell架构,拥有640个流处理器,差异主要源于核心/显存频率。理论上,GTX850M通过超频是可以获得GTX860M级别显卡的性能。可惜的是,雷神G150SG的GTX850M显存颗粒为DDR3并非更高性能的GDDR5,而这也将导致其再怎么超频也无法比肩GDDR5版显存GTX860M显卡的性能。

第4篇:机械基础笔记范文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要上好第一节课。上第一节课时,教师先做自我介绍,除了介绍自己的姓名外,还可以介绍自己成功的求学经历或教学经历,这是最能吸引学生的。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老师,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拼搏、进取、智慧和博学,从而从心里喜爱和敬佩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结合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实际例子加以讲解。例如,在绪论部分,笔者就结合当今最热门的高铁、歼20战斗机等,以提问题的方式讲解知识,如怎样把它们加工出来,用什么方法加工。这样学生就会开动脑筋,于是课堂就会活跃起来,学生甚至会试着抢着回答问题。这时,笔者就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各种加工方法,包括激光加工,甚至3D打印技术,让学生看得真实、看得实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这样教师就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也会学得更轻松、学得更好。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师要关注国内外各种最新的加工工艺和方法,并尽可能多地收集视频资料,以便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要善于纠错

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教材里难免有错误之处。教师应该把它们找出来,在课堂上予以纠正,并讲解理由,要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牢记不忘。某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六版中就有好几处错误。例如台阶轴的车削,教材中介绍车削的第一步是将毛坯伸出三爪自定心卡盘约75mm,这是错误的。图中Φmm外圆为基准外圆,Φmm外圆中心线对基准外圆轴线有Φ0.03mm的径向圆跳动要求,为确保达到这个要求,这两个外圆必须一次装夹加工完成。因此,毛坯伸出三爪自定心卡盘至少要达到100mm,加上加工余量约5mm,毛坯伸出量应为105mm左右,而不是75mm。

三、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改革

1.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一般在第二学期开课。此时,笔者学校的学生对车削、焊接已经比较熟悉了,因为他们在第一学期已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车工、焊工实习,并且以后每学期都有相关的实习,所以,笔者对车削、焊接两章进行了处理、补充和完善。笔者主要采用了分组讨论和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数控专业实际,删除了齿面加工及装配两章,特别加强了铣削、磨削二章的教学。

2.教师要善于改进教学方法

一是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中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改变了,不再是“满堂灌”了。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笔者学校大多以行动导向法开展教学,这是中德合作项目在笔者学校实施成果的体现。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也经常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并配以工程实例,例如汽车、机床等应用实例,利用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学生的分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5篇:机械基础笔记范文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是激发求知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技校学生学习的兴趣呢?笔者本着“兴趣教学”这一原则,结合机械基础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

1教师———兴趣的启蒙人

“兴趣”属非智力因素,是学好机械基础课的先决条件。有兴趣,学生就能愉快地学习,遇到困难时,也能自觉钻研,加以克服,对科目的兴趣就会日益形成和日渐浓厚。如果学生喜欢某科教师,就会不自觉地喜欢上这一课程,反之,如果讨厌某科教师,他就会惧怕、逃避该科目,甚至会“破罐破摔”。如果没有兴趣,就会厌学、怕学,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基于上述认识,教师应该力争做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喜欢的人,即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启蒙人。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人呢?笔者认为,教师要理解、热爱学生,并且尊重他们,进而自然而然地达到师生关系融洽。当然,师生关系融洽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迁就、放松,而应该从严从实去要求,而这个“严”是植根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和负责之中,要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笔者在上课时就注意以自身的教学效果来激发学生的共鸣,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改以往严肃的态度,放下教师的架子,代以和蔼可亲,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注重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他们排忧解难,解决学习生活难题,做他们的贴心人。同时注意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友爱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有了融洽的关系,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知识才能掌握的清楚。

2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情境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主观心理因素(情)与客观环境因素(境)的总称。情由境发,即所谓的触景生情。良好的情境将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碰撞思考的火花。为此,教师应把创设良好的情境作为重点的教学环节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形式。

2.1自然情境

即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环境中,使其在亲身体验中激发兴趣。比如:在讲机械基础第一章常用量具时,亲自带学生到校实习工厂上课,让学生看到各种量具的实体,给他们讲各量具的名称、结构、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量具。这样就克服了在教室单纯理论教学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2.2问题情境

通过问题的设置,把尖锐的矛盾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第四章机械传动和常用机构中的“铰链四杆机构”时,采用一个四杆机构自制教具演示,“此四杆机构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笔者首先用较快的速度演示,通过改变机架的选取,改变四杆机构的形式,产生不同的效果,让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兴趣,从而增强强烈的求知欲。即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笔者再慢慢重复演示1遍,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在四杆机构中,当最短杆与最长杆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时,一般可以有以下3种情况:①取与最短杆相近的任一杆为机架,并取最短杆为曲柄,则此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②取最短杆为机架时,此机构为双曲柄机构;③取最短杆对面的杆为机架时,此机构为双摇杆机构。

最后再让学生自己演示证明以上结论,通过以上方法使学生在有趣的教学环节中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不同的运动特点。

3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媒体凭借其生动、形象、鲜明的视听视觉效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和规律能够直观、形象和生动,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获得充分的感知,加深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第四章机械传动和常用机构中的摩擦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螺旋传动等内容时,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让学生看有关的幻灯片。利用丰富形象的图片、录像和动画,展现机构和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运动状况和加工过程等,将静态教学变为动态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4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使抽象理论具体化,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机械基础中的螺旋传动是利用内、外螺纹组成的副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传动装置。它的传动特点是将主动件的旋转运动转变成从动件的直线往复移动。在机械上传动应用广泛。在学习这项内容时,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就是普通螺旋传动(由螺杆和螺母组成)的移动方向的判断,常常将移动方向判断错误。原因是:书上所下的定义太抽象、笼统了,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笔者在讲解时举例分析,拧钢笔头、拧螺钉、关水龙头,让学生判断螺杆的移动方向。由于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移动方向的判定与实际情况相符,学生很容易接受并理解定义。这样的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学生能很快掌握判断移动方向的决窍,再与书上陈述的定义相比较,便能体会和理解书本定义了,加深了记忆,效果很好。

5开展竞赛评比活动,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适当开展一些竞赛和评比活动,营造一种人人力争上游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竞赛可以采用闭卷形式,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过认真思索、综合考虑,才能解决的问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采用开卷的形式,允许并鼓励学生广泛地查阅资料,通过调查研究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阐述自己对机械基础问题的理解及看法,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脱颖而出。在评比的过程中,要充分保护差生的自尊心,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第6篇:机械基础笔记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 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中研究绘制、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基础课极其重要,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机械制图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识读有关的机械图样。但考虑到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参加技术革新与改造的需要,他们又应具有一定的绘图能力。因此,我们将“识图为主,识图与绘图相结合”,以培养识图能力为中心,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制图课教学的指导思想。该课程教学难度大,难点是学生空间概念的建立和机械零件表达方法的正确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打破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实现一体化教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益,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也就是进行创新性教学。

创新性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做三合一的新型教学方法。即将传授知识与能力提高并重,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教学灵活,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学生通过实习实现学以致用,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以往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的教育要求。因此,我们要采用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下面,笔者结合机械制图这门课程谈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应用创新性教学

方法。

一、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教师备课要备好三个方面:一是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兴趣、需求和个性特征;二是备教法,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目的的要求,确定教材的组织形式,课程的类型、课程的展开方式和进程以及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三是备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其中,教学内容是核心部分,是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首先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小知识点,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如机械制图中“视图”的讲解可分为以下几个知识点:一是视图的概念及分类; 二是画视图前准备工作;三是为看图和画图方便,表达不同复杂程度和不同形状的机件,视图分哪几类;四是何时何地画何种视图; 五是每一种视图的画法。

教案做到结构清晰,内容完整,学生易掌握,能大大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效率,迈出创新性教学的第一步。

二、课堂上采用“四段式”的创新教学方法

1.第一阶段新课导入,用时约8分钟

教师采用大脑风暴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录像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如讲螺栓连接的画法时,我们可以先找到现实生活中螺栓连接的实例,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在哪里见过?如何表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螺栓连接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

2.第二阶段为重点内容讲授,用时约25分钟

这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阶段,也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的关键阶段。如螺栓连接这节,教师先提问,若要完成螺栓连接需要哪些零件?继而启发、引导学生去学习螺栓、螺母和垫圈的画法,引出3个子任务。在学习螺栓的画法时,教师出示螺栓模型,让学生观察螺栓由几部分组成,如何正确表达,哪些运用以前知识可以解决。在学习螺母画法时笔者采用对比讲解法,通过录像给出内螺纹的加工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螺母和螺栓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螺母是内螺纹而螺栓是外螺纹,内外螺纹的牙顶和牙底正好相反,因此大小径的画法也相反。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外螺纹的规定画法,笔者编制了两线口诀:

表示螺纹两条线,

用手来摸可分辨;

摸得到画粗实线,

摸不到画细实线。

笔者通过对比讲解和两线口诀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垫圈的画法,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就能够画出。学生在基本掌握螺栓、螺母和垫圈的画法后,教师先通过动画演示螺栓连接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螺栓连接图的画法,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螺栓连接图的画法,对细节问题和容易出错的地方着重强调。本节课将主要任务分解为3个子任务,由易到难,逐个击破,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第三阶段为总结练习阶段,约7分钟

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我们采用不同形式总结教学内容,指出重点难点所在,理顺学生头脑中的零散知识点,让学生知识结构化,便于知识的迁移运用,进而转化为能力。在练习题布置时,我们分层次布置分为一般题和提高题两种,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需要,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还可检查教学的效果。教师及时检查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第四阶段为任务拓展阶段,约5分钟

教师对本堂课重点知识加以引申,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如学完螺栓连接,笔者还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形式的螺纹连接?他们的连接与螺栓连接有什么不同?

以上四段式授课一段接一段,衔接紧凑,其中预习是掌握、理解知识的前提;直观演示和重点讲授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而总结练习是知识浓缩、能力提高的体现,充分体现了教师 “导”,与学生“学”的相互作用,以教促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创新性教学。

三、创新性教学的新路――现代化的教学

手段

1.多媒体教学经常化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通过动画图形,声音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原有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同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形成自己新的概念和思维方式。

2.语言表达准确化

教师只有做到吐字清楚、表达简明扼要,才能通俗易懂、准确生动,才能把概念本质核心内容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的相互联系,使学生易接受,便于记忆。

3.讲授过程轻松化

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沉闷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感到厌烦并且疲倦,而且也缺乏思维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取得的教学效果差。在课堂上,教师既要让学生感到上课严肃,又要感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教学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进行,这样学生思维情绪放松,学习气氛高涨,使学生轻松而又紧张地学习。

4.知识记忆重点化

教师通过对当堂知识的回忆和巩固,提炼出重点知识,让学生知道理解什么、掌握什么以及怎样应用。

第7篇:机械基础笔记范文

一、进行有效的预习

我们都知道,预习是学习环节中最基础的环节,但同时也是关键的环节。和初中物理学习相比,高中物理学习难度上更是大大提升,但是我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环节中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是因为即便是在初中物理学习时不做预习工作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到了高中学习却恰恰相反。就针对高中物理来讲,高中物理知识中涉及的内容更丰富,难度也有了十分显著的提升。所以在高中物理学习环节中,提前预习相关的物理知识点就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在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预习,我们在学习环节中才能更好的跟上教师的节奏,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

比如在对“功”这一知识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物体受到力的影响,顺着力的方向发生位移的现象,就是功。我们应该明确这个力对于物体能量转化公式是:W=F?scosθ,其中力为恒力。只有在预习阶段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掌握和理解,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更好的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对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在课堂中做到认真听讲

在课堂中进行认真听讲也是我们物理学习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改要求在课堂上关注我们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相应的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针对这种情况,作为高中生我们更应该在课堂上主动听讲,不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课堂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分析环节中,和同学们进行有效探究,在必要的情况下积极寻找教师的帮助。

比如在对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学习的环节中,除了对机械能守恒条件本质进行的学习,还要对其他状态进行有效分析。此外,在学习环节中我们也要积极开展课堂笔记,确保课堂听讲内容和笔记内容的一致性。怎么进行笔记的记录,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的把握,也是我们学习环节中最关键的部分。只有这样,我们在复习的环节中才能实现更有效的学习。

三、进行有效的复习工作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复习也是一项十分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此环节中我们的复习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做教师布置的作业和练习,而是应该将重点放在对知识点的记忆上。根据我们学习的实际情况来说,通常对于刚刚学习后的知识几天时间内遗忘速度最快,所以需要我们对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进行及时复习。经过笔者的学习经验,在复习环节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开展:首先,不看课本和笔记的情况下对知识进行回忆,并且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巩固,通过最简单的方式对记忆不牢靠的知?R点进行记忆。之后再翻阅教材,查看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和课本、笔记内容是否一致,对于不全面的知识也需要进行记忆和补充,确保在复习过程中能在脑海中形成更全面和系统的知识结构。

四、积极开展的课后练习

进行课后练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查,从而对我们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更有效的深化和发展。这一环节并不是单纯的进行习题训练,而是应该借助有效的做题实现对知识能力的提升。

第8篇:机械基础笔记范文

【关键词】实训成效;机械加工;产教结合

机械类高职院校在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道路上,进行不断的探索,最终被接受和认可的就是让学生参加实训,很多机械类高职院校走“产教结合”的优质高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去校办工厂进行实训,学生在这里学习实际产品的加工技术,同时也熟悉了机械加工企业与工厂作为一线操作工在“领料、加工、交检”这一系列操作工人需要完成的流程,能更好的融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今后能更快的融入工厂也奠定基础。

校办实训基地主要是为了培训学生基本职业素养,以及相关专业的基本技能为主。为了培养企业人才,提高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各大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探索提高机械加工实训的方法,也提出很多改革措施,最终成效如何呢?通过近些来年来的调查发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他们希望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上手。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除了在本专业技能要学得比较扎实,同时还要有自己良好的学习方法,我们通过企业的反馈信息和对学生现场实操招聘考试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学成效与企业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1 学生实训的重视程度不够,需注重实训的前期培养

很多学生对实训没有深刻的认识,仅仅把实训当成正常教学中的过程,只要考试通过就行,甚至有部分学生怕苦怕累,想把实训蒙混过关。由于学生的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自主学习,所以对技术的掌握也比较粗浅。学习机械加工技能,自主学习非常重要,很多知识和技能是通过自学钻研得来的。作为参与实训的学生,必须地自己所学技能有深刻认识,可能是自己今后谋生的饭碗,努力学习并培养对它的热爱,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效果也大打折扣。

2 实训过程中不善于总结

这一点在实训过程中很多学生忽视了,我们大多数学生参与实训,都是第一次告别理论课堂,接触机械加工,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做笔记的习惯,即使在实训过程中完全听懂了,由于没有成文的记录,两三周之后就忘记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求学生把少见、常用、重点和难点、包括自己在实训环节中出现的操作失误等等。实践证明,勤总结和勤记录的学生在实训之后仍然能记住当初所学的知识。

3 实训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结合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或者说理论知识欠缺

很多学生在实训时体现出基础理论知识薄弱或对理论知识掌握不深刻。例如:普通铣床实训中铣削六面体要求基准统一,那么对基准面的理解,很多同学都知道大概的意思,但是不能阐述其定义。又如课堂上讲的刀具角度,在实训中针对一把焊接式车刀,绝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判别出前角、后角、主偏角等等,甚至很多学生连主切削刃都不能准确的辨认出来。另外,就是形位公差,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如垂直度、圆跳动、平面度等具体的意义。这方面的内容作为学生入门技能培养的基础知识,必须要掌握牢固。如果能很好的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学习效率一定事半功倍。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加以改善:

3.1 加强几门重要课程的学习

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我们必须学习好《机械制图》,《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基础》、《互换性与检测技术》等这些课程,这些课程是机械加工的入门课程,它直接影响到一名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同时,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对实训老师的教课也起到帮助作用,他们能很快的理解老师讲的加工方法,装夹原理等等,促进实训效果。

3.2 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学生刚接触机械加工,大多没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一般均是按照老师讲的方法来练习,学习方法也基本是处于探索过程中。作为实训老师,应该在实训过程中,结合学生平时实训中的整体表现、接收新技能的能力、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同时结合自己以前学习机加的经验,给学生传授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学习方法,这样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3.3 示范讲解时使用书面规范语言且有意识的融入工艺原则

很多学生在实训结束后对刚学完的加工方法、常用工量具名称等等仍然表达不清楚,部分老师讲课、回答学生的问题用语不规范。其实,我们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必然会进一步学习专业技能,那么他们也需要更深入的学习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取得更高的职业技能等级,那么这个过程中,除了需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之外,在口头表达能力上也必须加强,所以我们实训老师讲课必须要规范,并且尽量使用书面语言,这就需要我们作为实训老师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意识的加强专业术语的表述。

实训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应把具体的加工方法与工艺原则相结合,这样学生印象较为深刻,也容易理解。例如,普通铣床上铣削平行面的时候控制尺寸,必须要粗精分开,先粗加工去除绝大部分余量,留精加工余量,然后通过测量知道所剩精加工余量,最后再根据余量来精加工,这样给学生灌输的是通过测量保证尺寸而并非对刀来保证尺寸的一种理念。这样学生想到教材学过的知识,这里用到了,也间接的肯定了他们之前的学习效果,其实对学生内在的影响很大。

3.4 重视基础项目细节讲解和多项目、广角度兼顾

我们在给学生讲解基础项目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的讲解,例如,我们讲解六面体的加工,铣削的第一个面是基准面,如何控制基准面的平面度作为重点。第二个面是铣垂直面,我们必须讲解清楚如何通过垫圆棒调整垂直度;第三个面我们必须讲解清楚如何用直角尺找正来铣削侧面与侧面的垂直度。

学生的实训时间有限,其实如果单个项目的练习非常的熟练也很难,那么我们就可以坚持多项目、广角度的原则,我们在可以给学生拓展讲解“用60°靠板铣螺母、铣斜面主轴扳角度的方法、铣V形槽的方法”等等,通过这些加工方法的讲解,能扩大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的广度增加见识,对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3.5 提高实训教师的责任心

学生来校办工厂实训,他们大多数学生是愿意学习的,这就看我们实训老师如何引导,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尽量培养他们对实训的兴趣也是我们实训老师重要职责之一,老师要尽量多的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掌握技术的毫无保留的教给学生。在讲课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很有耐性,讲解细致同时注重重难点的突出。在讲完之后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巡回指导,指出并纠正学生的错误。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训老师责任心直接影响着学生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的高低。

【参考文献】

[1]骆小明.机加工实践教学方法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

第9篇:机械基础笔记范文

摘 要:机械制图课程是技工院校机械制图与自动化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学好该课程对于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介绍了一些经验与做法,与一线老师进行交流。

关键词 :机械制图 教学效果 技工院校 计算机绘图

机械制图是技工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学好本课程对于学生将来就业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技工院校机械制图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较差,又没有生产实践经验,学习抽象的机械制图课程时难度比较大,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经验,介绍如何促进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技能着重点的改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实践对机械制图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生产实践中,主要是以计算机绘图方式为主,与传统的手工制图方式相比,绘图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对此,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着重点也应该进行变化。原来机械制图课程中画图与看图是同样重要,在计算机绘画条件下,相对而言,看图变得更加突出。这是因为画图,特别是手工绘图已经没有严格要求,更重要的是能进行计算绘图。为此,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时改变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劳动者。

二、上好绪论课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老师上课的道理也一样,第一课关系到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影响着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机械制图课程第一课时,笔者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上来就马上讲授新课。笔者采用先把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学生观摩,首先向学生展示平面图以及三视图作业,然后向学生展示轴测图,最后向学生展示实际零件。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感觉到平面到空间形成过程,感觉到机械制图对于零件的实际形成所起的神奇魅力,增强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信心,为学好机械制图课程打下良好的开端。

三、按社会需求选择授课内容

社会需求技术型人才,为此在进行课程内容选择时,应该根据社会需求选择授课内容,在选择必需的有关理论知识以外,多选择和补充企业所需要的知识,对一些知识可以根据学情以及知识体系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可以将绘图仪器和工具使用这部分知识放到等分圆周知识的前面,这样可以让学生先掌握绘图仪器和工具使用后进行绘图,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还比如,为了提高学生对焊接知识的掌握,可以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增添有关焊接装配图有关看图知识。

四、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应该针对不同的知识和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时,笔者对相关知识进行精讲,并且要求学生一定要熟记。在讲授平面图形画法时,笔者要求学生边观察老师的绘图过程边按照绘图要领进行绘图;在讲授三视图知识的时候,先选择投影箱向学生展示三视图是如何形成的,然后选择课件向学生展示三视图的画法,最后板书向学生展示有轴和无轴画法;对于断面图、基本视图以及部视图,可以采用课件、挂图和板书等教学方法综合使用,教学活学活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由于标准件和常用件这部分内容比较繁琐,因此老师应该先精讲,然后要求学生自己自学领会,最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练习,通过多练巩固所学内容。

五、注重提高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

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素质高、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技工院校应培养一出校门就能胜任工作的人才。这决定了教学的指导思想应该以岗位能力为本位。为此,在进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时,应该多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进行绘图,提高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当然,在组织计算机机械制图教学时,要做好课堂管理。但是,一个班三四位个学生,一位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为此,笔者和其他老师进行了商量,两个班合起来进行教学,其中一位老师负责知识的传授,另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管理。授课结束后,两位老师一起辅导学生进行练习。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果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六、小结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老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精选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社会需求,多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灵活变动教学组织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这样才能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树合.提高机械制图课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