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致富小机械范文

致富小机械精选(九篇)

致富小机械

第1篇:致富小机械范文

关键词:机械化 马铃薯 种植 生产 机械水平

马铃薯是现今人类社会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其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淀粉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有“地下苹果”之称,为食用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能源。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就是把机械化的使用,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不但能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还能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大量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生产费用,提升了马铃薯种植的生产水平。目前,我国现有的各种型号马铃薯种植机,主要有勺链式和辐板穴碗式二种。各地在选择马铃薯种植机时应根据当地实际,参考各机型的适应性、配套动力及作业性能等,合理选择可靠的机型。

大面积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可改变当前农户生产粗放、效率低下的状状,有效地提高种薯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以下为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的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一、种植模式

目前,形成了以机械整地、机械化种植、田间管理、机械化收获技术为核心,以中、小型拖拉机和配套种植收获机具为主体的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收获模式,主要有垄作和平作2种模式。

二、选地整地

种植马铃薯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疏松易碎、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因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对肥料反应极其敏感,整地时要深施肥料,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每667平方米施3吨为宜,肥料深翻入土,秋翻冬灌,以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为马铃薯块茎膨大和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三、整地标准

用联合整地机或41片圆盘耙进行整地,耙深10~15厘米,地表平整,上松下实,漏耙面积80%,达到“平、齐、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四、机械化播种

1、播种机的选择。采用机械复式作业,一次性完成起垄、施肥、播种、培土、覆膜。

2、适时播种。10cm土层温度稳定通过7~10℃时即可播种。

3、播种量要求。要满足当地农艺技术要求,并且均匀一致,不重播、不漏播、不损伤种薯。本着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种植密度以肥地4000~4500株/亩,薄地4500~5000株/亩为宜。

4、播种深度符合要求,深浅一致,不重不漏、土粒细碎、覆盖均匀严实,平作模式播种深度在10~15cm,种块覆土深度在10cm以下为易,沙性土壤覆土深度应在12cm左右。垄作播种深度(包括垄高)一般为12~18cm,墒情好的易浅,否则易深,具体播种深度,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确定。

5、垄高、垄宽一致。要求垄高20~25cm,垄底宽70~80cm,垄面宽60~70cm。

6、播行直、行距一致,株距均匀。肥地宜采用宽窄行种植,薄地宜采用等行距种植。

五、田间管理

1、中耕施肥

在马铃薯出苗期中耕培土和花期施肥培土,应根据不同地区采用高地隙中耕施肥培土机具或轻小型田间管理机械,田问粘重土壤可采用动力式中耕培土机进行中耕追肥机械化作业。在砂性土壤垄作进行中耕培土施肥,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培土、拢形等工序。追肥机各排肥口施肥量应调整一致,依据种子施肥指导意见,结合各地目标产量确定合理用肥量。追肥机具应具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追肥作业应无明显伤根,伤苗率3cm,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盖严密。

2、病虫草害防控

根据当地马铃薯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按植保要求选用药剂及用量,按照机械化高效植保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防治作业。苗前喷施除草剂应在土壤湿度较大时进行,均匀喷洒,在地表形成一层药膜;苗后喷施除草剂在马铃薯3~5叶期进行,要求在行间近地面喷施,并在喷头处加防护罩以减少药剂漂移。马铃薯生育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应采用高地隙喷药机械进行作业,要提高喷施药剂的对靶性和利用率,严防人畜中毒、生态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适时中耕培土,可减少田间杂草。

3、节水灌溉

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喷灌、膜下滴灌、垄作沟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按马铃薯需水、需肥规律,适时灌溉施肥,提倡应用一体化技术。

六、机械收获

1、在收获前10天左右,先轧秧或割秧,将薯皮老化,便于在收获时减少损失,机械收获进地前要调整犁铲入土深浅,入土浅易伤薯块,且收不干净,入土深浪费劳动力,易丢薯。

第2篇:致富小机械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节油;措施

中图分类号:S232.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应用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的节油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如何解决农业机械的节油问题已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随着国内油价不断飞涨,能源危机的出现,从必须以降低农机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机作业的经济效益,作为富农兴民的目的,积极促进农业机械的发展。

1 农业机械耗油问题

随着对农业机械耗油问题的不断深入研究及相关调查发现,农业机械耗油的主要问题存在于:农业机械机型结构的选择不合理,造成耗油高;农机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较低,造成技术操作性油耗过高;农业机械的超期使用,造成机车状况严重恶化;农机操作人员不注重对机车的日常保养和日常维护,导致机车运行功率下降,耗油增加。

2 农业机械节油技术措施

通过对农业机械耗油问题的探讨,结合现阶段农业技术的发展,可以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减少农业机械的油耗,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率及经济效益。

2.1 农业机械的合理选择

农业机械的机型的优选一般依据2个方面:选择通过相关部门鉴定,质量合格的农机产品;选择相对动力性能好、作业能力稳定且适合当地土质环境条件,并且应选用结构和设计技术较好的机型。通过农业机械的优选可有效实现机械作业的节能高效,降低油耗,达到节油目的。

2.2 农业机械节油的管理技术

加强管理,提高认识,引进先进农业机械技术,可有效降低农业机械的耗油量。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节油认识,丰富其机械维修保养及节能技术知识;制定相应能耗标准,促进农业机械的合理有效作业;应以宣传为手段和载体、把农业科学管理的先进技术,寄托于现阶段农业机械技术中,提高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2.3 农机的节油保养技术

机车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因机车运转、人员操作不当等原因,从而造成农机内部的燃油部件出现松动、掉落而漏油,因此驾驶员必须保持好的机车保养和检修习惯。另外,机车长时间的运行,会因一些部件的磨损,致使部件内部摩擦力增加、温度升高,使机车的运行效率降低,整体性能逐渐下降,增加油耗。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机车的保养工作非常重要,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机车整体性能稳定,是机车节油技术的重要举措。

2.3.1 油料的选用

要使农业机械的发动机保持在最优工作状态,必须使用洁净、清洁燃油。例如,轻柴油在目前的农业机械中普遍使用,所以,应选择各项技术指标均合格的轻柴油。而对于使用汽油的农业机械来说,则应该根据发动机的性能及特定性能需求,确定其最佳的汽油的型号。通过以上举措,合理选用最佳的燃油,可是机车维持在最佳的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2.3.2 定时检测胎压

众所周知,机车轮胎气压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农业机械的行进阻力的大小。如果轮胎气压不足,致使机车的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变大,根据摩擦阻力定律,面积增大会导致阻力变大,使机车必须给出较大的牵引力,进而使燃油的消耗量大幅度增加。因此,在农业机械运行的过程中,保持机车轮胎的胎压大小合适,并尽可能使用磨损较小的轮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油耗,降低成本。对于轮胎不足等情况,需及时充气或修补,减少油耗。

2.3.3 保证农业机械轴承状况的良好

农业机械装配,应该保持各部件之间松紧适度。例如,轴承应充分,松紧适度,不可使其关于松懈或不当,增加摩擦,是机车状态水平过低,增加油耗。对于机车发动机油的选择应根据其负载量、燃料油的质量和机车各部件的磨损等情况而定,确保其合理,状态优良。同时,应结合农业机械使用所处环境等因素来确定油的型号和等级,达到最适合机车使用的目的。

2.3.4 其他技术措施

在农业机械作业中,应使发动机处于最佳的工作区间,此时其效率最高,油耗最小。新购买的农业机械必须根据说明书进行空车磨合试运转使机车达到最佳状态。加机油需要适量,机油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发动机效率;定期清洗滤清器,避免因堵塞会引起气量减少,导致柴油燃烧不充分,降低燃油效率,致使油耗增加。

2.4 积极引进农业机械化作业新技术

伴随着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能有效的降低油耗,使机车常处于最佳工作效率区间的状态。在不同的机车工作环境下选用合理的工作模式和技术,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减少油耗。例如,以高动力的大型机械作业组为依托,在大面积作业环境下,可发挥其长处,在相同条件下降低燃油量,从而提高农业作业效率。而多功能联合作业机械和生态农业机械设备的出现改变传统的耕作技术的弊端,实现农业作业真正的机械化、效率合理化及清洁化。

2.5 良好的机械驾驶技术

驾驶员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减轻对机车设备的损害,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耗油量。要保持机车各部分主要装置状态良好,根据机车发动机型号及最佳工作状态,选择合适的档位和进油量,降低农业机械满负荷工作状态的出现,使农业机械能够平稳的行驶,在合理的状态下进行农业作业,达到降低农业机械节油及高效工作的目的。

3 结语

实现农业机械生产作业过程最少节油化,对降低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农业机械的作业特性为基础,结合农机的日常保养维护及驾驶员良好的技术,最大化的保持机车运行状态良好,各部件功能合理,才能使农业机械节油目的得以实现。此外,也应注重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及时改进现有技术不足,可有效实现机械作业的节能高效,降低油耗,达到节油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正保.农机使用中的节油技术[J].云南农业,2010(04).

第3篇:致富小机械范文

1.1农机化推广情况几年来,永康镇陆续推广了机械深松土壤、机械深施化肥、机播、机械旋耕、微耕机深松及锄草、小麦水稻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水稻机插秧、硒砂瓜种植等农机化新技术。这些新技术有的得到广泛应用,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的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至今没有推广普及。机播、机械旋耕、小麦(水稻)联合收获、硒砂瓜种植等技术由于机械较成熟,作业效果好,作业成本适中,农民普遍欢迎,推广应用面积迅速增加。2012年,全镇机播面积达894hm2、小麦(水稻)联合收获面积为600hm2、硒砂瓜种植面积为5340hm2。同时,收获技术及水稻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为农业生产和农民致富奔小康作出了重大贡献。广大农机手认为,农民对水稻机械化育秧及机械栽植技术的认识程度低,加上传统手工栽植意识影响,农民不宜接受,成本投入过大,回收缓慢。玉米联合收获技术和秸秆粉碎还田技术作业成本较高。因此,虽然农民和农业生产都需要这些农机化新技术,但推广难度较大。

1.2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由于乡镇机构改革,农机管理站被撤并,农机管理实行派员制,业务主管部门与镇乡双重管理,镇乡中心工作又比较多,农机专干身不由己,因此主要精力也不在农机工作上,农机管理工作实际上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市级农机部门直接面对广大群众,管理难度较大,服务难以到位。近几年,农机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作业信息,组织跨区作业,规范作业市场,进行技术服务,但由于人手不足,服务面太大,仍难以满足广大农民和农机手的需求。出现了一些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等组织,对服务农民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管理不规范,还存在一些问题,损害农机手和农民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相当一部分农机手反映农机市场混乱,希望能够加强管理,搞好服务。

1.3农机化技术培训情况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农机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影响农机安全生产。近几年,结合农机市场管理工作,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农机手,使全镇农机从业人员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机培训工作没有培训经费,培训对象又是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民,因此,培训工作开展相当困难,相当一部分农机手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对机械性能、技术维护、安全操作等常识缺乏了解,致使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都很低,同时存在安全隐患。调查得知,广大农机手大都愿意接受技术培训,但是存在着农机致富路子不宽、致富信息比较闭塞、经济困难等问题。农机手希望政府部门多提供一些致富信息和有益的技术培训,可能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农机用油补贴。

1.4农机投入情况近年来,政府在农机化发展上投入很少,农机化投入主体主要是广大农民。2004年,国家实行购机补贴政策,广大农民非常欢迎。农机手对购机补贴政策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他们认为,补贴资金太少,难以满足农民购机需求;购机补贴不平衡;一些大型机械价格太高而补贴资金又太少,无力购买;购机补贴政策实行时间太晚;购机补贴应人人都有资格享受;国家对经济落后地区在补贴政策上应予倾斜;购机政策应透明;补贴款应在核实购买后直接补到农机手手中,或者及早补到购机者手中,使他们能够及时购机;补贴政策应有导向性,向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倾斜,鼓励农民购置新型农机具。如项目区农民享受补贴政策,而项目区外的农民则享受不到。中卫市购机补贴资金比例远远小于其他地区,购机者对如何补贴、补贴多少心中无底。广大农机手希望国家能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在农机用油上能给予一定补贴,在购机贷款方面给予方便和优惠。

2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有:①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机协会、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化程度低,影响推广发展。②对农民购机支持不足,农民购置大型农机仍较困难。③农机阵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正常的业务工作无法有序运转,农机科技推广后劲不足。④农业机械化大多局限于传统耕、耙、播、收等产中服务,服务产业链有待延伸,需在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化和产后服务上大做文章。⑤农机手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仍相当严峻,存在着一定隐患。⑥农机装备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目前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机装备结构还不是十分合理,小型机具多,大型机械少;功能单一型机具多,复合式多功能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这些都成为制约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瓶颈”,玉米收获机械亟需发展。⑦农机化投入不足,农机推广、培训缺乏经费。

3农机化发展意见和建议

3.1科学设置机构根据农机发展状况和农机管理实际需要,黄河以南几个乡镇设1个中心农机管理站,中心农机管理站作为市农机中心派出机构,负责辖区内农机管理工作。

3.2设立农机化推广、培训专项经费争取政府加大投入,设立农机化推广、培训专项经费。政府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赋予农机管理部门必要的管理手段,加大对农机作业市场的管理力度。

3.3规范农机市场加大对农机销售、农机维修、农机作业市场的管理力度,规范农机市场行为,维护广大农民和农机手的合法权益。

3.4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要引导建立各类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通过协会组织农机手进行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同时,大力扶持农机大户发展,使农机大户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4篇:致富小机械范文

【关键词】农村机械行业;发展;农民增收;关联性研究

1农机化进入中级发展阶段成为农民增收亮点

回顾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60年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949~1980年,行政推动阶段。国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并投资,支持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增加对农机科研教育、鉴定推广、维修供应等系统的投入,基本形成了遍布城乡、比较健全的支持保障体系。1981年至“八五”期末,体制转换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对农机工业的计划管制日益放松,农民逐步成为投资和经营农业机械的主体,农业机械多种经营形式并存。“九五”初期至2003年,市场导向阶段。1996年,国家有关部委开始组织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服务,联合收割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实现了我国小规模农业生产单元使用大型农业机械的规模化生产,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初步形成。2004年至今,依法促进阶段。2004年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4年~2009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措施。购机补贴政策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工业拉动效应显著,农机工业步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从建国至今,我国的农业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8.22亿千瓦,是1949年8.01万千瓦的10000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95%;每公顷耕地拥有农机动力6.75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021.91万台,是1949年117台的17.3万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2.68%。高性能、大功率的田间作业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增长幅度较快,特别是大中型拖拉机、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和保护性耕作机具的保有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农业机械化水平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2008年底,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25.8%。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农机作业领域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机标准化作业程度明显提高,集收获、耕整、播种于一体的机械化复式作业应用范围扩大,农业抢收抢种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国家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通过农具改革,实施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948)项目等,加大了农业机械装备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制开发及扶持力度,推动了农业机械化部分“瓶颈”环节技术和技术集成问题的解决。农机工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企业改革,实现了从农机生产弱国发展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支撑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2008年底全国农机制造企业约800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21家,农机工业总产值1915亿元,是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103.7亿元)的18.5倍。我国农机对外开放领域也进一步扩大,成功地引进、消化、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生产机械和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目前,我国农机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湖人以熟练的打桩操作技术和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基建地桩产业市场站稳了脚跟。

2提要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农业机械化带动农民增收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抢抓发展机遇,现代农民抓住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挖'出了一片百姓创业致富的新天地。实施小额贷款和银行按揭贷款,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每年定期举办挖掘机操作员培训,并指派专人跟踪服务,为挖掘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大力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改善农村民生,提高投入强度,加大推进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折不扣地把强农举措、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农业机械发展与农民增收协同发展。

3充分认识农民增收与农业农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并与贯彻落实省九届六次全委会精神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地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保持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努力再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四项工作要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继续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千方百计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要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搞活商品流通。要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工作重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特别要把促进农民就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扩大农村就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刻也不放松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选好配好农村带头人。要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保持农村和谐稳定。要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少讲空话,多办实事,扎扎实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注重总结推广基层典型经验,为农业和农村不断增添活力动力。 要建立完善体现“ 三农” 工作绩效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有利机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农民群众早受益、拉动内需早见效。

【参考文献】

1 王明丽.天津市农机化发展浅析[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王林冲.高翔.高永胜.凌小燕.对江苏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6年06期

3吴建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8期

第5篇:致富小机械范文

一、农机成长现状

跟着农村经济的不竭繁荣成长,在农机功课规模,环绕耕地功课、收成功课、播种功课,由人畜力田间垦植体例向干旱地铺膜保水保墒、滴灌渗灌施水抗旱、呵护性垦植等机械化功课标的目的迈进,由粮田功课向有固定障碍物的果园等多财富进行机械功课出产标的目的成长,农副产物加工向多种农作物品种邃密加工标的目的迈进。在农业机械动力规模,机械由低功率向年夜功率标的目的成长。在功课出产情形前提许可下,群众积极采办或更新使用新型的农业机械,机具种类、数目跟着农人群众经济收入的不竭增添和出发糊口体例的改善也在不竭的增多。

二、农机平安打点的主要性和需要性

跟着更始的深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体例的成立,农机平安打点工作的矛盾日益凸现。在农机平安看管方面,看管手段单一,看管法子缺乏力度,新机手手艺水平普遍低下,群众平安意识较低,致使农机事情频仍发生,给群众生命财富造成严重损害。跟着农业财富结构的调整,农业机械的功课形式呈多样性成长,农机拥有量也逐年增添。是以,必需经由过程科学、规范的打点来实现平安功课,以不竭顺应新形势成长的需要。

三、农机平安打点存在的问题

党和国家十分正视平安出产打点工作,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尽心全力抓好农机平安出产看管打点,并采纳各类有师法子和法子来增强依法打点系统体例,教育和指导泛博农机户遵守法令律例,进行守法经营、诚信处事、平安出产,但仍然存在不成不放在眼里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坚苦。

1.律例政策不健全

今朝,虽然已出台对拖拉机、连系收割机、农机维修网点进行打点的法令律例和政策,对拖拉机的配套农具、场上功课机具、农副产物加工机械、畜牧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园田行动措施农业机械、半机械化农具和其他农业机械的平安使用虽然已纳入律例打点,但还没有出台具体具体的打点法子和法子,对这类多量农业机械的平安打点存在失踪控、漏管现象。

2.农机平安打点机构不健全

农业机械活跃在村子,农机具与泛博农人群众的日常出发糊口慎密相连,行政村对农业机械功课出产的动态勾当情形体味把握的比县乡2级更周全、更清楚,可是在村里没有周全成立农机平安打点机构,也没有周全配备农机平安打点员,导致村社对农机平安打点根基无人干预干与,县、乡、村农机平安监管严重脱节,无法有用行使行政功令的权益。作为农机平安监管主要环节的村级监管机构,在现实打点上处于无人打点的瘫痪状况,这是使农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未经年检投入功课等严重违法违章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农机出产功课存在严重的平安隐患。

3.农机平安机能差

近几年来,农机产物看管抽查的平均抽样及格率在70%摆布。偏低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农机的靠得住性和使用寿命,甚至危及人身平安。有些农人对农业机械的机关、事理知之甚少,不能对农机进行科学有用地维修调养,对老化农机具仍然投入功课出产,这类农机的手艺机能不成靠,存在平安隐患。部门农机到了报废期,却依然投入功课出产运行,给呈现“黑车非驾”现象带来隐患。

4.群众的素质有待提高

跟着更始开放轨范不竭加速,农人进城务工已是新时代的主流,留在农村务农的年夜部门是中老年一代,文化水平低,平安出产意识差,法令政策意识稀薄。为了减轻农人群众的劳动强度,节约出产成本,切实增添收入,势需要让这部门中老年农人群众经营使用农业机械,搞好农业出产。因为这部门中老年农人群众的文化水平低、法制不美观念稀薄、思惟熟悉水平不高,不能诚恳地接管农机功令人员的看管搜检,呈现逃避、躲藏等不愿接管平安打点的不良行为。

四、农机平安打点的对策与法子

1.成立健全律例政策

要对各类农业机械进行周全依法打点,依据政谋划定扶持成长农业机械,积极敦促农业现代化培植,这就要求国家和处所政府在现有农业机械打点法令律例基本上,周全研究拟定出台与各类农业机械相对应的平安打点的法令律例。

此外,对农业机械按种类、出产出厂的手艺规格要求、材料的属性等内容综合测定,并依法明晰划定各类农业机械或主要零部件的最长使用寿命,以辅佐农人群众体味农机具的平安使用,以免使到报废期的农业机械在市场上生意流转或继续投入功课出产,从而以健全的律例政策机制来促进农机平安出产打点。

第6篇:致富小机械范文

1材料和方法

本项调查实施时间为2011年春至冬,按烟叶生产规律分阶段进行。调查的内容涵盖了种植烟叶所有环节所用的费用,从育苗开始,一直到烘烤结束,每一项工作的费用和价格都一一列出,并将其分为物资投入、机械投入、人工投入和烘烤投入四大块,然后对所有的费用进行统计。其中,物资投入包括了育苗费用、化肥、农药、地租等前期投入的费用;机械投入包括翻地费、起垄费和刨坑费;人工投入包含从移栽开始到烘烤结束所用的所有雇佣人工费用;烘烤投入包括烤房折旧、烤烟用电用煤、售烟运输费以及其他费用。同时,还将每户烟农种植的面积数列入调查,观察不同面积数之间种植成本存在何种的关系。

2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涵盖了宁城县四个烟叶收购站,包括五个乡镇,共167户烟农,烟叶收购结束后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2.1烟叶种植各环节成本投入比较

烤烟各环节成本投入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四个环节所占比例由大到小分别是:人工投入、物资投入、烘烤投入和机械投入。人工和物资两个环节占总投入的75%以上。由于物资投入中地租占此环节的1/2左右,所以,人工投入是影响烟叶种植成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2各烟站间成本投入比较

由于宁城地区四个烟站间都有一定的距离,农户的管理模式和农事操作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研究不同烟站间的成本投入具有一定的决策意义。从图2可以看出,宁城县四个烟站中大明烟站的成本投入最高,最低为汐子烟站,忙农烟站和大城子烟站的成本投入相差不大,平均投入都在2500元/667m2左右。从各站不同环节投入比较(图3)来看,各站间物资投入有差异,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的地租价格不同导致的。大明地区人工投入和烘烤投入较高,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由于大明地区烟农平均种植面积都较大,需要雇工比较多,外加有些烟农由于还雇佣烤烟师傅,导致其烘烤成本较高。汐子地区人工投入最低,是因为汐子地区农户平均种植面积小,很多环节都自己完成,需要雇工人数少,节省了很多成本。从图3的柱状图可以发现,机械投入与人工投入的费用相差十倍多,一方面体现出目前宁城地区的机械化水平比较落后,该地区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推广机械化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2.3不同种植面积投入成本比较

一般情况下,一座密集式烤房可以烘烤1hm2地的烟叶。因此,本文根据烤房容量将种植面积按<1hm2、1~2hm2、2~3.3hm2和>3.3hm2进行划分,观察不同种植面积烤烟种植成本投入情况。通过图4可以看出,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烤烟种植的成本投入上升。种植面积在<1hm2与1~2hm2的成本投入相差不大。种植面积超过2hm2后,烤烟种植成本呈指数增长。因此,目前来讲最合理的种植面积为2hm2左右。通过图5还可以发现,不同种植面积间物资投入、机械投入和烘烤投入所需的费用相差不大,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人工投入呈指数增长。说明随着种植规模的加大,人工投入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推广规模化种植,需着重解决雇工费用的问题。

第7篇:致富小机械范文

回顾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农村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多个领域取得多项成绩,实现多个突破。同时也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牢固、坚实的基础。

1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保障

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只有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才能减少广大百姓农业生产中的劳作苦累,只有不断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生产技术才能推进农业生产向高层次迈进。只有用先进的农机化生产技术才能让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生产、养殖生产、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农田水利工程等实现机械化,取代人力、蓄力生产工具。

1.1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努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农业生产的条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率及提升了农艺技术要求,规范了农艺生产。它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最简单、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农业机械化用机械动力代替人畜力,提高了生产效率,释放了更多的劳动力到二三产业中,实现了农工双收的好局面,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1.2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我镇是高原地区,虽然没有平原地区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农业机械依旧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粮食及经济作物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农业机械来帮助完成,特别是烤烟的生产全部是由机械来完成,目前在大批农村劳动力走向城市的同时,农业机械已经成为我镇农业生产的支柱,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提升。

2发展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是农业机械化

2.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农业机械化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很多地区的农业粮食生产正逐步转型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养殖,这样一来农机大大地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产品的质量等级及生产率,给农产品的市场经济竞争注入了活力,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型农村经济与农业的同步快速发展,为农业发展打开一条通道。另一方面,新型农机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革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与农机优化配套发展同步。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农业生产向规范化、现代化转变。要提升现代化农业,必须努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先进的农机装备农业生产中的各个重要环节,农业机械化是推进新农业生产的充分保障,是农业生产向高科技领域发展的核心力量和物质基础,它是发展农业的必由之路。

2.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农机化的发展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努力发展农机化才能把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释放出来,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努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无形中延长了农产品的产业链,这样的前提下,能大量吸收剩余劳动力,创造经济收入。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努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3新形势下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要点

3.1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新技术含量及适用性

用充分发展农机化,首先必须推广引进适用性较强、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农机,让新农机能在广大农村地理田间发挥其能力,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在农机使用中逐步形成最合理的农机配套服务,高效、低耗、最大限度地节约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服务于农业。

3.2鼓励创新,完善机制

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社,农机示范园等科技创新,提高农机服务水平,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努力拓宽农机经济市场,努力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潜力,提高农服务水平,有利于扩大农机化服务领域.从而实现农机规模经营,农机服务市场化,努力提高农机资源的利用率,才能使农机真正服务于农业生产,服务于广大百姓。

3.3加快农机新技术推广步伐

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广大百姓的根本利益,代表农业先进的生产力,践行“三个代表”的核心思想的具体行动离不开发展农机化。在我国目前正处于农机化的中期阶段中,必须以农机市场需求为主导,加大农机发展中的各要素的投入,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发展的投入,也就是加大对引进农机新技术、新机型的经费投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购机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鼓励农民购置新型农机,加大对农民购机的资金补贴扶持,从而加快农机新技术推广的步伐,使农机快速、健康发展。

3.4依法推进,依法监管

发展农机农机化,法律是基础,政策是关键。要贯彻好中央关于发展农机化的方针政策,履行好法律赋予农机的职责,落实好各项扶持措施,继续扩大购机补贴规模,构建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保障机制。

第8篇:致富小机械范文

一、深刻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在农村。农业机械化能大大减少土地耕作的劳动力,改变9亿农民搞饭吃的局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同时,农业机械化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美国工程界评出的20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中,第7项就是农业机械化。其理由,一是20世纪世界人口从16亿增加到60亿,如果农业没有实现机械化,很难养活这么多人口;二是农业机械化使从事农业的人口比重急剧下降,使更多的人能够从事其他的工作,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使世界更加繁荣。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既有利于节本增效,又有利于扩大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农民经营联合收割机,一般3年就可收回投资,受益期在5年以上。2006年,全国有4100万农民从事农机服务业,农机服务经营利润达1087亿元,相当于每人可以从农机经营中获得2650元的纯收入。此外,发展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提高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使用农机参与乡村道路建设、河道疏浚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推动村容整洁,而且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目前,很多农机大户已经成为致富奔小康和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精量播种、设施农业、高效收获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通过机械的动力、精确度和速度才能达到。农业生产中的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等,更是需要依靠机械化作业。使用农机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水稻机插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亩均降低成本30元、增产50斤以上,且抗病虫害、抗倒伏性好。机械施肥、高性能植保机械喷药分别可节省40%的化肥、35%的农药。干旱地区使用机械进行保护性耕作,平均增加土壤蓄水量17%,提高粮食产量14%。武汉的如意集团使用高效鲜豆类收获机收获毛豆,效率为每小时10亩,相当于40个劳动力一天12小时工作的采摘量,每亩采摘成本15元,相当于人工成本的1/10,解决了出口新鲜毛豆采摘时间紧迫(必须在上午9点前采摘完毕、2小时内入库加工)、用工荒问题。发展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目前,我国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生产手段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迫切需要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防灾抗灾能力。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呈明显加快趋势。据农业部统计,*年全国有2.1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其中大多是有一定文化的青壮年,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越来越多的是妇女和中老年人,农业劳动力素质呈现结构性下降,部分农户因劳力外出,对农业生产的某些环节无力顾及,经营比较粗放,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得不到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将伴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变化不是表象的、局部的、暂时的,而是深刻的、全面的、长期的。随着留在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减少,迫切需要用农业机械替代人力,缓解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短缺的突出矛盾,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国内外历史和现实证明,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遵循经济规律。一旦农机作业价格低于人力作业价格,农机比人工在经济上、时效上、质量上更合算的时候,农业生产才具备了普遍采用农机作业的经济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再结合农业劳动力、土地资源、农业种植制度、国家和农民经济条件等情况,辅以恰当的政策引导,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地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当今,美国、欧洲、日本等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这三个经济体分别采取的是大规模机械化路线、中等规模集约机械化路线、小规模精细机械化路线,但它们也有共同点:一是走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的路子,机具技术含量高、价值大;二是农机一般只是作为替代人力畜力作业的手段;三是农户的投入能力较强。而我国的农户众多、户均土地规模小、农民收入低、自主积累能力弱,每家每户买农机,既买不起也不经济,这样的生产状况决定我们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

从1996年起,农业部等有关部委开始推进农机跨区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我国农户平均拥有耕地面积不及欧盟国家的1/40、美国的1/400的小规模农业的情况下,基本实现了小麦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以及超过发达国家的机具利用率。跨区作业在稳定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开辟了我国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途径。多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坚持因势利导,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区作业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从小麦机收扩展到水稻机收、水稻机插、玉米机收、马铃薯机收、秸秆还田、植保等环节,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同时一大批农机专业户走上了致富道路。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但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与其他已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不同,我国的农机不仅要作为替代人畜力作业的手段,而且要作为农民勤劳致富的工具。我国农民购买农机特别是价值较高的大中型机具不仅要为自家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开展社会化服务。因此,我国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心应该是推进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扶持发展壮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把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效益,走“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构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必须把农民作为发展主体,同时也必须发挥好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想方设法解决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问题。“买得起”就是要针对农民收入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实际,一方面国家要加大财政补贴、信贷等政策扶持的力度,解决农民购买力不足和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农机制造企业,重点研制生产适合当前农民购买力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用得好”是要解决好农业机械使用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安全性问题,要加强农业机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质量监督工作,做好农业机械的试验选型、安全检验和技术推广工作,让农民安全放心地使用农机。“有效益”就是要积极培育农机作业市场,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提高机具利用率和使用者的经济效益,让雇佣农机作业的农户能节本增效,让农机经营者有钱可赚,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

当前,我国已形成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良好社会氛围、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市场环境、体制机制,农业机械化呈现出加快推进的趋势。到2007年底,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41%,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降至38%左右,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跨越,说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开始发生重大变革,机械化生产方式得到多数农民认可,由原来的次要地位基本转化为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对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的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在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和农业机械化内在成长力的推动下,我国完全可能在20年内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0%,完成中级阶段的历史使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循序渐进地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实现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远远落后于欧美、日韩等国家,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支持和推动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坚实基础。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好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农民群众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体。当前,要重视培养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人力资源队伍,以培养农村农机人才和典型为主要手段,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和普及,让农民群众充分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

第9篇:致富小机械范文

盲目购置农业机械的根源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农村攀比之风严重,存在露富倾向。近几年,农民生活得到了改善,手里有了些钱,其主要消费:一是购买拖拉机,二是盖新房。谁家没有拖拉机就显得这家日子过得不富裕,致使一部分农户攒钱、借钱买拖拉机,使先进农业生产工具变成了一家一户的装饰品。

2.土地实行家庭承包后,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运用小型拖拉机作业,再加上使用拖拉机比使用畜力种地质量好、费用低、省力,更主要一条是小型拖拉机价钱少,一家一户有能力购买。

3.村、屯一级没有建立农机服务组织。有机户和无机户之间服务和被服务,没人协调,全靠自己去联系,再加上人情活不好收费,影响了有机户服务的积极性。无机户感到一样花钱种地,一年四季总求人,赶上拖拉机忙,还不及时,这样就促成有机户有机无活,无机户有活无机,满足不了农民的要求,农民只好自己购置拖拉机实行自我服务,形成了一户一机,自种自地,万事不求人的农机使用格局。

二、农业机械盲目购置的危害

农业机械盲目购置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农机具不能很好地配套。因为农业机械配套的机具多,资金需用量大,比如一台小型拖拉机需配套一台拖斗、一台播种机、一台中耕机、一台灭茬机、一台玉米脱粒机、一台水稻脱粒机、一台杂草机,这七台配套农具需要一大笔资金,由于农户把资金集中到用于购买拖拉机上,很难再拿出资金购买农具,致使大部分拖拉机只有一两台农具,作业项目单一,机械利用率低,甚至有一部分拖拉机一年工作时间只有400h,给国家、社会和个人都造成极大的浪费。

2.增加了农民负担,削弱了对土地的进一步投入。由于购买拖拉机投入较大,一户农民购买一台拖拉机要经过几年资金积累,买回来后使用时间短,利用率低,成本无法收回,这样就占用了大量资金,使农民无法继续拿出钱来向土地投资,削弱了农业发展的后劲。

3.无证驾驶现象增多,事故隐患加重。由于许多农户拖拉机利用率低,常年在家存放,迟迟不到农机监理部门办理入户手续,也不参加驾驶员学习班,出现了一大批不懂技术,不会管理、使用、保养、维修的无证驾驶员。这些人把拖拉机当成一件简单工具,用时开着就走,不用时长期存放。实践证明,违章肇事拖拉机中大多数是无证驾驶员所为。

三、解决农业机械盲目购置的几点措施

1.建立、健全村屯两级农机服务组织。负责有机户和无机户服务合同的签定、协调组织工作,解决有机户有机无活,无机户有活无机的难题,避免家家户户都买拖拉机的弊端。

2.建立村、屯两级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社以服务成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盈余主要按照成员出资比例、作业量或交易量(额)比例返。这样大家集中资金购买农业机械,资金力量雄厚,解决了农民自己单户购买势单力薄、农机具配套不全、利用率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