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力行业投资策略范文

电力行业投资策略精选(九篇)

电力行业投资策略

第1篇:电力行业投资策略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战略变革;实证研究

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表明,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国企战略变革管理日益凸显其在实现企业使命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应当指出的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战略变革是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的。它是指当外部环境、企业资源以及结构发生变化时,重新确定一种合适的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能够促进长远发展的模式,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能良好地生存和发展。那么,国企如何选择战略的道路,又如何实现对变革过程的管理呢?在此,以华联集团电工照明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联电工”)成功的战略变革为例,探讨国企战略变革的问题。

一、华联电工战略变革的必要性

1.企业现状

华联电工是一家主要经营电光源、照明灯具、电工电料等商品的企业,具备多年经营照明电器的经验,在上海市场品牌认知度良好,同时借助控股公司百联集团的网络优势与超市、大卖场和专卖店形成了业务合作关系。但是,企业人员老化、业务结构单一、管理水平落后、组织机构臃肿,造成企业总体效益不佳,仅能维持基本生存。

2.企业外部环境

由于国家加大对基础产业的投入,电工照明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仅上海市场年均增幅在15%左右,而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也扩大了对电工照明产品的需求。然而,进入门槛低、重品牌、低毛利、多渠道是本行业的经营趋势,跨国公司的介入更不断挤压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3.华联电工面临的困境

华联电工业务结构单一,易受市场波动影响;业务拓展能力弱,目前企业业务局限于上海地区,尚不具备开拓江浙市场的能力;主营业务利润逐年下降,受供应商返利政策、渠道政策的改变,年毛利率平均下降1%。

综上所述,华联电工依靠自身力量已很难扭转业务萎缩的现状,企业进行战略变革迫在眉睫。

二、华联电工战略变革的类型选择

根据对华联电工所处的市场环境和经营现状的分析,企业必须进行战略调整,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1.战略变革的类型

(1)基本设想。充分利用母公司百联集团现有资源,一方面进行集团范围内工程改建项目的集约,另一方面与集团内好美家、联华超市等企业联动,集中采购,开展送配货业务;加大投资力度,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和物流配送水平,使企业成为一个专业性电器分销公司;在经营品种上向系列化成套化发展,延伸经营的商品链。在巩固普通商品的基础上,增加成规格成系列的工业用照明电器商品,将工业客户、建筑市场中的直接用户作为主要目标市场。

(2) 财务预测。资本额8000万元,前5年净利润分别为80万元,120万元,170万元,250万元,300万元;

(3) 需解决的问题。资金问题:需将注册资本从1000万元提升为8000到10000万元。在没有外来资本介入的条件下,股东增资有一定的难度;企业政策问题:由于华联电工由上市公司控股,在资本运作中须按政策协调。

2.中外合资

(1)基本设想。与法国蓝格赛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中方控股比例为35%,注册资本为8300万人民币;华联电工现有的固定资产、存货、应收帐款全部经评估后进入合资公司,中方无需额外投入,大部分员工也按原劳动条件被合资公司聘用;外方将引入电器产品一站式购买的概念和新的分销模式,以及营销、物流、财务、信息等方面的专有技术;外方的全球网络资源、先进的专有技术与中方在本地市场的优势相结合,将使合资企业成为引领国内市场的专业电器产品经销商。

(2)财务预测。资本额8300万元,前5年净利润分别为-820万元,-240万元,380万元,830万元,1070万元;

(3)需解决的问题。两种企业文化和理念的差异需双方通过沟通、了解和对员工的宣传加以克服;合资企业需处理好与华联电工原有客户、供应商之间的业务衔接工作。

3. 经营者持股

(1)基本设想。由公司管理人员出资认股5%以上,与国有股共同组成股份制企业;企业内建立监督机制,增加外部董事特别是独立董事的比例,建立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提高董事素质;经营者持有股份额定价依据专业资产评估机构的报告而定,股份市值也会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得以体现。

(2)财务预测。资本额1000万元,前5年净利润分别为-150万元,0万元,80万元,150万元,210万元;

(3)需解决的问题。经营者持股的启动资金数额巨大,需采取相应对策筹集;为保证新企业的活力,势必首先精简人员,而国企需负责部分人员的分流安置;经营者回收投资的方式亟待解决。

4.几种变革类型的可行性分析

面对几种变革类型,必须正确运用各种经济指标评价方法结合定性分析进行比较,使选用的方案达到技术、经济的统一与最优化。华联电工主要运用净现值率法和多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估。

(1)净现值率法。净现值率法由净现值法改进而来,是将方案寿命期内发生的资金流量(本案例中采用净利润)按某一折现率(本案例中为8%)用现值复利公式逐一计算其现值,再加和累计,最后除以投资额。按照该方法,上述3方案的净现值率分别为:0.078;0.08;0.071。决策层按照利用净现值率法进行的测算结果表明,采用与跨国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的方案在经济指标上具有最大的可行性。

(2)多层次分析法。由于仅从经济回报角度选择战略变革方案具有一定局限性,华联电工的决策层在方案评估中将未来企业的市场吸引力、经营优势、管理能力、对环境威胁的抵制能力放在前几位。在此,多层次分析法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该方法的原理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要素,据他们的相互关联度和隶属关系组成一个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并在各要素中比较、计算,以获得不同要素的权重,为方案决策提供依据。为保证决策的客观性,华联电工邀请了上海市交家电行业协会的研究员、上海市经委调研员及百联集团投资部经理等10位专业人员上述四大因素进行评估并打分,加权平均后得到如下结果:四大要素权重分别为0.3(市场吸引力)、0.3(经营优势)、0.2(管理能力)、0.2(对环境威胁的抵制能力);以10分为满分就四大要素对三个方案进行综合评分,并加权累计。计算结果中外合资方案的总分最高,最具有可行性。

(3) 结论。华联电工在战略决策中,采用经济指标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作出了合理的决策,这对国企战略类型选择有实际操作意义。净现值率法从经济角度对各方案进行评估,而多层次分析法则较为全面,避免发生选择一流回报、二流管理的方案。华联电工对两种评估手段的综合运用,较全面的考虑了各方面因素,最终帮助其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三、 华联电工战略变革对国企的启示

(1)国企战略变革的出发点。国企必须时刻关注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分析自身的资源与能力,确切地对自身进行定位,确定发展需求。

(2)国企战略变革类型选择的原则。要得到正确的决策,应遵循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此投资决策首先需要全面评价项目的效益与代价,选出经济合理的方案;其次既要看到投资额的大小,也要看到选择该项目企业需付出的代价,在决策中忌片面性。如在华联电工案例中,虽然选择企业内部改制也可实现不菲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不能根本扭转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的面貌,因此决策层未选择该项目;第三,投资项目都有一定的财务预测期,因此在决策时要从整个分析期来研究得到的收益与付出的代价,不能只看目前的一些状况。本案例中,与外商合资的方案中,因头两年需要投入大笔资金改造企业的物流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因此处于亏损状态,但此项投资将大大改善企业的经营水平和运营效率,再加上可分享外商的全球客户网络与在低压电器领域内的销售经验,后几年企业的利润得到大幅增长,毛利率也明显高于同行水平,因此决策层尽可能将定性指标纳入考评范围。

(3)充分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在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相关因素,一个决策和其相关因素、相关市场有什么影响应逐一分析,战略决策不是为了决策而决策,有时决策本身并不重要,而是相关要素非常重要。因此,在华联电工的投资决策时,多层次综合分析法成了最终决策依据。

(4)企业领导的决策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关键。不同层次的领导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的工作重点和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在本案例中,华联电工的业务经理人员和业内专业咨询机构首先对项目进行调研,搜集相关数据后进行分析,从专业角度进行评估后为百联集团的决策层提供参考意见。从投资决策程序上,百联集团的决策层应在了解市场、了解自身、了解企业的基础上,对投资方案进行市场、财务、风险性等方面的分析。 由于投资行业千变万化,有丰富实践经验且真正内行的人并不多,因此,百联领导在决策时,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来自内行的意见,有了这颗“定心丸”,在决策时才能做到头脑清醒。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于克信.中国国有企业转型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变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4-10.

[2]朱俊,叶一军.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转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12):62-64.

第2篇:电力行业投资策略范文

关键词:供电企业;财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 

1 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分析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供电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增长显著,在财务管理中具有以下特点:

1.1 资金高度密集

目前电力企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电力需求强劲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国际能源署(iea)最近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未来30年里,全球私人投资者和政府必须向电力产业投资10万亿美元,中国电力产业所需投资也将超过2万亿美元。根据“十一五”规划,全国未来五年电网建设投资将超过10000亿元,平均每年2000多亿元。 大规模的城网、农网、县城网建设已经展开,尽管如此,电网建设速度相对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居民生活对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来说还是稍显滞后,这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加大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和力度,获得强大的资金支持,持有大量的货币资金也就从可能转化为成为必然。

1.2 资产比重较高

供电企业生产的主要内容是电力销售和电网维护,各级各类供电设备、网架结构是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因此,在资产构成中固定资产占有绝对比重。如hb省电力公司2007年固定资产269亿,占总资产84%。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流动性和投资风险、资产贬值风险同时存在。

1.3 融资风险较大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急剧增加,电源建设投资迅猛增长,电网结构的薄弱和供电卡脖子现象日益突出,因此,近年来供电企业对电网新建和维护投入大量资金,预计“十一五”期间全国电力公司投资120亿元用于电网建设,其中大部分以融资贷款方式取得,造成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偿债风险和还本付息压力巨大。

1.4 投资收益回收困难

由于电网的社会化和公益性,国家对电网投资制定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包括城乡电网改造、村村通电、户户持卡、同网同价等,造成一些电网投资带有明显的德政工程目的,不符合企业投资收益的风险控制原则。特别是电力销售价格受国家控制,企业无法根据投资行为回收合理收益,造成很大的潜在风险。

2 供电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在列示供电企业财务特点及其管理中面临的严峻形势后,笔者进行分析归纳,将供电企业基于上述特点所产生的财务风险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2.1 政策风险

政策性风险是国家政策对企业资本运营和经营活动产生的风险,诸如利率调整、汇率变动、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供电企业作为国家骨干企业,其经营发展必然和国家政策要求有密切关系,供电企业的发展必须以满足国民经济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这样必然面临政策性层面的财务风险。

2.2 自然风险

供电企业属于典型的高危行业,目前电力设备受外力损害的现象较为普遍,诸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会造成设备的损毁报废。自然灾害引发的电网崩溃、大面积停电等事故也屡见不鲜。供电企业只能通过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技术能力和加强企业管理来规避这种风险,并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2.3 筹资风险

企业因筹资活动而引起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到期不能偿付本息的风险。供电企业属于微利企业,自有资金匮乏,偿债能力不足。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的巨大资金投入,绝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过高,还本付息的压力相当大。再加上电力企业属于高投入的技术密集型企业,设备更新较快,自有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面对银行利率上调的趋势,势必增加还贷压力。

2.4 营销市场化风险

目前电力交易逐步趋向市场化,在这种交易模式下,电价体现电力商品的需求弹性,在电力供需的动态平衡过程中电力现货价格必然上下波动,形成电价方面的风险。同时厂网分开、直供大用户的分割、用户需求、市场购买力等因素造就了客户市场资源风险。

2.5 资产风险

农网改造形成的资产总量并没有给电力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且资产产权关系尚未彻底理顺,产权主体不明晰,管理职责不到位。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大量的不良资产长期挂账,账面资产与实际发挥效能的资产存在很大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差异,资产收益率低,速动资产占固定资产比率小,资产结构方面也存在风险。

2.6 成本控制风险

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包括对工程成本的控制和生产费用的控制。企业成本不实,会计信息失真,将直接误导供电企业的有效管理和科学决策,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给企业经营成果带来风险。

3 供电企业应用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

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更需要我们制定企业财务管理战略,为正确进行各项决策的风险预防与控制创造条件。 常见的风险策略有:

3.1 风险回避策略

风险回避(risk avoidance)是考虑到风险事故存在的可能性较大时,主动放弃或改变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方法。就风险管理的一般意义而言,回避风险是一种最彻底处置风险的方法。通过回避风险,可以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某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然而,回避风险终究是一种消极控制风险的方法。采取风险回避的方法,最好在某一项经济活动尚未进行之前。为此,要放弃或改变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第一,回避风险是人们感知风险存在并且对损失的严重性完全有把握的基础上,才具有实际意义。第二,对某一具体的风险单位来说,有些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例如,全球性经济危机、地震、瘟疫等。第三,避免某种风险,又可能产生另一种新的风险。一般来说,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风险回避策略。如某风险带来的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相当高,或者在控制风险时使用其他的方法控制风险所需成本相当大,甚至超过了其产生的效益值。

3.2 风险接受策略

风险接受也称风险自留(risk retention),它是一种由企业自己承担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一种财务风险管理技术。其实质是将企业自身承受的风险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承受下来,并采用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或减少不利事项的发生。企业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特定财务风险的关键变量并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程度或减少不利事项的发生,使财务活动朝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风险接受是处理剩余或残余风险的一种技术即残余技(residual method)。当其他风险管理技术均无法实施或者即便能实施但成本很高且效果不佳时,只能选择风险自留,与其他风险管理技术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它是一种积极、有效、合理的风险管理技术。如我国财务会计中为防范应收账款不能收回风险(即信用风险)提取坏账准备金,即是企业主动接受风险的一种方式。风险接受适用前提是:第一,企业财务能力足以承担风险损失的极限值。第二,采取其他风险管理技术的费用大于自我承担风险所付出的代价。第三,风险管理缺乏处理风险的知识和经验,疏忽处理或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无意识地承担风险。

3.3 风险防范策略

风险防范是在损失发生前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项因素,避免损失的产生。它是风险管理中最积极、最主动的风险处置方法。风险策略的实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制定适当的防范措施。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第二,风险分离。风险分离是将企业面临损失的风险单位分离,从而达到缩小损失幅度的目的。我们通常讲的“不要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这个道理。第三,分析事故成因。对于同行企业所发生的风险损失进行分析研究,探寻事故成因,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风险损失。第四,应急计划。企业的经营者为应付潜在的严重损失环境而制定的应急的计划,包括抢救活动及企业在发生损失后如何继续进行业务活动的计划。第五,教育与培训。教育与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与培训,使财务管理人员了解风险、防范风险,知道在风险事故实际发生时如何处置风险,树立风险意识。

3.4 风险转嫁策略

风险转嫁策略是指企业将风险损失通过一定方式有意识地转移给与其有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承担,自己不承担。风险转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财产转嫁策略。这是将存在风险的财产转嫁给他人或其他群体的风险转嫁。第二,财务成果转嫁。这是将存在风险及其损失的财务成果进行转嫁的方式。但这种转嫁方式是在转嫁的同时可能付出一定费用,支出代价。具体有保险转嫁、非保险转嫁两种形式。

3.5 衍生性工具避险策略

衍生性金融工具是指自身价值依附于某种原生资产价值的金融工具。一般是指与期货、期权、掉期相联系的合约,其主要目的不是用于资金借贷,而用于转移资产价值波动所引起的价格风险,即用于保值或投机。衍生性商品工具一般多用于防范商品价格风险,而衍生性金融工具可广泛应用于防范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货币购买力风险、信用风险等。这些衍生性工具为投资者提供了保值投机和套利的机会。利用衍生性工具管理财产风险,其目的是套期保值。例如在股票市场上,如果要对各种股票价格都进行套期保值的话,既需要大笔费用,又极为麻烦。这时,投资者可以利用股票指数期货对其持有的股票组成进行套期保值。如果投资者预测股市趋势下跌,则期货合约的盈利可以抵消持有股票现货的损失;假设股价不跌反而上升,则其现货方面的盈利反会被期货合约的损失冲抵。

总之,对供电企业而言,上述的风险管理策略,在实施时,应结合自身经营现状及管理的实际,有选择性的谨慎使用,并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策略及其组合。

参考文献

[1]王艳云.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n].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

第3篇:电力行业投资策略范文

一、电力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现状

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高科技的投入和智能生产设备的使用,使得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需要各方面的有力支持。而电力企业作为生产需要的重中之重,其发展关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只有对电力企业的营销策略进行有效的创新改革,才能推动社会向更高的发展台阶迈进。电力市场营销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针对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方案制定。而电力企业内部也在通过有效的市场调查而对企业的问题进行解决。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不断增强营销意识,转变企业市场发展方向,为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

二、电力市场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一)市场发展因地而异

近几年,电力市场发展运行轨道有所偏离,对于经济繁荣地区的供电远远大于偏远地区,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交通不便,地势复杂多样,但同样需要电力的支持,只有将偏远地区的电力供应发展到位,才能进一步缩小偏远地区发展和繁荣地区的差距。但是电力企业的电力市场着重面向经济繁荣地区,严重忽视了偏远地区对电力的需要,需要市场发展方向进行有效的转变。电力市场的发展不应因地区而有所差异,做到全方面的市场有效发展,是保证电力企业长久发展的有效方法。基于此,电力企业应做好不同地区的电力需求的市场调研,转变发展方向。

(二)电力企业财务工作不扎实

?务部门作为电力企业内部的重要部门,对电力企业市场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电力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电力市场阶段上的需求,利用好企业内部投资资金,对电力企业进行好市场的评估与预算,保证企业市场投资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而现阶段电力企业内部大多存在财务部门工作不扎实,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积极,造成了电力企业投资的失衡,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打击,给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需要电力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做好企业内部财务部门的统筹工作,引导工作人员认真的工作态度,工作人员要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稳妥进行企业内部财务资金的投资,做好市场调研后进行投资。

三、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有效方案

(一)加强财务管理,扎实工作环境

电力企业市场营销转变的第一步就是做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监督,有效的进行财务问题的解决。对工作人员进行适时的培训,使员工加强认真负责的工作理念,杜绝财务上的贪污隐瞒问题,对财务资金做好数据统计,针对投资市场进行好有效的预估风险。财务部门是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门,财务部门要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有效的了解,针对市场调查数据帮助企业投资进行风险的评估,为企业发展规避风险,同时对企业内部的财务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为企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二)做到电力市场不分地区的共同发展

目前电力市场营销中继续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针对不同地区的电力供应,有不同的待遇,电力企业应做好市场需求的调研工作,有效进行各地区电力的供应工作。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想做好营销就应该满足各地区的用电需求,做到供电一视同仁,没有差别。电力企业的市场调研要实事求是,为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电力企业应面向全社会做好电力供求,在价格上做好营销方案,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用电需求有不同的电价措施。保证电力市场发展电价的公平性,地区供电过程的平稳性,为电力市场的发展提供健康稳定的环境。

第4篇:电力行业投资策略范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财税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4)02-0058-04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它的发展对于我国当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外需拉动向内需和技术驱动模式转变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这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

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的驱动,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左右的增长,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却付出了“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的沉重的代价。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以后,全球经济发展遇到重创,国际市场需求锐减,我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遇到严峻的压力。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2010年国务院审时度势、重拳出击,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继4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的新一轮刺激经济的方案。曾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每次危机过后,均产生了一批重大的科研成果,正是由于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极大地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孕育了一批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部门,使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例如,1857年的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器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出现了电力与电气、汽车、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且使机械、冶金等产业的发展水平得以较大提升。1929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使人类社会从电器时代进入电子时代,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得以迅速崛起,计算机、航空航天和核能技术等产业和技术得以快速发展。2000年美国高科技泡沫破裂,推动美国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的IT产业时代结束,此时由于缺乏新产业出现,使得高科技时期形成的巨额剩余资本流向房地产业,加之美国长期低利率和金融管制较松的政策,于是金融投资家与房地产商一起促推虚拟经济的出现。2008年的经济危机过后,世界各国为了摆脱危机的影响,纷纷提出了各自国家的新兴产业振兴计划,借此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奥巴马政府十分重视新能源、干细胞、航天航空、宽带网络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且将节能环保、智慧地球作为主攻方向;日本则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环保型汽车、电力汽车、低碳排放、医疗和护理、文化旅游、太阳能发电等;法国通过建立200亿欧元的“战略投资基金”,对能源、汽车、航空和防务等战略产业投资;英国启动了“绿色振兴计划”,批量生产电动车、混合燃料车等;德国政府投资5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计划;韩国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三大领域十七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俄罗斯提出了开发纳米技术计划;中国将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促使新兴产业发展“整体出动”战略,目的在于通过科技创新来刺激和提振经济。根据国外经验,为了促使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并对我国产生了有益的借鉴作用。

二、财税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理分析

(一)产业的高投资性和高风险性决定其发展需要财税政策支持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技术起点高,技术含量高,在行业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从研发到实现产业化生产,一般需要较大的投资,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市场、技术要素市场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面对产业发展的高投资风险。为了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内企业投资,抵御投资风险,世界许多国家往往通过财政拨款、投资补贴、风险投资等政策事前介入新兴产业领域的研发工作,以此来弱化和分担产业内企业的风险。例如,美国是世界上风险资本最发达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险资本投资额年增长达46%以上,已有近1000家风险投资公司。近年美国政府的科研投入几乎占到全美科研投入的一半。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上的创新性决定其发展需要财税政策支持

战略型新兴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产物,集知识、技术、信息和投资于一体,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产业。

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有三个指标:一是研究人员占企业员工比例较大,且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益回报。例如,常州的今创集团和新誉集团,作为常州市轨道交通生产骨干企业,通过大量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目前,科研人员已超400人,并建立起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形成了强有力的产学研及联合体团队。从轨道交通产业的市场占有率来看,轨道交通牵引传动系统占据了国内30%以上的市场份额,内饰装备产品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65%,车内辅助电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风挡和坐椅全国第三,屏蔽门全国第四,其中今创集团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车辆内装配件生产企业。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内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例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靠技术要素的驱动,产业研发投资多,技术设备更新快。如常州的长发集团2011年企业完成技改投入8亿元、研发投入2.5亿元后,集团营业收入110亿元,研发和技改投入占集团收入的比例9.55%;2012年技改和研发投入超14亿元,营业收入预计140亿元,研发和技改投入占集团收入的比例10%。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收入占企业总收入比例较大,战略性新兴产品是企业的拳头产品,其销售收入也是企业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

(三)产业技术与信息的扩散性和辐射性决定其发展需要财税政策支持

现代社会,企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作,生产过程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上下游之间、横向之间的结合与交流日益增多,产业链条拉长,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企业间自发成为利益共同体和战略联盟,新技术和信息在联盟内部得以扩散和交流,迫使协作企业的适应性、配套性提升,进而提升联盟内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另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和技术也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非垄断性的特征,即任何个体都可以享受公共产产品所带来的“社会福利”,也就是“免费搭车”现象。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和技术研发的社会收益远远大于私人收益,在产品生产销售和技术推广应用中,其他关联企业不需支付任何费用,从中获取大量信息和技术,使得该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必将得以提升。正因为如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采取积极的财税支持政策。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分析

(一)加大政府财政支出力度,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根据国际经合组织(OECD)数据,2009年中国在研发领域的投入仅占GDP的1.7%,而美国、日本和韩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分别为3.3%、3.4%和2.7%,正因为如此,使得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而我国由于研发经费投入偏少,研究水平偏低,对于先进技术的占有以复制模仿、拿来的居多,具有原创性的知识产权偏少,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因此,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要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科技经费投入,确保财政高科技投入的增长明显高于经常收入的增长;着力改变目前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体的财政科技投入模式,增加政府引导、调动社会科技投入与资源配置的能力;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争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早日实现4%的目标。唯有如此,才能抢占科技制高点,战略性新产业发展才有活水和源头,才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二)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财政补贴是国家政府为了特定政治经济任务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国民提供的无偿补助。通过政府补贴,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企业收益将增加,战略型新兴产业产品供给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技术辐射增强,信息得以扩散,社会效益提高,产业抵御风险能力增强,收益增加;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价格下降,市场需求增加,为满足市场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企业必然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企业规模收益递增;最后,通过出口补贴和产品出口退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出口价格降低,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增强,出口规模扩大,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

财政补贴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出口补贴、亏损补贴、价格补贴、项目补助、风险投资和阶段性参股等形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内企业投资较多,风较大,在此阶段,为了更多地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和试验,帮助产业内企业分担投资风险,应灵活选择补贴方式,要多采用项目补助、风险投资、阶段性参股等方式;在产业化和市场推广阶段,为了鼓励生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供给和市场需求,应采用出口补贴、亏损补贴和价格补贴等形式。

通过政府补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出“发展一提升一再发展一再提升”的螺旋式上升态势。

(三)实施财政贴息政策,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内企业自我“造血”功能

财政贴息是指财政为贷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的贷款利息,而贷款人本身只负担本金和其余的利息偿还。财政贴息作为政府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对于经济发展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经济活动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内企业从银行得到贷款,向银行支付利息天经地义,利息计入企业成本,利息增加,企业利润减少,势必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内企业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而财政贴息,实质是政府向企业产品成本价格提供的补贴,一方面,实行财政贴息,可以减少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加银行的收益,调动银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融资的积极性,从而拉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企业资金流,企业融资问题得以解决。另一方面,通过财政贴息,战略性新兴产业内企业贷款利息负担降低,企业收益增加,企业愿意向银行申请更多贷款,银行贷款增加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高新技术产品供给增加,产业内企业持续发展。最后,财政贴息,投资规模扩大,投资品需求增加,实现宏观经济的内需拉动和投资驱动型的增长。

财政贴息政策的应用: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资、产业化投资方面进行的贴息;二是现有对企业进行技术更新、技术改造方面进行贴息;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出口进行贴息。产品出口,货款延迟收付,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与发展,这时应选择财政贴息政策,以降低企业利息负担,鼓励产品出口。

(四)建立政府“首购”制度,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政府采购是政府重要的财政支出形式,它是以政府为主体、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公共采购,同时也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之之一。根据我国的《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采购限额以下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在西方的发达国家,政府采购手段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已占GDP的15%~20%;而我国的政府采购规模依然偏低,2011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为11332亿元,仅占当年GDP的2.4%。可见,我国的政府采购需要不断加强。

根据凯恩斯的乘数理论,政府采购乘数是政府采购支出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成倍变动,公式表示为:K=y/G=1/(1-b),这里K为政府采购乘数,Y为国民收入增量,G为政府采购支出增量,b为边际消费倾向,b等于消费增量占个人收入增量的比例。由公式可见,在政府采购方面,若边际消费倾向b为0.8,则政府采购乘数为5,也就是政府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采购支出增加200万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企业产品收入将增加1000万元,产业内企业收入增加,产业规模扩大,产品供给增加,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发展。

当前适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阶段,首先,政府采购支出中需要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政府采购的规模,加强政府采购力度,将政府采购支出增加的绝对量较多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采购。其次,政府采购商品和劳务时,同等条件下,首先购买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即实行“首购”政策。最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内企业产业化初期阶段,生产规模较小,没有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产品成本较高,价格较高,与其他产品竞争缺乏价格优势,这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实行优惠价格采购制度,价格可以高于同类产品的3%-5%标准。

(五)完善税收措施,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1.增值税方面。一是降低税率,采用低档税率。当前我国增值税税率分为两档,即17%的基本税率、13%的低档税率和小规模纳税人的3%扣除率,低档税率适用于农业产品、居民生活用产品、矿产品、集成电路等产品,其他产品则采用17%的基本税率,而战略型新兴产业品一般适用17%的基本税率,税率偏高,税负偏重,因此需要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税率,采用低税率政策;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值税税负超过一定比例,实行即征即退政策。二是对战略型新兴产业及相关产业产品出口实行全额退税,使其产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二三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外购的设备、厂房等同定资产所含增值税实行退税,避免重复征税,以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内企业投资扩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加快产业技术改造步伐。四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内企业进口的设备、装备免征进口环节的增值税。

2.营业税方面。资金犹如人体的“血液”,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进因素之一。当下,企业发展普遍存在“资金荒”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论是研发阶段,还是产业化阶段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为了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内企业的融资问题,调动金融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的积极性,增加金融业的贷款收益,对于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政策应“区别对待”,将金融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内企业贷款收益的营业税税率从目前的8%降到1%~3%;为了鼓励保险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保险业的信用担保收入3-5年应免征营业税,甚至延长优惠期限,从而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金融保险业发展实现“双赢”;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建或外购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而应缴纳的营业税给予低税或者免税。

3.企业所得税方面。一是税收减免。根据现行税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内企业享受“三减三免”优惠期满后,在享受15%低所得税税率基础上,再实行减半征收。二是实行加速折旧政策。加速折旧实质为政府向企业提供的“无偿贷款”。战略型新兴产业内企业固定资产淘汰率高、速度较快,一般2-3年就要实现新的更替。因此,为了加快固定资产更新,加速资金周转,降低企业利息负担,应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实行加速折旧政策,2-3年完成折旧。三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关联企业实行低税率,并在一定期限内实行免税。四是研发费用一次性扣除。企业所产生的研发费用实行一次性扣除,若当年不足抵扣,可以前转或后转扣除。若在以前纳税年度内进行扣除,则多征的所得税税款退给企业;若在以后年度内扣除,扣除年限由5年延长至7-10年。五是鼓励企业建立研发风险准备金。研发风险准备金按企业收入的3%~5%建立,并在税前进行扣除,研发准备金使用期限为3-5年,规定期限内必须使用完,否则作为企业收入,补交企业所得税;研发风险准备金专款专用,主要用于企业的研究开发、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研发投资抵补及企业技术人员培训等。六是企业再投资,实行税收返还政策。为了鼓励企业将税后利润继续用于产业的在投资,期限在5年以上,应将再投资额的50%已经缴纳的所得税返还给企业,以鼓励企业将其实现的利润进行再投资的积极性。七是教育培训支出全部扣除。由于产业内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费是企业的经常性支出,数额较大,而现行企业所得税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5%的部分,准予扣除”,显然不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内企业教育培训的实际需要,因此应将战略型新兴产业内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支出全部列入企业所得税扣除范围。

4.个人所得税方面。一是打破省部级以上单位免税的限制,应将各级政府给予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企业员工个人在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的奖励免征个人所得税。二是提高个人生计费用扣除标准。目前的个人所得税个人生计扣除标准3500元具有普惠性,缺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内企业技术人员重点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人员的生计扣除标准可以参照外籍人员4000元的扣除标准,甚至提高到5000元。三是为了调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研发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研究、创造发明的积极性,个人所得税应实行“减半征收”甚至免税政策。四是对于个人转让无形资产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企业的特许权使用收入,按照稿酬所得办法,实行低税率或减征个人所得税办法。

5.关税方面。一是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内企业国内不能生产需要从国外进口的设备、装备免征进口环节的关税。二是为了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出口,一方面国内流转环节所征收的流转税在出口时全部退给企业;另一方面,免征出口关税,从而使企业的产品能够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降低出口价格,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第5篇:电力行业投资策略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企业价值 盈利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10-02

一、公司的财富与价值模型

1.财富模型。企业的本质是创造社会财富。财富应该是资本、知识、技术、管理、劳动…的函数,即:

财富V=Ф(资本、知识、劳动……)

在静态状态下,财富=资本+劳动+利润,这是一简单的零和财富模型。如企业追求的目标是股本收益最大化,那么就必须减少对劳动的支出,势必形成劳资双方人格化资源的对立。

2.企业价值模型。企业价值是行业特点、发展前景、赢力能力、公司治理水平…的函数。

企业价值=Ф(行业、赢得能力、治理水平、前景)

在价值模型下,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其目标是激活资本、劳动、管理、技术全部要素的活力,创造共同的企业价值,使简单财富模型下的零和关系变为多盈关系,使人格化要素的对立关系变为协同关系。

价值模型的核心是各人格化要素对企业目标的高度认同。在简单财富模型下,各人格化要素对利益追逐是平面的相向力量,而价值模型则通过适度超前的目标,使各人格化要素变为同向的运作协同力量。

二、建投能源公司盈利战略分析

从以上分析看到,建投发展战略应实现有限多元化战略,对具有较强盈利能力和竞争力行业实现专业化,最终实现控股专业化公司的有限多元化控股模式。建投方面对行业发展的战略点下移,电厂方面实现行业的规模化管理,急需向上寻找行业战略目标。两个方向的需求使上市公司(专业化)的作用呼之欲出。

构建省建投――上市公司――电厂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实现三者的协同效应,使三者战略明确责任分明,使企业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共赢。

从电厂的角度看,一是目前建投控股的电厂作为上市公司实施专业化的核心企业被赋予了行业发展意图,电厂定位由“利润点”变为“战略点”,打开了电厂的“战略发展空间”;二是提高了电厂管理者和员工的愿景,更能激发起他们的积极性,打开了电厂发展的“心理空间”;三是专业化管理实现了电厂的规模效应,使竞价上网、燃料采购等多方面受惠于规模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四是利用上市公司完善的治理结构,合理的制度安排,独特的体制性企业文化,将使电厂在体制和制度上更上一层楼,打开电厂的“体制空间”,使效益进一步提高。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利用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资源配置和融资功能,实施专业化战略和资本运作战略,实现了电厂利润的“二次配置”,使电厂的价值创造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价值发现,集中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在专业化管理方面,实现行业研究和行业管理的结合,一方面利用上市公司广泛的外部资源,加强与各投资咨询机构的联系,在宏观与资本偏好的角度研究行业发展趋向,另一方面加强行业内部相关机构的联系,在提升自身行业管理水平的同时,引进必须的行业管理人才。在环境机会战略、行业竞争战略和资本运营战略方面树立鲜明的特色,成为极具竞争力的专业公司。

从省建投的角度看,可实现多元化战略,重点行业的专业化战略增强对重点行业的影响力,既可享受专业化管理的“超出利润”又可通过多元化防范专业化风险。建投的组织结构可按强矩阵式设立。除必须的职能部门外,设立电力、交通、城市基础设施三个专业化公司(由分公司向子公司发展),需战略退出的现有工业、农业及其它小项目合并成资产经营公司,负责项目的战略退出。对有可能成为公司新的支点的项目采取项目经理负责制。公司鼓励业务创新和资源的更优化组合,对公司批准的创新、开发项目实行项目经理制。

按上述安排,建投的主要职责有三大类:一是从事综合研究,寻找跨行业市场机会,制订市场机会战略,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指导专业化公司的发展战略、业务经营、行业规范。三是从全公司的全局出发,对非战略性行业和项目实现安全退出。

建投、上市公司、项目公司的协同效应,将建立建投集团对行业的战略性进入或退出的有效机制,以强大的研究运作能力把握市场机会和竞争机会,实现公司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三、企业的组织结构选择与盈利能力分析

发电企业的竞争格局和竞争方式,决定了发电企业的组织结构。前面已经分析发电企业最佳的竞争格局是在集团指导下的报价,由此形成集团与电厂的不同定位。集团的主要功能一是形成市场势力,实现“超额利润”。二是通过再投资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见集团定位明显的是战略中心。电厂作为集团指导下的竞价主体,其主要功能是安全生产、创造利润,因此电厂定位可有“生产中心(成本中心)”或“利润中心”两种模式。

对电厂组织结构选择与盈利模式分析如下:

在生产中心(成本中心)定位下,电厂不具备独立的企业特征,其主要职责是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职能放到集团一级,形成专业经营型模式。集团通过指令指挥电厂的生产,电厂只对发电量和成本负责。这种模式下,集团有明显的集权特征,对电厂有很强的控制力,电厂的资金由集团统一调配,减少了集团的流动性风险。但这种模式也具有明显的弊端,一是集团高度集权,具有生产经营管理和战略管理双重职能目标,由于集权管理的谨慎、繁琐、重复性及主观性造成集团层面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用于生产计划、财务计划、人力资源计划……之中,且这些计划的主观性又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二是集团全资投资电厂,增加了财务压力和财务风险,发电行业景气度处于下行周期或是在出现机组新技术突破时,靠自身力量难以尽快实现机组的更新换代,庞大的固定资产沉淀将使企业出现经营危机。三是从竞价上网的规则看,竞争以电厂(或机组)为单位竞价,在生产中心(成本中心)模式下,电厂不可能对价格信号及时反映,集团对遍布全国的电厂价格信息也不会每一个都能准确反映,容易错失机会,造成损失。

电厂按利润中心定位的情况。在利润中心模式下,电厂以独立的经营体存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事经营,集团以控股(参股)形式,控制多个电厂,形成专业控股模式。集团成为战略中心。这种组织结构具有更好的弹性,一是电厂作为利润中心直接面对市场,对市场信号反映敏捷,提高了决策与效率;直接参与竞争,容易使成本和费用大幅下降。二是电厂以合资方式组建增加了财务弹性,在机组技术出现新突破时可迅速与战略伙伴建设新技术电厂实现机组的更新换代,当需要结构调整时,股权可便利地进行转让、重组。三是集团定位明晰,将繁琐的一般性生产、经营管理下放给电厂,集团更多地注重宏观经济运行和电力产业政策研究,建立对电厂的行业指导机制。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体系。运用资本运作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再投资实现机组的更新换代,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这样,集团与电厂之间的职责明晰,增强了整个集团各部位对市场信号的适应弹性,更适于市场竞争。

选择控股模式,流动性风险应是需特别关注的问题。在控股模式下,企业经营现金流量滞留在电厂层面,集团的现金流入只是每年的分红,当集团财务结构不合理时,将出现流动性风险。比较两种模式,在专业化经营模式下,集团从电厂获得的现金流为电厂净利润并能控制电厂的全部现金流,现金流弹性很大。专业控股模式下,集团从电厂获得净现金流为可分利润(最大为净利润的85%),无可控经营现金流,现金流弹性很小,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

但从另一角度看,电厂建设一般都是20%的资本金,80%负债,电厂所产生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必须用于还贷和维修改造,这些必须的支出使专业经营集团可控现金流弹性大幅降低。特别是专业经营集团集中现金流后,又以计划方式向电厂配置现金流,在集团规模庞大的情况下往往造成配置的低效率,而出现潜在风险。而控股模式下,电厂以市场化配置资源,电厂现金流安排合理,集团流动性问题作为显性问题已得到高度重视,只要采取合理财务结构流动性风险完全可以规避。

四、完善公司治理制度提升企业价值

资本、劳动、管理、技术等是创造企业价值主要要素,企业与上述要素人格化关系形成的公司治理结构。

1.与资本的人格化化身――投资者的关系。

(1)与股东的关系,以《公司法》调整的企业,其本质是资本决定的,因此,资本的化身――股东构成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公司的运行机制由决策、执行、监督三大体系组成。在决策程序上,股东在股东大会上以持股数量投票,决定公司的有关重大决策事项。为防止“一股独大”,上市公司采取了累计投票制和“关联交易”关联股东回避制度,充分保障了中小股东利益,公司治理更加完善。董事会上每位董事一人一票,对需董事会决策的事项表决,上市公司采取了普通决议半数以上通过,特别决议需2/3以上董事通过,极大减少了决策失误。总经理作为公司决策的执行者,要严格执行公司决策,股东可通过监事会对总经理行为进行监督。

(2)与潜在投资者关系。潜在投资者是公司价值发现的实现者。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只有通过投资者才能实现。因此,公司的发展目标、战略选择、赢力能力、制度安排、企业文化建设等企业价值要素必须得到投资者的认可,总经理必须能在企业发展和治理的各个方面与投资者充分沟通,调动广大投资者的热情,集合更多的资源实现企业新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发现。

2.与职工关系。在经营层面,我们紧紧依靠职工,让职工参与管理的全过程,通过科学的授权,以《总经理工作细则》、《分公司总经理工作细则》明确了总经理、分公司总经理及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和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以确定的职责和任务开展工作,公司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将公司目标任务科学地分解到每一个部门和岗位,预算制定通过由下至上,由上至下多次修订,广大职工参与了预算全过程,对企业的战略规划、发展目标、经营措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极大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保证了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在职工利益和股益的分配方面,我们首先通过协商机制确定工资水平,并通过《劳动合同》得以保证,充分维护了职工和股东双方利益。

3.与工会、职代会、党委的关系。

(1)为保证职工利益,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方面,我们将征求工会意见,写入相关规章。并率先将职工的收入发放由行政关系变为契约化关系,与工会签订了职工《集体劳动合同》,在职工权益保障方面接受工会监督。

在职工监督方面,通过职代会选举的职工监事(不低于总数的2/5)直接进入监事会,参加股东会,列席董事会,对公司董事、总经理等经营决策行为进行监督。

(2)与党委的关系。为使企业职工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思想教育、维护团结、保持安全等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树立了良好风气。

(3)在中层人事任免方面,虽然章程规定由总经理聘任,但为保证受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聘任以前自觉听取党委、工会意见,对受聘人的业务能力、道德修养、行为操守、群众基础作为综合评价。

通过对资本化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对人格化要素关系的合理安排建立了和谐的相关利益关系。明确的战略取向使各要素形成同向协同力量,合理的制度安排激发了广大职工极大的工作热情,创新创效活动全面展开,形成“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进取型的企业理念,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源动力。

综上所述,基于公司价值模型理论,通过对河北建投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建议应开展有限多元化战略,对具有较强盈利能力和竞争力行业实现专业化,最终实现控股专业化公司的有限多元化控股模式。构建省建投――上市公司――电厂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实现三者的协同效应,使三者战略明确责任分明,使企业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共赢。电厂按利润中心盈利模式进行管理经营。在利润中心模式下,电厂以独立的经营体存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事经营,集团以控股(参股)形式,控制多个电厂,形成专业控股模式。集团成为战略中心。另外,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也是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方面。

[本课题系河北省社科基金资助课题,批准号:HB08BGL022;石家庄市软科学课题,批准文号:09579145。]

参考文献:

1.周吉林.价值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J].金山企业管理,2005(03)

2.万红兵,郁春兰.浅谈企业价值管理[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3)

3.相里六续,周丽娜,姚小涛.多元化战略对中国上市公司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9(02)

4.周亚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03)

第6篇:电力行业投资策略范文

一、大同公司的企业文化

(1)顾客至上: 顾客的完全满意和信任是大同公司努力的目标。(2)全员参与:人人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可改善点。(3)六大根本力:是全大同公司所有人员全面实施的企业管理基本信念。而此六大根本力则是「性能优越、质量可靠、交货准时、服务快优、访销尽心、收入大于支出。

二、大同公司企业成长政策

1. 在组织改造方面

(1)在原有产品之基础上改良,转型到新领域,此部分以传统家电最为成功。例如用电视机之基础加以发展,从而衍生出计算机屏幕、液晶显示器等新资源产品等。大同公司林总经理指出和产品对应的技术等,可能会改变,但是大同公司的文化,也会随着人员的互通,在新部门发扬光大,像长青树一样,不停地成长和壮大。

(2)组织扁平化,坚持在追求组织的生长外,必须同时兼顾员工的生存和发展。做一个有企业伦理之企业。近几年,大同公司生产重心由传统家电,移转到新信息产业,但并无大量裁员行动,主因为旧事业人员经再训练培养新技能后,移转到新产业部门,继续为组织贡献力量。

(3)对老旧组织,如部分重机电事业部,大同公司之策略是与其他国际公司用资金或技术,建立合作关系,为此事业部注入新的竞争力。例如大同公司和美国奥的公司技术合作,成立台湾省第一家重型电扶梯制造厂:大同奥的公司,现以成为全中国台湾省收入最多的重型电扶梯制造厂。

2. 全球化布局

(1)发展高科技事业:公司投资成立之子公司中,中华映管公司是最成功的。1980年成立后,专门生产显示器示管及其设备,后于1997年起生产液晶显示器,起初赔本十多年,全靠决策者支持,才能继续维持。

(2)全球化普设制造据点,就近供应世界各大市场。多年来,大同公司的生产据点遍及全五大洲,在许多国家设有工厂,其中在英国之工厂于1997年开幕时,更获得英国女王亲自剪彩的殊荣。由此可见大同公司在海外头投资的规模和影响力。大同公司林总经理指出,大同公司把高阶、精密技术、附加价值高的产品、如人工智能家电等,留在台湾省生产。至于必须大量生产、劳力密集以及低成本的产品、如计算机及其设备等,则在内地吴江以及北美、墨西哥等地设厂生产。

(3)电子化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之全面运用。由于生产据点不断扩张,遍布全世界。再加上显示器和个人计算机产品在组装的系统上,需要更快速的反应。大同公司自2000年起,全面导入电子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建立中心卫星工厂的模式,结合并且协助所有在供应链上之伙伴,包括经销商和供货商等能够、应用信息科技、提升管理能力、建立品管改良制度、形成强大团队力量来满足客户之需求。

三、大同公司策略部署

一个企业必须研拟发展集团策略、事业策略和功能策略,然后通过对发展出来的策略做分析与选择,而形成了企业的策略层级。我们首先研究。

1. 集团策略:集团策略这主要在决定事业投资组合,是策略层级中的最高层。因此有关事业领域的选择、事业单位间之资源部署、事业单位间综合效应之创造、以及各事业单位未来之发展与如何配合,都是集团策略之范围。在大同公司之实务运作中,大同公司之决策者也就是策略层级间的最高层,属于大同公司之集团策略范围。

2. 事业策略:事业策略是特定产品市场领域之策略,其内容包括产品生命周期之规划、产品市场未来成长之规划等。事业策略必须以达成集团策略为目标,并且必须接受集团策略所分配之资源。在大同公司之实务运作中,大同公司之公司投资成立之子公司,例如中华映管公司等便属于大同公司之事业策略范围。

3. 功能策略:功能策略是以事业策略下之执行性策略,通常区分为营销策略、生产策略、人力资源策略、财务策略及研究发展策略。在大同公司之实务运作中,在全球化普设之制造据点和内地吴江以及北美、墨西哥等地之工厂。大同公司和大同大学之建教合一研究发展共同体,和留在台湾省生产之生产点等,都属于大同公司之功能策略范围。

虽然策略分为此三个层级而构成系统关系,但并不表示三者间之运作必然是由上往下的,有时可能是以由下往上的,也就是一种互动的系统关系,而且上下层间可透过沟通协调之方式互相调整。在大同公司之实务运作中,由于大同公司的文化使得大同公司组织改造时,并无大量裁员行动,但是会随着人员的互通,为旧事业人员经再训练培养新技能后,移转到新产业部门,继续为组织贡献力量。我们可了解大同公司的员工在此上下层间透过一种优良之由上往下的和由下往上的双方互动沟通协调的系统关系中,会对大同公司产生极为强烈之向心力与忠诚度。

策略形成后便必须加以执行,且必须透过对策略之评估及回馈系统之运作来对执行过程加以控制,于必要时并须进行策略之修正及调整。透过对策略之控制和评估系统之运作。将使整个策略管理程序更具连续性与整体性。在大同公司之实务运作中,投资液晶显示器,起初赔本十多年,全靠决策者支持,才能挺住。后来大同公司的家电业如电视等,受到韩国集团如三星等企业之低价促销,而大同公司之家电无法竞争时,大同公司便依赖新技术即液晶显示器,正是依靠发展高科技事业才能够击败韩国家电之低价促销。因此我们可明白大同公司集团策略在决定事业投资组合时,因透过对策略之控制和评估系统之运作,已经使整个策略管理程序更具连续性与整体性,进而使得大同公司在此急速变迁的时代中,拥有能够不被新进入市场的竞争者所淘汰的惟一利器,而营销学称此惟一利器为「利基。也就是要能够具备竞争优势。故我们可说大同公司集团策略透过对策略之控制和评估系统之运作,而使整个策略管理发展出优良之竞争优势。

四、大同公司多角化经营

在此竞争激烈时代的中,所有企业无不无时无刻在寻找新的成长方向,专业经理人的工作应该专注于如何探寻商机、辨识商机潜力、以便配合企业之拓展经营方向来找寻新的投资机会点。因此,如何及时掌握商机的切入点,并且配备随时进行投资有价值事业之能力,这些都是企业在进行投资有价值事业时,应掌握之关键因素。而在许多公司经营多年以后,利用现有的客户资源或是供货商资源,去扩展更广的事业市场,或是进行其他的市场投资,都属于多元的事业经营,或称为多角化经营。在竞争激烈的企业体系当中,多角化的经营方式,已经成为企业作为扩张经营范围与规模的方式之一,举凡跨出原本之主要经营活动,或涉足其他经营标的之策略,都称作多角化经营方式。在大同公司之实务运作中,大同公司和美国奥的公司技术合作,成立台湾省第一家重型电扶梯制造厂:大同奥的公司,现以成为全中国台湾省收入最多的重型电扶梯制造厂。大同公司于1990年代进入高科技领域,在二十一世界则朝向数字市场迈进,大同公司投资成立之子公司中,中华映管公司是最成功的。中华映管公司发展高科技事业,生产液晶显示器。大同公司留在台湾省生产精密技术、附加价值高的产品,如语音辨示系统之创新和人工智能家电等。便是大同公司拓展经营方向、找寻新的投资机会点从而获得成功之典型企业管理案例。

多角化经营已俨然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并永续经营的必要途径,但是跨足别的领域的多角化经营并不是必定会成功的,其导致投资失败亏损的范例也不时可见,成功与否的要件其中有几点是很重要的像是「评估是否深入?、「市场调查是否足够广阔?、更重要的「前景是否明确都是事前必须先作好评估的,另外像是经营的模式能否套用母企业之经营理念和专业度的掌握都是多角化经营的风险。在大同公司之实务运作中,大同公司评估全球化布局风险极为完整、市场调查很足够广阔,并且确定新企业的领域之前景是明确的,因此等到大同公司完成上述多角化经营的风险评估后,大同公司之对外直接投资就全力进行而结果非常成功,故在英国之工厂于1997年开幕时,更获得英国女王亲自剪彩的殊荣。由此可见大同公司在海外头投资的规模和影响力之大。在经营理念方面,大同公司在企业伦理尽到企业本分,而且大同公司之商业信誉是为社会的消费大众所信任,如此一来就可以在营销方面无往不利。大同公司为服务全球化布局后之客户,大同公司便全面导入电子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如前文所列出之方式来满足客户之需求。在专业度的掌握方面,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的最大资产,由大同公司和大同大学的实行理论与实务合一工业教育,大同公司尽力培养人才自立技术,进而可以在研究发展中创新,从而改变企业的生产并且有新的发展,由此可以证明大同公司专业度的掌握是成功的。从大同公司的企业管理策略中,足以证明只有使顾客完全满意,工厂所生产出的产品,才能够有存在价值。所以大同公司企业多角化经营之管理策略完全符合营销学之「有工厂,不如有市场。之营销理论,也就是顾客导向营销。

曾经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企业,像王安计算机公司,或者是美国的西屋电子公司等等历史悠久,员工众多的企业,他们最后就像是曾经不可一世的恐龙一样,全部失败在现实的商业竞争环境中,原因何在?企业管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Aker教授曾经提出如下之论点:企业如果不具备竞争优势,将无法获利。更进一步地说,企业如果不能使已经发展出来之竞争优势,长期发展下去,则无法长期维持获利状况。而企业发展和维持竞争优势之决策,称为「竞争策略。

从大同公司的发展历史而言,大同公司可以说是全中国台湾省历史最悠久,员工众多的长青企业之一。但是大同公司不但不像王安计算机公司,或者是美国的西屋电子公司之失败。反而更进一步的击败它的竞争者,从大同公司企业管理的成功案例研究中,可以看到大同公司的策略部署和多角化经营都是非常成功的。进而使得大同公司拥有强烈之竞争优势。希望经过对于大同公司企业管理的理论分析和之实务运作相结合之企业管理案例研讨后,能够产生对于企业管理有实际运用之参考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大同公司经营历史:省略/b5/chairman.asp,2007-06-05

[2]大同公司「建教合作研究发展:省略/b5/vision.asp,2007-06-05

[3]吴永猛,高凯新,柯胜辉. 台湾集团企业, 空中大学出版社,2000,8:293

[4]何雍庆, 黄德舜, 陈明德. 企业管理,空中大学出版社, 1999,12:56

[5]吴永猛, 高凯新, 柯胜辉. 台湾集团企业, 空中大学出版社, 2000,8:294

[6]黄营杉, 林清河, 蔡明宏, 欧嘉瑞. 企业政策, 空中大学出版社, 2005,1:16-18

[7]黄营杉 ,林清河, 蔡明宏, 欧嘉瑞. 企业政策, 空中大学出版社, 2005,1:16-18

[8]黄深勋, 黄营杉, 红顺庆. 营销概论, 空中大学出版社, 2001,2:204

[9]tw.knowledge.省略/question/question?qid=1507011004192

第7篇:电力行业投资策略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 先行者优势 安装基础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历程与现状简况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从上世纪90年代初EDI的应用开始,到 1993-1997年开展的“三金(金卡、金桥、金关)工程”, 直至97年4月杭州市新华书店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网上书店和1998年5月北京一家公司第一次成功地在网上交易第一笔商品,我国的电子商务开始了它的发展征程。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商务起步是晚,但发展势头相当强劲,各类电子商务网站如网上商店、商城、专卖店、拍卖店,以及各种电子商务资讯和交易站点等层出不穷,截止到 2000年,我国电子商务网站数量已达1100余家,其中网上零售商600余家,拍卖类网站 100家左右,远程教育网站180家,远程医疗网站20家;网上中文站点1.5万个。电子商务交易额由1999年的1.8亿元人民币(其中B2C交易额为 1.44亿元)猛增至2000年的4亿元人民币。网民数量由1999年的400万锐升至2000年的1690万。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并非坦途,随着纳斯达克股市的迭宕起伏,世界网络经济在峰谷间徘徊,我国的电子商务亦面临着竞争剧烈风险陡增的严峻考验,在 “做电子商务不必赢利”这种说法的误导下,再加上对电子商务运作规律不甚了解,相当一批网站,最初盲目追逐“全国第一”,“中国最大”,搞“烧钱”大比拼,以致网站鲜有盈利,亏损比比皆是,有的难以为继而关门。

持续的亏损,众多的失败者,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使已进入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在位者)或打算进入这一领域的跟进者(后来者)深感了解网络经济成长规律对企业制定适宜的电子商务投资策略以降低风险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尤其在网络泡沫破裂之后,电子商务投资者实际上仍然面临类似于进入一个新领域时的状态:是采用先行者战略,冒风险,抢先一步进入市场占据有利位置呢?还是采用跟进者战略,等市场明朗了,风险降低了,在吸取先行者的经验教训后再进入市场?

电子商务投资的先行者优势

电子商务实际上就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平台的商务模式,因此,对电子商务投资先行者优势的理解有赖于对新技术扩散模型的理解。

包括IT电子商务在内的新技术的扩散成长呈S形(见图1),分为启动、起飞和饱和三个阶段:一般地,新技术采用起初会有一个较长的引入期(启动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对新技术了解不足,人们持观望怀疑态度,接受并采用该技术的客户增长较为缓慢,曲线显示是较平缓的;之后,随着采用该技术用户(安装基础)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采用该技术是值得的,于是,怀疑在消退,人们不再犹豫。当用户数增至临界容量时(起飞阶段),用户数量会出现爆炸性的增长,也就是人们争相采用该技术,曲线显示在过一个“拐点”之后,曲线的斜率增大许多;最后,当绝大多数用户采用该技术时,市场逼近饱和状态,曲线显示斜率变小,曲线再次趋于平缓;极端时,市场会出现单一技术单个企业统治市场的 “冒尖儿”型垄断,即“赢家通吃”。当然,这是新技术成功推出时的情形。

如果当新技术在扩散时无法达到引发爆炸性增长所需要的用户临界容量,则增长会止步于起飞阶段前,即新技术推广失败(见图2)。

在技术与技术竞争的过程中,先进技术在现实推广过程中败给落后技术的例子并不鲜见,关键的挑战是尽快地达到用户安装基础的临界容量。尤其像电子商务这种具有很大的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的市场正反馈效应时,一个企业一旦拥有了一个足够大的用户安装基础,市场就会自己建立起来了。

综上所述,所谓电子商务领域先行者的“先行”不仅是指投资时间上的早晚,更指是否比其他竞争者尽快达到引发正反馈所需的用户安装基础的“临界容量”。而所谓实现先行者优势的途径就是指用什么手段或方法来引发反馈。

在电子商务领域,采用先行者投资战略可获得如下优势:首先,抢先占领有利位置。先行者可以抢先占领有吸引力的产品或市场位置,可以及早为新产品找到适宜的销售渠道,可以有更多机会按有利自己的方式来确定或经营产品(如渗透定价、资助策略等),因而率先使自己的用户安装基础达到临界容量,引发正反馈,迫使跟进的竞争对手处于不理想的位置。先行者还可进行过度投资形成过剩的生产能力以“威胁恐吓”潜在的跟进者。其次,树立形象获得声誉。先行者可以确立开拓者或领导者的声誉,由此带来跟进的竞争对手得不到的长期形象上的利益。先行者还因最早向买方提供服务,因而比较容易获得忠诚可靠的客户关系。再次,成本方面。先行者能够通过形成专有学习曲线、封锁住跟进者的销售等方法来提高切换成本,防止或减缓用户流失。最后,确定标准与利用制度壁垒。先行者可以为技术或其它活动制定标准,迫使跟进者采纳这些标准,而这些标准反过来使先行者的地位更加稳固,此外,制度因素常常有利先行者获得反模仿等制度避垒方面的好处。总的来说,实施先行者战略能为电子商务投资者带来战略上的竞争优势,即使在技术优势消失时,也可把技术优势转化为其它竞争优势持续存在。

采用先行者战略是电子商务投资的占优选择

与传统的投资策略相比,在我国电子商务这一新兴领域中,先行者战略是投资者的一个占优选择,这源于用网络经济的特点以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需要:

就网络经济的特点来说,网络经济具有供应方规模经济的特点。包括电子商务投资在内的IT投资属战略性投资,无论是初始投入还是后继投入都数额巨大,是典型的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投资类型。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是这类投资维持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增长是战略上的必由之路,而采取先行者投资策略,抢占市场先机,争取更多的客户有利于投资者尽快获得供应方规模经济效益。网络经济具有典型的需求方规模经济的特点,即网络经济具有较强的正的网络外部性或正网络效应。网络外部性的基本经济特征是:连接到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已经连接到该网络的其他人的数量。换句话来说,正的网络外部性就是“大网络比小网络更有吸引力”,其带来的正反馈效应使“强者更强”或“弱者更弱”。因此,正的网络外部性要求投资者在涉足电子商务领域时,要尽快达到一定的用户安装基础(即:网络用户规模 互补兼容产品用户规模),以便使网络的正外部性得以有效的发挥,实现投资者与消费者“双赢”。此外,贝恩论证:如果最小有效规模是行业需求的重要部分,则市场只能维持少量企业的生存。这种少数企业引领行业的情形使先行者现有客户的切换成本提高,产生“锁住效应”,跟进者不得不在低效率的规模下苦苦经营一段时间,而先行者可籍此在该领域拥有竞争优势,并有可能助长垄断。IT技术与网络产品具有升级换代快的特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产品不断更新,这要求电子商务投资者要持续地进行技术升级投资与产品创新,先行者由于可以从其所处的领先地位获取暂时的高利润,故可减轻投资所需的资金压力,先行者还可采用过度投资的“威慑”战略使跟进者不敢贸然进入。电子商务提供的区别于其它模式的核心产品是信息,而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存在,使敏捷制造、商用成品等新兴商务模式成为可能,先行者往往能够通过在市场上早早占据有利的位置,如先行者可以早早与供应商签订对已利有的合约,可以最先降低学习曲线,可以最快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等,使敏捷制造、商用成品等运作模式所需要的“事件触发”式工作流程能够顺畅进行。以上这些说明“先行一步”即可换来竞争优势。

电子商务先行者优势的实现途径

在规模经济作用巨大的互联信息产业中,先行者优势具有很大的威力和持久力。如果能够先于竞争对手确立用户安装基础,先行者就可以使跟进者难以获得竞争致胜所必需的规模经济。在“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正反馈效应的作用下,跟进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徘徊于用户安装基础较小、效率较低的运作之中。由此,电子商务先行者优势的实现途径就是用户安装基础临界容量的实现途径。

为使用户安装基础尽快达到临界容量,以便引发正反馈,实现先行者优势,以下五种策略可供参考:

第一种策略是渗透定价 资助。低于成本的渗透式定价常常用于建立用户安装基础,配合折扣、配送、免费下载、赠予、培训,甚至倒贴等资助方式吸引用户,以尽快达到临界容量。

第二种策略是用户预期管理。由于自我实现的预期是正反馈经济学和流行效应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被预期成为标准的产品会成为标准,因此,引导用户预期相当关键,尤其当网络效应很强时,产品预告与产品的实际推出有时一样重要。

第三种策略是提高用户切换成本。有意识的错开不同用户合约的到期日使跟进者不得不在低效率的规模下经营较长的时间;对重复购买的客户提供优惠,培养忠诚客户;增加针对新产品特殊功能的学习培训等。换而言之,当先行者的用户安装基础的切换成本使跟进者的产品或服务不再具有吸引力时,可以形成封锁。

第四种策略是组成一个强有力的战略联盟。与互补产品的供应商结成联盟可使系统更有吸引力;与一些有影响力的大用户结成联盟可以加速达到临界容量。

第五种策略是利用先行者所取得的品牌和成本优势,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推出新服务,始终在市场上占据先行者优势,不给跟进者以可乘之机。

尽管在电子商务领域,跟进者无论何时都有机会参与竞争,先行者也并非不可战胜,但是,基于网络效应在信息经济中无所不在,“先行一步”可使正反馈有利自己不利于竞争对手,面对我国电子商务巨大的发展空间,先行者战略仍然是投资者的最优选择。

参考资料:

1.[美]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美]夏皮罗与瓦里安,《信息规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第8篇:电力行业投资策略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指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力争达到8%左右。我国做出这一战略决定,是由国内和国际两方面背景决定的。 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日趋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现有发展方式的局限性、经济结构状况以及资源环境矛盾也越来越突出。2009年,我国生产粗钢5.68亿吨,水泥16.5亿吨,分别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3%和52%;一次能源消耗达31亿吨标准煤,是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7.5%。而同期我国的GDP只有34万亿元,约合4.7万亿美元,这种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支撑发展的方式是难以为继的。另外,我国人口到2030年将接近15亿,人均耕地面积将在目前1.38亩的水平上减少10%以上,保障粮食安全的压力不断增大。尽管我国近年来对节能环保高度重视,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2009年全国七大水系劣质水质断面比例仍达18.4%,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前列,各类污染问题仍很严峻。因此,要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国际竞争优势,必须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投入和发展强化了我国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迫性。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为振兴经济、获取发展新优势,纷纷制定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加大投入支持,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危机后引领全球经济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宽带网络、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新一轮科技经济竞争制高点。因此,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等问题,也将决定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战略新兴产业初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需要强有力、系统性的财税政策支持。本文拟在梳理财政政策与战略新兴产业相关性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财政对策。 二、财政政策助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 (一)财政政策助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冯赫(2010)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概括为:在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以科技重大突破为前提,以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为基础,能够引致社会新需求、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能在一段时期内成长为对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行业和部门。①根据战略新兴产业的内涵,由于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综合效益高等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扩散作用。②这种扩散作用会产生正的外部性,即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要大于私人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收益的部门所创造的正的外部效应得不到补偿,就会尽量减少生产,从而导致社会资源的配置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庇古曾提出,对于正外部性的生产者,政府应提供相当于外部收益的财政补偿,以使其收益接近社会收益,鼓励其将产出量扩大到社会最大效率水平。因此,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二)财政支出政策: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内在根基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工具主要有财政投资、财政补贴、政府采购。 1.财政直接投资。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给予全方位的支持,特别是产品研发的前端和推广应用的后端。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引领作用。而这方面的技术研发基本属于前沿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研究,需要政府的直接投入。研发成功后,产业化的过程也需要政府的财力支持。另一方面,战略新兴产业属于高风险产业,需要政府的财政投入使其进入正常的成长期。如2008年以来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将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将189亿美元投入能源输配和替代能源研究、218亿美元投入节能产业、20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推广,投入7.77亿美元支持建立46个能源前沿研究中心。2009年,德国联邦政府在纳米技术领域的公共研发经费投入了4.4亿欧元,目前投入生产应用的纳米技术成果已经覆盖了化工产业、电子电器产业、生物制药产业、汽车制造产业及资源环境产业等等。 2.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能够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现行的财政补贴主要包括各种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等,涉及到战略新兴产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财政补贴一般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影响产品的相对价格,缓解企业风险,从而影响战略新兴产业技术、产品、人力资源的供给,使企业扩大生产,投入更多技术,发展更多人力资源,从而调整资源配置结构,最终影响战略新兴产业的布局,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它对于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 3.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作为财政政策的一种有效手段,已经被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广泛采用。一方面战略新兴产业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政府的扶持;另一方面,也要限制某些对国家安全性有影响的科技成果的扩散。因此,政府采购在支持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中,甚至比其他财政手段更有比较优势。政府采购可以直接扩大或缩小社会总需求,影响需求结构,并且较高的需求量使得企业可以产生规模效益。就战略新兴产业而言,政府采购行为为其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运营环境,直接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与交易成本,带来规模效益,增强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p#分页标题#e# (三)财政收入政策: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外在牵引财政收入政策对科技进步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政策引导间接实现的,它有利于按照市场规律引导资源的配置,而不是扭曲资源的配置。财政收入政策主要通过税收政策引导企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税收作用机理在于平滑不同时期的风险和收益,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与经营风险。从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流程来看,其涉及的税种主要有增值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等,如对上述环节实施减税或者免收政策,将减轻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从而诱导企业从事这一领域的消费与投资,通过市场机制改变供需结构,促使资源向战略新兴产业转移,进而发挥税收杠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同时,由于新兴产业的研发人员很多属于从事高精尖技术研发的专家,降低研发人员的个人所得税税负,有助于他们增加劳动供给。另外,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大量融资,若政府通过税收优惠降低商业银行从事新兴产业融资的税收负担,进而提高其税后收益,也将鼓励资金流入战略新兴产业,从而为该产业发展提供优良的融资环境。 三、我国财政政策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财政政策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 1.财政支出政策。 首先,财政直接投资。我国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投入很大一部分是拨款给研发新技术的企业或高校,从而促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2008年,中央为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安排了3700亿资金,加快推进了新增中央投资安排的176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146个产业技术进步项目。2001-2009年我国R&D投入情况:政府投入分别为656.4亿、776.2亿、839.3亿、985.5亿、645.4亿、742.1亿、913.5亿、1088.9亿、1329.8亿;企业投入分别为1458.4亿、1676.7亿、2053.5亿、2771.8亿、1642.5亿、2073.7亿、2611.0亿、3311.5亿、4120.6亿;占GDP比重分别为1.07%、1.23%、1.31%、1.44%、1.32%、1.39%、1.40%、1.47%、1.70%。①其次,政府采购。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政府采购被明确为财税、金融外的另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国家重大战略规划中,都将政府采购列为重要的扶持政策。目前,我国的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正从支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信息安全向扶持中小企业、鼓励科技创新等方面推进。再次,财政贴息。财政贴息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或项目承担了市场风险,间接的促进了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2011年6月22日,财政部印发《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对于西部地区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和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给予重点贴息支持。贴息率由财政部根据年度贴息资金预算控制指标和当年贴息资金申报需求等因素一年一定(国务院有明确规定的项目除外),原则上不高于3%。贴息期限原则上按项目建设期限贴息。除特大型项目外,其他项目一律不超过5年。 2.财政收入政策 (二)当前财政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投入力度不足。 财政投入对于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两年来,虽然中央财政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投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相较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所需和发达国家的水平仍存在差距。如表1所示,对于研发和试验部门的投入在2009年之前占GDP的比重,均低于1.5%,即使2009年,也低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水平。如美国在《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中计划仅投入到替代能源、电动汽车等的研究和推广费税收是我国当前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财政收入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用达到700多亿元;日本在《未来开拓战略》中,提出日本要建成世界领先的环保节能国家,将新能源研发和利用的预算,由原来的882亿元增加到1156亿元;德国政府批准了总额为5亿欧元的电动汽车研发计划预算,计划在2011年实现锂电池的产业化生产,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① 2.政府采购政策效果不明显。 政府采购创造的市场需求是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项新技术或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初期,政府采购可以极大地缩短创新成果被广大消费者接纳的过程。我国目前关于战略新兴产业的政府采购政策未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在于政府采购的效率问题:第一,政府采购的行政效率较低。由于政府采购本身存在的预算性差,采购程序繁琐,采购信息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政府采购的行政效率较低;第二,政府采购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规模效率较低。政府采购的作用在于其产生的巨大需求,而我国目前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政府采购比例较低,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第三,政府采购对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效率较低。政府采购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产品的过程中,一些领域存在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情况,地区间信息不透明,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竞争环境,导致市场效率较低。① 3.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统一性和规划性。 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市场规律引导资源的配置,是调节产业结构的重要杠杆。(1)税收政策的激励目标不明确。对于税收政策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具体产业范围和研发环节没有明确规范,优惠政策主要是各项税收优惠措施的简单罗列,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无法达到科学系统地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目的。(2)缺乏间接的税收优惠政策。间接优惠是指通过特定的政策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达到少缴税的一种优惠方式。我国目前针对战略新兴产业的间接税收优惠方式较少,导致税收优惠政策存在不稳定性,直接优惠如定期减免、适用低税率、税额扣除等,加大了税收征收成本和纳税成本。第三,对于战略新兴产业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缺失。战略新兴产业在发展的初期风险较大,收益存在不确定性,又亟需资本投入,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就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针对这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还较少,有待于增加。#p#分页标题#e# 四、财政政策进一步助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规范的财政长效投入增长机制 在财政支持政策方面,针对当前政府资金使用分散、重点领域投入强度不足、缺乏稳定投入支持机制等问题,应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和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的作用,重点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幅度增加中央财政的资金投入,专项集中支持对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有带动作用或有重大创新成果的部门,引导创业投资发展。同时,建立财政扶持考核机制。借鉴江苏的经验,可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列入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要求科技财政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作为考核各级政府的重要指标。 (二)提高政府采购的政策效率 要提高政府采购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效率,应该统一采购政策和执行管理中、集中采购预算管理、统一政府采购配置标准等方面。首先,完善政府采购预算,将政府购买的信息公开,精简政府采购的行政程序,提高政府采购的行政效率。其次,提高政府采购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规模效率。改进政府采购评审方法,给予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产品优先待遇,建立激励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和订购制度。进而加大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政府采购规模,尤其是单次购买的规模,避免由于重复购买而增加的成本。第三,建立全国范围的政府采购平台。加强各地区优势新兴产业的发展,互通有无,通过统一市场,公平竞争,提高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效率。 (三)形成专门、系统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首先,针对我国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整体性和统一性不足的问题,制定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录。对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部门和环节进行具体细分,将支持税收优惠的方向由企业转到产业上来。其次,增加间接税收优惠的种类。通过加速折旧、费用加计扣除、提取准备金等方法,来降低企业的税负,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间接政策相对稳定,能够保护纳税人的积极性,时间的差异内容在企业续期内能够享受,这样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才能够保持持续性和稳定性,不会由于政策的不连续性导致发展后劲不足,从而影响发展。②第三,重视对战略新兴产业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几个税种进行税收优惠,提高国内外资本对于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动力,以此促进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第9篇:电力行业投资策略范文

公司战略对于一个公司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无论从生存考虑还是从发展考虑都是如此。而同时,恐怕没有人会否认,财务对于一个公司的成功与否也是非常关键的。先不说任何项目、任何部门事先的预算、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考评都离不开财务,公司战略的选择与决策本身也要以财务分析与评估的结论为依据。所以,财务分析与评估的方法将直接关系到公司战略决策的质量以至成败。本文试图将期权评估的方法应用于公司战略的评估与决策,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财务方法的新尝试。

一、传统的财务评估

传统的财务评估方法有很多,例如年投资回报率法、投资回收期法、内部收益率法、净现值法,以及作为辅助方法的敏感性分析等。其中,最完善的做法莫过于利用经过风险调整的现金流量或资金成本率计算净现金,如果净现值大于0,说明方案可行,在此基础上再做敏感性分析。这也是长期以来战略财务评估流行的做法。

这一方法考虑了战略方案形成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和风险,这是其有别于年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等方法的优点。但同时,这一方法与所有传统的方法一样,也存在严重的局限性。下面通过一个例子说明。同时,我们将用同一个例子演示期权评估的方法,以便于读者对两种决策过程和结果做出对比。

[例]H公司是一家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生产、销售的中型企业,经过1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财力和知名度。高层经理与技术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对未来10_20年中国市场需求结构与演化趋势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看法。根据本公司的技术与财力基础,认为公司应该尽快进入家用电器(视听设备)领域,依靠领先进入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抢占未来信息家电行业的领先地位。公司内部将这一战略称为“蛙跳战略”。

在进入的突破口和进入方式的选择上,考虑到目前公司的财力和进入的紧迫性,高层经理认为收购一个中等规模的VCD企业是最佳选择。原因主要在于:VCD行业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其市场前景普遍地不被看好,而一个中等规模的VCD企业的前景简直可以说是“不妙”。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VCD企业的市场价格可以说已经接近“谷底”。同时,公司高层经理普遍认为,目前VCD的市场并没有做透,换句话说,VCD并未真正达到市场饱和(分析略),在DVD产品大规模上市之前,收购企业的VCD生产本身有希望全部或接近于全部收回投资。当然,VCD生产本身是否赚钱并不很重要,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作为本公司实现“蛙跳战略”的“跳板”,而通过企业收购进入VCD行业是进入这一新行业的最为快捷的方法。

按照公司的战略,在踏上这一跳板后,在取得相关经验的基础上,至少有两件事可以考虑:(1)在适当的时机及时购置DVD生产技术和生产线,上马DVD,利用并扩大公司VCD的经销网络,力争使公司的DVD成为知名品牌。(2)在适当的时机及时购置数字化电视生产技术,并利用本企业的技术优势进行深度开发,使本企业的数字化电视在质量、性能及生产成本方面取得竞争优势,成为国内数字化电视的第一品牌。从而,数字化电视普遍取代普通电视之时就是本公司蛙跳战略成功之日。

现在的时间是1999年,即公司投资VCD的时间;专家估计,合适的投资DVD的时间为2002年,合适的数字化电视生产技术购置时间为2003年,本公司研究开发期为2年,生产线购置时间为2005年。假定所有现金流量都是从生产线购置的第二年开始产生,专家估计的有关投资及现金流量数据如下(为避免繁琐的说明,已经将原始数据简化):

公司根据长期经验,将经过风险调整的VCD投资和DVD投资的资金成本率确定为20%,数字化电视投资的资金成本率确定为30%。

计算净现金流量的总现值,即净现值为:

以投资时为基准时间和以当期时间为基准时间计算的DVD投资的净现值都为负值,说明DVD投资本身不可行。NPV(数字化电视)(以2003年为基准时间)

以投资时为基准时间和以当前时间为基准时间计算的数字化电视投资的净现值都为负值,说明数字化电视投资本身不可行。VCD投资是公司蛙跳战略实施的前提,而DVD和数字化电视投资则是公司蛙跳战略的展开。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可供考虑的情况下,如果如上述计算所显示的,三项投资的净现值都为负值,则公司的蛙跳战略无法实现。

当然,这是传统财务分析方法的结论。

二、期权的方法

上述传统的财务分析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对于公司蛙跳战略而言,是否投资VCD必须尽快决定,否则,战略机会的损失是无可挽回的;但是,DVD和数字化电视投资则是3年和4年以后的事情,公司自然可以根据自身和环境类似,我们的总体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但具体每场战斗是打还是退、是攻还是守则要到时候见机行事。

具体而言,到第3年和第4年时,DVD和数字化电视所需的投资和将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都会与当前专家测算的数据不同,通常,随着时间的临近,投资成本和市场前景都会更加明朗,因而数据更加准确。公司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为有利的决策。比如说DVD,如果到第3年根据最新的数据计算的NPV大于0,则投资;否则,就放弃。也就是说,无论是DVD,还是数字化电视,其投资时NPV的期望值肯定会大于0(因为有大于0的可能性投资,也有等于0的可能性放弃,但没有小于0的可能性)。既然DVD和数字化电视在其投资时NPV的期望值肯定大于0,那么这一期望值经过折现的现值也肯定大于0。

换句话说,VCD投资为公司争得是DVD和数字化电视的投资机会,这两个机会本身是赚钱的机会,其价值不可能为负值。这一机会的价值如图1所示:

在图1中,投资价值即为投资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初始投资)的总现值;机会价值则是投资价值与投资成本(即初始投资)之差,当投资价值小于或等于初始投资时,机会价值为0,当投资价值大于初始投资时,机会价值大于0(此时,机会价值即为投资的净现值)。

图1表明,机会的价值实际上是以初始投资为约定价格的一个买方期权。其标的物为投资项目的价值。如上述DVD和数字化电视投资的价值。

期权(Option)是这样一种权利,其持有人在规定的时间有权力但不负有义务(可以但不是必须)接约定的价格买或卖某项物品或某种标的资产或物品。如果持有人有按约定的价格买的权力,则称为买方期权(CallOption)。标准买方期权的到期内在价值线的情形与上述机会价值线的情形完全相同。按照价值评估的折现现金流量方法,到期内在价值是确定资产或机会当前市场价值的基础,在风险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的到期内在价值及其概率分布会导致相同的当前市场价值。因而,我们可以利用期权的价值评估方法估算上述机会的当前价值。

迄今为止,对于期权价值估算的较为成熟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以考克斯(Cox)、罗斯(Ross)、鲁宾斯坦(Rubinstein)等为代表的二项树估价模型;其二是费雪·布莱克(FischerBlack)和梅隆·舒尔斯(MyronScholes)(国内有译为梅隆·斯科尔斯)创立的布莱克舒尔斯模型。下面不妨借助于布莱克舒尔斯模型估算上述DVD和数字化电视投资机会的价值。

三、布莱克舒尔斯模型

以C表示买方期权的价值,P表示卖方期权的价值。布莱克舒尔斯模型如

其中,S是期权标的物(此外为相应投资)的当前价值;X是期权的约定价格:r是无风险年利率;T是期权到期期限(年)。N(d1)和N(d2)分别表示在正态分布下,变量小于d1和d2时的累计概率,d1和d2的取值如下:

其中,σ在本文中为投资价值相对变动的年标准差。通常,σ取值在02_04之间。假定专家估计DVD的σ为35%,数字化电视的σ为30%。r可以理解为不冒任何风险就可以取得的投资收益率,以下假定为5%。用期权的概念来定义,DVD投资机会的价值等同于一个期限为3年,约定价格为2400万元,标的物当前价值为136108万元的买方期权的价值。

即:σ=35%,T=3,S=136108,X=2400,r=5%。

根据布莱克舒尔斯模型计算如下:

d1=-03851;N(d1)=03502

d2=-09913;N(d2)=01608

C=144486(万元)

数字化电视投资机会的价值等同于一个期限为4年,约定价格为291716万元,标的物当前价值为100304万元的买方期权的价值。

即:σ=30%;T=4,S=100304,X=291716,r=5%。

根据布莱克舒尔斯模型计算如下:

d1=-1146;N(d1)=01259

d2=-1746;N(d2)=00404

C=29793(万元)

DVD和数字化电视的投资机会的价值分别为144486万元和29793万元。

四、期权方法的结论

如果开始实施蛙跳战略,就要投资VCD,其投资支出为1000万元;所得有三项:项目本身价值98415万元,DVD投资机会的价值为144486万元和数字化电视投资机会的价值29793万元。因而,蛙跳战略的总净现值为:

-1000+98415+144486+29793=158429(万元)

总净现值大于0,说明蛙跳战略可行。

五、总结

从上述实例分析中,我们至少可以直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传统财务评估存在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源于其忽略或否定了决策者对一个战略所涉及的后续投资的灵活处理,实际是忽略或否定了起码的企业家才能。在这样的前提下做出的分析当然会在大大降低一个战略的实际价值,从而错误地否定了本来是可行的战略,从而也就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失去许多宝贵的战略机会。

第二,期权的方法完全可以突破传统财务评估这种源于假设前提的局限,是一种更为合理的战略财务评估的方法。具体而言,一个战略的实施意味着许多的后续投资机会,期权的方法是将这些投资机会真正当作“机会”来评估,而传统财务无法评估未来的机会。

六、期权方法的应用价值

一提到期权,许多人都会说它是一种衍生金融工具。这样说并没有什么错。自从本世纪70年代标准期权合约问世以来,期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独领,以致于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的期权成为人们心目中期权的全部。然而,期权并不仅仅是指一种衍生金融工具。

期权的英文为option,option可以翻译为期权,也可以翻译为选择权。在西方,option就是有时候代表衍生金融工具,称为金融期权(financialoption),有时候代表现实的选择权,称为实物期权(realoption)。

近20年来,西方期权理论的发展日新月异,期权应用研究也是紧随其后。由于期权理论的应用,传统财务的许多难题得以解决,许多局限得以突破,财务理论与方法(包括投资、筹资分析,资产与公司价值评估,风险管理与控制,购并机会研究等等)的面貌为之一新。1997年,有关期权定价的研究使两位美国经济学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也使得西方“热了”20多年的期权及其应用研究进一步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