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活教育范文

生活教育精选(九篇)

生活教育

第1篇:生活教育范文

片段一:数学日记

“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一个小时到了,应该冻硬了吧。我迫不及待地拉开冰箱门,取出了长方形模型,只见里面的土豆泥已经冻得硬邦邦的了!我飞快又精确地量出了它的长、宽、高,不错嘛!都是整数……”

片段二:采访记录

记者:请问李叔叔,您对教育有什么看法?

李叔叔:教育分为两种,大教育和小教育。大教育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的教育,是人格修养的教育;小教育是指在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一种学习知识的教育,还包括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细心教导。

记者:请问您平时是怎样教育您的孩子呢?

李叔叔:不苛刻也不放纵。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走入歧途,要将他扶正……

以上片段是永川区萱花小学的孩子们在学校“生活化教育实践研究”下的成长花絮,也是一种源自生活,融入生活的大教育。

二、渊源流长,海纳百川

永川区萱花小学承担的“生活化教育实践研究”,系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生活化教育,源于中西教育、古今教育的精华。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中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更是提出了“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现代人本主义教育观,以及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也阐述了生活与教育的重要关系,认识到了教育生活化的生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由此,永川区萱花小学确定以“生活化教育实践研究”为课题,旨在探寻一条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特色教育之路。

永川区萱花小学开展“生活化教育实践研究”的目的就是多渠道拓宽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实现文本与生活结合,学生与生活环境结合,学校与家庭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起来,多种学习渠道拓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师生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新型教学关系,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教与学的重心从获取知识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上,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内涵丰富,实践探究

1. 生活化教学——初具雏形

在课题研究中,永川区萱花小学遵循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研究形成“五思想”:以环境创设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问题探究为主线,以师生互动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支持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们总是因地制宜,构建生活化学习内容提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发现的快乐。如让学生课后当小记者采访活动,使其能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与同学、教师、家长、陌生人的交往与交流,从而明白生活与课本是相联系的。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出排水法、剁泥法、切块法等求出一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学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开展了各种活动:“店名的学问”“松花蛋是怎样来的”等等,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锻炼。在课堂中落实了生活化教育观,把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引入课堂,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学校初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寻找生活结合点——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新知识、新概念——提高生活实践能力——教学做合一。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陶冶了情操。

2. 生活化德育——提升境界

永川区萱花小学生活化德育注重以学生生活为基地,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四体悟”:在与人交往中体悟,在社会生活中体悟,在自然中体悟,在成长中体悟。

每学年,学校都要根据不同生活阶段的内容、要求和主题,开展贴近生活的德育活动。学校每周设立体验中队,加大了孩子在校园角色中体验的范围,真正让校园有序运转成五光十色的小小社会,每位孩子从中体验一份角色,担起一份责任。

在德育中,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了一些活动。比如,消防知识讲座、爱眼护眼教育、面对灾难紧急疏散教育。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生活中如何自我保护。学校要求学生定期办好黑板报,以“热爱祖国”“感恩的心”“保护环境”等主题,开展生活化德育系列研究与活动。

近年来,学校先后在重庆警备区高炮预二团建立了国防教育基地,在永川交警支队建立了交通安全教育基地,与永川监狱共建了法制警示教育基地,与武警永川消防支队共建了消防安全教育基地,与名豪购物广场共建了服务教育基地等五大基地,利用社会实践开展教育,不仅延伸和深化了课堂教育,极大地丰富了德育内容,拓宽了教育渠道,开创了德育工作新局面。

3. 生活化实践——融入社会

永川区萱花小学生活化实践活动课程以生活为核心,在三个层面展开,即通过生活的教育、关于生活的教育、为了生活的教育。整个课程分为五大板块:生活与自然,生活与社会,生活与自我,生活与科技,生活与艺术。通过生活课程体系的构建,探索现代生活教育的模式,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主题研究式学习活动,充分开发学校和利用学校周边和社区课程资源,在实践中培养教育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自主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张灵玲老师所带学生开展的“给垃圾找家”“我们让蝌蚪提前长出了脚”“看蜘蛛织网”等活动让孩子们增长了环保意识,学到了环保知识;引导孩子在探索中学到新知,激发创造力;将发明创造和科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

四、成果突出,彰显特色

第2篇:生活教育范文

一、教育来自于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本源及归宿,教育维系着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不能脱离生活而孤立地存在。人在世界中生活,生活一天,就有一天的经验获得,这种经验增长的过程就是广义的教育。生活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活动,所以教育也伴随我们着我们的生命历程,促使着我们的人生经验不断更新和增长。这种一生的教育类似于我们现在常说的“终身教育理念”,它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单纯的知识获得。教育的内容就是生活的内容,这种生活内容随着我们的成长不断发展变化。

从我们一出生开始,就在家庭生活中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即“家庭教育”。这段时期的教育主要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生活即教育,家庭即学校。这一阶段,我们学习的是吃饭穿衣等生存必需的各种生活技能,学会了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了最基本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接受着最原始的教育,却学到了最重要的生存技能。现在,中国的小朋友普遍上学比较早,三四岁就开始在幼儿园学习,但即使在幼儿园这一阶段的教育与学校教育还是有所差别,主要表现为以游戏的形式为主,训练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等,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准备。

进入学校后,我们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即“学校教育”。这段时期的教育表面上看似远离我们的生活,但仔细思考,它事实上也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生活,也是儿童的成长历程中必经的,这就是“学校生活”。在这种生活中状态中,学生就像是处于象牙塔中,可以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学识,又可以在一个比较单纯的社会环境下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当然,谈到学校生活,最重要的还是教育本身,这种学校教育是不是脱离生活的呢?首先,从教育的内容,即知识来看,杜威曾经指出:知识即经验,而经验来自生活。所以,勿庸置疑,教育的内容是源自生活的;其次,从教育的过程来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育者总是尽量把教育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习知识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成了一个学习生活的过程;最后,从教育的目的来看,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我们接受教育,一方面是出于求知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为将来的工作、生活做准备,只有接受了更好教育的人才能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和更有价值的人生。

走出学校不步入社会,我们又开始了另外一种生活,即“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仍然要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教育,即“社会教育”。一方面,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人,总是需要不断地向社会其他成员学习,才能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俗话说“吃一,长一智”,人只有在不断总结生活的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向生活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二、生活推动教育

生活对教育具有动力作用,这种动力作用主要是指: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性决定力量。这种动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活是教育存在的需要。生活不仅对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同时又对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教育随着人的发展而产生,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发展。没有人的生活便没有了人的教育。没有人生活的需要,教育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合理性。生活永恒,教育便永恒;生活变迁,教育也就随之变迁。教育是通过人来文化的传承来实现人生价值的活动,而生活本身就是人生的历程,从而,生活成为教育的本源性依据,成为教育的首要需要。

其次,生活是教育的动力所在。人的生活是人类社会一切实践活动的根基。而教育正是以人的生活为依据,从而满足人类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认识到这一点,有利于克服认为教育依附于神灵或是依附于自然的观念。而把生活作为教育的动力,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来讲,一方面,不同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和生活理想,要求有不同的教育与之相适应。也就是说,现有的生活总是在规范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各种文化成为了教育的内容,教育正是在这些已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这不同于杜威所说的“生活即教育”,因为这些文化仅仅是生活的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而非生活的全部。所以,教育要联系生活,而非简单地等同于生活。同时,生活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还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活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从生活中分离出来的,那么教育为什么会出现呢?它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第3篇:生活教育范文

关键词:生活教育;政治课;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43-01

1.融入一点生活味

"生活即教育"――教学情景的生活味。教育家杜威指出:"为了激活学生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实际的需要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设计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把生活化情境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教学《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模拟消费的情境实践活动,请你用2元钱给自己设计一份经济合理的午餐。接着出示了部分商品的价格。由于活动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大家顿时兴趣盎然。设计了一份份既经济合理、又讲究营养的购物计划清单。这样一次尝试购物活动,不但使学生进行合理消费,而且帮助他们树立了健康绿色的消费意识和经济意识,让我们的品德教育真正地走向学生的生活,以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如在讲"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时,组织了同学们进行了一场有关理想的演讲比赛,同学们查资料、翻文献,使同学们既学到了有关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觉悟。在学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后,我布置了以下实践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家乡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面临哪些问题,有哪些举措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自己能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做到教育教学为生活服务。

2.添加一点兴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贯穿于教学始终,不断激发、巩固和升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课堂生动活力所在。课堂上教师应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创设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引入现代教学手段,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在讲矛盾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时,在讲矛盾特殊性时,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个矛盾的两个方法也各有其特点,让同学们讨论、比较,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讨论的结果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同学们总结矛盾的普遍性时,用的是二比二相同,即这个食物有矛盾,那个事物也有矛盾,这是一相同;同一事物从产生到结束有矛盾,那个事物也一样,这是二相同。矛盾的特殊性是三比三不同略)。这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去概括既感到有兴趣,又学到了知识。

再如,在讲到矛盾特殊性的第三点时,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让同学们结合中国的抗日战争,用历史学的知识去分析、组织同学们讨论,讨论的结果不仅是同学们能用哲学原理去分析重大历史事件,还能深刻历史知识,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3.点缀一点艺术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富有诗意的创造开始于美的幻想,美使知觉更加敏锐,唤醒创造性的思维。"课堂教学带给学生的应是享受,是欢愉,是精神的升华。

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感情的信息,要让学生从心底呼唤出"美的意境与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进入欣赏、想象和再创造的无穷乐趣中去。因此,在教学中应适当点缀一点艺术味,把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引入课堂,学生一边学习知识,一边欣赏美、感悟美、享受愉悦的审美体验。

4.注入一点科学味

崇尚科学,探寻真理,是每一代人孜孜不倦地追求,政治学科具有知识型与科学型的特征。政治学科还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所有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人文性。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凸显政治课的科学性。

政治课的科学性首先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准确无误地使用概念,恰如其分地解释,科学逻辑地传道授业,令人信服地答疑解惑。在教学中,教师要反复锤炼自己的语言,要以规范性,科学性为前提,从而准确的传达教学信息。其次,科学性也意味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类追求真理过程中创造的,具体包括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试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竞争协作的包容精神,执着敬业的献身精神。在这方面,教师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及时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科技领域里的新动态、新发现,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热爱科学、追求科学,努力成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5.充实一点人文味

人文精神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他是现代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现代教育过分注重人"如何为人",而偏废了"为何而生"的教育,使学生缺少一种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所以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在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人文味,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具有丰富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宽容的思想,独立的精神,以实现生命的价值,学找生活的真谛。政治课教学只有以灵活的姿态顺应形式的要求,积极探索,鼓励创新,才能由一个根本性的改观,从而让每一位教师教得有味,让每一个学生学得更有味。

6.课堂回归生活化

21世纪的课堂应该是"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课堂。应该让学生敞开胸襟,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中,主动去想象、去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角色表演、辩论讨论、模拟活动"等活动,实现教学活动的生活化,使政治教学更生动、更有效。 "政治教学生活化,现实生活思品化"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新理念。21世纪的课堂,应该是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课堂。课堂中应该让学生敞开胸襟,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去观察、去体验。用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去指导现实的生活,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感悟、去升华所学到的知识,从而使政治教学更生动、更有效、更生活化。

生活,让课堂更精彩!只有融于生活的思品课才是有生命力和亲和力的,也才能保持时代特色。只有善于架设课堂与生活的桥梁,把课堂当作生命展示的空间,我们的学生才有生命力,我们的教师才有生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

第4篇:生活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95-01

幼儿的成长过程就是由"自然人"成长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其实生活中教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是否能发现教育素材。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努力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教育内容,变"封闭式"的教育为"开放式"的教育,充分调动和挖掘社会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幼儿与之亲密"对话"。

1.以社区特有的自然环境为素材,开展主题活动

"山扫黛痕如尚湿,湖开镜面似新磨",我们幼儿园位于湖阔水深,青山屏列,风景称佳的鉴湖源头,"十里湖塘"更是久负盛名。清清的荷塘、广阔的田野、忙碌的工厂、美丽的公园、整洁的马路......都是有趣的老师,是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孩子们通过自己看看、听听、闻闻、摸摸、尝尝等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的世界。我们应利用社区这依山傍水的自然资源,将课堂搬到社区里,搬到大自然中,引导孩子们接触自然,了解自然,与大自然对话。

不同的季节,社区的自然风景也各不相同。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可以走出幼儿园"围墙",带孩子们到山坡上,到田野中闻闻野花的清香,听听蜜蜂的欢唱,学学蝴蝶的舞姿,放手让孩子们去亲眼看,亲耳听,他们对大自然、家乡的爱就会油然而生,逐渐地会去感知家乡的面貌。夏天,我们湖塘杨梅漫山红,采摘正当时。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采摘杨梅,体验劳动的辛苦。秋天里,我们可以躺在公园的草地上,欣赏天空中变幻莫测的白云,共同去发现云彩的变化......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调动了孩子们的各种感官认识,使他们更加进一步的接触自然、了解自然,提高了爱护花草树木,环境保护的意识,加深了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还使我们的主题活动变得更生动、具体、充满乐趣,也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

2.以社区独特的文化优势,丰富幼儿生活

2.1 酒文化酝酿乡情。我们湖塘社区依托于鉴湖水得天独厚的优势,素有"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的美誉,塔牌黄酒口味独特,闻名天下。我们充分挖掘了社区独特的文化优势,在幼儿园公共区角开设了一个酒文化的区角--鉴畔酒家,在那儿陈列了各种各样的酒瓶和酒坛:会稽山、女儿红、茅台、塔牌......每种酒都有明码标价,让幼儿去认识、交流、买卖各种酒,亲手用陶泥制作酒瓶,我们还把酒文化搬进课堂,在组织大班进行语言活动--《家乡的酒》时,孩子们了解到了酒是用高粱、小麦、大米等Z食通过发酵、蒸馏出来的,明白了适量饮酒的好处,同时对我们的"塔牌酒"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活动结束之前我们组织孩子们进行"制作酒盒"活动,通过动手画画、贴贴、剪剪设计出漂亮的酒盒,还给我们的酒取好听的名字……课堂中,孩子们的思维异常活跃,情绪十分高涨,真正成为了课堂的小主人。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初步了解各种酒的文化,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中我感受到了他们是真正的在为家乡感到自豪。

2.2 越文化彰显特色。我们绍兴是越剧之乡,逢年过节,社区中总会请一些越剧团来下乡演出,我们会抓住这一有利的契机,让幼儿跟随父母或爷爷奶奶去倾听那优美的唱腔,欣赏那独特的服饰造型这些都会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达到美育的效果。

我们幼儿园更是把越剧作为教育特色,丰富幼儿的生活:

2.2.1 创设丰富多彩的越剧艺术教学环境。巧妙地利用活动室内外的门窗、墙面、走廊等空间位置,为幼儿提供大量色彩鲜艳的越剧艺术的绘画、图片、剪纸和各种手工作品,并分阶段、分层次的悬挂、陈设,让幼儿能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并在各班级区角设置了越剧艺术内容,根据近期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服装、道具、手工材料,让幼儿在亮亮嗓子,舞舞水袖,敲敲打打,画画贴贴中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我们还在大礼堂创设越剧艺术大舞台,创造条件让幼儿在模仿、表演和创造活动中去创作、去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激发幼儿对越剧艺术美的追求和强烈的表演欲和创造欲。

2.2.2 融越剧艺术教育于幼儿一日活动中。每天早晨,我们的小广播中就会播放一些名家名段,让幼儿在优美的旋律迎接崭新的一天;早操后,一听到那些经典的越剧旋律,幼儿就会有序、自主排队;中午,让幼儿在小广播中展示歌喉;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编制有一定梯度的越剧教育园本课程,每周安排1至2次集体教育活动,使越剧艺术教育进课堂。

2.2.3 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比赛活动。我们每学期制定详细的幼儿越剧艺术展示活动计划,并认真按计划执行。如:我是越剧小明星,班级越剧艺术大比拼、越艺亲子赛等,让幼儿展示越剧才能,锻炼幼儿的胆量,提升幼儿的自信心。

我们的"小不点越剧团"演员还到振涯集团、大香林风景区、湖塘村文化广场、敬老院、型塘广场、郭家山村文化广场、铜井村文化广场、古城村文化广场、宾舍村文化广场演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3.利用社区物质资源,体验游戏生活化

我园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医院、银行、菜市场、小学、超市都林立在我园附近。周边丰富的物质资源都是我们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展主题活动的活教材。结合我们班区角游戏"医院"的创设,孩子们不怎么清楚医生究竟要干些什么,护士除了打针,还要做哪些事呢?于是,我们就带着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

一走进湖塘卫生院,孩子们就兴致勃勃地四处张望。他们虽然不止一次跨进过医院,但应该从来没有比这次兴奋、认真、观察得特别仔细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身体,看舌苔,询问病人的病情,在病历本上记录着病情等等,在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惊讶、羡慕。活动中孩子们还积极地与医生进行互动、访问,在有目的进行实地、实物、实景的互动交流中,孩子们对医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5篇:生活教育范文

[关键词] 废物DIY 幼儿 生活 教育 创造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旧中国时期就对防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作了深刻的分析,提出要解放他们的脑、口、手、眼睛、时间、空间。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的限度和最广阔的时空里,使儿童的潜在创造力得以激发。

DIY是近年来很时髦的一个新词语。DIY即DO IT YOURSELF的开头字母缩写,意思就是自己动手。而“自主”是指“自己做主”,让幼儿在“DIY”中其自主性、创造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而废旧材料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把这些废旧材料当作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创造,都具有人们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通过引导幼儿进行废物创造,即“废物DIY”,让幼儿在无拘无束中感受生活,使幼儿的性格变得开朗,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促进发展。

一、废物“DIY”,营造幼儿快乐创造的氛围

快乐的游戏易于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创设爱与宽松的环境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前提。在我们的幼儿园里,随处可见为孩子们精心创设、量身定做的环境。瞧:生活室里可以快乐DIY自己爱吃的小点心;实验室里可以快乐DIY 地探索科学奥秘; “阅览角”可以快乐DIY自己爱看的小图书、小报纸;“工艺坊”(美工区)可以快乐DIY自己设计的小制品……在这些充满童趣、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幼儿可以得到一个尊重、温暖、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废物“DIY”――提供幼儿快乐创造的舞台

(一)艺术DIY,激发幼儿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要,他们不仅用语言,也常用艺术的手段,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绘画、手工等表现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在艺术DIY,他们常常会旁若无人地、长时间地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如“工艺坊”里的小朋友,他们常常会全神贯注地制作手中的那座小房子:利用废旧盒子塑造雏形――精心拼摆、粘贴――上色装饰,一步一步毫不含糊。在这里,他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成功的体验中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二)师幼“DIY”,快乐创造空间

1.利用废物“DIY”――环境创设

现在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不是提倡尊重孩子、与幼儿共同成长吗?这正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我们把收集的废旧材料分成几类,孩子们也很快分成几组,他们自己分工合作,有的剪树叶,有的贴盒子,有的在废旧的光盘上进行泥塑,还有的孩子帮助老师将酸奶瓶打扮成许多乐器,有的在“娃娃家”贴图案、摆生活用品……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在孩子们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将区域布置好了。例如:拿布的边角料缝制各种沙包;把饮料瓶制成数学操作瓶,进行拧瓶盖、分类、排序游戏;利用蛋壳彩绘,制作蛋壳娃娃、不倒翁;用橘子皮剪贴等。教师还引导幼儿利用布、废树叶等拼贴组画:如小动物、海底世界、交通工具等,让幼儿既动手又动脑,使他们自主、创造性逐步得到培养和发展。通过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我们班的“陶人居”(泥工区)、工艺坊(美工区)、阅览社(小报社)便产生了。别说,孩子们做得有模有样,取的名字也还不错呢!

2.利用废物“DIY”――教学活动

在我们的周围,瓶子、盒子、包装袋等废旧物品随处可见,利用这些废物作为教育资源,我们开展了主题《变废为宝》,活动《瓶瓶罐罐交响曲》中,利用瓶瓶罐罐的各种声响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引导幼儿探索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不同材质的瓶子罐子发出不同的声响,并找出最好的方法使它发出最好听的声音,孩子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无比的快乐,对自己的创造能力感到自信。

3.利用废物“DIY”――开展创造性的体育活动

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一物多玩,调动幼儿的“发现”兴趣,只要处处留心,一些不起眼的废旧物品也能成为很好的活动器材:易拉罐做成梅花桩,摆成不同的线路,可进行平衡练习;把报纸折叠后竖放成“矮墙”,自由跨跳;幼儿利用多种材料自由搭配、自由玩耍……这些活动器材不但集安全性、实用性、可变性、节俭性于一体,而且让幼儿锻炼了基本技能,增强了体质,活动让孩子的各种兴趣得到了满足。

三、家园DIY――与幼儿共同创造、共同发展

幼儿生活着的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和家庭。而在家庭中,父母与幼儿一起DIY活动时,家长应设法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

首先,在与幼儿DIY时,爸爸妈妈们改变过去“扶”得过多的教育方式。放手让幼儿自由探索、自由发挥、自由表现,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和充足的时间任意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如:利用废物进行亲子游戏,既简单又方便,在这个过程中,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制作,一起游戏,让父母改变观念,正确对待自己的孩子。我班开展亲子活动《快乐父子俩》,利用废旧报纸让孩子自由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彩球,然后父子俩用制作成的彩球进行投掷活动。本活动不仅让孩子学会了一些基本技能,更让父母与孩子体验游戏的快乐和亲情,让家庭发挥其教育功效,使家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其次,强调DIY的过程而非结果。注重幼儿自主能力、创造力的发展,就不能太注重活动的结果。在幼儿DIY 的活动过程中,家长更多地应是承担“观察者”的角色,对幼儿的每一个创意均应表现出倾听、微笑和接纳的态度。如与幼儿一起制作手工作品或绘画时,关注更多地不应是作品画的好不好,像不像,而应看是否有创意,是否变废为宝,家长应鼓励幼儿积极大胆、自主地利用废旧材料表现自己的创意。

四、结束语

幼儿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幼儿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还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幼儿关注社会生活,为幼儿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幼儿主体,指导幼儿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利用废旧物品作为DIY活动器具,能真正体现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显然,在各种“废物DIY”活动中,幼儿的自由、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帮助幼儿在生活中快乐创造、健康成长,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生活教育范文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化

针对我们国家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过度强调语法,始终跟着考试指挥棒走,停留在英语教学低效的怪圈之中的现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对目前中学英语教学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英语是一种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语言与生活密切联系,语言源于生活。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并在生活中寻找英语素材,让英语贴近生活,从而让学生觉得英语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也不仅仅是升学的工具。

生活教育内容博大精深,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教育的生活化对英语教育教学的意义是深远的。然而,现在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端是:读多说少,学多用少,仅仅是为学而学,学用分离。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们学的不只是英语ABCD,也不只是当做语言知识来学的“哑巴英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语言环境,提供生活化的语言素材,让学生感到在学中用,这样他们才会感觉学得有意义,而有意义学生就乐意去做,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生活。教师应凭借生活创造生动和真实的语言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进而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在动态真实的环境中使用英语的积极性。

在备课时,教师应努力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课堂设计成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具进行生活化模拟情景表演。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根本,用贴近学生生活能被学生感知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适应生活、获得经验,进而得到发展。《牛津英语》特别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都设计了许多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教材的话题包括时间、天气、身体、个人情况、朋友、学校、家庭、节日、文体活动、指路、问路、购物、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等。这些关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题材,很容易将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3.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应该是一种积极主动体验、参与、实践及主动尝试与创造的过程,进而主体获得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英语新课标的指引下,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努力创造生动、真实又有情趣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在真实动态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让生活走进课堂。

专家指出:只有学习语言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语言环境中,而且有办法理解所学的内容,并接受这些语言,才会达到最有效的语言学习效果。英语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不同,其缺乏母语环境中和学习的氛围。因此,需要在教学中为语言提供一些真实的或模拟的情景,以便于学生在情景中理解并运用。

(1)利用教具创设情境。利用图片、实物或实物模型、投影、录像等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需求和学生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一般的名词,教学时可采用此法。直观教学以其生动形象的特点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要教好并让学生掌握好需要提供一定的语言环境,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的语境,应该创造更丰富更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地掌握语言,并在特定环境中正确使用。比如在上《牛津中学英语9A》Unit 1“Star signs”前,可以布置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星座的资料,了解这些星座及相关的知识,为理解课文作铺垫,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2)利用体态语创设情境。英语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好多单词是可以用体态语来表现的。如教《牛津中学英语7B》Unit 5“Finding your way”时,首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表演几个已准备好的话剧,在表演中让学生根据所需,用所学的句型“Excuse me,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Thank you.You are welcome!”进行情景操练。他们在操练活动中能表达自己的愿望,展现自己的生活,这样更容易进入角色,成为情景操练的主角、课堂的主体,活化教材,教学也富有生命力。

总之,让英语教学走生活之路才能走出教学低效的怪圈,才能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到生活的源头学英语,为生活而学英语,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英语、用英语。

参考文献:

第7篇:生活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生活指导 生活教育

[作者简介]肖惠杰(1969- ),男,浙江平阳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工部支部委员,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浙江 温州 325006)陈文远(1972- ),女,浙江平阳人,温州大学学生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浙江 温州 32503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承担的浙江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18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入,高校学分考核制普遍推行,流动教室实施,后勤学生服务呈现规模化、规范化的趋势,学生公寓或学生社区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已不仅仅作为学生休闲、居住的场所,更是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园地和获取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窗口,学生公寓的建设和管理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主要平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有利于锻炼修养品性和提升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承载了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功能。

一、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含义

生活就是为生存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生活是个有丰富内涵的范畴,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大学生的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是通过学校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达到增长见识、提高能力、锻炼毅力和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目的,即达到生活教育的目的。大学生的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贯穿于学校的学生管理教育全过程。

(二)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19世纪就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当今社会,大学生是每个家庭呵护的“宠儿”,他们在十多年的中小学读书时间里大多只注重知识学习,缺乏生活锻炼,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大学阶段作为学生由学校向社会迈进的过渡时期,学生要做好从学生到社会人角色转变的充分准备,学校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人文素养和其他非专业能力进行指导和教育,即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为学生将来在社会上更好地适应、立足和发展奠定基础。目前,很多教育行政部门及科研机构都明确将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列为当今高校教育体制改革重点项目,期望通过研究探索学生公寓和社会实践作为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机制与载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国内外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综合经验

(一)国外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模式简述

在国外,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素质和服务意识,欧美很多国家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人员的重要职能就是帮助学生的情感发展和精神发展,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一方面,这种情感帮助对学生自身的要求是能够自由地表达情感并有效地控制情感,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另一方面,对他人的要求是善于理解接受他人的情感,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和他人保持一种和睦的关系。美国的学生社区服务教育非常成功,他们提出,大学需要的是奉献者,而不仅仅是参与者;需要的是责任感,而不仅仅是领导人。其组织管理成熟,服务方案完善,服务内容丰富,评价体系健全。东方国家如新加坡和韩国也将学生社区服务活动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校内外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区活动,开阔社会视野,提升思想品德水平,锻炼实践工作能力。

(二)香港“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学生生活教育

“全人教育”是指将 “以人为本、全人发展”理念贯穿于高等教育全过程,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内在潜能,根据个体差异给予充分的引导、激励、唤醒和鼓舞,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将作为人的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使学生成为自主自觉、优化而和谐发展的健全个人,在德、智、体、群、美、事、情七方面全面发展。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围绕特区政府提出的“全人教育”的目标,学生公寓生活指导和管理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敏锐、迅速地满足学生住宿和教育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宿舍活动,通过住宿生活学习和发展人际关系,培养广泛的兴趣,锻炼组织及领导才能,进而获得成长经验。

三、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内容途径

(一)发挥学生公寓主渠道作用,提升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实效

1.加强学生公寓设施建设,创造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环境氛围。一是加强学生公寓硬件设施建设,为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创造物质环境。学生公寓硬件包括寝室内部设施和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指的是除了学生寝室内部设施以外的所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设备、物件、建筑和环境等,包括公寓出入口的门禁系统、楼层洗衣房、直饮水机、学生公寓会议室、活动中心(文化体育活动)、食堂、超市、银行网点(柜员机)、绿化园地和学校层面的各种学生事务机构等,学校要以学生为本,用好用足设施,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使学生生活更加便捷、实惠和舒适。二是加强学生公寓人文环境建设,为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创造良好氛围。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潜移默化地对个体产生持续影响,要在公寓营造温馨的生活化的人文环境,包括设置学生公寓服务指南,张贴学校各部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电话和服务方式;设置楼层公告宣传栏,宣传记录时事政策、科技信息、就业创业等,注重时效性;张贴一些书画作品,包括中外名人、励志名言、风景名胜以及学生作品,并定期更换。研究学生公寓人文环境建设,使学生加深生活体验、接受良好的生活环境教育。

2.发挥学生党员义工服务的作用,为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提供榜样力量。学生党员进行义工服务既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又锻炼了大学生党员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培养当代学生的服务、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公寓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通过义务为学生做好事、办实事,使学生公寓形成浓厚的生活教育氛围,引领其他学生感受先进、心仪先进,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生活教育的熏陶。具体地说,要以学生公寓为平台,大力发挥公寓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热心公益学生的模范作用,积极参加公寓绿化保洁、生态寝室建设、扶贫帮困、文化宣传等活动,认真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文体活动、人际交往、家庭贫困和心理情感等方面所遇到的具体问题。

3.开展公寓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常态化。公寓日常文明创建是学生公寓管理服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寝室纪律、卫生、安全和文化建设。要制定公寓学生违纪量化实施细则,规范公寓学生生活的权利和义务,推行创建标准化寝室,重点落实寝室轮流值日责任制、寝室门口卫生三包制、寝室安全建设规定、公寓网络使用和作息时间规定等一系列举措;尝试创建星级寝室制,即在标准化寝室基础上推出星级寝室评比活动,依照从低到高的层次评出三星、四星和五星级寝室,分别给予精神鼓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公寓―社区,寝室―家”的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劳动观念和奉献理念。

4.改革公寓学生评价体系,强化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制度保障。尝试实施公寓学生综合评价学分制,并计入学生档案,加大学生公寓对学生推优入党、评优评先和毕业鉴定等方面的发言权和票决权,必要时撰写类似于学生成绩报告单的公寓表现报告单,为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长期有效开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二)借力社会实践大舞台功能,拓展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内涵

1.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思想品质,铸就良好个性。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时要与各种层次和类别的人打交道,深刻了解一些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尖锐性,会遇到意想不到的艰难困苦,这就使得他们要摒弃娇气和软弱,练就一定的牺牲精神和坚韧品质。一个完善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具有激励和指导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内驱力和实践动力,为学生主动接触社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学生和社会保持良好密切的接触,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主动关心、了解和服务别人,从而找到自身的价值。社会实践活动还会促使学生比较分析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反思自己的个性特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综合思考社会角色与个体社会化的对接情况,找准方向,以便较好地完成角色的转变,其个性特征发展变得成熟起来。

2.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社会智力和未来竞争力。简单地说,社会智力就是了解自己与了解周围环境的能力,包括社会的认知力与社会的行为能力,社会智力是人才的核心素质之一,具体内容有规划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以团体合作进行的,一个团队会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在人才成长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个体的充分发展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所以个体要有责任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同心协力,才能获取最终成功。通过团队协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锻炼了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交际能力与组织能力,增加了适应未来社会的机会,提高了未来就业的竞争力。社会智力和社会竞争力是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高端目标。

实施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学生公寓和社会实践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两大平台。学生公寓是“里”,包含实施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基本内容;社会实践是“外”,实现学生从学校人到社会人转变所需的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更高目标。要综合两大平台的功能,全力推进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什么是生活教育[A].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美)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第8篇:生活教育范文

关键词:评价标准 教师资源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59-02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这是我二十年前就听到的一句话。至今我也不知是谁,在什么时候最先给教师这一职业罩上这么神圣的光环的。我只知道从事这么崇高职业的教师们,在如今提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教育的时代,他们的生活状况却是灰色的。这种现象背后究竟折射出怎样的教育现实,本文力图作出一些诠释。

1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因为我看了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写给他爸爸的一个留言条。现摘录如下:

敬爱的爸爸:

您好!

我知道您工作很辛苦,每天夜里十一二点,我和妈妈都睡了,你却还没回来,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的觉。看,才三十几岁的你就已经有许多白头发了。爸爸,这都是因为你每天太疲劳了呀!

爸爸,我知道您非常疼爱我,但有时还惹您生气。爸爸,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好吧!爸爸,我在心里是多么地爱您呀。当我写到这儿的时候,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爸爸,我在家里很暖和,你在学校冷吗?现在又是十一点了,我实在困了,我得睡了, 你早点回来吧!

爱你的女儿 毛毛

2005年12月9日

我的爱人是本市一所学校的高中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的成绩相当不俗,也受到学校的器重和各级机关的表彰,属于成功者的行列。但我最清楚他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废寝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天不亮就匆匆离开家,顾不上给孩子做一顿早饭;深夜才筋疲力尽地回到家中,孩子早已在等待中睡着。平日里忙碌不说,节假日还要给学生补课。孩子的期待是正常的,他太想爸爸了。我也曾抱怨:你到底还要不要这个家了?他总是歉意地笑笑:我们学校老师都是这么样,其它学校更是如此。

我们不禁要问:“这就是我们要提倡的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状态吗?”是不是教师只有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等这些大家视若珍宝的东西之后,才能获得社会和大众的认可?

一心扑在工作上,讲奉献精神固然可嘉,但没有了正常的生活,却很难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值得提倡和称道的生活方式。难道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不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为了证明教师工作的崇高和伟大吗?事实上教师是一个职业,是千万个职业之一,和其他职业并无根本的不同,太阳不会特别地照亮这一块,郑重其事地宣布教师这个职业是最崇高的。这只是把老师送上神坛。而神坛从来都是祭坛的同义词。无论站在哪个角度分析,我们都不难发现生活和工作这两者对任何一个人都必不可少,都不可偏废。

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现在,社会评价一所学校是否优秀的标准非常直接,一看这个学校的学生是否学得好,学得有出息,毕业时能比较容易地考入同样好声誉的高一级学校;二看尖子学生、精英学生的成绩。超越了学校在其他方面的努力,每年中考的有多少考上重点高中,高考的有多少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每年的学科竞赛这所学校有多少学生获奖。这是他们所关注的焦点。这既是他们作为家长的希望,也是他们作为消费者理应享有的选择权。现在任何一所学校如果想树立或保持自己良好的社会声誉,就必须拿出令家长信服的业绩。

从教育诞生的那一天起,为社会服务就成为教育固有的生命特质。在知识越发凸显其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作用的今天,教育自当更加主动地密切与社会需求的联系程度。现代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地为顾客提供最便利的服务。这种理念渗透到教育行为中,使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逐步转变为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随着教育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必然要求学校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服务,学校必须按照学生家长的需求,不断调整服务方向,否则学生和家长就会行使自己的选择权。而被服务者的选择权实际上是对学校教育无形的评价。基于社会对学校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很大程度上又左右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和导向。这样,来自社会、学生家长、学生、学校领导等各方面压力都会最终转嫁到教师身上。因此,在意识层面大家都知道分数不能证明什么,但老师身不由己。

同时,现在各行各业,包括学校在内,都实行竞争上岗制。在学校,衡量老师的一个重要尺码更多的是你在学校所任学科的学生分数。学校长则一学期考一次试,短则一个月考一次。试想哪个老师甘心落后,甚至于面对下岗的境地?他们除了精心备课以取得教学效率之外,在对学生的学习时间上,又有哪一天又敢放松一刻?老师们身不由己地辛苦着、奉献着,已习惯于这样的生活。也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认为本该这样生活,只能这样生活。

3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其实,对一所学校的评价除了有“社会标准”,还有“理论标准”。

“社会标准”是由强大的社会观念及需求驱使的考试成绩的标准,是功利性标准。“理论标准”是来自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准。而现实对学校的评价已陷入了只向“社会标准”倾斜的严重现象。

教育万不可急功近利,这在当前人心较为浮躁的情况下更应有清醒认识。也许大家知道,我国中学生在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上屡屡摘金夺银,但这背后不知有多少人充当了这些幸运者的陪衬。最能反映原创性成果的诺贝尔奖,我国至今仍是空白。长期以来我们对教育质量的评判似乎只看重一个“分数”,而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录取新生却并不注重入学分数,他们每年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申请人员拒之门外,他们较多考虑学生学习成绩以外的,如领导才能、社会经历、个人特长等。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中学生课余参加体育、艺术、社团、俱乐部和社区等生活远远多于我国学生。教育部有关部门也做过调查研究,结论是我国中小学生理科教材难度世界第一,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远落后于欧美。遗憾的是这种状况至今却没有改观。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本质应该有着更加职业的理解,我们是否允许自己的职业理性为从众意识而淹没?作为个体,我们也许无力改变教育体制,我们也不可能苛求社会上的人们都能达到教育理论者的水平,让人们运用“理论标准”来理性地客观地评价学校,但我们教育工作者自己应不至于让自己迷失在“社会标准”的汹涌之中。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主体的确立和发展。能否为学生主体提供充分的发展时空,这是考察是否是一所好学校的最重要标准,也应该是考察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

理想的教育是关怀生命的教育,是致力于生命自我实现的教育。“教学法的艺术品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过程中师生同在的交流和对话关系,达成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自我实现,也是教师的自我实现,师生双方共同在教育中臻于自我当下的完满和超越。

只愿我们的教师早日超越分数这一单一概念,真正致力于以人为本,效力于可持续发展。

记得曾有有识之士说过这样的话:“若干年后,考试的东西全忘了,剩下的就是素质教育。”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教育的最高目标。我们也许曾处于“青山缭绕疑无路”的境况,但我们踮起脚尖向前望,展现在眼前的会是“忽见千帆隐映来”的景象。到那时,正如著名的教育家朱小蔓教授所说“教育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同时也是为了教育从业者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

第9篇:生活教育范文

关键词:生活教育;中职;教育教学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具原创性的教育理论,它结合了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为当时的中国教育改革打开了一面新窗。它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抓手,解决了近代中国学校人才培养中集中体现的“教不能用”的弊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迅速上手,并在毕业工作后成为业务骨干。所以,时至今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对以职业教育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其理论是我们中职学校办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一、以“生活即教育”为理念,强化教育教学的信心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所在,它强调生活本身就是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所以陶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按其理解,当时的学校教育很多脱离了教育的实际,导致学生学习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毕业后却不能实行简单的技术操作。不仅陶行知这样看待,当时的其他教育家如黄炎培等人也认为,中国的学生“毕业即失业”,所以要注重技能培养。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活即教育”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当下的中职教育的核心指导理念,并以此为中心,谋划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作为教育者来说,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将“生活即教育”理念贯穿到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首先,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校园文化。理念先行的集中表现是校园文化的确立,我们当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在校风、学风等方面确立“生活即教育”的观念,具体做法包括在学校以宣传栏、宣传旗帜、网站、标语等方式,让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明确生活教育是我们当下的唯一主旨。这样,以隐形课程的方式将“生活即教育”贯穿至校园文化始终。其次,强化教师的“生活即教育”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将生活中必需的、必要的内容引入课程当中,编订适合学校、地区教学的课程及校本教学内容,以实用、适用为主导思想,引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时,还需要积极与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湖北省陶行知研究会学习,引入中陶会、湖北陶研会的专家机制,通过专家引领、专业发展,让每个教师的教育理念中必须扎下“生活即教育”的核心思想。最后,帮助学生形成“生活即教育”的终身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要借助“生活即教育”大课程观的确立,以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等方式,同时以政治理论课、职业实践课、见习课等多种课程的配套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生活即教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外化为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其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来证明这一观念的重要性,从而确立起全校性的生活教育核心思想。通过上述的三个流程,我们强化了“生活即教育”作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转变了学生、教师的思维模式,从“要我学”、“要我教”变成了“我要学”、“我要教”,体现出了“生活即教育”强大的时代生命力。

二、以“社会即学校”为场域,扩大教育教学的范围

陶行知先生看出中国教育的学校困境,所以倡导推倒学校的围墙,将社会纳入整个教育的体系当中,故而他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观点,他强调,“整个的社会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它的血脉是自然流通的”。确实,打破教育的牢笼,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多的教育资源进入学校,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因此,借助这一观点,我们当下的中职教育应该扩大教育场域,将广义的大教育纳入中等职业教育当中来。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首先,从“人”字着手,建立系统的人才库,将城市当中的有应用技能强项的人员统统纳入人才体系当中,从中遴选合适的双师型人才,聘为学校校外指导教师,将教师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这样也有助于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如以十堰为例,十堰以车闻名世界,我们就应该将造车、修车能手聘为双师型教师教授我们的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学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次,从“财”入手。既然有人,但没有财力调动,社会中的双师型人才必然难以为我所用,所以我们要与相关部门协同,将更多的财力资源投入职业教育,明确职业教育优先发展的策略,适度建立中职人才专项培养聘用基金。最后,从“物”入手,扩大与社区、社会协同的能力,将社区中的物资纳入教育体系当中,因地制宜,建设社区教育应用平台,让学生在社区实践当中学习进步。如我们还可以将汽修教学课堂直接开设到修车厂、十堰东风汽车制造厂中;美发专业教学开到美发室;酒店管理专业开设到相关酒店当中,让学生在实地学习、实地工作、实地成长。另外,学校还应该从课程体系的角度进行改革,在课程设置方面,减少理论课的安排内容,扩大社会实践课程的内容,将见习、社会实践作为必修课程大量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从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三、以“教学做合一”为方法,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