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入门教学范文

入门教学精选(九篇)

入门教学

第1篇:入门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职数学;入门教学;有效措施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正在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此过程中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成为了教学中的重点,尤其对于数学这样比较抽象性、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更需要学生不断夯实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学习来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文章将针对目前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如何进行中职数学的入门教学工作。

一、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对于刚刚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都是非常薄弱的,并且所使用的学习方法也是不恰当的,认为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死记硬背,不会灵活的应用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错误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往往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另外,很多学生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中职的老师也应该像小学老师一样一点点的手把手教大家如何解题,如何理解公式,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方法没有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老师只顾自己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完成教学任务,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但事实上,教学应当是一个双向活动,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配合,在沟通交流之中建立反馈机制,从而使得老师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灵活的调整教学计划。尤其是对于刚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数学的同学而言,在入门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刚接触更难的知识,心中难免会有畏惧的心理,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个时候更需要老师及时的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在数学学习的初期建立扎实的基础,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现阶段的中职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枯燥,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但是,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很多理论和结论都来源于对生活中问题的分析得出的,并且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传统的以课本为主的教学模式会显得非常的单一枯燥,影响了学生对很多实际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二、开展中职数学入门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中职数学入门教学阶段,学生对于复杂数学知识的学习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而鉴于数学知识又是来源于生活中,最终又应用到生活中的,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另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也能够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有关“导数及其应用”这部分知识时,课前为学生设置导学案,为学生创建相关的生活化学习情境:北方的秋天昼夜温差比较大,那么用怎样的数学模型刻画温度变量变化的快与慢?这样的数学模型有哪些应用?学生通过这样一个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案例,就能清楚的知道导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

(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职入门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大好阶段,对社会事物的好奇心较强,一般具有爱动、没有耐心等特征,因此要加强学生自控能力的训练。自我监控能力将对学生自主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监控,要求学生自我学习记录不能中断,对学习任务不能拖延。

比如,老师在课程结束后要为学生安排适当的联系来巩固学生自我学习的知识,如下图,已知两点P(x1,y1),Q(x2,y2),如果x1 ≠x2,那么直线PQ的斜率(slope)为多少?这样的题目需要学生对自主预习的知识以及课堂上所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梳理,并总结做题方法,这样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重视教学评价。中职数学入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了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这个时期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肯定,老师应当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学习初期对学生表现良好的地方及时的给予鼓励,在初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后续的学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老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措施做好中职数学入门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冬勇.浅论中职数学的入门教学[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6):34-34.

第2篇:入门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过渡期 入门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97-02

从初中升入高中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学生面临人生的又一个新考验。高一年级是学生从初中向高中过度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着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种种困扰。教师应当以高度的责任心、科学的方法指导高一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学习生活,主动做好防范、引导、转化等“过渡期”的教育工作,制止两极分化,使新生能够尽快地消除不适应感,顺利地度过“过渡期”而到达希望的彼岸。

从初中跨入高中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之后,普遍都觉得高中的数学相对初中数学来说更加枯燥、难懂,渐渐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造成高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成了学生数学学习成长的分化点。一部分学生迅速适应了高中学习生活,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走向反面,成了班级中的学困生。正确认识高中新变化,帮助学生过好“初升高衔接关”非常重要。所以搞好高中数学入门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具体就是:找准数学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找准数学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连接点,找准新的数学知识、已有数学知识、技能的衔接点,找准每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的突破点和分化点。万事开头难,有了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做好高中数学的入门教学,让学生赢在起点。

一、搞好与前面学段的衔接

学生新知识的获得,新课题的解决都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将旧的概念、原理、经验加以整理、充实、扩展而成。旧知识与新课题之间存在区别与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解决旧知识与新课题的矛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例如,在函数的定义的教学中,可以从我们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出发,结合初中所学的具体函数知识,运用映射的观点对它们以新的解释,给这些函数新的定义。以联系的观念导学新知识,这样学生就能自然地接受、理解新定义。通过比较,使学生对函数定义认识得更深透。新旧知识交替进行,使新旧内容融为一体。

二、把握好教学要求

高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把握好了就可以顺利地过渡到高中阶段。教师应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好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循序渐进,控制好教学内容的难度,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学有所成。另外,要充分利用好选学内容,在教学时适时安排有兴趣的学生学习、使用这些材料,拓展和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适当加强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我国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往往“重内容讲解,轻巩固练习方法”,严重窒息了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知识的兴趣,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这种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根本要求。只掌握基本理论而不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或一味地注重练习而忽略基础知识都不能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因此教学时,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应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但要注意适当加强练习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练习的数量,搞题海战术,而是在学生切实掌握教科书中的练习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基础练习,让学生夯实基础。例如,在选择练习时要考虑到数学知识系统的连贯性,学习主体的个体差异性。既要考虑到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而选择一些基础题来夯实他们的基础,又要考虑到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而选择有一定难度的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拓展他们发散思维能力的题目。做到层次分明,基础和能力并重,循序渐进地进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采用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刚步入高中,学生对新的环境、事物倍感好奇,我们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结合数学科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运用游戏进行小组讨论、竞赛等教学方式,采用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促进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通过分组练习、学一学、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并探索、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新知识。

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数学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材,阅读相关参考资料,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年龄特征,设计出新颖、活泼、启发性强的课件,就能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互动环境,结合教科书的“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它们的图象,指导学生观察图象,这样就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概括出函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把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害怕、厌恶数学变成喜爱数学并乐意学数学。

六、适时评价,促进学生学习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除了要讲究艺术,还要懂得适时地评价。在教学中,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学习差的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特别是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都希望教师发现他们的进步。因此,首先,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其次,教师应该带着欣赏的眼光,辩证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善于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特别是缺点较多的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让学生的精神在表扬声中得到激发,从而对数学有兴趣。坚持正面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教师要适时评价,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更多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欲望。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在教学中互为补充,有的时候要及时评价,有的时候有延时评价,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度,让两种评价都能发挥出效果。这样评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学生才会在评价的舞台上充分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刚步入高中的新生因课程种类的增多,学习难度的不断加深,教学内容难度增大、思维方式要求提高,以及学习环境的改变,学生学习负担和压力不断加重,使得大多新的高中学生措手不及。而且数学内容比较枯燥、抽象,因此,教师要搞好高中数学的入门教学。“喜则爱,厌则恶”,搞好高中数学入门教学,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数学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喜欢数学,就会主动、活泼地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王建军.高等数学教法浅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8(13)

[2]滕燕.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5)

[3]余文彪.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初探[J].中学数学教学,2000(1)

[4]郑毓信.数学方法论入门[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第3篇:入门教学范文

根据新教材的体系编排特点,把初中英语入门教学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行比较。首先从英语语音教学入手,采取相对集中,难点分散的音标教学方案,把部分音标教学安排在字母教学当中,让学生根据音标读出字母来,这样克服了以往的初学者把"a[ei]",读成汉语拼音的"a-啊"。同时注重进行字母和音标的比较,其余的音标安排在各课之中去分散教。这样,利用三周左右的时间,不仅可以完成26个字母的教学任务,而且基本完成了48个音标的教学任务,为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引导,抓好预习。要学生学好英语,对学习方法进行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同其它学科一样,课前预习是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环节。初一学生的预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例如学单词要求学生首先正确划分音节,找出元音字母及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借助于录音进行拼读,这样在课堂上就不需要花多少时间去领读单词。对话和短文,则往往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What’s(are)…?Whoishe(she)?Whereis(are)…?Howold…?Whatcolour?Ishe(she)…?这样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会更深刻、更透彻,并且能够边听课、边消化、边巩固,较快地吸收知识营养。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超前预习(主要是指预习单词)。

三、设置情景,注重操练。新编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形式多样的语言交际材料,尤其是贴近生活的情景对话。因此,教师应该多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对话。如教What’sthis?What’sthat?时,让学生学着里德太太的模样发问;再让学生模仿小鸟波莉发问,学生听到这些发问后,激起了浓厚的兴趣,都争着发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用英语表达思想。为了使教学效果更理想,运用实物教学,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运用语言的各种情景。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用实物进行会话比起口头操练更容易接受得多,活泼得多,更容易达到用语言交际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还须注意进行形式多样的操练。操练的形式可以连锁式、二人式、三人式或四人式等。在操练时,除了要用课文后现成的练习外,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殊需要,灵活多变。如在学表示颜色的单词时,让学生根据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鞋子,自己的学习用品等颜色进行问答。

第4篇:入门教学范文

对于大多数刚入学的学生而言,写字基本还是一片空白。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多年的写字教学中不断思索,不断实践,逐步摸索出了“入情·入境·入门·入格”的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四步教学法。

一、入情——激发兴趣

在写字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喜欢写字、写好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首先就应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智慧地教学,有效地引领。

1.歌谣浸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对第一学段的要求中明确提出:“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保护学生的视力。那么怎样杜绝学生在写字过程中出现歪头、驼背、胸口抵住桌边等不良姿势呢,)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科学指导、严格训练,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可以通过编写一些简短而富有童趣的歌谣来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姿势。如《写字姿势口诀》:头正、身直、肩平、足安。再如《握笔歌》:老大老二对对齐,老三一定要托住,老四老五往里收,笔尖朝着左上方。学生每次开始写字握笔的时候,就随口唱唱这些歌谣,良好的读写姿势就在天长日久的训练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2.美感熏陶

一手漂亮规范的字能给人愉悦之感《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低年级段所要求写的汉字大部分都是象形字、会意字,而它们与画密切相关。所以,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欣赏一些名家名帖,也可以酌情渗透一些有关汉字发展历史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认同感。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水的学问》这节写字课时,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水”字和带有三点水、两点水的字。教学伊始,教师先告诉学生中国历史悠久,在很久很久以前,聪明的祖先就创造了汉字,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今天要学习的“水”字就在发生着慢慢的变化。教师相机出示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中的“水”字,学生一下就被汉字的神奇变化吸引住了,在感叹汉字魅力的同时,写好“水”字的愿望也就变得异常强烈了。

3.故事引导

书法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人学书故事。教师可以时常在写字教学中讲一些这样的故事,如王羲之“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三国时钟繇抱犊入山学书的故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激励学生勤奋练字的生动教材。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也能在潜移默化中督促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水的学问》这节写字课时,就给学生讲到了《孔子游春》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到,原来司空见惯的水竟然是一位真君子,因为它是柔美的,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它;它是顽强的,奔流到海不放弃;它是团结的,无数颗小水珠汇聚到一起形成江河湖泊……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这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水。

二、入境——创设情境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如让他们出黑板报、布置橱窗、办小型手抄报、开展竞赛等,从中得到乐趣。学生的作业能在一定的场合展出,不仅对他们有极大的鼓舞作用,而且有很大的教育作用和促进作用,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校园树木美》这一课时,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木”字和带有“木”字旁、“木”字底的字。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播放学校全景图)同学们,现在正是春天,校园里的树木可美啦!瞧,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柳树吐出了嫩芽,长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桃树、杏树、梨树都开花了,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为了让小朋友认识、了解这些树木,更好地保护它们,学校决定要给这些树木挂上名片。(出示一张树木名片)瞧,就是这样的一张卡片。上面的字可都是要小朋友来书写完成的。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字写得特别好,所以想请大家帮个忙,在树木名片上写一写这些树木的名字。(出示并齐读:桃树、柳树、杏树、梨树)这四种树长得可美了,相信大家也一定能把它们的名字写得美美的。到时候,老师会把你们写的树木名片挂在校园的树上。

接到这样的任务,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情。所以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跟着教师认真观察字形并端端正正地写好每一个字。这样,教师不仅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入门——掌握规律

教师在教学生写好字的同时,还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书写的规律,并学会举一反三,从而写好每一个字。

1.会观察

学习写字,应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养成观察习惯。学生通过观察,既能了解古人造字的规律,了解祖国的汉字文化,又能从中学到观察汉字、比较联想、识记字形等学习象形字的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汉字知识、提高书写与欣赏能力的目的。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学习的生字新词非常多。课堂上显然不能全部教会学生。教师应从中选择较为典型、具有普遍意义并能提示汉字结构规律的字来重点教学。

如一位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水”这个字,就非常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水”字的每一个笔画,并将学生的观察所得进行必要的提炼,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了一首关于如何写好“水”字的儿歌:竖画笔直钩弹出,横撇出锋要谦让,撇像小鸡轻啄米,捺像飞机稳降落,撇低捺高展翅飞。通过仔细观察竟能总结出这么朗朗上口的写字歌谣,学生自然心花怒放,于是念着儿歌来写好字的每一个笔画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2.能比较

学生在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之后,要真正提高写字能力,还应该在练字的时候学会反复比较、反复推敲,从而去领悟、发现汉字书写的规律。

如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好两点水和三点水的时候,就让学生比较这两个部首。学生通过观察,找到了中间这最关键的一点,并得出了写好两点水就应该“两笔对齐成直线”,写好三点水就应该“三笔呼应成弧线”的规律。这些规律都是学生从观察、比较中得来的,对写好相同部首或相似结构的字大有益处。

3.善发现

写字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的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悟”出汉字构造的定规律、汉字的书写特点及每个字各部分之间的搭配关系。如,左右结构的字中有左右相向的,有左右相背:上下结构的字有的是下托上,有的是上压下,有的上下不相让……各种结构形态的汉字都有规律可循,都各有特点,让学生弄清同一类型汉字的结构特点,归纳出书写要点,才能帮助他们准确把握书写规律,为写好字打下基础。

如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林”和“朋”这两个字的时候,就让学生认真比较,寻找规律。学生发现这两个字都是左小右大,而且左半部分的笔画还发生了变化,从而总结出在写并列结构的汉字时,要注意左小右大、笔画穿插的规律。

四、入格——道法自然

“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如今,写字教学已沿着“规范、匀称、上体”这条路大踏步前进,写字教学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写字本身,延伸到了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高尚情操的陶冶。传统的写字教学多是通过讲解、阅读、书写来实现的,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丰富的图文材料的渲染下受到感情上的熏陶。如,我们可以把古代书法家的故事做成动画,配上悦耳动听的解说词,用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王羲之的勤奋好学、赵孟頫的谦虚谨慎、颜真卿的坚贞不屈都会给学生幼小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而条幅、碑刻的欣赏,自然会对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这样,学生欣赏、练字的过程会成为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

第5篇:入门教学范文

【关键词】兴趣 前提 三关 基础 推理 重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68-01

初中平面几何入门教学历来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常有师生感到“几何几何,叉叉角角,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我认为造成入门难的主要原因有:1、初中阶段由数到形,由计算到推理的转变。但多数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抽象逻辑思维一时难以形成。2、几何的前两章“线段和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多,学生理解困难。几何语言的表达形式的一时还难熟练掌握和运用,需不断训练强化;3、严谨的几何推理证明学生感到不适应,束手无策。4、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上没有充分考虑初一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征,脱离了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情景,使学生无兴趣地被动学习,造成越学越被动,进而出现厌学等尴尬局面。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我认为首先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订出平面几何教学的整体计划和具体措施,选用符合几何学科认知规律与学生认知特征,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分散难点,分层递进地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一、兴趣培养是几何入门的前提

兴趣是学生学好几何的动力,是教师搞好入门教学的先导。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教师”。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爱往往从兴趣开始的,如果学生能够有兴趣的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愉悦,体验成功,那么他就会坚持不懈,继续学习,直到成功 。我认为,兴趣是平面几何入门教学的前提,在入门阶段的教学上,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和发掘几何的直观性、趣味性。

第一,高度重视平面几何导言课的教学,精心设计并以极大的热情讲好导言课,使学生产生一种要学好平几的良好愿望。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起奠基作用。

第二,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实质,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原型,使抽象的几何知识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三,配合教学内容介绍中外数学家在几何方面的成就,使他们把几何学习与崇高的理想结合起来,以此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兴趣化为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第四、教师要多花点时间,尽量把教学过程设计得直观,有趣,并结合学生实际,选编一些趣味性较强,与几何知识有联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从中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如:手工折纸和拼搭图形,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折、拼搭各种图形,从动手活动中掌握几何知识,增强对图形感性认识,培养空间观念。

二、过好几何入门三道关是几何入门基础

第一关:语言关。几何是研究图形性质的一门学科,它有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对于每一个几何概念,一般都可以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来表达,这三种语言统称为几何语言。1.文字语言:即用文字表达几何概念的形状、特征。如角的概念,用文字语言表述为: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它可以把相关的特性描述的淋漓尽致;2.图形语言:把几何概念用图形表达出来。如角,用图形语言表达指的就是如图1这一个图形,它能给我们一种直观、形象的感受。3.符号语言:即用符号、字母来表达几何概念的形状和特征,它往往要结合图形进行表达。如角,在图1中,用符号“∠”和字母可以记做∠AOB或∠O或∠1等。符号语言是几何中最常用的语言,它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具有简洁、易懂等特点。在几何中,这三种语言往往交叉使用,它们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其目的是要尽可能地把几何概念的含义表达得一清二楚。例如:角的平分线这个概念,我们通常叙述为:如图2,OC平分∠AOB。这里既用了文字语言,同时也用了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教会学生熟练掌握用这三种语言表达几何概念,注意表达的精炼和准确性。

第二关:翻译关。几何概念的提出一般都是用文字语言给出的,我们称为定义。在学习中,首先要理解它的含义,但仅仅把它背得滚瓜烂熟,是不行的。还必须把它翻译成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即用图形表达出来,形成图形印象,并在此基础上用简洁几何符号将定义表达出来,才能理解。如:角平分线,根据文字语言“从顶点出发把一个角平均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我们要掌握把它翻译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如图2,点OC是∠AOB的平分线是图形语言;∠AOC=∠COB;∠AOB=2∠AOC=2∠COB;∠AOC=∠AOB。即为符号语言;反之,如图2已知∠AOC=∠COB或∠AOB=2∠AOC=2∠COB或∠AOC=∠AOB,我们就能断定OC是∠AOB的平分线这样学生就清楚明白角平分线的含义了。教学中教师要着力教会如何根据定义中的信息,翻译成图形语言,并且注意抓住定义和图形的内涵实质翻译成符号语言,特别是一些等量关系。

第三关:画图关。有人说几何世界是图形的世界,此话一语中的,道出了几何的本质特征。因此,学习几何就必须熟练掌握几何图形的画法,能够根据题意或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准确地画出相关的图形。一开始要学生准确画出图形来,是很困难的,需要教师从多示范画图,一步一步教学生画图,多教学生画图方法,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反复强化,逐步达到准确熟练的程度。

三、学生推理论证的入门是几何教学的重点。

第6篇:入门教学范文

【关键词】 平面几何入门;用心;方法

平面几何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任务,它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要搞好平面几何教学,首先要抓好入门教学.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平面几何教学方面积累了一点经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了解学生实际,关爱催化动力

初中学生在小学时学的是数的运算,简单的几何图形以及图形的面积计算,思维方式是具体思维和形象思维. 初中几何主要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思维能力浅显,升入初中后,思维方式转变,使他们有些茫然失措. 对几何题好像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 对几何产生了畏难情绪. 我们几何老师就要有耐心,要用爱心去体会他们的心情,切不可为了教学进度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所授章节在整个初中阶段数学中所处地位、作用,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 认真研究新生的心理状态,用心去研究教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教材的难度. 设计分散难点的方法措施,以达到学生能轻松地接受知识、准确地理解知识的目的. 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理解概念内涵,熟练概念应用

初中几何概念众多,概念叙述语言精练,作为初一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从关键的字、词、句去引导.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师生互动,达到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 理解了概念并不等于已掌握,并不等于就会应用,教师要设计一些是非题、解答题,通过辨析让学生去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弄清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通过解答让学生学会准确应用概念. 如“连接两点的线段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延长直线”;“延长射线”等是非题. “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A,B,C三点,作直线AB,作射线AC,作线段BC”;“作钝角三角形ABC三边上的高”等作图题. 学生通过做题,自然会暴露出一些对概念理解的偏差,这时再对照概念找出问题的所在,以达到对概念的真正理解.

三、提早动手培养,步步为营精练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几何入门教学的首要任务. 入门教学搞不好就会使很多学生掉队,造成两极分化的严重局面. 就会使很多满怀信心跨入中学的学生,还没有展开学习,就受到迎头一棒,输在起跑线上. 会使很多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就像木桶原理一样,将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初中几何入门教学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几何入门教学教师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要精心塑造学生的平面几何学习能力.

代数解题过程,也是一个简单的逻辑思维过程. 因此,从初一代数开始. 就应要求学生答题步骤完整,教师要做好示范. 要求学生知道数学答题的每一步都要有依据. 这样也就为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初一几何线段计算开始,要求学生先依据图形写出与所求线段相关联的线段的等式,告诉他们这是抽象的算式,然后写出具体的算式,最后再求出结果. 告诉学生做这类题就是在培养他们讲道理的能力,这样做就会使他们变得聪明起来. 学生就会乐于按照老师的要求努力去做.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分析,要做好示范,写出有关此类题的解答过程,通过解答过程层次的分析,使学生知道几何解答题所涉及的相关联问题要分层次叙述. 通过了类似题目的训练,学生初步学会了简单的逻辑推理. 有了教师的精心呵护,学生的辛勤努力,他们成功了. 我反思自己原来准备让学生做这类题目时,只写出具体算式的想法是多么的错误. 失去了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好机会. 这样做,也为以后的几何证明题的学习提供了充分的心理保证,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几何证题的方法的巧妙引入

几何推理填充理由题,是学生自己进行推理证明的过渡. 在这里不能满足于学生只要会填写理由就行了. 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该填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填,为以后的自己证题起一个榜样的作用.

第7篇:入门教学范文

关键词:电子技能 入门教学 贴近生活 融合技能 以点带面 多媒体技术 过关考核

《电子技能》是一门实践技能课,是电子专业学生实践操作的入门指导课程。该课程开设在一年级第一个学期,教学任务是学会识别和测试各种元器件、掌握各种装配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熟悉电子产品的装配和调试技术等,为后续专业实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教好这门课程对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些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可以弱化困难。特别对于当前的职校生源状况:思维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自信心不足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关键之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学生刚入校门时,对专业的认识还一无所知,这时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时机。教学中,从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引导学生跨入专业大门,其中生活中的例子,多为学生有体验的内容,学生有较多的经验,学习起来有熟悉之感,实用之感,自然也就有了学习兴趣。

二、由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引出新知识

以身边的应用例子做为新知识的导入点,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介绍电容器时,如何让学生理解、接受这一新事物呢?本人从同学们熟悉的例子引出教学内容:家里用的电风扇之所以能转动,靠电容器起动;洗衣机之所以能转动洗衣,也是靠电容器起动;连大家熟知的楼梯灯延时开关也是靠电容器实现的延时功能。然后,进一步指导同学们从实验室的电风扇和洗衣机中找到电容器这一元件,从而引导出电容器的外形和结构,这样同学们就知道电容器离我们是多么得近,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同学们的兴趣有了,接下来的许多知识难点都会迎刃而解。

三、合理使用生活常识来比喻教学

比喻教学法可以将一些难懂的知识点通俗化、形象化,使之变得浅显易懂,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来理解它,适当的比喻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电子的兴趣。这样,同学们很容易就接受了型号这一个新概念的作用和意义,接下来,教师便可以进一步分析型号中各部分所代表的含义,达到了水到渠自成的效果。

四、融合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电子技能》课程中,讲授有关于导线、常用装配工具和仪器的内容时,若是各部分知识分开学习,学生会产生枯燥、乏味。教师可对教材内容做出适当的处理,设计出一个训练项目,项目中融合进这些技能知识和训练内容。本人设计进一个《照明线路安装》实训项目,让学生在一块木板上练习安装照明线路,该线路的负载有:白炽灯、日光灯和插座,当然,还有控制、保护电器和电表等,线路虽然简单,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概括了家庭照明线路的总体结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仅验证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还了解到导线的类型和导线的连接;认识了常用装配工具并学会了使用方法;巩固了万用表的使用方法等技能。在线路安装过程中,教师必须起到指导、示范的作用,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布线、接线训练任务,探讨故障原因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在训练中,每位学生心里充满了期待,向着“灯亮”的目标努力,学习气氛浓烈,通过讨论交流促进知识的积累,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树立了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法上以点带面

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会表现出个体水平高低和个人兴趣等的不同,同时全班同学的知识基础也存在差异,所以,在电子技能教学中,如何使全班兴趣爱好不同、综合素质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技能课中愉快地学习,缩小同学之间的水平差距,是教学的关键。事实证明,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点带面”教学法,即通过先掌握技能的同学带动、辅导学习能力差的同学,以达到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集中讲解教学内容并示范实验操作过程,让领悟力强的学生先了解操作步骤和要领;然后,以“手把手传授”的方法,点拨引导这些学习好的同学,让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实验内容;最后,让这些“学成”的学生协助教师对其他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六、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技术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电子技能的教学过程,把抽象的、枯燥的文字化为生动形象的影像和声音是教学手段的创新,可使教学内容变得非常直观、容易理解,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同时应该明白,多媒体技术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并不是教学的全部,电子技能教学过程中,以传统的课堂讲解和课堂训练为主,适当地利用影视资料和虚拟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不仅可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七、过关考核驱动学习

电脑游戏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它的过关、升级特点能够调动人的求胜欲和探知欲,从而实现主动探索,同样,学习需要动力,电子技能教学中,每完成一部分内容就进行一次阶段性考核,过不了关的得补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考核不仅可以检验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技能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技能训练的重视并加强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教师还能从考核中发现尖子生,为“以点带面”教学方法的开展创造条件。当然,教师设计考核的内容时应注意难度适宜,着眼于基本的技能要求,考查大面积学生的基础情况,使大多数的学生在考核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像这样的过关性考核,能起到化压力为动力的效果,使学生能有像打电子游戏一样的心情去学习。

除了上述做法之外,还有成立电子制作兴趣小组、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实物训练结合虚拟实验以及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等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都可以在教学中灵活应用。我们只要能做到,让学生总能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发挥自己的特长,有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也有“柳暗花明”的体验,就必然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其纯.《电子整机装配工艺与技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8篇:入门教学范文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一新生对英语兴趣浓厚,神秘感强。如只顾让学生“埋头苦学”,死记单词、语法。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致使淡化学习的兴趣,失去自信心,那后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以及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并因势利导去保护,引导这种兴趣,激发这种兴趣向深层发展。只有学生兴趣盎然,并有成功的信心的鼓舞,才能在英语学习上加大精力和智力投入。

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时,常在每节课教学前或后五分钟,开展一至两个竞赛性、趣味性相结合的英语小游戏。如游戏“小花猫,喵喵叫”。小花猫们(学生)依次用英语数数,但凡遇到五的倍数时就“喵”一声来代替英语数字。使学生在游戏中既复习巩固数学单词,又感到学习得轻松愉快;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英语对学生的吸引力。

学生英语入门后,就要进入基础教学训练阶段,这一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持续兴趣”,它是“三步法”的重心,大量知识的掌握和积累需要在这一阶段完成。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有计划地安排语音、词音、句型的学习,系统地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语法和词汇量的增加,知识难度越来越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会出现困难,渐渐会掉队。这时,教师要多与学习沟通,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帮他们分析原因,不歧视他们,应多鼓励、表扬他们,与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是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性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克鲁姆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材料。”初一学生大多都好表现自我,模仿能力强。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要多样化、情景化,尽可能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一个接近真实或半真实的交际场景,采用内容重复但形式多样化的方法激励学生,避免机械枯燥的重复操练。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直观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利用实物、图画、态势语、面部表情、模型等进行直观地教学。这样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生动化,并直接与实物相联系,从感性入手,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也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可创设多种会话情景,如:庆祝生日,朋友介绍、买卖食物、用品等。让学生分角色演练,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意识

从目前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的状况来看,学生虽然对英语学习很感兴趣,但由于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所以部分学生仍是成绩平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本人认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尤为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自觉预习新学内容,做好准备,消除对新课的陌生感,听课时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适当地方法检查预习效果,使学生看到预习的有利之处,增强学习主动性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

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课后复习,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口头、笔头作业,尤其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意识和习惯,使学习效果切实地反馈给教师,教师要细心分析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所学知识更为巩固,使新旧知识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听、说、读、写技能训练获得基础知识的过程。而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我在初一英语教学中,开展了朗读、听力、阅读的竞赛;口头作文,看图说话比赛;组织小型英语晚会,如唱英语歌、表演英语小节目;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成立英语兴趣小组,开辟英语活动场所等。

五、情感教育与正确引导,保持学生学习动力

第9篇:入门教学范文

关键词:立体几何;入门教学;数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24-01

一、注重学生作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作图、识图是学习几何的基本功,作为培养空间思维的立体几何,其知识的掌握程度常常取决于我们对空间图形认识和掌握程度,图形绘制的正误优劣往往关系到问题解决的成败,忽视图形绘制过程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题目信息的呈现和利用,导致受阻。因此,解决好立几问题的第一步是绘制出直观、规范、简洁、准确的图形。但从平面观念过渡到空间观念,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因为他们已习惯了平几的那一套,形成了强大的思维定势,初学立几,往往会从平几的角度来认识、理解空间图形问题,这就极大地妨碍了三维空间的建立。为此可采用几何模型、实物演示,让学生多角度“写生”等,以缩小对空间图形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从中悟出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差异与联系,从而正确、合理地作出图形。如本人在高二(下A)第10页的例1教学中,根据题意需画出空间四边形ABCD及过AB、AD的中点E、H,CD、CB上的点F、G(其中F、G满足CF/CB=CG/CD=2/3)的四边形EFGH。对此,先让学生理解空间四边形的定义,之后让学生将一矩形纸片沿一条对角线对折,并让对折后的两三角形不在同一平面内,这时再让学生观察,得出“矩形的四个顶点不在同一平面内”,照此实物就可画出空间四边形,并强调为增强图形的立体感,应将折痕(即矩形的一条对角线)一并画出来,如图中BD。最后,再让学生找出实物中的E、H、F、C四点,并观察想象它们构成的四边形面与己知两三角形面间的位置关系,从而画出四边形EFGH,并将被它遮住的部分画成虚线。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画图能力明显提高。

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作图能力之后,还要注重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了相交面的画法之后,可让学生辩识图1中的哪个画法正确。掌握了空间图形的画法规则后,让学生说明图2中,各图形的不同之处;这样,经过正、反两方面的训练,同学们的识图、作图能力必会更上一层楼。

(a) (b) (c)

图2

二、掌握三种数学语言的互译

数学语言是解决数学问题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尤其在立几中,掌握立体几何的数学语言是学好立几的重要基础。数学语言按其所使用的主要词汇分为三种: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符号语言简明扼要,国际通行;图形语言形象生动,记忆深刻,它是联系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桥梁。这几种语言各有所长,对开发同学们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层次性都有重要意义。因而在立几学习中,应充分发挥不同语言的教育功能,掌握好三种语言的互译。笔者在立几入门教学中,对每个定义、定理、公理都要求学生会用三种语言来表达,对例习题也做同样的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仅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大大提高,而且也加深了对定义、定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规范的解题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学会立几、平几间的转化、类比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