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师音乐专业范文

高师音乐专业精选(九篇)

高师音乐专业

第1篇:高师音乐专业范文

一、歌唱能力

师范专业的学生,声乐是必修课,在大学的声乐学习中,学生的歌唱方法、歌唱的情感处理,不夸张的讲这些将会陪伴他们一生。歌唱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之一,洪亮的声音,富于情感的表达,自然流畅的演唱,是一个优秀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认真、准确无误的演唱学生要学的歌曲,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互动能力,学生情绪积极,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弘扬民族文化,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戏曲、民歌在音乐课堂上也是一个亮点,也是普及基础音乐教育的特色之一,所以在演唱上,要求老师要全面发展,耳熟能详的戏曲和民歌也要求老师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在音乐师范专业的教学中,我们把戏曲和民歌作为必修课是非常必要的,让师范类学生了解的更多,学习的更全面,才能让他们更好的面对未来的社会需求。

二、演奏能力

钢琴课也是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钢琴演奏是音乐教学的首选乐器,音乐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弹奏能力。清晰准确的演奏能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作品的旋律、速度、节奏和情感。但是,有的学校没有这样的条件,有的有电子琴、电钢琴、手风琴,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老师也必须能够根据歌曲的旋律和情感的需要,来合理正确的选择和编配伴奏,不断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大学期间也开设了手风琴的选修课,为各种工作条件提供技能的培训和支持,为能创造更好的音乐教学活动服务,以保障音乐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的需要。

三、自弹自唱能力

自弹自唱是每个中小学老师应该具备的音乐技能,也是合格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我们开设了自弹自唱课程,每年都参加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的比赛。自弹自唱是结合钢琴、声乐、即兴伴奏,能弹不会唱,会唱不会弹,这都是在学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学生对自弹自唱的练习力度,自弹自唱能力是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从事音乐教学和音乐活动的基本能力,是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堂中,教师自弹自唱师范歌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弹唱的好,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弹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效果非常好,学生会不自觉的按照老师的演唱标准来进行演唱,最终完成作品的学习。

四、合唱指挥能力

合唱作为一种艺术,标志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音乐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指挥课也是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指挥在中小学的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处处都能用得到的,指挥能力是音乐教师必备的音乐技能。在中小学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合唱,或者小乐队的合奏,这就需要老师有良好的指挥能力,来协调学生们的演唱和演奏。有的学校组织了合唱团和乐团,把学校唱得好和会乐器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这就更加需要老师的娴熟的指挥能力。随着学校的各种乐队和合唱队的日益增多,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不断提高指挥技能,也是音乐教师努力的方向之一。

五、综合能力

第2篇:高师音乐专业范文

论文摘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小组课分三种类型:有的以声乐技术训练为主,有的以声乐排练为主,还有以声乐教学法为主。在声乐小组课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搭配好组员,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多方位训练学生的声乐演唱、声乐教学、钢琴伴奏等综合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基础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育,既要重视技能学习,同时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组织教学等综合能力。在高师声乐的实际教学中,通常有三种教学形式,即声乐集体课、声乐小组课、声乐个别课。三种课型相互搭配,其中的声乐小组课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的教学手段。

高师声乐小组课,也叫“中课”,这种课是一节课一个老师对2~10个学生的上课形式。声乐小组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侧重来分。

低年级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小组课:这种课型通常是一个老师面对2~4个学生,把性别相同或者声部相同的同学编为一组,进行集体练声,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这种课主要针对程度比较低的同学,通过小组课能解决学生声乐学习中共性的问题。这样的课型既可以以教师讲解为主,又可以以学生讨论为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和对声音的辨析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也省去了为每个学生单独上课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也缓解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高年级以排练为主的小组课:这种课型通常是一个老师对5~10个学生,它是以集体歌唱技能训练为基础,侧重于重唱、小组唱、表演唱歌曲的排练。这种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生的组织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接触多种风格、多种演唱形式的声乐作品。

高年级以声乐教学法为主的小组课:这种课型也是一个老师对5~10个学生,它是由声乐技能、作品表现逐渐向声乐教学过渡,讲授声乐教学法,并融合青少年发声特点训练,以及变声期方法及注意事项。它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可以创造学生之间互相教学的机会,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声乐小组课的设置很重要,是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建立高师声乐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近几年高师音乐专业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加使得声乐小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声乐小组课在一定程度上就缓解了这一矛盾。二是高师音乐教育需要培养一专多能的音乐教师。专门的音乐院校更侧重专业性和技能性,声乐小课只能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无法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编排节目、钢琴伴奏等综合能力,而高师的音乐教育声乐小组课有着多重的教育功能。

高师声乐小组课在开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效果上,声乐小组课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想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从技术上来提高几个同学,是不容易做到的。每一名学生练唱机会与接受指导的机会因时间所限,在教学上收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在教学内容上,有的学校忽视了针对高年级以排练为主的小组课和以声乐教学法为主的小组课开设的不同功能。有的只重视声乐技能的训练,甚至把小组课上成了小课的浓缩版。这样的声乐小组课往往会拖堂,45分钟一节的课,“认真负责的老师”往往会超过一个小时甚至一个半小时。声乐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力想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可以说是用心良苦、无私奉献,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既增加了老师的负担,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在为一个同学上课的时候,小组其他的同学精力容易分散,讲话或者玩弄手机、发短信等等。声乐小组课在教学形式上比较单一,长期以来都是老师坐在钢琴前,聆听学生演唱。整个教学过程过于单调、呆板。长期下去,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往往到了大三、大四有一些没有考上主修的仍然上声乐小组课的学生,越到后期,逃课的学生就越多。有的老师容易偏向小组内程度稍好的同学,这样的结果会造成其他同学教学上的不信任。专业教学更需要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而不能有任何的“偏见”,只有这样,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如何通过声乐小组课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每个声乐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4人一组,以提高声乐演唱技能为目的的小组课。首先在学生的编排上,要注意小组内学生的搭配。每个人的嗓音条件、性别、程度、声部、唱法等都不相同,所以划分小组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将这些因素中相同或近似的学生分成一组,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练声曲目、布置歌曲会比较方便,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将有相同毛病的学生划为一组,使同学互相之间能有参照,有的放矢的进行专业教学。

在声乐课的教学上,应该多运用启发式的教学,不能“一言堂”,不能采用满堂灌的办法。要善于组织教学,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要求教师点面结合,力争重点突出而又面面俱到。多让学生参加讨论,让学生自己说,自己懂得分析声音,使学生有学习的自主性。要让学生学会思考,由教师主导型变成学生主导型,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便将来能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

上课形式应该多种多样,不能一直都是老师弹、学生唱。可以把学生练声和演唱过程中的钢琴伴奏,交给这一小组的同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同学课余时间在琴房互相练习、互相监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伴奏能力和钢琴的基本弹奏技术。这样的上课形式,使得老师可以脱离钢琴来到学生身旁,更好地观察学生的演唱状态和肢体动作,也可以调整老师上课的精神状态,不至于在钢琴上一坐就是半天。有些初级程度学生的练声曲就是三度到五度之间基本的音阶练习,速度也比较慢,这些练习曲每个学生都能弹奏的;有些高程度学生的练声曲是在不同的调性上做八度,甚至十度音阶的快速跑动练习、琶音练习、跳音练习以及半音阶练习,这些都需要科学正确的弹奏方法,同时也要求学生对二十四个大小调要烂熟于心。在演唱曲目的时候,循序渐进,多鼓励学生大胆去尝试。如学生可自弹自唱,即兴伴奏能力差的同学,开始只要求右手弹奏旋律,慢慢的加进左手主三和弦琶音音型和柱状型,也可以把学生演唱的曲目交给即兴伴奏的老师等。通过声乐小组课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在高年级声乐教学内容上,学校应该重视以声乐教学法为主和以声乐排练为主的声乐小组课的开设,不能简单将声乐小组课等同于浓缩型的声乐小课。对于学生中确实优秀的同学,我们主张在低年级对其实行声乐小课,而大部分的高师声乐专业的同学嗓音条件一般,更适合通过声乐小组课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声乐教师,不能光盯着学生的声音,而是应该多方位、多层面去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以声乐教学法为主的小组课上,可以让某一个同学给另一同学上课,专业老师和其余同学对教学过程再进行点评。这样不仅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在以声乐排练为主的声乐小组课上,可以安排形式多种多样的演唱。声乐演唱能力的获得需要在反复的练习中才能实现,俗语说“三想不如一唱,三唱不如一演”,通过各种演唱形式的排练,学生声乐演唱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让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演唱形式,接触各种优秀的曲目,这些多种多样的演唱形式在社会音乐活动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师范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中小学生,并会遇到各种音乐活动,所以学生在学校多接触形式多样的作品,对将来的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声乐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和专业技能,教师的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对于专业教学至关重要。纵观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都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专业素质。老师应该多看到学生的进步,不管学生的程度如何,只要学生努力,有一点点进步,老师就应该充分肯定学生,和学生一道积极努力去探索教学过程。

高师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是个非常复杂的教学活动,要想让每个学生的声乐演唱和教学能力取得最大的进步,需要我们高师声乐教育工作者不断总结和探索。在高师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小组课是培养学生声乐演唱、声乐教学、组织能力等等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需要全体老师一起群策群力,才能在当前形势下,更好更快地培养出能唱、能教、能伴奏、能排练的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王万珍. 高师声乐课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中国成人教育,2007(1)

第3篇:高师音乐专业范文

本文仅针对义务课程标准中的多个教学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六个教学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等),对高师专业课程改革提出我们的一孔之见,与同行探讨。

一、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

笔者认为,义务课程标准内容中新创设的教学领域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新设置的六个教学模块,其主要的、共同的特点是:突出学生学习领域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关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需要性、人文性。也反映了标准把对人的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当今基础教育改革逐步深入之时,高师以“单科讲授”为主的课程体系,就必然存在着诸多与基础教育改革不相适应的问题,更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传统的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两点,第一,在学习内容与技能上,重单项专项、重技能技巧、重专业音乐创作理论、重专业音乐流派的音乐作品,而轻多元文化、轻音乐文化、轻综合人文素质。第二,在知识结构与教育功能上,忽视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并不符合今天的高师音乐专业实际,不利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为了解决现有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将高师音乐专业单科课程,设置为以综合模块为主的教学体系。其具体构想是,将原有的20门以上课程综合为9+2的课程模块。

所谓9是:

1. 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基础乐理、基础和声、视唱练耳;

2. 音乐史论与欣赏课程,包括: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作品欣赏;

3. 技术理论课程,包括:和声、曲式、复调、小乐队配器;

4. 声乐与合唱课程,包括:声乐语言知识、合唱指挥以及指挥合唱的能力;

5. 音乐创编与钢琴演奏课程,包括:旋律即兴写作、给歌词配旋律、钢琴即兴演奏、钢琴作品演奏;

6. 舞蹈编排与表演课程,包括:舞蹈基础、民族民间舞蹈、国际标准舞、中国舞、舞蹈编排;

7. 音乐教育课程,包括:中外音乐教学理论体系、音乐教材教法、音乐课件制作、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8. 相关艺术课程,包括:戏剧表演与编导、中外美术简史与作品欣赏、中外戏剧简史与作品欣赏:

9. 艺术实践课程,包括:德育实践、教育实践、艺术实践。

所谓2是:

1. 声器乐个别课,包括:声乐、钢琴、各种器乐个别课;

2. 考研辅导,包括各专业的考研辅导。

以上综合课程(模块)的设置,涵括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内容相适应的、能培养师范学生教学能力的所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符合传统的“双基”与现代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另外,模块的设立是由两种以上的相关课程综合起来的,在分科的前提下,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统整与沟通,学生选修课程如果得当,学习得法,是能够为后面硕士阶段的教育打下宽厚基础的。

二、课程价值取向

1. 优化教学内容的合理构建

学科课程知识范围内各相关课程之间的内容整合,使得各模块课程在知识点上相互联系,又保持各课程原来的相对独立,是此次课程构建的一大特色。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表现在两点,一是综合全面,二是有序。

综合全面在于课程内容具备广泛的覆盖面,即继承了传统教学模式上的合理内核,又克服了其缺点。模块课程内容的相互关照,一改过去课程杂乱而无体系,知识零散僵化有较大重复面,浪费课时与教育资源等弊端。而精练与优化了教学内容,减少了教学环节,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同时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把握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使音乐学科的知识与学习,成为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

有序,就是课程内容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9个教学模块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分为五个类别:“(1)音乐审美类课程,(2)音乐表现类课程,(3)音乐创作类课程,(4)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5)音乐教育类课程。”从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可以分别属于上述五类课程,每一类课程的学科知识点分别安排在各模块不同水平的螺旋点上,是以学习者的水平、学习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与终点,同时又以音乐学科的审美体系为内在逻辑而设置的,其合理之处在于音乐认知结构的完整性和学习过程的有序性。

2. 建立以多元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的相关课程

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在标准的推动下,音乐内容的文化多样性成为当前课改的热点。因此,使姐妹艺术学科交叉融合,建立以多元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的相关课程,是我们此次课程构建的又一特色。

多科艺术观点的价值在于,它们能够:“(1)通过与其他艺术的比较,显示出每一种艺术的独特性,从而使每种艺术更加鲜明;(2)澄清使所有的人文艺术学科同属一个家族的基础原则;(3)既将每一种艺术看成是一个家族的一分子,又将这种艺术家族看成是许多家族中的一个,从而开阔视野。”(雷默语)例如我们在课程改革方案模块8中的戏剧表演与编导,中外美术简史与作品赏析、中外戏剧简史与作品赏析等课程,就是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综合,使各学科的学习组合成一种互补共生的生态关系。其新意不仅表现在我们扩展教育多元文化视角的课程思路上,而且是我们学习发达国家的艺术教育经验,将音乐作为文化来定位,将主要目标放在文化及人的发展上的深刻体会。

第4篇:高师音乐专业范文

关键词:高师;音乐表演专业;视唱练耳;教学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等师范院校相继开设了音乐表演专业,随着招生规模和人数的不断扩大,音乐表演已逐步成为继音乐学专业之后,高师音乐教育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视唱练耳》作为高师音乐表演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一直以来都是照搬音乐学专业在该门课程上的全套设置,而并未针对自身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也大多沿袭旧的传统和方式。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现象,结合笔者在教学上的总结和体会,对高师音乐表演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否清晰明确,是一个专业的教育质量有所保障的重要前提。

国家教育部在2006年颁发的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指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科和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1]

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音乐表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备较高演唱、演奏、舞蹈等的音乐表演能力,能在专业文化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以及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2]

由此不难看出,与音乐学相比,音乐表演专业更加突出的是“表演”二字,更加强调的是学生在音乐技能(包括唱、奏、跳等)和艺术实践方面的能力。

具体到《视唱练耳》这门课程上,就应该始终围绕“表演”这个中心,使这门基础理论课程与音乐技能和艺术实践更好的结合,从而为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好的服务。

二、制定教学大纲

在明确了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为音乐表演专业“量身定做”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大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指导教学工作发展和规划的“蓝图”。

但是,针对高师音乐表演专业的自身特点,在制定大纲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生源特点

高师音乐表演专业招收的学生,其来源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大多接触音乐的时间比较晚;有些甚至是到了高三,因为文化成绩差,但又想上大学,所以临时抱佛脚,培训一两个月就报考了这个专业。目前而言,该专业的报考门槛也较低。以音乐表演(声乐方向)为例,只需准备两首歌曲的演唱,不考器乐(仅作为才艺展示),且文化的录取分数线也比音乐学专业要低。

以上各种因素导致了高师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视唱练耳课程上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器乐底子薄弱,有些甚至从没学过任何乐器,这就给该课程的学习带来了较大困难;

二是没有系统而科学的学习过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有些甚至不认识五线谱,乐理也较差,这同样成为本课程学习的一大障碍;

三是即使学过视唱练耳,但也存在唱名法体系混乱,首调、固定调概念模糊,缺乏基本的节拍、节奏意识等方面的问题。

2.联系实际

在充分认识到生源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教学大纲时就务必要切实考虑到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及今后就业的实际需要,一切从表演专业的实际出发。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切不可完全照搬音乐学专业的设置。高师音乐表演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面向社会、一专多能”的适应性人才,就业方向主要定位于市、县文化局、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部门等基层文化艺术机构。而这些单位经常会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歌咏比赛、大合唱等文化活动,这就需要我们的毕业生具备诸多与视唱练耳课程相关的基本技能,比如简谱视唱、看谱唱词、速记旋律、即兴伴唱(奏)、指挥常识等等。

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务必要将这些内容考虑进去。

其次,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要更加强调基础训练。前文提到,音乐表演专业与音乐学专业相比,在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方面要薄弱许多。因此,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要对视唱、练耳、乐理三大版块加强基础训练。

例如,视唱应加强识谱(五线谱)、节拍、节奏的部分;练耳的音程、基本节奏型、常用拍号、单旋律听记;乐理中的音程、和弦、调式调性等等。

最后,在唱名法体系的选择上,一定要坚持以首调唱名法为主导。前文提到,高师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视唱练耳上一大突出存在的问题就是唱名法概念混乱。要不就是从未学过键盘乐器的学生为了识谱方便、能顺利考上大学而选择了根本不适合自己的固定唱名法;要不就是首调与固定调混淆使用;少数学生甚至对什么是首调、什么是固定调都搞不清楚。

从教学的立场看,首调唱名更有利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掌握;从就业需要的角度看,当前我国基层音乐文化中常用的记谱方式仍以简谱为主、唱名法自然也以首调为主。因此,在制定音乐表演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大纲时,应坚持以首调唱名体系为主、待学生对这种唱名法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感觉和思维后,再适当引入固定调唱名体系的学习。[3]

三、完善教学体系

除了明确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以外,高师音乐表演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还有一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分别是:

1.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表演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都是完全延用的音乐学专业的路子,无论是教学手段还是教学方法上都缺乏自身的特点。

以教学手段为例,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都是以钢琴为主要媒介,进行听音、模仿、视唱等诸多环节的教学。对于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一方面许多人进校前没有学习过钢琴,对这种乐器的音高、音色等都缺乏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今后在基层文化单位工作,也许没有钢琴这样的硬件设施,更多的会接触二胡、电子琴、手风琴这类便于携带的乐器,这就要求我们的视唱练耳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音色听辨,为今后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手段上,我们应该在以钢琴为媒介的基础上,更多的引入多媒体教学,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本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

教学方法上,应将基础训练与音乐实践更为紧密的结合。比如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将音程、节奏、调式等诸多知识点通过对一首具体声乐作品的听辨、分析来实现。这样,既使分散的知识串联成一个整体,又使《视唱练耳》课程与表演专业的艺术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

2.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

目前,大多数师范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使用的视唱练耳教材与音乐学专业是完全一样的。但作为培养目标不尽相同的两个专业来说,这种现状显然不容乐观。

因此,尽快组织相关人员有针对性的编写一本适合高师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考核方式更加多样化

一门课程的考核,即是对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检验,又是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促进。“音乐表演”作为一个强调音乐技能、注重艺术实践的专业,其在《视唱练耳》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显然应与强调师范技能的音乐学专业有所区分,且更趋多样化。

以多声部视唱的考核为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常针对表演专业的特点,将学生分组、采用无伴奏小合唱的形式进行考核。评分标准除了与音乐学专业一致的音准、节奏、演唱的完整性等方面外,还添加了对“表演”部分的评分。这个“表演”包括音色的变化、声音的表现力、肢体结合表情的“舞台化”的表演等等。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在多声部视唱上的基本情况,又与表演专业的特色紧密结合,对于乐感的培养也大有好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师音乐表演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由于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决定了其在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许多方面都与音乐学专业有所区别。因此,建立和完善适合这个专业自身发展需要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突出专业特点,全面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共同去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2]靳晓莉.高校音乐学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设置之比

较[J].大舞台,2010(7):174.

[3]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6.

第5篇:高师音乐专业范文

一、多元化的视唱教学方法

传统的视唱教学法较为单一,基本为教师弹琴,学生齐唱的形式。这样使得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枯燥。多种形式的视唱教学方法能使视唱练耳教学活动富有乐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内心听觉和音乐创造力,使视唱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声部视唱的训练

多声部视唱是指有两个以上的声部共同视唱,多声部视唱能力的训练,其目的在于掌握多声部听觉能力和多线条音乐的表现能力。要求学生除了完成自己声部的视唱以外,必须注意倾听其他声部的声音,并且深入理解多声部构成的音程关系、和声关系、织体手法。这就需要学生不仅有良好的音准,还需要精确而统一的节奏感。经过多声部视唱的训练,以及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不仅能练好音准,而且能严格统一节奏,形成良好的听觉能力和乐感,并且能够培养学习兴趣和协同合作精神。

(二)看谱唱词的视唱训练

目前,我国的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毕业以后一般都会从事初等音乐教育。不做任何准备,看着乐曲的音高、节奏关系能准确、完整地唱出歌词,这不仅是学声乐者所要掌握的技能,而且是所有音乐专业的学生都应掌握的一种能力。

(三)边弹边唱的视唱训练

边弹边唱是师范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历届毕业生的试讲中,弹唱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成绩。边弹边唱融入了声乐课程、钢琴课程,并将各专业知识相互贯通、交叉融合。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钢琴演奏能力。开始可以为音阶、琶音练习配伴奏视唱,然后再为视唱练习配伴奏,培养学生的边弹边唱能力。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增强课堂气氛,更锻炼了学生的听觉及合作协调能力。

二、视唱教学中唱名法的运用

在高师音乐专业视唱教学中,一直存在固定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哪种更科学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地选择唱名法。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在中学阶段开始学习音乐。对于他们来说,已经错过了形成固定音高概念的年纪,他们大多音乐基础比较差,音乐的原始积累较少。对于他们的视唱练耳教学,更适合以首调唱名法训练为主,对音高、调性、音级感觉能更快掌握。但是在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中,也有一些从小就学习固定音高概念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那么学习首调也是很有必要的,首调能够快速形成调式感,对培养学生的乐感很有好处。所以,在每一节课程练习中,选几条“练习”用固定调唱名法学习,让有固定音高概念的学生,和能胜任首调唱名法的学生进行变化音、音程关系的训练。另外,在进行视唱教学时要根据练习曲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唱名法。例如在学习民族调式的练习中,首调唱名法比较容易获得调式感,而且音符、旋律唱起来比较顺口。在学习无调式音乐的练习时,用首调唱名法就会比较困难,因为无调性音乐其调性控制的概念被打破,音与音之间只有单纯的音程关系。这样的练习就适合用固定调学习,而且可以练习学生的固定音高的概念。总之,选用什么样的唱名法来进行视唱练耳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把这两种唱名法科学地加以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展高师视唱教学。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听觉训练

长期以来,视唱练耳教育一直用钢琴作为教学辅助工具。钢琴能够比较方便快捷弹出所要表现的音符,灵活性也比较强。钢琴作为视唱教学的辅助工具是不可缺少的,但又不能以钢琴作为听觉训练的唯一音响。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听音课中,让学生听记一段民歌演唱片段。只记旋律,不需要记歌词。结果很多学生都听不完整。究其原因,学生觉得声音和钢琴的音色不一样,再有歌词的加入,听起来比较乱,一时间找不到调,对音符音高不敏感了。试想一下,如果学生毕业以后只能听钢琴来感受音乐的话,那岂不是只能欣赏钢琴曲了?所以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就要在以钢琴为基础教具,并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手段,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音响效果。可以让学生听记模唱一些民族民歌、歌剧片段等声乐作品,也可以听记交响乐主题片段,分析各声部所用乐器音色和乐曲所采用的节奏节拍等。当前,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我们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为视唱练耳课提供各种音响,使教学和今后的实际应用接轨。

四、视唱练耳教师素质培养

(一)视唱练耳教师需要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视唱练耳课既是一门理论课又是一门技巧课,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担任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责任,还要求教师在课下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辅导。在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室中,总是能看见视唱练耳教师在下课以后还为学生辅导,只有全面了解教学对象,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健康成长。

(二)视唱练耳教师需要专业的音乐表演技能技巧和音乐基础理论相关知识。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创作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视唱练耳教师要对视唱练耳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技能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力,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还应具有较强的音乐表演方面的知识技能,具备较强的钢琴、小提琴或其他民族乐器等的演奏技能,才能在熟练掌握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有能力去设计教学。视唱练耳教师还要熟悉掌握包括乐理、和声在内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学习如演奏演唱方法、合唱指挥、曲式分析等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赋予音乐基础教学以无限的生命力,充分发挥视唱练耳教学的学科价值。

(三)视唱练耳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音乐文化和相关人文科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一条爱沙尼亚民歌的小快板练习中,除了对音准节奏的分析讲解以外,还可以对爱沙尼亚的地理位置、文化民俗等进行讲解,这样了解了这个民族的风俗、喜爱歌舞等特性就更能深入了解节奏形成原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改善视唱练耳枯燥的基础课教学模式。

五、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视唱练耳考试一般分为视唱、听音两部分。传统的考试方法较单一、枯燥,我们应该根据视唱练耳教学的特点,把考试的重点从刻板的书本知识掌握转移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态度上,对教与学的结果做一个全面的评价。

视唱的考试可以由原来单一的“一对一”的抽条考试转变为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例如,可以以二声部或多声部的形式,让一组学生进行视唱考试。不仅考核他们的音准、节奏,更能考核他们的配合能力与乐感。教师还可以在钢琴上弹奏旋律或者用多媒体设备放音响,让学生模唱。这样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不仅要求学生视唱基本知识达到一定水平,还全面考核了学生相关学科的学习成绩和音乐素质。

听音的考试形式可以在教师弹音程、和弦、节奏、旋律记谱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填空题,在试卷上显示一半节奏或者旋律,教师弹奏完整的音响,让学生听后填写空缺中正确的音高和节奏。还可以由教师弹奏和弦连接,然后给出学生几个答案,让学生选择正确答案。或者让学生听一段音乐作品片段,提出有关调性辨别、乐器种类、终止式是什么等问题。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科学合理的考题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视唱练耳是高师音乐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学习质量的高低,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到本专业其他课的学习以及学生的音乐素质。目前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都在进行适合学生发展的改革,只有继续不断地研究视唱练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师范类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

[2]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2006.

[3]张放.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首调与固定调[J].黄河之声, 2009(11).

[4]尹正文.视唱练耳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

[5]高果宁.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的思考[J].中国教育,2002(6).

第6篇:高师音乐专业范文

论文摘要:高师钢琴教学这一课题是一个发展性课题,还有很大空间去挖掘。随着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对此关注的视点将更加广泛,深入。笔者期望通过中国高师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钢琴课的教学能够“会当凌绝顶”,“更上一层楼”!

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科目中,钢琴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高师音乐教育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音乐教师的需求加大,钢琴课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师生,如何从事钢琴课的教学,,如何采取科学理性的方式,将这门复杂的功课做好,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因材施教,学会分级教学

随着国脚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率大幅提高,学生们的钢琴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入学前已经学过多年钢琴,基本功扎实,音乐表现力丰富,他们大多数会选择钢琴主修专业。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们教学难度不是太大,除了采用《高师钢琴基础教程.》第三,四册之外,常常辅以肖邦部分练习曲,夜曲,圆舞曲,贝多芬早期奏鸣曲,以及巴赫平均律等技术与音乐艰深的曲目,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技术面,提高其音乐表现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与耐力。

还有的学生入学之前只学过一年左右的钢琴,他们只是学习一到两首曲目来应付高考,其本身钢琴演奏的技能很薄弱,基本功不扎实,弹奏动作僵硬,识谱很慢,用数字来标示五线谱的学生不在少数。对于这类学生,钢琴教师应在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细心,耐心与爱心。对于他们,老师在教学上进行严密的安排与部署,需要最大限度的去开发其潜能,加强他们的基本功训练,在有限的两年中,使他们除了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以外,还能够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知识,以适应其毕业以后得工作实际需要。

二. 教学中应贯彻融合性原则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目的是突出“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的培养目标,走的是一条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音乐人才的道路。它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演奏能力,同时对其他相关的学科的理论知识也应熟悉和了解,并且有独立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除了会演奏钢琴以外,还有会教钢琴,用钢琴为个唱,合唱伴奏,在音乐欣赏课堂会用钢琴教学等等。

因此,要求钢琴教师在教学中应提倡综合式,融合式的教学,讲究课程的整合,按照音乐教育规律实现教学的协同效果,最终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作为音乐科目的基础课,钢琴课与其他终点科目,比如视唱练耳,和声及作品分析,西方音乐史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科目中与钢琴没有任何联系的少之又少。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钢琴课与其他姊妹学科的联系,能够渗透其他学科的部分内容,拓宽教学视野。当然,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应保持钢琴本学科的侧重点以及自身个性,绝对不能将钢琴课上成音乐欣赏课,这就要求老师们有一种驾驭全局的教学功底,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

三 .教学目标要明确,要细致分析教材

钢琴教学的内容制定与教学目标,对象密切相关。老师在教授演奏技术的同时,应重视理论的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具有独立思考习惯的“90后”学生,演奏与教学理论的研究可以使他们对钢琴技术的了解更加深入。学生通过老师的理论指导,会拓宽演奏与联系的思路,学会逻辑的分析自己的技术训练,最终突破技术的瓶颈。教师应明确的向学生阐述自己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加清晰,从而能够活学活用,学有所思,学有所用,为自己将来从事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一名负责任的钢琴教师应随时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并修整自己的教学纲要,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加系统化。

作为工具,高师钢琴教材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性的方向作用。教师应该明确教材的的作用是:通过它系统的传授给学生演奏技能;通过它研究中外音乐大师的经典曲目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通过学习它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心智得到发展等等。教师在明确其作用后,更应该研究教材的训练目的,明了教材所选曲目的艺术价值,能够准确分析所选曲目的曲式,和声特点。为了能够使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胜任毕业后从事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部分高师音乐教材还增添了中外乐曲的钢琴伴奏曲,同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协作能力,又编选了一部分四手连弹曲目,教师应对这两类曲目同样重视,这样才能使教材的应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拓宽教学视野,提倡创新意识

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应大胆实践,不断拓宽自己的新的教学思路,不能拘泥保守,一成不变。钢琴课作为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技能课,核心课,基础课,本身应该具备开放,多元,发展的特色。教师不应将视野只局限在狭窄的琴房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应该更加关注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关注国内外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再学习,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高师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面临着社会整体钢琴教育的重任,他们身后是几千万的琴童,这就要求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主科教师们迫切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自身的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师。一方面,他们要立足本土,通过观摩,学习周先生等老一代教育家的教学法,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等多媒体了解国外钢琴专家的演奏与教学,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广阔,更加多元化。

以上是笔者在观摩部分高师音乐教育钢琴教学之后产生的一些思索。高师钢琴教学这一课题是一个发展性课题,还有很大空间去挖掘。随着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对此关注的视点将更加广泛,深入。笔者期望通过中国高师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钢琴课的教学能够“会当凌绝顶”,“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吴 孙明珠 《简明钢琴教学法》

[2] 魏廷格 《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者388问》

[3] 司徒壁春 陈郎秋 《钢琴演奏法》

第7篇:高师音乐专业范文

关键词:声乐教学;理论课;必要性;可行性

我国高师音教专业中,声乐课被规定为主干课或专业必修课,显示了高师声乐教学的重要地位,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是至关重要的。长期以来,高师声乐教学基本沿袭“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老师口传身授,示范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发声训练、模仿学唱。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唱,至于为什么这样唱,学生就不知所以然了。当然,学生对于声乐艺术的特点与发展史、对声乐教学法及歌唱技巧的演变历程、对科学发声的原理和学习声乐的基本途径及方法等理论知识,则更是知之甚少。虽然近些年来,各高师院校的声乐教学也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与改革,但仅仅是把“一对一”的声乐课改为小组课或集体课形式的技能课而已,却没有从声乐理论的角度去对声乐课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改革实践。高师声乐教学的这种重歌唱技巧训练、轻理论教学研究的现状,如今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和音乐教育改革的步伐了。应尽快改革声乐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及时在高师开设系统的声乐理论课程。

一、高师音教专业开设声乐理论课的必要性

(一)声乐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涌现出无数从事声乐教学和研究的大师,这些大师们一代代的研究总结,使声乐艺术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发展,形成今天的繁荣局面。在声乐艺术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任何声乐研究和教学方面的重要文献,都是后人学习研究的重要资料和宝贵财富,是声乐历史构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成了声乐艺术和声乐教学的全部内容。是每一位声乐学习者都应熟知和深入研究的。

(二)从高师的培养目标来看,高师音教专业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摇篮,现在的高师学生是未来新课程教育的实施者和素质教育的后备力量,他们肩负着音乐基础教育的重任,同时也担负着声乐启蒙和声乐基础教育的重担。在声乐方面,他们不一定是歌唱家,但必须懂得声乐的基本理论常识和基础演唱技术、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且具备比较全面的、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对于他们来讲,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是十分重要的,而学会如何教好声乐课、具备适应中小学声乐教学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养却是万分重要的。唱的好是他们的专长,能够教好学生则是他们的责任。因此,高师的声乐教学不能只解决学生自己“会唱”的问题,更须使他们掌握将来“会教”的本领。培养学生“会教”的本领,高师声乐教学无疑应大大丰富学科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加强与“会教”相关的教学内容即声乐理论课教学。

(三)从高师学生毕业后继续接受教育和深造的方面看。高师音教专业与普通学校相比虽然是专业性音乐教育,但这种专业性音乐教育仍属音乐教育专门人才的基础教育。在它之后,还有硕士阶段、博士阶段的教育,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专门教育。因此,在高师音教专业中,除了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之外还应为硕士、博士阶段的教育打好宽厚的基础。于是学生掌握全面的声乐理论知识、系统学习声乐和进行声乐理论研究、具备一定的学科研究能力和科研水平,就越发显得重要。

二、关于高师音教专业开设声乐理论课的可行性

(一)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高师音教专业设置《方案》的有关精神对课程及课时规划都留有较充分的余地。旨在各高师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具体特点增设一些具有特色和优势的课程,从这一点来看是可行的。

(二)目前,各高师均对声乐课进行了改革实验,低年级学生的声乐课授课方式由“一对一”改为小组课或集体课授课方式,声乐课的总课时减少了。故开设声乐理论课并不会超出声乐课的总课时,从这一点看是可行的。

(三)学生从声乐小课上获得的声乐理论知识只是只言片语、支离破碎的、缺乏系统性。而从声乐理论课上获得的知识则是系统的、完整的、细致全面的,深受学生的欢迎。从这点看,也是可行的。

三、高师音教专业开设声乐理论课应设置的教学内容

(一)声乐理论课应设有声乐发展简史的知识点。使学生了解声乐艺术自诞生至今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其间经历过了什么样的演变,让他们对全世界各国、各民族、各种演唱形式的声乐艺术发展过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同时理性地认识各时期不同流派的演唱特征和各流派具有代表性的歌唱家及主要声乐作品风格,从而知道他们所学的课程是怎样一门课程。

(二)声乐理论课应设有人体发声器官结构解剖学的知识点,声乐演唱的过程是制造自己“乐器”的过程。演唱者需要将自己身体内部与歌唱发声有关的各个器官,按照生理机能运动的自然规律,合乎生理学、物理学、音响学的原理,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乐器”,并使用好这个“乐器”。因此,学习声乐的人最首要的是了解和熟知自己的“乐器”。

(三)声乐理论课应设有声乐教学法的知识点。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和演唱方法的不断革新,激发了声乐教师对声乐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的思考与探索,并促进了声乐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通过对历史上各种声乐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及手段的介绍,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前人的经验,且发扬光大。

(四)声乐理论课还应设有声乐教材介绍及选用的知识点。声乐教学法及训练手段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声乐教材的不断更新,许多著名的声乐教师和声乐教育家撰写编著了大量的声乐教材,给我们学习声乐和声乐教学留下了丰富的教材宝库。通过对著名的、常用的、有实用价值的声乐教材及特点的介绍,给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选择及参考资料。

(五)声乐理论课应设有对学习声乐的途径和方法探讨的内容。通过对学习声乐的途径和方法的探讨,指导学生懂得如何与老师密切配合,如何与同学间相互切磋歌唱技艺,如何去开动脑筋,寻找学习的窍门,如何正确地、科学地、严格地训练自己的歌唱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关于高师音教专业开设声乐理论课的教学计化

高师音教专业的声乐理论课应安排在大一阶段完成,由于一年级新生入学时间较晚,再加上军训、入学教育等活动的开展,第一学期的专业授课时间短,继续到第二学期,总课时不超过二十五学时为宜。在开设声乐理论课的同时,辅以正常的声乐小组技能课,学生既可将声乐理论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声乐技能课上付诸实践,用理论指导歌唱,不断提高演唱水平。同时也为将来更好学习声乐、研究声乐、从事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以上对高师开设声乐理论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的分析研究表明:通过该课的教学,能够牢固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声乐的综合知识能力,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具备学习声乐理论课的全局观,统一他们对学习声乐的认识,更新其学习歌唱的概念和观念,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深造和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极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因此,声乐理论课是高师音教专业应及时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当前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值得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俞子正.声乐教学论.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2000年

[2]李晋伟、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北京华乐出版,

2003年

第8篇:高师音乐专业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教学

随着社会关注程度的提高,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目前成为较为热门的专业之一,其中钢琴教学是核心也是关键,在现代的教学环境中,钢琴教学要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相契合。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该为社会培养适用型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学中在对教师规范化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演奏技能的同时还应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概念,掌握先进教育思想和方法,具备音乐学科的综合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目前需要丰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法,加强研究,增强理论创新能力,更好的培养钢琴人才。

一.明确教育目标,能够因材施教

随着钢琴学习的生源规模不断增加,学生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校学习之前就有较好的钢琴基础,对于音乐的领悟力也较强,这样就可以扩充练习曲目的范围、种类以及难度。而有的学生基本功不扎实,音乐表现力也欠佳,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有充足的耐心,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应的课程,进度,不仅要夯实基本功,而且要不断提高表演水平提升感染力。

二.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和强化

尤其对于初学者要打好基础,牢记理论原理,以及各种指法要求,触键盘、手指下键的要求等等。要坚持长期训练夯实基础,帮助学生在初始阶段提升兴趣、培养意志力、提升音乐素养,达到训练应有的效果。弹奏技巧也是重要的练习项目,通过加强技术训练能够使学生掌握更纯熟的演奏技法,学习表演技巧,逐步认识旋律、和声、织体三者的关系。以提升乐感为基础,积累演奏经验,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科学性

要求学生认真记录课堂笔记,更好的跟进每堂课程的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为学生渗透课程要旨。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独立思维,挖掘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演奏速度和准确性,逐步提升对作品的熟练程度。其次,教师应将自己的演奏经验有条理化的提高到理论认识的高度,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对比教学等方式,多渠道,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渗透,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增加音乐作品鉴赏课程,钢琴文化介绍,组织参加音乐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学生应该熟知更多的钢琴艺术,全面的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钢琴文献,通过阅读不同风格的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使他们具备较高的音乐欣赏水平。

四.构建完善的评价和测试制度

科学良好的评价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肯定,从而更有信心的学习。尽可能的多鼓励、挖掘学生的潜能和长处,减少心理负担,使之成为一种学习的动力。将每次的评价和测试成绩有效的保留,定期进行分析对比,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走向,及时发现进步并予以肯定,而对于产生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和纠正。使学生更好的认清自己的不足和优势,能够进行自我指导和锻炼也让教师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定期进行测试,并将结果进行保存并定期进行研究,发现教学内容的遗漏,完善教学方式,明晰每个学生现阶段的问题,可以有的放矢,明确下一阶段的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成效,也能有效节约资源和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完善教学设施

长期以来,音乐教育课程一直存在着教师无教材,没有内容规划,无大纲指引,较为松散随意。教师应该制作教学教案,按照计划进行规划安排,按照统一标准,规范课程记录,避免个别课程的随意性导致最终整个教学进程的打乱,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需要学教材,加强与艺术团、歌舞团等专业机构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也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技术纯熟的,优秀的表演者,邀请演奏家进行讲座或者交流会,丰富学生的课业生活。在进行钢琴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接触到其他乐器,为了使学生熟悉伴奏,学会乐曲的融合要开始其他介绍伴奏乐器的课程等等,帮助学生丰富创作灵感,更加全面的学习钢琴。

六.创新教学理论学习国外经验

学习借鉴域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高师音乐教育成果的一种途径,在针对我国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和已经较为成熟的教育管理制度、高效的教学方法等等,都是推动教学理论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的途径。在课程当中,教师也可以涉猎和尝试国外的教育方式,定期让学生进行反馈,了解学习进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七.结语

随着社会文化的丰富发展,音乐教育逐渐走向国际化,能否与国际接轨,培养优秀的钢琴人才成为重要的课题。整体培养未来年轻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是发展钢琴教育的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基本演奏技法及音乐表现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方法与要领,在使学生在掌握科学规范的方法的前提下,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以演奏技能培训为主的教学理念。 钢琴教学过程需要具备一个系统正规的教学规划,教师应该开拓思维,创新教学思路,根据整体目标和培养规格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充实合理的知识结构及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再次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培养钢琴人才,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书目

1. 吴元:《钢琴学习有哪些方式?》,中央音乐学院

2. 冯德钢:《谈高师钢琴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3. 《高师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难点与对策》,中音网

4. 汪毓和:《关于钢琴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钢琴艺术研究》(中),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9篇:高师音乐专业范文

【关键词】高师 钢琴 教材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28-02

钢琴课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技能课,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重要的核心专业课。它对音乐理论课和其他技能课的教学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高师音乐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可以说,钢琴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专业培养模式的运行。而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是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笔者认为,积极探求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这其中涉及到的教材更待补充和调整使之合理应用,以备课堂教学。

现阶段我国高校主要以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钢琴基础教程》和21世纪高师音乐系列教程之《钢琴教程》这两套教材为主。这为高师钢琴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并已产生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我国钢琴教学发展现状参差不齐,各高校间招收的学生钢琴演奏水平相差甚远,实际上很难对钢琴教材进行全国性的统一。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师本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注重专业技术基础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为他们在音乐领域的深造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编写教材应遵循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特点,重视钢琴艺术的审美性,也应遵循实用性。

一、注重选曲

从教学内容上看,通常包括:音阶琶音、练习曲、复调、乐曲的弹奏。然而,现在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介接触各种音乐风格的演绎,并受多元音乐元素的熏陶,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要求和审美习惯。所以,高师钢琴教材的曲目选择应本着多元化的原则。当然,这不是否定以往教材对技术的严格要求,而是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出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在以往教材中,除24个大、小调音阶、琶音、和弦外,练习曲常以车尔尼系列作品为主,复调作品基本选自巴赫作品,乐曲多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大家较为熟知的作曲家作品。我们是否可以多选择一些其他作家的作品,如练习曲可以选择克拉莫《60首钢琴练习曲》,克列门蒂《名手之道》、《莫什科夫斯基15首钢琴技巧练习曲》。这几本练习曲不是单纯、机械的手指练习,而是在训练手指各方面能力基础上又赋有音乐性的作品,是技术性和音乐表现的完美结合,也是以后向《肖邦练习曲》、《李斯特练习曲》过渡的极好的教材,学生可以穿插使用。

俄罗斯钢琴家巴拉基列夫在教学中有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坚持选用艺术性强、有价值的作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这一阶段古典乐派的奏鸣曲、变奏曲以及巴赫的复调要继续学习,除锻炼学生理性的头脑之外大量学习浪漫乐派、印象乐派及近现代的大型作品:舒曼的《蝴蝶》、《童年情景》,门德尔松的《e小调随想回旋曲》,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德彪西的《24首钢琴前奏曲》,拉威尔的《华贵而伤感的圆舞曲》,斯克里亚宾的《钢琴练习曲26首》,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24首钢琴前奏曲》以及阿尔贝尼斯的《玛拉格尼亚舞曲》等。此外,再如爵士乐派、新古典、新民族,还有流行音乐;不同的地域,如欧美、拉美、亚洲、俄罗斯的作品均应涉及。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在教授国外音乐作品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中国本土钢琴作品的涉猎,激发学生对本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了解本民族的音乐作品,从而继承发扬。教师可由浅入深地为学生安排曲目:从《卖杂货》、《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旱天雷》到《平湖秋月》、《夕阳箫鼓》、《百鸟朝凤》;从《水草舞》、《浏阳河》、《绣金匾》到《春舞》、《二泉映月》、《长短组合》;从《思春》、《彩云追月》、《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到《他山集》、《巴蜀之画》、《东山魁夷画意》等。

二、注重歌曲伴奏训练

“对所有的学生来说,为旋律选配伴奏应该成为培养创造性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1]高师主要是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培养对象的,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教学对象,突出师范性的特点。不仅注重钢琴的基本演奏技能训练,还要服务于社会音乐工作。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伴奏能力和较好的自弹自唱技能。从初级阶段开始即引入伴奏的训练内容,在初步的钢琴弹奏技巧基础上,选编简单的儿歌、童谣伴奏并带有歌词的练习以方便自弹自唱。中级阶段,教材可适当编入一定数量的经典的歌曲,如校园歌曲、电影歌曲、通俗歌曲等。这既可练伴奏又可练弹唱,将其穿插在钢琴演奏技能训练中,避免练琴的枯燥,提高了学习兴趣。再深入训练则可适当选择一些爵士、流行音乐等节奏、律动复杂多变的乐曲,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培养创编能力,从而使学生在钢琴演奏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逐步促进其伴奏水平的提高。

三、注重协作

钢琴是一件合作性很强的乐器。相互之间的合作是有趣而实用的训练。它能使演奏的音响更为立体、丰富,表演精彩,还能使学生的钢琴演奏更加规范和完整。但由于教学模式的单一、教学条件的限制,我们往往也容易忽视对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教材中引入钢琴合作性曲目,如四手联弹、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它乐器重奏作品、钢琴协奏曲等已是急不可待。这些作品不仅是钢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和学生的必修课。我们还可以编写有关协作的旋律、节奏、律动等多元的训练环节。这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养成良好的合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四、教材应解决的问题

1.识谱视奏

视奏的训练实际上从学琴就开始了,但作为一种能力专门培养时宜放在大学后阶段的学习中。在教材中可按难度选用,如名家经典作品选段,歌剧、舞曲主题选,民间音乐选段等供学生弹奏练习。视奏之前要将谱看一遍,视谱三要素为:找难点、找规律、找感觉。视奏时要求速度放慢,不错不断,强弱分明,指法不乱。

2.背奏、精练一定量的作品,进行由量到质的审美提高。

教材中应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曲目要求背奏。背奏三要素为:记乐谱(视觉感)、记乐感(听觉感)、记手指与琴键(触觉感)。背奏的练琴方法是:先听一遍范奏或录音,明白重、难点,掌握风格、要领,然后练习,练一句记一句,练完了也记完了,再练就不用看谱了。背奏注意事项:入门时期不主张背谱,已背会的曲目要反复习、经常复习。

3.舞台表演能力

舞台表演能力的训练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应该常告诉学生,学好一门乐器,不仅要下工夫苦练,而且要敢于登台演奏。在演奏时,要注重音乐表现,身心放松,不要考虑与演奏无关的事情。另外,在登台前进行一些模拟训练很有好处。要勇于参加各类演出、考级、比赛,使登台演奏成为经常性的活动并将其作为学习过程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这样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舞台表演能力,增强自信心。

五、教材的分级

现今学生们大多数都不是“琴盲”,有些甚至已经过了业余钢琴考级的相应级别。我们可以尝试将教材分为几个级别,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教。程度低的学生从初级教材开始,程度高的学生可从中或高级入教,这样改变过去那种不管学生的程度如何一律从《哈农》起步的作法。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